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范文

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范文

时间:2022-02-20 08:13:27

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如何构建

诚然,目前不少高校已着手,甚至已完成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但就笔者掌握的情况看,似乎还可大面积推行,最终渗透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措施为,建立一个显、隐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

1、显性体系:艺术教育普及化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首为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艺术概论》通选课,普及基本的艺术理论及鉴赏知识,辅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艺术鉴赏》等,并邀约多方艺术名家定期举行各类讲座,真正做到把课堂当作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平台。课程体系的建设,如学校充分重视,并非难事,比较而言,当下艺术通识教育师资匮乏、非艺术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可谓两大真正难点。以《艺术概论》的教学为例,这门课程对教师水平要求相当高。众所周知,现在的艺术教育门类划分细,很多时候是“井水不犯河水”,只专注本专业,于是造成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而目前的《艺术概论》教材一般分为两大板块: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前者多为理论层面探讨,还易于讲解;后者则涉及绘画、文学、音乐、舞蹈、影视、工艺美术等众多门类知识的介绍,便对授课教师艺术素养的要求十分全面。如果都要讲得比较透彻,教师对各门艺术知识的掌握还需比较深入,“蜻蜓点水”肯定不行。这便导致高校中真正能够讲好这门课,同时愿意承担这门课的教师数量偏少,师资力量匮乏。此外,公共艺术教育的授课对象主要为非艺术专业学生。就笔者在教学实际中所了解到的情况,许多同学在中学阶段根本就没有上过艺术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些原本该受重视的课程都被其他“主干课程”所排挤,甚至取代。于是造成不少同学在学习《艺术概论》时,缺乏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比如,讲授绘画时,很多同学压根就没有拿过画笔,更遑论素描、色彩、油画与中国画了;讲授音乐时,很多同学连简谱都不会唱,更遑论五线谱、曲式、复调与和声了。其实,这些学生对艺术大都有着浓厚兴趣,但由于基础太弱,加之课时偏短,教师难以进行全面、深入的知识讲解。教学效果自然要打一定折扣。

如何解决以上两大难点,笔者认为,其一,应大力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通过选送骨干教师赴专业艺术院校培训的方式,全面学习各门艺术知识,使之真正胜任这类课程的教学。其二,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以稍微增加一些课时量,让教师有充足时间为学生“补习”艺术基础知识。其三,公共艺术教育的重心应在鉴赏部分,为了激发并延长学生兴趣,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分析一流的艺术作品,让他们受到美的熏染。换言之,为学生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艺术之窗,使之透过窗户领略诱人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生是否需要公共艺术教育?笔者以为同样需要。如前所述,当前艺术专业的划分细,学生大多只专注本行,无暇或无意顾及其他艺术的学习。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各门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我们知道,不少大艺术家,往往擅长数门艺术,譬如王维,既被尊为“诗佛”,又因开创了水墨渲染画法,被誉为“文人画”始祖。深厚的艺术素养,让其在绘画与文学创作中相互取法,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另如黄宾虹,既是画家,又精于书法、诗歌,创作中亦有不同艺术技巧的借鉴与挪用。可见,学习其他艺术会对本专业有莫大帮助。此外,艺术生的专业学习所涉领域较窄。如,美术生主要学习科目为西方素描、色彩,但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及西方现代派绘画知之甚少。教师应充分注意艺术生的知识短板,予以相应的知识传授,进行弥补。

2、隐性体系:校园生活艺术化何谓隐性体系,简言之,便是将艺术引入公共空间,构筑艺术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公共艺术教育的显性体系易受注意,比较而言,隐性体系的建设易受忽视。譬如,校园建设缺乏规划,建筑见缝插针,绿地稀少,触目难以感受到美;校园广播成天播放的是流行音乐,罕有古典音乐;同学们课余的专业讲座多,但艺术活动少;艺术院系师生的作品大多锁在抽屉里,或仅在专业课堂上交流讨论“,养在深闺人未识”,等等。事实上,公共空间中艺术氛围的营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文学家沈从文曾在1948年发表的《苏格拉底谈北平所需》一文中,就曾专门言及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建设。沈从文认为,公共空间中艺术的熏染可以使市民情绪变得“柔和”,可以“救抢人心”。这对我们构建一个隐性教育体系无疑具有借鉴价值。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举措。首先,应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可借助西方的“有机建筑”理念,确保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将各类艺术引入校园这一公共空间,建设公共艺术,如雕塑、文化墙、艺术长廊等,让学生触目皆能受到美的熏陶,宛若“人在画中游”。

其次,应精心编排广播节目。现在,各大高校均已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广播体系,但在节目选择上不够讲究,主要为校园新闻与流行音乐。其实可以多播放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如优美的诗歌、散文,如贝多芬、肖邦的西方古典音乐。后者尤需重视。西方古典音乐的旋律或优美、或雄壮,已经受了时间的淘洗,实为精品,加之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情感表现力强,实为“美育”之利器。试想,黄昏时分,众多学子徜徉于环境优美之校园,此刻,若能从耳畔传来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或莫扎特的《小夜曲》,该是何等惬意之事,就算有烦恼,也会被美妙的乐音冲淡。再者,应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可以艺术院系、学校团委为主体,通过举行音乐会、画展、书法展、话剧演出等活动,将艺术引出“高雅殿堂”,进入校园公共空间,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课外能受到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这种方式不能立竿见影,但“润物细无声”,从长远看,效果同样突出。

二、结语

时代车轮早已滚滚驶入21世纪。当前,青少年中的“文盲”已难觅踪影“,美盲”却处处存在。不少大学生因应试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缘故,对艺术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对“美”视而不见。自然,他们的生活异常单调,心理容易苦闷。就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言“,美盲”有时比“文盲”更可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通过构建显、隐结合的教育体系,建设美丽、和谐的艺术校园,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谭文鑫单位: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讲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ynysxyxb/6389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