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 发展的中国 艺术的寿命

一、艺术与环境变化

艺术在社会生态中存在一种循环作用,这样的循环作用使艺术史得以不断的推进,而这样的循环作用在大多数的艺术家、不论是自我内心为创作的艺术家或是社会取向创作的艺术家都共同在这样的艺术生态之循环作用当中,在作品未与观众达成沟通之前,所有使创作成形的思维及社会作用都使作品发生改变。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处于开放系统型组织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使艺术家们的创作更希望达成社会认同。

二、艺术信息的循环

艺术组织是开放的系统,它自各种不同的来源接收输入信息;这些输入信息经过艺术创作者的思维加工后,转变成输出信息。不管是对艺术组织还是艺术家个人而言,这种程序皆适用。艺术创作者的使命和对资料的诠释或许不同,不过,以下的事实不变,便极有可能面临挫败。假使组织太过僵化或改变的速度太慢,很容易在现代的各种竞争受到淘汰。一个文化或是思想的老化甚至结束,受害的将不是文化或是思想,而是在这个文化下及思想下的人群,而我们是否试着去分析过,瞬息万变的环境里,艺术家应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何处。

所有开放系统的组织,都将与变动的环境产生互动,进而修正调整提出的作品。在经济、政治、法 律、文化、社会、人口学、科技、教育的环境因素下产生交互作用,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条件,而影响到艺术家对目标的思维及达成率。艺术家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取决于从观众、其他艺术团体、媒体、专业人士及顾问等,所得到的信息。艺术家们必须假设,环境总在变动,并因此发展一套能持续评估变化的程序。

三、艺术家的自我判断

在长期以来艺术一直被认为是缺乏规划及理性的,至今仍然有部份未接触过艺术的民众认为艺术有如玄学,甚至艺术家本身也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人理解,利用上述分析,如环境、教育、政治、文化等等,将具前瞻性的、可预测的、可执行的艺术思维找出来,避免将过多资源投入产生错误传达的作品当中。在当代艺术中,传达是关键的的环节,若是在传达当中产生些许偏差,也将使得作品的理念无法得以延续。在深入探讨艺术思佳规划之前,必须要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这个展览、是为了展出机会或是为了赚钱、或是某个目标而募款吗?或是只为了改善拮据的生活,也可能只是为了想为观众带来新的东西,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或是一位新的艺术家、或是一次非常有噱头的展出。

结语:

艺术是无形的,它并不像实体商品能被直接的以合理思维来决定其价值、被拥有。当代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例如,潜在的艺术品收藏家于购买艺术品之前也无法事先检验之,这是和买车之前的试车、试乘活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艺术活动的展期间,是否能以正确且相关的方式来传达艺术家的理念,这将是艺术活动当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对艺术的推广尤其如, 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渐走向理性化,而理性的艺术形态及使命感的传达也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然而在多数的观众的印象中,艺术是遥不可及的,是由某一位神经质的人做的神秘工作,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也渐渐体现出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以往的感性的艺术逐渐无法满足群众探索艺术的求知欲,因此理性的艺术对于以往早期接触艺术的群众或是艺术家来说,就象是新的一片沃土,然而感性的艺术思维仍然是困扰着我们。

参考文献:

[1]《日本现代美术馆学》 并木诚士(日本) 五观艺术出版社. 2003年

[2]《法国文化政策》 杰郝德.莫里耶 五观艺术出版社. 2004年

[3]《文化新形象》 鲁思.温丝乐 五观艺术出版社2006年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到目前为止,对功能的定义有着多项研究,从不同问题、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功能的定义和利用也不尽相同。环境艺术功能是给人在生活或者生产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交往环境,这种交往环境的利用为当前的生产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同时,创造了能够满足当前环境需求功能,及时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合理发挥。环境艺术在当前应用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工程以及利用相关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需求也不同,其中各个功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分析,确保建筑工程中能够因地制宜的提出环境艺术功能的援救模式,做到合理取舍或者侧重点研究模式。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贯穿于当前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主要方式。随着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中,不管是人为物质环境还是建筑等室内空间的设置中,都离不开环境艺术的应用方法。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其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艺术方式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化和门类的不完善化。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不断完善,形成相互依赖的循环应用方式,但是其在利用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 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1,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认知功能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产品和销售环节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分析的需求情况,从而组织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活动,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销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市场环境中获得各种生产原料供应,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市场环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客观条件。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会引起不同的效应,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威胁到企业的经营,阻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企业开展活动之前,必须对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市场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六种:1.政治环境。其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的政治形势、制度和状况。包括国内,国际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指企业在展开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各项条例、法规、法令和法律。3.经济环境,指企业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运行状况、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自然资源。4.市场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信仰、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等等。5.市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地理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6.市场竞争环境。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来自社会经济的竞争,其中经济环境是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也称为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design),是我国仍在发展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由于环境艺术的崛起较晚、发展缓慢,因此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著名的环境艺术家RichardDober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环境艺术是一门绿色的艺术学科,也是创造和谐和持久的艺术。其主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壁画和城雕等。这一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的标准下产生的一门艺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对居住水平和各种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要求推动了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崛起和进步,使得环境艺术成为了我国科学文化艺术的重大成就之一。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功能,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装饰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环境艺术对市场环境的推动作用的逐渐深入,其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促进这一艺术的更好地发展、培养市场上急需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这一艺术被编入我国大学的专业课程。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于北京召开了青年建筑师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为人们讲解了环境艺术的性质,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环境艺术。座谈会后“,环境艺术”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7年,《中国美术报》也特意开展了以环境艺术为主题的座谈会。从此,建立了环境艺术学会。1988年,《环境艺术》问世。1989年,由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筹办的“中国优秀环境艺术作品评选活动”在全球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2年,成立了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其创建目的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创建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我国的环境艺术尚未成熟,仍需要得到更大地进步。

