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旅游文化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旅游文化知识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1篇

2014年6月29日上午10时整,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面壮阔,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省市区各级领导、国内旅游专家、旅游业人士、中国美院教授和游客等参加了开幕式。红星美凯龙负责人和椒江区政府领导致辞,市政府领导宣布开幕,热烈欢快、醉人心扉、令人难忘的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始了。

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的重头大戏是举行啤酒畅饮比赛和尽享美食盛宴,不临现场,难见盛况。在啤酒大蓬中,摆满了各地产的精美啤酒,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起,按照比赛规则开展比赛,有的一口一瓶一干而尽,有的连饮数瓶面不改色,最后XXX以饮XX瓶啤酒获得了本次啤酒比赛冠军,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比赛场面之热烈、气氛之热闹、精神之愉悦,堪比德意志民族的巴伐利亚世界啤酒赛。啤酒比赛表露了人的豪爽,点缀了生活的幸福,欢快了人生。啤酒畅饮比赛精彩狂欢,美食盛宴盛况空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有“陈山秘制烤鸭”、“生吃鲈鱼”、“鲍蛤大黄鱼”、“指点迷津”、“踏地登盘”、“清汤海鲜鸡”、“石斑鱼汤”等特色招牌菜任你挑选,尽情享用。食福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福,尽享美食盛宴,感口中之福,是不枉为人一生了。

看完当地民俗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最有底蕴、最具时尚、最不一样的舞台风情,参加精彩游戏,开心派对,体验人生欢乐后,该去看看名车展览,“豪华”聚会。本次名车展览,所有知名4S店都倾情加盟,各品牌豪车齐聚一堂,“报时捷、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路虎”等当今汽车名牌应有尽有。爱车的游客可以称心满意挑选一辆,驾上自己的爱车,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观赏美丽风光,体验各地风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感受人生的快乐。

海洋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洋给我们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丰富的宝藏,进入21世纪,海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举办的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向每个游客展示海洋文化知识,宣传海洋旅游文化、展望未来海洋经济蓝图。通过观看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使每个游客懂得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有着广袤海洋的国家,要了解海洋文化,热爱和保卫伟大祖国的海洋,让海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更大的贡献。

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湾口外,距市区29海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6.7度,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是游大陈岛的必不可少的三项活动。站在大陈岛上,看海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气势豪迈,心胸为之宽阔,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碧海蓝天下,乘着海钓船在辽阔的洋面上,抛竿钓鱼,使人刺激兴奋,在享受海钓独特魅力的同时,还收获了大陈黄鱼、石斑鱼等美味海鲜。观赏了海景,垂钓了海鱼,带着喜悦的心情,带着收获的快感,吃一顿美味的大陈海鲜,消除旅途的疲乏,真正感到游大陈岛的快乐,常记心中,难以忘怀。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2篇

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所覆盖的专业知识范围非常宽广,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本国和本地区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他国旅行者不远万里来到本国本地区,必然可能对本国本地区的方方面面具有浓厚兴趣。而提供相应服务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作为这些外国旅行者了解本国本地区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日常交流,只有充分了解本国本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地理概况、文化艺术、重要建筑、景点介绍、地方特色等等,才有可能提供合格的旅游服务。(2)本国本地区的旅游活动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国本地区的交通通讯、货币使用、医疗卫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甚至热点话题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外国旅行者尽快适应在本国本地区的旅行生活。(3)主要客源国的专业知识,包括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禁忌喜好等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与外国旅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是服务的窗口,也是交流的窗口,只有具备上述宽广的行业背景知识,才能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鸿沟,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不但涉及各种专业知识的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良好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积累旅游行业专业知识。

涉外旅游服务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直接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因此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是涉外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国际导游服务人员在掌握本国本地区和客源国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英文词汇和表达方式之后,需要能够以英语口语的方式将旅游地点的各个主要方面介绍给外国游客,还能够解答游客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因此,旅游管理英语课程必须突出口语教学,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2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

对于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对大多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而言,由于缺少校内实训基地,也缺乏与旅游企业的稳定联系与合作,其教学和实践实际上是脱节的。近年来,各大旅游专业院校有意识地与一批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多时候这些合作关系仅仅流于表面而无实质性内容。

2.2教学过程的文化缺失

在一定意义上,旅游可以看作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如前所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除了提供合格的服务,同时也是展示本国本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英语这个国际通用交流工具,还需要掌握国内外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这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旅游文化的熏陶不可或缺,只有将学生放置于旅游文化和英语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率,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同时兼备旅游专业文化知识和实用英语运用能力的现代复合型旅游行业人才。但是近年的调查表明,目前多数旅游专业的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往往偏重于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没有能力或忽略了将旅游文化教学有机融合到语言教学中,导致旅游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英语语言教学和旅游文化知识教学是脱节的。

2.3复合型旅游英语教师匮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前者承担旅游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采用汉语教学,少部分能提供结合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后者则承担英语语言教学任务,偏重英语一般应用能力的授课,课堂教学较少涉及旅游专业文化知识,自身对旅游专业知识较为陌生。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有相当英语水平的复合型旅游英语老师所占比例非常小,非常匮乏。但是,培养复合型现代旅游专业人才又迫切需要这样的复合型旅游英语教师。只有合格的复合型教师,才有可能将旅游文化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3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3.1强化实用性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

