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模块化课程设计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远程网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而在线课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除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外,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还直接受到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课程设计、资源质量、技术应用四大因素的影响。对在线课程进行模块化、编组式设计开发,建立模块化质量标准,实施多元全过程监督是确保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在线课程;模块化;课程质量

教学质量是大众化教育的生命线,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当今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远程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线教学质量问题也广为关注。提高并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己经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一、在线教育及在线课程质量

(一)在线教育的内涵对于在线教育的认识和定义目前尚未统一。学者何克抗认为在线教育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本质。宋国学从五种不同的角度中归纳出“e-学习”具有信息更新快、学习自主性明显等内涵。笔者认为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把传统课堂搬到网络环境中,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

(二)在线课程质量课程作为知识讲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在线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部分。笔者根据对于课程质量的认识,结合大学在线课程概念,引入CIPP教学评价理论,把在线课程质量概括为:在线课程在环境、输入、过程、输出环节中表现出的满足学生需求,体现网络环境学习特点,达到设计者期望的状态。

二、大学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现状

当前,大学法学专业部分课程采取以网络教学为主、面授教学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法学专业网络课程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与此同时,其网络课程质量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缺失。由于法学专业历来以校园教育为重点,对在线教育重视不够,法学专业的网络教育质量标准空缺,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更无从谈起。二是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理念滞后。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校园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使得课程设计与开发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的新要求。三是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仍然由法学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任老师,采用单一、低端的技术,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和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四是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资源不足。缺乏先进、真实、适用的法学专业案例素材,直接导致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难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三、大学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影响因素

国内专家学者基于实证,广泛的开展了在线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于秀云把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控制、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系统运作五个方面视为在线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徐旭东提出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学习对象、教师、学习资源、组织体系、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评价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构成要素。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指标把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是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陈建钢认为需要从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库(中心)、应用服务、评价认证与质量保证六个方面提高在线课程质量。笔者基于法学专业教学特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反馈认为,影响大学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质量主要包括四大基本因素即开发模式、课程设计、资源质量、技术应用。

四、大学法学专业模块化在线课程质量保障措施

借鉴英国开放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相关专业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引入课程组和模块化的设计与开发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法学专业网络课程进行模块化编组,建立模块化质量标准,实施过程化质量控制,以此保障在线课程质量。

(一)进行模块化拆解对法学专业在线课程进行基于知识结构的分解,形成在线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大小以学习者15分钟学习时间为限。将一门完整的法学课程拆解为40个知识模块。

(二)实施课程组开发由法学教研室组织法学课程专家、教学专家(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老师、辅导老师)、技术专家(媒体、视频等制作技术人员),形成课程组,由教学专家编制课程设计方案,课程专家形成课程方案,技术专家进行编辑制作。

(三)建立模块化质量标准基于总体课程目标和知识点目标,针对每一模块,从课程模块内容、开发技术、控制方式等方面,建立质量标准,形成模块化课程质量标准体系。

(四)实施全过程多元监督课程开发过程中,邀请校外法学专家、在线课程设计专家对课程设计、课程资源、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审定;组织法学专业授课老师和辅导老师试用,反馈试用效果;组织部分学习者远程在线测试,反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14.

[2]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国外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数据挖掘类课程,波士顿大学的“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核心技术、应用三部分。授课方式包括理论内容讲授、案例教学,以及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项目并进行课堂演讲。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性课程资料(斯隆管理学院)中可以看出,在每章讲解一种算法之后都尽可能地安排了商务实例的分析,并在课程后期安排了客座讲座的形式。国内对于数据挖掘的教学类研究成果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三类问题的研究上,较为普遍的是根据专业建立大纲的研究,例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大纲设计;另外也有专注研究某一种或多种适合数据挖掘或商务智能的教学方法,如专题研讨法;还有的讨论算法理解与程序设计、软件应用的关系。

2、基于模块化方法的课程内容分析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的重新组合。该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引入教学之中,开发出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该教学法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现实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模块化教学本质上是以知识点与实践的细化为出发点研究,本课程的知识点细化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宏观角度,参考ACM的SIGKDD的数据挖掘课程建设建议,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模块和高级主题模块;二是从微观角度,针对较为复杂的算法进行的知识点划分。课程内容的一至五章属于基础内容模块,介绍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入门的数据挖掘技术;六至第八章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介绍数据挖掘的核心算法,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可强调应用,也可深化算法介绍;第九、十章为高级主题模块,可以作为扩展材料介绍应用,或为感兴趣同学提供算法介绍;课程实践模块包含数据仓库建设与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难度居中,可以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前提下给出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使用类似的方法处理不同的数据。

