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

旅游文化知识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优势,统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从供需两端发力,挖潜力、增活力、补短板,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开发型转变,从观光消费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从自然增长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使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优化,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幅6%,人均文化旅游消费达到1000元,年均增长10%,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真正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产业。

二、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理顺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县文投公司的投融资作用,积极引进1-3个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好剧团的文化旅游精品剧目展演主阵地,力争成立一家文艺院团,承担大型文艺展演、推介文化旅游;成立一家旅游公司,统揽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加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县3A级及以上景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完善“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运营机制,理顺旅游景区和旅游公司、管委会的关系,构建产权明晰、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机制。逐步建立景区公司化开发运营机制,激发景区发展活力,全面调动景区招徕游客的积极性,进一步做旺人气、做大旅游市场。(县文旅局、县人社局、县委组织部、温泉管委会、陇东镇、山门镇、县文投公司、县剧团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强化文旅项目规划编制与实施。高质量编制《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一批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体验内容丰富、拉动市场能力强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指导3A级及以上景区编制景区发展规划并督促高质量实施。强化全县文化旅游业重要领域、重点景区和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管理,确保全域文化旅游资源高品质开发、可持续利用。全县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启动建设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时,充分考虑文化旅游业发展布局和功能需求。编制、修订和调整与文化旅游相关规划时,应当征求文化旅游部门意见。(县发改局、县招商局、县文旅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开发知名旅游商品,将花牛苹果、薄皮核桃、土蜂蜜、黑木耳等地方农特产品包装成知名旅游商品。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不断提升菜系品质和名小吃品位,积极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地方餐饮,打造提升尚品特色美食街区和夜市,开展名宴、名菜、名小吃、名厨等评选活动,培育餐饮特色品牌。积极创新文创产品,丰富以轩辕文化、秦文化等元素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定期参加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和展销大会,促进文旅商品生产、研发、营销,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网络化旅游商品营销体系,扩大文化旅游购物消费。建设县级文化旅游商品营销中心,规划布局旅游商品超市,在A级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设立土特产、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购物店。大力发展体验式文旅产品,促进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业态创新发展,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提升旅游消费能力。大力推进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开发夜逛、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习科普、夜健体魄、夜间演艺等多样化消费产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作用,鼓励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加大流动图书馆、科技馆的展次,建成集文化旅游综合购物、夜市于一体的消费一条街,使购物消费占旅游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税务局、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A级景区所在乡镇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创新营销提高城市知名度。紧紧围绕“轩辕文化、温泉文化、生态养生”三大品牌,坚持“创新、特色、务实、高效”原则,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坚持每年举办轩辕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主动融入“环西部行”旅游线路,策划推出“观风光、探秀美山川、访轩辕故里、游汤浴温泉、赏乡村美景、入田园采摘”的旅游线路,瞄准西安、兰州两大客源市场,紧盯陇东南、关天区和成渝区等客源市场,全力打造周边自驾游旅游产品。利用闻名遐迩的温泉资源,推出休闲养老、温泉康养、民俗体验、亲子互动等特色疗养产品;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研学、游学产品和寻奇探险游、生态观光等旅游产品,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旅游。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轩辕文化、秦早期文化等历史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的方式,大力挖掘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红色励志、研学旅行、非遗体验、特色民俗等新业态消费潜力,利用轩辕文化旅游节,办好全国徒步大会站全民健步走、全国象棋公开赛等全国性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节会、赛事拉动消费的作用,大力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体育赛事选择在景区内举办,通过赛事项目吸引外来游客游。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轩辕大帝》、《赵充国》等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实现《轩辕大帝》、《赵充国》等优秀剧目演出常态化,木人摔跤、道教音乐展演类非遗项目等演出在重点旅游景区驻场演艺日常化,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建设一批集文学创作、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到2022年,全县至少培育1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1个研学旅行基地。(县文旅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健局、县抗日救亡纪念馆按职责分工落实)

(六)不断完善文旅服务体系。构建便捷共享服务体系,

推动与重点节点城市、旅游目的地与交通干线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天静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提升通往关山的道路等级,接通关天区,发挥铁路优势,融入成渝圈。提升景区道路等级,优化县旅游专线和客运专线运营水平,逐步开通直达三皇谷等景区的班线车。加强生态公路和景观廊道建设,积极推进旅游环线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文化旅游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升级;积极指导酒店和景区晋等升级,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七)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具有“老气、土气、朝气、生气”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农家客栈、休闲农庄、古村民居等特色精品民宿,推动乡村民宿、农家乐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开发建设特色浓郁、规范有序、满足不同需求的农家客栈,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周末乡村休闲”工程,培育周末乡村旅游线路和营销主题,吸引周边省市游客和城市居民到乡村度假。建立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完善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专业村、农家客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到2022年,全县特色民俗客栈及农家乐达到150家,打造5个乡村旅游专业村,创建2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八)实施智慧赋能行动。借助新媒体、新渠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智慧旅游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一部手机游”旅游平台,针对外地游客手机落地欢迎短信推送、旅游线路及乡村旅游的推介,建立集合多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为一体、服务市民和游客的智能化旅游服务营销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领域、立体化、体验式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到2022年,实现文化旅游消费场所现金、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便捷支付覆盖率超过90%,全县文化娱乐、景区景点和演出等场所实现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文化旅游消费便捷程度明显提高。(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温泉景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落实)

