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网络课件论文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篇

该课题适用于各个体育院校日常开展的理论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根据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研发是为了使学生对该科目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发完成知识的相关探究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生活。与此同时,还利用了互联网络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提高体育相关理论课程的课堂效率。

2当前《学校体育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有待改善学校体育学在1983年创建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当前已经拥有多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有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有很多需要改良的方面,例如课程中讲解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出入,且讲解的内容十分抽象,理论知识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很难充分理解。另外,个别学校没有意识到各种实践经验及实验成果的重要性,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操作方法难以落实到位。

2.2与实际结合不紧密许多体育专家对于该课程的教材不满意,例如毛振明、潘绍伟等学校体育专家认为目前使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中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方面太过注重,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体育实践活动及体育时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3实际案例举证不多由于《学校体育学》自身特点,在课程中对于实践活动或者案例举证的需求量大,但是现行教材实例方面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还未有实践经验,对于课程的理解只能依靠讲师的讲解,想要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感性素材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3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学》网络课件中存在的问题

3.1分类不明确对于一些分类项目的设置目的不清楚,例如“精品课程”这一项,在设置过程中大多会成为学校的宣传手段,放上名师讲课的内容,与师资力量板块有部分重合,造成网络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2内容不完善网络课件与教材内容相比创新板块不明显,跟《学校体育学》相关教材之间不能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

4《学校体育学》网络课件资源创新

4.1基础模块建设依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以及《CAI课件设计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建设。

4.2创新模块设置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学》已有的资源,完成对当前课本及教学方式上存在相关问题的改革创新。具体可以从下列内容着手完成:扩充教学核心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幻灯片与电子教案三个方面。参照学校体育专家的意见,对其教学讲义及教学重点进行总结与归纳,结合各校具体情况进行补充,以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该方式可以对教材内容形成补充作用,并改善当前网络课件形式单调的缺陷。对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与科研章节实施新编,其中包括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科研选题程序、论文撰写过程等方面。利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等科研手法完成对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与科研相关章节的新撰。这一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科学教研基础,使其未来教学能力实现一定程度的飞跃。教材文献汇编新编,包括体育课教案欣赏汇编、体育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手段以及实践成果,展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学术著作及文献,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这一方式能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并在学习中对学校体育学当前科研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4.3图片资源丰富由于考虑《学校体育学》学科特点,许多晦涩的知识过于抽象,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过大,难以充分理解。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将一些知识点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建设图库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便利,也能有效降低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但是图片与文字相比,在网络中所占容量偏大,我们必须做到图片的优化处理,在设计阶段使用交错式的GIF以及渐进式的JPG格式,并将图片在HTML文件中设为Width及Hight属性,还要让图片在一级链接中显示为“缩略图”模式,这样可以节约空间。对于采图方式不够细致的图片,后期还要进行一些处理。

4.4试题库资源共享有关网络课件资源的数据库应用,如图2所示。对于试题库还要实行JSP与JavaBean编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网上考试、自动试卷生成及试卷打印等功能。还要实现考试题目形式方面的创新,并在学生做过相关试题后能够在线打分,使学生了解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提供SQL资源库,实现试卷题目的资源共享,更利于教师出题;利用Jxl系统组件为文本文档提供常用的txt、doc、html等格式,方便教师与学生打印、下载网络资源,并且利用网络的便利性特点,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对相关题目提供图片说明。

5结束语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2篇

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体现着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的思想。网络课件的研制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是要服务于教学的,即使它处于辅助的地位,也依然要体现教学的特性,要服务于课程的总教学目标———以理解为目标。理解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学的终点,理解的含义不仅仅是“明白、懂”的意思,更是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中药商品学网络课件在内容安排、结构布局、教学管理、交互等方面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与多媒体软件的强大功能,将中药商品学知识与实践及检测相结合,并与各大药市专业网站链接,实现药材市场商品价格及产销行情的实时更新,反映最新市场动态;文字视频图片形式灵活多样,生动形象有趣,呈现出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并且跨越时间与空间,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充分展现教学的效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可分为数据收集、网页设计与制作、测试和3大环节(如图1所示),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学科知识体系和资源扩展体系2个部分。数据收集网络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如教学内容与电子书的相关资料、教学的动态视频、中药商品认知真伪与教学实践的相关图片及药材的动态价格等。因此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分类整理,作为备用。2.2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件每个单元的设计都需要教学设计人员、主讲教师与媒体制作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共同完成,其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及考核方式等。网络课件导航设计包括教学资源、教学电子书、实践教学、药材价格、商品认知及在线交流等部分。学科知识体系在网络课件制作中,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项目,好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整门课程的浓缩与精华。在本网络课件学科知识体系模块,教学内容主体部分可分为总论、各论(中药材商品)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着重介绍中药商品学的概念;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中药商品的经营与管理;中药商业机构;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等。中药材商品部分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中药资源与道地药材;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中药材的炮制及各论(植物药与动物药及矿物类药材)。该部分重点掌握药材52种,熟悉药材24种;其重点药材品种为广药(八角茴香、罗汉果、龙眼肉、莪术、肉桂、巴戟天、蛤蚧、钩藤、沉香、南板蓝根、珍珠、金钱白花蛇等)、关药(人参、西洋参、高丽参、鹿茸、蛤蟆油等)、北药(大黄、黄芪、当归、金银花、阿胶、板蓝根、党参、枸杞子、桔梗等)、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怀牛膝等)、浙药(白芍、白芷、白术、麦冬等)、川药(川贝母、乌头、附子、黄连、川芎、黄柏、丹参等)、云药(茯苓、三七、石斛等)、贵药(天麻、厚朴、杜仲等)、西药(甘草、秦艽、赤芍、牛黄等)、藏药(冬虫夏草、西红花等)等。尤其在各论部分,为突出特色、大宗药材,设计了商品药材精选模块,运用精炼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既突出展现具体药材知识信息的全面性,又充分体现学习的重点、难点。为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设计有学生自我测试模块。习题库板块,学生通过在线做题,实时对照参考答案,查看掌握知识点的程度;药材连连看板块,通过药材图片和药材名的连线对接,考察学生对中药商品的认知程度;药材真伪鉴别板块,通过对药材正品和伪品的判断,考察学生对药材商品的掌握程度。以上设计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这些学科知识体系模块,就能完整了解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及教学重点难点,实现自主学习。资源拓展体系课外知识拓展是对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网络课件资源扩展体系模块包括实践教学、药材价格、商品认知及在线交流等部分。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内容包括:调查市场经营的中药材的商品种类、道地产地、规格等级、真伪质量、价格波动、商品供求等市场行情。见习场所主要在几个地点:全国十大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历史悠久的靖西端午药市以及桂玉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见习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见习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药材价格部分建立了安徽亳州药市、河北安国药市、广西玉林药市、成都荷花池药市等全国19个大药市药材市场价格的专业网站链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可以即时查询药材的市场动态。商品认知部分包括了中药材集锦、药材加工程序及个别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介绍,以让学生对中药商品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在线交流部分主要针对学习或日常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在线提问与答疑交流等,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测试和网络课件建立起来后,要对其进行试用和调试,进而,在试运行阶段考察其是否稳定,人机交互是否良好,相关网站数据链接是否畅通、快速等,这是衡量一个课程网站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本课程网站,经过两年的运行,表明技术参数稳定,人机交互良好,各方面指标正常,能保证师生的学习和交流使用。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掌握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主要资源。远程教育这一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方式,正以其自身优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亮点。远程教育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仅对其手段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存在困难、方法等诸多问题作一概述,并着重阐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应加强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