3、基于模块化方法进行重要知识点的模块化分析

重要知识点内涵较为丰富,一般体现在经典数据挖掘算法上,通常一大类算法下还分有多个算法,不同算法的在难度上有渐进层次,同一种算法也有很大改进研究空间,讲授弹性比较大。因此,适合使用模块化方法进行处理,并且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一定课时量所要达到的内容和难度。基础部分为必选内容,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决策树作为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最基础算法也是必选内容,决策树算法有多种分类,需要进行按照难易程度进行选择;最后要根据难度选择其他分类算法进行介绍。

4、结论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社会需求为原则,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核心。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里,实践能力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会计实训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校内会计实验室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既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关的专项练习,也有以某公司一个会计期间的综合练习。这种实训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另一种是在校外实训,主要在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单位进行的。这种实习主要是综合练习为主。其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会计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但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走访和调研,以及对学校自身教学情况的检查,了解到现有的实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地位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虽然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认为会计实训课程只是填填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而已,对会计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突出表现在实训课程教师缺乏、实训设备简陋和实训课时较少,远不及理论课程教学力量,导致实训课程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较低。(2)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是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实训内容多是教师在办公室编出来的,过于理想化,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要。(3)校外实训缺乏监督,流于形式。学校和实习基地多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合作,无法对实习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对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就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和评价。实习基地尚且如此,学生在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训效果就更差了。最后,大多数是交一份内容雷同的实习报告。

二、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就业导向就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目的,与岗位标准实现“零差异”。通过就业导向实训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岗位中应具备的能力,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或者简单培训后顶岗,及时满足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也节约了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综合素质也相应提高,也就增加了其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减轻了。

(二)模块化设计是实训课程改革和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模块化”的概念是源于在信息技术领域。由于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和快速的需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模块化设计被引入教育领域中。模块化课程是根据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而构建的一种先进的课程模式,它是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合理的课程模块,从而形成课程模块库,然后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进行灵活的组合,从而达到教学课程改造的目标,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会计课程模块化指将各门会计课程按反映内容完整性或目标实现要求进行分层或分类汇集,以产生一组会计课程模块群的方法。不同的会计课程模块及其合理组合能实现针对不同层次会计预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课程模块化应用,基于会计专业岗位目标细化而生成。模块化课程设计有三个突出的优点:(1)针对性强,贴近生活。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较少,可以根据社会上企事业单位某个特定岗位设置、调整,能够与社会的要求有机的衔接。(2)教学方式多样。针对不同的模块,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3)便于教学管理。课程内容的减少降低了教师对学生实训教学管理的难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满足特定岗位的要求,实现与岗位技能的“零距离”,从而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的实训课程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一)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模块的设计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不能随意变动,课程模块变动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既要保证课程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还要从课程体系与结构角度考虑课程模块的衔接问题。

2、自主性原则。所有会计实训模块课程分为两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类,必修模块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上的,而选修模块课程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以后想要从事的行业,从中选择一到三门。必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少,而选修模块课程数量较多,选择余地较大,这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模块。

3、实用性原则。课程的设计要立足于社会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尽量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摒弃学术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改变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脱节的情况。

4、重要性原则。会计学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很多,如果都全部纳入进去的话,会导致主次不分,实训效果下降。为此,要做好充分调研,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教学内容保留,其他内容可以删除或一笔带过。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社会调研。一方面对近三年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具体形式有座谈会、单个调研或信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从事的行业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具体形式有走访和信函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学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调研结果显示,近三年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分别是:工业企业、商业和流通业、金融企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事业单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会计技能依次是: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税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

2、师生座谈。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基本没有学生的参与,因此,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师生座谈,了解到学生的共同特征和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听取学生对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意见,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设性、可行性建议,使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三)实施方案

1、课程模块设计根据社会调研和师生座谈的结果,我们将会计实训课程分成了三大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有基础会计课程模块、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和财务管理基础课程模块,这三个课程模块是全体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有财务核算课程模块、成本核算课程模块、税务核算课程模块、公司理财课程模块和审计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二到三门。职业方向综合训练课程模块有工业企业课程模块、商业和流通业课程模块、金融企业课程模块、建筑和房地产业课程模块、事业单位课程模块。这五个课程模块也是选修的,每一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门。

