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

教育调查论文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篇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兵房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不那么发达,工业发展也较慢,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兵房镇在如东县属最差之列,兵小隶属于兵房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家校联系

“如果说孩子是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孩子学习。英语是一门特殊学科,尤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然而,因为其特殊性,当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的状况相当不容乐观。

一、学生父母的英语语言背景

前不久,本人对自己所任教班级城区110名学生家长作了一次英语综合素质的调查。调查中发现:①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年龄在42~45岁之间,以高中毕业居多,约占42%。②英语基础薄弱,将近60%的家长不懂初中英语。③不懂如何引导子女在家学习英语,大多数家长只能配合学校完成孩子的听写作业。

附表1:家长的学历状况

(注:如果父母一方是大专,另一方是高中或初中的不作重复统计)

附表2:家长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掌握程度

附表3:家长在家督促子女学习英语的方法

给孩子听写单词95

聆听孩子朗读4

辅导孩子做作业7

向孩子请教英语0

与孩子一起看英语节目3

与孩子用英语对话1(注:偶尔)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可喜的地方。主要体现在:①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普遍比较重视;②家长迫切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好的教学建议和做法。③部分家长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点英语知识辅导孩子做功课.

二、优化家庭教育,促进英语教学

针对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我们该如何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从而推动学校英语教学呢?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当前,由于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了家长一种片面的“学习观”,即盲目追求分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过分看重子女的考试分数,往往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子女的英语学习水平,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进步,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实,我们很多学生的英语天赋是很高的,他们的口说很漂亮,语感也很好,只不过因为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贪玩、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太稳定等等因素,导致了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因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作为学校,首先一定要让家长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们去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动力”,点燃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尽量不要把考试的分数及班级排名告诉家长,给家长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

2、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英语学习,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听写单词时,要求过高,不准有一个错,而且当天的生词一定要当天过关,这对孩子来说的确很难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随之丧失了。所以,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家长要懂得“三会”即:学会赏识,学会“拜师”,学会学习。

(1)学会赏识。当孩子单词听写错时,家长不要责骂,而要学会说:“不错,比我读书时厉害多了”。当孩子独自在房间里朗读课文的时候,你要学会表扬,而且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表扬,并且要注意表扬的艺术,如,你可以这么说“**,你刚才在房间里听英语了”?这时孩子肯定会说“不,我在读英语”,这时候你就说:“真的吗?我还以为是录音机在读呢”。这种对孩子来说无意识的表扬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2)学会“拜师”。当一家人在一起休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向孩子请教英语,如,“××,我饿了怎么说”?或者“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步怎么样呀”?等等,尽量在家庭中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孩子还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作为家长,不管自身的英语水平如何,只要能够坚持,肯定能对子女的英语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会学习。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向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就得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去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千万要避免因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和,甚至产生冲突。

3、加强家校联系。家校联系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家校联系的方式很多。

(1)家长会。目前的家长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即班主任把前阶段的班级工作和学生整体学习状况向家长作一个总结,然后把后阶段学校和班级要做的工作跟家长汇报一下,家长很难有机会就子女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显然,这种家长会收不到实质性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家长会模式,要切实避免班主任“一言堂”,变家长会为“交流会”,把更多的发言权给家长,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在家教育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吐”出来,供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2)电话交流。电话交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家校联系手段,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平、快”,通过电话交流家长能很快地了解到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也能够随时了解到学生在家表现。

(3)家访。家访最大的优点就是给家长一种“亲切感”,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家访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本人所教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在家经常上网玩游戏,家长拿他没办法,本人也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甚微。后来,本人决定亲自去他家里对他进行疏导,经过半个多月的不不懈努力,终于帮他戒掉了这个“游戏”瘾。

(4)家校互联。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心小学最近开通了“家校互联”信息平台,老师们可以在家校互联软件平台上编发信息到家长的手机对学生相关情况予以及时通知,家长通过手机回复的信息同样会显示在老师们使用的网络主页上,双方可以即时沟通学生状况。如一天,该校一名学生家长收到了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一条短信息:“标题:表扬,内容:您的孩子在昨天的英语课上表现积极,受到各校听课老师的好评,特此表扬。留言人:田凤艳老师(直接回复给对方留言)。“家校互联”的最大优点就是“省时、便捷”,它还可以“群发”,如学校要向家长汇报近期情况时可以通过群发来完成。

4、组织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英语活动。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有些学校甚至还举办“英语节”。但据本人了解,这些活动大多局限于学生参与,家长的参与程度不高。设想一下,如果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现场感受一下英语学习的“魅力”,亲眼目睹一下自己孩子的英语风采,那该有多好啊!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会随之越发高涨。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62-03

一、引言

实践环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张少刚等(2004)指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目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现状却是:论文选题陈旧;论文论题偏宏观,与工作实践相脱节;论文内容相似性、重复性明显,缺少对个案问题的调研分析。部分论文抄袭、借鉴成分过大,达不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何使毕业论文撰写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手段,让师生真正体会论文撰写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电大以会计专业为例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本文为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二、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现状研究分析

(一)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毕业论文选题为财务管理方向的最多,有59人,占调查样本的31%。其次是管理会计方向占比18%。选择会计、审计方向分别只有13%、9%。然而从论文最终得分情况来看,选择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方向的学员均分较高,分别达到78.5分、77.8分。

可见,成人在职学员更加注重会计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而不是拘泥于纯粹的会计核算。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会计核算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分析所需的各种数据,最终为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需要;第二,在实务工作中,值得探究的是会计数据的价值。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领域及深度相对于其他方向更具有优势。得分较高也说明了这两种选题的价值。

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的调查分析。论文选题原因“工作岗位”的学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0%。居于第二位的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题,占样本总量的29%。处于第三位的是“个人兴趣”选题,占20%。调查统计显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论文得分最高(均分75.5)。

通过调查,约65%左右的学员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他们能够从自身工作岗位出发选择论文研究课题,这符合成人在职学员“接近实际生活,联系实务工作”的选题原则。另外,说明成人学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确定论文选题、寻找论文参考资料。同时,研究表明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查表明,97%的学员认为选题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很大。这既说明学员普遍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又说明大家普遍感受到选题存在的困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不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较多的投入。

