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

初中素质教育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素质:该词起先为心理学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指的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后来其他学科也相继进入这一词汇,但含义因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要求而有所不同。在教育学上,一般认为人的素质是指个体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自身主观努力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一般来说,个体的素质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提倡主动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培养,完善和提高全体青少年一代或全体国民身体,智能和品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叶玉华在《俄罗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尽管各国在提法上有所不同,但终究都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从此可以看出,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列为重点培养目标,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致目标。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样,素质教育中的英语知识教学也分为语音教学,语法教学以及词汇教学这三大部分。但与传统英语教育不同,在素质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并且记忆“硬性”的英语知识,还注重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在语音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在语法上,要求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个人情感表达和日常口语交际;在词汇上,要求学生能够在认识记忆的情况下举一反三,并能在读与写中灵活、准确地运用。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中的初中英语教学还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话题进行教育。也就是说,要求学生拥有英语交际能力,包括问候,告别,介绍等内容;要求学生熟悉并且掌握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包括我国和英语使用国家的日常起居生活,风俗习惯,环境人文等方面,并且能够区分中外交际话题的不同特点。以下是我在教学环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方法上做的一些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环境

英语教学实际上向学生传授一种新的语言,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容易造成“聋哑”式英语。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够按部就班地把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难以调动教师的教学创造性。然而,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在环境中不断练习而成的,它不仅对教师有知识上的要求,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要求。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误区与盲区。

2、优化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并且掌握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实到实处。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逐个击破,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的目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3、优化课堂教学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一文中提出如下几个总结: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把过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底探索知识,“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要将“学会”变为“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和育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划出难点,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把握学生此时思想集中,认真听课的关键时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研究什么样的方式才使讲解丰富寓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应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4、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技能、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1.复习已经教过的语言材料;2.教学新的语言项目;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每一个步骤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活动的变化。第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一方面,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方面讲,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和品格,只有教师具有了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讲,只有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演讲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亲和力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第三,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沿袭原来比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地引用当前创新型的、比较受追捧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

2、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保障学生学习有效性,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良性循环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可以按以下几点多起:第一,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抛开压力和枯燥等繁重情绪,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条件下,向最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进发,学生才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主动地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地竞争性进步。第三,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要做好自己的引导性工作就好,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及习性。

3、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细节。

素质教育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处于忽视状态:第一,数学学科的学习性质与发展状态。第二,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空间感的培养、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第三,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第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4、教学内容联系生产、生活。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素质教育

新课改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不管是从知识的内容、结构,还是从知识的连接上来看,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本人仅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行因材施教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关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实现互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科技时代,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则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能力。新课改后的初中生物学科教材,知识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纯的名词解释、抽象的科学知识,其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使的生物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充满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改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还帮助学生认识了客观世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生物科学是神秘的,丰富多彩的,它是最贴近大自然的一门学科。如果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用文字来将这些自然的奥秘解释给同学们,其中少了很多的乐趣,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生物的世界本来应该是鲜活的、多彩的,这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这些展现出来。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互联网+走进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死气沉沉变得异常活跃。课上运用生动的图片、flash动画等,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例如在讲解海洋生物时,可以播放各种鱼类的视频、图片,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生物的认知新课改中提出的素质教育,其和传统的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更加人性化,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心里活动等。新课改后,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参加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使学生真切的看到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这样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奠定了基础。此外,生物是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还要对书本上的结论进行论证,而不是叫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就要加强实验,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书本的结论进行论证,使的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发展史,培养学生求知的态度从以往使用的生物教材内容来看,其内容过分重视研究的成果及结论,而对于生物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卓绝、为寻求自然规律而奋斗的精神阐述的少之又少,生物学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那种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生物课堂讲解知识点时,应该结合生物学的著名历史事迹,通过这些事迹为学生讲述生物学家为寻求自然规律而奋斗的忘我精神,还可以讲述建国以来我国老一辈生物学者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从事科学研究,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求知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提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发现并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改纲要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处理好知识传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

1.正确引导,师生和生生间进行有效交流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只要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就可以了。但是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还采用这种教学,则是不可取的。初中的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对知识的领悟上,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是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此时,若还是一味的灌输,那么就会大大击退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及开创性思维,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课堂上,要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意见被他人接受认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对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评价,对于标新立异的思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的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这就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见解,从中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法,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都需要与人配合。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需要团队合作,因此,课堂上的合作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新课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对分数的重视。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贾云涛.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C].2018.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素质教育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目前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是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结晶,符合义务教育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和智力,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品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以下的实践和探索。

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1、精心设计课前引言。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或知识内容,不断设计、变换出激情式、生活式、启迪式或悬念式的课前导语。如初二第一堂物理课,我们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进入物理世界……(激情式、悬念式导语),激起同学们好奇了解物理世界、学习物理的兴趣。

