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

学校学历教育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1篇

一、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二、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三、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驻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各街道、社区(村)要认真履行职责,与准备来我区举办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包括新建、租赁、联合办学等)的办学主体进行沟通合作,并须报经区政府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四、经区政府同意来我区举办民办学历教育的学校,由区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依法进行审批。

五、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依法办事,坚决杜绝不符合规定或未经同意私自来我区举办民办学历教育学校现象的发生。对未经区政府同意,私自与外来办学主体签定联合办学、出让土地和租赁房屋等协议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应责任。凡街道所辖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出现此类问题,同时追究街道的责任。

六、驻民办学历教育学校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服从区发展大局的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开展工作。对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办的民办学校,区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过程指导和日常检查,规范其办学行为,并严格落实六项制度:

1、收费及财务监督检查制度;

2、招生及广告法定备案制度;

3、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督导制度;

4、教育教学和师资培训指导制度;

5、依法维护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教师和受教育者合法权益制度;

6、年度工作检查和财务审计制度。

对获准来我区举办高等教育的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要按属地化管理的要求,严格监督检查与管理。各有关学校要自觉服从并接受管理,按照《区与驻高校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到双向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泛在教育;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创新;探究

泛在教育通常可以解释为为无缝教育、无处不在的教育,就是指一种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教育的方式,在当下,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依靠互联网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给了泛在教育良好的前提条件。在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中,因为强调的并非学历教育,而是注重对人才进行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而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因为在教育时间、教育空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教育效果方面往往和初衷会有一定的差距。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泛在学习理念,恰好为这种限制提供了突破的启示。如果在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中能够渗透泛在学习教育的理念,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模式创新,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当前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模式现状

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一般都是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的一些培训课程,有分门别类的专业设置,也有完整的教育大纲和课程计划,并且在培训结束后,会给参加培训的对象办法相关的培训证明,但是因为并没有国家批准的授予学历证书的权力,所以在这种培训证明和学历证明有本质区别,这也是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和高校学历教育区别的重要体现之一。目前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的非学历教育,比比如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等课程;二是一些针对职业资格进行的培训项目,比如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三是社会上的一些盈利或者非盈利的辅导班,比如岗位技能培训班、岗前培训班等;四是和企业合作开展的一些委培项目,比如企业经济师培训项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项目等。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能够满足社会人员对于技能提升、水平提升的需求,也能够满足社会上不同人员的不同培训需求,并且有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所以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因为种种原因,在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质量评价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1培训计划科学性不足

在任何学校教育中,培训计划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人才的培训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从当前很多高校的情况来看,在培训计划方面依然存在着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几点:一是很多高校的培训计划并没有依据非学历教育的初衷的制定,也没能体现非学历教育的特性,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很大程度都是借鉴的学历教育中的相关内容,甚至有的和学历教育都是用的相同的教育计划。二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培训计划都比较统一、单一,并没有根据区域内的产业特点、市场需求特点、培训人员特点要素进行适当的创新调整,使培训计划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三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培训计划都是从办学之处就设计确定的,并且一直沿用下来,而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形势变化,对于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并没有能够很好地着眼这些要求变化,培训计划或多或少存在和社会脱节的情况。

1.2培训时间不够合理

课堂教育是向参加培训的对象进行知识灌输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比较普遍的教育模式,但是课堂教育是需要有一定时间资源作为基础的,而且一方面时间往往比较有限,另一方面课程时间也都是高校来确定的,这也就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很多参加非学历教育的学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参加高校非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但是其参加培训往往是需要在业余之外的时间进行,有的学员因为本职工作比较忙,或者单位的临时安排比较多,就对参加教育的时间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影响到正常的上课学习。第二是因为高校在培训时间上的设置往往死板,没有相应的灵活调整的机制,如果学员因为自身原因错过了其中一节课,那么也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尽快跟上学习计划,否则就能以适应下节课程的培训内容。第三是因为课堂教育的时间往往比较有限,而且学员自身的时间也比较紧凑,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灌输一些培训内容,就会在课堂中将很多知识点集中压缩到一起进行教授,而学员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很多基础水平比较弱、认识水平不高的学员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使得学习效果有所下降。

