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实验室管理;有效整合 

引言

自1985年以来,截至2015年3月,已有159所高校陆续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1],年代相对悠久,并且多由开始的煤炭安全逐渐转型或发展多元化,这也使得各大高校面临一个突出问题,设备陈旧较多,发展方向增多,设备引进速度加快,仪器设备数量大幅度升高,而实验室面积有限,实验员数量和精力有限,导致仪器设备损坏或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等诸多管理问题出现。本文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例,对本专业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改进,为各大高校安全工程及其它专业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相似问题提供参考和解决思路。

1我校安全工程实验室特点

六盘水师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定位是“根据六盘水地区工业资源优势,六盘水师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侧重于矿山安全,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工业行业扩展,为地区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应用人才,以适应地区产业和技术发展”。实验室目前坐落于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躬行楼二楼。2015年以前实验室设备较为混乱、陈旧,其中2010年之前的设备共有69台,2015年之前设备共有75台,总资产239.4万,其中模型类演示装置就占15年设备总资产的55.2%。设备多为模型类演示装置,资产占额比重大,逐渐与时代脱轨,目前模型类演示装置多已发展为应用计算机模拟仿真,3D实训操作。其次,自实验室命名挂牌后,实验室内设备杂乱、类型不清,多种类型设备混为一室,功能划分不齐,不便于运用与统一管理,且部分设备闲置。此外,实验室一人管理多间实验室,实验课或科研中一旦出现仪器设备损坏,发现慢、报修慢、维修慢,如有些设备有人为损坏或雨天进水等情况不能及时知晓,直到下次实验课程前或科研时才能发现并申报维修,最终耽误课程和科研进程。

2实验室设置

2.1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已有实验设备陈旧较多,功能分类不清,界限不清晰,多类别实验器材交叉陈列,需重新统筹规划。(2)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利用实验室,并实现实验室及设备仪器的及时有效管理。

2.2设置原则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本专业方向发展与各位专业教师的科研及教学方向,结合专业方向和功能综合为原则等将实验室重新划分调整布局,将实验室与教师专业方向及特长结合,将实验室分管至相关教师,实现实验员统一管理下的协同二级管理,并责任到人。针对实验室的管理、责任、报修、设备领用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及设备的有效运行。

2.3具体管理措施

2.3.1以专业方向和功能综合为原则,重新定义整合实验室对实验室设备盘查,清点资产,按专业方向和功能综合分类,将实验室设备分为基础实验类,如工程流体力学、热力学、工程热力学、燃烧学等基础实验装置;瓦斯地质类,如煤的瓦斯渗透系数测定仪、残存瓦斯含量测定装置、瓦斯突出参数仪、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仪等;工业分析类,X射线衍射仪,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粉尘粒度分析仪、煤矿专用气相色谱仪、便携式高浓度测尘仪、智能马弗炉等;矿井通风类,矿井通风与安全仿真实验装置,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与安全实验装置,其它模型装置等;职业卫生类,红外激光测温、声级计、叶轮风速表、温度表、便携式热球风速仪以及防护用具等;虚拟仿真类,如三维通风仿真系统数值模拟软件、瓦斯抽采虚拟操作教学仪和探放水虚拟操作系统等。将实验室参考原有实验室基础上[2]划分为职业卫生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矿山虚拟实训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安全人机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瓦斯综合防治实验室、矿井通风与安全仿真实验室等大类,根据大型仪器需要将部分实验室下设分室,如瓦斯综合防治实验室下设瓦斯含量测定实验室、瓦斯突出参数测定实验室、瓦斯吸附解析等实验室分室,然后将各设备逐个认领分配至实验室。各实验室主要服务并依托于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辅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

2.3.2陈旧实验设备管理及实验室有效整合对实验设备进行评估分类整合。对陈旧设备、长期闲置设备进行评估,不能维修且使用价值和使用频率较低则进行申请国资处报废处理,仍具有较高使用价值,但长期闲置或可维修,则联系厂家进行上门维修、培训。对报废设备和使用价值低且维修价值高的设备则作为参观和演示使用,或供学生参加模型大赛进行改进探索。以功能综合为原则,可采用合并、重组的方式,对实验室予以调整。对一些功能相似的装置,采取与本学院内相近专业如采矿、安全、地质专业共用或合并为一室。如一部分模型类设备,占地空间大,功能少,只起演示作用,则统一搬至楼上与采矿工程模型室合用,一方面功能相似,对采矿地质构造类的模型起到一个补充,还可以增强不同专业学生对矿山安全的认识,另一方面充分有效利用空间,也为后期新设备引进腾出空间。另外,如虚拟操作平台原来采矿和安全专业各有一间,均有两台大型虚拟设备,现在共用一间,不仅充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还壮大了虚拟平台的项目,有效的利用了空间。

