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游企业发展范文

旅游企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企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旅游企业发展

第1篇

1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发展关系的内涵

所谓旅游文化,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广义的旅游文化指文化蕴含在旅游中的各种层次及其所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某些本质特征决定了文化具有迁移特性,其发扬及传播受旅游者的转移而传递;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追求精神文化享受,这种精神的洗礼是旅游者最终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经济因素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往往处于领先地位。当旅游者有了精神文化活跃的需求后,才会对旅游景区进行发展需求,进而驱动经济的消耗,推动了旅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针对自身建设发展需求,针对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旅游景区进行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流传,更有利于保持景区特色,创建新型同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的多特色景区,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对景区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有利于诱发旅游者对景区的旅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旅游消费的预算。旅游者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看履行景区富有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娱乐文化生活,又从根本上推动了旅游企业文化强企,文化兴旅的战略步骤的迈进。

2旅游文化对推动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旅游企业,要想立足于商场,就必须拥有独立的、特有的,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这就是俗称的“旅游卖点”。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若缺少了文化的支撑,从长期发展来看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以景区特色文化为依托,以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行业。它的经济以文化为先导,以竞争为方式,以发展为平衡,即充分发挥景区特色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加快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旅游文化在旅游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理念,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设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符合人民需求和经济预算开支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策略的设计从根本上讲与旅游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企业通过文化理念的形式,在深层次上同社会和消费者进行旅游价值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旅游者需求,使自身的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具有教导作用,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言传教育与主题宣传的形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进行引导,进一步形成文化出行、文化消费的消费行为习惯。充分挖掘文化特色,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旅游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加企业的旅游吸引力,满足客户真实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全发展。例如陕西、河南等地通过黄帝陵祭祖文化建立黄帝陵祭祖景区及相关文化建设,打造了特色旅游文化,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企业的发展。再如山西以晋商文化著称,通过“乔家大院”系列影视剧,实现了影视带动旅游,旅游提升乔家大院文化品牌,从而形成了旅游文化推动旅游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3旅游文化是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文化体验是旅游者针对自身精神领域的需求,实现满足其欲望的最高层次愿望,这种愿望体现在旅游者对于文化的追求和欣赏的倾向上,其终极目标是通过旅游对人文在自然及其文化层次的回归及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旅游企业的旅游收益不仅仅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而在文化层次及旅游品牌、特色服务等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影响巨大,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越紧密,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其旅游企业发展模式越健全,发展速度越快。例如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仅依靠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立了土著人原住地风景名胜区,而且通过主题宣传大力弘扬土著文化,提高了土著文化的影响力,保留了土著文化及其民族文化传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全世界对于土著文化的保护力度和关注视野,

2.4旅游文化对旅游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旅游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就是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特色文化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相结合其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快速状况下,只有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文化需求,才能吸引旅游者对于文化的精神层次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企业及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云南省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发展战略,其以民间民族歌舞为文化特色,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及《纳西古乐》等特色文化为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创作阵容,不断推出新的云南特色文化品牌,使旅游文化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能够充分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提高了地方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3旅游企业对繁荣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旅游文化需要旅游企业去唤醒与繁荣。在信息时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景点要开发、发展,就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宣传与带动。比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历史悠久,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和历代兵家必争的重镇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其境内的六盘山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也是古老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更因是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以及因的一首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而名扬海内外。六盘山下的西吉将台堡、单家集,是中国工农的会师纪念地,被国家确立为100个精品红色旅游地之一。以固原为中心的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古城墙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元代安西王府遗址、须弥山石窟构成的文化旅游区,可以展示和再现“高平第一城”几千年进化史和文明史。然而,当地的旅游开发现状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没有龙头旅游企业的宣传带动。同时,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文化要进一步发展繁荣,更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包装与宣传。

第2篇

铁路运输的大提速后,公铁竞争日趋激烈,以“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运游结合”成为了公路客运转型经营的新模式。2009年3月28日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就是要依托湖北省客集团的资源寻求多种多样的“运游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一条“运游结合”的发展线路,实现客运服务旅游化,扩大公路客运的运营范围,最大限度地拓展客运市场和旅游市场,让公路客运插上旅游的翅膀腾飞。

“运游结合”契合实际

客运与旅游的结合简称“运游结合”,国内外众多客运企业对“运游结合”新模式的初步探索已早有尝试,但真正从深层次拓展经营的道路客运企业却屈指可数。实际上,客运与旅游相辅相成,旅游与客运唇齿相依。我们在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往往认为:客运经营仅仅是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来获取一定效益回报,并未能从深层次上考量客运在旅游市场的运作,从而忽略了搞好“运游结合”所带来的丰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对公路客运冲击的巨大压力下,客运成文秘杂烩网本也在不断的上涨,汽车票价不提反降,这迫使我们公路客运企业必须探寻新思路,作出新尝试。而要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多创效益,唯有提供服务质量和提升车辆上座率才可提高效能和效益。“运游结合”正是道路客运的新商业模式,是我们公路客运企业做强做大的好思路。它以“游”为先,以“游”促运,保障了客运企业效益的增长,即:在同一运营区间内,唯有增加收入才可以节约成本,只有增收才能节支,做到以“游”为重节约效能,从而做大客运市场份额。傅家坡旅游集散中心正是对“运游结合”作出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努力探寻这种创新意识的发展模式,为公路客运和旅游业的互荣互赢闯出一片新天地。

“运游结合”珠联璧合

如何将“运游结合”这个好思路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客运带动旅游,旅游促进客运”的珠联璧合?我们集散中心从市场战略入手,大胆突破传统的客运经营模式,树立新的旅游客运观念,把旅游当作产业来抓,开拓一条运游一体化的经营路子。在现有资源优势下,充分整合了车、站、集散中心、景区(点)、酒店等,进行了分层次的战略定位,首先在省客四大车站布局设点,统一招牌,统一产品,统一价格,规范经营,品牌营销。根据客源情况,适时增加班线,经过运行努力探索四种经营模式。

客运+景点合作模式

我们依托武汉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运输企业的优势,以“一日游”为主攻方向,开发武汉近郊的“一日游”旅游直通车等特色运游产品10余种。与景区合作,景区门票,出售旅游交通套票。每日或每周末开通景点旅游直通车,逐步培育,提高客运周转量。目前,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市内一日游,木兰天池、清凉寨、胜天农庄、木兰草原、隐水洞、江夏中山舰等景点的旅游班线直通车。另外,根据旅游市场的供需及季节的变化,每周开通季节性旅游直通车,如:红安对天河漂流、通山太阳溪漂流、毕升大峡谷漂流、麻城天景山漂流等多条漂流线路。

车票+旅游合作模式

运输公司可以将低效时段的运力、闲置座位按一定比例份额交旅游集散中心,由集散中心抛售给旅行社,通过时间差、票价打折等措施来提高车辆实载率和利用率。我们与汉光公司进行了合作,汉光公司将宜昌和荆州大巴的部分闲置座位低于5折票价让利给我们,我们则向武汉500多家旅行社统一价格进行出售,从而逐步实现了三方三赢的利益共享局面。

客运+酒店合作模式

将“车+酒店”捆绑起来,迎合日益繁荣的散客商旅市场,把交通跟住宿捆绑营销,以代订房的形式把车票跟各酒店、景区、机票、商务咨询等搭配起来包装销售,做到同一座席因服务项目不同出卖多个不同的票价。

客运+航空合作模式

机场大巴承载的主要是航空商务散客,这些散客也是武汉市内一日游的主要客源。集散中心可以在四大客运站专门开辟一块候机专区,提供飞机票和机场大巴车票捆绑销售,连登机牌亦可在车站先行办妥,同时,还可以向商务散客,提供武汉市内一日游、汽车票等多项增值服务,即可把“运游结合”做到“天”上去,其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将非同一般。

第3篇

    关键词:旅游小企业 特征 对比研究 中外

    近年来旅游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是旅游小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学者,如Shaw and Williams,Cressy and Cowling等都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而在国内,旅游小企业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对桂林阳朔西街的旅游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论与S.J. Pager等学者在新西兰北部地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以了解中外旅游企业发展的异同,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促进中国旅游小企业的发展。

    案例地概况与研究设计

    阳朔西街

    阳朔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管辖,是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阳朔西街则位于阳朔县城中心区,全长517米,宽8米。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街上就已经有旅游小企业产生。目前,阳朔西街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旅游小企业的集聚地,享有“酒吧一条街”等称谓。此外,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西街上旅游小企业的集聚也已成为阳朔旅游吸引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完全可将阳朔西街视为中国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典型区。

    研究于2003、2004年在西街进行实地调研。据实地统计,西街上共有各类旅游小企业157家,占西街店铺总数的87.71%。成功对其中49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其比例为31.21%。这一调查比率与海外学者调查比例相近(Thomas于1997年在英国的调查比例为31%)。此外,为增强调查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者还从阳朔县相关部门获取部分企业的相关材料,与访谈信息进行对比检验。最终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概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企业经营三个方面对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

    新西兰北部地区

    新西兰北部地区是新西兰国内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成为新西兰国内旅游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Murray North,1991)。

    S.J. Page等学者于1997年8月,以邮件调查的方式成功对该区域内297家旅游小企业进行调查(比例为37%)。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概况,人员结构,毛利人的参与,企业经营和企业营销”等五方面对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基本特征(S.J. Page, 1999)。