1.3培训内容缺乏特色

培训内容是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培训内容如何对于培训质量、人才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来看,在培训内容方面,还是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首先是当前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中,主要的培训内容依然还是来源于课程教材,不管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还是学员的学习内容,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课程教材。但是课程教材因为是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内容上对于所有的学员而言都是一样的,但是学员因为自身定位,工作实际和自我发展规划的情况,往往需要一定得到一定的个性化培训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和学员的这一需求还是存在一定脱节的。其次是很多高校目前在特色专业上还是比较缺乏,并且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受限,导致了高校在实施特色教育的道路上裹足前行。第三是目前很多高校在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版块的教师还是以学校普通教师为主,并没有投入相关的资源从外部积极引进不同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大师来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力量得不到有效强化,进而影响到特色教育的实施。

1.4培训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

所谓培训质量评价机制,主要是针对学员受教育情况和受教育结果,教师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机制,能够有效反映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改进,推动教育水平提升。但是当前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价机制中,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制约。首先是从当前很多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学员的评价仅仅根据上课出勤率、调查问卷等形式来进行,在培训结束之后,往往也只要填交一份调查问卷就可以,没办法看出学员真实的受训效果。其次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很多高校也都是通过对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学员只需要根据问卷上面的问答题作简单的勾选,学校再对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就得出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整体简单笼统,而且很多学员一般都会本着“老好人”的心态在选项中选“好”“很好”,问卷结果本身也难以体现真实性。

2泛在教育视角下的创新对策思考

2.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今天,高校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国内外同业内吸收先进的经验,来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是高校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形式、视频会议形式,组织相关教师和国内外一些在成人非学历教育方面比较有优势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其在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其次是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搜集学员自身情况、个性化需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来改进优化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第三是可以和其他高校共同搭建起内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高校的教学内容创新能够获得更多的实现条件。

2.2搭建远程培训平台

在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时间、空间限制较多的情况下,应当要借助泛在学习的理念,借助新兴技术,积极搭建远程学习平台,来实现对学员的随时随地教育。一是可以将一些培训内容录制成小的音频、视频提供给学员,让学员下载到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中,从而可以打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能够接受教育。二是高效开设线上课堂,将原本在课堂里实施的教学计划复制到线上进行,使得学员能够不必为了接受教育长途跋涉,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在路程上,同时也能够在不同场合都能够和接受培训并和老师互动。三是利用当下运用比较广泛的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设相关的公众号、官方微信等,积极在公众号、官微中推送相关的培训内容,让学员可以在聊天、刷微博同时接收到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2.3实行反馈师分层评估体系

在基于泛在学习视角打造线上学习模式的同时,相关的评估机制也要能够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是可以通过学员对在线学习资源的点击数量,课程评价等信息,来了解该门课程在学员中的受欢迎程度。其次是可以搭建起基于手机APP的学员参培效果反馈模块,让学员能够将参加培训后在日常工作中对知识的应用情况,企业的评价情况等信息及时向高校进行反馈,使高校能够了解到教育和现实的衔接情况,促进学员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综上所述,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但是因为一些现实因素,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依然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而泛在教学理念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启示,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应当要着眼于此,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促进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不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2]沈文通,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5),

[3]彭绪铭,宁峰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黄永炎,论加快实施高校成人教育战略转型[J],成人教育,2010,(10):49-50,

[5]卢朝佑,刘应兰,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79―82,

[6]宁雪娟,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J],成人高教学刊,2009,(4):43-46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3篇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其个人素质和能力决定了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引入继续教育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了继续教育意义基础上,提出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继续教育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中教学管理的执行者,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这就应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引入继续教育制度。

1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依据教学管理目标,按照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在现代教学管理思想为指导下,选择和采用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管理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优化、决策、组织、计划、评估、调节、监督的实时管理过程[1]。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中教学管理的执行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不仅服务于老师,也要服务于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决定了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二级学院及分校区的出现,使得教学管理层次增加,重心开始下移,院系教学管理由以前的单一执行学校行政命令转化为主动的实施工作;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由大批量纸质化管理转为电脑、软件等系统化管理,这就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多思考,多创新。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应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引入继续教育制度。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脱离学校教育之后,已参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人们对于知识更新、能力拓展和提高的教育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里包含四层含义,其一是成人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其二是受教育者在学历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三是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等;其四是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本职工作需要,更新补充知识,以提高创新能力。综上四点我们可以提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含义,就是根据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和在职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所实施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学历性和非学历性的教育活动的总称[3]。

