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

教育与经济论文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义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结构和体系。区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一、引言

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问题,但是已经隐含或涵盖了这一点,这是区域内部第二层次的协调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层次的协调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区域社会发展,还影响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教育影响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影响人力资源的形成,从而影响区域的制度变迁。实践证明,教育发达和适应的地方,相应地是社会和经济较发达;相反,社会经济欠发展的区域,凸显教育的落后与不协调,并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不协调的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并没有引起区域的足够认识。目前,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义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结构和体系。区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欠发展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这里的“欠发展”是发展不够或发展滞后的意思,不同于“欠发达”,欠发达是不够发达,但含有发达的成分,而“欠发展”是一个更普遍而沉重的现实。这里的“区域”更多是指县域或县域毗邻区,因此,“欠发展区域”的定义是指发展不够或发展滞后的县域或县域毗邻区,即一个以上的欠发展县或欠发展地区,是以发展地区作为参照物。“欠发展”区域教育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区域教育的方向性偏离

在欠发展区域,基础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由于基础教育的特征是应试教育,忽视职业技能培养,严格与高考对接,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也几乎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城市有更强的吸引力,回流的比例较低,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很低。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教育与人才结构,欠发展地区人才严重流失,而人才流失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落后与经济发展的滞后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2.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的严重缺失

目前区域教育体系基本以基础教育为主,区域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发展很慢,而且很不规范。职教的目标也是为了劳务输出,为地区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农民科普与素质教育几乎被荒废;区域党政决策者及各层次干部的管理与决策教育没有列入区域教育体系,而他们担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继续教育的程度与有效性;企业家队伍和企业家精神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企业家的培养与教育完全被忽视,依赖土生土长。应按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区域发展为目标,建立完整的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决策者教育、企业家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普教育。

3.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投资结构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教育投资结构。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压。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这种文教卫生的二元投资结构,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区域的财力只能勉强支撑基础教育的发展,根本无力发展区域所需的教育,无法完善区域教育体系。

三、欠发展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

1.调整教育方向

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把握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的结构、质量和数量必须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区域的发展为依归和出发点。

2.完善教育的结构与体系

按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要求,逐步完善区域教育的结构和体系,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发展,完善各层次教育,尤其是决策者教育和企业家培养。在为城市和发展地区培养人才的同时,立足区域,培养人才。

3.改变二元教育投资结构

在改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同时,按“多予少取放活”要求加大对区域教育的投资,有效改变二元的教育投资结构。

4.建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人力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区域党政应建立这一共识,从区域长远发展出发,建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在经济改善的同时,改善人才就业环境,逐步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城市人才、企业家和投资者。

5.改革区域教育体制

把教育看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致力于改善区域教育体制,提高教育的效率、质量与活力。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市场化,充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激化教育的活力。

6.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教育的投入

完全靠中央政府来办好区域教育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充分挖掘现有投入渠道潜力的同时,使教育投入结构多元化。其中,重要的是要引入社会资本,而要完成社会资本与区域教育的多元化,就必须改革办学体制和产权制度,促进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经济;关系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愈发严重,教育如若不能承担起繁重的培训任务,人力资源问题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而应用型人才又聘请不来的情况,这凸显了产业调整所带来的人力资源上的需求变化。从这个角度讲,高精尖人才可以引进,但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的形成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因而大力发展教育显得尤为紧迫。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轨迹

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关联。这体现出教育的经济价值。早在古希腊时代,思想家、教育学家柏拉图不仅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提出教育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说。他说,“在生产工艺中有两个部分,其中之一与知识关系更为密切”。

(一)国际视角研究轨迹

系统地论述教育的经济供给的经济学者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首次把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看作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指出“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徒弟,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多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富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富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熟练的程度,可以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间里,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同时也可以取得利润”。从而揭示了人的知识、经济和才能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资本,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清晰的思维。

从现代经济增长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真正把教育当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的现代学者是索洛。1957年。索罗使用总量生产函数法。就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对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评估和统计,并指出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传统生产要素作用之外,还有无法解释的经济增长的“残余”,这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贡献,但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贡献,实际上是间接指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最全面、最经典的理论当属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新领域。舒尔茨认为资本包括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两个方面。一则它们具有类似性,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二则又有区别性,人力资本相对物力资本,带有高效性、持效性、多效性、间接性和易流失性等特点,而且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不像物力资本那样可以转让。舒尔茨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缩小收入差别的手段,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新领域。

舒尔茨之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以贝克和丹尼森为代表的学者沿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思考,丹尼森认为经济增长因素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一类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知识进展能使生产同样的产品所需生产要素投入量减少,并且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技术只有在知识有所进展时,才能发挥作用。此外,一些学者将信息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理用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提出了“教育甄别”和“教育外滋效箍”等观点,极大地拓宽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视野。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关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创建者Romer和Lucas认为,对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等人力资本要素进行投资能有效解决效益递减问题,从而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劳动力获得知识,提高了边际生产力,成为生产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学家已经发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要4个因素,分别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都把人力资源放在了首位。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合格的人力资源。Sawami测算了从1969—2003年,教育对于澳大利亚人家GDP和总要素生产力的促进增长作用。经过测算,澳大利亚人均GDP在1969-2003年平均年增长1.9%,其中有31%来自于教育的贡献。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归为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大类别。其中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知识进展、资源配置改善和规模节约等23个要素。通过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中逐项推算诸因素所起的作用,他比较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计算教育程度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时。丹尼森将教育程度提高归人人力资本投入量增加的范畴,把教育水平提高看作是促进人力资本质量提高,从而是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由此计算出美国1922—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有20%应归于教育,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分解结果被广泛引用。

(二)国内视角研究轨迹

黄仁德、赵振英以内生成长理论为基础,利用1964年至1994年的资料进行台湾经济成长来源的研究,探讨劳动、实物资本对台湾经济成长的贡献,并估计教育的投资报酬率与门槛效果。结果显示,产出弹性的估计:劳动为0.4,实物为0.6,人力资本达1.1。以教育程度估计,教育投资的报酬为0.13,其中社会的报酬率高达0.07,显示在台湾产出成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显著正面的外溢效果。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数学模型

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早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学者。比如:道奇在1904年将几个大工厂从业人员的收入,按普通劳动者、在工厂受过学徒训练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技术学校毕业生等几种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估算受不同程度教育者的“货币价值”。科马洛夫在1972年根据受教育年限长短的不同,确定了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系数,以此劳动复杂程度系数作为劳动力质量修正尺度,计算了前苏联1960-1975年期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37.1%。科斯坦扬在1979年以教育费用的不同作为劳动力质量修正的尺度,计算了前苏联1960-1970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8%。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通过某种特定的假设,设计出数学模型,并计算得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由于计算教育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现有的计算方法都只是近似的方法,计算模型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计算模型,有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面就就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展开列举和说明。

(一)舒尔茨计算模型方法

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表了他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经典论文,定义了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等经济活动,设计了对教育投资价值的计算方法,并估算了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率。他把资本分解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部分,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教育资本存量和教育资本收益率来测量教育的经济效益。其中:Pe-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额:Kc一教育投资增量,等于末期的教育资本存量减去初期的教育资本存量,教育资本存量为各年级毕业生人数和各等级教育支出的乘积;r-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各级毕业生教育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Y-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增量。具体的公式为:

Pe=(KCr)/Y(1)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二)丹尼森通用计算模型

在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实际产出量之间总有一定的依存关系。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H.Doumas)于20世纪20年代研究了美国1899-1922年期间制造业生产中,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提出产出主要Y与劳动力数量L、资本投入量K、技术进步A、土地数量G等有关,可用普通函数式:

Y=AKα(2)

α、β、y一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土地在总产出中的相对比重。

丹尼森认为,劳动不仅有数量方面,且有质量方面的构成因素。如果把教育作为构成成熟劳动质量方面的一个因素,人均劳动小时数和同质工人的数量可以看作是劳动的数量方面因素。因此,可以把L分解为初始劳动力L与教育投入E的乘积。这样,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变为:

Y=AKα(LE)β

其中,L-不包含教育质量因素的劳动投入量:E-教育投入量。

丹尼森用此模型在1974年测算了美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计算教育程度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时,丹尼森将教育程度提高归人人力资本投入量增加的范畴。把教育水平提高看作是促进人力资本质量提高,从而是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由此计算出美国1922-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有20%应归功于教育。另根据丹尼森的测算,如果假设美国1929-1969年间,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为1.89%,则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约为0.39%。这种方法假定了工资差别与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相同以及将知识进展当成独立要素,得到了广泛认可,分解结果被广泛引用。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崔玉平,采用与丹尼森大致相同的方法,研究了1982-1990年期间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结果发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是8.84%,其中,职业教育的贡献率仅为0.48%。

在丹尼森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模型与方法当中,没能给出分别估算各类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具体方法。杭永宝根据丹尼森计算模型,采用“权数分配法”,从而计算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本科以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三)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方法

陈用芳基于计算经济理论中的PanelData模型,考察了教育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面板数据(paneldata)也称平行数据,或时间序列截面数据(timeseriesandcrosssectiondata)或混合数据(poolda-ta),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从横截面上看是由若干个体在某一时刻构成的截面观测值,从纵剖面上看是一个时间序列。

伴随着经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PanelData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逐渐被经济计算学家推广。在宏观经济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金融、税收政策等领域;在微观经济领域,它被大量应用于就业、家庭消费、入学、市场营销等领域。PandData模型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个体数据中所隐含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高等职业教育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两方面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大容量的样本点,改善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可以用来深入分析复杂的经济问题。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y=a+xb+U(4)

对于平衡的面板数据,即在每一个截面单元上具有相同个数的观测值,模型样本观测数据的总数等于NT。

陈用芳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变量,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受教育人口为自变量,采用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四)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度模型

灰色综合评价主要是依据以下模型:

R=Y×W(5)

式中,R为M个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W为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Y为各指标的评判矩阵:根据R的数值。进行排序。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巩海霞运用基于熵值法德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江苏省1990-2007年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家庭教育支出人和财政教育投入通过适当的权重配比化成一个综合指标。再将其和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做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3%,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6%。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1教育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则可以推动现代教育管理,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依赖,综合世界各国,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教育管理水平也比较高,而教育管理水平高的国家往往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因此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两者也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重点对教育与经济进行投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其两者直接的关系笔者总结如下:

2教育管理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而该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人才,而人才是教育管理最终的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非常快,这固然是改革开放有重要的关系,在对外开放中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对我国各行各业发展影响巨大,但是最重要的是对内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建设前线输送了大批的人才,随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高等院校可以是市场的需求,可以有计划的开设各个学科,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管理,其经济也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所以说教育管理发展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未来其贡献的程度将更大。

3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教育管理已经进入了现代化阶段,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想聘请优秀的教师,培养大批的教师团队,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都需要经济资本支持,而经济资本是经济发展最好的体现。我国从各地教育管理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其各方面的教育水平都要高一些,而经济欠发达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则差一些,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管理水平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无论是从横向比较,还是从纵向比较,都能够总结这一规律,要想两者形成良性的循环关系,则需要从教育入手的同时,也不放松基础性的经济发展。

4教育管理与经济可以协调发展

教育管理与经济发展本身就不存在排斥关系,因此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通过以下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完全可以协调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综合能力的提高。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教育改革之后,尤其是高校扩大招生之后,很多农村孩子走向了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些农村孩子有些留在城市,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有些则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进而减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即使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并不高,但是文化程度却显著的提高,目前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以职业技术相关专业和院校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应用性的人才和专业技能性人才,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了一批一批社会型人才,在以前中职教育模式上有了很大转变,进行理论上的深化和技能上操作上的实践。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上,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以前,我国高职高专的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的四分之以左右,到2005年以超出了一半许多高职在1998以前都是以中职,技校,为主。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到2013年,规模已达到万人以上。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投资消费。现代大学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市场化形式的发展,形成多元化,集团化,产业链的发展。高等教育拉动消费与投资,扩招以来到2013年的十年里,累计国债投资就达到70多亿元,同时拉动各种方面体系投资达120多亿元。2007年国家鼓励私人创造民族产业。同年我们民办高校达295所,同时拉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如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地发展。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筋”和“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就这意义上来说,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教育活动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等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而达到缩短社会生产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跻身发到国家的行列,主要是由于民治维新后日本一直奉行“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的战略。教育提供各种专门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因素。

教育通过培养人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经济资源。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居于世界的统治地位,后来之所以被美国取代,就是当时英国的劳动力只有70%受过教育,而美国则有90%。据统计,1960-1978年,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战略的国家实际人均GNP平均增长4.68%,而注重物质资本积累战略的国家仅仅为3.86%。前者的代表有韩国和台湾等,后者的代表有巴西和西班牙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大量的人力投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教育这个培养人的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用劳动简化法来计量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他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到目前为此,我国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以下是用劳动简化法计量我国1982-2000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劳动简化法是前苏联学者和我国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的理论,确定劳动简化比(简化系数),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计算出简化后的劳动总量中有多少是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劳动量,进而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确定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基期和报告期的劳动力总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

1982年为基期,国民收入为5294.7亿元,劳动力人数为52150.56万人;报告期为2000年,国民收入为89442.2元,劳动力人数88797.97万人。表1:

(二)确定劳动简化比

以小学四年级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基准”劳动力,设为1,受过小学教育(5-6年)的就为[(5+6)/2]÷4=1.375,受过初等教育(7-9年)的就为[(7+9)/2]÷4=2,受过中等教育(受10-12年高中或者中专教育)的就为[(10+12)/2]÷4=2.75,受过大学专科以上教育(受13-19年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为[(13+19)/2]÷4=4。(三)分别求出基期和报告期平均劳动简化比

计算公式为平均劳动简化比=∑(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比×各级教育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求出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1982年的平均劳动简化比为1.34,2000年的平均劳动简化比为1.89。

(四)将社会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

当我们把劳动者的质量转化为劳动者数量的时候,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总劳动量就会增长,在生产中通常表现为教育年限较长的劳动者对生产的贡献较大。社会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公式为:

社会总劳动力中包含的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社会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

经过计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劳动量的增加分别占总劳动量的25.37%和47.10%

(五)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如果把经济增加看作是全体劳动者劳动劳动共同努力得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前面几步计算的结果求出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引起的劳动量增加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求出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收入,经过计算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带来得经济收入1343.26亿元和42127.28亿元。然后进一步求出报告期和基期由于教育所起作用得国民生产总值为40784.02亿元。见表4:

三、结论

从以上我们的计算结果可知,用劳动简化法计算,在1982年到200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4147.5亿元。其中,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为40784.0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4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大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知识和科技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

【摘要】教育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分别计算了我国1982年和2000年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47%。这些数据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经济增长劳动简化法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金环.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再认识[J].科技与教育,2004,(3):43-44.

[3]刀福东,李兴仁,王天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学术探索,2004,(2):51-54.

