美章网 精品范文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

游戏式教学论文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如果仅仅设置成音乐歌唱课程或者欣赏课程,那么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创设游戏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愉快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妈妈的歌”这一单元音乐知识时,教师结合《摇篮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游子吟》等歌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个人演唱、小组合唱、师生互动演唱等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歌唱表演,再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开展学生自主音乐表演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有感情地实施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合作与互助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音乐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歌唱和表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地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四、结语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逐渐得到认可,教师开始使用教育游戏,其根本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游戏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创建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通过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游戏教育有利于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社会社会观和情感态度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实施势在必行。

1.能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最终激发学生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英语知识。

2.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师必须充分地抓住运用学生的这个特性。这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得到间接的提高。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可以在一个现实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不但能鼓励同伴减竞争和协作能力,而且这样还可以加强反射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此外,教育游戏也可以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简而言之,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利用游戏可以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育游戏的特征符合小学教学的要求

教育游戏本身具有公平、沟通、竞争、互动、规律和娱乐的基本特性。这些特点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互动、情境和生活的教学特点相一致,并将其转化为交流、合作、参与、实践和经验的传统模式,主要基于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也可以以其先进的任务的形式有效的表达,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教学游戏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结合有关的教育游戏等资料,总结了以下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对单词的各种颜色的研究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让学生们分辨他们的颜色。比如,老师会将黑色的笔放在最后告诉学生,他的颜色是黑色的,It is black。在后面,老师可以拿出一个黑色的物体,问学生What color is it。学生回答:black。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记忆也将会更加深刻。

2.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款flash游戏:土豆地鼠。该游戏是在学生听到自己认为正确的单词砸地鼠,只有选准了答案,土豆才不会被地鼠吃掉。该游戏还是一种计分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的分数高。这种画面游戏,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能够非常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学习。例如,在词汇练习中可以使用雪人战斗游戏;在句子练习中,您可以使用宇宙空间的游戏;在语法练习中,您可以使用兔子教师家访游戏。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对上述游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4.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逐渐得到认可,教师开始使用教育游戏,其根本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游戏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创建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通过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游戏教育有利于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社会社会观和情感态度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实施势在必行。

1.能夠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最终激发学生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英语知识。

2.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师必须充分地抓住运用学生的这个特性。这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得到间接的提高。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可以在一个现实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不但能鼓励同伴减竞争和协作能力,而且这样还可以加强反射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此外,教育游戏也可以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简而言之,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利用游戏可以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育游戏的特征符合小学教学的要求

教育游戏本身具有公平、沟通、竞争、互动、规律和娱乐的基本特性。这些特点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互动、情境和生活的教学特点相一致,并将其转化为交流、合作、参与、实践和经验的传统模式,主要基于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也可以以其先进的任务的形式有效的表达,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教学游戏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结合有关的教育游戏等资料,总结了以下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对单词的各种颜色的研究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让学生们分辨他们的颜色。比如,老师会将黑色的笔放在最后告诉学生,他的颜色是黑色的,It is black。在后面,老师可以拿出一个黑色的物体,问学生What color is it。学生回答:black。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记忆也将会更加深刻。

2.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例如,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款flash游戏:土豆地鼠。该游戏是在学生听到自己认为正确的单词砸地鼠,只有选准了答案,土豆才不会被地鼠吃掉。该游戏还是一种计分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的分数高。这种画面游戏,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能够非常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学习。例如,在词汇练习中可以使用雪人战斗游戏;在句子练习中,您可以使用宇宙空间的游戏;在语法练习中,您可以使用兔子教师家访游戏。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对上述游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4.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69-01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将游戏作为教学手段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的实质就是自由轻松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众所周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于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人格。目前,游戏化教学已广泛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他们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1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界定

1.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游戏中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三大特点,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形式。从定义上来看,游戏化教学是借游戏手段来承载教学内容,并与教学环节达到情境交融。因此,游戏化教学既能保留趣味性,又能优化教学策略,实现知识探究与游戏任务的统一。

1.2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将教学活动与游戏精神统一于教学内容中,经游戏化加工,使学生能在游戏化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语文学习。人们都能看到游戏中的巨大教育价值,从学术界到教育实践界均在探讨游戏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统一。

2 当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育界虽然看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但在教学观念上对游戏化教学不予认同

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一线的教师均认识到游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但从教育观念上来看,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到普通的教师都认为游戏化教学操作难度大,如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游戏成瘾,因此,教师们对游戏化教学认同度还不够一致。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数语文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严肃的活动,虽然游戏能适当地调节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但一定不能与教学混为一谈,导致玩没玩好,学没学成的结果产生。

2.2相比常规教学,游戏化教学策略单一

常规教学模式是经过多年实践教学论证过的教育模式,拥有众多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游戏化教学虽然提出已经多年,但真正实施在教学中,还是近些年的事情,游戏化教学策略过于单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很难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有效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化教学仅仅被用来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来使用。当然也有些教师将其作为教学任务结束后而课堂时间富余情况下的游戏奖励来使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策略只有学生表演节目和讲故事等。这远远不能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2.3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有限

前面已经论述了游戏化教学操作难度大,课堂实施要求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学术界仅从理论上论证了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但对于如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并非进行深入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课堂游戏组织能力也不强,他们习惯了规范理论教学模式。师资水平跟不上,也是游戏化教学实施的一大障碍。有近半数教师反映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课堂秩序很难控制。

3 提高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3.1充分重视小学语游戏化教学的功用

愉快教学的主旨就是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也是以这一效果为目的的。在很多情况下,游戏化教学只是作为愉快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新型教育理念来贯彻。当前课改主趋势就是要将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主流理念来执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其教育功用,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和创新思维水平,以体验式来感知语文知识,养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挖掘游戏教学的功用,借鉴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精髓部分,引入新型教学理念,让自己走出游戏化教学认识的误区。

3.2营造和谐的游戏教学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更需要融洽的氛围,游戏化教学一定要立足游戏精神的真谛,发掘其教育功用,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构筑拓展小学生思维的高效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番茄太阳》一课时,一定要选择一个暖暖的晴天,将教学的场地由教室改为操场,让小学生在在暖暖的阳光下,轻松地走进课文,大家都能沉浸在课文描述的意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参与到课堂中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3.3多途径实施游戏教学策略

一堂高效的游戏化教学,不可能只有一个实施途径,一定要采取“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实质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有角色扮演、成语接龙、朗读游戏和猜谜等。这些教学策略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的,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和创造潜能。

3.4对游戏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作业要以参与性话题作业为主,在评价时要兼顾个别评价、整体评价和作业精品展读三种形式。评价结果也要定时向在班上公布。成绩好的学生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一般的学生,也会知耻而后勇,给自己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2]杨九民,张锐,蒋玲,黄磊.基于博客提升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策略及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些年来,游戏化概念逐渐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众多实践者积极探索起游戏化的应用有效性,并开展了一定量的理论研究。在教育领域中游戏化也是越发瞩目的研究和实践前沿。从教育游戏、严肃游戏到如今的游戏化,契合了受教育群体的特点,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选取了平行实境的游戏形式,借鉴其游戏化设计特点,并将其与学习环境设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平行实境的游戏化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本文将对游戏化教育的实践者提供可参考范式,促进游戲化在教育领域的扩大应用。 

【关键词】游戏化 平行实境 学习环境 

2010年DICE(Design、Innovate、 Communicate、Entertain)峰会以来,游戏化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国际市场研究机构AmbientInsight研究显示,2016年全球游戏化学习产品市场总额达26亿元。该机构将游戏化学习定义为通过“玩游戏”实现知识传递的方式,包括对抗、升级、奖惩等几个部分。这种学习模式往往和教育建构理论密切相连,主张通过体验式学习、发现性学习以及情境学习获取知识。近几年,游戏化不仅在商业管理、营销领域被广为应用,更引起教育领域的浓厚兴趣,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在探索游戏化的应用可能。但对游戏化设计方法,尤其在教育领域的设计方法的理论性梳理较为有限。本文拟从平行实境游戏化学习环境着手,探索游戏化教育教学设计的方法论。 

一、游戏化、平行实境与学习环境 

关于游戏化的定义,有各种版本,Deterding将游戏化定义为“在非游戏环境下,使用游戏化设计元素”,De-Marcoe进一步定义游戏化为“在非游戏的情境下,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吸引用户和解决问题”。 

其中,Simoes将教育游戏化定义为,“在学习情境下,使用游戏元素”。Lapp认为在学习情境下游戏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吸引他人、鼓励行为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将学习情境下的游戏化定义为“使用游戏元素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平行实境的前身,“另类现实游戏“(Alternate Reality Game,简称ARG)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平台,具有交互性叙事结构,玩家借助多种媒介获取游戏剧情的多人互动游戏。设计者希望通过游戏来改变玩家的现实行为,并希望借助玩家的集体智慧帮助相关的决策者解决现实问题。而平行实境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平行实境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完成课程目标,对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为老师建立学生模型,在拓展知识中融合现有的课程大纲,以便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二、基于平行实境的游戏化学习环境 