实用性是旅游管理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目的是培养既掌握相关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具备较高实用英语运用能力的现代复合型旅游人才。因此课堂教学应当以实用性为根本,综合运用各种实用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模拟各种真实场景、营造真实工作氛围,给学生提供在真情实境中运用英语的机会。一方面有效避免单纯教授英语语言的枯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所营造的氛围中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文献和本文作者的教学实践,常用的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课堂上营造真实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练而掌握运用旅游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所营造的模拟场景中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应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泽活动现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我院所建立的实训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旅行社”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场景,如学生模拟导游与外国旅游团之间的对话等,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实用性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除了强化实用性课堂教学,加强实习训练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应突出实训环节,加强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选择了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让学生受到较为专业的培训,同时还选择了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掌握英语口语能力。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一些著名景点、酒店、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深刻体会到英语语言在旅游管理的岗位上的重要性。如本学期在皇冠假日酒店实习的学生反映,入住酒店的顾客中百分之七十是外国人,因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口头交流能力。学生回到课堂后能够针对自身的情况弥补自己语言学习上的缺陷。同时顶岗实习时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实习后的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了增强。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高职院校需要深入调研旅游行业的人才要求,据此制定旅游管理英语课程的教学需求,建立高标准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示范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所学知识马上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教学过程中的旅游文化渗透

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旅游文化服务上提高竞争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具备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地方旅游文化的渗透。地方旅游文化和资源是所在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管理英语教学的补充,是地方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随着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的文化享受越来越成为游客追求的目标之一。当我们努力把地方旅游资源与旅游管理英语教学合理相融时,也就达到了专业培养为区域旅游经济服务的目的。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地方旅游文化的渗透,为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人才作出努力。其次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职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灌输英语国家的一般性文化,使他们能够熟悉了解西方的文化,意识到西方英语国家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为今后工作中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和掌握。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注意到向学生讲授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是往往忽视培养学生对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掌握。在汉语中很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比如“清明节”(theTomb-sweepingFestival),“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春节”(theSpringFestival),“春联”(SpringFestivalcouplets),“饺子”(dumpling)等,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外国人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才能向外国游客全面深入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这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本民族文化的熏陶。

3.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担任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需具备旅游和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因此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非常重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一方面要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将旅游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中学习、实践,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这样专职教师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只有高水平的复合型旅游管理英语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我校鼓励教师暑期企业锻炼的方式在培养师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语专业教师通过在旅游行业的优秀企业实习,能够增强旅游专业知识,获得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同时继续学习深造也是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英语教师的重要途径。

4结语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3篇

旅游文化和旅游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世界旅游文化,以世界旅游文化为根基,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当中。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涉猎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中,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展现能力。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旅游活动作为自由的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旅游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文化驱使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的需求,就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去各国进行旅游。既然旅游是一种多元的文化,那么,旅游英语教学就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像通常的英语教学那样单纯,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既要教英语又要教旅游,从而充分体现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的深度交融。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并且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学习英语不单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是感知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同理,作为一门特定的专业英語—旅游英语,其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文化。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渗透旅游文化。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既要发挥英语教学的教学特点,又要融入到旅游文化的内涵,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底蕴。

二、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之中

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和感受旅游文化的过程,让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用英语去接待世界各国的游客,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同样,也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旅游过程中最常用的交际语言。我认为,旅游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还要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比如,客源地的文化历史背景、语言内涵等各个方面。这样,就为旅游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旅游及旅游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将文化寓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呢?众所周知,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旅游英语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导入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是英语教师重点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双方的文化内容导入到实际的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同时,旅游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在以往学习的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种涉及到旅游内容的一些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社会概况等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经历过近70个国家的旅游,我每到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充分体会到旅游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要把这门课上好,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吸收了多元文化的人,知识和阅历都要丰富的人。作为一名旅游英语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英语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最主要的是,要有国外旅游的亲身经历,现场去感受和领悟这些国家的文化。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旅游英语的实用性与专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又是对旅游文化的亲密接触。因此,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只有把文化疏导寄予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语言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三、创新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对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及时去了解旅游市场最新的趋势和资讯,掌握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在这个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们感受到各种产品的文化魅力和内涵,把旅游文化融入到课堂上。随着旅游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私人订制的出现,新媒体的崛起,让旅游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旅游英语的教学时,要通过模拟情景练习等手段,运用视频、音乐、情景对话、故事会等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航空、酒店、旅行社操作的各种知识,让学生更多的参加讨论和互动,互相碰撞好的点子和经营理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在课堂上提升他们的旅游策划能力,全面地发掘他们的文化潜力。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实践和练习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让学生们多说英语、多用英语,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英语去了解世界旅游文化的信息,用英语去掌握客源国文化和旅游路线,培养学生的路线策划能力。在介绍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每一个客源国、目的国的相关知识。加强和世界各国的联系。用英语去和各旅行社沟通和交流,模拟英语导游,模拟旅游产业中涉及到的各种职业,在实践中强化英语表达能力,加强写作能力,按照旅游公司的操作模式,结合旅游文化,训练他们的业务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实施“差别化”教学,结合世界旅游文化的最新趋势,结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带领他们进入国际旅游的殿堂,掌握国际旅游方面的知识。