3.选题与工作相关度趋势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春占比57%、2006年秋占比64%、2007年春占比68%,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注重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据调查,大多数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点对务实型选题提出要求也是促进学员联系工作选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的问卷调查分析

1.对毕业论文撰写意义的认识。88%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论文撰写是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12%的被调查者认为并非如此。

有85%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要求撰写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0%不确定,5%不认可。据分析,后15%学员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二是不从事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也存在欠缺。

约93%被调查学员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初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进而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7%的学员不确定或不认可,据了解,这部分学员的论文与其从事工作无关。

2.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学员搜集参考资料的途径一般为网络搜索引擎(93%)、电子期刊(80%)、教科书或专业书籍(49%)、单位资料(22%)、社会调查(17%)。调查数据表明,网络资料成为学员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源。带来的问题是论文观点的相似性,甚至出现大段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此外,专业期刊具有时效性、实务性特征,成为网络之后最受欢迎的参考资料来源。运用社会调查方式获取论文资料的较少,这与成人学员撰写论文时间有限有着很大关系。

3.关于毕业论文最关键的指导项目。78%的学员关注“论述方法”的指导,有37%的学员关注“选题”的指导。表明了成人在职学员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不清楚中心论点确立及阐述的方法。同时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感到选题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提醒并指导学员慎重选题并更加注重论述方法的指导。

而对于论文答辩,71%的学员关心回答问题的方式,有20%左右的学员关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表明指导教师在指导答辩前准备时,除了要求学员再次熟悉论文内容,最需要的就是关于针对不同答辩问题如何进行回答的指导。

(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指导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受访教师认为理论研究水平弱(90%)、重视程度低(86%)、时间投入少(78%)是成人在职学员完成论文中最大的三个问题。因而,对成人在职教育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表示担忧。

通过访谈了解到,92%的受访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因为这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及答辩的顺利与否紧密相关。82%的受访指导教师认为成人学员初步选题时存在两种较突出的问题:首先,选题“大而空”或过于生僻。如“论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其次,选题的表达不清晰,如“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不太会把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在这方面指导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指导,教学点也应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学员用于选题。80%左右的受访教师认为毕业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点工作人员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论文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主要经验。在访谈中,所有受访工作人员认为成人在职学员“有工作、有家庭”的特征使得论文撰写成为较“艰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电话、短信、QQ等各种方式通知、“催促”、“跟踪”学员论文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点工作人员参与安排毕业论文动员、聘请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并不轻松。

访谈中了解到,受访教学点注重总结前一学期的经验,两个教学点(占比29%)将前一届学员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的经验总结为一份启示录,在论文动员时发放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对于论文指导教师,所有教学点均实施淘汰制,越来越注重选择富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体现在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撰写、修改、论文答辩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也因为论文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参与者应该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一)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应突出能力培养与提升,注重个性差异化辅导

1.教学计划中考虑增设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设置与成人学员工作、生活紧密的“热点”课程(如,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安排启发学员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可以安排为选修课程并且在考核制度上给与较大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选题,有利于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2.前置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建议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学期,这样做有三个目的:首先,引起各方重视。开学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可以引起学员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其次,学员入学后会注意从所修课程中获取信息及灵感,以确立毕业论文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最后,有条件的学员可以提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数据对比分析)的学员,可以尽早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于时间相对宝贵的成人在职学员,尽早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利于其拥有较充裕的思考时间。

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论文选题的恰当性关系到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的顺利程度,也体现该论文的价值。据调查,教学点普遍要求学员在1-2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而短时间内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不从事会计工作或从没接触过专业相关工作的学员。

4.拓展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从调查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学员(有的仅仅)参考网络资源完成论文的选题、撰写,这导致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缺乏新意和独立思考。因此,应指导学员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来源。选择有新意的研究课题。

5.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指导教师和学员应该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通常是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作为成人在职学员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组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选题类型确定提问重点。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该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则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实质上又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对不同选题针对性的提问,使撰写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撰写目的。

指导教师指导前应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专业基础、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年龄层次、个人兴趣领域等,分层次或分类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关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熟悉论文涉及的领域或行业情况,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另外,考虑选派具有一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三)提高对学员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意识、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

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应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另外,更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受到一次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各个方面的锻炼,力求使学生受到一次能受益终身的锻炼。

(四)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

教学点应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学员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工作真正达到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远程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和设计性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论文才能适应成人学员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在调研中,各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工作相当重视,强调各环节的规范,综合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将继续探索出符合成人特点的毕业论文规范,以期真正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整体质量。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ms位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到福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高于男教师;不同年龄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高学历者对工资待遇、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低于低学历者;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与职称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引言

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和工作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是组织成员态度的一个特殊部分、即对特定对象的情感判断。这种态度影响人的行为、甚至身体健康。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系。体育教师的工作非常有特色,与其它科目相比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和承受的工作压力是有差异的,而在不同教育阶段,上述方面也会有明显差异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对于增进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考虑工作满意度地域性、时间性的基础上,参照已有的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特点,以期达到增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方法与测量工具

向福建省15所本科院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莆田学院、华侨大学、泉州师院、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漳州师院、龙岩学院、三明学院)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92。5%,其中有效问卷178份。其中男性97人,女性81人;35岁以下55人,35-45岁86人,45岁以上37人;博士5人,硕士62人;学士111人。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1.3测验工具

设计工作满意要素总和评定量表。量表的编制分三个步骤:

1)对高校体育教师实际工作中的满意因素进行假定性分析。假定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的因素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具体为:①工作成就感。如体育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即所做工作得到认可和赞扬,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和兴趣,工作的发展前途等;②工作压力感。如体育教师工作中的强度、难度,包括继续教育、教学、科研以及职务晋升的压力等;③公平的报酬。工作中产生的价值与工作的实际是否一致,利益分配的公开性与公正性,晋升的机会及职称评定的公平性等;④人际关系。包括体育教师工作中的领导关系、同行或同事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等;⑤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体育教师在全社会的地位,高校与经济的结合,居住区域的生活环境等;⑥体育教师人格与工作的匹配,即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

