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理性;审美评价;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18-01

通过音乐鉴赏理论的掌握能够获得基本的音乐艺术审美素质,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一般音乐作品进行相关的审美评价,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探析是更深层次接触音乐艺术文化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音乐艺术文化的热爱情感,从而进一步推广音乐艺术。

一、音乐鉴赏中的理性探析

音乐艺术的理性认知与审美有利于深化观众在音乐艺术欣赏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对作品进行分析,且在理论知识上加入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于音乐作品的正确鉴赏与评价。在对音乐作品从艺术文化角度进行鉴赏时,应就其音乐风格、音乐体裁等进行分析。面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其理性认知的内容也都不同,因此音乐鉴赏中的理性认知主要从两类音乐作品入手:

(一)针对声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声乐作品是由多种音乐创作元素融合的音乐艺术,其中音乐旋律及音乐歌词是其主要部分。在对该类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时,不能将歌词与旋律互相独立,应在两者结合的状态下,根据鉴赏者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形成一定的音乐艺术审美感受。

(二)针对器乐作品的音乐理性探析。在对器乐作品进行理性认知与审美鉴赏时需要同时考虑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创作目的等,相对声乐作品的鉴赏显得更加复杂深刻,音乐鉴赏课程主要围绕器乐作品的深入探析来开展,这对于欣赏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个人的音乐思想情感要求都较高。

二、音乐鉴赏的审美探析

音乐作品的审美探析与一般的音乐评论不同,音乐评论更多考虑音乐理论逻辑在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而音乐审美探析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因音乐情感上的感受。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必须考虑多个艺术要素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首先,就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音乐艺术形式、情感等进行思考,就音乐欣赏过程中有关音乐作品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思考与深入理解,在自己的音乐感受中再建与创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内容;其次,在音乐感受基础上实现音乐艺术形式的再建与创新,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评价予以再次反馈。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不是停留在对于某个音乐作品的单纯评价与结论,而是将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论认知与鉴赏者个人的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能力,使得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达到进一步的深入。

三、如何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鉴赏与正确的审美评价

(一)注重音乐艺术文化欣赏。对音乐艺术的鉴赏首先需要对基本音乐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其次对丰富的音乐作品风格与类型进行深入了解,将音乐艺术融入于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音乐艺术鉴赏。

(二)注重音乐作品背景文化的融入。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与鉴赏并不是单一的专注于音乐演奏技巧,音乐作品本身必须包含有大量的音乐艺术文化背景,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音乐知识深度与广度。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不能缺少对音乐背景文化的导入,对于丰富音乐鉴赏知识,提高音乐审美品味至关重要。

(三)对多地区音乐文化元素以及民族音乐作品的了解。世界音乐艺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相当独立且富有地区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在各个民族地区都拥有十分丰富的音乐资源,应作为音乐理性探析与审美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音乐鉴赏的实际效用性。随着音乐与艺术文化的不断累积与深入,音乐艺术的审美与鉴赏应与现实素材相接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注意音乐资源与素材的拓展,除了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也要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鉴赏实践对实际音乐理性认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提高。

(五)强化关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与探析交流。音乐鉴赏过程中应首先就某个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每一个鉴赏者都是一个单独的鉴赏个体,通过沟通与交流能够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与贡献自己对于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在讨论过程中获取其他的人的音乐感受,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多角度思考。

四、结语

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鉴赏并不是停留在单纯评价与结论,而是将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论认知与鉴赏者个人的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能力,使得音乐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达到进一步的深入。音乐鉴赏的过程更多地是从音乐艺术所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内在情感思想等进行分析,将音乐艺术的理性分析运用于音乐艺术鉴赏中,在理论知识上加入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才能实现对于音乐作品的正确鉴赏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殷.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喻娟.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4篇

美育问题一直是让人们很纠结的问题,虽然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下,20世纪90年代正式写入到了国家的教育纲要,但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很不尽人意。舞蹈专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中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舞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满足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如何发挥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的作用,已经成为舞蹈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民族舞蹈教学中艺术鉴赏必要性

舞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舞蹈学生就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

二、对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发挥艺术鉴赏作用,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就应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艺术鉴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舞蹈是有生命的,它并不是单一的动作,要想使舞蹈具有生命力,就应该加强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其舞蹈能力能得到提高。要想使学生的舞蹈能力得到提高,就要不断的开拓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对相应音乐的风格、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艺术鉴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给养。在对音乐艺术进行鉴赏时,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准确感受音乐,使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作品真正的内涵,真正达到音乐艺术鉴赏的目的。