1. ARG游戏形态与学习环境的结合 

在平行世界游戏(ARG)中,游戏世界不仅只在线上,现实中的某项活动也是游戏世界的一部分。游戏情节的推进不再只局限在电脑端,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取,因此ARG游戏不需要传统电子游戏的存在,而仅需依托于畅通的线上、线下信息渠道。因此此类游戏有较强的可实现性,而且可根据推进情况灵活调整。周荣庭等人将ARG游戏形态描述为个体、团体、线上和线下活动四维度的组合,并以线上线下的互动结合为显著特征。该游戏形态描述与杨进中等人提出的“虚实融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有较高的重合度,因为虚实融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正处于以“个体、群体、虚拟情境、现实情境”为坐标指向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分类框架的中心位置,其涵盖内容与ARG游戏形态的特征分布重叠。为此我们尝试构建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游戏化学习环境,以实现游戏环境与学习环境的高度匹配。 

2.游戏化与学习环境的结合 

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教育游戏(严肃游戏)逐渐成为学习环境的载体,众多学者开展了严肃游戏的实践和研究,并将游戏本身作为学习环境进行研究。在韩庆等人的研究中分析了游戏元素和学习环境元素的高度对应;宋敏珠等人的研究中,基于Norman提出的有效学习环境七个必备条件和流体验、 动机理论,提出了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并认为“教育游戏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有效学习环境的必备条件”但由于严肃游戏需要一定的完整性,开发难度和修改灵活性限制了教育游戏的广泛普及,而且由于游戏环境与现实环境间存在的知识迁移屏障以及游戏与教育间的平衡难度,使得真正效果显著的游戏学习环境也凤毛麟角。 

“游戏化学习环境”有别与“游戏学习环境”,游戏学习环境是以游戏为主体,将学习隐藏在游戏中。而前者则是将游戏的元素应用到实体活动中,以实体学习活动为主体,通过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的引入增强学习体验,正如《游戏化革命》中的比喻,游戏化是蛋糕上的裱花;Deterding等人对游戏化的界定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游戏化学习环境的独特性。如图?,它通常并非构建一个完整的游戏,而仅仅是带有游戏有效元素的产品,从而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并带来更活跃和积极的用户群体。而平行现实游戏(ARG)的概念框架的引入,使得游戏化更有布局,并与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现状有了完美的契合。 

三、游戏体验设计和学习环境设计方法论 

Hunicke等三位资深游戏设计师人提出的MDA游戏体验设计模型在游戏设计领域和学术领域都广受关注,MDA分别代表机制(Mechanics)、动态(Dynamics)和审美(Aesthetics),是一个体验导向的设计方法论。游戏者设计者设定M游戏机制(算法、规则、数据表现形式等),通过玩家的参与和机制的运行形成D游戏动态,再从动态中传递A审美给玩家。此处的审美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品的美感,而是玩家在于游戏系统交互时产生的感受,如情绪、思想等。虽然游戏化设计并非创设完整的游戏系统,但仍需要借鉴此游戏体验设计框架。 

同样在教育领域,Qinyun Wang提出了能有效整合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学习环境设计通用模型(简称PST),基本元素包括教学法(Pedagogy)、社交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技术(Technology)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实现的功能分别是:学习者与内容、学习者与人、学习者与界面的交互;基于此设计出的学习环境的有效性评价则基于其效用和用户可用性两方面。如果按照Hunicke等人的MDA来审视PST,发现其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进行游戏化学习环境设计时,学习与游戏两个设计维度有望实现更密切的融合。 

四、平行实境游戏化学习环境设计流程 

我们选用Thomas Lockwood提出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作为设计流程的参考,它将设计过程分为由抽象到具体逐层展开的五个层面,且每个层次内又包含功能导向和信息导向的双重设计维度。在本研究中,教师应用此方法进行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并对设计元素进行了教育化改进,得出了表2所示的设计流程。可以发现,整个设计过程分为学习环境设计、游戏化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三大部分,各部分层层递进,将前文水波模型中的各层次元素逐一涵盖,设计过程思路清晰且内涵完整。 

Step1:设定“ 能力素质模型”。分析群体需求,寻找教与学双方的平衡点,提出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三层次能力素质模型。 

Step2:依据模型,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在学习方式上设计与学习内容相辅相成的学习策略(如协作探究)、认知工具(如APP)、协作方式等,促进有效学习;同时对于预期效果,评估方式做出简略设计; 

Step3:借助游戏化设计理念,进行交互设计,即实现人与课程、人与人、人与游戏元素间互动的机制。学习共同体形成方式、学习支持系统的内容及呈现方式、学习方式等。 

Step4:将前三步内容进行逻辑整合,确保各部分元素间、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的运行畅通: 

Step5:可视化呈现,辅助平台的技术实现。使最终作品的风格统一,且具有用户友好性。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教育游戏 网络游戏总结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Review and Thinking about Educational Games

ZHANG X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Unive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This docu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gam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me, this literature to find the relevant problems, and explain that some of my own thinking and ideas.

Key words educational games; net games; summarize and thinking

0 引言

网络技术、电脑游戏的普及,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了正确处理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加之近年来人们对教育游戏的关注度逐年提高,教育游戏势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目前就教育游戏的种种分析研究来看,国外教育游戏开发的比较早,现在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开发、运营体系。我国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迫于升学压力对教育游戏的认识比较晚,加之网络游戏日前如此火爆,到目前为止教育游戏的整体研究水平还属起步阶段。由于知识和认识上的差距,忽略了对教育游戏精髓的挖掘,也导致至今还未有一款能被大众认可的教育游戏产品。如何突破教育游戏发展的瓶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游戏的结合,改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都是制约教育游戏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教育游戏在我国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教育游戏被提出到后来主流游戏的“清淡”版本的提出,再到后来“轻游戏”一词的产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游戏的未来和希望。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不管是教育工作者、学生还有家长,大家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希望学习者通过使用教育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特定的知识,或者说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比如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或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生动,可以实现“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协作学习、领导力等)。但是能产生这种效果太难了,对于老师、家长或者学生而言,传统观念上会认为学习和娱乐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来就是背驰的。我们会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期待教育游戏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制约,实现具体的知识导入、训练、巩固及评价等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对于游戏知识的局限和教育游戏本身的设计运营,还有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偏好、对比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教育游戏和课程最终无法有机结合起来。要么只是草草使用,并没有对游戏使用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什么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而教育游戏没有?教育游戏在校园的应用中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困难?

研究教育游戏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上能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认识教育游戏中已存在的现有理论,用游戏理论丰富和完善已有的教育游戏理论;实践上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游戏化提供参考,为游戏教育化的实现提供可能,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游戏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思考方式。对于已经沉迷网游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教育游戏今后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和评价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促进教育技术实践在校园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开发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全面的教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技术的宗旨。

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教育游戏的理论和发展也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游戏发展的好坏也是教育技术实践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的体现。然而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学校的改革进程中还是会出现诸多的阻碍和困难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是目前国内外教育游戏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比较缺失的部分。国外对教育游戏领域的研究较早,教育游戏的开发应用也先与我国,因此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发展上的经验与研究成果并且结合了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最近几年我国教育技术学者也开始密切关注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笔者以河南大学图书馆、北大读书馆、中国知网、独秀学术搜索为主结合教育博客、Google学术搜索等搜索平台,搜索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经过梳理,综述如下:

2.1 教育游戏的定义和概念界定

“教育游戏”的定义比较宽泛,而且在“教育游戏”和“非教育游戏”之间并没有特别鲜明的界线。某些游戏虽然不是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但是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也可以纳入教育游戏的范畴。

本文中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程序,它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具有教育和娱乐目的,它可为游戏者提供包含一定教育内容的游戏环境,游戏者在此环境中可进行游戏活动。它可以是专门为教育开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具有教育应用价值的商业游戏,包含模拟和虚拟现实。

2.2 教育游戏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2.2.1 国外教育游戏发展研究

国外尤以西方在游戏进入教育的路上己经走得比较远,这与他们对游戏本身的研究起步较早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外文文献整理发现,国外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游戏的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理论以及教育游戏的评价研究。实践研究比较火爆,主要集中于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设计制作并应用各种教育游戏。

