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中数学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生成发展
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新课改提出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是基于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理论,把握人本思想而提出的改进.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要以实践为主,通过科学系统的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质量,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学、厌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高中数学教材教案的探索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分析其他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去粗存精,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数学教学设计.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把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学设计,利用数学模型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出疑点难点,有主有次,有目标性,使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本永远要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本.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应达到的计划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实践,但其根本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积极参与数学模型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学会联系知识间关联性,举一反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包含学生学的目标完成和教师教的目标完成.教师要做到分析教学主次,分析学生学习完成的条件和结果.教师在授课前要理解教学任务,分清主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受影响的条件,明确课堂上学生能学到什么,明确自己的位置,服务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4)学习环境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设计,结合课堂环境,让学生每天都能了解数学,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注意互动、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课堂理解和课堂上一些疑点的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式,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思考探究.学生参考教师的教学计划,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问题,也为今后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5)教学深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都学过这句话,这句话告诫我们学和必须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完,要从课堂学生反映、数学作业的完成、自身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思考,激发个人的教学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认知能力。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以及强化评价方法三方面,阐述了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开展自主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再创造”。对此,学校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以及学习任务等,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改变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并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等设置具有独特性及趣味性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在交流与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互动,通过课堂中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现阶段,数学教师要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对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如在进行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对比分析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新课标的统一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同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学习方法以及目标等,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1.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开拓思路,以求异思维的方式对待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把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好的解题思路勇敢的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2.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改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2.1借助“破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也是形成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的有意的设置一定的障碍,以“破绽”作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切入点,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那么就会在问题培养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错误解法的辨析是引导学生提问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促进学生审题及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有这样一道问题,已知函数f(x)=loga(x+1),g(x)=loga(1-x)(a>0,且a≠1).(1)求函数f(x)+g(x)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f(x)+g(x)的奇偶性,并且说明理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出现了两种方式,并且结果是相同的。第一种解题思路是:如果需要f(x)+g(x)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满足x+1>0,同时1-x>0,由此得出-1<x<1,因此,函数f(x)+g(x)的定义域是(-1,1)。第二种解法则是借助了loga,因为f(x)+g(x)=loga[(x+1)(1-x)]=loga(1—x2),由此得出结论,1—x2>0,并且得出-1<x<1,故函数f(x)+g(x)的定义域也是(-1,1),两种不同解法,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很多学生认为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并且第一种优于第二种。没有学生发现第二种解法其实是错误的。教师在借助“破绽”引导学生的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深入探究的方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本例中,教师可以依据上题,另外设置问题,以便学生对于上题的答案进行辨析。
2.2借助讨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有这样一道高中数学题,“能够把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差”改成“和”字码?”在本例中命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其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此问题不同的答案,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弱。部分学生认为命题成立,如果从一个数列的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也可以称为等和数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和,即an+an-1=d(d为常数,并且n≥2),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如果设等和数列的首项为a1,那么很容易得出通项公式an=a1,n=2k-1或者d-a1,n=2k(k∈N).从这个角度分析,等和数列其实施一种特殊的数列,即是摆动数列,其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的和是等于一个常数的。这种观点,更加具有说法力,赢得了很多学生的支持。当然,还有其他的几种结论,例如,如果把等差数列的“差”改为“比”,那么此数列就会变成等比数列了,这是对等差数列在概念方面进一步的引申。通过在学生之间开展广阔的讨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我国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实践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动力
从这个角度上看,高中数学作为较有难度的课程,其实不可能进行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来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成为一个积极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让其成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手段与方式,从而让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过程有些不和谐的状况,很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由于信息量过大,使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反而觉得数学学习更复杂更有难度,引起高中学生群体的强烈反应。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出一些电子教案,还可以通过网站制作成网页,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浏览与查阅,让高校数学教学能够在这样的新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辅助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性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创意,要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数学就应该通过教学创意来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对于数学来说,由于它属于理科课程,其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来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让学生在有创意的学习情境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高中数学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开展网络数学课堂教学在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平台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教师应该开展基于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不断扩大教学范围,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各种数学教学之间的交流。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来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或教学课件,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更好地引导并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学生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多媒体平台来对数学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从中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网页挂在网上,让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和评论,从而促进数学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完成多元化的教学交流。
