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1.收获方面

 

我院首届学术论文大赛活动让师生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收获。①知识方面: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营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梳理了曾经学过的书本上的营销理论知识;自学了一些新的学界与业界营销理论知识;初步学习了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的英文翻译知识,学习了WORD软件排版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市场调研相关的系列知识等。②能力方面:使学生们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提升了发现学界与业界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力,提高了论文撰写各环节、各方面的系列能力等。

 

(2)其他深层方面收获。学生们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接受挑战,发现了任何人事物(或其成分)皆有意义与价值,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与导师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了再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一件件简单的小事,而认真干好任何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作为一种训练),同时认认真真、保质保量的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也认识到了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只有在潜心静气中才能收获真切的感受。

 

(3)教师的收获。首先,作为评委身份教师们要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要快速掌握一套评价人事物价值体系、指标体系的方法技巧,最终确保自己所下的评价结论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其次,教师们对于自己要评阅的文章,必然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那就必须设法充电并迅速弥补。最后,就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教师们还得要下苦功夫,尽快掌握和精通营销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技巧。

 

2.不足方面

 

如前所述,我院首届营销专业学术论文大赛,对于向有关领导、社会各方展示我们的办学能力、办学风格与特色,对于参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而言,其价值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标志意义。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此笔者也客观分析了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瑕疵,力争在下一届该类活动举行时更富成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本次活动的瑕疵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的热情尚未广泛、深入地激发出来。本次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参与,大部分的同学不热心、不关心或不知晓,就是参与的同学也有部分纯属敷衍了事,没有对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各环节的工作方面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实现本学术论文大赛良好的初衷。

 

(2)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我专业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参与本活动的学生论文篇数又多,因此教师们指导、评阅参赛论文的任务较重,大家不得不牺牲周末时间,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几乎用尽,纵然大家也深知本活动是最能体现我院省级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要害。

 

(3)活动安排的时间不太合理,需进一步优化。本次活动与我专业另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大赛活动安排的时间有交集冲突,且都安排得相当紧凑,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深感时间紧张不够用,尤其是两大活动都参与的同学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无疑会极大影响到他们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

 

3.建议方面

 

就上述三方面的主要问题,笔者设想的简要建议如下。

 

(1)做足宣传、加大奖励面与奖励力度,全方位深层次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宣传方面可请专业建设负责人、活动主办组织者(如院学生会、辅导员团队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诸如讲座、海报、条幅、QQ群通知、学院学校网站宣传等工作,力争把本活动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操作方法、论文的质量数量格式要求等讲清楚、讲明白,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力争让更多的营销专业同学或相关专业(如工管、甚至工科等)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奖金、学分绩点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争得到学院、学校相关领导与部门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2)对于教师积极性提高的问题。对于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本活动的工作,建议学院、学校承认将我们的工作量,进入教师们大家平时的业绩档案,作为年末考核或今后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或专门为之进行立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以专业负责人作为项目管理者,本着精干、高效、优质等原则展开项目具体的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总体公平与和谐的前提下,重奖贡献重大的项目组成员,并以之激励大家开展此类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产生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3)关于活动安排的时间优化问题。建议将两大活动按学期分开举行:春季学期举办论文大赛,1个月的周期稳定不变;秋季学期进行案例分析大赛,时间延长为1个月并稳定不变。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1.1树立正确教育观,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课改内容,了解并掌握其中规律,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加强对营销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使之能够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重点、难点,并适当调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练习,提高学生营销能力。传统营销教学过度重视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日后与社会衔接难度较大。因此,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内容,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件准备阶段,在网上搜索和收集相关教学视频、动画等,并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不仅如此,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在总结经典营销案例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感念创意展示给学生,并深入分析其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取得成功等。

1.2合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技术本质,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多媒体案例辅助教学,增加对比案例,例如:洗衣机生产企业对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城市居民认为洗衣机非常好,而农村居民则认为洗衣机不能够洗地瓜等蔬菜,就是否开发新功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就这两种结果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并将优秀营销案例与学生共享,分析和探讨其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另外,还应加强媒体影像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营销能力,提升学生营销素养,为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奠定稳定基础。

1.3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立体化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开展辅助教学,例如:批改作业、专题论坛等,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教学软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电子沙盘、ERP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实现立体化教学。例如:在模拟谈判实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结合当前市场形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谈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4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多媒体教学

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改进和调整营销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背景下,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一部分,还应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业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全面、系统的掌握学生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营销教学可持续发展。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营销课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营销教学提供了支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就同一产品的不同营销策略的效果等,激发学生热情及积极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等,为日后参与工作奠定基础。

(2)增强影像教学媒体教学,影像多媒体资源的突出优势和特点体现在直观、形象等方面,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能够给学生视觉及听觉带来一定冲击,帮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营销素质。

(3)积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进行网络批改作业等。

(4)教材作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在多媒体技术影响下,教学内容页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建立立体式教材体系,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需要兼顾实训,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案例库,为学生构建营销知识体系奠定丰富的基础。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学生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了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经历了职业素质的熏陶。通过三次学校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的转换,让学生不断认识工作,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之路。

二、实施“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员工”之间角色的转换

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下,切实体验作为一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氛围,在生产工作中学习,是开展“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然而,从学校到企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常常以“学生”的身份来对待工作任务,而以“员工”的身份来对待报酬,无法顺利完成“学生——员工”之间角色的转换。

(二)企业需求量与学校学生数不匹配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面向各汽车4S店或售后服务企业,这一类企业往往规模不会很大,且所处地方分散,能容纳的学生数量不高,很难实现大批量学生进入。汽车4S店或售后服务企业作为直面客户的大宗商品服务行业,其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大部分岗位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学生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无从下手;企业也因学生顶岗时间周期过短而不愿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工学交替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相冲突

一般来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学生入学前就已经制订完成,而企业的生产工作计划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而工学交替是由学校与企业一起合作完成,在内容上有灵活性,在时间上有机动性。在时间安排上,学校很大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必须服从于企业生产安排,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与工学交替时间产生冲突。

(四)工学交替期间的学生管理问题

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属于“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所以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当两种制度相冲突时,就会造成学生对规章制度产生选择性遵守的问题。而且当学生处于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的转换交替时,容易引起心理松懈,自律不强,学习积极性下降。这些都是工学交替学生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形成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是广大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五)企业实现效益,学校实现教学之间的矛盾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除了承担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希望学校提供的全部都是优秀的学生,而学校希望企业能培养学生获得实际经验,由于两者的目的不一致,往往会产生矛盾。

三、优化“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形成企业的工学交替理念

通过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各种行业企业活动的积极参与,不少教师已经在本区域的汽车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多年的培养,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甚至成为企业的管理层。以此为契机,向相关企业宣传工学交替模式优势,强调企业对此应尽的责任与获得的利益,灌输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

(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与种类

三个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不同,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多样化的实习岗位。而不同的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接收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发新的实训基地,构建多方人士共同参与实施的实训教学体系,以满足各阶段学生的实习要求。同时,学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服务支持,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期深度合作关系。

(三)与企业巩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交替活动应该是长期进行的,可以与合作企业签订关于工学交替生产实习的合作协议,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工学交替的实施方法、时间安排、考核管理等内容。

(四)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评定工作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转入管理学研究,标志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经济学是营销学之父,行为科学是营销学之母,数学是营销学之祖父,哲学乃营销学之祖母。”经济学侧重于效用、资源、分配、生产研究,核心是短缺,而营销是公司管理的重要部分,核心是交换。

50年代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营销管理必须置于而且适应其不断变化的环境,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定性与定量研究的重点,有助于制造商更好地理解其生活方式与态度。特别是当商品不再短缺时,消费者的差异逐渐扩大,于是“市场细分”的概念浮出水面,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去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模型。60年代,威廉、莱泽提出了比市场细分更理想的方法,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比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更准确地解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自此,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判断生活方式。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提出著名的4PS理论。