2.2.2 国内教育游戏发展研究

国内关于教育游戏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理论研究如万力勇(2006)等从心理学中的流体验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角度,探讨有意义的和参与性强的教育游戏设计方法,并呈现出体验性游戏学习模型。陶漪和恽如伟(2008)从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及需求层次理论入手,对教育游戏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与分析。汤跃明、张玲(2007)从游戏与教育融合的观点出发,提出设计教育游戏的五项构思,即在模拟世界里提供机会和结果、区分角色并对专家进行分类等。范良辰(2008)从角色理论、沉浸式情境认知理论等对RPG教育游戏的设计提出了一个构建模式。相关实证研究也出现,如尚俊杰(2008)等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开发的“VISOLE”教育游戏项目中个案的游戏化学习行为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另外,国内的一些对于网络游戏的价值研究也有很意义,比如张开文、周颜玲、孙禄华(2008)提出从网络游戏中发展轻游戏,余英等(2005)分析了网络游戏教育潜质的价值,以虚拟学习环境为应用范例,分析了一个游戏学习环境。李佳等(2005)对于网络游戏教育功能的探讨,指出应该用过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对青少年共同引导来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赵玉青(2007)提出了对网络教育游戏的再思考,从网络游戏的定义出发,对网络游戏应用于教育教学优势的进一步分析之后,指出了网络游戏应用于教育时应处理好的关系。杨卉等(2006)提出的网络游戏与教育融合的游戏化社区探究也有很意义。尚俊杰等(2005)“轻游戏”的提出和系列研究,指出轻游戏=教育软件+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到后来发现教育游戏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再次论证了发展轻游戏的必要性。

3 总结与思考

在数字时代,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也几乎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现教育的“游戏化”;另一类是实现游戏的“教育化”。(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游戏发展研究示意图

目前大多数人做的只是前者的研究,后者的研究只是有提及。而对于前者的研究,很多时候都在强调加入网络游戏的内在动机,至于这些主流的内在动机是什么,在网络游戏里是如何体现的,具体应该如何融合到教育游戏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加之绝大多数搞学术理论研究的专家都没有亲身体验过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的本身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本研究的后期希望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以亲身体验来充分证明网络游戏中到底有那些成分可为教育游戏所借鉴。同时笔者通过思考发现,是否可以寻找另一种出路,即把游戏教育化,比如通过“轻游戏”和“娱教游戏”(笔者在文中提出的新名词,把这里的“娱教游戏”定义为网络游戏加适当的教学内容)的相结合,即通过一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来促进教育游戏更好的发展,无论是教育游戏化或游戏教育化在设计、应用和实践方面都会存在不小的困难和难题,但是通过教育技术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一款同网络游戏一样成功的教育游戏为教育所用。

参考文献

[1] 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

[2]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未来和希望[J].电话教育研究,2005(1):24-26.

[3] 彭剑飞.左手教育,右手游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 程君青,朱小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7):72-75.

[5] 万力勇,赵鸣,赵呈领.从体验性游戏学习模型的视角看教育数字游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5-8.

[6] 陶漪,恽如伟.教育游戏设计理论的分析与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8(2):75-78.

[7] 汤跃明,张玲.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4):27-29.

[8] 范良辰.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08(6):71-75.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博弈论

项目支持: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双语教学“多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SGH140755)。

引 言

博弈论是研究策略性决策行为的社会经济科学分支,提供一种思维方法,帮助在互动行为中的行为方提高发现和引用有效策略的技能[1]。博弈的思想起源于游戏,数学家冯・诺伊曼运用数学模式研究游戏者应该如何在游戏中选择自己的策略,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2]。由于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相同,强调个人理性,所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获得了最广泛、最成功的应用,博弈论已成为经济分析最合适的工具之一。目前,博弈论课程作为相关本科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尚不长。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加之博弈论的研究过程和分析方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工具,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抽象有难度,课堂教学普遍沉闷、乏味[3]。因此,博弈论的课堂教学方法急需创新和改革。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体。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愿的活动,其规则是游戏者自愿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4]。就游戏的内在精神而言,教学可以成为游戏。

最早对游戏法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1952年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大师皮亚杰将游戏理论延伸到教育学领域。1976年日本索尼公司在学员培训中创立管理游戏。此后许多世界知名大学相继将管理游戏引入课程教学[5]-[6]。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率先引入管理游戏,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角度探讨游戏教学法的可操作性[7]-[8];另一些学者从实践角度,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历史、体育、管理学等诸多课程中[9]-[10]。然而,却鲜见在博弈论课程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

博弈起源于游戏,无论是其英文原名(Games)还是中文翻译(博和弈是中国古代的象棋和围棋),都体现了与游戏的关系。博弈论课程主要分析互动行为,论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性很强的游戏教学方法,并实施一个具体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游戏和学习活动中,期望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博弈论的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选字母”游戏的设计实施

游戏互动教学法主要用在课堂引入或重难点讲解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实验性游戏,在游戏中独立思考,组织策略,得到游戏结果,进而讨论、反思,学习理解理论知识。

1.游戏设计。博弈的组成要素,是理解和分析博弈过程的基石。在博弈论的首次课程中,作为课程引入,设计“选字母”游戏,引入介绍博弈基本要素、静态博弈的得益矩阵等知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加深对博弈组成要素知识点的理解。

2.游戏参与。给定游戏规则:学生互不商议参与游戏,字母a、b二选一。之后将随机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根据得分判断胜负:同选字母a各得2分,同选字母b各得3分,不同选择时选a得5分,选b得1分;两人中得分高者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规则,同时在纸上写出自己所选择的字母。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后,随机挑选两位同学为一组判断胜负。为增加参与性和趣味性,可随机多选择几组同学,判定胜负。

3.游戏讨论小结。游戏暂时告一段落,请几位同学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进而分析游戏,讲解知识点。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游戏构成,借以学习博弈的基本要素。完成游戏需要有参与游戏的人和游戏规则。游戏参与者在博弈中称为“博弈方”。游戏规则是所有参与者都了解的内容,在博弈中称为“信息”。游戏规则 “字母a、b二选一”,规定了参与者在游戏中可以选择的行为,在博弈中称为“策略”;游戏要求所有人同时作出选择,即规定了游戏的参与顺序,在博弈中称为“次序”;得分标准即个人在游戏中所得的结果,在博弈中称为“收益”。进而具体讲解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博弈方、策略、信息、次序、收益。

其次,在这个简单的博弈游戏中,个人的收益依赖于自己和对手的选择。引领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游戏结果,下图1为自己的收益,图2为对手的收益:

观察发现两个表格基本一致,为表现更简便,引导学生将表格合二为一,用数组方式表示收益:第一个数字表示左侧博弈方收益,第二个数字表示上侧博弈方收益,如下图3。图3所示的表格即是博弈的基本表达形式“得益矩阵”。

至此,通过“选字母”游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博弈的基本要素及得益矩阵的表达方式。过程简洁易懂,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完成,以达到这节课游戏教学的教学目的。

最后,还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在考虑他人的策略下,如何选择,可以使得自己的得益最大?如果游戏允许两人商议,又应该如何选择?通过开放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索讨论,为后续个体理性、集体理性、博弈求解等知识点作好铺垫。

游戏教学法实施过程及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并设计合适的游戏。游戏教学中,课前游戏设计是关键,主体是教师,应在对课程内容充分理解和全盘把握的基础上,确定游戏教学实施的章节和知识点,进而设计游戏。课堂游戏的设计,一方面要与知识点相关联,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群体参与性。游戏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前应准备相应的游戏道具,细化游戏规则。原则上游戏应简单易行,灵活可调整,易于实施,结果便于分析。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方案。

2.课堂游戏引入。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和结束游戏,避免学生只关注游戏而忽略知识点。根据知识特点和游戏规则,合理组织学生,分小组或个人参与游戏。游戏进行之前,教师介绍游戏的基本内容,阐明游戏的基本规则,可执行的基本行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游戏中隐藏的信息和行为方的可选策略,对一些较有难度的策略,给予提示和简要分析。

3.游戏体验。游戏参与实施环节主体是学生,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理性分析,给出自己的游戏方案。游戏过程中,教师暂时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游戏的主持人或参与者,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其中,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

4.游戏结果分析讨论。博弈研究的是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其结果依赖于博弈方的不同选择。因此游戏的结果,由于参与者的不同行为而呈现多样性。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其他人的行为策略,讨论各自的行为对游戏结果带来的影响。必要时还可将游戏进行多轮,在其中体会不同策略组合下的不同游戏结果,讨论导致不同游戏结果的原因及博弈结果的影响因素。

5.游戏总结评析。对游戏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反思,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点。有些学生可能只享受了游戏的乐趣,却没有思考其中的知识。教师借助游戏讲解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游戏的组织完成过程,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博弈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利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通过这些游戏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针对不同实验结果,教师逐步切入主题并解释分析。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再加上亲身体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深刻。

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游戏,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更理性地给出行为策略,以获得最好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体系和博弈的思维方式,体会合作意识对博弈结果的重要影响。

结 论

博弈论是一门理论及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论文尝试在课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游戏为桥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情境、独立探索思考策略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在模拟游戏分析的过程中,感受理性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过程,自发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博弈的思维模式,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其组织过程中,对课堂的掌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2]尉洪池:《博弈论和语言游戏》,《外交评论》2013年第1期,第126-138页。

[3]李太龙:《博弈论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教育探索》2012年第1期,第42-44页。

[4]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2期,第56-59页。

[5]Pearson P, Webb P.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ames teaching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06,9(1):11.