2)依据假定,尽可能细化,拟出包括46个封闭式、1个开放式项目的预选量表。

3)请福建省15所本科院校200名体育教师作为被试,对预选量表中47个项目给予必要性程度评定(5分法)。通过聚类分析,以0。30负荷量为取舍点,使每一条目仅负荷在一个因子上,结果见表1。中的个因子解释了项目总方差的93。4%。提示了自我实现、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及生活环境5个因子是影响福建省体育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子。该问卷的四周再测信度0。85,经SPEARMAN-BROW公式校正得到总体样本的分半信度0。82至0。86之间,各指标均很理想,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拟合指标2/DF=4。0,可以接受;残差枝叶图呈正态分布,且大部分集中于0的周围,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由此证明该问卷结构成立。

二、结果与分析

2.1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2.1.1不同性别组工作满意度因子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知,就整体而言,男女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显著,女性工作满意度有高于男性的倾向,女性对高校的社会成就感及工资待遇方面的满意度优于男性教师,但在人际关系方面,满意度低于男性教师,在工作压力及工作环境因子上男女教师差异不显著。

2.1.2不同年龄组工作满意度因子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就整体而言,不同年龄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着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的社会成就感、工资待遇及工作环境满意度逐渐提高,但是年龄越大的人,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越低;中年人比年轻人及年长者认为工作压力感更大。

2.1.3不同学历级工作满意度因子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就整体而言,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因工资待遇、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工作满意度不同,表现出高学历者对工资待遇、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低于低学历者;而在社会成就感和人际关系方面,不同学历的教师其满意度差异不明显。

2.1.4不同职称组工作满意度因子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职称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测量结果作方差分析后可以看出(表4),由于职称因素,社会成就感、工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生活环境5项满意度上作用较为明显,其中在社会成就感和待遇上差异非常显著;而在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二项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由于在当前,职称是对教师教学成绩、学术水平、教学经验的某种肯定,且与工资等物质待遇紧密相关,一般而言,职称越高,工资也越高,个人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地位必然也更高、影响也更大,自然会受领导的重视。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总体上,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良好,但存在着年纪越轻、学历越高对工作满意度反而越低的现象;男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女性教师工作满意度优于男性;省会城市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优于中小城市的教师。

2)就社会成就感而言,年长教师、骨干教师、高学历教师、省会城市教师的满意度分别高于年轻教师、非骨干教师、低学历教师及中小城市教师。

3)就工资待遇而言,女教师的满意度高于男教师;年长教师的满意度高于中青年教师;非骨干教师高于骨干教师;省会城市教师高于非省会城市教师。

4)就人际关系而言,高学历、骨干教师、年轻者、男性教师的满意度分别高于低学历、非骨干教师、年长者及女性教师。

5)就工作压力感而言,年长教师工作压力感轻于年轻教师;骨干教师、高学历教师高于非骨干教师、低学历教师。

6)就工作环境而言,年长教师、低学历教师、非骨干教师、省会城市教师的满意度分别高于年轻教师、高学历教师、骨干教师及中小城市教师。

3.2建议

1)要满足高校体育教师自我发展需求。对高成就欲望的体育教师,分阶段地适当增加其工作的难度,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并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可以激发其斗志。对工作与性格调适有困难的教师,尽可能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乐趣。

2)要处理好对体育教师的严格要求、关怀和尊重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使他们置身于集体的温暖之中,提高工作满意度。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丈献检索、访谈法对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述,得出结论。提出提高大中专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为以后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体育组织情境下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其内容主要集工作满愈度的人口学变差异、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调节变量以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变盆的研究上,而且对这三者的研究往往是交或综合进行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体育组织中,我国仅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惫度作过研究。国外在体育组织情景下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运动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大学教练、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三部门学院的运动指导主任和行政主管、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门由NATAH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等。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组织情境中,关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主要有Adams的公平理论、Vroom的期望理论、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ertberg的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的人格一工作适应性理论等。Locke对工作满意度研究所作的综述认为,工作满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报酬、提升、认可、工作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1(汾因素。阿莫德(Amold)和菲德曼(Feldman〕则提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上司、经济报酬、升迁、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

我国学者诸葛伟民运用自编教师满意度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对浙江、上海、江苏三省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适应性、职称评定因素、群体组织气氛、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遇满意感等五个因素。任职年限、职务、职称三个变量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

Barrea等人的工作满意度调却SS(1obSatisfactionSurvey)Ip7卷,则从年龄、工资、工作经验、教育水平、性别、民族、职称等方面,考察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由NATAB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满意度水平。

在研究中国业余体育学校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一般影响因素,即工作影响、工作动机、激励系统、领导行为比其它变最对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有更普遍的影响。Allen和Howe研究了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能力及感知能力、教练反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高能力、取得好成绩后经常得到表扬和反馈信息、在错误之后经常得到鼓励和正确信息,与对教练和团队的高满意度相关联。

有研究探讨了领导行为与员工满意度六关系,认为领导行为也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AminuddinYusofiL用体育领导童表(LSS姗究了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一部和三部(NCAADivisionIandDivisionI1I)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工作满意度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运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正向的关系,认为领导是高变革型的教练比认为领导是低交易型的教练,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意;教练感知到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越多,满意度越高。因为变革型领导是通过给下属提供能激励起他们自我兴趣的奖赏来激励他们的,并满足下属的基本需要,鼓励和给下属较高水平的刺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领导范式是较容易使下属感到满意的。

Chclladurai和Riemer对大学足球运动队的教练的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研究发现攻方队员和守方队员对偏好型领导行为与感知型领导行为的满意度存在着差异,综合偏好和感知性的领导行为能提高运动员的满意度。Dwyer和Fischer以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来预测捧跤运动员对教练的满惫度水乎,把运动员的满意度作为对教练领导行为感知的反映。运动员从训练和指导、民主、专制、社会支持、积极反馈等方面对教练的领导行为进行感知,结果这些摔跤选手表明,对教练的积极反馈、训练和指导感知较高,也就是说在这些方面对教练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专制领导行为感知较低。