[4]杨盛菁.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甘肃科技,2005,(1):203-205.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认识高度,把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经济工作日程,打造与区域经济联动的开放性。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中国先后实行了三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国之初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的区域重点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中国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均衡发展阶段:建国初期,职业技术学校不仅数量少,为了配合区域均衡的经济发展政策,当时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开设中等技术学校。

非均衡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由于财政的分权管理,地方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有了自,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开始出现并逐渐拉大。

和协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地区间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1.中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发挥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发展中地区职业教育采用“以特色求发展”力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构建适应农村贫困地区人才培养需要的职教模式。

2.职业教育发展的三种具体模式

技术导向型模式、技术开发型模式和技术扶贫型模式。技术导向型模式适应于经济发达地区;技术开发型模式和技术扶贫型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指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具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实施型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

3.确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职业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应考虑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而应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所占比重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重视初等和中等职教的发展。

职业教育类别。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三个产业的结构趋于现代化,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职业教育的类别、专业设置上应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而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应更多地为农业服务,主要面向第一、二次产业培养所需人才。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政府主导和统筹硬件建设,在办学上引入市场机制,职业教育机构主动寻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

二、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围绕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扶贫与促强相结合;加速推进兴(义)安(龙)兴(仁)“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加快以电、煤为重点的能源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南昆铁路的扶贫效应,加速推进南昆产业带建设,巩固壮大“电、烟、酒”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矿产(煤、金)、建筑建材、重化工、非公有制经济、医药工业、旅游业、草地畜牧业”等新的增长点。

2.充分利用两条通道。利用集资源、电力、通道为一体的组合优势;利用南宁至昆明铁路、“两江一河”航运、兴义机场、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经济。

3.切实加强四项建设。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通道经济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小城镇建设。

4.加快开发四大资源。以水能为主的能源资源;以煤、金为主的矿产资源;以中草药林为主的生态资源;建设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药品牌企业。

5.努力实现两个提高。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把教育放到首位,下大力解决好第一生产力问题;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黔西南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1.学校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职业教育学校2007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

2.重视对失业人员及离地农民的转移培训

针对农民及下岗工人文化基础差、职业技能低的情况,分批分年龄地进行组织,灵活地开展各类各层次的实用性的技能培训,从而让很多人重新找到的工作岗位。

3.职业学校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成立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4.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加强

政府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人才的引进,有的学校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趋于合理。

(二)制约黔西南州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有差距,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

2.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行业分属不同的部门等多头领导。部门掌握有大量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3.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的微乎其微,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4.就业准入制度贯彻不够理想

企业对员工的劳动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准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对黔西南州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从州情出发,确立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全州农业人口基数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黔西南州农业突出问题是“四低”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抗灾能力低;农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科技的载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2.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经调查,造成这些人员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原有的知识技能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3.黔西南州工业规模小,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来说,工业呈现出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

4.州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黔西南州区域经济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兴义、安龙和兴仁“一小时”经济圈,应该发挥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步发展

黔西南州目前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家,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家。

1.与经济联动发展,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三类人才为区域内紧缺人才:一是面向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高级技能人才;二是面向金矿的高级金属冶炼技术人才;三是面向现代农业园区的高级农技人才。

2.以行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提高硬件水平;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发挥品牌优势。

(三)着眼长远,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是:以高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构建互相衔接、相互贯通,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将职业教育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该使所有人在一生工作的各个时期都能与继续教育有效衔接,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相互交替、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改变成才道路单一化现象。

2.实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要尽可能满足所有人千差万别的学习需要。不仅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各种不同需要。

3.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对已经选择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应有的条件,保障其正常的运行。使之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学校承办的办学体制”;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加大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力度,增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

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由人事、教育、劳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分析人才需求,确定和实施近期和远期的职教发展规则,总体安排设点布局,使各部门信息通畅,配合密切,并组织督导评估。从而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综合优势和整体合力。

3.加强人才需求的调研,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准确把握我现有的各类人才的人数,正确预测我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所需各类人才的人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制定周密的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

4.加强执法力度,增加经费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能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加强监督、管理,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反映最多的经费问题。认真落实《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再如就业准入制度问题。“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用人单位应当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征书的人员中录用。国家未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鼓励用人单位优先从经过相应职业培训的人员中录用。”这一规定也未得到认真贯彻。

5.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职业教育中,要克服重技能轻文化素质或重文化轻技能的倾向,鼓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坚持技能培训与学历培训并重,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01.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凉山州拥有以州府西昌市为中心、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是川西地区重要的农业强州,南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立体分布,具有冬暖夏凉、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432.1小时;积温高,年平均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004.3毫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优质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近年来,凉山州将苦荞麦、石榴、青花椒、烤烟、花卉等作为特色产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发展,其中甘洛县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山地海拔高于1700米)以及气候、土壤条件,大规模种植黑苦荞,将市场开发价值极大的黑苦荞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了整个凉山州苦荞麦种植的发展,荣获了“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的殊荣;州府西昌市以花卉为特色进行大力宣传与发展,以花卉产业为增长极,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鲜切花的主要产地,并于2000年在由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举办的全国花木之乡评选活动中,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通过多个增长极的带动与乘数效应,凉山州逐步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高效经济增长模式发展。要改变凉山州农业落后现状,充分开发和利用其现有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技术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其特定教育内容,使他们能很快提高其生产技能和操作水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供人才基础,可充分地开发当地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由于这些民族地区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不高,影响了当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影响农民的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当地农民具有不断增收的能力,就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推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地区相比,凉山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落后,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民族地区的农业要实现由高投入、低产出向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由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型农业的转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需要掌握先进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他们可将最先进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加快民族地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凉山州具有高海拔、低纬度的地形,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该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由于其历史原因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些地区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农业专业人才,当地人又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缺乏造成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可有效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专门人才缺乏的难题,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

(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凉山州拥有人口400多万,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样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三、凉山州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在凉山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凉山州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办学效益低下,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的实现。

(一)办学效益低下

凉山州共有1市16县,其中9个县市有职业学校,西昌市就有13所。地域分布极为分散。在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很多学校的专业都是重复设置,如计算机及应用、旅游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等这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些职业学校中也很少涉及农业方面的专业。其次,据2008年的统计,凉山州共有公办职业技术学校21所,这些学校主要培养中等专业人才。我州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381人,其中凉山卫校1578人、铁路技校1417人、德昌职中1253人,共占职业教育总人数的42%。而林业学校只有52人、喜德职中只有51人、州工业技校40人,共占职业教育总人数的14%。除学生人数较多的三所学校产出较高外,其他学校的发展难以为继。

(二)师资水平较低

师资队伍水平低是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凉山州职业学校中,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另外,一些老教师知识老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更新缓慢,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农业类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更为艰苦,教师待遇不高,难以留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因此其师资情况更为糟糕。

(三)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脱节

虽然凉山州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在2008年就达到21所,但涉及农业方面的学校较少,设置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就更少。这些学校主要设置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等专业,他们在设置专业时更多地是考虑能让学生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没能考虑如何培养人才去充分利用和开发凉山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即使是在设置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的学校里,更多地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学用脱节,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不能用于实践,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四、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当前,很多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领导、群众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要让领导、群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家长形成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让他们认识到,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是人才。首先,政府应提高认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将此列入农村经济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全盘规划,长期实施。其次,民众也应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能仅仅只把普通高等教育作为跳出“龙门”的途径,还应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在提高劳动者技能、科技水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同样是人们获得生产、生活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增加投入,优化布局

经费的短缺是制约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因素。解决经费短缺的这一难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努力。首先,政府要规范拨款机制。在国家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保证所有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获得优先的发展,但是,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什么教育需要优先发展,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但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在凉山州这种民族地区的农村地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的力度,在经费投入上适当向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企业行为的动机来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应对外部的竞争压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专门人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应增加企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再次,增加个人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要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就要完善激励个人投资办职业技术教育的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个人投资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凉山州人口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这种地区不应过分强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数量,而应重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应集中办好几所基础好的职业学校,对专业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这几所职业学校的优势,在人口数量不多,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师资条件开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县,可以和附近的县合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一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支持当地的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内部专业调整或是与外部合作举办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当地需要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专业。

(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提高凉山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现有水平,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不仅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任教。同时,也可聘请各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

(四)因地制宜,设置专业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专业的设置要主动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其专业进行适时地调整。另一方面,凉山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针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设置当地特色专业,培养相应的人才,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五)拓宽就业渠道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体,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特点,还具备职业教育特征。在高职教育中,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旨在通过有限的教学活动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注重对综合素质、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①其本质为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

2高职教育与区域协调之间的问题研究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缺少合理性

(1)目标体系简单。一直以来,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也是唯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于社会而言,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且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如若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则一定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增长。