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继续教育在我国起步相比国外来说较晚,人们普遍认为学历教育极为重要,忽视了非学历教育。一些老师乃至校领导比较重视教师系列的继续教育,而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太重视,认为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参加培训或者在职攻读学位不仅影响正常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还会增加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支出,一些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政策及规章制度,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很难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这样既不利于教学管理者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2教学管理队伍紧缺使继续教育成空话在某高校中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与全校学生比例仅为0.19%,与全校教职工比例为2.1%[4]。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管理人员在高校教职工中所占比例很小,而相对应的工作却非常繁杂,服务于师生的方方面面,从学期初一直忙到学期末,有日常的教学管理,教学档案的规整,上级文件的上传下达,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等等,因此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应付现有工作都会应接不暇,无暇顾及继续教育学习,久而久之,使部分老师心态不稳定,想转岗的人较多,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严重短缺,无暇顾及继续教育事宜。

2.3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在高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首先是教学管理人员主动继续学习的心愿不强,觉得只要不出大错,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忽视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很多人对继续教育感到迷惘,不知道学什么或者说怎么学才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即使有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也是单纯的为了评职称或职务晋升。最后,学校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激励和考察机制,学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在评优或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差别,使得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没能深入开展。

3改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3.1转变观念,自主学习高校工作是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在工作中不仅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借助电脑等高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人际关系交流,遇到紧急事务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等方方面面的能力,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压力感和使命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参加学术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即使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离开学校去外面进修,也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比如阅读相关书籍、网上培训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师生,为高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3.2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激励及评价体系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继续教育制度或政策,并纳入到日常事务中,并根据自身的财力和资源等,结合本校教学管理人员特点和需求,对继续教育活动做一个总体预算,使继续教育在政策和经费上都能正常开展,把继续教育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一种“学习也是工作”的意识,引导教学管理人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可采取多种方式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动的学习模式,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奖中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可通过列出项目指标对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得分或者划分优良中等等级来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情况,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3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可包含多种形式。首先,大家认可的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关系密不可分,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学历水平较低的话,不利于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因此要鼓励他们修读博士或第二学位学历[6]。其次,相应的短期培训和寒暑假期的进修学习,因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坐班,日常没有额外时间外出学习,所以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短期的培训,这样时间相对宽松,学习周期不长也不会产生厌倦情绪。再次,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定期在校内举办教育理论知识和专题讲座或考察调研等,开展集体讨论,分享在工作中的成功案例,也可以互相交流某些具体事宜工作,这样不仅能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彼此的交流,互相学习,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继续教育是当今社会时展的产物,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通过多样化及个性化的方式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使得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更新工作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造就出一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管理队伍,以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玉龙,李雅莉.关于高校系级教学管理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93-95.

[2]李丽,徐海龙,白东清等.关于高校教研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100,129

[3]柳亮.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1-12.

[4]刘明伟,张蕙,颜金玲.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5):7-8.

[5]李岱峰.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6):153-155.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4篇

(一)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赋予新的内涵

检视传统理念,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理解一直存在着狭隘性,学历观念始终根深蒂固“,教育仅限正规教育”的认识一直如影随形,成为制约教育思想解放的观念桎梏。值得欣慰的是,全社会正在意识到这一危险倾向。就个体而言,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将发展继续教育置于战略地位,特别是“高教三十条”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这些改革,无疑赋予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内涵。

(二)深化高校服务职能增添新的动力

就实践层面看,高校利用充沛的教育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既承担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869年,哈佛大学率先设立夏季学校,服务社会遂成为美国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2002年,清华大学淡出国内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大力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出“全力铸造中国继续教育第一品牌”的战略理念,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成为高校联系社会的“触角”,反过来,服务社会过程中取得的综合效益也为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发展理念,理顺管理体制

理念是认识基础和逻辑起点,要站在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高度,转变发展理念。第一,提高认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统一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框架之内,两者是互补关系。随着学历继续教育补偿功能的弱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核心。第二,精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利用富余教学资源推出的一种有偿教育,是与市场契合紧密的新型教育形式,要根据非学历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来制定定发展规划。第三,把握机遇。跨入新世纪后,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纲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切入,将继续教育单列专章予以统筹规划,极大地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地位,拓展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也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解决认识问题后,还必须突破管理体制的约束。在高校内部,部分二级办学单位以营利为目的,在招生宣传、收费管理、教学实施、质量监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监控,出现了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些办班单位只顾眼前利益,把关不严,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由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代表学校扎口管理,在办学行为监管、教学组织实施、培训经费使用等方面全程参与,有效避免多元主体“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