[6]Demirbilek M, Tamer S L. “Math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using educational computer games in math educa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9):709-716.

[7]蒋璐:《游戏教学中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第8期,第16-18页。

[8]张臻、张世波:《从熵的角度反思游戏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1期,第51-53页。

[9]侯雁飞:《美国数字游戏教学模式对我国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科学》 2013年第29期,第82-85页。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育游戏;类目设计;内容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14-03

Literacy Review of Educational Gaming (1999~2009)//He Jun, Gao Zhijun

Abstract 82 papers on educational gaming are retrieved from 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eriodical as Education Technology Study. The authors detach these papers into 4 classes and 17 subclasses. We identify the hotspot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study of educational gaming. Finally, we make som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 educational gaming;classical analysis;contents analysis;future study

Author’s address

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2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China 750021

教育游戏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从教育游戏的历史发展和研究领域进行文献梳理,对文献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剖析,以期给其他研究教育游戏的人员一些借鉴思路,也可避免重复研究。

本文对《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杂志》《中国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等7个教育技术学领域相关期刊,通过教育游戏、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数字化游戏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论文82篇。利用类目对文献内容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以期得出教育游戏研究的热点与薄弱环节。

1 教育游戏类目表设计

张刚要、马德俊将教育游戏研究分为5个维度,即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1]。借鉴其类目设计,重新设计类目表,分成4个纬度,17个子纬度,如表1所示。

从检索到的文献数量的分布及类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游戏目前的研究热点为教育游戏的设计、应用及教育与游戏的关系探讨,三者占文献总数的90%以上;研究比较薄弱的有教育游戏的管理、评价、开发及教育游戏的产业化。笔者认为,随着教育游戏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推进,诸如教育游戏的开发与评价必将成为教育游戏的研究热点,教育游戏也必将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2 教育游戏文献内容分析

2.1 教育游戏相关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与教育游戏相关的概念有严肃游戏、清淡游戏、轻游戏,国外多用严肃游戏和清淡游戏,我国香港地区则使用轻游戏,国内多使用教育游戏这一概念。

1)教育与游戏的平衡点。教育游戏到底应该定位为教育,还是定位于游戏,这是学者们一直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教育与游戏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笔者认为目前教育与游戏的现状为: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是指很多商业游戏技术性很高,但教育性比较薄弱,很难进入课堂教学;“里面的出不去”,即教育类相关人员开发的教育游戏符合教育性,却丢了游戏性,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很难将其推入市场。

2)教育游戏的价值。很多教育游戏研究者都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游戏有教育的潜质。研究者认为教育游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在通关中学习角色扮演、克服困难、与人交流,以促进思维发展,也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3-5]。

2.2 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从表1可以得知,教育游戏设计类文献几乎占整个文献的1/3,其中关于游戏的教学设计为9篇,占文献总数的11.0%。这就表明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教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但开发方面则是教育游戏发展的一个薄弱点。

1)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献研究表明: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于教育理论、学习理论、需求理论、软件工程理论等方面。“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献为4篇,占文献总数的4.9%,研究者或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探讨,或从教育、心理、游戏基础方面进行研究。需要理论认为游戏是人的一种需求[6]。学习理论研究认为,只有满足学习者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游戏,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7-8]。

2)教育游戏设计的原则方法。关于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文献主要集中于教育游戏的总体、学习任务、分级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探讨方面。张妮等认为应该从游戏平台、游戏总体风格、游戏中的学习者和教育者设计、游戏的使用方面进行设计[9]。汤跃明、张玲通过对比国内外游戏设计的标准,借鉴国外的分级设计标准的思路,对标准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说明[10]。

3)教育游戏设计模式。关于教育游戏的设计模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范良辰认为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的构建应该从分层教学角度对游戏进行设计,即经过教学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游戏的任务设计、游戏学习策略设计、游戏学习资源设计、游戏学习认知工具设计、游戏教学模式设计、游戏学习环境原型的确定等9个线性过程[11]。

4)教育游戏教学设计。关于教育游戏的教学应用已经引起广大研究者、教师的极大兴趣,研究者分别对教育游戏的角色、任务、内容等进行探究。有研究者以《虎门销烟》教育游戏为例,对教育游戏的角色进行研究,认为对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的目的都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教育游戏展开的不同角度的探讨,促进了教育游戏在教育课堂中的应用进度[12]。

5)教育游戏的开发。从表1可以看出,教育游戏开发相关文献只有2篇,研究也只是从具体的教育游戏的开发工具、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方面进行简单论述。笔者认为主要有2点原因:一是教育或游戏进入各自的领域后,给整合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教育游戏的开发没有形成合作的态势,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教育游戏人员存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2.3 教育游戏的评价

1)教育游戏的评价方法。在教育游戏评价研究方法方面,文献研究中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国内在评价方法方面比较缺乏,多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未形成一定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这也说明评价方面是一个研究的薄弱点,同时也可反映出教育游戏研究的深度不够。

2)教育游戏的评价指标。在指标评价方面,范云欢、崔金英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的教育游戏的评价标准,提出从教育性、游戏性和技术性3个方面对教育游戏进行评价,并设计了15个各个维度的分指标对教育游戏进行评价[13]。正如尚俊杰所认为的那样:教育游戏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但是这是目前教育游戏研究的薄弱环节[14]。

2.4 教育游戏应用

1)教育游戏软件。从表1中可以得知,关于教育游戏软件的文献仅为2篇,朱庆等通过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使用“SimSE”和“MO-SEProcess”两款教育游戏软件进行教学[15],反映教育游戏软件在设计和功能上的特点[16]。

2)教育游戏的研究方法。有专家认为国外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国内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个案研究法[17]。尚俊杰等利用《唐伯虎点秋香》《农场狂想曲》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14,18]。关于教育游戏个案研究的文献仅有2篇文,占整个文献总数的2.4%。郑晓丽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教育游戏的界面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认为教育游戏软件对学习者存在一定的影响[19]。

3)应用效果研究。研究者认为游戏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研究者认为,教育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也有消极影响,游戏时间的长短也对学习者的智能有一定的影响[14,20]。

4)教育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教育游戏产业发展前景的文献数量为0,这就表明研究者在此研究比较少,相关成果也不多。但是笔者认为,教育游戏产业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教育游戏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教育市场,要想使教育游戏真正在教学中寓教于乐,还必须完成教育游戏产业市场化的过程,从教育游戏的文化理念出发,克服教育游戏在时间、空间、技术、教学观念等方面的阻力。加大教育游戏的推广模式,建立教育游戏的研究基地,建立部级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将教学设计专家、心理专家、技术人员、一线教师甚至是学生作为教育游戏开发的主力军,开发出真正满足教育性与游戏性的教育游戏,真正使学习者体验到游戏化学习的快乐,使教育游戏获得巨大发展。同时加大教育游戏市场培育的力度,在3G时代创造教育游戏产业的神话。

参考文献

[1]张刚要,马德俊.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68-72

[2]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评述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107

[3]王旭卿.“第二人生”与数字化游戏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07(4):76-78

[4]张艳.电脑游戏与学前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9(8):33

[5]陶侃.电脑游戏中“学习性因素”的价值及对网络教育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9):44-46

[6]陶漪,恽如伟.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分析与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8(2):75-78

[7]朱惠娟.学习理论支持下的学科教育游戏设计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8(6):76-78

[8]金科,等.用心理学理论为教育游戏“把脉”[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12-14

[9]张妮,等.对外汉语教育游戏的总体设计之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5):80-85

[10]汤跃明,张玲.从教育视角谈电子游戏分级标准的制定[J].现代教育技术,2008(3):23-25

[11]范良辰.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的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08(6):71-75

[12]王继新,徐婷.教育RPG游戏角色的设计探析:以教育游戏《虎门销烟》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38-40

[13]范云欢,崔金英.网络教育游戏的评价量规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10-12

[14]尚俊杰,等.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5

[15]朱庆,等.《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教育游戏[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104-106

[16]顾汉杰,章苏静.教育游戏软件“大赛论剑”:以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29-31

[17]刘威,恽如伟.从国外案例看教育游戏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6):117-120