(2)层次下降。现阶段,高职院校虽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技能训练,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持放任不管的态度,缺少必要的指导,在此环节,学生和普通劳动力没有什么区别。同时,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不断下降,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锻炼较少,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似于中职教育,高职院校本是一个再造高中生和中职学生的过程,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3)办学特色不明显。大部分高职院校照搬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理论化,这大大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以市场需求为指导、着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4)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标准。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湖南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贡献与预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职业道德不良,无法全面赢得企业认可,学生就业率每况愈下,生源数量逐渐减少,中途退学率较高,使得高职院校面临较大的困扰。

(5)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衔接不良。虽然,各个高校纷纷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并未形成长效体制。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仅仅停留在表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深入,即便企业走进学校,参与课程设置、实习指导等活动,而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弱,合作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高职院校内容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自我调适机制,办学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标准背离企业的实际需求。

(6)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模式无法达到良好对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蓬勃增长,相对应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的区域经济都面临产业升级改造的压力,更加需要职业技能更强的专业人才。面对重重压力,高职院校作为输出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湖南省多数高职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机制中,并没有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育方案,依然采取老旧的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人才技能与区域市场需要的不对接导致高职院校教育功效严重下滑,不仅浪费人才和院校资金,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2高职院校设置与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湖南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省会地区,其比重达到70%左右,高职院校设置不合理,院校分布不均匀。高职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保障之一,其设置应保持和经济区划的统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明显差距。

2.3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区域产业结构

参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湖南高职院校针对三次产业开设了相关专业,据调查统计可知,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表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出入,无法有效满足实际就业需求。另外,在专业设置环节,还存在随意、盲目的问题,在湖南省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均设有计算机、会计、文秘等专业。

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构建策略

3.1构建合理的内部优化机制

(1)合理布设高职院校。湖南高职院校应冲破原有办学思路的束缚,加大在经济产业园内的办学力度,尽量将学校设置在企业附近,这不仅便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应用,还能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一定的便利。如若条件允许,特定范围内的高职院校还可组建职业教育团,统筹规划,分享经验,进而改善学校布设不合理现状。(2)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应全面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适当调整;其次,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动幅度,调整专业规模;最后,应明确湖南经济发展走向,在开设主干专业的同时,还应凸显自身特色,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3)构建双师型队伍。高职院校应从多种渠道着手引进师资,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合理。而双师型队伍是指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走入企业,参观学习,并邀请企业骨干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或者指导教学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年龄结构呈现青年骨干教师短缺的分布特点,青年教师虽然较多,但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应着重培养。

3.2加强政府的监督指导

湖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规则,协调好保障措施,合理引导高职院校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一,政府应多方面筹集资金,增强高职教育投资力度,为高职教育配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提供方便可靠的培训场所等相关资源。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协调机制构建中的指导作用,调整专业设置标准,赋予高职院校更多的专业设置权力,合理编制区域单位内的专业分布计划,在高职院校中构建信息平台,及时招生信息、专业设置、市场需求以及就业情况,不断优化专业分布,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以法律形式,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监督力度,并由政府指派权威性的质量评估机构,认真评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及时调整,确保办学质量。另外,还应科学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质量和成果。

3.3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地方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要跟随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应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不断地调整教育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湖南省高职院校可以与本土企业建立合作互助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特色,专业培训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定点输送学生就业,真正做到学习与就业相接轨的教学模式。

3.4注重评估保障

社会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在构建协调机制中发挥着桥梁作用。高职教育应从市场需求着手,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在提供基础保障的基础上,还应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进而有效协调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分歧。构建中介评估保障机构,该机构不仅能确保高职院校的独立,还能帮助政府机构正确辨别资金方向。同时,还能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有效合作提供支撑,企业可全面掌控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并能让高职院校明确企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进而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4结语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电视节目的经营实践证明,品牌经营的成败,既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方式、经营能力,更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品牌则是竞争的核心和制胜的法宝。经济生活节目也不例外,既面临不同媒体相同题材内容的竞争,也面临着同一媒体不同题材不同形式节目的竞争。品牌形成与否,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1.品牌铸造,理念为先

铸造品牌节目,首先要有品牌意识和铸造品牌节目的理念。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理念则引导行为的方向。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总是在意识与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无意识的行为是人的条件反射,无理念引导的行为是漫无目的的盲从。电视从业人员,无论经营任何节目,筹办之初,本着从业、敬业、献业的精神,就应有将其打造成品牌节目的坚定理念。有铸造品牌节目的理念,就有成就品牌的可能。衡阳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天天生活》,是一档生活资讯节目,开播以后,受众交口称好,连续三年荣获湖南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继而又获全省“名牌栏目”殊荣。这来自采编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更来自于栏目筹办时提出的“打造衡阳生活频道第一品牌”的理念支撑。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没有铸造品牌节目理念的电视人也算不上优秀电视人。理念是支撑行为持续的动力,也是引导行为方向的航标。

2.品牌把握,内涵为要

铸造经济生活节目品牌,必须弄清品牌的概念,准确把握品牌的内涵。何谓品牌?品牌的本义是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识别符号,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品牌的含义不断延伸,设计师说:“品牌是产品识别的符号系统”,企业家说:“品牌是无形的资产”,经理人说:“品牌是企业经营的战略与战术”,策划人说:“品牌就是营销”,消费者说:“品牌就是名牌”。显然,上述对品牌的理解都是从自身的职业角度来说的,深深地烙上职业的色彩。品牌这一概念,从市场延伸到电视媒介经营实践,起始于1996年央视《东方时空》首次栏目包装的成功,电视品牌的概念也同时问世。其内涵包括媒介产品的品牌和生产品牌产品的传媒单位,电视媒介产品的品牌,是能为受众提供其认为值得收看的功能利益及附加值的节目,所以,就节目而言,品牌就是节目质量与节目信誉的统一,是节目营销服务与消费者认知的统一。湖南大学新闻学院彭菊华教授说:“节目品牌就是节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公信力,就是良好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1]。品牌有大小之分,享誉全球的是国际品牌,知名全国的是国内品牌,地方认可的是地方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大小决定无形资产的多少,同为新闻品牌节目,湖南的《都市一时间》价值就不可与央视的《朝闻天下》的价值相提并论。品牌有行业之别,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品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品牌。文艺界有名著、名剧、名导演、名演员,电视界有名频道、名栏目、名记者、名主持。品牌具有时代性,品牌是人打造的,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品牌。时代品牌,人们称之为新品牌,过去的品牌,人们称之为老品牌。品牌是相对的,具有可比性,却没有排他性,新老并存,大小皆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电视人完整认识品牌内涵,准确把握品牌的本质特征,对经济生活节目的品牌经营是大有裨益的。

3.品牌定位,本土为基

品牌节目打造,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品牌节目经营却是没有休止的。筹办经济生活节目,既然树立了品牌打造的理念,策划创意时,必然会考虑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大小与相对性属性,是市州经济生活节目品牌定位的理论依据,区域性与市州电视平台的局限性,是市州电视经济生活节目品牌定位的现实依据。市州电视节目品牌定位需要立足本土,面对现实,切合实际地列出长期、中期和近期的努力目标。按照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规律,定位时,起点要高,视野要宽,但步子要实,一步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夯实品牌发展的基础,逐步提升经济生活节目品牌层次。如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楼市》,2010年开播时定位为“安徽楼市第一电视媒体”。经过几年的运作,逐步成为“省级电视媒体中唯一房地产专业性栏目”、“唯一楼市信息平台”和“唯一热点楼盘看房平台”。品牌节目理念,贯穿节目经营的始终,无论是策划创意,还是节目生产过程,无论是节目质量的把握,还是节目的市场营销,都无一例外。所以说,品牌化理念,是经济生活节目品牌经营成功的根本。

