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工地质量监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工地质量监管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在现代建筑建设中,电气安装工程的内容愈加繁杂,施工规模扩大,同时还需不断提高其质量。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量大,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外界各因素对于工程施工的影响,对各工序施工技术的关键点进行把控,保障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具备良好的智能性。

一、现代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工期相对来说较短,所以一些建设单位并没有设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不到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大部分的质量管理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对施工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也只是流于形式,致使工程的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存有一定缺陷,导致为之后入住或使用的用户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影响施工单位的信誉问题。根据对多个建筑施工单位的调查,目前多数的企业只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没有注重于电气工程的耐用性,导致电气设备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隐患。

(二)缺乏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目前,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团队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的,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占比很小。这些农名工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接受过电气安装方面的专业教育,也不具有相关的操作证书,对电气专业知识不了解。而且这些工人在上岗操作之前,建设单位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所以,导致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违规操作,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由于电气安装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工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甚至会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只依靠施工团队中少量的技术人员,很难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三)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进行中,由于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气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二是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的质量问题。电气设备是电气安装工程进行施工的基础,如果其质量不合格,那么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必然不会过关。目前,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控制成本支出,使项目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会购买价格较低的电气设备,毋庸置疑这些电气设备本身的质量也不高。而且在后期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建设单位也没有按照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定期的科学维护可使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确保有一个高效、安全的性能,同时使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也可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关键点分析

(一)落实施工工地质量监管为确保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落实工地质量监管,配备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在施工工地,根据施工规范明确现场施工人员岗位职责,进行合理分工,保障工程有序的进行。同时,安排专业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每个建筑物的施工进展采取合理监管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排查,并针对其制定解决的方案,确保工程质量。质量监管是保障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可采取分级监管的模式,也有利于将工地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二)提升施工团队专业素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为了满足居民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建筑施工技术和电气设备也都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对于以往传统的工程技术在不断的改进。种种因素导致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要不断提升。为了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的施工技术,了解新的电气设备,在其上岗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应围绕:施工技术专业知识、电气设备使用规范、安全操作规范等展开,以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也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提高电气设备与施工材料的质量在电气安装工程开展之前,必须要结合建筑本身的结构形式进行电气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同时需确定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的电气设备与施工材料,然后进行采购,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电气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负责采购的员工在进行设备与材料的采买过程中,必须要熟悉电气方面的专业知识,依据国标规范,严格对设备和材料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品牌筛选、性能检测等,购买性价比相对高的、具备可靠质量的产品。电气设备与施工材料在使用前应做好相关的性能检测等工作。

(四)设备调试电气工程安装完成后,设备的调试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所以,建设单位应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调试工作,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作,确保设备调试的有效性。调试过程中,要保证配电箱设计的合理性,精准布线。设备调试应坚持先空载、后负荷的原则,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三、总结

科学合理的电气安装工程是居民得以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所以,要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把握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从而进行有效的管控,保证电气设备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能够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6(18):268.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2篇

区辖各建设施工单位:

根据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2013年《关于切实做好我区当前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指示要求:结合我区当前雨量大,上游的水口水库放水17000方/秒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我区防御暴雨洪水工作,要求区辖各建筑工地检查危房危墙、低洼松软地带、排涝设施、地质灾害等情况,确保各方面安全。现紧急通知如下:

密切监视,加强值班。

要高度关注暴雨、大暴雨的最新动态,加强值班,领导带班,坚持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监测防范;备足抢险物质、抢险队伍,严阵以待,一旦发现险情,要在第一时间投入抗灾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提前准备,加强防护。

施工工地要加固施工围墙、简易民工宿舍,特别是宿舍处于低洼地块的要马上撤出;施工地块处于山坡上的,要严防发生滑坡事故;

规范工地用电保护。

加强电箱、电线防护,以免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不死人,少损失。

第二篇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信息,今年台风将于12日夜到13日登陆我市,各在建工地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台风期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几点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在建工地在台风登陆期间,停止施工。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主管安全生产领导要亲自抓防台风工作,根据防台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层层责任制,确保应急措施有效实施。

