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

乡镇规划设计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科学的进行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分析是必要的,也是新时期乡镇林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有效的进行实践研究,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规划对策,从而才能利于各项营林工作有效开展,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阐述,能够进一步提高乡镇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1林业规划设计

1.1合理确定造林位置

就目前我国乡镇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的林业设计以及造林技术的使用,首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契合的造林位置,从而积极有效地推动当地生态建设,同时造林的效率以及经济价值,也很大程度上经由位置决定。通常情况下,要注重如下问题展开造林:首先,位置必须契合大规模、大范围种植的需求,从而全面保证森林资源的效益,切实发挥自身改善环境的效益。在位置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直接与居民区相对应,避免直接的影响或冲击。此外,位置的选择过程之中,要保证与研究目标有一定的距离,为后续实地考察提供良好的依据,展开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分析,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工作打下基础。

1.2科学选择造林品种

在找寻到合适的造林位置后,需要将科学化找寻植树品种作为第一要义,从而全面提升树种的质量,保证造林事业的完善。各个区域在种植过程之中,要切实利用好本土已有的树种优势,搭配其他的优良树种。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当地空气、温度、湿度及其他的要素,选择契合度最高的树种。此外,在选择完毕良好的树种以后,还要搭配更有针对性的种植方法,从根本上保证种植的效益,为后续的持续施工夯实基础。

2林业造林技术的相关策略

2.1树种多样化

所谓的多元化指的是,在树种的品种选择上,不能只一单一化的树种进行种植,穿插不同的树种展开种植,能够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经济效益。要充分分析当地的种植条件,包括土壤的微生物、动物以及其他植物水平,保证树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并且在多元化种植的过程之中,要尽量穿插种植而非区域性地划分种植,促进树种多元化的同时,帮助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多元化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2.2树种本土化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且生态气候不一致的国家,在进行树种的选择过程之中还要遵循树种本土化的目的,以山区地区为例,其四季的温度相对较为平均,日照的时间相对较长且昼夜温差差异明显。所以,在对山区地区的树种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喜阳且能够适宜温差的树种,从而保证其生长的效率和质量。由于本土化树种常年来一直稳定在当地生长发育,所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更好驱动适应本土环境,并且高度契合自身的需求,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3树种适地化

所谓的树种适地化的过程,即为在整个造林活动中,要切实以因地制宜作为根本原则,选择与当期实际情况更为契合的树种展开种植。尤其是对整个林业规划而言,应当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土地。确保树种生长过程中有效避免各类潜在的隐患,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与目的。同时,在种植树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生态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污染情况、日照角度、日照时间、气候情况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而合理选择树种。同时,对于一些高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的国外树种,不能盲目引进,如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环境不符,可能会出现灾害能力差、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进而对造林质量和效率带来影响。另外,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遵循本土为主、引进为辅的政策,实现树种以及其他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为构建可持续乡镇林业提供保障。

2.4提高树木的抗虫害能力

从以往的实际经验来看,往往由于病虫害问题而引发的树种问题,使得树种的生命周期都相对较短,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做好如下措施,用以应对潜在的病虫威胁:首先,应当选择抗病能力、抗虫能力相对较强的树种,并在播种前做好严格的检查。其次,保持良好的种植密度,避免各个树种之间的间距过小。再次,要穿插不同的树种进行种植,从而保证某一种病害无法在所有的树木之间传染,获得最佳的防虫效果。

3乡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完善乡镇林业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乡镇区域在林业管理体系的建设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合理的体系约束下,相关职能人员的工作效益能够被完全发挥。同时能够就乡镇林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相应的监督以及制约工作,切实提升广大乡镇林业工作的效率。所以,为了保证乡镇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首要任务即为根据目前已有的情况,展开更有针对性地建设以及森林管理体系建设,做好良好的铺垫。

3.2坚决执行退耕还林政策

在我国建国初期,由于农业用地严重缺失,因此不乏大规模的砍伐树木,用以扩张耕地面积的现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在森林造林计划的过程之中,乡镇必须做到退耕还林,将云本属于树种的区域还给树种。要出台严格的规章制度,用以禁止滥砍滥伐的现象发生,从而促进林业相关工作,能够以可持续化的姿态发展,同时要利用好民众监督的工作,帮助更好建设良好的林区资源,避免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

4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有效的实践研究,有效总结了林业规划与造林技术应用对策,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认识,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才能为林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希望以上有效研究能够不断推动乡镇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浩.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有机融合探析[J].农家参谋,2018(22):93.

[2]徐慧梅.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1):99.