还有研究者考察了志愿者的工作满意度,如对志压运动管理者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志愿者满意度的四个层面角色满意度、管理满意度、合作伙伴满意度、得到奖赏机会的满愈度出发,最后确定了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他们满意度的影响。管理环境的两个方面自治和心理距离对志层者的满愈度很重要,且满意度也可能受组织特征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一结果对组织征葬和保留志愿者是有用的.探讨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及他们对组织在心理环境上的感知,可以确定这些个性特征是如何影响志愿者满意度的。类似这种考察运动领域内志妞者的满惫度,从我国来看在研究对象上是比较新颖的。因为在国内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以志愿者为被试的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志愿者组织未成规模,往往是临时形成的,因此在选取他们为被试时,取样比较困难。

3国内外研究比较与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对体育组织中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并较受关注。此外,国体育组织工作满愈度的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上比较多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等。在研究视角、着眼点等方面比校全面和独特,如研究女青少年运动员的感知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足球、摔跤等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以确定工作满意度,研究工作满惫度与工作倦怠等。

在研究内容上以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居多,而工作满意度与其结果变里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即工作满意度水平可能导致的员工行为)。在研究对象上虽然比较多样,但其所分布的体育组织却显得比较单一,如研究对象多是职业运动员或大学运动队运动员、大学教练、运动指导主任,少数还涉及到运动志愿者;体育组织情境多是在大学体育悄境下,可能是由子在国外,大学悄境下取样较为方便。总之,国外在体育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以期完普未来的研究。

结论:通过以上的综述结果的比较显示,就总体而言,我国对休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较少且对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婚姻状况、学厉、职称和年龄等因素回时也影响大中专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意见和建议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主要方法,以鲁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师(包括大学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工作环境、办公设备条件,工资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调查其工作满意度现状情况.结果显示:鲁西北体育教师只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满意度较高,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方面满意度比较低.

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劳动,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进人21世纪后,世界各国无不将教育改革聚焦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优化上.人才辈出靠教育,事业发展靠教师.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同志在接见第2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指出:“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首先开发教师资源.

通过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对鲁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改善家乡体育教师们的生存状况,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献上一点微薄之力,为国家和社会建设一支健康、有活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基础.

1工作满意度及其意义

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最早研究的是霍伯(Hoppock).它是组织行为学及社会心理学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表明,组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员工的健康程度,甚至还能够影响到他们工作之余的生活等多方面.工作满意度受到心理学的重视,它不仅被视为一种个体现象,而且被作为群体或组织的特征,作为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近年来,我国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陈云英、孙绍邦[2](1994)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研究;冯伯麟[[’x(1996)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构成提出5个维度: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人、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杨化冬、时勘(1996)对于教师生活质量的研究等.诸葛伟民[4j在对浙江、上海、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公体)调查时显示: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感水平普遍较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他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适应性、职称评定因素、群体组织气氛、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遇满意感等五个因素.

教师是一种助人发展的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它还将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分析和探讨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社会心理机制,并思考相应对策以改善教师工作满意度,有着迫切的需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鲁西北体育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年龄是一个人生理机能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知识积累多少、智力发挥高低的标志,是师资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看出:20岁以下的占3.600,21-30岁的占30.7写,31-40岁的占41.100,41-50岁的占21.8%,50岁以上的占2.9.可见,鲁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搭配基本合理.

学历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的标准之一,它代表着一个人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运动的能力[}s7.原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规定:“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合格学历的要求为:小学中等师范毕业,初中大学专科(师专)毕业,高中大学本科毕业.”通过调查结果来看,鲁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师的学历绝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小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体育教师占87.90o,初中、高中学校的学历达标率是100写,大学有28肠的体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3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情况

3.1每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

鲁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对教学设备和办公条件不满意率占到了近四成,由此可以看出,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工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满意度都是比较低的,进一步证明,教师在对硬件设施不是太满意的情况下,对整体还持满意态度说明,软环境相对硬环境对教师吸引力更强.也说明,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工作的软、硬环境都还要进一步改善、提高.

3.2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目前的工资收人状况,4%的人认为很满意,20%的人认为满意,38%的人认为一般,32%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占6%.也就是说,接近4成的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人不满意,10位体育教师中,只有1位对自己的工资是满意的.在对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调查时,在男性体育教师中,约18%的体育教师对工资满意,20%的体育教师不满意;在女性体育教师中,有15%的体育教师对工资满意,有26%的体育教师不满意.“与其他教师收人相比”的数据显示:认为同等收人占到了3700,认为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为6100,仅2%的体育教师认为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对单位福利待遇的满意调查中,满意者占1200,认为一般者最多,占到了4500,不太满意者占3800,很满意和很不满意者分别占2%和300.

由此可见,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是比较低的.

3.3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人际关系的满意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很满意者占700,满意者占3600,认为一般者有3200,不太满意者占2400,很不满意的只有100.可见,鲁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人际关系还是比较满意的.

许多研究都表明,当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于健康状态而令人偷快时,人们就会相应地表现出对工作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闭.融洽的同事关系可提高教师在工作中的偷悦感,增强其对工作的卷人程度.另一方面,随着当前教学制度的改革,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时候,教师之间都可能面临直接的冲突(如项目申请、职称评定等).这些冲突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关系,成为造成当前教师对同事关系不满意的重要原因.

3.4每西北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对晋升、进修的满意情况

职称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经验丰富程度的标志,也是教师的工作得到承认和认可的标志.鲁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中,初级职称的有105人,占37.500,中级职称的有136人,占48.6,高级职称的有39人,占13.900.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目前的晋升职称的状况,9%认为很满意,25%认为满意,30%认为一般,24%认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为1200.对于进修、学习机会的满意情况是:2%认为很满意,18%认为满意,20%认为一般,4300认为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为1?00.可见,鲁西北体育教师对晋升、进修满意程度也是比较低的,尤其是进修、学习的满意度,六成的体育教师表现为对目前的进修、学习机会不满意.

