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制冷技术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

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语

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然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其活动对自然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供适应自然规律的、有科学预见的、可调控的人类行为,使其所产生的后果,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使自然界更好地造福人类。马克思主义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人类依靠科技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摆脱困境。人类谋求发展的能力是无穷的。然而,科技的力量的发挥和发展是要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它要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约束。所以,当代科技发展必须遵循马克思所说的统一的“人的科学”的宗旨,才能真正克服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发展的正面效应。制冷技术的发展和臭氧层保护就是近代史上技术进步和全球合作的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其技术进步和控制技术进步后果的合作机制也将成为人类的财富,并将为解决其它重大问题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冷;供暖;环保;节能

0前言

我们知道,所有生物过程都受到温度的影响,低温抑制食品中酵、霉菌的繁殖,人体对温度也非常敏感。在现代社会,制冷空调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生活中,制冷广泛用于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舒适性空气调节,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低温进行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也离不开制冷,深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还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电技术、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现代技术进步是伴随着制冷空调技术发展起来的。

技术是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它包括人类技术活动中的硬件和软件,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手段的活动的总和。其中,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尤为重要。

1制冷空调新技术的发展

1.1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将课堂从实训室搬到了工厂近些年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一直与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合作,将综合实习安排在该公司进行,使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整个实习过程以空调的生产工艺为主线,学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司其职,更容易进入角色,进而主动思考,并对工作负责,通过半年的综合实习学生掌握了家用空调的组装工艺,同时更加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管理实习期间,校内老师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侧重与专业知识、理论指导以及生活管理,企业导师由专业工程师和车间班组长担任,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导师在综合实习期间是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机会最多的人,企业导师的作用不仅包含培养顶岗实习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兼顾传教实习基地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帮助顶岗实习生融入项目管理团队。企业导师对顶岗实习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很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接收理论知识教育,老师也是“填鸭式”的教育,课堂安排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而在企业实习被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就待在哪个岗位,,企业为了考虑生产效率,不愿意给学生换岗,所以学生大都是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换岗,不能按计划学习各个岗位的技术技能,日久天长,工作枯燥无味,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实习单位过程中表现都不够积极主动。

(二)导师指导缺失虽然建立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管理的制度,但是缺乏落实。校内导师只是在实习生遇到工作和生活难题的时候给与了帮助,对专业的指导较少。企业导师由于忙于企业的事情,对学生几乎没有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将推行导师制理解为简单的几天的生产工艺培训和生产安全培训,对后期学生的成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归根结地是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主要是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给出成绩,对实习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缺乏过程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及同事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综合实习的开展,导致综合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企业缺乏关心学生学生在综合实习期间,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扮演着两种角色,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比较注重短期利润,不愿意用企业资源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对在企业没有归宿感,对企业文化也没有认同感。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实习的目的、实习的意义入手,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工厂制冷与冷藏技术综合实习是学校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在工厂车间简单做事,只有在综合实习实践时把自己当作实习单位的员工,认真对待综合实习的机会,全身心地进入工作状态,接受并熟悉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技能操作过程中,达到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只有思想转变,从心里认可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在企业完成实习。企业多关心学生,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同时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做班组长,经常性地关心学生,多渠道的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导师制”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导师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落实等于零。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导师制”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约束和考核导师。只有让校企双方导师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才能有效加强学校企业双方导师的合作,才能让“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在综合实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责任与权益同举,出台适当的激励措施是必要的,企业和学校可各自对自己所管理的导师制定相应约束与激励措施。

(三)改进考核方式,巩固实习成果坚持学校、企业、学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综合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冰箱维修技术 一体化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8-02

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为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做好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本文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如制冷与空调、电气运行、机械制造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成为社会中的技术型先锋做好准备。电冰箱维修技术是制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对于学好其他的专业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结以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制冷教研组认为可以在这门课中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抽象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大都有抵触情绪,而对于实训操作方面却很感兴趣,因此,可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进行一体教学的实践,也可以为后面的空调器原理与维修、制冷与空调作业、冷库、中央空调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经验。

二、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目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的制冷班又称“申菱班”,制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到广东申菱空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一部分人到制冷空调公司从事安装、维修工作。我们首先明确了学生的专业岗位方向主要是“生产、安装、维修”,然后结合企业的意见明确制定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征求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国顺制冷设备公司、梧州格力空调公司等企业专家的建议,确立制冷与空调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的学生是在生产第一线、服务第一线从事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调试、系统运行管理,低温物流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员。整个教学计划的思路是:紧密围绕市场,以培养学生小型制冷和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技术职业能力为主线,技能应用能力为主体。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上,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使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与国家制冷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根据制冷与空调专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制冷教研组全体教师在一起共同讨论,确定电冰箱维修技术和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制冷的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知识,掌握电冰箱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电冰箱的检修工具和仪器;掌握制冷管道加工、制冷管道的气焊技术和电冰箱维修过程的各种技能;熟识电冰箱制冷系统的检修过程,掌握电冰箱基本维修技能,能对电冰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维修;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以往的教学中,制冷专业在第二个学期的专业课有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一般是由两位教师担任。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只是学习制冷和空调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制冷原理等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验和实训,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枯燥。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是以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制冷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有必要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一门基础课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一门课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否则,不仅教学的内容容易脱节,同时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制冷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融合在一起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具体安排上,将所有排列出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列出重点、难点、技能的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在教学的课时安排上,安排每一周12个学时,为了方便教学和减少辅助时间,安排每周3个早上连续4个学时的教学时间,充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三)教师、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很重视制冷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在人员、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室起用既精通制冷专业理论,又熟识操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负责这一门课的一体化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学实践基本是在实训室进行,由于制冷专业2010级只有一个班共33位学生,教学场地、教学设备都能够充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的监督。在教学监督方面,教研室和教务科全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很快就给予解决。经常对学生进行了解,询问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意见,在跟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确保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的内容分解为13个教学模块,这些教学模块内容不是随意拼凑的,也不是按照课本先后顺序排列,更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的内容进行分解,而是按照知识结构和电冰箱系统的工艺流程按顺序将各个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罗列,也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制冷考工考证的内容进行安排的。