2.3.3实验室责任到人结合各老师的科研方向与擅长课程分配或认领实验室,两人一间,协同管理,内间办公,外间实验,设备仪器统一发放室内设备仪器清单,填写对应责任人,填表签字归档至实验员处,同时教师及实验室内各存放一份,增减仪器时到实验员处备案,避免国有资产遗失与损坏。此外,制定统一实验设备报修表、实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责任告知,填写各实验室责任书并归档。为使荒废仪器充分发挥使用,且为各位老师做科研提供便利,同时充分保证了实验设备的有效正常运行,最终为安全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奠基石。

3目前取得的效果

从2016年1月以上措施开始实施以来,本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卫生得到保障,实验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等情况都得到及时上报、维修,为后期上课、科研顺利进行提供条件;其次,由于教师常在办公室,不仅解决实验室及设备无人实时管理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办公不便问题,且更加方便科研项目的及时进行,最终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通过让学生观摩、创新改进再利用部分报废低值设备,以及通过整合多专业平台设备,阔大学生视野,2015年以来,学生参加全国模型大赛积极性高涨,获奖频次逐年增加,仅2018年在全国采矿模型大赛中就获得奖项15项。此外,通过整个实验团队努力,目前已通过申报专项基金成功获批成立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与装备实验室,申报平台多项,并通过各类平台和教师科研项目新增仪器设备近150万,极大的补充了本专业的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拟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实验室管理方案及文件,有效的推进了实验室及设备的有效运行,整个实验室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学校努力正在积极申请落实上千万的德促项目,也为会本专业的实验室发展带来质的飞越。

4结论

本文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为例,对本专业实验室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如设备陈旧老化增多,发展方向增多,设备引进速度加快,仪器设备数量大幅度升高,而实验室面积有限,实验员数量和精力有限等进行分析改进,以专业方向和功能综合为原则,重新定义整合实验室,对实验设备进行评估分类整合,以功能综合为原则,可采用合并、重组的方式,对实验室予以调整,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实现实验室的协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制度,良好的推进实验室及设备的有效运行,为地方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及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姚建,张驎,徐景德.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类专业发展浅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04):88-91+101.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安全作为考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又是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基本愿景,更是城市生产、生活,以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2017年以来,台州市从公安视角切入,有效组织开展了强势治安警务战略,推动台州城市安全发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新时代下加强城市安全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源头治理,管控安全风险,提升监管效能,谋划综合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安全发展;社会治理;公安工作;台州市

党的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当前,浙江省台州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如何认识和把握城市安全发展,改进安全治理方式,构建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命题。

一、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安全发展一直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强调,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带动周边、辐射县乡、惠及民生的安全发展型城市,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种方式,把安全作为一种状态,推进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城市安全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是两条斜边,安全是底边。没有底边的有力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难以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安全治理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报表“0”前面的“1”,任何一个领域、一个时点没守住,都有可能“100-1=0”。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城市安全治理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各领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稳固基石、筑牢坚固防线。

(二)城市安全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比如,人民希望党和政府更加主动作为,更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所思所想所盼,加强和改进城市安全治理,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城市安全发展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务实之举。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城市安全发展是应有之义。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实现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着力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台州城市安全发展存在的短板

台州是“全国少有、浙江独有”的组团式城市。近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成了全国文明城市,但由于撤地设市较晚,城市功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多,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一)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存在缺陷。一些地区、部门合力不强,合作、互通、共享理念缺乏,甚至“多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部分城市安全领域规划建设滞后,与城市发展现状不匹配。特别是台州每年都有大量建筑项目和道路交通建设工程,但相应的消防、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配套不足。比如,消防规划制定修订不够及时,落实不够到位,导致消防安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不协调。

(二)城市安全隐患整治面临压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中潜伏着诸多风险,高层建筑、“三合一”场所、居住出租房屋等火灾事故风险源量大面广,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台州作为渔业大市、浙东商贸中心,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和工矿商贸领域中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四类低水平事故重复发生,事故可控性仍然较弱。同时,在互联网、新媒体作用下,犯罪结构比例在调整、方式在转型、手段在升级,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更大挑战。

(三)城市安全应急管理联动不够。防灾、救灾往往分灾种、分部门组织,演练不多,共享不足,遇有突发紧急情况,难以迅速精准调配各类应急资源。目前,台州市应急管理部门还未成立,公安、消防、民政、国土、安监、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地震、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在防灾救灾方面沟通不畅、衔接不顺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城市安全基层基础不够牢固。台州民营经济活跃,小微企业分布广、数量大,一些企业利用落后设备、生产低端产品,大量流动人口租住在出租房屋、出行用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安全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安全文化不够浓厚,群众安全素质总体不高,对应急预案认知、协同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亟需提升。同时,城市安全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比如,全市公安机关民警数占户籍人口总数的万分之10.7,居全省倒数第二。

(五)城市安全责任落实有待加强。安全事件的背后大多有责任不落实问题。少数地方党委政府“重发展、轻安全”,抓城市安全治理意识不强、决心不够、力度不足。部分部门监管责任存在盲区,没有完全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履行,漠视法律法规,“要钱不要命”,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落实不到位。