[3]张桂贤,刘荣荣.探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8):49.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林业产业属于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需要结合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实际的自然条件情况进行科学的林业规划与设计工作,并选择适宜、高效的造林技术,以促进乡镇林业产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乡镇林业规划设计要点

1.1选择造林位置

在林业规划工作中科学选择造林位置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地理位置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选择适宜林木生长的面积宽广的区域,并确保该区域内具备良好的土壤条件及水分条件。其次,造林属于一项复杂且规模较大的工程,为了避免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要尽量选择远离居民住宅的区域进行造林。最后,乡镇林业规划要与研究目标相结合,以确保造林研究人员能够充分对造林情况进行考察及分析,及时了解树木种植及生长的情况,为提升造林成活率提供保障。

1.2选择造林树种

在选择好造林位置后,需要科学选择造林树种,以确保树种的成活率。通常情况下,乡镇林业造林可以选择本土树种作为主要的造林种植树种,同时结合实际自然条件选择一些其他树种进行搭配种植,在此环节种植人员可以参考树木种植条件表,如表1所示,以确保树种选择的科学性。为了进一步为造林工作提供保障,需要对造林区域的土壤类型、水分情况、土层厚度等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多种地理环境特点对造林地的生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2乡镇林业造林技术的应用策略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乡镇加大了林业产业建设力度,但在实际的林业规划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林业造林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增强。另一方面在应用造林技术时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树木成活率较低,阻碍了乡镇林业发展的进程。因此,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正确的造林技术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

2.1遵循适地化的种植原则

在造林技术中,适地化种植技术是在林业规划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本土树种相较于其他树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及其他自然因素,因此可以选择本土树种作为造林的主要树种,进而有效提升乡镇林业资源的开发率及利用率[1]。此外,要深入了解造林地的土壤情况、水位条件、日照时长等因素,种植人员要详细地记录并分析造林地的自然条件,进而选择合适的树种种植方法。此外,在需要引进外地树种进行种植时,要先清楚了解新树种的种植要求,并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例如,我国南方的土壤较多具备酸性的特点,而北方土壤的碱性比南方更为明显,如果将适合南方土壤条件的香樟种植在北方,则会出现树木耐寒性较差、发生病虫灾害,最终导致树木成活率低的问题。再如,桃树需要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因此在林地的边缘地区可以种植桃树,而杏树的抗涝能力较弱,可以将其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处。因此在林业造林时要遵循适地化的原则,参考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合理选择其他树种进行种植,进而优化林业格局。

2.2采取物种多样化的种植方法

为了促进乡镇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方法。在落实树种多样化种植工作前,相关人员必须对造林地区域内的树种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除了选择本土树种外,还需要选择其他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以有效丰富乡镇造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其他树种时,不仅要考虑造林地的土壤环境条件,还要综合考虑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确保不同物种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能量转换,进而提升乡镇造林地生态的稳定性。同时,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造林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在完成树木混合型种植任务后,必须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问题预先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出现树木大量死亡的问题,减少乡镇林业发展的经济损失。

2.3落实结构复层化种植

林业种植的复层化技术重点强调的是树种结构方面的复层化,具体工作任务是采取混合种植方法种植树种,进而实现结构复层化的目标[2]。为了给结构复层化技术提供应用条件,需要种植人员确保不同的树种能够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同时,技术人员要在相同的苗木生长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并培育出应对混合种植情况下病虫害的措施,及时观察树木生长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树种的培育及测定的时间大约在1~2a,并从培育的苗木中选择一部分生长良好的树种建立无性系,再针对此部分的苗木进行深入的区域性实验,同时继续观察并分析剩余部分的苗木,经过一段测定时间后,对生长情况良好的苗木进行无性系测定,在此后须淘汰发生病虫害或生长不良的苗木。

2.4应用苗种本土化技术

不同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在选择苗种时要采取本土化技术,以确保乡镇造林树种的成活率。此外,本土化技术能够促使苗种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本土的土壤条件,提升苗种的抗耐能力。此外,在选择苗种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并与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以充分发挥林业造林的经济效益,为乡镇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乡镇林业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结合环境条件科学地选择造林位置与造林树种。在造林技术方面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适地化、多样化、结构复层化以及本土化的种植方法,有效确保林业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进而促进乡镇林业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寿强.探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城市地理,2017(8):34-35.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森林资源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林业发展需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为了实现林业发展规划和设计的生态性和经济效益性,必须实现对既有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要点的重新设置,确保乡镇林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乡镇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乡镇林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展,当前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城市中的树木减少,人类行为的频繁化发展,使得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做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性发展,延展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特点,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当前,相关部门对于既有林业资源的乡镇实现了规划和建设,大大增加了对乡镇林业的管理力度、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乡镇林业资源的规划和发展要求兼顾其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对林木资源需求的提升,使得既有的林业资源利用存在以下特点[1]。一是林业规划设计的科技含量低,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如林业生产企业仍旧采用老旧的设备和技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二是在大的市场背景下,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林业资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前林业资源呈现出整体匮乏的情况。

1.2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乡镇林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导入第三只手实现对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统筹兼顾和优化管理。但是,事实上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理念、方式以及内容等仍处于传统模式,因此急需乡镇林业相关单位积极投入到对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可持续建设中,为林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技术支持等。

1.2.1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性不强。例如,专业的林业规划设计需要依托专业的人才队伍,并且需建立在对林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但是,当前由于林业调查队伍的专业性不强,调查工作开展不全面,导致专业的林业规划和设计人员展开的规划工作不合理,技术指导不到位。现有的林业规划设计人员在年龄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单一化模式发展,且由于大多数林农学历水平有限,造林以及林业管理凭借经验展开,不能够展开科学的造林规划和林木经营。