电冰箱主要是由箱体、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的,教学的主线是先进行冰箱制冷系统教学,再到冰箱电气控制系统教学,然后再到整体冰箱的教学。在冰箱制冷系统的教学中,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先从制冷管道加工技术到制冷管道的焊接及排污到制冷系统的检漏,再到制冷系统的抽真空,然后到制冷系统充制冷剂,从而完成整个冰箱的制冷系统的教学。在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各模块的教学中,也是按照认知规律,先熟识电冰箱的控制电路,再到各电气部件的原理及检测,然后到电冰箱控制电路的连接及检测,从而完成冰箱电气控制电路的教学。最后,进行简易电冰箱的组装、调试和故障的检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电冰箱的基本知识、制冷的理论和原理等部分内容融合相应的模块中去,使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33位同学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为3人,小工具人手一套,大一些的工具设备基本上是每个小组3位同学共用一套,每个小组3个同学之间在每一个模块既要进行单独的练习,又要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真正融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的技能学习为主线,教师只是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解决了以往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的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一体化教学方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

四、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办法

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考核中,淡化理论考试,以技能考核为主。在完成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技能的要求和标准,考核采取的是一一过关制。在期末这一门课的考试,按照考工考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考试,同时,也增加职业素质考试,强化实践技能考试,考试标准完全参照生产一线的技术要求制定。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五、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笔者从事制冷专业的教学工作有十多年,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强调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再到现在的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学生有厌学情绪,专业技能普遍较差;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虽然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也没能真正解决学生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学生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和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接受一体化教学后到企业实习实训,均能很快适应不同的技术岗位,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制冷专业的学生在岗位适应性、技能水平、团体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水平都比以往各届学生都好。

总之,中职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中职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体化教学,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立群,彭爱红,李利花.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制冷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宾泽云,覃维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C版),2010(30)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调用制冷技术;理论;实践

由于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这一专业特性,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毋庸置疑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向学生传输制冷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设备构造以及运行与维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践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而学以致用,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下面笔者就从如何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其课程的考核三个方面对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改革进行探讨。

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课堂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等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知识的传输。同时,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行状况,学生能够清楚的看见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运用,更加深刻的领会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理论知识。在空调用制冷技术的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后也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2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空调用制冷技术课堂学习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能时刻的掌握学生的课程进度,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注重师生互动,能够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增加对课堂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毋庸置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中增加互动环节,在介绍制冷技术的理论循环时 ,可以用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如家用空调和家用冰箱等家电对学生进行发问。这些家电的制冷系统都安置在什么地方?都有哪些制冷的元件?冰箱是夏天使用频率高还是冬天的使用频率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与时俱进跟进制冷新技术

在当代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空调用制冷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而书本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跟进空调用制冷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空调制冷的新技术,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一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态势,才能向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讲述制冷剂这一知识内容时,则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强调在制冷剂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制冷剂对臭氧层和温室效应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讲述制冷系统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水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还要向学生补充最新孕育而生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当然,对于空调用制冷新技术的补充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课本的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补充相关内容,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空调用制冷技术。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QQ等通讯设备进行知识传输,不断与时俱进,了解世界当前最热门、最受欢迎的空调用制冷技术。

2 将实践教学引入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除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外应加入一些实践教学课堂例如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2.1 组织学生多参观实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带领学生到超市空调制冷系统、化建小区空调机房和大型冷库等地方进行参观。在参观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参观实习的心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吸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多看、多学、多思考。

2.2 组织学生参与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是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创建相关的实训基地丰富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掌握知识、提高技巧,真正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能够达到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与技术岗位接轨。

3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空调用制冷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应该改变传统唯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加入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考核方式中,在考核时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水平的考核,只有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考核标准。只有创新考核方式,才能为社会培育出符合要求的实践性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空调用制冷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也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和加入实训教学以及创新课堂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社会要求的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辉.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研究状况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1).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制冷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31-1492/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RAP 冷再生 乳化沥青 泡沫沥青

1 前言

截止201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已经突破41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万公里。在我国已建成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中,沥青路面的比重最大。每年12%左右的沥青路面的维修改建产生大量被铣刨下来的旧沥青路面材料(RAP),采用合适的再生方法,使得这些RAP得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重新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RAP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沥青路面再生

2.1再生方法

根据美国沥青再生协会(ARRA)的定义和分类,将沥青路面再生分为:冷刨法,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冷再生,全厚式再生。

2.2冷再生的优缺点

冷再生主要指对原路面进行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热能的使用。冷再生具有如下几个显著优点:

(1)可用于处治多种路面病害类型。

(2)可大大减少路面中反射裂缝的出现。

(3)可在不改变路面纵横线形的前提下改善路面的结构承载力。

(4)可减少路面施工过程中对能源、集料、沥青等的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5)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环保。

3 冷再生方法

3.1乳化沥青冷再生

3.1.1乳化沥青概述

乳化沥青(简称乳液)是由两种互不相容的物质——沥青和水通过机械分散而制得的沥青乳浊液。

乳化沥青主要由沥青、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组成。乳化沥青按微粒所带电荷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类;按破乳速度快慢又可分为快凝型、中凝型和慢凝型3种,而快凝型又有快凝(QS)和速凝(RS)之别。

3.1.2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有效地解决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延长沥青面层使用寿命。

(2)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拌和、施工工艺简单,在路面压实后可以立刻开放交通,缩短了施工时间又保持着同样良好的养护效果。

