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国民经济学管理论文范文一:创新国民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总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创新又是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国民经济管理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其创新和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创新国民;经济管理

1从管理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比较习惯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外乎是物资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的投入产出,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物资资源的流动,货币资金的存取等来进行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也仅在于资金的运作、物资的调动,劳动力也是这些运作和调动中的一个内容。这样的国民经济内容单纯以物质和资金流动来当做主线。因为传统的粗放经济模式,人们对于物资的需求比较高,占的比重也比较多,而如今有了变化,因此需要对内容理念进行创新。

2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1)政府组织的变革

政企分开以及政经分开,政府组织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领域,由民营企业进入其中,参与竞争,给民众创业提供条件,给经济创新提供基础,清除创新路上的阻碍,提供便利。尤其是政府组织的领导,应该要打破行政垄断,让组织结构退出经济领域。如果政府在经济领域过度的活跃,乃至于与民众争夺利益的时候,那么就不能够让经济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从民众可以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对民众组织进行扶植,建立社会公共经济组织,促使民众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

(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的社会自组织生长起来

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立第三部门来对法治经济秩序责任进行承担,能够帮助政府缓解负担,同时提升了经济的民主性,对法治社会的完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国民经济管理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实现的目的。社会自组织系统是必须存在的,企业和国家之间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管理的正常运行。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除了注重上下级关系之外,微观主体活力也是其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够将微观和宏观主体聚合能量给无限放大。

(3)权利平衡和分割的组织结构

政府进行国民经济管理是利用其行政身份,而当其职能发生了转变之后,其有了更多的责任,因此,新的国家经济管理组织中,权利应该划分得更清楚,防止相互之间的推诿现象,避免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

3结语

总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创新又是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国民经济管理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其创新和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推进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和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5

2、国民收入核算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赵峰;姬旭辉;冯志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8-15

国民经济学管理论文范文二: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充实和完善路径分析

摘要:引入能够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结构性矛盾会愈加凸显,乃至会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国民经济管理;现实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结构,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协调等,均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设计直接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质量的追求,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相应地改变发展战略,更新发展观念,充实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内容,以符合新时展的要求。

充实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现实性

(一)社会问题的突出要求经济增长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

总体而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既包含有直接促进生产力进步的经济活动,又包含对生产力进步起间接推动作用的社会活动,或曰非经济活动。前者主要指全部的物质生产、交换、分配、生产性消费以及所有与此有关的服务与管理活动;后者是指与物质生产只有间接联系和非物质的分配、交换和生活性消费活动,以及与经济活动在形式上全然无关的其他活动[2]。这二者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整体内容,当然也内含着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人类社会发展都要求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必须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是一种相辅相成和彼此依赖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经济活动是各项社会活动的源泉,社会发展总是依赖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看,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发展。但同时,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又有自身特有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不能相互取代。所以,二者之间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步协调的,相反,社会活动同经济活动则往往保持着超前、同步或滞后的关系[2]。不管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时期,还是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都可以看到二者协调与非协调关系的存在。

尽管理论上讲,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应该同步发展、协调运行,但现实中真正将二者很好地兼顾起来则是较为困难的,多数时间往往是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结果较低的社会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二战后世界各国经历的道路来看,这种情况不乏其例。迟至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才日益意识到社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才把包括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在内的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为此,相继召开了一系列涉及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首脑会议,如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会议、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年的开罗世界人口大会、1995年的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尤其是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把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定为此次会议的议题,尽管会议只是通过了没有约束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文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分歧也未因此完全消除,但是这次全球性的会议无疑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发展问题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重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诸多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化与转型。虽然我们在六五计划以后就将社会发展计划从原有的经济计划体系中划分出来,计划名称也由原来的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但实际工作中仍未将其置于与经济计划同等重要的位置,人们的认识也未真正到位,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也不明确、全面,措施更不得力,以至于我国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与经济的非协调发展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改变经济与社会相互脱节的现象,要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社会发展。

(二)资源与环境已成为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约束瓶颈

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发展,均离不开资源与环境的因素。资源是人类生产的重要载体,也是生产要素之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空间,具有整体性、持续性及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可持续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巨大的投入,要求经济必须有一定的发展速度,社会发展更要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并从环境的质量改善中得到进步。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讲,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共同构成了含义更加广泛和完整的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

与上述轻视社会发展的问题一样,长期以来,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样没有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不仅如此,甚至还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持所谓的高速度,这种增长实际建立在高耗能-低效率极端不平衡的基础上,使全球资源和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浪费和破坏,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环境噪音、气候变暖等,不仅使当前人类的现实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也加剧了代际公平的矛盾。西方国家长期实施的发展战略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已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治理难的惨痛之路。这本是前车之鉴,应当汲取,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挤压下,众多发展中国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可避免地选择了赶超型战略,国民经济发展多以极端追求高速度、高增长为目标,其结果是经济总量提升的同时也日益付出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沉重代价,诱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经济结构仍旧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缺乏治理污染所需的资金和技术,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问题困难重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曾通过环境道琼斯指数──生命地球指数①来反映环境破坏的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纪,也是人类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世纪[2]。

人类为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污染,反过来,环境污染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工业革命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以西方为代表的全球性工商业扩张活动热衷于对自然界的征服,很少有人认识到人类也只是自然的一体和组成部分,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人与自然失衡的加剧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才促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迫切与重要,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直到1978年才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实现的前景和途径。9年后即1987年2月第八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才对人类发展及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并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明确界定为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用我们现在公认的表述就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可见,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通过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要为后代人的发展能力考虑。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已超出了单纯的环境保护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它要求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使资源和环境问题游离于管理者的视野之外,必须把其纳入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要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我国长期以来单纯追求GDP增长而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主要表现在以往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比例分配失调,过于强调经济增长指标,而缺乏环保指标等的约束,使得诸如生产挣钱,环保花钱,经济上不去,环保搞得再好,也不能算政绩的竭泽而渔式的观点在地方发展中流行。结果是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十一五规划前,虽然也召开过数次全国性的环保大会,制定了若干个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或计划,但总的来说,落实效果非常不理想,一直到十五计划结束时,我国的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发展等指标都完成的较好,但唯独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未完成。近几年我国才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问题,将其提到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并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指标,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严重滞后

人们一般把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现代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是: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急剧变革;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世界经济更趋于一体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和经济结构的高变动率这两大基本特征。长期以来,众多经济学家都看到了二者的联系,如早期的威廉配第,后来的克拉克,近代的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且观点较为一致。但触及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学家则出现了较大分歧,以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经济学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总量增长的过程,总量增长比结构变化更为重要,后者是依附于前者的;而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学则把结构变动的过程视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认为结构比总量更重要,离开了结构分析,就无法解释总量为什么增长和如何增长[4]。

表面上看这种孰轻孰重的争论意义似乎不大,然而,这场争论的焦点绝非仅仅停留在国民经济的技术剖析层面或方法论意义上,其现实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启发我们必须从总量和结构的辩证关系和交替演进中来寻找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这自然便是与现代经济发展实践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经济发展必然有一个总量问题,但它又不仅如此,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人们就难以正确解释经济总量增长的原因和途径。因而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应该是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总量变化的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第一,总量与结构本身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共同决定着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及质量。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依附的关系,其中总量是结构的基础,而结构则是总量扩大的必要条件。但是,二者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一致,所以把总量与结构割裂开来乃至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般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进行:一是由新增投资的边际推动所引起的结构变动;二是由传统产业的存量衰减而导致的结构变动。当一国结构变动以前一种方式为主时,宏观经济的总量变动与结构变动便出现不等的非对称性,且结构变动对经济运行的作用要大于总量变动的作用。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动基本上是以后一种方式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调控的重心必须移到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上,否则,就会影响调控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技术创新对总量增长的作用只有通过结构的关联效应才能实现。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对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新的技术引进一般只能是在某个或某些产业发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之间同时平均分布。因而技术创新也总是首先在特定产业内部出现后,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向其他产业不断拓展,这样就会猛烈激发和推动产业结构发生变动,最终导致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如果一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小甚至产业链条断裂,那么就会使技术创新的扩散受阻,也就不可能对经济总量的增长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并最终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因此,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本质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决不是像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政府可束之高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来进行调节,它实际上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变化的要求而自觉、主动地进行调控与管理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其纳入到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之中,否则就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进一步的发展。

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当前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内容的反思,笔者认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对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内容加以充实和完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加大社会发展方面指标的比重。现有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四个内容,仅充分就业目标部分反映了社会发展方面的状况,其他三个基本上都是反映经济方面的,这是造成经济与社会不协调的重要原因。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中加大社会发展方面指标的比重,并逐步将其量化,以引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社会问题的高度重视。当然,社会发展是复杂、多方面的,难以通过某一单项指标来反映,开始可以选用若干个指标来反映其主要方面,如国民受教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收入差距、国民享受医疗保障率、国民社会保障程度等。随着发展逐步可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计算国民幸福总值①来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以及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和谐程度。

2.增加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如果说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中虽然不多、但毕竟还涉及社会发展某些方面的指标(如充分就业)的话,那么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指标则基本上是空白,上至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所制定的目标,下至对各级政府的具体考核目标,均未考虑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环境保护程度,只重视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总规模的扩大,而并不关心取得这些成果背后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投入与产出严重脱节。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密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增加这方面的指标,可遵循先单项,后综合;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首先考虑采用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环境污染程度等指标,待条件成熟后,也可考虑用上述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所倡导的生命地球指数来衡量。只有加大对各级政府环保方面考核的力度,才能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3.引入能够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结构性矛盾会愈加凸显,乃至会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正因如此,各国都把结构是否优化作为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和竞争力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内容中仍只有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缺乏反映结构性变化的指标。对此,应增设此方面内容。经济结构的内容也很广泛,鉴于我国目前情况,可先考虑选用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反映区域结构变动的三大地带经济占全国经济比重来作为此方面的代表性指标,今后可视发展再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移民;经济发展

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受关注程度已不亚于防止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2005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一份会议宣言——《2005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该文件被认为是一份21世纪指导联合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该文件中,各国领导人首次共同确认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其对来源国、目的国和过境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承认移民为全球社会既带来好处,也带来挑战,呼吁各国探讨国际移民与发展的多方面问题,最大限度地扩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减少负面影响。上述宣言从政府和最高决策层面强调了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2005年10月,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倡议成立一个的专门研究移民问题的独立专家机制——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GlobalCommissiononInternationalMigration,GCIM)向联合国提交了《互相关联的世界中的移民:新的行动方向》的报告,对世界移民现状及各国移民政策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移民浪潮过程中的得失,提出了一个由6项行动原则和33条相关建议组成的全球行动框架。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化未能缩小各国贫富差距,没能为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劳动力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民主政治程度存在差异,移民的规模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移民通过将工资等劳动收入汇回原籍国或利用在目的国获得的资金、技术回到来源国进行投资,为来源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作出了贡献。移民能够促进来源国和目的国的经济发展,反过来,来源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减少移民的数量[2].

3.在世界银行2005年11月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它以国际汇款、移民与相关经济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加强国际汇款和移民在减少贫困方面的作用为报告的主题。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将国际移民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其年度报告的主题。报告称,国际移民可以给移民自身、他们的家庭和涉及的国家(来源国和目的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收益。对于移民家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移民寄给家里的钱(汇款)是一项重要的额外收入来源:总量上,汇款是国际援助资金两倍多。但即便如此,移民仍不应该被看作为移民来源国经济发展的替代品——发展最终取决于完善的国内经济政策[3].