三、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

1.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的稳定环境艺术是一门以城市建筑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学科,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热门的专业。这一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是我国当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都需要和谐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稳定的市场环境需要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企业能够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市场环境也会随之趋向稳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渐上升。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消费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环境艺术,培养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人才。作为一门艺术,环境艺术主要结合城市建筑的设计、城市的规划、造型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类人才,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也发展了我国现代的环境艺术,保证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环境艺术也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因此我国的环境艺术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但却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艺术,其发展空间较大,社会上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优秀的环境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的要求,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居住环境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满足了该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能很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同时,环境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一旦拥有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供应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2.市场环境的和谐也促进了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现实价值的艺术学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地推动作用。市场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当有利的,为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环境艺术的发展能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当代建筑、城市的高要求。一方面,利于提高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质量,促进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市场环境。要想发展环境艺术,必须先稳定我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含四个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竞争因素。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从这四个因素展开分析。首先,分析消费者的状况。掌握属于自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状况和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扩大消费者市场;其次,分析当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经济形势对市场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经济增长时,市场相应扩大,反之,市场缩小。技术因素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元素。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制造出功能齐全、高质量的产品。此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最后,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如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社会竞争力愈来愈激烈。为了能站稳脚跟、不被社会潮流所淘汰,企业可以通过好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环境的稳定利于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的提高也利于市场环境的和谐。随着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国际环境也成为了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应该从市场的各个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市场竞争力。此外,高校应该加大投资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发展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有序地展开。而环境艺术也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前景较大。同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就业前景较广,可以为社会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现代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学科,它的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初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指出其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向多元性的转变,从而形成一个在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等领域相互关联的新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现代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学科,它的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初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指出其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向多元性的转变,从而形成一个在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等领域相互关联的新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6篇

步入到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壁画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中,对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现状,十分有必要对壁画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把握应用特点和应用规律,为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高质量应用提供相应的参照。

一、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壁画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人们在墙壁上描绘出的一些符号,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是人类最早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从对壁画的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壁画体系中,我国壁画文化传播最为广泛的途径为佛教建筑壁画,如北方的石窟造像以及南方的寺庙壁画等,以丰富的图案和慑人的气魄营造出气象万千的景象,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国、日本和印度是三个壁画较为盛行的国家,从现有资料看,中国的壁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对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中国陕西咸阳宫壁画残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汉唐时期我国壁画较为繁荣,敦煌壁画更是典型代表,壁画艺术一度发展到高峰。[1]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作为基础,以社会的主流艺术取向为依托,在宋代后,受到文化见解差异的影响,壁

画艺术逐渐趋于衰落,并且这种衰落趋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壁画艺术重新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公共环境艺术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公共环境艺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二、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价值表现

壁画和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壁画合理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实现壁画与环境的相互映衬,进而促使公共环境表现出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的艺术性,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2]

(一)壁画在视觉感官方面的价值

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应用壁画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感官价值,体现出公共环境设计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视觉感官价值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美化和装饰环境。设计人员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壁画来装饰公共空间,实质上都是借助壁画的空间装饰作用对空间加以美化,为人们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这一作用属于壁画的最基本属性,是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价值的直观体现。[3]具体而言,设计师结合环境的需求在设计

主题中融入相应的壁画,壁画思想能够与环境风格进行良好的结合,单一的公共环境就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在装饰公共环境空间的基础上也有效满足了公共空间中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促使处于空间中的人能够身心放松,切实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品质。其二,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改变视觉空间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对视觉空间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进而呈现出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如针对具有一定凹凸效果浮雕式瓷砖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将灯具隐藏到墙壁内,借助灯具的光影效果促使空间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得到明显的增强,在拓展视觉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大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二)壁画的人文艺术价值

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借助自成体系的壁画能够向受众群体展示出特殊的历史故事,让受众群体在欣赏壁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陶冶受众的情操,促使受众的思想认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如对于壁画在教育启迪民众方面的作用来说,《井冈山》、《祖国山河》以及《发展缔造未来》等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就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一种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歌颂,对青少年群体具有一定的启迪性。[4]又如对于壁画传递美学思想方面的人文艺术价值而言,壁画本身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在公共环境空间布局中合理应用壁画能够促使壁画中的美学内涵得到充分的激发,展现出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趣,在传播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受众群体实施文化熏陶,促使受众群体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如我国现代社会陶瓷壁画艺术取得的成果相对广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为陶瓷壁画艺术的现代化传播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支持。如日本著名的拓词壁画艺术家天雄亮在进行壁画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部分不常见的材料,将公共环境空间中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准确地传达出来。其在对《水阶》壁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水元素,通过将流动水元素与朴实的陶丕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古今相宜的美学效果。

三、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合理应用

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逐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位,保证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对壁画的合理应用,促使壁画能够与公共环境空间构建出协调共生的关系。同时壁画的应用应体现公共环境艺术的文化整体性,借助和公共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融,来真正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空间。