    之所以选择新西兰北部地区这项研究作为对比案例的原因在于:在现有的海外学者的文献中,S.J Page的研究是关于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研究中最为完整的研究之一;此外,在对阳朔西街旅游小企业的特征研究中,也借鉴了S.J Page的访谈问卷,采取了与此相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因此,二者更具有可比性。

    发展特征对比研究

    企业发展概况对比

    就企业发展概况而言,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规模、空间布局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企业类型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从阳朔西街的调查来看,西街旅游小企业主要的构成类型依次为:商品销售企业,住宿企业和餐饮企业。而S.J. Page的研究表明,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类型主要为住宿设施(40%)和餐饮设施(22%),而旅游销售企业较少,其比例仅为7%。(见图1)

    从图1中可看出,住宿设施在两地旅游小企业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再一次证明住宿设施是目的地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Bull & Church,1994)。而中外旅游小企业类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旅游销售企业。

    中外旅游小企业在类型构成上的差异,则与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类型有直接关系。阳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有限。由于从事商品销售所需的资金少,风险小,对企业主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从事商品销售更简单。另一方面,海外游客一直是西街的消费主体。与国内游客相比,海外游客消费能力强,是国内过夜游客的2-3倍(宁士敏,2003);加之海外游客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商品,如陶瓷,山水画等商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以上原因造成了西街旅游小企业中以工艺品店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销售类企业居多的局面。

    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在对新西兰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研究中,S.J. Page侧重对企业主的从业动机和从业人员的流动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果与阳朔西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中外旅游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新西兰案例中,S.J Page发现“淡旺季雇工人数差距较大”;而在阳朔西街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人员中工作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约占35%,在4-6个月之间的为30%,在6-12个月的为30%,在1年上的为5% ,这说明中国旅游小企业从业人员也具有流动频繁的特点。

    在员工招聘方面,国外小企业主更为规范。国外旅游小企业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分别为:口头广告,就业服务机构,刊登广告;而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多采用的是粘贴招工告示,口头广告和熟人介绍等。在访谈中,中国的旅游小企业主普遍认为,“通过职业介绍所和在报纸上登广告会花钱”,“在墙上粘贴告示,方便又便宜”。这反映中外企业主在观念和习俗上的差别。

    企业经营能力对比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与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难以单纯地从经营业绩进行对比,因此中外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计划,经营障碍,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据对西街旅游小企业主的调查,国内的旅游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划。97%的企业主在创办旅游小企业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分析;84.6%的企业主在对未来规划一项的调查中的回答是没有。此外,87.3%的企业主在近两年都没有追加投资的计划或行动。与此相反,在新西兰43%的旅游小企业主在近两年内对企业增加投资,其主要用途包括:用具更新,设施的增加,环境的改造等方面,且大多数企业主(58%)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在企业的经营障碍方面,过高的租金、来自小企业内部和大中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游客需求的下降是海内外企业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高租金、缺少相关的企业发展指引、当地同行与大企业的竞争、缺少有技术的员工、顾客量、政府政策、缺少资金等。

    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比,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国内旅游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障碍。这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多的是与国内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途径过于狭窄有关。在中国,私人储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款则是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而在新西兰,私人储蓄(67%),银行(42%)和投资公司(10%)是小企业主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外旅游小企业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旅游小企业。S.T. Page的研究显示,在新西兰,计算机已经广泛用于服务预定,财务结算,顾客资料储存等领域,甚至可用于制定企业的相关商业计划。

    对经营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经营能力方面国内旅游小企业主与海外旅游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企业主的能力,经营理念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关。

    此外,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差异,在对海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特征的异同进行了一个总结。(见表2)

    通过以上对中外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旅游小企业在从业人员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国外旅游小企业相同的特征;只是由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游客类型的差异,中外旅游小企业在诸如企业的类型构成,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 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企业而言,由于旅游小企业明显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并对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旅游小企业必将在未来中国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强. 阳朔天上人间旅游乡.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2.风笑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关键词】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特征

1引言

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是指依靠景区而生存、规模小、投资额和营业额也较小的旅游企业。风景区因为旅游服务的需要,促生了众多的旅游商品销售、土特产销售、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附风景区旅游业而生存,服务对象主要是游客,我们称之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1]。旅游小企业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不断繁荣。2002年,在第二届旅游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成立了旅游小企业研究小组,标志着旅游小企业研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研究领域,研究地域从西方发达国家转向其他地域[2]。国外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范围较为全面,各种文献表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在欧洲,中小企业在就业、创新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如何促进和帮助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小企业发展是该类研究的主要内容[3]。对于这类旅游小企业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更多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已有文献,借鉴前人研究理论,将着重对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积累新的案例,为我国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研究作出贡献,为当地旅游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过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过程与金刀峡景区发展历程息息相关,随着金刀峡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998-1999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开始出现。1998年5月1日,金刀峡景区对外开放,外来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增多,当地居民发现了商机,部分居民将自己的房屋开辟出空间供游客居住,接待水平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设施设备简陋,一些率先从事这项工作的居民从中得到了收益,收入显著增加。也有部分社区居民,挑担游动销售,出现旅游商店、特色餐馆的雏形。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景区游客数量少,收入低,收入稳定程度也相对较差[4]。2000-2004年,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纷纷发展起来。随着景区各项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大量涌入,大批农家乐应运而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农家乐规模和档次受到限制,在旅游旺季依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社区居民通过和景区合作,租赁景区竹楼从事旅游商店的经营。2005-2009年,农家乐建设出现,出现争夺客源、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体验,政府开始通过严格审批程序限制农家乐无序经营、盲目建设[5]。随着金刀峡景区客流量的增加,特色餐馆通过和旅行社签订用餐协议进行经营活动。2010年至今,农家乐数量保持在30多家,2014年政府组织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通过评星定级鼓励农家乐提高服务质量。特色餐馆和旅游商店分别保持在4家,分布于景区入口附近、景区内和景区出口处,满足游客旅游活动前、中、后的用餐和购物需求。

3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及经营模式

3.1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类型

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要是利用住宅开展观光和销售地方特色工艺品、土特产,一些距离游览线路较远的房屋通过一定的内部改造,开展餐饮、住宿以及其他娱乐设施项目。从事旅游商店和特色餐馆经营的均为零雇工企业或微小型企业。旅游小企业早期为满足过夜游客需求而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休闲度假市场比例增加,以体验农家风情的农家乐数量急速增加。根据调查,旅游商店、特色餐馆、农家乐旅游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0%、10%、80%[6]。

3.2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经营模式

3.2.1“公司+经营户”模式旅游商店提供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店、金刀峡土特产店以及售卖水枪、太阳帽、雨衣等外出旅行用品的购物商店。本地人主要从事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的经营,产品同质性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金刀峡景区公司通过统一规划、包装、建设与景区外观相匹配的特色竹楼,将房屋租赁给当地居民从事旅游商店经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纳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居民收入,丰富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本土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规范居民的经营活动,避免不良竞争,推动景区旅游的健康发展,形成“公司+经营户”的经营模式。

3.2.2“旅行社+经营户”模式特色餐馆与农家乐提供的餐饮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者均为游客提供农家菜、农家味儿,但特色餐馆经营主要针对团队游客,一般与旅行社签订协议,主要接受团餐预订,偶尔接受散客用餐,形成“旅行社+经营户”经营模式[7]。

3.2.3“个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是当地旅游小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金刀峡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均为私营企业,家庭独立经营,且多为夫妻经营,雇佣少量当地居民,经营者既参与管理工作又参与一线劳动工作。当地居民将自家房屋按照农家乐标准进行修建,由政府审批,获得农家乐经营资格。居民是经营实体,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8]。在农家乐中,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不提取任何费用,形成“个体经营”的独立经营模式。

4结语

第5篇

1.1不断发展的中国体育经济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近年来各类世界型赛事在中国的成功举行,让我国体育休闲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盛会的召开,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据一项统计,自从我国获得了奥运主办权起,每一年的海外游客数量均以平均7%的速度不断增加。由于外国游客在飞速增加,不但能够扩大体育休闲旅游消费者所产生的需求,而且还能提高我国广大国内旅游者在休闲体育旅游上的参与意识。以上所有活动均会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在近年来不断地增长,从而为体育休闲旅游之发展提供很好的经济保障。

1.2国家的积极鼓励政策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很多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除了一个良好的经济支持之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国内的企业也慢慢赶上世界的步伐,视野变得更加广阔,政府的政策也相应开放了很多。政府使用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来刺激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发展。诸如,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体育和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的确效果不错。在过去,我们大部分都是关注竞技比赛,对于自身的参与不够重视,就算厂家主要群体的参与也只是年轻人居多。然而,随着中国继续推动全民健身计划,让越来越多的人到观众和参与者有效地运动和休闲旅游的重要性,更大程度上承认,也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从而提高质量生活。

