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

模块教学论文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基础会计课程特点适宜运用模块教学法。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模块教学法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正好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模块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解能力有限,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更喜欢基础会计技能的学习。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很枯燥,希望减少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增加会计技能操作的时间,模块教学法能满足高职学生上述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我们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二、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技能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尝试运用模块教学法,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划分。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打破原来的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为基础理论模块,均为必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账户结构等三大部分。模块二为基本技能模块,可分为下列5个子模块,子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如下:

1.1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①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②填制原始凭证③审核原始凭证。

1.2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①根据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处理②认识各类记账凭证③填制记账凭证(专用和通用)④审核记账凭证。

1.3登记账簿,具体任务可分为:①开设账簿②登记账簿③结账④试算平衡,对账。

1.4更正错账,具体任务可分为:①查账②更正错账。

1.5编制会计报表,具体任务可分为:①编制资产负债表②编制利润表。模块三为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建账、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四大部分。上述三大模块的重点是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理论模块穿插其中,三者之间融会贯通,互为一体。

2.模块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为了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基础会计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任务教学法。在划分模块的基础上,采用模块、任务、活动的结构体系,将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角色的分工和扮演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原始凭证的学习任务中,根据技能要求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开票、制单,认知各种原始凭证使用范围、编制方法、审核方法等。模块教学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任务更细化,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连贯性。

3.充分利用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实施模块教学。为了更好进行模块教学,我们利用厦门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进行实训模块教学。实训模块教学让学生扮演企业财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实训。在技能实训的过程中,学生练习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此外,技能实训还让学生分组合作,明确财务各岗位的分工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权限,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团队合作精神占5%,理论考试占30%,实际操作能力占45%,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

三、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成效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创办特区职业技术学校,为特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全国首位。其经验之一是在职业教育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法。

1采用“模块式”教学法的背景

近几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学校按照市场需求预测设置专业,招收、培养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三年学习之后才能出炉,而此时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热门现在可能变成冷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某些专业技能、知识可能严重滞后,满足不了社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导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与此同时,深圳特区的传统产业目前也正面临着增加科技含量的变革,大量在岗职工也存在着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问题。如何解决变化的市场需求与稳定的职校专业设置的矛盾?怎样才能增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我们的实践表明,选择“模块式”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之一。

2“模块式”教学法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法的设想源于幼儿喜爱的玩具积木。每一块小小的积木好似一块块的“模块”,小巧灵活,其独特的几何外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彼此间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根据不同的构思、按不同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模块搭配组合,以构成形态各异的完整图形。“模块式”教学法就是借用“积木”的小巧灵活和可以组合性的精髓,使职业教育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

2.1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划分模块。按照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观点,确立相应模块,再将各种能力培训的内容分成若干(子)模块。其中,专业能力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专业综合技能进行分析,每一技能对应一个(子)模块。社会能力模块和方法能力模块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及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等为目的。

2.2模块分析一个模块对应一定的知识或一项技能,对技能的分析包括:该技能的目标、职责;掌握该项技能所需要的若干专项技能;每一专项技能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每一模块所包含的专项技能的标准和要求,综合确定知识内容。许多专项技能的知识点有相互交叉,在模块教学中应根据先后作好安排,避免重复教学。

2.3制订模块教学大纲、编写模块教材教学大纲、教材与模块相对应。编写模块教材的依据是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专业的科学体系。教材的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重点是增加实训内容。

2.4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模块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充分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的需求、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和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等。

2.5课程设置我校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形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职业教育中的“I”型课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不同于现代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宽基础+专业方向”的倒“T”型课程结构。它是一个理论、实践和素质三者并重的体系,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3]在这种课程结构中主要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三结合”的课程结构内涵,具有定向性、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一对一”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三结合”即专业和技术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及素质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模块式”教学法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三个学年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相应的三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课程,讲授基础课程,构建基础,注重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课程,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完成专业能力模块的学习,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课程,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为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人才。以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通用基础教学模块(第一学年启用):

(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

(2)社会基本素质课模块,开设写作、美术、音乐、书法等;

(3)实训模块,开设电脑(备考电脑初级证书)、珠算等。专业教学模块(第二学年启用):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内部首次分流,分出会计、商贸等小专业,按大专业操作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电脑课(必修)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

(2)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基础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等;

(3)小专业专业课模块;

(4)小专业的专业技能模块;

(5)必修电脑课模块,备考电脑中级证书;

(6)选修课模块。可开出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愿选择,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7)实训模块。完成了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的学习,通过国家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第三学年启用):我们参考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Col2lege)[2]的做法,第三学年在专业内部实施第二次分流,分出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和高考班。前者适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后者适用高考教学模块。

(1)专业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启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实施

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查漏补缺;2、专业课模块,拓宽和夯实专业基础,3、专业技能实习、实践模块,考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上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高考教学模块:高考班启用高考教学模块,1、高考科目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课(美术、管理专业课等);2、必修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体育课等;

