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能源种类范文

新能源种类范文

新能源种类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1篇

1.新能源投资的优势

1.1产业链更长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种类仅仅只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种类来说,新能源的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开发利用新能源所需要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与设备截然不同,其相对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设备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开发技术、心神以及新方法。因此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包括了开发、开采、管理、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区域,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产业链投资不会达到饱和的状态,新能源投资拥有更长的产业链。

1.2获得政府支持由于新能源的特殊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使得传统的资本无法十分容易的进入新能源产业当中。这一情况导致政府成为了新能源产业获得投资的主要来源[1]。石油、电力等行业为了实现资本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会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新能源产业最终将会摆脱市场化经营。

1.3投资国际性传统的能源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充分饱和,导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显现。相对于问题不断地传统能源产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也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容易。因此,新能源产业自从形成之时就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的国际性也更加明显[2]。

2.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2.1获得经济利润新能源产业被归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产业的开发、设备的研制、工艺的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是否能够成功问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风险,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利用选择项目、减少初期投资、分段投入、管理监督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显示,57%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10%-20%,36%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0-50%,仅仅有7%的认为新能源产业平均净利润处于10%以下。

2.2开拓新市场从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30%;27%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0%-50%;只有9%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只能达到10%或以下。大多数人都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市场前景广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动因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虽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据了84.8%,总量为新能源的5.6倍,但是新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为2.05%,传统能源的评价消费增长速度仅为0.47%。因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

2.3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股权基金投资,需要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性的投资[3]。在兼顾自身投资利益同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环境变暖;其是可再生资源,能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3.1推动技术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给予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难题。满足了新能源企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提升了资本的实际供给。新能源企业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可以快速成长,进而增加社会技术创新总量[4]。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会偏向于投资高科技含量企业,企业在获得经济投资后创新能力与力度会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导致其技术会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私募股权资本也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回报。

3.2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难以保持稳定。可以说高风险是新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市场性,其将企业的成长潜力与收益作为投资的第一原则。私募股权基金不单单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给予了新能源企业更加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展示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最高水平,因此可以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3.3平衡区域经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高的集中起来,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开展专业化的运行,见资金投入给最需要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地区,以辅助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不同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4构建和谐社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加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低碳经济需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2篇

生物质能源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环保等优点。通过对生物质材料的开发和加工获得燃气、燃料、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与风能、太阳能、核能成为新的能源替代路径。随着基础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发可再生的生物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作为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生物质新能源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日程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能力,将生物质液体燃料作为“十一五”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看到生物质新能源将给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时候,也要清醒的意识到,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其本身的特点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果不能很好的面对这些挑战,长期来看,生物质能源不能处在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所以,认真思考生物质新能源领域中的产生的新的伦理问题也是亟待关注的一个方面。

1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伦理关涉问题

1.1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

生物质能源的主要载体为生物,主要是能源植物。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粮食的安全问题。

1.1.1生物新能源所需粮食性原料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目前各国使用的目前各国发展的第一代生物质能源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甘蔗、油料作物。其中美国主要是玉米和大豆油;欧盟则是玉米、小麦、大麦、菜籽油、甜菜和大豆油;巴西为甘蔗和大豆油;加拿大为玉米和小麦;中国和印度为玉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棕榈。而第二代、第三代生物质能源的开发需要对非粮食性生物质能的深度加工利用,这将提高研发的技术难度和开发成本,所以目前的趋势为生物质能源主要以第一代也就是粮食性作物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来源。这直接对人类的粮食性需要产生影响,特别是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巴西为例,在水资源丰富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还不能凸显这种矛盾,但是一旦这些资源受到很大限制时,人的口粮与新能源的激烈大战就会打响。这里涉及到一个人权的问题,人类的自身生存都不能保证,还谈何能源的利用呢?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情况可能比较突出,玉米被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来源,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例如2003年我国燃料乙醇年产仅有7万t,近几年一路飙升,至2006年已达到年产100万t。市场上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生产遇到了与民争食的问题。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内可耕土地已经筋疲力尽,玉米被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来源,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如果考虑单纯的玉米的来源,那么我们就只能饿着肚皮开车了。

1.1.2能源种植所需要的土地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非粮食性能源作物的需要也直接挤压着粮食性作物的耕地使用,非粮食作物的高收益率和能源开发的迫切需要的双重挤压导致了非粮食作物的种植对有限的粮食耕地的使用,这将直接导致粮食供给的短缺。

1.1.3生物新能源开发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威胁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间接的影响到粮食安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诱导使用在原有粮食生产领域的资源到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来从而对传统的农业功能发生重大转变,使农业的发展不在以传统意义的农产品为主,那么新的农业的发展应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农业之当展的伦理定位何在?与农产品粮食相关联的市场也将会受到生物能源开发的影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传统农产品的资源、以及与之关联的农产品的价格的上涨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对食用粮食产品的利用。

1.2生物安全性

1.2.1能源作物的生物改良的安全风险

在生物能源的发展过程中,生物质能源的来源除了天然的生物外,还会需要对一些生物种质进行基因改良,以便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一环,这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必然影响着生物的遗传特性,从而也会影响其所处的特定生物环境。所以生物能源作物的培育种植对环境的安全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生物能源的生产来源主要是一些能源作物,而天然的能源作物又存在着产能低、占地广、生长条件苛刻的一些原因,所以要想找到一种天然的品质优良的作物是很困难的,有必要将天然的能源作物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而这些转基因改良后的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又是一个值的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所有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安全都要面临的一个风险。所以考虑发展生物能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都是需要权衡利弊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过程中特殊的肥料、农药、除草剂可能会产生对周围生态的间接影响。比如对水质的影响,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岸有一个巨大的玉米能源种植区,这些地区是美国最理想的能源作物种植环境,但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导致水源的质量逐年不断下降,同业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渔恶民的渔业生产,所以在总体上因其带来的损失也抵消它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的代价。

1.2.3生物质能源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生物能源开发过程中必然涉及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的能源作物的种植长期来看必然导致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干扰,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到2020年为止,美国的谷物和大豆的生物种类将会下降到60%,相比于没有覆盖能源作物的地区,亚洲油棕榈能源作物也将下降到85%,Fletcher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对脊椎动物来说,替代能源作物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要远远低于同样条件下的未种植地区的种类。所以在考虑生物质新能源的能源作物种植时,与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种类的影响是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

1.3环境可持续性

生物质能源虽然相比其他的新能源有着清洁、低污染的优势,但是受生物新能源发展本身的多因素影响,使得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并不是沿着一个低耗能的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前进。