(二)发挥艺术鉴赏作用,提高舞蹈教学水平。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从发展之初,就是伴着各种敲打节奏出现的,现在的舞蹈艺术也是随着音乐起舞的。可见,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舞蹈动作大部分是通过生活中不同的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而成,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音乐。一些舞蹈家只要听到能使自己震撼的音乐,其就会根据自己现有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进行分析,并将作品以视觉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音乐艺术鉴赏在舞蹈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缺少音乐,其视觉效果、影响力、表现力则会显著的下降。从中可以看出,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三)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在舞蹈教学中,仅靠教师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参与。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的表达相应的情感,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就应该积极的了解音乐艺术。毕竟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不对音乐艺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就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是无法达到舞蹈教学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当学生在鉴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对音乐有全新的感悟。如,教师在教学生《盛装舞》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放一些关于蒙古族的音乐及视频录像,让学生感受一下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氛,再欣赏剧目《盛装舞》,使学生对这个舞蹈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教师在放映舞蹈视频的同时,可以在旁边适当的告诉学生蒙古族的文化背景、作品大意,其中蒙族舞的柔臂、硬腕、耸肩、笑肩等一些动作应注意的要领,脆而有棱角,动作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体现出蒙古族那种特有的韵味和独特的气质。学生对这个剧目有相应的了解之后,教师再教学生随着舞曲跳这个舞蹈。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技术鉴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才能提高其舞蹈技能、素质,才能使其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

(四)发挥艺术鉴赏作用,使学生进入舞蹈意境。意境在舞蹈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而音乐作为舞蹈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其不仅能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诠释舞蹈,还能将其带入一种意境之中,使其学生的舞蹈充满活力。在著名舞蹈《孔乙己》中,放映《欢沁》音乐时,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潇洒的动作,一个癫狂可爱的老头现在人们面前。随着音乐高潮的出现,学生用跳跃、旋转、翻腾带入情节来表演偷书挨打,其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经过痛苦挣扎之后舞蹈动作。当放《迎春》这段音乐的时候,学生用一种有形的舞蹈语言诠释了孔乙己所处的凄凉、悲惨环境,最后以“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声结束整个舞蹈,使观众真正的理解整个舞蹈的内涵。如果学生在表演这段舞蹈的时候,没有对这一舞蹈进行相应艺术鉴赏,没有将舞蹈和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学生就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舞蹈中,也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其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五)发挥艺术鉴赏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于舞蹈学生来说,情绪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舞蹈表演中,学生根据相应的舞蹈素材只能用相应的情绪进行表演,并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将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要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表演及音乐中,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往往来自音乐欣赏课或是某一感人故事的欣赏上。教师在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感人的音乐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东西。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放映一段通俗易懂的影片,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学习中,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艺术欣赏的过程,也是精神集中过程。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无形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能够迅速的融入舞蹈和音乐中。舞蹈艺术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情是其内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音乐世界中的美,能够将心、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展现艺术的魅力。#p#分页标题#e#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视觉教育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视觉教育”是指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指导学生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对视觉物象有一定清晰的理解。开展视觉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培养视觉信息到 处理能力。学生需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以及能够和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因此需要重视“视觉教育”的学习。

一、视觉教育的内涵

视觉教育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理解层以及运用层。感知层是培养学生对视觉文化上的感知能力;理解层是指让高中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理解视觉物象。运用层是指学生能够利用视觉符号对视觉文化创造的情景教学进行交流。感知层是人类的生理功能,而理解层和运用层是人类感知和认识的高级阶段。通过“视觉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和美术作品进行情感的交流。美术鉴赏作品都是历经千挑万选而形成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饱含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历史特色。重视高中学生的视觉教育,通过视觉教育可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验和感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作品需要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等对其进行理解、分析以及体验,这样才能够获得视觉的享受。视觉教育的理解层是让学生学会对视觉物象以及符号进行选择和组织,通过物象的外表,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运用层是指高中学生在通过视觉的感知和领悟,能够运用美术符号来表达自己观点,并且能够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运用层也是交流层,它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视觉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法。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视觉教育”的培养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看感知美术作品