三、全面开展对施工现场拆卸工地、深基坑、人工挖孔桩、外脚手架、塔吊、井字架、施工用电、临时设施、工人宿舍等重点设施设备、重点部位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险情的,要及时采取果断处理措施。

1、拆卸现场、深基坑、人工挖孔桩、外脚手架和临时设施要有可靠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2、施工围墙、边坡、临时建筑不能有堆压;

3、外脚手架、井字架和临时建筑要做好加固工作;

四、各单位要做好台风期间的值班工作,做到部门之间信息联系畅通,工作配合协调。特别要妥善安排在工地住宿的民工,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落实好建筑工地防雨、防风、防雷各项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将受灾情况减小到最低程度,并保持通讯设备畅通,及时了解和收集灾情,及时报我局防台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篇

区各有关在建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根据区安办转发的省安办《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区各有关在建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汛期安全监管,加强预警和应急值守,切实做好预警预报预防工作,严防并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

各在建工地施工企业要严格安全技术和质量管理,加强汛期施工现场安全防控,全面检查墙体、塔吊、升降机、脚手架等垂直运输、支撑设施的基础稳固、拉结和防风装置情况及确保基坑边坡、施工用电的汛期施工安全,发现问题或遇强降雨、雷电、台风天气要立即停止作业。

相关负责人对工地汛期安全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排查隐患并整改落实到位。我局将立即组织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

特此通知

第四篇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名有关单位:

近期,我市各地持续降雨,暴雨天气频繁,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政府防汛部署和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识当前防灾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和区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落实责任,在重点防范期间,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必须在岗在位,全力以赴部署落实防灾减灾工作,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重任,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发现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各镇(街)、村(居)干部及国土局(所)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立即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强化巡查,完善应急预案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全面组织开展人群密集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检查巡查工作,不留死角。对新发生和发现的地质灾害点,要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现场勘查,做到科学有效地处置应对,特别是对我区主要地质灾害点及中小学校址地质灾害点,各有关镇(街)和各有关单位要再组织一次拉网式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严加防范,同时要划定危险区域和设立警戒警示标志,切实做好避险防灾处置工作。要认真按照区政府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进一步增订、完善细化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预案的覆盖范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受灾害威胁群众的撤离路线,检查临时避险场所,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撤离和避险。要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避险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妥善组织好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特别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防灾避灾常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安全意识。

严密监测,及时预警预报

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气象预警预报及地质灾害排查结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对辖区内的地灾隐患点要加强巡查监测,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及时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传送到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3篇

(1)由于工程建设地处河流中,很容易受到地质、地貌状况、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围堰截流、基坑深挖、排水处理等都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2)工程施工地处交通不通达、地形复杂的河谷区域,距离现代化的市区距离较远等等

这样的交通条件与环境特征等无疑加剧了施工难度,增加了运费成本,也就从整体上提升了施工成本。

(3)施工规模大、任务量繁重。

水利工程多属于大型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多种技术、多类施工专门机械、专业的施工技术等等。而且施工强度高,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等,每逢雨季来临,洪灾泛滥、水土流失加剧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影响施工建设与施工进度,对应的施工建设方案也需要动态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施工建设质量。

(4)施工安全高过一切。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涉及到多重施工项目、多方面的作业,其中包括石方爆破、隧道深挖、以及高空施工、水下施工等等,这些施工类型无疑加剧了工程建设的难度,而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质量管理必须从安全因素出发,积极培训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优秀水平、高端能力的合格人才队伍,一方面具有高深的技术水平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又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全面的控制。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施工技术水平主要是指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技术水平,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缺乏合格的施工人才队伍,有限的几个技术人才由于知识结构较为陈旧,缺乏更新,再加上业务水平不佳,当一些技术问题出现时无法正确应对,很多人甚至抱着若无其事的态度在应付了事,水利工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他们的技术水平却不见提升,具体工作中当遇到施工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不能够对地形、地质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更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2.2缺乏有效的施工监管