(九)扶持文旅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先进文旅企业对全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打造有创新力、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文旅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孵化中小微企业,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产业“小巨人”。到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达到5家。(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完善文化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文化旅游领域属地监管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旅游交通、涉旅消防、高风险文旅项目、预防自然灾害等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文化旅游市场执法力度,加强对文化娱乐、演出场所、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其依法有序经营,对列入文化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进一步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县乡村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县文旅局、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县统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优惠政策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政办发〔2020〕37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相关财政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方面

1.认真落实支持现代文化服务业、中小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等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实施“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推荐一批中小文化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的认定,对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每户奖励30万元,认定为国家细分领域“行业小巨人”文化企业每户奖励50万元。(县工信局、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2.鼓励全县科技产品、工业品、农产品、食品、艺术品、文物复制品、医疗保健品等特色产品向旅游商品(文创产品)方面转化,引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向精品名牌方向发展。鼓励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企业、机构和个人参加全国、全省和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文创产品),对获得部级金银铜奖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4万元奖励;对获得省、市级金银铜奖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各类产品成功转化为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并获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经专家评审后,授予“旅游名品”称号的奖励3万元;授予“旅游名品”称号的奖励2万元。(县文投公司、县财政局、县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3.鼓励文艺院团(企业)常态化演出,繁荣夜间经济。对旅游景区特色餐饮、夜市开展驻场常态化演出,每场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两场的本县文艺院团(企业)给予奖励。每年不少于150天,按年度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年不少于140天,按年度一次性奖励8万元;每年不少于120天,按年度一次性奖励6万元。(县财政局、县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4.报省政府批准,2020年年底前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可免缴国有资本收益。(县财政局、县税务局负责落实)

(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5.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县税务局、县委宣传部负责落实)

6.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县税务局、县委宣传部负责落实)

7.对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县税务局、县委宣传部负责落实)

8.对符合国家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条件的文化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县税务局、县委宣传部负责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文旅产业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市级财政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用足用活产业基金,创新投入方式,完善扶持体系,采取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支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县财政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文旅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加强规划统领,保障文旅项目用地。建立各类规划统筹协调机制施,组织编制县国土空间规划时,将实际需要的新增文化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和用地保障。文旅项目中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建设文旅项目。旅游景区以外的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公路服务区、厕所、观景台、停车场、港湾式停车带、房车露营地、驿站、自行车道、步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县自然资源局、县文旅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三)调节市场准入,放活文旅产业市场。放开放活文旅产业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对投资新办文化旅游企业的,不得收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对“个转企”注册登记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允许投资人依法依规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旅游企业。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把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予以持续稳定支持,支持开展文化科技创新。(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文旅产业人才支撑。统筹使用人才奖励资金和“四个一批”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县属国有文旅企业、“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奖励。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大对文旅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通过资金补助、师资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全县开展文旅产业所需人才培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艺者的培训,着重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将特色文旅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大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农家巧娘”等多种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宾馆饭店、导游和旅行社、景区服务和管理人员培训和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落实)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2篇

1引言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而打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陆路,学界称之为“凿空西域”[1]。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东汉洛阳),经陇右,入河西,出敦煌,分南、北、中三路绵延向西,穿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大月氏、大宛、安息、大秦等。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融合和频繁交流,在这5000公里的古道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入到西方,西方的几大文明如埃及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等也源源不断地由这条陆路传入到中国,经过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源远流长。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条闻名于世的陆上通道由此而衰落。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绵延万里,几番兴衰,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人类不可多得的文明。丝绸之路虽为商贸之路,但由于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西方文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故这条路又被世人称之为“文化之路”、“宗教之路”和“文明之路”。1877年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将此路命名为“丝绸之路”[2]。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就丝绸之路中国段而言,这里保存着众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印迹,它们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弘扬丝绸之路文化,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石。2014年,在执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过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中国段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解决在广袤的丝绸之路(中国段)上分布散、数量多、区域跨度大的文化遗产,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展现给观众,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展示与体验的创新服务模式,如数字敦煌展示项目。

