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

家庭安全论文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1、“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

案例:笔者所在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患有轻微先天性心脏病,入校时班主任曾经询问孩子体质情况,由于上述原因,家长并未告诉实情。结果在一次体育课上,孩子奔跑两圈后猝然倒地,经抢救无效身亡,给家庭留下血淋淋的悲剧。分析:在每一名学生进班前,家长需如实将学生特异体质如过敏史、健康异常、家庭疾病遗传基因和先天疾病病史等情况告诉老师,便于学校教师针对个体,因人施教,也避免学生过度运动出现身体不适。但少数家长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学校不接收或者师生歧视,故意隐瞒事实,造成学校不知情现象,留下安全后患。

2、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不知情,了解甚少,未能形成合力

案例:本校要求在上课途中学生因病家长接其离校,家长在门卫处必须出具班主任填写的统一印制的《证明条》。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生病心急,不按规定交验,与门卫发生争执,给孩子也带来负面影响。分析:多数家长对学生入校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关注较多,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重视不足;对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关注的多,对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规章制度不知情、了解少。

3、家长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欠缺

案例: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时前拥后挤,抢占座位。更有甚者家长自己带头做违法的事,如酒后驾车、横穿马路、闯红灯、翻越栅栏等。分析:老师应该直指家长在家庭安全教育上的误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念,从安全教育的源头上进行防范。

二、学习知识,教会方法

由于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社会环境、职业背景等诸多原因,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涉及内容不能系统全面的熟悉了解。因此,本校汇总6-12岁小学生在校外所有需要家长教育的知识,运用PPT课件讲解,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文字,通俗易懂的“转达”给家长。

1、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教育

包括交通安全常识、游泳安全常识、用电用气安全常识、预防火灾常识、上网安全知识、日常起居的自我防护及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一是向孩子传授烧伤、烫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二是被昆虫或者其它如猫狗等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应急处理,三是其他情况下紧急处理和自我保护。

2、突发事件中的逃生技能训练

一是火灾中的逃生常识:主要向火灾传授火灾中的呼救技巧、逃离火灾现场的常识、遇到室外火灾时的应对措施。二是地震中的求生技巧:如将书包放在头上、靠墙根蹲下、迅速到平地上等。三是遇到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的时候的自救方法:室内的人立即关门窗、野外的要在高处的被风处趴下等。

3、珍惜生命,自护自卫

一要了解自己身体出现的特殊情况,不逞能,不做超越自己体能范围之外的事情;二要有防人之心,三要刚柔并济,机智应对,四要救人而不舍己,五要适当收敛光彩,不要炫耀自己。

三、掌握方法,科学施教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依恋理论是理解和解释个体与亲密他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世界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理论,已被广泛验证和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关于家庭暴力给受害儿童带来消极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结论是依恋理论将成为解释家庭暴力如何作用于受害儿童,并指导提出有效干预方案的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视角。

关键词 :依恋理论家庭暴力受害儿童 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4-0111-05

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4.014

何姗姗,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上海200241);杨萍,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 510000)。

依恋理论起源于母婴依恋的研究,主要研究照料者(多为母亲)与孩子的互动经验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目前,依恋理论的研究对象也逐渐从儿童扩大到青少年和成人;依恋理论研究的依恋关系也开始从最初母婴依恋扩展到更大范围的依恋关系,如亲子依恋、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和成人依恋等;依恋理论的应用也开始从儿童入学教育发展到成人婚恋关系、留守儿童的发展、自闭症和抑郁症儿童的治疗、戒毒人员的毒品依赖和亲密关系中暴力行为等领域。然而在依恋理论视域下的家庭暴力(以下简称“家暴”)受害儿童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分为家暴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暴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的指导下的家暴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依恋理论简介

依恋理论( Attachment Theory)是研究个体与亲密他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在社会认知、行为方式等方面发展的理论,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动力理论、符号互动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文军等,2013)。英国儿童精神病专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是依恋理论的奠基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依恋关系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依恋理论。他系统论述了依恋产生的生物基础、依恋的阶段性发展及其内部工作模型,还对依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剖析;而玛丽·爱因斯沃斯( Mary Ainsworth)等人对依恋质量与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更深层次地充实和发展了依恋理论(谷传华、王美萍,2000)。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拓展了依恋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对青少年和成人依恋的研究。随着学者们的研究,依恋理论的内容更为系统和严谨。首先,依恋行为的研究不仅限于婴儿期,而是扩展至人们毕生发展过程;其次,依恋的对象也不仅限于母婴依恋(亲子依恋),更扩展至社会人际网络中的重要他人;最后,依恋关系不再有从属之分,而是更加注重互动双方的相互影响。

二、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

家庭暴力会影响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依恋关系的建立,从而可能影响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或者改变其原有的安全型依恋。有研究发现遭受虐待的儿童属于回避型依恋或者焦虑/矛盾型依恋( Shiakou,2012),依恋风格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结构和依恋风格在文化间的差异不显著,依恋具有跨文化的、普遍的解释意义(刘曦,张建新,2007)。Muller等人(2000)的研究指出,在儿童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成人中76%属于非安全型依恋。而且Waters等人(2000)在一项20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负性的生活事件,如遭受家庭暴力能充分的解释一个人从安全型依恋到不安全依恋的转变,67%的安全型依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之后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而只有15%的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没有遭受家庭暴力情况下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影响儿童的依恋类型多倾向于形成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回避型或者焦虑/矛盾型),且这种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相对比较固定,往往难以变更。

三、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家庭暴力不仅会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影响个体的依恋关系进而对儿童的心理、行为、认知产生不良作用。张迎黎等人(2010)研究发现儿童虐待、亲子依恋和青少年抑郁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且不受性别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施暴方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可以通过作用于亲子依恋的关系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不良效应。Sousa&Herrenkohl&Moylan(2011)也对家庭暴力、个体依恋关系以及个体的反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遭受或者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在之后的亲子依恋关系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儿童在遭受或者目睹家庭暴力后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受到影响,转变为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同时这类关系模式会影响其后的社会认知,从而在青春期出现反社会行为。也就是说非安全型依恋和家庭暴力会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产生独特的联合效应,家庭暴力可以通过作用于个体依恋关系而对个体的认知、行为产生负效应,同时家庭暴力和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均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人格有预测作用。彭咏梅等( 2011)也发现,儿童受虐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B群人格,还可以通过降低依恋关系质量作用于B群人格,同时依恋关系在家庭暴力对人格的影响上起到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依恋关系在家庭暴力对个体人格的不利影响上起着中介作用,这也许给了社会工

作介入家庭暴力一个好的启示:提升个体的依恋质量也许能够帮助家暴受害者减少家暴对个体人格的不良效应。

Barrett&Holmes (2001)指出与父母和恋人有不安全依恋的晚期青少年比安全依恋的更容易把模糊的社会环境理解成充满危险的社会环境,后续研究还发现,与父母有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对环境的积极反应较之与父母有安全依恋的青少年要少,而更多的是采用回避和有攻击性的回应策略。Shaver等(1998)发现在婚恋关系中,与伴侣为不安全依恋的的人因害怕被抛弃更容易有虐待和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一旦感受到有被抛弃的风险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敌对和仇视的较为消极的应对策略。

Godbout &Dutton&Lussier( 2009)从依恋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内部工作模型的影响,指出目睹和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可用性和可依靠性的信心。孩子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评判性言语、愤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看作为是对他们的拒绝和放弃,家庭暴力氛围下的冲突和恐惧也会使父母减少对孩子的照顾。因此,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他们的基本需求很难从照顾者(父母)那得到持续且充分的回应和满足,从而损害他们积极的自我一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的发展。而对于家庭暴力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是和父亲依恋相关还是和母亲依恋相关的问题。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儿童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家庭暴力作用于依恋关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依恋关系质量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来减少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因此,基于这些研究发现,防止儿童遭受家庭暴力能够减少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改善或者修正亲子依恋关系(包括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同样能够有效的缓解家庭暴力对儿童的消极作用,预防和降低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在青春期出现反社会行为的风险。

四、依恋理论下的家暴儿童干预研究

Bowlby -开始就关注通过对依恋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来提升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政策的干预效果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儿童的研究。Bowlby认为案主(来访者)很可能会把治疗师当作依恋对象,重要的是治疗师也应该为案主(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基地。很显然,Bowlby将治疗师和案主之间的治疗关系看做是一种对原有的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一种替代和纠正。Shaver& Mikulinc-er(2010)对一些研究进行总结概括,这些研究结果支持着Bowlby关于治疗师和案主的治疗关系的观点,但是他认为这种关系需要循序渐进,即治疗师最初应该满足案主的一些特殊的需要,在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的、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再去挑战案主的一些在非安全的依恋关系上建立起来的行为习惯模式。一个优秀的治疗师不仅仅扮演着案主的依恋对象、照顾者的角色或者为他/她提供一种依恋模式,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灵活变化,帮助案主远离非安全的依恋模式。

很多学者关于家庭暴力、依恋关系与儿童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干预家庭暴力对受害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提供了线索。Stephanie,Helen&Sadhbh (2008)就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会增加他们体验情感、身体和性暴力的风险,而这些也会影响他们情绪和行为的发展,增加让他们的生活遭受不幸的可能;但同时强调有一系列的保护因素会减轻这种不利影响,特别是一个能够有着强关系的可以依恋的成人照料者,而这个人通常是母亲。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强依恋关系会减轻家庭暴力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Duane& Carla (2009)对此作了研究,在他们研究招募的272名大学生中发现这种性别上的差异是存在的,增强母女依恋关系对于施暴者是父亲的家庭暴力受害儿童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受害者是儿子,增强母子依恋关系却无法起到调节作用;而如果施暴者是母亲,受害者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增强父女依恋关系或者父子依恋关系都无法起到调节作用。

Berlin&Boris(2010)所做的一系列对照组实验表明,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以证据为本的家庭干预都对存在不同程度脆弱性的家庭的安全依恋有一定的发展和促进作用。对于一些在儿童期曾经有过不良经历的家长组成高风险家庭,其现在的家庭会有强压力、低支持和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的特征,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干预对于提升依恋安全有较好的效果:而这些干预包括每周的临床诊断和家访,并且干预持续1~2年(Carr, 2014)。(例如,孩子一家长的心理治疗包括每周两次持续一年的和母亲、孩子一起的临床会议,而这种心理治疗在长期的心理支持的情境下能够帮助母亲将她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和现在面临的生活中的压力联系起来,处理他们对孩子矛盾的情绪、情感。对于一些问题较轻微的家庭,一些简单的干预,例如几个精心设计的家访或者是孩子一家长的视频反馈)都能很好地提升依恋安全的质量。例如,Juffer等人(2007)在四个被探访的家庭中家长通过观看他们与自己孩子婴幼儿时互动的视频录像带以及一些依恋的相关书面材料,并讨论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经验对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的影响。他们利用这种视频反馈的方式来帮助家长改善教养方式。

近年关于成人婚恋关系中亲密伴侣的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研究表明,施暴者往往呈现一种非安全或者依恋混乱的特点,这种依恋类型会使得个体在亲密关系交往中展露出更多的愤怒情绪,以及对伴侣的压制和操控行为(柳娜等,2010)。王力等(2007)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干预的策略,他们认为干预IPV要针对伴侣双方的依恋关系,以建立安全型依恋为目标,明确暴力产生时施暴者的情绪、行为和认知与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采取自我情绪安抚的疏导策略。因此,日前在关于成人婚恋关系中亲密伴侣的暴力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以及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了借鉴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对儿童的负效应是可以通过依恋关系作用于儿童的,在儿童期对孩子的依恋关系进行积极有效的,以证据为本的家庭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家庭暴力对他们的伤害。因此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来看,与受害者及其家庭建立强关系,成为他/她的依恋对象可以帮助案主减轻家庭暴力对他/她的不利影响。但是日前国内尚没有研究可以证明这一介入的有效性。

五、研究展望

依恋理论对于儿童家庭暴力的研究虽然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干预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家庭暴力和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描述。同样,对于在依恋理论指导下的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系统干预研究则更是相对薄弱。目前我们需要对家庭暴力和个体的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作用凶素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加以验证。在将两者之间的作用因素清晰化之后,我们应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从而进行对照试验,验证和修缮我们的干预方案,继而提出依恋理论下的家暴受害儿童的干预模式。这一研究的进展将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谷传华、王美萍,2000,《儿童依恋理伦述评》,《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刘曦、张建新,2007,《青少年依恋理论建构及问卷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4期。

[3]柳娜、张亚林、邹韶红等,2010,《亲密伴侣暴力施暴者心理干预的发展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6期.