(4)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3.2泡沫沥青冷再生

3.2.1泡沫沥青概述

沥青的发泡过程实际上是在膨胀腔内完成的。需要选择膨胀比较大、半衰期较长的发泡条件来制作泡沫沥青。这也是进行室内发泡试验的最终目的,即寻找某沥青得到最优良发泡效果时所采用的发泡条件,这个发泡条件一般称为最佳发泡条件。最佳发泡条件一般由沥青温度和发泡用水量组成,最佳发泡条件下的发泡效果称作最佳发泡效果。

3.2.2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路面技术,泡沫沥青冷再生具有多种优点,主要如下:

(1)可用于处治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优质和劣质的路面材料以及回收的路面材料等,通过泡沫沥青稳定处理,可增强待稳定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等;

(2)通过稳定处理旧路面材料,可解决废弃物的堆置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泡沫沥青冷再生过程中,仅需加热沥青,集料等不需加热和烘干,因此可以有效节约能源;

(4)由于泡沫沥青在稳定材料中的特殊分散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可节省沥青结合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泡沫沥青结构层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且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6)泡沫沥青结构层早期强度增长较快,施工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交通量不大的情况),无需长时间的专门养生。

3.3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比

在原材料方面, 2种冷技术所需原材料都容易获得,乳化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筛分为0~9. 5mm和9. 5~37. 5 mm两档材料,而泡沫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没有筛分。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面,种2冷再生混合料采用完全相同的强度、水稳定性等等设计标准,设计流程也基本相同,只是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有所区别。

在施工工艺方面,泡沫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小,并且养生时间短,最多3 天后即可加铺上部结构,在改造工期紧张情况下有时间优势,主要的施工控制点是泡沫沥青的生产质量。但泡沫沥青冷再生需要沥青加热和安全措施,以及专门的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乳化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控制相对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在国内接受程度高,重要的施工控制点是碾压的时机和含水量的控制,并且设备不需要专门改造。

在工程成本方面,乳化沥青再生比泡沫沥青成本高10%左右。

4 结论

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陈述了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并着重阐述了冷再生技术中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以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其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它们的优点进行了简要论述。针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需要通过中长期跟踪检测计划来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使用效果来进行更全面评价。深入研究冷再生结构强度形成机理,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旧路面,与旧路调查资料一并建立数据库,研究出适用的再生方案,逐渐建立一个再生结构组成模型,为以后冷再生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A Nataatmadj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0th Annual Meeting .2001.1: 7-11.

[2]拾方治,赫振华,吕伟民,等. 泡沫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4(10).

[3]日本道路协会.日本路面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指南,王元勋、张文魁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黄建跃,刘先森.谈发展沥青再生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公路,2003.

[5]吕伟民,严家汲.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任文清,张向军,王宪利.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施工技术,2001.

[7]祁贵珍.沥青路面的再生工艺及其配套设备.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3.

[8]郝合瑞.旧沥青路面材料冷再生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4.

[9]周斌. 沥青路面冷再生方法研究.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拾方治.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再生基层的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变频器技术;冷结站;冷却塔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逐渐发展和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去,采用变频器直接控制具有较大波动特性的风机等负载成为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采用变频器技术可以很好地降低电机的故障率,增强电机的稳定性,做到即节能又经济。

平安煤业立井冻结工程项目部位于山西省寿阳县,隶属于山西寿阳段王集团平安煤业有限公司。在平安煤业立井冻结工程项目中,东区副立井采用冻结法进行施工,根据前期设计方案在冻结站中安装了两组半封闭螺杆式中低温机组,并于2012年11月2日开机运转,但近期因多种原因致使机组排气压力不稳定、系统运行效率低、盐水温度下降慢、冷却塔风机开关频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相继出现。

1现状调查及目的

1.1 现状调查

在该平安煤业立井冻结工程项目中,冷却塔风机的控制方法与大多数冷却塔风机控制方式相同。当排气压力处于较低水平时需关闭冷却塔风机;当排气压力处于较高水平时就开启冷却塔风机,开启时差为2-3分钟。在使用冷却风机的过程中,进水温度及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排气压力过高或者过低,无法使系统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在直接影响盐水温度下降的同时,还缩短了冷却塔风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项目工程的工期。

1.2 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应用高冷变频技术,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以保证氟制冷系统排气压力能够稳定在最佳值,使得盐水温度快速下降。该技术的应用必须满足以下技术约束:

1)规程规定:半封闭螺杆式中低温机组制冷系统排气压力为1.05~1.40Mpa,不得超过1.45Mpa。

2)应在提高系统制冷效率的同时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不能对系统原有的主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问题原因分析

对冷却塔风机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分析是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的最主要步骤,只有了解所存在问题对应的原因,才可以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本文对冷却塔风机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点分析,如下所示。

2.1 问题分析一:培训不到位

1)为了了解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小组成员抽查了部分操作人员教育培训档案,抽查结果显示,全体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2)为了了解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小组成员抽查了8人进行现场考核,成绩全部合格。

问题一结论:不存在培训不到位和操作能力较弱等情况。

2.2问题分析二:仪表出现故障

为了解现场仪表的使用情况,小组成员对现场使用的仪表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显示,仪表工作状况正常,数据准确。

问题二结论:不存在仪表出现故障等情况。

2.3问题分析三:环境温度因素

在进行问题调查时,白天最高温度15℃左右,夜晚最低温度-8℃左右,昼夜温差较大,是人工制冷的好季节,所有环节温度都未出现较大异常。

问题三结论:不存在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的情况。

2.4问题分析四:清水管道泵泵压

小组成员现场调查了清水管道泵,其采用的是原冷凝器上的管道泵,如泵的扬程不够,泵压达不到设计效果会发生断流或对水温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现场对泵的扬程效果做了试验,经试验扬程达到10米,符合设计要求,所以不是要因。

问题四结论:清水管道泵泵压正常。

2.5问题分析五:进入系统水温

小组成员经过现场数据调查发现,当水温达到24℃时,排气压力1.01Mpa,当水温达到32℃时排气压力1.39Mpa,如何使水温稳定,使排气压力稳定是要因。

问题五结论:进入系统水温异常,可能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问题分析六:冷却塔风机