4.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部、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移民总人数接近2亿人(仅指在国外居住时间在1年以上人员,包括920万难民),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西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目前,全世界每35个人中就有1个移民。与此同时,国际移民总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1970年,国际移民人数为8200万,2000年为1.75亿,截至2005年底已接近2亿。其中,50%以上的移民在经济上十分活跃。

2004年,移民劳工通过正常渠道向原籍国的汇款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当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总额的3倍,仅次于发展中国家当年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通过非正常渠道向原籍国提供的汇款约为3000亿美元[2].

长期以来,国际移民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同时又有一定关联的问题。

从移民学研究角度看,移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躲避宗教迫害、战乱、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也有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和更高生活质量等内在动力。一个基本共识是经济因素、追求更舒适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则是人们迁移的一个最显著的原因之一。国外的研究也表明,70%~80%的个体移动是由于经济原因,这种经济动机主要是由于地区间收入水平和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4].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麦西(Massey)的统计,在1846~1924年间,总共有4800万移民离开欧洲,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等地,约为1900年欧洲总人口的12%。这一大规模移民现象是欧洲工业化的产物,它源于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不发展[5].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前往美国的早期中国移民是为了外出谋生。他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从事修筑铁路、种植棉花等纯体力性劳动,以获得生存的机会。改革开放以后,大量中国知识分子涌入美国,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个人发展和寻求新的生活。在美国的来自中国华裔人口目前已达180万,成为美国第二大少数族裔,仅次于西班牙语裔。

近10年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对全球人力资源观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人口迁徙的规模和范围。

同时,移民对目的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是世界上吸收国际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移民局统计,1820~2002年间,美国的外来移民总数达6822万人。外来移民增加了美国的人口,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带来了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增强了美国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等。在英国,外来高技术人才同样为英国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外来移民填补了社会就业空缺。2001~2002年,外国留学生为英国创造了50亿英镑的收入,外来游客每年为140万英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诚然,移民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非法移民(据美国人口迁移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美国现有非法移民达到1200万,这一数字目前仍以每年4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难民、移民跨国犯罪、移民来源国人才和资金的大量流失以及因移民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等。但绝大多数国家仍认为,移民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尤为如此。

虽然国际移民从产生至今,其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始终不算高,移民因素还谈不上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研究移民问题已离不开经济因素,实现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亦不可低估移民的存在和作用。移民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历史渊源。

当前,围绕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及实践,以下四个新动向值得重视:

1.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移民问题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各国专家对人类跨境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人口迁移的原因、动机以及如何迁移;人口迁移对来源国、目的国和过境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等。与此同时,鉴于各国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移民接受国把制定移民政策视作本国范围内的事,不赞成制定统一的移民管理规则,导致各国的移民政策千姿百态,国际上迄今仍没有一个协调各国移民政策的权威机构。可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的移民政策基本围绕本国利益来制定,属权宜之计,缺乏对国际移民内在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以及跨国公司、IT产业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明显加快。各方逐步认识到,移民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和社会现象,其发展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移民与全球经济形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充分利用移民给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才能有效管理移民问题。

当前,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要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的目标,急需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丰富的劳动力和充足的资金。国际移民恰恰能在这方面发挥补充和调节作用。因此,将移民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放在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有助于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国际迁徙问题上的合作与协调。

2.移民对来源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截至目前,有关移民对目的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已有相当多的论著,但有关移民对来源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权威资料则不多。根据世界银行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有官方记录的汇款额在2005年超过23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收到汇款1670亿美元,高出包括所有来源在内的发展援助额的两倍。非正规渠道的汇款至少高出官方估计数的50%,从而使汇款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来源。尽管以上汇款重点来自发达国家,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即所谓“南南汇款”,也逐年增加,已占汇款总额的30%~45%。

根据奥兹登和莫里斯所作的居民调查分析显示,在几个低收入国家,移民汇款与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汇款还有助于居民在遭受经济冲击和陷入困境时维持其消费水平,并促进了居民对教育、卫生的投资乃至进行创业。世界银行所做的一个研究课题“国际移民、汇款与人才外流”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些结论[3].为此,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呼吁各国承认移民在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与减贫中的积极作用。遗憾的是,目前移民汇款的成本仍然偏高,汇款费用通常占汇款金额的10%~20%,客观上不利于增加贫困移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他们更多地往家里汇款的积极性。移民来源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移民投资、创业的信息咨询以及提供贷款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仍显不够。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移民汇款,进一步扩大汇款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积极作用问题亟待解决。

3.主要发达国家在调整其移民政策的同时,趋向进一步放宽对技术移民的准入,政策趋于务实。近年来,随着非法移民问题的突出以及极右势力和仇外排外势力的抬头,欧盟各国纷纷调整移民政策,概括起来包括:(1)加强了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2)进一步协调和规范成员国有关难民准入的标准;(3)更多地关注移民的人权以及移民融入目的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4)引导和控制欧盟内部新成员以及来自其它地区的移民流动,防止大量非技术移民涌入发达地区等。2005年7月,英国提出了新的移民政策咨询文件《有选择的准入:使移民为英国利益服务》,旨在强化对移民的管理。美国移民政策一直比较宽松,但“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因反恐和国土安全的需要,美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入境管理措施,移民政策亦趋收紧。

然而,在对待高技术人才问题上,上述各国普遍比较务实,并把吸引国际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因为他们认识到,各国之间在21世纪的利益竞争根本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国际移民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入,将增强本国经济的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美国从1990年起开始发放H-1B签证,专门用于吸收具有特殊技能的国外人才。从1999~2001年问,每年又逐步增加了H-1B签证数额,从6万人增加至11.5万人。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甚至向国会提出将该类签证增加到20万人[7].此外,美国政府还不断通过为国外科技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增加科研资金和设立荣誉奖励等措施吸引其来美定居和服务。德国在2001年7月出台了新移民政策,旨在应对德国专业人才缺口所导致的国际竞争力下降问题。根据该政策,德国每年将有5万外国移民,其中科技人员占输入移民总数的比例超过60%[4].2005年初,德国又颁布实施了《新移民法》,在增加对非法移民及劳工的限制的同时,采取了进一步有利于高技术移民来德工作或定居的措施,包括允许留学生毕业后可延长1年居留期等。

4.各国政府对加强移民问题国际对话与合作持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移民问题一度是各国政府对话的,非法移民问题更是一种顽疾,难以彻底根除。移民来源国和目的国之间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总体差距较大,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立场和政策。但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移民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专家甚至认为,移民问题已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问题。近十几年来,除了双边合作以外,国际和区域性移民机制逐步建立,国际上研究移民问题的组织不断增加,如国际移民组织(IOM)、巴厘进程(BaliProcess)等。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参与了上述机制的工作,但鉴于移民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复杂性,多数机制局限于论坛形式,并以非正式、非约束性作为工作原则。目前,各方讨论的议题多集中在:移民与发展、劳工移民、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移民的人权保护、移民的社会融合、非法移民、移民与健康、妇女移民和移民管理等。我国也积极推动移民问题国际对话与合作,并已连续两年担任APC协调员国。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交流,虽然各国离最终达成一项协调一致的国际性战略的目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是移民目的国,还是来源国、过境国,对移民及其相关问题的态度趋于理性和务实,政策也愈加开放。在此背景下,各方决定于2006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移民与发展问题的高级别对话会,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就移民问题举行大会。无论届时会议的结果如何,它将开创有关移民问题政府间合作的先河,并且表明加强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对话是大势所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移民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际社会已开始从新的视角来审视移民问题。即将在联大举行的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全球性讨论,无疑将有助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移民问题,把握移民现象的本质,趋利避害,扩大国际迁徙的积极作用,以最终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和实现各国利益的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z].(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决议,决议号:A/RES/60/1),2005.

[2]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GCIM)。互相关联的世界中的移民:新的行动方向[R].日内瓦,2005.

[3]世界银行。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R].华盛顿,2005.

[4]林姗姗。国际移民的走势比较与动因分析[J].亚太经济,2003,(5):76—78.

[5]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1);1—16.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理念的创新

国民经济还要能够将创新融入进去,使我们的社会各个方面,体现着健康的创新气息。它还要能够在一些新产业新产品爆发出巨大经济力量的同时,凸显出文化的内涵,甚至于让文化产业成为社会真正的主导产业。另外,我们希望,将传统的一些产业也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时代内涵以及意义。就拿农业来说,我们要以信息化,生态化,知识化,自动化来改造,并且寻找合适的切入口,与主导产业链接,使之在总体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才能让它维持作为最基础的产业的地位,让它不衰落下去,还能在这个社会获得好的发展。不过它已经获得了新的面孔,有了新的面貌了。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转型不应该彻底抹杀以往的旧产业,旧产业应该存在,只是它存在的方式较以往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我们当然也不能以这些传统产业尚存在,尚落后为借口,去否认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制度职能创新的这个必然趋势。之所以会有人否认,是因为先前的旧观念实在是太过于根深蒂固并且强大了。

二、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特征理念的创新

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有着一种历史的惯性与沿袭。所谓历史的惯性与沿袭指的是和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有一定的继承,与我国传统工业经济粗放式的经营相匹配。仔细看就能发现,行政指令几乎是宏观调控中十分常用和十分好用的手段。缘何?因为我国这一套国民经济管理几乎是上级对下级的行政调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向里追溯又能发现,因为我国的经济管理系统是带有很强的封闭性的,类似于行政登记管理系统。现在,我们站在的是现代新经济的高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国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惯性特征。在能够把握这个特征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提出切实的解决之道。自从党的十召开以来,我们的政府将服务两个字提出地很多,尤其在与经济层面,政府确定了自己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服务,不是主导,不是上位者,它应该放权,在保留必要的法制管理,契约管理的基础上,将权力大胆地交给市场,交给企业。这样的理念无疑是正确的,它能够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比的优越性。并且,它也和西方以前鼓吹的政府只要当好守夜人,政府无用的论调不同,我们的政府并不是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将行政管理彻底放弃,而是要在法治的前提下。这是依法的,合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的。因而现在宏观调控的主体该明确了,只能是立法,执法,司法这三者。与之一起改变的,还有一些关系的变化。比如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再也不是类似于行政管理的那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宏观主体不会再有那种上级的权威,而微观主体将得到充分尊重,它再不是被控制的对象,它有充分的自,有充分的的空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天地中一展手脚。因而我们能够预料,一个谈判协商程序将被或者正在被建立,这个协商谈判程序,类似于契约的形式。那么现在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清楚明白了。宏观主体能够对微观主体产生规范的,唯有法律手段,而不是先前的行政手段——这体现出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法治社会更加健康发展——进而,我们能够以更加深层的角度来看待二者关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第一个进步是先前所说——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第二个进步,则是由第一个进步衍生的。因为宏观主体是政府,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微观主体的经营者是来自于人民,那么,现在的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有了那种委托人与人的关系。宏观主体自然要依照法律程序对微观主体进行管理和引导,而微观主体却也自然拥有监督宏观主体的权利了。有了这样一层关系的回归(说回归而不是出现,是之前这种关系本来就存在,只是长期被淹没在旧的体制之下),将会比较有效地促进宏观主体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因为现在这个创新是来自于人民的诉求,是人民为了自身利益的呼声。那么这样的创新则势必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要对经济管理制度做一个创新,进行一个突破,这样才能使得我国国民经济良好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李闯 单位:黑山县委党校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收入差距、二元结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4∶1。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然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彻底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因为农民收入太低。对全面实现小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本文主要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对这一问题作深层剖析。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3年扩大到3.24:1,呈持续扩大态势。