高考考证模块,继续组织学生考高一级证书。2.6建立专业教室、专业实训室、实习基地等通过专业教室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感,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实训室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它具有完善的各种教学设施,能用于仿真模拟练习,能完成与模块对应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感受岗位工作的环境,产生对本岗位的热爱。专业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准生产环境下进行专业训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与消费性实习并存,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校办厂和企业的教学实习、育人和创收的功能,达到社会关心教育、办教育的目的。2.7考核对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应的科学的考核方式,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进行测验,理论层次模块以基础知识测验为主,技能层次模块增加操作考核。模块成绩=平时成绩(30%)+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验成绩(70%),再将模块成绩换算成学分。

3灵活搭配模块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职业教育后,其“模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的“堆积”为最佳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社会劳动部门或企业急需的某种实用型人才,根据距上岗时间的长短,对“模块”略加调整可单独启用或组合启用。专业教学模块中去掉选修课,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习力度,单独启用,可用于短期人才培训。启用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可适用于岗前培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可用于对已上岗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熟练操作者进行培训,以提高文化素质,为今后进行更高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将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进行“堆积”,可用于距上岗时间1—2年的人才培训。如有特殊需要,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4]。超级秘书网

4“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法,重点增加实训内容,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方式灵活,培养人才周期长短相间,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学校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解决目前社会劳动力人才市场变化快、学生对口就业率不高,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相应提高了专业设置的准确率。如我校实施“模块式”教学法后,培养的学生除对口升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全部实现了当年就业。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3-24.

[2]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3):46-47.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创办特区职业技术学校,为特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全国首位。其经验之一是在职业教育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法。

1采用“模块式”教学法的背景

近几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学校按照市场需求预测设置专业,招收、培养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三年学习之后才能出炉,而此时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热门现在可能变成冷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某些专业技能、知识可能严重滞后,满足不了社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导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与此同时,深圳特区的传统产业目前也正面临着增加科技含量的变革,大量在岗职工也存在着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问题。如何解决变化的市场需求与稳定的职校专业设置的矛盾?怎样才能增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我们的实践表明,选择“模块式”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之一。

2“模块式”教学法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法的设想源于幼儿喜爱的玩具积木。每一块小小的积木好似一块块的“模块”,小巧灵活,其独特的几何外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彼此间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根据不同的构思、按不同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模块搭配组合,以构成形态各异的完整图形。“模块式”教学法就是借用“积木”的小巧灵活和可以组合性的精髓,使职业教育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

2.1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划分模块。按照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观点,确立相应模块,再将各种能力培训的内容分成若干(子)模块。其中,专业能力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专业综合技能进行分析,每一技能对应一个(子)模块。社会能力模块和方法能力模块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及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等为目的。

2.2模块分析一个模块对应一定的知识或一项技能,对技能的分析包括:该技能的目标、职责;掌握该项技能所需要的若干专项技能;每一专项技能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每一模块所包含的专项技能的标准和要求,综合确定知识内容。许多专项技能的知识点有相互交叉,在模块教学中应根据先后作好安排,避免重复教学。

2.3制订模块教学大纲、编写模块教材教学大纲、教材与模块相对应。编写模块教材的依据是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专业的科学体系。教材的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重点是增加实训内容。

2.4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模块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充分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的需求、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和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等。

2.5课程设置我校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形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职业教育中的“I”型课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不同于现代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宽基础+专业方向”的倒“T”型课程结构。它是一个理论、实践和素质三者并重的体系,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3]在这种课程结构中主要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三结合”的课程结构内涵,具有定向性、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一对一”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三结合”即专业和技术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及素质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模块式”教学法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三个学年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相应的三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课程,讲授基础课程,构建基础,注重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课程,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完成专业能力模块的学习,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课程,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为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人才。以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通用基础教学模块(第一学年启用):(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2)社会基本素质课模块,开设写作、美术、音乐、书法等;(3)实训模块,开设电脑(备考电脑初级证书)、珠算等。专业教学模块(第二学年启用):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内部首次分流,分出会计、商贸等小专业,按大专业操作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电脑课(必修)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基础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等;(3)小专业专业课模块;(4)小专业的专业技能模块;(5)必修电脑课模块,备考电脑中级证书;(6)选修课模块。可开出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愿选择,培养学生一专多能;(7)实训模块。完成了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的学习,通过国家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第三学年启用):我们参考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Col2lege)[2]的做法,第三学年在专业内部实施第二次分流,分出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和高考班。前者适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后者适用高考教学模块。(1)专业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启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实施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查漏补缺;2、专业课模块,拓宽和夯实专业基础,3、专业技能实习、实践模块,考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上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高考教学模块:高考班启用高考教学模块,1、高考科目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课(美术、管理专业课等);2、必修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体育课等;3、高考考证模块,继续组织学生考高一级证书。2.6建立专业教室、专业实训室、实习基地等通过专业教室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感,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实训室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它具有完善的各种教学设施,能用于仿真模拟练习,能完成与模块对应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感受岗位工作的环境,产生对本岗位的热爱。专业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准生产环境下进行专业训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与消费性实习并存,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校办厂和企业的教学实习、育人和创收的功能,达到社会关心教育、办教育的目的。2.7考核对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应的科学的考核方式,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进行测验,理论层次模块以基础知识测验为主,技能层次模块增加操作考核。模块成绩=平时成绩(30%)+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验成绩(70%),再将模块成绩换算成学分。

