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文化管理范文

艺术文化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艺术文化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艺术文化管理

浅谈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新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显然,建议在2020年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取得初步成果,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文化活跃度越来越高,各种文化和艺术档案也有所增加,为文化和艺术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须具有创新性,创新性,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新形势,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指出文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化艺术;艺术档案;档案管理

文化艺术档案是人类艺术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各种艺术活动产生的图像,录像或文本。文化艺术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化的见证。促进艺术活动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文艺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现阶段文艺档案管理的新形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度,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更多的文化活动,并已经进入文化精神繁荣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载体和种类逐渐增多,收集方式多种多样,数量和元素都在不断增加[1]。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逐步进入新的潮流环境,文化进入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已经走上了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并开始重视和研究文化艺术档案的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对物质文化发展时间较晚,且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起步时间同样较晚,在管理工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相应的思想文化意识。甚至是在文化活动演出过程中,表演内容比较简单,记录人员不固定,舞台布置比较随性等各种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新的环境下,要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好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文件管理员必须改变他们的想法,建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认识到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危机意识不可少,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保护文化艺术档案。其次,不断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和保存。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得到有效管理。因此,更容易应对文化艺术的增长趋势,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的更好发展[2]。

二、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

(一)形象性所谓的文化艺术档案是有关人类文化艺术活动信息的有效记录,包括内容,时间,地点等。它是人类艺术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人类创作艺术的结果。创造性、想象力和独特的魅力等等特征,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表现形式,由于文化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效,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使文化艺术档案更具有形象性[3]。

(二)多样性文化艺术档案就是对左右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料整体的具体行为,有艺术种类和数量较多,且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那么艺术资料就需要包括所有的内容,艺术资料就是指文化艺术活动从创造开始一直到文化艺术活动形成具体的作品,这个过程的所有资料,包括研究活动和教育等等方面的资料[4]。文化艺术档案从类型上分为:载体型、实物型和文字型,从内容上分为:教学交流、研究艺术生产、创作工作总结经验等等。随着文化活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不断增多,文化活动也不再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文体艺术,而是新时代的发展产生的文化艺术。新时代的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网络,或者是其他渠道,使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继续阅读

管理艺术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公共政策的应用与问题

在当今社会里,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它的普及率不论从深度、广度都改变了人们生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媒体具有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有些话题经过网民的传播、议论、跟帖以及现实的参与后将使消息迅速被传播。从小悦悦事件到我爸是李刚事件等可以看出我国网民通过网络媒介对事件进行监督的意识慢慢形成并呈逐渐加强态势。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网络媒介是解决问题的新通道。第二,网络媒介形成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第三,网络媒介提升了政府的形象,但某些错误信息也导致了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频频发生。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反馈、评估”等过程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分配社会资源、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和社会目的。网络事件管理中政策系统运行的构成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2]。网络事件的政策制订过程有四步:政策制订、政策实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价和终结。此外我国还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政府的信息系统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体系,政府存在信息鸿沟,加之没有程序化措施,使得科学化受到了挑战。其次,政府在政策执行方面不透明。由于在处理网络事件中,政府沟通不畅所以会导致公众不能及时知晓或理解有偏差。最后,缺乏有效的规范体系。对于网络事件监督是重要的一环,而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监督体制缺失、不能自我监督、权力机关形同虚设等。

二、关于网络事件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

我国政府对网络事件的决策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理性。原因如下:首先,多元的理论导致多元的结果。其次,逻辑的有效性不代表真实性。最后,逻辑的推理对于未来只具有或然性。所以这样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也无可厚非[3]。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注意:

(一)避免“孤岛现象”。在网络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避免政府相关部门执行公共政策时目标不一致。同时政府应该满足应对网络多元化主体的充分整合、及时交流、与其他组织充分合作等。

(二)依靠大数据,增加信息渠道。依靠大数据可以给政府提供海量的、及时的、合理的信息。为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提供合理的参考,取得既定目标。

(三)建立网民和公共政策能够相互沟通的平台。加强政策主体和网民的及时沟通是保证公共政策正确的保证。因此,官方可以建立一个专门与网民沟通的平台,并且可以在此网站宣传政策、疏导不良情绪、避免“塔西陀陷进”。同时也可以开通流行的微信和微博平台。这样可以提高透明度[4]。