2推进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2.1强化宣传与推广体育休闲旅游行业

中国发展体育休闲旅游的历史非常晚,体育休闲旅游这一专项旅游尚未深入人心。为了切实扩大我国的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建立起全民参与体育休闲旅游的意识,就一定要强化宣传,立足于各类新闻媒体以及舆论导向来促进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新型旅游产品。事实上,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之际,就是开展形象宣传与产品宣传的很好契机。为此,它应该做的,应该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都知道,要宣传自己的产品,少不了和媒体打交道,当前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应该要选择相应的手段,开展产品推广,加强当前体育旅游的推广,使用一些场地不断吸引新的体育活动和项目,让更多的人来到北京进行旅游。同时,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太极鲜明的中国元素,进行实现宣传。通过这个传统的体育项目,并积极调动和激发了游客参与的体育休闲和旅游活动的热情。

2.2充分细分市场以发掘更多的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是回击了健身、娱乐、休闲以及交际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重要经营性项目,主要可以细分为众多类型。所以,旅游企业在实施市场开发之时,应当不断强化对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加以细分,依据各自不同的具体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工作。按照其内容,可以把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体育观赏旅游市场。本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体育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应当利用其既想观赏体育竞赛,又希望可以去旅游的消费心理,为企业开展的各类体育休闲旅游活动扩大了消费市场;第二是整个体育休闲与健身旅游市场。在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下,全市有许多地方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市场的消费水平仍需要一定高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经营者应积极降低经营成本,不断降低的价格,该公司的销售额继续扩大市场面;三是冒险体育旅游市场。这个市场是最重要的来源是青年群体。因为其经济没有完全独立的心态并不稳定,已成为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从而影响到这个市场的消费水平之间。因此,应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推出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和新颖性体育和休闲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年轻人的热情;第四是参与体育旅游市场的竞争性。中国参与者在这个市场仍局限于少数爱好者之间。当务之急是为广大致力于发展体育旅游意识的公民,因此,旅游,体育等群众生活的实现紧密结合,积极拓展市场。

2.3创新机制体制以全力争取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

体育休闲旅游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发展的产业,一定要达到某种规模,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应当成为体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之核心。一是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一定要真正地走向市场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经营的机制上,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保持旅游企业所具有的经营活力。一定要运用多渠道现代市场以融资的方式,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将现有体制实施创新性改革,应当权利支持旅游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以及网络化的经营,强化政策性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进而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良好经营机制,应当持续加快体育休闲旅游行业的融资体系之创新,从而让体育旅游休闲企业能真正走出一条多元化经营发展之路,并对今后的旅游市场实施化营销策略。至于具体到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之上,政府应当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依据谁投资、谁受益之原则,积极鼓励外商实施直接性体育休闲旅游投资,激励国内企业增加投入体育休闲旅游的兴趣。在税收上,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二是应当依托休闲旅游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确保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初期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资金支持。三是应当运用资本市场实施融资,其主要方式有:运用项目融资以推出富有鲜明特色与开发潜力,而且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从而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加大对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力度;运用发行债券等形式以募集资金,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积极扶持;鼓励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或者兼营体育休闲旅游业务的企业积极上市发行相应的股票,这在实质上是一种较为较高效率与较大额度、稳定性极强的融资方式。

2.4全力发挥政府职能以创设更好的企业经营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不断提高对于体育休闲旅游企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将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上重要议程,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有效措施,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创设较好的环境。在企业产品的包装、策划以及市场营销上要大力支持,协调各方关系,规范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秩序。要健全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与法规体系,强化旅游法制方面的建设,依法治旅,将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管理融入到法制化以及规范化的轨道之内。

2.5努力发掘休闲旅游企业的文化内涵

第6篇

一、旅游投资企业投资特征

获取优质旅游资源。旅游投资企业希望能获得甚至垄断优质旅游资源。优质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旅游资源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地理空间上的良好的区位性有利于各方游客前来。优先投资回报快的项目。旅游投资的回报周期偏长,其经营也充满了诸多风险,因此,企业会考虑优先发展短时间内能快速盈利的经营项目,且希望通过此类项目作为切入点进入旅游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根据对我国旅游投资企业的调查,一般旅游企业投资景区项目的回收期为5-9年左右,有的项目更长[1]。一方面跟景区的市场总量增长有一定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企业对旅游景区的投资,特别是山地旅游景区的投资涉及农民搬迁、安置等相关问题,利益关系复杂而矛盾重重。投资回报率高。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旅游景区景点的平均利润率为24%,部分旅游景区的净资产的回报率达到了60%,远高于酒店行业的8%-10%,旅行社业的2%-4%的投资回报率[2]。运营景区的成本以固定成本为主,经营杠杆很大。考虑到固定成本,随着游客人数的增长,一旦超过景区的盈亏平衡点,几乎所有的收入都将转化为利润。政府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度高。旅游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承担了社会服务和价值传递的公共职能,因此受到政府及社会大众格外关注。近年来,因为企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政府官员参与旅游景区投资项目的决策等等,使得旅游投资企业获得政府及社会大众比较高的关注度。

二、旅游投资企业与旅游地发展的耦合

旅游投资企业促进旅游地的公共管理水平自我更新。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一些开发理念先进的投资企业能带动当地旅游呈现有序的发展,促进旅游地各项服务以及当地政府公共管理水平自我发展与更新。当旅游地的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游客人数达到了相对稳定的规模、投资商看好该旅游地旅游的发展的前景,那些有远见、负责任的、理性的先锋投资商开始介入旅游地的旅游项目投资,他们建造一些精品或雅致酒店、文化味道浓郁的酒吧或者精品文艺演出,而不是采取传统竞争方式与其他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3]。先进企业与挑战者和追随者相比,采取了更为聪明的竞争方法和盈利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先进投资企业可以保持先行者优势,先进企业维持这种优势的过程中,不断与后来的追随者之间产生技术与品质的竞争,而不是直接的价格竞争。当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品质与技术的竞争行列之中,旅游地的旅游投资项目在市场作用的竞争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这种自我更新与力量很多时候远远超过政府的强制的力度。旅游投资企业促进社区对旅游资源的认同和保护意识的觉醒。在旅游地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开发之前,旅游地居民往往并不认为日常相伴的文化或者景区有多大的价值,把自然资源看成“穷山恶水”,把文化资源看成“破烂玩意”。先进理念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造成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认同感的缺失,从而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然而,旅游投资企业的投资使得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重新有了认识,虽然不一定能从专业角度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自觉的保护起旅游资源。显然,旅游投资行为促进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资源的认同和保护意识的觉醒。

三、旅游投资企业与旅游地发展的错位

旅游企业投资加强了旅游地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控制优质旅游资源意味着旅游投资企业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收入和现金,因此,优质旅游资源是旅游投资企业想方设法追求的热点。聪明的投资者将资金首先投向经营风险小、旅游率高、回收迅速的项目,这使得旅游地的收入来源,愈来愈依赖对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加大了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鉴于资源的有限性及法律监督的日益完善,此类经营项目今后再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旅游投资企业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居民不断被边缘化。众多旅游投资企业对旅游地的投资,使得当地土地资源随着旅游开发而日益变得紧张,与此同时,旅游项目的不断增多,外来人口也不断增长,诸多因素更推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不断吸引各地投资者以各种名目、方式购买土地,使得旅游地后续经济发展遭受影响。其表现在:一方面,地产的交易涉及相当多方面的复杂利益,很多未开发的土地已经被不同权力或利益者所把持,导致旅游地规划和调整困难重重,旅游地规划方案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限制了旅游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土地或者倒卖商业铺面等交易的“隐秘性”,使得交易利润并没有上交税收,旅游地税收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另一方面,土地价格的大幅增长等因素导致消费水平相应提高,而当地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大幅提高,这时当地居民又面临外来人口参与旅游及就业等方面的竞争,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应的降低了,使得当地居民不断被边缘化[4]。旅游投资企业加剧了各类权力寻租活动。优质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稀缺性,必然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源的稀缺性和企业间的竞争性为部分政府官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一是旅游企业与部分官员相勾结,经营一些“灰色”地带的项目,比如经营非法庸俗的休闲娱乐场所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加剧了旅行社“零团费”“负团费”的发生,也由于权力关系纠结其中,很难从根本上治理,导致合法经营的旅游企业生存困难,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率丧失状况。二是旅游企业与部分官员相互勾结,开发出一些所谓伪、劣的旅游项目,“搭便车”的粗制滥造一些旅游景点,开办一些针对旅游团队旅游购物点等类似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恶化了旅游地经济发展的秩序和环境。旅游投资企业容易固化景区发展的格局。由于旅游投资项目对核心优质旅游资源的追求,旅游地最重要的区位往往容易形成旅游投资的热点,因此,景区内的交通工具如索道、区间车、景区内的宾馆等项目就成为投资者的最爱。受到旅游行为规律的影响,交通线路核心接待设施地点的选址直接影响到整个空间的布局。特别是在以团队游客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内,旅行社或者导游基于自身利益的旅游线路选择方案在与投资项目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强化投资者对旅游景区关键点的交通、住宿和设施的投资,导致旅游景区的行程与线路设计也不断被“团队化”,形成对“散客”需求的“忽略”,使得景区“城市化”现象不断加剧,对自助游市场形成挤出效应,也极大地限制了旅游地空间布局、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第7篇

关键词: 民营旅游企业 SWOT分析 发展对策

一、民营旅游企业的SWOT分析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民营旅游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方面的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所面临机会和挑战,最终提出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S――STRENGTH(内部优势)

1.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

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旅游业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利益直接、机制灵活等机制优势,能够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消费者偏好的变动来调整、改变企业经营方向、战略战术,这意味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和先机。

