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

民宿标志设计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渔农民创业增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渔家民宿”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渔家民宿”服务质量,促进我区“渔家民宿”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渔家民宿”是指以渔农民为经营主体,利用自有住宅或空闲渔农村房屋,为观光、休闲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及相关服务的渔农村旅游接待单位。客房规模在3间及以上、16间(含)以下,楼层层高不得超过正三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区行政区域内(沈家门、东港街道城市建成区和朱家尖、桃花、虾峙、勾山、展茅、六横等镇区所在地除外)从事“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活动和“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管理。

第二章“渔家民宿”开业基本条件

第四条“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以及就餐环境、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应当符合卫生、环保、消防和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渔家民宿”开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渔村风情。经营接待区域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有必要的地面硬化处理,房屋结构坚固,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2.提供住宿的“渔家民宿”应当符合消防、治安安全规定的以下要求:

(1)已营业的客房房间门的上部必须用铁皮外包并安装闭门器,房间与楼梯间之间隔墙采用不燃材料,且管线穿越隔墙处孔洞封堵严密。新建的“渔家民宿”每间客房应安装防火门。

(2)“渔家民宿”内不应使用燃气热水器。当必须使用时,应在“渔家民宿”主体建筑外设置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并使用甲级防火门与外部进行分隔,管线穿越隔墙处孔洞应封堵严密。

(3)“渔家民宿”内设置厨房时,应与其他部位作防火分隔,隔墙应采用耐火不燃烧体。

(4)“渔家民宿”楼层每层不应少于2具2公斤干粉灭火器。

(5)“渔家民宿”经营场所无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应设置警示标志。“渔家民宿”的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渔家民宿”的每间客房内应配置手电筒;2层以上每个房间内必须配备一条安全绳可直达地面;

(7)“渔家民宿”客房不得设置封闭式房间;每个房间安装防盗搭扣;一楼应安装里开外的防盗窗。

(8)“渔家民宿”接待处配置电脑和身份证读卡器,铺设上传网络,安装简易旅客登记系统;有简易的保险柜(箱),用于寄存贵重物品。

3.提供住宿的“渔家民宿”,客房应宽敞,通风好,照明好,有电视,卧具齐全,门窗无破损。每层楼面至少设一个通风采光的卫生间,卫生间至少有洗簌、淋浴设施,干湿分隔。

4.应提供游客休憩、娱乐场所,同时提供沙发(椅、凳)、茶几和娱乐设施,提供茶水服务,有明码标价的收费标准、游客须知及投诉电话。

5.环境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庭院宽畅、绿化好、干净整洁,牲畜圈养、防蚊蝇措施有效。

(2)家庭成员有健康证,衣着整洁,个人卫生好。

(3)客房被罩床单一客一换,保持干净、整洁。

(4)厕所使用方便,清洁无异味。

(5)厨房干净,布局合理,餐具卫生,防蚊蝇防鼠措施好。落实厨房油烟处理措施,控制厨房油烟污染。

(6)食品容器、用具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有专用的餐具保洁厨(柜),饭菜酒水新鲜无质变。应加强消毒工作,餐具、茶具使用前应经洗净消毒,防止食物中毒。

6.“渔家民宿”所在村须有无害化处理的排污设施,“渔家民宿”已接入村排污设施管道。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连片开发的渔农家乐特色村,要按照接待规模,建成相应的生活和餐饮污水处理设施,或预处理后纳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经营单位要推行生活、餐饮垃圾分类处理。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依法禁止新建、扩建规模渔农家乐项目。

7.“渔家民宿”如搭建临时设施,需经当地社区和乡镇、街道同意,并同乡镇、街道签署承诺保证书(承诺临时设施仅作经营所需,遇拆迁、征用时不予补偿)。临时设施搭建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原宅基地审批面积。“渔家民宿”不得妨碍其他渔农户生产生活。

第五条“渔家民宿”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持证经营。开业须需提交下列材料:

1.区“渔家民宿”办证申请表;

2.经营场所证明;应提供房产证、土地证作为权属证明(无房产证、土地证的应取得当地乡镇、街道出具的权属证明)

3.管理及服务人员健康证明;

4.负责人身份证、简历;

5.当地社区和乡镇、街道审核推荐意见。

第六条“渔家民宿”办证审批采用“联合会审制”。由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审查“渔家民宿”申请登记案件,召集卫生、消防、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实地勘查,对符合开办条件的,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在区“渔家民宿”联合办证审批表上签署同意意见,工商部门根据“渔家民宿”联合办证审批表同意意见,发放工商营业执照。

第三章“渔家民宿”经营

第七条“渔家民宿”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接受公安、消防、质监、旅游、卫生、药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八条“渔家民宿”经营户在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经营、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为游客提供健康文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维护民宿场所与四周环境整洁及安宁。

第九条“渔家民宿”经营户应根据当地民俗、民情、自然风貌、土特产品特点,努力办出特色。

第十条“渔家民宿”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应参加旅游、公安、消防、卫生等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旅游者与“渔家民宿”旅游经营户发生争议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旅游、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旅游者应责成经营方给予赔偿。如突发公共事件时,“渔家民宿”经营户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应急处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公安、卫生、环保、安监、旅游等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民宿经营者应及时登记旅客资料,将每日住宿旅客资料登记后,二小时内传送到信息终端。无证旅客应登记造册,及时报送该辖区公安派出所。不接待涉外人员住宿,如需接待的,必须取得出入境管理科批准。

第十三条“渔家民宿”接待户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从事经营活动:

1.削价竞争,强行拉客;

2.降低服务标准和餐饮质量,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3.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4.提供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含有淫秽、迷信等内容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四章“渔家民宿”管理

第十四条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对“渔家民宿”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渔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负责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

2.协调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认定“渔家民宿”开业资格,办理相关证照;对“渔家民宿”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经营;

3.制定区“渔家民宿”发展规划,开展精品示范工程,指导“渔家民宿”经营者创建精品示范户,推荐三星级以上渔农家乐经营户。

4.区“渔家民宿”协调小组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十五条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区“渔家民宿”认定管理和标志牌、证的设计制作,“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者可以在经营活动和宣传促销中使用。

第十六条“渔家民宿”旅游服务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由“渔家民宿”自愿向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以《省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为依据。经评定,对符合等级评定标准的“渔家民宿”,发给相应的等级标志。未经评定的“渔家民宿”不得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

第十七条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已评定等级的业主进行复核。对服务质量达不到质量等级标准的应帮助提高质量,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的,应降低或取消旅游服务质量等级。

第十八条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实行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由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参加,依法实施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对已评定的“渔家民宿”星级示范户,将在媒体进行公示,并在宣传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渔家民宿”经营者,应每第四个月15日前,将前三个月的每月客房住用率、住宿人数、经营收入统计等资料,报送乡镇、街道旅游办公室。上述资料,乡镇、街道旅游办应于月底前,报送区渔农家乐领导小组办公室。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民宿;室内设计;地域文化

引言

(一)文化的地域属性:地域文化展现了该地域内由劳动人民脑力和体力活动创造积累的具有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地域文化的内容包括该地区的历史建筑、文化图腾、工艺手法、社会习俗等,甚至是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乡村民宿建筑设计之中,可以提高民宿建筑的感染力,也是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和塑造乡村形象的重要部分。地域文化本质来看还是属于自然环境特质,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的最重要特征是区域性的,文化也必然带有地域性色彩。文化的形式由于具有了复杂的地域性特征而逐渐丰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受到交通条件薄弱和潘属行政区相互独立等上层建筑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各自地区都生成演变了独特的文化色彩,比如现在的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文化、陕西地区的三秦文化、山西省的三晋文化、四川地区的巴蜀文化以及山东半岛的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形成过程中对思维方式、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各类文化元素从当地的文化形式中提炼整理出来,选取最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元素,再将元素应用在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还要理解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的距离所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将文化符号通俗化。

(二)乡村民宿: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是一种具有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项目类别。较为成熟的乡村民宿室内设计要同时兼备功能使用,文化气氛浓厚,地域性特征明显等代言词。在进行文化元素提炼时,应注意与当地自然的环境、生态景观以及生活习俗等文化资源相结合。乡村民宿通常都是遗存时间较长的古老建筑,建筑本身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时间韵味,所以对老旧建筑进行民宿改造时应该着眼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遵循因地制宜,因势而建的原则,切忌全盘更新,外部应最大可能保留建筑的原始表皮肌理,通过将老旧建筑的历史气息与现代化科技设施的时尚风貌相结合,为游客的居住感受增加精神享受特质与品味生活的味蕾。

一、民宿室内设计的现状

贝聿铭先生曾经讲建筑的历史根源比作树和土壤的辩证关系。民宿室内设计也是如此,他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游客综合展示诸如自然景象、生态特征、地理条件、人文内涵等内容的乡村形象。目前我国一部分室内设计并未真正结合建筑特征和实际地域文化特点,而是对风格流行主义痴迷崇拜,这种缺乏个性的室内设计方法的流行主要源自以下四种原因。一是,现代室内氛围营造都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需求力图主观上选择一种效果极佳的设计模板进行套用,于是出现了模板产品的频繁使用。二是,甲方的成本考虑使得设计顾首顾尾,成本预算会在时间把控,材料选择,造型制作等方面严重干扰设计项目的水准。三是,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工作,摆脱守旧的设计限制条件,追求如何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设计师应该始终追求的工作境界。但是很多设计在开始时期都怕出现安全事故问题,造成施工难度偏大,导致材料运输难,这种避免革新代价的思维方式直接阻碍了现代室内设计创新的发展趋势。四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符合了众多旅客对于提升现代旅居空间精神水平的诉求,但是民宿客栈这一旅游产品由于受到不同的经营模式、设计理念、服务特色等原因,导致整体改造设计能力不一的问题,最终拉低了民宿客栈的整体质量。