2、直观性和形象化进行教学。(1)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我不仅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实验,常常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具,增加一些简单的、十分有趣的演示实验,如用一次性的注射器、细导线、酒精、打火机等制作演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还创造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如玻璃导电、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巧妙地设置悬念。悬念和疑问往往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可以用心巧妙地给学生造成悬念,如让学生观察平面镜里自己的像,看得见却摸不着?斜插入水中的铅笔弯折了?被短路的灯泡熄灭了?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3、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莲花型烟灰缸”、“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物理学习中的能力培养,要以物理知识(主要指物理教材中的系统知识)为载体,物理知识教学的展开,从能力和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寻求培养能力的途径与规律。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1)注意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仔细观察。如:用金属盒压强计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时,应先用手指压金属盒的橡皮膜,让学生观察压强计上液柱变化,然后再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不同地方,使学生观察分析,如果一开始就将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出现不知需要观察什么的情况。(2)在实际实验中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能力。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里应接进开关,且接线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经检查无错,才可闭合电路,当接进滑动电阻器作保护、调节作用时,其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等等。又如:在设计记录表格时,应当体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记录表格中要设有实验次序和待测电阻平均值的栏目。但是,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却不要设平均电功率的栏目。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观察大量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和概括的方法,如:在讲“浮力”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得到把物体放在空气中称与放在液体中称的结果不一样的感性认识,经师生共同分析,在感性上知道了浮力的存在,在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关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变化的有关知识,再分析物体上下表面压力之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通过论点、论据、论说三个部分,提高学生解答说理题的能力。如:图钉为什么头尖帽平大?论点:图钉帽平大,是为了减少手指所受到的压强,论据:F一定,增大受力面积S,可减少压强P,手指就不觉痛了;论点:图钉头尖,是为了增大对墙壁的压强,使它就容易钉入墙壁,论据:F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S,可增大压强P,图钉就容易钉入墙壁。(2)应用数学工具解答习题的能力。一是证明题,如证明推导串联、并联电阻的规律。二是代入公式求解。(3)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如:求并联电路干路中电流,可以也可以。

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品格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6篇

1.提升音乐创造力

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既注重对流行音乐的教学指导,又融入素质教育模式的运用,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艺术魅力,将流行音乐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表达出来,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鉴赏、自我弹唱等方式,形成流行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知识全面化,更好的服务学生音乐知识与演唱的需要。

2.拓宽音乐欣赏视野

流行音乐具有丰富的、美的感受,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素材,因此,在流行音乐的教学中,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旋律引导,形成优美的艺术环境,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到流行音乐的丰富内涵,形成一种自我创作、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演唱的好习惯,同时,通过流行音乐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真实美,迎合学生追赶潮流的心理特征,呈现出以往的音乐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艺术价值,让学生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增长见识,学到知识。

3.增强课堂的艺术吸引力

在流行音乐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掌握,让音乐课堂重新发挥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也不再是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规定者,而是成为了学生音乐资源利用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通过流行音乐的引入,在教师的认真筛选和指导下,让学生去欣赏和学习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学生自然就会重新回到热情积极上课的态度中来,\教师也会重新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可以丰富流行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流行音乐教学的艺术魅力。

二、探讨流行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路径的方式

1.导入教学的技巧运用

在流行音乐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通过对时代流行的音乐元素进行整理,采用合理的方式,并结合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与实际内容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的轻松教学氛围。可以从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引入,也可以从流行音乐的明星阵容进行导入,还可以从生活化的音乐场景进行导入,通过丰富多彩的导入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演唱的快乐以及与身心相符合的完美状态。譬如,可以结合奥运会的活动开展,教学《北京欢迎你》;也可以让学生在推荐优秀歌曲之后,让学生聆听,养成欣赏流行音乐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观摩形式、流行音乐演唱比赛等方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

2.情感元素的融入

在流行音乐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情感流露都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不同主题的流行歌曲的主题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意识和态度,去除学生心中的焦虑、郁积的不满、愤怒、悲伤等诸多情感,采取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唱法,让学生乐于接受。譬如,可以将周华健的《朋友》《真心英雄》,周杰伦的《蜗牛》,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等,这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效益,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采取随意哼唱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并结合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