1.3.1能源需要的紧迫性导致对环境可持续的忽视

生物质能源受形式所迫,即能源危机的迫切需要,导致在环境和生活需要之间的失衡。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环境危机的解决也亟不可待,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短期内很难得到两全其美的解决,人们往往注重短期的生活需要,而忽视长期的环境可持续的需要,甚至以非必须的生活需要满足为由开发生物新能源以换取环境可持续的要求。

1.3.2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复杂性导致中间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忽视

生物质能源可能在其结果终产物看来是非常理想的低污染能源,但是由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导致附属产品和生产环节对环境可持续的破坏容易受到忽视,而且有时候从总体看来,相对于环境的可持续的价值,生物能源的开发可能具有非常大的负价值。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将会改变生物多样性环境,水土流失严重,以东南亚的婆罗洲岛为例,该岛先前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热带雨林,随着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开发热潮,为了生产更多的棕榈油,这里的人们开荒辟地,扩种棕榈树。导致这里的生物种类急剧单一,而且也造成了当地气候的急剧变化。产能低、占地广和需要传统化肥的作物对后续环境的不可利用性。因为较低的产能,所以需要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同时对水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而水资源问题在未来也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1.3.3生物质新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中环境可持续的忽视

生物质新能源的生产需要对生物质初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获得可以直接使用新的能源。在将生物能源物料加工成生物柴油终产品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还要需要多个过程农用设备及乙醇转化装置还需要大量的传统能源维持生产,以及其加工过程的副产物的环境污染,这也将影响到新能源的环境可持续方面。这个过程中需要直接和间接的使用到基础能源,那么就不能不评估生物质能源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较。传统的乐观派只是看到生物能源能解决当下的能源危机难题,或者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但是忽视了对生物能源的产出和所投入能源的之间的净收益比较。如果不考虑对基础能源的投入,那么发展和开发利用生物质新能源就不是缓解传统的能源压力,而是加重了能源危机,因而是一种不道德的能源战略。美国康奈尔大学DavidPimentel跟踪了多种农作物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成本,包括种植、生长、收获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肥料、杀虫剂的使用以及运输所需能源,种植需要和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的能源损耗比其产出的能源还要多。这样看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的过程也可能产生投入大于产出的可能,所以这种开发可能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来说具有消极的影响。

1.4生物新能源与新殖民主义

生物能源对于原料产地的要求和本身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使得生物能源的发展在国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也成为新的伦理焦点。越来的越多的发达国家将生物能源的生产放在较为不发达的国家中来,将生物能源的负效应转嫁到不发达国家身上,SeifMadoffe认为这将导致“气候殖民主义”,“大规模抢占非洲土地”,欧洲企业,其中一些有外国援助资金支持,正快速地在热带国家建立广大的碳栽培牧场(CarbonMonocultureFields)。关于坦桑尼亚的Saadani国家公园,Madoffe质疑富裕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地区种植“可再生”碳是否道德,因为这些对当地贫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要砍伐热带雨林来给“碳牧场”栽培腾地方。是否真的有大面积不使用的土地?不,这是不可能的。源地释放的碳能够被另一个地方的植物固定吸收吗,或者说碳可以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吗?这就会引发诸如不平等权力关系和不公平商业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富裕国家在这些地区种植“可再生”碳,但却会给当地贫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要砍伐热带雨林来给“碳牧场”栽培腾地方,这样合理吗?此外,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在贫穷国家占用大规模耕地,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污染土地、河流和海岸生态系统,这样做对吗?看看那些欧洲和美国公司拥有的大型种植项目,这些项目还受到“发展援助”的资助。所以在生物能源发展的过程中相同于其他能源的发展,生物能源的发展的在新的利益驱使下,有可能打着发展贫穷国家的经济的幌子来转嫁生物能源风险的目的。

1.5利益相关者的分配

在生物能源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问题,主要涉及到能源使用者、能源开发者、能源间接的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问题,能源使用者、能源开发者的常常由于直接的与新能源的利益相关,所以往往侧重于它们之间的利益,而间接的能源相关者也因为与新能源之间的联系的潜在性和隐蔽性而常常受到忽视。①富人和穷人间因新能源产生的经济不公平,由于生物新能源的开发往往附带着巨大的投入,所以这种新能源的使用代价也相比传统的能源使用成本要高,而这也将导致新的使用阶层和不能使用阶层之间隐性不公;②如前所述,新能源的开发可能会给直接的能源需求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为能源使用者带来实际的能源便利,但是这对于那些对基本生活的粮食需要者,处在饥饿状态的穷人来说,将会加剧这种利益之间的冲突。除了粮食的危机,因能源开发所导致的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价格上扬、环境损失、都以不同的形式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相连,在这其中经济利益和实用效果可能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会受到忽视,比如,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新的生物能源研究开发面临着一个转换的过程中旧的能源领域的从业人员可能会被要求掌握新的技术,而且新的生物能源生产所需要的新的伦理规范来规范和引导生物新能源生产,所以对旧能源领域转型人员以及生物新能源开发利用所涉及到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善”待以及对他们的伦理规导都是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综上所述,生物质新能源的发展在为当代的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时也产生了一些单靠技术所不能解决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为生物能源发展本身所受的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经济利益的驱使、能源危机的解决迫切需要、生物质因素的特点决定、环境可持续的需要、贸易公平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分配等几种伦理关涉,在生物能源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几方面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思考,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几条潜在的生物新能源发展的伦理原则以使的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处在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使得生物能源能真正的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2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伦理原则

2.1保证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对人类不伤害性

生物能源的发展必须以满足能源的需要为界限,不能危及到人们必须的、基本的生命需要。依照康德义务论伦理,人是发展的目的,所以必须正视生物能源所涉及到的人的其他利益需求,生命的需要是摆在首要位置的。不能用牺牲食用粮食的代价,特别是贫困人口的饥饿甚至死亡换取部分人的非必须的能源需要。其次要注意生物能源开发过程中的不伤害性,要采用对人无害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工艺。考虑生产诸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最后要注意到生物质能源利用对人类其他必要的生活领域的潜在影响,尤其要注意使用者和生物能源开发相关利益者的联系,保证生物能源的开发不会威胁到这类人群的基本的生命权利。

2.2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效率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回报率不高。整个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对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能源做总体分析,使得产出的能源利用率大于投入能源消耗率。更不能将新能源的直接经济利益作为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充分理由,必须考虑对基础能源的使用成本。在投入资源到生物新能源的开发研究时,必须强调能源效率的净收益。首先,这种效率除了要考虑能源本身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外,必须要考虑整个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综合效率的提高,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涉及到对经济、环境、人类生活、气候、以及其他各种潜在的影响,这种新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成本是不是太大?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要包括对环境、人、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损失的机会成本,必须保证开发的净利益要大于所有成本的总和。再次,注重对开发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目前存在条件下不确定性的风险评估,生物能源的开发所使用技术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包括对生命、社会的影响,所以在考虑总体的收益的时候要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风险,同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这些风险。