设计人员将壁画合理地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必然会促使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发生相互关系,壁画依附于公共环境中建筑物的主体,并且对建筑物进行装点,进而与建筑物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促使壁画和建筑物共同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合体。[5]同时,由于壁画在公共环境中处于客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其母体作为参照依据,以母体的基本形式对壁画的功能、样式、色彩和选题等加以限定,保证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与公共环境完美契合,充分发挥出壁画的艺术装饰功能,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显著的提升。简言之,要想保证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就应该对其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交融,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良好的凸显。

(一)壁画在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环境不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服务的功能,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壁画艺术逐渐融入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凸显公共环境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室内公共环境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地方,因此室内公共环境的质量会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室内公共环境的美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基于室内公共环境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空间结构特点,在应用壁画的过程中对壁画的色彩和材质等方面的选择应该尽量服从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基本创作目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壁画较之于室外壁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重视构图的自由和色彩的丰富性,所能够使用的材质也更加广泛,设计师在实际构图过程中可以借助建筑的限制,促使壁画与建筑构建成为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设计师在应用壁画进行室内公共环境空间布置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室内景观构造将壁画自然地融入到室内空间中,促使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加富有艺术效果和生活情趣。[6]例如,在都市白领人群常在的公共环境空间中,结合白领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壁画,应注意借助壁画彰显白领群体的身份和地位,重视形式美感;而在农村等与自然更为接近的地方进行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所使用的壁画应该尽量采用自然、通俗易懂的艺术设计形式,保证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农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幼儿园等教育场所应用壁画进行公共场所布置的过程中,基于儿童天真、好奇、喜欢幻想的性格,可以尽量选?窕嬷埔恍ㄍㄐ蜗螅?保证壁画的趣味性,为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空间。

(二)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室外公共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将壁画应用于室外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尽量保证壁画的自身特点,并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希望能够借助壁画本身的装饰功能在室外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氛围。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壁画;公共环境艺术;价值表现;应用

步入到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壁画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中,对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现状,十分有必要对壁画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把握应用特点和应用规律,为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高质量应用提供相应的参照。

一、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壁画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人们在墙壁上描绘出的一些符号,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是人类最早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从对壁画的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壁画体系中,我国壁画文化传播最为广泛的途径为佛教建筑壁画,如北方的石窟造像以及南方的寺庙壁画等,以丰富的图案和慑人的气魄营造出气象万千的景象,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国、日本和印度是三个壁画较为盛行的国家,从现有资料看,中国的壁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对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中国陕西咸阳宫壁画残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汉唐时期我国壁画较为繁荣,敦煌壁画更是典型代表,壁画艺术一度发展到高峰。[1]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作为基础,以社会的主流艺术取向为依托,在宋代后,受到文化见解差异的影响,壁画艺术逐渐趋于衰落,并且这种衰落趋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壁画艺术重新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公共环境艺术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公共环境艺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二、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价值表现

壁画和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壁画合理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实现壁画与环境的相互映衬,进而促使公共环境表现出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的艺术性,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2]

(一)壁画在视觉感官方面的价值

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应用壁画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感官价值,体现出公共环境设计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视觉感官价值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美化和装饰环境。设计人员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壁画来装饰公共空间,实质上都是借助壁画的空间装饰作用对空间加以美化,为人们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这一作用属于壁画的最基本属性,是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价值的直观体现。[3]具体而言,设计师结合环境的需求在设计主题中融入相应的壁画,壁画思想能够与环境风格进行良好的结合,单一的公共环境就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在装饰公共环境空间的基础上也有效满足了公共空间中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促使处于空间中的人能够身心放松,切实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品质。其二,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改变视觉空间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对视觉空间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进而呈现出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如针对具有一定凹凸效果浮雕式瓷砖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将灯具隐藏到墙壁内,借助灯具的光影效果促使空间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得到明显的增强,在拓展视觉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大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二)壁画的人文艺术价值

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借助自成体系的壁画能够向受众群体展示出特殊的历史故事,让受众群体在欣赏壁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陶冶受众的情操,促使受众的思想认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如对于壁画在教育启迪民众方面的作用来说,《井冈山》、《祖国山河》以及《发展缔造未来》等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就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一种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歌颂,对青少年群体具有一定的启迪性。[4]又如对于壁画传递美学思想方面的人文艺术价值而言,壁画本身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在公共环境空间布局中合理应用壁画能够促使壁画中的美学内涵得到充分的激发,展现出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趣,在传播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受众群体实施文化熏陶,促使受众群体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如我国现代社会陶瓷壁画艺术取得的成果相对广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为陶瓷壁画艺术的现代化传播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支持。如日本著名的拓词壁画艺术家天雄亮在进行壁画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部分不常见的材料,将公共环境空间中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准确地传达出来。其在对《水阶》壁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水元素,通过将流动水元素与朴实的陶丕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古今相宜的美学效果。

三、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合理应用

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逐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位,保证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对壁画的合理应用,促使壁画能够与公共环境空间构建出协调共生的关系。同时壁画的应用应体现公共环境艺术的文化整体性,借助和公共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融,来真正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空间。设计人员将壁画合理地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必然会促使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发生相互关系,壁画依附于公共环境中建筑物的主体,并且对建筑物进行装点,进而与建筑物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促使壁画和建筑物共同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合体。[5]同时,由于壁画在公共环境中处于客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其母体作为参照依据,以母体的基本形式对壁画的功能、样式、色彩和选题等加以限定,保证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与公共环境完美契合,充分发挥出壁画的艺术装饰功能,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显著的提升。简言之,要想保证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就应该对其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交融,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良好的凸显。