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现场调查发现,当排气压力达到1.35Mpa时就需人工开启风机,而且风机高速运行无法控速,在排气压力下降到1.10Mpa时就需人工关闭风机,时差2-3分钟,过于频繁操作使设备无法高效运行制冷。所以不需人工操控风机,而且能够自动控制风机转速,稳定水温与排气压力是要因。

问题六结论:冷却塔风机无法高效制冷,可能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策的制定与实施

3.1对策制定

小组成员根据问题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对策,如表3-1所示:

表3-1 解决问题对策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进入系统水温 通过一种设备根据水温变化调整风机转速,使进入系统水温与排气基本压力恒定。 1、稳定进入系统水温和排气压力,使设备高效运行。2、盐水温度迅速下降,无需人工多次操控,提高工作效率。 1、引进变频器与温度传感器。2、对全体人员进行操作技术交底。

3、对使用变频器后进行跟踪监测,总结出系统出水水温设定在多少度,排气压力达到多少Mpa,最终达到最佳制冷效果。

风机转速

3.2对策实施

1)对策实施一:系统出水温度监测

根据实施对策的需求,在系统的出水口处加装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温的变化,并将监控到的水温变数据传送给变频器,以使变频器能够根据实时水温进行调节。

2)对策实施二:风机转速的控制

根据系统需要,结合当前高冷变频器的应用技术,引进变频器。变频器根据出水口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结合原设定好的一个数值对冷却塔内的风机电流大小进行调整,目的控制风机转速,达到稳定系统内的水温和排气压力的效果。如图3-2所示。

图3-2 加装变频器调节风机电流大小

3)实施对策三:巩固相关管理措施

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从非技术手段上加强管理,以降低系统出现异常的可能性。具体应做到:根据工程特点对每一位职工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位职工都能熟练运用;强化项目部《技术管理制定》和《岗位责任制》,规范施工行为,明确施工责任;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会和生产例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生产难题和技术问题;在施工中不断总结、分析、创新使技术更加成熟,逐步推广应用其他工程中去。

4结论

由于项目小组成员严谨细致的工作,在对氟系统运行的排气压力进行检测和调试后,及时采取了对策措施,使得氟系统排气压力得到稳定安全运行的目的,符合规程的规定。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力与能耗,提高了效率,使井筒顺利交圈冒水提前了4天,确保了工程工期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苏丹. 变频器在中央空调循环水冷却塔中的节能应用方案[J]. 经营管理者, 2013 (8)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制冷与空调;实践教学;目标

制冷空调行业的快速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尤其我国有如此多的人口,市场需求令人咂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价格不断下降,空调已经像电视机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例如各种变频空调、纳米空调的应用和上市,客观上要求更多的制冷与空调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同时也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不断变革,以市场为方向,重视专业技术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缩短学生的上岗时间,使学生上手快、后劲足。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这也是学校坚持不懈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旺盛,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制造行业培养了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培养的技术人才往往从事一线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把以前的重视理论课程转变为现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合理课程设置,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环节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系统的技术和技能。要根据市场对毕业生的需要,突出关键能力培养。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职业技能。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运算能力、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力、识图和绘图能力等,基本职业技能具有在不同职业和岗位间的实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

2.专业职业技能。专业职业技能是完成职业任务必备的技术能力,专业人员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解决相应的专业问题。

3.岗位综合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包括所具备的知识、工作中的经验、态度等。

4.创新能力。学生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能够认识到工作中的不合理一面,就具备了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实施改造的能力。

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对实践教学课程有足够把握的前提下,要把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训练单元,分别对应不同的实践项目进行实施。努力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教学一体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1.基本技能实践

2.专业职业技能

3.岗位综合职业技能

4.创新能力

三、结语

制冷与空调专业建设要紧紧抓住市场的脉搏,跟随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特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制冷与空调,2011,(02):25-26.

[2]何钦波,郑兆志.制冷设备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1-12.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天津商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60-02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北京商学院的制冷专业,1980年在天津商学院重建,分为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冷冻冷藏工程两个专业,1986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制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68年申报成功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666)。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相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天津市“制冷技术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制冷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制药研究所、包装技术研究所为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经、法、文、理六大应用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诚信做人的复合型、创业型高级应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食品冷链技术各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以及低温物流行业的相关课程建设,构建依托制冷及低温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突出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的,适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发展需要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食品冷链的关键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收集国内外著名大学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资料,形成与国内制冷行业单位的反馈与沟通机制,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宽专业方向,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整合主干专业课程,增加能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在主要专业课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名师的评选,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各种设计大赛、强化实践环节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构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食品冷链技术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强化整合主干,突出特色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分层次建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课程;分模块开设管理、经济、商学、创业类等选修课程;分专业方向扩充专业选修课程;利用科研成果充实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等主干专业课程和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课、模块课平台和特色课程的关系。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制冷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本学科团队的科研成果速冻技术、预冷技术、冰温储藏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2.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本专业系列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自动调节、食品冷冻工艺学、冷冻技术的最新进展、低温技术基础、冷库建筑、专用制冷装置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做好制冷装置设计特色教材、制冷空调实验教程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本专业教学网站,构建一个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特色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4.创建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面向装置实体的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和接触装置的具体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弥补了教室内平面教学的不足,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拟在“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等主要专业课中实行双语教学,积极引进优秀的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外语应用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常规机制,加大力度资助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切实加强对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办学单位一线进行学习交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进修和访问;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运用学校的有关政策,改善团队的合作体制,完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相互提高。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培养教学名师,鼓励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深造,提升学术水平;在“成功企业家论坛”和“制冷周”等活动的基础上,聘请制冷领域内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完善团队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内外两套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内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金工、电工电子、专业、毕业)、课程设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基础、军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针对学生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分年级设计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将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科技竞赛、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综合素质学分、社会调查与服务、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内外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和学科发展,利用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争取共建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新开实验台数量,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学科发展优势带动实验室建设,利用行业发展带动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能够不断更新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筹集经费,成立专门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进人专业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D杯制冷空调设计大赛、人环杯空调设计大赛、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开拓视野,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坚持每年组织制冷空调创意大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实习基地,选择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案例和设计课题,加强对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鼓励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基地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定专职教师,全过程指导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车间,由工程师授课,工人师傅指导,进行实际演练。积极提高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水平,严格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全面实现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成绩评定、答辩、文本保存等环节的网络化管理。