2丝绸之路文化价值挖掘

丝绸之路中国段是整个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在这条古道上形成了多元异构的文化体系和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就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而言,根据文物属性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经调研梳理可知,不可移动文物大致又可分为石窟、古遗址、寺庙和墓葬等。例如以新疆龟兹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为代表的大型石窟群,以交河故城遗址、玉门关遗址、未央宫遗址、崤函古道遗址等为代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古遗址,以洛阳白马寺、西安大慈恩寺、张掖大佛寺等为代表的古刹名寺,以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酒泉丁家闸魏晋墓、乾县乾陵等为代表的不同阶层和民族的古墓葬。可移动文物,例如波斯银币、马踏飞燕、铜车马、唐三彩、绢绣织品等重点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式独特,材质多样,工艺精湛,揭示了古代社会多彩的文化生活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这些举不胜举的文化遗存,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当中交相辉映,构筑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体系,见证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非常珍贵的文明资源。基于丝绸之路中国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的整体规划,结合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特点和多种需求,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成熟技术,按照文化遗产种类和特性,项目组制定了各种文物数字化实施方案,集成研发了数字化专有装备,历时三个月,行程万余里,沿丝绸之路中国段实地采集可移动文物52件、不可移动文化遗产82处的信息,并进行了后期的数据处理,构建了可视的丝绸之路数字文化资源。

3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创新概念

丝绸之路中国段区域跨度大,历史悠久,绵延万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部分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给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旅游开放造成了许多困难和不便,尤其使众多游客因无法亲临现场参观体验而倍感遗憾。如何让观众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多媒体手段,构建虚拟与现实场景,满足不同观众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湛艺术等诸方面的沉浸体验和逼真感受的需求,这是本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遗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及文化旅游服务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12BAH43F06)着重探索与实施的一项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经过技术处理、艺术加工、文学描述策划制作适合不同观众需求的数字化作品与节目,例如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主题电影与球幕节目;在文化遗产地之外举办的“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展示,客观地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了观众了解和体验遗产本体以外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需求,解决了许多观众不能亲临现场参观游览的困惑和遗憾,达到了寓教于乐、传播文化价值的目的。

4创新模式的实现

通过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与加工处理,目前已获取了大量和丰富的图像、视频、虚拟漫游[3]、三维重建[4]等不同种类的数据。尤其针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佛教艺术代表性的石窟寺完成了深入、全面的数字化工程。丝绸之路著名的石窟有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龟兹石窟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如何将莫高窟的文化精髓高度提炼,使之走出敦煌,汇聚于一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较好的体验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文化价值,利用已获得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形成可视化的数字化成果,展陈方式与内容需要整体的顶层设计、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主题的突显、完美的策划、巧妙的构思、整体的布局与数字技术的全面支撑,使得展示科技与艺术高度融合而相得益彰。

(1)石窟高保真原型复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精准的洞窟三维空间结构数据,在计算中逆向重建洞窟的原尺寸虚拟模型,搭建1∶1原大的实体模型;将已有的数据经过处理加工,输出二维的高保真壁画复制品,分布有序地装裱在实体模型之中,最终完成洞窟的整体复制。复制的洞窟忠实于原作,使观众步入窟中,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中复制了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和元代第3窟。同时利用图像识别、二维码等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洞窟更多的文化内涵,灵活定制个人的文化体验。如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胡旋舞、乐队等场景利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2)彩塑的真实再现。敦煌彩塑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探索,获取了一种石窟雕塑三维重建的方法。对莫高窟第332窟佛与菩萨、第259窟禅定佛造像等彩塑三维重建,经过严谨的数据后期处理,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按等比例的原型输出作品,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莫高窟北魏与唐代造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雕塑艺术魅力。

(3)虚拟体验。通过360°全景虚拟漫游技术,集成视频、音频和高精度图像,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编辑,制作成丰富多彩的虚拟漫游节目,现场制作了敦煌莫高窟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洞窟共10个,观众可以自行点击交互体验与交互式问答,使观众在虚拟的世界中畅游丝绸之路。

(4)实景远程传输。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文化遗产地的自然景观、保存现状、景区特征、天气状况等信息传输至展区,并形成多种角度的直观画面,让观众在特定的场景中得到很好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敦煌莫高窟与瓜州榆林窟景区的天气及旅游状况等。

(5)石窟的沉浸式展示。敦煌莫高窟建筑形制大都属于覆斗形藻井,依据这种特点,基于洞窟建筑形制特征搭建覆斗形窟顶模型,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背投影形式、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段,将莫高窟不同时代的精美窟顶与藻井有机编程、分时呈现。例如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407窟、第329窟等,置于其中,使观众深切感受到高科技技术支撑下的佛教艺术独特魅力。“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展览通过沉浸式展示、洞窟高保真原型复制、虚拟交互体验、实景远程传输、彩塑真实再现等科技与艺术,以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艺术和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形成丝绸之路中国段文化旅游展示与体验的示范点。

5展望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体系;举报;投诉;协调机制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日趋融合,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逐步合二为一,乘势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主体经营不规范、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部分文化和旅游产品和服务满意度较低且存在部分违法违规现象,导致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大量增加。伴随着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主体和工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可以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合理、高效地处理举报投诉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进而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从“举报”“投诉”的概念入手,对现有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进行调研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举报”和“投诉”概念阐释

现有法律、法规对于“举报”“投诉”没有详细的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对“举报”和“投诉”的区分以及行政机关处理“举报”和“投诉”的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举报是为了让行政机关惩处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不必直接侵害自身合法权益。投诉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向行政机关反映具体事件,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投诉大部分是对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满意进行投诉,表达的是一种意见和诉求,不一定违法违规。“举报”和“投诉”的区别:一是举报事项必然违法,投诉事项不一定违法;二是举报事项未必侵害了自身合法权益,投诉事项必然侵害了自身合法权益。