[18]尚俊杰,等.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6):20-23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 理论课 游戏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家对此也相当重视,既有全国遴选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也有和教育部的联合发文,这在我国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是从来没有的。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没有因此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年以来,相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有的在实践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成效并不明显,提升空间还很大。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本科学校的学生来说,高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要差很多。因此,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直很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低。尽管授课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上不少学生要么说小话,要么打瞌睡,要么玩手机,真正认真听课并与老师积极交流的学生很少,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游戏及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喜欢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不仅小孩喜欢,成人也喜欢。游戏具有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游戏的最高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是游戏精神,简单地说,游戏精神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自由地追求本质和精神上的自由。对于儿童是这样的,就如福禄培尔所言,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最纯洁的本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其实对于青少年乃至成人亦是如此,在胡伊青加看来,人类社会的很多行为都是可以和游戏联系起来的,人本质上就是游戏者。而席勒更是认为“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该观点从某种角度上也阐明了游戏精神的价值。游戏化教学是课程组织游戏化的一种形式,是指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习者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把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把教学当做游戏, 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轻松、有趣,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的教育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利用和调动学习者的自愿心理和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目的性活动之中,让学习者热爱学习、享受学习,促进学习者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三、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影力远远超出了传统游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争议与质疑。从小学到大学,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电子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的有识之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尽量减少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但收效不甚理想。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甚至成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学生厌学、逃学。为了玩好游戏,学生们能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去学习游戏规则,非常自觉地练习游戏技能。而学生在课堂或者线上学习中为什么就不能出现这种自觉、努力探究的精神呢?如果能够将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开发出能吸引学生的教育教学游戏软件,真正实现我国在千百年前就总结提出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不但能极大地减少网络游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还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四、我国对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者们试图利用游戏与教育的结合,解决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目前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在2000年以前几乎看不到相关的文献,同时也没有相关的专著。另外,研究也主要在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教育游戏软件的实践探索这两个方面。在游戏化教学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领域,在大学领域还比较少见,已有的文献中也主要是对大学体育、计算机、语文等课程进行的游戏化教学研究,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游戏化教学研究。

随着现代互联网与游戏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完全有能力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有利于教学的游戏软件,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真正做到“玩”中“学”。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发展,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移动端上网的方式。国内外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陆续推出相应的移动APP来占据一定的网络市场空间。如今,手机APP的使用群体已经相当庞大,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喜爱,手机上的游戏种类也越来越多,有适合不同年纪的各类游戏,不少儿童在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开始用手机玩游戏。不少高职大学生上课也许不会带课本,但一定会带手机,如果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手机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完成对课程的学习,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游戏化教学在高职思政理论课中的具体教学设计

游戏化教学设计要有选择性地运用,并不是所有课程、同一课程中的所有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一定要选取其中比较适合用游戏进行教学的章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游戏,既可以是传统游戏,也可以是网络游戏。另外还要考虑到教学游戏的特征,不仅要有游戏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能力。

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以效仿一款在线角色扮演的“美国使命”网络游戏。在游戏的开始,简单交代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情况,然后以时间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为游戏的主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放进游戏中,游戏需要玩家沉浸于历史情境中,在与角色对话、接受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每个任务都有互动游戏和一组课程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革命成功的不易。

在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部分中选取知识点进行教学游戏设计。如经济部分,在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点教授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掌握,学生通过扮演不同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思考自己赚取的总利润应该怎样分配,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在政治部分,让学生分小组,在了解我国现在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再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国家管理制度,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小组间进行评比,在评比中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尽管学生们提出的想法比较稚嫩,却是他们通过游戏了解、认识国家政治制度的开始。在文化部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化(饮食、茶、书法、舞蹈等),或者自己家乡一种比较特殊的风俗,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在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描绘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环境(社会与自然)的游戏环节,与现实社会比较后,提出实现理想生活环境的途径。

在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教学中,可设计一个主题辩论的游戏环节。正方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题;反方以“武力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题。在辩论的前一个星期,教师把要求向学生讲清楚。为了在辩论中表现得更好,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寻找与辩题相关的知识,在q论的过程中,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在观众提问环节,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不少学生对这次辩论印象深刻,并成为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起点。

总之,游戏化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新模式,教师要从自己做演员转变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及群组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导演策划下,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里面,最好要有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和互评互助的环节,来提高团队学习的能力。

游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努力去思考和设计,总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可以利用,即使没有综合性的游戏,针对一个小环节,也可以自主设计充满生机和意趣的游戏。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看法和体会,甚至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游戏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挥教学游戏的价值。

游戏化教学设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团队协作的功能,共同设计教学游戏,相互借鉴,最后还能形成一个游戏化教学资源库。游戏化教学设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积累大量的关于游戏化教学法的知识,懂得必要的设计游戏技能,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中心出发,在游戏的选择、设计和应用上下苦功夫,奋力前行,才能看到游戏化教学道路上别样精彩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美玲.堵不如疏,游戏也可登上大雅之堂[J].考试周刊,2015(94).

[2]李晶.教育游戏辅助课堂教学或学习的优势与应用方式[J].治教之法,2014(4).

[3]王畅.手机APP在高校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3).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游戏理论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17-01

1 引言

小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学习英语的预备阶段,在预备阶段里学习英语主要是给学生打下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它,即能够和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然而课本中的知识以及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老师能够以课本为基础,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自己创新一些有利于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游戏,这样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还能够丰富小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将游戏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实现学生边玩边学的理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 语言游戏理论

在现代语言的哲学研究中,“游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哲学家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阐述观点,而维特根斯坦是其中做得最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他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在西方甚至整个世界的哲学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他的语言游戏理论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启发和重大的意义,提供了深层次的语言哲学的依据。语言游戏是一种隐喻,把语言比作游戏,语言的意义和具体使用在游戏中体现出来。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常常跟人们的生活活动紧密相联。

3 语言游戏理论应用的意义

小学生通常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英语教材,独特的文化背景,都有利于我们运用语言游戏理论进行教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小学英语教学一直都沿用中规中矩的教学套路,照着课本读读单词、读读课本、讲讲课文、讲讲翻译,再背诵一下就大功告成,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不出英语课堂的任何特色,只会让小学生们在预备阶段就对英语失去兴趣,导致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再难对英语感兴趣。小学英语的课堂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学,课堂的活动不应该一成不变。因此将语言游戏教学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4 语言游戏理论应用的方法

4.1游戏规则

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理论中第一个就强调了“遵守规则”的相关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将语言活动与游戏相比较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人们关注这两者之间在“遵守规则”方面的相似性,即都有一个能够依之行事的规则。任何一个游戏都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语言游戏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关于语言游戏的遵守规则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是不进行选择的,它具有盲目性,并不是需要引导的行为;二是遵守规则实际上是一种习惯。小学生都处于生长期,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大多存在多动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如果不制定一些规则去约束学生,课堂就会变得十分混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老师在创设游戏的时候就应该同时制定好游戏规则,老师和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都应该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不妥当之处,还可以边玩见修改,达到最大程度的游戏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4.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理论中提出的第二个观点就是“生活形式”的不可分离性。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基本方式,跟人们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语言游戏跟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维特根斯坦并不是将语言和游戏生硬的加在一起,而是将语言和游戏看作一个整体,生活形式中包含语言游戏,,却又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游戏,语言游戏也是人们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对于生活已经一定的认知度,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老师对此必须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多观察学生的生活,将身边的事物融入到游戏中,加以整合,以生活为依据来设计孩子们熟悉的游戏。这样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更容易理解游戏的内涵,更容易融入到游戏中,更容易收获快乐。

4.3游戏应具有多样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提出的第三个重要的理论便是“家族相似性”。语言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游戏的普遍性质,比如多样性、竞争性和娱乐性。虽然很多语言哲学家都曾质疑过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的观点,但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多样性的说法还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毕竟再好玩的游戏如果反复进行都会让人厌倦,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失去兴趣,积极性降低。这时候多样性就会体现出来,老师必须要不断的创设各种各样的新游戏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积极性。而竞争是调动孩子们积极性最好的方式。小学生大多数都有很强烈的荣誉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他们都非常在乎,如果老师在游戏中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就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不至于漠不关心,还会增强学生的表现欲以及集体荣誉感。总之这些对于语言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非常多的益处。

5 结语

兴趣是小学生们学好英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兴趣是小学生注意和理解英语的前提,而语言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爱上英语课堂,从而热爱英语。

参考文献:

[1]于彩云,郑友训.语言游戏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145-147.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营销,教学,游戏,体验

教育家们很早就注意到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早在 20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上世纪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工作与游戏”“做中学”理论中,更是直接论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杜威认为,儿童的作业大多通过游戏来完成,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年长者所做的事情,以游戏的方式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儿童通过游戏学习成人世界的生活经验,游戏越多,他们的计划性和能力就越精密,他们的生活内容亦因之越丰富。

美国的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从他的论述中我们看出当代的高职学生是身处在一个娱乐的时代,他们从小到大,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不可或填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将高职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融入到营销教学中,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讲授营销理论与知识。利用游戏的特点,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情和主动性,让教学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式教学的定义

游戏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天性和学习特点,将游戏设计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包括活动设计、情境设计和教学工具的选择等,力图实现游戏与教学的统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游戏式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兴趣高、参与性强。游戏因为它的趣味性和愉悦感强、可以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通常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思考、反应、谈话,更重要的是,它能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模拟性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学科,能让学生到公司企业中实际体验、应用营销知识,是上上之策。但很多情况下,学校受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现场教学。因此,退而求其次,在模拟的环境中教授营销知识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游戏式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模拟教学法,即应用现代的技术和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巧妙地事先预设游戏的场景和游戏的规则,可能很好地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营销场景,让学生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营销知识和理论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富于启发性。游戏式教学法不是老师将答案或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游戏过程中的亲自活动、亲自做事去感受、去探寻、去体验,让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认识相结合,由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中获得启发,从小游戏中见证营销的大道理。