2.民营企业家强烈的发展和市场意识

民营企业领导层有着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和自己的财产、信誉、事业等个人利益紧密联系的。此外,民营企业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市场反应快、决策效率高。民营企业家注重市场,善于在营销上狠下功夫,同时强化旅游创新,以创新来求生存求发展。

(二)W――WEAKNESS(内部劣势)

1.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存在着局限性。在企业发展初期实行的家族式管理确实存在一定优势,如企业凝聚力强、成本较低等。当企业完成原始积累,想要不断扩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时,就会显现出它的不足。对民营旅游企业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是决定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成败的关键所在,也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民营企业投资任何一个实业,包括旅游业,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利。民营企业出于纯商业目的,一旦获得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权,就会拼命开发而不采取任何保护资源的措施,这就可能对珍贵的旅游资源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形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恶性循环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一般都会与当地政府签了几十年的开发协议,在这几十年中,民营企业会尽最大的努力对本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成可获得的商业利益。

3.投资的主观盲目性。不少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只看到投资旅游业成本低、见效快、产生效益高的优势,而没有做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一窝蜂地涌入旅游项目,导致投资行为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民营企业尽管经商有道,但对开发旅游如何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生态规律却很陌生,开发经营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低水平、铺摊和重复建设。

4.融资难度大。长期以来,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造成融资难纵然有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其自身的缺陷和问题也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一是许多民营企业的高负债率和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二是不少民营企业盲目扩张,或是关联企业较多、主业偏离度大,银行对这些企业资金活动的监控难度很大;三是一些民营企业失信严重,有的企业长期拖欠债务和贷款甚至骗取贷款;四是民营企业担保能力普遍不足,抵押物有限,质押品少。

(三)O――OPPORTUNITY(外部机会)

1.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从开始时的补充角色,到逐步占据半壁江山,已经一跃而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民营化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敏锐的决策、执行体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产权安排和法人治理结构;最重要的市场导向机制,有利于旅游企业避免走入短期行为的误区,使旅游开发保持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3.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政府的积极引导是促使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重要原因。国家将旅游业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实行“政府主导战略”,各部门大力扶持;各地方政府纷纷为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并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同时,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一部分民营资本将从原来所在行业中退出,向新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的领域投资。

4.旅游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在良好的投资经营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从不同渠道投资旅游业。一方面,旅游业有其积极经济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差异、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于当前我国各地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以及缓解大中专生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投资旅游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投资旅游业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还为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资本良性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

(四)T――THEATHS(外部威胁)

1.政策限制。199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景区土地”,但并未提及经营权问题,从而给地方政府出让景区经营权提供了机会。2002年8月有关部门召开的城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发景区,但同时又提出管理与经营分离。政策的不明朗对实践中民营企业开发景区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是让民营企业觉得摸不到政策的底线;二是使其没有长远打算。

2.法律制约。我国旅游立法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目前还没有正式立法,已有的《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或由于缺乏实施细则,或由于修改程序滞后于现实情况的发展,对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尤其在民营企业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障,同时也使其开发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3.具体操作障碍。由于有关部门在民营企业开发景区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民营企业开发景区一直属于“自发”行为,因此对景区出让经营权没有明确规定,出让方式和出让程序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目前景区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主要有租赁经营、委托经营以及买断、拍卖等,具体操作没有统一范本或标准,由各地自行界定,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4.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1)缺乏支持生态资源保护的大量资金

民营企业开发景区时,往往面临当地居民为生活所迫对景区资源进行破坏以及各利益主体部门对景区的破坏性建设等问题,需要企业额外加大投入去维护景区安全;为了更好地营造景区氛围,企业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心保护、长期培育。因此,开发企业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必须具备相当实力,并需要企业做长期决策,并拥有长远发展眼光。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制约旅游活动的开展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加收入,最大限度地接待旅游者,会对资源环境造成显性或隐形破坏,但由于许多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在短期内不会反映出来,因此民营企业必然充分考虑景区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各种旅游活动对景区资源环境的长期影响,否则将使自身的利益受损。

二、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行政监督,建立约束机制

为了确保国有资源得到保护以及旅游业民营化的顺畅发展,应强化行政监管,建立起政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监管机制。首先,政府重在转变职能,树立服务的理念。其次,建立具有国家标准的评估体系,对旅游景区进行资产评估。再次,设立国家级监督机构并制定检查和监管制度。最后,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出台对民营企业各项权益的保障要有更具体的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信贷上的支持要调整为公平的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旅游产品给予推介,支持树立国家的旅游品牌。

(二)规范化运作,建立相关法律体系

从立法上充分保障民营旅游企业的法律与经济地位。一方面,国家将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民营企业进入旅游景区开发进行规范,采用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手段吸纳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防止不法行为、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将对景区开发行为予以规范,制定开发条例和实施细则,对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和做法给予严惩。

(三)强化民营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

1.制订企业长远战略规划,避免短期行为。民营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管理机制灵活、投资决策果断、筹资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原本闲置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2.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滚动式”投资策略。融资方式一般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有三种形式:股份制改造、吸收股东参股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组织旅游发展基金,进行资产重组。间接融资是采用各种间接的方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3.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民营旅游企业为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积极引进各类专业包括旅游的人才,并把独资或合伙企业逐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逐步做到筹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风险社会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塑造旅游投资项目的主题形象,加强宣传促销。主题与形象是旅游项目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纵观成功的旅游项目,无论是饭店、度假区、旅行社无一不具独特魅力。将文化作为旅游业经营,以经营旅游的方式多方位展示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在投资开发经营旅游业时,虽然道路比较坎坷,但前途非常光明。未来几年,我国正在迎来一个大众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中国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商业机会,而随着政策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扶持,有关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旅游企业自身管理的不断完善,我们坚信民营旅游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依绍华.私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5.

[2]周成俊.民营企业与旅游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2,(2):20-21.

[3]刘宝巍,杨明飞.民营资本与旅游业的发展[J].学术交流,2003,(5):69-71.

[4]袁姝、徐维祥、郑胜华.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驱动机理研究[J].当代财经,2005,(1):77-80.

[5]方芳,梁建.民营企业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87-90.

[6]黄源,阮开波.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行为分析[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71-72.

第8篇

我国体育休闲旅游所涉及的规模很广。体育休闲旅游属于特色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相比,更首当其旅游者的陶染。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国家更好地创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能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进程。本文阐述了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优势,并论述了推进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体育;休闲旅游;企业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已经非常普遍发展。休闲旅游的现代人们通过参加很多的体育赛事来得到满足,不仅能达到健身的好处,同时实现了和大自然拥抱的感觉,让身心得到充分和完全放松。中国的体育和休闲旅游企业虽然发展步伐落后一些,直到1994年开始实施,然而,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其他主要的全球性体育赛事在我们国家进行举办,国人观看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不断提高,体育休闲旅游的意识不断强化,体育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以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得到愈来愈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

1 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优势

1.1 中国丰富的资源条件能够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不仅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而且体育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一是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考虑,中国良好的自然风光与地理环境为实施户外运动以及体育旅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依托丰富而且优越的自然资源,我国可以实施愈来愈多的体育旅游休闲活动。二是以各种民间传统,以及作为主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体育和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中国拥有大量少数民族,其传统文化有着很长的历史,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舞蹈,武术和其他类型的船和体育活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反映一个非常丰富的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因为发展价值极大。

1.2 不断发展的中国体育经济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近年来各类世界型赛事在中国的成功举行,让我国体育休闲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为值得一提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盛会的召开,为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据一项统计,自从我国获得了奥运主办权起,每一年的海外游客数量均以平均7%的速度不断增加。由于外国游客在飞速增加,不但能够扩大体育休闲旅游消费者所产生的需求,而且还能提高我国广大国内旅游者在休闲体育旅游上的参与意识。以上所有活动均会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在近年来不断地增长,从而为体育休闲旅游之发展提供很好的经济保障。

1.3 国家的积极鼓励政策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很多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除了一个良好的经济支持之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国内的企业也慢慢赶上世界的步伐,视野变得更加广阔,政府的政策也相应开放了很多。政府使用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来刺激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发展。诸如,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体育和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的确效果不错。在过去,我们大部分都是关注竞技比赛,对于自身的参与不够重视,就算厂家主要群体的参与也只是年轻人居多。然而,随着中国继续推动全民健身计划,让越来越多的人到观众和参与者有效地运动和休闲旅游的重要性,更大程度上承认,也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从而提高质量生活。

2 推进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2.1 强化宣传与推广体育休闲旅游行业

中国发展体育休闲旅游的历史非常晚,体育休闲旅游这一专项旅游尚未深入人心。为了切实扩大我国的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建立起全民参与体育休闲旅游的意识,就一定要强化宣传,立足于各类新闻媒体以及舆论导向来促进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一新型旅游产品。事实上,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之际,就是开展形象宣传与产品宣传的很好契机。为此,它应该做的,应该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都知道,要宣传自己的产品,少不了和媒体打交道,当前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应该要选择相应的手段,开展产品推广,加强当前体育旅游的推广,使用一些场地不断吸引新的体育活动和项目,让更多的人来到北京进行旅游。同时,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太极鲜明的中国元素,进行实现宣传。通过这个传统的体育项目,并积极调动和激发了游客参与的体育休闲和旅游活动的热情。