2.3生物能源的开发要注意环境的可持续性原则

生物质能源开发对环境的依赖性也要求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保证最低限度的对环境的污染,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产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生物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确保它比化石类能源的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要效果更好,需要制定必要的环境可持续性标准。再次,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要适度,不能超过环境的可再生限度,杜绝粗放的使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方式,同时要兼顾代级之间对环境的需要。当下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不能影响到后代的生态系统的安全。要求在开发生物质新能源的过程中考虑到持续性的对土地、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的综合因素,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存的气候环境。最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必须保证生物质来源的安全性,考虑到生物技术改良的生物资源对环境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影响。保证不危及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4生物新能源开发利用要保证经济公平

生物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往往被能源投资者以扶贫和经济利益的形式诱使贫穷国家接收这种风险,这在短期可能会改变贫穷者的经济状况,但是长期来看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潜在的利益损失会拉大贫穷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同时在新能源相关的市场中,也可能加大这种差距,可能会把新能源开发的风险分摊到未使用者的身上。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周全它所涉及到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保证穷人的利益至少不会受到伤害,最大程度的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涉及到的新能源更新换代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保持对所涉及到的弱势群体的关注,给予“善”的关怀。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3篇

(一)保险投资与新能源产业可实现良性匹配新能源产业是一个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关联度强的新兴产业,以风力发电为例,从全球经验来看,近十年来,风力发电能力翻了一番,据预测,在未来二十几年内,世界风能市场每年将递增25%。我国西藏等地区孕育着极其丰富的风能资源,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在风力发电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西藏地区即使在没有获得政府任何补贴的情况下收益率也可达到21%。2010年,河北建投集团新能源公司风电项目就已经开始试行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该计划投资规模为13亿元,期限七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采取浮动利率,票面利率为起息日适用的五年期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13%,这一举措是利用市场化方式,利用多种债务融资工具,采用多渠道融资的大胆尝试,低成本利用保险资金,拓宽了该企业的融资渠道,为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保险投资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和“收益性”,同时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庞大、长期性特点,投资新能源新兴产业,实现两者有效的结合,既能有效发挥保险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又能够推动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全民共同分享清洁能源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监管部门保险投资的新政不断出台,保险业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助推器”

(二)保险可以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新能源生产技术含量高,生产过程较复杂,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具有多样性,新能源生产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在生产中一旦发生风险,极有可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大范围的伤亡和损失。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新能源工业更加需要专业性的风险管理服务,为其提供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保险业为能源工业提供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为其发展充分的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许多保险产品就是针对能源工业的风险量身定制,许多风险管理技术是为能源业不断提高创新。在我国,保险业在改善能源工业风险管理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核电站建设及核电生产中、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建设及海上石油生产中、在重大水电和火电项目建设中,保险业都积极利用自身风险管理优势及专长,为能源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业的发展。

二、保险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险资金将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作为投资重点随着保险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开,政府正逐渐放松保险资金运用限制,政策鼓励保险资金进行新能源产业投资,保险业必然要将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新能源行业作为投资重点之一。保险投资可以依托风险投资公司,以个名义在新能源项目的创意期或初创期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可以采用风险投资、私人股本基金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融资、兼并与收购等多种方式。

(二)保险企业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方案1.扩大环境责任险承保范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由于处在起步阶段,技术的不完善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有关责任赔偿的法律纠纷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的环境责任险主要针对突发事故所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赔偿,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风险则不在承保范围,但新能源产业中的风能、光能则与自然风险密不可分,现行的环境责任保险范围较窄,无法满足新能源企业的风险规避需求,因此保险企业在设置此类产品时,可以以突发事故的环境风险为主险,对涉及自然风险类的可开办附加险,并适当丰富险种类型,从而满足新能源企业对环境责任险的承保类型需求。2.更新涉及新能源行业的企业财产保险产品面对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企业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新能源行业的特殊风险,有针对性地提供行业风险管理方案,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通过创新产品,满足新能源行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新能源行业的保险产品,现行的绝大多数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只涵盖了风电企业,却没有专门针对太阳能发电企业的财产保险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只能防范风电和太阳能企业面临的基本财产风险。保险企业虽然在相关产品进行了更新,但市场需要更多的适合新能源企业的保险产品。保险企业可以借鉴国际知名保险企业成功解决方案的经验,建立新能源行业客户风险及损失数据库,尽快培养精通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承保和理赔的专业人员,准确把握新能源行业的风险状况和保险需求,在全面了解风电场或太阳能电站一般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等特殊风险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承保方案。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4篇

1.1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

(1)进行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开发传统化石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开发效率并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传统化石能源供给增加和价格下降。

(2)开发新能源,借助技术突破开发以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用新能源部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性,确保在新能源革命中的领先地位,为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胜出奠定基础。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促进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通过政策引导,形成高绩效的新能源政策体系。

1.2美国新能源政策体系的内容

(1)以能源独立为中心,维护经济发展利益,提升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能源独立是维护经济安全的手段,避免能源过度依赖他国,损害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和安全,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强调:“将能源安全置于外贸和外交政策的首要位置”,因此,围绕新能源的贸易利益博弈,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经济发展利益,防止国际经济竞争力削弱。1973年的石油危机造成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技术制约使传统化石能源增产抑制价格上涨难度比较大,成本压力迫使美国向其他国家转移部分制造业,从1974年到201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余额达到6964.24亿美元,与此同时货物贸易逆差逐年增长,1974年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55.05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创纪录的8301.09亿美元。美国认为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能降低能源成本促进制造业企业回流并减少海外石油进口,增强经济独立性并减少贸易逆差,提升美国国际经济竞争力。新能源政策发轫于尼克松政府的“能源独立”理念,目标在于降低海外能源依存度,巩固和保障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权;1991年布什政府的《美国国家能源战略》,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维护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重心,放在拓展和建设世界能源市场上;2006年的《20062010年创新战略计划》针对新能源发展,提出要在节能提效、增加国产供给、能源多样化、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2]。2008年奥巴马政府明确,新能源是引领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引擎,要承担重建经济竞争力的使命。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明确新能源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具体方法是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能源来源多样化,借助能源安全保障和成本下降避免经济的脆弱性。