(四)建立网络事件评价实名和防范权力错配机制。通过之前网络事件的发生和公众对事件的反应,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网络评价实名机制,通过网络实名来约束一些恶意攻击、造谣、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制定严厉的权责一致的体系,防止权力错配。

继续阅读

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艺术论文

一、目前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没有稳定的课程体系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在国内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专业而言,它没有长久的文化积淀和理论积累。当然从80年代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在热衷于文化艺术管理事业的学者的努力下,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体系逐步建立;但是具体到一个又一个开设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就未必都有着科学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文化艺术管理的学习。课程的学习是核心竞争力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核心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缺乏专业技能的培养虽然文化艺术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也应该意识到,在你是一个杂家的同时你要先是一个专家。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要先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一门专业的技能能够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然后才能更好的进行全方面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艺术史、艺术欣赏等的熏陶也只是表面上的接触,怎么样去培养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某一技能,也是以后文化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缺乏理论建构一个学科的理论建构有多深厚就意味着这个学科能走多远,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价值。同时理论建构也是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础和硬件。说到底还是发展时间短,着力于文化艺术管理的专业研究人才缺乏。不过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提高,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也越来越高,继而对于文化艺术管理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管理者,我们应该对文化艺术管理的前景看好。努力学好知识,为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没有针对性的招生学习文化艺术管理应该是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热爱艺术事业的人,如果一个学习文化艺术管理的学生对艺术都不感兴趣怎么能够做好文化艺术的管理。所以文化艺术管理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招生,最好是招收艺术生并且热爱管理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而且热爱艺术,培养的时候也更容易实行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塑造,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文化艺术管理者。他们会针对自己原有的艺术基础来定位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招生都是泛泛的招生,继而再进行艺术的学习和熏陶,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专业的迷茫。

二、塑造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找准自己的定位现在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分为文化产业、文化法、文化经纪人、艺术传播、对外文化交流管理、体育文化等方向,更加拓宽了学科领域。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做公务员、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还有的去做文化产业,从事各种文化的经营现象。那么,就需要学生在自己进行学习的时候,确定自己的方向,进而向自己的领域倾斜,着重打造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方位的拓展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应该懂得艺术活动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应当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与时俱进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态势及其前景;懂得各类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了解各类艺术的创作过程和发展历史,能够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鉴赏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具有深厚的人文与历史素质和修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以及艺术制作、传播与营销的运行方式;具有较强的组织与策划能力,懂得项目策划所应具有的规则与流程;懂得不同地域、民族人们特有的接受心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什么需求;还有就是要懂得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在专业技能稳定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收录,都将为核心竞争力的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继续阅读

文化产业发展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探索

【内容摘要】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出发,揭示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及思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发展视域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世界各国纷纷瞄准这一新兴产业,采取各种鼓励扶持措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同时,力争提升国家软实力。而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以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提升文化创意人才质量来实现。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承担着人才培养输出、传统文化创新的重任,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为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艺术教育不断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一)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数字网络媒介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新兴产业。其核心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从专业设置上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艺术类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产业链上的管理人才,即“创意专业群”人才;通过高校艺术学专业培养的则是产业链上的创意人才,即“创意核心群”人才,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人才。弗罗里达认为“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可见文化创意的发展离不开能够制定相关政策的管理类人才,更离不开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艺术类专业人才。而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知识、技能、艺术精神的传授,不断启迪人的思维智慧,挖掘人的创意潜能,正是承担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一历史使命。彭吉象认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敏捷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挖掘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创意核心群”人才。因而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意产业促使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创新。高新科技和全球文化创意市场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艺术形态快速升级、更新换代,比如新媒体利用网络、数字影像等先进科技手段研发出动漫、网游等多种艺术形态,而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实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出现的“艺考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所大学开设动漫专业,在校生数十万人,各类艺术专业正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规模化发展。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也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在政策推动、市场驱动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与文化产业等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瓶颈越来越突出,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稀缺,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旧突出,这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体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了解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继续阅读

校园文化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融合

【摘要】在校园文化艺术的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养分,同时校园文化艺术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出有效展示和传承的平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建立完善校园文化艺术体系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最佳途径之一。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校园文化艺术发展融入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予以分析,然后提出几条具体的校园文化艺术发展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之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发展