1、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虽然缓慢,但仍不失上升态式以EDU域名注册的网站以每半年增加几百家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这一显而易见的角度来看,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中就指出:大力发展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同时为加快速一步伐,同意社会力量或外资界人这一领域。在着眼于未来的互联网领域。教育是一个十分令人看好的投资方向。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近程教育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在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像在美国,就有五千万成年人在学习。在过去五年中,美国的网络大学增加到300多所,约有80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目前在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北京邮电大学等也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或网上大学的招生工作。

二、远程教育实现手段的发展与现状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基于数据网络的计算机远程教育研究始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步入实践。我国远程教育规划是1997年经酝酿提出的,1998年正式批准立项,1999年是整个项目启动的关键一年。规划的近期目标是到2000年要通过网络互联10130所各级学校,并使8000所贫困、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具备利用卫星上网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一大批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教育实验室或远程教育中心,基于综合数据网的远程教育研究正在部分院校蓬勃展开。

(二)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1、计算机网络:这个支撑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都具有下列组成:

(1)接人部分:主要设备是路由器,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人Internet,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而其它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

(2)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

(3)服务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的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

(4)网络管理: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

2、软件部分

(1)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2)师生交互工具①共享白板:软件共享白板是一个为在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本以及图形共享的区域。教师可以将一张图片贴入共享白板中。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特定画图工具和文本输入工具,在所贴的图片上进行标记、说明。教师端的白板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通过In-ternet同步传递到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端白板中。

②语音、视频交互:语音交互是异地师生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为了增加师生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也需要师生间能够看到各自的视频图象。教师可以任意选择特定的学生端视频,也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学生端的视频图象。学生端可以选择观看教师端视频。

③同步浏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键人URL地址,并将该地址广播到同一交流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浏览器。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

④网络题库系统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

(3)答疑系统

①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解答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

②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牌上,征求解答,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

(4)作业批阅系统

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

(5)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教学单位或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抓取素材库中的素材来构建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模块。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6)远程考试系统

远程考试系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反馈给系统。

(7)远程作业系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通过作业系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既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或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改完善。

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股热潮,以往的计算机通过视觉才能接受信息,后来增加了“听”的功能,人们才把具有“视听”两种以上功能的计算机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并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猛,从一台计算机到局域网乃至国际互联网络,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微计算机多年来生硬、呆板的脸孔,换上了丰富多彩、形声并茂的漂亮面容。就其功能可以分成两类:

1、只具有“视听”功能,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运用于教学,除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外,其明显的优势是还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信息量大和能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功能。人们常称这类只有“视的”功能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一般的多媒体技术。

2、具有“虚拟现实”功能,这一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除具有“视听”的功能外,还具有让人动手“做”,充分发挥人的“触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让人们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四、我国教育领域必须加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远程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

Internet网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率较高,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计划,并已开始逐渐实施。而发达国家推出的这些远程教育计划并不仅局限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而且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面对这一国际潮流,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应落后,应追踪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2、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采用常规的措施和方法,例如建设学校,增加学校数量,所需投入太大,短时间内也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3、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资源不但紧缺,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利用远程教育可以消灭贫困校、薄弱校,达到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序上的共享,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以比较快的方式、方法扩大教育规模。

4、利用远程教育体系也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五、计算机远程教育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远程教育网上资源是重要的,简单的重复书本是没有出路的。而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

多媒体技术设计和编制的新一代CAI系统,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改变了原来CAI中将知识仅以单一视觉或听觉符号表现的方法,使学习者能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信息,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教率。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cAI系统即称之为MCAI软件,亦称课件。

1、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形成专门从事MCM课件开发的研究机构。据了解,以前从事MCAI课件开发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门;一类是软件制作公司或多媒体技术开发公司。由于强调市场,重视效益,其开发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深人教学不够。实际上,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完全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件标准,分工协作,组织精兵强将进行开发,经试用修改不断完善。通过鉴定后,批量生产教学光盘,并将其做到网上,达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

2、统一的MCAI的技术标准。现阶段MCAI课件的制作技术五花八门,以编辑制作为例,大多是手工编辑,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虽然一些多媒体创作工具不断推出,但其适应面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统一MCAI课件技术上的一些标准,如硬件配置、软件环境、创作工具、多媒体素材、文件的格式等。目前教育部基础司正在研制一种“傻瓜开发平台”,容易上手,极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MCAI开发。

3、研究智能型MCAI课件。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在MCAI课件中加强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它模拟教师,服务对象是学习者,允许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广泛的交互活动。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二)适当应用多媒体虚拟实现技术

现在,全世界已有2000多研究单位、大学、公司开展虚拟现实研究与开发技术,它将是90年代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l、通过远程教育,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艺术、医疗、建筑和工程、军事研究、金融分析等领域。例如在医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借助它能够满足大批学员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可以看到或感觉到微电脑生成的以假乱真的三维立体图形,交互作用的“触角”功能使外科医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手术”,得心应手地在荧屏中开刀。

2、建立虚拟现实远程教育环球网。它的使用与互联网相似,只要在浏览器中键入虚拟现实网络地址就可以相联。例如当进入某虚拟太阳系环境的网站时。可以看到各恒星的分布,感觉就如同亲身在太空中漫游一样。在观看不同恒星之余,还可以进入恒星当中查看并阅读各种资料。此外,在太空中还可以发现流星、恒星的转动等动态模拟。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 双主模式 网络课件

2000年开始至今,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一些教师也能设计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选择上有些不如意之处,本文根据自己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网络课件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络课件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好网络课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关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Intel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它启迪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变为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其过程模式如下图: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开发网络课件,首先要分清其与平时课堂中的一般性课件的区别。在平时的媒体课件中,主要由教师投影课堂内容,以现场语言、文字、形体、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而网络教学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的展播由学生自主控制流程,资源容易共享。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比时下教师对课堂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几种因素来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类型课件的开发,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堂的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运行在服务器上,客户只需用浏览器访问就行了,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较为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较为简单的工具即可。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和学兼顾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局限于局域网络。

2、网络课件的特征

与以前的多媒体性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有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网上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便于进行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对课件操作的主体也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去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另外,智能化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真实化,智能性的网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学习方案,这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运用: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上两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网络课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顶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过要力求精练;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在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扩充可思考性、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讨论之后达到有意义发现。

(2)建构主义在网络课件中的体现:“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网络课件中的体现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地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心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上述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Internet的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在“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就网络课件开发的设计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容方面。这是设计网络课件的关键之处,也是与传统课件区别最大的地方,网络课件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1)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件的内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以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以某种方式告知学生所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等。