3灵活搭配模块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职业教育后,其“模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的“堆积”为最佳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社会劳动部门或企业急需的某种实用型人才,根据距上岗时间的长短,对“模块”略加调整可单独启用或组合启用。专业教学模块中去掉选修课,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习力度,单独启用,可用于短期人才培训。启用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可适用于岗前培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可用于对已上岗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熟练操作者进行培训,以提高文化素质,为今后进行更高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将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进行“堆积”,可用于距上岗时间1—2年的人才培训。如有特殊需要,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4]。超级秘书网

4“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法,重点增加实训内容,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方式灵活,培养人才周期长短相间,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学校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解决目前社会劳动力人才市场变化快、学生对口就业率不高,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相应提高了专业设置的准确率。如我校实施“模块式”教学法后,培养的学生除对口升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全部实现了当年就业。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3-24.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课程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正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高职高专工科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使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1)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代替枯燥无味的理论,具有真实性。其教学内容是实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2)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知识。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学会绘制硬件原理图,掌握仿真单片机及其程序以及外部接口电路,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KeilC51,Wave6000,ProteusISIS的使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效地结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媒介,先把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加入若干生动案例,再通过仿真软件Proteus把运行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理论为分析基础,模块化学习,项目化考核。通过案例的探讨和剖析,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块和案例,轻松掌握知识,具有一技之长。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工科课程教学上尤其是“学”和“做”环节,深入推进该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2教学方案的实施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工科类课程中的实施,需要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先进的实训室条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重点环节包括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如何精心设计和选取案例,案例和模块相关知识点的吻合度,案例的实现等,具体细节如下:1)课程模块的划分。模块化的单片机案例教学,首先,把单片机系统分成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又可以互相衔接的简单模块,然后,将案例教学法融合其中,将复杂难懂的指令、语法、编程及其电路分解,使编程简单化、电路透明化。通过对各个模块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电路原理设计及编程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2)模块案例的设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着手,每个模块中的案例难度适中,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联系到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案例的实施和优化。教师根据模块知识点选取案例进行课程教学,同时,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各个模块的案例安排及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发现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向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过渡,采用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能实现某一目标的参考程序代码,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际操作,同时不断对模块的案例进行扩充和优化。本教学方案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教师和学生2条主线,分层次、分阶段研究。教师主线是从模块划分、案例设计与实施到模块案例库的建立;学生主线是从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学习到参与评价教学。本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5],首先,把该课程分成单片机入门、单片机硬件结构模块、软件模块、内部资源模块(含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外部扩展模块(含存储器扩展、I/O,A/D,D/A,人机接口)、综合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根据内容设计若干个知识点的案例,并设计1个综合案例,或几个模块设计1个综合案例。这样就把一本书的重点、难点分解开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又可以融合形成一些综合案例,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综合运用的理解。如在教授异步通信的类型时,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全双工方式通信,设计一个案例[6],如图3所示,1,2号机把P1口的开关状态通过TXD,RXD进行互传,把状态信息送到P2口,并经过2片7447驱动BCD码数码管显示,1号机显示信息反映的是2号机的开关状态,2号机显示的是1号机的开关状态,还可以通过示波器VT观察波形。有了例子,学生对全双工含义的理解更容易了,再通过自己动手设计、连线,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学习兴趣更高了。

3教学方案的创新点

高职高专类工科课程大多数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它以掌握某一种职业的从业技能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案例教学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社会的择业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融合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扩充了高职高专工科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高专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相关文件所提的提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创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2)把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生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案例仿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东西可授,学生有知识可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形象的运行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3)该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实验操作和仿真案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4实践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教和学”转变为“教学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势在必行,需注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把握。若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使该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去记忆基本原理。模块化案例教学,在项目的实践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利于学生对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不断研究和探索,可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对教学的意义。不仅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对教师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案例教学在单片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3)对学生的意义。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结合能力本位教育和分模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4)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技术日新月异,高校采用传统封闭型的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单片机技术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5结束语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基础会计课程特点适宜运用模块教学法

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模块教学法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正好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模块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解能力有限,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更喜欢基础会计技能的学习。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很枯燥,希望减少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增加会计技能操作的时间,模块教学法能满足高职学生上述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我们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二、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技能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尝试运用模块教学法,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划分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打破原来的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为基础理论模块,均为必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账户结构等三大部分。模块二为基本技能模块,可分为下列5个子模块,子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如下:

