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建筑案例范文

工业建筑案例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工业建筑案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工业建筑案例

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20世纪以来,资源的短缺,地球上无数次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让人们触目惊心,也触动了设计师的神经。“再生设计”理念是设计成熟和发展使得设计师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功能性或装饰性的设计,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进行全面的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再生设计”理念的剖析,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再生设计”理念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设计;再生设计;旧工业建筑;保护;利用

一、国内外部分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典型案例

“再生设计”系统要素的运用很长时期一直局限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随着“再生设计”理念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逐渐影响到其它设计学科。这和敏锐的设计师是不会对先进的思想观念视而不见有密切关联。对于先进的思想观念,优秀的设计师不但不会视而不见,而且会积极关注并加以吸收借鉴在具体的设计项目当中。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掀起一股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热潮,一些设计师将才能专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在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功的例子,而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些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功项目与“再生设计”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仅举其中典型为例说明。

(一)法国E黎奥尔赛火车站的改造

这是一项从车站成功地转变成为博物馆的例子,可以说是旧工业建筑功能转换理念的典范。因为原来建筑本身的功能丧失,废弃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生命,而引进新的功能将使得旧建筑获得新生。这座始建于1897年的建筑于1900年建成开放,其全盛时期是在一战后,后来随着郊区交通的发展,该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二战时期,它已完全停止运行。1976年该建筑得到国家注册认可后,±也方立即决定将其改建为展示19世纪艺术的博物馆。改建后的该馆于1986年正式幵放,用于收藏1850年至1914年的艺术品,改建时,建筑师在尽量不破坏空间完整性和拱顶的同时,在大厅四周的拱下加入了一系列两层高的小空间,这两层小空间通过厚重的石墙夹着,形成新的富于层次的展示表现主义绘画作品的展览空间。如图1所示,这个柔和的中央大厅由坚固的保垒状的墙体支撑,形成小空间,新的石料填充部分轻盈的铸铁拱廊,建立起新旧部分的对话。斜寺现代艺术馆是英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泰晤士河畔的岸边于二次大战后建成的发电厂,在改造前这里曾是无人问津漆黑一片的废墟,改造后这里成为伦敦不可或缺的景观,该馆也成为在当今世界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博物馆。

泰特现代艺术馆展现了旧工业建筑本身具有的扩展可能性,同时也形成巨大的城市影响力,进而带动周围的辅助设施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开馆的第一年,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参观人数已达520万人次,随后的几年中,其数量也稳定在400万人至450万人之间,其中三分之二来自英国本土,三分之一来自海外,使之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外汇大户”。(1)泰特现代艺术馆通过招标竞争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erzog)和德默隆(deMeuron)利用旧工业建物完成改建设计。此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以旧纳新的理念,在旧工业建筑中添加新的结构,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内部空间,获得新的功能使得建筑有了新生。艺术馆外观保留了发电厂的原貌,如外露的烟囱与内堂的吊臂和钢柱,改造后的烟囱成为拥有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的观光塔,沿塔升至93米的高度就可以俯瞰整个伦敦;同时也重新规划内部空间,其“新”在于顶部加盖了被称为光梁的两层玻璃大楼。其功能除了为顶层展厅提供自然采光外,还可以提供餐饮、会议等服务。新与旧的结合,令美术馆充满了独特的现代感,使这座老工业建筑及周遭环境获得了新生,促进整个区域的繁荣。泰特现代艺术馆的成功改造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将旧工业区或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区或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泰特现代艺术馆也是很多设计师在涉及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前需要考察和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现代艺术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泰特现代艺术馆,而其改造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二)维也纳的煤气罐新城区

继续阅读

浅谈城市旧工业建筑更新及再利用

摘要:对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当前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流程进行解析,分析改造的意义,总结出四种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模式,并结合北京798工业区实例阐述了改造更新的优势,从而确定其必要性。最后探讨了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问题,总结得出要以节约资源为出发点,落脚在建筑改造的实用性上。