课堂上,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业和创新,带领他们深入了解旅游市场,时刻给学生带来最新的世界旅游文化。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从各种案例和旅游产品中,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讨论、总结和反馈,把每一堂课都是带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从而,增强旅游英语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要把英语教学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把英语运用到旅游实践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旅游策划能力和创意能力。因此,旅游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特点,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旅游知识和相应素质,培养他们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尤其是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相应掌握与旅行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包括货币、卫生、住宿、餐饮甚至法律常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文化的渗透。我认为,把文化导入旅游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英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特别是旅游英语,既要让学生对英语进行灵活运用,又要着力培养他冇对目的地、客源地文化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老师还要进行文化引导,这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见,旅游英语教学既是一种文化教学,又是一种语言教学。

旅游英语教学不像通常的英语教学那样单纯,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既要教英语,又要教旅游。如何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对世界旅游的热情,这种热情对于他们从事旅游管理,达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的。文化教学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英语教学应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交际能力。学生们还需要大胆地开拓的精神,积极去探索世界,不怕辛苦和接受挑战,沉着面对不同的人和文化,不管他们以后从事何种职业,世界文化的学习,课堂上项目策划,小组讨论,都可以提高他们内涵,锻炼他们的口才。加强人文内涵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和策划能力,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的水平,共同促进中国的国际旅游发展。世界旅游文化对旅游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4篇

当今的旅游是跨国度的文化活动。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信仰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异国的山水以及文化。对于异国游客来讲,要想能很好地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文化,只能通过旅游景区公示语或导游人员的讲解内容。旅游文化与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关系密切。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承担着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重任。有了高素质的旅游外语人才,才会有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公示语和高质量的旅游外语服务,这对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旅游外语教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教学设施落后,旅游外语教材缺乏地方特色

对于很多高等旅游院校而言,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稍显不足,大部分院校没有办法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落后。这些院校只得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与实际相脱离。同时大多数旅游学校使用的旅游外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通用版本。教材内容编写不具备地方特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外语教学。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学生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毕业后眼高手低,就业时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与此相反,很多用人单位招收不到符合市场要求的人员。

2.旅游外语教学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旅游外语教育的老师多半是来自于与外语相关联的专业,只有少数的老师是来自于专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外语老师学科背景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大多数关心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涉及内容不多,无法架立起一个外语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桥梁。

3.旅游外语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潮流

旅游外语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在旅游过程中肩负着为异国游客解说、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职责,他们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2010年,郑州市旅游局所属导游共有1000多名,外语导游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一。在2010年进行的郑州市导游大赛中,郑州市原计划筛选出8名外语导游参加省级导游大赛比赛,但是外语导游组总共只有8人报名参加。由此可以看到河南省外语导游人员的极度匮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依然沿袭传统的“语言文学加翻译”的培养目标模式,旅游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这忽视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旅游外语市场价值变化给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而,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需要。

4.旅游外语教学中缺乏旅游文化教学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社会文化的过程。如前所述,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旅游外语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教师对课本知识讲解的重视要远远高于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教材内容的编写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把很多的旅游文化知识加入其中,这就使得旅游文化缺席了旅游外语教学。

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旅游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外语人才,因此应当针对旅游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

1.加大旅游院校资金投入,使旅游外语教材编写符合地方特色

旅游外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地方政府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旅游院校的资金扶植,创建品牌旅游学校。同时,旅游学院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加大对教材内容的审核力度,慎之又慎,选择符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外语教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强化旅游外语人才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要求的旅游外语从业人员。

2.加大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行业是发展迅速的行业,也是和国际接轨密切的行业,与其对应的知识也应该是最新最前沿的。要让从业的老师随时了解旅游外语发展的现状,加强旅游外语院校之间的交流,定期的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和组织教师进行外出考察。同时也应该让专业老师走下讲台,走出教室,更多的走进社会实践,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内容。高校还应该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适时的聘请旅游外语专业业内人士来学校做兼职讲师给学生讲学,与学生交流充实师资力量。这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了解外语旅游文化知识,提高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3.加大旅游外语人才的培训,走旅游外语人才市场化线路

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呼唤适应性强、专业知识过硬、知识面宽而且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旅游外语人才。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应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旅游外语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及其社会效益,以应对当前旅游市场旅游外语人才匮乏的状况。一方面,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让高校调整旅游外语专业及课程设置,使高等旅游外语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大力提倡社会力量办学,让社会机构去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旅游外语人才。适者生存,不适淘汰。总而言之,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应该在外语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布局和规划,加大旅游外语人员的培训,使旅游外语人才市场化。

4.将旅游文化引进旅游外语教学中

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外语技能,还应当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方面的具体知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很多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日常交际清况中的对话能力,还可以直接为经济效益服务,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处理能力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外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旅游文化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旅游文化教学指导旅游外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5篇

中英旅游文化对比

1旅游饮食观

中英民众的旅游饮食观有着明显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处世哲学。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俱全,烹调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人以饮食的“味觉”为第一要素,健康往往无意间被忽视了;英国人则以“健康”为饮食第一要素,对于味觉并不在意,所以他们的烹饪方式往往以煮或生食为主。其次,在饮食的方式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中国游客都会围桌而食,以便进行集体的情感交流;而在英国,游客则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