(二)引入市场机制,提升办学活力

实践表明,引入市场机制办学,拓展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渠道,丰富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活力。通过市场机制提升办学活力,必须把握两大要素:

1.紧贴市场需求设置培训项目。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市场需求是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必须建立起市场需求导向的动态机制,根据当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态势,创设切合市场需要的周期短、见效快、应用性强的教育培训项目。如根据WTO规则,入世以后我国至少需要30万名注册会计师,目前仅有5~6万人具备这一资格,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成为高校教育培训的目标指向。

2.按照市场实绩健全激励机制。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市场化办学形式,市场是配置这一教育资源的主体,在这一领域落实按市场实绩进行激励的相应灵活的财务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校可对各举办单位采取项目负责制,坚持“谁引进项目,谁受益”“谁举办项目,谁受益”原则,通过利用经济杠杆去调节和推动举办单位的办学积极性,激发其开发更多更好的教育培训市场项目,将这项工作做强做大。

(三)坚持质量战略,促进内涵发展

质量是教育培训活动的生命线。目前,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培训层次以及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滞后,2009年的“培训门”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高校应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发展。

1.目标定位起点要高。

紧密围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标聚焦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企业“订单式”培训、新知识、新理论更新培训等项目,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应用性、职业导向性。项目的层次定位起点要高,鼓励开展中、高层次的培训项目,避免效益不高的低层次培训对有限资源的占用,建立起由高校、合作单位、受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2.品牌建设特色要明。

品牌建设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一。目前,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新东方等大公司成为各自培训领域的市场标杆,许多中小公司因缺乏品牌特色而遭到市场淘汰。可见,品牌特色将成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未来生存和竞争的重要砝码。打造品牌,彰显特色,是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科研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或某一优势,致力于打造本校特色的非学历品牌项目,赢取市场口碑,赢得社会生源。

3.师资队伍建设要精。

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力气,花工夫,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培训师资团队。要鼓励教师根据非学历培训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提倡开展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名师、技术能手、政府官员等生产、管理、建设一线人员作为外聘师资,确保培训内容紧贴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

(四)集聚社会资源,夯实发展基底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演进,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常态。普通高校要抓住机遇,果断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广泛集聚社会资源,共建协作平台以夯实发展基底。

1.深化政府合作项目。

政府要履行其职能,离不开大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保障和社会支持,大学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前,政府已经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大客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高校要利用好这一机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落实政府培训项目,力争成为政府的继续教育基地。

2.推进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及“推进产学用结合”,引导高校深化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探索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高校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结合非学历继续教育“短平快”的特点量身定制适合它们特点的培训项目,为开发企业、行业人力资源服务。因此,高校要主动深入企业内部,围绕企业的转型升级、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开展非学历培训,自觉履行“企业大学”的责任;要强化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借助其专业化资源和业内权威,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为社会成员转岗、换岗服务。

3.建立校际继续教育合作联盟。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

音乐院校的成人教育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高低以及对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能力的高低。可见,对于音乐院校而言,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且基础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不管对于哪类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均为一项非常繁杂且具备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之广、事务之繁杂甚至超过了学校包括全日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在内的其它部门的工作。为了不断优化与提升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在对成人教育相关特点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审视,从中找到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进而具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加以创新。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职能与属性

(一)成人教育的基本职能

在基本职能方面,普通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包含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教学三方面,而高校的成人教育主要是包含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两方面。高校成人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密切联系,有利于劳动人民素质的提高,这也体现了其人才培养的职能。而高校的成人教育涉及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结构的不断完善,同时有效的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技术的转化。

(二)成人教育的基本属性

与普通的高等教育相比,高校成人教育具有突出的属性,其中主要包括教育形式的灵活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规格的多样性、社会教育的高度适应性,同时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终身性。而高校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无论性别和民族情况如何均可参与到高校成人教育中。从而也体现出了高校成人教育其教育规格的多样性、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终身性等不同的属性。相对于未成年人,由在职人员构成的成人学生存在于不同的系统单位,具有不同的个体情况,所以高校成人教育不但要具备形式以及规格的灵活性,同时还要重视非学历以及学历教育,在此过程中,注重本科以及专科等不同的办学格局。