三、强势治安警务战略推动台州城市安全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7年以来,台州市公安机关秉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平安稳定压倒一切、工作实绩说明一切”的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聚焦“决不让台州成为犯罪洼地,决不让重大恶性案事件夺走百姓生命,决不让黑恶势力带走群众幸福”的目标,保持勇争第一、勇立潮头的锐气,深入实施强势治安战略,着力将强势治安延伸到公安工作各领域,探索城市安全发展之路。截至2018年5月,在2017年案事件断崖式下降的基础上,全市刑事立案数、道路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91%、50.29%、61.90%,降幅远居全省第一。2018年4月2日,相关城市安全管理实践探索做法被《人民公安报》以“台州公安为现代城市安全发展探路”为题在头版头条刊发。

(一)做强顶层,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格局。一是建立最强组织体系。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县两级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安全工作。明确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由常务副县(市、区)长具体抓安全工作。市、县两级抽调相应职能部门人员,在道路交通、消防、防溺水、禁毒等各个安全领域分别成立专班,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安全工作。比如,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共有包括各县(市、区)常务副职在内的百余人实行实体化运作,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均建立消防监督管理机构。二是施行最重考核比率。提请市委市政府重视,在市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大幅度提高安全工作权重,并上升为“一票否决”项,直接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目前,消防、禁毒、交通等安全工作考核分数从9分上升至30分,同比上升23.3%。在市公安局对县(市、区)局综合实绩考核中,将“发生2起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或1起以上较大火灾事故”的列为一票否决项,一旦发生直接取消成绩,列为末位。三是制定最严安全标准。根据当前城市发展中凸显的安全问题,完善高层建筑、道路交通、应急设施等建设和技术标准,增强抵御事故风险、保障安全运行能力。比如,在消防安全领域,出台《台州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全市范围全面严禁新建通天房,制定新的建筑安全标准;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严格实施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五同步”标准;根据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按照“彻底告别‘三合一’、小微企业进园区、民房群租旅馆化、职工住进宿舍里”的总体思路,逐一制定标准化建设意见,从源头上保障安全质量。

(二)清底隐患,严控城市安全风险源头。一是挂牌消号严整隐患点。针对安全事故高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面排摸隐患,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做到限期整改、消号治理。比如,深化重点车辆管理,对工程车发生事故的,按照责任“连坐”方式,企业、工地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关停。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强化对老年人等群体的宣传教育,开展电动自行车驾驶学习、培训,严查电动自行车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满足扣车条件的一律扣车;对本地驾驶员发生主责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该回炉学习的坚决回炉、该重考驾照的坚决重考;对外地驾驶员,通过业务登记、保险查询等方式,分类严管,淘汰低素质驾驶员。全面整治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隐患,出台电动自行车“三个一律”、居住出租房屋“七个一律”、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十项铁规”、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硬隔离”技术措施、十项负面清单等制度。截至目前,行政拘留违反居住出租房屋安全管理规定人员2333人,办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政处罚案件1.65万起,全市2.5万家10人以上、25.5万家10人以下居住出租房屋完成隐患整改,整改率分别达91.2%、83.6%;针对75岁以上尤其是有吸烟习惯的老年人火灾死亡事故多发态势,2018年2月初开始,由村(居)与其子女签订责任状,落实村(居)干部结对联系,劝导戒烟,检修住所,禁止群居,方便逃生,截至目前实现了“零死亡”。二是挂图作战控牢行业线。制定《台州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日检查、周通报、月会商”,定期汇总分析各类隐患,实行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强化对各行业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在企业、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建立隐患自查自改评价制度,比如,对全市4152幢高层建筑实行消防安全经理人或楼长制度,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建立全民举报平台,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行动。目前,共获得群众举报治安、交通、消防等隐患线索近28万起,兑现奖金243万元,形成全民监督氛围。三是挂肠悬胆管好社会面。在保持高压全线严打突出违法犯罪的同时,全面整治“黄赌”违法犯罪,对涉黄涉赌的酒吧、休闲会所、按摩店、室、游戏厅等场所一律关停。2017年,全市刑拘、行政拘留“黄赌”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48.17%、51.77%,成功侦破台州市历史上打处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高的以徐卫兵为首的有组织犯罪团伙,该团伙依托大浪淘沙酒店等场所,2010年以来组织妇女、开设非法所得2.5亿元。严管有前科劣迹的高危人员,从对台州近4万余名前科劣迹流动人口入手,逐一落实管控措施。2017年,全市外省籍盗抢骗毒前科人员较省厅基数下降47.73%,自行离开台州的高危流动人口已达97.54%,极大祛除治安毒瘤,该做法在全省推广。严厉整治基层村居干部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扶持好的、教育不好不差的、打击差的”原则,推动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整治,净化基层政治环境。