2、实训课程进度安排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课学期和课时数进行了安排。鉴于最后一学年学生都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对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往往是敷衍了事,实训效果较差,因此,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提前安排到第六学期。

(四)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要求以个人为单位,造成行政班级和上课班级分离,这样就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学生选课和成绩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需要。

2、改进现行的教材内容。教材是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应该适应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需要,改变原有的仿真训练模式,应结合发达地区或者本地区一些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工作编写,这样才能体现就业导向模块化实训的特点。

3、提高实训课程的师资素质。课程模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支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胜任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一些年纪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刚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让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还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人才到学校任教。

四、结论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

借鉴职业教育中的MES理念设计适合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该课程以PCK理念为指导,做到知识、技能教学综合化。培训课程的设计过程包括选择模块和开发课程两个环节。开发的培训课程以教学实践为主线,增加前瞻性的理论讲座并关注多方面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模块式技能培训;培训课程

当今世界,科技和教育被许多国家视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公民素养,尤其是公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靠教育。而目前担当我国少年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主要任务的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科学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质和态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2]。所以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成为当务之急。职后培训最重要的是培训课程的设计,然而对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还停留在探索层面[3],课程设计的内容模糊、空泛,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教师的在职性和培训的周期性特征要求在设计培训课程时一定要把握好实用性和量力性的尺度。培训内容应该是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知识技能的延伸,在保证培训规格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课程结构的系统性。既要注意深广度,从严谨着眼,从量力入手,又要注意培训的实用性。由于现任小学科学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职后培训的特殊性都对培训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之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模块式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为建构一种新型实用的教师培养模式打下基础,以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

1模块式培训课程

模块式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来源于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模块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简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在综合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的一种先进培训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为“模块式教学法”,“职业技能模块”等[4]。模块式教学法中的课程设计强调模块化、综合性,倡导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具有岗位化、模块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这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岗位的需求出发,制订课程的目标的模块式教学非常符合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诉求[5]。

2模块化课程设计的背景

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目前兼职教师占绝大多数,对科学课程的内容和教授方法很不熟悉;年龄稍大的科学教师,多数是中师毕业,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年轻教师具有理科学历背景,有一定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但缺乏教学经验等等。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也有所不同[6]。所以设计适合的模块式课程,供不同需求的教师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3设计的基本理念

从国际和国内的科学教师培训发展来看,教学内容知识(PCK)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教师教育的概念[7-8],它所强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形式的内容知识,是教师在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的知识。小学科学教师PCK的核心内涵是“转化”,即基于小学生的立场,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课堂教学形式[9]。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做到知识、技能教学综合化,使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参加培训后自如地教授科学课程,是此次职后培训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4模块式培训课程设计的过程

模块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选择模块和设计模块内的课程两个环节。

4.1选择模块

模块是一种微观课程形态,它自成独立的体系。通过模块式教学,可以实现明确的、实用性的、能力化的教学目标,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建立的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所以模块的划分必须从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种类的能力和素质为一个模块的原则进行划分。模块的划分既要符合认知规律,又要符合活动规律。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工程与技术、科学探究三个方面。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工程与技术领域代表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十分有利。科学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获取新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多种实现方式的、不断循环和上升的过程[10]。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多方面。根据以上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以下模块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模块具体名称及特点见表1)在模块的命名上,有的模块是教学内容的,有的模块是教学技能的。但在模块的内涵上则遵循“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师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这样的模块设计解决了以往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4.2开发模块课程

开发模块课程的关键点是确定模块的教学内容,其实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实用性的综合化处理。综合化过程实质就是结合知识、技能、教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再加工。为保证综合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确定这项工作的逻辑线索和编排方式。应当以教学活动为线索,将活动涉及的认知过程、素质基础、能力养成以一个专题的编排方式整合在一个模块中。这样的课程编排可以直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增加了培训课程的实用性。下面以“生命科学领域学科知识”模块的课程为例做具体说明。生命科学领域学科知识在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中有53条,占全部知识的40%。所以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是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的一大部分。在以往进行的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中,学员在教学实践时主动要求进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实践的人很少(如笔者过去五年培训中只有10.5%)。学员普遍的感觉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繁杂,很难把握其实质。2009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聚焦在凸显和传递重要的科学概念[12]。现行的初中和高中“生物课标”都提到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的理念。本模块的主题定位于“基于核心概念对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梳理及教学分析”。被培训者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会从核心概念的角度理解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的内涵;能够从学科教学方面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找到小学科学教师应掌握的生命科学领域知识,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具体课程见表2)