3.流行作品的筛选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流行音乐作品的筛选,对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较高的作品,要大开绿灯;对于内容粗俗,甚至不健康的作品,要予以坚决地抵制。对众多的流行歌曲,予以辩证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的正面教育功能。对于那些内容粗俗、带有消极和颓废性质的歌曲,要予以坚决地抵制。可以从旋律、音响、色彩、和声等多方面来衡量所要挑选的作品的音乐性,同时更应展现流行音乐风格多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书法;基础教育;作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周远清在其教育文集中说:“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书法的特点以及对学习者的要求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表达形式,早在周朝,“书法教习”就被列入“六艺”之中,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之一。但书法的学习需要长期的技法训练,需要哲学、美学等学科的支撑。因此,这也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线条性东汉蔡邕《九势》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柔软富有弹性,书写者可以通过提按来写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再通过不同的结字方法和章法构成,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知道,甲骨文以直笔为主,大小篆以曲笔为主,汉隶方正略扁,楷书八法具备,行草书“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欲书先构筋力”,线条是书法的基础,古人将“力强、气厚、势活”作为衡量书法线条的标准,一副好的书法作品是一定具备扎实的线条功力的。然后再通过结字造型,将线条按照美的规律,根据不同书体或书法风格造型的需要,按照线条的疏密、浓细、虚实、轻重、疾涩、攲正、等手段进行组合,从而为艺术创造了无穷的空间。

(二)写意性书法线条从“状”与“象”中提炼而来,“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书法有写意功能,清朝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书法以浓浅、枯湿、提按、顿挫的线条抒发笔者丰富的内在情感,并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使接受者能够在观赏中得到共鸣。正如《老子》所言:“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这些复杂多变的意象与书家的内在精神形成了一个独特而直观的审美空间,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三)矛盾、中和之美老子《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书法讲究矛盾、中和之美。有破则有立,不偏不倚,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暗合的。矛盾是构成书法美的重要因素,如长与短、虚与实、干与湿等。这些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彼此排斥、融合,对立、统一。一切矛盾着的双方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相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四)“神性”与“人性”兼备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古人普遍认为书法本体是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所谓神性,即书法的超验性、灵性;所谓人性,就是书法的社会性、伦理性。张怀瓘《书议》有言:“书法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如窥谷无底”。李世民《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神性与人性兼备,使书法艺术变得饱满而丰富。

(五)对学习者的要求学习者在研习经典碑帖的过程中,要勤学、巧学、多思、勤思,认真熟悉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发挥抽象思维。在深入传统的同时,积极融合自身的情感。在思想上要广取博纳,切忌思想僵硬化。同时,还要有进取精神,不断运用矛盾这一辩证关系促进艺术创作。学习者在观察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时,必然是需要足够专心且细致的。而要让线质有力量感、立体感和节奏感,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这要求学习者一定要具备耐心、细心与恒心等品质。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甚至是终身性的过程,非有头无尾之人所能及,正所谓字无百日功是也。《东坡全集》录:“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欧阳询的例子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一个榜样。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打牢文化根基,“技”“道”共进,才能勇攀艺术高峰。

三、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马克思认为艺术源于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优秀的艺术对人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门类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书法离不开继承与发展,也不能游离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它必然与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东汉赵壹在《非草书》中的“凡人各殊气血,易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强为之哉?”第一次将人和书法联系起来,突破了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论观。此后,卫夫人的“非通灵感物,不可与斯谈道”、王羲之的“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通人胜士,学无及之”等思想都强调了人对书法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书法艺术对个人想象力、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作用,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将中国书法以一种艺术鉴赏的形式向世人展现其价值的过程,能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书法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审美理念和处事原则。长期研习书法,会给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内容是广泛而深邃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一)书法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上的作用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认为书法艺术是“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汉代扬雄言:“书者,心画也。”书法作品是书家内在精神的综合表达,书法作品的气息格调是高还是低,是书卷气、江湖气,这都源自书者的内心。傅山说:“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人的品格与书法格调是彼此联系的。另一方面,席勒等许多思想家都曾提出,只有审美才能体现完整的人性。人格的完整促使心理结构的完整。学生们在对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和临摹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塑造他们的人格、品格。学生临摹经典的书法作品就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对话,通过研习古代碑帖,了解古人风范,这必然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塑造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在中国,书家品德的高下,是书法作品流传的重要因素。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其作者大多为忠义爱国之士。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中言:“羲之正直有识鉴……故其书法书法韵胜遒婉,出其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邈不可及,为古今第一。”其中可见一斑。正所谓“书如其人”“书以人传”,能品读忠义爱国、廉洁高尚之人的作品,必定能在无形中提升自我的品德。

(二)书法在磨炼学生意志上的作用强调学生研习书法,并不只是重视一般意义上的书写,而是重视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毅力、观察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言:“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研习书法就是在磨炼意志。学习书法时,需要平心、静气、凝神。正所谓“兵静乃胜”。在沉心静气时,学习者可以感悟到天地的博大,胸襟的开阔,畅游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卫恒《四体书势》载:“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古人学习书法的精神和意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要鼓励学生敢于钻研。