1.2.2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林业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乡镇相关单位能够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优化林业推广站的方式,提高林业技术推广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从而因地制宜完成造林工程[2]。但是,事实上乡镇林业的管理部门对林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性不高,仅仅是提供专项资源补助,对林业规划设计中需要的技术支持等帮助不大。例如,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工作要能够推动林业建设发展,发挥其生态环境维护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维持既有的林业资源的前提下,还应该展开林业开发的拓展处理。

2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

2.1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要点

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照以下要点展开。

2.1.1乡镇林业规划发展的原则。要求以“3个必须造”为原则[3]:对于上年林木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项目建设占用征收林地的,必须通过等面积以上荒山或是非规划林地造林予以补充;上年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只有保证“3个必须造”,才能够确保乡镇森林资源面积不下降,达到林业发展规划设计的任务目标。

2.1.2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内容。一是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必须能够科学选地。小班化选地是当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重点所在。根据乡镇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以及其后季节等特点对林业的“3个必须造”地块的处理,展开合理的林木树种位置选择,之后对造林周边位置展开环境优化处理,避免对周边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同时,造林位置的选取要能够满足地区的实际环境和生活需求,通过对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整体调查评估展开造林规划设计。二是展开对造林树种的规划设计。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树种选择必须能够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能够同当地的树种和谐共处。要求考虑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树种,优先选择本土树种,同时能够选择其他树种作为替补[4]。在实际造林树种选择规划设计中,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根据造林位置特征和地理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乡镇林业的生态特征数据库的合理构建,如数据库有土壤特征、树种水肥需求特征等,通过科学合理分析,寻求最佳的种植方案。

2.2乡镇林业造林设计要点

乡镇林业造林技术具有繁复性和特殊性,由造林的技术决定。要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提高对林业造林的技术推广,从而提高对林业造林技术的优化处理。一是要求能够根据乡镇林业规划设计的总体纲要,对于短期内的林业造林目标和长期的林业造林目标展开技术指导。二是要求造林设计要因地制宜实现本土特色化发展。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必须考虑本土的林木发展特点,不能够占用耕地,也不能够对当地的水源和土壤产生破坏[5]。例如,某乡镇的树苗培育技术不强,树苗的生长发育较慢,因此该乡镇可以转变自己的林业造林规划设计,制定最适合该乡镇的造林方案技术。三是乡镇林业规划发展需要考虑树种的因地制宜。选择本土适应力强的树种,提高其同当地生态环境的兼容性,发挥其积极影响。四是优化乡镇林业造林技术,从栽培技术到养护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的优化处理。

3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的落实

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的落实必须能够为其提供思想支持、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技术保证。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林业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要求社会各阶层强化对林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为林业发展规划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乡镇林业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根据乡镇林业发展区域特点,建立完善翔实的林业调查和规划标准,使该标准符合当地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实行对该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动态化管理,根据乡镇林业发展的态势,不断更新规划设计方案。

3.2加强制度政策建设,为林业规划设计的有序发展提供后盾保障

建立健全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的管理章程和相关制度,能够使林业规划设计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发展。例如,构建林业发展规划设计的激励制度建设,能够调动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实现对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6]。乡镇林业调查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与否,直接关系整个林业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求建立问责制度,促使林业调查人员能够对自己的调查工作负责。更重要的是,要构建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要求林业工作人员能够以精神内涵武装自己,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导自己的工作内容。

3.3强化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为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提供有力支持

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需要依托具有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从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以确保林业调查设计工作的有序展开,确保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符合当地的发展需求,符合生态环保的社会理念[7]。一是要求能够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引进机制建设,确保能够吸引更多专业性更强、能力更高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其对林业规划设计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要求林业发展的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对林业工作人员的优化管理,如定期展开学习工作,完成专业培训课程,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求能够从技术层面强化林业规划设计造林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例如,通过激励考核制度的构建和应用,充分调动林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林业发展规划设计。四是要求能够加大对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多渠道、多方面解决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工作的经费问题。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实现对林业的森林资源改善和优化处理,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乡镇林业发展中存在的短视性问题,一方面要求能够按照造林规划的原则实现对乡镇林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展开乡镇林业发展的造林设计,提升乡镇森林资源的存活率和经济价值。此外,要求从思想层面、政策制度以及人员专业性等方面,为乡镇林业发展规划设计造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景军.浅析乡镇林业发展规划和设计造林技术[J].科技展望,2016(2):78.

[2]翟运力,贺超锋.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析[J].江西农业,2016(19):68.

[3]张伟民.平和县乡镇林业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解析[J].绿色科技,2017(13):124-125.

[4]黄耀辉.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7(9):187-188.

[5]韦宗华.探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之我见[J].农家参谋,2017(6):77.