二、乡村民宿地域性室内设计原则

(一)室内设计的创作以整个地域文化的自然属性为前提: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二次深化美观设计。既然是建筑范畴,就必然具备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文化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不仅是文化元素符号的更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建筑符合该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质,建筑是用来使用的,所以首要原则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这种整合使建筑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相一致,增强了当地居民审美趣味的认同感以及环境的适应度。地域性的差异性促进了文化丰富性的发展,建筑文化应该选取重要性极高的自然特征,重点开发。例如福建永定的土楼,依山而建,保留了山地丘陵民居特征,又结合了中原合院建筑的特点,具有客家文化的显著特征;川西民居由于地势险要气候湿润,开敞自由的布局手法和轻盈精巧的木穿斗结构以及朴素淡雅的青瓦白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山西传统民居普遍外墙较高,凸显防御风沙的作用,屋顶多采用单坡排水,且向院内倾斜,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矩形院子;藏族传统民居在设计建造时充分考虑到了气温低,风暴频率高,地震频繁等因素的同时,也采用开辟风门的手法减少风暴影响,用天井和天窗有效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同时地域文化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民居极具宗教色彩。

(二)室内设计的创新要表达地域文化的精神特征:当今旅游者对于出行住宿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满足标准化的服务和功能,而是更希望居住在体验感,居住感,文化感十足的场所。乡村民宿由于自身带有地域文化属性,民宿的设计俨然成为城市居民对于朴实文化追求的避难所。现代室内设计层次追求不应只满足标准化设计水品,也要达到精神文化的表达。民宿室内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并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并更要作为对地域特色、人文情感的传递的载体。室内设计,最关键的部分就是一定的创新性以及新颖性,一旦室内设计没有突出体现这两部分的内容,而仅仅是模仿其他成熟优秀的设计风格,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在室内设计方面的发展,民宿设计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来获得创作灵感,只有深刻理解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理解人类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才能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诊释和弘扬地域文化。而在室内设计中贯穿地域文化的因素不仅符合当今时代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还可以把民族的鲜明特性和风土人情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体现了本地区对文化的大力发展,将地域文化和当代精神结合起来,未来设计行业发展的重点必然是具有极强地域文化属性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通过在造型,表面色彩,形态比例,材料质感等方面的表达,并构建了与周围景观环境的共生关系,它的出现会成为景观环境和空间的亮点。精神属性是室内设计追求的最高层次需求,这种精神既可以是场所精神,也可以是民族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精神。设计师要有一种地域文化梳理的能力,在做室内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如下问题(1)在什么地方,地域文化代表了什么样的地域精神。(2)地域精神用何种方式、方法融合到室内设计中。

三、地域性元素在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方法

(一)地域文化中自然表象的挖掘应用:现代设计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会经常对地域文化的自然属性特征的深度挖掘,从而使人感受到场地中所隐含的精神特质。例如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草原特色地域文化逐渐演变为蒙古族文化的专有代言词。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移动蒙古包的设计适应了新时代的旅游文化需求。草原上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得设计师首先考虑蒙古包室内设计的保暖工作。詹布在蒙古包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使用作用与美观作用,五层的詹布足够抵御草原夜间的寒冷气温,在装饰元素上采纳了蒙古族的刺绣图案,同时蒙古包中的室内取暖设施主要是火烧炉,当地的牛粪的燃烧热量较高,被当作燃料使用,并且形成了一条可持续绿色的经济生产链。牧民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也逐渐实现了定居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地域文化的自然属性与室内设计进行了充分融合。在进行民宿建筑设计时,自然特征的挖掘也可以用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设计思路应该以挖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线,从水土情况,气候风貌,地质条件等方面入手。综上所述,民宿建筑设计要以以下三大原则为主,一,环境适应原则。二,人文环境匹配。三,地域性技术和材料相匹配。

(二)传统技术与新材料的结合:当前,随着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的衍生和新材料的开发,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选择范围,设计创新需要设计师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同时为意境的创新营造寻找更多的素材。材料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推陈出新,与现代科技结合衍生出新的含义,例如安徽铜陵山居作为一个改造项目,原址是一间破败的房子,改造的时候保留了之前的旧的砖瓦,例如民宿大门设计上,安徽特色拱门被当成当地的地域文化标志保留下来,象征着新旧转换的开端,建筑的中庭空间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承载了新旧空间的时间转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新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选择,按照地域文化情节来造空间,利用诸如材料、照明、颜色、光影等设计要素使现代室内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的,例如以北京传统“四合院”为地域特征的前门长巷三条合院民宿改造建筑,是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体系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集散功能,观赏功能和起居功能关系的调整、使用现代模块化家具、利用环保现代化材料与传统文化形式的融入的结合使用,营造了一种惬意的光影氛围和舒适的色彩对比效果,使小院儿最大化地延伸了人们休闲、洽谈、家庭旅游、朋友聚会等现代化使用属性。此外,传统材料如传统的瓦片、青砖、卵石和一些新材料现代的石材、不锈钢、玻璃、金属等结合使用,就会在触感、色彩、视觉冲击力等各方面形成我们所追求的对比和反差的效果。以“石头仓库”为基础建造而成的亚美尼亚的埃凡马拉克萨巴达饭店,采用了完整而坚固的石头承重结构,石材全部来源于附近小山的开采。这栋板石建筑外观呈现长条形,利用山型墙做剪力支撑,内部34间客房的简朴桌椅家具全部采用熟铁和本地玄武岩材料制成,精美的亚美尼亚地毯为硬装设计增添一丝暖意。游客在该酒店可以充分领略到当地亚美尼亚人对于石头的精雕细琢、铁艺产品的成熟冶炼和精美地毯的紧密编织的工匠精神,如图1。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产品的引入可以带来不错的观赏体验感,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投影。观众介入和参与是交互设计理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与室内文化意境的形成不谋而合。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的氛围营造可以通过科技设施在灯光,气味,声音和温度等方面来实现。传统的服饰、技艺、节气活动、戏曲歌谣等技术环境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表达。地域风俗特色只有让游客从设计的环节中参与到氛围营造,才能从中深刻感知到精神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交互装置艺术的创造通过调动观众的五感六觉来促使观众在其作品中从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虚拟技术作为人们生活趣味延伸的工具,所创造出来的趣味感受引发观众对地域历史的追忆,这种文化认同感可以在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带给人们独特的文化体验。

(四)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古人对地域文化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在传统园林建筑的营造手法上。追求自然山水格局的营造法式,这种空间形态的营造方法有借景、框景、对景、障景等。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同属建筑空间设计范畴,只是各自侧重方向不同。但是在造景上,古典园林的造景设计体现了对于地域文化意境的追求,例如在坐落于云南丽江的丽镘•神米吉酒店,设计初衷秉承了云南丽江的传统与现代、宁静与喧嚣混同并存的古城地域文化,原建筑通过改造设计蕴育出简雅精致的民宿产品。接待厅的几十根黑色钢板盒子成为视觉焦点,这些钢板对承重结构起到遮挡作用,整个空间的黑白颜色对比体现了传统园林对留白意境的追求,又可作为功能分区隔断,引导人进行一场时空的对话。这种最有人文属性的的造空间经典手法,是可以在室内设计中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服务的,更是当下室内设计师最需要向传统经典学习的法则,如图2。

结论

乡村地域文化展现了村落的地理自然属性、文化习俗属性与历史时间属性,是乡村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独特印记。地域文化的引用可以更加合理地将室内设计所要体现出的思想理念展现出来,不仅满足大众对舒适安全度的要求,更能体现出室内设计独特的美感,使游客在居住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当地的文化元素,满足了游客心理需求通过例如心境的压力释放,并且通过身体的舒缓与文化的享受等途径而得到。地域文化的难点也在于文化这一抽象物质如何给人带来具象体验;第二点,地域文化的引用设计符合当下生态旅游概念,无论是从环保绿色角度出发,还是从珂只需经济角度出发,其宗旨都是强调最大化减少对民宿酒店所在地生态环境的改造,因此未来室内设计的潮流思维必将是根基在地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的设计项目才是值得宣扬的好产品。文章以民宿概念展开研究,通过设计原则的总结丰富了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表达的设计方法,以期促进民宿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为后续文章的地域文化分析、文化符号提取和民宿酒店设计思路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邬浩阳.地域文化设计特点在室内设计中的延续分析[J].设计,2017(22):96-97.

[2]孙迟,祝清爽.论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5,(13):64-65.

[3]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4]陆丽如.浅谈地域文化型主题酒店室内设计方法[J].设计,2014(11):75-76.

[5]陈玲芳.地域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J].学园-2017-02-25.

[6]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7]宁锋.试论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3):55+58.