(三)科技围城,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一是盘活大数据,提升安全监测水平。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云视频等技术,将全市12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40亿余条数据及5.4万路视频数据纳入情指联勤中心数据库,将房管通、流管通、平安通等接入同一平台,建立“科技围城”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常态开展“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比如,开发“高空瞭望”视频系统,实行“24小时全方位智能监管”;开发“智慧消防”自动预警系统,应用于全市近3000个重点消防单位等。二是创新物联网,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物联网建设,开展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工作,以防盗、防火、防溺水等为主题,设计发放一批美观、实用的反光贴,并赠送200万顶安全头盔,吸引群众主动安装电动自行车防盗装置,力争2018年电动自行车防盗装置安装率达到90%以上。同步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以3人以上居住出租房屋、企业、商场、超市、专业市场、居住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居)等为重点,目前已投用3万套,计划7月底前投用5万套。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物联网火警快速推送系统,智能监控火警,第一时间在周围关联建筑内发送声、光报警信号,唤醒云端编组内所有报警系统,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撤离。三是运用高科技,提升应急救灾水平。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警医联动”平台构建伤员救治绿色通道,配备高科技安全技术装备,设立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利用无人机采集紧急搜救信息,提高社会面管控能力。引入救援直升机,推出“空中120”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缩短救援时间。

(四)精准宣传,培育城市安全主流文化。一是唤醒群众安全意识。组织系列面向全社会的安全宣誓活动,释放抓安全的强烈信号,确定每月5号为安全教育日,增强全民讲安全“仪式感”。通过制作事故视频向全市进行“一案一警示”宣传,发放致每一名市民的防火、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溺水安全公开信,组织百万师生开展“开学第一课”消防安全大体验,为近70万师生呈现全方位消防安全宣传,普及全民安全知识。建设具有台州特色的公共安全教育馆,推广阮林根“预防犯罪厅”,举办安全知识大讲堂,真正把安全元素融入城市文化。二是浓厚安全法治氛围。协调公检法出台涵盖打击“黄赌毒恶”、道路交通和消防治理等公共安全隐患的一系列铁规铁纪,不断将“强势治安”的措施拓展到公安工作各个领域,向全民释放严管严治的强烈信号。比如,针对电动自行车成为火灾、交通、盗窃重灾区的实际,出台严惩不戴头盔“四个一律”、严禁居住出租房屋违规充电“七个一律”等规定,共处罚各类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22.73万例,行政拘留563人,涉电动自行车事故实现断崖式下降。三是提升全民安全技能。推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推广普及安全常识。建立三级火灾事故警示教育培训机制,按照“一有火警,全镇警示教育培训;一有火灾,全县警示教育培训;一有伤亡,全市警示教育培训”的原则,组织人员分级分类开展定向培训,有效提高隐患整改针对性。建设专职安全应急队伍,按照“1分钟响应启动、3分钟到场扑救、5分钟协同作战”要求,联合政府专职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等联合演练,各县(市、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各乡镇(街道)政府每月组织一次。目前,已建成以网格员为骨干的交通安全专业人员7000余名,街道(社区)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村居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3783支25179人,村级、居住出租房屋和企业夜巡打更防火防盗队伍8602支28044人。

(五)过程严管,压实城市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全面推行领导到场制度。对道路交通、消防以及其他人员伤亡案事件,建立领导第一时间到场制度,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参与处置、第一时间强化指挥。比如,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发生伤人事故的,交警中队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必须到场;发生1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交警大队长、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必须到场;发生2人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分管领导、公安局局长、市交警局局长、道路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领导必须到现场;发生3人以上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分管领导、县(市、区)主要领导、市公安局分管局长必须到场,同一路段连续发生死亡的,按上述标准执行。二是建立事故预防等级响应机制。全面分析一定时期内人员伤亡案事件警情,明确响应等级,集中警力,持续整治,做到“什么隐患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哪里隐患多发就集中整治哪里”。比如,全市一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人以上的,或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启动市级一级响应,取消节假日休息,全警上路集中整治,直至事故发案情况好转再取消响应。三是建立最严责任倒查机制。建立涵盖党政领导、职能部门、社会企业等“三位一体”的强力问责追责机制,开展制度示范月活动,明确各种情形追责标准,并将各有关领导执行制度情况予以公开。比如,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一律停业1个月,予以挂牌整治,追究企业主体责任,依法顶格处理;因消防隐患未排查发现,或者隐患没有督促整改到位,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从严追究所在地乡镇(街道)、监管部门和联系包干单位的责任;一个季度内同一隐患引发3起火灾事故的,对乡镇(街道)挂牌整治1年,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整治期内不得提拔和重用等。目前,已纪律处分137人,诫勉谈话251人,约谈1983人,全市上下抓消防安全氛围空前浓厚。

四、新时代加强城市安全发展的对策思考

虽然台州市通过实施强势治安警务战略,解决了城市安全发展中的许多难题,但要推动城市安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优质量发展,仍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安全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大视野加强顶层设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安全发展统筹领导,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同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将城市安全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专项规划,注重示范引领,加大巡查力度、考核比重,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监督。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推进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大决心推进源头治理。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体现城市安全区域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建设,严格安全准入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增强抵御事故风险、保障安全运行能力。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因地制宜深化重点产业安全改造升级。比如,台州市要按照“彻底告别‘三合一’、小微企业进园区、民房群租旅馆化、职工住进宿舍里”的总体思路,加快低小散、厂中厂、老旧工业点、老旧市场改造等专项整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三)大力气管控安全风险。依托平安建设等载体,健全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加强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排查治理、联防联控。积极适应犯罪形势新发展,推进打击模式转型升级,严打突出违法犯罪,严密高危人口管控,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好地控发案。加快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健全城市安全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四)大幅度提升监管效能。严格落实城市安全发展责任,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无空挡、监督管理无盲区。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充实基层城市安全执法力量,密切职责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提升监管实效。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城市安全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有机融合,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补效能。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燃气;安全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策略;客户端