2.2 充分细分市场以发掘更多的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是回击了健身、娱乐、休闲以及交际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重要经营性项目,主要可以细分为众多类型。所以,旅游企业在实施市场开发之时,应当不断强化对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加以细分,依据各自不同的具体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工作。按照其内容,可以把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体育观赏旅游市场。本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体育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应当利用其既想观赏体育竞赛,又希望可以去旅游的消费心理,为企业开展的各类体育休闲旅游活动扩大了消费市场;

第二是整个体育休闲与健身旅游市场。在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下,全市有许多地方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市场的消费水平仍需要一定高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经营者应积极降低经营成本,不断降低的价格,该公司的销售额继续扩大市场面;三是冒险体育旅游市场。这个市场是最重要的来源是青年群体。因为其经济没有完全独立的心态并不稳定,已成为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从而影响到这个市场的消费水平之间。因此,应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推出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和新颖性体育和休闲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年轻人的热情;第四是参与体育旅游市场的竞争性。中国参与者在这个市场仍局限于少数爱好者之间。当务之急是为广大致力于发展体育旅游意识的公民,因此,旅游,体育等群众生活的实现紧密结合,积极拓展市场。

2.3 创新机制体制以全力争取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

体育休闲旅游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发展的产业,一定要达到某种规模,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应当成为体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之核心。一是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一定要真正地走向市场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经营的机制上,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保持旅游企业所具有的经营活力。一定要运用多渠道现代市场以融资的方式,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将现有体制实施创新性改革,应当权利支持旅游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以及网络化的经营,强化政策性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进而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良好经营机制,应当持续加快体育休闲旅游行业的融资体系之创新,从而让体育旅游休闲企业能真正走出一条多元化经营发展之路,并对今后的旅游市场实施化营销策略。至于具体到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之上,政府应当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依据谁投资、谁受益之原则,积极鼓励外商实施直接性体育休闲旅游投资,激励国内企业增加投入体育休闲旅游的兴趣。在税收上,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二是应当依托休闲旅游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确保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初期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资金支持。三是应当运用资本市场实施融资,其主要方式有:运用项目融资以推出富有鲜明特色与开发潜力,而且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从而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加大对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力度;运用发行债券等形式以募集资金,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积极扶持;鼓励体育休闲旅游企业或者兼营体育休闲旅游业务的企业积极上市发行相应的股票,这在实质上是一种较为较高效率与较大额度、稳定性极强的融资方式。

2.4 全力发挥政府职能以创设更好的企业经营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不断提高对于体育休闲旅游企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将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上重要议程,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有效措施,为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创设较好的环境。在企业产品的包装、策划以及市场营销上要大力支持,协调各方关系,规范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秩序。要健全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与法规体系,强化旅游法制方面的建设,依法治旅,将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管理融入到法制化以及规范化的轨道之内。

2.5 努力发掘休闲旅游企业的文化内涵

特色可谓是旅游企业之灵魂。一定要切实坚持人无我有、人新我优、人优我精之原则,大力实施精品化带动战略。在体育休闲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于对旅游休闲资源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品位进行深度挖掘。一定要强调与突出地域特色与人文特色,使游客不仅能够见到景物,而且还能接触和了解到景物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要致力于追求特色,这不但体现在景区的旅游项目之中,而且还应当注重于强化对体育休闲旅游方面的纪念品与工艺品、玩具等市场开发。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中,一旦没有了特色也就失去了足够的生命力。唯有做到典型性、垄断性与区域性等特征鲜明而突出,才能更好地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兴趣以及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我国体育休闲旅游企业开发和利用的各类因素以及事物,均可视之为特色化的旅游文化资源。所以,应当不断推出更加新颖、更具特色的高品位、高文化内涵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依据一份资料显示,我国有接近于一半的游客觉得在旅游时购物是一种享受,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服饰以及旅游纪念品等,是旅游形象的重要表达物,在参加体育休闲旅游的游客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应当强调与突出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从而避开大众化与雷同化倾向。

【参考文献】

[1]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

[2]张定华.新时期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浅谈[J].中小企业科技,2004(8).

第9篇

Abstract: Tourism, which provides tourists with food, housing, transportation, travel,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services,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otential industries with strong integrity. E-commerce as a new way of business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embo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make it go beyond the value of economy as a new form, which has an enormous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whole modern economic life . The tourism and e-commerce have a natural adaptation and attracted and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e-commerce can b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ourism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e th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olutions are also proposed.

关键词:旅游企业;电子商务;优势;障碍

Key words: tourism enterprises; e-commerce; advantage; barriers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98-01

1 电子商务为旅游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1.1 降低旅游企业交易成本 近年来个性化、零散化的旅游消费模式正在慢慢的取代传统的团队旅游模式,旅游企业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接触零散型消费者,而这将会生成大量的业务咨询量进而造成旅游企业产生接待上的力不从心,无法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如果通过传统的增加工作人员数量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的话无疑将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加重旅游企业的负担。而电子商务则提供了相对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使旅游企业的交易、接待成本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之上。

1.2 扩大交易机会 在旅游市场中流通的一般不是实体的产品,而是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旅游产品具有非常强的产地消费性和事前决策性,无形的旅游服务通常会被预先销售。消费者总是希望通过信息的收集来对自己的消费决策提供支持。当信息收集不完善或有障碍时消费者大多会终止或取消旅行计划。也就是说,旅游企业对于相关旅游信息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旅游市场交易的达成。

1.3 提高贸易效率 旅游业是一个对于信息极其敏感的行业,对于旅游企业而言需要大量解决关于旅游产品信息和旅游交易信息的传递、分析、处理等问题,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设计非常多的部门和人员,所涉及的环节和流程都相当复杂。电子商务则可将交易中的活动标准化,使旅游或交易信息能在各地瞬间完成传递甚至实现自动处理,克服了传统交易方式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1.4 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已经和电子商务出现了快速而有力的结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中国的旅游将会企业不断遭到严峻的挑战。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旅游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今后国际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 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困难和障碍

2.1 互联网络自身的局限性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互联网,而我国的互联网建设络却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基础建设落后,网络物理规模巨大但却缺乏质量;网络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与传统市场相比仍显有限;普通消费者对于网络市场的接受程度有限。

2.2 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电子商务在我国旅游企业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有效开展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一套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就难以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难以有效防止网络上的资料被窃取或盗用。

2.3 金融体系支撑明显不足 交易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必然要求有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的配合,而我国目前金融服务的水平与电子化的程度还不是很高。缺乏有效且易于使用的旅游电子金融结算平台是目前限制电子商务在旅游企业发挥更深入作用的一大障碍,它的存在使得很多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的程度而难以再进一步。

3 对于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建议

3.1 政府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 发展电子商务是政府经济工作的责任,我国旅游企业规模大多偏小,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另外,我国的信息产业仍处于政府的高度管制之下,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帮助将很难快速地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体现我国发展特色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3.2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资源有限,现行的行业分割造成了信息产业整体管理混乱,资源紧缺与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闲置并存,极大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是关系到电子商务能否在旅游企业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应着手建立相应的国家级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3.3 旅游企业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很多旅游企业对电子商务还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曾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仍旧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

3.4 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活动实现的关键仍然是人。电子商务也是一个社会系统,而这个社会系统的中心就是在其中活动的人。从行业的角度看,商务系统实际上是由围绕商品交易的各方面代表和各方面利益的人所组成的关系网,所以必须重视人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中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品牌

目前,旅游行业竞争者众多,消费者要求复杂,市场份额被瓜分,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等客观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突出企业品牌效应,不断增加自身实力。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企业品牌成本在价格战中能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通过促销手段抢占的市场份额与品牌成本孰高孰低,如何通过品牌效应快速占有市场份额,如何利用购置品牌实际资本原始积累,品牌价值怎样才能成倍甚至数十倍乃至百倍的增长?这是众多企业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某旅游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行业经营策略与阶段发展特点,总结了部分认识与看法,以暇庇玉,供大家批鉴。

一、品牌效应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品牌效应的定义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品牌是个专有的名称、名词、标记、标志设计或是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与服务并且使之与其他竞争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这个定义目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品牌效应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它实际上已演变成为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精心培养核心品牌产品,再利用核心产品创立企业品牌形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形象的种战略,是企业用来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竞争手段的综合。品牌的生命在于市场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品牌经济。消费者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偏好明显变化,消费品位明显提高为品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二)品牌直接关系企业发展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状态下的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消费者主导的市场)全面形成,其中旅游行业特别突出。目前,各种旅游服务层出不穷,各个旅行公司百花齐放,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同时旅游业是典型的买方消费,旅游者出于对旅游企业品牌、资质和经验的认同,基于对企业的信任而委托企业自己的旅游事务。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各种服务良莠不齐,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品牌更加看重。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面前,企业要想成为“适者”并决胜于市场,必须拥有适合当前市场或潜在市场需要的,质量、性能、价格、服务全优并有高品质和文化附加值的品牌,才能让旅游者放心消费,取得市场占有率,获得市场地位。