[8]王振东,曾晓泉.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在广西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5(11):133-135.

[9]王江平.符号学中的建筑本土化途径研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设计,2017,30(2):112—113.

[10]徐慧宁(导师:张兴国).岭南地区旅游旅馆建筑室内的地域性设计探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05-01.

[11]李明.依存地域文化特质的民宿客栈室内设计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8-03-01.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宿发展;消防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对旅游景区住宿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新奇。相当一部分的游客为了丰富旅游体验,会选择更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居住,在旅游的同时更能深入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民宿”不再只是单纯满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的处所,而成为游客体验不同游憩、休闲、餐饮住宿与其他服务的复合型场所。各地民宿结合当地文化、民俗、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当地生产经营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个性化体验,为游客提供农家住宿、民俗活动、农耕体验、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旅游度假等一系列丰富内容,这使得民宿逐渐向高端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在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消防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消防安全监管难度日益增大。2014年的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的“如意客栈”由于取暖器使用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年10月8日,四川省阆中一客栈失火造成1死1伤;2017年4月27日,云南省丽江古城两客栈及一餐厅被烧毁等等,诸多民宿引起的火灾接踵而来。为了民宿旅游的发展能更加稳定与健康,民宿消防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1民宿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1.1民宿的定义

有关民宿一词的产生,理论界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认为民宿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日本兴起的一种民间结合民居自主经营的小型旅馆(音译为Minshuku),这种旅馆一般兴办在一些季节性较强而人烟稀少的景区当中,因场所具有非专业性和季节性因此经营方式灵活,管理相对粗放;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民宿最早源于欧美一些城市主要服务外地旅行者或学生的寄居家庭,此类服务因提供者并非专业经营房屋出租而带有家庭性质因而发展为民宿,主要以英国的B&B(家庭旅馆)旅馆和美国的homestay(寄宿家庭)、hostel(旅舍)为代表[1]。对于我国来说,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但相对而言,在旅游景区附近从民居发展而成的民宿更加普遍,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多风景优美的景区和旅游区附近民宿也逐渐形成了一定数量和规模,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特色产业。根据我国《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建村[2017]50号)(以下简称《农家乐防火导则》)规定,民宿是指建设在乡镇(不含城关镇)、农村地区,以村民自用住宅进行改造作为经营场所为消费者提供食宿、休闲娱乐、小型零售等服务的场所,此导则的民宿又称农家乐,本文所指的民宿与该导则一致。

1.2民宿的发展趋势

1.2.1爆发性增长

中国民宿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范围内从事民宿经营的单位数量超过230万家,从事民宿经营的单位数量近5.4万家,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110万人。2015年,我国在民宿行业的市场领域当中,经济流通已超过200亿元,据我国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分析,到2020年我国在民宿行业的经济流通量有望超过36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住宿需求的持续扩大,特别是我国提倡“共享发展”和“共享经济”理念,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民宿将成为填补旅游住宿需求的重要服务行业,而民宿行业的产业规模将伴随我国旅游业规模的扩大而获得持续提升。

1.2.2精品化发展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基本消费以上的更为优质,更精品化的消费服务。而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其本身的消费性质就属于非基本生活消费领域,因而在消费精品化的追求上更加明显。这就造成旅游消费者对于民宿的服务要求也逐渐向精品化发展,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民宿经营主体是个体人,因而在管理与服务方面还比较粗放,而旅游住宿服务消费精品化的发展趋势将会对很多民宿经营单位构成一定的压力。

2民宿的消防安全特点

2.1缺乏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消防方面有关法律规定,从事住宿服务的单位其客房数量低于14个标准间、层数不超过4层,经营场所的面积在800m2以下的的民宿经营单位,不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和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范围。对于适用范围外的民宿建筑来说,由于大多也是村民自建住宅,即使有些以经营为目的而建设的民宿,在其性质上也属于当地农民利用闲置宅基地进行自发性质地建设,而缺乏正规商业建筑在建设方面的项目立项与规划行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第119号令)第二条第二款中明确规定“本规定不适用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的建设活动”,也就是说按照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无法进行正常的消防行政许可或抽查备案。

2.2缺乏合理消防规划

民宿建筑多位于城市郊区及偏远农村,受农村消防基础建设影响,所在地区的消防队伍、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匮乏,无法满足灭火救援需要。一些地方民宿建筑布局不合理,房屋连片、通道狭小、缺少防火分隔措施,容易“火烧连营”。而民宿主要由农民或者租户投资经营,难以承受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防火间距等方面的建设、改造投入。

2.3消防安全条件先天不足

大部分民宿建筑属于民房改建,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缺少防火分隔、缺少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形式设置不符合要求等先天不足,消防安全条件难以满足《农家乐防火导则》、GB50039—2010《农村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JGJ62—201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要求,很多问题也难以通过后期改造满足这些消防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要求。

2.4消防监管缺失

由于民宿大多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并且在分布上有面广、点多的特性,而这些场所消防监管责任没有明确。部分公安派出所由于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未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宿列入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得不到落实。另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不到位,多数乡镇、农村网格员对消防监督管理职责模糊不清,而且人员更换较快,就算排查中发现了火灾隐患也不会动真格,难以达到消防监督管理的目标。

2.5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民宿消防安全问题最大的隐患还是民宿主和员工完全不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由于民宿多是村民自己经营和管理,工作人员也多是周边或是村落里的村民,文化层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很多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都不知道,更加不可能制定民宿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灭火疏散预案。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民宿主从来没有组织员工进行过消防安全培训,很多员工不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如何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如何报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更有甚者连简单的灭火器都不会使用[2]。

3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民宿消防安全问题上,笔者从立法、建设、监管、防火、灭火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总结了以下对策:3.1明确法律地位根据《农家乐防火导则》,规定了民宿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要求等,但并没有明确民宿的法律地位。各地应推动省市级人大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加强民宿监管的专项立法,从立法的高度来规范和促进民宿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借鉴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台湾民宿管理做法,科学界定民宿的法律归属,并在民宿立法中将“民宿的定义、主管部门、设置要求、经营规模、建筑物设施、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经营设备、申请登记、民宿经营者要求、名称使用要求、开业申报要求、登记证内容、多部门联合实地勘查开业条件”等项目纳入制度框架。

3.2加强政策引导升级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明确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等重点工程。建议各地政府将民宿放在农村消防安全的大框架下予以重点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与新农村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管理,拓宽消防车道、布置消防管网、配置消火栓、配备消防水泵等基础消防设施。无消防给水管网的地区,村镇改造时应设置天然水源取水设施或者消防水池,并达到相关容量要求,切实提高民宿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

3.3严格消防安全源头管控

对于民宿的建筑面积、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应严格把关,以满足消防安全条件。对于客房超过14个标间(或单间)、建筑层数超过4层或建筑面积超过800m2的民宿以及新建的民宿,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纳入建设消防监督管理和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范围,各地政府应帮助办理乡村规划手续。对于其他的民宿,应严格按照《农家乐防火导则》规定,设置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备灭火器、手电筒、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设施,设置疏散示意图、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等设施,从源头上把好民宿建筑的消防安全关口。

3.4加强统一监管

民宿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的状态仍处于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发展的无序。因此笔者建议应由政府牵头尽快明确主管部门,成立民宿管理领导小组和牵头旅游、公安、工商、环保、城建、食品药品监督、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管理、协同推进。对积极接受整改并且整改达到要求的民宿给予发放“民宿经营许可”牌照,对整改不达标、验收不合格的一律关停,通过“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关停一批”,使民宿经营健康发展。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农民合作组、民宿(农家乐)行业协会应加强防火检查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定防火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3.5建立微型消防站笔者建议

在大型民宿场所或者划区域建立微型消防站,设立不少于6人的义务消防队员,站内设置消防控制室,配备消防战斗服、水枪、水带、灭火毯、消防斧、强光灯、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可配置消防车或者巡逻车,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的“救早、灭小、三分钟到场、五分钟处置”的“快、小、灵”特点,有效应对初期火灾的扑救。

3.6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培训

各地政府应引导建立消防安全宣传队伍。建立以导游、民宿经营者、消防志愿者等组成的义务消防宣传队,协助辖区公安民警和消防参谋开展宣传工作,既能增强民宿经营者的消防安全综合能力,也能使游客无论何时何地需要解决消防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应设立消防安全管理示范点,组织民宿主参观学习,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督促民宿主及民宿员工提高消防安全自主意识,强化自我管理,切实提升民宿建筑抵御火灾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民宿的蓬勃发展,消防安全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应根据民宿的消防安全特点,从立法、建设、监督管理、防火、灭火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制定出台切合民宿经济发展,确保场所消防安全的方法举措,改善民宿的消防安全管理,助推民宿经济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综述[J].旅游研究,2014,6(4):16-22.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众筹;旅游

