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数字教学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课程目标
1.1理论目标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应合理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课程理论目标为:1)数字测图基本方法;2)图根控制测量;3)草图法与编码法成图;4)CASS软件成图的使用;5)图形的检查与验收;6)数字地形图的工程应用。通过理论教学,达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的目的,学生既易掌握,且经后续实际操作后,又能使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相映衬。
1.2技能目标对职业技能的不同认识,将演绎出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模式、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动手实操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本课程技能目标为:1)图根控制测量中全站仪和GPS-RTK的操作及平差软件的使用;2)数据采集中全站仪和RTK的使用;3)数据传输中全站仪和计算机的结合使用;4)使用CASS绘图软件绘制地形图;5)图形编辑、检查入库及成果输出。在了解并掌握测图各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辅以对应测量技能的综合训练,来锻炼学生综合测图能力。总之,外业测量和内业绘图只有进行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统一。
2教学实施
2.1课堂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测图技术”课程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测绘CAD”“地形测量”等。课堂教学课时量为12周,目前理论教学方法基本固定,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于本课程和市场岗位的衔接程度。因此,一方面应精选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在讲解时应和实践项目连接起来,在实习阶段再加以巩固,达到知识的真正回炉。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讲清外业数据采集模式,总体看来有全站仪和RTK测量模式,而全站仪测量模式又分为测记法和电子平板法,讲解时应模拟工作过程,突出地物和地貌的采点原则及注意事项,为后续测图编辑打好基础。2)内业编辑主要以测图软件为主,一款适宜的成图软件选择应和当前工作岗位技术需求形成良好的对接,这是教学的关键。目前,测图市场和工程项目上CASS软件是运用最多的一款测绘软件,学院测量实训室现有CASS7.1和CASS9.1两个版本的软件,其优点是能实现网络功能,界面简单易懂,测量功能极其强大。结合工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如对成图操作重点讲解“坐标数据格式的转换及数据引入”,教学采用课堂教学2课时,机房4课时的安排,重点讲解原理,强调过程;机房主要完成从数据的传输到成图的具体过程。经教学实践,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虽有基础,但对专业的测绘软件的认识还比较少,对其的具体操作更谈不上,多数学生还需从基础入手。因此在完成常规教学后,再安排4课时~8课时利用专业测绘软件进行绘图的教学。
2.2实践教学
目前,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进入到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和社会过程(如职业活动)的结合,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5]。因此,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实习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教学实习中,就是以“工作项目”为主导,重视工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工作产品”为评价,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所有的测量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深化都需在测量实习中再次理解、再次深化,才能得以巩固。测量实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测量实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外业数据采集过程具体化。本课程实习作业是让学生测绘校园地形图,提前划分作业组,根据测记法进行数据采集,会绘草图,老师要控制过程,把握效果,及时纠正观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2)内业绘图时,各组以绘图员为主首先完成“数据文件”和“引导文件”的编写,其次学会用“点号定位法”“坐标定位法”及“编码定位法”完成数字化测图,这样在保证小组的测图成果的同时,保证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测图成果检验。对成果的验收是测图非常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一步,既是对学生实习作业成绩的考核,又是考验学生测绘图的技术水准和认真度,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摘要:
高职学生具有动手、模仿能力强、但专注学习的能力较差的特点,采用信息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教学地要求,从构建主义理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合作学习四个方面研究了高职教师应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高职;信息化
1.高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指以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均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数字化、形象化、网络化、可视化等特征。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示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信息化教学是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全方位地改造教学实施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2.推行信息化教学有政策支持
2010-2020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主要维度为:宽带网络接入、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面;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满意度及网络教学平台覆盖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维度为:虚拟实训软件数量和应用满意度及专业覆盖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教学环境、微格教学目标、微格教学培训技能、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字微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格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化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教学环境、微格教学目标、微格教学培训技能、微格教学训练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字 微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格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化
1 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 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摘要:
小学生心理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善于模仿,喜欢做游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自然观察者等8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智能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的教学,强化因材施教.本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相关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
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执行下去的依据或者准绳,教学设计的有针对性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而言是百益无一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性呢.我们知道,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等.其中,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当然,一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我们空想而出或者闭门造车,其需要我们接受一定的教育理论,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加以锤炼才能形成.本文笔者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教育理论中,选取多元智能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能够给广大的读者或者同行们带来一点启示或借鉴之处.