[6]姜深军.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7(22):216.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村镇建设项目,加快村镇规划编制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动村镇项目建设,树立村镇良好形象,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1、完善总体规划编制。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全面完成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到年底,未编制总体规划的乡镇要完成编制任务;已完成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乡镇,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完成总体规划的修编,为项目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集镇建设项目规模,年度建设规模一般控制在20亩左右。

2、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场、区)每年要完成编制1-2个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较快、群众积极参与的村庄规划。

3、构建农村宜居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年底前,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乡镇、村治理的任务。围绕“六化”目标,着力于“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将村镇建设与村容整洁、造福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构建农村宜居环境。同时,要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4、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乡镇(场、区)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积极谋划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每年要建成若干个村镇工程项目,展现村镇建设新亮点。

二、基本原则

集镇建设不同于城市建设,不同于农村的住宅建设,既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又要体现当地农村文化传统特色。为避免只求规模、不讲实用,只求气派、不讲效益的现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村镇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规划的原则。牢固树立规划意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强化建设项目立项、设计、审批和施工的监管,确保村镇建设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做好村镇建设的近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远近结合,布局合理,有序开发。重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建设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项目,要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每个项目建设健康、有序、有效。

2、因地制宜的原则。村镇建设和管理,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长远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不盲目求洋求大,特别要防止不顾经济实力,盲目攀比,举债建设。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指导,使每个建设项目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3、综合整治的原则。以集镇、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大集镇、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要积极谋划一批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带动辐射作用、对集镇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4、管理规范的原则。坚持“建管并重”,依法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法定土地报批程序和建设程序。在盘活资源、处置国有、集体财产和建设市场运作等各个环节中,要严肃纪律,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全程跟踪监督,杜绝滋生腐败。

三、工作重点

加快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是现代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符合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要求。为此,要重在运作,规范操作,务求实效,把握重点,明确定位,力促村镇建设有效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1、整治集镇环境。着力完善以道路、防洪、市政管网、公园、医院及污水、垃圾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集镇功能,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改变村镇脏、乱、差状况,改善村容镇貌。加大垃圾清运处理力度,抓好村镇环境保护。全面整治违法占用、挖掘集镇道路以及乱停车、乱设摊点、乱设广告和占路洗车等违章行为。建立集镇供水及水质检测制度,逐步改善和提高集镇供水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对燃气供应与使用的安全监控,确保用气安全。

2、盘活闲置资源。坚持“有效运作、项目招商”的思路,采取引资、融资、土地置换等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盘活乡镇所在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对各乡镇规划区内的单位闲置用地一律纳入土地储备,由县土地收储中心统一出让。通过开展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行经营集镇理念,培育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聚散能力的特色农产品及综合贸易市场。

3、推进市场运作。集镇及有条件的村庄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稳妥推行适量的房地产综合开发,搞好旧镇、旧村改造,配套完善村镇的公共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土地增值,确保乡镇财政不因村建而产生新债务。采取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对符合《划拔供地目录》的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用地,采用划拔方式供地;对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县土地收储中心要全力配合乡镇报批,乡镇要负责办理规划、项目立项、征地社保等前期工作。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决算、审批、招投标、建设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资金使用等,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保证村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4、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加大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重点抓好以道路、桥梁、防洪、供排水设施为主的公共设施建设,以行道树和街头绿地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建设,以安装路灯等美化设施为主要内容的亮化建设,以及完善环卫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提升村镇管理水平。要加强国土、城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分散建房,杜绝非规划建房,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四、政策保障

1、发挥职能作用。县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加强村镇建设工作的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国土部门要确保乡镇建设用地需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安排乡镇建设用地。对用地指标不足的,由国土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解决。

2、提供优质服务。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深入基层,靠前服务,协助乡镇编制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开展乡镇村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科学指导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跟踪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加强用地先期指导工作,积极配合项目选址,做到节约、集约用地。引导项目在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块上选址。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及时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项目,及时组织用地报批材料,主动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对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项目,及时组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对情形特殊的项目,要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做好服务工作。

3、提供优惠政策。测绘、规划、设计等经营性单位要降低收费标准,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地形测绘按40元/亩收取(标准为120元/亩),放样定线按800元/桩(次)收取(标准为2000元/桩),设计费按优惠35%收取,工程预决算费按优惠40%收取(凡属于村容整洁的村,上述收费一律执行市委《关于推行村容整洁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给予免收)。对出让地块的,土地使用出让金全额上缴县财政,其中90%用于乡镇(不包括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税费金等;10%用于统筹支持村镇建设项目和实行奖补。金融机构要大力倾斜,加大信贷力度,提供小额贷款,为村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广电、电力、电信等部门要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加快村镇有线电视、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五、加强领导

村镇建设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群众关注、意义重大。各乡镇(场、区)、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村镇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把村镇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领导,切实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1、强化领导意识。为加强对村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将成立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服务全县的村镇建设工作。各乡镇(场、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积极谋划,全力跟踪项目的各项工作,做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树立大通道、大绿色的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绿化促美化、以绿色促文明、以绿色促致富为核心,坚持绿化、美化、经济化原则,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挂白”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港城崛起。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全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正文、设计表、设计图;负责各乡镇编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的技术指导,业务咨询;负责协调林业、国土、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齐心协力完成规划任务。

三、规划范围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包括现己建成通车的省道两侧边沟外缘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道路边沟或隔离栅外缘100m范围内沿线村庄绿化、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青山挂白”、一重山等造林绿化。

四、规划任务

对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编制造林类型表及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各地应参照附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定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年至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度安排)等,进行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制定实施的关键性措施,编写规划设计报告。