(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天津商业大学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为宗旨,坚持培养掌握较完备的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食品冷链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水源热泵在我国应用只有近10多年历史,但由于近年国家对节能、环保大为重视,既节能又环保的水源热泵技术得到普遍认同和迅速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的水源热泵制造企业和有关院校对水源热泵机组研究的较多,而对于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不多,尤其对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在沈阳宾馆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自动化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用于宾馆、酒店的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工程的系统控制技术措施。

关键词:宾馆、酒店行业,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

目前,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提出要切实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为了充分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节能运行效率及综合节能技术水平,除了需要合理的工艺系统配置和适宜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控制技术等措施给予保证。

一、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在宾馆、酒店行业的应用必要性

地热源、污水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新建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改造被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三大重点;“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建设领域是我国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28%,这一比重在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35%,而对于宾馆、酒店来说,空调供冷供热(含生活热水)能耗已占宾馆、酒店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对宾馆、酒店应用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源热泵在宾馆、酒店行业中的能效比,减少电力消耗,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效益。

二、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在宾馆、酒店行业的应用现状分析

自1946年美国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中心建成第一个水源热泵系统来,一直没有引起当时社会的广泛注意,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理论上都没有太大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次能源危机,它才开始受到重视。美国近二十年地源热泵的商业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我国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和研究地源热泵系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结构正在转变,地源热泵的商业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水源热泵是地源热泵的一种形式,由于初投资远低于土壤源热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酒店、宾馆行业中,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及生活供热系统应用的发展稳健而快速。与此同时,利用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如何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方面的研究基本就是空白。

三、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在宾馆、酒店行业的应用研究内容及目标

针对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及生活供热系统的综合节能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提高系统综合节能效率的需求,采用科学的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如,变频提升泵、电动调节阀、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泵、生活循环泵等设备的控制技术及设备联合运行的系统控制技术,解决系统运行工况的科学判别提示,工况中各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以及设备根据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整体需求因地制宜地调整设备运行状态等控制技术,以此保证系统科学合理、节能高效的运行。

四、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在宾馆、酒店行业的应用研究方法

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是以合理的工艺系统为平台,完善的自动化系统为载体、以科学的控制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合理的工艺系统。在宾馆、酒店行业中,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根据服务对象特征可分为生活水系统和空调水系统。其中生活水系统由生活热泵机组、生活循环泵、生活板换、地下水提升泵、地下水水源井、回灌井所组成;空调水系统由空调热泵机组、空调循环泵、地下水提升泵、空调板换、地下水水源井、回灌井、风机盘管、空调机组、地热、成套补水设备等所组成。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夏季为中央空调系统提供7~12℃冷媒,冬季提供60~50℃热媒,过度季节满足宾馆的部分内区供冷需求,全年为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提供60~50℃的一次热媒。

第二、完善的自动化系统。系统分为管理级,现场单元级,执行器-传感器级。管理级处理影响整个操作任务,包括归档、处理、求值、过程值与消息的汇报等等;现场单元级处理自动化业务;执行器-传感器级是为系统提供监测数据和执行系统的指令动作。供冷供热系统的自动化硬件有,中央管理工作站、现场控制器、温度、压力、水流传感器、流量表、电力计量智能表、热泵机组的通讯设备、热计量表、电动调节阀、变频器等等。

第三、科学的控制理论。系统应用了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模糊数学控制理论。 首先建立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所在地区的四季温度数据库,设立探测点采集数据,进行温度趋势分析,制定系统的运行工况;同时对宾馆、酒店各种冷、热负荷需求量的调查、计算,调整负荷曲线变化,实现剥峰填谷的技术措施,制定系统工况中的工作模式、模式中的设备运行方式等。之后,分析论证控制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控制技术方案的功能价值,优化控制技术方案,确定系统的主要监控指标,配置自动化系统,设计控制原理流程图,建立有效的控制算术模型,进行系统运行的仿真模拟;最后,形成完整的系统,进行系统的调试、试运行等。

利用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控制技术能有效控制系统设备运行于最佳状态,如沈阳宾馆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划分了三个工况,八种工作模式,同一种设备在不同模式中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这样就把系统的工作运行智能化,高效化,以此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豹.《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09.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宽厚板厂;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05

1 前言

运用现代宽厚板厂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生产出的钢板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技术生产出的钢板固有的缺点,使钢板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该项技术的开发与理论研究更好揭示了钢材的组织变化以及钢材性能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接下来文章将着重分析现代化宽厚板厂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在我国的运用现状以及未来的运用。

2 技术运用现状

我国目前拥有中厚性板轧机共计26套。大多数生产厂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淘汰了一些旧得设备技术,引进了新的生产技术。从现有设备的总统数量上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这些设备以中板轧机为主,宽厚板轧机的数量与之相比就少的可怜了,这也是制约我国宽厚板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厂家至今仍然采用简易的喷淋冷却装置,没有很好的热处理装备,这对生产出来的钢板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造成了我国钢板生产的低质化。因此,再建设一套高水平的宽厚板轧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必须从质量、数量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有条件的生产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确保现有技术的可操作性。