2旅游审美观

一般而言,英国游客的审美观受其个体思想的影响,崇尚个体思维。他们在海外旅游时,更关注当地的文化遗迹、山水风光和民俗传统等。他们的游览,比较注重多层次和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文化古迹和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英国游客一般感兴趣的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的探究,对于山水风光则比较注重对其亲身体验的感知。英国游客来华旅游时,往往举家选择去国际化程度较高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较突出的地方。中国游客则主张“天人合一”,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一般去的地方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或者贸易中心。他们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成为一部分,并且喜爱在旅游胜地留下观光足迹或相片的方式来保存记忆。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较多元化,更倾向于发展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到了近现代,西方的旅游文化观传入中国,才使得国人的旅游观念有了变化,渐渐向西方模式靠拢。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交通和住宿方式上仍注重经济实惠,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购物的倾向也特别明显,在消费结构中,交通费、住宿费和旅游景点的门票费用等基本消费占较大的比重。由于旅游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中国游客往往觉得不太可能再次来到该景点消费,因此他们的旅游购物欲望较强。他们购买的商品既有工艺品也有实用品,在旅游购物时喜欢砍价。中国游客购物的主要目的是送人,一般把档次高的物品送人,普通的旅游物品留给自己。

旅游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的比较

1旅游方式和动机

英国游客来华旅游的方式会因为目的地和原因而有所不同。他们一般主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游览方式上则喜欢选择自由行,他们在游览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中国的游客主要是团队旅游方式,因为中国人愿意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旅游,不太适应和陌生人一起游览。在旅游过程中,中国的游客比较喜欢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人分享,在景点拍照时,照片是景点和人两部分构成,这与国外游客更喜欢拍摄美景有所差异。旅游动机的不同,中国游客选择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从旅游中获得乐趣和增长见识,因此他们的旅游归属感很强烈。英国游客的旅游是为了度假,或者体验异国文化之旅,他们更多地是享受旅游的过程。

2关于导游服务

在英国,导游只是你的向导,他们并不会一一为您介绍景点,只负责安全的把您从一个景点带到另一个景点。而到了某一景点,便会由景点的服务人员为您提供服务,而每处景点的介绍页更多的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因此,每处景点都是安安静静,您也丝毫不敢大声。而在中国,所有的导游都要有十八般武艺,每处景点都能为您说出它的典故和特色,只有在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才会使用电子设备。因此,在国内的一些景点,你会感到非常热闹。此外,中英游客对于导游的评判标准也有所区别。英国游客对涉外导游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其旅游文化知识是否全面,其次为语言能力是否优秀,此外还要考虑导游的幽默感、友好、耐心等个人素质如何。中国游客对导游的评价首先是考虑其态度是否热情,服务是否周到,然后是知识和讲解水平以及幽默风趣等个人性格。中外游客对导游的评判标准总体上是相近的,只是在重点上有先后的不同。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凭借地理区位毗邻与文化认同的优势,云南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合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共同语言和利益。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明确了云南发展旅游合作的定位:“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云南而言,开展旅游合作的依托基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旅游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培训是实现旅游政策对接,发展旅游合作的关键。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积极落实《愿景》要求,自2013年以来,面向东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连续5年举办了12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为10天左右,参与培训人数约30人。尽管每期培训都获得了参训学员及培训主管单位的认可与赞扬,但是通过对150名左右已参训学员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培训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培训管理者还是发现了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存在问题

1.1.1培训日程变更频繁为了达到培训目标的同时,尽量满足举办方、培训对象等不断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无论是在培训筹备还是执行阶段,培训管理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设计和调整培训日程。培训日程的反复修改可能导致参训学员在出发前和报到时收到两份不同安排的日程表,也可能出现实际教学内容与日程表不符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学员希望在出行前获得更多、更详细的培训日程相关信息。培训日程的变更涉及培训内容的改变,若改变较大会引起培训讲师、培训场地等的更换,给学员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培训管理工作量。

1.1.2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尽管东盟国家文化起源、民俗风情、语言文字等方面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他们在当代国情、社会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训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别的参训团组,培训内容应有所不同,否则会出现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失去兴趣,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例如在首次面向越南举办培训活动时,培训管理者安排了深受往期缅甸、老挝学员欢迎的教学内容。但是培训实际显示,越南参训学员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其中有3名学员因为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而缺席。

1.1.3部分培训活动意义不明确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学员指出了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培训内容的安排不满意,36%的学员表示对相关内容的安排不理解。例如,培训管理者一方面希望向参训学员展现出云南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让学员学习更多类别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经验,因此安排了参访“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活动内容。尽管“玉溪卷烟厂”是云南社会旅游资源开发的典范,但是由于东盟国家缺乏此类旅游资源,加之培训方法仅以实地参观为主,因此很多学员向培训管理者反映到:“东盟国家抽烟的人不多,学员中大部分人都不吸烟,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参观香烟的制作过程。”

1.2原因分析

1.2.1培训内容的选择方向不清晰培训内容的选择方向不清晰,这是培训日程变更频繁和培训内容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云南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自然、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参训学员学习的旅游开发及管理经验相对较多。为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减少对培训日程的修改,培训管理者需要在培训日程设计之前进行培训内容的需求分析。若需求分析以开放式的问题收集信息,调查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偏差。例如,“通过培训您希望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个问题,培训管理者收到了“学习古典音乐,品尝中国美食”等无效的答案。为了明确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应该围绕培训目的,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建立培训课程库。在需求分析阶段,调查对象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库中进行选择。