二、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一)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化表现

现阶段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学员学习动机总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优化其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这种类型称之为“求知动力型”。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体现出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态度非常端正,且成绩优秀。第二,参加学习的目的主要为了文凭,这种类型称之为“文凭动力型”。这部分学习者有的是迫于职务以及职称的压力,有的是上级所要求的学历,还有的是需要一个更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文凭以达到求职应聘要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消极被动,甚至于会投机取巧。

(二)学习基础有所不同

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类教育的大学生与全日制大学生不同,其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不同方面均具备明显的差异性。就生源方面而言,成人教育主要是来自普通的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以及不同技校类的毕业生,同时还包括社会的在职人员,所以年龄结构跨度大。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生活的阅历、学习的经历、以前的学习水平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水平等都存在着层次差异,导致其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注重这些问题的有效整合。

(三)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参加成人教育的多数都是社会的在职人员,这些学习者都是因为工作、学习以及家庭的压力等方面而进行成人教育,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其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且学习的时间较为短暂。成人教育中的大部分学习者都是利用工作时间进行学习,有时候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学习,所以也给学习者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成人教育的对象都是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婚姻家庭的各种困难,还必须要承担事业责任,因此无法与普通的大学生进行比较。除了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在其他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可利用的学习时间更少。

三、当前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滞后

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音乐院校的成人教育工作目的为发展学历教育,而学生往往注重于学历与学位证书的获得,并非是提高自身的文化以及业务素质。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也为了适应学习者的需求,未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具备理性的思考以及认识,那么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利于教学的改革以及管理,从而也降低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规范以及要求,最终会导致其专业的设置、课程的标准、教学的实践以及培养的目标均不符合,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脱节问题明显。与此同时,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社会实践与实际需求等均存在着较大差距。音乐院校相关成人教育专业在应用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诸多方面均复制或仿照自全日制相关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都不能摆脱既有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其中的教学评价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相仿。此种管理理念,完全忽略了成人教育所具备的独特性、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其功能所具备的社会性,制约其发展。

(二)教学管理模式滞后

音乐院校的成人教育模式,不仅有业余学习模式,同时还具备函授的学习方式,但是其管理模式与普通高校全日制教学管理模式一样。例如,集中化的教学、授课过程中的出勤率、考核的方式等,都较为单一,这些问题都忽略了成人教育所存在的特殊性,尤其是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较为陈旧,造成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不甚明显等这些或多或少的局限性,致使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改变。

(三)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般情况下,通过学历结构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素质以及能力状况。就现今音乐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以及管理水平而言,普遍存在着无法满足其工作职能需求、无法胜任管理工作等问题。诸如,教学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以及教育心理学了解较少,而高校的教育管理,对管理者自身在此方面的知识结构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这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较为繁忙,缺乏系统的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时间,因此也造成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创新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成人教育的学习者存在着年龄差距较大的特征,同时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学历问题,因此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主要的矛盾来源于工作与家庭,因此他们相对稳定的学习时间较少。我们需着眼于学生的客观状况,一方面注重自身教学体制的改革,例如建立学年制以及学分制,同时注重其学习模式的灵活性以及实用性,充分调动出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多方位的选择以及机会。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其管理制度的改革,这些都有利于成人教育的管理,并且在其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积极作用。注重教研的同时,丰富其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其自主学习,最终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现今,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不具备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虽有部分成人院校进行了网站建设,但大都采用的是信息的模式,这种网站模式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优势,但对于浏览网页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该技术随时相关的信息,但这些网络信息不具备即时性,很多信息可能失去了时效性,因此可能导致学生错过时间,影响其学习以及工作。另外,学生的被动浏览也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因此,学校在网络建设以及改进的同时,还要注重该教育信息平台的管理使用效率。在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利用无线移动技术进行网站建设,同时网站的信息可以及时在学习者的通讯工具上,而学生可以及时的收到相应的教学信息并进行反馈,这种技术也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自主管理,学生也可主动、有效的安排其学习以及工作时间。与此同时,丰富网站信息的内容,除了相应的管理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素材以及讲课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上网,然后及时学习相应内容,这样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有效提高其学习的热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人教育这一平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进行离线学习,教师可以进行实时教学,满足其学习者的需要。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则可以及时了解师生的上课、学习情况,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音乐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主体作用,其不仅仅是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规划者,同时还是组织者,并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执行者以及监督者的角色。音乐院校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在技术、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外,通过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途径,音乐院校可将前沿科学技术相关理论与应用传授给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使其可以依托包括信息化技术在内的现代化创新技术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使得管理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成人教育职能等因素特点,音乐院校的成人教育对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虽然在当前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些许不足,但只要通过不断的挖掘探讨并加以完善提高,必然能够促进此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有助于成人教育教学功能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宋亦芳.成人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21):57-61.