根据曾国安的五等分统计法来看,最贫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而同期美国为4.27%),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为47.5%(而同期美国为44.6%),10万亿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额。基尼系数1995年为0.455(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水平,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均状态,0.4以上则为差距悬殊状态)。和其他国家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乡差距过大),而且产生了所谓“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汰效应。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在最近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一个先上升后扩大的过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但这个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

现阶段农民面临的生产和发展的压力比以往明显加大,收入增长缓慢。这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农村内部诸多规律性因素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原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通过“剪刀差”政策手段把一部分农村财富转移到城市,抽走了农村发展所必需的积累资金。通过强制降低农产品价格从农业中获取剩余以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是本世纪20年代前苏联经济学家普里奥布拉辛斯基提出的一项经济政策。这项政策通过扶持发展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很适用,是我国长期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其本质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工业部门,以促进工业发展。改革前,为完成重工业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化,国家完全垄断国内贸易,通过对农产品征税,降低农产品价格,获得大量利税为城市工业化投资。1952—1986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抽走了5823.74亿巨额资金,加上农业税1044.38亿元,34年间,国家从农业中抽走了6868.12亿元资金。这些从农业部门转移来的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剪刀差”被废除,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2、二元经济体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50年代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理论基础是所有制的不同。城市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农村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城镇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几十年来逐渐固化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两个经济单元,两种发展水平”的格局;作为二元经济体制象征的二元户籍制,是维护城乡利益格局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城乡居民在身份待遇上存在一系列严重差别,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1、经济层面。在所有制、流通、交换、税赋、收入分配、价格补贴等方面,在向城市重工业倾斜后,为使城市尽早实现现代化,又向城市全面倾斜;2、社会层面。城市人享有的文化教育、劳动保护、就业帮助、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福利补贴、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及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对绝大部分农民来说可望不可及,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与生存保障;3、就业层面。政府对具有城镇户口的待业者给予众多就业机会,确保城市居民最大限度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但户籍制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改革前)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公平竞争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此外,在改革和体制变迁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二)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相当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原有体制下的一种政策产物。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对农民的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以来,这些政策有所松动和改变,但离根本性改变尚有距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些宏观政策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一是城市化方向明显走偏,它不是将增加就业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方面,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二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给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依靠国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对大中城市关注过多,对小城镇和农村关注不够。三是金融政策安排不当。“嫌贫爱富”的金融政策向城市偏斜,使农民贷款无门,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发展机会和增收空间。

(三)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人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城市职工享受,而农民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项重要因素。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我国目前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由于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教育投资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四)现实因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1、我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磨合适应过程;2、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口增加,国内价格下降,一定时期内会对农民收入带来影响;3、社会对农业的服务体系、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起来;4、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民重视不够;5、我国城市化滞后。从农村内部看,主要是:1、近年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而生产资料成本逐年递增;2、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经营,生产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农业劳动收入很低;3、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得不到好处;4、农民额外负担过重;5、基层政府和乡村利用计生罚款增加财政,使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都得到加剧。三、关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同等收入水平上的其他国家(钱纳里“标准结构”中的样本国家)还要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政府采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的必要性。

(一)发展经济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贫困,保证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要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紧紧扭住不放”。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是同转型期的复杂性联结在一起的,许多不正常收入乃至非法收入同转型期的种种无序状态有关。只有深化改革,只有经济发展了,“馅饼”做大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才能为公平分配和减轻贫困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二)改革政策取向,向农民提供平等的国民待遇。要从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给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农民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一是给予农民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和处置的完整权益,让农民有一份土地资产,使农民有财产权利的基础;二是要保障农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有充分的财产、教育,文化、政治权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现阶段“一国两策、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内涵,仍在城乡居民自由迁移、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构成障碍性因素,因此,彻底改革户籍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当务之急是给农民自由迁移的权利,城乡之间要实现人口和劳动力无障碍迁移和流动,让农民有发展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农村最低社会救济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反贫困的工作力度,满足农村贫困群众多层次的救济需要。

(三)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制定公正的分配规则。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比较习惯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外乎是物资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的投入产出,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物资资源的流动,货币资金的存取等来进行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也仅在于资金的运作、物资的调动,劳动力也是这些运作和调动中的一个内容。这样的国民经济内容单纯以物质和资金流动来当做主线。因为传统的粗放经济模式,人们对于物资的需求比较高,占的比重也比较多,而如今有了变化,因此需要对内容理念进行创新。

2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1)政府组织的变革

政企分开以及政经分开,政府组织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领域,由民营企业进入其中,参与竞争,给民众创业提供条件,给经济创新提供基础,清除创新路上的阻碍,提供便利。尤其是政府组织的领导,应该要打破行政垄断,让组织结构退出经济领域。如果政府在经济领域过度的活跃,乃至于与民众争夺利益的时候,那么就不能够让经济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从民众可以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对民众组织进行扶植,建立社会公共经济组织,促使民众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

(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的社会自组织生长起来

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立第三部门来对法治经济秩序责任进行承担,能够帮助政府缓解负担,同时提升了经济的民主性,对法治社会的完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国民经济管理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实现的目的。社会自组织系统是必须存在的,企业和国家之间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管理的正常运行。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除了注重上下级关系之外,微观主体活力也是其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够将微观和宏观主体聚合能量给无限放大。

(3)权利平衡和分割的组织结构

政府进行国民经济管理是利用其行政身份,而当其职能发生了转变之后,其有了更多的责任,因此,新的国家经济管理组织中,权利应该划分得更清楚,防止相互之间的推诿现象,避免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

3结语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经济形势分析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分为直接指标以及间接指标,如产业结构、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总值(GNP)等,如表1所示。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对国民消费支出的贡献作用。反映国民消费支出的指标有很多,如居民最终消费占GDP中的比重、劳务支出指标等。这些指标数据可以有效的作为国民消费支出核算的原始数据,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能够很好的反映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另外,消费核算信息可以很好的反映居民消费中的构成比例,如食品以及通信类的支出份额。有了这种信息,就可以更好的倡导居民进行适当的消费支出,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的详实科学,能够促进我国的税务改革,了解当下消费热点,树立居民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核算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居民的储蓄与投资有很大的贡献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投资储蓄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等指标,可以很好的分析当前的各种货币供给与需求状况,了解我国的居民储蓄在国内储蓄中的地位,以及储蓄对投资的贡献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政府投资与居民投资的比例关系,更科学的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际上,储蓄、投资、税收是联系很密切的三个环节,对储蓄与投资信息的严格审读,有助于税务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除此之外,储蓄的变化状况还可以反映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住房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在1991-1999年短短的9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增长超过40%、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增长超过120%。预期心理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工人就业状况糟糕、医疗制度以及住房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居民对未来隐忧加剧而让银行储蓄增加。对此,相关的部门对我国的各个体制进行了适度的改革,让居民放心消费。虽然,我国的社保制度不够完善,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毕竟居民的消费心理需求有了适当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可以让统计部门与政府部门有很好的参考依据,各个职能部门也据此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的良性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可以让收入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国民经济的循环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生产只是一个阶段,对于最终成果的消费才是目的。不过,成果的消费并不是生产者一个人“享有”,而是要经过“分配与交换”的多个环节,才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国民经济的核算就是要对消费品在“分配与交换”的各个环节进行统计与核算,这其中也包括对最终产品的使用情况。国民经济的核算可以让收入的分配更加的高效与科学,提升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收入分配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要清晰合理,收入的分配要分层展开,有次序的进行。为了让收入的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核算的信息应该包含更多的机构部门,应用SNA在核算整个收入分配时,就应该按照“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两个阶段进行。在收入分配增长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让宏观收入分配的结构更好的得到调整,初次分配可以让收入结构得到很好的转移,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结构状况。国民经济核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与对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国民经济核算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的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例如,联合国根据连续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会费;世界银行业根据相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决定一个国家能否享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所以,国民经济核算还深层次的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间接影响到了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分析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很大。也有相应的投入产出方法,用于国民经济的核算。投入产出方法又称为投入产出分析,以一定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比例系数与结构分析,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相关的经济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原因和影响。投入产出的方法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有一个漫长的历史。1950年,投入产出分析第一次被建议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1968年,SNA就吸纳了投入产出分析法。1993年,SNA就把投入产出纳入到了整个核算体系。实际上,我国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1974年,我国就编制出了第一张实物性的投入产出表,涵盖了61种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更是编制出了大型的“1987年投入产出表”。2004年,“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更是让投入产出的核算方法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投入产出表考虑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入来源”与“使用去向”,是一种棋盘式的平衡表。它可以很好的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同时能够很准确的表明“投入的来源”与“产出的去向”。另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很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投入产出表也能够很好的把握。投入产出表的样式多样,分类齐全,结构清晰明了。如“实物性”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就充分考虑了计量单位的特点,便于审核统计工作。另外,也有根据地域划分的投入产出表,如“全国投入产出表”与“地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见表2),可以直观地反应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中。“对称性投入产出表”用于预测和制定计划。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国民经济核算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贡献价值

宏观经济效益能够很好的反映各个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在当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很多人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一味追求GDP的量与速度,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在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很好的衡量社会总产出。一定的情况下,GDP的数字越大,就代表这个国家的产品以及服务的增加值就越大。目前,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很多的人意识到了不能一味的以财富数字的增长来衡量GDP。如果牺牲了环境与浪费掉了大量的资源,虽然换取了经济财富的增长,GDP指数的上升。但是,GDP并不体现资源的掠夺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实际上,这种GDP的数字是一个虚假的数字,过度的夸大了“财富”,却忽视了对成本的折算。鉴于此,一味的追求财富GDP的增长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办法,要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因素,减去相应的成本。很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了绿色GDP这样一个概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一个“绿色GDP”概念的产生,是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们在权衡了环保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以及利弊后的一个结果。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及宏观经济模型建立的基础

在宏观的经济管理中,涉及到很多的统计数据以及模型,而国民经济核算就可以为这种数理统计以及模型的搭建提供范本和奠定基础。作为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确定了很多宏观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指标设置以及基本分类。这样的功能让经济统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的提高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效率,增强了其应用功能。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科学的制定与检验国民经济的方法

国民经济计划涉及到很多的宏观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所反映的现象,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经济联系。为了更好的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计划与规划的指标数量也必须满足这种经济联系。国民经济核算的手段非常科学,也正反应了这种内在的经济关系。因而,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科学的制定与检验国民经济的方法。