(三)品牌效应与促销手段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促销是一种抢占市场份额的最有效手段。如果一家独立注册成立的新的公司,在没有品牌效应的庇护下,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依靠促销手段。但是促销是要付出成本的,有时促销成本可能血本无归。促销手段有时因行业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与方式也不一样,旅游行业的促销手段中,旅游产品组团广告在旺季阶段,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开发出来的产品提供给游客,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即使只有一个人报名,也要兑现广告中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承诺,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企业在做出旅游产品组团广告时,总是慎之又慎。这也是前面所说的促销成本。促销成本如果小于品牌成本,且效益大于品牌成本,那么促销手段是值得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好的促销手段配合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品牌的创建,这时的品牌原始成本就是等于促销成本。当企业走向良性发展阶段时,能够以良好的服务质量、较有竞争优势的价格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有一影响力,对社会的贡献足够引起地区主管部门重视时,企业就等于初创了自己的品牌。

笔者通过某旅行社2002年参与国资改制进行品牌竞拍的历史档案的重翻回顾,发现对于通过初期竞拍成功国资改制的企业品牌,如果不存在当时行业准入机制的限定,且竞拍价格如果大大高于其改制企业的净资产,那么它的竞拍成本就显得太高,除非其改制前的企业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对于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国资品牌企业其改制手段可能就不是竞拍成私企那么简单了。当然,任何参与竞拍的对手或商家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与商机理解,从形式上来说,对于竞拍成功,一方面有利于国资改制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国资企业搞活。虽然如今已经鲜见竞拍的国资改制了,但就当时地区旅游行业状况而言,因旅游市场准入机制的某些限定,小的私营企业难以注资成功,这就可以使得竞拍成功的企业在竞拍后立即呈现投入的效益,且效果相当明显。如今,随着市场准入机制的放开,当前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都相对茁壮成长,原先竞拍的品牌效应越来越不明显,游客对各种旅游产品的价格越来越挑剔,使得国内市场非常难以开拓。眼下旅游行业经营范围中,出入境旅游还有投入保证金方式的准入限制,企业品牌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不了真实的效应,只有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然后借助品牌效应,到市场中去抢占有相关的份额。现今有资金实力的私营业主已经相当的多了,这种准入机制实际上不存在任何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市场利润率与投入成本率的相比较,如今各行各业都商家对决的时代,只要利润率大于成本率时,任何一家有实力的企业都会迅速占领这块市场的。强者生存,适者生存,一家企业如果在拥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不继续进行市场扩展,这对公司的未来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行业企业品牌理想发展模式

旅游行业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有含金量的品牌,同时又要兼顾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理想化的旅游行业品牌企业发展增值模式是:公司通过品牌竞拍,以相对优势的价格占领品牌席位后,首先应当迅速利用当时的市场准入机制,结合广告等促销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本地区的市场占领,毕竟地区市场准入机制的时间效应会很快过去,时间就是金钱,机会一旦错失就不再来。然后在市场份额达到相对高度的时候,加速企业原始资本积累,使企业的资本足以引起行业内合作企业的注视,例如酒店,景区等,企业以灵活经营的方式,在初期可以联合其它较有实力的旅行社同行,酒店,景区等进行纵向合作,例如以更多的游客输送换取同行更低的接团成本、酒店成本、景区成本等;在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资金有足够的投资空间时,可以用参股的方式甚至投资的方式与酒店,景区等进行合作,以达到最低成本,最大利润的目的;还可以与省一级的旅行总社合作,以提高自身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资本及影响力,此时的公司品牌已经不是当初竞拍品牌的价值了,如果此时进行品牌转让,其品牌价值已经大幅增加为原先品牌的几倍或几十倍,实现品牌价值的飞跃。

要重视品牌的持续维护。品牌建立之后,品牌的维护更为重要。品牌维护不能单纯依靠公关,因为企业的公关资源总有匮竭的时候,新品推介会也不是每季度都会有。因此,在利用企业内外公关活动维护品牌的同时,还要注重广告媒体方面的宣传投入。在广告宣传上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在形式上可以创新,但广告的创意不能脱离企业品牌的核心主张 ,品牌主张的唯一性是整个品牌至始至终的不变原则。广告所创造出“谈论价值”,对于品牌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不断积累品牌资产,强化消费者品牌认知的过程。

三、劣势中旅游企业发展品牌的建议

如果企业并未按照理想化的发展增值模式进行,则首先需要确定企业之前的品牌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企业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企业本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的大小;本地区及扩展区域未来的市场前景;同行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状况等。

要不断拓展业务,吸引消费者消费企业业务。若企业已经失去有利的品牌发展模式,同时所在地区的旅游行业的发展机遇很明朗很有挑战性,面对同业竞争状况,企业要想夺回或抢占更多市场不容乐观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目前的市场形势,如:国内游的利润已经非常不高,同时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没有低成本实力,低价格的产品,普通旅行社很难自行组团,同时虽然出入境游是目前利润率较高的板块,但其也是同行间众相争抢的对象。随着本地区与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时间越来越短,很多游客很有可能在将来跳过本地区的出境旅行社,直接找到更具影响力,更有价格优势辐射的上海旅行社出境游。因此本地区的旅行社所存的优势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这种情况下本地旅行社企业应当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企业只有放下品牌心态,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去进行拼抢,利用尚存的品牌优势或影响力,争得相对市场份额;也可联合其它同行进行密切合作,利用品牌的表面价值吸引注资,或进行相对资产重组,来实现原先竞拍品牌时的成本价值回归。

四、结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必须不断随着市场的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拓展经营思路与模式,建立良好的品牌,维护企业的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的发展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海英. 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26)

第11篇

【关键词】 旅游产业;企业文化;优势

 二十一世纪,旅游业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概念再不陌生,对深化旅游企业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消费从根本上是对文化的消费。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今天的竞争力是昨天的文化积累,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收益,旅游相关企业在高层次上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体验旅游企业文化,享受旅游企业文化,从而形成对旅游企业的内涵认识,形成认知。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面临全新挑战,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已成为旅游学界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 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

旅游企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基础,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实行的价值观念就是旅游企业文化。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还有相应的审美观、信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传统、企业风气以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从内容上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旅游企业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旅游企业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第二个层次是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使旅游进入全新时期。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的文明程度要合乎时代的节拍。旅游企业文化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引领时代潮流的。

二、打好旅游企业“文化牌”的意义

计算机和网络使旅游进入了全新的时期,新生事物及新理念不断注入旅游的概念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迫切需要职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旅游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起导向作用。它能够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员工的行为,让职工有强烈的责任感,形成持久的动力,变成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旅游企业文化还能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思路

旅游企业应该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要善于汲他人之精华,扬自己之长。

(1)打造传统文化,做好推陈出新的工作。我国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田园秀丽,文物古迹星罗,名人贤哲辈出。旅游企业文化是有本之木,有根之源,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旅游文化,形成不同的旅游特色。大力开发我国旅游文化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调群策群力的重要性。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增强旅游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国家和民族利益观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的腾飞。

(3)培养特色观念。首先是行业特色,不能做得“四不像”,旅游行业的司机言行举止应该讲究规范性,接人待物不能像跑货运的;其次是要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品牌特色。塑造一个优秀的品牌来代表企业形象,甚至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这是我国很多旅游企业真正实现自身价值之所在。

(4)以适应旅游业新形势为旅游企业文化的导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产品和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并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文化满足,通过观光生态美景、体验生态环境、享用生态食品、感受生态文化等途径,从而达到消除疲劳、保健养生、发展自我之功效。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不懂创新的旅游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将创新作为旅游企业追求的目标和企业文化精神的核心,这对旅游企业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点、线、面”结合,全社会共同打造旅游企业文化平台

按照从事旅游产品经营的产业链划分,旅游企业可分为(1)直接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馆、旅游商店、交通公司、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2)辅助旅游企业:包括管理公司、服务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单位、通讯设施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和行业。(3)开发性组织: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等。打造旅游企业文化平台,必须以政府导向为点,直接旅游企业强化文化意识为主线,辅助旅游企业组合成面。形成氛围,形成地方旅游行业企业文化特色。

1、政府支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为关键点。旅游文化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是契合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的。政府必须用良好的宏观文化环境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引导全社会共同打造优良品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二)政府要引导企业打造企业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地方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等,增强旅游吸引力。(三)政府要加强旅游总体布局,深挖旅游企业文化,保持后劲,促进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政府要保障旅游资源开发和企业文化的开发同步。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旅游企业文化同步进场,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五)政府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提高地域旅游服务声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评级”、“考证”、 “竞赛”等活动,将地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引导旅游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2、直接旅游企业相连成线。旅游相关企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三高”打造企业文化:一是要求高起点。各直接旅游企业要明白“站得高,才看得远”的道理;二是产品高质量。明确目标,才能打造相应的企业文化,才能“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三是高品位。员工必须高素质,才能形成应有的责任心,才能真正做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旅游院校、社会社区形成辅助面。旅游院校的教学、科研直接向企业文化贴近,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旅游院校直接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人才进院校,学习先进理念,共同促进企业文化上档次;社区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各个社区的建筑风情、饮食习惯、服饰打扮、民俗节庆、歌舞乐奏等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源泉。社区形成的特色氛围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旅客来享受到的不仅仅表层次的自然风光,而且感受到社区居民的彬彬有礼的人文素质和热情洋溢的好客之道,与本地企业文化形成一道和谐的风景,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

五、旅游企业“文化牌”前景展望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点、线、面”结合,打造地方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高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旅游企业工作的高效率,企业带给社会的必然会是产品的高质量,必然会带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新红.试论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旅游企业中的现状与作用[D]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 张建星,樊春梅.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05)

