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职学生特别是师范类中职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相对薄弱,这一点直接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师范类中职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或者课后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即使针对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很难找得到解决的方法.师范类的学生普遍来说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他们数学的空间想象以及创造力就相对较为薄弱,而且由于师范类大多数对数学不是很重视,导致了他们对数学定理、概念、定义及其法则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关于师范类中职生对数学的情感主要表现的现状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不强、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念和信心、学习数学的态度不端正以及经常在数学考试中表现出焦虑的心理.

二、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目标

中职数学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化目标,中职数学的模块化教学主要希望能够完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即必需且够用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有所用,服务专业的教学目标;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1.必需且够用的分层教学目标与中职生数学基础差以及中职数学课时紧的现状相结合来看,对中职学生的数学教学目标不能设置得过高,要切实可行,做到“必需够用”就好.“必需”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所需的基本技能、知识及素养.“够用”是指学习难度要适当、内容要精简,不可过多、过难.除了上述的“必需够用”还要实行分层教学,将学习的难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要求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掌握,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只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来求三角函数值,这样就可以避开诱导公式这一难点.第二层是对相同的知识点进行难度的分层,比如在集合的交集运算学习中,A层要求:给出用描述法表示的两个集合,求出两个集合的交集;B层要求:给出用列举法表示的两个集合,求出两个集合的交集.这样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他们都对交集运算法则有了一定的理解.

2.学以致用,服务专业学以致用,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而选择学习.由于中职类学生是不需要面临高考这一大难题的,所以他们几乎没有考试方面的压力.中职学校的数学模块化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专业学习中.而服务专业的含义是为专业的发展服务,不能将“服务专业”狭隘地理解为服务于专业课,它还包括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与数学有关的基本技能以及适应学生专业发展所需的基本数学素养还有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供必要地数学知识储备.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师范类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好,对于数学的学习水平也良莠不齐,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是较为不利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会让他们对于知识理解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能解决这类问题,然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实行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对中职数学模块教学的评价

1.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进行模块化教学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玩中学习的乐趣,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与其他同学尽情地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模块化教学采用的是分层的教学方法,会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尽量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实施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生源状况:初中毕业生及结业生。入学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二、模块设计原则

从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技能训练核心,以典型课题为实例,以维修技术水平为检测标准设计模块

1.模块设计本着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兼顾新技术、突出专业主干、兼顾专业边缘和着眼电气维修、兼顾电气设计原则,将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4个一级模块和若干个二级模块,一级模块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强电技能训练模块、弱电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该模块覆盖电工(09-030)、维修电工(09-031)、电工电路仪表装接调试工(09-018)、无线电装接工(36-002)、无线电调试工(36-003)5个工种。

三、模块式技能训练的内涵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以师带徒,强化训练,由学校训练到工厂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模块式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1.“情境—达标”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框架,将各种显性知识纳入课堂体系的。至于对学生知识迁移、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形成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则根本不在课程设计考虑之列。“情境——达标”式课程设计模式不但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而且主张改革课程设计的传统思路和程序,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经验——分析各种经验发生的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模块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活动

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强调依靠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制”,即企业+学校模式,其学员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双位一体,学员基本上30%的时间在校学习,70%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受训,培训的重点是在企业内,学校只起补充作用;二是“模块式教学体制改革”,其主旨就是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性内容,模块精讲,技能多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五、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1.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让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又要下大力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

配套建设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避免盲目性、重复性、观赏性投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对验证实验的投入,也要确保对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投入,努力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努力开拓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资源共享之路,为专业课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模块体系

以职业性任务和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不片面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分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每类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纽带,再去进一步组合课程,组织教学。

六、结束语

我校在实施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后,起到了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中级工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超过95%,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论.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报告,2007,(7).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度;模块;兴趣

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不同阶段,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适应高中生不同年级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的特点,整体考虑探究度的把握,安排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下面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探究学习在苏教版教材不同模块中的活动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就模块1而言,其在课程内容上的功能定位,简言之,就是“承前启后”。

所谓“承前”,是指必修模块内容与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启后”,是指必修化学模块要为选修模块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准备。但是,这种打基础并不意味着选修模块内容的所有基础都由必修模块承担,有的基础性内容可以在选修模块进一步提升,这是由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决定的。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改变了,所以也需要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时候,不要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关注全面透彻。在必修1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安排在离子反应学习之前,是离子反应学习的铺垫知识,所以在这节内容学习时不适宜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互滴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核心观念的建构,尤其是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深广度,站在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层面上。

对于必修化学1、2模块,应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老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测与假设,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思维交流碰撞,感受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相对原来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知识量,必修不要过多延伸,重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因此,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在必修1模块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根据碳酸钠所属物质类别探究它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建立分类观,学会合理假设)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根据物质的类别预测物质可能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预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方法。

初中学习碳酸钠没有将它作为钠盐或碳酸盐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来学习物质性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钠盐和碳酸盐的性质特点来推测碳酸钠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组织学生讨论: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酸碱盐试剂的选择(简单实验设计),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归纳总结碳酸钠的性质。

2.根据碳酸钠的俗名和用途探究其溶液的酸碱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碳酸钠为什么称为纯碱?它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作洗涤剂?)