生活中处处出存在图像,这是人类的艺术结晶,这些图像可以被看作是艺术作品,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是笼统的观看,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认知。而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习惯,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感知。高中美术的鉴赏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观看美术作品,打开眼界,开阔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仔细的观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从感悟式的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观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去体验作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美术作品进行相关的联想。接着以形式鉴赏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致的观看,让学生从构图、空间、色彩、明暗以及线条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美术作品的构图画面优美、引人入胜,从空间上看,美术作品能够把湖面进行拉伸,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而从明暗以及色彩上看,画面柔和,色调过渡恰当。最后通过社会学式的鉴赏分析出作品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社会学式的分析就是要对美术作品诞生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还要探析美术作品作者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比较式鉴赏就是指把艺术作品放置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横线上要把主体相同的相同时代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而纵向上要把主题相同但是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对比分析。

2.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美术作品的诞生的情境,理解作品时,需要把作品置身到特殊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验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高中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的制约,无法对抽象的艺术语言进行详细的解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理解美术作品深刻的内涵,因此需要在美术鉴赏课中重视对“视觉教育”的运用,注重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抽象作品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让学生树立独立判断的审美自信心

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涉及到多元文化,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的艺术的熏陶。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标准不同,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对艺术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鉴赏,要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分析和引导,让学生树立独立判断的自信心,进而提高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高中在美术的学习普遍存在审美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重视“视觉教育”。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视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鉴赏;教学;方法

此项目由四川师范大学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一、探索背景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1从“欣赏”到“鉴赏”的转变可以看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由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变为主动地思考、评价、反思美术作品,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改进,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同行的指点。

二、 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繁重,音、体、美这三个学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放松的课堂。如何在轻松的氛围中上好美术鉴赏课?如何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有所收获?如何在轻松的氛围中做到寓教于乐?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三、教学过程

我通过在成都七中美术课上的实践,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鉴赏《清明上河图》为例,整理如下。

(一)鉴赏意境的营造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传世名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有趣,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先从听觉入手,

1.营造符合课堂的艺术氛围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边放音乐,一边将优美的诗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置身于古香古色的课堂气氛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艺术情怀。

2.打造符合教学的艺术作品

我利用课前准备的绘画工具(宣纸、毛笔、墨),让学生根据PPT播放的诗词发挥想象,在纸上画出符合诗意的图画。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或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

3.叙述符合作品的传奇故事

我通过讲述课前收集的相关逸闻趣事来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好奇,就《清明上河图》而言,它的“秋景之说、颂辞之说、真伪之说”等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鉴赏意境的营造不止以上所述的三种方法。在这里只是针对《清明上河图》而言,我举这样的例子意在说明,在美术鉴赏课中意境的营造对于教学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鉴赏方法的实施

鉴赏方法的实施是美术鉴赏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鉴赏方法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着线型教学模式的成效。

1.对美术语言的了解

我在构建好鉴赏意境的情况下,开始给学生教授相关的国画知识和鉴赏方法,采用的教学工具仍然是PPT,如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的美术作品必定是经典佳作,那么其在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上也必定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的鉴赏就不能只停于表面。教师向学生教授基础的绘画知识对于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2.纵向鉴赏的实施

众所周知,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有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鉴赏、比较式鉴赏等。我认为,对同一幅作品采用的鉴赏方法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就会不同,我们先就纵向鉴赏来说。

“纵向比较是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与作品有关的事物作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具体包括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纵向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2所以我对《清明上河图》首先进行了纵向鉴赏,因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存世作品极少,只好从作品本身进行鉴赏,展示如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纵向鉴赏实际上就是对一幅作品从背景、作者、主题、构图、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作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但这种鉴赏方法大都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学生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纵向鉴赏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横向鉴赏。

3.横向鉴赏的实施

“横向比较是在鉴赏过程中,对与鉴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性的比较分析。具体包括文化背景下的比较、风格流派间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等。”3《清明上河图》从题材上分属于风俗画,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同的风俗画作为参考,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展示如下。

图一 图二

通过横向鉴赏,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对绘画作品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4.平行鉴赏的实施

“在教学中只重复一种模式,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很难调动积极性,因此,要对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的设计,特别是对成并列关系的环节。”4因此,我特别提出平行鉴赏。所谓平行鉴赏,就是不局限于国界、不局限于时空、不局限于画风等条条框框,只根据美术作品本身去探究艺术的美。美术鉴赏可以以任何一幅传世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拓展。比如,我们针对《清明上河图》所进行的平行鉴赏,展示如下。