五、规划内容

一是对道路控制线外两侧绿化带规划,分别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畅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桥两侧、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按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种植方案规划设计;二是对一重山造林规划,分别无林地、疏林地,按适地适树进行造林或补植套种规划设计;三是对道路两侧“青山挂白”的规划,分别对坛口、挂白点治理采用不同种植方法进行设计;四是对村庄绿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绿色家园,开展村庄四旁绿化种植珍贵树种进行绿化规划设计;五是对造林绿化技术进行规划;六是对种苗需求量进行规划;七是对管护工程进行规划;八是对施工组织进行规划;九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十是提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骤

(一)搜集资料

1、各乡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生态公益林界定报告及2006年资源数据;

2、各乡镇最新统计年鉴;

3、各乡镇有关部门专项规划报告;

4、底图: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采用道路设计图(1:2000),村庄绿化采用村庄规划图(1:2000),“青山挂白”规划采用1:2000的实测图,一重山规划采用1:1万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

(二)外业调查

1、调查规划方法:采用现地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规划内容

(1)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调查应记录各地块的基本情况,如地名,道路名称,地类(早地、水田、低洼地、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绿化长度、宽度、面积,公里桩号,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沟起垄等特殊措施,立地条件,排水条件。风力大小,造林地块与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规划调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对一重山的无林地、疏林地等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主要小班因子发生变化的地段进行补充调查。技术规定参照《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2006年)执行。应记录的因子:乡镇、村、林班号、大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造林面积、地类、林种、生态林等级、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病虫害种类、程度、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每亩株数、造林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年度安排、备注等。

(3)“青山挂白”坛口治理规划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石壁、乱石堆、泥石堆等)、面积、垂直高度、水平宽度、造林类型、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年度安排等。

(4)村庄绿化规划为村庄规划图中的绿地范围、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四旁”等地,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片林、带状、公园等)、面积、长度、宽度、造林类型、年度安排等。

(三)内业整理:通过内业整理,完成项目建设分地类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道路两侧绿化带分道路名称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分年度);项目建设单位面积工程量表;项目建设指标表;项目建设单位面积投资表;项目建设总投资表;项目建设分年度投资表;省道边沟外缘两侧绿化带造林类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类型表;一重山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青山挂白”治理措施类型表;村庄绿化造林类型表。

(四)编写规划设计报告书。按照《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大纲》要求,正式编写××县(区、管委会)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使用说明书。

(五)制图。按照《大纲》要求,编制项目建设分布图(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1:60万—1:20万);绘制各类植物配置图,编制道路两侧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青山挂白”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村庄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一重山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乡镇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报告(含正文、附表、附图等),并分乡镇和道路名称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2)电子文档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图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门分工

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地方为主,部门分工”的原则,政府牵头组织,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合力推进。省、县道绿化由交通、公路部门按管辖范围各自负责,在公路两侧红线范围内组织规划设计;道路外侧绿化带由林业部门规划;沿线一重山绿化由林业部门为主负责;乡村绿化由建设部门规划;“青山挂白”治理由国土部门规划,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配合进行规划。

八、时间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培训。

(二)7月15日之前,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有关资料搜集及外业调查工作;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新乡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我县建设规划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新乡村建设规划中,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做到精心规划,全力指导和推动全县新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在测绘、规划编制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全县首批33个重点村的现状图、平面规划图、轴测图编制和十套小康楼、四套生态公厕施工图设计,测绘数字化地形图34个。科学规划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搞好村镇建设规划编制,是落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还完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及社区活动中心、移民新村A、B户型、小学、村委会等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其镇的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员公开招聘工作笔试部分结束,正进入面试阶段,近期将择优入用,充实到各村镇规划建设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面对当前我县新乡村建设规划滞后、品位不高的问题,建设规划部门按照县新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统一认识、确定思路、创优创特和长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建设规划部门的主体作用

新乡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之后,规划建设部门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是改善乡村面貌、移风易俗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规划部门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精心搞好村镇规划的本职工作和切入点。为此,县规划建设部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组织精兵强将参与到全县村镇规划的测绘、设计中,在工作力量上形成了设计人员和设备两个“一边倒”的局面。19名测绘、规划设计人员取消了节假日、双休日,对照工作目标,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带任务上岗、带压力工作,紧张而有序,整个部门上下凝成一股巨大合力,推动新乡村建设规划编制顺利开展。

2、创新思路,抓住重点,高水平搞好村镇规划编制

我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交通相对滞后、农户居住分散,在这样一个规划编制基础较差,起步较晚的乡村,搞好新乡村规划编制,必须在思路和突破口上做好文章,县规划建设部门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使全县新乡村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初见成效。