(2)以拓展市场需求为中心,利用需求的增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美国新能源政策注重利用市场力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提高强制性能耗标准,扩大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交通工具消耗了72%的汽油和化石能源,强制能耗标准的提高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增加了新能源的消费需求,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市场支撑。一是持续不断提高汽车能耗标准。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规定,到2020年车辆能耗从每加仑25英里提升到35英里,奥巴马政府提出2016年汽车燃油经济性要确保35.5英里/加仑。强制规定汽车新能源燃料比例,2007年提出2022年汽车燃料的22%来自可再生新能源,形成政策引导性消费。二是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克林顿政府的“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小布什政府的“自动汽车协议”和“高科技车辆制造激励计划”、奥巴马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计划”,目标都是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新能源产业发展有稳定的市场支持。三是利用政策引导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奥巴马政府推出价值750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税收抵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使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2011年的1.78万辆增加到2013年的9.4万辆。美国新能源政策从培育消费市场出发,契合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结合政策引导促进新能源消费市场的扩大,利用市场需求刺激新能源产业发展,使新能源产业发展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其政策的目的不是替代市场做选择,而是引导市场的发展。

(3)依靠技术创新和进步增加新能源供给种类,利用产业规模扩张降低新能源价格,形成稳定的新能源供给市场。美国增加新能源供给有两大手段,一是利用技术创新开发化石能源,增加新型清洁化石能源供给,主要体现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利用新技术开发包括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源,增加新能源供给的种类,通过产业规模降低成本并带动价格的下降。美国在1934年开始尝试开发页岩气,19781992年突破了页岩气开发的资源鉴定、压裂、水管理等技术,1997年米歇尔能源公司的清水压裂技术成功,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产业并实现“页岩气革命”,页岩气产量从2006年的311亿立方米迅速提升到2010年的2011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45%,并带动美国天然气价格的下降,2012年美国天然气价格比2008年下降了80%以上,仅相当于人民币0.4元/立方米,2013年天然气价格大约为欧洲的1/3、日本的1/4[3]。页岩气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能源供给格局,美国由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图1)。增加供给种类也是美国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光伏太阳能是重点,贝尔实验室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石油危机后美国制定“光伏十年计划”(19741983年),随后美国能源部制定“光伏研究五年计划”(19871991年)突破多晶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技术,奥巴马政府支持举办全美高校新能源创业大赛,支持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并将新能源创新中心从2010年的3个增加到2012年的6个,鼓励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在政策支持下,美国太阳能发电成本快速下降,2013年的成本只有1977年的1%,成本下降到0.11美元/千瓦时,而更具有雄心的“SunShot计划”提出,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成本要下降到0.06美元/千瓦时,到2030年要降到0.038美元/千瓦时以下,根据波士顿信贷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太阳能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到2025年太阳能发电将占美国发电量的12%。总之,清洁化石能源和多种新能源出现,增强新能源的市场供给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使新能源产业获得规模收益,并强化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在实现能源结构转化的同时,也促进能源价格的下降。美国新能源政策体系建立于石油危机时期,经历多届政府的补充和完善,在奥巴马政府的强化下,形成独具特色的政策体系。美国新能源政策体系最大特点是利用市场力量,从激活消费需求入手来进行推动,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结合美国能源消费特征和世界能源供给选择突破口。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重视宏观政策引导,结合市场功能放大政策效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支撑体系,覆盖了新能源的技术研发、生产促进、消费鼓励等环节。新能源政策制定注重前瞻性和超前性,并能承担时间成本,呈现政策规划起步早、内容全面细致、措施具体易行、目标明确清楚、重视跨期盈利等特征,借助产业发展收益降低政策成本,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美国新能源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积累了大量与新能源有关的技术专利。2009年的新能源技术专利申请量比2008年多200项,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67%,达到1881项,2011年达到2331项,而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已达到2278项。页岩气开采技术突破在2000年前后,目前太阳能技术进步迅速,与太阳能有关的技术专利申请,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60%,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34%,2011年又增加了50%,可以预期未来太阳能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二是增强了美国的能源独立性。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页岩气产量增加使美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到2030年将下降到6%,石油进口从2000年的5.1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2.55亿吨,对外依存度从63.7%下降到50.5%(图2)。三是能源贸易逆差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能源贸易逆差峰值时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52%和经常项目逆差的85%,2012年能源贸易逆差占货物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下降到40%和61%。新能源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是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重点,美国定会利用新能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借助国际贸易和投资渠道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通过贸易利益的获取来降低新能源政策成本并提高其收益。

2新能源贸易与美国利益的获取

国际贸易利益(TheGainsfromtrade),按照《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的解释,是“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收益和损失有关的问题”[4],即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体现为国际竞争力和要素收入在贸易前后的变化。国际贸易利益来源于产业竞争优势,核心是要素质量和禀赋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要素种类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技术创新能力和贸易规则影响力也是要素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贸易的最大特点是自然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影响贸易流向,贸易规则控制力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与能源有关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天然属性,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生成与政策引导有关,贸易规则控制力与历史制度累积相连。

2.1中美两国贸易利益获取方式比较中美贸易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济联系之一,其最大的特征是贸易结构变化迅速、贸易规模巨大、贸易利益摩擦频繁且与国际投资交织。中国通过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借助加工贸易释放,获得技术积累和贸易顺差,要素禀赋结构迅速改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形成;美国运用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优势利用完善的市场机制,依靠领先的产业竞争力,并结合对贸易规则的控制,通过产品结合贸易规则来获得国际利益。中美两国贸易利益获取方式存在差异,美国利用要素质量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借助国际贸易制度获得利益,体现为要素收益率比较高;中国要素质量不高但量大,借助要素成本依靠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获得规模经济收益,体现为要素总收入量大。能源产品并不是中美两国主要的贸易标的物,但能源贸易能影响一个国家生产成本和国际竞争力,围绕能源贸易的利益博弈成为近年来中美贸易新热点。美国试图利用新能源实现“再工业化”并促进经济复兴,遏制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希望新能源的发展有助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减少环境污染,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双方贸易利益诉求的差异和市场地位的不对等,美国把新能源贸易作为贸易利益获取的新来源,并发动一系列贸易摩擦,试图从中美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好处。

2.2美国从中美新能源贸易中获得利益的途径

(1)利用气候变化问题向中国施压,为美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开拓市场,通过市场扩张获得贸易利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占据道义高地,还能实现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增加美国贸易利益的获取,因此,奥巴马比前任美国政府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通过主导节能减排的制度性安排,刺激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增加新能源技术与产品的需求,将美国多年积累的技术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2010年美国国务院声明:“奥巴马政府致力于领导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以“负责任大国”强制要求中国节能减排,拒绝中国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以停滞全球减排进展“对中国实行捆绑来对抗欧洲的压力”[5],迫使中国接受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节能减排。2009年宣布,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消费比例将提升到15%,2014年又宣布,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20%左右。201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而新能源占比仅为9.8%[6],因此要提高5.2%和10.2%才能实现2020年和2030年目标。仅就实现2030年目标而言,我国的新能源使用增速就不能低于0.74%。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和节能技术积累不足,为美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中国提供契机,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制减排和“碳关税”政策,又扩大了中国对美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挤压了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空间。美国利用中国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2009年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规定,中国不能在2020年以前对高碳产品实施减排,届时美国将对中国高碳产品进口征收“碳关税”,胁迫中国进一步向美国开放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市场。根据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是美国2015年前实现“对外贸易倍增”计划的着力点。