4.3模块课程的特点

从以上课程内容中可以看出,模块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实践为主线

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学员能够上好科学课,如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模块的课程就是为了让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自如地上好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方面的科学课。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有“如何说课”、“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等课程。

(2)前瞻性理论讲座引领

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从宏观上而且从微观上要掌握科学教育理论。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及教育意义,还要理解相应学科知识的特点及教育意义。在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模块中,笔者选择了“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类型分析”、“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核心概念解析”三个理论讲座,为老师们上好生命科学领域方面的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3)技能提高伴随其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中涉及到的科学探究技能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培训课程中就相关知识涉及到的主要探究技能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如“生命科学领域科学过程技能训练”;另外在知识学习的相关课程中也增加了技能训练,如“生物类群知识解析及教学分析”课程中增加了分类技能的训练。针对生命学科知识的特点增加了“显微镜使用及临时装片制作”课程。

5设计模块式培训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好的职后培训课程应该满足教师个人、学科发展及学校三个方面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各方面对培训课程的需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模块之间要相对独立,内容不要过多

独立、内容少的培训课程便于教师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块课程。同时小模块的培训课程占用时间少,方便学校为教师排课。

5.2模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模块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被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来调整。例如“工程与技术”模块就是依据修订版“课标”而设置的;而针对新入职的小学科学教师,则设计了“教学设计及实施”模块;针对市级骨干教师,则设计了“主题驱动合作研修”模块。

5.3模块中的课程设计要以教学为切入点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所以课程设计要以教学为切入点,教学实践贯穿始终,将教学设计、实施及教学研究结合到课程中,真正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

6结语

总之,培训课程模块式设计,实质上是一种课程综合和优化的方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了有效达到目标,应该选择最好的手段。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所以模块式培训课程的设计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论证。

参考文献:

[1]王秀霞.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与培训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24-26.

[2]文丰玉,鲍正荣.“国培计划(2011)”———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小学科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科学课,2012(1):50-53.

[3]柏灵.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22-124.

[4]胡庆国,苏子麟.模块式培训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20(4):78-80.

[5]谢培松,李彤.模块式课程: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必然诉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1):84-86.

[6]吴育飞,姬冰澌,徐莉.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7):31-35.

[7]孙可平.理科教师培养的新视角:教学内容知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8(5):65-69.

[9]范增,吴桂平.论小学科学教师PCK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2):35-38.

[10]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丹,钟祖荣.骨干教师“主题驱动合作研修”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19-23.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EDA;实验平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向着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层次扩展。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和上市时间日益缩短,电子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性能更加优良,由此推动了电子系统设计技术向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方向发展,并且对EDA技术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背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电工电子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创新等基本素质为教学方针。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教学组的教师都适时地对内容体系和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坚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大二学生暑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选题

针对电子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部分采用了“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电阻、电感、电容的测量”这一题目。测量工作原理是将被测量转换成频率,由CPLD实现频率的计算,并转换成被测量信号后输出显示。电阻、电感、电容经过转化电路,完成电阻/频率(R/F)转换,电容/频率(C/F)转换,电感/频率(L/F)转换。用CPLD测量其频率,具体功能分块包括:多路选择开关、分频器、时间闸门计数器、测量计数器等。频率测量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带门控计数端的计数器(测量计数器),被测信号(被测频率)由此计数器计数。如果门控计数器的开门计数时间恰好为1秒,则测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就是输入信号的频率。若改变开门计数时间,即可改变频率测量的量程。如开门时间为0.1秒,则量程为×10,开门时间为0.01秒,量程为×100,开门时间为0.001秒,量程为×1000。由计数器的数值即可换算电阻、电感、电容的大小。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电感、电容的4位十进制数字显示的数显仪表,根据频率计的测频原理,由测频量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基信号即闸门时间,对输入被测信号进行计数,实现测量的目的。其数显测量范围为0-99990Hz,满刻度量程分为9999、99990两档,手动转换量程,当输入计数值大于实际量程时有溢出指示。