(一)壁画在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环境不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服务的功能,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壁画艺术逐渐融入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凸显公共环境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室内公共环境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地方,因此室内公共环境的质量会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室内公共环境的美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基于室内公共环境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空间结构特点,在应用壁画的过程中对壁画的色彩和材质等方面的选择应该尽量服从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基本创作目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壁画较之于室外壁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重视构图的自由和色彩的丰富性,所能够使用的材质也更加广泛,设计师在实际构图过程中可以借助建筑的限制,促使壁画与建筑构建成为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设计师在应用壁画进行室内公共环境空间布置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室内景观构造将壁画自然地融入到室内空间中,促使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加富有艺术效果和生活情趣。[6]例如,在都市白领人群常在的公共环境空间中,结合白领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壁画,应注意借助壁画彰显白领群体的身份和地位,重视形式美感;而在农村等与自然更为接近的地方进行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所使用的壁画应该尽量采用自然、通俗易懂的艺术设计形式,保证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农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幼儿园等教育场所应用壁画进行公共场所布置的过程中,基于儿童天真、好奇、喜欢幻想的性格,可以尽量选择绘制一些卡通形象,保证壁画的趣味性,为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空间。

(二)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室外公共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将壁画应用于室外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尽量保证壁画的自身特点,并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希望能够借助壁画本身的装饰功能在室外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壁画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处于环境中的人们产生轻松愉快之感,还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艺术感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们的艺术引导,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功用。同时,针对不同场所的特殊性绘制有针对性的壁画,能够促使壁画在增强公共环境艺术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空间的功能性。如在火车站、机场等地进行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地区的环境艺术效果能够给旅客留下第一印象,因此这些场所的壁画应该尽量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并注意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内涵,表现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平。[7]此外,将壁画应用于室外环境设计中,壁画不需要占用其他的环境空间,只要选择在特定的墙面上布置就能够借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凸显环境的艺术性。特别是在建筑相对密集的居民生活空间,受到环境的限制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而在墙壁上绘制壁画则能够有效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性,增强城市的色彩感,促使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壁画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壁画合理应用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促使壁画的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公共环境艺术也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探索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借助良好交融关系的构建促使壁画的艺术作用得到充分凸显,为我国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以及公共环境设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荟文.关于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探究[J].金田,2015(6):80-80.

[2]潘沪生,刘谦益.浅析公共环境艺术与壁画[J].大众文艺,2015(12):78-79.

[3]苗菁菁.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表现[J].艺术科技,2014,27(2):443.

[4]梁海霞,,张广军,等.陶瓷壁画在地铁环境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2(3):159-162.

[5]许俊婕.当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6]李健.论现代陶瓷壁画的现实意义[J].陶瓷研究,2011,28(3):81-82.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壁画;公共环境艺术;价值表现;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2-0051-03

步入到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壁画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中,对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现状,十分有必要对壁画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把握应用特点和应用规律,为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高质量应用提供相应的参照。

一、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壁画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人们在墙壁上描绘出的一些符号,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是人类最早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从对壁画的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壁画体系中,我国壁画文化传播最为广泛的途径为佛教建筑壁画,如北方的石窟造像以及南方的寺庙壁画等,以丰富的图案和慑人的气魄营造出气象万千的景象,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国、日本和印度是三个壁画较为盛行的国家,从现有资料看,中国的壁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对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中国陕西咸阳宫壁画残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汉唐时期我国壁画较为繁荣,敦煌壁画更是典型代表,壁画艺术一度发展到高峰。[1]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作为基础,以社会的主流艺术取向为依托,在宋代后,受到文化见解差异的影响,壁

画艺术逐渐趋于衰落,并且这种衰落趋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壁画艺术重新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公共环境艺术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公共环境艺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二、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价值表现

壁画和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壁画合理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实现壁画与环境的相互映衬,进而促使公共环境表现出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的艺术性,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2]

(一)壁画在视觉感官方面的价值

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应用壁画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感官价值,体现出公共环境设计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视觉感官价值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美化和装饰环境。设计人员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壁画来装饰公共空间,实质上都是借助壁画的空间装饰作用对空间加以美化,为人们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这一作用属于壁画的最基本属性,是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价值的直观体现。[3]具体而言,设计师结合环境的需求在设计

主题中融入相应的壁画,壁画思想能够与环境风格进行良好的结合,单一的公共环境就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在装饰公共环境空间的基础上也有效满足了公共空间中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促使处于空间中的人能够身心放松,切实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品质。其二,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改变视觉空间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对视觉空间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进而呈现出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如针对具有一定凹凸效果浮雕式瓷砖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将灯具隐藏到墙壁内,借助灯具的光影效果促使空间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得到明显的增强,在拓展视觉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大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二)壁画的人文艺术价值

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借助自成体系的壁画能够向受众群体展示出特殊的历史故事,让受众群体在欣赏壁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陶冶受众的情操,促使受众的思想认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如对于壁画在教育启迪民众方面的作用来说,《井冈山》、《祖国山河》以及《发展缔造未来》等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就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一种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歌颂,对青少年群体具有一定的启迪性。[4]又如对于壁画传递美学思想方面的人文艺术价值而言,壁画本身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在公共环境空间布局中合理应用壁画能够促使壁画中的美学内涵得到充分的激发,展现出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趣,在传播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受众群体实施文化熏陶,促使受众群体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如我国现代社会陶瓷壁画艺术取得的成果相对广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为陶瓷壁画艺术的现代化传播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支持。如日本著名的拓词壁画艺术家天雄亮在进行壁画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部分不常见的材料,将公共环境空间中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准确地传达出来。其在对《水阶》壁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水元素,通过将流动水元素与朴实的陶丕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古今相宜的美学效果。