1.1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

①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

②填制原始凭证

③审核原始凭证。

1.2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

①根据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处理

②认识各类记账凭证

③填制记账凭证(专用和通用)

④审核记账凭证。

1.3登记账簿,具体任务可分为:

①开设账簿

②登记账簿

③结账

④试算平衡,对账。

1.4更正错账,具体任务可分为:

①查账

②更正错账。

1.5编制会计报表,具体任务可分为:

①编制资产负债表

②编制利润表。模块三为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建账、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四大部分。上述三大模块的重点是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理论模块穿插其中,三者之间融会贯通,互为一体。

2.模块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基础会计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任务教学法。在划分模块的基础上,采用模块、任务、活动的结构体系,将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角色的分工和扮演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原始凭证的学习任务中,根据技能要求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开票、制单,认知各种原始凭证使用范围、编制方法、审核方法等。模块教学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任务更细化,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连贯性。

3.充分利用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实施模块教学

为了更好进行模块教学,我们利用厦门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进行实训模块教学。实训模块教学让学生扮演企业财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实训。在技能实训的过程中,学生练习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此外,技能实训还让学生分组合作,明确财务各岗位的分工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权限,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团队合作精神占5%,理论考试占30%,实际操作能力占45%,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

三、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成效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用技能课程之一,它服务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与职业教育目标错位。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虽然属于公共课,但同样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应以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目前,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仍然过分注重语言知识讲解,不重视职场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能突出职业性。第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过分注重基础,缺乏职业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严重。高职公共英语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职业性考虑,大多仍沿用本科的课程模式,只是在教学难度上有所降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因为学不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英语技能而感到迷茫,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第三,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张皮”,不能进行有效衔接和相互促进。由于公共英语课程过分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缺乏职业性,与专业不挂钩,不能有效发挥为专业服务的作用,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标准单一,多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师生更注重分数结果,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些“软肋”,本研究主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这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培养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简称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和开发,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中共性的内容进行归类,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相关内容,以构成较大的模块,且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学习单元,使得所有的教学内容协同作用,最终实现局部功能的最大化,即实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是,第一,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实用性。第二,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工作过程的系统性,不但能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受教育者的需要。第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日益加强,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利武器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开展的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科为中心将公共英语课程划分为读写模块和听说模块,个别研究细化为听、说、读、写模块。但无论怎样划分,这种课程模块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和职业化教育的联系不紧密。二是模块化课程结构研究,主张基础英语模块和职业英语模块相结合。例如,黄启汉在其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中提出“可以先开设一至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然后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一至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利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机会进行英语实践训练”。刘利平在其论文《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下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中建议:“将目前高职‘实用英语’或‘基础英语’改为‘职业英语’,并从学科课程分离为职业课程”。三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如马俊波在论文《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介绍了深职院在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取得了满意的改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已有研究与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开拓与带头的作用。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之一。

三、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公共英语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本研究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及素质英语;通过四大模块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和设计,实现教学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及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有效链接。基础英语模块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即语言学习的共核部分,重点培养听、说能力。职场英语模块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职场中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和涉外事务的能力。行业英语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从专业需求出发,使学生能够熟悉本岗位的专业术语,阅读和理解相关的专业文献,并能与外籍人员就专业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考取相应的行业英语资格证书。素质英语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可根据学生需求灵活开设一些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程。虽然四大模块课程的设置目标和任务不同,但是相辅相成。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个模块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项目。每个模块的学时不必过长。鉴于职业差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各课程模块不宜做统一要求,可采用“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用学分加以控制。

(二)教学模式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各模块的目标和任务,解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注重“行动导向”。基础英语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与高中阶段的不同在于对听说技能的侧重。对于基础英语模块的教学,教师可根据主题和技能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职场英语模块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教师根据职场需求和课程目标模拟设置不同的职场情境,如模拟求职与面试、咨询与接待等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训练,并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实践锻炼。行业英语模块主要结合专业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将该模块内容划分为不同项目,每个项目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将项目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实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教师采用项目导向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素质英语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由学生任选。学院可结合学生需求和培养方案开设一些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方法由教师灵活掌握。

(三)学生考核模式

英语课程的传统考核模式以终结性考评为主,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存在模式单一、命题陈旧等弊端,客观试题多、主观试题少,尤其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不仅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估,还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不适用于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实用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因此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其中,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次的评价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如考勤、课堂表现、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模块内项目的掌握情况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次考核,如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大平时成绩在总体考核结果中的比重,通过考核检查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有固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动态、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职场交际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增加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将模块化教学付诸实际。第二,建设规范的教学团队,同专业同年级的教师按统一的教学规范、授课计划与教学进程开展教学,有组织地集体备课、集体攻关,保证教学质量。第三,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新实验与实训项目的开发,鼓励教师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提高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