(2)课件内容编排应紧扣教学大纲、讲究实用、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课件自主的学习时间较紧,因此内容不能过多,以大纲为主线,当然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提供课外的知识点,以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内容的设计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而问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3)媒体表现力求与内容的具体生动展示相结合。网络课件中媒体的运用涉及认知心理、艺术创作、技术等方面的学问。

(4)内容要充分全面。在网络课件中必须提供充分有用的相关信息,对问题解释要非常具体和详细,相对来说,网络课教师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是自主学习内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样只提供结论性的语句,而应是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有些课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来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而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探讨而实现相互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课件最大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分析,有的知识点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网站的链接。现在,有很多课件在资源的提供内容太少,教师往往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浏览你的网站,怕完成不了一节课任务。其实,事前可以先给学生解释一下你的课件的内容分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全盘消化。另外,在提供资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搜索,这不是很好,因为如今网上的信息太多,学生搜索出来的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筛选,因此教师要先筛选好一些网址,学生点击后能直接浏览其中的内容。另外,在你所的页面上还要提供在线帮助、参考文献和友好链接等。

2.交互方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1)导航功能的设计。要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学生能够通过按钮、超链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选择内容和查询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动画演示。目前有许多网络课件都具有交互动画,对教师表达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领悟内在的定理和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3)练习与评价:学生通过练习以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便于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的工具比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与BBS方式,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分析的结果公布在网上,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长。在线交流(网上论坛、与主讲教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协商会话”,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课件的表现形式方面。

    以往的课件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灯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师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线教师也比较习惯,但网络课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学生来操作,因此设计上与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网页即web方式的形式给以表示。基于web的课件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得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下面针对我校教师曾经开发的一些网络课件给以说明。

①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shijieting3/default.html语文《失街亭》

②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yxy/index.htm生物《农业的生态结构》

③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fdycai/index.html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教育技术通讯

3、高志军 《网络课件开发的精品策略》——教育技术通讯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 双主模式 网络课件

2000年开始至今,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一些教师也能设计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选择上有些不如意之处,本文根据自己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网络课件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络课件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好网络课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关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Intel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它启迪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变为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其过程模式如下图: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开发网络课件,首先要分清其与平时课堂中的一般性课件的区别。在平时的媒体课件中,主要由教师投影课堂内容,以现场语言、文字、形体、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而网络教学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的展播由学生自主控制流程,资源容易共享。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比时下教师对课堂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几种因素来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类型课件的开发,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堂的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运行在服务器上,客户只需用浏览器访问就行了,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较为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较为简单的工具即可。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和学兼顾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局限于局域网络。

2、网络课件的特征

与以前的多媒体性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有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网上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便于进行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对课件操作的主体也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去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另外,智能化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真实化,智能性的网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学习方案,这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运用: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上两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网络课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顶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过要力求精练;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在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扩充可思考性、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讨论之后达到有意义发现。

(2)建构主义在网络课件中的体现:“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网络课件中的体现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地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心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上述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Internet的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在“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就网络课件开发的设计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容方面。这是设计网络课件的关键之处,也是与传统课件区别最大的地方,网络课件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1)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件的内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以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以某种方式告知学生所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等。

(2)课件内容编排应紧扣教学大纲、讲究实用、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课件自主的学习时间较紧,因此内容不能过多,以大纲为主线,当然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提供课外的知识点,以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内容的设计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而问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3)媒体表现力求与内容的具体生动展示相结合。网络课件中媒体的运用涉及认知心理、艺术创作、技术等方面的学问。

(4)内容要充分全面。在网络课件中必须提供充分有用的相关信息,对问题解释要非常具体和详细,相对来说,网络课教师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是自主学习内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样只提供结论性的语句,而应是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有些课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来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而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探讨而实现相互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课件最大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分析,有的知识点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网站的链接。现在,有很多课件在资源的提供内容太少,教师往往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浏览你的网站,怕完成不了一节课任务。其实,事前可以先给学生解释一下你的课件的内容分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全盘消化。另外,在提供资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搜索,这不是很好,因为如今网上的信息太多,学生搜索出来的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筛选,因此教师要先筛选好一些网址,学生点击后能直接浏览其中的内容。另外,在你所的页面上还要提供在线帮助、参考文献和友好链接等。

2.交互方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1)导航功能的设计。要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学生能够通过按钮、超链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选择内容和查询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动画演示。目前有许多网络课件都具有交互动画,对教师表达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领悟内在的定理和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3)练习与评价:学生通过练习以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便于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的工具比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与BBS方式,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分析的结果公布在网上,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长。在线交流(网上论坛、与主讲教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协商会话”,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课件的表现形式方面。

以往的课件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灯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师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线教师也比较习惯,但网络课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学生来操作,因此设计上与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网页即web方式的形式给以表示。基于web的课件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得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下面针对我校教师曾经开发的一些网络课件给以说明。

①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shijieting3/default.html语文《失街亭》

②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yxy/index.htm生物《农业的生态结构》

③http://www.cnzx.com.cn/jwt/teacher/fdycai/index.html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教育技术通讯

3、高志军 《网络课件开发的精品策略》——教育技术通讯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 双主模式 网络课件

2000年开始至今,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一些教师也能设计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选择上有些不如意之处,本文根据自己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网络课件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络课件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好网络课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关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Intel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它启迪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变为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其过程模式如下图: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开发网络课件,首先要分清其与平时课堂中的一般性课件的区别。在平时的媒体课件中,主要由教师投影课堂内容,以现场语言、文字、形体、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而网络教学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的展播由学生自主控制流程,资源容易共享。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比时下教师对课堂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几种因素来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类型课件的开发,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堂的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运行在服务器上,客户只需用浏览器访问就行了,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较为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较为简单的工具即可。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和学兼顾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局限于局域网络。

2、网络课件的特征

与以前的多媒体性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有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网上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便于进行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对课件操作的主体也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去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另外,智能化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真实化,智能性的网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学习方案,这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运用: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上两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网络课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顶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过要力求精练;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在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扩充可思考性、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讨论之后达到有意义发现。

(2)建构主义在网络课件中的体现:“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网络课件中的体现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地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心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上述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Internet的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在“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就网络课件开发的设计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容方面。这是设计网络课件的关键之处,也是与传统课件区别最大的地方,网络课件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1)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件的内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以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以某种方式告知学生所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等。

(2)课件内容编排应紧扣教学大纲、讲究实用、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课件自主的学习时间较紧,因此内容不能过多,以大纲为主线,当然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提供课外的知识点,以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内容的设计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而问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3)媒体表现力求与内容的具体生动展示相结合。网络课件中媒体的运用涉及认知心理、艺术创作、技术等方面的学问。