2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应该从思想认识方面来得到保证。换句话说,应该充分认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虽然说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有着直观、形象以及高效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入误区或极端,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难以切实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自己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不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更要让其具有现代化教学气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同时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成为独立的行为人,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要保留与使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人与人直接沟通和交流的优势,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代替的,不能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走入另一个极端。
拓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畴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教师必须把一些高中数学知识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去,并努力扩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真正整合高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从而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中学数学杂志》2014年第十三期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推广意识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推广意识,就是在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任务,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为基本线索,教师为学生设计并“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4]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数学的推广意识,掌握数学推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分析数学概念的外延,剖析数学概念的推广历程中学期间的不少数学概念的前后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先前的概念常常是后续概念的基础,这是因为随着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深入,数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是数学概念的推广.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的产生基于什么样的知识或者实际背景,它有什么意义,它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更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和前面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要把这个概念进行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产生或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数学概念推广的逻辑顺序,更好地领悟数学中推广的含义,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领悟新的数学概念.比如,学生在初中学习了整数指数幂,到了高中要研究指数函数,因此,需要将指数从初中时的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为了帮助学生对指数从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数学推广的角度去经历指数概念的推广历程:从整数指数幂到有理数指数幂的推广,需要引入分数指数幂,以及把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而再把有理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当然这里还涉及无理数指数幂的情况),同时还要让学生清楚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实数指数幂,这样在把新的指数概念纳入到了相应的指数概念体系中去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指数概念逐步扩充和推广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接下来学习和研究指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对数的引入及对对数函数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2.重视多角度解决问题,探求数学命题推广的本质解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对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从而为问题的多角度解决或数学命题的推广提供帮助。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若能仔细观察题目的结构特点,联想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探究,就会获得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借助解法4我们由此得到了更一般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这是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体会数学命题推广方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3.观察数学命题的“维数”,实现数学命题从“低维”到“高维”的推广数学命题的“维数”一般指数学命题中的变量个数,“维数”还泛指未知数的个数、方程的次数、不等式的次数、函数迭代的次数、数表的阶数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当c=2时,函数y=g(x)有5个零点;当c<2时,函数y=h(x)有9个零点;当c>2时,函数y=h(x)有1个零点.这里的函数g(x)相当于函数(fx)的2次迭代,那么对于函数(fx)的n次迭代,结论会怎么样呢?结合例2的数形结合的解法,我们有如下的推广,并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对问题作合理的猜想和适度的拓展,势必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命题的推广意识,这为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4.反思同类数学问题的异同,关注数学问题的纵(横)向推广在高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看似不同但内在本质完全一样的题目,如果把这些本质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并加以联想就会推导出更广的甚至一般性的结果.这种过程不仅是从特殊到一般的一种推理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寻求解题思路,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命题推广的过程,从推广的方向看,这种推广属于纵向推广或横向推广.这样的纵向推广,不仅使学生领会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推广,让学生体会到了用类比的方法把数学命题进行推广的技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5.寻求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数学命题推广的规律阶段性的学习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思考在所学的知识中是否存在某一类问题的规律、方法并加以运用或推广.如果学生在做类似的工作时没有什么头绪,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的方向,抛出一点“饵料”,启发学生由此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甚至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比如,在上完圆锥曲线的内容以后,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无意”中说起解析几何中的命题的推广的方法:如果某个命题的结论在圆中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对这个结论作推广,这个命题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甚至对于任意的二次曲线)背景下是否成立.例如,我们大家知道,如果一个直角顶点固定的直角三角形内接于圆,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位置如何变化,其斜边一定过一个定点,当然这个定点就是圆心.那么对于这个结论,你能不能进行推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推广,远远超出了笔者的想象,得到了一系列非常漂亮的结论,并都得到了证明,笔者把他们的结论总结如下.学生将笔者在课堂上抛出的“饵料”演绎得出神入化,在和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得知,在得到上述结论前,他们先是考虑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原点的情况(先把曲线推广为抛物线,因为抛物线是二次曲线中相对简单的曲线),然后再把直角顶点移到一般的点P(x0,y0)处,也经历了曲线从抛物线到椭圆再到双曲线的演化过程,但最后有同学提出来,既然它们都是二次曲线,那么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于是最后的两个推广结论就脱颖而出了.这样的推广方式正好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方法,当然其中也用到了类比推广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推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归纳猜想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这样的推广,其训练效果胜过做几十道毫无联系的解析几何题目.