70年代末,随着服务业的兴起,服务营销为服务业提供了思想和工具,也推进了制造业开拓了新的竞争领域。

80年代,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开始流行。满意是一种感觉状态的水平,源于对产品的绩效或产出与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顾客的期望源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公司的承诺,而绩效源于整体顾客价值(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神成本)之差异。它与顾客对品牌或公司的忠诚度密切相关。80年代另一流行概念是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大卫·A艾克(Aker)提出构筑品牌资产的5大元素为品牌忠诚、品牌知名度,心目中的品质、品牌联想,其他独有资产。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往往又构成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西奥多·莱维特提出“全球营销”(Global Marketing)的思想,强调产品与手段的一致性,认为过于强调各地方适应性会导致规模经济损失。然而,他忽略了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受文化影响的产品更多强调各方市场适应性,百不受文化影响的产品可以更多的标准化。

舒尔兹(Don SchultZ)提出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包括营销战略与活动的整合,信息与服务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产品与服务的整合。

巴巴拉·本德·杰克逊强调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的重要性,它有别于传统的交易营销,为客户增加经济的、社会的、技术支持等附加值,更好地把握了营销概念的精神,强调了营销的人文性。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一对一沟通”顾客成为可能,出现了数据库营销,它更好地了解了顾客,加强了与顾客的忠诚关系。

90年代,企业营销理念发生变化,企业开始反思传统的营销活动,意识到营销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更要考虑消费者手社会的长远利益,如环境保护与人身健康。公司实行组织目标不应为利润最大化或消费者的选择和满意度最大化,而应是兼顾消费者的满意与长期福利。于是,4CS开始向传统的4PS挑战。

二、21世纪营销学的展望

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的个性特点使得企业重新思考其营销战略。网络环境使得双向互动或为现实,使得企业营销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网络社会的竞争优势将来自于吸引和保持顾客的能力和极显著减少交易成本。

网络营销在三个方面对营销理论体系将产生重大的突破:

(1)强调消费者已逐渐取得交易主权;

(2)消费者需求差异日趋扩大;

(3)营销策略重在吸引消费者,培养消费者对公司及公司产品的忠诚。

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无疑,传统的营销理论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细分的标准将更加细化;市场调查方法将更加创新,显现多元化;营销策略的研究更加注重互动的、整合的网络营销。

买方市场的完全转移和因特网使生产商的产品定位、厂商自身的定位更加细分,商品的文化特征、民族特征、艺术特征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商品将不再仅是大众的商品,而开始真正表达极小群体的生活方式。顾客成为一切的开始,为顾客找产品,不再是为产品找顾客,重要的不再是将尽量多的产品卖给尽量多的顾客,而是培养一个已有顾客更多地或只是某一公司产品的顾客。“一对一营销”、“直效营销”、“直复式营销”将成为全面满足消费者个性要求的营销方式。

网络调研由于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共享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而将逐渐取代传统调研方法,这种基于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市场调研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反映了消费心态和市场发展趋势。

三、中国营销学的现状

市场营销理论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重新引入中国大陆,经过近20年代的风风雨雨已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阶段步入需要全面创新和拓展的时代。中国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2)传播阶段(1983—1985年)。1984年1月,全国高等综合大学、财贸院校的“市场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大促进了营销理论的全面范围内的传播,营销学开始得以到高校教学的重视,有关营销学的著作、教材和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然而,由于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充分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营销学依然没有实现和中国国情的有效整合,营销学最权威的指南仍然是“科特勒”、“麦卡锡”和“斯坦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介绍他们的理论与观念。实践中的营销更多的是广告、促销,甚至不顾道德的束缚,操纵消费者的欲望,背离了时代的特征。

近年来,现代营销理论和应用原则上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对质量、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强调,对关系建立和顾客保持的强调;对商业过程和整合商业职能的强调;对全球性思考和区域性规划的强调;对战略联合和网络建立的强调;对直接(复)和在线营销的强调;对服务营销的强调;对高科技产业的强调;对符合伦理的营销行为的强调。这些新的观点经过系统化后,也正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网络构建、战略联合、直复营销、在线(网络)营销、服务营销和营销伦理等,它们构成了当今营销时代的新特征。

营销是对需要满足的促进,需要无处不在,营销也无处不在。实用的营销不在于优雅的形式,而在于被谁,在什么地方,以何种程度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营销应成为一门实用管理技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应该向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技术。从宝洁的品牌营销,可口可乐的特许经营,斯沃琪的差异化影响,马狮的关系营销到戴尔大规模开始定制化营销,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营销创新成就了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丰富了营销理论体系。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网络营销课程;差异化教学;分析;实施

今天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可是纵观国内高职教育网络营销课程的整体开展情况,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专业具体来谈网络营销课程的开展情况分析。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多数情况下是由一位教师同时承担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有关这两个专业面对同一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很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讨论。例如,代桂勇老师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一文中是以市场营销专业为背景来谈内容如何构建。李柱老师探讨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设计思考》一文主要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背景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五个方面探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及如何具体实施三个方面来讨论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当前上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共19个,其中本科院校9所,专科10所。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网站开发,网页维护,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库的维护为主要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有小部分院校从客户营销角度出发来设置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开设的整体情况看,网络营销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重视程度不高,并未真正体现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的目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开始网络营销课程的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都会安排网络营销这门课程,大部分院校所选择使用的教材和电子商务专业所只用的教材基本相同,即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从营销角度来讲网络营销,而不是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背景来区别对待该课程的讲授。

二、网络营销课程在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同

网络营销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营销课程应该是市场营销核心课程的具体应用。其教学目标一定存在不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目标需要学习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一般了解。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掌握来实现网络营销。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的4P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网络营销的一般理论,在各种平台上使用营销理论实现真正的网络营销。

(二)、教学背景不同

1.学科设置背景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之前学习了市场营销、管理学、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会计基础等课程。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一般来说是十分缺乏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校里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或者是办公自动化之类的课程。学生在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下学习同一门课程,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

2.学生特点不同

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文科类为主。笔者曾经所在的学校因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生源较少,将学生并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学生普遍的反应是学不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技术时往往表现出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是对某些知识难以理解、领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多数以理科生为主,在实际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对于营销策划、定价、市场策略、渠道建设方面也往往表现出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的特点。

三、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我们需要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优势发挥出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建立在围绕技术为主的营销手段上。让学生了解网络市场的整体环境、掌握各大知名网站的搜索引擎工作原理、能够掌握SEO技术、能够掌握网站优化技术、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营销数据分析,让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营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营销策划,活动推广手段、渠道建设,不同平台营销特点、广告推广、市场定价、网络促销等营销手段上作为教学目标,让营销类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探索网络营销的实质。

(二)、师资力量配置不同

在两个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使用相同的老师给学生们授课。当前师资的配置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给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授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老师对于市场营销、推广等营销手段并不在行。而对市场营销、推广在行的老师往往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营销并不熟悉,这样就造成了老师遇到技术营销往往选择将该部分内容跳过不讲。这样的状况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到。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技术学习上的困难,放弃了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

(三)、实践课程安排不同

在实践课程安排环节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按照小组项目制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和共同营销的力量实现教学目标。而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操作为主体来实现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独立进行网站建设,不同平台的搭建,关键词的优化等待。

(四)、考核方法不同

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使用的考核方法也是不同的,对电子商务学生的考核可以采用个人对某项技能的具体学习和掌握情况来进行考核。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则需要以小组方式来实现。

四、总结

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要求,网络营销课程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独特要求下,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网络营销的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洪兰 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销学;发展阶段;理论学派;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2-0033-05

营销学从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由各种途径引入中国, 最初仅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学术界交流,后来逐渐走向经济前台并扮演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国市场营销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史,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改革开放, 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深化同步的,30年的中国市场营销见证了中国社会的一场伟大变革。

一、改革开放30年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

1.营销学的引进启蒙阶段(1979年~1983年)