四、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专业代码与名称 星期六(2016年04月16日) 星期日(2016年04月17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020105 金融 [专科]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7 保险 [专科]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80 财产保险学 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 [专科] 00088 基础英语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91 国际商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76 国际金融 00094 外贸函电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0089 国际贸易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18 餐饮管理 [专科] 00984 酒水知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978 烹饪工艺学(二)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980 烹饪原料学(二)   00977 餐饮业法规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 [专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7 劳动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科] 00168 房地产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71 房地产投资分析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6 物业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4 建筑工程概论 00169 房地产法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75 房地产开发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11 饭店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194 旅游法规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5 电子商务 [专科]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28 物流管理 [专科]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2 物流英语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科]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1 物流数学 05362 物流英语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020313 销售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03 监所管理 [专科] 00242 民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专业代码与名称 星期六(2016年04月16日) 星期日(2016年04月17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020105 金融 [专科]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7 保险 [专科]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80 财产保险学 00081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 [专科] 00088 基础英语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91 国际商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76 国际金融 00094 外贸函电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0089 国际贸易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18 餐饮管理 [专科] 00984 酒水知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978 烹饪工艺学(二)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980 烹饪原料学(二)   00977 餐饮业法规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 [专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7 劳动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科] 00168 房地产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71 房地产投资分析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6 物业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4 建筑工程概论 00169 房地产法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75 房地产开发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11 饭店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194 旅游法规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5 电子商务 [专科]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28 物流管理 [专科]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2 物流英语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科]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1 物流数学 05362 物流英语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020313 销售管理 [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03 监所管理 [专科] 00242 民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1月12日(星期六)

1月13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 10201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际贸易 10201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88 基础英语  00076 国际金融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餐饮管理 102011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77 餐饮业法规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工商管理  1020176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95 生产与运作管理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会计 1020203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8 成本会计  27009 管理会计  27092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10202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场营销 1020207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旅游管理 10202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电子商务 1020215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物流管理 102022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5362 物流英语  00012 英语(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采购与供应管理 1020265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62 物流英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销售管理 102031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律师 103011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法律

1030112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 行政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20245 刑法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社会工作与管理

1030202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

1030301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12 政治学概论  学前教育

1040101  00386 幼儿文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

104010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412 小学班主任  29766 现代教师学  心理健康教育

104010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9659 家庭心理治疗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

1050114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英语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专科 国编码

省编码

专名称

星期六(10月24日)

星期日(10月25日)

主考院校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030301 301 行政管理 管理心理学(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03349)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政治学概论(00312) 山西大学

050114 302 汉语言文学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山西师范大学

020203 303 会计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020101 304 统计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00206) 财政与金融(00048) 统计法规概论(00251) 山西财经大学

080104 306 采矿技术 矿山地质(02168) 工程力学(一)(02159) 矿山电工(02016)

采矿学(02171) 矿山机械(02170) 太原理工大学

020201 307 工商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7)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企业会计学(00055)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太原理工大学

030112 308 法律 民法学(00242)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山西大学

050207 309 英语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95)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综合英语(一)(00794) 山西大学

020105 316 金融 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090101 317 农学 农业生态基础(02665) 植物学(二)(02660)

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 农业气象学(02664) 作物育种学(02672) 山西农业大学

080701 320 计算机及应用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太原理工大学

080801 321 房屋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一)(02400)

房屋建筑学(02394) 工程测量(02387)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太原理工大学

100701 322 护理学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山西职工医学院

090401 323 畜牧 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学(02775)

家畜环境卫生学(02771) 家畜饲养学(02769)

草食动物学(02778) 畜产品加工(02074) 兽医概论(02776) 山西农业大学

100803 324 中药学停止新生报名 中医学基础(一)(02930) 药用植物学(03037) 中药化学(03038)

中药学(一)(02974) 方剂学(二)(02932)

中药药理学(03046) 山西中医学院

040106 325 教育管理 教育行政学(00447)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00446)

教育社会学(06159) 教育政策学(00444) 学校管理学(00448) 山西大学

030403 330 公安管理 保卫学(00359)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管理学(00356) 刑事侦查学(0035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50308 333 新闻学 报纸编辑(00655) 新闻采访写作(00654)

新闻心理学(00657) 广告学(二)(00853)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00656) 山西大学

080306 334 机电一体化 机械制造(02230) 工程力学(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 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02236)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02232) 太原理工大学

082207 335 计算机信息管理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计算机原理(02384)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太原理工大学

050102 336 秘书 秘书学概论(00345)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 机关管理(00509)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00514)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40101 337 学前教育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山西师范大学

090402 340 兽医 畜牧概论(02788) 兽医微生物学(02785)

兽医药理学(02787) 家畜病理学(02783) 家畜内科学(02789) 山西农业大学

020209 341 旅游管理 饭店管理概论(00193) 中国旅游地理(00190)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游经济学(00187)

旅游市场学(00192)   山西大学

020207 345 市场营销 企业定价(0018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 经济学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020109 346 国际贸易 基础英语(00088) 国际金融(00076) 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0) 中国对外贸易(00092) 山西财经大学

080704 347 电子技术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音像技术(06168)

电工原理(02269) 电子测量(02348)

数字电路(02344) 电视技术(02346)

线性电子电路(02340)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02277) 山西师范大学

030104 348 经济法学 民法学(00242)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山西大学

020211 350 饭店管理 饭店管理概论(00193) 旅游学概论(06011)

中外民俗(00199) 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202)

旅游经济学(00187)   山西大学

090603 351 乡镇企业管理 价格学基础(02836) 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 农村企业经营管理(02828)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020112 353 工商行政管理 商标与广告管理(0011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财政与金融(00048)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00110)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市场管理(00112)) 山西财经大学

020205 355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心理学(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劳动就业概论(00165) 社会保障概论(00071)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060201 365 档案管理 档案文献复制技术(00780) 科技档案管理(00777)

声像档案管理(00782) 档案文献纂学(00778)

企业档案管理(00784) 档案保护技术(00779)

科技文件材料学(00783) 山西大学

020113 369 土地管理 土地经济学(00116) 房地产评估(00122) 土地管理概论(00117) 土地利用规划(00119) 山西农业大学

050303 370 公共关系 公关心理学(00643) 公共关系写作(00646)

公关礼仪(00644) 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二)(00853) 公关语言(00647)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30111 372 律师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00214) 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山西大学

040103 373 小学教育 美育基础(00409)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山西大学

030103 375 监所管理 警察管理学(00241) 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 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80604 37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工原理(02269) 发电厂电器主系统(02301) 电力系统基础(02300)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02277) 太原理工大学

080501 377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 电厂锅炉(02254) 工程力学(一)(02159)

泵与风机(02252) 工程热力学(一)(02248) 传热学(一)(02249) 太原理工大学

020118   餐饮管理   餐饮业法规(00977) 餐饮服务(00982) 烹饪工艺学(二)(00978) 太原师范学院

020219   电力市场营销 应用文写作(02126) 电力企业管理概论(06137) 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一)(00181) 电力市场基础(06139)

农村电力市场基础(06140) 山西大学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企业管理(00136)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0283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农业大学

020228   物流管理     物流英语(05362)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山西财经大学

本科

科 国编码

省编码

专名称

星期六(10月24日)

星期日(10月25日)

主考院校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思想政治

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公共课 英语(一)(00012)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教育学(一)(00429)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大学语文(0472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线性代数(02198)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心理学(00031)

物理(工)(00420)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030401 100 公安管理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公安行政诉讼(00860)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82205 101 工业工程 工程经济(02194) 设施规划与系统分析(02648)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 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 太原理工大学

040107 102 教育管理 教育预测与规划(00454) 教育经济学(00451)

学前教育管理(00457)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山西大学

070302 104 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学(02059) 中级有机化学(02055)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级无机化学(02054)   山西大学

070202 105 物理教育 电动力学(02034) 高等数学(三)(0203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02035) 物理教育学(02039) 山西大学

040202 106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00480) 科学思维方法论(00483) 人生哲学(004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政治学概论(00312)

欧洲哲学史(00030) 山西师范大学

070102 108 数学教育 拓朴学基础(02008) 抽象代数(02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微分几何(02014) 复变函数论(02011)

偏微分方程(02015) 山西师范大学

040302 109 体育教育 体育测量与评价(00496) 体育保健学(0049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体育教育学(00503) 山西师范大学

020115 110 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0014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山西大学

060202 111 档案学 科技档案编研(00791)

外国档案管理(00789) 中国档案事业史(00785)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中国行政史(00322) 山西大学

080605 112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分析(02310)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02312) 自动控制理论(二)(02306) 发电厂动力部分(02311) 太原理工大学

080708 113 计算机通信工程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 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 北京邮电大学

082211 114 邮电管理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财务管理学(00067) 邮电经营管理(03159) 现代电信技术概论(03155)

现代邮政通信技术概论(03156)

邮电管理信息系统(03160)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北京邮电大学

080702 115 计算机及应用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C++程序设计(04737) 软件工程(02333) 太原理工大学

030109 116 监所管理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查学(0093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犯罪改造心理学(00933)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20208 117 市场营销 国家商务谈判(00186) 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国家市场营销(00098) 山西财经大学

020210 118 旅游管理 财务管理学(00067)

世界旅游地理(06151) 旅游文化学(06124) 旅游公共关系学(06177) 旅游景区管理(06153) 山西大学

050305 119 新闻学 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新闻摄影(00659) 公共关系学(00182)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山西大学

040108 120 教育学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教育学原理(0046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认知心理(00471)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80709 121 计算机网络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0314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 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 山西大学

080705 122 电子工程 工程经济(02194) 现代电视接收系统(06171) 自动控制理论(二)(02306) 单机原理及应用(02358) 山西师范大学

090102 123 农学 农业生态基础(02665)

作物栽培生理(02676) 生物化学(二)(02634)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02677)

农业推广技能(02845)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02683) 山西农业大学

090403 124 畜牧兽医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02765)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02793) 动物营养与代谢并防治(02795) 畜牧微生物学(02798)

畜牧业经济管理(02796)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06173) 山西农业大学

030207 125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发展社会学(00287) 人口社会学(00302)

社会调查方法(00288) 组织社会学(00311)

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城市社会学(二)(00313) 山西大学

030203 126 社会工作与管理 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发展社会学(00287) 社区社会工作(00281)

社会调查方法(00288) 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社会行政(00283)

中国福利思想(00285) 山西财经大学

020202 185 工商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太原理工大学

020204 189 会计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山西财经大学

050105 190 汉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史(00540)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0617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语言学概论(00541)

汉字学概论(00820) 山西师范大学

030106 193 法律 合同法(00230)

监狱法学(06154) 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山西大学

030302 194 行政管理学 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山西大学

050201 196 英语 高级英语(00600) 日语(00840)

法语(00841) 外语教学法(00833)

语言与文化(00838) 英语写作(00603)

外刊经贸选读(00835) 山西大学

100702 197 护理学 护理管理学(03006)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长治医学院

020119   餐饮管理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 餐饮美学(00987)   太原师范学院

040112   小学教育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文学概论(二)(0054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3329) 太原师范学院

020114   农业经济管理 农学概论(00127) 农业技术经济学(00128)   畜牧学(00133) 山西农业大学

020229   物流管理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山西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弹性管理;国民经济;税收弹性;贸易条件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前言

除了可以作为基本理论基础,还可以将经济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来评价现代经济决策的各种活动,经济决策的很多不合理性需要用弹性管理来弥补。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一项不同于原来的崭新体系。经过优化的各个领域都应用了弹性管理。虽然弹性管理应用的时间并不早,但是弹性管理这个概念提出的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是由法国的古诺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所以可以说1838年就已经有了经济理论。