[4]彭咏梅、陈哲、蔡蓉等,2011,《童年期虐待、依恋与青少年B群人格障碍倾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1期。

[5]王力、李中权,柳恒超等,2007,《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因素结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6期。

[6]文军、吴同、黄锐,201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7]张迎黎、张亚林、杨峘等,2010,《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6期。

[8]Alan Carr, 2014,The evidence base for family therapy and systemic interventions for child-focused problems,Jouma/of Farmily Therapy P.107-157.

[9]Holt Stephanie&Buckley Helen&Whelan Sadhbh, 2008The Impact of Exposure to Domestic Violence 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hild Abuse &Neglect。The Intemationa/Jozuna/ P.797-810.

[lO]Juffer, F., Bakermans-Kranenburg, M.J. and van IJzendoorn, M.H., 2007 ,PromotmgPosmve Parentmg.- AnAt-tacbmentBasedlntervention.,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ll]Monica Shiakou,2012,Representations of Attachment Patterns in the Family Drawings of Maltreated and Non-maltreated Children. Child Abuse Review,A,3:203-218.

[12]Muller,R.T., Sicoli,L.A.,Lemieux K.E.,2000,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symptomatology among adults who report the experience of childhood abuse. Jouma/of Traumatic Srtvess,13:321-332.

[13]Natacha Godbout ,Donald G. Dutton&Yvan Lussier. ,2009,Early exposure to violence, domestic violence,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and marital adjustment.Persona/Re/ationships, 16:365-384.[14lPaula M.Barrett&Jane Holmes,2001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s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and re-sponse bias in late adolescence./oum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10(1):5l -64.

[15]Phillip R.Shaver&Mario Mikulincer,2010,New directions in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J]. Jouma/of So-cia/and Persona/Re/ations/nps, 27(2): 163-172.

[16]Reinert Duane& Edwards Carla, 2009, Childhood Physical and Verbal Mistreatment,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Substance Use: Sex Differenc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achment. /ouma/of Farmly Volence, 24(8):589-596.

[17]Shaver P R, Papalia D., 1998 Clark C..1,Koski L R.Androgyny and Attachment security: two related model of optional 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 SocaI Psychology Bulletin, (22): 582-589.

[18]Sousa Cindy, Herrenkohl Todd I.&Moylan Carrie A. 2011,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hild Abuse and Children´s Exposure to Domestic Violence, Parent-Child Attachments,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Adolescence[J]. Journal of jnterpersonal Violence, 26(1):11 1-136.

[19]Waters,E.,Merrick,S.,Treboux,D.,Crowell,J.,& Albersheim,L. 2000,Attachment security in infancy and early adulthood:A twenty-year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d Developmen4 71:684-689.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食品特征价格需求模型,考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效用评价,结果显示,相对高收入人群对食品的营养程度和安全度更加重视,相对低收入人群对价格更为敏感。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统计数据表明,监管力度强并不能完全杜绝食品违规生产行为,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对食品中必需品的需求,会为企业过度压低生产成本提供空间。鉴此,应从需求角度考虑食品安全治理问题,提高低收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对加强监管力度的重要补充。关键词: 食品安全度需求;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5-0121-07一、引 言食品安全问题是近些年社会关注的热点。Antle(2001)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分析区分了食品质量信息是否完全。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食品安全度与食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无差异,就像消费者会因为食品的味道、营养成分购买不同的食品,食品安全度也是影响人们食品消费的因素之一[1]。如果信息是不完全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销售者比消费者知道更多关于食品安全度的信息,食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销售者与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度的信息量等同,即食品市场存在对称的信息不完全。因此,若想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区分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对症下药。本文将从食品质量信息完全的角度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是已知的,从需求角度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受到人们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这是对食品质量信息不完全下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一个补充。食品质量信息完全意味着消费者明白劣质或者违规食品可能给他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了估计不同收入人群对食品安全度的偏好程度,本文通过两方面的数据分析进行论证。一方面,将估计食品中营养成分对不同收入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大小,尽管营养成分更多的代表食品健康程度,比如是否能够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等,但这可以区分消费者更多是为了“饱腹”还是“安全”,甚至是“营养均衡”。另一方面,本文对不同地区食品违规行为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说明巨大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存在为企业违规食品生产活动提供了利润空间,监管力度高并不能完全保证提高食品安全系数。二、文献评述已有诸多研究基于结构模型对食物需求进行分析。Dubois等(2014)使用家庭层面数据比较美国、法国和英国在食物购买上的差异,他们发现价格和食物特征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经济环境与偏好差异更能够解释国家间食物购买的差异[2]。与此结论相似的是Atkin(2013)的文章[3]。他把习惯形成引入代际交替一般均衡模型(overlappinggeneration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对印度区域间食物消费差异进行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地充裕食物相比价格和营养成分更能够解释人们的食物消费习惯。尽管这两篇文章基于不同的识别方法,但均得到经济环境与偏好差异可以解释食物购买上的差异这一结论。本文理论模型的基础就是基于Dubois等(2014),并应用于不同人口特征群体之间食物购买的差异分析。营养元素摄入量、价格和食物支出之间的关系也有若干研究。Griffith等(2015)研究了相对价格变动对英国家庭食物支出的影响,发现价格上涨不利于维持良好的营养结构[4]。Dragone和Ziebarth(2015)引入了创新性消费这一概念,并研究了柏林墙推倒后东西德的合并对东德食物消费的影响。这种突变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消费,使得东德部分人的体重显著上升[5]。Eli和Li(2014)研究了能量需求和家庭支出是如何共同影响食物需求的,结果显示能量需求对食物需求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贫困家庭的弹性较小[6]。Fukase和Martin(2015)进行了收入-消费-生产的动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收入水平所带来的食物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但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的转变这个差距会逐渐缩小[7]。Cutler等(2003)发现卡路里价格的下降提高了卡路里的摄入量,进而带来了美国肥胖度的提高[8]。上述文献尽管并不直接涉及到本文所研究的常量营养元素与食物支出之间的关系,但均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还有较多研究对中国的食物支付意愿进行测度。郑志浩(2015)估计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支付意愿低于普通大米[9]。张振等(2013)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属性的偏好行为,他们发现消费者对以下食品安全属性的支付意愿由高到低为:政府认证的食品,企业品牌、养殖场质量安全保证和第三方机构认证[10]。周应恒和彭晓佳(2006)对江苏省城市消费者为低残留青菜中食品安全的平均支付意愿进行估计,其中大城市为2.42元/斤,中小城市为2.77元/斤[11]。张晓勇等(2004)基于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考察他们对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态度,发现他们并不愿意为质量较高的食品支付过多费用[12]。以上研究尽管是对食物支付意愿的研究,但是涉及到的区域范围并不广,往往只基于某个城市的部分居民的部分食物。三、理论模型Dubois等(2014)在研究美国、法国和英国食物购买差异的时候,基于产品层面的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可以通过价格反映食物特征、营养成分的需求模型。他们的需求模型基于Gorman(1980)和Lancaster(1966)的产品特征效用模型(characteristics model),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和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都是其特殊形式[13,14]。Dubois等(2014)的需求模型不仅可以分析国家间食物购买差异,还可以扩展到省际之间的差异,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食物购买差异等。本文基于此模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得到消费者对不同食品的需求函数。与简单需求函数不同的是,此需求函数不但受到基本的食物价格影响,还受到食物特征影响;不但是一般的价格需求函数,而且是特征价格需求函数。进而在实证分析中,本文把待研究中国消费者群体是属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进行区分,着重探讨这两大消费者群体之间的差异。下面首先对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四、不同收入消费者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估计本部分基于第三部分的理论模型,使用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数据,以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作为两个基本人口特征群体,估计他们对食品包含的营养成分的需求。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使用CHNS社区和家庭层面200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包括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贵州9个省级行政区划。食品消费支出、食品消费量及每种食品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等是分析使用的主要数据,覆盖590个城镇家庭,538个农村家庭。本部分依次对数据处理及变量说明、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进行介绍。(一)数据处理及变量说明为了计算食品消费支出,需要得到食品的价格。在2000年CHNS社区层面的数据中,主要包括谷物类、食用油、蔬菜、鱼、豆制品等类食品的大商场零售价格和自由市场价格,本文使用自由市场价格。在剔除掉缺失价格以及较少的样本后,仅剩下鱼类(包括带鱼和鲤鱼)以及豆制品类(包括豆腐和豆腐干)两大类食品较为全面的价格数据;所以鱼类和豆制品类是本文分析的食品种类①。家庭层面数据包括每个家庭3日食品消费量,并使用每家每日食品消费量衡量每个家庭的实际消费量。食品价格与食品消费量相乘即可得到每个家庭每日的食品消费支出。2000年调查数据中食物代码对应的是1991年中国食物成分表,根据1991年版的《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可得到带鱼、鲤鱼、豆腐、豆腐干中包括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具体值。《食物成分表》统计的是每100克可食部所包含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本文按照相应的比例得到每个家庭每日带鱼、鲤鱼、豆腐和豆腐干消费量中各自包含的上述常量营养元素数量并加总。下文的实证分析中涉及到工具变量的选取,在此把工具变量的选择及处理简单介绍。本文把每个家庭所在社区的其他家庭作为参照组(reference group),并计算参照组的非加权平均每个家庭每日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摄入量。这是每个家庭每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工具变量。本文是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进行对比,因此实证分析中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需求估计是分开的。表1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每日食品支出上,城镇家庭比农村家庭多消费近20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标准差均较大,这是本文食品种类选择较少导致。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和脂肪的每日摄入量,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入量农村家庭略高于城镇家庭。从上述主要变量中可以看出,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每日食物支出和常量营养元素每日摄入量上略有差异,但是并不大。(二)估计方法根据Dubois等(2014)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得到的理论框架,本文的实证模型如下:其中,i代表个体家庭,k代表食品种类,共有K种;pk为家庭i购买一单位yik食品k的价格,(3)式左边为家庭i食品消费总支出。akc为食品k的特征c,本文即为食品k包含的常量营养元素数量;因此∑kk=1akcyik为家庭i从消费K种食品可获得的营养成分。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本文设定c=1为不可观测的特征,并等于δks+ξi+εik;δks用来控制城市固定效应,比如北京和上海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ξi用来控制个体家庭固定效应,即不同家庭独特的对食品的偏好;εik是除了上述城市固定效应和个体家庭固定效应之外的其他不可观测因素,以及上述两个固定效应可能产生的交互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依旧采用传统的工具变量法。Dubois等(2014)提出首先为每个家庭定义参照组(reference group),再对这些参照组所消费食物包含的营养成分取非加权平均,用此作为每个家庭营养成分摄入量的工具变量。参照组本文选取的是原家庭同一社区内其他所有家庭,因此参照组的平均营养成分摄入量与原家庭营养成分摄入量相关;又因为使用的是非加权平均,这就避免了营养成分摄入量受到食物消费量的影响而与εik产生相关性。(三)估计结果表2和表3是在上述估计方法下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营养成分需求偏好的估计结果;其中表2是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表3是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其中被解释变量均为家庭每日食物支出。在不控制城市固定效应的时候,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提高约44元,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会提高约34元。而脂肪每日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分别下降65元和20元,农村家庭的食品支出会分别下降28元和31元。在加入城市固定效应之后,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脂肪每日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对食物支出的影响方向相同,数值上差异不大。上述估计所得系数均是显著的。从以上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城镇家庭比农村家庭在蛋白质摄入上有更多的支出,而且注意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控制。表3是使用工具变量后的估计结果。在不加入城市固定效应的时候,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的食物支出会增加33元,而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44元,这与我们的预期不符。但是在加入城市固定效应之后,则发现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分别会提高29元和27元,二者差异不大,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这说明不同城市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是有影响的。脂肪每日摄入量,无论是否控制城市固定效应,其每提高1克,城镇家庭食物支出的下降均高于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量每提高1克,农村家庭的食物支出下降高于城镇家庭。因此在使用工具变量对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相比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所得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消费偏好方向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差异有所减小。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需求偏好是有差异的,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会提高食物支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增加会减少食物支出。同时,从数值上来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对三种常量营养元素的每日摄入量支付意愿也是有差异的,城镇家庭更看重蛋白质摄入,并控制脂肪的摄入;农村家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低于城镇家庭。但从数值上看这种差异并不大。上述结果说明,城镇家庭确实比农村家庭更加看重食品“营养”与否,因此相对高收入的家庭会更加看重食品质量,收入的确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度的程度。五、统计性分析本文使用“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2011,下文简称“数据库”)公布的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国内中文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所有报道。“数据库”的新闻报道来源均为国内正规媒体,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因此是可靠的、全面的。吴恒等(2011)对“数据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报道年度变动、地区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总结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特别广、手段特别狡猾、危害特别巨大、查处特别困难等主要特点。本文的分析把“数据库”的时间变动、地域变动与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在上文已经证明收入水平会影响到人们对食品安全度重视程度的情况下,从全国范围对收入水平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本文根据违规食品种类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两类,必需品比如蔬菜、肉类、油盐酱醋等,非必需品则包括零食、饮料、必胜客产品等。必需品的消费人群基本不受收入水平限制,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消费这些食品;而非必需品的消费人群则需要相对高收入,只有具备了一定收入水平才会购买。比如,2009年长沙的肯德基食品墨西哥鸡肉卷中出现塑料碎片,而肯德基的消费者已经排除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图1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统计 (2004年1月~2011年5月)资料来源:《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并经作者计算整理。