1互联网众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所谓互联网众筹,即发起人利用互联网面向广大群众筹集资金,由发起人、投资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创意性等特点。互联网众筹主要包括三个参与方:筹资人、平台运营方和投资人。其中,筹资人就是项目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创建项目,介绍自己的项目、筹资金额、筹资期限、筹资模式和预期回报率等;平台运营方就是众筹网站,负责审核、展示筹资人创建的项目,提供服务支持;投资人则审阅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决定是否给予投资。互联网众筹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以及最大的众筹平台Kickstater2009年在纽约成立,仅2015年,Kickstarter就为7.7万个项目成功筹集近10亿美金。2018年在该平台上的一款多功能旅游背包及打包工具共筹集资金520万美元,吸引了13752人参与,活动持续时间60天。众筹模式在欧美国家逐渐成熟并推广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内2011年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标志着我国众筹行业的开始。2013年,淘宝众筹平台成立,2014年京东众筹上线,2015年苏宁众筹上线,随着电商巨头纷纷进入众筹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普通投资人参与到互联网众筹项目。众筹项目、众筹金额以及众筹成功率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众筹元年”,众筹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一大热词。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成功项目数和融资总额分别为4226个和9.31亿元;2015年全年的成功项目数和融资总额分别为15218个和88.68亿元;2016年全年的成功项目数和融资总额分别为48437个和217.43亿元;2017年全年的成功项目数和融资总额分别为69637个和260.00亿元。经过了几年的野蛮生长,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众筹也在2015年经历了从巅峰坠落的惊心动魄。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众筹的发展渐渐放缓。2017年是中国众筹深度洗牌的一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国内众筹平台数量从巅峰时期的500余家,回落至目前的不足200家。截止2019年2月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140多家,众筹融资涉及到灾害重建、旅游建设、设计发明、生产制造、文化娱乐、大健康、智能硬件、汽车服务、电商、生活服务等多个行业。

2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问题

(1)江西旅游业现状。江西位于我国中部,有着许多自然的旅游资源。江西旅游建设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且江西各地区的旅游建设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江西风景优美,依山傍水,大多地区都没有受到环境污染,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全省森林覆盖面积达60%,有庐山、三清山、明月山等国家风景够名胜区,更有井冈山这样的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2018年江西省接待国内旅游者68550.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095.8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206.3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5亿美元。虽然江西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自然旅游资源这么多,但和其他省份相比,江西还是没有将本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以庐山西海柘林湖为例,其水质、自然风光完全可以和浙江的千岛湖媲美,但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吸引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来说,都没法和千岛湖相比。(2)江西旅游业问题。江西旅游规模小,专业性不强,旅游建设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有特色的旅游服务等都是制约江西旅游发展的原因。因江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没能在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就现阶段来说,江西的旅游项目很多都是由个人承包的,而个人不可能在旅游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造成江西旅游市场分散、规模小的现状,难以形成品牌,也就难以吸引大量的游客。政府部门应该整合各方旅游资源,将江西旅游规模做强做大。但要做强做大,要吸引大量的游客,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和做好一定的推广和宣传。

3利用互联网众筹促进江西旅游的发展

(1)众筹旅游成功案例分析。我国的互联网众筹方式主要分为四种,股权式、债券式、奖励式和捐赠式,目前在旅游项目的众筹上,大多数用的是奖励式众筹。所谓奖励式众筹就是投资者出了然,得以回报的是某种产品或服务。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在淘宝众筹网上,由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周大生珠宝共同发起的“以爱之名--众筹创建全球首座爱情地标”众筹项目正式发出号召,号召全球人士共同认筹在玫瑰谷内建立全球首座爱情地标。截止到2015年年3月10日,全球首座由网友众筹的爱情地标已经获资340万,超过26万人为“爱情地标”出资,浏览量超过4000万人次。众筹金额在1元至9999元不等,九成用户选择花1元购买爱情电子证书送给心爱之人,不过项目中最“土豪”的、限额仅20名、需要花费9999元的产品,则在短时间内就被一扫而光。其他金额的,相应地获得金饰、化妆品、旅游产品、“爱墙”刻名权等回报。这也是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众筹项目。爱情地标众筹活动旨在打造中国第一个热带爱情地标,创造中国“情侣必去”景点,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旅游增长点。这次众筹,三亚亚龙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一,筹人气。通过这次互联网众筹,有26万人参与,4000万次浏览量。至少这参与的26万人中,有绝大部分在项目建成后会前来游玩,成为三亚玫瑰谷的游客,给当地的旅游经济做贡献。第二,筹资金。通过众筹的方式,不仅说明在景区内新打造的景点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也为打造新景点筹集到部分资金支持。第三,精准营销。这些参与众筹的人有27万之多,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营销推广。在自媒体时代,通过27万人的自媒体宣传,以及4000万次的浏览量,及作为众筹成功案例在网上被搜索的浏览量,达到的宣传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这为新建景点省去相当可观的一笔宣传经费。众筹的案例很多,为什么这个案例能够获得如此多人的关注呢?“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源在一个好的创意,而且这个创意来源于互联网思维。”今年48岁的李永才是三亚玫瑰谷副总经理,他在海南从事旅游业工作已经近20年。按照过往旅游景区发展的思维模式,一般是景区投资开始打造建设旅游产品,然后通过媒体宣传来吸引游客。“这种模式有个很大的弊端,如果产品不被旅游消费者认可,前期的投资有可能打水漂。”2015年年初,三亚玫瑰谷亮出“奇招”,将这种劣势转化为优势。

另一个通过众筹获得广大网友关注的案例是拾叁月亲的精品客栈集团推出的一直在全国各地寻找着最能搭配美景的房子。虽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之说,但拾叁月并没有被隐没,点亮风景的那一簇篝火,就是拾叁月。拾叁月亲的品牌旗下在全国有近百家精品民宿客栈。为了给自已的民宿品牌做推广,拾叁月集团于2017年在淘宝众筹上线了一款“梦中的大房子”+安吉莫干山+南湖民宿的众筹项目。该项目成功后,将在莫干山建造一座面朝南湖、仰望莫干山的别墅。该项目一经在淘宝众筹平台上,立即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参与。该项目的回报方式分为五种,投资者支付的金额不同,享受的回报权益也不同。分别如下:3元:黄金会员卡一张,可享受莫干山精品客栈订房85折,一年有效,抽奖机会一次。299元:可以免费住莫干山指定的房型一晚(非节假日和周末),另可享受竹林氧吧、南湖晚霞、徒步茶山、山地自行车等服务。599元:可以免费住莫干山指定的房型一晚,不限时间,另可享受竹林氧吧、南湖晚霞、徒步茶山、山地自行车等服务。1299元:亲的2000元现金储值卡,可换全国10家拾叁月品牌旗下精品民宿和全国100家亲的品牌旗下精品客栈,兑换金额以亲的客栈旗舰店客房实际售价为准,兑换金额扣完为止。1999元:亲的连锁客栈4000元现金储值卡,以购买产品时的旺旺ID作为指定预约人,储值金额可兑换全国10+拾叁月精品民宿和100+亲的精品客栈,兑换金额以亲的客栈旗舰店客房实际售价为准,兑换金额扣完为止。6880元:2018年6月30日之前无限次、不限时,免费入住拾叁月品牌旗下的精品客栈。该项目目标筹集资金是10000元,可短短的半个月内,实际筹集资金到了132947元,参与人数达665人,浏览达200万人次。通过这次众筹,无数人认识了拾叁月亲的精品民宿品牌,获得了远不只13万元的消费。2015年山东省旅游局出台了《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在该要点中就提出了将互联网众筹引入旅游项目中来,开发一些将投资与消费结合的众筹酒店和众筹旅游小镇。(2)利用众筹促进江西旅游发展。众筹旅游不仅能筹集到资金,更重要能作免费的推广宣传。那如何才能做好旅游众筹呢?不是只要在平台上一个众筹项目,就能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好的能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好的创意,在合适的时机,设计合适的回报,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旅游众筹的专业性很强,并且对旅游众筹的发起人的要求很高,旅游众筹的发起人必须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商业运作工作,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纵观旅游市场上的众多众筹成功案例,大部分发起人都是专业的旅游机构。因为旅游机构具备丰富的旅游策划经验,而且旅游机构能够将旅游市场进行二次划分,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方案策划,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所以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众筹,也有必要培养更多的旅游策划机构,同时,还有一些咨询机构能够挖掘出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潜力,同时对景点和旅游产品或服务企业进行包装。随着旅游众筹的壮大,这些咨询机构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服务力量。

参考文献

[1]平家宏.2018年中国旅游众筹行业分析报告.

[2]潘圆.国务院新融十条全方位攻坚融资难[EB/OL].[2014-11-20].

[3]吴书光.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邹利江.江西省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的理性思考[J].农业考古,2018(3):139-141.

[5]李雄华.可持续旅游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18.

[6]鲍明晓,赵承磊,饶远,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7(6):4-9.

[7]李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八美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6.