二、对于弹性的理解

弹性理论可以分为三种,首先就是交叉需求弹性,其次是价格弹性,最后是需求弹性。在运用弹性理论之前,需要明确弹性理论的内涵,这样才能在企业实践中将弹性理念当做工具,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应用提出已经是一种新的尝试了。弹性实际上就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描述的是一种敏感程度,也可以说描述的是一种反应,简单的理解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需求弹性就可以理解为,需求弹性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敏感程度的表达式就是用需求变量的百分比作为被除数,将影响需求变量的百分数作为除数,所得结果就可以表示弹性敏感程度的大小。

三、国民经济的作用

国民经济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方面就是在宏观经济循环中的应用,第二就是核算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第三就是在构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应用。

1.在宏观经济循环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其实是设立了许多目标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正在慢慢改变方向,所以在国民经济的管理方面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计算,全面的描述。宏^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内在联系都可以通过国民经济管理发现规律。

2.核算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的系统性安排都是有预算的,对于目前形势的分析主要有国民经济综合性生产分析,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分析,国民经济消费支出分析,国民的储蓄与投资分析。在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生产的分析是备受关注的,因为它牵扯到了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和方向,反映了经济的主要内容。收入分配主要包括结构方面和增长方面,在分析各个阶层的收入时要制作成动态的分析,国民经济核算其实只要核算主要经济体就可以,而主要经济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结构分析主要是从结果入手,然后多次考察增长的趋势。

3.国民经济核算在构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应用

在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时,其实是一个变化过程,由定性到定量的变化过程,并且需要不断地精化发展的方向,数据基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了,宏观经济需要的是内在平衡、有逻辑、思维谨慎的系统。与此同时,宏观经济管理有自己的模型,主要模型就是投入生产模型,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最优化模型。

四、弹性理论应用的三个方面

1.需求收入弹性

在需求收入弹性这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到控制变量原则,前提就是假定其他的变量不变,之前提到过的弹性系数大小也就是弹性的敏感程度,需求收入又可以继续细分,主要是收入单位弹性、收入富有弹性、收入缺乏弹性、收入负弹性、收入无弹性。对于富有弹性这一类,这一类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高档消费品。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收入弹性的商品就包括衣服等。缺乏弹性的这一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最后一种负弹性就是一种呈下降趋势的劣质产品。

2.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各个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都是反应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互相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常情况下,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得知,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商品的卖量减少,从而使需求量减少。相反,当价格降低时就会使价格产品的需求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国民经济管理。但是价格的上下浮动,并不会影响总收益的太多变化,价格高卖的少喝和价格低买的多实际对于国民经济而言都是一个意思。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就是把产品分类,文章在这里将产品分为了互补品,替代品与无关品。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带动产业的影响对于国民经济来讲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种产品迅速收到大家的欢迎,那么这个产品的有关产品需求量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对于与从产品有竞争关系的产品,需求量就会大大下降。我们将互补品和替代品都看作分析国民经济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需求弹性在决策中的应用

弹性需求在国民经济中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在给产品定价,对产品的新开发,确立主要的竞争关系都非常重要。

产品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价格定位方面,有些需求量特别大的产品,最好不要最易变动价格,尽可能维持住价格。比如有些产品缺乏弹性就应该相应的提高价格,然后是价格具有弹性变化条件。产品的开发方向非常多,所以弹性需求有助于确定一个主要方向。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弹性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国民经济这个抽象性的全貌被弹性管理系统而生动的描述了出来。经济运行过程的平衡与否和结构的合理性都可以通过互相比较体现出来,既可以跟国际从横向对比,也可以跟中国自身的发展进行纵向对比,从而使我国的经济管理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市场需求弹性理论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J].经济问题,2014(6):101-102.

[2]陈树文.需求弹性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15(2):4-5.

[3]耿永志,刘凤军.试析经济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运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15(6):61-62.

[4]范英杰,田敏.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旅行社定价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4):7-8.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本目录根据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个大类的学术期刊535种,按学科代码顺序分类排列。

温馨提示:快捷查找期刊方法,按Ctrl+F 输入期刊名称即可

管理学(29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3 科研管理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 4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5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6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7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 8 研究与发展管理 复旦大学 9 公共管理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0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 11 管理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13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 14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15 管理评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6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17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9 科技进步与对策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20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1 科学管理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22 软科学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23 系统工程 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 24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5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6 系统管理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27 华东经济管理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28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 29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12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 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4 国外理论动态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社会主义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6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等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 8 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9 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 10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11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12 理论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哲学(12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3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4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 5 世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6 伦理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7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 现代哲学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9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10 系统科学学报 太原理工大学 11 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 1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宗教学(3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2 宗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3 中国宗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 语言学汉语类(1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 3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4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5 语言科学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6 语言文字应用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7 汉语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 8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9 语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10 古汉语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11 语文研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民族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语言学外语类(1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 6 中国外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8 外语教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9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10 外语电化教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1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 外国文学(6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2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3 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4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5 国外文学 北京大学 6 俄罗斯文艺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文学(16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3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4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5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馆 7 南方文坛 广西文联 8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9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0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 11 当代文坛 四川省作家协会 12 小说评论 陕西省作家协会 13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14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 15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6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中心 艺术学(20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音乐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3 民族艺术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音乐学院 5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6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 7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8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9 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 10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武汉音乐学院 11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1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 1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津音乐学院 14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西安音乐学院 15 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 16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17 艺术百家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18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19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四川音乐学院 20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历史学(26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农史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 4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陕西师范大学 6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7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8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 9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 10 史林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1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12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13 安徽史学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14 史学集刊 吉林大学 15 世界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1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7 文史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1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9 西域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院 20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21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2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3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社 24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5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26 历史教学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 考古学(7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文物 文物出版社 2 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 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4 考古与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5 中原文物 河南博物馆 6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 敦煌学辑刊 兰州大学 经济学(73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 3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4 经济学(季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5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6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7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8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9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 10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11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12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 13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14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等 15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16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17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8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19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社科学术基金会 20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 21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23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 24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25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 26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27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上海财经大学 28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等 29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0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 31 国际贸易 中国商务出版社 32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33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35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 36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37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38 南方经济 广东经济学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39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40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4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42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大学 43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44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劵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45 商业经济与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 46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大学 47 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48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49 财贸研究 安徽财经大学 50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51 政治经济学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52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53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广州金融学院 54 经济纵横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55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河北经贸大学 5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7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58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9 国际经贸探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0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 61 现代经济探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62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杂志社 63 财经论丛 浙江财经学院 64 当代经济研究 吉林财经大学 65 亚太经济 福建社会科学院 66 金融论坛 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 67 城市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68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 69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江西财经大学 70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71 经济经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72 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 73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价格协会 政治学(39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 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3 当代亚太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等 4 国际观察 上海外国语大学 5 国际政治研究 北京大学 6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 7 美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8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9 外交评论 外交学院 10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11 求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江苏省行政学院 1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14 欧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15 青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1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室 17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行政学院 18 公共行政评论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 19 国际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 理论探讨 龙江省委党校 21 妇女研究论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研究会 22 德国研究 同济大学 23 南洋问题研究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24 东南亚研究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25 日本学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 26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27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 28 求实 江西行政学院 29 俄罗斯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30 南亚研究季刊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31 台湾研究集刊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32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研究会 33 探索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34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35 新视野 北京行政学院 36 理论探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37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上海行政学院 38 南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中国南亚学会 39 理论学刊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法学(2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2 法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3 法商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 5 清华法学 清华大学 6 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 7 法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西北政法大学 9 现代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10 法学 华东政法大学 11 法制与社会发展 吉林大学 12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13 法学评论 武汉大学 14 知识产权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15 环球法律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16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17 法学论坛 山东省法学会 18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 19 政治与法律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0 法学杂志 北京市法学会 21 当代法学 吉林大学 社会学(9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3 人口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4 人口学刊 吉林大学 5 社会:社会学丛刊 上海大学 6 人口与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 人口与发展 北京大学 8 南方人口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 9 西北人口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 民族学与文化学(14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广西民族大学 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中南民族大学 5 中国藏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中央民族大学 7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8 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 9 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10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11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 12 民俗研究 山东大学 13 文化遗产 中山大学 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15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3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 4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5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6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中国传媒大学 7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8 编辑之友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出版科学 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 10 科技与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11 中国出版 新闻出版报社 12 中国编辑 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 14 当代传播 新疆日报社、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15 现代出版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2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高校图情工作指导委员会 3 情报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 4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5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 6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等 7 图书与情报 甘肃省图书馆 8 国家图书馆学刊 国家图书馆 9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吉林大学 10 图书馆建设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黑龙江省图书馆 11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 12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 13 图书馆论坛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14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5 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学会 16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7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协会等 1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等 19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 20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37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 3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等 4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5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6 开放教育研究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 7 中国电化教育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8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华东师范大学 10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 1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等 12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报刊社 13 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14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 15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16 教育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 17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18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19 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 20 复旦教育论坛 复旦大学 2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2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3 全球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 24 现代大学教育 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南大学 25 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协会 26 江苏高教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27 现代教育技术 清华大学 28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 29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中国特殊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3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33 现代远距离教育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等 34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35 大学教育科学 湖南大学、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36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37 研究生教育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体育学(10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 3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4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 5 中国体育科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6 体育与科学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7 体育学刊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 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 10 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统计学(4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2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3 统计与决策 湖北省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4 统计与信息论坛 西安财经学院 心理学(7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 3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4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6 心理与行为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7 心理学探新 江西师范大学 人文、经济地理(7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等 3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4 人文地理 西安外国语大学 5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6 旅游科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7 地域研究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环境科学(5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 2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 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等 5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综合性社科期刊(50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开放时代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 学术月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5 文史哲 山东大学 6 社会科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7 学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8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9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10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11 浙江社会科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2 读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14 东南学术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5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16 学术研究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7 国外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18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院 19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 20 浙江学刊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21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22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3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4 学习与探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5 东岳论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 26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27 东疆学刊 延边大学 28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29 思想战线 云南大学 30 河北学刊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31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3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3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34 科学与社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等 35 学术界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6 探索与争鸣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7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38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9 中州学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40 学术论坛 广西社会科学院 41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院 42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社会科学院 43 河南社会科学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4 天府新论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5 学习与实践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46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47 湖南社会科学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8 江淮论坛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49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50 新疆社会科学 新疆社会科学院 高校综合性学报(70种)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 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 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 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 1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大学 1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范大学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 1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 1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1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 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 18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 19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 20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大学 2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 22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农业大学 2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 24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 25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 26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大学 27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 2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 2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范大学 30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范大学 3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 3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 3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大学 34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 3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 3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 3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 38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 3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 4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 41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 4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 4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大学 44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 45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大学 4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 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 4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 4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 50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 5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 52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师范大学 53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大学 5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 5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 5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 57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 58 北方论丛 哈尔滨师范大学 59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 60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 6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2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济大学 63 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 6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 65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66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 67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 68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 69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学 70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新疆大学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10月19日(星期六)

10月20日(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公 共 课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心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教育学(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3)高等数学 (工本) (00022)高等数学 (工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大学语文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198)线性代数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00051)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 (990001)  (99052)小教教育学 (99054)中教教育学  (99053)小教心理学 (99055)中教心理学