学生会进一步提出问题:碳酸钠属于盐类,可它的水溶液有碱性,为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碱的概念,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矛盾性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碳酸钠可能是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接着介绍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会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兴趣。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性质比较探究如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会查阅资料提取相关信息,交流与讨论,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4.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及其在除杂中的实际应用。(以课本上习题学以致用,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成果)

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是基础理论模块之一。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不再是学科中心课程,而且课程分为若干的模块,原先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化学反应原理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本模块应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对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即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根据模块的要求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探究与交流研讨、问题分析和推论、解释说明等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适当增加过程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较强、自主开放程度大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在《化学反应》模块中只出现在盐类水解的信息提示中以及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的资料卡中有涉及,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重要内容,跟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它们之间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特别容易混淆。探究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各类反应实质,不仅有助于对它们性质的掌握,而且对离子反应、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沉淀平衡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问题分析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磊,刘克文,等.高中化学选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大学专业与学生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的图面感,所以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就是引导学生,为今后设计课打基础。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初步。设计素描与色彩是塑造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觉,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色彩的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点线面综合运用等能力。设计初步更偏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包括线条的运用、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是正式进入专业设计的第一步。

2.设计教育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就是设计,设计教育模块的二级模块包括:设计类、设计思维类与设计史类。设计类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雕塑设计。设计思维类包括景观学导论、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环境心理学概论。设计史类包括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类以风景园林设计为中心,从大二贯穿到学生毕业,包括校园景观、居住区组团景观、滨水景观、商业街景观、广场景观、公园景观、度假区景观规划,从小到大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现代社会景观的主要类型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其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中辅助组成要素,例如园林建筑小卖部等,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等,都为专业课的核心风景园林设计做点缀。设计思维类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为设计课做铺垫,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选择。专业选修模块包括风景摄影、创意景观鉴赏、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景观材料、景观工程预算等。创意景观鉴赏由教师点评优秀景观实际案例的优缺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把好的创意经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设计课中。通过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不脱离实际,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专业选修模块的学习能对主要专业课学习起辅助作用,却又是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实践训练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实践训练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按市场上的景观设计行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类别,分别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每一教学模块应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模拟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市场的景观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实习、认知实训、毕业实习,每一个实习都搭配一个设计项目,使学生能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结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会计电算化》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计电算化岗位中的软件操作员和审核记账员的应用水平,为学生拓展就业领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模块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而将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暂时搁置一边,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二、会计电算化模块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1、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及种类;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及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因特网的特点及应用;了解计算机安全隐患;了解计算机病毒防范。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实物观察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因特网即病毒防范

2、会计电子化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理解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作用;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的特点;掌握典型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结构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掌握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理解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要求;了解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月末处理等基本运行过程;掌握会计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的主要区别,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基本要求;了解选择商品化灰机软件的注意事项,理解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层次要求。;掌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和权限要求,了解档案管理,手工记账要求。活动设计:区别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点;根据工作目标需遵守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守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内部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判断。

3、总账系统初始化应用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账系统的任务处理流程。掌握总账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掌握财务分工的依据作用内容;理解部门档案盒职员档案内容及作用;掌握会计科目体系的原则会计科目体系的主要项目,会计科目编码的作用和方法,掌握会计科目的要求与限制;掌握数量核算外币核算银行等辅助账及账薄格式的设置;理解设置凭证类型结算方式等核算规则的作用;掌握期初余额的内容及输入要求,理解试算平衡的计算方法年初结转的作用;理解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及初始设置的内容,了解客户和供应商档案的作用及内容。活动设计:设置操作员计权限建立账套设置会计期间设置账本位币设置会计科目录入科目初始数据设置辅助核算项目设置外币币种及汇率设置凭证类别

4、总账系统日常账务处理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记账凭证的产生途径与输入方式处理流程掌握记账凭证的格式项目和各项的填制要求;了解凭证查询方法及打印格式;理解凭证管理要求;掌握凭证修改的要求与条件;掌握凭证审核的意义和方式;掌握凭证记账的条件及处理流程;掌握账薄输出的原理及处理流程,掌握查询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方法及打印格式和要求;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的作用处理流程理解银行对账中期初末账项十五内容及作用,掌握银行对账单的格式内容;掌握计算机自动对账处理的条件人工辅助对账依据;了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格式;理解自动转账分录概念主要项目设置自动转账分录的资本要求;理解月末处理的试算平衡与对账依据;掌握结账的条件和作用。活动设计:编制记账屏障;修改记账凭证;凭证审核;生成机制记账凭证;记账;结账;查询账薄

三、会计电算化模块评价方法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研究;银川能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07-02

根据中发[2004]16号,教社政[2005]5号和教社政[2008]5号文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精神,经过多年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得以确立,理念得以树立,实践教学积极开展起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相辅业已成为共识。各个高校根据校本实际探索了实践教学的不同实现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随意性较强,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参与程度不足与低效问题。因此,构建实践教学内涵精准、形式合理,实效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育者理性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含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组织下,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途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基本理论、原理,从而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教学模式。”[1]首先,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形态的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体现课程形态,纳入课程体系,是课程体系中与章节内容教学等量齐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第二,实践教学是基于理论形态的教学。思政课在未确立实践教学制度前其最直观的感受是理论课。在引入实践教学之后,则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起到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桥梁作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实践教学不是也不能脱离理论教学,也不是泛理论的实践活动,它的任何实现形式必然以理论的精髓渗透于内,实践的形势表现于外。第三,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组织的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然是课程形态的,就得有配套学分、相应学时、一定场所,并且还要有严密的组织过程。即是说,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要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有组织者、实施者、要有科学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那么,什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内涵呢?从以上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探讨可以得出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基本含义。所谓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的类型化、模块化、实践化、应用化,它是与理论教学模式的并行相辅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性特点。首先,它是思政课的类型化、模块化。在五门思政课中,广义上看都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块化教学。因为每一门思政课都具有自身特点的教材体系、知识内容、理论侧重,每一门思政课都是一个类型,都可以设计为一个大模块。正是由于每一门思政课都有其特殊性,据此可以进一步设计出几个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小模块。第二,它体现了知识的应用化,理论的实践化。实践教学模块化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原则,而且可以贯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是不断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实践教学模块化表象上是方法层面的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从范围上要覆盖所有思政课,覆盖到全体学生中(本、专科学生)。但囿于每个高校思政课的校本实际,这种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则可在较为成熟的思政课中先改先试,总结经验,逐渐推广到所有思政课中。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实践教学模块化要有一个通盘、总体的考量。首先,教育者要通盘考虑各门课程的理论侧重,针对各门课程自身的不同特点形成模块化设计的基础。其次,要总体考虑单独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据此确定具体的模块内容与操作形式,既要突出本模块实践化、应用化的特点,又要体现本模块知识、理论侧重上的特色。最后,不论是大模块,还是小模块,实践教学的终极目的是知识的深入挖掘,理论的潜移默化,情感的凝聚升华。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要体现校本实际,创造校本模式。各个高校的思政课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传统,甚至是在教学和管理上形成了某种范式。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校本实际。一是要结合自然而然形成的教学传统,适当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因地制宜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块划分。二是在实践教学模块的的划分、内容难易程度上的确定要结合高校学生层次及水平,低估或者高估学生实际而盲目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做法都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错误表现。在尊重校本实际的基础上,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探索要勇于创造校本模式。所谓校本模式,即“在当今信息时代,高校立足于校园,立足于课堂,让小课堂浓缩大社会,在学校设计和教师组织下,通过课堂实践、科研实践或虚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知社会实践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探讨、回答和解决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深化认识、磨炼意志,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感悟思想理论、增进政治认同。”[2]校本模式立足于学校教学与管理传统、学校环境和资源,因此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要挖掘学校本身的教学潜力,内化这些元素。校本模式要求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突出教师的主导、指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强的作用。这就排斥了“放羊”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程序化的规范管理充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参与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要体现出静态的模块特征和动态的知识、理论更新的教学运行于管理特点。所谓实践教学静态的模块特征是指模块设计的固化,这体现对实践教学理念的尊重和教学设计规范的执行,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往复的可资总结与提升的模块形式。所谓动态的知识、理论更新是指随着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变动和重组以及指导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体理论的创新而不断更新各个实践教学小模块的教学内容。譬如,2013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理论局的相关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编写组都对各门课程进行了修订。因此,要及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涉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块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三、银川能源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与实践