[8]张曦之.项目众筹+乡村旅游:开启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5篇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招商引资业绩开创历史最佳。

今年,我局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经验,调整工作思路,明确运管所是招商引资具体责任单位,抽调专车、专人组成招商引资尖刀队,集中精力迂回苏锡常沪等地,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展开招商引资攻坚;二是严格按照“三线工作法”开展工作,即: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带队外出招商,党委书记亲自抓帮办、带头深入一线,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凝心聚力抓落实,确保局主要领导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时间进行招商和帮办。今年,我局完成了宏运环保亿元竣工工业项目1个,各项配套生产线全部安装到位并陆续投产,通过了市验收考核;完成众亿德汽车用品超市及轿车销售维修进园项目1个,于6月12日正式开业;完成引资额1.36亿元。三季度区招商引资工作考评,我局位列首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又好又快。

1、农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站方面:2013年,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为79.31公里,其中二、三级公路7条计21.77公里、四级公路27条计57.54公里、大中桥梁13座,农村客运站1座,建设总投资约6000万元。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们立足早谋划、早设计、早招标、早施工、早验收的工作思路,在年初就排定了各项工程序时推进表,明确项目责任人。与此同时,局督查办全程介入,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督查考核,增强项目责任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力打造优质工程,我们一方面加大源头控制,所有项目全部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优选施工单位。另一方面,加强建设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工程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层层把关,确保质量。截止11月底,所有计划项目全面完成,等待省市检查验收。龙河客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加紧实施相关附属工程。

2、省市交通重点工程协调方面:2013年,省市交通重点工程涉及我区征地、拆迁等协调工作分别为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省道325、徐淮高速公路西互通至250省道连接线、京杭运河中心港和环城西路北延等6项工程前期征地、拆迁、地方矛盾协调等工作。工程量大、协调任务重,这在我区历史上前所未有。为确保以上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局高度重视,以大局为重,抽调精兵强将,对铁道办、重点工程协调办进行再强化,积极会同有关乡镇和部门,全方位开展协调工作。截止今年底,共完成征地4925.9185亩,完成拆迁1044户,拆迁面积27.54万平方米,保证了以上交通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与此同时,想方设法做好市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及地方配套资金的筹融资工作,今年完成融资8900万元,为市交通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3、徐淮公路耿车段提品工程:徐淮公路耿车段景观提品工程实施方案是“一线两点”。一线:即从西沙河至五一路沿线绿化全部进行更新,新建绿化花池宽度2.5米,花池内铺草皮,然后栽植广玉兰等常绿乔木,中间适当栽植一些球状灌木。两点:即西沙河点和高速路出口点。西沙河点进行河道清淤,做生态护坡;高速公路出口点做微地形景观。2010年12月26日,我局接受任务后,按照行动快、标准高、质量优的工作要求,迅速启动,全面展开,强化管理,快速推进。至4月底,高标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成浆砌块石600立方米,完成土方调运4万方,完成草皮铺设4.5万平方米,完成景观树栽植4800棵,完成大理石路沿石2571米,完成大理石重新安装新绿化花池1650米。同时,为方便群众出行,铺设水泥路0.9公里。该项工程因品位高、效果佳,达到了扮靓我市西大门成效,深得市、区主要领导好评。

(三)行业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镇村公交建设有序迈进。今年,我局把推进镇村公交工程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亮点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政策扶持力度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镇村公交建设,把该项工作列为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在年内实现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区人大也十分关注,专门组织对镇村公交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督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区财政每年纳入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镇村公交运营亏损补贴;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按照规划和实际需求,投入资金近160万元,按照不同等级道路、不同规格式样,高标准完成了34对68个候车亭、40个站牌建设。投入资金400万元,按标准把600多处错车道实施到位。投入资金60万元,将镇村公交规划线路上500余处安全标志标识按要求设置到位;三是统筹合理安排,把握推进节奏。首先,依据政策要求,科学规划运营线路。共规划线路22条,由镇镇线和镇村线组成,总里程为293.9公里。其中镇镇线7条,里程约为83.6公里,镇村线15条,里程为210.3公里。其次,对条件相对成熟的耿车、埠子、罗圩、龙河4个乡镇先行试点,投入12台车辆,开通了7条镇村公交线路。目前,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到位,计划在12月底再投入车辆48台,实现全面开通,提前实现全覆盖目标。

2、农村公路养护成效显著。一是创新监管机制。我们针对农村四级公路管养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乡镇交管所承担所在辖区乡镇四级公路的监管工作,切实形成面上、片上、线上“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注重养护实效。切实按照《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相关规定,严格落实管养考核、日常巡查、资金管理以及大中小常规维修等制度,大力开展示范路、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年完成民便路、张涧线、洋陈线、中陈线、洋郑线、南罗线、埠凌线等16条二、三级文明样板路的创建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经费约500万元,完成了路面维修7500平方米,灌缝21489米,增设增T型标志牌278套、十字型标志牌225套、危桥标志牌5套、慢字标志牌9套、警示桩399根、震荡线220平方、标线8578平方,及时补植缺株少苗1000余棵,新植草皮6000平方米,全区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运政路政管理日趋规范。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运输市场秩序。采取源头管理、流动稽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规范辖区内运输市场秩序。一年来,查车1800余台次,全区共查处“黑车”169辆,危险性运输车32辆,辖区内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加大巡查力度,维护路产路权。路政大队依据《公路法》和《省公路条例》,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加强对超限运输车辆管理、私接道口整治、清除非公路标志、清扫打谷晒场等一系列活动。共取缔私接道口120余处,清除非公路标100多个,其中大型标志10多个,清扫打谷晒场200多处。有效的清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人们出行的安全和通畅。

(四)精神文明建设主题鲜明。

2013年,局党委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一直把深化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奋勇争先的工作潜能。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举办了“为党旗增辉,展交通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为强化作风效能建设,组织“行风监督员看交通”活动;为加强廉政建设,定期聘请法院、检察院同志上廉政课;为激发工作激情,举办“树标杆、学先进”的比学赶超劳动竞赛活动等,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交通执法的规范性,全局上下纪律作风、工作效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区运管所被推荐为省级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公交二公司被评为省首批“和谐单位示范基地”。政行风民主评议今年实现新的突破,位于全区16个行政执法部门中第三名。同时,全系统建议提案办理、综合治理、交通战备、扶贫、工会、团委、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特色做法

1、明确重中之重。牢固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不动摇,总结工作经验,改变工作策略,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党委书记亲自抓帮办。明确运管所为招商引资为责任单位,抽调专人外出招商、搜集招商信息。

2、强化目标管理。年初对照与区委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细化全年工作目标,排出9类共28项重点工作,制定推进序时进度,明确责任人。同时,加大跟踪考核力度,实行动态管理,推进度滞后的予以通报。

3、坚持抢前抓早。针对工程建设受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我们立足早谋划、早设计、早招标、早施工、早验收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有利施工时机,强力推进建设进度,保证了各项交通工程按时完工。

4、狠抓质量管理。始终坚持工程质量进度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加大源头控制,所有项目全部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优选施工单位。另一方面,加强建设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工程管理规范要求,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5、工作方法灵活。面对繁重的市交通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地方配套的资金压力,我们迎难而上,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方法,破解资金难题。采取依托财政、面向社会、联手企业、做强平台、协调金融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征地、拆迁等工作快速推进,确保建安费配套资金及时解缴。

三、存在问题

(一)交通工程建设受到资金“瓶颈”制约。一是鉴于区乡财力紧张,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的实际状况,我局以大局为重,想方设法搭建融资平台,今年共融资8900万元,有效保障了省、市、区交通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接下来即是面临支付数额庞大融资本金及利息,债务“雪球”将越滚越大,为此我局倍感压力巨大;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大,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等级随之相应提高,致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大幅度增大,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能力很弱,严重制约着我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面临新一轮公路建设高潮,按现行物价水平测算,省里对二、三级公路的补助分别只占实际造价的20%、25%,工程建设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仍需完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重建轻养”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些乡镇重视程度不够,管养配套资金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力、管养内容得不到全面落实;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四级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维修,安全标识设置不到位,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等。

(三)公路管理执法难现象较为突出。在公路执法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群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道路管理相抵触,个别干部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给《公路法》的贯彻执行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公路执法管理程序不健全,面对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公路管理任务,难以完全达到《公路法》要求的规范执法标准。

四、2014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不动摇。一是在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不松懈、不满足、不麻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继续采取走出去战略,招大引强;二是做好在手的宏运环保、迪迈机械等项目的培育、帮办工作,力争在2014年实现更大突破,勇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二连冠”。

(二)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公路建设。一是集最大精力,采取灵活运作方式,全面启动耿龙一级公路项目建设,力争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该项目起点位于耿车镇区内正在扩建的325省道,终点在龙河镇区内与121省道平交,全长14.877公里,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24.5米,工程概算21544.17万元;二是实施临郑公路、仓集古山河桥、洋埠路黄河桥、民便路东沙河桥和15公里四级公路,建设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

2、农村客运站建设。继续推进耿车、龙河二座农村客运站建设进度。4月份,龙河客运站完成全部工程,申请省市验收;6月份,耿车客运站正式投入使用。

3、省市重点工程协调。2014年,省市交通重点工程协调任务异常艰巨,分别为: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盐宿徐高速西互通至省道250连接线、省道325扩建、省道121扩建、省道330扩建、省道245绿化、港中心港区果园作业区码头二期工程、发展大道南延段、环城西路改造、中心港区疏港大道等11个项目,我局计划抽调人员,组成内业组、3个外业组和资金保障组,全方位开展征地、拆迁、地方矛盾协调。与此同时,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在不折不扣完成市交通重点工程配套资金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想方设法开辟创收渠道,实现资金周转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三)不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

1、完善和规范农公交镇村通运营。一是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公交镇村通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运营情况,适时优化线路,力求更科学、更合理和群众更满意;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步做好运行线路上的站台、站牌、错车道、安全标志标识等必要设施;三是督促乡镇做好四级公路沿线路面病害维修、路肩培护、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四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运营车辆跟踪监管力度,促进农公交运营环节规范化。