现阶段,在水利工程施工监管方面明显缺乏力度,体现在监管人员资历不够、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与进取心、尚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培训,无法有效发挥监管作用,监管不专业、监督不到位等现象比比皆是,在没有积极的监管机制作保证的情况下,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3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

科学施工管理需要纵观整体、把握全局,也就是在工程建设开始前应该对工程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把握,制定水利工程施工计划,并设计一套可行性的文件,从而有效控制人力、物力以及成本等的投入,然而,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前提准备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前期工作没能深入实践展开调查,单纯局限于对现有书面资料的分析,例如:由于没有深入实际进行地质勘测,导致后期设计毫无依据,在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方面也跟不上步伐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3完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途径

3.1发展并完善正规化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维护质量、确保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该将这一体系贯穿于工程建设前期准备、施工建设再到竣工使用的整个过程,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不同建设阶段、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整合起来,最终打造出一个责任明确,权利与义务协调发展,彼此促进、同步进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各个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引入信息管理技术、调动组织群体力量、建立健全制度体制等等来确保施工质量管理朝着制度化、体制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3.2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完善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水平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从施工人员入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选拔、培养与考核,严格施工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制定科学的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聘任标准,优选那些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积极、技术水平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以此来确保他们工作热情、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的合格,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也要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工作体会等进行考核与反馈,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并从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育和培养,以此来加强并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与工作责任心。要想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首先就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因为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保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严格材料准入制度,对于即将运送的施工材料要事先由专业的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证,必须确保从正规厂家采购材料,施工单位同时需要依照规定来提交材料质量检验报告,获得权威监理部门的检验通过后,这些材料才能被运送到施工现场。(2)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要积极把握施工现场检验这一关键环节,前提检测合格并不意味着材料真正合格,在施工现场材料使用前必须对材料进行积极的验收,确保其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3.3完善施工项目监督与管理

要对传统的施工单位监管责任制进行改革与调整,应该成立独立的、专业的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预防一切质量问题的出现,相关监管机构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公正、公平、公开地履行监管职责,不断加强对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监管质量,要确保监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等都达到合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管职能的正确、有效发挥。

4总结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1水利施工导流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施工人员在修建水利工程时,需要按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特点来设置一些必须设施对施工地的水流情况进行有目的引流,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顺利完成就需要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来对施工地进行改造,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通常包括施工的截留环节、施工的基坑排水环节以及下闸蓄水等操作,施工人员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对上述的施工操作过程以及步骤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述施工步骤的影响。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步骤的安排,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通常水利施工导流技术在施工中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方面:(1)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勘查施工地,也就是选址过程,这是水利施工技术的一地个阶段,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勘查施工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地形,另外还需要考察施工工程量大小以及施工导流的施工方案的制定。(2)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的位置以及枢纽的布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当前一个施工步骤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就施工地的导流以及明渠进行合理的布置。(3)施工人员在上述两个施工步骤完成后,还需要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对施工过程的施工周期以及施工时间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施工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还需要对施工导流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4)除了上述因素外,施工人员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地形特点以及地质情况,另外还需要对施工的航线特点以及施工的下游供水等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2施工导流方式的种类

2.1全段围堰法

导流全段围堰法,使用这种施工方法进行导流,需要依据的是主河段被围堰进行拦断,这样水流就从围堰的两侧流出来。这种导流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基坑的工作面不是很大的施工河段,因此实现分期导流的话困难较大,全段围堰法由4种导流方式组成。

2.2分段围堰法

导流相比与全段围堰法,分段围堰法主要是依据河床中的束窄实现河床的下泄功能的,因此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本身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而且河道的流量较大的工程,分段围堰法主要由两种导流方式组成。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根据施工要求来选择适宜的导流方式。①在选择导流方式之初,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的水文情况进行考察,综合河道的水文变化以及洪水的持续情况来选择导流模式的选择。②同时施工人员在导流之初,还需要结合施工地的建筑形式以及基坑的过水问题进行,选择施工方式。③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初还需要考察施工地的地形特点以及施工期的航行问题。④对于施工地的地形特点以及施工周围的建筑物分布情况进行查考。另外还需要查考下游河道附近的居民居住情况,制定搬迁计划。

