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化学应用工程范文

化学应用工程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化学应用工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化学应用工程

绿色化学工程论文

一、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

(一)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在化学工程的物质反应中,化学反应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所有化学原料的转化均是需要化学反应才能得以实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反应形式可有效促进化学工程生产效率及质量得到提高[2]。对化学反应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反应原料、环境、时间、特点等均会对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反应形式为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产生,所有化学原料均会在热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变质,因此会大大降低化学品的生产质量。在绿色化学工程中,应用新型的反应形式,这种新型反应形式为烃类氧化反应。这种反应形式的应用不仅可促进催化物反应催化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有效促进生产物同分异构反应时间增加。

(二)使用无毒无害催化原料随着化学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将化学反应合理的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均离不开催化剂的使用。将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可有效加快反应速度,缩短法宁时间。所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原料成为推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对催化原料的选择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催化剂得到开发和研制,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原料不断得到改善,分子筛除催化剂等优良催化原料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毒无害催化原料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化学反应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

二、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产生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各工业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均已广泛应用到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该工程中具有的应用性能不仅可有效改善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有效促进化工生产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绿色技术,该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化工原料进行无害、无毒、无废处理,实现原料利用率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化学工程的生产质量得到提高。在清洁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分别为脱硝和脱硫两种技术。应用该两种技术对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的化学废物、生活垃圾等进行绿色处理,经过相关技术的处理后,生活垃圾可有效转化为沼气。应用自然发电技术来代替传统发电技术。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和应用是清洁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生物工程中合理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可有效促进细胞及基因工程的发展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辐射加工中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促进催化剂的作用得到显著提高。

(二)与生物技术相互结合的应用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其技术范畴具体包含细胞、微生物、基因、酶等多种技术。其在各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含有生物化工合化学仿生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生物体内,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存在,其具有显著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在生物合成的每个过程中均无法脱离酶的作用。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对生物技术进行合理应用,通过相关技术处理,可使再生资源转化为相应的化学品。早期所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大部分是直接源自动物和植物,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将煤炭、石油作为原材料使用。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通常情况下均是应用工业酶或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作为催化剂。将酶与通常应用的化学催化剂进行比较,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无污染、产物性质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例如通常情况下均是应用丙烯腈进行丙烯酰胺制备,当使用酶作为催化剂后,能耗消耗量大大降低,反应具有彻底性,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无任何副产物产生。

(三)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主要发展目的之一即为为社会生产处环境友好型产品,如清洁汽油、磷洗衣粉等无毒无害产品。通过绿色化学工程可以生产出与社会、自然环境发展相符合的友好型产品。绿色化学工程生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们的购买的产品均为绿色产品,不仅有效保证了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如能够促进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可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的染污,促进国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

化工仪器自动化技术论文

1在化学反应的正常应用

需要进行温度及其压力的控制,这也需要进行原材料的应用,这就需要进行原料量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原料进行实时的测量监控,进行浮力式测量方式的应用,做好被测物的接触工作,保证仪表的良好英语。这需要做好测量方式的优化工作,做好物料仪表的分类,比如进行浮力、电容、重锤等的形式应用。进行高精度的雷达式等的测量方式的应用,从而做好精度的控制。在数据的整体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化工生产方案的优化,这涉及到温度、压力、流量等的分析工作,做好化工参数的测量工作,实现其整体应用环节的优化。这就需要进行化工生产的流量及其流速的分析,保证流速及其流量的分析,进行积算仪的应用,进行一定时间内的流量计算,针对流量的不同测量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其条件的分析进行不同方式的应用,进行大口径的流量的控制。在流量测量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速度法、直接法、推导法等的协调,做好现代化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工作,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控制工作,提升其应用效益。

2化工仪器仪表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这就需要仪表具备可编程的功能。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进行大量硬件逻辑电路的取代,从而实现硬件的软化,在电路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接口芯片的位控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不同功能的控制。这就需要进行软件的编程,可以进行软件仪器仪表的置入,进行硬件结构的简化,保证常规逻辑电路的取代。这也需要仪表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在以往的仪表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组合逻辑电路及其时序电路的应用,保证该状态信息的分析,进行微机的仪表引入,保证随机存储器的应用工作,进行前一状态信息的记忆工作,保证记忆的保存,进行多种状态信息的记忆,做好重现及其相关的处理工作。如果仪表具备了计算的功能,就说明自动化仪表已经具备计算机的一部分的能力,从而满足工作计算的需要,能够保证工作的良好精度。在自动化仪表的应用过程中,其计算形式是多样化的。