1城市燃气客户端安全运营管理的若干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燃气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运营管理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燃气在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城市燃气公司过分追求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对燃气技术的管理和更新不及时,导致燃气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燃气公司员工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有的甚至是无证上岗,降低了燃气的安全和技术的投入,导致设备老化、维修保养难度加大;有的城市燃气公司将安全运营工作局限在公司内部进行,对客户端用户的安全管理不细致,不到位,同时用户对燃气安全使用知识不足、意识不强,燃气设施不规范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1安全运营管理太被动

现阶段,部分城市燃气运营商对新规范的准确性把握不足、通过以前的制度防止事故、通过检查预防事故,通过这些被动的安全管理方式效果有限;缺乏主动安全管理观念和行动,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流于表面,重视安全事故后的惩处和整改,轻视事故之前的预防措施落实和事故发生深层次原因的分析。

1.2安全投入不足,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整改

部分企业在落实安全投入资金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对于客户端安全投入的界限存在模糊不清,有些事项是否投入取决于领导人为决断。对客户端燃气设施的安全隐患由于产权归属和维护管理义务不对等问题导致客户端安全隐患整改难度大,整改率不及时的问题较为突出。

1.3客户端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企业为了提升在辖区内的管道覆盖范围,抢夺控制尽可能多的市场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重视不足,未能从管理制度层面进行创新,跟随社会发展变化更新管理措施。

1.4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

城市燃气公司随着自身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对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控技能不足。城市燃气公司内部的员工频繁流动,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弱化,部分员工即使经过相应的培训,但是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例如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下井造成窒息死亡的事故,这方面有着很多血的教训。

1.5客户端燃气设施安全问题

管网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管网会逐渐被腐蚀,严重的会出现穿孔情况,或者是均匀腐蚀。由于管道自身材质的特殊性及工作环境作用之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出现腐蚀。燃气输送大多是钢管。依据其腐蚀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外壁与内壁腐蚀两种。架空或者是埋设等方式都可能会导致外壁腐蚀情况出现。对于埋地钢管而言是一种全面性的腐蚀。而穿孔的原因则是由于电化学腐蚀。对于内壁腐蚀而言,水在管道的内壁形成亲水膜,从而形成了原电池池腐蚀条件。由于输送的物质中可能会含有腐蚀性化合物与能和金属发生反应的物质,在时间的作用下,就会对管道造成腐蚀。

2城市燃气公司客户端安全运营管理的对策分析

对城市燃气客户端的泄露和爆炸事故的预防,是保证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燃气立管的老化腐蚀、户内装修对燃气管道的包封、破坏,导致城市燃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预防城市燃气安全事故中要不断加强客户端的安全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强化燃气设施的规范性来保证城市燃气用户的使用安全。

2.1客户端安全运营管理制度创新

城市燃气公司在加强安全管理制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观念,通过优化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高效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制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义务,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抢险演练,员工在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提升员工发展安全隐患和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2.2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监管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运营中通过应用GIS和SCADA信息技术,提升燃气安全在线监管工作。使用GIS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定位来判断和寻找燃气管道的老化和腐蚀,为燃气管道的定期检测和保养维修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对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2.3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客户端的安全管理

要从源头抓起,从燃气设计环节就要给予重视,尽量不要给用户后续可能的违章留下空子。城市燃气公司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使用的燃气设施严把材料质量关,严防不达标材料流入市场给后续管理带来隐患。通过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对燃气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城市燃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相连,城市燃气公司要认真梳理客户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行之有效的对策付诸行动,将工作重心前移、重在预防,加大安全投入,并不断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客户端的安全管理,确保城市燃气客户端用户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德状.小议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城市消防安全就是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城市建筑种类多、结构复杂、人员、物资丰富,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文章围绕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消防安全风险调控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城镇化的特征和当前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创新火灾调控措施,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消防安全;创新;管理模式

引言

城镇化是我国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是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实现生产力升级换代,优化配置、集约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规模的增加,数量的增多,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的复杂性,都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城市建筑种类丰富,工作、居住、娱乐、购物、公共事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催生了大量建筑。出于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城市建筑正在向着层数多、高度高、地下建筑多的放向发展。高层建筑、大型建筑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主流。这些建筑人流密集、物资储量大,火灾隐患多,危害大,城市消防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1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社会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政策,我国城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经济活动频繁,城市成为经济洼地,大量产业汇集于城市周边。现代社会的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集中区域,也是各类产业汇集之所。丰富的物资、便利的交通以及庞大的市场都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产业聚集伴随着人口、资金和物资的集中,这些都成为城市发展壮大的基础。