二、品牌化生产———经济生活节目品牌经营发力的关键

节目经营的关键环节是节目生产。节目生产指的是前期的策划创意,中期的选题采访和后期的制作播出。其过程,环环相扣,步步相连,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关乎着节目的质量水准。只有抓好每个环节的质量达标验收,才能确保节目品牌化生产的目的。品牌化生产的目的,是铸造节目品牌。品牌的最大特征是个性化,个性的魅力就是与众不同、独具一格。所以说,经济生活节目生产的品牌化,归根到底,就是构建品牌的个性,就是寻求和构建节目自身的差异和区别。

1.个性构建,从策划开始

节目策划的重点是节目定位。经济生活节目的定位,主要有目标受众定位、题材形式定位,广告市场定位,社会责任定位四个方面,定位是品牌个性构建的开始,目标受众与题材形式定位最能体现节目不同于其他同类型节目的区别。锁定目标受众,是电视受众市场细分化的必然选择。受众是上帝,受众收看节目的需求是多元的,任何节目都无法同时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收视需求。经营者必须细分受众市场,从若干个收视群体中,寻找选择目标受众,体现传播对象的差异。题材与形式的定位,是培扶稳定受众市场的需要,是坚信受众本位传播理念的体现。传播由传播媒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构成,随着数字电视的问世,电视频道的增多,传播对象已由过去的被动收视节目,转为随意的调频换台自主选看节目,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与受众在传播关系上的主次地位,传者本位变为受众本位。传播观念的变更,使节目经营者不得不依据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供需对路的题材和承载题材的形式。节目题材的专一性和承载形式的相对稳定性,显示了传播内容的差异。如旅游节目展示的是旅游景点和地方文化,金融节目介绍的是金融业务和金融知识。

2.个性形成,借采编发力

品牌个性,形成于节目的采编过程。采编指的是节目的选题采访和编辑制作,无疑是节目品牌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品牌个性形成的着力点。①内容直面生活,服务受众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如同物质产品一样,质量决定价值。质量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市场营销学认为,产品包含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层、形式产品层和延伸产品层。核心产品层指的是能为消费者提供利益和价值;形式产品层指的是产品的品质和外观包装设计;延伸产品层指的是产品提供的服务项目。由此看来,产品要成为品牌,核心层面最为关键,形式产品层极为重要,服务产品层不可忽视。电视经济生活节目,集思想、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但其深受受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却是其直面生活、服务受众的个性魅力。广州电视台的楼市节目《细说名门》,以受众为主,向受众展示当前最热销楼盘的每个细节,向受众解读房产政策,向消费者指引置业投资方向,受众评价一句话“好看又有用”。这就充分说明,经济生活节目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内容。节目内容是节目的核心层面,是节目价值体现的主体。节目内容来自于节目的选题采访,选题紧扣经济生活、采访直面经济生活,服务定位于节目受众。节目张扬个性的同时,达到了传播效果的优化。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在谈到“使用与满足”理论时说:“大众媒介的效果部分是为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即如果大众媒介满足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需要,即传播效果是有效的。”[2]生活是变化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仅变得多姿,而且变得多味,不仅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且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过去在生活上想得最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想的却是时装楼房与汽车;过去追求的是衣食无忧,今天追求的是健康快乐,休闲旅游和化妆美容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生活的巨变,不仅拓宽了经济生活节目取材的范围,也促进了经济生活节目题材类型的多样化,专业化。节目不但要“直面生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还要在满足受众的同时引导受众,引导受众生活方式多样化,生活观念时尚化,消费行为理性化。怀化电视台《消费前沿》,是湖南省优秀电视栏目,创办于2005年,现有《搜秀》、《美食吧》及《我爱我家》三个版块,其中《我爱我家》版块,就是因为楼市红火带动了装修建材市场的活跃而设置的。节目一边告诉消费者如何挑选建材,一边介绍装修新趋势及新技术的使用,在服务受众的同时,不无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理念导向。②形式灵活多样,恰当合适经济生活节目的品牌个性既体现在节目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节目的形式上,节目形式不仅承载着节目的内容,也蕴含着节目经营者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收视情绪与收视效果。经济生活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追求客观、庄重、大气,也不同于文艺节目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它侧重服务,追求的是平实、清新和亲切,其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访谈型、表演型、演示型等,其共同特点是形象直观和直截了当,让受众一看就明,一听就懂。节目形式的选用,取决于节目内容,选用的标准是恰当合适。如:知识介绍、政策法规解读,采访行家里手,准确而又权威;如消费引导、实物演示或真人表演,形象直观,可信性强。恰当的表现形式,强化了内容的传播,有利于节目内容与形式风格的统一,有利于受众的有效接受。采编内容的实用性,采编形式的形象直观性,不仅实现了经济生活节目直面经济生活,服务目标受众的传播目的,而且构成了经济生活节目固有的个性特征。

3.个性魅力,自包装焕发

物质产品需要包装,文化产品电视节目亦然。包装是电视节目形式层面的提升与完善,其过程是一种创作,其外观是一种艺术。①包装是一种创作电视声画并具,图文并茂,既有诉诸人的听觉语言,又有诉诸人的视觉语言,两种语言相辅相成。电视制作就是将画面按照一定的逻辑剪辑在一起,并形成画面语言,再与有声语言对应组合,或声画合一,或声画对位。这看似简单容易,实则做好很难。画面语言由一组组镜头构成,镜头选择需要反复寻找,反复比较,比画面美不美,比信息含量大不大。镜头美不美,涉及到构图、用光,色彩等专业知识与美学问题,判断信息含量多少,涉及到制作人员的审视角度和感悟理解能力,所以同一组素材镜头,表达同一句话的意思,不同的制作人员制作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这不仅是审美标准、审美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问题,还关系着制作人员的制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只有在知识能力具备的前提下,用心选材,精心制作,才有可能达到品牌节目应该具备的制作水平,才有可能制作出精品力作。电视节目承载内容的形式是多种符号构成的,符号的综合使用,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包装就是在这一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创作,主要体现在节目标识设计,片头推出,片花点缀,字幕提示,色彩搭配,黑白对比,音乐取舍,主持人形象设计等诸多方面,例如:字幕粘贴、音乐选配。字幕粘贴,字幕是屏幕的眼睛,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就经济生活节目而言,作用有三:a.标明被采访者身份,增强内容的真实性。b.增加了信息传播的符号,字声画并存,便于受众准确理解。c.补充画面表义之外的内容。电视节目中字幕作为视觉语言的辅助符号,字体、字号、字体颜色选择合适,搭配谐调,粘贴位置得当,对整个节目质量的提升有画龙点睛之妙。音乐选配,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艺术。在经济生活节目中,音乐是听觉语言的辅助符号,其旋律与节目内容吻合,其轻重恰到好处,对解说有衬托之功。音乐是节奏艺术,或奔放热烈,或深情舒缓。用于节目中,对节目的视听感染力有强化之效。因为“音乐节奏本身就产生了一种美,一种情绪上的感染力”[3]。②包装是一种艺术包装的过程是一种创作,包装的本身是一种艺术,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电视经济生活节目,经过包装加工,在内容有用的基础上,外观形式增加了美的色彩,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节奏,自然具有了更多的审美元素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受众收视节目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审美活动,获取信息满足的同时,必然产生感官和情绪上的审美愉悦。这是包装艺术追求的效果,更是经济生活节目因包装而焕发的品牌个性魅力的体现。导向正确,内涵深远,特色浓郁,策划精细,制作精良,反响强烈是电视节目精品的标准,经济生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质量达标与个性鲜明,无疑是品牌化生产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品牌化营销———经济生活节目品牌经营提质的途径

品牌是旗帜,旗帜不倒,需要维护。品牌是无形的资产,资产放大,需要营销。电视经济生活节目,一旦打造成品牌,就应用心呵护,保住品牌;就应认真营销,放大品牌的效应。倪洪江先生一语中的“在新的品牌运作体系中,营销将成为体系的核心”[4]。