1.2.2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方法单一,可能会出现参训学员对培训活动不理解、参与度低的问题。目前该培训是由培训管理者根据培训内容邀请不同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讲座或景点考察的方式来开展的。主题讲座中,讲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向学员传授知识,结束前预留10min左右供学员提问。一般来说讲师与学员之间不能直接交流,需要翻译进行语言转换。若培训过程中过多依赖课堂讲授法,讲座时间会被延长,课堂气氛显得枯燥无味。景点考察主要是以云南省内著名的景区、景点为中心的参观访问。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东盟学员对云南的景区和景点的建设背景、文化背景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加之在参访过程中所受干扰因素大,因此容易出现学员无法抓住学习重点,或者直接放弃学习的情况。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激发学员的兴趣,培训管理者应该对培训方法进行分析,在培训日程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同一主题内容能够结合不同的培训方法进行教学。

2培训目的分析

培训目的是培训活动的预期成果,指导着培训内容的设置和方法的选择。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员参与培训的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71%的学员表示他们想要通过学习中国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从而运用到本国的旅游开发与管理之中;39%的学员想要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游客的喜好;11%的学员想要通过学习交流增进两国友谊,促进双边合作。东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是针对外国旅游管理人员,在国内进行的培训活动,属于跨文化培训的范畴。在Warren和Adler提出的跨文化培训目的的指导下,结合对参训学员培训目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面向东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认知目的,即通过培训能够使学员认识和了解当今云南乃至中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对本国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借鉴。第二,情感目的,参训人员理解并欣赏中国文化,进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任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感。第三,行为目的,学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变,不断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

3培训内容分析

培训内容一般可分为职业基础能力培训内容和职业软实力培训内容两个方面。[2]首先,参训学员是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基础能力培训内容应该更多地涉及对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等宏观调控与开发管理方面的知识。其次职业软实力包括了心态调整、观念变革、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是实现培训情感目的和行为目的的有效途径。向学员介绍当代中国的基本情况,教授汉语知识,能够使学员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理解中国式行为的发生,消除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从而自觉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

3.1旅游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学员表示他们想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管理者也观察到参训学员对景区星级评定、历史古城的开发与保护、旅游新业态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旅游管理是为实现旅游组织发展目标,人们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要求对旅游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活动。[3]我们基于旅游管理的内容,结合培训实际,把旅游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分为旅游开发管理、旅游产业管理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三类。

3.1.1旅游开发管理旅游开发是人们为了发掘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活动。东盟国家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建设薄弱,开发管理经验欠缺。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有很多与其类似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能够给予借鉴的开发管理经验丰富。正如柬埔寨旅游部部长在2018年1月访滇时说道:“云南对大理古城的开发与管理经验十分值得柬埔寨学习借鉴。”根据旅游开发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划分为旅游产品开发管理、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管理、旅游商品开发管理以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四项子内容。

3.1.2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由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组合而成,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的各个利益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但是因为旅游业中企业产权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每个企业首要考虑的都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所得,很难做到协调配合,因此政府如何做好统观全筹的领导者,执行好旅游产业的宏观调控,是值得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交流学习的内容。

3.1.3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拥有很多部门、大量从业者、各式各样的基础设施、较多的旅游产品,还有旅游环境,为了使这个复杂的系统得以良性运作,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科学的管理,其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管理,旅游目的地组织管理,旅游项目、景区、景点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旅游者管理等。

3.2中国旅游文化调查问卷显示有39%的学员想要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知识能够让学员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游客的需求,从而能够为中国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中国客源市场。另外,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的传播,能够让参训学员更好地了解当今云南乃至中国的发展情况,增强学员对中国的认同感。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文化知识和汉语知识两个方面。

3.2.1文化知识文化知识除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人口数量、民族构成、行政区域划分等中国基本情况的内容之外,为实现培训的情感目的,还应包括相关政策方面的知识。在培训中,培训管理者聘请专家讲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内涵和任务,分析云南与东盟国家在倡议下进行旅游合作的可能性与优势,能够让学员清楚地认识倡议的目的与意义,体会倡议对本国发展的好处,为实现培训的行为目的做好充分准备。

3.2.2汉语知识汉语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培训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教授参训学员简单的语言知识。但是培训结果显示,汉语课堂深受参训学员的喜爱,通过对汉字表意特征的认识和对汉语基础语音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学员自学汉语打下基础,提高学员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通过对问候、介绍等简单词句的讲练,学员能够在与中国相关的会谈中使用,可以拉近中外双方的距离,缓解紧张的氛围。

4培训方法分析

4.1强调对主题研讨法的使用就目前的培训来看,培训内容大都是通过主题讲座的形式传递给学员的。课堂讲授法有利于节约培训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最多的内容。但是培训如果仅是教师讲、学员学,过多采用被动灌输式的培训方法,会使培训变得枯燥,影响学员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影响行为目的的达成。为了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帮助学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运用,可在相关主题讲座完成后,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研讨法为主的课堂,可以是分小组讨论、全体学员一起讨论,也可以是报告人报告后再进行讨论。东盟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他们乐于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通过对当下云南与东盟旅游合作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能够让学员各抒己见、相互学习,能够深入分析合作的可能性,找出合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法,最终促成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真正实现培训的行为目的。