四、结语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例谈思想政治课模块整合教学

 

哲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好哲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我们以哲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整合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教材知识内容。

一、唯物论部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据此可以分析如下经济生活内容:纸币的发行规律;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提出;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等。

相关政治常识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

相关文化生活

摘要性等。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公民的“纳税人”意识的重要作用;健全市场信用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对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等。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原则和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的重要作用等。

相关的文化生活知识如: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规律是客观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班主任论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都要遵守价值规律;在市场场济中,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多种因素等。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公民与国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制约因素等。用整体和部分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有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

这一原理涉及如下经济生活内容:生产与消费、效率与公平、征税与纳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权利和义务、自由和法律、民主和专政、竞争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如:文化继承与发展、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经济生活内容如: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班主任论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等。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正确看待当今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三、认识论部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经济生活内容: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道理,分析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效率与公平的认识都是一个逐步深化、发展的过程。

政治生活内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文化生活内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

四、唯物史观部分: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经济生活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荣属于劳动者,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例谈思想政治课模块整合教学

 

哲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好哲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我们以哲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整合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教材知识内容。

一、唯物论部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据此可以分析如下经济生活内容:纸币的发行规律;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提出;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等。

相关政治常识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

相关文化生活

摘要性等。

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公民的“纳税人”意识的重要作用;健全市场信用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对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等。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原则和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的重要作用等。

相关的文化生活知识如: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规律是客观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班主任论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都要遵守价值规律;在市场场济中,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多种因素等。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公民与国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制约因素等。用整体和部分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有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

这一原理涉及如下经济生活内容:生产与消费、效率与公平、征税与纳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权利和义务、自由和法律、民主和专政、竞争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如:文化继承与发展、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经济生活内容如: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班主任论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等。

相关文化生活内容:正确看待当今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三、认识论部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经济生活内容: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道理,分析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效率与公平的认识都是一个逐步深化、发展的过程。

政治生活内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文化生活内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

四、唯物史观部分: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经济生活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关经济生活内容如:荣属于劳动者,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政治生活内容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共72学时,4学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概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名著名篇,了解中国古代文论家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初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线索,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加强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课程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论》是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之一。文学批评,以业已存在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重在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作出评判。文学批评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等。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与人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加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多由于西方文学批评之东渐而得以成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就已十分发达,在某些领域还相当成熟。本课程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十分久远。从某种角度而言,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理论批评。因此,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它的两翼,两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对,共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文学批评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总结,其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学意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也有助于总结民族文化传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当然,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记忆能力方面的下降与理解能力的增强

08秋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大多为成人,其中35岁以上的学生占80%。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识记能力开始减弱,特别是“机械识记”能力明显下降,但成人借助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相对增强。这一特点在07春汉语本学生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尤其是客观识记知识)的掌握较为浮浅而对主观分析题的理解较为自如。

2、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08秋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大多为小学教师,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课程资料,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由调查问卷中关于学生学习目的的回答来看,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约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文凭”的选项;另一半学生选了“提高自己”的选项。在选择 “提高自己”的选项的学生中,我们不排除有的学生含蓄地因此隐藏了自己“为了文凭”的真实想法。因为在授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曾经与某些选择“为了提高自己”选项的学生交流,他(她)们曾流露出自己来学习是"为了文凭"的原因。

3、具有较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性

实践教学表明,成人学习是着重个人经验、强调实用性的学习。成人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对于进一步的学习来说,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来源,也可能成为学习障碍,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解释和归纳。比如,近些年来,由于学术思想的开放,“学术口红”颇有泛滥之势,而这些“学术口红”直接影响了成人学生对学术客观正确的理解与分析。

4、缺乏行之有效的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擅长自己对 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5、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矛盾冲突

成人学习者与普通学校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以08春 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来说,这个班的学生80%为小学教师,90%为女性,80%的学生已成家。从这个比例来看,学生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与 家庭,这样,有时她们难以将全部精力放诸于学习上,从而产生工学矛盾。

三、课程实施方案和一体化设计特色

为配合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学期初,责任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实施方案和一体化设计进行了重新整合与设计。本次实施方案与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主要在于以源系流,以根养叶,注重源头与基础的把握,而不偏执于对细枝末节。