在纵向鉴赏和横向鉴赏的基础上,将不同画种(国、油、版)放到一起进行鉴赏,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不同的美术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学校教学设施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鉴赏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三)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判断美术鉴赏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鉴赏意境的营造和鉴赏方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收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又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保障,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根据上述内容,我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索的成果归纳如下:(请看图示)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索 一、营造鉴赏意境 1.营造符合课堂的艺术氛围;

2.打造符合教学的艺术作品;

3.叙述符合作品的传奇故事。

二、实施鉴赏方法

1.对美术语言的了解;

2.纵向鉴赏;

3.横向鉴赏;

4.平行鉴赏。

三、培养鉴赏能力 学生、教师双赢。

注释: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陶旭泉.美术新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114页.

3.陶旭泉.美术新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114页.

4.陆华军.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立体式”建构――以《诗情画意说“富春”》为例[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中国美术教育期刊,2013年第一期,第43页.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7篇

要求:

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的性质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

2.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艺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期待

①审美期待是指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②文体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③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④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鉴赏过程

鉴赏过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像、理解与创造三个阶段。

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②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审美效应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2.艺术批评的形态

在艺术批评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批评,如 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传记批评,如 19世纪法国圣。佩韦从研究作者人手去解释作品。

(3)心理批评,如 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4)文本批评,如 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

(5)读者批评,如 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3.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影视赏析 方法 教学 影视编导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83-01

一、影视赏析学习的重要意义

影视艺术作为当代主要的艺术类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从视听两个层面为观众提供了可以欣赏的艺术主体,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高职影视编导专业顺应了这样的市场需求,迅速强大起来。影视赏析课程不仅是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影视制作与编辑技巧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审美情趣的培养课程。通过观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在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审美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要进行影视赏析,首先需要在审美观念上加以改变。影视赏析不仅注重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也注重评价。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影视欣赏观念和习惯,不能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赏析上,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对此进行调整,更加关注对影视创作艺术的鉴赏,例如,对影视表现手段的分析与关注,剪辑手法与蒙太奇手法的把握,场面调度等。其次,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我们进行影视赏析的基础,这也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达到一定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科学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指导下,才能有根据、有方向、有策略地进行影视艺术的鉴赏。

(二)对于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

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花样众多,对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的熟悉程度决定着一个影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当学生能很快看出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时,说明他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达到了一定高度,对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样的学生会很容易掌握作品作者的意图与手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把握作品,这是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影视艺术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设计往往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如果对表现手段不了解或不熟悉往往会被忽视;服装、长空镜头、构图、光线以及作品的开场、结尾的设置等,都是在进行赏析时由于不熟悉表现手段容易忽略的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好影视分析,必须先熟练掌握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三)对影视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体现了较高层次的影视审美情趣

在影视作品中有几个方面能体现出较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而非硬性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出让学生了解,这也是快速使学生掌握影视分析技巧的手段。首先是表演风格。演员的表演风格形成标志着表演艺术的成熟。其次是导演风格。导演作为一部作品的组织者和指挥摄影者,艺术风格、专业素养、思想感情乃至个人性格都会在作品中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

(四)影片评论与影评的写作是对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学生掌握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对于影视赏析课程来讲,影片评论与影评写作是最好的检验。影评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延伸,多维地展开对影片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影片充实而丰满的评价,而观者也能从一部影片中汲取最大化的艺术信息,提高审美情趣。在影评的写作上,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表现手法的分析上,对于构成影片的主线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影片样式、风格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适当减少。虽然美学评价是我们对影片评价的重要补充,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但是,高职层次的教学重点在于快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影视赏析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但是对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讲,它的专业性高于娱乐性,学生影视鉴赏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9篇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一、美术鉴赏及选修模块情况分析: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1、学习内容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以及国画书法四部分。内容建议学习鉴赏基础??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鉴赏内容??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外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2、成就标准通过“美术鉴赏以及模块教学”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5)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7)掌握一些国画和书法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一些特长生铺好道路(8)能够更深一层理解国画和书法的内涵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中学会感受艺术的语言美。 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3、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着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中国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3)、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 3、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山水画、楷书以及行书的基本技法(2)、掌握中国画的墨色运用(3)、了解各种字体的特点以及国画的不同表现技法三、具体实施计划: 1、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四、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高一(双周)1、美术鉴赏及意义;2、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3、走进具象艺术;4、走进意象艺术;5、走进抽象艺术;6、艺术美和形式美;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8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10、外国古代绘画撷英。高二(单周)中国山水画以及楷书和行书的联系与创作。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0篇