(1)抓住本质、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沿线重点村镇规划的示范作用

镇是乡村经济生活的重要集散地,其规划建设的好坏对农户在新乡村建设的认识有直接影响。为此,我县以提升镇环境质量和改善镇形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沿线示范镇、示范村作用,以点带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镇的镇建设,利用紧临公路的交通优势,结合市场运作加快镇改造,解决了许多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并充分挖掘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建筑造型线条简洁、装饰色泽淡雅,统一中力求变化,形成了具有客家风蕴、地方特色的镇建筑景观;茅店镇则充分利用了国道、铁路、路穿境而过且靠近镇的交通优势和紧城郊的地理优势,沿国道进行镇改造,大力发展垂钓、餐饮等特服产业,带动了休闲经济的红火发展;还有镇的中心广场建设等,在农民心中起到了一面镜子的作用,激发了他们要求改变生活环境、移风易俗的迫切愿望,很好地带动了村庄规划,加快了新乡村配套设施如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地、集中式生态公厕、人畜分离等建设,形成镇村两级规划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良性循环。

(2)整合资源、齐抓共管,高效率推进村镇规划进程

为加快村镇规划编制的进程,建设、水利、交通、林业、水保等多家拥有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的部门分别组成专门技术队伍,集中时间和精力,在新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和整合下,各自对分配的测绘任务同步开展工作,然后由建设部门负责对所有村庄进行规划设计,经村民理事会初审,通过后再由县新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方交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测绘和规划设计的效率和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全县首批33个重点村的规划设计任务。

此外,我县还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放开设计市场,走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设计之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自行聘请县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镇、村规划设计,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避免了单一、仿效的的设计模式。如两乡镇的镇总体规划编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完成,镇村、镇村聘请了省环境设计事务所进行村庄规划效果设计,这些均是借用外智的成功例子。

(3)充分发动、广纳众言,让村镇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

众人划浆开大船。在新乡村建设规划中,县规划建设部门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发挥乡镇有一定经验的设计人员及各村镇规划建设理事会的作用,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规划意识和参与热情。在进行各村镇的规划编制时,规划设计人员都在进行初步设计后,充分征求理事会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考虑,特别注重在规划中彰显村庄特色。如移民新村规划设计的立面造型,户型设计都充分征求了群众意见,安置移民十分满意,实施也很顺利。

(4)精心指导、强化培训,组建高素质的村镇规划队伍

针对当前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相对生疏的情况,县建设规划部门组建了由规划、质监、监理、设计院等专业股室技术人员组成的新乡村建设和“三下乡、五服务”小分队,深入村镇指导服务,及时为新乡村建设提供义务咨询,解决规划建设中的难题。并计划下一步组织各乡镇规划建设专职人员和各村理事会会长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抽调有关技术骨干分别到规划、质监、监理、城管、设计院、建筑公司跟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壮大我县规划建设管理队伍。

3、因地制宜,张扬个性,坚持在新乡村规划建设中创特创优

我县新乡村规划建设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相对集中、紧凑布局,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与客家文化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安全防灾、生态美化和地方特色。为贯彻这一原则,我县规划设计部门在设计中,一是注重将绿化生态与当地农作物、特色农业结合,既有效节省了资金,提高了成活率,又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村以当地生长的蒲扇树、茶树作为绿化主要树种,给人以自然、大方的感觉,起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二是因地制宜,创造多种各具特色的村庄模式。如镇村的城郊社区新村、镇村休闲产业新、镇村效果生态产业新村、镇小城镇建设徽派新镇、镇村山区移民新村等;三是注重选材用料就地优先。在规划建设时,充分了解当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材料,节省成本,彰显个性。如盛产青片石,当地村民自古就常用该种石块建筑住房和其他设施,在新村规划中,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将青片石作为主要建筑原料加以组合设计;四是注重建筑与功能结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运动场地、幼托、生态公厕等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人居和谐与功能齐全和新区特色。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按照国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我市列入重建区,省政府又将我市划为重建区优先发展区域,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发展思路,我科已于 月初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编制,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

2、三个专项规划:

根据川府办发电[]63号《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川建城发[]431号《关于请速报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之要求,我科及时衔接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承担了《市灾后重建城乡和住房建设规划》、《市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市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目前规划成果已上报省建设厅。

3、集镇规划:

我市现共有17个乡镇,其中,西外乡、北外乡为城市规划区范围,按照广委发[]38号《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即“一城”—主城区,“两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星堆产业园区,“六镇”—此次进行的这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突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居住的重要载体。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承担,片区的规划编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镇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交大规划设计院承担,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由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已于年月进行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其中镇、镇和工业点片区规划已于月日进行了规划评审,目前正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下一步准备进行镇的规划评审。

4、村庄规划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各部门关于印发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安排,完成了36个村庄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工作,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截止目前我市新农村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有松林镇的红堰村,镇的石砚村、金鱼镇的青棡村、金轮镇的马嘶村、兴隆镇的东禅寺村和毗庐村等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

二、加大村镇基础服务设施投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程

全市14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共计62条道路,总长28.12公里,公厕55座、垃圾中转站54处。按照局重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完成对集镇道路、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的方案设计审核,除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实施外,兴隆镇、镇、镇、镇、镇、新平镇、镇、松林镇和金鱼镇五个集镇道路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其余乡镇均进入招投标,预计在月份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房屋建设总投入达6581.30万元,其中:

(一)全市集镇规划区内建房206户、竣工面积28450平方米、投资额达2556.00万元;

(二)农村私人建房(灾后重建)282户,竣工面积达42706平方米,投资额达2668.30万元;