科 汉语言文学 (050114)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6)古代汉语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1)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二)  会 计 (020203)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 概论  (00156)成本会计 (00070)政府与事业 单位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法 律 (030112)  (00242)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英语 (050207)  (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行政管理 (0303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 处理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12)政治学概论  公安管理 (030403)  (00359)保卫学  (00361)公安法规 (00354)公安学基础 理论  (00356)公安管理学  (00358)刑事侦察学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计算机信息理 (082207)  (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84)计算机原理  (02120)数据库 及其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护理学 (100701)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2113)医学心理学  (03001)外科护理(一) (0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秘 书 (0501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 与处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509)机关管理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1)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2)微型计算机及其 接口技术  (02120)数据库及其 应用  律 师 (030111)  (0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918)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0917)民法原理与 实务  藏语言文学 (050120)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4964) 公共关系学(藏)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42文学概论(藏)(二)  电力系统 及自动化 (080604)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 (工专)  (02300)电力系统基础  (00012)英语(一)

水利水电 建筑工程 (080901)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87)工程测量  (02452)工程水文  (02453)水利工程施工与定额管理  小学教育 (040103)  (00409)美育基础  (00407)小学教育 心理学 (00410)小学语文 教学论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2)小学班主任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金 融 (020105)  (00075)证券投资于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 (财经类)  旅游管理(020209)

会计  (00182)公共关系学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方向) (081701)  (03706)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学前教育 (040101)  (00386)幼儿文学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88)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  餐饮管理(020118)(中职衔接专科)

(00977)餐饮业法规  (00982)餐饮服务

人物形象设计(050436)(中职衔接专科)  (00688)设计概论

(00681)服装款式设计

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050105)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经济学 (本科) (020115)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42)计量经济学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51)管理系统中的 计算机应用  会 计 (本科) (020204)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 与实务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1)财务报表分析 (一)  法律 (本科) (030106)  (05678)金融法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57)票据法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28)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学 (00169)房地产法  英语 (本科) (050201)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3)外语教学法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603)英语写作  电力系统及 自动化(本科) (080605)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0023)高等数学 (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律 师 (本科) (030108)  (05678)金融法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229)证据法学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 与实务  (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事务 (00228)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学  藏语言文学 (本科) (050111)  (00560)外国文学(藏)  (04967)藏文写作(二)  (04971)藏族现当代 文学作品选  (04966)藏传因明学   政治学 (本科) (030308)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0348)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原著选读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51)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数学教育 (本科)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18)数学教育学  (02011)复变函数  (02009)抽象代数  公安管理(本科) (030401)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金 融 (本科) (020106)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51)管理系统中 的计算机应用  工商企业管理 (本科) (020202)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051)管理系统中的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及其 应用(本科) (080702)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4737)C++程序设计  (02333)软件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 工程(本科) (080902)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2460)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  (02459)水利工程经济与 经营管理  (00420)物理(工)

畜牧兽医 (本科) (090403)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草业科学 (本科) (090117)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化学教育 (本科) (070302)  (02055)中级有机化学  (00342)高级语言程序 设计(一)  (02056)仪器分析(一)  (02053)结构化学  旅游管理 (本科) (020210)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行政管理 (本科) (030302)  (00320)领导科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学 说史  护理学 (本科) (100702)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 护理学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建筑工程 (本科) (080806)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347)流体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2447)建筑经济 与企业管理  计算机信息 管理(本科) (082208)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4737)C++程序设计 (03173)软件开发工具 (02384)计算机原理  (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 (本科) (080709)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1)数据结构  (04749)网络工程 (04735)数据库系统 原理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小学教育 (本科) (040112)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58)中小学教育 管理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音乐教育 (本科) (050408)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电力发供用 技术(本科) (080609)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铁路运输工程(本科) (081712)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铁道机车车辆 本科)(520204) (高职衔接本科)  (06359)机车应用于安全工程  (06358)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工具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历史视角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把握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脉搏则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中国古代百家思想中的管理精华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一)顺道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他看来,“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而不能抗拒。因此,管理者必须能辨道(辨识客观规律)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二)重人

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三)求和

“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孔子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贯”。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是谓“无私者容众”,切不可“以爵禄私所爱”以至“党而成群者”,而是要“循公而灭私”(《管子》)。

(四)法治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源于先秦,其后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了一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明法。是法的公开性原则,“法必明,令必行”,“上有明法,下有常事也”;第二,一法。是法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管子·君臣上》)、“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第三,常法。是法的稳定性原则,“执者固,固者信”,“法判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韩非子·五蠹》)。

(五)守信

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言而不可复乾,君不言也;行而不可无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

(六)预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预备”(《中庸》),“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谋政》)“惟有道者能备患于形也”(《管子·形势》)。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朴素的“预谋”思想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如:“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

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既便如此,它们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但为自身创造了财富,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近代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宝贵的经验和隐藏在其背后的企业管理理论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洋务派的努力和清政府的破产

洋务派企业管理理念是在当时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在中外文化的相互碰撞、融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超越与变异。洋务派企业主要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王韬、薛福成等,其指导思想是主张“经世致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封建性、腐朽性、对西方的依赖性等。

(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

维新派管理思想的理论本源主要是西学,其中作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天赋人权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目的是“富国”和“养民”。富国之法包括钞法、铸银、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邮政六项纲领;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穷四项纲领。梁启超主张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振兴实业,同时,他对当时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三)革命派的朴素资本主义救国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引进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同时,又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同时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相融合,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思想。革命派管理思想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管理,如孙中山“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和行政管理思想,廖仲恺的新国家建设思想(发展铁路交通是其核心内容),朱执信的土地国有思想(实行“土地国有”、“铁道国有”,以避免垄断,给全社会以福祉)等。革命派经营管理思想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包含了朴素的资产阶级思想。

(四)民族实业家的倡导

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也导致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控制的放松,由此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民族实业家,其中以张謇、穆藕初、荣氏兄弟、刘鸿生、卢作孚等为代表。张誉提出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和建立考工制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穆藕初认为经营者应尽一切努力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荣氏兄弟在企业开拓扩展的过程中,实施借款办厂的战略,主张并购,重视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原材料、劳动力。刘鸿生则提倡先做调查研究工作,注意规避战略风险,分散投资策略。卢作孚主张企业的经营日的不是纯为赚钱,而是要将其运用到社会上去。这些代表人物显然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思维方式。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缺乏经营自,没有经济责任,管理只是一种封闭的生产型管理部分吸收西方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可以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之后,由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倡导,开始大规模引进与创新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这一时期,我国还进行了管理思想的经验探索与理论创新,如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大庆经验、企业多种经营等。

四、新时期:30年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经济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和“简政放权”,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总结我国的管理经验和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新复古主义思潮

有相当一批管理学界和业界的人士崇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博大精深,认为当今的中国式管理就应该是中国古代的精华管理思想的现代应用,从而挑起了“古为今用”这面大旗。因此,诸如王道管理、仁义管理、中庸管理、修身管理、兼爱管理、无为管理、太极管理、无极管理、弱管理、柔管理、隐管理、简朴管理等等应运而生。这些理念试图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力图给当下的中国企业管(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理提供纯正本土化的文化根基。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院派

社会主义学院派主要由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组成,在这些学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还要数以下两位:一是复旦大学水教授及其建构的“东方管理学派”。二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及其创立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东方管理学派”形成了一套以“三学”(东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华商管理学)、“四治”(治国、治生、治家、治身)、“八论”(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人道论、人心论、人缘论、人谋论、人才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框架体系。而“和谐管理理论派”则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以及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此外,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诸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丁栋虹等,也在经济学的框架之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中国式管理实践学派

与学院出身的教授们致力于建构中国式管理的框架体系不同,这个派别基本由业界人士组成,他们更关注如何把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具体化为各种适应本土情况的操作模式。刘光起提出的“A管理模式”、成中英提出的“C管理模式”、郭咸纲提出的“G管理模式”等等。其中该流派中集大成者自然要数号称“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台湾学者曾仕强的““M理论模式”,他认为中国式管理的“M理论模式”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由于实践中的各种管理模式更具操作性,因而这些独特的模式得到许多经理阶层的认可。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所面临的任务

结合上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任务至少应该包括两个辩证方面:

(一)博古通今,承前启后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民族特性必然反映到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创造出的许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有许多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其作理论上的总结,既是对我国企业管理事业的贡献,更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贡献。对我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为21世纪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企业管理学界的重要任务,而本文就是立足于此的一个有益尝试。

(二)博众所长,去粗取精

虽然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最早是由西方发展而来的,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求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应当以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本国的问题。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中国文化的有益成分。通过总结自己的和外来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圆圆,袁泽沛.近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N].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2).

[3]王同勋.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2).

[4]王忠伟,初宇平,张德超.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融合[N].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4).

[5]刘悦坦.中国企业管理理论30年[N/OL].中国营销传播网,2009-08-18.[2009-08-18]..

[6]新华社.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年经济政策新信号[N/OL].新华网,2010-12-04.[2010-12-04].http:///fortune/2010-12/04/c_12846727.htm.

[7]百度文库.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改革[DB/OL].百度,2010-11-07.

作者简介:

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经济法理论源于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755年摩莱里在其传世之作《自然法典》所描绘的“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中,经济法作为第二位阶的法排列於“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恶习和祸害的基本的和神圣的法律”之后。(注:〔法〕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6—110页。实际上,就今人的经济法思维习惯来观察,摩莱里的市政法和治理法的内容,可能更接近现代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法,参阅前引书,第110—116页。)1843年,法国的另一位空想思想家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深化了摩莱里的“分配法和经济法”思想。(注:〔法〕狄·德萨米:《公有法典》,冀甫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2—44页。)很显然,十八、十九世纪的空想经济法展现给我们的,只能是经济法这一术语及其意念。经济法由空想转变为现实,需要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政策的转变,需要国家立法实践与法学家思维的转换,更需要适宜的法律文化氛围。实现这一转变的重任由历史选择了德国。

经济法概念形成於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历经三次对外战争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统一起来的德国,在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后起之秀,到1913年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注:参见吴友法:《冒险、失败与崛起-二十世纪德意志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然而,和其他信奉自由、民主、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与容克贵族妥协居于政治从属地位,容克贵族赞成和支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在德国从来也没有完全屈服于极其放任自流、弱肉强食的法则,国家始终起着调节和平衡的作用……”特别是工业在国家善意的注视下,通过大量的卡特尔,对竞争进行了“整顿”,(注:〔德〕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杨绪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14页。)这就为1916至1918年的战争期间,德国广泛采用卡特尔形式组织和协调战时经济,颁布战时经济统制法令如1915年的《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1916年的《确保战争时国民粮食措施令》等奠定了思想上、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基础。战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对产业实行社会化和公有化,对卡特尔的保护和监督在做法上作了一些改变,(注:参见〔日〕丹宗昭信等编:《现代经济法入门》,谢次昌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其他仍旧沿袭了战时实施经济统制的做法。这期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等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法规。这些经济法规“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国家对于社会经济的干预……与确保个体自由的民法显著不同。同时,它也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法”,这一法律现象引起了德国法学家的注意,并对此开展研究和讨论,从而产生了经济法的科学意义上的概念。(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4页。)