1、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2、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3、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4、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

7、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关键词:形式分析 意蕴解释 价值判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 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 ,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1篇

1、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2、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3、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4、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

7、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关键词:形式分析意蕴解释价值判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WwW.lw881.com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2篇

艺术接受

这一部分从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艺术接受的知识与基本理论。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艺术传播的实际,结合自己鉴赏艺术作品的体会来理解。同时,还要补充自己没有的鉴赏实践活动,如艺术批评。此外,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艺术鉴赏,也是全面理解鉴赏理论、巩固鉴赏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试题中约占20%的比例。

学习要求: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一、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指的是某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2.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

3.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二、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3.艺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期待

①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②审美期待可分为形式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形式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鉴赏流程

鉴赏流程包括艺术的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②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3)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三、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理论体系,对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切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审美判断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2.艺术批评的类型

在艺术批评出现过多种批评类型,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

(1)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

(2)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_____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3)文本批评

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中去寻求。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4)接受批评

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3.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 美术鉴赏 视觉图式 分析

中学美术教育关系到学生审美观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术鉴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意识,是帮助其培养良好品德、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当前积极尝试应用多种模式服务教学创新,对于改革中学美术课堂、提升美术教育积极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目前常用的视觉图式模式做简要分析。

一、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与视觉图式

视觉图式顾名思义是美术创作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一些艺术构图样式,是美术作品普遍具有的程式化与规范化表征,其形成与时代、民族、地域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每一种视觉图式其形成与创作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足迹,饱含着创作者自身对于历史文化及艺术的感知及体验。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按照自身对于视觉图式的理解寻求深层次领域的文化共鸣,通过梳理、分析或者整合等形式最终实现图式在传达艺术美感、价值方面的作用。

对于中学美术鉴赏课堂而言,视觉图式的引入是一种较为新颖且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的欣赏与感悟,形成独特的知觉反应,从而塑造个人的美术品位与艺术鉴赏力,比如学生们在看到意大利古斗兽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古罗马文化,看到油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欧洲与西方文化,看到山水花鸟等水墨画第一反应则是中国古代山水书法文化等,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联想,将艺术美感与知识文化相联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方便他们更好的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同时也可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艺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观念,实现灵魂层面的思想共鸣,对于中学生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二、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视觉图式的运用效果

中学美术鉴赏课堂中运用视觉图式辅助教学可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其鉴赏基础,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素养的提升有诸多益处,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还需要美术教师善于应用视觉图式构建优质的“看”教学模式,为鉴赏教学提供便利。

1.视觉图式教学模式与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激发、提升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受感性思维影响较大,视觉图式本身以美术绚烂多样的特点吸引学生,可激发其参与兴趣,提升课堂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创作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欣赏、感悟美术之美有积极意义,近期来看可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长远来看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素养。中学生作为思维较为发散、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意识的典型群体,可从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入手,利用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课程导入方式,配合充足的美术资源、完善的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兴趣,另外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等活动以实地鉴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兴趣,提升能力与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鉴赏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品位,因此,要走出传统美术欣赏课堂的窠臼,不过与局限于静态作品的赏析,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多角度的鉴赏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锻炼技能。人作为视觉动物,对色彩的感知力十分强劲,教师要调动学生全身感官以多样化的形式感受艺术之美,在各种图式的熏陶下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之美,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予以积极创新实践,还要积极寻求校内、校外的活动机会,丰富学生艺术形象感知,推动教学模式多样化与灵活化,通过视觉图式的构建,实现教学中双向、多向的共赢,完成向“心理定向”的过渡。

2.视觉图式与中学美术鉴赏课堂的结合要注意构建“看”的图式机制

作为一种典型的视觉文化,视觉图式的符号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不断变化着,应用该模式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不同图式变化过程中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与美术意义。尤其是课堂中,要注意让学生将图式的文化背景与内外之美相结合进行深度鉴赏,除去欣赏图式外在的形态之美之外,还要关注图式符号传承背后所传达的历史文化变迁,以这种鉴赏模式去学习、互动,无疑可显著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知识基础,做到鉴赏时有理有据,走出以往抽象、笼统、模糊的欣赏范畴,能够明确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到具有典型特征的视觉图式展开有文化基础的美术分析,完成个人审美意识中图像符号的存储。