3.课程设计的实现

(1)按照现代数字系统的Top-Down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数字频率计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进行正确的功能划分,分别提出并实现控制器、受控器模块化子系统的设计方案。(2)针对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采用VerilogHDL语言,完成受控器模块(测量计数器)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编程进行仿真。(3)在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中,完成基于Verilog语言实现的控制器模块(闸门计数器,量程开关,选择开关)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进行仿真。(4)基于ispLEVER的EDA设计环境,采用VerilogHDL语言或原理图,完成顶层模块的设计并采用Abel语言编写测试向量文件进行仿真。

4.结束语

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学生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的能动性。有学生在总结报告中写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切身体会到给出一个命题,利用Verilog语言编程实现这个命题,并利用软件模拟仿真,看功能是否得以实现的全过程。一方面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对数字电子设计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利用EDA软件实现电子设计的强大优势。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适合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作者:张勇 张冬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EDA;实验平台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向着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层次扩展。 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和上市时间日益缩短,电子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性能更加优良,由此推动了电子系统设计技术向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方向发展,并且对 EDA 技术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背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电工电子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创新等基本素质为教学方针。 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教学组的教师都适时地对内容体系和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坚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大二学生暑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选题

针对电子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部分采用了“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电阻、电感、电容的测量” 这一题目。 测量工作原理是将被测量转换成频率,由CPLD 实现频率的计算, 并转换成被测量信号后输出显示 。 电阻、电感、电容经过转化电路,完成电阻/频率(R/ F)转换,电容/频率(C/ F)转换,电感/频率(L/ F)转换。用 CPLD 测量其频率,具体功能分块包括:多路选择开关、分频器、时间闸门计数器、测量计数器等。频率测量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带门控计数端的计数器(测量计数器),被测信号(被测频率)由此计数器计数。 如果门控计数器的开门计数时间恰好为 1 秒,则测量计数器的计数值就是输入信号的频率。 若改变开门计数时间,即可改变频率测量的量程。 如开门时间为 0.1 秒,则量程为×10,开门时间为 0.01 秒,量程为×100,开门时间为 0.001 秒,量程为×1000。由计数器的数值即可换算电阻、电感、电容的大小。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电感、电容的 4 位十进制数字显示的数显仪表,根据频率计的测频原理,由测频量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基信号即闸门时间,对输入被测信号进行计数,实现测量的目的。 其数显测量范围为 0-99990Hz,满刻度量程分为 9999、99990 两档,手动转换量程,当输入计数值大于实际量程时有溢出指示。

3.课程设计的实现

(1)按照现代数字系统的 Top-Down 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数字频率计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进行正确的功能划分,分别提出并实现控制器、受控器模块化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2)针对 isp LEVER 的 EDA 设计环境 ,采用 VerilogHDL 语言,完成受控器模块(测量计数器)的设计,并采用 Abel 语言编程进行仿真。

(3)在 isp LEVER 的 EDA 设计环境中 ,完成基于 Verilog 语言实现的控制器模块(闸门计数器,量程开关,选择开关)的设计,并采用 Abel语言进行仿真。(4)基于 isp LEVER 的 EDA 设计环境 ,采用 Verilog HDL 语言或原理图,完成顶层模块的设计并采用 Abel 语言编写测试向量文件进行仿真。

4.结束语

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学生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的能动性。 有学生在总结报告中写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我切身体会到给出一个命题,利用 Verilog 语言编程实现这个命题,并利用软件模拟仿真,看功能是否得以实现的全过程。 一方面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对数字电子设计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利用 EDA 软件实现电子设计的强大优势。 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适合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作者:张勇 张冬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信息化、互联网和共享资源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责任。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经管专业工商管理类课程更突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笔者借鉴澳洲高等学校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的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总结,课程团队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育,加强校企校地合作,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等合作模式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西澳埃迪斯科文大学(ECU)教学模式启示

西澳埃迪斯科文大学(简称ECU)是一家注重创新的卓越学府,1902年创建于西澳首府珀斯市,现学生来自世界90多个不同国家。该校每年都与海外大学合办各种国际学生交换活动、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商科学生可在大学智能实验室亲身感受到由彭博软件提供的全球实时金融及全市场最新数据的震撼,或者在数字中心体验虚拟现实或社交媒体渠道等带来的多姿多彩。