首先从图1的总体趋势可以看出,31个省级行政区中划除了上海,违规食品中必需品的报道数量均多于非必需品。也就是说,必需品出问题的概率大于非必需品。既然是生活必需品,只要存在一部分低收入消费者对低价的食品有需求,企业就有动机压低生产成本,足够低的生产成本的代价就是食品违规,比如使用劣质原材料、偷换原材料等。因此只要这部分特别低收入消费群体存在,这种企业违规食品生产行为就不可能完全杜绝。同时,又因为“低收入”这个特征,导致这部分消费群体身体健康即使因为食用违规食品出现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的可能性也会低,这又进一步纵容了企业违规食品生产行为。而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并不是那么敏感的消费者,价格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会综合价格、安全度、营养成分多种因素进行消费,是相对更加理性的消费者。所以从食品安全问题报道统计数据的总体趋势来看,违规食品中必需品数量越多且存在巨大低收入消费人群,企业压低利润、违规生产被发现且惩处的概率更小,食品安全问题会更严重。表4对31个省级行政区划违规食品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按照曝光数量进行排序。无论是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和都是排名最后的。这代表着上述五个省级行政区划,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另一方面则是相关的报道较少。同时,这五个省级行政区划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而食品安全问题报道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中,除了湖北是中部地区,其他均为东部发达地区。按照上文的分析,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监管相对严格,而且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监管程度高低与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并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中,巨大低收入人群的存在是不可忽略的,重罚之下依然有企业生产劣质食品,利润必定是背后的主导因素,而巨大低收入消费人群让这种利润有实现的空间。六、结论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与现有文献中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在信息完全情况下探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的原因。信息完全角度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需要考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度的效用评价,是食品这种商品的质量属性之一,即可基于产品特征模型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估计。基于黄少安和张帅(2014)的观点[16],本文具体探讨了收入是否影响到人们对食品安全度的评价,以及这种需求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行为,使得政府陷入监管无效的“陷阱”。本文一方面基于Dubois等(2014)食物特征价格需求理论模型,使用2000年CHNS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数据,分别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所消费食物(具体为豆制品、鱼)中包含的三种常量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支付意愿进行了估计。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上升会带来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食物支出的上升,但是城镇家庭略高于农村家庭;每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上升会降低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食物支出,其中对于脂肪摄入量的上升所带来食物支出的减少,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上升所带来食物支出的减少相反。这证明了相对高收入人群对食品安全、营养程度的重视程度更高,而低收入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更为敏感,“吃饱”比“吃好”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本文使用“掷出窗外网(zccw.info)食品安全数据库”,对中国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新闻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从违规食品是否属于必需品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与收入相关。从统计结果来看,违规食品中必需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必需品,而且并没有受到监管程度的显著影响,即企业生产过程会利用低收入消费者对必需品的刚性需求,生产劣质甚至违规食品。综上,巨大低收入消费者对低价或过低价食品的需求,为企业生产此类食品提供了利润空间;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不能单纯的集中在加强监管上,还应该从违规食品的源头需求角度进行考虑。如何增加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的收入,让他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饱腹,而是更多的考虑安全、健康的食品;让低收入消费者有能力获得安全食品,而不是让他们有意识的抵制违规食品。

注释:①后文把鱼和豆腐两类食物简称为食品,所有数据描述均特指这两类。参考文献:[1]Antle J M. Economic analysis of food safety[J]. Handboo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1):1083-1136.[2]Dubois P, Griffith R, Nevo A. Do prices and attributes explain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food purchas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3):832-867.[3]Atkin D. Trade, tastes, and nutrition in indi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5):1629-1663.[4]Griffith R, O’Connell M, Smith K. Relative prices,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the demand for food[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15,31(1):116-130.[5]Dragone D,Ziebarth N R.Economic dwelopment,novelty consumption and body weight:evidence froxt the east cieman tpansition to capitalism[R].Quaderni Working Paper,2015.[6]Eli S, Li N. Caloric requirements and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he poor[R].NBER Working Paper,2015.[7]Fukase E, Martin W. Who will fee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income growth and food demand and supply in China[J]. Journal of Agrlcultura Economics,2015,61(1):3-23..[8]Cutler D, Glaeser E, Shapiro J. Why have Americans become more obese?[R].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sspactroes, 2003,17(3):93-118.[9]郑志浩. 城镇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需求研究[J]. 管理世界, 2015,(3):66-75.[10]张振, 乔娟, 黄圣男. 基于异质性的消费者食品安全属性偏好行为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5):95-103.[11]周应恒, 彭晓佳. 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 (季刊), 2006,(4):1319-1432.[12]张晓勇,李刚,张莉.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1):14-21.[13]Gorman W M. A possible procedure for analysing quality differentials in the egg market[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0,47(5):843-856.[14]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74(2): 132-157.[15]吴恒.易类相食: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2004-2011)[R/OL].2011.http://2ccw.info/.[16]黄少安,张帅.食品安全度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政府监管陷阱兼与李新春教授等商榷[R].工作论文,2014.(责任编辑:钟 瑶)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家庭教育政策

一、本课题研究概述

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古代有“孟母断织”“唐太宗诫子”“朱皇帝杀驸马”等许多家庭教育佳话,家庭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事业还不发达的小生产社会里,对于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长期的极“左”思潮干扰等原因,家庭教育一直得不到重视,“”期间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还受到无理批判。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起步,现代家庭教育事业也开始起步,90年代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家教工作网络,2004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或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1]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但就全国而言,家庭教育工作仍没形成社会事业,存在诸多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笔者就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世纪之交,面对全国家庭教育误区严重和家庭教育工作徘徊不前的状况,笔者将研究重点逐渐放在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发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家庭教育事业进展之分析》,提出了家庭教育事业的概念,向海内外同行介绍了我国大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受到关注。[2]2002—2006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家庭教育评价指标、家庭德育目标和内容、家校合作的原则等理论观点。[3]2008年以来,笔者分别主持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家庭伦理关系新变化对和谐家庭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广东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加快广东现代化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对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及其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研究逐步深入。目前,笔者正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家庭代际伦理变化与家庭教育政策研究》工作。笔者曾在全国多个地市做家庭教育方面的调研,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深圳市宝安区家庭教育事业的成就。宝安区政府于1993年元旦在惠阳地区原宝安县政府机关挂牌办公,2004年底完成了城市化建设,设置10个街道,人口接近200万,其中非户籍人口165万。建区后经过五六年的艰难起步,宝安区渐入正常轨道。宝安区委、区政府遵循中央和广东省暨深圳市的方针、路线,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家庭教育在居民亲子两代人成长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打破家庭教育是民间私事的习惯性思维,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工作,1997年10月宝安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工程正式启动,区委、区政府把现代家庭教育工程作为实现教育强区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政府的工作计划来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先进典型。[4]从2002年至今,笔者及其研究团队数十次到宝安区调查该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接受调查的包括区政府、教育局、司法局、文明办、妇联、关工委的领导和中小学教师、街道干部,通过查阅文献、座谈讨论、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理论思辨等,获得了十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还注意理论研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社会事业发展、家校合作、家庭教育评价的理论。近几年,我们重点思考了宝安区和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试图从教育政策的层面提出改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其间我们回到深圳宝安,与当地家庭教育工作者讨论,拜访广东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部分领导,深入交流,得到启发。

二、宝安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从多次调查结果来看,宝安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把家庭教育工作当作重要的公共事业

多年来,我国多数地方的家庭教育工作由妇联、教育局、关工委分别开展,未能很好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没有纳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大局中。宝安区从1997年实施家庭教育工程以来,区领导始终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宝安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作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区委、区政府把家庭教育工程作为实现教育强区的一项重要指标,区委宣传部长和主管教育的副区长经常过问,教育局长挂帅,妇联、工会、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参与,关工委积极主动地做好参谋咨询,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的架构,1998年区政府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999年6月成立了全区家长学校(总校),随后各镇(街道)相继成立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各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分校,具体实施对家长的系统培训。由此构建起区家长学校———各镇家长学校管委会———中小学家长学校分校三级管理和培训网络。