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克服对营销理论感到高深莫测的恐惧感。在真实营销活动中,因为担心出现自己的失误会给所在公司造成损失、会给个人的前程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人们不敢尝试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新的思路去解决营销问题。而在游戏式教学中,游戏虽然模拟的是营销情景,但却没有现实中对“试错”所带来的成本损失和心理压力,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创新的空间。在游戏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做选择,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通过 “试错”来去找到最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5、适用面广。从低层次的记忆练习,到高层次的推理、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角色扮演、人际互动度,都可以通过游戏式教学法达到。

三、组织游戏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认识清楚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目的、游戏是辅导工具,游戏要围绕教学来设计。游戏式教学所要做的是:在保持学习者对于游戏兴趣同时,让学习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营销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仅仅沉溺在游戏中。

2、其次,在游戏式教学设计时,保证内容单一、目标集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把游戏带入课程中,使游戏资源反映出当前的主题和内容。但是,每一个游戏的运用应限于一定范围,不应让它涵盖面过宽。只有保证游戏内容单一,目标集中,它们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3、再次,营销教学的游戏需要设计得有一定的挑战性,没有人会喜欢玩平淡无奇的游戏。正是因为有了挑战,学生才有可能体验“成功”、“挫折”、“互助”,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不断深入地参与到游戏中。学生在挑战游戏困难的同时,也会无意识地学到很多营销中的能力,例如组织能力、领导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等。

4、另外,游戏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首先,教师对游戏本身要吃透, 第一次做的游戏最好预先试做一次, 找出实际操作和想象之间的差别,分析原因; 其次,游戏的物料要准备齐全, 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以及游戏情境的真实性; 另外,对比赛的规则要尽可能细化和量化, 避免出现漏洞; 最后,事先充分考虑游戏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并备好应急预案。

5、详细、准确地讲解游戏规则:规则是游戏的基础构架,就像是游戏的骨骼,无论哪种游戏,都需要规则的支撑。只有详细、准确地讲解清楚游戏规则,学生才会、才敢、才能着手玩游戏。也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处在宽松、自由、公平、合作、竞争的环境中下,进行游戏。

6、最后,教师要注意观察、记录、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游戏式教学不等同于“放鸭子”,放任学生自生自灭。在整个的游戏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作为观察者,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有些什么样问题、困难、疑惑等,及时记录下来,以备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另一方面,他需要及时处理现场问题和意外情况, 以保证游戏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云,浅谈游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3)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58―04

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而蓬勃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运用为突破口,指导和带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成为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教育游戏是教育与游戏融合的产物,其集图象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正在参与把教育游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题,目前小组正在依据前期的调查数据和对外汉语的学科特点开发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在本文中,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获得启发,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教学模式,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开辟崭新视角,以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因为课题中的游戏尚未完成,所以本文并未能从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型教学模式与国际公认的“沟通式”现代语言模式相吻合。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对交流各方产生影响。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来构筑课堂主题结构的教学模式。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促进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和参与者与各种教学活动及教材之间的互动;二是在教学中充当一个独立的参与者[1]。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评估者,教学过程的记录者与管理者等。同样,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是一种参与性的、投入式的,有选择性的接收、联想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际手段以及信息传播都更为丰富。

二 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交流。因此,互动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课题小组对华中师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进行了总体设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的启示,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

1 对外汉语游戏教学中师生角色设计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在教育游戏中该怎样定位教师的角色呢?在认为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教学中是否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调查中,46.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他选项;在认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应起什么作用的调查中,39.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支助角色,在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可见,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绝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教师仍应该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教育游戏中如何设计教师的角色,才能让游戏有效的促进教学是当前教育游戏设计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为教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设计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对外汉语教育游戏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定位为RPG教育游戏,其教师角色的设计如表2所示。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他们是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还是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因此,在设计学生在游戏中角色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关于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呈现形式的调查中,选择多人同时参与到一个游戏中,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人物的占28.3%,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在游戏中独自探索,但是可以通过对话聊天系统和其他玩家交流,占26.1%,见表3。这两个选项都充分体现了在游戏的学习中,学习者都渴望能与对方进行交流互动,多人同时参与,更方便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师生角色定位设计的分析,笔者建立了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的信息传递模型,见图1。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教师以非玩家、替身或管理者的角色出现,既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任务,也可以对学生的游戏操作提供帮助并对其进行即时评价;学生以玩家的身份进行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竞争完成游戏任务,同时可以向同伴或教师进行求助。在游戏型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同伴和老师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汉语知识的建构。

2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及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分工合作,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体验,以更好的促进教学,其基本的结构如图2所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系统观:统筹全局,注重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体验。而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充分考虑教学的每一要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游戏学习的体验,尽力改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状态。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的环节设置以及教师、学生的活动,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体验。互动型游戏教学可大致划分为制定教学目标,游戏教学,反思拓展三个环节,每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对应的活动,整个教学活动有机组合,为师生提供了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汉语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和文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中,学生汉语成绩的提高是衡量该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游戏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同样重要。

(2)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目标观: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自定教学目标,继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进行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和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共同讨论,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整个讨论指引方向,确保教学目标不偏离教学大纲。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学习目标的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建立师生之间的共同愿望。

本课题的学习者以外国成人留学生为主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一厢情愿的自定教学目标,而要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更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实施。

(3)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过程观:游戏教学,师生深度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传授教学知识,导致学生原来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与个性感悟都难以得到发挥。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改变了这种状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了充分的、深度的互动体验。游戏情景的展现,给整个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游戏任务是学习任务的外在表现形式,玩家在游戏攻略操作中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完成游戏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对应的角色,或参与游戏任务,或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或对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有效的优化课堂游戏教学。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根据游戏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或相互协作,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最终完成游戏任务,并在其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机的配合,让学生获得了深度的互动体验,使课堂教学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能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喜学,好学,乐学。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游戏情景的展现,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蕴涵着浓重中国文化气息的环境,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符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的需要;游戏任务中的探索,强调玩家的参与,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游戏环境情节虚拟性,有利于让学习个体获得亚实践体验,符合对外汉语实践结合教学的原则;游戏系统良好的协调性,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交流,符合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的特点。

(4)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反思观: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新内容授完之后,教师或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或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对学生关注的很少。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笔者提倡将“互动”进行到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并总结,对于没有达到知识要求的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目标,同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师生双方的共同反思更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作出总结,并进行反思,以期为下一次教学做更充分的准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利用教育游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暂新的尝试,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成熟的理论进行指导,因此更要求教师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而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语的感受,因此学生的自我总结以及交流是这一环节的重要部分。学而后思,思而后得,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才能使教育游戏在对外汉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变得如鱼得水。

3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 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本课题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多为成人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双方共同讨论确立的学习目标,尊重了各个体的情感需求,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2) 游戏教学中师生之间深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集多种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游戏为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氛围,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游戏良好的系统协调操作性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多深度互动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让学生获得了亚实践的语言交流体验。

(3) 游戏中情感体验丰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游戏声形具备,逼真的游戏画面,优美的游戏音乐,可以让游戏者领略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游戏情节的设计也可以考虑中国历史上的典故。在游戏中互动学习,能让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者,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4) 统筹全局,反馈总结,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带学生入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三 结语

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启发,建构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游戏能够创建虚拟的体验环境和融洽的互动空间,让学习者快乐游戏的同时快乐学习。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应对游戏型互动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同时应注意切忌程式化、模式化,及时作出新的动态平衡调节,做到在互动交流中“教”“娱”平衡。

参考文献

[1] 梁正溜.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3): 17-19.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游戏 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缺位的童年必定是有缺憾的”。由于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小学生游戏时间越来越少,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落后的教学方式加重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在课堂中依然比较普遍。因此,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游戏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的进一步结合,促进语文游戏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作者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地周边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以求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游戏化教学的现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地小学部分3—6年级的小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72份,最后用SPSS13.0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小学生对游戏的态度方面,很喜欢游戏的占59.6%,不喜欢的仅占3.9%,一般喜欢的占36.4%。②小学生游戏时间的充裕程度方面,41.8%的认为游戏时间不够,觉得游戏时间勉强够的占33.4%,认为游戏时间够的仅占24.5%。③在小学生常做游戏的种类方面,有76.9%的小学生常做传统游戏,人数最多;常做体育游戏和常做智力游戏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大,分别为22.5%和22.8%;常做电脑游戏的小学生人数最少,有16.4%。由此可见,当前小学生常做游戏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仍主要是传统游戏。④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频率方面,经常使用的仅占26.7%,偶尔使用的占51.6%,从来没有使用的占21.6%。⑤在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表现方面,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只是简单说明后让学生自己做,占75.7%;仅有16.3%的教师被学生认为很有指导方法;另有7.9%的教师根本不提倡做游戏。⑥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表现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太认真,显得吵闹,占37.3%;甚至有些学生对游戏教学不感兴趣,根本不想参与,占2.3%。⑦在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需求方面,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有67.3%;认为游戏化教学要有丰富的、有意思的游戏材料的有38.4%;认为游戏要有意义、能从中学到东西的有34.1%;认为游戏时要轻松快乐、不沉闷的有32.7%。总之,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状况堪忧。