3 技术研究

控制轧制即在热轧的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轧制、加热、冷却等一系列技术运用的合理控制,使范性形变与固态相变过程相结合,最终获得性能良好的晶粒组织,使钢材的性能得到优化的一项技术,又被称为见形变热处理。该项技术不但能够生产出性能优越的钢板,同时能够节约能耗,是一举两得的好技术。但该项技术对硬件设备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轧机的设备强度、动力和生产控制水平均需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求。根据塑性变形、再结晶和相变条件,控制轧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奥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在该范围内进行轧制,能够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钢的韧性。第二阶段是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晶粒的长度增加,增加转变时的晶核生成能量,以使得铁素体晶粒呈现极其细小的状态,对钢板的韧性又有进一步的提升。第三阶段是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控制轧制,这一阶段已经出现了加工硬化和珠光体析出的硬化,对钢强度的整体提高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板厚方向上的强度却有所降低。把控制轧制的原理应用到现实钢材生产中去,提高钢材的整体性能,就形成了广义上的“控制轧制”概念。

控制轧制技术虽然对多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却具有常规方法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最突出的自然是改变了钢材的性能,使强度和韧性等特性都有很大的改善,这些性能的提升使得钢板克服了原有的缺点,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了。第二个优点就是节约了能源,新的技术的运用优化了生产过程,使整个过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第三点就是有利于生产设备的优化。新的技术的运用必须有与之性能相匹配的硬件设备,如果硬件设备条件不过关,整个的生产便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控制轧钢设备的重量减轻,对设备的轻型化有很大的帮助。

热制钢材轧后控制冷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进一步提高钢材的整体性能,使钢材的冷却时间进一步缩短,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冷却技术还可以很好地防止钢材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冷却不均产生的不均匀变形现象,扭曲或弯曲的钢材是不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的,这样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与我们现如今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有相违背。当然了,控制冷却的介质呈现多样化,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甚至它们的混合物,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作为控制冷却的介质。在所有的介质中,水是最常见的、最易获得的。控制冷却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得钢材在不降低韧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冷却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次冷却,二次冷却和三次冷却。一次冷却可以阻止碳化物的析出,为相变做组织上的准备。一次冷却的开始温度与终轧温度越接近,冷却后有效晶体的增大面积和细化变形A才会越明显。二次冷却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和停止控冷的温度,保证冷却后钢板的性能与所要求的基本吻合。三次冷却则可以组织化合物的析出,达到固溶强化的目的。

4 技术运用展望

不同阶段的控制轧制均有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功能,对改善钢板的强度和韧性有很大的帮助。轧后的加速冷却工艺十分重要,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钢的强度进一步提升,削弱了变形使得相变温度升高后引起的负面影响。我国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5 结束语

用户对钢板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了宽厚板厂对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的不断开发,才促使了现代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宽厚板厂生产钢板的主导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跟上时展潮流,及时引进学习新的技术,必然会被发展淘汰。但是单单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将该项技术本土化,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钢板生产技术,这才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日本钢金失协会共同研究会.わが国における最近の厚板制造技术の进步.第2版[M].东京:日本钢金失协会,2010:209.

[2]孙本荣,王有铭,陈瑛.中厚板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317,341-343,348.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技术应用 技术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空间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空间制冷技术得以大幅度提升,成为我国空间领域探索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去探析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概况

1.1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含义

由于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有时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为了使得制冷设备与被制冷对象之间的耦合性处于理想状态,就需要比较理想的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为:低温探测器,超导器件,低温电子学设备等。

1.2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发展的切入点

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遥感仪器被被使用到航天器上,无论是红外探测器,还是射线探测器,乃至是超导量子探测器,都是比较先进的空间仪器设备。从理论上来讲,宇宙环境特点表现为高真空,超低温,而上述设备的低温光学系统温度远远高于环境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域的目标信号就有可能扰,使得探测工作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就因运而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光遥感系统温度,使得本身的热噪音,热干扰处于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探测精度和进度的提高,这是目前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研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要求

从理论上来讲,探测器的噪声来源于载流子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辐射噪声,积极采取措施去降低探测器和光学系统的温度,可以实现噪声的降低,使得探测器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由于一般探测器的波长比较长,制冷温度应该控制在较低状态。如使用与对地遥感的红外探测器,其工作温度应该处于液氮的温度区域,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探测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空间低温制冷系统将会对于设备的结构布局和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达成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探测器设备工作状态的稳定和安全。具体来讲,空间低温制冷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其一,保证制冷系统的温度,功率,体积,质量和功耗处于合理范围内部;其二,保证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三,保证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寿命,并且处于免维修状态;其四,保证运作质量较高,不会产生过大的振动,噪音和电磁;其五,保证工作状态良好,适应于空间微重力;其六,保证能够满足航天器的工作模式需求。

二,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研发,一直都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重点,在空间制冷技术发展的四十年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航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如空间辐射制冷器,斯特林制冷器,脉冲管制冷机,固体制冷器,逆布雷顿制冷机等都相继出现;现阶段,已经有十多台辐射制冷器被成功的使用到气象卫星上,处于运作状态,成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主要制冷方式;空间斯特林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性能也不断完善,也在试验性卫星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已经转向于工程应用环节;脉冲管制冷机正处于研发状态,中科院理化的双级脉冲管制冷机,可以将最低制冷温度肩带16.1k;逆布雷顿制冷技术也处于不断探索和研发的过程中。

三,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阶段,运用于航天器上的低温制冷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辐射制冷器;其二,固体制冷器;其三,超流氦杜瓦;其四,机械制冷机;其五,吸附式制冷机;其六,He-4He稀释制冷机;其七,绝热去磁制冷机。下面我们以前三者的性能发挥和缺陷的角度出发,探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3.1辐射制冷器