(三)招商引资企业15家、生产建筑用房竣工面积22620平方米、投资额达1357.00万元;

集镇基础设施的一旦建成,集镇载体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逐步增强了我市城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农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集镇住房维修加固

“5.12”特大地震后,我市集镇住房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经各乡镇认真负责地核查,按照省政府226号令的要求,对受损户进行逐户核实,需维修加固16633户,轻微损坏15778户,中度破坏511户,严重破坏308户,损毁重建36户。按照市重建办和局重建办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依据省226号令和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科积极参与、协调、指导和监督各乡镇集镇房屋维修加固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截止月日止,完成集镇房屋维修和加固维修16597户,占应完成的100%,总计发放补助资金1287.50万元;完成损毁重建开工32户,占应开工户的88.89%;竣工19户,占应竣工的52.78%。配合市工作组圆满完成了对镇农村房屋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发生农民群体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加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和镇村灾后重建规划管理,我局下发《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项目报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村灾后重建质量安全检查的通知》。同时草拟了《市镇村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并已报市政府。

四、严格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

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履行日常的村镇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村镇建设工程报建率。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一年来,依法办理村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0件;画红线255件;提供村镇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66件;方案图审批202件;村镇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3件;村镇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120件;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书173件;村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认可书32件。

村镇科按照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单位自律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规划报批制度,层层把关,完善约束机制,规范行政许可。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一)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大地震后,我市财政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无援助省市的支持,此次规划编制经费缺口较大,有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无法提取规划成果。请上级部门给予酌情考虑。

2、村庄规划编制,由于涉及行政村,数量较大(182个),由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尚未完成,加之规划编制经费紧缺,无法安排新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有的乡镇仍然存在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仍然存在未办理报建手续就动工建房的现象,下一步,将加大城建监察执法检查力度。

(三)灾后农房重建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未按设计图纸选型,自成户型;无上岗资格人员参与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六、年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做好正在进行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尽快完善规划的审批工作。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着手进行6个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它乡镇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

(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规范“一书两证”制度,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坚决制止违法建设活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乡镇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将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县城、集镇、中心社区集中安置等多种形式,切实搞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各乡镇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同时,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3、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条件因素,合理确定安置规模和类型,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优先向贫困户倾斜优惠政策。

5、坚持整村组搬迁、相对集中安置。项目村贫困户全部纳入搬迁范围,相对集中安置,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

6、坚持整合资源、联合共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确保移民新区建一个、成一个,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搬迁对象和目标任务

(一)搬迁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搬迁安置1526户、6886人。其中,王家湾乡103户、369人,镰刀湾乡153户、821人,化子坪镇135户、617人,招安镇417户、1997人,沿河湾镇427户、1721人,西河口管委会99户、516人,高桥乡91户、342人,砖窑湾镇80户、407人,真武洞镇21户、96人。

(二)实施范围。“十二五”期间,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共涉及9个乡镇、34个村、61个村民小组。

王家湾乡2个村、3个村民小组,即:张家塬村麻山、南塔村民小组,曹家洼村曹家洼村民小组。

镰刀湾乡4个村、7个村民小组,即:刘沟村定坪、刘沟、马沟村民小组,康河村老庄塔、老庄畔村民小组,高沟村牛峁河台村民小组,史川村背庄村民小组。

化子坪镇4个村、8个村民小组,即:梁河村庙沟村民小组,河西沟村阳山梁、学水湾村民小组,曹渠村王大湾、曹渠村民小组,咀头峁村牛庄、史坡塔、咀头峁村民小组。

招安镇11个村、24个村民小组,即:白坪村五圪堵村民小组,康岔村高山腰、叶老庄、铁龙山村民小组,周石尧村道渠湾村民小组,张新尧村阳畔、排来沟村民小组,碾盘沟村碾盘沟、老树河、九滩沟、阳畔村民小组,柴新庄村补子沟、崖尧沟村民小组,九台村南山畔、阳湾、高家峁、九台、崖尧河村民小组,周屯村白家沟村民小组,岳中庄村苗家山、白台、白咀村民小组,谢屯村中咀村民小组,三王河村黄柏刺湾村民小组。

沿河湾镇7个村、10个村民小组,即:玉家河村白家尧村民小组,寺腰岘村宋家沟、韩塔村民小组,侯沟门村海眼塔、桃树洼村民小组,边墙村边墙、尧台沟村民小组,碟子沟村新窑湾村民小组,砖窑沟村新庄洼村民小组,高家峁村崖尧沟村民小组。

西河口管委会2个村、3个村民小组,即:街砭村街砭村民小组,崖尧砭村崖尧砭、范台村民小组。

高桥乡2个村、2个村民小组,即:北宋塔村唐家沟村民小组,高桥村陈家沟村民小。

砖窑湾镇1个村、1个村民小组,即:砖窑湾村砖窑湾村民小组。

真武洞镇1个村、1个村民小组,即:阳庄村野家尧则村民小组。

(三)具体目标。通过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实现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环境有改善、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展,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户有安全、经济、实用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二是村有1-2个主导产业,户有1-2人掌握实用技术;三是交通、电力、通讯、电视、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或超过当地城镇水平;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受到城镇同等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五是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迁到城镇的群众收入力争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迁到中心社区的群众收入力争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搬迁方式、安置办法和新村建设方法