解放前的旧中国曾经有零星的市场营销译著和思想引入,中国最早的营销学教材,就是丁馨伯先生1933年翻译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的《市场学》。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主张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学术界才真正开始大量的将西方营销理论引入中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聘请营销专家来华讲学。从1979年起,部分大专院校和外贸部、一机部等,多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营销学,香港中文大学闽建蜀教授等营销学者也多次到大陆讲学。1980年,外贸部与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市场营销培训班。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与美国政府合作创办大连培训中心,聘请纽约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教授讲授市场学等课程。1981年夏,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财经学院举办市场学师资班,为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培训了第一批师资。此后陆续开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班培养师资,为更多的院校开设营销学课程创造了条件。

(2)引进市场学教材。除高校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和交流的外文原版教科书外,还翻印和翻译多种多样的市场学教材。流传较广的中文版本有:王德馨、江显新合著,三民书局1970年出版的《市场学》;Rosenberg著,石衍长编译,正文书局1980年出版的《行销管理学》;William J・Shultz著,朱仁安译,世界书局1975年出版的《市场学》;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市场学》(大连培训中心外籍教授讲稿译文――教材之二)等等。这些教材的编译出版,在中国营销学的启蒙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组织编写市场学教材。一机部因部分产品取消统购包销,不得不关注市场,较早较多地选派厂长、经理和所属院校教师到大连培训中心学习。一机部所属院校从事市场学教学的教师,1981年初即编写了《市场学》讲义,在多次短训班试用,同年5月印出讨论稿,1982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郭军元主编)。以此为契机,全国陆续编写出版了一批“市场学”教材,1982-1983年出版的市场学教材就达15本。这一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先行者包括对外经贸大学罗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梅汝和教授、暨南大学何永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凤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邝鸿教授、北京商学院贺名仑教授、湖南大学郭军元教授、陕西财经学院贾生鑫教授、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教授等。

(4)开设市场学课程。1979年起,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设市场学课程,外贸部和一机部所属高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湖北财院、广西商专、云南财院等大专院校,也于1980年、1981年先后开设市场学课程或讲座,商业部所属院校也陆续开出市场学课程。暨南大学的何永琪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和开设营销学(市场学)的学者,开讲市场学在当时是冒很大政治风险的一件事情。

2.营销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段(1984年~1994年)

1984年1月,全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标志,它为营销学学习与应用的推广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并为中国营销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阶段,中国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也见到了效益,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广泛认知和认可。这一阶段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而言,营销在中国都得到迅猛发展,中国营销这十年无疑跨过了在西方国家数十年的发展阶段。

(1)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1984年以后的十多年间,开设市场学课程的院校日渐增多,普通高校包括综合大学、财经院校,以及设有经济类专业的农、林、理、工、医科以至军事院校,几乎都开设了市场学课程,电大、自学考试、中专和干部学校开设市场学课程的也为数众多,估计全国开课院校超过千所。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虽然较晚,但不少院校1984年前已在商业经济、企业管理或其它专业开辟市场营销方向,培养营销专门人才。从全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看,暨南大学的商学系,实际上早已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其它高校也有类似情况。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开设大专层次“市场营销专业”,1986年又增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试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本科生,此后本科院校陆续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据资料显示,上海财经学院的梅汝和教授早在1985年第一次招收市场营销方向的硕士生,当年只招到1人。1992年起,中南财大、哈工大、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开始培养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

(2)营销学会的贡献。1984年1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市场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贾生鑫教授任会长。1987年在哈尔滨召开年会,研究会改名为“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何永祺教授任会长。学会承担了营销学在中国高校这个重要阵地传播者和推广组织者的角色,之后每年(除1989年)都召开年会,每次年会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同时探讨营销学的全球化与中国化发展,以及营销教学与研究的主题。该年会在各高校中影响很大,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校市场学会成立后的几年中,国内各大区先后都成立了市场学会,各省、市、自治区也逐步建立了学会。地区市场学会不仅有教学科研人员参加,而且广泛吸收企业家参与,为市场营销理论的传播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1991年3月,中国市场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市场学会成立后,密切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积极开展学术和咨询活动,建立对外交流渠道,培训市场营销人才,为我国研究和应用市场营销原理、提高企业营销素质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国外市场营销教材的编译出版。因为中国营销起步较晚,而西方营销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构建了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这一阶段营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编译出版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实现(这一特征直至今日还比较明显),其中,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所著的《营销学原理》成为市场营销入门读物,对传播营销理论和概念起到了重要的“科普”作用。其后出版和不断修订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等科特勒的系列教材著作对中国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其中国营销“教父”的地位。此外,唐・舒尔茨、大卫・奥格威、杰克・特劳特、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库纳尔・巴苏等一批西方知名营销学者著作的编译出版也都对中国营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营销学在中国的应用深化阶段(1995年~2008年)

由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导致盲目投资和市场饱和,1995年开始的又一轮宏观调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这一经济的转折为市场营销的广泛采用和研究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同时,1995年开始的外资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风潮客观上推进了中国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和营销能力的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加推进了中国营销的国际化和深化,中国营销要赶上国际潮流,要与世界接轨。如果说全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营销学从引进启蒙转向广泛传播的时期,那么研究应用与深化发展阶段则是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国内营销教学与交流广泛开展。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每年的年会都讨论营销教学与营销理论的创新发展(如表1),与会代表积极向大会提交论文,探讨营销理论前沿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还介绍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每次会上,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结果,营销学在“九五”后期被列为“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不少地区和院校都把营销学列为重点课程。教育部组编的核心课教材――《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郭国庆、钟育赣副主编)于2000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各种层次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发展的同时,营销学还发展成为MBA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后,营销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和《市场营销学通论》(郭国庆主编)被评为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一阶段营销学教材的编译出版处于一种扩张状态,如今国内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教材已达600多种。此外,《经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市场营销导刊》、《销售与市场》等期刊在中国营销研究与推广方面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国际学术交流全方位展开。“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的召开是一个标志。1995年6月22-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康克迪亚大学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英文版),郭国庆等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会前,朱基同志代表中国政府会见了前来出席会议的国外学者。在这次会议上,郭国庆教授作为亚太地区营销学者的代表,当选为国际学术组织ISMD(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的常务理事,从此,中国营销学者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即已与46个国际营销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刊物上4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10人次。外国和港台营销学教授陆续来大陆讲学,菲利普・科特勒、米尔顿・科特勒、唐・舒尔茨、库纳尔・巴苏、克里斯琴・格罗路斯等营销学权威均陆续应邀到中国巡讲,大陆学者到国外学习、讲学和交流也逐渐增多。1995年以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多套西方营销系列优秀教材,为营销理论的中国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1年,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在上海获得科特勒教授亲自颁发的“科特勒营销理论贡献奖”,这是大陆营销学者的贡献得到世界承认的一个标志。2007年《营销科学学报》的出版吹响了营销科学研究的号角,2008年1月《Journal of Chinese Marketing》(中国营销学报)创刊号出版,成为全世界专门探讨中国市场营销的第一本学术期刊。

(3)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科研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自2000年开始,陆续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列为重点研究或鼓励研究的领域,仅2000-2003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委批准立项的营销课题就达36项,2004-2007年期间更是达到100项(见表2),且呈迅速增长之势(如图1)。董大海、甘碧群、郭国庆、范秀成、赵平、符国群等是其中的常客,每人都主持过多项课题。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著作也有涌现,如甘碧群教授的《宏观市场营销研究》(1994),郭国庆教授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1995)和《市场营销理论》(1999)以及卢泰宏教授的《中国消费者行为透视》和《解读中国营销》(2004)、陈春花教授的《中国营销思考》(2006)等。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营销理论学派也呈现雏形。据中国管理传播网(2006、9、27),中国本土已经形成营销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基础理论派――郭国庆;顾客满意派――赵平;品牌营销派――范秀成;营销道德派――甘碧群;营销实务派――卢泰宏;营销安全派――李蔚;精准营销派――吕巍;顾客价值派――董大海。同时,各地各高校也纷纷成立营销研究中心(所),展开对市场营销理论创新的研究,其中最知名的是中山大学的中国营销研究中心(简称CMC,卢泰宏教授任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简称MRCC,郭国庆教授任主任),他们通过编译出版理论专著、研究中国营销理论、提供企业咨询策划服务、举办营销学术会议等方式传播西方营销思想,为中国营销的深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MRCC举办的2008年第二届国际营销学术交流峰会的英文论文集通过了ISTP检索。