实践证明:当教学工作具有晋升或学习机会时,教师会更满意.对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而言,教师的晋升主要体现为职称的晋升川.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体育教师也非常希望自己争取到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Cel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新升本科,师范院校,信息素质,现状

 

为了推动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笔者于2010年09月—12月对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力求在把握信息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探寻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范围内6所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每所学校参与调查学生人数为100人。本调查为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采取了“一对一的调查方法”的模式,问卷发放对象为来图书馆借阅和学习的学生,包括文科412人,理科151人。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93.83% ,有效率93.83%。本人认为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信息意识方面

① 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调查中素质教育论文,在回答“你了解信息素质的概念吗”这一问题时,563份问卷中,有140人选择了“是”;423人选择了“否”。说明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有3/4的在校学生对“信息素质”的概念模糊。 (详见表1)。

表1 关于信息素质概念了解情况的调查

 

情况

人次

占被调查人数比例

140

25%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8篇

我国学前教育的泰斗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写道:“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他说:“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的。反之,一个不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何指导儿童的生活,如何使儿童得到合理的教养的。”

综观国内外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素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是否接受教育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外部动机,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因为儿童身心发展并不完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所以强化外界的刺激,对激起他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而外界的强化刺激,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来自与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维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保健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是塑造儿童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美容师,是儿童的第二位家长,是儿童的第二依靠人,保护者。所以幼儿教师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担负起教育幼儿的神圣使命的前提,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幼儿的关键。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当的动作轻则伤害到幼儿的身体,重则伤害到幼儿的身心。

据《腾讯教育》2013年5月30日报道“国内20天内连发至少8起校园性侵案”,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广东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老师猥亵4名学生,20天内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另中新网金华11月5日电 11月4日晚,有网友称,自家亲戚一寄宿的4岁小男孩在浙江东阳某幼儿园遭暴打,全身遍体鳞伤。

中国广播网2013年12月21日讯  5岁多的小朋友娜娜被班主任王老师揪了左耳。事后,娜娜被揪的左耳出现了长约三厘米的伤口。

新浪网2014年3月28日南都讯记者何永华 昨日,莞城元岭路小袋鼠幼儿园的学生家长称其6岁的女儿遭到幼儿园一名姚姓内部管理人员的猥亵。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提醒我们幼儿教师素养是一个现实命题也是每一个幼师必须考虑思索的命题。幼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幼师素养高低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具有良好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幼师队伍,是创办高质量有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特色往往是幼师的群体素养和群体特长的体现,是他们教育教学思想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故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儿教师个人,乃至关系到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大局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将带来教育新理念、教育新环境、新设施,也推动幼儿教师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指导者、帮助者,必定要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爱心、耐心、用心,决定了幼师的育人水平。与其它大中小学老师所不同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幼教老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用心工作因人施教,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呵护教导下身心健康地成长进步。幼儿有一颗求知的心,每天都会问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丰富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9篇

我国学前教育的泰斗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写道:“热爱儿童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他说:“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的。反之,一个不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何指导儿童的生活,如何使儿童得到合理的教养的。”

综观国内外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素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是否接受教育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外部动机,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因为儿童身心发展并不完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所以强化外界的刺激,对激起他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而外界的强化刺激,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来自与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维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保健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是塑造儿童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美容师,是儿童的第二位家长,是儿童的第二依靠人,保护者。所以幼儿教师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担负起教育幼儿的神圣使命的前提,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幼儿的关键。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当的动作轻则伤害到幼儿的身体,重则伤害到幼儿的身心。

据《腾讯教育》2013年5月30日报道“国内20天内连发至少8起校园性侵案”,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广东深圳南山区某学校老师猥亵4名学生,20天内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

另中新网金华11月5日电 11月4日晚,有网友称,自家亲戚一寄宿的4岁小男孩在浙江东阳某幼儿园遭暴打,全身遍体鳞伤。

中国广播网2013年12月21日讯  5岁多的小朋友娜娜被班主任王老师揪了左耳。事后,娜娜被揪的左耳出现了长约三厘米的伤口。

新浪网2014年3月28日南都讯记者何永华 昨日,莞城元岭路小袋鼠幼儿园的学生家长称其6岁的女儿遭到幼儿园一名姚姓内部管理人员的猥亵。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提醒我们幼儿教师素养是一个现实命题也是每一个幼师必须考虑思索的命题。幼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幼师素养高低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具有良好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幼师队伍,是创办高质量有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特色往往是幼师的群体素养和群体特长的体现,是他们教育教学思想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故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儿教师个人,乃至关系到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大局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将带来教育新理念、教育新环境、新设施,也推动幼儿教师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指导者、帮助者,必定要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爱心、耐心、用心,决定了幼师的育人水平。与其它大中小学老师所不同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幼教老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用心工作因人施教,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呵护教导下身心健康地成长进步。幼儿有一颗求知的心,每天都会问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丰富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0篇

自田野调查被广泛的运用于人类学以来,这种研究范式似乎就成了人类学的标准研究方法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很多人类学家涉足于教育领域,研究学校教育,到70年代,人类学家参与教育研究出现了新的高峰,随着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和理论的兴起,以及现象学、阐释学影响的扩大,人们在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现实中的事实和日常现象,自我反省意识日益凸显。作为文本形式和方法论的民族志成为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在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由于是一个从人类学那边借鉴过来的舶来品,所以人们在使用田野调查的时候还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且对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范式用在教育中,是否会有所变化和适应性如何,或者说应该怎样去因时置地的去在教育的领域中来使得田野调查更适合教育学研究。

二、田野调查的特征

(一)田野调查是尊重本地文化也是提炼于本地文化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带着一定的期望和假设进入了田野调查的文化场域,研究者常常带着各种自尊的、自恃的理论和心态进入田野调查现场,这不利于对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文化无优劣之分,身处过大城市的研究者可能会带着一种研究者本身的研究态势进入研究现场,我们的研究结论可能同我们的研究对象的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被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自身的文化场域的不同,透视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当地人可能并不能看懂我们写的研究报告,尽管我们是在他们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尽管我们描写的是当地人的文化现象。在抱有尊重平等的态度的基础上从事人类学研究,从真实的材料中获得文化研究结论,这是为田野调查的初衷。