1.品牌营销的价值

电视经济生活节目的品牌营销,包含着品牌的维护和品牌放大,相对而言维护是手段,放大是目的。①品牌在营销中放大市场营销,注重开端,实现节目开播,一炮打响。相对生产来说,营销是从节目开播开始的,选择恰当的播出频道,根据目标受众收视节目的时间规律安排播出时段,播出前的节目预告和栏目宣传造势,无疑是品牌节目营销的第一步。周密策划,一炮打响,实现品牌营销出手不凡,对以后的营销放大至关重要。市场营销,面向社会,实现品牌影响迅速扩大。著名的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说:“营销是一种涉及广泛的社会活动,并不限于推荐牙膏、肥皂盒、钢铁之类,大学招徕学生是高等教育的营销,募捐是慈善理念的营销。”[5]营销是社会活动,经济生活节目的品牌营销,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受众,服务受众,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增加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链条,让受众享受服务之后,对品牌节目由认知到认可,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在垄上》,面向农村农民,从节目中的农机、化肥等农资的推荐,到节目外的农资销售,进而到维修培训,服务链条不断延伸,从而成为当地农民必看的节目。有人认为,三流的营销用数字说话,二流的营销用产品说话,一流的营销让消费者说话,这对电视经济生活节目的品牌营销来说,是很有道理的。受众认可称赞,一传十,十传百,品牌影响迅速扩大,是可想而知的。市场营销,追求效益,实现品牌创收大幅增长。创收是营销的目的之一,收入是品牌效应的主要标志。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也是目前地方电视媒体的生存状态决定的。生产节目需要投入,投入又是为了产出,产出越多,品牌的经济效应就越好。②品牌在营销中创新品牌的维护,离不开创新,高级记者倪文助说得好:“创新是电视文化的生命之魂,也是精品力作的魅力之本,节目品牌的内涵是特色,而特色要靠创新来催生。”[6]经济生活节目品牌创新分为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内容创新,围绕服务二字下工夫。经济生活,包罗万象。选题贴近百姓,增强服务实效性,内容鲜活时尚,强化服务的前卫性,信息及时准确,体现服务的针对性。形式创新,应从可视性和趣味性上用力。其一,运用电视新技术,强化传播新举措。电视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前于电视节目。目前3D技术大行其道,高清电视已进入百姓家庭,经济生活节目可以凭借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综合运用3D和高清技术,为受众创造震撼心灵的视觉效果。其二,运用娱乐元素,营造快乐氛围。电视经济生活节目,旨在服务,追求平实,却并不排斥娱乐,节目中适度纳入娱乐元素,不仅可以打破信息传播过程的沉闷,还为受众营造了轻松快乐的收视环境。其三,增多主持人出镜频次,发挥品牌符号的点睛之用。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一个重要标识符号。说到杨澜就会想到《天下女人》,说到李湘,就会想到《快乐大本营》,究其原因,一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特殊作用,使之与节目融为一体,一是美好形象,出众气质,得体举止,难免成为受众欣赏的对象。经济生活节目主持人,除此之外,还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其又多了一份亲近感,所以增多主持人的出镜时间,有利于拉近传授之间距离。这里将营销的价值分为放大品牌和创新品牌两种,是就各自的侧重点而论,其实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放大中有创新,创新中亦有放大,二者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但不管是放大品牌,还是创新品牌,都是在品牌的营销中进行的。

2.品牌营销的原则

品牌营销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交易有规则,产品营销,有原则。经济生活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更是如此,必须坚守以下三条原则。①实而不虚,这一原则是就经营者的行事风格而言。经济生活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营销,不仅机会多,途径也不少,经营者如不加选择的统统利用或参与,就很可能陷入营销形式热热闹闹,营销效果并不见好的徒劳之中。市场营销要抓住机会,但并非所有机会都适应自己的节目营销,这就需要选择,这就要求营销人员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准确的把握市场行情,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弄清交易对方的心态,找到节目营销的最佳切入点,万万不能华而不实,走马观花,出钱出力卖吆喝。②赢而不亏,赢而不亏,是生意人的共同愿望,市州电视人的节目品牌营销更是如此。品牌节目营销,目的有二,一是增大经济收入,一是提高节目知名度,扩大节目影响力。营销失败,亏的不仅仅是钞票,还有节目的牌子,媒体的脸面。市场变化莫测,竞争残酷无情,营销很难全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次营销行为,事先都要作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和利润预测,决不可盲目冒险。③活而不乱,品牌节目营销,如同物质产品营销一样,营销策略非常重要,策略随时变更,手段各尽所能,总的原则是活而不乱,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脑子要活。捕捉市场信息,熟悉市场规律,把握市场变化规则一靠眼睛,二靠脑子。眼睛看事,脑子想事,眼睛雪亮,看得精准,脑子灵活,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其二,对策要活。市场营销或因产品紧俏而畅销,或因产品过剩而滞销。电视节目市场营销必然会根据受众市场需求,或调整节目内容,或调整服务方式,如广告价位,投放量大与投放量小不同,全年投放和单次投放不同,营销人员要以常规价位为参照,综合考虑,灵活处理每一笔业务,力求效益的最大化。其三,活而有度。市场交易有规则,规则背后还可能有潜规则,如回扣以及回扣的回扣,对此,电视人在营销时,必须头脑清醒,处事可以变通,但不能出格,可以,但不能出线。也就是说,守住道德底线,守住法律红线。不违纪,不违法。违纪违法,不仅害人害己,还会给营销的品牌节目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央视财经频道前任总监郭振玺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3.品牌营销的途径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

 

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多数大学是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而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开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也会影响其它经济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可见其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各种西方经济学著作和理论涌入人们的视野,而西方经济学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因此,对传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政治经济学逐渐在大学经济课程中被边缘化,加上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要求我们从事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必须要用务实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目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不足,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所做的一点思考。

一、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最早在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并且在其他学科中广泛运用,取得不错效果。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论文,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高校学生普遍反映《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纯理论的东西太多,抽象、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理论和实际联系不起来。而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能将课程讲授与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者跟当前的国际国内热点、时事联系起来。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通常针对即将要讲授的或已经讲解过的教学内容介绍案例背景,提出激发学生从更深层面探求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认知需求。

比如,我们在讲授价值规律问题时,由于学生在高中重点学习过价值规律的摘要作用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强调三点结论:价值规律的分配社会劳动、配置资源和激励创新的作用。接着教师又介绍2003年彩电业复苏的情况和2004年再次降价的情况,让学生结合所有介绍和分析,思考企业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案例介绍和分析,使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政治经济学》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对社会主义宏、微观经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再如,在讲解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基本原理时,首先向学生讲解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联系和区别,然后引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与美国麦道的合并案,德国宝马公司与英国罗弗汽车公司收购案及新惠普合并案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结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出现的特点,尝试探究企业兼并出现的新特点,很好地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经济现实结合起来。

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学在解惑的过程中也讲清楚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一种真正的事实环境或事件平台上,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确认,锻炼了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网络、电影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围绕课程重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极其方便等特点,教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首先,教师要在透彻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思考能力方面。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档]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论文,在制作过程中,力求幻灯片的内容简明扼要,使学生一目了然。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每一张幻灯片制作成多个文本框,重点和难点处添加特殊颜色和符号,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文本框的内容设置出动画效果,如切入、飞入、菱形、棋盘、展开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用的教学素材很丰富,从电视、电影VCD、DVD等视听材料以及新闻报刊、杂志图片、数据中可以找到大量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适合上课用的素材,特别是关于经济方面的案例可具体化、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增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对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注意力、分析力、理解力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经济危机问题时,我们找到资本主义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影视素材,学生通过视听更能了解在资本主义危机爆发期间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并由此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思考。再如,讲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讲清楚书上的知识要点以外,还搜集了许多政府文件和相关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还让学生看了剪辑的温家宝答记者问的视频,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既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又引发了学生思考现实经济的兴趣,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强调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具有开放性质的问题情境形式创设出来,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学习并验证,这就会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会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模式通常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主研究。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研读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料,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然后再联系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论文,从课程内容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使其找到进入学术研究的切入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了解中国实际状况和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对于某些问题展开专题讨论。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也推动了他们对理论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切和研究兴趣。随后,教师需要对调查和讨论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归纳或小结,引导学生走进学科的前沿,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最后,在学习理论内容、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撰写出科研论文。通常教师对学生具体的研究题目不做规定,是开方式的,鼓励学生在查阅资料、大量阅读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向,不要简单地做别人已经做过的题目,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研究的乐趣,真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和增进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为其创造外部促进学生学术研究的环境需要学校对学科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理论讲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就是以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一般以学生平时作业、出勤情况为评定标准)。多年来的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与成绩评价机制无法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与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无法契合。因此,除了在授课方式上的改变,也要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成绩评价机制,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从课程中提炼出一些热点话题,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查、讨论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等,并且每种方式都给予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形成最终的成绩评定。大学生成绩考核的价值标准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合格的大学教育。