(4)市场营销专业的深化发展。全国普通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至本世纪初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目前在企业管理等专业招收市场营销方面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超过150所,招收博士生的院校也有超过20所。据估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超过6000人,营销从业人员数以千万计。营销学界不仅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还为企业培训大量营销管理人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还缺少营销学教授,如今营销学教授(博导)已有数十人,博士、博士后已有数百人,成为营销学未来深化发展的主力军。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博士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中国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可以培养自己的高标准专业人才。经过30年的培育发展,今天的营销学已经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随着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营销也扩展到了政府、医院、学校等非营利机构和组织,营销正在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市场营销专业也在各级高校学位教育中普及提高,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4.营销学在中国的创新拓展阶段(2008年至今)

有学者提出,营销学在中国“整个80年代只是处于导入和启蒙阶段,90年代才开始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进入21世纪后,营销学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及创新阶段”(卢泰宏,2004)。但本研究认为,应用深化阶段也应该有足够的时段(1995-2007)来完成,创新拓展阶段应该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进中国营销甚至整个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创新运动,其主要特征应该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更全面彻底的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中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巨大变迁也决定了中国营销本土化的难度。譬如,中国市场分销渠道的变迁就遭遇传统渠道如何转型,新兴渠道(连锁经营、直销、网络营销)如何开展和管理的难题,因此,营销的本土化应用创新研究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营销的重点和难点

全球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兴起推动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网络营销无疑成为营销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心,网络营销也逐渐演变成为新时期主流的营销模式,菲利普・科特勒1987年就预测了未来网络营销的主流趋势(还有营销泛化与非营利组织营销)。互联网营销时代体现出对消费者个性的关注和满足,催生出“顾客导向”的营销,因此,研究理解消费者,开展客户关系营销就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客户关系营销(CRM)正在中国企业蓬勃开展。

全球经济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体验营销模式的未来趋势,因此,体验营销也是未来中国营销不可忽视的方向,这与未来营销的“人本导向”是一致的。然而,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根本改变,传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方式、营销工具都将发生改变,甚至可能被完全颠覆,因此,新时期会有新的营销变数,现在可能无法预料。所以,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把握成为未来营销研究的难点,因为未来的营销具有“技术导向”的趋势,前沿技术会主导未来营销模式及其开展。

二、中国营销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与实践的错位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属于转型市场, 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水平不高, 必须学习和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 成熟市场中的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尽管具有指导作用, 也不能完全照搬, 因为100 多年形成的西方营销理论基本建立在相对稳定的成熟市场之上, 主要针对市场机制完善环境中的西方企业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 因此, 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 是当前摆在我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⑥,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西方营销理论与中国营销实践错位的问题。

营销学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学科,由于缺少学术积淀,中国学者往往是通过翻译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研究和传播营销理论,受其自身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影响,现实中往往出现其研究主题的过度超前性和不适用的问题,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研究网络营销、绿色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就属于此类情况,也许这些理论在新世纪的中国更为急需,更有价值。因为中国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西方市场有差距,营销理论存在与现实的匹配问题,当时中国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面临此类营销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又使得具体营销难题(如应收账款问题、窜货问题等)没有现成的、合适的理论指导、去解决,出现了理论研究的“超前”与实践应用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企业界人士因此对营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因此,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西方营销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营销的本土化理论创新都是一种挑战,所幸现在中西差距在缩小,但这个问题也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2.中国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企业界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充分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营销学依然没有实现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效整合, 营销学最权威的指南仍然是‘科特勒’、‘麦卡锡’和‘斯坦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介绍他们的理论与观念。”而每一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应用环境和条件,从西方舶来的营销理论也面临中国环境的实用性问题,所以,建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成为中国营销理论界的重要课题,卢泰宏教授就明确提出“创建中国的营销理论架构”的主张。

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体系包括适用于中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营销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体系、观点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策略体系、创新体系、应用条件体系等,需要对世界营销理论和中国营销实践做细致深入的科学、系统的研究,才能对该体系概念、结构、思想、方法、策略做出准确的界定和把握。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极负历史使命的工作,它对于中国营销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而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承担,也许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由相关营销学会或营销学术机构(CMC/MRCC等)、高等院校、科研团体来组织才能完成。

3.“过度营销”现象严重

“过度营销”是企业过分的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如广告轰炸、价格战、虚假促销、销售回扣等)来获取眼前的商业利润或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营销行为。“过度营销”者往往迷信营销技巧或手段,过分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忽视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忽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对整个商业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伤害,对中国营销学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市场“实践中的营销更多的是广告、促销,甚至不顾道德的束缚,操纵消费者的欲望, 背离了时代特征。”因为“为了影响消费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和个人可能会不惜一切手段,由此可能会产生过度营销甚至非法的营销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消费者人性的弱点来操纵消费者,利用不正当的行为来获取非法的利润”(卢泰宏,2005)。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确出现了“过度营销”的现象,制造陷阱诱导销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它违背了营销的本质原则,对中国市场营销的成长带来了危害。

其实,“过度营销”不是营销理论本身的含义,也不是营销学者们的期望,它是中国营销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过度营销”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制度问题,需要全体营销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协力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应政策强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营销”问题,营销道德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全民消费素质的提升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国庆. 市场营销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吴健安. 中国市场营销学与时俱进的20年[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57-61.

[3]金永生. 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7).

[4]卢泰宏. 解读中国营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州出版社,2004.

[5]Frederick E. Webster, Jr. 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Corpora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56):1-17.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in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ZhengRuihong

(Economics and Trade Departmen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510510, China)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使用相关的数字技术改变营销观念,实现营销目标。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传统企业的认可。服装企业被这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影响的尤为明显。网络营销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相比其它营销方式表现出便捷、高效的特点。消费者也能通过网络与企业互相沟通,企业对渠道的控制能力加强了,这样减少了很多传统营销渠道中的矛盾。论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服装网络营销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

网络营销;服装营销;营销策略;营销管理

0 引言

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阶段较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在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现状,研究了一些关于网络营销用户特点、网络营销含义、网络营销现状、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如今服装的网络销售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在转变传统服装市场的理念,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首先,服装网络销售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更强,省去店铺租赁、购买、装修等费用,从而节约企业更多不少销售成本来让利消费者。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直接的共赢。其次,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选择服装需求。服装网络市场的庞大,让消费者有了足够多的选择权,使消费者选择不受局限。再次,服装网络市场具有无限延伸性和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制性。这是服装传统模式怎么都不可能达到的。现分别就国内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

1 国内研究进展

在 2002 年,冯英健在《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 1 版)中,对网络营销的定义进行了研究。指出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为平台,创建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经营,为企业实现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在网络上实施各种营销策略的活动,这一定义也是目前被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引用最多的定义。本书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思想,阐述了许多传统营销中也适用于网络营销的一些方法。本书中第一次揭示了网络营销的实质和职能,同时也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来进行阐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此后,多次被选为高等院校的网络营销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02 年,黎志成、刘枚莲通过对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并且对网络和传统营销模式下,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在 2003 年,姚国章指出国内的众多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缺乏认识,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营销现状,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做到经常维护更新网站的设计,同时也欠缺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对这两方面有待提高。提高企业经营者对开展网络营销的认识,是目前我国开展网络营销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样,要不断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网络技术人才,为开展网络营销做好人才储备。