(4)内容要充分全面。在网络课件中必须提供充分有用的相关信息,对问题解释要非常具体和详细,相对来说,网络课教师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是自主学习内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样只提供结论性的语句,而应是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有些课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来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而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探讨而实现相互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课件最大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分析,有的知识点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网站的链接。现在,有很多课件在资源的提供内容太少,教师往往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浏览你的网站,怕完成不了一节课任务。其实,事前可以先给学生解释一下你的课件的内容分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全盘消化。另外,在提供资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搜索,这不是很好,因为如今网上的信息太多,学生搜索出来的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筛选,因此教师要先筛选好一些网址,学生点击后能直接浏览其中的内容。另外,在你所的页面上还要提供在线帮助、参考文献和友好链接等。

2.交互方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1)导航功能的设计。要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学生能够通过按钮、超链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选择内容和查询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动画演示。目前有许多网络课件都具有交互动画,对教师表达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领悟内在的定理和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3)练习与评价:学生通过练习以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便于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的工具比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与BBS方式,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分析的结果公布在网上,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长。在线交流(网上论坛、与主讲教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协商会话”,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课件的表现形式方面。

以往的课件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灯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师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线教师也比较习惯,但网络课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学生来操作,因此设计上与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网页即web方式的形式给以表示。基于web的课件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得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下面针对我校教师曾经开发的一些网络课件给以说明。

①语文《失街亭》

②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教育技术通讯

3、高志军 《网络课件开发的精品策略》——教育技术通讯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SCORM:学习管理系统;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98-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0

一、引言

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是由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一套共通的规范。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内容对象具有高水平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适应性、重用性等。SCORM标准的使用将会增强LMS(学习管理系统)运行不同商家工具开发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数据转换的能力,增强不同商家开发的LMS运行相同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执行时的数据交换的能力,增强多种网络LMS产品/环境访问相同知识库的可执行内容并运行这些内容的能力。这种策略消除了为适合最新的技术平台需要做的许多开发工作,将会使开发者更多地关注有效的学习策略。目前SCORM还属于起步阶段,真正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还不多,SCORM课件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教学设计师难以开发出具备互换、搜寻、跨平台使用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SCORM的推广。

二、网络课件分析

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课件有两种主要形态:CBT和WBT,即computer-based training(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和web-based training(基于网络的培训),前者就是常说的本地版或光盘版,而后者就是常说的网络版,即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基于HTML设计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该软件通过浏览器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网络课件具有生动、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让你主动地获得生动的知识,还能让你获得技能、实践和经验,而后者是其他传统教材、电子书和PPT都无法达到的。网络课件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存在的网络课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三分屏课件、静态网页课件和视频课件。

1.三分屏课件

三分屏课件是把教师的视频、讲课所使用的PowerPoint(也可以为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部分内容生成网页文件,被称为“三分屏”课件,该课件通过网页浏览器进行播放。它的优点是:1)开发周期短,课件是教师开讲即开录,录完后课件即刻生成,再加上几个工作日的后期编辑就可完成,因此开发周期非常短;2)节省费用,聘请专家来做现场授课,在现场把专家讲座录制成三分屏课件,可节省多次聘请专家的费用,另外,三分屏课件的开发费用与其他的网络课程的开发费用相比低很多。它的缺点:1)三分屏课件的教学效果并不取决于技术问题,而取决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和讲解,作为教育与技术结合者的教学课件设计人员来说,基本无用武之地;2)三分屏课程属于单向灌输式教学,无法实现网络的双向互动:3)三分屏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存在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者很难对课件进行修改,更加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2.静态网页型课件

静态网页型课件以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为基础,以网站的形式,包括若干网页和多媒体素材,这类课件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又能利用网络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运行,实现真正的网络教学。而且许多可视化的网页制作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功能强大、易于掌握,降低了网页型课件的制作难度。网页的包容性广、开放性高,多种媒体,如文本、图像、音乐、动画和视频信息等都可作为网页对象纳入网页中来。网页型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网页型课件以源代码形式进行保存,很难进行版权保护,因此不大可能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做商业化发行;2)课件静态呈现,没有课件与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如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3)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原因,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对其修改,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3.视频课件

视频课件与三分屏课件类似,但比三分屏更加简化,是一种简单的点播课件,即包括单一的音频或视频信息的课件,类似于传统的录音录像材料,通常对教师授课、操作示范、计算机屏幕操作过程进行录像。视频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单向灌输式教学,学习枯燥,没有交互性;2)视频资源较大,当点播人数较多时,观看视频教学可能会受到带宽的影响;3)课件被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修改课件,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三、学习管理系统分析

学习管理系统,英文缩写是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具有发送、跟踪、汇报、评估和管理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学习者之间交互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功能,学习管理系统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

通过调查Blackboard、Moodle、Sakai、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奥鹏远程教育、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LMS,总结出了现有这些LMS的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网络课件在网络学习管理系统中很难被普通的教师和管理员重新组织和复用,导致课件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

(2)现有的网络课件只是静态的内容讲述,缺少互动性和可计入成绩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互动教学的需要。

(3)学生在学习现有的课件时,学习过程不能被记录,课件与学习系统交互性差。

基于现有LMS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设计。

(1)SCORM标准课件库设计,管理SCORM标准课件,包括课件上传,SCORM格式校验,课件删除和修改等管理功能。

(2)灵活的课程内容组织,教师组织一门新开的网络课程,可以从SCORM标准课件库中选取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也可以从课件库中的不同课程中选取部分章节组织成一门新的网络课程。

(3)灵活课程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的的任何节点添加前测、作业、和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由学习管理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功能来提供支持,满足学生的交互学习和成绩记录,实现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

(4)学习过程全记录设计,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时,学习管理系统会记录学生学习的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学习进度等。

(5)SCORM标准课件导出设计,管理员或教师可以将重新组织过的网络课程导出符合SCORM标准的课件包,此课程包可以在其他符合SCORM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

四、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的整体模块设计(参见图1),有六个模块组成,开发技术上,采用JavaEE技术,应用Struts2.1、hibernate3.2和spring三个轻量级架构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详细的模块设计如下:

1.基于Scorm2004标准的课件导入验证模块

该模块用于对所有的课件资源文件进行上传校验和课件管理。在系统校验环节,系统将获取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它是包中内容的结构化目录,然后验证其是否符合SCORM2004标准,具体校验流程(参见图2)所示;

步骤1解压网络课件包到解压目录下,并执行步骤2:

步骤2检查解压目录下是否包含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所述网络课件包并非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3对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生成xml格式文档对象,并执行步骤4:

步骤4判断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是否生成成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5,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解析xml格式文档对象失败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5获取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中的一级item(内容项,层次结构中的节点)元素节点集合,遍历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确定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含有identifierref(标识符引用,一个对资源部分或其它目录、内容项标识符的引用)属性,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课程一级节点中不能添加资源引用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6获取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遍历该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并执行步骤7;

步骤7判断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如果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同一级节点必须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的信息,并结束验证,是则执行步骤8;

步骤8通过item元素的identifierref属性查找对应的资源引用,以获得所述资源引用中的文件标签集合,并执行步骤9;

步骤9确定所述文件标签集合是否为空,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资源引用中必须包含文件标签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10;

步骤10确定是否所有的资源标签均己查找完毕,如果是则确定验证成功,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8。

