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范文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范文

时间:2022-06-16 09:36:37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

一、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中的融合

1大众流行文化中,经典元素是其亮点今天的流行文化不是天生的无本之木,他们往往从经典文本中把经典的主题或细节、或人物拿过来,进行适合当前语境与特定需要的改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话语:“上善若水,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话语都出自我国古代的经典文本———前一句出自《老子》,老子在书中借用“水”的意象,歌颂了人的高尚品格,宣扬与世无争的道家思想;后一句出自《周易》,意指君子要发奋图强,刚毅坚卓,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又如,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亮点节目:“千手观音”,这是一个舞蹈表演,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演。这个节目的成功与残疾人出色的表演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也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无意识是分不开的,这种无意识是对于佛经记载的观音菩萨的虔信和膜拜。千手观音是佛经上的六观音之一,他看到人间的疾苦就要普度众生。可是,人间有众多疾苦,如何能度的过来呢?于是,观音把身体分为四十二段,四十二段身体幻化成四十二尊观音,这四十二尊观音又合身为一,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两数相乘为一千。千手观音的自我牺牲精神与残疾人坚强的毅力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的神奇魅力与残疾人的坚强之毅力和绚丽的舞台光影相结合,形成了悲剧效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同时,从当代流行的武侠小说文化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经典文化的存在。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于龙的引用,是将《易经•乾卦》中的概念化入武功———见龙在田、亢龙有悔、飞龙在天等,从而为武侠小说增色不少。

2大众流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促进了经典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电视台将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陆续地搬上了电视屏幕,这包括80年代拍摄的《红楼梦》《西游记》,90年代拍摄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随着这些电视剧在荧屏的陆续播出及重播,在中国,甚至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都掀起了四大古典名著热,小说原著一时间变得紧俏,出版社忙得一版再版……,这样,电视剧的流行带动了经典小说文本的热销,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也使得古典名著文化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了普及。大众流行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经典文化的普及。当然,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对经典或多或少的改编,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西游记》是比较忠实于原著的,而后拍摄的《西游记续集》就有了很多迎合大众口味的成分,此后,1994年的电影《大话西游》、2005年拍摄的电影《情癫大圣》就已经歪曲了经典,甚至可以说是戏说了经典。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所宣扬的正统观念、禁欲思想在日益开放的当代社会是否难以生存了呢?是否已经落后于时念了呢?或许《大话西游》、《情癫大圣》的出现也是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对传统经典的一种时代解读。但无论如何,这两部电影对传统经典文化元素的借鉴与借用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文化经典在当代的传承,也是经典历史流变的一个环节。只要我们文化的主导方向是正确的,被颠覆或歪曲的经典终究是会回到源头的,因为经典是几个时代淘洗出来的精华,而被歪曲的经典形态则是一个时代对经典的特定解读,这种解读有待历史的检验和淘洗。

二、解析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形态

在当今文化语境下,大众文化中渗透着经典文化———经典文化在大众流行文化的流传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与发展;而经典文化的轰动效应及内容的永恒价值也为大众文化增色添彩。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化相融合、相扶携。然而,现在学界对于经典文化的发展趋势依然有些悲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形态进行合理的阐释。

1经典是某一特定时代与特定地域相交叉的产物一方面,经典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永恒的文化经典是不存在的,无论是“”时的“样板戏”,还是现在的“四大名著”,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时代而言的,每个经典都应该是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建构、解构及再建构。当时代转型之后,随着旧的时代背景的逝去,经典必然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时代受众面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多学者所批判的或者呼吁的“经典的危机”只是经典旧形式的危机,而其所包含的永恒的价值,或者某种文化心理,或者文化原型的共识等在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精华应该并没有受到威胁。因此我们说,所谓的“经典的危机”正是经典的新形式即将诞生的前兆,是经典文化在新时代的流传形式。另一方面,文化经典隶属于特定的民族或种族,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人的思想、意识、心理必然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当今社会中种种歪曲或颠覆经典的现象,我们似乎又得到了另一种结果———《Q版语文》中的闰土变成了“古惑仔”,这里所说的“闰土”与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中所刻画的“闰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我们借用索绪尔在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能指”和“所指”概念似乎更能说明问题———《Q版语文》只是借用了“闰土”这个概念,却没有借用其“能指”。因此,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经典形象还是其笔下的“闰土”,而不是“古惑仔”。

2经典文化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方式可以被解读为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经典在当代的存在有各种形式,有其完整形态,也有碎片化形态。特别是碎片化形态,使得人们头脑中形成“经典被解构了”、“经典消失了”的假象,乍看之下,经典文化似乎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且不说这种借用的经典元素也在以特殊的方式传承着经典文化,文化经典的完整形态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那些精英作家、批评家大多藏有典籍,研究典籍,在曲高和寡的语境中享受着独到之乐;各大书店,我们能看到各种文化经典原著,以及适合青少年、儿童水平欣赏的改编(许多改编还是比较忠实于原经典的)。此外,当被借的鉴经典元素在流传过程中再追根溯源时,一定又会回到传统文化经典,所以我们说,在某种程度上,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对文化经典元素的借用可以被看成是经典的当代形态,是文化经典建构、接受或流传中的一环。

3经典文化在时代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不断地被建构经典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原型,积淀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共同元素。时代的变化是显著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立竿见影的。然而,特定历史因素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共同元素不会骤然发生变化,这样,经典中所沉积的文化无意识与“实践经验”在各个时代会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在当代大众流行文化语境中,拨开其华丽的外表,经典文化或者其元素还是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的,对文化发展的方向起着指引的作用。如若我们抛开当代流行文化对文化经典的建构与传承不理,反而过度地强调大众流行文化对文化经典的解构,那么,我们许多学者所谓的对经典的“拯救”也将会威胁经典文化的生存与流传。

作者:李光彩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经典文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dzwhlw/6739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