(三)书法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上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多数人习惯了印刷字。因此,在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许多人会陷入“横平竖直”的误区,认为规范的“美术字”才是好的作品,把一些当代人的“美术字”奉为圭臬,此贻害无穷也。在基础阶段的学生,往往审美能力较弱,对较高艺术层次的书法作品没有辨识能力,这就需要好的老师给予正确的审美引导。王羲之言:“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书法之美,在点画的多姿,或如高山坠石,或如万岁枯藤;在线条的提按,或厚重,或灵动;在结字的收放、错落、避让。在当代,一些规范的“美术字”极大可能会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书法学习要追本溯源、尊崇经典。比如王铎临集王圣教序中一“於”字,既有开合、疏密关系,还有结体欹侧、线条渐变之理,内涵丰富,变化无穷。孙过庭云:“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书法具有极强的表意性。好的书法带来的是视觉审美传达至精神内部的共鸣。它蕴含着点画、线条、章法的节奏美和神韵美,能在无形中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宗白华也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无疑,经典的书法作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四)书法在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体现,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民族认同感建立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上。中国书法艺术具备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蕴涵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内在。李世民《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通过研习书法艺术,学生能在提升自我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清朝刘熙载曾言:“书造乎自然”。这肯定了人对于书法的能动性,也证明了书法蕴含着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于自然社会的深切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通过书法教育活动,能够在书法中感悟民族气节,思考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临摹经典作品,能够感悟先贤的哲思,会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熊秉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根基,它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结语

书法因具有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实用价值,教育部于2011年8月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学作为了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至此,中国书法成为中小学的教习内容。林语堂曾言:“书法提供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书法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实在不应局限于某一阶层。书法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传承、创造的社会功能。实现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发展和普及书法教育,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普及中国书法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79.

[2]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3]张怀瓘《书议》.王羲之《书论》.历代书法论文选[M].长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初中素质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

1引言

在一个国家当中,国民整体的核心素养是跟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地位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的。核心素养也就是人应该有的相关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节奏一致并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根据当前教育形势来看,我国的中职课程改革在整体上力度还不够,协同的推进还不到位,跟要求的任务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教育部近几年连续了诸多的重要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的问题。其中着重强调了培养人的时候不应该过分的注重表面教材知识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怎么才能获取到想要的知识和怎么去掌握一项技能的能力,这就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2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四化教学简介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示,各门课程应该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进而组织教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网络的应用,基本软件的操作等等。由于课程具备较强的实操性,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笔者认为这样一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很多的核心素养,比如说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以及实践创新等等。计算机基础教育虽然不如计算机专业那样学习的知识深奥复杂,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基本上足够学生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使用了。但是对于不同的中职学校来说,由于学校的资源情况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高低不一,在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教师形成了对课堂的绝对掌握,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等核心素养。接下来要详细描述的四化教学模式就是诸多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的教学模式。

3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实践

3.1教学内容模块化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上个世纪开发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将现场教学作为主要的形式,将技能的培训作为核心要素,一般来说,他将学习者分成四到五个人来组织教学,每个小组都可以自由的搭配组员,并且从四五人当中选出一个组长作为负责人,其他的组员就组长的组织之下相互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笔者根据近几年教材的内容,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教学整合成为了四个模块,分别是计算机软硬件管理,文档处理软件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应用,以及演示报告制作。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去整合教材内容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

3.2教学模块案例化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之后,就是根据实际发生很多情况收集相关模块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就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的教学模块案例化。这种案例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其中融合了情境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遵循了学习者建构知识和接受知识时的规律。围绕着教学任务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场景进行处理之后带给学习者,供学习者参考和模仿,通过自主研究和相互讨论的形式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教学案例情景化计算机所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正是因为此,计算机基础教育才会在公共基础课当中这么受欢迎。所以只有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通过研究提取出来的案例,学生能够进一步进行深入,学习到更加有用的知识。这些案例都是能够操作出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将这些案例都放在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场景中,比如说要制作海报,单纯的制作海报可能连要用什么内容和技术都不知道,但是具体到一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时候,采用什么题材,运用什么计算机操作就比较清楚了。

3.4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习,检测学生是否充分的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本门课程应该采取过程性的考核方法,分成平时成绩,专项技能和最终考核。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来设定相关的比例分配。平时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计算机基础教育涉及到一些基本的上机实验,这些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专项技能则要求对于某些特定的软件或者操作要能够熟练,最终考核则是综合以上成绩,以及最终的笔试以及上机考核。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教育机构,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和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必须要采用不一样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做好,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时时刻刻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使得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率和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久红,朱辉.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四化”教学实践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2):51-54.

[2]曹荣军.基于专业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24).

[3]顾井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转型微探[J].《知识窗:教师版》,2016(16):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