(一)能动性的教学理念

ECU在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和动力,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活动为重点。ECU的授课方式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在师生互动式教学为主导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诙谐幽默的语言,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全力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自动形成一致意见。

(二)合作式的教学设计

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学软件、教学讲义等资料都是由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的,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队伍也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在教学上的合作促成了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形成,使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

(三)先进式的教学手段

该校各系部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布置课后阅读,并且随着课程进度也会将讲义、要点、作业和答疑在校内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只要有学生证号码,该校在校学生、远程网上学生、本国学生、国际学生都可登录查询。同时,更多的教师采用互联网单独与学生交流学术思想,或是批改作业,而不要求学生用纸本书写作业。

二、提升经管类专业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改革“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是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环节“搭好台铺好路”,解决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建立网络资源共享的“模块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以笔者主讲并建设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市场调查”为例,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整合为六大模块,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方法、市场调查设计、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专题调研—市场调研、专题调研—消费者调研。该课程的“模块化”已被编写进市场调查教材,每一个模块的渐进式内容整合都为学生进行下一步实践环节铺好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市场调查”课程在2017年作为跨校修读学分,已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沈阳理工大学跨校选修,部分成果已推广到辽宁工业大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得到了专家组和学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在经管专业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国际化教学理念与模式,借鉴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学(ECU)经管类课程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将大量丰富且最新的典型案例,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赛事获得国家奖和省一等奖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把它融会贯通到教学的多个模块。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情趣,提高了对“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全面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项目,课下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完成大作业,组织团队积极参加项目的实战和创新、创业活动,并将成果与同学分享,实现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项目驱动完成的大作业,有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调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等课程,学生通过课下搜集、整理和调研各类数据资料完成企业的专项调查任务,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新思维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市场调查”“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和“运营管理”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创建公司,模拟公司总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经理和财务经理等多种角色。公司完全由学生管理,引导他们以“互助、互教、互学、互评”的形式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三)构建课程的多形式设计教学设计对完成课程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市场营销”课程学习中,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机会,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如讲授产品生命周期这一章节时,教师先展示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表,语言简练地介绍各个阶段产品的销售额、利润额情况,然后设计学生参与的指导活动,即要求学生针对每个阶段分析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另外,也可以参照ECU团队课程设计方法,把市场营销课程的各专业的授课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准备课程。这样,教师之间可以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授课形式互相借鉴。同时通过网络,随时追踪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理论知识,补充课程大纲的设计内容,紧跟国际方向,拓展国际视野,指导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在澳洲ECU非常重视在线教学,这与澳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他们许多人是边工作边完成大学学业,或是居住地距离学校较远,甚至还有的是海外学员,所以通过在线学习更方便、更有效。同时,ECU在线学习的技术指导的普及工作也是非常完善的。

(四)完善教学设施保障体系工商管理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创新实践渠道。企业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满足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对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实训等实践创新教学的需求,也实现了学生由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检验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现已建成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工业大学—锦州滨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管理实践教育中心”和“辽宁工业大学—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省实践基地中心”两个,建成万得工业集团公司、锦州宝地建设集团、锦州滨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锦州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校内实习基地,通过授课的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全程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总之,经管专业工商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教师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专业教育,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杨飞雪.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学教学模式特点和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王陶靖.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调查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4).

[3]李小鹿.基于体验营销理论的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设计[J].对外经贸,2014,(12).

[4]陈建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类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J].市场论坛,2014,(4).