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分析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状况,主要有观念层面、实践层面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然秉持教学就是教书的观点,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是严肃的,“游戏只是用以适当调节学习压力的方式”,对“游戏”的认识片面而保守,一些教师不认可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在实践方面,教师在现行教学中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将游戏融入教学之中,不知道做什么样的游戏以及什么样的游戏既适合学生需要,又能促进教学,完全依赖教材,自主开发游戏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评价方面,被局限于“知识”和“分数”,使教学流于形式,沦为“为游戏而游戏”。

导致上述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师对游戏化教学认识理解上有偏颇,认为游戏主要是为了放松而不是学习,认为游戏化教学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对立关系,游戏化教学是让所有语文教学都做游戏;②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足;③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创新教学的措施不到位;④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三、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1、正确把握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②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④鼓励个体表现与注重整体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2、提高教师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水平。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普遍不足,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3、加强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引导。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游戏化教学,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评价的功能被局限于“知识”和“分数”的现状。其次,要鼓励组织开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的做法,并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要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实践中的落实。

美国教育学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讲授不应该是试图将抽象的语文概念与给予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环境应防止从真实问题的背景中脱离,导致学生脱离现实思考问题。”问题背景主要是指从现实生活或模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背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但是作为教学不能一味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生活性,关键在教学中要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语文,思考问题,培养语文意识,体现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在教学中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具体的语文活动赋予语文思考,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逐步让学生用语文眼光去观察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课堂需要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注重语文游戏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2页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游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1-04

the Game in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Education

DU Jing-shuai

(School of Literature,Laws and Politic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116)

Abstract:The game is an extremely attractive activity form in human society,It is one kind of happy existence in human society.The game has a very rich connotation,its freedom,pleasure,exclusive game spirit is with “game such as teaching”the school education spirit.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ystem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work specialization,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lays a key role.The game,introduced into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fo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work values,grasping the social work theory knowledge,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cial work method and techniq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The game;Social work;Professional education

一、游戏的含义与特征

游戏是极为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学术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科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现象学等学科或从中西方不同的词源意义上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其中,荷兰著名文化史学家胡伊津哈在文化的更深层次上提出的游戏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胡伊津哈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着一种紧张、愉悦的情感,以及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行进在某种时空限度之内,有一可见的秩序,遵守自愿接受的规则,在生活必需或物质有用性的领域之外。游戏的心境是狂喜与激越,是一种高扬和紧张的情感,谜之于欢喜与松弛。”(胡伊津哈,1998:5)根据胡伊津哈的论述,游戏的特征如下:

(一)游戏是在愉悦身心的过程中体验理性

胡伊津哈认为,“游戏的基调是狂喜与热情”,“这种激动、这种专注、这种生机勃勃的力量中,存在的正是本质,游戏的原初本质”。(胡伊津哈,1998:146)游戏带来身心愉悦,但是游戏活动并非只是一种感性或随性的行为,尤其在进入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内所进行的有规则、有分工、有步骤、有目标的玩乐活动时,它更需要理性与智慧的融入。由此可见,游戏可以达成愉悦与理性思考的完美统一。

(二)游戏既尊重规则,又追求自由

规则是游戏的基本组成成分,当接受游戏时,也就欣然接受了规则,只有规则得到不折不扣的遵守,游戏才能得以进行。“一旦规则遭到破坏,整个游戏便会坍塌,游戏即告结束”(胡伊津哈,1998:3)。同时,游戏是一种自觉自愿自由的活动。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游戏过程中游戏者自由自觉的行动,在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迫使。如何游戏,游戏什么,都是由游戏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游戏者不需要服从任何外在的规定。另一方面表现为游戏者因摆脱外在目的的强制和束缚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解脱和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游戏让我们作为人的意义存在,让人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游戏指向人的自由,追求生命的自然绽放,因此游戏给人的体验是一种有秩序的自由活动。游戏虽是自由,但并不意味着游戏不接受规则约束,游戏不排斥规则,在许多情况下,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游戏者在充分利用规则前提下享受“玩”的创造性和自由性乐趣,具备游戏精神的游戏者在游戏的秩序与自由之间享受平衡的乐趣。

(三)游戏兼具普泛性和专一性

游戏的普泛性一方面表现为游戏渗透到人类的整个生活领域。游戏形式多种多样,胡伊津哈所指的游戏更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小到猜谜、拼图,大至比赛、竞技,甚至法律、战争、文学、艺术、哲学等都包括在其中。胡伊津哈在考察了人类文化的诸多形态后得出的结论是:“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并永远也不会脱离游戏。”(胡伊津哈,1998:222)他说:“仪式产生于神圣的游戏;诗歌诞生于游戏并繁荣于游戏,音乐和舞蹈则是纯粹的游戏。智慧和哲学在源于宗教性竞赛的语词和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战争的规则、高尚生活的习俗,都是在各类游戏中建立起来的。”(胡伊津哈,1998:16)游戏的普泛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游戏贯穿于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人生各个生活阶段,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阶段有不同的游戏形式,儿童比较喜欢追跑、过家家等游戏,而诸如比赛、竞技等游戏却在成人世界中盛行,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胡伊津哈宣称“人是游戏者”,这就指出游戏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类普通娱乐活动,而且是人类共有的本性,是人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的专一性指的是游戏中的人专注于游戏过程而忘却物质和精神纠缠,忘却输赢结果的游戏状态。游戏中的每一种角色的扮演,规则的遵守都不是可以轻易完成的,因此游戏者必须以专注、认真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才能胜任。并且游戏以其自身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参与者,因此参与者并非是刻板生硬地专注,而是充满激情和兴趣地专注于其中。

(四)游戏追求竞争,重视合作

竞赛是游戏重要组成元素。游戏精神正是这样一种追求竞争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它渴望从紧张的竞争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与,并且增强个体的独立性。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陈来仪,2006)可见竞争有利于促进个体发展。游戏者非常享受这种竞争多带来的刺激和乐趣,并且以公平参与的姿态回应这种催人奋进的机制。当然,游戏并非一味追求竞争,否则游戏就难以和平,游戏追求竞争的另一方面就是重视合作,通过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每个游戏参与者取得更大的进步。学会合作,“能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强化人的协调意识,增强人与人的亲和力。更显集体社会的力量,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外在价值”,(陈来仪,2006)这是游戏给游戏者所带来的间接价值。游戏精神正是辩证地借助了竞争与合作两种交往方式,在游戏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能游刃有余地追逐到游戏的乐趣。

(五)游戏既超然又严肃

从游戏的目的分析,游戏者关注的是游戏过程而非游戏的最终结果。在游戏中,不创造任何有实效的社会财富,不撑负任何社会义务,活动的目的不追求功效,只是为了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获得个体性情的愉悦和满足。正如米舌莱所言:“游戏显然是一种无偿的活动,除了它本身带来的娱乐外,没有其他目的。”(米舌莱,1991:182)游戏给人的愉快体验,游戏的不注重结果、无功利性,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会让人误以为游戏是非严肃的、不认真的。其实,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游戏者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得相当认真。在棋类比赛中,游戏者会苦思冥想;在球类比赛中,参与者也会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在各种竞争性和挑战性和游戏项目中,游戏者还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体验。超然并不是意味着游戏者毫不在乎,漫不经心,游戏者是以一种摆脱结果的淡定态度转而以一种严肃认真的作风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二、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当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之后,随着人们教育思想的变化,游戏与教学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游戏与教学对立、游戏是教学的手段、游戏如教学是迄今为止人们对两者关系认识中的三种主要观点。(苗红意,2006)第一种观点强调的是游戏与教学相互对立的关系。古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有功,戏无益”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第二种观点强调的是游戏对于教学的工具性、手段性作用。而第三种观点认为游戏与教育要融汇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给学生游戏的自由和感受游戏体验的权利与机会,教师的指导尽量采取间接的隐蔽的方式。

显然,第一种观点误读了游戏巨大的教育功能,而第二种观点较之于第一种观点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手段也非常有必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组织的游戏并没有走进学生的世界,在学生眼里,老师组织的游戏只是上课,与自己无关。仔细研究便可发现,前两种观点都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苗红意,2006)“游戏如教学”就是让教学不再为教师支配,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在生成中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自由对话。

理想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自由、愉悦、专一的生命体验,而游戏以其天然的活力将自由、愉悦和专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游戏的内在品质恰恰与理想教育活动的内在追求不谋而合。

肖川博士认为,“也许我们很难给理想的教育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李金磊,2007)换句话说,在理想的学习生活中有令人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有令人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也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而这正代表着自由、愉悦、专一的游戏精神。