经济法之所以首先产生于德国,从立法史的角度看,以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经济法产生于立法者不再满足于从公平调停经济参与人纠纷的角度考虑和处理经济关系,而侧重于从经济的共同利益,经济生产率,即从经济方面的观察角度调整经济关系的时候。经济法产生于国家不再任由纯粹私法保护自由竞争,而寻求通过法律规范以其社会学的运动法则控制自由竞争的时候”(注:〔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从法学史的角度看,经济法概念产生于国家干预经济立法实践的昭示。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比这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领导者之一,信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与六法体系的和谐-经济法对公法、私法划分标准的挑战和对六法和谐体系的破坏性冲击,促使法学家对大陆法文化(而不可能是英美法文化的氛围(注:参阅〔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三部分普遍法。))的已有理论作出经济法为社会法、为独立部门法的创新和发展。理论有赖于实践,更有赖于研究者的素质。德国学者具有创新意识,长于思辩,善于抽象的素养(也不可能是中华法系学者的思维习惯(注:参阅郝郝铁川:《中华法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八章之一模糊性思维、之二语言文字的简约性。))及德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环境造就了经济法理论。

德国法学家对经济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仅1922年就出版了一批经济法学术著作,如鲁姆夫的《经济法概念》、阿努斯鲍姆的《德国新经济法》、海德曼的《经济法基础》等,使德国成为当时经济法研究的中心。1925年,日本学者开始引进德国经济法概念,并在二次大战后形成以禁止垄断法为核心的经济法理论(注:〔日〕丹宗昭信等编:《现代经济法入门》,谢次昌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和非以垄断法为核心,强调经济法是以国家之手来满足各种经济的,即社会协调性要求而制定之法的理论。(注:〔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29页。)现在,日本经济法理论研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居于中心地位。在前苏联,自1924年哥伦赫巴格的《经济法》开始,历经л·и·斯图契卡的两成分法和战后经济法学家的纵横经济法主张、综合部门经济法主张、经济行政法主张(注:参见〔前苏〕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与斯维尔德洛夫法学院合编:《经济法》, 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0—16页。),苏联经济法学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内以“国家管理经济”为根本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的中心思想源。

中国经济法的概念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们比较

一致的看法是,胡乔木同志根据其1978年7 月在国务院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整理成的长篇论文《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中,明确提出发展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工作,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和各种利益关系,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并且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办法处理”。(注:胡乔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4页。另,该文原载《人民日报》1978年10月6日。 )胡乔木作为党和政府高级理论家的这一理论思考, 遂成影响立法政策选择之重要因素。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指出,“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 页。)。到1979年6月,委员长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需要各种经济法”。彭真副委员长也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还要经过系统的调查研究,陆续制定各种经济法和其他法律,使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完备起来”,“经济法是一系列法规中极为重要的法律”。这表明独立经济法的确立已成中国立法机关的政策选择。与此同时,经济法学在中国开始迅速成为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热点。

经济法之所以能在中国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兴起,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推动,我国的法学研究者,开始从“左”的、僵化的、禁锢的状态中走出来,寻求一种新的法学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在我国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受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的重大决策的推动,人们开始要求我国的法制建设必须适应这种转移,这就为经济法的创立奠定了路线基础;三是受经济立法实践的推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和法规。这就为经济法学的初创奠定了立法基础;四是受外国经济法研究成果的推动。在这个时期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外国的鲜为人知的经济法学研究成果的引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外国的经济立法经验和经济法理论成果来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这就为我国经济法的创立奠定了借鉴的基础;五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推动某项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法的创立,是与他们的倡导分不开的。(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尤其是邓小平的经济法制理论, 为中国经济法学的兴起、发展和革命性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注:参阅王艳林:《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论》,载李龙主编:《法治论-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上编 中国经济法学说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经济法学说的兴起,自1979年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二十年的学科史是短暂的,但学科二十年的历史却是辉煌与沉寂、兴旺与坎坷、勃兴与苦思交错映象的显现。本文把这二十年的经济法学科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至1992年,我们称其为探索时期经济转型特色的经济法。(注:这一时期的经济法论著、论文、资料极多,综述性的论著可参阅《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工具书可参阅王明权主编的《中国经济法情报概览》,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报刊类可参阅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法学》、《经济法》、《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各年份的索引和选文。)第二阶段为1993年至今,我们称其为建立市场经济的经济法。(注:对第二阶段予以综述的论著或工具书目前笔者尚未见到,综述类文章在《法学家》、《法学研究》近年来每年第1期均有经济法专文,可资参考。 )受本文篇幅限制,我们仅选择这两个阶段的主导流派和观点予以评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注〔17〕和〔18〕的文献。

一、学说的短命、易变和新生

-对教科书的个案研究

综观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法学,留给学界的整体印象是不成熟、不统一和缺乏系统性、权威性。经济法以经济政策法律反映的面目而出现是正确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法学理论应当有前瞻性,应当注意探求法律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而不能跟在并不如人意的现实立法背后,进行简单地反映和注释,更不能把现实中一些本不合理、正有待改革加以解决的现象,当作永存或真理而提升为理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初期的许多理论观点与学说主张,处于短命、易变和新生的状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学》第一至五版中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认识变化过程。该书第一版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的那部分经济关系”,“具体的调整对象”包括:(1 )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纵向经济关系(2 )调整社会组织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横向经济关系;(3)调整国家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内部经济关系……还调整他们与公民、个体户之间的经济关系。(注: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6~8页。)此即所谓纵横说。由于将经济关系形象地细划为纵向与横向所具有的缺陷,在纵横经济法学派的发源地前苏联和中国民法学家那里,都遭到猛烈的批判。(注:参阅〔前苏〕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与斯维尔德洛夫法学院合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梁慧星与王利明合著:《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所以该书第二版开始将第一版着重强调的“纵向经济关系”、“横向经济关系”予以淡化,并特意说明:“在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时,运用纵向、横向经济关系来分析,这不过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因为经济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便于分割的……经济法所调整的正是这样一种统一的经济关系。”(注: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此即所谓纵横统一说。

该书第三版与第二版关于什么是经济法的表述基本相同,但发人深思的是,在第三版前面的“说明”之外,又加了一个“补充说明”,称:“本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通则》通过前修订付印的……因此在阅读本书时应该注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注: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说明”第2页。)。“本书的作者们虽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和立法者及立法文件保持一致,尽管他们已充分预见到了《民法通则》的颁行将会给经济法学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冲击。然而,中国现行体制下经济法学界渺小的学者和脆弱而又附属的思想,对他们充满热情与赤诚的立法只能表示无奈和叹息。立法机关用世界性的民事立法创举-以《民法通则》第2 条对民法经济法学术之争予以法律界定之后,经济法学人断臂求存,进入低落时期。经过长期沉思,1989年,该书第四版发行。第四版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作了较大修改,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注: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6页。)此即密切联系说。然而,无情的历史再一次捉弄了中国经济法学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作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加强经济立法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使得学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倡导或追随或赞同的学术观点,他们又一次面临着决择。1995年6月本书第五版付梓, 作者们在此将经济法定义为:”是调整宏观调控下一定的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下一定的市场经济关系“,具体包括:(1 )宏观调控经济关系,由”直接调控经济关系“、”间接调控经济关系“、”混合调控经济关系“构成;(2)一定的市场经济关系。 (注:陶和谦主编:《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第22~27页。)从该书的第一至五版来看,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纵横说“到”密切联系说“至”宏观调控市场关系说“的演变过程。

造成中国经济法学说的短命与易变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生活的激荡与多变造成的。中国经济法学者的热忱与苦闷、尴尬与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中国跌宕起伏的改革发展进程的写照。对此,应如何评价,学界是有不同认识的。李昌麒教授认为应正确对待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经济法定义。首先,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能力和角度的不同,各种理论对现存体制和改革方向的适应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但是不能因此而给任何一种理论随意作出某种具有政治含义的评价;其次,对经济法含义的揭示,属于意识形态范围内的事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价值观的干预;最后,经济法理论具有体制的烙印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主张用现在的经济法的应有的价值取向对过去的经济法理论进行抨击。(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第194页。)漆多俊教授认为,大经济法观点和其他经济法偏见, 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各公有制国家较为普遍的一种经济法思潮,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产物,是民法大都不甚发达的结果。(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154页。)我们想,除客观的根本原因外,主观方面主体素质上如经济学修养不深,在外国经济法理论的取舍上对原国家一边倒,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排斥、漠视的态度以及个别学者学术品味与学术追求上缺乏独立性等原因亦不能予以排除。

二、经济法学说简史

为了简明起见,这里按照所主张的调整对象的范围大小,将经济法学说的主要观点分为全、大、小、无四类,分别介绍如下。

所谓“全”,是指主张经济法调整一切经济关系。有人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调整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的总称”,(注:高程德著:《经济法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或者说,“经济法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它调整的是经济关系,包括国内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注:简明法学教材《经济法讲义》,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或者说,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注:唐国栋编:《中国经济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教材,1983年印,第45页。)。

鉴于民法也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上述主张经济法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人,如何看待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呢?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是“取消论”,既然经济法调整各种经济关系,民法的调整对象便只剩下婚姻家庭关系和与婚姻家庭关系密切相关的一些财产关系,“那么,民法的传统体系就被打破了,民法的本来涵义改变,因此,再使用‘民法’一词就没有必要了”,可以“建立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注:邹瑞安著:《试论我国民法调整对象—兼谈民事立法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丛刊》第二辑,1982年9月。)。二是“归并论”, 即主张把民法归并于经济法之中,成为经济法的一个核心部分或作为经济法的基本法。这可表示为:

经济法=民法+各种部门(或单项)经济法规

有人认为,“在民法之外,相应地制定一系列单行的经济法规……与民法彼此配合,相互补充。有了各种经济法规与民法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注:关怀著:《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上海人民出版社。)。至于民法被归并于经济法之中以后,民法的地位怎样,又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民法不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只是属于经济法之中“调整基本经济关系”、“相当于经济法总则”的一个部分;二是认为民法仍然为独立部门法,只把经济法作为民法的一个别称(把其中的“经济法规”作为民法这个基本法的特别法)而已。由于这些人主张的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一切经济关系,所以谓之“全”。这类观点流行于80年代初期,即中国经济法研究的起步阶段。接受这种观点的人不多,影响不大,现在少有人再坚持这种观点了。但也必须指出,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的非专业性的经济法观点,即是地道的“全”派。对此,作为一种经济法意识亦是应当予以关注的。

所谓“大”,指主张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范围过大,把应由别的部门法,特别是民法调整的范围也视为经济法调整对象。按其划分经济法调整对象标准的侧重点和范围大小程度,又有多种情况:有的按照经济关系所属领域,认为经济法调整生产领域的经济关系,民法调整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有的按照经济关系主体类型,认为经济法调整社会组织(或仅指“经济组织”,或仅指“社会主义”的组织或经济组织,或还包括国家机关,等等)之间的经济关系(或还包括上述组织与公民之间的经济关系),民法则调整公民之间(或还包括公民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注:王忠等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或者称之为生产关系”(《济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29页)。芮沐主张“经济法调整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民法则调整个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其财产所得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与经济法如何划分好》,载《法学研究》1979年第4期)。 有的将上述两种标准(即领域与主体)结合起来,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社会组织之间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关系,民法则调整公民之间在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注:江平等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社会主义组织之间直接或间接由计划而产生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领域中的商品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或公民与社会主义组织之间,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基础的,消费领域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商品关系及某些人身关系。”见中国政法大学1984年编《民法论文选篇(上)》第7~9页,及《上海司法》1983年第5期。);有的除了依据主体标准外,还提出了“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标准,认为