(二)价值中立与整体文化场域

价值中立秉持客观的态度,这是田野调查的又一重要特征,为什么在传统人类学的研究中需要研究者从事他文化的研究,而不从事自己相对更加熟稔的文化入手,就是为了避免价值中立的问题,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只有保持价值的中立,把自己放在一种客观冷静的角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才能让我们更本真的了解当地文化以及避免陷入当地社会关系中。其原则更强调的是在调查中应竭力抛弃己有的理论框架,有目的性地收集符合自己结构框架的资料。但在搜集资料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片面的取材,避免只从某种单一视角出发。价值中立并不代表你是没有属性没有身份的进入,如果在没有身份引荐的条件下进入,这样更接近田野调查的初衷,但无论是有身份还是无身份在进入这样的文化场域的时候,价值中立、整体场域是最基本的一个研究基础,不然就破坏了田野调查的科学性。

三、田野调查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田野调查”,对于教育学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科研方式,是教育科研方式的进步。国外人类学与社会学非常重视和流行的田野作业,比如“田野考察”、“田野调查”、“田野描述”等。这里的田野己经不仅仅是野外的意思,实际上己经成了“现场”的代名词。田野成了一种新的理论的生成点,不仅仅是在书本、书房里,而在田野即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变革教育研究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一直被自然科学研究者所诟病,诟病于其不够科学缺乏实地研究,而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将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转化为运作的课程,将教师领悟的课程,最终转化为学生体验的课程、生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场所就是课程改革的场所,教育的实践倾向在这里萌发出来,教育理论不仅仅是做经验和理论贡献,更多是运用到实践中,走进田野,真正的走进课程,做实地研究是为教育研究的新形势之一。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经验和科学取向,使得我们缺少实地和现场研究,我们脱离了实际,模仿和借鉴过多,从教育实践和教育现场出发而产生的理论较少,田野调查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中某些特定领域非常有意义,由于各个民族的情况不同,我们现行的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多数民族的研究范式来进行的,而没有更多的考虑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这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田野调查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田野调查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民族教育的发展树立新的研究范式,使得民族教育研究更贴近现在民族的现状,而推而广之在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当然这种借鉴是值得斟酌和商榷的。

另外,田野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宗旨就是注重现场,而我们的教育的教学实际工作者,其实是有更多的时间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但是却没能将田野调查这样的方法用好,这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和执行人,也是教育的研究者,让教师去分析教学现状,以田野的姿态来做研究可能会对教育研究带来更大的启示,就教师发展和教育实践来说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田野研究对于社会人类学的贡献已经是不言而喻,将它运用在教育科研中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政涛.论“教育田野”研究的特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6).

[2]伍红林.论基于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田野研究――兼与人类学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3]郑茸、贾红杰.田野研究及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J].文教论坛,2007(02).

[4]邱关军.教育研究中“田野调查”的逻辑[J].教育科学论坛,2010(05).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化学专业师范生 教育科研 能力 师范教育 科研方法

自古以来,师者皆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职责。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备教育科研素质。作为即将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高校师范生,应意识到教育科研与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对自身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 概念简介

1.1教育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质的基础。教育科研意识则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探索和革新,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是对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

1.2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探究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等。

2 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

2.1调查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分析形成此现状的原因,探索提高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要求,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2.2调查对象

以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6所师范高校2008级化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于2012年3月以信件邮寄方式向以上六所师范高校投放调查问卷,每所高校随机抽取50人,共300人施测。剔除不合格和不完整的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6.67%。

3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1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看法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师范生对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学和自我发展的作用具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为提高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3.2教育教学期刊、书籍阅读情况

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期刊书籍可以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开拓教育视野,增强写作能力。但从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当前师范生的阅读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仍有超过40%的师范生没能形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这种情况对提高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十分不利。

3.3教育科研意识与积极性情况

3.3.1教育科研意识

表3数据显示,超过77%的师范生对新旧教材进行过对比分析。在阅读教育教学相关文献时,超过65%的师范生能够有意识地在文献中寻找科研的切入点。在化学实验方面,超过73%的师范生喜欢改进实验,超过82%的师范生喜欢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进行思考并希望能够找出原因。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教材研究、理论研究还是化学实验研究等方面,师范生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调查数据还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师范生曾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这说明大多数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能落实到行动。这也正是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3.3.2教育科研积极性

表4的统计显示,超过73%的师范生喜欢与其他教师或同学共同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这表明大多数师范生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愿。统计数据还显示,在实习期间,超过77%的师范生能够有意识地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分析;超过76%的师范生能够清楚了解教学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超过86%的师范生能够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思考,并希望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些数据表明,化学专业师范生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强烈的教育科研意愿与积极性是师范生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实施教育科研行动的思想基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对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情况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必然条件。因此,对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个人的教育科研能力。表5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师范生并不十分清楚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表6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师范生熟练掌握的教育科研方法仅限于调查法和文献法。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化学专业师范生对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及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这将严重影响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3.5教育科研能力情况

表7的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90名师范生中,参与过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学生占34.48%,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的学生占31.03%,能够和基本能够独自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仅占16.55%和25.86%。以上数据表明,当前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十分薄弱,迫切需要相关的专业培训,以便将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3.6现状成因调查

表8数据显示,大多数师范生认为制约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有3点: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教育科研的开展;学校没有提供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科研与课程学习、教学工作分离,难以兼顾。数据还显示,超过一半的师范生认为就读学校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不够完善。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师范生将形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学校。这样的调查结果不仅说明广大师范高校在对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师范生还不能够从自我角度出发,认真审视形成自身现状的根本原因。这也将对提高师范生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综合情况来看,关于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意义具有深刻的认识。

(2)具有比较强烈的教育科研意愿与积极性。

(3)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实践中未能实施。

(4)教育、教学期刊书籍的阅读情况不理想。

(5)掌握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不够丰富、扎实,科研能力较差。

4.2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笔者对广大师范院校提出以下建议:

(1)开设化学文献课,提高师范生文献阅读数量与水平。

(2)开设化学教育科研培训课,扎实师范生教育科研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

(3)成立化学实验创新小组,增强师范生实验科研能力,开拓论文选题空间。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方法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重大,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化学教育科研是从客观存在的化学教育事实和现象出发,以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改善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行动研究活动。研究过程包括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五个部分。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实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其基本组成包括: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主要参考文献: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5~350。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3篇