三、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合理应用

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逐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位,保证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对壁画的合理应用,促使壁画能够与公共环境空间构建出协调共生的关系。同时壁画的应用应体现公共环境艺术的文化整体性,借助和公共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融,来真正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空间。

设计人员将壁画合理地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必然会促使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发生相互关系,壁画依附于公共环境中建筑物的主体,并且对建筑物进行装点,进而与建筑物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促使壁画和建筑物共同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合体。[5]同时,由于壁画在公共环境中处于客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其母体作为参照依据,以母体的基本形式对壁画的功能、样式、色彩和选题等加以限定,保证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与公共环境完美契合,充分发挥出壁画的艺术装饰功能,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显著的提升。简言之,要想保证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就应该对其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交融,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良好的凸显。

(一)壁画在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环境不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服务的功能,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壁画艺术逐渐融入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凸显公共环境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室内公共环境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地方,因此室内公共环境的质量会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室内公共环境的美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基于室内公共环境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空间结构特点,在应用壁画的过程中对壁画的色彩和材质等方面的选择应该尽量服从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基本创作目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壁画较之于室外壁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重视构图的自由和色彩的丰富性,所能够使用的材质也更加广泛,设计师在实际构图过程中可以借助建筑的限制,促使壁画与建筑构建成为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设计师在应用壁画进行室内公共环境空间布置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室内景观构造将壁画自然地融入到室内空间中,促使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加富有艺术效果和生活情趣。[6]例如,在都市白领人群常在的公共环境空间中,结合白领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壁画,应注意借助壁画彰显白领群体的身份和地位,重视形式美感;而在农村等与自然更为接近的地方进行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所使用的壁画应该尽量采用自然、通俗易懂的艺术设计形式,保证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农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幼儿园等教育场所应用壁画进行公共场所布置的过程中,基于儿童天真、好奇、喜欢幻想的性格,可以尽量选窕嬷埔恍ㄍㄐ蜗螅保证壁画的趣味性,为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空间。

(二)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室外公共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将壁画应用于室外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尽量保证壁画的自身特点,并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希望能够借助壁画本身的装饰功能在室外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氛围。

同时,壁画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处于环境中的人们产生轻松愉快之感,还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艺术感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们的艺术引导,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功用。同时,针对不同场所的特殊性绘制有针对性的壁画,能够促使壁画在增强公共环境艺术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空间的功能性。如在火车站、机场等地进行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地区的环境艺术效果能够给旅客留下第一印象,因此这些场所的壁画应该尽量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并注意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内涵,表现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平。[7]此外,将壁画应用于室外环境设计中,壁画不需要占用其他的环境空间,只要选择在特定的墙面上布置就能够借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凸显环境的艺术性。特别是在建筑相对密集的居民生活空间,受到环境的限制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而在墙壁上绘制壁画则能够有效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性,增强城市的色彩感,促使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壁画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壁画合理应用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促使壁画的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公共环境艺术也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探索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借助良好交融关系的构建促使壁画的艺术作用得到充分凸显,为我国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以及公共环境设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荟文.关于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探究[J].金田,2015(6):80-80.

[2]潘沪生,刘谦益.浅析公共环境艺术与壁画[J].大众文艺,2015(12):78-79.

[3]苗菁菁.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表现[J].艺术科技,2014,27(2):443.

[4]梁海霞,周强,张广军,等.陶瓷壁画在地铁环境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2(3):159-162.

[5]许俊婕.当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6]李健.论现代陶瓷壁画的现实意义[J].陶瓷研究,2011,28(3):81-82.

[7]秦启.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参花,2015(13):135-135.

(责任编辑 王锦坤)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教学;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82-0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内涵

环境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设计,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按照生活层次的组织关系,环境设计逐渐分化,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建筑、园林、城市……这种现代学科研究的分类是人们的认识由混沌走向明晰的演变结果,也是环境设计不断深化过程的表现。在国家学科目录中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下的专业,其专业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俱、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以来的十多年中,环境景观设计借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母体迅速成长壮大,加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专业学术内涵的渗透与融合,“室内”与“室外”由“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走向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将从单一专业成长为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名称、由众多相关而又不同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但从历史,世界上最早出现有意识进行绿地经营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经营绿地的意识非常浅显。

十六世纪以后,人类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发展,文学艺术思维不断进步,环境艺术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也需要人工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一)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二)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环境艺术功能;功能研究

一、环境艺术的概述

环境艺术通俗的讲属于一种艺术,在美术学的领域更确切的说可以是一种设计,它是贯穿于艺术与设计整个领域的一个有机合成体,体现的是一种是视觉的审美,通过人为地的将所设计的对象、空间、地域、环境等一些因素艺术化,设计成一种人们理想能够达到的效果。然而,在环境艺术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能够使环境艺术化以及使艺术环境化,通过相互交错的方式达到艺术设计的巅峰,他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单纯的作为艺术或者设计的一方面,而是将两者相互融合汇通,不像室内设计或者是园林艺术等,这些艺术的设计仅仅凸显的是单纯设计美感,利用的是在设计的艺术而缺乏在环境的依存,而环境艺术是受到环境的限定和约束,由设计师借助设计的手法在自然地基础上或者利用人工的手法将各种元素在不脱离本体的前提之下进行环境艺术的创作,从而体现绿色的艺术与科学。