(二)认真制定和努力落实家庭教育的工作规划

深圳宝安区的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非常明确,家庭教育是一项涉及全区居民、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和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的社会事业,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法,因此在创业之初的1997年,区教育局就制订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到了结束阶段认真总结,然后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逐步向新台阶迈进。在2000年、2006年宝安区分别制定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2011年提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是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模式,聚焦家长课堂、提高家长教育教学实效性,开展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家教氛围,实施督导评估监测、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经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努力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教”结合的良性互动

宝安区有关领导懂得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积极影响的过程,对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指导和服务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他们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宣传活动,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使广大居民树立社会主义新风,爱学习、爱科学,爱文明,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推动学校将家长学校办到各个社区居委会,优化育人环境,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指导,使孩子在一个和谐健康友爱的家庭、社区和学校中成长;三是学校教育走进家庭,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延伸到学生家庭,鼓励中小学生参加“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活动,组织评选“十位优秀家长”。各校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师德修养,提高了教研水平;密切了与家长和社区的关系,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必须有一支思想道德良好、知识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有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招收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工作者教育教学体系,现在的家庭教育专家大多数是其他领域专家转行或者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锻炼而成的。宝安区为了建设这支工作队伍,聘请优秀教育工作者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选拔各分校优秀教师统一培训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把家庭教育骨干送到国内外培训,并且“请进来”,把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接到宝安实地指导工作。2010年,宝安区教育局与区职业开发局、区妇联联合举办“理想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邀请省市教育名家,送教下乡,深入社区和民办学校,全面提高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的素质,终于培养和锻炼出了自己的工作队伍。

(五)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改进办学方式

家长学校是培训家长、提高家长素质的基本手段,是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长学校遍地开花,但各地家长学校的质量和效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宝安区的各级家长学校把“家长的困惑,就是我们的课题;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的追求;公民素质的提高,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活动促发展”的方针。近年来,宝安区还创建“家教大篷车”和网上家校,前者则是根据社区家长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并组织家长学校老师带着各类宣传资料送教上门,到社区去上课;后者则是通过开通家长学校网站,班主任可以随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亦可随时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表现的基本情况,家长可以把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请专家解答,这些做法都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六)想法设法保障家庭教育工作活动经费的投入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无论是举办正规家长学校,还是举行小型咨询答疑活动,或是编印家教常识手册,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没有经费的家庭教育很难持久。在宝安家庭教育现代化工程开始之初,宝安的家长学校按上级有关部门文件规定由各家长学校分校向参加培训学习的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在2003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停止家长学校收费政策之后,宝安家庭教育工作也一度断了经济基础。区委、区政府认为政府出资保障家庭教育理所当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安家庭教育“队伍不散,工作不松,标准不低”,自2004年起每年从财政经费中下拨100万元作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给区家长学校划定两个事业人员编制。多年来,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宝安区的财政收入起伏变化,但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始终未变,而且还增加了若干专项经费投入。广东省政府曾经专门在宝安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时任副省长许德立等领导充分肯定了宝安的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一致认为宝安的家庭教育现代化工程成效显著,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多种材料,总结宝安区的经验如下:

第一,提高认识是家庭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启动初期,很多教职工不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血肉联系,总是把做家庭教育工作看成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但是区教育局领导坚持在家庭教育工作上大量投入,并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教育工程取得明显实效以后,宝安区有关人士在实践面前终于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关部门都支持政府在家庭教育工作上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第二,三个结合是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有效办法。宝安区教育局等部门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益的有效办法:一是办好家长学校与深入家访、个别指导、跟踪服务相结合,不能因为家长来参加学习就放弃与他的交流;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与接受咨询相结合,既要场面火热的造势活动,也要一个对一个地答疑和指导;三是依托中、小学校办家长学校和在社区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接受咨询相结合。随着家庭教育从一般化指导过渡到个性化指导,越来越多的校长和教师提高了家教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以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引领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社会的深刻变迁使居民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宝安区从2002年起就开展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规模化研究,由区教育局教科培中心研究人员和部分中小学班主任进入500户学生家庭了解现状和跟踪指导,使多数样本家庭的家长和学生有了明显进步。宝安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的转化,定期举行家庭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授课和辅导过程中把最新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普及到家长中去。

第四,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家庭教育工作成功的根本。宝安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十多年来,一直受到了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每年一度的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的工作报告中,在区领导的日常工作安排中,家庭教育工作都占了重要的地位。区教育局汇报家庭教育工作时,都能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及时支持。宝安区十多年来坚持每年一度表彰家庭教育工作模范人物、每年12月的第一周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各界人士把家教当作全区的大事,积极参与。

三、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思考和建议

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人可以亲自抓家庭教育工作,调动行政、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但在全省或全国这样的大范围内发展家庭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颁布家庭教育政策等措施。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事业起步已有30多年,但是在2010年之前对家庭教育政策的研究制定和颁布执行却很少。以往与家庭教育政策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主要是对学校教育制度的规范,涉及非制度化的家庭教育不多。另外,我国的家庭政策主要从经济方面规范居民的社会福利,尚未延伸到家庭教育。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变化,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5]2012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中央七部委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的总目标是:“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完善基本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6]当前,无论是家庭教育事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是学校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或是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都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政策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事业的指导和规范。有关部门和领导同志认识的家庭教育工作在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把家庭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公众事业、公共服务来抓,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借鉴深圳宝安区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几条促进广东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明确家庭教育事业领导管理体制的格局

2011年5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应当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7]现代家庭教育事业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全省的家庭教育事业应当由省委暨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导,更加紧密地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加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大格局中。建立由省委暨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导的全省家庭教育事业管理中心,妇联、关工委等社团参与管理;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家庭教育事业的社会作用。

(二)努力扩大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

现在中央财政中没有家庭教育事业项目费用,但是广东省及其下辖的地市、县区可以先走一步,在省市区三级财政中拨出专款,用于发展家庭教育事业的专项开支。省级家庭教育事业费用的数额可以参照未成年人口数量,比如每人每年平均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也可以参照基础教育费用数额,按照基础教育经费的1%~10%来计算,具体标准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财政状况,经过合法的程序进行论证。各级财政应当担负基本的家庭教育事业经费,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拨款方式,努力扩大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支持家庭教育工作者获取合理的劳动报酬。

(三)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家长学校是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组织形式,对家长提高教育子女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的要求,广东家长学校的质量普遍不高。深圳宝安区构建“区/县家长学校总校———各街道/乡镇家长学校管委会———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三级管理和培训网络,组建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宣传讲授、指导服务三支队伍”的经验是可以推广的。不仅要对教师和教材严格把关,对学生家长也要加强管理,保障一定的出勤率。最终,要把家长学校办成内容适宜、方法得当、家长参与率和满意率高、学生支持的学校。只要政策明确、管理到位,家长学校的质量是能够逐步提高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03-23(01).

[2]骆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家庭教育事业进展之分析[J].教育曙光(香港),1998:21-26.

[3]骆风.论建立我国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研究,2005,(6):121-125.

[4]骆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典型考察报告[J].未来与发展,2011,(12):79-8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01).

[6]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EB/OL].新华网,2012-03-08.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一、目标任务

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建设“平安*”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家庭为主体、以村和社区为基本单位,与“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普法宣传进家庭,文化科技进家庭,道德礼仪进家庭,安全知识进家庭;积极营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使更多的家庭达到无、无、无暴力、无纠纷、无事故、无、无犯罪。积极争创省、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县。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使家

庭成员更加平等友爱,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亲善,社区环境更加文明优美,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二、工作措施

㈠抓组织,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网络。调整*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综治办、妇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团委、计生委、局、广电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县妇联。各镇要相应成立“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村(居)、组要成立“平安家庭”创建评审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活动要有档案资料和工作台帐,定期组织检查考评,为“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㈡抓宣传,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召开创建“平安家庭”工作会议,利用宣传栏、刷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平安家庭”的目标任务、创建标准和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创建“平安家庭”深入到千家万户,提高人民群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以实际行动踊跃参与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去。广泛开展以“平安从我做起、共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采取面对面宣讲、文艺演出、工作调研、专题论坛、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着力抓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阵地宣传等舆论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认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从而以家庭的平安,带来整个社会的平安稳定。

㈢抓重点,不断丰富拓展创建内容。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及居民家庭喜闻乐见的各种创建活动,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增强家庭成员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忠实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二是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团结。三是着力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积极化解家庭矛盾纠纷,消除家庭不安全隐患,加强重点人员帮扶救助工作,强化监护人意识,做好家庭、社区矫正及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加大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㈣抓管理,规范创建工作各项制度。统一实行“平安家庭”创建的申报、评审、命名、表彰等制度,强化创建活动的规范管理。1、申报、审核:各镇统一制表,由家庭户自主申报,村民组评定小组对照《“平安家庭”创建标准》(见附件1)对申报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每半年一次),将评议结果上报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村(居)领导小组审核,并在“平安家庭”户评选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平安家庭”示范户,将评选结果上报镇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各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统一组织检查验收。2、张榜公布:“平安家庭”户由村(居)民组在本组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平安家庭”户、“平安家庭”示范户由所在村在村务公开栏上每年度张榜公布一次。各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对“平安家庭”示范户统一命名和授牌;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各镇评选出的事迹突出的“平安家庭”示范户进行表彰。3、动态管理:对“平安家庭”户和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已命名的“平安家庭”户和示范户,凡不符合“平安家庭”评选标准(见附件2)不得再评为“平安家庭”,是示范户的由镇、村组织摘牌。建立健全评选档案资料,做到每村、社区一册“平安家庭户简明登记表”;各镇、村建立“平安家庭”示范户命名档案,“平安家庭”户统计表,同时要有动态管理的相关资料。

㈤抓考评,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全县“平安家庭”创建考评工作由县“平安家庭”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考评时段是上年12月1日至当年11月30日。考评方法:1、坚持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考评成绩分别占20%、80%。2、对照考评细则内容,实行实地察看、走访群众、查阅有关台帐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每个镇抽查一个村或社区、一个“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成员单位,“平安家庭”示范村、组分别必查一个。3、年终按总扣分的10%比例折算计入综治工作考评。4、考评结束后,由县“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考评情况确定考评结果,并报县委、政府审定。全县评选先进镇2个,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后进镇1个,进行通报批评。5、综治、、计生工作在全县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倒数第一、二名的镇和单位,取消当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评先资格。

三、工作要求

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明确目标任务,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㈠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要以家庭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由政法、组织、宣传、妇联、综治办、计生、共青团、公安、司法、民政、广电等联合组织实施。各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职责任务的落实,解决工作必须的经费,确保本地“平安家庭”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㈡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综治部门要将创建活动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协调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督促落实平安创建措施,与平安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整治,解决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发挥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站)作用,为村、社区、家庭生活创造更好的治安居住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司法行政部门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各级妇女法律服务(援助)机构和家庭暴力的伤残鉴定中心,加大对权益受到侵害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广大受害妇女的法律援助力度。

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发动青年、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宣传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安徽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要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努力做好受害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帮教工作。利用基层维权网络和社会化维权机制,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和公益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宣传、广电部门要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激励社会各方面更加牢固地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营造出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幸福家庭的良好氛围。

组织、法院、检察院和计生、民政、等部门都要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㈢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各部门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意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庭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要把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素质作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点,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大张旗鼓的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徽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家庭成员认真学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要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上下功夫,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团结。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家庭、社会矛盾,努力防控和杜绝家庭不安全隐患,加强对一些吸毒人员、服刑在教人员的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以及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强化家庭监护人责任,减少辍学学生的数量,并做好家庭、社区矫正及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加强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助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各镇在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要整合创建活动资源,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不让进我家”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工作结合起来,与开展法律帮助和社会救助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妇女维权岗”、“青少年维权岗”、实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等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力宣传,广泛动员