一、多元智能理论追述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现分别介绍如下.其中,语言智能是有效地利用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表达和交流.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一般来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等具有较高的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丰富,只要看一眼,脑子中就能想象出这一物体的形状.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了解与掌握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准确性非常有利.因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现代语文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了我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综合了丰富、复杂的中华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存在信息量少、趣味性差、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如何借助网络上的海量数字媒体内容将语文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展现更为丰富的资讯内容,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能进一步提高授课的直观性。例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如能穿插播放相关的插图、音乐、视频,而不只是对着教材泛泛而谈,则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教学知识量也会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更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更为高涨。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以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能够将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活力、生动的学习环境。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大学语文网络资源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二、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践
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表现形式,网络课程能将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具有交互、共享、开放、协作和自主等特征。大学语文网络课程除了能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还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同时有助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较强的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该网络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的技术支撑。该网络课程主要利用了Flex、Fms、AdobeCaptivate、Maya、3Dmax等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对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二)创新的教学设计。将系统科学“新三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章节为线索的线性知识结构,将每个知识点作为连接点,围绕其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知识,有效实现网络课程的非线性、协同性、涨落性和开放性。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但整合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认识并遵循这些共性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不同学者关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观点也不同。
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认为: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这里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当然建构主义并非十全十美,突出建构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新型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型”的教学结构,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伴随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刻不容缓,我校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开发与应用已势在必行。参考其它网络教学平台,本文从技术、资源、应用三个方面为我校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开发与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技术是关键
信息化教学系统教学依赖于网络,对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大量的信息存储、人员访问,以及24小时的连续运转,不仅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提出了要求,更是对管理者、维护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校园建设等,在建设硬件设备时,要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通过“有线加无线”方式,全校所有楼宇全部接入国际互联网实现网络覆盖无盲点,提高信息流通速度,外网、内网均应有网络安全制度、设备和技术措施。通过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订制开发适合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系统平台框架,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模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等;特别是以下几个功能的开发要加强:
(1)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要有一个智能型的学习帮助系统,它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指导。为了保证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系统高效自主学习,要多采用启发式或任务式的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通过登录次数、在线完成作业、在线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对于学生在考试系统内浏览的学习材料、浏览的起始时间都有记录,老师只要调阅学生的学习记录即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学习内容,在设计时,比如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就像常德电大的电算会计课程的远程教育一样,从建账到报表的每一个操作任务中,第一个任务没拿到满分,就不能进行下一个任务的操作,学生在多次的操作训练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电算会计的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2)加强考试系统的分析功能。考试时的试卷分为手动组卷和自动智能组卷,并且智能组卷要能控制试卷的难易度(题库录入时选择难易度)。考试之后,系统可以自动对客观题评分,并且对整体试卷进行分析,让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哪部分知识缺乏需要加强学习。但学生提交作业过程中基于平台窗口操作的复制、粘贴功能,抄袭别人作业变得轻松容易,作为教师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进行评判。对于一些选择题,简答题的在线测试,部分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在线百度,网络中寻求答案的现象比较普遍。
(3)加强不同软件不同版本的兼容性。无论是考试还是学生在线学习,或者作业,对于题目和资料的格式和表现形式都要有强大的兼容性,不论是视频,音频,还是flash,或者PPT、Word等都可以同时兼容。对于数学计算公式、图形类作业,由于学生使用软件及软件版本的随机性,存在着与网络平台数据交换的困难,教师批改难度及工作量也大。
2资源是保障
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学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管理信息资源等;要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课程资源的优劣无疑将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建设是职业教育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如何立足会计岗位,提高专业教学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满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便成为本专业资源库建设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