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实践策略范文

公共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实践策略范文

时间:2022-08-15 11:13:56

公共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实践策略

摘要:针对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时对地域文化表达不当的问题,本文展开研究,阐述了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可应用的原则,并提出了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四项实践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运河公共艺术;实践策略

近年来,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沿岸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扬州运河畔城市公园的建设,相关公共艺术的设置也开始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古运河畔充斥着一些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在地域文化价值的运河公共艺术,它们似乎是被强制置于公共空间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崇洋媚外、拿来主义、千篇一律”的运河公共艺术随处可见。它们与扬州城市品位不符,与地域文化相背离,也部分丧失了公共艺术的内在价值。因而强化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正确表达显得越发重要。

一、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1.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古运河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得运河公共艺术具有灵性,使其建设时能拥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扬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特色地域文化中有着许多值得保留和传承的东西,是扬州的宝贵财富。而如何让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合理表达是一直困扰许多城市的问题。古运河公共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于扬州这座运河城市而言,以古运河河畔的公共空间中设置的公共艺术品为载体,在古运河公共艺术建设时融入恰当的地域文化元素对于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展示、公共艺术内涵的表达、运河沿岸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属性的展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地域文化融入古运河公共艺术建设也能够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促进城市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2.把握文化实质,更合理的设计运河公共艺术地域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它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将地域文化与古运河公共艺术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创作出深度融合并符合当地公众审美并与公众互动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关键。这就要求古运河公共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简单套用地域文化元素作为外在形式,而要把握好地域文化的实质,并充分理解地域文化元素的背后所代表的本地居民的诉求,并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诉求。从而使得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的设计更为合理、与人更“亲近”,充分体现公共艺术本身的“公共性”之所在。

3.强化文化认同,提升归属感将地域文化的表达引入扬州古运河的景观区域内的公共艺术营造中,强化古运河沿岸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本身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气息以及对地域文化的表达,使得人们一进入运河沿岸的公园等公共空间就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进而产生亲切感、熟悉感,从而获得心理上对公共空间与古运河公共艺术的认同感。此外,地域文化的融入也使得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与紧贴运河的扬州明清古城风貌在视觉体现于文化感受上保持协调。同时,美化、丰富了的古运河沿岸公共空间也作为生活在运河沿岸的数十万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从而提升公众对运河沿岸整体公共空间环境、公共艺术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古运河畔也已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承载着多重城市功能,因而设计时要多方兼顾符合城市规划、文化定位以及市民文化需求。二是突出扬州地域个性的原则,应把握并利用好古运河流域的地域文化元素,以延续历史与文化的方式突出扬州的地域个性。三是人性化的原则,一切为“人”而设计也是一项基本的准则,人性化的古运河公共艺术能满足人们在生理与心理的两方面需求,从而为人创造出安全、自由、舒适、愉快的公共环境。四是公众参与的原则,一方面在设计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找到地域文化表达与满足公众诉求的契合点,另一方面通过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更好的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三、地域文化在扬州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实践策略

1.合理规划、营造主题性公共艺术第一,需要由对古运河公共艺术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各自为政的古运河公共艺术建设方式不能很好展现扬州地域文化的价值所在。在整体规划时可结合沿岸各个景观片区的城市规划,可初步设定各片区域的地域文化主题。第二,挖掘扬州特有的地域历史、民俗风俗等文化因素,并将其结合在古运河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以的合理表达出来。由于地域文化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慢慢积淀形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往往传承时间较长,也已经被这一地区公众认可接受的。因而在运河公共艺术营造时,应合理考虑设置的主题,选择公众认可度高的主题性进行设计。这样在表达地域文化特色、并体现地域文化的厚重感的同时,由于这些主题原本就已是经被公众广泛认知的,那么以此为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更易获得公众的认同和喜爱。如位于古邗沟故道畔的“吴王夫差广场”,广场核心便是由高度为11米的吴王夫差的雕塑及周围的浮雕群组成,人们走进广场最先被高大雕塑吸引,不禁会走近瞻仰,并通过浮雕了解“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的历史。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向参观的人们讲述着运河的故事。

2.强化历史遗迹类公共艺术的保护与建设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运河及其沿岸的区域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在古运河公共艺术设计时,保护并合理利用好这些遗迹所具有的地域文化形象,更好地凸显运河公共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合理发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并在确保历史遗迹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将其纳入古运河公共艺术的整体设计中,使其部分或全部的转变为公共艺术作品。在保护时必须尊重其原本的面貌,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同时考虑它与现代公共艺术理念的结合形态,更好地将历史遗迹本身传递出的文化信息赋予到古运河公共艺术中去。

3.废旧工业设施的功能重塑这里公共艺术功能的重塑主要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对运河两岸现有的历史遗存,特别是近现代的工业与居住区搬迁后留下的遗迹进行改造,使其变废为宝成为运河域内公共艺术作品。对于原有建筑与设施保留并发掘其中地域文化的元素,根据其特征与需要进行改造,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因素,改变或增加设置功能,有利于在公共艺术中体现历史与地域的特色,塑造运河公共空间的历史与地域环境氛围。如:位于中山市的岐江公园的公共艺术设置,公园内有诸多的原造船厂的工业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建国以来当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宝贵的历史记忆。设计师在设计时保留了大量的厂房、船坞、铁轨等遗迹,并对其改造赋予新的功能以满足人的游园需求。同时,由工业遗址转变成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成为了空间中重要的景观节点。

4.民俗文化活动的复兴运河流域有着丰富的与运河有关的民俗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活动正逐渐被人们遗忘。民俗文化活动这样的非物质公共文化活动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发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民俗节日、祭祀为依托,在运河景观区域内设置一些公共活动,如花船游行、元宵节灯会、新春庙会,同时组织能展现传统民俗的文艺演出,民间手工艺展示等,将运河沿岸打造成公共文化活动举办的汇集地。

参考文献:

[1]陈肖静.扬州文化与旅游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森林.公众艺术设计[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收稿日期:2019-6-21

作者:燕天池 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共艺术设计中地域文化实践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bylw/7391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