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教育,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掀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热潮,要通过编辑宣传页、宣传画、公益广告、推出各具特色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标语口号、故事,将创建活动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认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一、目标任务

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建设“平安”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家庭为主体、以村和社区为基本单位,与“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普法宣传进家庭,文化科技进家庭,道德礼仪进家庭,安全知识进家庭;积极营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使更多的家庭达到无、无、无暴力、无纠纷、无事故、无、无犯罪。积极争创省、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县。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员更加平等友爱,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亲善,社区环境更加文明优美,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二、工作措施

㈠抓组织,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网络。调整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综治办、妇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团委、计生委、局、广电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县妇联。各镇要相应成立“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村(居)、组要成立“平安家庭”创建评审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活动要有档案资料和工作台帐,定期组织检查考评,为“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㈡抓宣传,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召开创建“平安家庭”工作会议,利用宣传栏、刷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平安家庭”的目标任务、创建标准和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创建“平安家庭”深入到千家万户,提高人民群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以实际行动踊跃参与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去。广泛开展以“平安从我做起、共建平安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采取面对面宣讲、文艺演出、工作调研、专题论坛、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着力抓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阵地宣传等舆论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认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从而以家庭的平安,带来整个社会的平安稳定。

㈢抓重点,不断丰富拓展创建内容。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及居民家庭喜闻乐见的各种创建活动,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增强家庭成员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忠实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二是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团结。三是着力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积极化解家庭矛盾纠纷,消除家庭不安全隐患,加强重点人员帮扶救助工作,强化监护人意识,做好家庭、社区矫正及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加大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㈣抓管理,规范创建工作各项制度。统一实行“平安家庭”创建的申报、评审、命名、表彰等制度,强化创建活动的规范管理。1、申报、审核:各镇统一制表,由家庭户自主申报,村民组评定小组对照《“平安家庭”创建标准》(见附件1)对申报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每半年一次),将评议结果上报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村(居)领导小组审核,并在“平安家庭”户评选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平安家庭”示范户,将评选结果上报镇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各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统一组织检查验收。2、张榜公布:“平安家庭”户由村(居)民组在本组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平安家庭”户、“平安家庭”示范户由所在村在村务公开栏上每年度张榜公布一次。各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对“平安家庭”示范户统一命名和授牌;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各镇评选出的事迹突出的“平安家庭”示范户进行表彰。3、动态管理:对“平安家庭”户和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已命名的“平安家庭”户和示范户,凡不符合“平安家庭”评选标准(见附件2)不得再评为“平安家庭”,是示范户的由镇、村组织摘牌。建立健全评选档案资料,做到每村、社区一册“平安家庭户简明登记表”;各镇、村建立“平安家庭”示范户命名档案,“平安家庭”户统计表,同时要有动态管理的相关资料。

㈤抓考评,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全县“平安家庭”创建考评工作由县“平安家庭”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考评时段是上年12月1日至当年11月30日。考评方法:1、坚持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考评成绩分别占20%、80%。2、对照考评细则内容,实行实地察看、走访群众、查阅有关台帐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每个镇抽查一个村或社区、一个“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成员单位,“平安家庭”示范村、组分别必查一个。3、年终按总扣分的10%比例折算计入综治工作考评。4、考评结束后,由县“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考评情况确定考评结果,并报县委、政府审定。全县评选先进镇2个,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后进镇1个,进行通报批评。5、综治、、计生工作在全县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倒数第一、二名的镇和单位,取消当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评先资格。

三、工作要求

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明确目标任务,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㈠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要以家庭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由政法、组织、宣传、妇联、综治办、计生、共青团、公安、司法、民政、广电等联合组织实施。各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职责任务的落实,解决工作必须的经费,确保本地“平安家庭”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㈡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综治部门要将创建活动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协调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督促落实平安创建措施,与平安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整治,解决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发挥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站)作用,为村、社区、家庭生活创造更好的治安居住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司法行政部门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各级妇女法律服务(援助)机构和家庭暴力的伤残鉴定中心,加大对权益受到侵害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广大受害妇女的法律援助力度。

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发动青年、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宣传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要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努力做好受害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帮教工作。利用基层维权网络和社会化维权机制,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和公益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宣传、广电部门要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激励社会各方面更加牢固地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营造出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幸福家庭的良好氛围。

组织、法院、检察院和计生、民政、等部门都要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㈢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各部门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意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庭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要把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素质作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点,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大张旗鼓的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家庭成员认真学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要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上下功夫,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团结。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家庭、社会矛盾,努力防控和杜绝家庭不安全隐患,加强对一些吸毒人员、服刑在教人员的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以及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强化家庭监护人责任,减少辍学学生的数量,并做好家庭、社区矫正及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加强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助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各镇在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要整合创建活动资源,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不让进我家”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工作结合起来,与开展法律帮助和社会救助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妇女维权岗”、“青少年维权岗”、实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等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㈣大力宣传,广泛动员

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教育,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掀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热潮,要通过编辑宣传页、宣传画、公益广告、推出各具特色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标语口号、故事,将创建活动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认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2、赵秀和家庭,住时堰镇谭庄村,建村部捐资40万元,改水捐资3万元、每年花费近万元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投意外保险,春节自费慰问困难户,饮水思源、回报乡梓,用实际行动阐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3、张礼兵家庭,住安丰镇红安村,外来创业的老板,感恩社会、关爱老人,春节前给本村14位90岁以上老人送去猪腿、粮果等年货,凸显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4、刘义宏家庭,住安丰镇联合村,18年前刘义宏意外造成高位瘫痪,妻子诸兰英没日没夜地精心照料,重燃他生的希望,“不论健康疾病、不论富贵贫穷,我们都不离不弃”的结婚誓言如磐石之坚。

5、马钦银家庭,住南沈灶镇东刘村,作为母亲的三儿子,他一人背负起照顾瘫痪母亲的全部重担,擦洗身体、营养美食,他细心周到的照顾证明了“儿子也是妈妈的小棉袄”。他手足情深,自觉担负着父母外出的侄子的学习生活照料。

6、熊英家庭,住唐洋镇安建村,熊英从云南远嫁而来,挣钱养家,她是因病失明的丈夫、多年哮喘的婆婆、视力障碍的公公和年幼女儿的守护神,她是全家的顶梁柱。

7、谭兴贵家庭,住新街镇堤东村,多年如一日鼓励、支持和帮助三峡移民适应并融入当地生活。送生活用品、介绍风土人情,手把手教会种地和养殖,帮扶照顾老人,真正亲如一家。地域有别爱无别,春风化雨润心田。

8、常义凤家庭,住安丰镇红安村,公公病故、丈夫走失,再组家庭,坚持留家照看瞎眼婆婆、同堂孤侄女,她善良为友,孝爱真诚, 2015年被提名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

9、杨延伯家庭,住许河镇三苴村,31年来,妻何云兰精心照顾患直肠癌、脑梗、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现97岁的婆婆活得健康尊严。

10、万守俊家庭,住许河镇四仓村,妻王均兰全力支持丈夫工作,自己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99岁高龄婆婆,衣食住行精心照料,言语态度温柔亲切,她用平凡的举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美德。

11、高兴旺家庭,住三仓镇联南村,亲兄弟,不分家,9口人组成的大家庭,种地、家务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从来没有口角、没有隔阂,是远近闻名的“五好家庭”。

12、陈增华家庭,住弶港镇海堤村,恩爱的夫妻视对方父母如己亲,婆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他们把老人当孩子般养着,洗衣做饭、端茶喂药,为防老人走失,十年来,夫妻俩与老人同睡一房。

13、于汝春家庭,住头灶镇,和睦家风孕育宽广胸怀,于汝春慷慨解囊,为修路建桥、广播线路改造等捐款已达60多万元。

14、刘年凤家庭,住时堰镇新嵇村,十五年前丈夫因意外去世,青春年华的她独自撑起残缺家庭。上班、种地、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培养未成年的儿子,既善良又真诚。

15、王海琴家庭,住梁垛镇安洋村,来自高邮的姑娘,在男友突遭不幸下肢截瘫的厄运面前,她做出了常人不能及的选择:不畏人言、离开家乡,无怨无悔嫁给残疾男友。为了更好地生活,她再次超越常人之举,创业立家,她和丈夫一起开办家庭加工坊和一间烧烤店,用顽强坚韧和不离不弃诠释了大爱道义。

16、殷荣观家庭,住东台镇,一名军转干部,他细心照顾生病岳父母,被病友误认为二老的儿子。他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他16年献血224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17、陈宝宽家庭,东台镇农技站职工,以惊人毅力照顾因公致残的妻子和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儿子。他在克服家庭困难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多项省级农业项目,推广了100多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培植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200多篇,是“全国最美基层农技员”。

18、卢小芳家庭,住开发区蟒河村,公公生病住院,她毫不犹豫从上海赶回,医院里,她为公公端屎端尿不避嫌,喂茶喂饭无怨言,“公婆也是我的亲爹娘”,她做的比说的还好。

19、张红喜家庭,市民政局职工,以身作则,动员鼓励家人参加义工组织。其妻女放弃休息时间,参加义工活动70多次。生活节俭,却为白血病患儿和贫困学生捐款捐物。

20、吴明凤家庭,住西溪景区泰山寺社区,一家五口人相扶相帮,妻子吴明凤数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中风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在保洁公司担任组长也总是吃苦在前,任劳任怨,儿子、儿媳、孙子在潜移默化中也都尊老爱幼,全家其乐融融。

21、殷文进家庭,一个书香飘逸的三口之家,妻子殷文进和丈夫顾石俊同为市供电公司职工,两人因书结缘相知相爱,夫妇多次撰写文章并登载获奖。儿子出生后,夫妻俩坚持每天抽空陪读,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爱好。

22、潘小进家庭,人民医院医务骨干,全家人好学上进,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儿子是东台中学“三好学生标兵”,盐城市三好学生,被推荐参加201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23、宫国俊家庭,中医院医生,医术精湛,多次发表学术论文。好医生、好丈夫突患重病生命垂危,妻子卢慧琴悉心照料,13岁女儿烧饭、照料家人,一家人相亲相爱,永不言弃。

24、徐忠家庭,溱东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春风化雨,爱心感化每一个孩子,家庭义务无微不至,伺候患癌婆母,三年毫无怨言,教育子女宽严相济,儿女出色,贡献社会。

25、奚宏章家庭,住时堰镇进胜村,4年前,夫妇遭遇车祸,妻子不幸成为植物人,他自己轻度中风,但仍每天为妻子端茶喂饭,擦身换衣,翻身捶背。经他的悉心照料,妻子病情已有好转。

26、徐华山家庭,住安丰镇东光村,全家五代同堂,上有104岁奶奶、70多岁父亲,下有一双优秀儿女和孙辈,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助人为乐。全家精心照顾,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

27、徐正祥家庭,住三仓镇新农村,他83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工作,整理学习材料。同村一低保户车祸致残卧床多年,无人照顾,他主动端茶送水,采购食品、日用品,助人为乐。