2.2仪表如果具备数据处理的功能,就能够有效进行测量的线性化处理,进行自检自校、工程值转换及其抗干扰问题的分析,这就需要进行微处理器及其软件的应用,保证这些软件的良好处理,从而进行硬件负担的降低,从而进行了处理功能的优化,满足了日常工作检索、优化等需要。整体来说,仪表具备比较复杂的控制功能,进行自动化的应用,从而满足了设备自动化的工作需要。比如在气相仪器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该仪器的应用,可以进行复杂化学混合物的分析,进行色层分离方法的应用,保证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体系不断的健全,从而满足常规仪表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新型数字仪表、程序控制器等的应用,实现企业的不同工作实际及其需求的满足,更有利于提升当下自动化工作的效益。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模拟仪表、数字仪表以及各种智能化仪表,计算机等都在进行使用,形成了气电结合、模数共存、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局面。它们构成的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整体来说化工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涉及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其综合性非常的强,其需要进行自动控制学科仪器的应用,进行计算机学科理论的应用,进行化学工程学科的有效服务,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提升现代化化学工程的应用效益,提升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益。这需要相关人员意识到这个观点,现代化工工艺及设备与自动化装置已经构成了有机的整体,使仪表实现高速、高效、多功能、高机动灵活等性能,使化工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3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仪表的测量精度提升了,自动化仪表的中心控制效益就会提示,该中心控制系统涉及到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从而实现多次重复测量的应用,进行平均值的求出,进行偶然误差及其干扰的排出,保证仪表的良好误差的修正,进行测量值误差的有效修正,这就需要进行微处理器仪表的应用,进行误差的减少,从而保证精度的提升。

作者:赵娜单位:黑龙江省黑化集团有限公司

继续阅读

生产型生物化工技术实训平台开发

1实训方案选择和开发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大一首先进行化学与生物物料识用,对工厂生产过程缺乏系统了解,这需要在后面的生物化工综合实训中加强实践动手操作。“生物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是为化工学院生物化工工艺专业配置的生产技术类专业课程,学习情境以典型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装置和生产操作技术等知识和技能组成。为此选择学生在生活中的啤酒和化工中常用试剂乙醇的生产过程作为实训项目,这两个项目不仅是生化过程的典型案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其生产过程的兴趣。以淀粉为原料的酒精生产过程,学生可以学习菌种扩大培养、糊化、糖化、发酵、精馏等多个工序,操作空消、实消、发酵罐控制系统,精馏等。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低温发酵,变温控制、吸附过滤等操作,达到了以情境学习,项目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消化。

2工程化、职场化、生产型的工学结合实训平台建设

2.1菌种扩大培养按照无菌要求建设无菌操作室,缓冲更衣间、传递窗,采用消毒剂和紫外灯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无菌操作。培养室配置了光照培养箱和恒温震荡培养箱,能够进行各类微生物培养。可开展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计数、菌种扩大培养、菌种分离纯化等实训。本系统除了空调净化系统缺陷外,其他均按照生产实际建设。

2.2酒精生产线建设酒精生产线按照淀粉质原料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在发酵罐内采用双酶法进行淀粉的糊化、糖化,配置两级种子培养发酵罐,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和精馏,通过精馏可获得医用酒精或工业酒精。此系统除了能够满足酒精发酵外,还配置空气净化系统、溶氧电极、pH电极、补料系统等,能够进行其他生化产品的好氧发酵。公用工程建设了一套空气压缩系统、蒸汽发生系统,能够同时满足整个实训室发酵罐系统需求。

2.3啤酒生产线建设啤酒生产装置包括糖化锅(煮沸锅)、啤酒发酵罐、麦芽汁过滤系统、板框过滤系统。该系统直接采用麦芽粉进行糖化、过滤、麦汁煮沸、酒花添加、低温发酵、过滤等操作,满足啤酒酿造工艺要求,如图2所示。啤酒发酵采用低温发酵,设置主发酵温度9~9.5℃(上限10℃,下限9℃),主发酵结束后,以2℃/天的速度降温至4℃,后保持24小时,2℃分4次降温,每次0.5℃。最后以3小时/℃的速度将发酵罐降温至1~1.5℃,保持此温度3~5天(贮酒)后,最终获得鲜啤酒。

3使用实效

3.1学生实训学生在该实训平台中能够进行基础的微生物功能与应用实训、生物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综合实训以及相关制药专业生物化工技术综合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培养、微生物纯化、染色、形态观察、计数等操作,在发酵系统方面,熟悉发酵过程工艺参数控制、生产工艺流程、公用工程。该实训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学生职场化氛围浓厚,普遍反应较好。

继续阅读

制药技术培育模式革新之策

制药工程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是化学工程和制药类的前沿学科领域,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制造药物的实践工程,是研究药物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2]。要培养出“厚基础、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是:重科学、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视逻辑思维、轻视经验的运用和总体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缺乏已成为用人单位对新毕业大学生的普遍看法。为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管理、科研开发和市场服务的专门人才,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环节的效果与质量。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精神,结合郑州大学和化工与能源学院关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重新修订的指导性原则,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体现我们在培养制药工程人才方面的特色,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公共基础平台课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画法几何及计算机绘图。公共基础平台体现厚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和跨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现代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电工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学科基础课平台体现宽口径的特点。