[2]李刚,王俊崴.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7,(01):64-66.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多年来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放管结合、服务优先的继续教育办学背景下,作为继续教育主要服务窗口的学籍管理制度和保障建设,也日趋迫切。强化高校办学主体责任、推进信息公开、管理过程网络化服务化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籍管理指的是从新生入学报道获得学籍到毕业期间整个在校学习的过程的管理。为提高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严格的学籍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籍管理在严谨度和规范度上还有所欠缺,学籍管理应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弥补原有模式的不足,以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需求。

1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1.1高校继续教育新生学籍的电子注册

首先要落实新生学籍的电子注册工作,即新生入学前,学籍管理部门首先在信息化学籍管理平台上,提前将学生基本信息导入系统,以便新生入学时能准确地将学籍信息和学生对应起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有效性。需要重点强调的一点是,新生的电子学籍的录入必须与全国成人高考报名时的学生信息保持一致,不能擅自改动,以保证新生电子学籍信息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新生电子学籍信息录入的正确性,要反复审核,做到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无误。

1.2在校学生的学籍变动问题

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管理过程,具有技术性和政策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要求来完成各项管理工作;另外,在学籍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学籍异动情况,例如退学、休学、转学、转专业等。如学籍电子信息不能及时地跟随学生的情况进行变动,就有可能造成学生提前毕业或者不能毕业的情况。在具体实施学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学籍异动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学生学籍的变化动态,对学生学籍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监控,以保证在校学生的学籍信息的准确性。

1.3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资格查询

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学历教育而言,毕业资格与学士学位资格作为保证高等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既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也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合法权益。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的信息化管理的严谨度,是保证高校继续教育能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1]

2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籍与学生的入学、转学、升学、毕业等业务的办理紧密挂钩,是学生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与学生对应的唯一识别的学籍号,将从小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终身的继续教育,学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籍信息管理。

3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籍异动造成管理压力较大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在职学员与全日制学生相比,其学籍管理难度较大。学生转学、休学、退学等原因产生的学籍异动时常发生,继续教育学籍管理日常工作更加繁复。

3.2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总量巨大,相较于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育主管部门针对继续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研究不足,尤其是学生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很多院校继续教育直接将本校全日制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稍作修改就直接使用。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不适应的地方。

3.3继续教育学籍档案信息不完善

高校继续教育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的残缺不全是目前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籍档案记录着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学校或者工作单位直接获取该学生的基本信息,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职学员对于数据信息填报并不重视,这就容易造成原始信息的疏漏和错误,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学籍档案的不完整性,也是档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4学籍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较大

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规模稳步增长,继续教育学员数量不断增加,学籍管理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常规的学籍管理工作已经让工作人员自顾不暇,更不要提学籍管理思维的提升和改变了。

3.5学籍信息管理平台不够完善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校发挥平台、系统、大学优势。建立政府统筹主导、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开放共享、产业教育融合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地方高校本身就肩负着服务地方的办学职能。因此,依托高校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并逐步向在校生、毕业生甚至全民开放,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信息科技发达的社会,借助网络平台,信息的统一管理方式变得简单易行,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目前各行各业都采用本行业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模式,这对于减轻纷繁复杂的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也针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建立了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助查询学籍信息、学号、课程设置、考试通知和考试成绩等信息。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学籍信息管理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方便的。但大多数高校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使用很多年了,缺乏后期系统的维护和更新,造成系统速度慢、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然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又给学籍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高校设置的学生自助学习的网络平台,这对于社会在职人员来说也是很人性化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时间学习,只能依靠下班后的碎片时间来学习,依靠自助学习网络平台,他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但因高校的自助网络学习平台缺乏专业的网络维护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造成网络系统速度慢,加长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时间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助网络学习平台,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网络速度的加快,能减轻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能给学生的自助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