(2)借助与新能源有关的专利技术输出中国,通过知识产权获得贸易利益。根据世界银行低碳发展报告显示,降低电力、交通、建筑、钢铁、化学等工业领域能耗的60多项关键技术中,有70%不为中国所掌握,引进和使用这些新能源技术需要支付巨额的知识产权费用。美国以技术合作为手段,影响中国的判断和选择,为技术专利的输出鸣锣开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美两国签署了包括《中美环保科技合作协议》、《中美化石能技术开发和利用合作协议》、《中美能源与环境合作倡议书》、《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在内的系列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为美国的技术输出和索要高额知识产权费用创造条件。美国利用页岩气技术优势,以“中国储量”为诱饵,增加技术服务对华出口。美国能源署评估,中国页岩气储量为1275万亿立方英尺,技术可开采量位居全区前茅,但技术瓶颈使我国不得不使用美国技术服务。根据《页岩气十二五规划》,资源调查是我国页岩气开采工作中心,而在《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规定中美两国在资源勘探和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合作,由此,美国相关评估标准和技术专利使用将为美国带来丰厚的收益。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美国政府来自非传统油气行业的专利技术使用费收入将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将是最大的潜在市场。中美两国在页岩气开采技术上的差距非常明显,美国已经完成对核心技术的专利和标准控制,美国通过知识产权侵蚀中国产业发展利益,在这方面,我国的DVD产业有过深刻的教训。

(3)利用贸易摩擦制约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挤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得市场替代的贸易利益。近些年来,利用市场机制和科技金融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7],我国在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取得巨大进步,对美国相关企业形成严峻挑战。2010年我国生产了全球50%太阳能电池产品,出口9GW创汇202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56.3亿美元,《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步伐已经超过美国。为了帮助美国企业抢占市场,利用中国太阳能产品对美国市场非对称性依赖,2010年10月15日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发动“301条款调查”;2012年5月18日,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对我国出口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不等的反倾销税;2014年1月23日,再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合并调查;2015年又对中国产品征收26.71%∼165.04%的反倾销税和27.64%∼49.79%的反补贴税。贸易摩擦恶化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环境,2012年美国的“双反”调查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海外遭受第一次贸易摩擦[8],随后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跟进,新能源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产品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次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系列贸易救济案。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快速丧失,2012年光伏产品对美出口下降30.5%,价值仅为38.74亿美元,2013年下降到16.76亿美元,光伏产品出口总值从2011年的358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122.89亿美元。美国对国际市场的中国新能源产品打压,造成我国企业经营困难,2013年中国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剩下的光伏企业多数经营困难。同时,美国趁机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经营业绩,SOLARBUZZ公司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太阳能产品价值近2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将超过30%。市场扩张刺激美国新能源投资年均增长8%,RECSolar计划在2015年投资5000万美元扩展产能,新建两条300MW的生产能力,美国获得企业规模扩展带来的贸易利益[9]。

(4)利用新能源技术改变市场地位,获得规则控制带来的贸易利益。新能源改变了美国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市场地位,国际能源署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2030年成为石油净出口国,而2011年以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现在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传统化石能源主要供应者是OPEC、俄罗斯、西非,中美作为能源需求方有共同的贸易利益,美国成为能源供应者后,中美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贸易利益获取将发生改变,对国际能源格局和价格施加影响,成为美国获取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长期国际石油贸易使用美元定价,是“石油的单一使用美元计价”产物,也是美元霸权的基础。天然气贸易迄今尚未形成单一货币定价的全球统一市场,“页岩气革命”强化了美国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力,为美元统一全球天然气市场定价提供了机遇,美元主导全球能源定价将会进一步加强美元霸权[10],经济实力与美元地位的失衡将会持续,对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形成压力,控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美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来源。全球能源贸易长期独立于GATT和WTO主导的全球贸易体制之外,国际能源贸易市场地位加强,为美国将能源贸易纳入WTO框架提供机会,而美国对全球贸易体制的控制由于能源贸易的纳入而增加收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国际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地位的改变使中国在保障能源安全时不得不忍受部分经济利益的流失,新能源贸易强化美国对能源市场和贸易规则的影响,加大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难度,为美国利用规则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3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利用新能源贸易从对华贸易中获取大量贸易利益,其贸易利益获取带来的启示包括:第一,贸易利益的获取要尊重市场规律。美国利用新能源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从市场需求端入手做足文章,在国内外拓展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市场。没有市场需求的产业不可能获得贸易利益,因此,贸易利益来源于市场需求,其获取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第二,贸易利益获取的基础是要素质量。产业核心要素质量的高低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关键,并决定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式,美国拥有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两种高质量核心要素,即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页岩气储量,能通过新能源技术和产品释放产业竞争力获取贸易利益。第三,贸易利益获取方式要多样化。与中国单独依靠产品出口获取贸易利益不同,美国针对不同的贸易伙伴,实行知识产权和商品贸易两种方式交叉使用,避免方式单一带来的贸易利益获取边际效用递减,多样化的贸易利益获取方式能充分发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价值。第四,贸易利益获取要系统化。美国获取新能源贸易利益,充分利用舆论道义、市场需求和贸易规则的力量,并结合累积的金融霸权和国际贸易制度,形成内外联动的贸易利益获取与维护机制,贸易利益的来源具有多元性特征,非系统性的做法只能部分获取贸易利益。第五,贸易利益获取要跨期均衡。贸易利益的获取要注重长期均衡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美国新能源产业培育支付了短期成本,但获得了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升级的收益。应该说美国新能源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改变了基于传统化石能源带来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利用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机会,不但改变了能源结构还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在以新能源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和与新能源有关的贸易利益获取带来有益的借鉴。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晚,在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系列促进政策作用下进步迅速,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太阳能光电产业和风能设备产业的世界市场上占有率领先。但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惯性的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加工出口贸易特征,体现在利用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零部件结合我国的加工、组装,形成成套设备出口欧美发达国家。但国内新能源开发不足造成设备需求有限,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电产业产值占全球30%,但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在内仅占我国发电总量的0.5%。我国新能源设备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需求,造成新能源产业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和利益流失,国内新能源开发不足造成高污染高能耗,面临碳关税和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新能源发展促进政策存在不足,政策过于集中对新能源设备的生产制造补贴,而对新能源利用缺乏支持,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造成新能源产业缺乏国内市场支撑而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的被动局面,贸易利益获取仅局限于出口产品获得规模收益,而在知识产权收益和贸易规则影响方面的收益几乎为零,贸易利益的获取呈现出片段化和零散化,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贸易利益获取方式。