关键词:工业遗产;改造;保护;更新;生长

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逐步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和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逐渐被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取代并占据产业主体地位。2002年10月,我国在十六大上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工业内涵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旧工业建筑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工业环境,逐渐退出了生产的历史舞台。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指出,工业遗产是指由工业生产及工业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所构成的遗存物,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研上的价值,由建筑物与机械设备、车间、矿山与加工精炼处、仓库、能源生产传输等以及地下构造物的所在场所组成,此外与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1」。我国工业遗产可分为单体旧工业建筑和整体旧工业区。国内的旧工业区多为“一五”“二五”“三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的,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例如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等[2]。旧工业单体建筑则散布在各个城市,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移动”到新城市的中心区。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栋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它们的身上处处刻画着人类在其中生活的痕迹,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留存。尤其是旧的工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留下了中国曾经工业时代的工业生产历史文化,更是同从它们的生产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周边生活建筑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价值,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更应仔细思索,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旧工业建筑,使其获得新生。

1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意义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建筑的构成形式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背景。而工业建筑作为曾经工业生产的载体,更是体现了传统生产社会的文明理念。工业建筑中凝聚着一个时代中先进的建造和生产技术,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同时,工业建筑的大体量和简洁整齐的结构为未来的改造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我们可以把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意义概括为三点:

1.1经济与环保意义

多数旧工业建筑的建筑质量是良好的,经过合理的改造和定位,对原有空间环境的合理划分,赋予其新的经济意义,完全可以适用现代的建筑需要。比起简单的全部拆除重建,这种方式更为经济与环保,也响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历史与文化意义

继续阅读

绿色工业建筑技术优化组合研究

摘要:2014年3月1日,我国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相较于民用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工业建筑案例少,评价晚,缺少对于绿色工业建筑项目的研究。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绿色工业建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西安地区绿色工业建筑项目陕西日报社工业二星级绿建的规划设计过程为例,通过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实际应用,总结西安地区绿色工业建筑各技术增量成本与组合的问题,提出绿色工业建筑各星级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的技术优化组合模式。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增量成本;规划设计阶段;技术组合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非常迅速,2016年工信部的《2016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显示,2016年全国累计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并获得标识的项目有7235个,而绿色工业建筑标识占申报项目较少,一星级项目4个,二星级项目17个,三星级项目23个[1]。现今设计院在初步方案设计时缺少模式参考,甲方对绿建技术投资难以接受。由此,笔者基于成本增量对绿色工业建筑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推荐,供设计方在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时参考。

1我国绿色工业建筑现状

我国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起步较晚,201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该导则成为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初步探索,至2013年8月,我国正式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笔者在评价时对现有绿色工业建筑案例研究发现,绿色工业建筑呈现高星级发展趋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绿色工业建筑成本增量研究

通过对现有案例的分析,2016年之前的项目,二星级及以上的项目增量成本为30~180元/m2,对比同星级民用建筑的800~1500元/m2,成本增量较低[2]。笔者按增量成本将绿色建筑技术分为四个大类。(1)负增量成本技术:指投资成本降低的技术。利用被动式技术或合理设计减少造价。(2)零增量成本技术:指不增加建设成本的技术。在节能方面对设备进行合理设计,室内外环境的噪声控制满足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合理选址、采用预拌砂浆等对常规施工与采购没有影响的技术。(3)低增量成本技术:即在计算时进行差价计算,增量成本折合为100元/m2以内的技术。在节能方面采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太阳能热水技术、智能化照明与节能灯具、节水器具、透水铺装等。(4)高增量成本技术:初始投资较高且直接附加的绿建技术。节能方面的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带自控装置的可调节外遮阳,节水方面按水质分流处理排放的排水设备等。

3绿色工业建筑技术组合的研究

继续阅读

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研究

摘要:

通过整理蚌埠市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对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蚌埠市发展及其现存老工业建筑的现状,结合国内可借鉴的实例,总结了当下适合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