(一)调查对像与方法。本文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在校及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72份,有效问卷7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满意的占据7.14%,比较满意的占76.19%,不满意的占16.65%。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不是十分满意,认为培养模式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革。

2.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调查情况。(1)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情况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4.79%,基本合理的占78.57%,不合理的占16.65%。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有它的缺限和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于不断修订和创新。(2)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学位学分要求是否合理的调查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教育硕士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占28学分,教育实习占8学分。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认为课程学分制要求很高的占7.14%,较高的占38.1%,合理的占54.7%,认为课程学分较低或很低的没有。这说明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位课程学分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分要求太高,难度偏大。(3)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面的宽度情况调查。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课程知识面很宽的占4.76%,课程知识面较宽的占38.1%,课程知识面一般的占42.86%,认为课程知识面较窄的占4.76%,知识面很窄的占9.52%。这就说明课程设置在课程知识面方面有待拓宽。(4)对课程知识的前沿性的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7.14%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很强,28.57%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较强,45.23%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一般,认为课程知识前沿性较弱或很弱的分别占到14.29%和4.76%,这反映出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有待加强。(5)对所在学校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中的重复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译课程内容重复性很高的占11.9%,较高的占30.95%,较少的占52.38%,没有重复的占4.76%。这说明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与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性。

3.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教学情况调查。(1)所在专业研究生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了解到:选译“讲授式”的占64.29%,选择“启发式”的占11.9%,选择“讨论式”的占7.14%,选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16.67%。这就反映出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所占比重较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重较小。(2)安排教学内容应注意哪些方面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选题,选择“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的占92.85%,选译“理论教学”的占9.52%,选译“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80.95,选择“多安排一些学术讲座”占38.1%。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安排上能考虑它的实用性、前沿性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导师制度情况调查。(1)所接受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选译“双导师制”的占2.38%,选择“导师指导小组”的占21.43%。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单一导师制”,少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导师指导小组”和“双导师制”。(2)学生喜欢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这说明选择“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人数在增加,但还有1/3的人习惯接受“单一导师制”。(3)导师与学生讨论学习及学位论文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频率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每周交流一次”的占21.43%,“两周交流一次”的占23.81%,“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11.9%。这说明导师跟学生每月交流一次的比较多,但还有部分导师很少跟学生联系交流,导师指导学生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5.有关教学管理情况调查。(1)所在学科是否存在合并上课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择“存在,两门以上”的占38.1%,选择“存在,一门”的占9.52%,选择“没有”的占52.38%。这说明不少学科存在合并上课情况。(2)农村教育硕士能否采取比较灵活的弹性学制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告诉我们,92.85%的学生选择“可以”,选择“不可以”的点3.38%,选择“不清楚”的占4.7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赞成采用弹性学制。(3)是否有必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情况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16.67%,认为“有必要”的占57.14%,认为“没必要”的占26.69%。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把“在期刊上发学术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一个条件,这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4)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培养环节应该加强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项选择。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反映出,选择“基础理论”的占21.43%,选择“校外实践研究”的占78.57%,选择“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的分别占35.7%、47.62%和23.8%。这说明学生很想加强的培养环节是“校外实践研究”,其次是“学术报告”。

二、启示和建议

本课题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情况是真实可靠的。通过调查我们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了事实依据。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目前培养模式“满意”的占7.14%,“不满意”的占16.67%,这说明学生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立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扩大农村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从访谈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西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可以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太小,每年招生人数在10-20不等,这对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而显得庞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说,由于其招生规模太小,这对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搞提高的影响并不大,也不可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溥弱的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面向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放宽农村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不局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入学,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也可报考。教育部可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植。这样才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农村教育硕士在农村教师中的比例,对农村教育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到真正提高作用。

(二)改革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根据调查情况我们了解到,认为目前课程设置“很合理的”的只有4.79%,“不合理的”有16.67%。这说明课程设置有它的不合理性,特别是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而且政治理论课和教育理论课在本科阶段已学过了,有重复性开课情况。这就有必要对目前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在课型上课程设置要区别于学术型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减少理论性课程,并增加开发新的适合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理论教育为基础,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技能课。如开设一些技能大赛,模拟上课,评课等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从实践型目标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多开设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力求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为目的。

(三)建立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度。从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学生实际接受“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接受“双导师制”的占2.38%;但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说明更多学生希望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由于高校导师缺乏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所以针对农村教育硕士导师指导方式应以“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指导方式,即安排高校教师同时再配备一位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教师共同担任农村教育硕士的导师。在导师指导制度上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四)导师指导方式应多样化,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导师的指导方式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师的指导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可把多种指导方式融合在一起。从导师指导学生见面的频率调查情况来看,“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占11.9%。这说明有些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或干脆撒手不管,对学生指导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导师遴选时要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杜绝那些毫无责任心的教师混入导师队伍中来。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知识前沿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占64.29%,采用“启发式”的占11.9%,采用“讨论式”的占7.14%,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讲授式”,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讲授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开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研讨会和实际教学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次,从“安排教学内容应注重哪些方面”情况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首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别占92.85%和80.95%。这就告诉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更要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那种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轻经验的指导思想应摒弃。教学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实践型课程,如“听课”“观摩教学”“说课训练”“中小学校长讲座”等等。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医学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5)24-0128-03

医学是拯救人的生命、维护人体健康的特殊职业。因此,医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医学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尤其是中职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科学技术层面的职业训练,忽视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这种教育模式偏离了医学人文学科教育的本质,导致非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最终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制约了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的有效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本文对西北某中医药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程度,为加强中医药学校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西北某中医药学校中医、中药、药剂、中医护理、针灸推拿等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共412名,其中男生107名,女生305名。二年级学生是指已完成全部医学基础课,尚未进入医院或企业实习的学生;三年级学生是指已完成所有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实习结束返校的学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两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结合此次研究目的、学情和自身教学经验,经过反复讨论设计确定,调查过程已做好质量控制。问卷共设计70个问题,包含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认知、学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及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掌握及课外阅读与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和价值观5个方面的内容。在发放问卷前,由调查的教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活动的目的,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从而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保证此次问卷采集数据真实有效,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12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60%。1.3资料分析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通过Excel和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有效调查对象中,男生99人,占24.9%,女生299人,占75.1%;三年级学生共217人,占54.5%,二年级共181人,占45.5%;各专业中,以中医专业为主,共205人,占51.5%,其次是护理专业,共137人,占34.4%,而中药、针灸推拿、药剂学专业分别有17人、8人和31人,分别占4.3%、2.0%和7.8%;以三年制学生为主,有388人,占97.5%,二年制仅有10人,占2.5%。