3影响导流技术的因素

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施工人员需要就施工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施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及在施工之初,施工人员需要对导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阻碍以及问题进行及时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果对混凝土土坝进行施工,主要使用到分期导流的模式进行施工,而且只能使用这种技术,如果在普通的土坝中则不能使用分期导流的模式进行施工。而如果施工对象是高头水利大坝,则需要将多种导流方式进行综合,总之,施工人员在进行导流施工时候需要不断总结之前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对导流隧道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选择导流技术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水利工程施工地的施工情况以及自身的操作能力的大小来适宜的选择施工技术,施工方还需要将回旋流量大小的控制和水文中的水流力度大小以及流量的特性进行控制,根据水体中的泥沙含量来选择适宜的导流技术。如果在导流施工技术中不考虑好水流中泥沙的含量,那么施工的导流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就不能顺利实施。

4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策略

4.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以及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大体上是积极的,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创新,有效的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把握住市场机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革,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4.2注重水利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施工企业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团结骨干技术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时,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充分的发挥引进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时又要有机的结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丰富的施工经验,以老带新,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

4.3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的管理创新与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直接相关。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地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创新。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施工企业都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因此,施工企业只有在市场环境下不断的进行水管体制改革、水务体制改革以及水利融资体制的改革,这样才能全方位的进行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5结束语

综上,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水利工程导流施工工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并且在进行导流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加强新型技术的应用,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其施工效率,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兰.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5篇

各县交通运输局、在建项目指挥部:

目前,我州已进入主汛期,为深入扎实做好防汛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全员防范意识,严密防范地质灾害,确保安全度汛。现将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1、务必落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及时准确将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传达至一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所有在建工程必须落实值班、巡查和预警等措施,确保安全。

2、立即开展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突出施工人员驻地、工棚、办公场所、施工现场及有人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对排查出来且未整改到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在强降雨来临前停工停产,并迅速疏散危险区的所有人员,确保安全。

3、加强与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应急等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完善和落实雨情、汛情、灾情、险情信息,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检测、处置和避让工作。

4、切实落实降雨期间地质灾害主动避让及预防避让。特别是在强降雨来临前,要提前组织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安全疏散转移。尤其是处于沟口、泥石流堆积扇、陡崖、陡坡的各类在建工程施工工地、驻地、工棚,必须果断实施提前预防避让,避免因灾伤亡事件发生。要注意加强在建工地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和普及,努力提高其防灾意识和能力。

5、认真落实汛期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交通建设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承担责任和义务,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依法限期整改,未整改的责令其停工。对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严格问责追究。

第二篇

各县交通运输局、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部: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结合我州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现就做好全州汛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汛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州地质灾害具有广、数量多、突发性强、暴发频率高、影响大等特点。由于汶川、玉树地震长期的深层次影响和极端天气频发,我州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明显,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区域性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十分巨大,以泥石流为典型代表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将日益凸显,地质灾害防范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州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强化对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各单位要把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汛期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6月15日以前以文件形式上报我局),明确相关领导责任,逐级签订公路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要落实岗位责任,有专人负责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落实公路沿线各隐患点监控防治具体责任人,并将灾害隐患点和责任人向社会公布,把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二、认真排查,加大对汛期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力度

各单位要坚持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和汛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并在汛期将这种高强度的动态排查工作模式贯穿于防治工作始终。要结合《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2014年公路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再次认真开展本行业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摸清公路地质灾害和汛期安全隐患分布情况。重点排查国省干线、旅游干线、桥梁、涵洞、隧道、水毁易发路段、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特别是加强对公路高边坡、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在建项目的排查。要集中力量全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人员住地、工棚、办公场所、施工现场、公路养护管理站(道班)用房及有人活动场所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点,要建立治理台帐,逐一分析研究,根据轻重缓急,逐一制定方案,逐一整治清除。对一时难以根治的灾害风险隐患,要采取积极防范措施,设立警示标志,落实人员严密监控,并积极筹集资金,尽快予以整治。