1、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浩繁,看起来纷繁杂乱、琐碎无序,好像没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可言。其实,如果深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散落的篇章中恰恰有一个潜在的体系存在着 ,这种潜体系体现为批评家的总体倾向,既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及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原培养方案中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由于课程体系按“学科导向”设置,各门课程都比较强调自身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情况.部分课程之间相互孤立脱节,课程之间的分工与接口不甚明确.部分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分离,部分课程内容多有重复,有的课程则以微细差异而独立设课,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内容经典却又抽象、单调,难以及时吸收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突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实验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即以传授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根本.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科书,脱不开原有课程设置的束缚,教学过程仍沿用较传统的灌输式“教”与“学”模式.各门课程均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具体的过程和考核要求.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际、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引入、教与学纸上谈兵等教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常常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动手的时间少,感性认识较差,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这样造成一些企业报怨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而学生则抱怨在学校没有机会动手、没有机会到企业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提高的后劲,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合肥学院利用本专业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优势,学习借鉴德国成功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从原有的“学科导向”转变为“专业导向”,构件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改“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德国高等教学中“模块”(Module)是围绕特定能力培养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一个模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内在逻辑性.每个模块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学量、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时间等.为了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有讲座课、研讨课、练习课、实验训练课、项目教学课、学生自学、等等.为了实现专业能力应多使用讲座课,而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则多采用研讨课、练习课、项目教学课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教学课就是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间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1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确立

通过走访、问卷、调研等形式在机械行业领域中广泛深入地调研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岗位群以及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合肥学院机制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强调以胜任所需求的职业岗位为目的.通过调研明确了企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确定机制专业学生的六大专业能力,进而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本专业的能力及其要素如图1所示.

2.2模块及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由相关联的知识点的有机组合即形成了“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根据机制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使每个模块对应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整合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通过将课堂教学、企业学习、研讨、项目、实验、练习、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应用“合并-删减-增加”等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下面是部分模块教学内容整合情况.

(1)将原分别课设的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绘图,UG三维软件基础三门课程内容整合,删除了原有教学内容中部分抽象的、很少用的画法几何理论分析成机械产品表达模块,打破原有各门课程的界限,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培养识图绘图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手工方法及二维、三维CAD/CAM等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表达和构形设计表达方面的能力.

(2)将原有“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两门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更趋合理紧凑.该模块与前期所进行的“工程训练”模块实践教学紧密配合,力求使学生在获得初步的金属工艺学基本图2机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技能的前提下,较好掌握有关材料、热加工等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

(3)把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与数控技术中数控编程并入机械制造技术I模块,而把数控机床的电控内容并入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内容.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机械制造I、机械制造II模块以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数控加工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4)把机床设计、数控技术部分内容,机电传动控制部分内容整合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及其控制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具有设计、维护、改造机械制造装备能力而设置的,主要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及其主进给运动设计,它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模块知识的重组,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本模块所达到专业和能力,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

3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按照模块化的教育理论,为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来实现模块所要求的能力.

(1)项目驱动方法的教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模块中的工艺规程编制这一章大部分内容涉及的是如何编制的规则,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无助于提高工程能力.因此,我们以项目设计方法来完成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工作现场中,以一个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为项目,通过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该项目,通过教学实践,该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能真正理解编制规则,以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2)现场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本专业很多模块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大都是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缺乏现场实践经验.比如滚齿机教学中,学生连滚齿机都未见过,教学效果较差.在夹具教学中,对限制自由度、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无法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可通过现场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滚齿机教学中,首先带学生到现场了解滚齿机的组成及所需的运动,然后到教室分析其传动链组成及其调整原理,课后完成某个齿轮挂轮的计算,最后学生分组到现场对滚齿机挂轮进行调整来完成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夹具的设计教学中,对夹具的组成、定位原理进行讲解,然后把学生分组对某个夹具进行测绘、组装,并画成相应的装配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仅了解夹具的组成,而且对定位原理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现场教学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基地产品进行真刀真枪完成.过去毕业设计大多偏重于理论,满足于公式推导,计算机模拟,学生不知道自己设计产品,能否满足于生产工程需要,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而且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现在,学生在教师、现场工程师共同指导下,围绕工厂的产品进行研发设计,以及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学生不仅从理论上考虑设计问题,还要考虑成本、效率、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为自己成为优秀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以能力为导向,通过优化和整合了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真正实现了做到了“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这一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的同时,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角色转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工程能力,通过探索了项目驱动方法,现场教学,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找东西要学的转变.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和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1.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大学专业与学生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的图面感,所以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就是引导学生,为今后设计课打基础。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初步。设计素描与色彩是塑造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觉,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色彩的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点线面综合运用等能力。设计初步更偏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包括线条的运用、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是正式进入专业设计的第一步。

2.设计教育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就是设计,设计教育模块的二级模块包括:设计类、设计思维类与设计史类。设计类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雕塑设计。设计思维类包括景观学导论、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环境心理学概论。设计史类包括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类以风景园林设计为中心,从大二贯穿到学生毕业,包括校园景观、居住区组团景观、滨水景观、商业街景观、广场景观、公园景观、度假区景观规划,从小到大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现代社会景观的主要类型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其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中辅助组成要素,例如园林建筑小卖部等,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等,都为专业课的核心风景园林设计做点缀。设计思维类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为设计课做铺垫,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选择。专业选修模块包括风景摄影、创意景观鉴赏、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景观材料、景观工程预算等。创意景观鉴赏由教师点评优秀景观实际案例的优缺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把好的创意经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设计课中。通过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不脱离实际,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专业选修模块的学习能对主要专业课学习起辅助作用,却又是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实践训练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实践训练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按市场上的景观设计行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类别,分别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每一教学模块应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模拟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市场的景观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实习、认知实训、毕业实习,每一个实习都搭配一个设计项目,使学生能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结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会计电算化》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计电算化岗位中的软件操作员和审核记账员的应用水平,为学生拓展就业领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模块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而将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暂时搁置一边,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二、会计电算化模块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1、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及种类;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及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因特网的特点及应用;了解计算机安全隐患;了解计算机病毒防范。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实物观察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因特网即病毒防范