近年来,城市在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大量老工业建筑渐渐荒废,进而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绊脚石”,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拆除的境遇。如果经过合理的改造及利用,这些“绊脚石”其实仍然是具备很大价值的,并且能够迸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这是当下很多城市面临的一个值得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1蚌埠老工业建筑历史沿革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皖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作为一个兼具码头、商埠、工业、铁路等多种文化的中小型城市,有着特殊的商贸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业资源。但当下这些旧工厂、仓库等老工业建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及利用,加之社会对此关注程度不足,所以妥善处理好这些老工业建筑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兴起于交通,发展于商贸和工业。由于兼具运输、商埠、工业等特点,其工业建筑主要可分为生产性建筑与仓储建筑两大类。1919年,在二马路民乐里建电灯公司的机器房和锅炉房,共600平米,另有二层砖木结构的办公楼房一幢,30米烟囱一座,是蚌埠最早出现的工业建筑。1927年,蚌埠当时最大、最高的工业建筑信丰面粉厂完工,为高五层的粉楼厂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76平米。1928年建宝兴面粉厂,砖木结构,共五层,粉楼,建筑面积3108平方米,为解放前蚌埠较高大的工业建筑。建国后,1950年建第三发电所。1953年工业基本建设兴起,开始兴建自来水厂、蚌埠铁工厂部分车间、淮光布厂。1956年,苏联援建的蚌埠肉联厂竣工。1957-1958年,扩建、新建东海烟厂、面粉厂、建华造纸厂、福昌火柴厂、纺织厂、染织厂、酒厂、针织厂、麻纺厂、毛纺厂、化工厂、橡胶厂等厂房,两年内竣工面积达6.3万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发展较快,兴建和扩建了肉联厂剥皮车间、针剂车间和酒厂、纺织厂、汽车修理厂、水泥厂、半导体厂、果糖厂、制革厂等86家厂房。1978至1985年,工业建筑竣工面积累计30万平方米[1]。

2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

继续阅读

BIM下的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系统

摘要:以BIM信息技术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RFID、GIS等技术进行工业建筑测绘以及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的适用性分析.通过BIM模型实现工业建筑的信息集成,将其置于一个信息全面且可调节的建筑实体模型中进行整体对比和调节,从而实现信息集成管理.将该理论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可实现产业链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协作,提高工业建筑的施工效率,促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建筑;信息集成;产业链;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近些年,随着建筑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能凭借其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以及管理模式的优势,弥补工业建筑传统施工管理的缺失,加速构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工业建筑.所以,信息化是工业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工业建筑的信息集成,包含了对于工业建筑的历史、社会、技术等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工业建筑的实地调查与记录、精密勘察与测绘、信息的归类与管理等.我国对于工业建筑的信息采集等基础性工作方面的研究较少,并考虑到我国目前建立整合各类信息的动态、开放型的工业建筑数据库的迫切需要,本文以BIM技术为基础信息集成系统在工业建筑方面的文献入手,仔细研究了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的思想及方法,通过BIM及RFID、GIS等相关信息技术整合建筑行业产业链资源,为实现产业链协同作业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基于BIM技术在工业建筑方面以及基于BIM技术的信息集成方面的代表性文献,研究了基于BIM的工业建筑信息协同系统的理论发展及方向,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BIM技术在工业建筑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BIM技术在工业建筑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赵东晖[1]介绍了工业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想和实现方法,提出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可视化变成软件Visual,以基于局域网的C/S(Client/Server)模式为系统集成方式,实现对施工三大指标的控制.宝琦[2]基于BIM的工业建筑协同设计对工业厂房设计影响的基本理念,阐述了全新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流程,证明此先进理念在包括工业建筑设计的所有建筑工程设计中,相对差错比之前的传统设计流程要好,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要求.杜欣[3]从对建筑遗产测绘工作的研究入手,对BIM技术在工业建筑遗产测绘工作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实例进行基于BIM的测绘探索,并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为重点,以“理想模型”、“阶段化模型”、“分析模型”的逐级建立为过程的工作方式.王润生等[4]结合工业建筑结构改造与BIM技术,借助数字信息对结构改造项目进行BIM(全生命周期管理)四维模拟,并进行全方位设计、管理与建造,显著提升结构改造设计、施工及管理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石越[5]分析了BIM技术在工业建筑应用的优势,利用BIM技术采集工业遗产信息,并将工业遗产信息进行分级,明确BIM在工业遗产信息工作中的使用范围.并通过案例阐述BIM在工业遗产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工业环境的信息采集、建模及管理.肖宝存[6]通过分析传统住宅的发展现状,从而引入住宅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阻碍因素,提出BIM技术在住宅工业化中的应用思路,即在住宅工业化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施工阶段及设施管理阶段中BIM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进传统建筑模式.MiroslavasP等[7]针对废弃的旧工业建筑问题和建筑物重建的可能性,提出了BIM和多准则决策(MCDM)技术相结合的废弃建筑再开发决策模型.以一个测量设备工厂为案例研究,提出了灰色属性评分(WASPAS-G)加权总量和评估方法对建筑可能的重建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最合理的方案.BIM技术支持有效的选择过程,并允许实施一个项目的全寿命管理策略,实现一个真实的对象.AbandaFH等[8]讲述了国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地制造和BIM独立应用于传统建筑方法的影响.王伟[9]分析了工业建筑中BIM技术在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碰撞检测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通过BIM模型中建立碳排量因子库,计算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机碳排放量,旨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施工效率.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运用BIM技术在工业建筑上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可以进行工业建筑遗产的测绘、建模及管理,也可以对工业建筑中钢结构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以及可以在工业建筑中进行成本控制,如图1、图2所示,为某工厂施工现场和运用BIM技术在某工厂的应用图例.国外学者提出BIM和多准则决策技术相结合,利用灰色属性评分加权总量和评估方法选择合理方案.这些学者基于BIM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BIM在工业建筑领域可进行信息集成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BIM技术的信息集成