三、严格监管,进一步规范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后期维护

各单位要加强对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管理,严格执行经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方案,进一步规范施工招标,严防恶意低价中标、串标等情况出现。认真落实工程实施公示制度和上岗考勤制度,对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落实、不到位,缺岗、离岗的,采取必要惩戒措施。要加大对工程质量抽查力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立即勒令整改。要积极加快重大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进度,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公路灾害治理项目。

同时,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大多数处于地震灾区,运行环境恶劣,承载工程复杂,如不加强后期管理维护,更易在长期使用中损耗和毁坏,严重影响治理工程应有的防灾功效发挥。要高度重视灾害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充分认识切实加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客观、科学地提出灾害防治工程管理措施,切实开展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期管理维护专项工作。要根据治理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对治理工程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对淤积的拦挡坝等泥石流拦挡工程及时进行清淤维护,确保防灾工程满足设计要求的防灾功效。为确保公路灾害治理工程安全度汛,务必在6月15日前全面完成相关清淤和加固工作。

四、部门联动,努力构建公路地质灾害群防群治工作体系

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是造成公路断道主要原因,公路抢通保通和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国土、水利、气象、公安、武警等多个部门,各单位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联动,搞好公路抢通保通工作和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治工作。各单位要抓紧与本辖区国土等有关部门联系,积极做好公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尽快构建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做好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四大体系建设。及时掌握本区域内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台帐,对存在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会同国土资源部门逐一落实日常监测工作,监测工作组织实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测单位应动态监测地质病害的发展变化过程,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各单位要将公路沿线已有的隐患点和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向社会公告,协助国土资源部门与公路沿线各级政府、单位和村社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治体系。

五、完善预案,切实加强应对汛期公路地质灾害的应急演练

各单位要坚持把防治工作落实到工作一线,落实到工作的操作层面上。要加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干部职工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努力提高汛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提出科学的监测预警办法和处置措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切实加大应对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演练力度,在汛期来临前,各县交通运部门力争在公路地质灾害高发、易发路段完成1--2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州公路汛期安全畅通。

第三篇

州交投公司、各在建项目指挥部、州公路质监站、局建管科、各县交通运输局:

2014年汛期已至,由于我州地处川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自然灾害频繁,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交通在建项目汛期地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就我州交通在建项目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汛期安全责任

深刻认识汛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克服厌战情绪和麻痹思想,打好汛期交通建设领域安全攻坚战。强化各项防汛准备,全面落实预案、队伍、资金、物料等各方面的准备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着力做好汛期灾害监测预警,特别加强对局部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及时传递汛情;层层建立并落实防汛责任制,切实做好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置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泥石流等造成的危害,确保我州交通在建项目安全度汛。

二、切实加强汛期安全防范工作

(一)5月30日至6月4日,省州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督查组,对我州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了督促检查,检查发现G318线(炉霍至色达段)、G317线部分施工项目段,将民工驻地设在河谷低洼、泥石流冲沟等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地带,建设指挥部要责令施工企业将检查发现的易受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施工驻地,及时搬移至地势开阔、地质稳定、可以避免洪水和泥石流发生的地方,并选择好材料、机械的存放位置,避免因强降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场所和民工驻地的安全监管,对易受雷雨、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区域的施工驻地和作业场所再次进行全面排查。

(二)要加大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桥梁和高边坡的安全施工管理,重点加强桥梁基础开挖、高边坡防护等防汛安全措施;检查塔吊、模板支架等设备设施的基础加固、拉结情况,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在汛期施工时,安排人员进行巡查,预防突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在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期间暂停野外施工作业。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监控,并做好防洪、防汛、防坍塌的应急准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联动和协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机制,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手段和方法,落实巡查人员责任,加大汛期巡查监测频率,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发出预警。

三、完善预案,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汛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预防体系,制定应对各类险情和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应急预案体系,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细,抓好隐患治理、险情预报和抢险救灾三个主要环节,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增强防御局部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6篇