不过,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还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利益获取有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创新发展思路能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利益的获取。

其一,发展新能源产业要尊重经济规律。贸易利益的获取最终要服务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政策是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发展新能源贸易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贸易利益,不是单纯为了出口而出口,要提升政策的贸易利益获取功能。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贸易顺差被视为贸易利益获取的来源,片面的贸易利益观导致注重出口而忽视国内市场开发,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提升作用有限。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我国进口核心零部件出口成套新能源产品设备,被锁定为出口加工平台和价值增值地,形成贸易顺差在中国而贸易利益在外国的局面,恶化了我国的贸易环境。因此,创新新能源出口促进政策,核心在于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贸易利益的获取能力,不能简单依靠出口量的扩张。

其二,市场需求是获取贸易利益的关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需求决定产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获取贸易利益的基础是市场需求,因此,拓展有效的市场需求是获取贸易利益的关键。按照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激活国内市场对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政策引导着力点应倾斜到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发挥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结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形成有效需求的规模,利用规模经济来增加贸易利益的获取。在巩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需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能源结构,开发适应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形成新的市场需求。要改变国外市场过分依赖少数发达国家的不利局面,借助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形成稳定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贸易利益的获取。

其三,贸易利益获取方式要多样化。新能源贸易利益获取,既可以通过产品出口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技术专利输出的方式获得,还能结合国际投资的途径取得。改变我国获取新能源贸易利益过于注重新能源设备出口的不利局面,利用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优势,开发并形成与新能源有关的技术专利,借助知识产权贸易获得贸易利益。结合我国当前推进的“一路一带”计划,将新能源贸易利益获取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相结合,借助国际投资带动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针对中亚和非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把我国新能源产业优势与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借助新能源的开发来获得投资收益,通过投资收益来回收贸易利益,避免单纯产品出口带来的市场摩擦,实现贸易双方真正的互利共赢。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具有新结构、新技术,技术原理先进,动力来源主要是采用节能型车用燃料,实现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的节能型汽车的要求,或者采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结合先进的车载动力装置,采用新型的汽车驱动技术以及动力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时代科技技术发展是新产物,研究方向及研究空间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作为研究方向的问题,有例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特殊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太阳能汽车等等多个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新能源汽车类型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本文将主要讨论这几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考虑到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等不同类别的新能源汽车,在驱动技术原理、驱动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以下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现状进行分开讨论。

(一)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相比较电池的研究和发展,对于燃料电池的研究,我国目前让处在相对起步的阶段。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研究重点放在氢燃料电池。然而,由于氢燃料本身性质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同时氢的储藏和转运都是难度较高的问题,这种燃料电池的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较大。因此,目前这种技术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主要是依靠氧气和氢气之间的无氧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能量。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以及动力需求,同时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不会产生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环保节能,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只需要添加燃料就能够保障汽车足够持续的动力,不需要频繁充电。因此,从将来的市场实际应用需求来看,相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其实有更大的需求可能,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于氢燃料电池的研究会逐渐深入,未来这种新能源汽车将会实现广泛推广。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

相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情况,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比较快、普及程度比较广。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主要是传统燃料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其动力源不是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燃料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同时能够改善纯电动式新能源汽车输出动力不足的缺陷。按照不同的技术原理,混合动力汽车可以细分为混联式、并联式以及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应用中,三种类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例如,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结合汽车行驶中的实际需求,有两种驱动方式可选择,既可以选择传统燃料驱动或电力驱动,二者可以在动力耦合设备分别单独作为汽车驱动。或者在混合动力汽车自身的动力控制,传统燃料驱动和电力驱动共同协调配合完成驱动。而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通过电源控制发电机的输出以及电动机的输入,进一步实现汽车电力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三)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是直接依靠电力驱动,没有其它的燃料,也就是电动机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进行驱动。纯电动汽车的开发技术难点主要有:电力积蓄设备的配备、电力动力性能设计以及电力系统的续航设计。能够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纯电动汽车将会实现大跨步式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发现在充电桩的布局和设计规划方面、电池续航能力方面等等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向好,但仍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随着新能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型电池和燃料的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分可观。以下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作简要概述。

(一)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不仅存在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而且还要同时兼顾汽车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兼顾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的问题。在以上新能源汽车现状分析中,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没有得到比较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其实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氢燃料性能不稳定性和储存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此带来的研究成本,经济性较差。另外咱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使用,需要大规模配套的基础设施,由此将会带来一部分经济成本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的眼成本是传统普通汽车的十倍以上。所以,在降低控制经济成本的同时还要兼顾汽车使用的安全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环保要求,将会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智能化与轻量化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汽车企业和厂商也开始专注于车联网智能化新能源等技术领域的创新。目前,新能源汽车在轻量化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距离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王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依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为了实现和促进未来汽车互联化以及公共交通模式的创新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需要提供更加强大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简单、智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汽车的性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研究方面,重点是新材料,主要是复合材料和轻质合金的应用。相比较而言,轻质合金的应用较多,复合材料目前应用较少。轻量化的设计涉及激光焊接技术,这种焊接技术的难度要求较高。所以,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下,这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四、小结

从当前形势看,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的重点领域。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朝着安全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要做好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且还要做好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完善,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充电设施的安装和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等。

参考文献:

[1]马会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6,(04):12.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分析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旨在优化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级税务机关也都加强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发电企业涉及的巨大税款金额进行管理。这也需要新能源发电企业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以及法律应用意识,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缴税以及合理避税,建立起规范的会计审查体系以及税务处理部门,解决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税务抗风险能力。本文就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进行探究。

一、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资源能源高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基础上的,为了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电企业,旨在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的状况。这就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呈直线上升,也加剧了新能源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个别企业为了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做出了偷税、漏税的行为,一般而言,企业税务风险就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没有正确的遵守税法的规定,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未缴纳或少纳应纳税款,导致补罚税款、加收滞纳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其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不能准确适用于税法,没有充分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多缴税款增加了企业的支出,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增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税务风险的种类繁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应当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评估、规避和化解,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控。

1.积极进行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及时发现企业税收管理中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为组织设立形式提供参考,合法降低企业的税负,在节省企业税收的同时提高企业得经济效益。

2.积极开展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由于不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而遭受税务机关的处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是企业税务风险中最主要的一种,积极开展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严格规范税务加纳行为,并充分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积极防范税务风险,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企业信誉损失。税务风险的出现不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会影响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声誉建立,一旦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漏税,就会对企业的商业信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损害企业的商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4.积极的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避免企业优惠资格的丧失。通过积极的税务风险防范,可以避免企业相关人员收到刑事处罚以及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与开票资格和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的丧失。