第12篇

摘 要 工业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本文借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工业旅游开发经验,重点分析民营企业工业旅游存在问题并重点阐述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工业旅游 对策

在我国民营企业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很多民营企业一直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加入工业旅游的行列。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工业旅游,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却是摆在众多民营企业家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我们就借鉴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的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剖析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一、民营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意义

企业想借助开发工业旅游促进企业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工业旅游利于促进企业增收、提高企业形象。一方面旅游业可以增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例如吉利汽车集团杭州湾基地开展工业旅游3年来,接待组团1200多个,游客13万多人次,取得了数百万元经济效益。莅临公司参观的游客也间接成为吉利汽车的潜在客户。另一方面加大外界了解企业的力度,成为企业无形的广告窗口,不是广告胜似广告。如吉利杭州湾基地秉承吉利集团“解密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为主题,开展工业旅游,旨在让游客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先进的整车制造技术,增强民众对中国汽车自主汽车品牌的信赖,促进工业企业市场营销,这正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工业旅游的真正原因。

(二)发展工业旅游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效益。品牌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企业与产品在满足目标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发展工业旅游业可以创造企业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好的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例如,吉利杭州湾基地利用工业旅游机会向游客展示了帝豪等各款吉利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很好的开拓了汽车销售市场,也提高了帝豪等汽车的品牌知名度。

(三)发展工业旅游有助于加强外部监督,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缺少层层监督,监管,而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企业置于游客监督之下,透明度和开放度也随之加大,使企业会更加注重企业管理、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旅游者。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与旅游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工业旅游方面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

(一)对自身认识不足,一哄而上。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且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在选择开发工业旅游项目时,没有综合考虑自身资源的独特性,特有优势、品牌知名度、区位优势等,结果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半途而废,得不偿失。

(二)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不够大众化。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 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只是等客上门。

(三)旅游产品单一,流于形式。有的企业开辟了工业旅游,但也是仅限于在厂区或公司开辟一条线路,来的人们走马观花看看,缺少对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发展史的深入展示。

(四)旅游开发缺乏有效性、持续性。企业对工业旅游感兴趣,但工业旅游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并不能马上体现,便出现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或半途而废的现象,缺少对工业旅游无形资产的认知。

(五)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由于多数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缺少旅游专业专业队伍,服务质量欠缺,工业之旅变成了变相的广告之旅,让人游得兴致索然。以上这些都是制约工业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工业旅游相应的对策

民营企业发展工业旅游,虽各有千秋,但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一)认清自身是否具有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的优势。 民营企业开办工业旅游的目的是想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盲目开展旅游项目有时会得不偿失。企业选择开发工业旅游时,可考虑自身是否具有资源独特性、品牌知名度高、企业形象佳、企业文化底蕴深,交通便利等因素,对于上述因素具备者可选择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对于中间产品的企业最好不要开发旅游项目。例如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具备了吉利汽车自主品牌的独特性,自主品牌知名度广,科技含量高,区位优势好等特点,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集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取得丰硕的成果 。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内涵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的简单结合,要把工业的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要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好选择几个点位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使游览活动既不影响生产,也便于组织、引导。同时加大游客的参与程度,由简单是流程性游览向互动型参与和主题型体验延伸,拓展和拉伸旅游产业链条。例如,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以“解密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为主题,为游客精心编排了科学的旅游路线,游客即可通过看到现代化轿车制造设备、先进生产工艺、花园式工厂风貌、人性化工人工作场景,解密现代汽车制造,又能体验试驾吉利汽车带来的乐趣,从而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

(三)开拓外部客源市场,面向大众旅游。目前工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和往来客户,缺少外地大众客源,外地客源市场的开发,一般需要企业联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如借助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专业旅游企业的网络渠道扩大宣传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外地客源。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很值得借鉴,他们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经政府审核确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再与旅司签订合作协议,旅司负责市场营销,基地负责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注重人力物力投入,提升旅游档次。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只有舍得投入才会有大的产出,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规划开辟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还应增设文化娱乐设施使整个旅游环境更具吸引力。以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为例,投入近千万元建设酒店、吉利汽车展示大厅、购置无线导览系统设备、电动观光车辆等,满足游客对工业旅游多元化的需求,高投入实现了高产出。

第13篇

【关键词】贵州 泰国 旅游产业 发展策略

泰国旅游业的发展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泰国经历了素可泰王国、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等时期,其古迹名胜、建筑园林遍布全国各地。

二战前的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其农业以稻谷种植为主。在少数民族地区,除农业外,人们还兼以渔业、狩猎等为生。二战后,泰国政府制定了连续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此泰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经济高速增长,1988~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7%;1995年人均收入达到2400美元,成为亚洲新的“四小龙”之一。

泰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速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旅游业,并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早在1960年,泰国政府就成立了旅游促进机构(现改名为泰国旅游局),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旅游产业开发。

为了促使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泰国政府加强了地方政府组织建设,要求每个省都建立一个省级旅游开发促进委员会,创建一套旅游监控系统。20世纪80年代,泰国又在总理府之下设立了旅游委员会。从实施第五个国民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始,政府把旅游业正式列入计划项目,对旅游业的各类发展目标和增长指标做了具体现定;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政府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已在旅游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关资料表明,目前泰国投入营运的机场有26个,对外开放的国际机场就有4个。全国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布局合理,同时,发达的铁路网络也为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泰国首开世界旅游业之先,把1987年定为“泰国旅游年”; 1988年举办了“泰国手工艺年”;1992年,又借王后西里基60诞辰的时机举办了“泰国妇女观光年”。政府部门还组织编印了精美的画册以及数百种泰国风土人情录象带,以便进行宣传;在日、美、荷、拉、法等国设立旅游驻外办事机构,把促进泰国旅游的展览和宣传从欧美扩展到中东、大洋洲甚至非洲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泰国政府不断创新,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例如,曼谷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大都市,但它依然保留着体现辉煌传统的名胜古迹。金碧辉煌的大王宫、镂金镶玉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胜古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使游人流连忘返;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泰国旅游机构就开办了各种旅游训练所,及时培养了大量导游、酒店管理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正是由于政府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从而给泰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综合效益。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直接为国家争创了大量外汇,提高了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旅游业已成为泰国创汇最多的行业,超过了传统的大米、橡胶出口业,位居首位。到2000年,泰国接待外国旅游者近1000万人次,外汇收入超过了70亿美元;其次,促进了工业尤其是工艺品、食品工业的发展。如泰国的柚木雕刻、佛像、纸伞、泰丝、鳄皮制品等,都受到了游客的晴睐;第三、促进了外商投资。旅游产业为外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考察、交流、洽谈的平台,从而吸引了许多国外投资者到泰国度假旅游,考察市场,进行投资;第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在泰国,从事与旅游直接相关职业的人员达到200多万人,旅游业成为继农业、工业之后的第三大劳动力就业领域;第五、旅游促进了泰国与世界的交往,不仅使泰国学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也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泰国人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如今,在民族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泰国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泰国独有”的旅游资源来吸引国外游客,这不仅突出了泰国特色,而且使民族旅游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在旅游开发方面,贵州和泰国有许多相似之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独特、丰富的资源优势。贵州各民族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民间竞技和民俗文化,而且还创造了工艺独特的传统建筑、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截止2008年底,全省共开发高价值的旅游品牌景区、景点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个、5A级旅游区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0个,等等。各类名胜古迹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例如,“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获得了“无字的史书”的美誉;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2005年举办的“多彩贵州风”活动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的目光;2007年,贵州省又推出荔波万亩梅花节、乡村旅游节、探险游、民俗体验游、休闲避暑游等活动。2008年,贵州旅游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19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名由18位上升至17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贵州交通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目前,省内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运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与此同时,在推进贵州对外开放、带动服务业发展、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贵州旅游产业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旅游形象定位不明,宣传力度不够;有关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结构优势较差,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贵州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等等。此外,人力资源存量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旅游专业人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能够灵活吸纳外界信息的人才少,尤其缺乏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等方面人才。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是加快贵州旅游发展的关键。而泰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加强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树立全社会共办旅游的观念;其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利用贵州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比方说,贵州少数民族传统造型别致的建筑与喀斯特地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特别是黔中地区的布依族石板房等,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还有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如蜡染、刺绣、挑花、漆器、陶器械、箫笛等。因此,贵州的旅游开发要突出地域性的特点,要突出原生态文化,大力开发集生态游、民俗游、产业观光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使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的眼前;第三,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同时,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第四,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独特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民俗文化,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天然禀赋。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树立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地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使少数民族群众能辩证地认识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防止传统民俗文化的流失;另一方面,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禁采用粗放、掠夺性的经营方式,按照“自然性、原生性、古朴性、参与性”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结束语

总的来讲,“贵州是一个充满人间传奇的地方。从原始社会到今天,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和原生文化形态都保留完好。无论本土还是外来、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远古的还是现代的,不同的文化‘角色’同台竞演,各民族和谐共处在一起”。①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是贵州的独特优势。虽然贵州的旅游开发还面临一些发展难题,目前也尚未形成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但贵州以其实实在在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不久的将来。贵州旅游业必将以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真正发展成为 “富民兴黔”的支柱产业和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作者为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第14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营理念;配套建设;栖霞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08