2、加大农村公路管养力度。一是针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存在的问题,严格对照《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切实落实管养责任;二是定期考核并进行通报,坚持资金拨付与管养实效相挂钩,促使乡镇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能够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坚持季节性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一季度做好二、三级公路病害及安全设施排查,上半年完成病害维修和标志牌安装;四是及时做好公路绿化种植、补植和维护工作,加强路面保洁,提升农村公路环境档次。

3、加强辖区内运政、路政管理。一是充分发挥运管职能,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运输经营行为,确保辖区内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定期开展农村公路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私接道口等集中整治活动,切实维护路产路权,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毁坏农村公路行为,保障农村公路使用寿命。

(四)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构筑物;空间再生;适应性

1相关概念阐述

1.1适应性的概念

适应性最早来源于生态学术界,意指生物在不断的演替生存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获得相对于环境更有利的生存潜力。这种能力是生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生物学上的概念推及建筑学研究领域,探讨建筑在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中空间、功能等方面的适应状态,即当实际场景发生改变时,建筑在空间、结构、功能上是否仍然合理。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建筑为了适应新的场景需要做出相应功能上的改变,这是适应性要求的结果,建筑的旧有功能空间状态被解放,新的活力孕育其中。当代生活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交互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建筑功能的多元和综合,建筑师们对于空间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功能的诠释及表达,更多应考虑到空间的多元化和综合性。建筑自身应该形成一个适应环境、可调节的体系,基于此背景,将适应性引入建筑领域,有利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和动态发展[1]。

1.2工业构筑物的概念

工业构筑物通常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工程实体或者附属建筑设施,人们往往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活动,但却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常见的有船坞码头、筒仓、水塔、吊车、烟囱、井架、栈桥、冷却塔等。本文中研究的构筑物主要指的是具有承重结构和空间再利用潜力的构筑物,在空间上呈竖向、点状分布,高耸型、标志性强,如冷却塔、烟囱、水塔、油气储罐、筒状料仓等。由于某些构筑物不存在可利用的内部空间,改造不涉及空间再生,故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1.3工业构筑物空间再生的意义

工业构筑物较工业建筑物来说,功能更为单一,形象特点明晰,在特定的工业场景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视觉焦点特征,往往能成为某一工业场景中的象征性标记,能够保留鲜明的工业意象,延续集体记忆。其次,对于现有构筑物的资源再利用,可缓解新建建筑在资源上的耗费,较为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工业构筑物的空间特点

工业构筑物空间形态的多样性来源于工业产业类型分化导致的工艺多样性。作为工业建筑中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业构筑物为迎合生产机器、设备或特殊工艺的要求往往体现出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宏大尺度或者特殊形态。得益于此类工业构筑物空间自由且非常规性的特点,空间再生的多种可能性在建筑师的改造下愈发拓展。工业构筑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空间特点:(1)高耸工业构筑物中作为工艺流程中的独立部分,在竖向空间上大都体现出高耸、大体量的特点,在工业建筑群中标识性强,这类工业构筑物常常会作为标识性地景加以保留,例如烟囱、水塔、筒仓等(图1)。(2)封闭或开敞工业构筑物从空间的边界形态上主要分为封闭或者开敞两类。在工业构筑物中,有一部分构筑物由于工艺要求,对于人员进出具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从而导致有限空间的产生,此类构筑物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封闭性特点。另一类开敞的构筑物则是实现整体工艺流程用以连接或支撑的大型支架,其生长性较强,例如塔吊、输电架、钢铁架构等(图2)。(3)空间完整以生产为要求的工业构筑物大都内部空间完整,在空间的可塑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改造再生要求,对其内部空间既可完全保留,也可进行自由分割。适应性在此类构筑物中便脱颖而出。(4)真实反映结构形式追随功能兴起于现代主义,成为工业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与此同时,结构在建筑中的表现也不断凸显[2]。折板式的屋顶,暴露在外的桁架结构,连接处裸露的铆钉,这些都是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印记,是工业美学的特征在空间形态与结构造型上的真实反映。(5)面积较小大多数工业构筑物仅作为设备、设施等满足生产工艺,往往内部空间狭小,可利用的面积较小;其外部空间也多变复杂,通常作为为生产服务检视、维修的操作平台。面积小的劣势从而导致其可改造的功能受限。但此类构筑物常具有浓郁的工业风,极具标志性。

3工业构筑物基于适应性的空间再生原则

对于工业构筑物基于适应性的空间再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折中,需要在深入了解改造原始对象和面向对象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益,结合空间内部的多种要素进行统筹和设计,在再生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的适应性原则。

3.1空间适应性

工业构筑物由于其生产类型、生产用途和生产规模等不同,使得其内部空间也不尽相同,根据空间容量大致分为空间较小和空间较大两类。空间的改造应基于适用性原则,选用空间尺度有相似的要求来进行功能置换。对于内部空间较小的构筑物,可将空间再生设计为卫生间、楼梯等作为辅助功能的空间,抑或是管道滑梯、书屋、小型工作室等创意空间。如北京798艺术区内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公共卫生间,将狭长的空间灵活地运用再生(图3)。对于内部空间较大的构筑物,利用大尺度的自由性,可将其设计为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儿童或老年活动中心等展示或体验空间,如德国鲁尔区的奥伯豪森煤气罐展览馆(图4)。

3.2结构安全适应性

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工业构筑物可以分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者混合结构等。结构形式不同所导致的物质构成和力学特性以及长期使用下的损耗程度的差异,使得构筑物的空间类型和改造策略向不同方向发展。因此改造类型的确定必须基于对于构筑物结构形式、承载能力、损坏情况的充分了解上。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同时对于历史价值高的承载结构支撑的构件对其进行原位加固,原状呈现,对于未能延续支撑作用的构件进行转换功用的易位利用,对于不能直接应用的构件可回炉重造,延续其工业质感和肌理。

3.3功能适应性——环境(地段)的适宜性

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影响着工业地段的空间结构和区位优势,地段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因素使得改造后的工业构筑物具备不同的商业、景观价值[3]。因此处于不同区位的构筑物,要选择与其环境相适宜的功能。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工业建筑因其便利的交通,较高的土地价值,通常考虑与盈利性商业项目结合,发挥优势,起到地段触媒的作用,如咖啡厅、书店等。而其中的工业构筑物,往往占据着城市的景观焦点,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文化资源,是市民的休闲活动场所,有较强的公共性,如观景塔、博物馆等。生态景观的改造方式较适用于城市郊区的构筑物,此类构筑物可因地制宜地向公共游憩与纪念性旅游方向转型,例如民宿、公厕等。

3.4经济适应性

工业构筑物改造再生的投入产出比不尽相同,这与构筑物的自身状况、改造难易程度以及设计改造意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改造再生之前,要充分了解其历史、社会、生态、美学等价值情况,对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再生模式。工业构筑物中复杂生产设备有时甚至比一般工业厂房产生更大的拆除和场地清理费用,对构筑物大部分主体结构的保留,能够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改造一旦成功,往往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4工业构筑物空间再生模式

如上文所述,不同的工业构筑物有着不同的空间大小、结构形式、区位特点和经济价值等,在对其进行空间再生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因素,选择适合于该构筑物的空间再生模式。

4.1展览式空间

工业遗产类的工业构筑物作为旧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具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展现出非凡的年代感。此类建筑在文化传播和艺术审美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适宜博物馆、展览馆和艺术馆等方向的改造。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适于收藏、观展、体验的空间[4],一般是指高大的内部空间,如贮存类的工业构筑物,储罐、料仓等,空间结构坚固稳定,使设计师可以重新组织内部空间和场景,利用视觉冲击力,发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完成空间的再生。如上海民生码头的八万吨筒仓改造项目,建筑师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封闭的内部空间,使筒仓以艺术展馆的新形象面世(图5)。

4.2配套的功能空间

除了体量高大的储罐类工业构筑物,还有一部分体量相对较小、断面面积不大的构筑物,如烟囱、筒仓等,其内部空间无法作为展览功能,同时容纳较多的人员,因此,通常选择交通核、公共卫生间、咖啡馆等内部空间较小的配套功能空间,将其作为环境中具有服务功能和视觉意义的存在。如2013年深圳双年展中,设计师将筒仓狭小的空间充分利用,改造为圆形的楼梯间(图6)[5]。

4.3居住类空间

对于处于城市较为中心区域的工业构筑物,由于所处地段的较高的经济价值,交通便捷,人流汇聚,然而其本身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较低,作为博物馆展览类空间并不适合,因此,通常改造为以盈利为目的商业空间,如公寓、酒店、民宿等。垂直分层、水平分割改造策略将适用于此类工业构筑物,区别于那些具有较宽阔和延展体量的建筑物,它们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重构成多个功能单元。除了在必要的结构上进行加固、修缮以外,在立面窗洞、室内装修以及家具设施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如维也纳四个大型煤气罐,设计师采用水平和垂直划分相结合,将其中一座改造为住宅,为构筑物注入新的活力(图7)。