利用宇宙的冷黑背景,去实现被动降温的制冷装置。其主要优点在于部件无运动,使用期限比较长,可靠性比较高,功耗比较小,没有噪音,对于空间红外遥感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其缺点就在于对于航天器轨道,飞行姿态和安装位置有了过多的限制,使得地面试验难度加大,因此,应用范围比较下载。在未来空间低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辐射制冷器能否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就在于:改善和调整辐射交换的面型结构,视场的扩大,使得地球辐射和阳光辐射处于较低状态,使得过程中的耦合热损降低,实现制冷量的提高。

3.2固体制冷器

固体制冷剂的升华作用,产生冷源,已达到比较好的制冷效果。其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额外消耗航天器的能源,没有振动反应,结构简单,不会受到轨道的局限。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制冷剂有氮、氢、氩、氖等。当然,其也存在部分缺陷和不足:固体制冷器的工作寿命取决于制冷剂的数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质量变化出现卫星质心变化,使得航天器处于不易控制的状态,使得其应用前景受到局限。专家学者应该积极针对于这些方面开展研究,以保证固体制冷器处于更好的应用状态。

3.3超流氦制冷器

利用超流氦的热机效应,以探测器为对象,实现低温冷却的系统,其冷源来自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潜热。其优势在于:能够富于与多种探测系统,运行时间长,能够经受住恶劣的发射力学环境考验,在航天器姿态控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其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将辐射制冷技术和机械制冷技术纳入系统各种,以便营造良好的轨道空间环境,实现蒸发速率的降低,实现工作寿命的提升。

3.4其他制冷技术

对于机械制冷技术来讲,其发展方向应该在于实现制冷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控制污染,降低振动和干扰,发挥散热效果,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吸附制冷技术来讲,其发展方向在于实现工作时间的提升,保证连续提供冷量;对于绝热去磁制冷技术来讲,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1000以上的热开关研发上;对于氦稀释制冷技术,应该将精力放在容器体积的扩大,工作寿命的提升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还是比较理想的,发展前景也是很乐观的,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的钻研精神,实现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创新,以满足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田刚,闰春杰,霍英杰,等.星载斯特林制冷机污染控制工艺研究嘲.真空与低温,2010,16(1):42-46.

[2] 颜鹏达,陈国邦,董晶晶,等.斯特林型两级脉管制冷机的改进[J].低温工程,2008,(5):7~10.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空气分离,机载膜空气分离,空气分离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空气分离是一种高耗电的行业,其生产的产品氧气、氮气、氩气等在化工、钢铁、医药业、冶金、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针对日益紧张的电力能源,液化天然气在民用和工业用气的增加及空分市场的激烈竞争,降低生产产品的单耗就越来越重要。液化天然气冷量的回收对空气分离装置来说,是一个新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液化天然气空气分离技术应用

1 .LNG冷量回收利用技术简介

LNG是天然气的一种独特的储存和运输形式,它有利于天然气的远距离运输,有利于边远天然气的回收,降低天然气的储存成本,有利于天然气应用中的调峰。同时,由于天然气在液化前进行了净化处理,所以它比管道运输的天然气更为洁净。生产LNG的动力及公用设施耗电量约为850KWH/H。而在LNG接收站,一般又需将LNG通过气化器气化后使用,气化时放出大量的冷量,其值大约为837KJ/KG(包括LNG的气化潜热和气态天然气从储存温度复热到环境温度的显热)。这部分冷能通常在天然气汽化器中随海水或空气被舍弃,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通过特定工艺技术利用LNG冷量,可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LNG冷量回收在空气分离安全技术中的应用

通常的低温环境都是由电力驱动的机器制冷产生的,由制冷原理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消耗的电能将急剧增加。在一定的低温蒸发范围内,蒸发温度降低1K,能耗要增加10%。利用回收的LNG冷能和两级压缩式制冷机冷却空气制取液氮、液氧、液氩,电能消耗也可减少50%(原来生产1立方米的液氧电耗为1.2KWH,采用LNG冷量回收的方法可使电耗减少0.5KWH),水耗减少30%,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液氧、液氮、液氩的生产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3 .LNG冷能空气分离技术特点

(一)一是在离LNG最接近的温度位对其冷能加以利用,有用能利用率高

(二)是可以在较低的能耗指标下得到大量的液态产品。

(三)是可以缩短空分流程的起动时间,因为传统流程靠透平膨胀机产冷,冷量需要逐渐积累,而LNG则可以瞬间释放出大量高品位的冷能。

4 .利用LNG冷量的空气分离工艺流程设计简述

空气经过滤器除去灰尘和杂质后进入压缩机压缩至5.8bar,经氮水预冷系统后,进入分子筛纯化器除去其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干燥而洁净的空气进入换热器中与污氮和循环氮气换热并将至饱和温度后进入下塔底部。在下塔顶部抽出一股循环氮气,在主换热器中复热后,经过循环氮气压缩机加压和冷冻机组冷却,达到300K,23bar。然后在LNG换热器中与LNG换热,利用LNG的冷量使循环氮气温度降到118K,节流后返回下塔,液氧产品从冷凝蒸发器引出,液氮产品从下塔液氮槽抽出节流进入上塔顶部后进出。

三.机载膜中空气分离安全技术

机载膜空气分离安全技术的用途就是提供飞机油箱惰性化技术所需要的富氮气体。本文通过在地面建立情化系统模拟试验台,对国内某厂生产的膜机载空气分离装置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输入空气压力、输出产品气流量和海拔高度(环境背压)均对膜装置的分离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低海拔高度下,当输入空气压力较低、而输出产品气流量要求较大时,该影响更为显著。

2 .无论在什么海拔高度条件下,环境温度对膜装置分离性能均有一定影响。3 .输入空气温度对膜装置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小。