模块课程分为专业课模块、实践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专业课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反应工程及设备、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制药工艺学和药理学。实践模块分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课外实践环节五部分。实验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实验、制药工程仿真实验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为2周和3周;课程设计包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制药工程工艺与设备设计,制药工程工艺与设备设计替代原版的化工设备设计;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实践。不同专业可设置不同模块,一个专业可有2—3个模块,每个模块学分大致相当,让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课程群主要由学科选修课(含学科前沿课)、跨学科选修课等组成,主要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创新性。本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药用高分子材料、环境与安全工程概论、制药工程新技术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开发过程、GMP、药剂学、遗传学、毒理学等组成;交叉学科选修课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专外与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管理工程、生命科学导论、资源、能源、环境、社会、绿色过程工程导论、工程计算方法及应用软件科技论文写作等。

二、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郑州大学是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本科教育紧紧抓住“工程应用型”这个含义,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因此,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实践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3-4]。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工学学科之优势,强化学生“三个环节”,即实验课环节、课程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训练。

专业实验: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原则,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验氛围。在专业实验的设置上,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继续阅读

乙烯基树脂防腐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工业污水站及室内防腐地坪工程,对乙烯基树脂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施工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乙烯基树脂;防腐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乙烯基树脂材料作为一种性能较好的防腐材料,在众多防腐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独有的结构优点,成为了众多防腐材料中的佼佼者。但是有关乙烯基树脂防腐工程中具体施工的相关标准,目前还较少,因此需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乙烯基树脂的特点

1.1树脂的耐腐蚀特性

乙烯基树脂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防腐材料,具有比其他材料更好的耐腐蚀特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其在含有氟等介质的工程防护中具有较为突出的耐蚀性,所以目前较大多数的防腐工程都采用这种材料。

1.2乙烯基树脂应用工艺性

继续阅读

化学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摘要:介绍了沈阳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组成,结合化工园区现状,深入剖析了现存的规划不一致、环境防护距离内有居民、大气及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对策。通过建立企业内、企业间、园区间的循环共生网络,推动园区内水资源、能源梯级使用,实现资源就近使用和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构建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沈阳化学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化学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产业构成

引言

随着沈阳经济逐步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阶段,沈阳化工园区也在经历了前期高速发展后,整体上进入优化调整阶段。未来化工园区的发展不再片面注重数量、规模,而在于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融入区域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十三五”以来,沈阳周边形成了以大连、盘锦为代表,拥有便利港口运输条件、规模大、基础化工原料和产品产量大的石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沈阳化工园区的发展空间。同时,沈阳化学工业园与周边区域发展出现矛盾,东侧与城市主城区越来越近,南侧发展受到中德产业园规划居住区制约。此外,受到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影响,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化工园区关闭和企业停产改造,国内化工项目准入门槛逐年提高。2020年11月,沈阳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始对化工园区进行“瘦身”、调整,优化园区内部产业构成,并力图通过建立企业内、企业间、园区间的循环共生网络,推动园区内水资源、能源梯级使用,实现资源就近使用和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用循环经济理念重塑一个低风险、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园区。

1沈阳化学工业园区概况

沈阳化学工业园区位于沈阳西部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于2006年5月批准设立,其产业构成为橡胶工业、煤化工、燃料油、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规划面积为30km2。经2010年、2015年两次调整,产业构成为传统产业升级、基础原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橡胶加工、制药、涂料,规划面积为30.8km。本次修编后,其产业构成为动力电池及配套材料、汽车轻量化和航空产业配套材料、橡胶加工用配套助剂、生物医药材料、化工产业链延伸和升级,规划面积由30.8km2调整为10.8km2。园区用地分为产业区、公用工程区两类功能区。产业区划分为动力电池配套材料项目区、汽车轻量化和航空产业配套材料项目区、橡胶加工用配套助剂项目区、生物医药材料项目区、产业链延伸和升级项目区、资源再生产业区。公用工程区包括变电站、污水处理厂、消防站、事故池等。目前,化工园区剩余可利用地2.06km2,包括部分空闲工业用地以及三牤牛村、前马村、后马村未搬迁的居住用地。

2沈阳化工园区现存环境问题及整改对策

2.1现存环境问题

继续阅读

药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一、建设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继续阅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改革考核方法,强化学习过程评价,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品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传热学;教学改革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于2012年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及建筑智能设施(部分)调整、合并而成[1],专业内容涵盖了热工、建筑环境、能源应用、控制和节能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新工科特征。传热学是建环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热学主要讲述建环专业所涵盖的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房工艺与设备等工程技术中共同的热量传递规律[2,3]。学生通过传热学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掌握热工设备设计、提高能效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学习以及在专业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建环专业传热学课程教学面临更高要求和挑战,势必需要加强和完善传热学课程建设。本文结合时展需要和作者教学实践,对传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因而首先要塑造好学生的品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教学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能吃苦,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比如,当前,大部分的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较强,纪律意识相对较弱。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相关作业,并严格做好相关的考核,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节能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在讲解导热系数、增强和削弱传热等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要具有节能环保理念,进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学习与中小学学习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学课程学习计划、作息时间基本由老师主导,而大学学习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需要学生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大学课程教学课堂上主要教授学生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进度很快,不同于中小学的“细嚼慢咽”,也没有大量的反复练习及日常测验。大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很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做好引导,让他们学会利用好课余时间,做好课程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善于查阅资料扩充知识,提升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大学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整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习惯。这就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很好地、及时地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