4.2课堂讲授法与现场教学法相配合主题讲座与景点考察应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促进培训效果。景点考察是对课堂讲授的直观、生动的呈现,现场教学法的使用能够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使学员亲身感受中国在旅游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当然景点考察同样也离不开课堂讲授法的辅助。如果在“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主题讲座后,采用现场教学法带领学员参访“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学员不仅不会产生疑问,反而能够更好地领会理论知识,反思如何借鉴相关经验。课堂讲授法与现场教学法相配合的培训,能够把“听”“看”“干”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补充理论。

4.3重视培训指南的作用在跨文化培训方法中,有一种培训方法叫培训指南,它是一种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供学员参考自学的方法。[4]培训指南以信息和事实为导向,为学员提供相关的知识、事实和概念等信息。培训指南是学员初步形成认识,获取印象的一种方法。通过培训指南可以向学员介绍云南的天气情况、海拔高度、民族构成、行政区划分等,让学员在参训前就能够对培训地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减少心理负担,做好培训准备。另外,培训指南还能对培训实践进行补充,弥补培训时间的不足,提高面对面培训的质量。通过指南,能够把云南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典型案例分享给学员,为学员学习旅游管理知识和技能做好铺垫。

5结语

政府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是旅游合作的发起者,是旅游合作制度的制定者,旅游合作机制的协调者,合作障碍中的沟通者,他们在旅游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国家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肩负着“让参训学员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培训使其在旅游合作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从业人员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的重任。但是由于该培训举办的时间不长,积累的培训经验还不够,国内对于类似培训的研究也尚不多见,因此为了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除了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分析,培训管理者还需要对培训讲师的教学技巧、培训评估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也需通过实证进一步检验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9)[2018-06-15].

[2]高文举.培训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109.

[3]田里,李雪松.旅游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9.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学研;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新机构的成立充分说明了文旅融合成为现实发展的方向,旅游发展在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方面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升级。这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与其丰富的资源极不对称,与很多旅游强省相比差距较大。

一、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深度不够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宗教、红色旅游、生态等文化景观资源,还有茶、酒、民俗等文化风情资源,戏曲等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资源是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由于存在开发盲目、粗放等问题,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另外,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低、层面浅,大多是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简单结合,或停留在文化表层元素的包装设计上,忽略了河南文化深厚的背景和内涵。

(二)文化产业过于依赖传统资源,产品层次单一,缺乏创新首先,从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来看,河南的产品层次相对单一。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满足不同游客层面的三种类型需要,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河南目前的文化旅游开发中三个层面虽然齐全,但总的来看还是以纯粹资源文化景观的陈列观光型为主。这样,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扩展旅游消费。河南在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商贸购物、会议会展、文化娱乐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方面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应该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的功能结构,从而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其次,从旅游资源的产业利用来看,目前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慢。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一方面,要保护、继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要与本身优势创造符合时代与地方特色的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设计增强互动的现代文化活动和会展活动,以满足当今市场和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现代旅游业应该是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体验、娱乐(动漫、影视、网游)、文化会展、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链,应该综合高效地应用系列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

(三)旅游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意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的融合一方面依靠人的知识和天赋、智慧和技能,一方面要借助高科技与创意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创造,这样才能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而且,竞争日益剧烈,如何运营也是关键。因此,旅游文化产业的提升急需的是懂旅游、文化、市场,会管理,了解科技,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河南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

二、产学研结合构建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院校将科研成果、相应人才输入企业,促进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办学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优化人才输出,最终形成以学以研带企,以企促学促研的良性循环。高职院校办学的动力与依据是产业需求。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几年的人才培养也正遭遇出口狭窄、校企合作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需双赢”的原则,本研究积极探讨产学研结合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途径与模式。

(一)完善办学体制

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河南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过多从商业角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问题,这势必造成资源的浅应用和浪费,主要表现在对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足,不能“淋漓尽致”地弘扬与展现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教科研人才相对集中的高校与其对接。而对高职院校而言,与企业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正是其办学目的。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目前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形式进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双方协同完成学生的培养,通过“2+1”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了2年专业系统的教育之后,送至相关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践。目前已经与河南康辉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原铁道国际旅行社等多家旅行社,杭州喜来登酒店、郑州黄河迎宾馆、大河国际酒店等多家星级酒店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保证了学校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确保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与社会、行业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不脱离社会的需求。但是针对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尚不成熟且过于单一。因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过程是需要相对丰富而成熟的文化知识背景和旅游应用技能的,更适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学生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服务型技能型专业,比如酒店管理。