4.4景观构筑物

除了对工业构筑物空间的功能再生以外,还有另一种常用的方式:景观再生。在对工业遗产地段进行各方面评估时,一些工业建筑地处郊区或者城市的绿地系统附近,拥有良好的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开阔的场地条件。对于这类工业建筑,通常进行空间环境重组,恢复其生态景观,改造为开放公园。公园内有丰富的产业景观元素,而矗立其中的工业构筑物由于其高度优势,可将其再利用为游客观景登高的设施,位于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5号高炉便是很好的例子,高炉由设计师拉茨负责改造成为70m的观景塔,作为公园的制高点,供游人休憩游玩,俯瞰公园全景(图8)。又如杭州白塔公园内保留的承重20吨的龙门吊,原来用于吊运货物,现改造为江景咖啡厅和可眺望钱塘江景色的瞭望塔(图9)[6]。

4.5景观工程的小品

为展现昔日辉煌工业时代的历史痕迹,工业构筑物被保留设计成景观小品的改造方法在工业构筑物的景观再生中较为常见。在诸多工业景观中,工业构筑物能鲜明地唤醒人们对于工业时代兴盛与衰败的记忆,构筑物上的斑斑锈迹是时代的烙印,这种特色是工业建筑所独具的美感。在景观再生中,应以最小的干预保留工业构筑物的外形,适当的艺术加工塑造为标志性雕塑,尊重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性,以展示的方式对构筑物进行视觉上的再生来延续场所精神,触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情感共鸣。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是对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的先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可能少地采取干预手段,将许多工业构筑物、设备等保留下来作为雕塑展示,产生了极具影响力的艺术效果(图10)。

结语

社会观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建筑的加速发展,工业构筑物必将在适应性背景下朝着宜人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工业构筑物空间再生前需就其自身价值与改造方面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再生方式。基于适应性的工业构筑物空间再生,使得工业构筑物不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也能在现今的日常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参考文献[1]牛俊.建筑的适应性[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3(9):9.

[2]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3]陈坤.后工业时代的取与舍[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0.

[4]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1:12.

[5]李冰.工业遗产中“生产性遗存物”的再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7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硬件设施建设

按照省市提升建设要求,2020年完成了2个文化站(文化站、文化站)、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工作;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展厅,充分利用文化文艺、旅游景区、电影放映、阅读推广等资源,全面展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亮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协同运行,共用共享。

(二)群众文化活动

截止11月底,已完成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17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音乐作品《铁锤镰刀民族魂》获省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网络最佳人气作品,书法作品《归去来兮辞》获省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 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开展的“劳动最光荣”抖音线上直播演出活动与广大观众见面,用文艺的形式为“疫”发声,用“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全县复工职工及家人致以节日问候,共开展3场线上直播演出活动,点击量超10万人次,通过直观、有效的方式让广大干群知晓“抗疫”科学知识,提升“抗疫”自觉意识。;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摄影艺术展、“美丽的”优秀美术作品展、致敬白衣勇士画展、醉美桃源摄影展等美术摄影展览五期;开展小小书法家义务写春联和义务送春联活动两次;举办2020年新春团拜会、新年音乐会;开展人情新风《宿九条》展演活动六场;组织开展免费培训定向辅导进乡镇七期;组织开展成人、少儿免费艺术培训三期;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六场;举办道德讲堂四期;组织业务人员、业余文艺团队参加各类展演和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参加县“牵手关爱,筑梦未来”返乡就业专题文艺演出;参演节目有淮海戏《丫丫的幸福生活》及舞蹈表演唱等节目;举办“过传统佳节,观传统戏剧”-大型传统淮海戏《皮秀英四告》专场演出;举办“泗水讲坛”17场次(其中专家讲座3场次,视频讲座14场次)。

(三)非遗文博工作

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六场;组织非遗项目云渡桃雕传承人赴参加2020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暨“宿有千香·霸王蟹”专场推介活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全力帮办国望高科大项目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要求和程序,有力推进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文物图片展进校园”宣传文物法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极大提升了孩子们保护文物意识。

(四)文艺剧目创作

因受疫情影响,实地演出无法开展期间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开展优秀抗“疫”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突出主题创作、编排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宣传防疫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护意识,创作了音乐快板《众志成城战疫情》,淮海戏戏歌《定能战胜毒魔渡难关》《防控并举驱疫魔》《众志成城战疫情》;为县招工晚会创作淮海小戏《丫丫的幸福生活》、音舞说唱《筑梦未来》、曲艺《返乡就业乐无边》;围绕“宿9条”创作快板《人情新风乐万家》、小品《最后的财富》、小品《老舅吃茶食》、琴书《心香一瓣献亲人》;文化馆张泉创作的小戏曲《吴二有喜》发表在《剧作家》2020年7月刊;完成创作排演《阮妈说媒》、《扫松下书》、《催租》、《人情债》、《脊梁》、《新房里的第一顿饭》6个小戏。

(五)全民阅读工作

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因受疫情影响,文化场馆“全部闭馆”期间,采取“馆舍封闭、服务不停”的原则,积极利用“互联网+阅读”为手段,不定期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移动图书馆等平台推出系列线上阅读活动,让广大读者在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就能畅享数字阅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至 11月底共举办线上阅读推广活动100余场次,读者在线浏览量近40余万人;举办“你好!2020”元旦诗歌朗诵会、“庆元旦 迎新春”少儿美术展、泗水讲坛、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内有1本好书、1副春联、1张福字、1本全民阅读宣传手册)赠送活动、情境诗歌朗诵会、绘本阅读会、“七彩的夏日”系列活动、展览进校园等活动、“共同‘抗疫’我们见证,我们感动”征文活动、“喜迎国庆,红旗飘扬”简易升旗装置手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截止11月底共举办线下阅读推广活动52场次,服务读者40余万人次。

(六)旅游工作

指导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泛溪问水景区开展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启动杨树博物馆4A级景区复核迎检工作,实施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制定《2020年县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并转发至相关单位,高标准完成18座旅游厕所新改建任务;结合我县旅游资源现状及景区创建,开展旅游道路标识牌建设工作,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导引系统;推动百年梨园、东篱花田、月季小镇等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建设;与融媒体合作拍摄县内重要景区景点,推出“畅游阳光下的似水年华”系列短视频,在省电视台、官方抖音平台、掌上APP、电视台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制定“走进‘阳光下的似水年华’”2020年县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方案,拟定节庆活动、市场推介、宣传物料、宣传载体四大板块二十余个项目;以“走进‘阳光下的似水年华’”为主题,开展县首届文化旅游摄影大赛,并于5月19日在市民广场开展摄影展,吸引广大市民现场参与;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519中国旅游日公益短信发送,接收资讯受众达8万余人次;设计文旅全新logo,设计并制作文旅旅游画册;与央视《发现之旅》栏目组合作,拍摄文旅宣传片,已完成样片修改;7月份,在由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中国旅游媒体联盟主办的“美丽中国2020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投融资大会”上,推介旅游资源及项目,播放宣传片,全面展示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和富美乡村建设情况,得到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好评,荣获“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县”称号;举办2020年县文化旅游惠民季活动,内容涵盖近20项文化旅游相关活动,受到市民广泛关注与参与;在扬子晚报A9版面刊登《缤纷秋日 惠游 文化旅游惠民季全面启动》文章;在新华日报第八版面刊登《问水成子湖 寻道泗水国》文章,图文并茂宣传文旅;

2020年预计接待游客158.4万人次,同比下降36.5%;实现旅游总收入13.43亿元,同比下降39.1%。

(七)安全生产工作

根据《县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部署,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行动等“八大行动”,由各大行动牵头领导带队,2020年先后开展了3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县内各文化和旅游企业进行过细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隐患及时上传市安全生产问题处置平台,做到应录尽录、应改尽改,截止目前,累计出动检查人次1465人次,检查各类文旅企业1300余家次,整改各类问题60余条,确保全县文旅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八)广电安全播出工作

开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单位的播控、传输、发射、监测、有线前端、铁塔等关键技术部位和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共发现问题12处,均已全部整改到位;持续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年内开展2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拆除“小耳朵”10台,查扣设备2台,为创建平安、构建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申报省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11月20日已通过省局实地验收。

(九)文旅市场管理

采取“年度常规动作+自创动作”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年度特别是重要时间节点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先后组织开展“网吧市场专项整治”、“娱乐经营场所专项整治”、“网吧市场既有房屋违规改建和老旧建筑安全隐患排查”、“互联网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和“春节”、“国庆”“两会”等重要节庆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及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办结文化市场案件6起,其中网吧类案件3起,旅游类案件2起,网络类案件1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化娱乐场所“无证照”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75人次,检查全县文化娱乐场所149家次,发现30家存在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等情况,截至目前,30家无证经营娱乐场所已有10家场所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其他场所都已关停或转向经营,门头字牌、店内设备、注销或变更营业执照范围等方面都已基本整改到位。

围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 和“固边”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出版物经营单位进行逐一排查,特别是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重点整治,严查各类非法出版物的销售、传播,督促各经营单位严把进货渠道关口,杜绝各类非法出版物流入市场;通过现场巡查、微信群等方式,“扫黄打非”公告及相关宣传标语,多形式开展“扫黄打非”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活动,得到经营业主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积极与县委宣传部、公安、市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惩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整治成效和执法覆盖面。截止目前,共办结出版版权类案件22起,收缴非法出版物13000余本(盘)。