银川能源学院是民办高职本科院校,完整地开设了五门思政课。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根据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正努力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在其中三门课程上先改先试,初步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基本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观念教育。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书本知识应用化的特点,以“道德法庭”和“模拟法庭”两个小模块进行。“道德法庭”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与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道德教学案例,提炼出辩题,划分出正反方,把学生分出若干组,每组都有正反方,教师对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观点凝练、辩论技巧的指导;把“道德法庭”移入教室,进行辩论,教师联系课程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最后点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模拟法庭”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与课程紧密结合、具有普法性质的焦点型刑事案例,将学生分为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被告组及证人组,各组分别选出担任法官、公诉人、犯罪嫌疑人、辩护人、证人、书记官、警官相应角色;把刑事法庭移入教室,庭审结束,教室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学生通过全过程参与性体验,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理论内化性的特点,以“影视教育”和“社会调查”两个小模块进行。“影视教育”模块,是指在教师主导下,精选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视资料,选择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组织学生观看。观看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观后感或者心得体会报告并发言讨论,教师认真批阅,按水平高低分别打分,进行全面点评,从而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国情意识。“社会调查”模块,是指教师结合课程知识与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设计调查主题,在校内外不同环境下分组围绕主题进行社会调查。个人写出调查心得,小组写出调查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交流,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把握。通过理论内化,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自觉树立“三个自信”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回味式学习特点,以“读书悟人生”和“慧眼看事物”两个小模块进行。“读书悟人生”模块,是指在教师主导下选择马克思经典作家以及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思想的相关篇目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文章,提高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慧眼看事物”模块,是指根据课程章节内容,教师精心选择经典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看事物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校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实践在指导思想上严格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在课程教学组织上因地制宜,切合自身实际。首先,每个大模块的实践教学都撰写教学大纲,编入教学计划,这体现了对实践教学制度的尊重。第二,每个大模块的实践教学都划分学分,给予学时保障。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本专均划给1个学分,都给予16个学时。“道德法庭”小模块配以6个学时,“模拟法庭”小模块则配以10个学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本专科都划给2个学分,给予16个学时。“影视教育”配以6个学时,而“社会调查”配以10个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块划给1个学分,给予16个学时。“读书悟人生”小模块配以10个学时,而“慧眼看事物”校模块则配以6个学时。第三,所有类型化的实践教学模块均按照小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设计了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教材)和具有规范文本格式、可评价考核的实践报告。第四,所有实践教学小模块的评价考核均设定了分层级成绩考核标准,既体现了对知识、理论目标的考核,又体现了对情感目标的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康复器械;模块化理论;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0[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据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有2220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1%;65周岁以上人口有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除此之外,我国还有残障人士近9000万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不再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是对生活质量和个人价值体现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下,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智能轮椅、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康复辅助产品日益融人的人们的生活中。肢体功能障碍不再是一种疾病,而是看做缺失某个零件,只要适配合适的辅具便可继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随着社会对康复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康复产业成为了朝阳中朝阳产业康复产业。然而,我国康复产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关康复人才较少,并且由于我国传统康复概念,国内大部分高校设立的康复相关专业绝大多数为康复治疗学;对于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还十分稀少,如上所述,我国缺少的更多的是具有康复工程背景的专业人才。上海理工大学根据人才形势需要建立了假肢矫形工程(康复工程)本科专业来满足社会对康复工程人才的需求。

康复工程技术是当今先进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其任务是研究与开发用于人体功能评估、诊断、恢复、代偿以及重残者护理所需的各种设施。上海理工大学所建立的假肢矫形工程(康复工程)专业以培养医工结合、机电结合、兼容管理并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开设了多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专业基础课程,《人体康复辅助器械》是其中的特色课程之一。