4促进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发展的措施

4.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学籍是一个学生从入学信息注册到修完全部课程并办理毕业的整个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和管理方式的总称。学籍是一个学生身份的象征,也是体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谨性的重要表现。从目前情况看,许多高校的学籍管理还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高效模式转化的转型时期,高校应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本校日常管理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籍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既保证教学秩序规范,又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4.2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籍管理离不开优秀的学籍管理团队,为了提高学籍管理水平,高校应当完善信息化学籍管理平台,同时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使之能胜任并做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同时保证高校继续教育学生的合法权益。[2]

4.3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建立了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的网上管理平台,学生可以查询学籍信息、学习过程及考核成绩,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还不完善,目前还不能完全不使用传统的学籍纸张管理方式。从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管理在职人员学籍、档案的信息系统,将给高校继续教育学籍管理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方面,减轻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学生的学籍信息不致错漏,并及时有效地更新学生的学籍信息;另一方面,无纸化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加环保,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也减轻了纸张的保管难度。

4.4学籍管理工作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

高校的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特殊性就在于生源的复杂性,多是社会在职人员,由于学生彼此之间学习能力相差较大、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工学矛盾等原因,给学籍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高校在学籍管理的工作上,还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尽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外,高校还应积极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籍信息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来完善自己的原始信息,保证学籍信息的完整性。

5结语

目前,在教育培训行业,高校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已经出了校园、步入社会的成人,都选择了高校继续教育来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但目前在高校继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校学籍管理的工作。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有效地保证学籍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对于高校成人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宁爽.学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数据库数据调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6):3-4.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7篇

1.1注重扩展内容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新的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而《药理学》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为了更贴近临床,拉近与成人教育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注重以专题形式,增补扩展一些课本上尚未引入的、目前临床常用药或新上市、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药物,通过与代表药进行比较,掌握这些药物*通讯作者的特点,实现弥补课本内容不足、并与临床工作更好接轨的目标。如在治疗糖尿病药物章节,提到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不能很好改善胰岛α细胞及胰高血糖素功能失调时,引出针对肠促胰岛素系统的抗糖尿病药物,尤其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介绍。

1.2重视与相关医学基础课程联系的药理学内容由于成教学生以往的学习背景不同,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药理学在医学课程中的桥梁地位,重视与相关医学基础内容密切联系的内容,将其他医学领域的进展运用到对药物作用和应用特点的阐明,深入浅出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通过对单胺氧化酶B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药理作用的认识。

1.3参考临床用药须知及指南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成教学生临床工作需求,注意临床参考资料的引入并进行不断更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由2005年版现更新为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指南》更新为2010版。将更新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指南》中增加了对儿童、妊娠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关注,高血压治疗前应做综合评估以便制订个体化方案以及不同高血压人群制定个体化降压目标值等。

1.4加强药物相互作用介绍临床医生对病人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进行治疗时,往往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就必然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介绍,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如在高血脂治疗药物部分,通过对“拜斯亭事件”的介绍,使同学深刻地认识到降脂药西立伐他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在与降脂药吉非罗齐合用后明显加剧,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提高同学对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注。

2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生动性

针对成人教育学生年龄、学习时间有限等特点,在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尽可能地采用图片、表格、flash动画、比较、总结等方式,将课本上冗长的文字描述用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学习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还可采用讨论、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学生的工作经历,鼓励他们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动。如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时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而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时就没有,通过讨论,区分降血糖药物和抗高血糖药物,可以促使学生把课本上关于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特点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更好的结合,对药理学教学也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信息资源随着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在临床的深入人心,考虑到医务工作者需要利用信息资源获得最佳证据,为病人制定出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成教学生在学校利用校内广泛资源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因此适当引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信息资源,以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对常用网络信息资源如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的应用进行介绍,如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阿司匹林用药剂量与治疗后的心脏及出血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接着展示利用不同网络资源检索得到的资料,选取代表性文献讲解资料筛选、处理过程,使学生清楚获取资源的手段,熟悉文献检索和检索结果的搜集、整理及统计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及时了解药物临床、实验研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学会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可以给成人教育学生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回答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把有价值的治疗方法、药物用到病人身上,使病人真正获益。

3增加形成性考核内容

学校学历教育范文第8篇

2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3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and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leave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picktheflowers(不要摘花),Don'tthrowthingsat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