(一)搬迁方式。按照省市有关移民搬迁政策要求,采取整村搬迁为主,分散搬迁为辅,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搬迁。

(二)安置办法。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有条件的搬迁群众,实行县城、集镇、中心社区集中安置;对五保户采取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对特困人员在个人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建免租金周转房,产权归集体所有,由当地村委会统一集中安置。

(三)新迁村建设方法。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集中统建与群众自建相结合方法建设。跨乡镇、跨村在县城、集镇安置的搬迁户建房可实行集中统建,在中心村安置建房可实行统建、联户或分户自建。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建房,都必须统一规划,征得群众同意。移民新村项目建设采取招、议标制,公开确定实施单位。对于贫困户建房原则上由贫困户自行确定,在项目实施中,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

四、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程序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查,县扶贫办审批,市扶贫局备案的程序进行。

(一)户主自愿提出搬迁安置书面申请,报村委会评议。

(二)村委会将评议出的搬迁对象张榜公布,并组织搬迁户集中讨论决定新村建设规划初步实施方案(地址选择、住宅标准、建房规模、建房形式、房屋分配方案、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资金除省市县配套补助资金外,搬迁户自筹资金方案)。若无异议,上报乡(镇)政府审查。

(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申报的搬迁对象进行审核,并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对移民新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之后报县扶贫办审批。

(四)县扶贫办审批后,将审批结果通知各乡(镇)、村委会组织实施,同时报市扶贫局备案。

五、扶贫移民搬迁新村规划设计

(一)移民新村选址要科学、超前、有发展空间,坚持近水、近电、近路,要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集镇、中心社区布点相一致,经群众集体讨论后,提交专业部门进行科学论证,县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根据多方意见研究确定。

(二)统一规划设计由县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负责,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审定前,要组织搬迁户进行讨论,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建房既要适当超前,又要结合群众的承受能力和传统习惯。

(三)移民新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要超前,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住宅内水电路等生活必备项目规划设计要一步到位,不留缺口,确保搬迁户新房建成后顺利入住。移民建房面积人均不得少于20平方米,每户最高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六、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政策

(一)扶贫移民搬迁建房补助政策。

1、省扶贫移民搬迁建房补助标准按照每搬迁一人补助3800元,每户补助1000元宅基地整理费,在享受省上人均补助的基础上建房仍有困难的特困户,按照搬迁贫困户总数的10%计算,每户再补助10000元。

2、市扶贫移民搬迁建房补助统一实行“1+5”政策。即每搬迁一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5000元。除省上建房补助外,不足部分建房补助由县财政解决。

3、根据县实际情况,扶贫移民搬迁继续实行“1+2”建房补助标准,即:除省市补助外,每搬迁一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

(二)扶贫移民搬迁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补助政策。

1、省财政按照扶贫移民搬迁每搬迁一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补助资金标准2300元。主要解决移民新村的巷道硬化、给排水、电力入户等村内群众急需项目。

2、市、县财政配套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标准每搬迁一人补助2300元。

3、项目乡(镇)、村组按规划设计实施项目,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按每户5000元标准给予奖励。

4、扶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除省、市、县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部门配套和群众自筹解决,部门配套项目不能安排的部分,由县财政配套解决。县上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统一安排实施完成了项目工程的,省、市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不予重复安排。

(三)扶贫移民搬迁管理经费

县财政按省、市、县补助资金总额的1.5%安排管理经费,主要用于规划设计、项目评估论证、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

七、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资金管理

(一)中、省移民专项资金和市县配套补助资金,要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账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二)扶贫移民搬迁建设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共同负责直补到户。不经搬迁户同意,不得统一支付。

(三)公共设施项目采取预付资金和预留质量保证金的办法。保证金按照项目资金总额的5%预留,剩余资金在项目动工实施前预拨三分之一,项目实施过半后,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检查,达到实施合同要求后,再拨付三分之一,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预留质量保证金按合同约定支付。

(四)审计部门要依法对移民搬迁资金实行年度审计,纪检、监察部门每年要进行专项检查。凡转移、挤占、挪用、拖欠移民搬迁资金的,都必须如数返回,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欺上瞒下、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移民搬迁资金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八、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的检查验收

(一)乡(镇)自查自验。由乡(镇)政府牵头,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检查验收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逐项进行验收,并报县扶贫办验收。

(二)县办验收。由县扶贫办牵头,抽调相关部门组成检查验收小组,按照项目规划设计逐项验收。对于验收达到优秀等次的县上给予通报表彰,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责其限期整改。

(三)检查验收内容:当年搬迁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瞄准贫困户、补助配套资金兑付、建房面积及质量、新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移民户入住、档案资料和村立碑、户挂牌情况等。采取百分制,总得分95分以上为优秀,80分(含)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扶贫、财政、交通、电力、水务、卫生、教育、广电、农业、林业、电信、畜牧、国土、经发、审计、纪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扶贫办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工作的日常事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确保扶贫移民搬迁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