28、章国荣家庭,住东台镇金墩社区,2010年,身为厨师的他开始借助网络媒体传播文明风尚和公益慈善,发动爱心人士帮助了一个个需要救助的人。先后获得东台市“优秀义工”“义工之星”“东台好人”和江苏省“优秀社区志愿者”荣誉称号。

29、崔宏图家庭,住富安镇,艰苦创业,不忘回报社会。先后捐款捐物3万多元慰问富安敬老院老人。自费三千余元物流费,将“寒冬送温暖捐赠衣物”通过快递投送到贫困山区。捐资万余元建设公交站候车亭,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30、朱厚宽家庭,住富安镇,注重读书藏书用书,家有各类图书5000册以上,自费订阅报刊20多种,一家五口人每天坚持晨读1小时。家庭多次被评为富安镇最佳文明户。朱厚宽多次被省文明委、关工委、盐城市和东台市评为先进个人和东台好人。

31、刘以东家庭,2007年回乡创业,现企业每年为国家创利税近亿元,他热心公益,至2015年,累计资助30名贫困大学生5万多元,向镇敬老院捐赠钱物达10多万元,为修桥建路捐赠达10万元。

32、余生堂家庭,住西溪景区万陆社区,余生堂102岁,四世同堂,身为党员,组织活动一次不缺。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宽以待人,教子有方,儿孙孝顺。1959年曾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33、陈玉宏家庭,江苏东宇公司员工,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和谐相处。夫妇二人爱岗敬业,互相促进,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热心公益,无偿献血近3000CC、捐款逾8000元。

34、陈晋华家庭,市实验中学教师,家有藏书千册,每天亲子共读。夫妇二人相继获“师陶杯”“杏坛杯”等论文大赛一等奖,陈晋华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先后获省报副刊好作品等大赛一二等奖。

35、刘根兰家庭,住溱东镇罗一村,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和谐持家,团结邻里、崇尚环保,爱岗敬业,收获了平凡幸福和快乐。

36、周新军家庭,住溱东镇高桥村,四代同堂,孙媳妇悉心照顾高龄老太,婆婆甘当贤内助支持公公工作,两代党员营造了宽容谦让、平等关爱的和睦家风。

37、高粉林家庭,住溱东镇开二村,四代同堂共享天伦,上敬90岁高龄老人,下爱年幼子孙,个人自主创业致富,孝心、爱心、责任心成就了和谐幸福大家庭。

38、朱粉林家庭,住溱东镇开一村,朱粉玲悉心照顾长期卧床的公公,洗脚、擦身子、翻身,她是孝顺的好儿媳。孝、爱、善,影响着孩子和全家,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39、周可荣家庭,住时堰镇后港居委会,夫妻相敬如宾、尊老一片孝心、助邻满腔热情、育子身教言传。用尊重、坦诚、互助、勤俭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和幸福最真实的内涵。

40、葛月红家庭,住五烈镇乐意村,夫妻二人自主创业,兴办生猪合作社,免费培训村民,带动10几个家庭兴办家庭猪场。葛月红被评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

41、夏欣龙家庭,住五烈镇沙河村,带头创业,年产值达千万;诚实守信,年纳税近百万;热心公益,修桥铺路、扶贫帮困捐资近4万;邻里和睦,文明创建争先锋、树楷模。

42、丁同玉家庭,住安丰镇下灶居委会,倒插门女婿常年照顾生病的岳父母和患绝症的妻子,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平凡的点滴,平凡的人家,奠定和谐社会基石。

43、赵孝友家庭,住安丰镇丰西村,作为普通村民,心怀建设家乡责任,动员儿子为家乡捐资修路,造福村民,受到好评。

44、丁茹喜家庭,住安丰镇下灶居委会,他经营企业恪守诚信,他家庭生活追崇和谐,他身残志坚,乐善好施,为家乡路桥建设一次性捐资8万多元。

45、张远如家庭,唐洋协护税办职工,夫妻二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注重身教言传,儿子毕业后踊跃参军,表现突出。

46、王海霞家庭,唐洋会计站职工,5口之家,也是党员之家,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孝敬老人、热心公益,健康幸福的家庭成为左邻右舍的榜样。

47、丛仲锋家庭,住唐洋镇安建村,幸福美满的4口之家,夫妻互敬互爱,谦让包容,善待长辈,注意情感交融,教育孩子,重智更重德,诚信家风深受邻里信任和尊重。

48、孟德家庭,住唐洋镇十里村,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甘人后的“创二代”,自强自立、奋力拼搏,成为带领富的标杆。

49、林祥龙家庭,住新街镇周洋村,尊老爱幼、温馨和睦的家庭,互助互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爱老人、孝行天下,为敬老院、五保户送年货,心系公益,情系家乡,先后捐资数万元修路建桥。

50、王锦家庭,住新街镇陈文村,尽孝道、懂感恩,细心服侍长期生病的岳母。助邻里、树新风,践行团结友善做细落实。重公益、立楷模,带头捐资捐物。

51、梅益华家庭,住三仓镇镇南居委会,朴实的农民家庭,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52、朱兆林家庭,住三仓镇新农村,夫妻俩互敬互爱,对女儿言传身教,培养诚实守信、和顺善良品质。孝敬老人,善待邻居。

53、孔令宏家庭,住三仓镇官苴村,老人的需求是第一需求,无论多么忙碌,孔令宏、丁唐凤夫妇按时侍奉好老人的吃饭、休息,孝敬顺从的家风传为佳话。

54、吴岳平家庭,住三仓镇新墩村,尊老爱幼、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风老人得到精心照顾,儿子媳妇传承良好家风。齐心协力、勤俭持家是全家共同的信念。

55、李先伟家庭,三仓小学教师,夫妻俩扎根基层,执着教育,钻研业务,关心学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56、姜文书家庭,住弶港镇海滨居委会,勤劳、朴实、宽厚、互助的夫妻俩,白手起家,用勤劳创造幸福生活。

57、朱七连家庭,住弶港镇新港居委会,生活中互敬互爱、工作上相互支持。全家宽容谦让、孝老爱亲、热心助邻,令人羡慕。

58、张仁华家庭,住弶港镇新洋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83岁的老岳母是张仁华一家人心中的宝,几十年如一日,以孝治家带来全家幸福美满。

59、何志华家庭,住弶港镇蹲门居委会,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带领村民赶海致富。勤劳朴实的贤内助,孝敬老人邻里称赞。全家人诚实和善,影响着一方风气。

60、李亚泉家庭,住头灶镇,爱岗敬业的夫妻,教书育人为己任,孝老爱亲先垂范,翰墨书香浸心田。

61、李萍萍家庭,因书结缘的夫妻,共同奉献三尺讲台,有书传爱,一起打造“悦读”家庭。他们深信:腹有诗书,其品自高、其德自谦、其身自正。

62、杨进家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勤学的父母不断、取得学术成果;爱书的孩子体验读书的快乐,充实书香浸润的人生。

63、周晶家庭,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填平了代沟,孩子良好的“三观”基础由此坚定。

64、储亚兰家庭,东台中学教师,30多年一线教学,20多次任教毕业班,学生的需要是他们的价值,“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他们永恒的信念。

65、崔广荣家庭,住许河镇芦河村,妻崔春林,她是年迈父母的孝顺女儿、从军丈夫的顾家爱妻、孪生兄弟的慈爱母亲,更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最美老师。她放弃随军机会,甘愿奉献乡村幼教事业。

66、王彪家庭,住东台镇新坝社区,尽责尽职维护辖区治安,一心为公帮助困难居民。片警,他们的工作不像特警那样惊心动魄,不像刑警那样跌宕起伏,用琐碎和平凡维护了百姓的安宁。

67、王安凤家庭,住东台镇二女桥社区,居民心中的最美 “小巷总理”,维护稳定,一马当先;帮贫助困,热心细致;卫生创建,苦累在前。

68、翟怀庆家庭,住东台镇东园社区。翟老为法院退休老干部,老两口多年如一日包揽楼道卫生,帮助邻里修剪树枝、晾收衣服,处处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69、许文彬家庭,住西溪景区三曹村,倡导并实践着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传承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70、孙绘家庭,政务服务中心职工,相互尊重、孝老爱亲的和谐家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模范职工;团结邻里、热心公益的处世为人,幸福的家庭是全体成员共同维护的温馨港湾。

71、丁宏宝家庭,四灶小学教师,夫妻俩潜心教育工作30多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72、陆永和家庭,住西溪景区晏溪河社区,丈夫热心社区发展,关心孤寡老人,妻子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公,毫无怨言。女儿乖巧懂事,孝敬长辈。

73、罗来稳家庭,住西溪景区西郊村,五口之家三名党员,全家人和和美美,婆婆料理家务无微不至,儿媳母乳喂养孩子,子、媳孝敬感恩父母,全家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

74、刘晓倩家庭,夫妻俩工作互促互进,丈夫吴苏华是实验小学教师,妻子刘晓倩是渔业指导站副站长,多次获得省、市主管部门表彰。生活中,夫妻俩孝老爱亲,公婆年老多病,刘晓倩总是问医拿药,照料双亲从无怨言,还将失去妈妈的侄子侄女带在身边读书生活。

75、戴文婷家庭,夫妻俩注重日常行为规范,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养成,崇尚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经常和孩子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

76、杨亚丽家庭,一个温馨和睦的五口之家,妻子杨亚丽在检察院工作,业余时间参加义工联志愿服务20余次,常年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儿童,丈夫儿子在她的带动下,主动参与到安全出行劝导、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中来,家里老人也热心社区公益,帮助照顾邻里。

77、杨慧家庭,人民医院职工,她和丈夫、女儿全家三口多次参加义工联活动,结对资助贫困学生3人,参与“衣加衣”活动四次,在敬老院、学校、社区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78、何俊明家庭,新街中学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居住小区管理井井有条,一家人妻贤子孝,尊老爱幼。

79、夏建国家庭,台南中学教师,注重家庭责任,注重孩子八礼四仪教育,孝老爱亲,热爱社会。

80、万其军家庭,新农小学教师,一家人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81、姚翔家庭,新街小学教师,夫妻俩甘愿奉献农村教育事业,工作用乘法,私事用减法,学习用乘法,荣誉用除法,家庭的潜移默化,女儿爱读书学习,多次获得作文竞赛一等奖。

82、丁怀龙家庭,廉贻中学教师,四代同堂大家庭,子孙孝顺,老人慈祥,媳妇敬老,儿女向上,家庭环保,勤俭弘扬。

83、薛捍东家庭,富东中学教师,四代同堂,温馨幸福,薛老师恪守师德,其妻任村干部任劳任怨,儿子钻研医疗技术,儿媳孝顺,照料两家老人。

84、武森林家庭,唐洋中学教师,夫妻二人互敬互爱,经常切磋教学业务,注重家庭传统美德教育,邻里互帮,乐于助人。

85、刘凤斌家庭,五烈镇学校教师,工作中夫妻俩追求尽善尽美,生活中和睦相处,妻子孝顺公婆,女儿多才多艺,好学上进。

86、鲍丽江家庭,梁垛中学教师,夫妻俩潜心教学业务,家庭飘逸书香,丈夫获评东台市优秀班主任,妻子撰写论文获省、市多项奖,儿子大学期间获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87、朱雅祥家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开明父亲,慈爱母亲,一家人沉浸书香,追逐人生梦想,儿子高二放弃普高转入职校,社会实践丰富多彩:志愿服务、歌手大赛、明日之星主持人等,如愿考入金陵科技学院,演绎精彩人生。