四、加强学科社会实践环节

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使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社会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增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有多种形式:1.利用假期让学生深入企业、农村实地考察]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论文,完成社会问卷调查,开展以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来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了解经济问题的现状、原因,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从而形成对这些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溪镇山村进行实地调查,让象牙塔里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建设情况。2.利用课堂时间,邀请地方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济部门的工作者进入课堂,结合某一课题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介绍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情况,并且与学生互动,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我们邀请贵钢的管理工作者来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3.将以上针对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提交。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化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社会调查。所以,加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立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洁刘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周又红政治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王陈军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

(4)贺勤志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和体会(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5)伯娜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0期

(6)焦斌龙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6月

(7)李伯霞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5期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是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学科

理论角度为其把脉分析,提供意见和建议。学术由陈树生团队共同研究而出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视角》,以农村职业教育的独特视角,并依赖于多个学科作为理论视点来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把脉,分析其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部级期刊对于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相互促进式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和措施,可以说充分实现了教育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紧密切实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我国现有国情来看,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由此,西

部县域经济的竞争和长远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的力量。但是,我们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在

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并且西部自身条件中也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

自然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素质差等等。其中,劳动力素质问题尤需引起关注,所

以,发展职业教育,对技术等知识较为缺乏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就势在必行。陈

树生团队的成果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分别

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

行了深刻剖析,进而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和发展策略:

从外部力图实现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型,从过分、单一地重视普通教育,忽视甚至歧视职业教育转

为对职业教育的日渐接受和重视;同时,确保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保证也是改变

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而言,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

统一协调影响职业教育水平的各个影响因子,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另外,职业学校

要开设出“面向市场、学校自主”的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市场对

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也应该更多地和学校建立对接渠道。这样,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建设,

职业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这一渠道就能够发挥出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往对于县域经济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经济学和职业教育学范畴中展开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1篇

 

虽然我国近年来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与对策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跨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也有几十年,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也就仅仅二三十年,对于文化教育来说,这些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几十年,也有很多理论家都对其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教育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还缺乏相应系统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指引与统帅。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国的经济贸易实际情况,也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要把握全球的经济脉搏,了解各种经济政策法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也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2 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

 

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培养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比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是明显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趋向于越来越全面化,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但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仍然缺乏跨文化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很多跨文化教育的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而且师生对选修课的学习都不如必修课那么重视。这样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对跨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和跨文化教育意识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

 

3 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

 

在高等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乎没有,师生对跨文化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学生也是只求修满必要的学分,不挂科就好。也不会自主地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外国现在的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法律,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不能认识到专业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对多元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适应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压力,无法准确把握全球化经济中的商机。

 

4 跨文化教育的师资不足

 

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这些势必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具有跨国教育意识,具有跨国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原因中,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他们的跨文化理论素养、知识积累也是比较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到课堂中,不能将国外的多元化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中,不能够将中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无法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需要。

 

二 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理论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纲领性标杆,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实践更好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我国虽然对跨文化教育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也有很多学者投身其中对其有大量的研究和贡献,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理论太过繁多琐碎,无法很好地融通整合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系统。这是我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理论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引实践,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竞争环境,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与达到战略高度。因此,首先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取过去研究成果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发展改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融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安排,多设置一些学分比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关于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政策法规与现在的经济贸易现状的一些课程,让跨文化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适应生存,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与习惯,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现状与贸易政策法规。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对跨文化教育知之甚少,甚至觉得跨文化教育无足轻重。他们只觉得只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表上必须修满的学分就好了,选修课也是只挑容易过不容易挂科的课程去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身专业的需要。对于跨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国外的基本的历史,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比较少深入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很好地融合消化,不能在以后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微博上加大对跨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比重、学分比重,请国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外的文化、经济,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

 

4 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硬件,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如果一所学校各种硬件设施都是先进豪华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却是非常低,那么学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还有很大欠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老师现在很多都是以教学为副业,以科研和外接项目为主业,将很多的精力都用在发表文章与承接外面的项目上,在教学上的精力就减少了。老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知识面与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即使老师有这个为同学提供更好的跨文化教育的心,也没有这个时间与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有了跨文化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带领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水平。

 

总之,跨文化教育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以及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跨文化教育力度,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发展现状 策略分析

一、前言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学科,具体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但却是从属于经济学的一门学科,教育经济学具体研究教育的功能以及其为经济带来的收益。本文将在论述现阶段教育经济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供具体解决策略。

二、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各国现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成果都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上,具体表现为不同理论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我国与西方各国教育经济学的不同理论所占的比重是不尽相同的。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国内外的理论体系以及侧重点方面明确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是教育方面,教师的教学成效与教师的数量上,西方在这两点上的研究力度要低于我国,在关于人员运用方面西方各国呈现的是持平的局面,其他方面的理论上研究要高于我国,这就是教育经济学现阶段理论体系现状的最大特点。在西方,基于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的最高研究标准是明确教育与经济的具体关系以及教育的长远发展,并且要求教育要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在我国,无论是投入力度、教学效果要求、人力资本理论的依赖程度的研究比重都要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相反的我国将教育经济学的重点放在了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上,于此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教育的具体费用以及开支和教育的具体发展空间,这些方面的侧重点都远远的高于了国际水平。国际与国内的理论体系构成和侧重点表明了教育经济学方面,西方国家注重于资金投入与产出效果,而我国更注重教育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意义。

总之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就是:西方国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更侧重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教育对经济的具体意义;我国则是强调国家领导对教育的权威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的具体关系。

三、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策略

每一门学科在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弊端和盲点,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补充,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细化的改善,教育经济学也不例外。本部分笔者将简单介绍教育经济学存在的四点问题,并给与明确的策略分析。

首先,存在于教育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无论是哪一个研究领域,都需要一个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已有逻辑进行不断的理论延伸以及拓展,最终确定一个严密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一点的解决策略是要求教育经济学能够重新自身定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具体考虑,寻找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都是人力资本理论,但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涉及知识面的广泛,单一的人力资本理论已经难以满足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要求,这是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策略就是要求拓展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原本理论基础单一的基础上再加入例如管理、统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元素,使教育经济学学科内容更丰富,涉及内容更全面,最终达到使教育经济学不断完善和成熟并且能够更多元化的目的。

上文中强调了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两个具体问题,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不明确以至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过于单一,如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教育经济学来说是基础性的,那么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够广这一问题就是核心性的。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本着完善本学科发展本学科的目的不断夯实学科。但是现阶段很多国家在进行教育经济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宏观方面而忽视了微观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在发展中借鉴的相关理论不成熟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发展教育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在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基础上完善微观上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注重细节上的处理,无论是教学方式、学校教育、班级管理方面都要加大力度;另外还要求教育经济学借鉴更多领域的成熟经验,合理发展和进步。

教育经济学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于概念体系方面,无论是概念的具体定义还是概念的界定,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明确之初,另外教育经济学在经济和教育的逻辑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经济学要将学科自身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赋予明确的定义,并且界定清楚,避免混淆。尤其是教育和经济的逻辑关系方面,要进行严密地分析并赋予结构上的层次明确。

总体而言,教育经济学现阶段需要采取的发展策略是:明确逻辑起点、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和完善概念体系。

四、结束语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国内外都较为重视的研究经济与教育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明确了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是:西方国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更侧重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教育对经济的具体意义;我国则是强调国家领导对教育的权威作用以及教育和经济的具体关系,并且提供了解决教育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更多的教育经济学研究者明确教育经济学,认清现状明确盲点,并积极采用文中提供的策略,完善教育经济学。

参考文献

[l]张晓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的调查思考[J].四川心理科学,l998(0l).