二、环境艺术功能概述

环境艺术功能指的是人们生存的环境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所能够提供的帮助,在这种通过艺术手法设计出的环境在实用方面和艺术方面所达到的功效,比如在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城雕壁画等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环境艺术功能是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取决于环境自身的特点,环境需要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艺术的功效设计对象在形体、空色彩等方面的视觉感,这样就会创造一种在局部感知整体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也要结合生态领域中,遵循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环保的原则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力求营造一个节能、环保、再生、循环的生态环境,在社会的功能的推注之下,达到精神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在环境艺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感,使人们将亲和感、凝聚力、归属感都聚集在环境艺术的功能中,使在精神层面上流露艺术功能的价值和追求。而在这个复杂的概念上,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在满足人们不同属性的基础上发挥它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效应,但是同样,在研究的过程会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着重探究它在实际意义与效果,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的对象的功能进行理解、灌输以及侧重。

三、环境艺术功能的类型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功能进行分类:最常见或者最直接的分类就是根据在实用价值和美学设计上可以分为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根据作用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辅助功能和基本功能;根据物质的质与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功能类型和功能水平,还可以根据主题人物的设计特点将功能分为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

按照最常见的分类对于环境艺术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下:

(一)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的分析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又称为现实功能,在功能领域指的是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具体用途和使用价值,在实用功能上不是单单的说明在功能的作用,讲究的是与其他因素相联系而说明,比如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的传统习惯、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的地理位置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都是相互融汇相互交融的。而依据不同的案例可以设计不同的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直接可以体现在景观的实际价值或者作用,比如有居民小区的游乐设施、商场的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等,而与之相对的一方面则具体体现在辅助物的搭配上,如制植被的种植、花卉的修剪等,所以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强调的是景观的具体利用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实用功能的类型进行分析:

1.日常生活娱乐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以说是正在动态方面,在这方面主要应用在居民的居住小区内,在小区内部设计一些可以便于居民休闲娱乐的设施,而这些可以依据居民年龄的不同阶段进行设计不同的娱乐设施,比如:对于青少年可以为了减少学习的压力,建筑一些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台球场等等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对于一些忙于工作比较繁忙的父母来说,时间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所以这些体育设备对于他们可能就是属于渴望为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就要考虑这方针对性的设计,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说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是他们不会像青少年一样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他们更适合一写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散步等,这就要在我们全面的考虑涉及对象进行合理的设计,在确保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前提之下,设计令人满意的方案。

2.文化教育方面

环境艺术文化的审设计永远贯穿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领域中,人们会将在文学中的丝情画意应用环境艺术上,这样不仅仅可以体现了在使用功能上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下了设计师灵感获得设计技巧,对于不同的景点,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信仰的宗教应用于环境的设计上,这样可以让人们直接通过观赏当地的景观进行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到一些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这样将文化教育应用于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即满足人们的要求,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生态环境方面

现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棘手解决的问题,而环境艺术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必须要确保遵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仅仅是对于环境中对象的设计,还需要注重生物的再生,使得在地球的生物能够持续的发展。而在这方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绿化上,不仅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的需要,精灵减少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二)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以及标准化,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价值的特效,而这种特效最终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通过不用的审美手法艺术创作不同的环境艺术,再添加于人们的情感认知,将这些感性的因素相互交汇,共同创造和美化一种艺术上的设计。而这种艺术上的功能进而推进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不仅仅可以引起人们在精神和认知方面的潜意识,还会促使人们共同干的激发,利用艺术的手法焕发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理解与热爱,通过对与环境艺术功能柳绿各种信息与思想,是人们对于不同的建筑设计表达不通过的想法,从而增进了语言的交流和信息的发展,更加体现了环境艺术功能的灵活与创新,更加具有深的寓意与情感的表达。

2.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具体值得是环境艺术作品中美感的表露,艺术家通过将美学的思想借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抒发了对于生活的体会、人生的感慨以及社会的希等情感的流露,它是环境艺术上的一种最基本的特征。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在环境艺术上更加注重在功能的研究,讲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环境艺术乃至多方面的功能设计,现在,人们已经于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是属于互利共惠的机体,必须要正确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机体。在保持生态合理循环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艺术功能的作用,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兼备艺术与自然地特色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7):34-36

[2]王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12(34):124-126

[3]刘明亮:艺术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9(3):11-14

[4]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1)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1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当今时代关注的主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认识,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拓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视野及功能。刚开始,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提示学生学习设计不仅仅要学习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设计不能只通过类型区分。如,普通住宅、高端住宅都属于住宅的范畴,但是两者的设计需求截然不同,设计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思维变革是设计教育的核心,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思维都需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始设计时就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设计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成为一种思考的手段。如,一名学生的作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选题主要针对目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背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设计的主题,可见本次选题的针对性非常强。同时,设计者的概念主题定为“转换”,主要是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社会角度等方面着手,提出主动建立一个老年人户外平台。由此可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引导健康、正义的社会风气。

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改革、创新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实际课题设计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产生了“概念设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概念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逻辑以及设计创意展开,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思维以及概念的创新。这种学习方法以及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具有较强的专题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社会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该以培养多样化设计人才、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原则;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应该结合学校当前实际资源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可以适当删减一些纯技巧性的课程,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时展实际,提出一些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如“关于地域文化空间的关注”“跨界设计”“从生活的体验到设计”等,通过这些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

2.针对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环境艺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专业教育程度、情商、智商、生活环境以及美学基础等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尤其应重视学生在情感表达,对设计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很多教师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在“快题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合方案设计、设计色彩、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等诸多方面,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且学生也会应用自己学习的手绘表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