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一直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研究范畴。通常的地基失效验算方法就是做地基稳定性验算,通过稳定性验算得出准确数据以作为施工设计的依据。在设计人员的设计阶段,通常设计人员是采取等效分层总和法来对地基做一个验算评价的。一般情况下的地基变形其实就是地基的压缩变形。忽视地基的压缩变形就会影响建筑施工的进行,因此一旦有不均匀的地基情况,必须按照标准化流程对涉及地基变形的场地做地基验算的精确评价,施工安全。建筑物的施工设计方案通常会采用柱荷载作用下的十字交叉基础简化而做的单向连续形基础方法。我们可以将建筑物剖分成三部分进行分解求解,即将建筑物分为基础结构、地基结构、上部结构三个部分。这三个完整的静力平衡结构体一旦其完整性被打破就可以取不均匀地基的岩土层承载力数值。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地基土承载力不能取定值,因为地基土承载力取定值可能给建筑物造成诸多不安全隐患甚至如上文所述引发投资失败。

所以不能把地基土单独割裂看待。并且在参照建筑物总载荷及总反力的相对静力平衡条件的时候必须联系上部结构和基础,还必须联系基础和地基土之间的变形等连续性质,应把这一切看做一个整体来分析。针对不同的基础刚度、基础型式可对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适度调整,比如调得偏高、偏低或者取较低的值。发现不均匀地基的现象以后必须做的就是倾斜、差异沉降、沉降特征分析,在进行了倾斜、差异沉降、沉降特征分析以后还必须对地基进行稳定性验算。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1保证质量是关键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关键在于质量,质量的关键则是设计人员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是否专业。同时地基处理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施工前根据施工地形确定适合当时当地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合理施工,加强使用材料的质量监管,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质量检测,是防止地基意外变形影响施工进度,减少建筑安全隐患的有效举措。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适当措施

地基处理的方法种类繁多,不同处理方法有它不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也多种多样,各个工程地质情况差异巨大对地基的处理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广义上,地基处理主要包括三大类技术。其一,各种桩基技术,主要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至地基深部;其二,地基加固技术,主要作用是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沉降变形的机率;其三,地下连续墙技术,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侧向支护。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不断摩擦出火花,形成了不少新兴的处理技术,不同处理技术的结合更好的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狭义上,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和碱液法等。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可根据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技术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分析采用一种最适合当地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采用综合处理方案,就是选用适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另外,地基处理设计时,要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加强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以了解各项参数和加固效果。

结语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策略

1建筑结构的类型

就我国国内的建筑结构而言,在类型的划分上主要是根据建筑的用处、应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结构分类的。在用途上有民用、商用和工业用,按照建筑的总体层数又分为单层、底层、低层和高层;从建筑使用的材料上又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和木结构等等;最后从结构形式上划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和筒体结构。

2设计内容

2.1整体设计

建筑结构整体设计上最主要的就是对主体的设计和基础方面的设计。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要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地点的状况做到详细的了解,如地基的地质状况、水文状况、土质特征等等,针对于建筑地基的具体状况设计、确定选用什么样的主体结构,之后分析建筑的受力状况来确定建筑结构的选用,所有对于建筑结构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2.2部件设计

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在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节上的设计,如房梁、板、柱子、墙体等等各个建筑部件。建筑的受力状况,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都要做详细的设计工作。

3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因素

3.1内在因素

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内在因素是设计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对于设计质量上的意识,设计主管负责人对设计质量意识淡薄,其工作人员设计出的建筑结构质量相对较低,如果运用其做出的设计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但是若是过分的注重对技术的开发和一味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创收,就必然要压缩工期,最总导致的就是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达不到标准。其次,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企业单位,其质量保证体系做的不完善,思想狭隘,意识不够,设计方案过于老旧和不全面,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质量。最后在从事设计工作的设计者方面来看,很多的设计者专业设计能力较低,人才缺乏,很多设计单位中的人才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配置情况,这些都是导致建筑结构设计落后,设计行业得不到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3.2外在因素