迦达默尔认为“游戏精神”是“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消解主体的精神,一种对话的精神……”(苗红意,2006)黄进博士将游戏精神总结为“游戏精神是一种沟通理性和感性的美的精神;游戏精神是生命本能得以充分展示和释放的精神;是一种闪烁、联合、紧张、轻盈、均衡、冲突、神秘等等诸多要素的组合与对话;是一种投入、沉迷、消除种种对立和分裂的精神;是一种重复往返和不断更新的结构;是无始无终、否定、开放和创造的精神;……它是自由的精神。”(苗红意,2006)

三、游戏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工作。(王思斌,2006:12)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的知识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的方法是社会工作开展实务时所需的专业技巧。“知识、价值和技能的金三角代表当代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最高成果。他们是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备的看家本领。”(夏学銮,2000:37)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对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的要求决定了一个人要想成为社会工作者,就必须在专业院校中接受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王思斌,2004)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使得学生建立培养专业价值观、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引入游戏活动,可以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建立与培养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方法技能。

(一)游戏在社会工作价值观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宗旨的“关爱”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治疗和政策来改变个人和社群的福祉。价值贯穿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始终,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正如列维所说:“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对于人们,社会工作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的理念……对普通凡人不能期待的实践和关照却都可以期待于他们(社会工作者)。”(王思斌,2006:41)

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毕仁(Z.T.Butrym)在《社会工作本质》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的哲学思想主要源自三个假设:一是对人的尊重;二是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三是坚守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Z.T.Butrym,1976)从毕仁的理论,可以引申出三个基本价值观:尊重接纳;个别化;案主自决。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培养与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须经过长期的磨炼与反思,而课堂的游戏活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训练学生,让学生的合格言行经过日积月累后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下面笔者以这三个基本价值观为例,结合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游戏教学实践的体验,分别阐述游戏在社会工作价值观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1.尊重接纳。这一价值原则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它是一种非判断的态度,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但是接纳并不是说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班级里每位同学都有组织策划游戏的机会,同时,每位游戏负责人尊重接纳每一位游戏参与者,尊重参与者的行为方式、互动方式和理解方式,接纳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优秀生还是“边缘生”。在游戏的讨论环节,游戏负责者有意识地强调尊重接纳的价值观,努力让大家认同遵守这个价值观。这在一开始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固有的自我中心思想影响下,大家都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以致忽视游戏规则,不尊重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等等,但随着尊重接纳的价值观的渗入,大家会慢慢地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去尊重接纳每一位同学。

2.个别化。这一价值原则意味着尊重个人的尊严和独特性。即在人格、价值系统、生活目的、财政资源、情感和身体优点、个人问题、过去的经验、同伴压力、情感反应、自我同一性、家庭关系和偏差行为模式等许多方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负责者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每个人是否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游戏,考虑到某些游戏环节是否会让参与者尴尬难堪。要尊重并鼓励班级里的“边缘生”,要留意参与者的情感变化,要鼓励大家在游戏中放轻松,展示自己最真实最特别的一面,鼓励大家在讨论环节畅所欲言,展示每个人不同的观点等等。

3.案主自决。案主自决即案主自我决定。即社会工作者相信人有自我改变和进步的潜能,在不损害别人的权利而言,案主有权表达他们的观点并据此行动。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的游戏负责者逐渐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更改游戏规则和程序以便游戏顺畅地进行下去,全班同学作为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身心状况决定是否参与游戏以及参与游戏的程度等。

(二)游戏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传授中发挥的作用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该专业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而非仅仅依赖于社会工作者个人的经验与悟性。因此,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的专业训练项目之一。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的主要类型通常分为外借理论和实务理论。外借理论即来自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包括一系列的助人理念、评估、计划、干预和事后评价的方法。(王思斌,2004)这里主要以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为例,阐释游戏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传授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各高校的社会工作理论课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宜于灌输不宜于感知和理解。在特定的理论背景设置下,游戏可以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达到目的。游戏是通过小组形式得以进行,而游戏小组就是一个微系统,这个系统中有游戏负责者,评估者和参与者。在这个微系统中,不同个体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互动符号发生各种各样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冲突关系等等。社会冲突理论可以让学生以新的视角看待小组与个人、班级与个人以及不同个体之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关系,思考并总结如何正确地处理解决冲突;功能主义理论使学生重新看待小组等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思考如何确保小组有序运行;符号互动理论帮助学生审视互动关系如何发生以及如何优化彼此的互动关系。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游戏负责者可以引导放慢这些关系镜头,让学生体味与自己关联的合作、冲突、竞争关系,尤其是在游戏的的讨论环节,让大家以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互动理论等理论视角,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更是让学生更深层地咀嚼消耗专业理论知识。

(三)游戏在社会工作方法技能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专业方法为支柱的专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展的过程。因此,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的关键途径。((来自于尹保华教授上课时的课件)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而游戏活动恰恰是一种小组工作形式,在一定的游戏目的和规则下,游戏负责人组织参与者共同参与游戏活动,从中体验获得愉悦感和集体归属感,并且获得思考技巧、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建立的技巧、个人与组织建立关系的技巧、团队工作技巧、组织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研究技巧、评估技巧等,从而恢复发展自我潜能,获得个人成长。

游戏是社会工作在实务领域中经常运用的介入手法,游戏是服务初期接触的一种打破隔阂、建立关系的工具。尤其对于不善于语言表达的案主是一种沟通媒介,可以让社工更直接地观察案主的行为模式,也可以是社工用来刺激案主思维的一种手法,可以让案主从中更好地体验自己的内心深处及外在世界的治疗过程。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要素以及注意事项,深入思考观察不同个体的行为模式。如此,同学们可以提高组织社工游戏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提升实践技能,积累实务工作经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融入游戏精神,不仅能够使教学成为自由奔跑尽情嬉戏的思想课堂,而且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荷兰]胡伊津哈.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陈来仪.大学生缺少游戏精神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09).

[3][法]米舌莱.教师与游戏[A].教育教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苗红意.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5]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

[6]夏雪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0,(1).

[7]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94-02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新世纪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也就确定了小学教育必须首先确立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发展小学生们的主体性和个性,从而培养小学生们的创新性。小学数学教师们让小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小学数学也就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西方古希腊时代起,关于幼儿教育的论述就多与游戏教学联系到了一起。例如雅典的幼儿教育就比较重视各种各样的彩陶娃娃和铁环等教学工具的作用。大思想家柏拉图就很重视游戏在少年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福禄培尔更将游戏教学与道德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到了近代,对于游戏在儿童教学中作用的论述更为深刻。比如法国教育家卢梭非常重视游戏在儿童们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夸美纽斯更是提出游戏还可以锻炼孩童们的身体和精神。后来还有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等进一步论述了游戏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儿童教学中的作用,但是探讨游戏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的论述并不是太多见,本文将在这些方面尝试着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

游戏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智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游戏教学更是把各种游戏的形式融合于小学生数学教学之中的一种典型的教学活动类型。这些可以从有合作学习和多元智能理论中见端倪。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它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学生们去共同追寻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者创建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小学生都有具体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小学生们分享各自的优点,同时弥补自己以前比较薄弱的方面,尤其对开发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学会如何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启示性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与特定的认知域或知识框架相联系的多种多样的智能。每个个体都可以同时拥有如下多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小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以上各种基本智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根据小学生们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游戏教学方法一般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游戏中,师生们会经常采用诸如艺术、运动、音乐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就会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产生一些对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们也会因此对智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小学数学课堂上也应该多采用游戏活动、并以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们的多种智能,鼓励小学生们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发展多元智能。因此,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调动每个小学生们本身所拥有的各种不同的智能,从而充分开发小学生们的各种智能,从而使小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去。

三、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把游戏活动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起初只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现在早已经发展成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遵守如下的基本原则:(1)小学数学教师们应根据小学生们的身心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游戏的选择或设计。小学生的认知正由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性的逻辑思维过渡。小学生们的情绪也在不断地丰富,情绪的稳定性更是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们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游戏活动设计和选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小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真正地设计出适合于小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性游戏活动。(2)小学数学教师们还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小学数学的游戏活动应该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等密切相关,要让小学生们明确地知道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的游戏活动在选择和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们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要做到目的明确。小学数学教师们在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把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相关的知识点与适宜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3)小学数学教师们要根据小学生们的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游戏的选择和设计。由于现在的小学数学的配套游戏设计的范例有很多,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师们的游戏活动的选择还要考虑小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甚至是城乡的差异,小学数学教师们要选择小学生们的周边比较熟悉的事情,作为游戏活动的题材,这样就更容易让小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和多元智能理论是进行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们的身心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游戏的选择或设计;还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的选择和设计;根据小学生们的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游戏的选择和设计。本文虽然探讨了这些问题,但由于水平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理论探讨还不够深入,囿于篇幅,一些具体实践无法探讨等诸多问题,有待今后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