2.课程内容组织模块

通过课程内容组织模块,教师可以将几门课程的课件资源重新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例如:从信息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四门课程中分别抽取一些章节组成一门新的课程通信原理(参见图3)。详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块的业务流程(参见图4)所示。

步骤1在所述课件资源库中展开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

步骤2对所展开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以获得该网络课件包的一级节点信息;

步骤3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网络课件包的所有一级节点:

步骤4选择所要重新组织以形成新课件的一级节点;

步骤5解析所述网络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得所选择的一级节点、及一级节点的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

步骤6在新课程目录下新建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并解析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将步骤5中所获得的一级节点及其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信息复制到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

步骤7将所述资源节点中引用的所有资源从所述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复制到新课程目录,并将所有节点的引用资源路径由相对路径替换为绝对路径(替换路径是为了后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对这些文件进行修改),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8将新课程的课程组织节点信息存入数据库,以备后期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课程活动组织模块

课程活动是指前测、作业、和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这些活动分别由LMS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来提供功能支持,这些活动的成绩和参与次数都可在数据库记录和并计入平时成绩。目前,我们先在网络课程中使用了三种常用的活动,分别是前测、作业和讨论。以后,可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灵活扩展学习活动。

前测:学生只能对一次前测能做一次,如果达到规定的分数,该知识点就学习通过,如果没有达到规定分数,该知识点就不能通过,必须继续学习去完成该知识点的时间和作业要求;

讨论:学生对一次讨论可以发言多次,每次发言都被记录下来,系统只统计学生是否发过言,不对发言内容作评价。

作业:学生对一次作业可以重做多次,作业是基于题库和自动组卷,按照是否计算平时成绩又分为作业和练习两种;

网络课程由四部分组成(参见图5),来自SCORM课件的内容、前测、讨论和作业,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后,就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活动接口,在内容中加入学习活动,并设定学习活动的考核要求。

4.课程播放模块

课程播放时,学生、课件与LMS系统交互,LMS系统将会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

学生首先进行选课和注册才能进行一门课程的学习,系统同时启动学习过程记录。

学习者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模块,学习活动有浏览内容、做练习、测试,以及讨论发言等。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提出问题,可以利用嵌入在网络课程中的论坛工具进行提问,系统会自动搜索已有的知识库、问答库等来查找与之相匹配的答案,如果学习者不满意搜索的答案,可以直接在论坛中将问题提出,教师会回答问题。

当学习的效果累积达到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后,例如: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作业成绩>80分AND模块学习的时长>2小时”,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模块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模块了,LMS会记录作业成绩和学习时长。

学习者开始第2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过程与上述第1个模块的相似,依次类推,当学习的效果累积到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例如:“m个必修模块通过+n个选修模块通过”,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单元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了。LMS系统会记录每个模块的通过状态。

当学习效果累积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后,系统会提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了,可以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了,同时学习者获得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会被记录在LMS系统中,以后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

5.课件导出模块

管理员或者教师可以将资源库中的课件资源导出,保存成符合SCORM2004标准的压缩包,该包可以在任何支持SCORM2004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导出SCORM的流程(参见图6)如下所示:

步骤1解析课件资源库中的课程目录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取所述内容清单文件中的所有资源节点;

步骤2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资源节点所引用的所有资源所对应的文件复制到导出目录,其中资源节点所引用的资源是在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resource(资源)元素下的file(文件)元素来表示的;

步骤3将导出目录中引用的资源路径由绝对路径替换为相对路径,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4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复制到导出目录;

步骤5将所述导出目录打包为zip(一种压缩格式)包以进行导出。

五、结论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模式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也就成了信息技术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就这样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一、当前“两课”网络教学的几种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主要有如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课件型直传式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的直传式网络教学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播放和信息即时传送的方式,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教学的模式。具体说,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将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的视频信息或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材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和播放,学生则借助于信息终端设备(计算机、学习机等)定时或有选择地观看。

运用该模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材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Flash、FrontPage、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种软件平台上开发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辅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这种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预先在计算机上把所授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课件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授课内容、材料阅读或案例评析及课后思考等环节,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述教学内容,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教学信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网络教学简便易行,一般通过局域网技术将若干多媒体教室相互联接即可实现,因而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区域限制,使教学范围大大扩展,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教学,不仅实现起来更加灵活,而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同时它又延续了课堂教学的特点,照顾了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可以达到“虚拟课堂”的效果,教学形式较为亲近。教学中便于控制教学信息流程,具有集中化、高效化特点,可以使学习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大信息量。现在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尤其随着网播技术、电视会议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逐渐成熟,这种教学模式实现起来已不存在太大困难。

(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是一种非替代性的关系,于是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长处。按照这一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点选式网络教学──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产生了

点选式网络教学模式,是指按照课程的结构,在网络上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例如教师课堂授课的视频资料、走私案、课件等),由学习者根据需要,通过点播视频、多媒体信息或选择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显然,这是一种将传统教学和网络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点选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根据信息传输方式或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种。在线式与直传式教学类似,只不过是非实时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时间;离线式则是学习者将网上提供的教学信息下载下来,在非上网时间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者的长处,既考虑了学习者的习惯,又部分地体现了教学的交互性。一般来说,点选式网络教学系统都辅之以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上论坛等交互手段,因此部分地克服了直传式教学交互性差的缺点。同时学习者可以根据各人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而较好地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随着视频点播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尤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统合,这种形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我们认为,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适合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

(三)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

所谓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指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系统是平行的和开放的,没有信息的控制者,只有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和提供的学习线索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可以由校方通过网络提供,但更多的需要在网上查找(当然这需要强大搜索引擎的支持)。例如学生学习某一节教学内容,可以首先选择媒体类型,如选择文本形式或视频形式;学习中如果需要了解某个概念或者需要某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超链接方式或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包括文本的、图片的、视频的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各种交互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IP电话等向教师请教,甚至可以通过视听方式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学习结束后,通过网上提供的试卷或项目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网络自动给出并记录在校方档案中,同时通知学习者。这是一种充分体现网络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Articulate课件;网络教学;网络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在开放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教学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而目前我国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形式大多比较单一,教学资源的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多以论坛讨论为主,辅以一些文本和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在网络课程中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形象的表达给学生,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较低。虽然利用三分屏教学视频能解决文本式教学不够形象的问题,但其互动仍然不足,同时学生不能进行实时的测试,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效果。同时录制视频虽然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也导致浏览速度的下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等待视频缓冲的情况。总之,教学视频这中形式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仍然不够理想。

为了制作出界面友好,互动效果好的网络课件,通常需要使用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大型工具制作课件。它们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及脚本设计语言,能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但这些软件对课件制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美术功底要求较高,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长。好在目前有了许多快速课件开发工具,他们具有功能丰富实用,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是制作网络课件的理想工具。

Articulate公司的Articulate Rapid E―Learning Studio (简称Articulate)就是其中之一。它能从现有PPT中创建和课件,并加入互动效果、考试测试和评估反馈,能使教学人员快速、方便的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它主要由4个组件组成:

1.Articulate Presenter:能从PPT创建和网络教学课件,当Articulate Presenter安装成功后,在PPT窗口中就会新增一个Articulate菜单,包含、演示、同步等诸多功能。同时,通过录制音频或利用现有的WAV和MP3文件来添加培训教师的声音或旁白,并快速地与PPT的动画效果实现同步,让学员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

2.Articulate Engage:它可以制作互动内容插入到Articulate课件中。普通教师利用简便易用的模版,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具有良好视觉品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互动式学习课件,它包括了过程演示、时间进程、金字塔图、活动标签、FAQ(交互式问题)等十余个可个性化定义的Flash模板。

3.Articulate Quizmaker: 它为我们提供了功能齐全而又简便易用的在线考评工具。这套工具通过并不复杂的编程过程就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出高度个性化的、基于Flash的在线练习、评估或调研问卷。它们既可插入到用Articulate Presenter生成的课件中,亦可到学习管理平台上,针对测试和调研问卷提供反馈,并根据测试结果给予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路径或学习建议。测试结果可以通过E―mail发送或通过符合SCORM或AICC标准的LMS(学习管理平台)作为学习档案记录。

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与实践》这门课程中,我们使用了Articulate课件进行网上教学。我们在现有PPT的基础上加入了与PPT动画同步的教学音频。并插入了Engage互动模块和Ouizmaker测试题。利用Presenter成了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网络教学课件,并上传到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平台上。在网络课程中,我们先让同学自主学习Articulate网络教学课件并完成其中的测试题。然后到电大在线参与课程学习后的讨论。从实施的几次网络教学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普遍反映第一次接触利用这种课件进行的网络教学,并认为这种网络教学形式新鲜生动形象,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很出色。相对于以教学论坛形式为主的传统网络课程,这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实现了音视频的互动式自学,解决了网络教学互动不足及教学过程不够生动的问题,真正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利用Articulate课件与课程论坛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网络教学形式。它可以使用Articulate课件进行同步讲授、自主学习及实时学习测试,同时利用电大在线论坛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课程答疑及学习辅导。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利用现有的PPT课件开发具有互动功能的网络教学课件,开发周期短,操作简单。只要具备一定的制作PPT的水平,经过简单的使用培训,大多数老师都应该能具备利用Articulate开发网络教学课件的能力。只要具有麦克风设备,教师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录制和编辑同步教学音频,制作自己的互动式网络教学课件。另外,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利用Articulate制作带有教师形象的三分屏互动式教学课件。

除了实时或非实时的网络教学中可以使用Articulate外,它在其他网上资源建设中也有其应用价值。比如可以利用它创建基于Flash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等等,其形式新颖生动。同时我们可以利用Quizmaker制作在线测试习题,并过电子邮件跟踪学生的测试结果。

当然,目前在Articulate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某些PPT动画效果不能正确转换,文字需要设置字体后才能正确显示。另外Engage的互动能力有限,很多时候还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这一方面要期待软件的升级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在开发过程中积累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如果要制作出更丰富、更灵活的互动效果,可能还要依赖Flash等专业的工具。不过从目前来看,Articulate课件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单纯论坛讨论式教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它所具有的功能已经能满足大多数教学要求。总之,Articulate教学课件与课程论坛相结合是一种比较新颖实用的网络教学形式,值得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岚.完美结合,精彩演绎―Articulate与PPT在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04).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课程建设 医学专业 病理解剖学 网络课程

“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虽以形态学为基础,却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针对军队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医学学员的专业特点,我们在“病理解剖学”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 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

现代远程教育指的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和途径进行的教育,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1si。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其特点体现在教育环境的虚拟性、面向社会的开发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形式的自主性上。教学对象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享用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双方可以即时讨论,实时解答,激励学员参与意识,有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网上,教育对象之间还可以协同攻关,共同提高,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2-3]。

2 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

网络建设涵盖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提供相应知识的图像、动画链接,图像配有文字说明和热键提示,图像资料除教学内容外,还提供临床典型病例和症状、体征以及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检索,有利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②网上讨论。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病理解剖学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讨论。网上答疑则为学生向教师提问,由教师每天定期回答,学生可以指定教师回答,为学生学习和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③网上自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遵循有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设计每一章学习内容的复习思考题及自测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利于学生自主复习和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将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者,有助于授课者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④教学文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指导、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参考内容。通过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定位、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通过网上教学日历,以方便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课件和教学动画可实现下载和播放,有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⑤网络资源。把与病理解剖学相关的资源网站链接到网络课程网站上,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

3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相关通信设备、线路及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它具有存储空间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效应好、监管力度强、无时空限制等优点。根据网络的运行特点,主要从文字、图片、视频三方面收集、整理与制作[4-5]。

3.1 仪器设备 硬件环境:①赛扬处理器2.5hz;②256mb内存;③intel原装-845gvsr主板;④80gb硬盘;⑤cd-rom驱动器。软件环境: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②micorsotf office2000的安装(含frontpage、access);③dreamwaver mx的安装;④flash mx的安装;⑤photoshop 6.0的安装;⑥powerdirector pro.视频处理软件的安装。

3.2 制作过程 ①根据各章节教学大纲、病例讨论、习题集;②采用数码摄像机、计算机扫描仪制作病理教学图库和绘图模版;③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6. 5、photoshop7. 0软件制作病理教学课件;④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mx、cutepage网页编辑器v2. 0,借助校园网并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页。

4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制作的通过网络传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网络课程是由主页、目录、导航、界面和交互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6]。

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学习方法和教学管理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所配置的网络学习环境能为校内外一切学习者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来学习。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课程创造了良好的交互协同的学习环境,通过e-mail、bbs等方式建立学习者之间或师生间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的协同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加入讨论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网络课程为远程学习者创造了虚拟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及时解决学习中问题的条件,可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来储存、传输、处理多种学习资源,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地从形、声、色中感受信息。网络课程的多媒体性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

5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网络课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学校的网络课程大多处于初建状态,缺乏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内容积累尚少,还需要对相关内容不断进行增补。由于计算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尚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没有对网络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的网络课程教学还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增加兄弟院校之间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增补更能吸引学生的形式的课件,加快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才能够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综上所述,《病理解剖学》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平台、广泛的学习机会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渊.医学网络课件制作模式的探索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2):134-135

[2] 杨定友.网络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20(4): 327-329

[3] 李凤慧.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关键问题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6, 6(2): 153-155

[4] 王德盛.外科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制作[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学报,2002,24(3):180-183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Moodle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738-03

Moodle Platform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WANG Hai-ying, WU Lei, XIAO Lei, YE Yong, JIAO Bing-lian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widespread popularit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opular internet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Moodle platform, its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and gives emphasis t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Key words: Moodle;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是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密切结合的技术,具有理论及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大量参考资料无法在课堂展示、老师授课形式单一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信息社会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的今天,将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教学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借助网络在线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完成许多教学活动。老师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示更多的课程参考资料,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并有利于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我国也正在大力推进网络教学活动,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有三种选择。第一,自建网络教学平台;这需要专业的网络开发技术和丰富的网站建设经验,多数大学老师难以胜任此项工作,并且一般开发周期过长。第二,使用商业版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天空教室、BlackBoard、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等都是使用较多的商业版网络教学软件,这些平台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界面固定、不便于实现界面多样性,也不便于维护与管理。第三,使用开源、免费的网络教学平台;这种平台有很多,如Moodle、EduTools、Sakai、Claroline、DotLRN、Sloodle等,它们各有特色,以各自的优势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Moodle是表现较突出的一个。