经济法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各种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注:见刘隆亨著:《经济法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及其所著《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有的则不分主体,主张经济法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注:见关乃凡主编:《中国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有的则把经济关系区分为“纵向性”与“横向性(此外还有”内部性“),认为经济法调整纵向、横向另加内部经济关系,此即所谓”纵横说“(注:关于”纵横说“,曾在中国经济法学界的相当长时间内居于正统地位,相信者众。具有代表性的,当推顾明同志的《经济法文集》和陶和谦主篇的《经济法学》第1至3版及其作者群体,和由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材《中国经济法教程》,(第一版)。);有的则在”横向“经济关系中分出”与纵向关系密切联系的横向关系“,或者”与纵向关系(或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协作关系“来,此即所谓”密切联系说“(注:关于”密切联系论“,我们认为,它仅仅是断臂求存的中国经济法学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选择的主导应对措施,其倡导者为李昌麒教授,见李昌麒主编:《经济法教程》,第18—23页,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或者”管理—协作论“(注:关于”管理—协作论“,是在克服”纵横说“对经济关系作纵向与横向划分之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为杨紫桓教授,代表作为北京大学本科教材《经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经济法通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等等。上述各种观点和主张,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都过大,但按其大的程度,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纵横说“为代表,其范围更大一些;二是以”密切联系论“和”管理—协作论“为代表,其范围有所缩小,但仍偏大。”纵横说“出现于80年代初期,当时影响较大。”密切联系论“和”管理—协作论“则是80年代中期以后(1986年中国《民法通则》颁布以后)提出的。它出现以后,立即取代了”纵横说“的主导地位,而被中国经济法学界多数人所接受。(注:对”纵横说“、”密切联系论“和”管理—协作论“,梁慧星教授、王利明教授和漆多俊教授最早从学术研究探讨的层面予以评说,并指出其缺陷和不足。详见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所谓“小”,是指认为经济法调整、也只调整同国家调节、管理经济相关的国家经济关系,或者“经济管理关系”,其范围属于较小。属此类型的,主要有两种稍有差别的代表性意见:一种认为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和微观经济管理关系(或说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注:见谢次昌:《论经济法的对象、地位和学科建设》,载《中国法学》1990年第6期; 《论新形势下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载《法学评论》1987年第4期。)。 另一种则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同国家调节经济相关的“国家经济管理关系”(注:见漆多俊:《国民经济的法律调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上述第二种意见同第一种意见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种意见所主张的经济法调整对象较第一种意见范围更窄,即只调整同国家调节经济相关的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不调整非国家的经济管理关系。非国家的经济管理关系应由民商法调整。并且,按照第二种意见,经济法也不调整经济组织内部的一般关系,而只调整属于国家经济管理性质的内部关系。至于其他经济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国家一般不参与,这些内部管理关系,经济法不调整,而应由民法、劳动法等予以调整(注:漆多俊:《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他》,载《法学评论》1991年第2 期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1991年第2期。)。

除上述两种意见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法调整“宏观管理的纵向关系”,但不包括“计划指导的纵向经济关系”,后者由计划法调整,把计划法排除在经济法之外,而与经济法并列,或居于经济法之上(注:孙亚明:《纵向经济法论》,见《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不过,赞同这一意见的很少。

所谓“无”,是指认为经济法并无特有的调整对象,这些学者的共同之点在于研究经济法的出发点和目的均在于否认经济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存在。他们在同意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时,一般又都作了特别的界定。有的认为它是分属于民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的经济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此即“综合经济法”(注:关于“综合经济法论”,其代表人物为王家福教授,代表作为《经济法要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有的则认为它只是一门法律学科,这门学科的任务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法律”,此即“学科经济法论”。(注:关于“学科经济法论”,其代表人物为佟柔教授,其代表作为收录在《佟柔文集》中的下述文章:《论中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及与经济法的关系》,《学科经济法论》,《关于经济法的几个理论问题》,《关于经济法几个问题的答问》等。)也有人不同意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认为所谓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该部分或全部地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之下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这种主张被称为“经济行政法论”(注: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在1993年以前还有许多其他观点和主张,如以潘念之教授为首的“企业经济法论”,(注:参见尚法今:《中国经济法浅说》,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以孙皓辉、周沂林等为代表的“意志经济法学说”。(注:周沂林、孙皓辉、任景荣等:《论经济法调整对象》,载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办公室编《开创经济法制工作的新局面》,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245页;又见孙皓辉主编:《经济法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如果要对1993年以前的中国经济法学说予以评价的话,我们认为,其主要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经济法学从无到有的局面,奠定了经济法的二级法学学科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经济法的教学体系和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对中国立法、司法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施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力。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它们的缺陷,(注:参阅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第194页。)(1)学术营养的主导成份来自前苏联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认识,就连分歧的派别和各种主张的学术脉络,也和前苏联的学术状况几无差别。(2)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具有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 旧体制及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式的痕迹十分明显。(3 )重视计划贬低市场,赋予计划法以龙头之地位,而对于市场秩序之核心的竞争法则予以淡化。(4)对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法的理论与实践,极少予以关注。(5)研究方法上和当时整个中国法学界相协调,基本上属于注释法学和服务法学。法学的反思与超越,在经济法学领域未能取得协调和共识。

三、经济法学说研究的现状

如何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法,的确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中国第一代经济法学者中的勇者和智者义不容辞地充当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开路人。他们既不为原学术思想所困,又未照搬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法的通说,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国情,提出了各种经济法理论主张。现择

其大家,分析如下:

(一)关于“经济协调关系说”

由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紫@①先生提出并倡导的“经济协调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并认为,所谓经济协调关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经济关系;(3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注:关于“经济协调关系说”的各种论点,请见杨紫@①、徐杰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1996年第2版。第2 版修改和增补的主要是具体经济法律制度,对于“经济法总论”部分,未有实质性修改。此外,还有杨紫@①:《经济法调整对象新探》,载《经济法制》1994年第2期; 《论新经济法体系》,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1期。 )对于此种学说的批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协调关系说”在具体论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内容时,已经剔除了原“管理—协作论”中许多本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所主张的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较原先为窄,或者说比以前准确些了。但仍存在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例如在关于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方面,管理的方式有两类:一是国家一般只是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企业的组织和行为规则,国家并不直接以一方主体身份参与该种法律关系;二是国家需要直接同企业发生经济管理关系,并以立法予以调整。前者主要为民法,后者为经济法或行政法。国家不需要直接介入企业的各种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的各种组织管理关系并非一律由经济法调整。这对于非国有企业尤其如此;即使对于国有企业,在实行国有民营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活动一般也不宜由国家过多干预,其“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一般应适用民商法、劳动法等部门法的规定,经济法不作具体规定。再如“经济协调关系说”笼统地把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纳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畴。其实,社会保障乃涉及多种性质的社会关系,需由多种部门法(包括经济法、民法、劳动法、行政法等)综合地予以调整。经济法在这里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唯一部门法。(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156页。)二是李昌麒教授认为,把经济法仅仅限制在“协调”的范围,似乎又嫌过窄。事实上国家对经济关系的管理和调控不仅限于协调,还包括某些作用于经济法主体的具有命令与服从性质的调整方式(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二)关于“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

由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昌麒先生提出并倡导的“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调整对象分为下述四个部分:(1 )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其中又包括国家对经济组织的调控关系及经济组织内部的调控关系;(2)市场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 )社会分配关系(注:关于“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的各种论点,请见李昌麒《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观念的更新》,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1期;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对该说的批评主要来自漆多俊教授,认为该说有诸多不甚明确、不甚合理之处:首先,“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是一个模糊的字眼。它并未明确界定哪些“需要国家干预”。倡导者虽辩明“使用上述那个不确定的字眼,正好是为了使经济法能够适应可能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其立足点是好的,但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应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定义应尽可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其次,该说将经济法调整对象具体分解为四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往往互相交叉,所使用的概念比较模糊和混乱。在一些方面将民法、劳动法的内容也纳入到经济法调整对象之中了。(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158页。)

(三)关于“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

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华先生提出和倡导的“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他们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体界定为四类:(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2)市场运行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并认为前两类关系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内容(注:关于“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请见刘文华主编:《新编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版和潘静成、 刘文华主编:《中国经济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版。)。 对该学说的批评,主要来自漆多俊教授,他认为指出“市场运行过程中那些具有横向形态的经济关系很大部分应由民法调整”无疑是正确的,但该说同时又认为其中也有一些横向关系包括经济联合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和经济竞争关系要由经济法调整,却是值得商榷的。这一方面说明他们正确地看出了在这三个方面国家担负着管理职能,这些领域确实是经济法所必须重点涉及的。但是,另一方面,把经济联合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和经济竞争关系,笼统地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就很不准确了。因为在经济联合、协作和竞争中,既包括国家对有关当事人各方的干预和组织管理关系,也包括联合、协作和竞争的各方之间的平等经济关系。前者由经济法调整,而后者则主要由民法调整。(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159页。)

(四)关于“国家调节关系说”

由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漆多俊先生提出和倡导的“国家调节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简言之,经济法是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之法。现代国家调节社会经济采用了三种基本方式,即:(1 )国家以强制方式反垄断和限制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以排除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障碍;(2 )国家以参与方式直接投资经营;(3 )国家以促导方式对社会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为了规范和保障这三种国家调节,需要制定和实施三个方面的法律,即:(1)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称竞争法);(2)国家投资经营法;(3)国家宏观调控法。 这就是学界人士所称漆先生的“三大块”或“三分法”。漆先生开始是用实证方法,在总结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国家调节的实际作法基础上提出的。后来,漆先生又从理性上深入分析市场、调节机制与法律的同步演变规律,论述了市场存在三缺陷、国家调节三方式、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的法律即经济法体系的三构成。这就使得该学说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信服力。(注:关于“国家调节关系说”, 请参见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6年第2版,和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于该说,马俊驹教授认为,“其中关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的论述,尤为精辟,具有极大的雄辩性”。(注:马俊驹:《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李昌麒教授认为, 这种观点划分了民商法和经济法各自的调整范围。(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在经济学界, 胡家勇教授认为“漆教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目光投向了东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发生、演变的整个过程,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使得他提出的理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注:胡家勇等:《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一部拓新之作》,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五)新经济行政法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前所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总干事王家福教授倡导,获得刘海年、王保树、李步云和梁慧星等著名法学家认同的新经济行政法论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管理的法律。就其性质而言,

它是公法,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两部分:(1)创造竞争环境, 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2)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法律。(注:关于新经济行政法论, 请参见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中共中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纪实》,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李昌麒教授对此评价道,它的理论分量是值得人们重视的。但是,这种观点把国家对企业的适度干预、调控和管理,把社会保障完全排斥在经济法调整范围之外,似乎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 页。)

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际春先生的《经济法总论》,该书作为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编的九五规划经济法系列教材的一种,我们和学术界的同仁一样对它寄予厚望。(注:本文定稿时,尚未见到史先生的《经济法总论》出版,这本书极有可能是本世纪最后一本经济法基础理论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了。遗憾的是本文已无法对它作出评述。)北京大学的张守文教授通过笔会笔谈的形式,组织中青年学者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探讨,也已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