2、会计电子化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理解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作用;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特点;掌握典型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结构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掌握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理解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要求;了解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月末处理等基本运行过程;掌握会计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的主要区别,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了解选择商品化灰机软件的注意事项,理解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层次要求。;掌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和权限要求,了解档案管理,手工记账要求。活动设计:区别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点;根据工作目标需遵守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守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判断。

3、总账系统初始化应用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账系统的任务处理流程。掌握总账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掌握财务分工的依据作用内容;理解部门档案盒职员档案内容及作用;掌握会计科目体系的原则会计科目体系的主要项目,会计科目编码的作用和方法,掌握会计科目的要求与限制;掌握数量核算外币核算银行等辅助账及账薄格式的设置;理解设置凭证类型结算方式等核算规则的作用;掌握期初余额的内容及输入要求,理解试算平衡的计算方法年初结转的作用;理解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及初始设置的内容,了解客户和供应商档案的作用及内容。活动设计:设置操作员计权限建立账套设置会计期间设置账本位币设置会计科目录入科目初始数据设置辅助核算项目设置外币币种及汇率设置凭证类别

4、总账系统日常账务处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记账凭证的产生途径与输入方式处理流程掌握记账凭证的格式项目和各项的填制要求;了解凭证查询方法及打印格式;理解凭证管理要求;掌握凭证修改的要求与条件;掌握凭证审核的意义和方式;掌握凭证记账的条件及处理流程;掌握账薄输出的原理及处理流程,掌握查询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方法及打印格式和要求;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中期初末账项十五内容及作用,掌握银行对账单的格式内容;掌握计算机自动对账处理的条件人工辅助对账依据;了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格式;理解自动转账分录概念主要项目设置自动转账分录的资本要求;理解月末处理的试算平衡与对账依据;掌握结账的条件和作用。活动设计:编制记账屏障;修改记账凭证;凭证审核;生成机制记账凭证;记账;结账;查询账薄

三、会计电算化模块评价方法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排球模块,教学效果

 

1.前言

“模块”理论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他认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哲学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成功的范例是加拿大荷兰学院的CBE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模块式教学。这种模块式教学也被引入到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在高中排球教学改革过程中,排球模块课的推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也为初中排球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其是否也适合初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效果如何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排球模块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实验与调查研究,论证了模块教学在初中的可行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校初二年级参加排球模块课学习的初中学生72名与参加传统排球课的初中生72名。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询了有关模块教学的论文和材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理。

2.2.2 问卷调查法:访问了有关专家,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初稿征求了10位专家的意见,之后对问卷进行了修改,表明问卷所列问题能够或基本上能够反映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

2.2.3实验法:对沛县五段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36学时的排球教学实验。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质调查,并均匀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排球模块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

2.2.4 数理统计法:对有关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表1 选排球模块课与传统课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表

 

 

 

立定跳远(米)

36M横向移动(秒)

纵跳(cm)

排球模块

X=1.75±0.16

X=19.2±3.42

X=42.3±6.78

排球传统

X=1.76±0.12

X=19.18±2.86

X=42.7±5.29

P

>0.05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 焊接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随着现代焊接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革新,对新型高素质焊接技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大批量不同层次的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所面临的一道难题。模块化教学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批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符合企业需求的焊接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有效方式。

1焊接模块教学的优势

1.1突出了技能训练的中心位置

在职业教育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技能训练,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主题进行,文化课以专业课为目的,专业课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受制于“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教学模式,技能训练的中心位置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或多或少的存在学科间以及理论和实际间的不连贯。而模块式教学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摒弃了原来的学科界限,解决了学科间的脱节问题,一切理论教学设置都是为技能训练服务的,解决了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

1.2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模块式教学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相辅相成,做到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用训练结果检验理论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灵活多变,既可以从理性到感性,先讲理论再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训练;又能够从感性到理性,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论知识,然后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理论知识;还可以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同步进行,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进而解决问题。

1.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实施模块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自由的选择课程,能够花更多时间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多个模块开展焊接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习,不会因为课题单调枯燥而分散精力。模块式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了用最少的资源培育最优秀的人才。

2 模块化教学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2.1建立焊接实习模块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要求,以实用够用为出发点,围绕技能训练这个核心,制定出该项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工艺课程,根据不同技能的特点分门别类,建立若干课程模块。