中学美术鉴赏课堂中学生们最主要的鉴赏途径就是眼看,和视觉图像的互动程度决定了他们对艺术之美的领悟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辨证思维的欣赏习惯,如学生在界定美术作品艺术类型的时候,是依据何种视觉图式进行判定;学生在看到视觉图式的时候对图像类型的界定是如何展开的;在完成视觉图像的分析与界定后,对自己所知的视觉图式又可从何种角度予以完善,以上这些都是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视觉主观意识与图像可产生的互动。中学美术课堂的鉴赏对象主要以大量机械复制品和平面图像为主,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养成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过度的欣赏模式,为美术作品的角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桥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视觉图式辅助教学的优势为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素养服务,通过构建优质的“看”培养并巩固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子平.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导刊,2011(4):84-86.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活动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有了一定自我性判断标准和选择,学生渴望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个性体诉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也渴望在认知和思维上能够进一步开拓视域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更渴望能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和能动性真正真正彰显个体性价值,随着高中课程负担的加重以及面临的升学压力,高中生的这种自我个体性诉求更加强烈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推进以后,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基于高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当前高中学业状况开拓美术鉴赏课的新局面,以求高中美术鉴赏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另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以求高中美术鉴赏能够给高中生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成为缓解高中生紧张高中学业生活的有效辅助课程。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

高中生经过小学到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的理论熏陶和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作品鉴赏力和评析力,有时候这种对美的鉴赏力和评析力会无形中牵动着高中生的兴趣,促使高中生的自我创造力得到激化和发挥,进而使高中生的思维认知推向一个较高的程度,最终有助于提升高中的整体学业水平。同时,高中生的无论身心抑或思维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基于新课改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活动中注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这势必对高中生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思维是一种满足和推动,有助于高中生在个体性诉求满足和尊重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使高中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不断的学业挑战和新的人生冲刺。

二、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性教学机制

1.强化多媒体信息教育辅助手段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究式教学拓展

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材硭担如果让学生来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由于教材纸质和版面性的局限性,使得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程度性的失真,影响高中生的鉴赏和评价素养发挥。同时,高中美术单方面性的讲授和分析鉴赏作品,会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断层,因此,这需要高中美术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教学辅助手段,把所鉴赏的艺术品质展示出来,从而使所研究的艺术作品无论从像素、尺寸、颜色上,还是从艺术创作材料质地细节方面都能够逼真地、直观地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吸引了高中生的注意力,促使高中生积极地从事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进行梵高的《向日葵》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理解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和意见也可以走上讲台对视频中的作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活跃了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氛围,使美术鉴赏课充满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气息,最终也促使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发挥。

2.开办探讨会以强化鉴赏作品的深厚艺术内涵和价值

基于鉴赏作品是一种艺术品,这就包含了其具有巨大的创造思路和意蕴,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思维角度等不同,那么对艺术品的鉴赏和评析也会相应地不同,可见艺术作品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如果单一由教师对所鉴赏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讲授的话,就很容易对高中生的欣赏力、鉴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直接性的误导,就势必会使高中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遏制,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以探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充分挖掘高中生的创造天赋,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进行《山墨画》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高中教师打乱学生座位之间界限,以研讨会的形式对山水画进行鉴赏,高中生就会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培养高中生的个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山水画的整体性艺术手法、美感以及美学人文价值就被详细地挖掘出来,避免了某一人一言的片面性鉴赏结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探讨会,高中生不仅明白了自我的潜在素养并充满了斗志,而且理解了合作互助探究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所要凸显的教育目的。

结语

毋庸置疑,依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新标准和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创建了美术鉴赏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导高中对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等去鉴赏,不仅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理论并提升其鉴赏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个体性创造力和判断力,这无疑有效缓解繁重紧张的高中学生生活并形成有益的学科互补。

【参考文献】

[1] 李兆军.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初探[J]. 天津教育,2015,(7):120-121.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范文第15篇

4、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

7、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关键词:形式分析意蕴解释价值判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美术欣赏课教学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