3.实现跨学科合作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型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并且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跨专业或者跨学科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诸多环节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系统化、多角度的实践训练平台和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工作室可以开展主题讲授、设计研究、公开讨论、展示成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平等交流的状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判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总结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2篇

1.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背景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调整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对于毕业后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于1985年开始组织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并在1987年实施了新的《普通学校社会科学本科目录》,其中工艺美术领域下设置了9个专业,分别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漆艺、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和工艺美术历史及理论。从而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之初是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目前,在本学科的教育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分成了文科教育与理科教育两种体系。文科教育是以文字概念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这种教育所具有优点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设计院校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另外,理科教育是以科学理工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明显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较强的更改析能力。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理工类建筑院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两种院校都各自的缺点,艺术类院以美术教育为主,把环境艺术设计仅仅归于表面的视觉设计教育,而以理工为主的建筑类院校又明缺少艺术体系的支撑。这两种教学体系都偏离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本质。面对各自的缺点,这两类院校都应该根自身的教学理念的不足做出相应改变。

2.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教育体系不建全、人才质量不高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既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科学技术作为实践的手段,又要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而就目前我国所开办的两类设计院校:艺术和理工两类而言,这使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处一个很尴尬的地位。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是在理性的指导下,严格尊重自然、科学的规律来完成的,而艺术则体现在处理问题的灵活、创造性和对人性的充分关注上。而在现在的设计领域中,在理工类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设计学科在建筑历史和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主要强调工程性,注重技术的培养。这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在室内设计还是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上均缺少持续的、广泛的、系统的理论性研究,致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且不完善。

如果环境艺术专业不重视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课程建设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早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开始要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后来美英等国家更注重设计教育与经济、商业和管理等学科相结合。其目的就是协调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消除偏差。

2.2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社会实践课程缺少

据设计公司反映,刚毕业的学生,一般无法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实践工作,必须要经过两至三年的锻炼后才能胜任。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经验的积累和精密的思维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而这些也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把单纯的课堂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学习相结合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实践课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独立的学习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弥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的不足。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和毕业设计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而且有的实习单位为了符合市场的运行的需求,往往在实习的内容、要求等方面不能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这就加大了学校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距离,产生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造成学生对实际的工程的整个流程全然不知的现象,这不得不使得学生走向社会后还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学习才能适应。

3.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为了迎合时代的进步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它学科而独立存在了。环境艺术设计尤其如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将体现以智能化、情感化、多样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特征,这种要求无疑表达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内容的适时性,多元性、前瞻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除了注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之外,也应注重与它学科的融合。如:建筑学、人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规范、符号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内容的交融,教学内容横向联系,学科间纵向延伸,建立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体现跨学科互融的教学特点,强调学生实验能力与创间接精神的培养,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

培养全面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是明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此思想指导下,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与理论构架,组织以多样的学科背景为依托,合理设置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以多种学科为背景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传统的美术扩展到艺术文化的范畴,符合现代科学、文化和艺术相融的设计观念。

4.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在艺术与理工这两门学科相结合的平台上形成资源共享,并根据自身学科的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学好必要的设计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互相结合并能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学习,全面的去了解把握这门课程。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从事设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急剧增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成为更严峻理为紧迫的问题,相信在全国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一定能呈现辉煌。

参考文献

[1] 鲍诗度.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自版社,2007.

[2] 袁熙.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3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1.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多适应性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教育中应该将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基础,构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且,伴随边缘科学以及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社会环境下不同部门对不同职业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在很多专业课程设计中,并不是单纯的设计教学,使艺术设计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变化。

2.设计角度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环境多元发展的环境下,信息化社会的组件在某种程度上会为社会的运行及发展构建出全新的发展环境,不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创新环境。在设计本质上分析,其服务体系的设计不在只是强调其服务性的功能,而是更注重一种创新性的理念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性的教育机制,在满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发展。

3.学生自我需求的现状分析

在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中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我需求发生了系列性的转变,不同时代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拥有自己较为鲜明的特点。对于当前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理念开放,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全新的事物充满渴望。但是,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成长及学习的过程中,艺术的追求及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可行性教学模式

通过对广东职业院校艺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在教学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可行性的教育创新理念,并做大以下几点内容:

1.构建专业性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出现使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在这一环境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性艺术人才培养中,就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通过对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构建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掌握时展的基本需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市场的全新需求,从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应该培养“一专多能型”的专业人才,随着不同行业的渗透性发展,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在设计行业运行中,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展。

2.有效明确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构建向导性的教育创新理念,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工作协调能力,从而为人才的培养明确目标。高职院校教育中,也应该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在艺术设计课程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专业课程操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基本目标。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明确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帮助并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通过课程方案、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专业性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为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3,有效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机构是现阶段艺术专业课程创新的基础,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充分结合,实现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发展。文章将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的创新作为基础,对其选修以及限选课程进行了分析,其具体的课程模块如表一所示。

三、结束语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室内环境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

室内设计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对人们生活环境进行的物质改造,从而实现美化环境的作用。建筑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人们对营建美好的家居生存环境的追求,逐步到提高对工作环境、休闲环境以及其他生活环境的设计要求,这不仅是人们生活物质水平提升后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必然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建筑内的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情、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情趣,因此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迫在眉睫。