(2)人口密集。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生产活动的增加,也带动了人口流动。城市中人群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也往往是非常惊人的。

(3)城市生活种类复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城市的庞大人口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由于人群来源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其中往往存在很多消防安全隐患,给城市消防安全带来威胁,也增大了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

2当前我国城镇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2.1城市消防规划和城市发展建设不同步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消防规划是消防机关开展城市消防安全防控的基本蓝图,应该在城市规划编制时就同步制定,但由于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城市管理者更加注重经济方面的发展,对消防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太快,城市规划不断调整改变,部分领域发展和其它领域发展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城市消防规划被动地一直处于紧追其它规划的后面,不断改变调整,难以有效落实,从而使得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

2.2城市消防安全管理遗留问题过多

在过去,城市规模较小,建筑结构较为单一,人口数量也低,消防安全管理压力相对不大,在管理上也做的不够细致,很多地方一直都是粗放型的管理,城市消防隐患众多,比如私搭滥建、随意更改建筑用途情况十分常见。另外,各类经济开发区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一种形式,在建设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建设单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水电路等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上,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注不多,导致消防用水来源少,发生火灾面临水源远或无水可用的情况。

2.3消防监督体系尚待完善

消防监督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防患于未然原则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消防机关是消防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但由于人力匮乏问题,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多职,精力有限,不但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还给工作人员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影响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结果就是城市消防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排查,火灾多发。

2.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要保障消防安全,必须坚持从日常着手。因此消防机关制定实施了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审查制度。但由于社会单位普遍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工程建设上,逃避审批、随意更改设计、占用消防通道等情况经常发生。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整体下降,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造成严重后果。

3建议和对策

城市消防安全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推进我国城镇化事业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和消防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从各自职能出发,合理调度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社会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将火灾事故消灭于萌芽阶段。

3.1科学编制消防规划

在编制城市消防规划时,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编制单位要对城市发展有着清晰准确的预测,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城市消防规划,将消防规划有机地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避免因为消防规划和城市发展不相符而失去应有意义。要实现这一目的,编制单位必须全面充分地收集关于城市发展的所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和实际情况相符。

3.2推动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体制改革

3.2.1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在城市火灾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庞大的城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仅仅依靠消防机关是不够的,必须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安全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机构、组织上,实现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组织网络化,让每一个社会机构、组织都成为消防防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消防机关作为城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部门,协调各方面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消防防控工作质量。

3.2.2创新消防管理机制。将城市区域划分为若干片区,各个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由该区域的消防站负责,这些消防站统一隶属于当地消防部门,是消防机关在各地设置的前哨站,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消防区域联防机制,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机关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开展救援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所面对的局势只会更加严峻。各级政府和消防机关要认清这个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开拓创新,制定新方法、拿出新举措,构建全方位的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体现,确保城市消防安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秩序的和谐稳定夯实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陶琦.当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0(04).

[2]曹刚,王剑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防科技,2011(02).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格式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1事故回顾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基坑现场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2013年1月28日,正在建设施工的广州市地铁八号线折返线隧道区间工程项目,因隧道施工(矿山法)造成荔湾区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地表塌陷,塌陷面积约690平方米。2018年2月7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发生一起隧道坍塌重大事故,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人受伤。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进度、投资效益及人员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且给其建设事业发展中带来了阻碍作用,间接地加大了这方面的建设风险,制约着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需要对与之相关的安全管理特点及其格式化管理内容有所了解。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特点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时,为了丰富其研究内容,提升建设单位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水平,则需要了解其安全管理特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因地铁工程所在区域包含了复杂的地质条件,且在地下水、不同岩层机理等要素的影响下,使得建设单位在这类工程安全管理中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性突出的特点,无形之中加大了其安全管理难度,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在这方面的管理效果。

2.2工程建设期间作业环境复杂多样

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卫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使地铁工程施工作业开展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会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复杂系统,威胁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及安全性,增加了建设单位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量。

2.3安全管理要求高

建设单位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通过对人员配置、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入手,开展好针对性强的安全管理工作,客观地说明了地铁工程建设中具有安全管理要求高的特点。同时,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专业能力不足,且对地铁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等,则会降低其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建设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否有效、管理中的技术含量是否良好等,与这方面的管理效果是否显著密切相关。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格式化管理分析

为了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保持其良好的建设状况及效果,则需要对这方面的安全格式化管理加以思考,并将相应的分析工作落实到位。在此期间,相关的安全格式化管理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3.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高效利用

建设单位在实践中应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状况的分析及其要求的考虑,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完善这方面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高效利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安全管理有效性。具体表现为:(1)建设单位需要在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机制及管理工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所需的安全管理体系,给予相应管理工作开展方面科学指导,避免对轨道交通设施安全性能及人员安全等产生威胁;(2)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后,建设单位及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高效利用,促使安全格式化管理作用下能够达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目的,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3.2细化安全管理流程并实施到位