二、文化和旅游市场

举报投诉处理现有工作机制目前,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举报投诉处理以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和旅游投诉处理为主。文化市场举报处理采用自上而下的文化市场执法部门核查转办的垂直化处理机制。旅游投诉处理采用层层穿越、直达属地的扁平化处理机制。

(一)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工作机制文化市场举报受理渠道主要有12318热线、12318网络平台、信件信访及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留言。1.12318网络平台举报处理全国各地通过12318网络举报平台举报的事项集中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初审。不予受理的大量举报事项由文化和旅游部举报投诉受理人员审核回复。需要受理的经执法业务处核查后转办至省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省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核查转办至属地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查处,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2.12318电话举报处理不同省市12318热线电话的处理流程各不相同。部分省市12318热线电话由12345客服中心统一接听,然后转接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部分省市由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接听受理。还有部分省市由省一级的客服中心统一接听电话,然后转接至市、区(县)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处理。

(二)旅游投诉处理工作机制旅游投诉受理渠道主要有12301热线电话、网站、微信服务号、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渠道。12301客服中心接到旅游投诉后进行录单和审核。12301网络平台将有效的投诉单越过省、市,直接发送至区(县)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涉及违法违规的投诉事项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进行诉转案处理。重大投诉案件由12301平台发送至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组织协调和督办全国性、跨区域的重大案件。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图2旅游投诉处理流程

三、现有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文化市场举报和旅游投诉处理是12318和12301两套系统(电话、网络平台等)独立运作,不够融合。当前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举报投诉处理机构职能边界和受理范围有待进一步明确一方面,文化和旅游行政机关内部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职能边界不够清晰。众多地区的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都可以对旅游市场进行日常监管,都可以处理旅游投诉。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举报投诉涉及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不同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有交叉,职能边界不够清晰。

(二)举报投诉处理运作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市场举报和旅游投诉处理目前是两套流程体系独立运作,且差别较大。文化市场举报处理采用自上而下的文化市场执法部门核查转办的垂直化处理流程。全国所有省市的文化市场网络平台举报统一汇总到文化和旅游部进行人工初审,由于举报量很大,处理效率相对低下。旅游投诉处理采用层层穿越、直达属地的扁平化处理流程,投诉事项由12301平台越过省、市直接发送至区(县)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处理过程不透明,省、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无法查看旅游投诉的处理情况,信息不对称。另外,目前的旅游投诉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调解,尚未构建消费者和企业纠纷解决的快捷通道,处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举报投诉处理统计分析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12318网络平台举报数据收集相对完备,但是12318举报热线由地方各省市独立运营,未统一录入12318网络平台,因此全国12318热线电话举报数据难以获取。12301热线电话投诉数据统一录入12301网络平台,微信服务号、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城市服务等移动端数据也统一汇入12301网络平台,能较好地掌握全国的旅游投诉数据,但是部分地区设有单独的旅游投诉热线,这部分旅游投诉数据难以获取。此外,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数据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还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监管。

(四)举报投诉处理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目前主要以人工处理为主,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耦合等新技术手段应用较少。文化市场举报受理渠道主要以电话热线和网站为主,举报渠道不够多元和便利,旅游投诉受理渠道相对较多,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受理渠道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针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受理的职能边界和受理范围,优化举报投诉处理流程,建立健全数据统计分析制度,提升举报投诉处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高效、规范运行。

(一)明确职能边界,推进诉举分开一是要明确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职能边界,诉举分开,有效衔接。从“举报”的概念看,举报是对违法事项进行举报,因此,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举报应由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从“投诉”的概念看,投诉大多是对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满意进行投诉,未必违法违规,属于行政部门行业监管的范畴,通常是由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应对。因此,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投诉应由相关职责部门处理。对经营行为和经营主体的投诉,应由市场管理(质量监督)行政部门处理。违反法律的“诉转案”交由执法机构处理。二是明确文化和旅游部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的职能边界,进一步细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举报、投诉受理范围,统一受理标准。

(二)升级受理平台,优化处理流程一是进一步推进去中心化,属地管理。文化和旅游的举报投诉受理平台开放国家、省、市、区四级管理权限,将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事项流转至属地举报投诉处理机构处理。案件处理进度公开透明,处理情况实时上传至平台,上级管理部门全程监督案件的处理。设立重大案件预警机制,重大案件由平台直接发送给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全国范围内重大案件的组织查处和协调督办。二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优先解决不涉及违法违规的投诉纠纷。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受理平台引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鼓励文化和旅游相关企业成为ODR企业,鼓励公众优先选择与经营者自行解决纠纷,和解不成的再向政府部门进行投诉。