目前,BIM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BIM技术主要通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信息集成、管理、存储、交换、共享,支持各阶段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效率及质量的提升.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单独进行的,需要解决各方面软硬件的配套问题.ShahryarH[10]引入了建筑模拟工具和优化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并强调了将这些策略与BIM相结合可以改进施工过程,而且可以探索替代方法,目的为了提升BIM在提高能源效率和舒适度方面的作用.MohammadN等[11]将BIM与生命周期评估(LCA)相结合,并提出评估建筑领域建筑材料环境影响的一体化结果.应用多层办公楼的案例来验证设计概念的发展,并讨论BIM和LCA工具产生的结果.研究表明,BIM-LCA整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程序,并概述了大部分的负面环境影响是在制造和运营阶段发生的.AliGhaffarianH等[12]讲述了应用相关的建筑管理系统来实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检查可持续性.BIM能够在建筑生命周期阶段实施潜在的实践,但设计师、承包商主要侧重于BIM在设计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并且知识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得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处理和共享建筑维护信息成为可能.本文以建筑节能为重点,提出了在建筑后期建筑生命周期中使用nDBIM应用BIM-IKBMS的综合知识型建筑管理系统,以促进可持续建筑性能的成功实施.MaZL等[13]对2017年创意施工会议进行BIM与GIS的综合应用研究综述,介绍了BIM和GIS综合应用领域的先前工作、应用程序对象、应用程序阶段、集成模式和平台突出显示每项工作.结果表明,BIM和GIS的集成主要用于建设P&D和O&M活动.从BIM系统提取数据到GIS是BIM和GIS集成的主流方式,其中ArcGIS是最常用的平台.研究人员使用Au-todeskRevit或开发自己的应用案例系统.BIM和GIS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地区的综合应用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P&D阶段.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研究一个统一的模型和一个多用途的平台.MehmetS[14]介绍了建筑行业3D打印的实例简要,建立一个适合3D打印机的3D建模模型是可能的许多建模软件程序,并提到了建筑信息建模与3D打印建筑技术的结合,并表明BIM技术与3D打印建模的集成将有效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设计、降低成本和隔离结构.LukmanAA[15]研究开发一个基于BIM的全寿命性能估算器(BWPE),用于从设计阶段评估建筑结构部件的抢救性能,采用数学建模方法,使用已确定的威布尔可靠性分布的因素和原理、概念来制造BWPE,该模型在BIM环境中实现,并使用案例研究设计进行测试.研究表明,BWPE是一种客观的手段,用于确定建筑物中可回收材料在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重复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的程度,BWPE也将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个决策支持机制,分析设计决策对建筑物抢救性能的影响,当建筑物倒塌时,拆除工程师和顾问也可以进行拆除前的审计.鉴于此,本文要做出基于BIM的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研究,构建基于BIM的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系统.在对工业建筑信息数据有效获取的基础上,利用BIM、RFID、GIS等技术进行工业建筑测绘以及通过BIM技术对于工业建筑信息集成的适用性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研究并构建工业建筑信息集协同平台,以提高工业建筑的施工效率.