所谓的安全格式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程序的标准化去管理,且在有效的规章制度、检查工作及手段等要素的支持下,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在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效果的过程中,为了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则需要建设单位不断细化这类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将其实施到位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应从可执行性、适用性等方面入手,设置好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细化,拓宽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思路,提高其管理效率;(2)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所需的安全管理流程逐渐细化后,建设单位在实践中应将其实施到位,并对这方面的管理流程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减少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发生,满足其安全管理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3.3其它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也需要考虑这些管理措施的配合使用:(1)建设单位应开展好专业强的培训活动,并将有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实施到位,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提高他们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增强其管理过程中的专业性;(2)重视信息技术使用,将丰富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方面,为其管理工作进行中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渐提升这类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对建设单位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安全管理特点及其格式化管理措施的探讨,可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全面提高建设单位在这方面的管理效率及质量,避免加大这类工程的建设风险。因此,未来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通过对实际情况与形势变化的综合考虑,重视这方面的安全格式化管理,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予以应对,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建设要求的同时丰富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信息数字化成为了城市逐渐趋于智能化、科学化以及智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现代城市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这不仅使城市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还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产生与应用,而在城市建设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建设,为社会发展中的行动以及决策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因此也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分析

据了解,利用相关技术对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许多丰富并且有用的知识,这对未来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城市重要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也就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对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由于数据量庞大,如果仅仅利用实时储存的方法,必然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因此这就需要进行大数据处理,并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来完成对庞大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存储[1]。同时,想要保证城市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就要确保大数据的安全,所以数据安全技术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一)数据挖掘技术

在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以及相关部门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日积月累,这些信息资源的存储量也会逐渐加大,而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中是否存在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被人们得以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数据资源都具有可分类、可运用、可挖掘以及价值性高的特点,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寻数据间规律的技术都被统称为大数据挖掘技术。其主要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变换等数据预处理,其次要对整理变换好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模式评估等过程,从而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分类、差异性以及演变等任务,最后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搜索以及大数据报表等方式来完成对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人工智能技术、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存储技术以及数据管理技术等。

(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传感器网络技术、GPS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多种技术分支。将传感器中的装备置入到感应器设备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感应器运用到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再利用传感器网络将城市景物监控器与人员移动程序、图像识别控制器等设备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远程控制,进而为城市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和决策分析服务,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云计算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拓展与延伸造就了云计算技术,它拥有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并利用相应的物理设施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处理。并以互联网为载体,向用户提供服务,从而达到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大以及数据交换的应用模式。因此,云计算技术是智慧城市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技术支持。

(四)大数据安全技术

由于丰富的数据都在系统中进行集中存储,一旦遭受到外来用户的攻击那么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讲,要对大数据的整体系统、运行主机以及终端设备等设施进行安全防护。常用的大数据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网络防火墙技术、用户认证、VLAN技术、内容安全检测技术以及安全管理平台技术等。

二、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信息技术的体现以及智能化的体现,而且还是人类智慧以及城市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的体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不断对城市系统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的效益更好、城市效率更高[2]。另外还能为居民提供智能环保的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智慧城市是对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城市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完美融合的利用,是包含感知系统、网络系统、数据系统、应用系统以及安全管理等五个层次的城市系统。感知系统主要是对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放大等前期技术处理的过程,宽带互联网、传感系统、自动识别技术以及导航定位都属于感知系统的结构构成部分。网络系统是数据信息进行传输、协议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技术处理的系统,它主要包含光纤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络以及三网融合等。数据系统主要是对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以及资源共享的技术。城市云平台、大数据支撑以及应用平台、以及数据信息存储平台等是数据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系统主要是以数据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前提下,对城市智慧系统的决策、管理以及布局进行处理的技术。利用城市智慧系统平台,可以实现与城市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从而获取各类信息。另外,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能否进行安全科学的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成败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大数据一旦被泄漏或者盗取,那么大数据中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城市信息以及国家信息安全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3]。因此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就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建立大数据法律保护的整体架构,并围绕数据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安全系统,利用身份认证以及密码管理等手段来对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另外还要加强负责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

三、结束语

目前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推动城市智慧化的管理,而且还能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02):30-35.

[2]马新强,刘勇,范婧,黄羿,吴茂念,张明义.大数据驱动下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导报,2017,35(21):131-137.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构建城市和谐交通需要协调处理的基本关系以及构建城市和谐交通需要树立的基本意识等问题。

1、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办专题研讨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4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总理也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的指示精神,这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第一道工序,是保持城市正常运转的枢纽,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在获得优先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服务,营造有利于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在保持城市稳定与发展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2.1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和谐交通反映的是交通系统员工之间、交通系统员工与社会成员之间、交通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交通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协调相生的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共享、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城市交通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2.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需要处理的五种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城市交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城市交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兼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发展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进行。因此,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态度办事,在推进城市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地程中,充分地、前瞻性地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去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种不同群体之间、交通与环境之间和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要把城市交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城市交通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城市交通系统形象,不断增强城市交通系统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外部行业的关系。城市交通系统是社会关联系度很高的行业,比如与城建部门、环保部门、交警部门等都具有密切联系。城市交通系统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在制订有关政策时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协调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城市和谐交通,还必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尤其是要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城市交通不断发展的地程中,要努力构建绿色环保和具有人文化的要求交通。尤其在中央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后,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要在发展过程中切实保护和全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应该树立的基本意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必须树立六个意识:

3.1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为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核心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城市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只有城市交通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要把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产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3.2规划意识。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目前城市出现的许多交通拥挤问题,都是缺乏规划协调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应该在广泛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总体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综合交通专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首要环节。应该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调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未来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科学谋划城市交通发展,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3.3服务意识。城市公共交通属于窗口行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形象,而且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大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对于构建和谐城市交通具有重大意义。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城市公共交通的突出位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管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城市公共交通职工队伍。

3.4安全意识。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强化安全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必要条件,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城市交通工作的首要位置。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安全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一定要运用系统化、多元化的研究和管理。要建立加强城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和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理解交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定。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做到事前能够预防,事中能够控制与处置,事后能够妥善处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员参与、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城市安全发展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电子信息技术

1城市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作用

伴随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持续更新以及多元化应用,其在城市安保领域地位越发重要。最广泛的应用体现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传输手段构成监控技术系统。该系统可配置在人流密集场所,特别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交通路段,应用实时监控系统,可大大提升安防工作效率,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当前,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开发逐步向着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此系统还广泛应用多元化技术联合电信企业、银行部门拓宽合作领域。这样一来,网络系统联网监控会渗透到更多领域之中,令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应用更加广泛,凸显实践应用的良好功能价值。伴随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提速,城市产业也渐渐更新,对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也形成了鲜明的影响。围绕电子信息技术这一核心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令经济市场更加活跃,各传统行业积极更新,通过多重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运作模式的全面创新。城市产业系统之中,信息经济逐步代替了工业经济,该模式的转变还引领城市就业格局的变更。当前在第三产业之中实践工作的人员,例如技术研究、业务工作、教育咨询服务等行业的比例持续增长。城市由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地理等多重要素组成,牵涉到较多领域,采用传统方式策略早已无法符合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更新、日益复杂的现实需要,而采用能处理多重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技术则可为城市管理监督提供更便利、更具价值的参考信息。此技术的应用可令各类背景资讯实现良好相容,预防凭借传统通讯处理以及传输方法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为广大城市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缜密、快速的决策管理信息。该类城市监督管理的智能化建设发展将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从传统人治向着法治管理模式不断发展的重要渠道。

2电子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各个城市建设发展环境、背景各不一样,因此从起点开始便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不同城市之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势必有所不同。通常来讲,城市发展进程中,视频监控手段以及电子报警处理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体现了显著的应用服务价值。城市安全管理与防护控制、报警系统之中通常会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完成固定前端点位的视频采集以及监督控制,其涉及到两类技术,即固定视频以及移动视频监控手段。前者包含全数字化处理方案以及数字模拟处理方案两类,基本可覆盖至城市之中多部分的设防空间,可快速呈现、传输应用、记录管控并将现场的视频图像进行安全存储。后者则可有效应对监控体系之中视频监控存在盲区的弊端。由于城市发展建设之中,设防空间并无法涵盖到一切的城市地区,或多或少均会包含视频监控点不能触及的区域,尤其是一些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空间方位。对该类问题可采用移动视频监控处理系统,有效处理监控盲区的问题,弥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报警管理、安保监控领域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一旦出现危险情况,采用电子报警处理技术可及时的报警信号,此技术手段叫做电子报警。依照城市安全发展中处理目标、方式、形式的不同,电子报警手段可分成固定目标处理以及移动目标处理两种。前者其技术原理在于一旦设防地点监控测试装置探及危险状况的产生便会立即发送报警信号,监控中心负责人员在接收信号后可第一时间传输相关信息至具体的安保员工,使他们快速到达现场应对处理紧急状况,化解风险问题。采用一定目标处理技术主要适合于对价值较高且可移动的物品进行安保管理。例如,银行部门运钞车、承载运输贵重物品的车辆船舶等,应配备必要的移动报警系统。从技术种类层面来说,此技术涵盖GPS定位系统、无线网络通讯系统、GIS地理系统等,上述系统均配备了能够准确定位并快速跟踪移动物体的相关技术。同时,此系统单元将同120救援、火警救援、公安系统等报警电话实现网络互联,进而最大限度提供优质的移动安全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3结论

伴随城市化建设发展步伐的持续深入,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开发渐渐变成各个国家积极建设国民经济、提升科技实力的重要核心。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更多的行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安全防卫工作、大规模机械设备系统以及石油生产领域的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价值,可进一步保障城市发展中安防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由此可见,为继续推进城市化建设,提升整体城市形象,为大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应继续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扩充经费投入,进而真正激发其功能价值,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更多城市管理体系之中的全面应用与不断扩展,进而创建现代化城市,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志锋 单位:哈尔滨瑞格实验室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国伟.智能家居市场现状与趋势[J].中国建设信息,2012(9):188.

[2]《数字城市导论》编委会.数字城市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