三、新能源发电企业中主要税种存在的税务风险

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成本核算在营改增后更为简便,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而主要可能涉及税务潜在风险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及附加费、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1.增值税以及附加税。增值税和附加税主要是对基建项目而言,原有的税收政策使得建筑安装发票不可抵扣,而在将建筑安装业内纳入营改增范围后新旧项目交替,简易征收与一般征收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在营改增政策下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增加进项税务抵扣便是主要的涉税风险。

2.企业所得税。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投资成本较之以往明显下降,如何选择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年份,就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得税税负承担。不仅如此,新能源发电企业大多采用不同地区成立不同法人单位进行新项目建设,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同法人单位之间的资源调配打破了原有人事的归属,甚至于有些单位在新建期间可以不设置管理人员,无工资薪金支出,这就涉及同一控制下关联劳务交易问题,这些都是潜在税务风险。

3.房产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于电量销售,即通过发电企业规模扩大以及项目建设的数量增多,以投资开发新项目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周期通常在1-2年,即可进行预转固处理,由于预转固是打包计入一项总资产,涉及房产税的房屋建筑物,未单独列示,如何确定房屋建筑物价值是为涉税风险之一。

4.土地使用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主要受益在于电量销售,通过开发和建设新项目,通常而言电力企业基础设施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广,土地使用的税务便是主要的纳税种类,土地使用的面积也是土地使用税确定的标准,也是涉税风险之一。

5.契税。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新能源发电企业获取土地使用证书的前提条件便是缴纳契税,缴纳的实践以及计算依旧的确定都是税务风险的主要涉及内容。

四、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1.加强新能源发电企业成本的管控,规范纳税流程。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和紧张,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规避税务风险,各企业纷纷加强了工程造价的预算和进度管理,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方式,同时严格规范税务管理流程,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尽可能的取得专用发票,扩大抵扣金额,同时也要加强增值税电子发票的管理,设置台账,避免电子发票重复入账。

2.严格控制企业所得税流程。除按照实际的各项成本费用外,对于共享和借用的人员、车辆以及各项支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核算:按照人员归属单位发放工资、薪酬及列支其他支出,如出现一个法人单位代管另一法人单位建设项目情况,可以采用签订代管协议,支付管理费方式,而人员所有费用由原单位承担,既可以解决被代管单位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问题,也可以解决人员费用承担问题;车辆使用也可以采用同等方式,签订租赁协议,车辆各项支出由原单位承担,而被代管单位以支出租赁费方式支付车辆费用。

3.房产税的风险防范,可以借助造价部门及中介造价机构测算房屋建筑物价值,作为缴纳房产税依据。

4.土地使用税的风险防范,按照土地使用证核发面积,落实好所属地区分类既定单位税额,计缴土地使用税。

5.契税风险防范,契税缴纳时间应为土地出让金缴纳后,纳税人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之前,企业可以安排好时间点,如可以在办理土地使用证前计算缴纳即可,避免资金垫付降低资金成本;另外,契税计税依据为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企业应按照规定准确确定计税依据缴纳契税,避免少缴多缴情况发生,尤其是划拨取得土地,无论其是否缴纳相应补偿费,由于土地权属不发生变更,均不应缴纳土地使用税。结语综上,为增强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企业应从自身管理入手,通过加强内控建设、规范会计核算、充分利用内审、加强各部门业务流程对接等方式,从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对接管理等业务流程抓起,从源头开始防范税务风险,不断强化税务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93.

[2]韩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解析与决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125.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7篇

引言

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主题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有三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最大,一是补贴,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收入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很大的作用;二是充电设施的普及以及充电桩的方便使用;三是行车便利和优先权,比如在中国可以在公交道上开车,或是摇号的优先权利。”

一、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两个重要工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两个优势,既是绿色低碳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受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就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2016年杭州G20之前,中国七部委包括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明就要做环保、清洁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很多方面,包括信贷、证券、PPP、保险、地方试点、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最重要也做得最靠前的就是中国银监会提出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从2012年2月开始支持低碳经济,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2013年7月份颁布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该《制度》就是行业目录,其中最先支持的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银行对新能源汽车很重视,从绩效指标上要求每个银行都要对该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仅规模上要重视,体制上也要重视。2015年中国出台了《能效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开始实施之后,截至2016年6月,中国21家主要的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相比于2013年刚执行时的五万亿,贷款余额整体不变,其中1.69万亿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余下5.57万亿在其他产业。有趣的是,12个其他产业中有两个产业的叠加占了76%,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可再生能源,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还是很快的。银行的偏好和政策的支持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于绿色债券,主要是专款专用,有着很严格的评估和选择过程,需要有第三方的审计和报告。目前有两种绿色债券,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绿色金融债,由中央银行市场司管理,由交易商协会经营,分为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第二种债券是由国家发改委财经司所管理的,叫绿色企业债,共有12大项目的类别,其中在绿色城镇化项目中包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当前,从绿色金融角度来说,绿色信贷与绿色证券两个工具都可以用。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是基础建设,都可以通过本身或是通过银行发金融债来完成。此外,新能源汽车也存在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结构性改革,光生产是不行的,还要促进消费。在促进消费中,除了补贴以外,银行也会支持,银行业金融系统很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贡献力量。目前主要的汽车金融是由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一些小型的担保公司共同提供。201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了《关于支持新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章节有三项,一是鼓励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产品创新,二是支持绿色消费,银行对新能源汽车可以给最低的利率。三是拓宽消费金融渠道,意味着以后人们贷款的渠道会很多,通过个人的汽车消费信用卡都可以贷。通过一系列的决策支持,不光生产上去了,消费也上去了,整个产业就有发展的新希望。

二、产品、基础设施、盈利缺一不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产品,各种类型的产品。第二,基础建设,充电桩和电池都属于基础建设。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汽车的生产及购买,而是大家发愁买了以后没有充电的地方,或者是充电的地方不够。产业要发展,基础建设和充电桩非常重要。可是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的投融资是一个大难题。据机构研究显示,建单个快速充电桩肯定亏,必须要挖掘一些间接的收益,也就是不仅限于做充电桩的收益,比如周边的商业或是有规模的经营,这些可能会赚儿点钱。研究同时显示,靠石油部门补贴做基础建设也会亏,后来做了一个实验,不用单个的充电桩,而是把充电桩连片,在两个城市中补充几个充电桩,依然亏。最后,经分析发现,如果有公共资金支持的充电桩可以用五年的时间回本,因此得出结论,基础设施投资一定要有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美国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很多,且支持力度很大,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公路的政策,包括标准、补贴、基础建设。第三,可持续的盈利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各环节都需要钱,购买产品需要钱,产品生产需要钱,充电桩建设更需要钱,电池的发展也需要钱。其中关于电池出现了一种说法,有新闻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不清洁的,因为中国用的电是烧煤电生产的,中国发改委能源所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表示中国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可是用的能源还是煤电,产生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此,整个产业应从宏观产业链角度关注电的来源问题。综上三点可得出结论,有三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最大,一是补贴,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收入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很大的作用;二是充电设施的普及以及充电桩的方便使用;三是行车便利和优先权,比如在中国可以在公交道上开车,或是摇号的优先权利。