(三)健全对接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加强不同受理渠道数据整合,打造网络平台成为统一的数据接口。国家、省、市、区各层级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机构及时将举报投诉处理数据汇总至网络平台;引入语音识别、人机耦合等新技术将电话接收到的举报投诉实时录入网络平台;将微信、支付宝、APP等移动端数据统一汇总到网络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负责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平台运营,定期(季度、半年、年)进行数据报送,撰写数据分析报告,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四)引入智能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升举报投诉处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引入新技术手段智能识别举报投诉核心字段的完整性、重复性。对于必要字段填写不完整的,系统反馈举报投诉人补充完善必要的信息;对于重复提交的举报投诉,系统反馈举报投诉人已提交过相同的举报投诉,请勿重复提交。引入语义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职责以外的举报投诉信息进行识别,系统智能回复举报投诉人举报投诉内容不属于本职责范围。引入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对举报投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数据地图,辅助政府决策。

参考文献:

[1]曹启鹏.文化市场管理“12318”工作新思路探析[J].中国市场,2014(29):135~136.

[2]周剑锋.论我国旅游投诉的解决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5):7~9.

[3]范丽娟.旅游投诉制度评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83.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4篇

2014年6月29日上午10时整,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场面壮阔,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省市区各级领导、国内旅游专家、旅游业人士、中国美院教授和游客等参加了开幕式。红星美凯龙负责人和椒江区政府领导致辞,市政府领导宣布开幕,热烈欢快、醉人心扉、令人难忘的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暨海洋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始了。

2014国际啤酒美食节的重头大戏是举行啤酒畅饮比赛和尽享美食盛宴,不临现场,难见盛况。在啤酒大蓬中,摆满了各地产的精美啤酒,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起,按照比赛规则开展比赛,有的一口一瓶一干而尽,有的连饮数瓶面不改色,最后XXX以饮XX瓶啤酒获得了本次啤酒比赛冠军,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比赛场面之热烈、气氛之热闹、精神之愉悦,堪比德意志民族的巴伐利亚世界啤酒赛。啤酒比赛表露了人的豪爽,点缀了生活的幸福,欢快了人生。啤酒畅饮比赛精彩狂欢,美食盛宴盛况空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有“陈山秘制烤鸭”、“生吃鲈鱼”、“鲍蛤大黄鱼”、“指点迷津”、“踏地登盘”、“清汤海鲜鸡”、“石斑鱼汤”等特色招牌菜任你挑选,尽情享用。食福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福,尽享美食盛宴,感口中之福,是不枉为人一生了。

看完当地民俗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最有底蕴、最具时尚、最不一样的舞台风情,参加精彩游戏,开心派对,体验人生欢乐后,该去看看名车展览,“豪华”聚会。本次名车展览,所有知名4S店都倾情加盟,各品牌豪车齐聚一堂,“报时捷、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路虎”等当今汽车名牌应有尽有。爱车的游客可以称心满意挑选一辆,驾上自己的爱车,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观赏美丽风光,体验各地风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感受人生的快乐。

海洋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洋给我们人类提供鱼盐之利和丰富的宝藏,进入21世纪,海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星美凯龙•新明国际商场举办的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向每个游客展示海洋文化知识,宣传海洋旅游文化、展望未来海洋经济蓝图。通过观看海洋旅游文化知识宣传长廊,使每个游客懂得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有着广袤海洋的国家,要了解海洋文化,热爱和保卫伟大祖国的海洋,让海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更大的贡献。

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湾口外,距市区29海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6.7度,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是游大陈岛的必不可少的三项活动。站在大陈岛上,看海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气势豪迈,心胸为之宽阔,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碧海蓝天下,乘着海钓船在辽阔的洋面上,抛竿钓鱼,使人刺激兴奋,在享受海钓独特魅力的同时,还收获了大陈黄鱼、石斑鱼等美味海鲜。观赏了海景,垂钓了海鱼,带着喜悦的心情,带着收获的快感,吃一顿美味的大陈海鲜,消除旅途的疲乏,真正感到游大陈岛的快乐,常记心中,难以忘怀。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5篇

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所覆盖的专业知识范围非常宽广,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本国和本地区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他国旅行者不远万里来到本国本地区,必然可能对本国本地区的方方面面具有浓厚兴趣。而提供相应服务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作为这些外国旅行者了解本国本地区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日常交流,只有充分了解本国本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地理概况、文化艺术、重要建筑、景点介绍、地方特色等等,才有可能提供合格的旅游服务。(2)本国本地区的旅游活动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国本地区的交通通讯、货币使用、医疗卫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甚至热点话题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外国旅行者尽快适应在本国本地区的旅行生活。(3)主要客源国的专业知识,包括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概貌、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禁忌喜好等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与外国旅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是服务的窗口,也是交流的窗口,只有具备上述宽广的行业背景知识,才能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鸿沟,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不但涉及各种专业知识的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良好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积累旅游行业专业知识。

涉外旅游服务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直接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因此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是涉外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国际导游服务人员在掌握本国本地区和客源国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英文词汇和表达方式之后,需要能够以英语口语的方式将旅游地点的各个主要方面介绍给外国游客,还能够解答游客们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因此,旅游管理英语课程必须突出口语教学,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