88、徐惠家庭,弶港小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爱生如子,经常课后义务辅导学生,待人接物谦让坦诚,丈夫诚信经营,感恩社会。

89、屠书梅家庭,梁垛小学教师,夫妇俩同为老师,教学和班级管理勤勤恳恳,用诚心交换童心,扮演好三个角色:亲人、导师、朋友。用细心温馨家人,践行孝、爱、善。

90、胡生富家庭,曹丿小学教师,丈夫为人师表,妻子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父母身体力行,孝老爱亲,全家勤俭节约成为美谈。

91、吴春虹家庭,住梁垛镇沈倪村,她朴素清廉,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在丈夫和女儿的支持下,她带头捐款修桥铺路,自掏腰包帮助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成为全村困难家庭的贴心人

92、王炳炎家庭,住梁垛镇临塔村,父亲王德才106岁,是村里人人敬佩的百岁老人。她和妻子四十多年如一日,合理安排老人的三餐,陪老人聊天读书,20多年来,夫妻俩与老人同住一个房间,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

93、屠书钢家庭,住梁垛镇如意村,在苏南打工近十年后回乡创业,他善待职工,经营有方;他致富不忘乡邻,捐助敬老院6万元,捐款修路3.5万元,近几年,每年向村捐资3万元,帮助年老体弱和因病致困的弱势群体。

94、沈永红家庭,住三仓镇仓胜村,他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妻子孝敬老人,体谅丈夫,主动承担家务。夫妇二人勤俭持家,科学教子,邻里团结。

95、黄国余家庭,住弶港镇新镇居委会,家庭多年坚持订阅新华日报、东台日报等报刊。家庭成员热心公益,主动捐资15000元修建居民点水泥路,全家注重文明礼仪,邻里互助友爱。

96、吕宏家庭,住东台镇东园社区,全家秉持艰苦朴素的家风,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吕宏积极组织并带头参与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以钉子精神铲除“牛皮癣”等顽疾。

97、陶慧家庭,住富安镇龙港村,1994年从云南嫁到富安,家庭幸福美满。2005年,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她不离不弃,勇挑重担,四处借债为丈夫治疗,全力以赴培养儿子读大学。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丈夫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98、薛昌和家庭,住富安镇,她助人为乐,义务照顾生病的邻居。她爱岗敬业,项项工作全镇前茅。她孝敬老人,精心侍奉父母公婆。她善解人意,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多次被市镇表彰为“十佳基层干部”“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

99、刘小庆家庭,市政养护管理所负责人,工作兢兢业业,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科学安排,统筹调度。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任劳任怨,成效显著。家庭幸福美满,妻贤女孝。

100、房春家庭,夫妇均供职于第三人民医院,是医疗战线的战友、幸福家庭的伴侣、公益之路的义友,他们爱岗敬业,夫唱妇随,热心公益。

101、顾晓霞家庭,妻子在环保部门工作,丈夫在教育部门工作。夫妇工作兢兢业业,家庭和谐温馨,互爱互助,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102、姜梅华家庭,市邮政公司员工,她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表彰为公司先进个人、服务明星。家庭成员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勤俭节约,乐于助人。

103、丁莉莉家庭,市检察院干部,丈夫在市公安局工作,夫妇爱岗敬业,业绩突出,丁莉莉先后获得盐城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检察机关岗位练兵先进个人。丈夫也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四次被嘉奖。

104、张丽家庭,夫妇二人均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中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生活中恩恩爱爱,孝顺长辈,邻里和睦,科学教子。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各村双委、镇属各单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法治*”的决定,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按照乐妇字〔2006〕30号文件精神,经决定,在全镇联合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和“平安*”的奋斗目标,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的职能作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二、目标任务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坚持以家庭为主体,村居为基本单位,以增强“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做到“四防”: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实现“七无”:即无、无、无暴力、无纠纷、无事故、无、无犯罪;达到“四个更加”:即使家庭成员更加充满活力,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美满,邻里更加文明融洽,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为总目标。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使我镇“平安家庭”创建率达60%以上。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党政领导综治协调,妇联指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依托村居实施的工作格局。为达到以上目标,我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仇康亮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叶国强,政法委员庄再忠为副组长,刘素英、王娜、薛志实、赵顺燕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创建活动的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各村(单位)要在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反对家庭暴力、预防青少年犯罪、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创建“无毒家庭”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实现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结合,积极履行以下职责:综治部门积极牵头协调,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平安*”的创建活动之中,督促落实相关措施。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负责“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加强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化管理台账制度和定期信息交流制度,确保创建质量。积极利用维权热线、社会化维权机制和基层维权网络,为弱势妇女群众和贫困家庭提供法律帮助和公益服务。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不断深化“文明家庭”、“不让进我家”、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居”等项活动。大力开展对广大妇女的普法教育。共青团组织积极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加大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青少年维权中心的建设力度,依托村居青少年法律学校、“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加强村居禁毒帮教志愿者队伍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吸毒人员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求助和管理工作。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活动,积极开展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及时查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规范和加强110接处警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和基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依法查处因家庭暴力等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报警,及时出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解处置工作,对能够立案的及时立案查处,为维护社会文明、家庭和谐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司法部门制定并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家庭成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家庭突出问题,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广播电视站认真做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与妇联、团委、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该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创建目标考核评估办法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四、工作步骤和措施第一阶段:宣传教育(9月15日—9月30日)创建“平安家庭”必须把宣传工作贯彻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要以活动为载体,抓好主题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将创建活动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二要以家庭为阵地,抓好普法宣传,采用以案说法、法律咨询、层层培训、发放各种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律知识进家入户。三要以志愿者队伍为依托,抓好群众性宣传。要充分发挥团体会员、专家学者以及维权志愿者、群众自治组织等力量开展宣传教育。四要以舆论为导向,抓好社会宣传。充分运用主流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第二阶段:创建实施(10月1日—10月31日)各村(单位)要严格按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考订标准,分阶段认真组织实施,创建活动要抓住三个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要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为重点,实施“法制宣传进家庭”工程。以“五·五”普法和妇联“法制宣传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家家学,法律进万家;家家议,以案释法律;家家做,用法维权益;家家评,争做守法好公民”活动。二要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为重点,实施“文明新风进家庭”工程。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和开展文明家庭、无毒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与创建文明社区、村居有机结合,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要开展六学六创活动:即学法律法规,创守法明理之家;学文明礼仪,创道德诚信之家;学科技知识,创小康富足之家;学家教知识,创“双合格家庭”。三要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实施“家教知识进家庭”工程。以家长学校家教中心为依托,引导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家教水平,特别是要做好问题家庭、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引导、帮扶和救助等工作,努力防控和杜绝家庭不安全隐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1月1日—11月30日)在创建活动中,各村(单位)要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中“平安家庭”创建的模式和机制,认真总结推广创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和的形式来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精心培育一批“平安家庭”创建户,通过带动示范作用,使“平安家庭”创建走进千家万户。要善于发现“平安家庭”创建的特点、特色,进一步深化“平安家庭”创建的内涵,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平安家庭”示范户等形式,创出不同模式,富有特色的“平安家庭”品牌。各地要在11月底组织自查,并将自查总结上报镇妇联。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于年底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评选表彰一批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自去年11月份启动以来,在市综治办等成员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共同工作下,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逐步展开,初见成效。我代表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对一年来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会议精神,深化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谈几点意见。

一、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基本情况: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平安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推进,在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中各级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打造和谐*、平安*和法治*的目标,按照中央和省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协调推进,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推进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载体,为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着力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建立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综治办、市妇联领导为组长,七个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并按照部门职能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创建“平安家庭”工作领导机构。二是,明确任务,全面部署。市妇联与市综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平安家庭”创建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围绕“振兴*,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这个大局,明确提出了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三是,示范推动,分类指导。每个县区确定二个示范社区(村)先行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探索创建活动的方法、途径,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全市创建活动的整体推进。四是,落实目标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妇联组织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定期检查推动,同步考核评估,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主体。

(二)多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形成创建工作的社会合力。

创建活动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多部门联动凝聚创建工作合力。在创建活动中市综治办,市妇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治安整治活动,充分利用“110”报警平台,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为社区、家庭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对弱势群体实行法律服务;民政部门积极支持社区(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学法、守法、倡扬美德;广播电视局、报社分别设立专栏,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各级妇联组织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形成多部门共同推进,共同开展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载体、突出特色,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为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市叫响,通过宣传发动,试点带动,活动拉动,努力营造“平安家庭”创建的浓厚氛围。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着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平安意识。在全国、省妇联开展的法制宣传年和“五五”普法启动仪式后,及时召开了全市宣传贯彻《妇女法》法制宣传年启动会议,并成立了妇女法律帮助中心,与五家律师事务所签状、授匾,建立帮教基地。同时组织全市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加省《妇女法》知识答题活动,在各级妇联精心组织下,全市有20000多人参加知识竞赛活动,并荣获了省《妇女法》知识竞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的好成绩。巾帼维权自愿者法律知识宣讲团在创建活动中带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乡、村、街道和社区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在她们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结合实际,创造了村户联建,楼院联创的宣传活动方式,用自编、自演节目进村、进家巡回演出,大力宣传“平安家庭”创建重要意义,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以家庭为依托构筑平安家庭建设第一道防线,营造平安和谐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创建活动中各级妇联组织,将创建活动与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相结合,在全市开展了“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活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活动意见》。各社区(村)分别在社区(村)警务室设投诉点,妇女维权和法律宣传站、治安信息员、巡逻队等,形成了预防为主,调解为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干预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格局。市妇联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向全市妇女提出“知荣辱,讲文明,巾帼共建和谐社会”倡议,增强广大妇女的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身的文明带动家庭文明。开展“家庭教育乡村、社区巡讲”活动,母子同课堂等贴近生活的宣传教育形式,进一步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促进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以关爱、帮扶为重点,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宣传发动、试点带动方式,开展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帮助。针对棚改新区特点,及时在全市召开了“创和谐文明社区,建温馨美好家园”推进会,为贫困家庭送温暖、捐款、捐物,同时在棚改新区组织专场用工洽谈会,为下岗妇女提供就业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三八妇女节”、“中秋”等节日,走访慰问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站等,为她们送去慰问品和生活用品。对在押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庭进行定期回访,解决她们改造中的后顾之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在各级妇联组织共同推动下,全市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综治部门和妇联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广大家庭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刚刚起步一年,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是:活动发展不平衡,农村滞后于城区;认识有差距,宣传不到位,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估、经费保障措施等等。这些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意见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动员广大家庭参与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是深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的基础工程;是把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为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经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对下一步全市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围绕大局,进一步明确“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全市上下正学习贯彻*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振兴与发展”的主题,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大局来谋划和推进。