3建立工业建筑信息协同平台

继续阅读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策略探讨

摘要: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对旧建筑进行改建,是全世界政府决策层面上的共识,这样做明显的好处就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也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在进行城市改造时,应该对旧工业建筑有更加公正客观的认识,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再利用时,应充分结合城市规划方案和土地开发前景来规划设计,应该充分发挥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功能,塑造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新型再造城市。

关键词: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发展;策略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的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工业城市的进步。故而,这样的城市就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工业区的存在,而且其也大大影响了城市中心区域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地区的功能置换问题不可避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利益洗牌,大部分工业建筑暴露出了很多全新的问题:其有没有工业遗产应有的价值,是否值得维护利用?如果没有,可否以废弃建筑身份做拆除处理?如果有工业遗产的价值,那么保护方式上是单纯保护还是维护后的开发?怎么样实现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相信这些疑问在每个城市都在上演,也几乎都有不同的答案。只有依据工业城市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发展计划,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节约型社会的规划理念。

一、工业建筑保护及再利用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工业建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无疑是见证了城市的百年发展历程,它对于进行城市风貌特征塑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城市辨识度

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都依据一个相同的模块,这就使得这些城市发展景观基本相同,原有的城市特色消亡殆尽。设计师应将这些工业建筑好好利用起来,打造专属的城市区域景观特色,进而塑造不同的城市建筑景观,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

(二)有利于城市记忆的保留

继续阅读

加固改造工业建筑论文

1构件材料与损伤检测评价

结合当前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同时参照混凝土回弹碳化强度检测标准中的具体规范,针对本案例中的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损伤情况进行检测评估,按照如下标准对损伤进行分级:(1)立柱结构:本案例中,厂房柱除乙列上柱为焊接工字型钢小柱外,其余立柱的下柱和上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因此,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对回弹-取芯法的应用,测评立柱混凝土强度取值,结果表明本案例中立柱混凝土强度可符合C30等级要求。同时,损伤检测结果发现,立柱不同程度上的存在钢筋锈蚀以及柱脚主筋外露方面的问题。本案例中4列立柱中包含有45根存在不通损伤问题的立柱,构成比为30%,立柱外观质量综合评定结果为c级。在此基础之上,检测认为部分立柱的偏斜高于H/100。期间共抽样检查13根立柱,共4根立柱出现明显偏斜,构成比为30%,综合评定立柱变形等级B级。立面结构如下图所示。(2)吊车梁系统:本案例中,经过检查发现,所有吊车梁焊缝以及连接性能均比较稳定,仅个别吊装梁上翼缘与柱连接有脱焊以及松动的问题,梁体油漆存在麻点状脱落现象,同时,考虑到抽柱区的螺钉部分松动问题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质量评定为C级。(3)地基基础: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包括地基以及基础这两个部分。地基基础属于地下结构,由于其受场地以及环境的限制影响,故而不直接检查,采取观察上部结构的方式判断其工作状态。检查中未发现立柱存在明显偏斜或沉降的现象,说明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并未出现不均匀性沉降现象,由此判断此区域的地基基础承载力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2构件承载能力验算

根据本案例中厂房现行状况以及受力特性的综合分析,按照现行规范对本工业厂房的排架系统承载能力以及吊车梁进行验算。验算结果显示:对于排架结构而言,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其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对于吊车梁而言,有12m跨吊车梁正应力不满足要求,但考虑到该区域增加有支座进行加固,故评级B级,其余跨吊车梁均满足要求。

3安全性评估

综上可知,在现行使用环境条件下,吊车梁直接相关结构承载能力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结构损伤较为严重,综合评定为B级。结构主要的子项满足或略低于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应采取适当措施。