2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

对于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对大多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而言,由于缺少校内实训基地,也缺乏与旅游企业的稳定联系与合作,其教学和实践实际上是脱节的。近年来,各大旅游专业院校有意识地与一批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多时候这些合作关系仅仅流于表面而无实质性内容。

2.2教学过程的文化缺失

在一定意义上,旅游可以看作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如前所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除了提供合格的服务,同时也是展示本国本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英语这个国际通用交流工具,还需要掌握国内外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这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旅游文化的熏陶不可或缺,只有将学生放置于旅游文化和英语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率,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同时兼备旅游专业文化知识和实用英语运用能力的现代复合型旅游行业人才。但是近年的调查表明,目前多数旅游专业的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往往偏重于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没有能力或忽略了将旅游文化教学有机融合到语言教学中,导致旅游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英语语言教学和旅游文化知识教学是脱节的。

2.3复合型旅游英语教师匮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前者承担旅游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采用汉语教学,少部分能提供结合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后者则承担英语语言教学任务,偏重英语一般应用能力的授课,课堂教学较少涉及旅游专业文化知识,自身对旅游专业知识较为陌生。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有相当英语水平的复合型旅游英语老师所占比例非常小,非常匮乏。但是,培养复合型现代旅游专业人才又迫切需要这样的复合型旅游英语教师。只有合格的复合型教师,才有可能将旅游文化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3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3.1强化实用性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

实用性是旅游管理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目的是培养既掌握相关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具备较高实用英语运用能力的现代复合型旅游人才。因此课堂教学应当以实用性为根本,综合运用各种实用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模拟各种真实场景、营造真实工作氛围,给学生提供在真情实境中运用英语的机会。一方面有效避免单纯教授英语语言的枯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所营造的氛围中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文献和本文作者的教学实践,常用的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课堂上营造真实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练而掌握运用旅游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所营造的模拟场景中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应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泽活动现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我院所建立的实训室“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旅行社”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场景,如学生模拟导游与外国旅游团之间的对话等,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实用性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除了强化实用性课堂教学,加强实习训练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应突出实训环节,加强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选择了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让学生受到较为专业的培训,同时还选择了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掌握英语口语能力。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一些著名景点、酒店、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深刻体会到英语语言在旅游管理的岗位上的重要性。如本学期在皇冠假日酒店实习的学生反映,入住酒店的顾客中百分之七十是外国人,因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口头交流能力。学生回到课堂后能够针对自身的情况弥补自己语言学习上的缺陷。同时顶岗实习时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实习后的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了增强。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高职院校需要深入调研旅游行业的人才要求,据此制定旅游管理英语课程的教学需求,建立高标准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示范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所学知识马上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教学过程中的旅游文化渗透

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旅游从业人员要在旅游文化服务上提高竞争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具备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地方旅游文化的渗透。地方旅游文化和资源是所在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管理英语教学的补充,是地方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随着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的文化享受越来越成为游客追求的目标之一。当我们努力把地方旅游资源与旅游管理英语教学合理相融时,也就达到了专业培养为区域旅游经济服务的目的。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地方旅游文化的渗透,为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人才作出努力。其次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职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灌输英语国家的一般性文化,使他们能够熟悉了解西方的文化,意识到西方英语国家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为今后工作中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和掌握。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注意到向学生讲授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是往往忽视培养学生对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掌握。在汉语中很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比如“清明节”(theTomb-sweepingFestival),“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春节”(theSpringFestival),“春联”(SpringFestivalcouplets),“饺子”(dumpling)等,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外国人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才能向外国游客全面深入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这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本民族文化的熏陶。

3.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担任旅游管理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需具备旅游和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因此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非常重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一方面要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将旅游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中学习、实践,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这样专职教师既懂英语又懂旅游,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只有高水平的复合型旅游管理英语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我校鼓励教师暑期企业锻炼的方式在培养师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语专业教师通过在旅游行业的优秀企业实习,能够增强旅游专业知识,获得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同时继续学习深造也是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英语教师的重要途径。

4结语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6篇

旅游文化和旅游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世界旅游文化,以世界旅游文化为根基,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当中。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涉猎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中,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展现能力。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旅游活动作为自由的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旅游是一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文化驱使的结果。如果没有文化的需求,就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去各国进行旅游。既然旅游是一种多元的文化,那么,旅游英语教学就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像通常的英语教学那样单纯,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既要教英语又要教旅游,从而充分体现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的深度交融。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英语,并且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学习英语不单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是感知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同理,作为一门特定的专业英語—旅游英语,其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文化。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渗透旅游文化。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既要发挥英语教学的教学特点,又要融入到旅游文化的内涵,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底蕴。