四.制氧站空气分离安全技术应用

目前,空气分离制取氧、氮等产品的方式有三种:变压吸附、膜分离和深冷法。前两种是常温下空气分离,第三种是低温下空气分离。

1 .变压吸附与深冷法比较各有特点:首先,变压吸附流程简单,设备数量少,主要设备仅为鼓风机、吸附塔、贮气罐、真空泵和一些阀门。

(一)深冷空分装置流程较为复杂,主要设备包括空压机、预冷器、纯化器、换热器、膨胀机、空分塔、氧压机、氮压机等诸多设备。其次,变压吸附基建费用少,对厂房要求不高。

(二)深冷空分装置设备复杂,安装周期长,基建投资高。

(三)变压吸附启动时间短,维修费用低;深冷空分装置操作较为复杂,启动时间长,维修费用多。

(四)变压吸附产品单一,氧气纯度低(93%),产量少(一般在5000m³/h以下),不能生产氩;深冷法可以同时生产出高纯度的氧(99.6%)、氮(99.999%)、氩(99.999%),产量较高,而其液体产品的体积仅约为气体的八百分之一,所以产品非常便于经济的储存和运输。

2 .膜分离技术与深冷法、变压吸附相比较,具有设备简单,启动时间短,投资少,由于不需要加压设备,故其简易程度超过了变压吸附;但也同样存在产量低,产品纯度低,氮气纯度仅为95%。钢铁企业一般选用的是深冷法。

3 .制氧原理及改进措施

深冷分离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空气经压缩、冷却和液化后,利用空气中氧、氮、氩沸点不同,采用多次蒸发、多次冷凝的方法进行精馏分离得到产品氧、氮、氩。再按不同用途将产品加压、贮存和输送供给用户。

五. 我国空气分离安全技术发展

以往的空气分离安全主要方法是经过氟利昂冷冻机及膨胀透平来制冷把空气液化,分离为液态氧气、氮气及氩气等,运用LNG冷能技术能够进行空气分离,通过氮气循环方式进行冷却实现的。通常生产1m³液化空气需要0.756kWh冷却能,可运用LNG低温特点,不仅可以降低建设费用,还能够节省电力消耗,电消耗会降低50%,其水消耗也会降低30%,从而降低了液氧及液氮生产成本,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低成本液氮可应用到半导体器件生产、真空冷阱、金属处理等,运用液氧制取还可以获得高纯度臭氧,应用在污水处理方面。空气分离是LNG冷能利用技术里最常见的,并且被很多国家所应用,我国对这种冷能技术应用也很重视。

六.结束语

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问世,近年来,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项目中,4 500m³/h、9 000m³/h等大型空气分离安全技术得到了应用。在应用中这些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更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发式的进步,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活学活用,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以此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提高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安忠,曹文胜.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气体分离.2005年第2期.

[2]曹文胜,林文胜,关集迎.液化天然气的冷量利用.制冷.2005年12月.

[3]周廷鹤,彭世尼.LNG冷能利用技术探讨[J].上海煤气,2009(01).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摘 要:制冷技术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制冷专业基础课,制冷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理论考题的知识点大部分出自于这门课程。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讨一些教学细节和技巧。

关键词 :压焓图 制冷剂替代 联系实际 技能考试 制冷系统

一、结合附图,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由浅到深

在讲授第四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时需要用到压焓图(见下图)。

压焓图在之前的章节中没有详细解释说明,而此图又比较复杂难懂,因此在授课时除了要讲清压焓图中的一点二线三区五态(一点指临界点,二线指二个饱和线,三区指过热区、两相区、过冷区,五态指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湿蒸汽、饱和液体、过冷液体)外,还要讲清压焓图中的全部线条:等压线、等焓线、等温线、等容线、等熵线、等饱和蒸汽线、等饱和液体线。要想让学生理解压焓图中复杂的密密麻麻的线条,就要结合书本后面的附图逐个进行讲解,让学生一点一点弄懂,熟悉以后教师给出某一制冷剂中的任意两个参数,并让学生在附图中自行查出其余的参数。这样让学生多想、多看、多动手,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熟读了压焓图后,第四章的理论循环及实际循环才好展开讲授,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

二、采用多媒体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制冷技术基础涉及很多的制冷循环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习到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向。例如在讲到第五章的多级蒸汽压缩制冷及复叠式制冷循环时,教师利用动态的制冷剂流向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了制冷剂的循环,使复杂系统图的教学显得简单得多。又比如在讲授吸收式制冷循环: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流程图时,由于系统组成复杂,系统分溶液工质的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冷媒水系统,工质又分制冷剂和吸收剂,工质的流向较为复杂。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图,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了解整个系统的分系统,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工质的流向与汇合。

三、理论联系实际,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制冷技术基础这门课讲解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及理论,这些纯理论的教学往往让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在授课时我们要多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如在讲授有关传热的理论计算之前,首先布置一项课外作业:如何选购家用空调?首先让学生回家量出房间的面积,到商场了解各种空调的品牌,特别要了解空调铭牌各项指标的含义。然后结合传热学的知识计算出房间的负荷,再确定房间空调的功率。这样把这些数据和计算过程作为一次课外作业,回到课堂教师把学生的课外作业成果进行分析讨论并适当给予奖励。这样,教师即使讲授“枯燥”的传热学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兴趣。

四、把制冷剂替代项目最新信息渗透到课堂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讲授到制冷剂和载冷剂的内容时,除了讲授制冷剂的分类、种类、特点、命名、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课题,如制冷剂的替代和HCFC的淘汰项目等相关内容。另外把最新的制冷剂替代项目信息带到课堂上,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目前,美国和日本已把R410A作为房间空调和组合空调系统中R22的主要替代物。在我国,烟台冰轮集团承担实施的“冷冻冷藏用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替代R22示范项目”是中国首个环保制冷剂研究和产业化应用项目。”

五、授课中穿插相关的技能证书考试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是技校学生的一项很重要的学习任务,而制冷设备维修中级工理论考试的大部分考题出自于制冷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穿插一些理论考题的讲解,然后再把这些考题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又为考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考证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通过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还可以把中高级考试的理论考题作为一次班级学习竞赛,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试成绩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六、条件允许时,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再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