笔者对于Moodle平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助它构建了“计算机网络” 课程教学平台。实践证明,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既发挥了教师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Moodle平台的优势

1.1 Moodle平台简介[1]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 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基于模块化设计,可创建高效的在线学习系统。由于它开源、免费,并且教育理念先进、开放,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

自2002年8月Moodle1.0起就以自由软件的形式出现,遵循GPL(GNU Public License)协议,这给Moodle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吸引了世界一大批开发者加入,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已达到2.0.2版本,有43种语言包超过100多个国家2000余家机构在应用这个网络课程平台,将 Moodle技术引入教学是近年来网络教学研究一个热点。

1.2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1) 开源、免费

这是Moodle的最大优势,即使用者可以自由、免费试用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源代码权益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自己教学的需要,这也意味着Moodle具有很高的可扩充性。

2) 先进的教育理念[2]

Moodle平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这种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等社会性活动对个人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建构意义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因此,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学为中心”。

在Moodle的设计与开发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构主义理念、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等都可以利用Moodle来支持。可以看出Moodle网络学习环境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学习的课堂搬家,它是充分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和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信息化学习的资源共享。

3) 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3]

Moodle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使学生融入其中,运用各种工具学习和交流,培养其多方面能力。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宰,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能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两种教学结构都不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习者发挥自主能动性,还需要教师有效引导,而Moodle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使得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4) 技术门槛低

Moodle平台的使用非常简单,它提供了嵌入式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教师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网络开发技术,就可以很快的掌握Moodle的基本操作,方便地编辑、管理课程内容。而且它可以安装在任何支持PHP的web服务器上,对具体操作系统没有要求,可移植性高。

5)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

Moodle在平台中为教师提供了十几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聊天室、学习资源、单元小结、在线调查等,构建网页和在线课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

1.3 Moodle的功能模块[3-4]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其功能可根据需要灵活定制。它主要由网站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 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专题讨论模块共11个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都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动态的自由组合各个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简单的设置配置网页界面,而开发者还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开发新的模块。其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Moodle的模块涵盖了系统主题、网站风格、安全管理、权限管理、课程设计、活动、成绩等各个方面。其常见模块功能介绍如下:

1) 课程文件管理功能

Moodle平台为每门课程设有一个独立的课程文件存储空间,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Flas、音视频素材及教学课件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学资源按需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2) 聊天功能

Moodle平台中的聊天功能可提供流畅、同步的文本交互,并含有表情符号、图像等格式,供师生之间针对课程内容及时交流,系统可记录所有的讨论内容,从而实现在线同步教学。

3) 作业上传功能

学生可以借助上传Moodle平台上传各种形式的作业,并自动记录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这样如果学生不能实时在线学习,可以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系统中,教师批改后可将对作业的评价发送给学生,从而实现异步教学。

4) 讨论功能

教师可以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各个兴趣小组,并在Moodle平台上为每个小组建立讨论区。学生围绕各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上传到讨论区,从而丰富了学习资源,并可积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学习的热情。

5) 测验功能

Moodle平台含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在线测试系统,支持选择、判断、填空、匹配等在线测试题型,可设定答题的反馈。教师可建立各课程的题库,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着Moodle平台迅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模块正在被添加进来,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设计相应的模块插件,Moodle平台正在使用中不断的发展完善。

2 Moodle平台的安装与配置[6-8]

1) 系统要求

Moodle是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因此Web服务器软件不论是Apache或IIS都要求安装PHP,数据库管理软件用MySQL或PostgreSQL等,而操作系统使用Linux、Windows XP和Mac OS X等都可以。

2) 安装Web服务器

我们是在Windows XP下安装Apache、MySQL和PHP的。首先安装EasyPHP套件:easyphp-5.3.6-setup.exe,该软件集成了Apache、MySQL和PHP的最新版本,可以一次性安装好Apache、MySQL和PHP这三个软件。我们将软件安装至目录:D:\Program Files\EasyPHP-5.3.6.0,此时Apache、MySQL和PHP都已安装完毕。

3) 新建Moodle数据库

在浏览器中打开localhost/home/mysql/,若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可输入用户名root,密码为空;这时会出现数据库管理页面,输入数据库名为Moodle,单击Create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在Language中选“Chinese simplified(zh-cn)”,就会出现中文界面。

4) 安装配置Moodle

从Moodle的官网下载Windows版的Moodle最新版本:MoodleWindowsInstaller-latest-19.zip,解压后将文件拷贝到D:\Program Files\EasyPHP\www\下,用localhost/就可访问Moodle首页。为了让Moodle更好地支持中文,需下载最新的简体中文语言包zh_cn_utf8.zip,解压后放在Moodle/lang/文件夹下即可。然后,创建一个空文件夹(如D:\Moodledata)用来存放上传到Moodle的文件。打开Moodle所在文件夹,复制config-dist.php将其更名为config.php;在记事本中编辑,对数据库信息和文件路径进行如下更改:

数据库信息:dbtype = 'mysql';bhost = 'localhost';dbname = 'Moodle';dbuser = 'root';dbpass = '';dbpersist = true;prefix = 'mdl_'。

文件路径信息:wwroot = 'localhost/Moodle'(localhost可以是域名或IP地址)dirroot='d:\program files\easyphp\www\Moodle';dataroot='d:\Moodledata',修改好后保存config.php

在浏览器中打开localhost/Moodle/admin/,出现Moodle配置页面,开始主要是协议、版本信息和几项自动配置,当出现选择语言页面时,在第一项lang选择语言zh-cn,其他不必改动,单击"save changes",随后出现的页面都会以简体中文显示。在接下来的"本站设置"和"管理员个人资料"页面中需要填好相应信息并保存更改,到此Moodle的安装完毕配置完毕。

3 Moodle平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3.1 创建“计算机网络”课程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后,就可在Moodle中添加课程,并通过选择“网站管理”菜单中的命令来完成各项管理工作,具体操作步骤为:在“网站管理”菜单中,点击“课程”\“添加/修改课程”选项,在“课程分类”界面中,点击“添加新课程”打开“编辑课程设定”界面,在此界面的课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计算机网络”,做好课程的设置后点击“添加新课程”,即可完成创建。

3.2 添加“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及活动

为了让“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资源的多样性和活动的开放性,创建了许多实用功能模块,包括课程管理、资源、测试、聊天、讨论区等,各模块功能简介如下:

1) 课程管理模块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度,灵活设置对应的课程活动。课程资源及活动的变化都会显示在课程主页上,便于教师与学生了解当前课程的动态。这个模块还可以提供全面的用户日志,即在同一页面内统计每个学生的日志,形成每个学生的活动并显示图形报告,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此为学生的作业打分。