2007年,李莉在《论我国网络营销的策略》中对于网站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顾客服务策略指出,并针对每个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2009 年,夏榕在《对我国网络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探讨》中指出,在战略角度上发展我国的网络营销,使企业能够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应把握时机,迅速占领网络市场。孔祥梅(2008)认为: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市场发展飞速发展,网上消费以及网络一些未知因素等透漏出了网络市场的不可限量的潜力,并在服装网络市场优势与在服装网络市场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上做出了重要分析,很明确的阐释了网络市场营销的巨大挖掘潜力。肖洁2008认为:在我国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只要量力而行,以客户关系为中心,以服装品牌为引导,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结合,在提高客户的满意与信任度上基础上,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杜庄网络营销得以长久的发展。王姝画(2009)认为:服装企业在选择有效营销渠道模式的时候,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渠道管理效能有很大帮助。2009 年,《论我国网络营销策略》王浩曾指出,网络营销要让企业易于掌握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反馈,就要建立评价系统,以获得消费者满意度的第一手信息。2010 年,王卫在《浅析我国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中指出,目前我国的网络营销中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物流服务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售后服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制定的网络营销策略,一定要使其适合我国实际的国情,也要符合企业内部自身情况。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消费者受到传统服装营销的影响,网络营销的在线试衣系统不完善,而针对网络营销特点虚拟性的情况,消费者因为无法直接接触到实物,无法感知服装的质地等,以及服装是否能与自己肤色、气质等搭配符合等问题,导致了一部分人网上购买服装的抗拒,从而也成为了制约网络发展的一个很大因素。

2013年朱磊认为物流配送也影响着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水平,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的同时,物流配送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配送业从物流配送企业价格不统一,消费者对于本身价格低于配送价格的不满意,到现在多种物流配送企业满足根据不用服装的特性,例如到服装的抗皱性,抗压程度,服装版型不变特性等来制定配送方案的种种因素影响着网络营销的发展水平,我们现在仍需为了实现共赢的状态下,为了营造一个健全的物流系统而不断努力。

2 国外研究进展

网络营销在国外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要比国内起步早,特别是美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成果也已经形成了体系。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学者们认识到,网络营销更加追求消费者为中心,也比传统营销更具个性和便捷性。

营销理论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从50年代消费品营销,60年代的产业营销到70年代的非赢利及社会营销、80年代的服务及关系营销以及90年代的整合营销的不断进步与改变着。60年代的霍华德的传统理论被麦卡锡做了更好的修饰之后,提出了“目标市场”理论,定义为市场营销的基本组合是4PS:产品(Pru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80年代以来,市场学理论权威科特勒在当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情况下,又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的理论,即在传统的4Ps 的基础上加上两个P: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直到90年代广告学专家舒尔茨等人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Inter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理论在各国广为流行,我们从IMC更好的诠释了以消费者资料库为中心作为运作基础,即 4C 理论,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Consumer need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方便消费者购买的渠道(Convenience),与消费者的融洽沟通(Communication)。所谓 “营销”是指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用以在自身或者客户之间创造价值转移(或交换)的一系列活动;“传播”或者沟通,就是指思想传递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或组织与个体之间建立共识的过程。将这两个概念综合加以认识,“营销传播”,就是指在一个品牌的营销组合中,通过建立与特定品牌的客户或者用户之间的共识而达成价值交换的所有要素的总和。 在某种意义上,营销传播间接的体现了品牌的特征,可以很的应用在与消费者作为交流的用途上,传统的营销传播特点是把营销信息作为单方面的传达,随着网络市场的扩大,垄断的制造商和渠道商,逐渐把权力给予了消费者共享,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市场格局改变中,单方面控制权的已经由原来的单向线性逐渐的转化为了双向的沟通,新的营销体制中,完全颠覆了过去的封闭性的线性营销模式,由开发商的单方面创造,到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发现需求,进行开发,再传达给消费者的状态下,获得反馈,如今的市场中,新媒体作为极强的媒介,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双方面的进步。

1990 年,罗伯特・劳特伯恩提出了 4CS 网络营销组合,是在 4PS 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早在 1996 年,在斯坦福大学教授WardManson 的《网络营销原理》中,介绍了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框架,阐述了网络改变了营销的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

2001 年,《一对一网络营销》一书中,cliffAllen 介绍了“一对一网络营销”概念,策略以及实施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年,菲利普・科特勒在他所著的《营销管理》中,对网络营销也进行了探讨。书中谈到网络营销将会逐步取代地点营销,而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营销方式。2001 年,“数字化企业”在《数字化企业》一书中由斯莱沃斯提出了这个概念,这也是学术界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他在书中指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企业也因此改变了战略选择,拓宽了选择的范围。数字化技术使企业的战略差异化和独特性得以体现,使企业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数字化企业不只是有一个规模大的网站,一批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作的员工,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为公司员工和客户设计的价值理念,探索和创造利润的新方法,实现战略差别化的目标。2004 年,朱迪・施特劳斯在《网络营销》(第3 版)中介绍了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阐述了网络营销的营销环境和技术杠杆,分析了所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也对网络营销的市场细分定位战略、差异化与定位战略,产品的价格、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以及网络营销管理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指出网络技术的提高也增进了现有营销效率,改变了消费模式,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

由于网络营销只是属于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因此网络营销不能脱离实际营销环境独立存在,只能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去更好的诠释传统理论以及扩大传统理论新的应用范畴。

3 结论

伴随着在线交易的爆炸式发展,虽然网络营销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与网络营销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限制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同时,如何对于现在诸多不完善的实践方法和传统营销理论结合,形成属于适合当今的一个完整、系统性的网络营销策略,是本文研究重点之一。同时,中小服装企业若想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跟随趋势让网络营销为之服务,带来利润。本文通过网络营销与实践方法整理,希望企业充分细分观察市场,打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网络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4.

[2]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 12 版:600.

[3]舒而茨,凯齐.《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6.

[4]王剑锋,肖桂莲.营销网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建设[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2 期,55-57;

[5]夏黎.基于网络环境的服装营销策略创新[J].现代商业. 2011(11).

[6]郑夙夙.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策略[J].上海商业. 2011(07).

[7]Watts D 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s networks [J].Nature,1998,393(4):440-442;

[8]高海波.服装市场网络化营销方案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9).

[9]Bolton,RuthN.,Lemon,KatherineN.,Verhoef,PeterC..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A Framework and Propositionsfor Fur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4 32(3):271~292.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应用逐渐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课题将层出不穷。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外国有许多刊物及著作,包括学术期刊、年签、手册、大事记、大全、全书、报告、指南、历史回顾、辞典等一批文献资料和网站,还有专题会议、学术年会、学科建设会议等多种学术交流。

国外的汤姆·邓肯的“关系利益人”理论、特伦希•希姆普的“营销-传播等同”理论、凯勒的“品牌化”理论等等,对本论文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我国李世丁的《整合致胜,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周运景,黄桂红的《营销传播法眼,顾客关系管理》、向华的《整合营销传播:科龙的实践》等著作;以及国外特伦斯·A.辛普的《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舒尔茨的《全球整合营销传播》、乔治·贝尔奇的《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等著作,则为本论文提供了实证分析的参考资料。

本文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的优势所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更好地协调企业内外营销机制,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形成理论应用和完善机制的良性互动,按照和谐的发展观促进企业营销机制及规模的协调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首先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对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其次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的应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验证结论提出本人对于如何在公司更好的利用整合营销传播及完善相关机制,促进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协调发展的建议。

本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框架,将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动公司规模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实践性建议,本意上是为青岛圣元乳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推动青岛圣元乳业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公司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索。理论方面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及促销、品牌效应出发,建立了整合营销传播应用机制,综合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辅以在实证上青岛圣元乳业营销传播的理论验证。既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也使用了丰富详实的资料给予说明,并结合数据分析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步骤及措施:

1、针对客户关系管理方向进行相关的资料文献积累,收集汽车美容相关资料和数据,深入分析总结,以期探索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应用的一般性规律;