一、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思想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国际各种先进理论、设计理念的影响,我国环境设计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室内设计不是简单的理论借鉴与堆砌,经过初期的环境艺术教育的探索阶段,逐渐摸索出一条融合哲学、艺术、物理、心理等多学科的设计教育理论,此时的室内设计风格多样,并且注重对设计功能的开发,重点突出了人文情怀。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本属于精英教育的设计师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但是发展仍然很迅速,特别是近些年来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室内环境设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培养人才的定位

纵观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虽然来源与外国文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但是随着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发展与传播,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满足了国民对生存环境品质的追求,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目前我国需要发展能够突出我国民族个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环境空间设计能力,因此我国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培养人才的教育定位上面要随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三、目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综合院校以及理工类、建筑类、艺术类甚至农林类的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随着室内设计热度的增加,很多高职类、中专类院校、电大、成人教育也都开设了相关教程,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专业毕业生的层次不齐,教育精力不足,使社会需求与专业人才无法构成良性的发展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广大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者、教育者予以冷静的分析与思考。

1、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问题。中国式教育历来侧重对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对理论的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因此,建立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理论和系统的教学体系,对构建人才的培养计划十分重要。

2、未来发展问题。从目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趋势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教育理念都不成熟,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对人才培养的可投入资源的分配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学生乃至整个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目的盲目,这样不仅不利于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使人才培养事倍功半。

3、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艺术设计是对思想与技术都有严格要求的双标准专业,很多行业的优秀人才没有到学校进行教育活动,而各高校的专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行业的实践经验,这成为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障碍之一。

四、优化我国目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与对策

1、正确认识时展的背景。21世纪是信息快速发展、告诉交流的时代,因此为了优化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正确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交流的时展背景,不断与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交流,加强对现代新技术的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将时尚因素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装饰设计的精髓,使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与时代接轨的同时能够保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例如在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及时发现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关注国内外各种关于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比赛,通过比赛与实践达到检验设计能力的目的。

2、深化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为了使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发展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趋势,通过学习优秀设计作品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与教育管理、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中去,只有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推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从而促进整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的改革。通过定期举办建筑室内设计交流会、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分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视角,特别是目前很多电视台都引入了室内设计真人秀节目,在激烈的游戏竞争与能力考验中锻炼紧急处理事情的能力,而丰厚的奖品对于参赛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3、调整师资结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资队伍的水准是推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师资队伍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办学质量,所以建设与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完善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与知识结构迫在眉睫。每一个高校都会有本专业独特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通过定期的教师交流活动,促进信息的交换、深化,为广大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头脑风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并用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设计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从专业的建筑装饰设计部门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传达最新的行业资讯,各个院校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创办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的专家进行授课,使设计专业的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基本设计技能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实现教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机会,形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转换。

5、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还应带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能够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人才教育体系。例如在做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时,也要加强对群众审美情趣发展的分析,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设计理念,这样在完成设计工作之后,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身事业的价值。

6、完善竞争机制。有竞争才能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势头越强劲,行业内竞争压力也就越大,在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他们保持最具有设计活力的状态,从而设计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为了完善竞争机制,学校应该对选的人才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实力优先提供就业机会或者出国深造的机会等等,提高竞争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否则过度的竞争压力会打消学生的设计激情,影响学生事业未来的发展。

7、构建理论、实践、就业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机制。对于理论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对于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理论只是培养机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优化就业的培养机制,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人才与教育的资源,积极组建由师生共同管理的设计室,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后能够及时落实到实践中,并且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设计团队中体验设计的乐趣。

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艺术设计教育者和从业者们的不断奉献与探索。社会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在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元素、设计风格,形成独特的民族特点,同时做好教育人才的培养定位,综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雁燕,丛龙强,孙歌.关于大连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J].艺术教育. 2009(01)

[2] 吕耀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J]. 上海艺术家. 2010(01)

[3] 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包装世界. 2010(01)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第15篇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1.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多适应性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教育中应该将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基础,构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且,伴随边缘科学以及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社会环境下不同部门对不同职业的发展需求产生了定的转变,在很多专业课程设计中,并不是单纯的设计教学,使艺术设计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变化。

2.设计角度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环境多元发展的环境下,信息化社会的组件在某种程度上会为社会的运行及发展构建出全新的发展环境,不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创新环境。在设计本质上分析,其服务体系的设计不在只是强调其服务性的功能,而是更注重一种创新性的理念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性的教育机制,在满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发展。

3.学生自我需求的现状分析

在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中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我需求发生了系列性的转变,不同时代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拥有自己较为鲜明的特点。对于当前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理念开放,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全新的事物充满渴望。但是,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成长及学习的过程中,艺术的追求及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可行性教学模式

通过对广东职业院校艺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在教学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可行性的教育创新理念,并做大以下几点内容:

1.构建专业性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出现使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在这一环境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性艺术人才培养中,就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通过对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构建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掌握时展的基本需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市场的全新需求,从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应该培养“专多能型”的专业人才,随着不同行业的渗透性发展,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在设计行业运行中,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展。

2.有效明确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构建向导性的教育创新理念,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工作协调能力,从而为人才的培养明确目标。高职院校教育中,也应该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在艺术设计课程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专业课程操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基本目标。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明确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帮助并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通过课程方案、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专业性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为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3,有效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机构是现阶段艺术专业课程创新的基础,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充分结合,实现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发展。文章将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的创新作为基础,对其选修以及限选课程进行了分析,其具体的课程模块如表一所示。

结束语

在现阶段高职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时展的基本需求,完善创新性的教育体系。通过课程的可操作性运用,构建结构性、内容性以及程序性的教学模式,从而为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有效依据,为教育的发展及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