摘要:高中数学在学生已经养成一定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基础之上展开教学。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的结合问题从几何问题到函数问题等各个方面都一直有所涉及。所以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为讨论对象,从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思想应用的重要性、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高中解题的具体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思想;高中教学;重要性;具体方法
1绪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还是提高学生成绩,所以将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到解题思想中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具体方法探讨之前,本文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应用思想入解题的重要性这两点进行分析。
2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2.1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具体来说数形结合思想中的两个主体分别是抽象的数(数学语言、数量关系)和较为直观的图(韦恩图、数轴、函数图像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则具体有两种,一是从数学语言出发,准确量化确保图像语言准确。二是从图像出发,借助图像确定并优化数学语言表达,并使其更直观。
2.2解题角度出发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内容
摘要:
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已经深入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切不可用得过多、过滥,否则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教学切换速度太快,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这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极为不利的,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优势;策略
当前,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已经深入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不少数学教师仅仅是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多媒体上,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心理发展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过快的教学节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高中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优势分析
总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恰恰可以与传统的教学形成互补。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可以模拟出数学实验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较之于传统的教学,多媒体可以将试题或其他教学素材投影到大屏幕上,大大节省教师因为抄题而浪费的时间。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1意义脉络的指引者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家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本人由于过人的天分,未必是一个好教师,但从他的“语言游戏说”中映射出数学教师应有的图像为:全新面貌的发现者和意义脉络的指引者.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使用的概念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或用法,而这一事实并非奇特,也不值得担心;只要我们觉得它大致符合需要,就不必忧虑或有更换的打算.依维特根斯坦之见,误认概念或名词有固定(或本质)的意义或用法,是使我们(和哲学家)深陷独断之迷失的根源.他说:哲学病症的主要肇因在于“偏食”,亦即只采用某一类例子作为思维的材料.我们必须了解,边玩边创造或修改游戏规则不仅可能而且经常是必要的.换言之,不论语言游戏的规则还是一个概念的意义都可能发生改变.另外,任何游戏规则都无法完全决定或限定游戏的玩法.例如,没有任何网球规则可以决定一位选手在击球时该用正手拍还是反手拍;语言的规则也有类似现象.不了解字词意义和语言游戏规则这种无限变化和无限活用的可能,是我们限于思想困境的主因.维特根斯坦建议我们抛开以单一方式理解概念的习性,以下这段话可视其思想的精要所在:在哲学中,人们经常倾向采用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理解一个概念.我的做法则是指出甚至是发明理解一个概念的别种才能的方式.我所想到的你可能从没想到.你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或者顶多只有2种.但我让你看到别的可能,而且我还使你了解,将概念限制在那些狭隘的可能性之中是荒谬的.通过这个认识,你心智上的痉挛将得以解除,优游于一个概念的宽阔表现场域,并能灵活的协助它的各种不同发展.
将以上这段话稍加修改,对于数学教师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育中,人们经常倾向采用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学生.我的做法则是指出甚至是发明理解一个学生的别种才能的方式.我所想到的你可能从没想到.你认为学生只有一种可能,或者顶多只有2种.但我让你看到别的可能,而且我还使你了解,将学生限制在那些狭隘的可能性之中是荒谬的.通过这个认识,你教育上的痉挛将得以解除,惊叹于一个学生才能的宽阔表现场域,并能灵活地协助他的各种不同发展.笔者在文献[3]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只要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学生中自然会有智慧的火花不断闪耀.由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理念,笔者获取的感悟是:数学教师的创造性之一就是表现在如何指引学生寻获自己的意义脉络上.在不久前《数学(必修3)》“算法案例之更相减损术”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各显神通”的环节,先向学生介绍“更相减损法”的历史渊源与操作方法,随后提出以下要求:(1)编写“更相减损术”的程序框图,根据编写的程序框图,用算法语句编写计算机程序;(2)在电脑上输入算法语句程序,并运行它来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由于算法程序的设计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笔者采用了完全开放的教学图1模式,指引学生寻获自己理解意义上的算法程序,并让学生上机调试程序并进行修改,最后得到自己意向中的算法程序.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都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如图1所示就是其中之一,此算法程序不同于教参上提供的标准答案,但最终完成了同样的任务,充分展现“算法程序各不同,你思我想意相通”.
2“主仆论”下的数学教学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可谓艰涩难懂,下面笔者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关主仆论之争的文字中窥探其中映射的教师图像.在层层转折过程中,主仆之争的结果在于:如果奴仆是跟生命的存续相妥协,那么主人便是由于对自身欲望的妥协进而无法否定奴仆;再者,当奴仆又跟自身的欲望妥协时,他自己自然无法知道烹煮的美食,必须将之让渡给主人享用,可是这却也让自身具有与主人不同的独立性.在主仆之争的关系中,主人意识和奴仆意识所呈现的逆转性变化,它一方面呈现主人后来只能依赖奴隶才能够取得欲望的满足而失却原先具有的自主性;相反地,奴隶却是从劳动过程中将自然的物转化为被主人享用的加工品,最后却让自我又取得某种自主性.原先独立的主人与依赖主人的奴仆,后来则是变成主人必须依赖奴仆,而使得主人不再是独立的.主仆论的辩证性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教师与学生.
我们应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来区别所谓“教师本位”或“学生中心”的教学样态的差异.随着社会条件的急速转变,我们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地位由“教师本位”让渡给“学生中心”.过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彻底赋予教师以专家的姿态来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其关系如同黑格尔的主仆之争.与此相同,另一种极端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从矛盾辩证的角度,它自然也会失之偏颇.因此,在“教师本位”与“学生中心”之间,它自然存在着一个综合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这样的师生关系应在于:一方面承认教师并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更不是彻底消极的“任其生长”的活动,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要让教师扮演课程教学活动的促发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本位”与“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使之得到一种和谐的平衡,这是数学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每班均有50余人的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笔者所在教研组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实验,其中“学案导学”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学案导学研究就是借助学案这个沟通教与学的载体,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开展实施新课程的校本教学研究,形成改善学习方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让教师“导”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又注重学案中教学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还给了学生.它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通过备课组集思广益、集体编写教案、提前发放教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再经历课堂学习阶段、课后巩固深化阶段,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学案导学法”比较到位地平衡了“教师本位”与“学生中心”的关系,实践也证明了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潜在于数学教学中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