2.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这种合作模式能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比较适合学校与初创时期的旅游企业联手,比如景区,利用学校的教研团队协助景区从景区规划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入手,直至推广运营,然后输送人才。这样,旅游企业在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方面与学校进行教学领域的合作,如共同研究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人员交流办法。学校参与景区的开发情况、活动策划情况、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反应、文娱活动的文化渗透情况与效果,这些都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检验。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的过程中,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相关指导,同时也应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3.建设营利性教学实训基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校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当地文化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在学校开办酒店、旅行社、旅游工艺品加工厂等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场所,同时也为进行相关的科研提供便利。教师身兼二职,既投身校办企业的管理运营当中,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及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种形式可充分运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又能避免校企合作中的很多利益纠纷。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很多文科系部的综合利用和整合,如,酒店或旅行社涉及服务、管理、营销、公关、商贸等专业,旅游工艺品加工厂涉及旅游地理历史、中国民俗文化、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等相关系部与专业。这种整合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4.共建实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校、企业均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经济杠杆为准则,组建不同形式的联合实体,如共建企业、共建学院、共建研究中心等,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该合作形式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资金、信息、平台、人才等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合适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二)从实践技能的培养出发,强化旅游教学与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结合

1.积极申办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迫切需要的新专业根据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在提高原有专业建设水平的同时,结合河南旅游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院校现有资源,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细化或新增相应专业。如: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工艺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出境领队、旅游文艺表演、壁画与环境装饰、旅游策划等。一方面,积极推进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等核心专业向精品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开设其他相应岗位需求旺盛的新专业。这样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也能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

2.积极推动符合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需要的教学改革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懂得如何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河南旅游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深广的文化内涵有机融入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中去,同时还要懂营销、会管理,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又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产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文学科不重视,在设置课程时,强调实践课程,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了大幅削减。结合河南目前发展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出现的低质化现状来看,这是教育上急功近利的一个恶果。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人才就失去了应有的思维张力和创新来源。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要熟悉文化,所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课程不应削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推进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将专业内容通过整合细分为具体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项目化教学以行为为导向,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这非常吻合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人才要求。

3.加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深化产学研相结合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相关科研。以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为例,河南省有着很好的旅游工艺品资源:首先,作为文化产业,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内容,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工艺品的一个系列产品主题。其次,不缺旅游工艺品的形式,河南拥有钧瓷、唐三彩、朱仙镇木版年画、草编等诸多工艺品形式,每一种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内容结合都能生产出品种繁多的产品。然而,河南的旅游工艺品销售在整个河南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可见河南省在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生产上严重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发团队,传统旅游工艺品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艺术性和收藏性。因此,相关高职院校可以依赖旅游相关专业的师生,成立文化资源整理课题组,通过文献和基层调研,对河南的所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类别化整合,将文化资源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细分并加以丰富,使之形象化;再由艺术系师生成立文化资源研发设计课题组,对文化主题和表现内容进行形象化设计并形成艺术作品;然后交由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将这些成果物化为工艺产品。这个过程体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泳湄.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118-120.

[2]伍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1):76-80.

[3]王枬,周江林.以产学研结合搭建旅游人才培养的平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54-58.

[4]冯德显.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57-62.

[5]万陆洋.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5):79-80.

[6]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J].中州学刊,2018(6):80-83.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8篇

在以上诸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虽然对“旅游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还是在概念中隐含了一个共识: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中发生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脱离了旅游活动的文化现象不属于旅游文化范畴。文化旅游则是以特定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其内容涉及历史建筑、遗迹、民俗活动、体育活动等,即文化旅游是以特定文化作为旅游客体的活动。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也曾对“文化旅游”做出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显然这与“旅游文化”截然不同,因为一个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旅游活动,一个则是指向整个旅游活动本身;一个仅仅涉及旅游活动的某一方面,一个则是指向旅游方方面面的文化构成。

虽然“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观点已经为学界广泛认可,但是这一“活动”究竟在旅游研究是如何体现的,却没有得到进一步探究。旅游本身是一种异质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处于不同文化语境的人基于身心的需求到异地去寻求文化交流的过程。首先,这里的文化是一种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产品,尽管其诸多文化因素表面上可能处于原生态,但是实际上是经过规划设计之后的一种新产品。因此,如果我们依然采用静态方式对旅游文化加以研究,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民俗游,就是立足于让游览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那些最能传达当地独特文化习俗的民俗部分。其次,活动中的文化是一种处于交流中的文化。对于旅游者和目的地而言,两者通过旅游活动在不间断进行文化交流,因此,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通过旅游活动将文化交流推向最佳程度。例如在对景区规划时,设计者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特别是体现该地独特性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对其它景点规划盲目模仿。第三,旅游文化相对于目的地文化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处于创新中的文化。从活动视角来看,目的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中,当地社会文化、审美理念会发生巨大变革。这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是旅游活动的产物。研究旅游文化应当在充分占有既有文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实践和旅游规律的深入研究,大量搜集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对其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做出深入探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深入展开旅游文化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一、课程体系:从旅游活动视角建构旅游文化学科框架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不但需要学术界依据现实问题在科研上做出努力,而且需要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学者已经编写了一部分富有创意的旅游文化教材。他们依据研究不同客体定位形成了各自的课程体系:有的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为依据将旅游文化进行划分,有的以时间为序将旅游文化进行断代划分,有的以旅游文化分为旅游文化能力、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制度,有的则以不同文化分支为依据进行章节划分,等等。尽管它们的体系各有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等是整个学科最基本的构成。这一特性说明旅游文化既具有普通文化学研究的共性特征,又具对传统文化学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基于此种理论基础,我们不妨将旅游活动作为贯穿该学科的核心理念,将各种文化分支加以甄别选择,形成一种更加符合旅游学科特性的课程体系。