[5]赵立辉.市场营销类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6]李晓梅,何奎,初铭畅,等.经管类大学生“学习—创新”双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8篇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除了传授书本的知识以外,还需要把一些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计算机是一个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学科,许多技术从出现到大规模应用往往只需几个月,教学可能远远滞后于企业的应用技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老师在讲授软件工程课程中,重点传授思想和思维方法。教师在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了解软件的开发方法,掌握软件工程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使学生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能够运用哲学思想来解决未来软件开发的实际问题。(1)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中的哲学思想后,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于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源头,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能够很好地理解软件工程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将更容易使学生的软件工程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分层分解和模块化组装的思想能有利于学生掌握数据流图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理解流程图为什么用一组图去代替一张图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分层和组合的概念。(2)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中的哲学思想后,能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知道利用矛盾论等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实际问题。学好软件工程中的工程哲学理论,有利于学生在面临矛盾问题时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实践中把握度,通过掌握软件工程的工具和方法,利用模型方式构建现实世界的逻辑模型,并利用抽象和分层的思想去简化现实世界模型化的难度,最终实现软件的设计。(3)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中的哲学思想后,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软件工程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IT行业的发展。软件工程是许多工程经验的总结,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要通过开展工程哲学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用探索促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新知识,应用实践软件工程的理论,同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来提升软件工程学科的内涵,为促进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工程哲学理论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2.1系统工程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讲解系统的设计部分时,我们首先必须均衡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系统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根据划分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开发,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部分迭代的过程,但是总体会按照模型规定步骤逐步推进。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合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实现,让学生掌握从宏观着手去思考软件的开发过程,合理运用软件开发模型,综合考虑软件开发的各种因素。比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容易犯直接编码的错误,如果没有设计而直接编码,当开发过程中引入新的需求的时候,就需要重新返工,这种重复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比比皆是。

2.2矛盾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我们讲解传统的需求数据模型,提到E-R图的五范式。在数据库设计中,第五范式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是最好的设计,但是它也有弊病,范式级别越高,存储同样数据就需要分解成更多张表,“存储自身”的过程也就越复杂。随着范式级别的提高,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基于问题域的结构间的匹配程度也随之下降,因此,当需求产生变化时,数据的稳定性较差。范式级别提高则需要访问的表增多,因此性能(速度)将下降。从实用角度来看,在大多数场合选用第三范式比较恰当,这个就是典型矛盾论的选择。在讲解到模块化时,我们指出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的设计并不是模块化越小越好,当模块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个模块的成本会降低,但是模块间接口成本会上升,因此要求设计者能够在矛盾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合理的平衡点,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抽象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讲解软件需求时,我们通过构建数据模型来分析系统的静态数据,通过数据流图来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型的设计,通过状态图来完成系统行为模型的构建,善于利用模型能够大大节约我们的需求获取时间,提升软件设计的效率。在传统的模型基础上,软件开发过程进化到面向对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通过类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接近人类的思维,更加有利于软件需求分析师触及系统的本质模型。在软件的设计阶段,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出现,使得系统的模型搭建更加容易,这种图形化的建模语言,非常便于系统分析员和目标用户的需求交流,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能够实现无障碍沟通,大大提升了需求分析的效能。同时,由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持续性和无间隙,进一步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2.4先整体,后局部的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讲解软件设计时,需要设计者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系统的构架问题。一个好的构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滞后解决问题的方式,降低系统的开发难度,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这样能降低系统的开发难度,减少系统开发失败的几率。在传统软件设计方法中,经常将软件的设计阶段划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既关注宏观也关注微观,通过分步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大问题。总体设计主要考虑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结构,不去考虑模块中算法的具体实施。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者主要考虑模块内部的实现机制,当模块设计完成的时候,整个系统的设计也就完成了。

2.5分层分解和模块化组装的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软件流程图模型的构建中,我们通过一张高层次的系统流程图总体描述软件系统的概况和软件将提供的关键功能,然后分步骤逐步细化功能,最后画在单独的一页纸上。流程图模型通过分层次、分步骤的方法描述目标系统,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阅读者逐步深入地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软件工程开发模型中,可以将软件划分成一个个可重用的软件成分,通过提升构件的可复用性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IBM公司就是通过构建软件构件库的方式来完成对全球客户的定制化服务。这种组装的思想其实借鉴了其他行业的知识,把软件设计变成了和硬件生产一样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这种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分层分解和模块化组装思想的体现。

3软件工程教学的建议

(1)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软件工程课程是实践的理论,需要通过案例的方式将工程哲学的理论融入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授哲学的知识,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是工程哲学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讲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学理论的时候,老师要讲透。(2)由于工程哲学在软件工程教学的应用属于研究范畴,目前教材配套的习题基本没有涉及这个领域,要求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开放型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开动脑筋去思索,通过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上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去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软件开发的实践中,学生会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将有机会在实践过程中面对文中提到的哲学思想,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思想解决问题。(4)通过邀请哲学老师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哲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课外讲座的方式了解其他学科情况,弥补老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对于哲学领域本身的不理解造成的误读,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