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素质教育学习体会范文

文化素质教育学习体会范文

时间:2022-12-08 03:44:27

文化素质教育学习体会

一、一段回忆

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同志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报告,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观念改革的切入口而提出,就是说由文化素质教育揭开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帷幕。报告论点明确、论证严密、思路开阔,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接着同年12月8日,在大学报告厅举办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会上季羡林先生、杨叔子校长等做了生动活泼、内容深刻的讲演。在十年前的这一天,我的日记这样写道:“尽管窗外刮着京城冬日常见的寒风,可是报告厅却是春意融融。报告会开了一整天,离座者很少,许多有关高等教育的名言警句从教师们的心灵深处涌出。我真切地感到,我国高教的春天来到了。”

今天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言,首先想说:庆祝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周年正是时候。

二、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源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谈文化素质教育要从我国高教实施素质教育谈起。

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等教育试行素质教育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正式开展是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国高教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都和素质教育有关。由于实施的时间不长,对它不可以苛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简洁地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路。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来源不止一个。其中有我国百年来高教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高教的经验和某些教训,同时借鉴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全人类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这在他们的主要着作中都有所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是有严格界定的,根据我国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有三种含义:1、指法律上的自由观念,公民享有的各种权利,以及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自由;2、哲学上的自由观念,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越充分,获得的自由越大。同志有一大段关于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述,就是阐述马、恩的这个观点的;3、社会制度上的自由观。马、恩认为他们面对的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束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们希望在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们有一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9卷131页)

我们在教育观念上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论点,直接用“人的全面发展”,这并不有损原意,也符合我国国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李岚清同志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第304页)又说:“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同上,第305页)。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可见素质教育不能单一化;如果单一化,没有素质教育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那就不是素质教育。只有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才能准确地理解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除此还有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它们相互促进。大学应培养出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简称为文化艺术教育。

三、从新的视角看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今天我国大学面临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除去正常的、有益的文化交流外,不能不看到世界上某些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颠覆性文化渗透的情况。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去年我听到国务院新闻办一位负责同志的报告,他列举了许多具体事实说明文化渗透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增强我国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要做到这一点,除加强和改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有文化素质教育与之并行。大家知道,民族优秀文化的介绍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学习和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才能辨别哪些是必须加以发展的中外文化交流,哪些是必须加以抵制的文化渗透。

第二,大学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引起的思考。刚闭幕不久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到最重要的位置。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在教育上(含高等教育)如何更好的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使素质教育中的各个部分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围绕这个中心,今年上半年我在学习年8月26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为它们可以而且必须相互渗透、促进,但不能相互代替,写成的论文《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已在《中国高教研究》年第9期上发表,在这里不再重复,其中如有不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三,科技创新、创新人材的培养需要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西方科技发展的历史说明: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互联系。从培养科技方面的创新人才来说,需要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与之相配合。这一点,许多世界级科学家都有过论述。如杨振宁教授的《美与物理学》一文,(收于《杨振宁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年版第841至853页),阐述物理学的“美”不仅体现在物理学的公式、理论架构之中,而且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科学与艺术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这里还要提到李政道教授的一篇文章:《科学与艺术》,其中有这样的话:“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裂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义。”(《海外学者论中国》华夏出版社年版第126页)。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艺术是激发科学家创新思维的一种动力,其中关于追求真、善、美的熏陶,直接推动科学家们去进行新的创造。

这里特别要提到今年7月29日上午总理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看望94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见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李斌采写的长篇通讯)

总之,从培养科学方面的创新人才看,大学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今天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需要从“普及”和“深化”两个方面继续做工作。所谓“普及”是指除重点大学外,其它有条件的高校也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即或有的兄弟学校在这方面的师资较缺少,可以就近请教师做文化素质教育的讲座。在重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除更加普及地面向大学生以外,还要注意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整个学校的文化品味。所谓“深化”,主要指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应在制度化和课程化上有所建树。文化素质教育包含校园文化,但校园文化并不等于全部的文化素质内容,除去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还需要顾及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如面向全校有计划地开设人文选修课以及使大学生们有机会参加艺术实践等)。总之任重道远。

最后我祝愿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园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素质教育学习体会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xxxdth/5849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