2、结合本人在本科阶段的学科知识,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行深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框架;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教育领域的整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的,是指将教学系统中的相关要素与成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主要涉及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借助于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师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营造师生情感激励的氛围,实现教学要素与环节的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将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实践的开展。

一、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

市场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对课程进行整合教学首先要认清该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中。

1.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软科学课程

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

2.市场营销课程的真正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与创新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但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通过实验模拟进行直观感受,它只能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到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才能领悟要点。另外,市场营销课程与其他管理类课程之间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呈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带来根本性的转变。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已经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现讨论如下。

1.教师对于课程整合教学的认识较肤浅

(1)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就可以了,只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硬是将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一些图片与文字加入幻灯片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而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2)有些学校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也构建了在线学习平台,却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上网、打字,而忽视了学生对营销管理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

2.课程整合过分注重网络资源与素材资源

网络技术为课程整合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景中的教学。有些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网页资源,只是将大量素材罗列给学生,根本没有体现层次化、系统化与针对性,这样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网络资源与素材资源中多少会有一些垃圾信息或者无用信息,如果教师不进行规范化的引导与过滤工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教学

1.设计思路

(1)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比如:单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集体学习等。且一定要处理好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考核之间的关系,可考虑模块制与导学制相结合,以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2)根据学校的多媒体硬件条件,借助于校园网实现网上Bulletin Board System(BBS)答疑、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更加便利、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国内外成功的营销案例,增加本课程前沿知识与现实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使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整合对策

(1)教师在整合教学时一定要认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可以将一些营销案例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进行完整的演示,从市场调研、产品策略、价格定位、营销渠道、促销对策等方面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市场营销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市场营销管理的真谛。教师可以借助于DV拍摄实际的商场环境、商品布局、营销人员态度、顾客心理调查等场景,置学生于现实情景中,再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加强营销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此外,还需正确定位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教学的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适应性不断调整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武.论信息技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0.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服务营销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30-01

一、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营销,就以指导市场需求,抓住市场需求欲望,以最好的方案进行推广,扩充,营造需求氛围,并进行目标销售,达到广告效应,品牌效应,以树立品牌性,营销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推广,提高曝光率。“服务营销”则是一种通过关注顾客,进而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有利交换的营销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让服务逐渐成为了一种营销组合的重要元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经济下,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建立顾客忠诚,也就是所谓的服务营销也逐渐成为了企业立足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与传统营销相比

服务营销包括服务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的营销。但无论是产品服务营销还是客户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宗旨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最后通过这种所谓的服务营销来促进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促进企业成长。

传统的营销方式认为,一桩买卖的达成就可以看做是传统的营销,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叫营销,过去售后服务,也只是发挥售后维修问题的作用。而从服务营销观念理解,买卖的达成不是终点,反而是起点。企业越来越注重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顾客的内心变化。这就与传统的营销产生了本质上的差别,也充分体现了人类的需求在不断提升,社会在进步。

简单来说,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较,服务营销是一种营销理念,企业营销的是服务,而传统的营销方式企业营销的是具体的产品,是一种营销的手段。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三、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而服务营销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类的需求。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需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让顾客对企业有个忠诚度。服务营销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产物。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得服务营销从一种营销方式或营销思想逐步演变成一种利用营销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占有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左仁淑.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2]于卫东.树立服务营销理念取得产品长久竞争优势[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3]王水娥.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初探[J].群文天地,2012(14).

[4]刘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外资,2012(11).

[5]徐红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中国外资,2012(11).

[6]许绍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考[J].职业,2012(20).

[7]郭国庆,杨明海.营销科学的新问题:便利理论的研究评述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04).

[3]刘向阳.西方服务营销研究的世纪回眸[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4]翟江南.刍议市场营销学生培养方向与就业取向的碰撞[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

[5]唐树伶.设置市场营销专业为重点专业的探讨[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6]孙大鹏,汪波.动态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探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7]覃伟霞.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共赢发展策略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8]武杰.对制定有效市场调查计划的思考[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9] 论服务营销[J].管理科学文摘,1999(01).

[10]王辉.用服务营销理念克服营销近视症[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11]王革非.“市场导向战略”和“顾客导向战略”与企业发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04).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

1前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高职高校成立网络营销学科,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网络营销课程的培养,网络营销课程作为新兴学科中的新体系课程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营销课程如何发展,学生在网络营销课程上如何学习,都是当前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疑难问题。

2高职高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营销课程教材不符和教学标准

网络营销课程主要分成两大主要学科———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综合为商务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性能又远高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能。所以说网络营销学科的学生应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项目加以研究和分析,在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应该投入到课程的实践学习方案之中。结合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网络营销课程需要增加大量的实践性项目。但从当前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课程教材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倾向于课程的理论体系,教材从网络营销的环境出发、对网络营销进行文字式的定义,脱离了网络营销的实践特性,使学生无法理解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特点,所以说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2.2网络营销课程师资欠缺

网络营销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网络营销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营销学的交叉产物,两门主修学科种类不同跨度又十分巨大,所以说需要至少两类学科的教师进行结合授课,与传统型的专业存在很大的差异。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完整性,就需要既熟悉营销学相关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但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教授营销学的教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研究不深,掌握网络技术的授课教师很少能够教授营销学。网络营销课程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专业性人才稀缺,更无法保证授课人的专业素质及授课时的专业质量,同时专业课教师多是在毕业后直接聘用,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更是没有实际参加过企业的实际运行管理,对学生的未来实践发展十分不利。

2.3网络营销课缺乏实践教学

当前高职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局限在课堂理论的部分,严重缺乏实践型教学的机会,对实践型教学课程的开展还十分有限,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没有实践机会,这严重影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质量,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后自然而然的遗忘学习过的知识。正如前文说到的,由于网络营销课程教材的缺陷,导致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在师资力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缺乏实践型项目教学,使得网络营销课程始终无法与传统型营销课程区分开。就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高校教育仍然停留在以教师口头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在接受教师与教材,在缺乏实践型项目的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大幅度下降,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导致学生没能掌握专业技巧,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

3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网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网络营销课程加强教材建设

高职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材必须体现高等职业的教育特色,要更贴近当前高职高校的教学体系,从电子商务的专业角度出发,贴近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趋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高职电子商务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教材的建设发展。教材的选取或者是编排,不仅仅是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选用,需要结合更多的网络营销方面的实践实例,在通过联系与网络营销有关的工作实践后,在教材的每章节课程后进行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任务难度由简及难,使学生通过实践任务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网络营销任务中,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后实践任务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经历,在完成大章节教学任务后,教师通过讲授版教材进行实践项目的布置,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合适的教材,需要适合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

3.2提高网络营销课程师资力量

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型的科目,不仅对教材有很高的要求,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同样很高,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给予学生实践上知道,对学生课程上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有过企业经验的任课教师很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培养,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合理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所以说,学院在聘用专业教师时应该更加注意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否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等,对于企业管理经验较少的教师,学院应该包揽网络营销的实际项目增加教师的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对相关知识的扩展。国家也应该大力扶持新兴学科建设,鼓励相关性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教育力量。

3.3丰富网络营销课程实例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一般情况下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下,通过一些新案例、观点、信息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网络营销课程中适当的掺和案例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大体上了解商业企业网络营销模式与现状,将理论学习中看不到的、无法理解的知识充分理解,减少课堂理论和企业实际运行中的差距。学生一旦能够掌握学科的本质,领悟学科的特点,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网络影响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中增加案例学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莫大的帮助。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流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带动了网络营销课程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是我国的新兴学科,无论是从教材、师资还是课程体系模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但网络营销课程走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历史道路上。重新编选教材设施,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创新网络营销课程的教育体系等推动网络营销课程的主流方法都得到当今高职院校的鼓励与提倡,网络营销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但目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改进当前课程体系中的缺陷,完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汤海洪,曾哲军.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营销语言 艺术性 研究现状 讨论