(一)现有教材存在问题剖析目前旅游文化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教材中多的是对概念的旁征博引,少的是对概念的细致探究;多得是丰富驳杂的章节杂糅,少的是精密细致的逻辑推理;多得是对既有体系的模仿改造,少的是对新体系的创新。我常常看到一些旅游文化教材缺乏系统化的、独特的、完整的、富有新意的理论体系和案例分析,成了文化资料的罗列和胡乱拼凑。例如一些教材的旅游民俗文化部分,用大量篇幅介绍各类民俗意象,将意象构成、缘起及发展演变做全面介绍。这种编写方式给人的感觉是资料翔实丰富,面面俱到,但是旅游活动的特性不突出,甚至与普通文化学研究毫无二致。实际上,旅游民俗文化的侧重点应当是旅游主体在活动中的独特文化体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特质以及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娱乐性和丰富性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一方面是该学科自身的复杂性所致,另一方面是学科研究还没有真正切入旅游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缺乏统帅整个学科的魂灵。问题的解决需要研究者切实进行富有原创性的创新研究,论者认为从活动入手就是一种符合旅游规律的学科体系建构方式。

(二)以活动为视角的结构体系探究那么如何从活动视角来重新建构这样一个结构及其复杂的学科体系呢?既然旅游文化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旅游活动内部,从活动特性、活动目的、活动规律等方面出发探究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探索旅游文化体系建构的方式方法。下面以山水文化部分为例,考察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应当着力关注的内容构成。

山水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被关注的文化类型。它涉及面极为广泛,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自然地理、文化哲学等因素对山水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研究中国山水旅游文化,首先要明确旅游活动中的山水文化究竟满足游客怎样的文化体验?中国山水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山水独特理解的产物,积淀了丰厚的中国文化特质。“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赋予了山水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南秀北雄”在呈现出中国山川的地理自然风貌的同时,还体现了这些名山大川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这些文化、亚文化的山水内涵就是旅游者所渴求的活动体验,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言,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旅游内容。

其次,在山水文化部分,还要针对旅游活动娱乐性、知识性等特点对重要名山大川的历史、地理、自然风光、趣闻等加以重点介绍,因为这些文化景点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最能引起游客关注的旅游吸引物。例如在对泰山文化的介绍,文本应当将“双遗产”对其地质历史、自然风光、宗教文化、人文积淀等作为介绍的重点。但是,这些文化构成要围绕泰山文化这一核心展开,从旅游者在活动中的景物观赏和亲身体验展开。

第三,山水文化应结合旅游活动实例,是一种鲜活生动的文化类型。旅游山水文化是依据旅游活动的变革而不断革新的,涉及到旅游观念、旅游需求和旅游方式等领域的问题。因此,旅游山水文化课程部分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既有文化知识的介绍,而是要在鲜活的案例中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旅游文化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向游客展示其特有魅力的。这里需要研究者对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传播学等学科有一定的把握,否则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案例中的文化特性。综上所述,从活动视角建构旅游文化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在文化学和旅游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紧紧围绕活动这一核心对现有旅游文化研究成果重新梳理,选择那些能够集中展示旅游活动特性的文化资源来建构这一学科体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发掘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文化资源,研究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以提升旅游整体水准。

二、课程拓展: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开放性学科

旅游学科是一门处于拓展中的新兴的开放性学科。从其诞生以来,旅游学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至今,旅游已经不仅仅限于山水和文化古迹,而是囊括工业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活动。“‘求新、求异、求变、求乐’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

因此,开放性、拓展性是旅游的生命力所在,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旅游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样,旅游文化研究中要从整体出发,针对旅游业发展趋势做出创新性努力,如课程体系的调整、案例的更新等。首先,旅游文化内容构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课程体系中除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外,近年来又加入了旅游传播文化、生态文化等新兴文化分支。这些文化分支是现代大众传媒发展和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同时也适应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旅游传播文化是伴随着大众传媒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文化。从跨文化交流理论来看,旅游就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对话。旅游者在不同文化语境中通过旅游活动与目的地文化进行沟通,在获取异质文化体验的同时也给目的地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对话过程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文化变迁?旅游目的地的人们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是旅游传播文化所要关注的问题。“目的地管理组织必须面向未来,重视相关媒体、数字电视(影像点播、互动预定)、互联网(日程安排、边浏览边预定)提供的机会。”

而旅游生态文化则是全球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那么这一文化分支对于现代旅游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裨益?对现代文化建设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生态旅游’代社会度假休闲的世界性趋势,生态旅游的丰富形式,将成为保护并传播地域文化、提升旅游者文化品位和精神品格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可以充分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原生态文化以及对民间文化溯源寻根的意愿。”所以,社会发展在不断推进旅游和旅游文化研究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而二者反过来也不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其次,新颖独特的案例教学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基础学科研究而言,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知识教学的手段,但是对于旅游文化而言却非仅仅如此。因为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所以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旅游文化同样是一种动态构成。这对于旅游从业者,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旅游文化课程需要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导游接待,如何让旅游文化以最佳形式发挥作用,需要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加以阐释。因此,旅游文化课程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应当突出新颖案例的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