二、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之中

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和感受旅游文化的过程,让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用英语去接待世界各国的游客,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同样,也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旅游过程中最常用的交际语言。我认为,旅游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还要有广博的旅游文化知识,比如,客源地的文化历史背景、语言内涵等各个方面。这样,就为旅游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旅游及旅游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将文化寓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呢?众所周知,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旅游英语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导入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是英语教师重点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双方的文化内容导入到实际的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去。同时,旅游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在以往学习的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种涉及到旅游内容的一些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社会概况等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经历过近70个国家的旅游,我每到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充分体会到旅游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要把这门课上好,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吸收了多元文化的人,知识和阅历都要丰富的人。作为一名旅游英语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英语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最主要的是,要有国外旅游的亲身经历,现场去感受和领悟这些国家的文化。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旅游英语的实用性与专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又是对旅游文化的亲密接触。因此,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接触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只有把文化疏导寄予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语言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三、创新旅游英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对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及时去了解旅游市场最新的趋势和资讯,掌握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在这个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们感受到各种产品的文化魅力和内涵,把旅游文化融入到课堂上。随着旅游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私人订制的出现,新媒体的崛起,让旅游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旅游英语的教学时,要通过模拟情景练习等手段,运用视频、音乐、情景对话、故事会等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航空、酒店、旅行社操作的各种知识,让学生更多的参加讨论和互动,互相碰撞好的点子和经营理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在课堂上提升他们的旅游策划能力,全面地发掘他们的文化潜力。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实践和练习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让学生们多说英语、多用英语,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英语去了解世界旅游文化的信息,用英语去掌握客源国文化和旅游路线,培养学生的路线策划能力。在介绍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每一个客源国、目的国的相关知识。加强和世界各国的联系。用英语去和各旅行社沟通和交流,模拟英语导游,模拟旅游产业中涉及到的各种职业,在实践中强化英语表达能力,加强写作能力,按照旅游公司的操作模式,结合旅游文化,训练他们的业务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实施“差别化”教学,结合世界旅游文化的最新趋势,结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带领他们进入国际旅游的殿堂,掌握国际旅游方面的知识。

课堂上,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业和创新,带领他们深入了解旅游市场,时刻给学生带来最新的世界旅游文化。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从各种案例和旅游产品中,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讨论、总结和反馈,把每一堂课都是带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从而,增强旅游英语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要把英语教学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把英语运用到旅游实践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旅游策划能力和创意能力。因此,旅游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特点,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旅游知识和相应素质,培养他们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尤其是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相应掌握与旅行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包括货币、卫生、住宿、餐饮甚至法律常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文化的渗透。我认为,把文化导入旅游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英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特别是旅游英语,既要让学生对英语进行灵活运用,又要着力培养他冇对目的地、客源地文化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老师还要进行文化引导,这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见,旅游英语教学既是一种文化教学,又是一种语言教学。

旅游英语教学不像通常的英语教学那样单纯,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既要教英语,又要教旅游。如何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对世界旅游的热情,这种热情对于他们从事旅游管理,达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的。文化教学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英语教学应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交际能力。学生们还需要大胆地开拓的精神,积极去探索世界,不怕辛苦和接受挑战,沉着面对不同的人和文化,不管他们以后从事何种职业,世界文化的学习,课堂上项目策划,小组讨论,都可以提高他们内涵,锻炼他们的口才。加强人文内涵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和策划能力,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的水平,共同促进中国的国际旅游发展。世界旅游文化对旅游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7篇

当今的旅游是跨国度的文化活动。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信仰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异国的山水以及文化。对于异国游客来讲,要想能很好地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文化,只能通过旅游景区公示语或导游人员的讲解内容。旅游文化与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关系密切。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承担着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重任。有了高素质的旅游外语人才,才会有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公示语和高质量的旅游外语服务,这对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旅游外语教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教学设施落后,旅游外语教材缺乏地方特色

对于很多高等旅游院校而言,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稍显不足,大部分院校没有办法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落后。这些院校只得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与实际相脱离。同时大多数旅游学校使用的旅游外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通用版本。教材内容编写不具备地方特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外语教学。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学生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毕业后眼高手低,就业时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与此相反,很多用人单位招收不到符合市场要求的人员。

2.旅游外语教学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旅游外语教育的老师多半是来自于与外语相关联的专业,只有少数的老师是来自于专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外语老师学科背景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大多数关心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涉及内容不多,无法架立起一个外语与学生专业结合的桥梁。

3.旅游外语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潮流

旅游外语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在旅游过程中肩负着为异国游客解说、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职责,他们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2010年,郑州市旅游局所属导游共有1000多名,外语导游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一。在2010年进行的郑州市导游大赛中,郑州市原计划筛选出8名外语导游参加省级导游大赛比赛,但是外语导游组总共只有8人报名参加。由此可以看到河南省外语导游人员的极度匮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的外语教学大多依然沿袭传统的“语言文学加翻译”的培养目标模式,旅游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这忽视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旅游外语市场价值变化给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而,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需要。

4.旅游外语教学中缺乏旅游文化教学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社会文化的过程。如前所述,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旅游外语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教师对课本知识讲解的重视要远远高于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教材内容的编写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把很多的旅游文化知识加入其中,这就使得旅游文化缺席了旅游外语教学。

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旅游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外语人才,因此应当针对旅游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