营销以一门学问的角色进入公正视野以来,其受关注的程度逐渐变高,原因不难理解,营销与盈利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如何营销、营销技巧、营销攻略。而营销语言则是种种研究课题中最为普遍的议题。对于营销语言的技巧研究结论丰富且实用,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一些具有共性的特征在这些研究论点中颇为突出,这也就是营销语言的艺术性所在。

一、认识营销语言

营销语言作为营销手段中的基础环节,其在语言要素、配合语境、行为发出者的态度、心理剖析以及词语技巧等方面均可作为研究议题,且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从营销的含义入手,逐渐剥开营销语言艺术性的神秘面纱,以实际操作行为为分析手段,清晰化展示营销语言兼顾艺术性与重要性的属性。

(一)营销语言的重要性

从事营销工作或领域内研究人员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营销最大的苦恼是什么?而这一问题的答案虽然可以包括客户时间不匹配、客户拒绝频率高、营销环境尴尬、产品无优势等等,但深究这些回答的根本症结可以发现,即营销语言的有效性不佳。这些问题常常令营销人员苦恼:自己的提升方向在哪儿。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模糊,每一个营销人员需要学会建立其在客户心中的可靠度、获得更多的客户回应、增加交流的轻松度、保持与客户的愉快联系。而这些答案的深层共同理解,同样是营销语言的有效性。

(二)营销语言的艺术性

首先,通常我们提到营销语言,第一反应便是营销人员的口才。而口才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一项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口才是营销语言的金字塔地层建筑,具备良好口才的营销人员,即掌握了认识营销语言艺术性的钥匙。分析成功营销经验不难分析,拥有好口才的营销人员,常常会与客户达成共识、建立良好和谐的合作氛围。

其次,基础的心理分析能力是营销语言艺术性的金字塔倒数第二层建筑,其存在对于营销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可以说,真正理性认识客户思想是营销人员自我突破的开始,也是营销语言艺术性的正式拉开帷幕。对于这一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销人员需要认识到人的基本特征:任性、盲目、好面子。而客户也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容易对付的、不容易对付的。营销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别客户的不同人性特征,采用恰当的、合时宜的营销语言,从心理学角度迎合客户的心理需要、满足客户的心理诉求、与客户在心理上达成情感共识,从而顺利地促成营销。

再次,巧用营销语言的几大法则,是营销成败的影响因素之一。第一,沉锚效应。在客户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将客户的思维固定,从而对其决策产生影响。需要注意,在客户的决策犹豫期,影响语言的原则为婉转,即不要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提问形式催促客户决策。第二,共鸣效应。即通过有效的营销语言的应用来在情感层面上达到与客户的共鸣效果,从而促成成单。第三,戈塔尔效应。不断重复同一句话,使客户被产生心理暗示,并不断积累,为产品销售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重复不变的一句话循环播放也会令客户感到厌烦,因此,营销语言的表达方式转变,在此时尤为重要。营销语言的效应建立,是营销语言艺术性的第二层建筑,其有效完成将有利于成单的最后阶段。

最后,重视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在营销过程中的应用也属于营销语言艺术性的范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6%来自嗅觉和触觉。客户大量内心的反映信息,或许不通过语言直接表达,但却是可以通过其外在肢体行为动作获取的。头部、胳膊、手型等身体各部分都将成为表达营销语言的媒介。可用的表达形式有表情轻松、身体前倾、上手自然放置于桌上或搓揉、主动接近与客户的距离、半边脸在配合着眼睛微笑等。

二、营销语言艺术性表达的要点概括

前文以营销语言艺术性的综合性特征为分析内容,而对于营销过程中的客户逆反心理出现的阶段的把握,则是营销语言艺术性表达的关键阶段。

第一,多提少陈述减少逆反心理。出于对客户心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营销过程中对于产品信息的介绍要恰到好处,切勿出现量多显得假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营销过程中,不要长篇大论,营销人员要听听客户的说法,认真倾听是营销人员获得有用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增强个人可信度,减少客户的逆反心理。可信度作为人与人建立信任的直接纽带,其建立的成功与否在营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信度可以起到令关系融洽的正面效果。营销人员可以尝试以情动人的方式,采取适宜的营销语言,将会比以利动人更具有杀伤力。

第三,好奇心能克服逆反心理。好奇心可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达到客户为满足好奇心主动向营销人员寻求帮助的效果,这将对营销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学会立场转换,环节客户逆反心理。这一点即要求营销人员站在客户角度设定语言表达方式及内容,迎合客户的心理思维,促进共鸣效应的产生。

三、结语

营销语言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特殊语言,对该议题的研究对于营销成功率营销因素的探究十分关键。基于本文内容,相关营销人员及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将营销过程按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营销语言艺术性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彬琳.营销语言表达的辩证艺术[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3篇

一、精确营销概述

精确营销的概念是1999年由美国的营销学学者莱斯特?伟门(Lester Wunderman)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在充分了解顾客信息的基础上,针对顾客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营销。

精确营销,主要由以下三个理论构成:(1)4C理论,(消费者/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4C理论由美国营销学者劳特明提出。(2)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即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价值(即产品+服务+人员+品牌形象)和为获得该价值所支付的总成本(即货币+时间+体力/精力)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选择服务时,总是希望得到的利益最大,而花费的各类成本最小。对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提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3)一对一营销理论,即企业不是将的产品推销给任何一个对象,而是一次卖给一位固定的消费者尽可能多的产品。一对一营销关注的是顾客的需要,其核心是顾客或消费者。该理论由唐?佩拍斯和玛莎?罗杰斯博士于1993年提出。精确营销的前提是对于营销信息的精确掌握,精确的目标市场信息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手段。

精确营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确营销能够实现营销时机、营销渠道的精确确定,生产或提供产品的多样化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培养顾客的忠诚度,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精确营销有助于提升顾客的总价值。精确营销有助于缩短企业与顾客间的距离,提高效率。

二、企业品牌价值的涵义及构成

所谓品牌价值,是指能够使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大利润和销量;在长期内能形成稳定的竞争优势。

品牌价值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忠诚度、效用感受等因素。品牌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取决于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如对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度)。品牌价值并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概念,而是发展变化的。

三、运用精确营销提升品牌价值的策略

现代企业的营销环境已经由大众型营销向精确型营销转变,企业必须转变原先的做法,采取精确营销措施,才能在竞争中提升企业及企业产品的品牌价值。企业应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调整企业现存的组织结构,利用先进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客户的精确营销、产品的精确营销和促使精确营销技术的进步。

(一)实施精确营销促进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的前提是转变营销观念和组织优化。企业要采取精确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树立品牌形象,就要转变传统营销模式的观念和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要转变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即精确营销,不是地毯式的高投入的广告营销。它要注意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新要求;让员工了解精确营销的本质(精确性和准确性)内涵和意义,掌握其实施的技术手段;把精确营销应用营销的各环节,将其实施成效作为员工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打造精确营销企业文化。

(二)准确定位核心目标客户。运用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等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提取出有用的相关信息,运用聚类分析法、关联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归纳成结构模式,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企业在精确营销的前提下,更迅速更准确地发现客户的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针对性宣传,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

(三)精确定位企业的产品。企业应在仔细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自身资源状况,并与竞争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较,设计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企业在产品定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状况,还要针对产品的特色,选择产品定位。理想的产品定位只是成功的基础,要想有效地实施产品定位,真正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还要取决于企业产品定位的管理能力。企业还要关注竞争者的定位,将自己的产品与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彻底区分开来,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其独特的产品定位。

(四)现代科技技术的采用,能树立企业精确营销的优势地位。现代科技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定位技术等的大量采用,能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的精确营销。

如网络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价值。网络技术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的优势比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更加精确的现代技术。在硬件优化的同时,对软件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要这样才能发挥精确营销对企业品牌创立和维护的应有作用。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课程教学 本土化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39-01

正确分析《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改革的前提。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高素质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比如: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手段单一化,考核手段简单化等等。这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市场营销学科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市场营销人才。鉴于此,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手段必须改革。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得《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为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和创新性人才做准备。

1.适应性原则。《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适用于学校课程总体设置方案,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