4加固方案比选

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本案例中对工业建筑进行加固改造的关键在于解决吊车梁承载力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加固方案为加大上下翼板截面,由于本方案需要停产加固,因此可行性较差。针对实际情况,最终选择方案为将钢支柱与吊车梁顶紧,消除其挠度。由于所有加固作业均在吊车梁下翼进行,不必拆除轨道,实现不停产加固,以满足安全且经济的要求。

继续阅读

价值体系下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启示

摘要:在经历工业化时代后,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乌海地区出现了工业“退化”热潮,并导致大量工业建筑甚至工业遗产的废弃。因此,在乌海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解决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变得不可忽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乌海地区需要将工业文化,如已存的旧工业建筑,通过研究其价值体系,反向得出在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策略。这使得乌海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处理原有的旧工业建筑,为同类建筑后续转型提供新的机制。

关键词:价值;旧工业建筑改造;乌海地区;改造策略

前言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城市,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储存有丰富的矿藏,乌海地区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其煤矿开采业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乌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与其矿业经济密不可分。随着资源枯竭所带来的不可回避的弊端,乌海地区工业也随之进入转型的需求。在工业转型或城市更新过程中,原有的位于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大多面临着废弃的可能性。同时,大部分的旧工业建筑仍然有其自身的价值,比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这些价值也随着废弃或拆除而面临威胁。如何将这些现有价值进行更好的保存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外已经有诸多专家学者注意到了此类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世纪初,德国鲁尔区便开始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相关的学者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工业区改造和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此外,英国巴那文地区的工业区改造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国内方面,北京首都钢铁厂区的改造项目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并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转型方式。近年来,内蒙古乌海地区的旧工业区的更新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有了一定的实践。但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旧工业区和旧工业建筑的过去性、现在性和未来性如何融合和呈现,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情景下,价值体系的提出能够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一条融合历史、注重文化的道路,使旧工业建筑在保护和更新中重生。

1价值体系与旧工业建筑改造

价值体系是任何建筑存在的一个基础条件,尤其对于旧工业建筑来说,价值的存在是一个旧工业建筑甚至一个旧工业区是否值得保护、更新的必要条件。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通过了《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其中提出了工业遗产的定义,要求工业遗产应该具有历史、科技、社会、建筑或科学等价值[8]。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层面需求对于价值的要求也日益凸显。近些年来,经济和环境的需求更多地增加了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关注度。这也就反向促进了现代社会对于价值的需求,尤其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求。工业遗产利用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Archaeology)。文章的作者迈克•里克斯(MichaelRix)呼吁人们重视工业革命和发展时期的遗迹和产物,并对其加以记录和保护。随着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研究的发展,这一研究对象逐步从工业遗产拓展至旧工业建筑上。同时,这一思想也恰好符合当今时代在循环利用、绿色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于旧工业建筑的要求,即通过改造的手段将其保存下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尝试也因此逐渐增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保护观念也逐渐形成。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日新月异,尤其在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案例,如上海地区由宰牲厂改造的19叁Ⅲ老場坊(如图1),在保留原有厂房时代气息的同时,将工业美运用至现在需求的功能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必定需要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符合社会与大众的需求,同时价值体系的存在也能够逆向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进行把握与调控,并能够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策略提供一定的启示。二者结合研究以及相互促进带来的新鲜观点,定能够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带来新的机遇。

2乌海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价值

乌海地区在几十年的工业发展下,逐步形成了多个工业区遍布全市的状况。工业区数量在历史上最多时共11个(如图2)。随着工业区发展及城市更新的需求,现阶段乌海地区主要的工业区包括乌达区的乌达工业区、海南区的西来峰工业区以及海勃湾区的千里山工业区。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乌海市三个城区以及三个工业区都均匀分布在黄河两岸且靠近河边。出于资源枯竭等经济或发展因素,三个工业区除千里山工业区这一新兴工业区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废弃。根据实地调研统计,其废弃状况统计如表1所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此大量废弃的旧工业建筑不可能完全拆除。乌海地区城市的发展是随着工业区一同发展延伸起来的,而工业区的发展,本身象征着也代表着乌海地区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地区历史文脉的演化史。所以,乌海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价值具体可以从历史文化、美学、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