(1)结合专业的不同种类的课题划分大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细分成不同的小模块。

(2)每一个模块都应该将理论和技能有机的集合在一起,明确模块教学目标,突出课程的实用价值和系统性。遵循“工艺知识教学―工艺流程分析―工艺过程演示―操作要领提点―相关理论链接―现场技术指导―作业评测。”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松懈,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4)模块的划分要不能因循守旧,要根据企业需求及时的推陈出新。

2.2教学模块的实施

(1)教学模块务必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表面及内里的顺序进行。必须先掌握基础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模块学习夯实基础。

(2)教师之间要明确分工,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自己精通的教学模块,学生只有按时按质完成所选某一模块的考核之后才能继续选修其他的模块,不能通过考核的必须重修。可以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同时开设几个模块教学供学生选择。

(3)每个模块的课时设置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灵活变动,允许能力强的同学提前进入其他模块的学习,也允许能力差的同学延长课时,利用其他时间补修。

2.3编写课题化的焊接专业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模块化教学要求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和要求,以课题为单位编写教材。总体上要求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合理整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每个课题之间要合理链接,课程设置要有利于教学组织。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焊接专业的教学要求。

2.4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模块化教学体系对教师的要求是一专多能,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必须有过硬的实操技能以及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不仅能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分析,还能够亲自示范操作要领,现场解决技术难题。这样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有组织,有目的得按计划逐渐的组建,慢慢培养。具体可以通过强化学校理论教师的实操技能,提高企业指导技师的文化理论水平等途径来实现。

2.5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为了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率,校方应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时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有经验的技师到学校面试、考核学生和指导学生的实操技能。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了解工艺流程,生产要求,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优秀技师来校指导学生的实操训练,定期与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座谈,商讨焊接教学中课程模块的设置及更新,切实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考取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总之,模块化教学,通过合理的划分理论模块与技能训练模块,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保证模块化教学的开展,院校必须从教学模块实施,专业教材编制改革、校企合作深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的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宇.“一体化”教学在焊接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56.

[2]任华宝.当前高职焊接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215+217.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汽车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专业模块;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70-01

0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分支,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孤立进行,造成了相互脱节等问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理论与实习教学的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的重复与教学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自2006年开始积极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交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端而采用的新教学模式,打破职业教育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汽车专业学生所需要接受的技能教育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模块式教学法是在深入分析每个技能或工种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可组合的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以技能训练为核心,较好解决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和避免了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现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在边用边学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2模块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1 编写教学计划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职业院校的培训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汽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发出相应的“教学子模块”,从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其中每一个子模块都有相关的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具备独立性与完整性。这样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如汽车变速器这一模块,理论要求是: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各零件的名称及技术标准、修理检测、故障排除知识、保养;技能要求是:能正确使用工具拆装变速器、能正确使用量具进行检查,并按照装配规范进行装配、检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完成后,每个学生单独进行规范化实操考试。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块选择,从而化解工学矛盾,增强培训针对性,扩大知识覆盖面,降低重复率。

2.2 组织教学内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将教学内容按教学规律及内容类型划分成多个或大或小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的方法。针对职业培训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模块的设置尽可能与工作的实际相一致,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教学内容相统一,为了增强模块式教学的整体性,同一名教师既要负担理论教学同时也要进行实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授课反馈的把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设施比较容易组合,可以穿行,能更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都明确,容易掌握各阶段的学习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职业院校层次学生的规模化教学需要。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模块划定后,由相关的教师对该模块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类,对教材内容做出新的调整,以便能够切合教学子模块的需要。由于模块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当兼顾两者的知识重点,做到理论作为操作技能掌握的基础,操作技能成为理论深化的补充。

2.3 完善教学设备建立模块式一体化教室,要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模块式一体化”场所,所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室是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我校自2006年以来,学校加大投入,购进电脑及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建成以多媒体教学、实操实验室一体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室,建成汽车电脑喷射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汽车电器模块等一体化教室,并配有汽车仿真平台和汽车故障电脑解码仪等先进教学检测设备,保证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每一模块都采用实物、模型、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采用 “交叉循环制小组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制定考核制度一种教学模式开展的成功与否,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来进行合理化的评定。在模块一体化教学中,每个模块学完后,都要进行实操考核。独立的教学模块都要制定与该模块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考核标准,对总成的拆装顺序、工具使用、量具使用,各零件技术标准、零件检查,要求学生随做随说,说明结构原理、零件名称、技术标准等。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我校监考、按照考核标准逐项扣分,学习期满时,学生应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鉴定成绩列入学籍档案,用来确定汽车维修专业技术等级。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又检查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考核制度的约束,能够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模块一体化教学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技能,强化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双项水准。我校采取让理论教师利用寒暑假去汽车修理厂实习,实习完成后,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汽车维修技师要求进行严格考核。

3结语

通过实施汽车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企业的认可,使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洪庆.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维修检测专业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