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外在因素在于国家对建筑设计单位的监管制度,国家对建筑设计上没有出台更加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分包、挂靠行为管理力度不到位,也不十分规范,所以很多的建筑基础设施在审查方面有很多的不合格情况。建筑结构市场也是一片混乱,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一些建筑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再设计上面根本不予以重视,变相出卖、出租资质,设计费用精简到最低程度,还有不少的违规分包,使得建筑结构设计市场鱼龙混杂,一片混乱。设计质量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4.1全面搜集工程资料

在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之前,设计者必须要了解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各项参数。不同地区、不同地域地质特征、水文特征、以及板块构造、气候情况等等都影响着建筑结构参数的制定,设计建筑结构时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这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建筑结构,必要时候还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实验工作,相关的专家要参与讨论,结合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来确定建筑结构各项参数。建筑工程资料一定要达到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精准性。从根本上避免因为结构设计参数的正确、不合理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4.2优化地基基础设计和结构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上使用的各项数据参数必须要准确、合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所以在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做好地基基础设计和参数数据计算方面的优化工作。对于一些不符合建筑结构实际要求的数据,应当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最终一定要确定出最正确、最合理的结果。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开始对于地基的设计是决定整个建筑质量好坏的关键。地基设计不合理最后建设出来的建筑整体质量必然达不到标准,也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设计者对于我国建筑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相关的设计标准也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掌握。设计者需要经常进行知识的提升、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好更合理的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稳固性。

4.3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者在对建筑的采用的框架类型进行设计的时候,都是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板块构造状况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设计人员更多的重视的是建筑框架的横向设计,他们忽视了纵向框架的受力作用,事实上,纵向框架的结构才是决定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的因素。所以所对建筑框架的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到纵向框架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的作用同横向框架一样的重要。建筑结构在抗震方面的设计上一定要精确的计算出水平地震的作用强度,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必须要遵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抗震设计原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5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看似简单,事实上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复杂工作,设计内容范围广,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很多,同时还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筑地基的各个因素状况,做出全方面细致的考虑,最后进行设计。设计的结构还要符合各项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制定出的各项参数不能有误差,设计者要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高质量,一定要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胡耀辉.浅谈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16(9):260.

[2]周益禾.建筑结构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2016(1):40.

工地质量监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与对策

引言

水文地质中下水位的变化,不仅会危害到建筑工程的寿命、安全、稳定性,而且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水文地质的危害如此之大,所以,工程施工建设之前不仅要提高水文地质具有危害性意识,而且要对地质进行勘察特别要加强水文地质的掌握,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性。与此同时,对于不稳定的水质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优化,而对于致命性的地质情况则应该放弃等以保证工程施工的经济和生命安全。根据目前地质勘察工作的情形来看,大家还不够重视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在地质勘察工作上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本文对此做出相关分析,并提出一定措施,希望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帮助。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准备和安全保障。而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勘察人员、设计人员除了要认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之外,还要了解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地质勘察中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其实就是对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地下水位以及隔水层情况进行勘察。其中地理条件指气候条件、季风条件、地形地貌等条件。而地质环境则指工程的基底构造、地质构造和底岩构造等环境。逐一分析工程项目中水文地质情况。对地下水位进行勘察就是通过分析地下水位线的位置变化来预测未来地下水位可能出现的位置。而勘察隔水层时,则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同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勘察。

2工程中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2.1地下水位波动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众所周知,地下水位受气压变化的影响,以及降水量的多少、水库水位调整这些因素。外在因素的变化,地下水位出现波动带来的危害:①盐地层溶解,工程结构移位。②因为地基收缩和膨胀超出政策范围,出现地基断裂现象。③木桩的干湿度出现变化,影响木桩的使用性。④土体的密实度增加,压力超标,发生基坑突涌、管涌现象。

2.2潜水位上升的危害影响

潜水位上升具有很多因素,主要还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湖泊河流水位的变化所致。潜水位上升对工程建设的危害:①影响地基稳定性地基发生隆起或者移位,致使建筑主体不得不出现倾斜,墙体出现裂缝等不良状况。②沙质土和粉质土的含水量的上升或饱和,极易发生流砂和管涌现象。地基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③土壤中化学成份发生变化,对工程地下结构造成腐蚀。④粘性土质的含水量增加,易软化地基,使得工程主体下沉或变形。⑤地下室出现渗水情况。