《人体辅助康复器械》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辅助技术与康复器械两大部分。辅助技术是用于辅助技术装置(康复器械)或辅助技术服务的设计技术;康复器械(根据ISO标准的定义中文翻译应为辅助产品,但由于我国文化背景的需求,现在国内用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器械等名词,本文统一采用康复器械作为专属名词)根据《ISO 9999 Assistive Product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y: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其可分为12大类,132个次类,包括个人医疗辅助产品、训练技能辅助产品、矫形器和假肢、个人护理和防护辅助产品、个人移动辅助产品、家务辅助产品、住家和其他场所的家具及其适配件、沟通和信息辅助产品、处理物品和器具的辅助产品、环境改善辅助产品,工具和机器、职业康复产品,以及休闲辅助产品,目前已列入国际产品目录的产品有8000余种。辅助技术服务是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来选择、获取和使用辅助技术装置所做的任何服务。总的来说,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这门课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人因工程学、仿生学、机械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电子工程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现在康复产业的发展更需要能即刻工作,即具有独立适配各种康复器械的能力、具有独自设计康复器械的能力,并具有分析和评估康复器械和适配人需求的能力,因此该门课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教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真正做到培养可适应现代康复技术一线生产及研发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这门专业基础课较其他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本门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本专业整体的教学计划上看,学生无法在学习本门课之前把所有需要的基础知识学完,因此,本门课程在每一部分理论讲解的同时需增加部分与该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基础课。由此可见,本门课的教学内容不只包含12大类,132次类的康复器械产品学习与认知、辅助技术服务(尤其是适配服务)的学习,还要包含涉及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如机械学科机械设计理论与产品设计理论的学习,电子学科中基本控制电路的设计理论等教学。只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才能保证该门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

由于康复器械是与人直接接触的一种特殊产品,所以从研发到应用,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讲,他们的实践经验来自于课堂,因此本门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情况。

在此背景下,作者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模块化教学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在这样应用型课堂教学不足的缺点。

二、模块化理论

H.Simon最早提出了“模块”的概念,他将在进化环境中促使复杂系统均衡动态演进的特别结构称为模块。美国心理学教授Michael Gazzaniga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脑是各个神经系统的子系统以模块形式组织在一起的。自此,一些学者开始对模块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模块化理论应用到重型设备的设计、手表、自行车、快餐及教育、法律等领域。

模块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形成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从而形成由若干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

随着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形成,许多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逐渐开始引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弥补传统教学中枯燥、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等缺点。但是模块化教学能够合理的实施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模块的划分

将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成多个模块是模块化教学的根本条件。然而一门课程不同于一项产品设计,每节课的内容都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如何划分一门课程是模块化教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各不相同,对知识理解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不相同。因此,如何设计模块化内教学目标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是模块化教学难点之一。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实践性课程进行的必要教学方式,如何结合知识点的实践性教学也是模块化教学的难点之一。

三、《人体辅助康复器械》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模块的划分

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规定课时的限制下,很容易引起教学内容过于科普化,前后内容不连贯的问题产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提问等两种方式,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会造成课堂单一、枯燥,调动不起课堂学习气氛等问题;除此之外,该门课强调实践教学,即需要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因此,该教学方法也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因此,结合这两点现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例带全课程的教学方案,一例就是利用一个轮椅适配、设计的例子来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由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必须借用模块化理论将整门课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然后再通过实例进行前后贯穿。基于此,本课程将分为两大主模块--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理论模块根据知识点分成辅助技术、辅助技术服务、康复器械设计三个模块。其中,辅助技术再分为人工智能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三个子模块,通过三种先进技术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康复器械前沿技术。辅助技术服务重点讲适配服务,包括以机构为主的适配服务模块和以人为主的适配服务模块。康复器械设计包括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康复器械设计三个子模块来诠释康复器械设计的技术要点内容。实践模块即为实操模块,根据理论模块的内容也分为辅助技术实践模块、辅助技术服务实践模块和康复器械设计实践模块三大模块。如前所述,本课拟通过一个案例贯穿课程始终,因此实践模块详细划分为:智能轮椅、脑机接口轮椅、物联网中的智能轮椅、个人轮椅适配、公共轮椅适配、轮椅个性化设计等六大模块,将每次课程都分成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使学生能够做到学到即用到,牢固掌握知识点,学习目标明确。

(二)模块内目标的设计

如前所述,模块化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如果设立的目标出现等级的划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本课程将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内容设立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为基础目标,主要是理论模块内容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第二个目标为进阶目标将理论模块内容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掌握;第三个目标为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结合前面两个目标,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知识应用于创新能力。每个目标的等级不同,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在课下思考,最终完成三个目标,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难点,本课程采用本体感觉方法来让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本体感觉概念来源于康复医学,旨在利用患者自身感受来帮助患者恢复器官功能。将“本体感觉”应用在《人体辅助康复器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互相适配康复器械,感受现存康复器械优缺点,增加其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在设计中所应注意事项,依据自身本体感受学习并设计或改进康复器械,最终达到设计实践的目的,该方法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本文研究中,实践模块根据理论模块内容分成六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内容特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与掌握技能。例如轮椅适配和设计两大模块,首先请学生自己操控轮椅,根据自己对轮椅操控的感受来讲解适配原则与理由,再对所操控轮椅提出改进方案,并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实施,或者利用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充分感受适配原则BAD(Buy-Adapt-Design)原则。除此之外,本门课将针对临床适配和工程设计两大专题,聘请临床适配技师和康复器械设计工程师进行专题化教学,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四、实践与讨论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文章摘要】

本文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阐述了模块化教学的内涵、特点、社会背景以及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意义,依据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营销专业教学中的模块设置实践,文章详细分析了本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及过程,并通过模块设置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内容三个方面深入展开探讨。与旧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模块化教学更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独立性、创造性。

【关键词】

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优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对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创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改革,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试就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讨与分析。

1 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模块化教学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论基础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强调知能一体, 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 集中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 能快速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模块的核心就是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进行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很好解决问题的素质水平与实践能力。模块化教育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更好的合理性。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在不进行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目的。