三、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新能源种类范文第8篇

【摘要】能源是社会生产、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资。本文从日本再生能源的分类、利用状况、可再生能源收购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日本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推进状态。认为通过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事业支持,制订统一收购价格制度体系等措施,使日本的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进入一个技术提升和量化的推广阶段。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收购制度

1前言

现在支撑日本社会能源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中心的化石资源体系。在世界能源需要量急速增加的大背景下,对于能源资源有93%需要从海外进口的日本[1],提高能源自给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把日本丰富的自然能力转换为电力能源,就需要加大力度对再生能源建设的投入。为此,2012年7月开始实施了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通过国家收购价格和各家庭用电户微收一部分资金,用作支持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向可再生能源的战略转换。

2日本可再生能源的现状

2.1可再生能源日本对可再生能源概念的界定,是指法律上规定作为可永远得到利用的能源,如包括太阳光、风力、地热、太阳能、大气中的热能、或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热能、生物质能源等。如图1所示,日本把能源进行了分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资源永不枯竭,可以反复使用,发电时或者利用热能时,几乎不排放导致地球温暖化原因的CO2。另外,关于新能源的开发,1997年实施的腋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夜渊简称新能源法冤[2]。目的是应对化石燃料枯竭问题、地球温暖化问题,促进社会利用新能源,尽量减少对地下自然资源的开采,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迈进。由于石油替代能源在制造、利用等方面受到的经济性制约,再生能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因此,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积极策划导入新的政策,对石油替代品新能源进行定位,从而更好地支援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当然,对于新能源种类的界定,具体的对象是指新能源法的政令所特定的部分。第一是自然能源渊可再生能源冤,第二是再生资源的利用,第三是现存能源的新形态。具体而言,根据腋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的实施令夜第一条规定[3],如图1所示新能源所示包括了10个项目,其中5种是适用固定价格收购对象的能源。新能源法对象的能源,由于经济性的原因未能得到普及。也就是说,市场普及力度不够。为此,这种没有在市场得到十分的普及新能源,需要由政府通过制定新能源法,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以日本东日本大地震为契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为此,推行了电力零售全面自由化与电力系统改革。从而强化国家长期的发展战略与各地的对应措施,期待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扩大。

2.2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有关再生能源固定价格购买制度,是以普及和扩大再生能源的利用为目的,并于2012年开始具体实施[4]。为此,使用再生能源设施发电,根据发电方式、发电量的大小,由持中立地位的价格调节计算委员会提出意见,最终由产业大臣来认定,国家设定统一的固定价格,在一定期间由电力公司收购,收购的电力所需要费用作为野促进再生能源企业发电的资金冶。另外,为了支持再生能源的发展,每个家庭也使用一部分可再生能源,需要收取一部分费用。也就是说,每户缴纳电费的公式为,家庭电费越正常用电费垣微收金渊家庭用电量kWh伊2.90日元/kWh冤。但对于大量用电企业,如果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条件,这种可再生能源微收金可以减免。如图2所示,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所对应的再生能源为地热、太阳光、风力、小水力、生物质的5个类别。不论用哪种方式,如果满足国家所定的设备设施条件,开始发电的企业或个人为均为电力收购对象。所产生的电量全部收购,但住宅10KW未满的太阳光发电,自己消费以后剩余的部分为收购对象。

3新能源能实施状况

日本能源使用主要来至化石能源燃烧发电,2016年度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7.8%渊图3冤。此外,由图4可以看出1990~2003年期间,可再生能源占自然能源的比率处于缓慢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4月起,日本正式实施腋电力运营商新能源利用的特别措施法夜渊俗称院RPS法冤[5]。此法律要求电力公司输出的电力中,新能源发电的电量要达到一定比率,这也是电力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2005年3月,在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的需求部门会议汇总中,对野2030年的能源需求预测冶进行了总结。由于新设备认定数量不断增多,2006年度的新能源预算为1,570亿日元,以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成本为目的技术开发。另外,还强化了对地方自治体或者运营商实施补助措施,将会更好地推进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2010年度政府与市民,通过最大限度的实施措施为前提设定了目标值,其新能源导入目标是,用原油换算达到1910万kl,占一次能源供给的3%左右。如果加上作为新能源的地热、水力等可再生能源,2010年度占一次能源供给的7%左右,同样2017年同比达到了15.3%渊图3冤。从图4还可以看出,2009年之后新能源的增长率呈现急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增长最为明显。作为日本政府为实现对新能源所设定的目标,迄今为止都是通过法制面来进行规制,今后逐步会过渡到促进低成本化、高性能化的技术开发,以及导入新能源设备的设置补助金。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目的是在太阳光发电和发电设备容量上,实现在世界领先的实际成果。但就目前就日本的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新能源从技术水平方面,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但还受一定竞争力的限制,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推广阶段。

4关于导入新能源的课题

现在日本新能源的技术性能,已经达到充分可以应用的阶段,但现在仍然存在经济性方面的课题。为此,尚需要从技术层面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需要解决在经济性与电力输出稳定等方面课题,采取综合性对策实属必要。渊1冤经济性问题。现阶段新能源与现有电源相比,发电成本较高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课题。为此,为了减低制造成本、推进技术开发,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援,策划并拓宽初期市场需要,实现到大批生产以及技术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其经济性。渊2冤输出稳定问题。由于太阳光发电、风力发电等被自然条件所左右的新能源。所以,电力输出功率不安定,并且能使用这些能源的机会以及场所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到新能源的电力系统的增加,导致电力质量恶化,有可能影响到一般家庭。为此,现在是以安定电力系统的补充性电力来定位的,并且正在实施关于太阳光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的蓄电池同时设置系统。另外,关于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变动、频率变动的影响也在研究之中,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的输出功率稳定问题也会得到改善和解决。渊3冤利用效率问题。在新能源项目中,如太阳光发电,风力发电能源变换效率以及设备利用率较低,存在着利用效率方面的课题。为此,需要在发电效率的能源变换效率以及设备利用率方面,进行相应的技术提升与开发。总之,通过多种组合方式,尽可能的开发新能源发电潜在的设置场所。以技术作为支撑体系,在扩大策划发电量的同时期待把握现实中潜在的量。这样可以在提升利用率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逐步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进入一个良好循环,在全体能源使用方面增加其利用率,也是世界对应地球温暖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