在全县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等涉旅企业公布旅游投诉受理电话,保证“12318”旅游投诉渠道畅通,及时处理12345旅游投诉电话,对旅游投诉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受理、及时调查、及时办理、及时反馈,确保投诉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截止目前,我局所受理的旅游投诉回复率和游客满意率均达到100%,有效维护了游客合法权益;建立旅游诚信服务“红黑榜”,将全县各旅行社、景区、星级酒店纳入“红黑榜”评价名单;积极协调、筹备成立县旅游协会,极探索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发展模式;优化环境,打造“开心、舒心、省心”的“三心”旅游市场;以整治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为重点,重点打击“黑车”、“黑导”、“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疫情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以及局党委的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并根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做好文旅场所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对我县内网吧、KTV、游戏游艺场所、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落实防控措施情况进行逐一核查,严格落实实名登记、 “苏康码”查验、佩戴口罩等制度;建立日常巡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县文化和旅游场所开展常态化细致化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各文旅企业负责人主动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制定本场所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通过应急广播、微信群、QQ群等渠道,重点加强对文旅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督促他们切实做好对员工的管理,自觉做到不擅自经营、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并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文化惠民。完成各类文化惠民活动500场,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预计达8以上;举办2021年新春团拜会;开展县第九届“庆元旦 迎新春”群众文化演出月活动;开展县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建党百年”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成人、少儿免费培训三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群文活动赛事。

(二)硬件提升。计划新建文化艺术中心,用地2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美术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进一步提升1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服务效能,督查各文化场馆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工作。

(三)非遗工作。常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活动,一年分别不少于6场;6月份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县第三批非遗项目及第四批传承人申报命名工作;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省、市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争取资金做好非遗展厅升级改造工作。

(四)剧目创作。创作大型戏曲一个;创作小戏小品三个;创作曲艺作品三个以上;组织开展业余创作培训一期;组织采风活动一次;组织观摩活动三次以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编辑《文艺》两期。排演大型革命淮海戏《六塘河畔的女儿》,计划在6月中下旬公演。

(五)阅读工作。举办“泗水讲坛”12场次(含视频讲座),并深入社区、学校,进一步扩大“讲坛”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举办缤纷的冬日系列活动:少儿读者才艺展示、新春猜谜、小小图书管理员招募、送一本好书回家过年等活动;举办七彩的夏日系列活动:讲故事比赛、书画比赛、小小图书管理员招募等活动

;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图书馆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及线下系列阅读推广活动。

民宿标志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村历史建筑;旅居度假;沉浸式体验;联动开发;汪山土库

随着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日益受到游客青睐。乡村旅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村历史建筑作为乡村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本文以南昌市乡村历史建筑汪山土库为对象,对其资源现状及景区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试图探索汪山土库旅居度假功能开发模式,以期为其他乡村历史建筑旅居度假功能开发提供路径参考。

一、方案传承创新

(一)品牌组合创新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将汪山土库打造为“中国家文化体验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与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组合联动打造“家国一体”研学旅游品牌的构想。

(二)科技体验创新景区项目建设充分运用VR等实现沉浸式体验的高新技术,既增强了景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又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文旅融合创新随着品质消费时代的到来,文创产品在文化消费中已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有利于凸显主题品牌效应,延伸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旅游项目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

(四)旅游体验创新通过线下实景游览、线上虚拟体验、文创衍生品创意开发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衍生品三位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使品牌具有全方位、系统性、原创性、可延展性。

二、理念构思创新

(一)打造“中国家文化体验中心”汪山土库的程氏家族有着古朴深厚的家风家训,是“南昌廉洁文明家风教育示范基地”。从保护与传承乡村历史建筑资源,促进乡村旅居发展出发,秉持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以“五区一线”为规划将汪山土库打造成“中国家文化体验中心”。

(二)建设五大特色体验区五大特色体验区分别设计为:嵩洛源流——家史馆、静鹤留声——名人堂、始祖遗风——家风馆、南林乔木——家居院、风化创物——家宝坊。

(三)嵩洛源流——家史馆汪山土库程氏祖籍安徽新安(今黄山市屯溪)篁墩,家族历史十分久远,其家族成员在清中晚期政坛大放异彩,是大塘区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家史馆将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科学技术,打造视听一体化的“程氏家族历史博物馆”,展现汪山土库的兴衰路。本馆将构造一条“始迁大塘—定居汪山—兴建土库—人才辈出—村铭”的历史时间轴。通过制作不同的Flash水彩动画片,提升历史发展故事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让游客更好地领略程氏家族的发展之路,感受汪山土库浓浓的家风韵味。

(四)静鹤留声——名人堂汪山土库程氏家族深受“不文为耻,不学为辱”的重学之风影响,培养了一代代文彦俊士、社会名流。100余年间,汪山土库共有进士4名,举人11名,各界社会名流100余名。如今,程氏后裔散居在全国各地,还远至英国、法国、美国等十来个国家,在音乐、建筑、医学等行业皆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和骄人的业绩。名人堂将打造一个高雅的乡贤名人空间,让家长和孩子在音乐中领略程氏名人的历史风采。堂内每个人物介绍牌旁将安放可触控电子导游设备,游客可以详细了解人物生平。同时,考虑到土库程氏家族颇多文彦俊士,整个展厅在展板下面设玻璃展柜,摆放奏折、书信、著作等原件和复制件。由于汪山土库程氏自程懋筠始,音乐人才层出不穷,本区将铺设音响设备,并在音乐家展板旁设二维码,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行排序播放音乐或者下载音乐。

(五)始祖遗风——家风馆文化是衡量一个家族的重要标准,也是家族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必要条件。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在一百余年中,不论时代风云变化,能够经久不衰,这与其博大精深的府第文化密不可分。家风馆将主要采用古风课堂体验与特色环节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一个家风文化体验馆。本馆将由身着长袍的夫子为前来旅游的父母和孩子讲述程氏家族的家风故事。古风课堂主要分为四种,分别对应“耕读传家,重教崇文”“积善成德,和睦乡邻”“道德传世,理学名家”和“勤俭持家,待人谦和”四个部分。

(六)南林乔木——家居院汪山土库民俗是大塘地区乃至鄱阳湖地区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同时又有着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特色。这些民俗代代传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整个家族及村落的凝聚力。家居院将被打造成一个极富特色的汪山土库民宿,旅客可以在民宿中吃家宴、习家乐、守家训,亲身体验程氏家族的家风韵味。作为民宿主人的村民还将给旅客讲述汪山土库的礼仪民俗、节日民俗、风俗禁忌,并教游客唱民歌、民谣。

(七)风化创物——家宝坊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家宝坊将依托悠久的家风文化,强调“传家宝”概念,将文创产品作为家风文化这一精神传家宝的物质载体,打造汪山土库家风文化传承创意产品产业链。坊内将设置文创产品售卖区和手工体验区两部分,并针对未满周岁的孩子设计特色家文化“抓周”活动。

三、“家国一体”研学旅游品牌

家风离不开国家风气,而国家风气离不开家风,家风与国家风气是密不可分。家风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新衰。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7年3月,中纪委网站第86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首页头条便推介了以忠、孝、廉、节为精髓的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家规家训,可见国家层面对汪山土库家风传承的认可。我国研学旅游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003年上海成立全国唯一的“研学旅游中心”以来,苏州、合肥、西安等城市相继开展研学试点工作。研学旅游不论是市场认可还是政府支持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潜力巨大。距离汪山土库周边约4公里处,有即将建成的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其影响范围大、社会知名度高。联动组合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打造全国首个“家国一体”研学旅游品牌。汪山土库“家国一体”研学旅游品牌的打造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在精神文化层面,汪山土库象征“家”的文化概念,海昏侯国则强调“国”的文化概念,两者在主题精神上有机串联,共同打造“家国一体”的研学旅游路线。“家国一体”概念的研学旅行产品在全国尚属首创,高度符合时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其地理位置优势,汪山土库周边教育机构众多,市场前景广阔。联合周边景点,设计“汪山土库‘家文化体验中心’——紫禁城遗址——汉代古墓群——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研学旅游线路。

四、结论

本文以汪山土库为例,对其历史建筑进行整体的提升规划,目的是在切实保护好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挥旅游带动作用,致力于将汪山土库打造成为江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标志性家风文化景观。通过本案例的调查研究,我们探索总结了乡村历史建筑旅居度假功能提升开发的新路径,即:进行总体布局规划;采取“点、线、面”的联动发展策略;线上、线下、衍生品综合一体的旅游体验;采用高新科技,实现沉浸式体验;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对乡村历史建筑的旅居功能进行提升开发,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有效满足休闲度假时代游客对高品质乡村旅游度假产品的需求。总之,乡村历史建筑旅居度假功能的开发,要注重乡村历史建筑背后的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实现文化与旅居度假的深度融合。乡村历史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静态为主的表现如家史馆、博物馆等;二是动态为主的文化主题节、旅居生活综合体等;三是面向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这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体验价值是独特而深刻的,也是推动乡村历史建筑旅居度假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马牧青.从乡村旅游到乡村旅居的反转趋向[J].中国乡村发现,2017(2):108-112.

[2]陈素平,梅雨晴.近20年我国研学旅游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7(3):16-21.

[3]史永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76-77.

[4]吴静激,律伟函.文化旅游融合下钦州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