2 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市场营销人才的脱颖而出。如何培养这类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课题。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实现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高素质基本要求,能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根据行业特点, 采用职业岗位分析法确定模块,使教学体系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专业模块设置

3.1设置依据

3.1.1 培养目标

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营销策划执行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1.2 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表1)

3.2专业培养方案构成

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和我院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分为人文素养模块、综合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职业资格证书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提升模块等五个模块。

3.3专业培养方案内容

3.3.1 职业资格证书(表2)

3.3.2 专业技能模块

(1)市场营销基础知识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讲述市场营销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开展模块化的专业训练。 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知识。它的主要内容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训练、市场定位训练、定价训练等。

(2)促销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的是锻炼培训学生的促销技能。它的主要内容讲述渠道管理、广告策划、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管理等。

(3)市场调查与预测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的是锻炼培训学生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技能。它的主要内容有市场调查与预测技巧。

(4)ERP实训模块(实践)

该子模块模拟公司运营,通过团队合作、企业战略规划、预算、ERP 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在经营企业的活动中,感悟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工作的经验。它的主要内容ERP企业规则介绍、企业模拟运行等。

(5)客户关系管理训练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开发客户的能力以及使客户满意的技巧。它的主要内容有大客户开发, 客户管理,客户满意等。

(6)营销师培训模块(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考取助理营销师。主要内容有营销基础知识训练,助理营销师培训教程训练等。

(7)销售管理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销售管理的各项内容,独立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从人员招聘到团队培养,从产品销售分析到销售评价的技能。它的主要内容有销售人员招聘培训、团队建设、销售绩效评价等。

(8)市场营销策划模块(理论+实践)

该子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营销策划的流程,学会撰写策划书。它的主要内容有环境策划,SWOT分析策划,策划书撰写。

3.3.3专业提升模块

该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此模块包括税务等法律模拟培训、基础会计财务报表的阅读、营销职业礼仪培训等6门课程。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 汽车维修 教学改革

汽车工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毕业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理论与实践异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毕业生必然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

一、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提出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亿辆。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巨大的专业,要使技工院校毕业的汽修人员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笔者觉得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方法占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使用的仍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是高校教学模式的翻版。毕竟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听懂,相反会觉得反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结果是技工院校的教学陷入了一个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上课的方式太枯燥了,本来绝大多数职校生都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惰性大,加上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不难想象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院校课堂教学的较好模式。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异步进行的,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实践时学生往往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实训效果就大打折扣。这里所讲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实训车间即是课堂,课堂即是实训车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即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

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几个模块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职业教育方针为指导,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可以更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汽车基础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包括的课程有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维修英语、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汽车的认知拆装实训。

2.汽车必修模块

本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电气设备模块、汽车空调技术模块、汽车故障检测模块和汽车拆装技能训练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为几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在底盘模块中分四大系统的课题,每个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3.汽车选修模块

本模块可以开设的课程有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保险与评估、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本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课,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了解现代汽车市场的动向,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

除此之外,汽车考证训练也是技工院校必须开展的模块,我们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企业的,一个汽车维修等级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一个很好的敲门砖。

总之,技工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创新,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实操动手能力。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志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块化;教学改革;技能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个高校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围绕这一目标,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愈来愈受重视,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合肥学院等把模块化教学作为其下一步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认识

模块式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开始流行的一种先进培训方式。90年代起,我国一些学校开始探索实践模块化教学。它主要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的重新组合。[1]具体来说,模块化教学就是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涉及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其内容可以自行一体,各模块主题之间知识谱系层面可不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能独立成为教学单元,但教学单元的目标要有十分清晰的指向性,即重视某一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市场营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语言翻译能力等。模块化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一种“产品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表达、交往和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模块化教学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其一是主题模块,主要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必需为考量,整合有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技能应用、实验实践课,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专注培养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旨在促进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锻炼思维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化、专业化;其二是任务模块,主要涉及教学实施、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社会、联系实际、创新操作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学生的技能化、职业化。

从方法论层面上看,模块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联接,迁移应用,加大学生的参与及激励,实现认知和操作的双重目标,从感受-认知-分析-把握-训练-实践等几个环节调动学习者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2]以应用型专业社会工作为例,首先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社区的感知能力,增进理解和认知,对社区中存在的“急难险重”问题有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教学中予以重点把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第二课堂、实习训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景适应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复杂的社区工作中厘清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尽管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培养什么、怎样培养还没有形成确切的看法。尤其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师能力都不太能适应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鉴于此,进行模块化改革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一线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3]然而,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掣肘,对应用型专业的教学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策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培养模式设置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重视“理论性、基础性”而忽视“实践性、应用性”的知识传授,以至于对实践能力、职业训练不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产学往往脱节,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出现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模块化教学能够针对职业应用特点,遴选有针对性的课程,展开具有实践操作性、应用导向性的教学活动,强调智能一体、知行合一,理论、实践、研讨同步进行,实践贯穿教学始终,从而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2.是课程体系科学化设置的需要

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中,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使学生“博而广”有余,但“精而专”不足。部分专业课程过于理论化;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公式、概念、原理,就能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了,而事实上却非如此;一些教学活动围绕着教材来制定,很多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传统课程自成体系,造成很多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一些学生纯粹是为了拿学分,课堂参与不积极,甚至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模块化教学改革针对性、操作性、应用性强,结合岗位需求及工作技能,使教学模块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实用性,能适应不同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体系的每个模块都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成,组合完成后根据内容的需要亦可进行重新组合,且相关知识内容在一个模块体系中可被其他模块替代而不影响其整体功能,这为实现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可能,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