前言

在学校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属于自身的校园文化,其是指以校园为区域,以教师、学生为群体,以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生活内涵及多领域、多学科的文化交流为基本形式,具备一定时代特点的文化形式,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个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伟大财富,更是民族得出延续的血脉。因此,在现代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其中,实现两者的双赢。

一、校园文化艺术发展融入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在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中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具有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其一为传统文化艺术是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的主要养分,同时也是院校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导向者,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沉淀了十分丰富且宝贵的财产,校园文化艺术发展离不开从传统文化艺术吸取养分,同时传统文化艺术中倡导仁爱、正义、求大同等思想也对校园文化艺术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1]。其二为校园文化艺术发展已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集中性宣传和展示。校园文化尤其是高校的校园文化一直以来都对国家的文化走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大学生则是国家发展之栋梁。因此,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对于传统文化艺术自身的发展和传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园文化艺术发展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之路

(一)建构校园传统文化环境体系。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校园文化艺术发展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之路上,首先便需要从校园环境入手,建构一个完善的校园传统文化环境体系。首先,在硬件环境上,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充分进行应用和展示,例如在学生公寓、教室、实验室以及运动场等场所都可以通过增加内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东西融入其中,让学生和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耳濡目染的感染传统文化。其次,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的交流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就传统文化进行充分交流,在摩擦中诞生新的火花。

继续阅读

艺术大学生思想教育思考

普通高校(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是学校的特殊“一族”,他们在思想、心理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弄清艺术专业的专业特征及其学生工作的特殊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规范管理。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专业特征

1.专业性强。相对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艺术专业无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专业性程度较高,与学校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融合度偏低。

2.多为新办专业。非艺术院校办艺术专业的历史不长,绝大多数高校的艺术专业为近十多年来的新办专业或合办专业,并不属于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如清华大学是在合并中央工艺美院之后才新成立了艺术(美术)学院,再如笔者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理学科为主的百年老校,该校几年前开设了美术等专业,至今刚刚送走两届毕业生。尽管艺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但发展很快,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

3.办学还不成熟。艺术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仍不完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等,目前这些院校艺术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还无法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

4.办学目的多样性。在普通高校(非艺术院校)办艺术专业,既是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也有以“点”带“面”,促进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及学科结构、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目的。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继续阅读

艺术文学论文:国内视觉艺术对外发展的措施

作者:杨源弘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健的增长,文化消费增长迅速,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中国视觉艺术市场进入繁荣期,世界日益关注中国视觉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与世界艺术品市场融为一体,中国艺术市场的潜力巨大等,这些发展机遇使视觉艺术“走出去”已经不能局限于暂时性的交流和展览而需要在海外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实现长期落地经营。此外,中国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还具有以下迫切的必要性:其一,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行中国文化艺术输出不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走出去”更是以投资者的身份“走出去”,通过建立与海外出版商、艺术家、画廊的经营者和供货商的沟通渠道抓住营销制高点,摆脱国外文化艺术机构的盘剥和误导,把握世界艺术品展示与消费的主流人群和高端平台,还可把中国艺术贸易的营销阵地前移,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和艺术品推广,可以实现中国视觉艺术更有效的营销和传播;其二,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可以学习西方艺术机构先进经营理念,提升中国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机构发展水平,更好地创作适合海外市场的艺术品,进入主流艺术市场,加强中国艺术机构的竞争优势,发挥艺术对未来文化格局引领的强大作用;其三,可以应对全球化文化趋同危机和中国文化认同危机,与外国文化企业同台竞技,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摆脱西方艺术话语权的垄断控制,赢得建立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对外交流和贸易的主动权,最终赢得中国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和文化艺术品的定价权;其四,可以直接在海外收购中国优秀艺术品。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高涨,海外回流艺术品受到市场追捧。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曾经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11年春季的拍品有70%以上平均是来自海外,在书画方面是80%以上拍品来自海外”。近年来,中国的重要拍卖行都会在全世界大范围的寻找和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这也使中国建立跨国艺术机构直接收藏中国流失在海外的艺术品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其五,将来可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之一,以艺术为突破口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尽管中国视觉艺术机构发展的历史很短,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视觉艺术差距明显,建立跨国视觉艺术机构的基础不强,而且建立跨国艺术机构面临资金、管理、营销等重重困难。但现实的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虽然目前困难很大,可等到我们自认为羽翼丰满可以与外国艺术机构同台竞争了,建立的门槛和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使我们离目标更遥不可及。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上升期,中国视觉艺术也受到世界关注,这是建立民营跨国艺术机构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珍惜和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民营企业主体策略——突出民营机构在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地位