2.求实性原则。《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因此应着眼于实效。

3.综合性原则。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是仅凭一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就能达到的,而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途径到方法等各方面加以综合,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

4.渗透性原则。理论教学只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要考虑与其它课程相互协调,互相渗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将国外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术动态,把最新的理论观点引入课堂,保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改造融合中国传统商业营销理论进课堂、进教材,形成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商业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理论,但却具有许多成功的营销思想和营销方法。为此,我们把这些中国的传统商业营销理论引进课堂,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把有些内容引入教材,弥补从国外引进教材内容的不足,形成本土化的教学体系。

3.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形成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与市场营销理论相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孙子兵法和货殖列传等。儒家文化提供了思考市场问题的价值观点,如诚信营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课堂,让学生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加以传承、运用、发扬光大,对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对不同的专业,在案例应用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本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例如对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会做简单的市场调研、预测以及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案例应用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从复杂的营销案例中找出原因,寻求答案。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等行为习惯;在案例、应用和模型的设计和分析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企业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有切身体验,了解市场的实际,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程教学同时,要求学生课下大量阅读企业的具体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者,加强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调研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声、形、静、动并茂,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完成了电子教案、教学幻灯片、习题集、试题库,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构筑了平台。在同一的教学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性,力求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才能。

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

1.综合评价。即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评价、岗位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基本技能课业”“综合实践课业”对其课业训练中表现出“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三者评价分值比例可以考虑各为30%、40%、30%。

2.过程评价。即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所要求完成的课业都进行评估,对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表现也都进行评估。《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可分为四个单元,即:课前预习单元,课中听课和回答问题单元,基本技能课业单元,综合实践课业单元。各单元的评价分值比例为10%、30%、20%、40%。

3.量化评价。要使课程评估落在实处,必须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并制作成《课业评估考核手册》把复杂的评价转化成“表格评价”方便教师与学生操作。4.多元主体评价。课业评价不是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尤其是课业训练中的表现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有些课业可以取师生联手考评;还可以邀请企业对学生课业进行评价。

五、结束语

总之,关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关注,又要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快推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亟须进一步摸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路子,对此,感到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虞未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BTEC教学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2.冯伟国,徐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模式初探.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3.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4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5篇

摘 要:当前企业面临过度营销危机,销售成本上升而销售效率明显下降,大多消费者对企业的销售策略不为所动。在此背景下,精准营销应运而生,有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关于精准营销的概念、特征、内涵、方法以及应用这五个方面的现有文献,并对这些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精准营销;营销前沿

当下越来越分散的传播手段四处泛滥,消费者越是想避免,营销者就越是加强力度。而企业资源有限,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面对多样而又复杂的消费者需求时,也会捉襟见肘。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革新迅速。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精准营销研究也就成为大势所趋,其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维系顾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目前关于精准营销的研究主要针对概念、特征、内涵、方法及应用。以下列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概念方面,世界营销大师Philip Kotler第一个提出了精准营销的定义:公司需要更精准地与消费者进行营销沟通,并且这种沟通具备可衡量性和高投资回报性,营销传播计划更加注重结果和行动,同事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入越来越大。吕巍认为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凭借洞察客户,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细分,进而采取精确的营销措施,来扩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即是精准营销。董鸿英也提出精准营销的概念,以全面分析客户信息为基础,以不同的客户需求为着眼点,尽可能地进行一对一营销,关键在于掌握准确的目标受众信息、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恰当的营销方法。

在特征方面,大多学者认为精准营销的主要特征包括目标对象的选择性、 目标对象的稳定性、沟通策略的有效性、沟通行为的经济性和沟通结果的效益性。除此之外,伍青生等指出精准营销还具有精准程度动态性的特点。

在内涵方面,Zabin和Brebach提出了精准营销的4R法则,即正确的顾客、正确的信息、正确的渠道以及正确的时间,换言之,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通过正确的渠道让正确的顾客所熟知,最终达到影响目标顾客购买决策的目的。徐海亮指出精准营销包括三层次的含义:树立准确的营销理念,建立稳固的体系保证,确定可实现低成本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当然这种目标要能够衡量,进而创立出精准营销体系,它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即市场定位体系、传播渠道体系、针对一对一销售的组织架构、产品设计体系、顾客增殖服务体系。伍青生、余颖等主张精准营销的运营体系包含五个层面的内容:准确选择目标受众的方法,合适的目标顾客群体,个性化的市场定位,小众化分销渠道,产品服务增值系统。

在方法方面,许瑾提倡从目标顾客出发,深入分析目标顾客的需要、价值观、生活方式、参照群体以及购买行为,从而了解目标群体,并向他们传播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刘征宇把精准营销方法总结为三大类:以数据库营销为基础的邮件营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基于互联网络技术的网站广告、关键词搜索、窄告、微信、博客、电子优惠券,借助他人渠道。Paul.W.Farris与Neil T.Bendle等人专门研究精准营销科学量化的问题,从营销和财务两个角度归纳营销量化指标,以帮助精准营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与传统广告体系对比而言,徐海亮指出三种精准传播途径:互联网媒体、传统广告媒体的创新及口碑营销。

在应用方面,高岚提出了三个可实现精准营销的措施,首先通过挖掘消费者数据库来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再通过大众信息平台构建双向沟通渠道,最后通过顾客关系营销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时炼波概括出七个精准营销的实施方式:基于顾客信息库建立顾客档案、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确定寻找客户工具、精心选择产品、实施差异化价格策略、全方位整合市场营销以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到针对精准营销研究只是处于初步阶段,文献较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价值十分有限。就精准营销的概念和特征而言, 各方观点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体现了“以消费者为起点,更以消费者为终点”的精髓,并且是在以前相关营销理论基础上,结合营销实践活动构造出来的。在内涵方面,虽然有不少观点,甚至有些学者形成了体系,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精准营销理论引领着营销研究的方向,必然具有独特性和关键性,可是目前提出的内涵多是简单拼凑一些基本的营销理念,而不是深层面地剖析问题的本质。其次,精准营销之所以成为前沿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它可以衡量,可是并没有学者实证揭示其可衡量性,几乎都只是定性阐述而已。再次,除了精准营销的4R模型外,基础上还没有形成简洁精练的模型,百家争鸣才能更快地推动理论本身的发展;而4R模型是在营销4C基础上形成的,对于顾客价值并没有太大体现,也没有展现出精准营销的经济性。从方法角度来看,精准营销更多借助一些新兴媒体,例如微博,也就是说把微博营销融入传统传播渠道中。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探讨把互联网技术、统计技术运用于精准营销,如数据挖掘的精准细分技术,实现营销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推动了精准营销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具备技术手段, 可如果标准及方向错误,那么也是无效的。例如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划分不同的客户种类,但是选择销售交易额还是盈利率为划分的标准却是由营销者来决定的,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也是营销者通过分析同一组别中顾客的共同点来确定的,模型只提供了实现的途径而已。然后,谈一下精准营销的应用。很多学者谈论了在到某一个具体的行业甚至是企业运用精准营销的可行性与效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定性地说明,没有什么科学数据做支撑。当然,也有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或企业,而是普适性的策略。这些策略中都突出了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差异化服务对于精准营销的关键性,但其余的策略措施并不是精准营销所特有。实际上精准营销措施应该以“精”与“准”为核心,在以前营销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并用营销实践活动不断验证。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彦儒,吕巍.基于精确营销的电信业交叉销售实现方式研究[J].移动通信.2008(09)

[2] 董鸿英.精确营销对广告业的影响[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

[3] Zabin,G Brebach.Precision marketingZ:the new rules for attracting,retaining,and leveraging profitable customers.2009

[4] 徐海亮.论精准营销的广告传播(续)[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5] 伍青生,余颖,郑兴山.营销新发展:精准营销[J].经济管理.2006(21)

[6] 许瑾.精准营销探析[J].信息网络.2006(08)

[7] 刘征宇.精准营销方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