3.是学生个性专长拓展的需要

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个性、专长与创新创业紧密相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必不可少。传统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主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整齐划一式地教授知识,因材施教不够,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施展不开。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也不利于其个性发展,主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缺乏对学生全面综合考察,造成不少大学生疲于记忆书本上知识,忽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抑制了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4]灵活的、彼此相互联系的模块比起内容庞大的专业课程来说可产生更多组合。模块化教学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设计个性化与模块化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利于培养技术厚实、彰显个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如何推进模块化教学设置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模块化教学,要认真思考、科学构建、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模块化体系。在模块化教学实践当中,应注意做好“三个层次、三个导向”。

1.设计上主要体现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模块层次

宏观层次上,顶层设计该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完整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根据专业设置和职业目标,可建立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和专业应用三个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包括军事、体育、思政、外语、计算机、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综合素质等课程模块,为学生构筑宽厚的知识储备、学术素养;专业基础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拓宽专业领域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某一职业或行业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该专业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专业应用包括专业核心能力、试验锻炼、现场教学、毕业实习模块,如社会工作专业,设置一些专业实践环节,如社会调查研究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等,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中观层次上,它是专业的学习重点、教学方案、模块组合,在整个模块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对能力培养,对岗位群、课程群进行灵活设计和组合,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明确哪些中观模块构成宏观模块,而又能进一步细分成为若干个微观模块。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要有经济管理、会计业务、资本运作、市场调查,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形成多个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一模块都以特定的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职业岗位实际操作为主流,形成一个个模块组合。还可以根据千差万别的学生兴趣,在模块构建中,可以设计了若干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微观层次上,它是整个模块化教学单元和基础,即具体模块的内容、操作路径。微观层次上的模块是具体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再深入、再细化,如某一门课程的框架结构、知识点讲授,挑选出最有价值、实用的内容,进行整合、遴选、归并等,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对应用型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岗位分析如会计师、咨询师、预算员、质检员等,围绕这些岗位种类进行技能分析,并对分析结构进行归类,使得课程逻辑清晰、内容精简,学生容易掌握。

2.把握好问题导向、应用导向、整合导向

一是要把握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融入到教学模块中,通过提出学习问题模块、解决问题模块、交流汇报模块、收获升华应用模块,使得教学任务更加清楚明了,学生在问题探讨中积极思考、激发潜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够得到锻炼。如在商务类应用型专业课程模块中,可设置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的典型范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自提出要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或者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二是要把握应用导向。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既要突出知识的实用,又要强调能力的应用,打破理论课与实习分开的做法,施行教学、实践、练习、研讨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把理论、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让学生参与产品生产的一项或多项任务,如产品设计、模型制作、设备或计算机模拟系统等,[5]另一方面,也可设立生产实习锻炼基地,学生在干中学、在学干,直接将知识模块应用于实践中,提前使自己成为一个“准职业人”,更好体现能力培养。

三是要把握整合导向。要对模块内容进行整合,模块内容相同或相近,可列为不同专业的共享模块,至于是选修还是必修模块根据专业培养而定。要对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如语言类应用型专业素质模块开设“跨文化交际模块”、“社会语言学模块”等,这些模块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担纲完成,同一个教师可对不同专业的共享模块进行教学设计。要对模块大小进行整合,在模块设计过程中,最好拥有相同的时间进度,避免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使模块设计的个性化、灵活性受到影响,拉长学业时间,过小则会使综合性的、跨领域能力的培养变得困难,考试的次数将会变得多起来,进而导致人力和管理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参考文献:

[1]郑浩、陶虎、王晓辉:《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科技信息》,2010年第25期。

[2]叶广建:《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3]蔡敬民主编:《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以合肥学院为例》,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

[4]马壮、杨松;《大学生个性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成才之路》,2015年第26期。

[5]陈鹤鸣等:《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戴维来(1985.06-),男,汉族,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外交与政治安全;

王重斌(1985.01-),女,汉族,合肥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

王建文(1968.12),男,汉族,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1.1 “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模式的涵义和弊端

“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模式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片面重视各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模式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等等。

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进入的工作领域必须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构建出的具有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可以打破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下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以对工作行为的分析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了由传统按学科培养人才转化为按工作领域培养人才。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2.1 教学形式

课程结构以教学模块为基本。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将按照讲课、研讨会、练习、辅导和实习等形式完成。

教师在讲课中,将介绍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研讨会中,教师将分发给学生与课程有关的阅读材料或文献资料。学生自行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练习和辅导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实习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实践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

除上述直接教学方式外,学生还应进行自学,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进行项目学习和案例分析、准备考试或做个人研究。

2.2 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设计。前三学期学习专业模块,第四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课程包括9个必修教学模块、3至4个选修模块以及学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需的专业方向选择选修模块,并取得16个学分。不同学期的教学模块安排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而定,但要符合“总教学数量”的要求。选修内容和教学顺序均可依照学习委员会的建议,进行灵活更改。原则上,各院系应于每学期初,公布选修课程的内容。学期初公布的教学顺序的改变也同样有效。

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包括教学形式、前提条件、实用性、教学频率、教学范围及每个教学模块的持续时间。

2.3 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完全以实际需求出发。

第一学年进行基础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针对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第一学年将重点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这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部门进行实习。

第二学年的教学任务将完全以实践为出发点。在学习教育学理论时,教师将以讲述真实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讲授教学法理论时,教师将带领学生找到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将首先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学年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某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其毕业后可能进入的工作领域,如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专业咨询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选择能够提高相应能力和扩展相应知识的模块进行学习。第三学年结束时,学生应为毕业论文找好资料,并确定论文的研宄方向。学生应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某一综合性问题进行研究。

第四学年的任务包括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论文,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答辩在第四学年的期末举行。

2.4 评判标准(学分)

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分体系的评判标准,衡量学生的平均学时数以及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比如,可以规定,30学时对应1个学分。每学年共有60 个学分,即每学期30个学分,因此,本专业一共有120个学分。这120个学分将分配给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及答辩,具体的分配方法制定“模块描述”。