2.2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认知情况(见表1~3)

调查结果显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知晓度,65.6%的学生听说过,但不清楚人文素质教育;30.2%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听说过,并清楚;仅有4.2%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是说,69.8%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全面理解。调查发现,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认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比例分别为93.9%和96.7%,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个年级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无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经过医院实习的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认为医学理论课程和医学社会实践有作用的比例分别为90.8%和95.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医学社会实践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优于理论课程。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86.4%的学生很少利用甚至从未利用学校图书馆人文类图书;47.4%的学生对于学校人文教育情况或学校文化品位较为满意;82.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授课对个人人文素养的提升有作用;84.9%的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表示不满意甚至欠缺;有9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2.3人文课程的开设及学习情况

本调查中所抽取的西北某中医药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主要有医学基础类、文化基础类、德育政治类,具体包括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律法规、计算机、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课程。而对于人文课程的学习,38.4%的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一般,31.9%的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29.7%的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甚至没有。针对学校开设人文课程,有80.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医学生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医学人文课程开设方面,学生认为最有必要的课程为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等。

2.4人文社科知识的掌握及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3.5%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还应读部分经典书籍;36.0%的学生认为医学生读课外书只需要读有使用价值的书;6.4%的学生认为应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14.1%的学生则认为医学生读不读课外书影响不大。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掌握情况发现,仅有29.4%的学生能够完全正确回答所有中医药文化的问题。对于平均每学期阅读人文社科书籍量的调查结果显示,28.7%的学生几乎没读过该类书籍,53.1%的学生平均每学期读1~2本,仅有18.2%的学生每学期会读3~5本。也就是说,81.8%的学生很少阅读人文社科书籍。研究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打发时间、增加谈资,其次才是提高文学修养、开阔知识视野。

2.5人生态度、伦理道德和价值观

关于人生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2.4%的学生赞成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帮助和理解。而对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73.5%的学生认为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伦理规范为准绳,发挥伦理规范的作用,削弱科技的负面效应。影响医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因素依次是医务人员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状况、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校园文化。

3讨论

3.1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渗透作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清楚的认知,有84.9%的学生并不满意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重专业轻人文,另一方面说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未能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调查还发现,有91.7%的学生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很有必要,而对于人文教育的方式,研究发现医学社会实践的满意度要高于医学理论课程(P<0.05),这与包丽娟等人[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反映出学生对人文知识有较大需求,提示学校应坚持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理实一体的教育方式,适当侧重于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实习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在对于影响人文素养因素的调查中,有82.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授课对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有作用,这充分说明医学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高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2]。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有其特殊的优势。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针对性地落实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2优化人文课程结构,注重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重医学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人文课程的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学生需求最高的3门人文课程分别是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而所调查的学校只开设了医学心理学。在该校所开设的人文课程中,教育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开展较少。对于人文课程的考核仍旧以理论考核为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这表明学校人文课程结构亟待优化,课程设置还需以实际需要为导向适时进行调整。在人文教育教学方面,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3]、案例式教学法[4]以及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3.3增加人文社科教育在教学任务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的主观认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人文社科书籍较少,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学习人文知识。这提示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任务中适当增加人文社科教育的比例,开设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课程。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目的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增加谈资,很少有学生是为了提高文学修养而阅读。由此可见,学生在对人文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上还不到位,这可能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迫使学生不得不把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医学专业课程,从而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易被忽视。

3.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5]。而相比于综合性学校,医学院校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文化熏陶[6]。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文化品位不满意。这提示学校应在今后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在关于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但仍有少数学生“三观”有失偏颇,对此,学校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端正学生人生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中医药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而要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依据现状,采取多方面、针对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学校人文课程设置,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加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陶冶情操,滋养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包丽娟,张芳,杨翠玲,等.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2):79-80,41.

[2]付逸飞.河南省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状况与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5-97.

[3]王彤,郭霞珍.英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几点启示[J].中医教育,2006(2):62-64.

[4]余仙菊.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广西高教研究,2002(1):109-110,195.

[5]师秀.新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

教育调查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93-01

初产妇由于无相关经验,对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且其中多数为他人的经验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新生儿期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1],而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是使其健康度过此时期的关键,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本文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分析其理论知识掌握现状,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现总结干预效果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70例初产妇展开调查,均龄为28.5岁(22—32岁)。文化水平:13例(18.6%)为大专及以上,18例(25.7%)为中专,20例(28.6%)为高中,11例(15.7%)初中,8例(11.4%)小学。家庭情况:36例(51.4%)月收入大于4000,29例(41.4%)月收入在2500—4000之间,5例(7.2%)月收入在2500以下。

1.2 方法 (1)调查:使用的问卷为我调查组自行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生儿护理,分析调查现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再次展开调查,两次均可确保为初产妇本人填写。(2)健康教育: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知识讲座,答疑解惑,并对操作性较强的护理知识进行演示,如喂养姿势等。将新生儿易于出现的症状进行介绍,重点讲解相应的缓解措施。

1.3 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18.0),卡方检验,P<0.05两次调查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初产妇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正确率有大幅度提高,见表1。

3 讨 论

据统计,目前的产妇中大多数为初产妇,这可能与国家生育政策有关[2]。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很重视婴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产妇的理论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一时期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3]。本文将调查统计发现,初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较表浅,且存在认知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对皮肤清洁的重要操作知之甚少。经过分析,我院有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以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二次调查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初次调查(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尤其是脐部消毒等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其对新生儿不适表征认知,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掌握程度,有助于正确护理,建议在分娩前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绿,陈镭.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14(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