2) 资源模块

Moodle的资源模块支持显示各种文档,可上传各种教学文件,教师可以将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也可以链接到Web资源,将其包含到课程界面里,如我们在校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中,链接了人民网、网络精品课程、网络技术站点等资源。

3) 测试模块

教师为了进一步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可以设置一些测试题供学生自测使用,根据教师的预定设置,系统模块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开放测验,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师安排时间进行批改,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聊天模块

Moodle中内置的聊天模块提供实时交流功能。平台可记录下每个学生聊天的内容和时间,教师可查看聊天的内容,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Moodle的聊天室模块,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很轻松自然地进行。

5) 讨论区模块

Moodle提供有多种模式的讨论区,例如教师专用、课程新闻和话题跟帖。平台上任何角色均可发帖子参与讨论,大家可以在这个模板上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3 “计算机网络”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利用Moodle平台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教学资源短缺、师生交流不足、学生学习情况难以掌握等。而课堂教学也有网络课程无法代替的优势,比如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个人魅力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并且可集中讲解重难点,更好地为学生解惑答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

总之,若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老师与学生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课件及参考资料并上传至Moodle平台,为学生说明每一章节的重难点。学生课前也要认真预习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室借助课件为学生讲课,集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并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及学习任务。课后学生要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认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线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做到对知识点的掌握,而老师课后也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Moodle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教师深层次、多方面地互动交流,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目的。

当然,“计算机网络”网络课程也是基于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的学习,其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老师和学生充分重视、认真对待,才能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张莉.Moodle国内研究新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9(5).

[2] 方冬菊.论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J].苏州公职院教学实践,2008(6).

[3] 李欢,方匡钿.Moodle技术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和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4] 王寒冰.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平台--基于Moodle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 叶冬连,刘华.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6).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软件技术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项目来源: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仿真式企业课堂与虚拟公司模式研究》(2013039)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是高职电子信息大类各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一般来说,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开发软件的教学忽视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的教授,而软件技术涵盖游戏软件技术、网络软件技术、网站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和前端开发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均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而非传统的单机系统,因此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相关课程对软件技术专业是十分重要的。

2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1 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2.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2.3 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2.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结束语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必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软件技术也正日新月异,软件技术专业的开办与设置要与时俱进,那么该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也应随之改变并与之相适应。一旦软件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应用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专业的要求,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也会带来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变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软件技术的动向和需求,也要有能力优化课程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适合的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料库、调整教学和考核方法,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电脑学习.2010

[2] 王鑫.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

[3] 许桢.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S1)

[4] 刘钢,邹红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阐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 Flash , Direetor,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e, powerpoint, 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4)技术性原则:指网站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满足运行流畅、跳转灵活等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仿真软件;计算机网络;GN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51-02

作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学生后继学习和前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明确网络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够运用理论对网络进行规划、对设备进行配置与管理、对相关网络需求进行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且知识点较为琐碎,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把握课程体系结构,难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问题与课程特点有关,也与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有关。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课堂交流少,有的时候一堂课教师甚至没有一句提问,学生没有一句回答,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也是“昏昏欲睡”。《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众多,教师更容易陷入一直讲的境地,学生也是越听越烦。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误导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际,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实验手段不足的情况,利用模拟仿真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仿真演示和研究,节约了实验费用,同时更大程度地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形象化。

1 模拟仿真软件

应实际教学、科研等的需要,生产网络设备的大公司都积极出资出力开发网络仿真工具软件,即网络模拟器。备受通信、网络等专业教学部门和培训机构欢迎的网络模拟器有:Packet Tracer、Dynamips、NS2、GNS3等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开发的,其模拟对像为Cisco网络设备,为初学者设计网络模拟器,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仿真、虚拟和活动网络模型;Dynamips是由法国人Christophe Fillot 开发的,国内的网络受好者为其开发图形操作版,能方便学习者配置路由器,NS2是由UC Berkeley开发,用于仿真不同的各种IP网,GNS3是整合了Dynamips,、Dynagen (Dynamips的文字显示前端)、Pemu(PIX防火墙设备模拟器)、Winpcap (公共的网络访问系统)的思科模拟器。不同的模拟器各有特点:如表1。

4)仿真结果

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动态演示,观察数据流运动变化过程,并可以看到数据包结构,很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3 结束语

模拟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同时形象化的模拟了真实网络环境,给学生以真实感的操作体验,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应用型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汤鹏杰,唐凤仙,阮忠.模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9(9):198-199.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校园网进行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的实施,以及在网络后期维护、教学课件建设、教学监督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提供了发展平台。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授课的网络平台也多依托校园网。本文以高校校园网的网络教学为例探讨该课程教学的实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的实施

1.要有良好的网络平台和完整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开展涉及到诸多条件,如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等等。网络教学还要有优质课件,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师情况、教学大纲、讲义、课件下载、作业考试、辅导答疑、教学参考资源等。在内容上要做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课件设计制作上,要注意学习场景的创设,便于学生全方位理解感受。另外要增强课件的交互功能,尤其需加强师生间教学交流和互动,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提交、咨询答疑来达到学习目的。

2.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教学模式,并能组织和实施网络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成功发展网络教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还应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

3.要有严谨的考核制度

网上授课如何考核,这是网络教学的关键。可采用定期分批考核办法:首先在学习内容上,有必修章节、选修章节;每章节后设自测题,学生学完后可自检是否掌握本章内容,并按教师给定的题目提交学习报告。再者利用试题库进行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侧重组织试题,教师规定几个时间段,采用学生自愿参加的办法,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电教中心等场所进行考核。这样,既促进学生自学文献检索知识,又确保其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二.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1.重视后期维护

后期维护,应包括“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就是立足于本校信息需求,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及专业特色,结合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及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使用,博采众长,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硬件”维护要基础设施配套,网络畅通,以确保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持续发展。

2.避免课件重复建设

目前,全国高校开设此课的有700多所,已出版的文献检索课的教材有400多种,传统教学的教材偏多,而网络教学课件缺乏。在课件建设上,表现出无统一规范杂而乱的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不同,使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不平衡,课件制作各自为阵,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在教学软件制作时,许多课件设计者,往往过分注重课件的界面开发,而对教学内容的清洗框架结构和质量,良好的交互功能等方面重视不够,结果是过量的图形画面大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高校要开展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当务之急是尽快联合起来,共同研讨开发出适合网络教学的优质课件。

3.加强教学监督

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如果单纯地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答疑、解惑、导学,势必造成轻松教师,累死学生,不但难以达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检查监督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其网络教学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必须注意建立该机制。对于网络教学的答疑情况、开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应该及时地跟踪、统计、分析,为网络教学的决策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文献检索课除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外,还应该有配套网络教学监督系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随机记录和监督,以确保网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高校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近几年国外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以校园网为依托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形成。文献检索教学领域的数字化网络课件也日益丰富,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网络教学也将日渐成熟。并且,随着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信息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为教学目的的文献检索课也会备受青睐,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也势必从校园网走向公众网,从局域网教学走向远程教学。

参考文献

[1]闫江,等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调查与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