2.5 学习咨询

学生可以向学校的学生辅导中心咨询一般的学习问题,如课程要求学生以注册的形式进行一般性学习事务。专业问题的咨询,可由学生向自己所在的学院提出。专业的咨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在第三学年初,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将被要求参加专业咨询。

2.6 考试结构

学生考试分为两部分:模块化考试和毕业论文(包括论文答辩)。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思路,本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每一教学模块包含不同课程,因此,考试是对整体模块进行考查。考试在学年期间内,随学习进度进行。

2.7 教学模块描述的修改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钳工;特点;模式设计;存在问题

技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与较强实习操作能力的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根据这一目标,笔者作为一名钳工生产实习指导老师,依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对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引入模块化教学法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1、模块化教学法简介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既把培养目标中各技能等级的应知、应会部分按性质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模块,有序地实施逐块达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取舍不再以学科体系的完整为标准,而是以职业活动的需求为标准,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围绕所要掌握的技能,重组教学内容,确立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工艺知识)并按技能特点分类,建立若干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逐块讲授训练,完成教学任务。

模块化教学法建立了一种以职业为目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强调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特定职业技能的训练。

2、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

2.1模块化教学法引入现代培训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加速了认识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盲目空洞,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动手能力,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2.2模块化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2.3模块化教学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4模块化教学法打破了学科界限,避免了知识的重复讲述。

2.5模块化教学法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模块化教学法教材每一个课题围绕在一个技能点上展开,每一个技能点上又有相关的理论知识点,理论与技能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模块 。这就需要有专业的配套教材。

3、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

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围绕技能训练课题,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按课题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分门归类,将钳工实习操作技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钳工测量与划线模块;②锯削模块;③錾削模块;④锉削模块;⑤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模块;⑥攻螺纹与套螺纹模块;⑦矫正与弯形模块;⑧铆接与焊接模块;⑨刮削研磨模块;⑩机械设备维修装配与综合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包括相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工艺知识以及实习操作图纸、工具设备清单等内容。然后将每个模块相关内容进行分割,按先易后难、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与技能训练单元。所有的功能模块串联在一起构成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教材。

4、以攻螺纹与套螺纹模块为例的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设计

对以攻螺纹与套螺纹模块为例的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设计构想按以下程序进行。

4.1任务驱动。先在实习车间让学生观察机械设备中的各种型号的螺钉螺母,然后提出问题:①螺钉螺母有哪些种类,它们在机械设备中有什么作用?②螺纹在图纸中如何表示?③螺纹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我能加工吗?问题提出来以后,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4.2依据问题讲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首先给学生讲授螺纹种类、参数、特点、标识等相关知识(《机械基础》内容)。然后讲授螺纹的画法与材料(《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内容)。最后讲授螺纹装配要点、要求(《钳工工艺》内容)。

4.3相关加工工艺知识讲述。依据操作技能,对学生讲授攻螺纹套螺纹常用加工工具及使用方法、加工工艺要点、图纸分析、安全文明生产等内容。

4.4技能训练。根据图纸,首先教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实习操作,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内螺纹、外螺纹。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出考评。

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是提出问题,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核心,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5、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5.1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应注意安全文明生产不能放松。

5.2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很难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5.3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等课程很难融入到教学模块中去。

5.4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现在还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和专业权威的教材。

在钳工生产实习模块化教学法模式中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逐步完善解决。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信号施工 模块化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当今,我国的中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实用型的优秀技术工人,他们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国家现在提倡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原有的学科教育模式和课程组织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需要,现在的中职生更多的是希望掌握一技之长,能到社会上寻找到自己的岗位,那么我们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以及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全方位的探索新的教学课程模式。以《铁路信号施工》课程为例,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一、模块式教学概念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在吸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根据各个技术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模块化教学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先定内容,再定模块,教学目的性强。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可以使得同一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源和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

市场岗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明确岗位需要,

岗位技能需要:根据岗位要求明确本岗位的工人所应该掌握的技能。

模块教学设计:根据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

模块教学实施:根据教学模块需要,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有:一是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具体性;二是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内容需要;三是采用模块教学,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之间、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有机结合;四是通过模块的实施,便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铁路信号施工》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1、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方法

以核心教学内容组成专业模块,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组成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为基准,明确应会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在组织模块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本专业需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形成技能模块。

2、《铁路信号施工》的教学内容介绍

《铁路信号施工》是铁道信号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它概括了铁路信号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内容。对于一名中职学生,能学好这门课,并熟练的掌握铁路信号施工中的各个施工项目,对顺利走向铁路信号施工单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包括室外施工和室内施工两大部分,室外施工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道岔、电缆箱盒的施工内容;室内施工包括组合焊接、零层电源环线、侧面端子配线等几部分施工内容。《铁路信号施工》按照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原则,可划分出在内容上相互独立的知识模块。各模块单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学生在完成某一模块内容的学习后,可以熟练掌握该模块所涉及到的铁路信号设备从识图、安装、配线、调试、测试一系列环节的施工过程。

3、《铁路信号施工》的教学模块划分

一个教学模块可以是几门课程组成,或者一门课程分解为几个模块。结合《铁道信号施工》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几大模块,举例说明:模块一:信号机模块;模块二:轨道电路模块;模块三:电动转辙机模块;模块四:电缆箱盒配线模块;模块五:组合焊接模块;

四、《铁道信号施工》教学模块的实施

铁路信号专业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局限性,他的培养目标都是到铁路施工单位能具有单独操作能力的信号工。通过采用模块教学,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铁道信号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我们的信号专业教师设定和现场施工相吻合的模块教学方式,和现场的施工内容完全相同,使学生提前在学校就能感受到现场的施工作业情况。

1、老师如何教

根据各个模块相对应的主体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老师必须彻底的讲解透彻,使每位学生都明白本模块的实施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实验目的,在讲解过程中,从知识点的切入,可以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片,每个模块的讲解应分为几个阶段,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不同,以及在铁路运行中的作用不同,在讲解中应有一定的侧重点。现在的学生都是以实用为目的来学习知识,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还要做到语言简练,知识点说到就行,对于枯燥的更深的电路原理,以及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