提出将民营艺术机构作为跨国经营的主体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重视社会力量对文化产业投资的文化政策,也适应了世界各国民营机构对外文化输出中的主体地位的基本形势。长期以来,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本国情,我们一直把国有文化机构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主体,而西方国家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主体和行业翘楚一般是私营企业,比如世界著名跨国经营的艺术机构古根海姆美术馆、高古轩画廊、萨奇画廊、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等。中国国有机构所主导的文化对外交流与贸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说规模相对较小,盈利空间小,文化艺术输出的影响力不足,相对西方强势跨国艺术机构,中国视觉艺术输出明显处于劣势。这严重制约了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的传播力和有效性。

中国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和国有文化艺术机构在资金扶持、项目审批、政府采购、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地位事实上一直不平等,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文化艺术机构发展和加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中国民营经济充满活力,民营文化企业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民营文化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加快,民营艺术机构具有市场竞争的自身优势,这些为中国民营艺术机构跨国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加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政府主导的文化艺术输出遭遇的意识形态抵制不断加大,输出的政治风险加剧。相比国有艺术机构,民营艺术机构更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主导的对外输出的新形势,更有利于实现中国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中国需要转变思路,积极鼓励建立民营跨国视觉艺术机构,进一步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组织赴国外展览,政府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各类民营艺术机构自主地进行资源整合的模式转变。同时需要加强国有机构和民营机构的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提升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影响力和有效性。比如在我国鼓励艺术机构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政府有必要集中优势力量,选择优势机构与行业龙头予以重点扶持,提供个性化政策与服务,帮助其做强做大,成为中国跨国艺术机构的主体力量。民营艺术机构也可以依托官方、半官方文化交流平台推出的“文化年”“春节品牌”等重要文化活动和制度性文化交流机制找到“借船出海”的平台,拓宽民间交流渠道,扩大影响力。民营艺术机构也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和使命感,弥补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局限性,有效实现政府对外传播的目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

赢利策略——追求更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继续阅读

小议河北民间艺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西方节日的兴趣越来越浓,然而对那些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的民族节日却越来越淡漠,这就使得民族民间艺术很难有大的生存发展余地。年轻一代人审美趣味日益国际化,使得民间艺术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民间艺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血脉,它的濒危某种程度上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濒危,抢救和保护传统民间艺术,就是挽救我们的文化命脉”[3]。因此,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并发展民族民间艺术。

河北民间艺术发展的困境

(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危机

自古以来,中国的民间艺术都是以口诀身授、家族传播,有些为了不外传的规矩甚至一对一传授。这些民间艺术被传承下来的几率大大减少。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熟悉民间艺术的老艺人也日渐老去,在繁华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一代成长环境迥异,他们更多的是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在面对传统艺术和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少人倾向于外来的文化艺术及其审美价值。因此,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正悄无声息地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逐渐消失。例如,河北省武强年画在全国享有盛誉,而据相关部门调查,在武强县当地,精通传统年画刻版的人已是寥寥无人。有无传承体系的发展,关系到民间艺术的生命延续,这是民间艺术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民间艺术的运行体制不健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品应运而生。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艺术规模化的发展,然而由于个体化创造性的劳动被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所代替,使得一些民间艺术品沦为了商品附属物,消减了艺术价值,且在一定基础上不再是拥有民族情感、个人智慧的结晶。这成为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行中的一大难题。同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已形成品牌影响的民间艺术早已成为人们致富的重要手段,任意模仿,粗糙加工或复制,不仅放弃了对艺术品原有文化内涵的坚守,而且在浪费资源的同时,正在慢慢摧毁本土文化经济,并对民间艺术的声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盲目性、图利性的生产是民间艺术灭亡的催化剂,对此,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整体规划和指导,以引导民间艺术健康发展,有序运行。

河北民间艺术的发展策略

(一)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