[2]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l995(05).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3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 10月17日(星期六)下午 10月18日(星期日)上午 10月18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429 教育学(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2 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015 英语(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20 物理(工)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2126 应用文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2 公共关系学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030112 法律 专 00242 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23 中国法制史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0386 幼儿文学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031 心理学 00429 教育学(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50207 英语 专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50212 阿拉伯语 专 10453 阿拉伯语应用文写作 06754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一) 06759 经贸阿语及外贸函电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论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2230 机械制造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387 工程测量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 土力学地基基础 081201 化工工艺 专 02489 化工设计概论 02066 有机化学(二) 02175 分析化学(一) 02151 工程制图 100701 护理学 专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03 药理学(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1 外科护理学 02996 护理伦理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0115 经济学 本 00143 经济思想史 00142 计量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20204 会计 本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9 中外民俗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本 07093 城市地理学 06569 物业管理实务 06570 房地产营销学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3164 环境科学导论 020226 商务管理 本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 组织行为学(二)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086 风险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20314 销售管理 本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 本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169 房地产法 00227 公司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5624 心理治疗(一) 05627 职业辅导 05628 团体咨询 05621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 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 本 00600 高级英语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 00838 语言与文化 00603 英语写作 050437 艺术设计 本   05712 艺术设计基础   060102 历史教育 本 00771 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70 中国近代史专题 00775 历史教育学 007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31 数据结构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 结构力学(二) 03347 流体力学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82206 工业工程 本 02230 机械制造 02648 设施规划与设计 02627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 02631 计算机辅助管理 02194 工程经济 0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338 政府经济学 03336 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90102 农学 本 02676 作物栽培生理 02634 生物化学(二) 02672 作物育种学 02679 种子学 0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090115 园林 本 07895 园林设计基础 07897 园林测量 07900 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 07422 园林美术 090202 林学 本 02752 森林培育学 02745 森林生态学 03233 林业生态工程学 03227 森林保护学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8 畜牧微生物学 02793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 02796 畜牧业经济管理   100702 护理学 本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0 预防医学(二)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100805 药学 本 03049 数理统计 02087 分子生物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4篇

月 10

月 星 期 六(4月14日) 星 期 日(4月15日) 星 期 六(10月20日) 星 期 日(10月21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心理学(00031) 大学语文(047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教育学(一)(004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普通逻辑(000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等数学(一)(00020) 大学语文 (04729) 英语(二)(000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2197 英语(二)(00015)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物理(工)(00420)                 教育学(一)(0042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高等数学(一)(00020) -9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线性代数(02198) -4183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心理学(0003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线性代数(02198) -43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物理(工)(00420) 基础会计学(00041)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育学(二)(00442) 公共关系学(0018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经管类)(04183)                         管理学原理(00054)   教育学(二)(00442)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现代管理学(00107)            201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

专科

4月 10月   星 期 六(4月14日) 星 期 日(4月15日) 星 期 六(10月20日) 星 期 日(10月21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1) 市场营销学(00058) 中国税制(00146) 基础会计学(00041) 生产与作业管理(00145)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7)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企业会计学(0005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会计 (020203) 管理会计(一)(00157) 中国税制(00146) 基础会计学(00041) 中级财务会计(00155)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成本会计(00156)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法律 (030112) 国际法(00247) 宪法学(05679) 刑法学(00245) 刑事诉讼法学(00260) 法理学(05677) 民法学(00242) 中国法制史(00223) 行政法学(00261)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律师 (030111) 宪法学(0567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19)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2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00923) 法理学(05677)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18) 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旅游管理 (020209) 旅游经济学(00187) 中国旅游地理(00190) 旅游与饭店会计(00189)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 旅游市场学(00192) 旅游法规(00194) 公共关系学(00182) 饭店管理概论(00193) 学前教育 (040101) 学前心理学(00384) 幼儿园课程(00394) 学前卫生学(00385) 现代教育技术(00413)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387) 学前儿童体育(0039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00396)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00397) 学前教育学(00383)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50) 小学教育 (040103) 教育原理(00405)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0406) 现代教育技术(00413)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00415) 汉语基础(00416) 美育基础(00409)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科学教育(00408)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科学.技术.社会(00350) 小学班主任(00412) 汉语言文学 (050114) 现代汉语(00535)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 写作(一)(0050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2)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33) 英语 (050207) 英语阅读(一)(00550) 综合英语(一)(00794) 英语国家概况(00522) 综合英语(二)(00750)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50)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综合英语(一)(00794)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1) 计算机应用技术(02316) 计算机组成原理(02318) 电子技术基础(三)(04730) 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操作系统概论(02323)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本科

4月 10月 星期六(4月14日) 星期日(4月15日) 星期六(10月20日) 星期日(10月21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会计 (020204) 市场营销学(00058) 国家税收(00061)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审计学(00160) 资产评估(00158)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财务报表分析(一)(0050) 社会保障概论(00071)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企业经营战略(00151)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质量管理(一)(00153) 组织行为学(00152)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法律 (030106) 国际私法(00249) 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 国际经济法概论(00246) 公证与律师制度(00259)西方法律思想史(00265) 劳动法(00167) 保险法(00258) 知识产权法(00226) 税法(00233) 合同法(00230) 金融法(05678) 公司法(00227) 票据法(0025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 房地产法(00169)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律师 (030108) 国际法(00247) 国际私法(00249) 律师执业概论(00224) 国际经济法概论(00246) 劳动法(00167) 司法鉴定概论(00926) 知识产权法(00226) 税法(00233) 合同法(00230) 金融法(05678) 公司法(0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993) 证据法学(00229)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5) 旅游管理(020210) 市场营销学(00058)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7)

中外民俗(00199)

组织行为学(00152)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财务管理学(00067) 民法学(00242)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98)

客源国概况(00200)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第15篇

随着经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1](P119)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经济价值,实际上要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示怀疑,自觉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是浪费时间。这正是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一手硬”,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的认识根源。因此,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的问题,对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1.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来看。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充分肯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指出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并往往决定着历史进程的特点和特殊的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就是说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马克思关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明确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P840、83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文明。这种反作用不仅集中表现在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直接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服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直接参与物质文明的创造,并使精神文明的成果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物质成果。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并从综合国力的高度论述了精神力量的价值。“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4](P14)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无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与转化,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2.从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来看。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价值意义,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道德的条件。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生活既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取向也对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斯·韦伯曾对此作过深入而专门的探讨,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是这种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伦理、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当时并不发达和强大的欧洲产生。[5]他认为,在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与这种经济模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价值观念决定着这种经济模式的成败兴衰。当代西方一些“发展论”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伦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等,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因素。正是在此意义上,“发展论”学者们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理论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一样,构成了现代经济制度变迁的三大支柱。即使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学”,也把人的价值观念作为重要因素纳入经济科学的视野。政治思想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整合、规范和激励功能等方面。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合理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构成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的公共伦理信念和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普遍可能和持久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诚实守信之于交易行为,勤劳节俭之于资本积累,团队精神之于企业的组织和发展,社会道义和人道精神之于经济管理等,就是最好的说明。许多研究表明,道德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社会资本,道德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6]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市场调节(“无形之手”)和政府调节(“有形之手”)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和调节手段之外,还存在着介于“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之间的第三种调节,即习惯与道德调节。道德力量不仅影响资源的配置与经济活动的效率,规范经济行为和提供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包括分配公平),影响社会协调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他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明确指出:“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即使在市场经济中,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被执行的场合,习惯与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7](P134)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提高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