以轨道电路模块举例:(1)讲解轨道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在铁路运行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轨道箱盒的分类及其安装方法;(3)轨道箱内设备的名称、种类及其安装;(4)识别轨道箱内部配线图及内部配线方法;(5)轨道电路的调整方法;(6)轨道电路的的测试方法;另外对于我们铁路专业课程,还要时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时讲解一些信号施工现场的事例来警醒、教育学生。

2、如何使学生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老师抛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去探求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从而更能理解本模块的教学目的。现在的中职生思想活跃,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进行每一个模块之前,老师在讲解了本模块的基本概念后,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编成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去查相关的资料,然后对于这样一个项目,同学们可以提出自己实施步骤和手段。各个小组以竞赛的方式,来围绕整个模块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五、《铁路信号施工》模块教学实践体会

《铁路信号施工》和《信号基础》、《车站信号》、《区间信号》相辅相成,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自主的学习。我们的中职教学理念就是要培养的是理论以“够用”为目的,实作以“会动手,能动手,巧动手”为目的的优秀技术工人。在讲授《铁路信号施工》理论过程中,老师讲解的是信号施工室内外图纸的识别和信号室内外设备安装的方法,那么通过模块教学,我们希望将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有机的统一,学生在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有更为熟练的操作技能。

我们应着力把我们的铁路信号专业课程构建成为服从整个铁路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需要,并在专业结构中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为铁路施工现场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万文军, 陆明. 模块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3):37-39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全国上下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规模上的扩大,客观上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又具有特殊性,因此,现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更加注重教学的可操作性及直观性。因此,我系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汽车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1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1 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低。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1.2 传统的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学安排跨度大,内容多。学生常常理解不透彻,学习效果欠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不同,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造成了知识系统相互脱节,难以形成有机结合。

1.4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板书+讲解”的授课方式,“理论教学+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 汽车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系在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尚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诸多问题,我系大力推行“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

所谓模块循环是指将一个班的学生划分为每几个单元(组),然后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模块,使每一个单元(组)的学生在各个模块中循环,形成一条流水线,每个模块形成一个一体化教室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对循环到一体化教室的学生进行本模块项目(课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综合授课培训。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各车型实际的教学模型、科学的教具和教学图版,齐全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规范有序的管理,形成每个不同的专业模块有其独特的教学氛围。下面是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模块循环能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的模式来组织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便于实现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

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下面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减少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 汽车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方案

为避免重复讲授同一知识,浪费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根据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合理分配师资,将其分为六大模块,作如下安排:

3.2 实施

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所选模块,合理安排教学工作任务,修订完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不断充实、编写适用于我系汽车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教案。

3.2.1 修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及“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按照需要、围绕项目模块设计一体化教学程序及内容。

3.2.2 重新编写适用于“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教案。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原则重新编写“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材。我系组织汽车专业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适用为度;在专业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汽车专业知识通俗化,尽量采用以图代文的表现形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好学、好教的目的。

3.2.3 重点建设“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实训室。根据划分好的教学模块,配备以大众、丰田车型为代表的汽车各系统的教具、模型以及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一体化教学实训室项目(课题)化。每个模块一体化实训室配备一名专职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单元(组),以月为周期,每个单元(组)的学生流动而每个模块的专职教师不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流水线,这样使“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更加完善。

总之,汽车专业“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锻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系汽车专业动脑、动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我系汽车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助推了我院汽车专业“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模块循环式”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生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企业的认可。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6)

模块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基础部或公共计算机教学部门负责日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困惑,比如:教材统一化,教案统一化,课件统一化等,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⑴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公共部门负责教学,教案与课件统一,这使得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文、理、工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重点引导,无法与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融合以达到辅助学习效果。

⑵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同专业的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对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要高一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带来困难。

⑶教学的方式、方法单调。由于基本上是采用案、统一课件,故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大同小异。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一次与机房上机操作一次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缺乏在课堂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⑷教材建设相对落后。这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不少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内容依据市面的教材,而已经出版的教材内容均滞后于现实需求。以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为例,部分高职院校仍在介绍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等内容,而目前较为主流的Win7、Win8、Office2007及以上的版本却不予介绍。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在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过程中及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自编讲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

⑸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是以浙江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依据,采用上机操作形式,甚至有些院校以省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替代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而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难免会让人理解为应试教学,失去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最基本意义。考证只是水平的象征和检验,绝不是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作用是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学习的需求统计与分析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以下模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同时对电子、化工、建筑、会计、英语、市场营销等涵盖工、理、文、商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学生对不同的模块需求各不相同。

3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我们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如图7所示。图7中,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进行了学生学习需求统计和分析。从图7我们可以发现,各个专业对Windows操作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这四个模块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对上述的四大模块加强教学。不难发现理工科学生相对文科学生而言在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等方面要求高一些;同时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也同样有着像理工科学生一样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中英文字录入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要求比其他专业都要高,我们认为这与学生未来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探索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⑴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课程组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文理工科在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拓展,达到有的放矢。

⑵教学团队分工与协作。从原来的教研室案、统一课件、材,到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备课,并将模块备课的授课资源相互分享。同时每位教师也依据不同专业班级有选择性地对模块内容进行增减。

⑶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一次课程授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内容上更加突出计算机的实用性,结合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补充授课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课堂边学边做。授课地点选在实验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理论后操作有一定的区别。

⑷考核方式创新。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辅助其他课程学习。考核不应只是将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提高效率。比如,每年毕业班的学生都会因毕业论文格式而纠结和烦恼,课程组成员在讲授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时就以我院的毕业生论文及论文格式要求为例进行排版,让学生提前学习论文排版。毕业生就业求职简历的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该课程的学习实用性。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