1 栖霞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栖霞市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4年全市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到260万人、8.6亿元,均比2008年翻了近两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2011年,市委、市政府聘请上海复旦大学专家完善了《栖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栖霞建设成为烟台市的后花园,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完成了牟氏庄园、太虚宫、长春湖风景区等主要景区点的详细规划。

(2)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11年以来,栖霞市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食住行方面,全市现有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旅游餐馆6家,加上各景点的床位总计3000多个;共有旅行社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游购娱方面,目前,全市共有成规模旅游景点10多处;先后开发了剪纸、寿幛、绒绣、花饽饽等特色纪念品;共开通了8条旅游公交线路。

(3)旅游发展框架基本铺开。经过近几年发展,从2000年初只有牟氏庄园一个景点,打造形成了现在以牟氏庄园、地质文化奇石博物馆、太虚宫为代表的民俗和道教文化旅游区,以艾山温泉、苹果城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区,以牙山、艾山、长春湖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区,以国路夼、杏家庄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区,以英灵山、崮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等六大区域。其中3A级景区4个,分别为太虚宫、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天崮山原生态旅游景区;4A级景区2个,为艾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村和牟氏庄园。

(4)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持续不断加大营销投入,旅游客源市场已从过去的主要由青、烟、威半岛市场拓展到济南、潍坊、淄博、日照等省内城市以及河北、江苏、北京、大连等省外市场。依托旅行社做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客源也由散客为主发展到团队为主。2014年,全市共接待旅游团队12000多个,团队游客占的比重达61%以上,同期增长3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栖霞市旅游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该市创建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景点建设速速较慢,阻碍景区点上档升级。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目前该市部分景区点建设速度放缓。霞光旅游在建项目基本停滞,目前运营项目游客不多,个别项目举步维艰。元古道场、方山老史家农场等一些在建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对景点的发展壮大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客源市场不多,综合效益不高。景区景点经营业绩不佳,虽然景区景点较多,但景点规模小而分散,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满足游客观光需求。多年来,多数景点处于微利、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2014年,牟氏庄园实现门票收入1200万元,与80多人的管理规模相比,收入现对较少,还不及乔家大院的一半;太虚宫实现门票收入60万元,仅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运行费用,部分聘用人员工资仍需主管部门拨付;奇石博物馆实现门票收入10万元,与每年20多万元的运行费用相比,亏损较大。旅游企业举步维艰,全市多数旅行社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温馨旅行社是目前该市经营状况最好的,2014仅接待游客6200多人,盈利8万多元;交通旅行社仅接待游客1000多人,基本处于保本状态,其他旅行社的经营状况也不理想。综合效益不高,近年来,尽管该市在宾馆、酒店引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仍与旅游接待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单体酒店的接待能力和综合接待水平相对不足。2013年,栖霞市曾经来过一个较大的旅游团队,由于缺少能够容纳全部游客的场所,最终那批游客选择在栖霞市参观到莱阳市住宿,无形中浪费了刺激消费的机会。旅游商品开发速度较为缓慢。据统计,在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商品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高达50%。烟台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2014年实现的2000多万元旅游收入中,旅游商品收入高达160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4/5。反观栖霞市旅游商品开发,目前只处于初级阶段,仅有的几种纪念品也因档次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少有人问津。旅游商品特色不足,开发力度不够,降低了该市旅游业收入水平,同时,没有特色的纪念品保证,很难让游客对该市留下深厚的印象。

(3)旅游宣传有待加强,招揽游客机制仍需创新。体现在营销资金上,栖霞市一年的旅游经费还不足800万元,而龙口南山景区仅2013年就在央视投放促销经费达900万元。宣传力度不够降低了栖霞知名度,2014年龙口、蓬莱、海阳分别接待游客602、710、460万人次,栖霞市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不及龙口、蓬莱一半。体现在营销细节上,以海阳市为例,外地游客只要进入海阳汽车站,在看到大幅宣传海报的基础上,会不间断地听到宣传海阳优秀旅游城市的播音,使更多的人了解海阳、走进海阳。相比之下,栖霞市在营销策略上稍逊一筹。体现在营销机制上,由于栖霞市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制定有关优惠措施,导致旅行社缺乏自主参与促销和推介的动力与活力,往往是宣传外地景点的多,推介本地的少;组织游客外出的多,招揽游客到栖霞来的少,没能充分发挥旅行社为地方旅游发展服务的功能。体现在营销人员上,目前,栖霞市旅游专业促销人员仅有12人,且仅有4人是正规院校或相关专业毕业,而龙口仅南山集团就有专业促销人员30多人,差距较大。

(4)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表现在旅游人才方面,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大多是半路出身,较好的也仅是对某一方面具有爱好,在对旅游市场营销、景区点管理乃至旅游产业宏观管理把握上存在较多差距。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全市共有导游不足30人,还不及青岛联合假日旅行社一家的数量。表现在旅游景点归属权方面,旅游业涵盖面宽,行业管理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由于各部门缺乏对旅游业的整体认识和通盘考虑,在景点建设、开发和促销上往往是各自为阵,使小景点分散而不精,大景点气势不大。如牟氏庄园属于旅游局,艾山自然风景区属于艾山管委,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林业局。景区数量虽多,却长期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发展旅游业的整体合力,甚至有时还会出现相互排斥和争夺市场的怪现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 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按照安全、文明、健康、生态的旅游业发展理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为旅游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市上下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转变观念,明确思路,把发展旅游业真正摆到重要位置。为充分发挥各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主导推动和综合协调作用,建议组建栖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借鉴蓬莱市等先进地区的做法,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操作。同时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格局。在制定具体措施时,要把着力点放在理顺管理体制、制定优惠政策、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发挥资源规模效益上,按市场化的理念和市场经济规律推动旅游业,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栖霞旅游特色和优势。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认真组织编制好栖霞市旅游相关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合理划定景区范围,安排好开发时序和强度,制订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景区内建设用地总量。要突出“道家文化”、“庄园文化”、“苹果文化”、“特色生态”等独特优势,着力在新、奇、特、古、美等方面做文章,提升栖霞旅游的历史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

(3)创新资金投入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争取国家的、吸引外面的、激活民间的等多元投融资的方式,加大对旅游业开发的投入。要加强接待能力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现有宾馆两至三家,促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借助现有旅游餐馆,出台奖励政策,促其不断挖掘特色餐饮文化,吸引不同层次消费者。进一步加强星级宾馆、酒店的引进建设工作,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要加大特色商品开发力度。建议在市旅游局挂牌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负责全市旅游商品的设计、包装、开发、推广和联系生产等工作。要利用税收和规费减免、给予奖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积极投入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使该市旅游产业链条得到迅速拓展。

(4)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拓宽旅游市场。充分发挥电视、报刊、栖霞风光片、旅游画册等等宣传形式加大重点客源市场的持续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栖霞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完善旅游营销网络,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提供服务,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促进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落实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将旅游收入年增长部分重点倾斜用于旅游营销,使旅游业步入快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

(5)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改善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抓好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为栖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招商力度,鼓励相关企业到栖霞市投资兴业。切实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和实施旅游质量计划,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加强综合执法检查机构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和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努力塑造栖霞旅游的良好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9.

[2]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第15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的新一轮创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发展,98年12月,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实施“两区三乡一军”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把建设*旅游之乡、大力发展旅游重点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中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有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解放思想,精心组织,把旅游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成立了建设*“旅游之乡”领导小组,下发了加强*市各景区、景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系统编制了全市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之乡实施方案》、《*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之乡发展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方案、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市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的*旅游区初步形成,旅游产业结构逐步显现,龙头产业的作用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科技境外游客2.7万人次、国内游客40万人次,一个新兴的沿海旅游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旅游业,既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市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市既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四项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客源市场开拓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全面抓好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今后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树立大旅游观念,依靠各方面力量办旅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繁杂的、牵涉面广的产业体系,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走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做好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鼓励集体、个人、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

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丰富宣传促销形式。发展旅游业,宣传促销是关键。首先是加快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宣传,开展“网上宣传”攻势。其次,要推出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炒热本市148万人口的潜在客源市场。第三要加强重点宣传,把拳头产品打出去,走好引进客源这步棋。第四要充分认识整体宣传和企业个体宣传的关系,既要组织发支略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境外促销活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个体宣传。

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大旅游,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加强结构和投向引导,争取“外引内联”都有新突破。重点抓好雪峰植物园、郑成功史迹景观、蔡氏古民居、山外山生态旅游区、黄巢自然风景区的单体规划和投资说明,加大项目准备,建设项目信息库。同时,尽快出台旅游业投资优惠政策,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加大对台、港、澳及东南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到招商引资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引资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实行“谁投资、谁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景点。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改进和完善现阶段发展旅游业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配套,充实、完善各类档次的饭店、餐馆,调整我市各区域饭店的比例。继续完善交通、环卫等设施,增加娱乐设施项目,建设旅游购物、美食街等。

五是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首先要搞好规划,分步实施,选准突破口,优先建设投入少、见效快、有特色的精品项目。其次,充分重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建设和改造有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完善产品的结构,开发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产品由参观型向参与型发展。第三,在规划和建设中做到三个“避免”,即避免不顾需求,盲目上项目,造成投入与产业脱节;避免雷同,造成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避免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