3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几项措施

3.1提高地质勘察意识,建立健全地质勘察体系,完善地质勘察制度

正确科学的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顺利的基本环节,是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和效能的保证。提高地质勘察意识,应注重勘察人员的相关培训。确保勘察人员具有相应勘察技能和经验,能够依照勘察标准勘察各项水文地质情况,提升地质勘察效率。地质勘察规章制度体系应详细概括地质勘察目的,勘察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勘察结果以及对勘察进行的评价等等。

3.2对于先进勘察技术设备的引进措施

先进勘察技术和设备对提升人文地质勘察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较为复杂,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勘察。相关部分和研究单位应重视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立足于工程全局,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高效勘察工作,才能确保勘察水文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建筑工程的建设奠定坚固的根基。

3.3做好水文地质危害的事前预警

实现水文地质危害的事前预警,首先就应加强水文地质勘察调查工作,正确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避免在地下水位变化大于安全预警范围外的地区开展施工。科学的掌握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以及岩土水理性质,必须做好科学的研究测试方法,保证数据准确性。①测试软化性,一般根据软化系数得出岩石的耐风耐水的指标。但是当岩石中存在易软化的岩层时,地下水的冲刷则会将这些岩层形成软弱夹层,软弱夹层的出现又会影响地下水位的高低。②岩土的透水性监测。透水性则是对岩土能够承受的水的重力。因为松散岩土和坚硬岩土的透水性的强弱不一,所以需要详细了解掌握地下的岩土情况。以便保证岩土的透水性在安全系数中。其次,还应对岩土的崩解性,给水性,胀缩性等岩土性质进行测试调查。只有通过以上这些岩土性质的检测,才能全面掌握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方案和措施,保证工程安全质量。

3.4强化水利工程区域的现场地质勘探

①在具体的地质勘探工作之前,要加强水利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调研与检测工作以便合理选择出适宜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场地。在对水文地质调研与检测过程中,需要从不同区域抽水样品进行分析和总结及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观察评判出水文地质特点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水利工程项目的位置。与此同时,要合理规划勘探工作使得勘探有条不紊进行。为了确保地质勘探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在地质勘探之前就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合理规划。②地质勘探方法也很重要。地质勘探方法不同,勘探结果也就会存在很大不同。为了提高地质勘探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勘探。③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则需要对水利工程建筑进行合理的性能检测以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及周边建筑的安全、稳定性。④细化地下水的勘察。地下水的埋藏状态直接反应地质水文情况,而地下水的调查较为复杂困难。所以地下水的勘察调查需要更加细化:①设立调查目的,细化调查标准,必须依照标准进行调查。②认真分析地下水的类型,时刻掌握其水位的变化规律和腐蚀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细化性,以便确定地下水位。③细化勘察调查过程。在勘察过程中,必须选择正确的调查材料,明确基坑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管涌地下水等危害,做好预防和解决方案措施。④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基底隔水层的范围,将基坑深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3.5充分重视水文地质评价,建立评价机制对评价机制

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不但能确立所有相关人员的责任义务,还能根据工程实际收集和整理此工程范围内的人文地质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提升水文地质评价质量。比如在评价环节,发现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粉土、松散细砂等情况,需在预测层面进行必要延伸,对管涌,流砂,潜蚀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估,并做好预防方案和措施。

3.6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事后防范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还必须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事后防范工作。①要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管力度。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必须加大对施工的监管力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岩土的透水性较高,则需要用透水性差的坚硬的岩土替换之。②为了防范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必须要控制周边的人为活动。因为如上游截流、大量抽取地下水等人为活动会对地下水位有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地下水位有稳定的系数,为了实现水文地质的稳定安全性,需要对周边的人为活动进行控制。

4结束语

地质勘察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稳定的前提和保障。勘探员和设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地质文化知识,提高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有影响的认识,并了解水文地质对建筑的危害。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水文地质对建筑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智小军.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水能经济,2015(12).

[2]王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