1.加大旅游院校资金投入,使旅游外语教材编写符合地方特色

旅游外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地方政府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旅游院校的资金扶植,创建品牌旅游学校。同时,旅游学院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加大对教材内容的审核力度,慎之又慎,选择符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外语教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强化旅游外语人才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要求的旅游外语从业人员。

2.加大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行业是发展迅速的行业,也是和国际接轨密切的行业,与其对应的知识也应该是最新最前沿的。要让从业的老师随时了解旅游外语发展的现状,加强旅游外语院校之间的交流,定期的进行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和组织教师进行外出考察。同时也应该让专业老师走下讲台,走出教室,更多的走进社会实践,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内容。高校还应该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适时的聘请旅游外语专业业内人士来学校做兼职讲师给学生讲学,与学生交流充实师资力量。这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了解外语旅游文化知识,提高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3.加大旅游外语人才的培训,走旅游外语人才市场化线路

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呼唤适应性强、专业知识过硬、知识面宽而且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旅游外语人才。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应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旅游外语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及其社会效益,以应对当前旅游市场旅游外语人才匮乏的状况。一方面,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让高校调整旅游外语专业及课程设置,使高等旅游外语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大力提倡社会力量办学,让社会机构去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旅游外语人才。适者生存,不适淘汰。总而言之,高等旅游外语教学应该在外语经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布局和规划,加大旅游外语人员的培训,使旅游外语人才市场化。

4.将旅游文化引进旅游外语教学中

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外语技能,还应当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方面的具体知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很多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日常交际清况中的对话能力,还可以直接为经济效益服务,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处理能力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外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旅游文化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旅游文化教学指导旅游外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知识范文第8篇

中英旅游文化对比

1旅游饮食观

中英民众的旅游饮食观有着明显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模式和处世哲学。中国饮食注重“色香味”俱全,烹调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人以饮食的“味觉”为第一要素,健康往往无意间被忽视了;英国人则以“健康”为饮食第一要素,对于味觉并不在意,所以他们的烹饪方式往往以煮或生食为主。其次,在饮食的方式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中国游客都会围桌而食,以便进行集体的情感交流;而在英国,游客则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

2旅游审美观

一般而言,英国游客的审美观受其个体思想的影响,崇尚个体思维。他们在海外旅游时,更关注当地的文化遗迹、山水风光和民俗传统等。他们的游览,比较注重多层次和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文化古迹和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英国游客一般感兴趣的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的探究,对于山水风光则比较注重对其亲身体验的感知。英国游客来华旅游时,往往举家选择去国际化程度较高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较突出的地方。中国游客则主张“天人合一”,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一般去的地方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或者贸易中心。他们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成为一部分,并且喜爱在旅游胜地留下观光足迹或相片的方式来保存记忆。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较多元化,更倾向于发展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到了近现代,西方的旅游文化观传入中国,才使得国人的旅游观念有了变化,渐渐向西方模式靠拢。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交通和住宿方式上仍注重经济实惠,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购物的倾向也特别明显,在消费结构中,交通费、住宿费和旅游景点的门票费用等基本消费占较大的比重。由于旅游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中国游客往往觉得不太可能再次来到该景点消费,因此他们的旅游购物欲望较强。他们购买的商品既有工艺品也有实用品,在旅游购物时喜欢砍价。中国游客购物的主要目的是送人,一般把档次高的物品送人,普通的旅游物品留给自己。

旅游方式和动机等方面的比较

1旅游方式和动机

英国游客来华旅游的方式会因为目的地和原因而有所不同。他们一般主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游览方式上则喜欢选择自由行,他们在游览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中国的游客主要是团队旅游方式,因为中国人愿意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旅游,不太适应和陌生人一起游览。在旅游过程中,中国的游客比较喜欢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人分享,在景点拍照时,照片是景点和人两部分构成,这与国外游客更喜欢拍摄美景有所差异。旅游动机的不同,中国游客选择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从旅游中获得乐趣和增长见识,因此他们的旅游归属感很强烈。英国游客的旅游是为了度假,或者体验异国文化之旅,他们更多地是享受旅游的过程。

2关于导游服务

在英国,导游只是你的向导,他们并不会一一为您介绍景点,只负责安全的把您从一个景点带到另一个景点。而到了某一景点,便会由景点的服务人员为您提供服务,而每处景点的介绍页更多的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因此,每处景点都是安安静静,您也丝毫不敢大声。而在中国,所有的导游都要有十八般武艺,每处景点都能为您说出它的典故和特色,只有在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才会使用电子设备。因此,在国内的一些景点,你会感到非常热闹。此外,中英游客对于导游的评判标准也有所区别。英国游客对涉外导游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其旅游文化知识是否全面,其次为语言能力是否优秀,此外还要考虑导游的幽默感、友好、耐心等个人素质如何。中国游客对导游的评价首先是考虑其态度是否热情,服务是否周到,然后是知识和讲解水平以及幽默风趣等个人性格。中外游客对导游的评判标准总体上是相近的,只是在重点上有先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