一要把握“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动员广大家庭参与平安建设,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稳定,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积“小安”为“大安”,夯实全市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按照这一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振兴*,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这个大局,进一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一个理念”,做到“四个到位”:即树立“平安建设,家庭为基,构建和谐,家庭为先”的理念。努力做到强化目标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强化宣传舆论,组织动员到位;强化基层网络,队伍建设到位;强化工作机制,有效管理到位。全市各级综治、妇联组织要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进一步做好“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做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要明确“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根据全市平安建设总体规划,概括起来是:围绕“一条主线”、营造“两个环境”、实施“三项行动”、达到“四进家庭”和“四无目标”、增强“五个意识”。即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共筑平安家园”这一主线;千方百计营造安全和睦、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和诚信友爱、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实施千万家庭参与“学法用法行动”、“防犯罪、保安全、促稳定行动”、“反暴力、讲平等、树新风行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推进普法宣传、治安防范、纠纷化解、维权服务“四进家庭”,达到“无、无、无家暴、无犯罪”家庭占家庭总数90%以上,法律知识普及面占家庭总数90%的目标;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学法守法意识,安全防犯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以上五个方面,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各县区妇联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实际,贴近广大家庭,进一步细化创建责任,量化目标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增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要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平安家庭三项行动”,是针对我市影响广大家庭和谐平安的突出问题,确定的重点工作内容。根据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各级妇联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度推进“平安家庭三项行动”,进一步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倡扬美德、净化家风和社会风气上下功夫;二是要坚持普法入户到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在提高每个家庭成员法律素质和意识上下功夫;三是要强化“四防”(防毒、防赌、防犯罪、防暴力)措施和三支队伍建设,组织广大家庭参与群防群治,消除安全隐患,在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上下功夫;四是要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在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上下功夫;五是要动员社会扶贫济困,引导广大家庭急难互助,关爱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在为贫困妇女、儿童办实事上下功夫。各级妇联组织要抓住这些重点,立足家庭,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要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与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相结合;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创建和谐家庭活动相结合;与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活动相结合;与维权相结合,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家庭成员争创“平安家庭”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凝聚全市百万家庭之力,共同打造平安家园。

(三)强化宣传,进一步优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社会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创建活动氛围,一要抓好主流媒体宣传形成声势。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平安家庭”强势宣传,大造“平安家庭”创建舆论,宣传“平安家庭”典型和创建工作经验,提高群众对活动的知晓率。二要抓好进村、进社区宣传,入户到人。要通过印发“平安家庭”知识宣传资料、家长学校培训等宣传手段,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和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宣传到社区、村屯和千家万户,便于广大家庭成员学习掌握和实践。三要抓好各种主题活动宣传,吸引群众参与。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主题活动。使广大群众和家庭成员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参与创建“平安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机制,进一步促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一、XX市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二、机构健全,形成平安家庭创建合力

XX市妇联为了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顺利开展,首先是抓机构落实,成立了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通知》,将活动方案和创建标准的讨论稿发至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形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得到了市县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XX市综治委[2006]7号文件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九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各级政法委书记亲临指导,为创建活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县市区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创建合力,力保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广泛宣传,营造平安家庭创建氛围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创建活动的主体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宣传要有广度、深度和力度。我市各级妇联围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这一主题,开展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媒体宣传:我们在XX 电视台《触点》栏目就平安家庭的创建做了专题节目,把平安家庭典型户拍摄成专题片;与市文明办、市广电局联合组织了家庭风采电视大赛,并推荐了十佳平安家庭标兵户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节目;XX日报、XX晚报也加大力度宣传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意义和创建标准,对一批平安家庭标兵户进行了重点报道;与电视台、政法委合作,在法制视点栏目制作平安家庭你、我、她,并邀请有关专家参与谈话节目。

(二)民众宣教:我们邀请XX工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陈科华教授为全市各界妇女代表作了《平安家庭如何创建》的专题报告,邀请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德育教师雷运娇作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做终身学习的新时代母亲》的专题讲座;召开了平安家庭事迹报告会、平安家庭标准讨论会等,有的把平安家庭标准编成通俗易记的顺口溜发至各农户。并向全市所有家庭发出了争创平安家庭,为构建和谐XX作贡献的倡议书。组织平安家庭事迹报告会巡回演讲团,配合市综治委宣传综治,在全市各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巡回演讲。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氛围,并提高了群众对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

(三)理论探讨:为了提高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认识,加强对新形势下家庭问题的研究,为平安家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平安社会与平安家庭征文活动,并举办了有近百名各界妇女代表参加的研讨会。还编写了奏响和谐的弦律优秀论文集,发至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使社会各界对家庭问题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提高。

(四)表彰先进:市妇联及时评选、表彰了一批批平安家庭标兵户,起到了很好的典型带动作用。

四、创新形式,确保平安家庭取得实效

一是抓女性素质教育。女性是家庭的支柱,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仍是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模式。中国有句俗话,

一个女人可以主宰三代人(老公、儿子、孙子)。一个高素质的女性,会关心、体贴老公,使他一辈子幸福。会培养儿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儿女成才。会给孙辈幼小的心灵撒上阳光雨露,使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平安家庭的创建过程中,女性教育是龙头,我们首当其冲就是抓女性素质教育。

一是关注弱势群体。平安社会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维护的公正社会。为了帮助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让所有的儿童都能享受到阳光与雨露。市妇联自实施春蕾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救助活动以来,许多集体和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近100个单位、1万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爱心捐助活动,共救助贫困儿童和贫困母亲13000余人。今年市妇联开展了岗村共建活动,组织100个城市巾帼文明岗与农村结对,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联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开展百岗助千童活动,进行学习辅导、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开展法制、心理健康、青春期辅导教育。并分期分批下乡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举办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等,解决贫困妇女看病难问题。

二是创新方法。为了应对、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中,深层次的社会、家庭矛盾,打破传统的格局,XX市妇联从医疗机构引进心理学专家,并成立引航心理咨询室,与权益部融合,信访、维权、综治中,遇到女性出现心理障碍,专家们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去帮助她们走出抑郁、自卑、自弃的精神创伤阶段。为解决广大妇女儿童的心理需求,下基层开展妇女干部心理咨询培训班。她们深入女子劳教所等单位,为劳教学员开展心理讲座、个体心理咨询。并进行了远离毒品,戒除毒瘾的心理访谈,使女劳教学员畅开心扉,得到鼓励,找回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婚姻家庭矛盾越来越突出,家庭暴力屡禁不止。这些矛盾的出现,很多都是心理问题诱发的,所以我们的专家通过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尽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对受辱女性、被拐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及家人提供了心理咨询业务,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她们采取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对策,走出心理困境。特别是对有抑郁自杀意向,出现了心理危机的女性采取了心理干预措施,打消了她们的自杀念头,提升了自我意识及自尊,维护了家庭平安。

三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妇联和综治办组成督查小组,进乡镇(社区)、到村组、入农户,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开座谈会、看示范点、与农户交谈等方式,对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情况进行了督查和考评。督查情况证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家风民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基层干部拥护、易于被老百姓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督查推动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呈现出新的特色。如芦淞区是XX最大的商业区,治安环境复杂。该区以五星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五星平安家庭的具体标准为四无一有即无违法犯罪、无不法侵害、无矛盾纠纷、无安全事故、有爱心奉献)。广泛发动居(村)民小组长、楼栋长、治安中心户及治安积极分子,实行分片包干,摸清辖区内治安重点户(指家庭成员中有劳改劳教释放人员、吸毒贩毒人员、参与邪教非法人员和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意见分歧户(指家庭成员中存在个人主张或诉求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规定、与政府有关政策决定存在分歧、长期上访或参与非正常上访的家庭)、安全隐患户(指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或安全防范能力较差,家庭存在火灾隐患或被盗、被抢危险的家庭)、特殊困难户(指生活特别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家庭)的底数,并登记造表、建立台帐。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全面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底数,把流动人口家庭纳入到五星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确定所有家庭的星级标准(按每季五星计算,全年共20颗星,凡达到20星的评为五星平安家庭,19--17星的评为四星家庭,1614星的评为三星家庭,13 11星的评为二星家庭,10星以下的评为一星家庭)。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公示、每年一总评,并张榜公示,确保创建落到实处。该区还成立了社区(村)平安建设理事会,其目的是通过居(村)民对五星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形成社区(村)治保共保、矛盾共调、隐患共除、困难共帮的良好格局。为确保平安建设理事会有经费,能够有效运转,采取大家交一点、大户捐一点、街道(乡)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法筹措,设立专门的会计和出纳,并将资金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做到定向开支、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和群众监督。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8家期刊负责人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的行动纲领。作为以促进家庭文明建设,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期刊,理应主动把握机遇,紧紧围绕“和谐”这一中心和主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反映和正视当代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倡导社会主义家庭的核心价值理念,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和谐因素,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做出不懈努力。

为此,8家期刊的负责人商定:在服务家庭、造福社会的宗旨下,本着公益性、非盈利和开放性的原则,共同发起组建“和谐家庭论坛”,联手打造一个新型的媒体联合体,并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理论研讨、调查评选、公众讨论、专题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

大家一致认为:把各个期刊所拥有的影响力和优势在一个目标下集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必将更好地为家庭和谐创建活动推波助澜,同时,也一定能够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提升期刊的品牌形象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开放性的“和谐家庭论坛”,期待着更多同仁加盟,壮大声势。

九届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云,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等,非常赞赏“和谐家庭论坛”的宗旨,欣然同意担任“和谐家庭论坛”的名誉主席和名誉副主席。

我们曾设想将“和谐家庭论坛”注册为全国一级学会,由于民政部门办理手续的条件限制,现暂考虑挂靠在全国妇联属下的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以此搭建“和谐家庭论坛”的平台,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

组织机构

倡议单位:家庭杂志社

发起单位:祝你幸福杂志社(山东)

家庭杂志社(广州)

现代家庭杂志社(上海)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黑龙江)

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湖北)

家庭教育杂志社(浙江)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安徽)

爱人杂志社(陕西)

名誉主席:彭云(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

字会会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决策机构

秘书长单位:家庭杂志社

秘 书 长:徐春莲 (广东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期刊

协会副会长、家庭期刊集团管委会主任、家

庭杂志社社长)

副秘书长:郝岚峰(山东・祝你幸福杂志社社长)

孙小琪(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现代家庭

杂志社社长)

项光荣(安徽・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总编辑)

李厚才(黑龙江・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社长)

李基泰(湖北・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社长)

朱李平(浙江・家庭教育杂志社总编辑)

曾博(陕西・爱人杂志社社长)

办事机构

和谐家庭论坛办公室:设在家庭期刊集团家庭研究中心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农村家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家庭文化生活简单、乏味,文明、健康、科学的文化生活缺位。

首先是家庭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打牌。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家庭文化娱乐和集体文化娱乐活动。人们反映:农村真是越来越枯燥了,不要说农闲,就连过年过节也觉得没多大意思!光是吃团圆饭、走亲戚已经满足不了农民的精神需求。相反,农事、国事、天下事吊不起人们的“胃口”。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能看到的农业技术、农业法规以及农经信息方面的电视节目较少,贴近农村生活的电视题材也偏少。

(二)传统、迷信、落后的娱乐方式在农村仍有市场,仍然是农村家庭休闲活动的主体。

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的“不良文化”又有所抬头。“”、不仅侵蚀了一部分人的精神,更摧毁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很多农民不仅在精神上寄托于神灵,而且在经济上依靠神庙。传统落后的文化娱乐方式不但没有能够为农民的生活带来身心的愉悦,还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负担。

(三)农村婚姻家庭生活中仍存在不和谐的因素,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严重缺乏处理婚姻家庭矛盾的知识和技巧。

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婚姻家庭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受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困扰着广大的农村家庭,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程度不够,方式欠妥;生女孩的妇女仍然受歧视;有的处理家庭矛盾方法简单粗暴,靠暴力来解决家庭纠纷;弃老啃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父母打孩子为数不少,特别是在农村家庭中,发生在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暴力可能较婚姻暴力之外更为普遍和常见,只不过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诸如此类的婚姻家庭问题,使农村中有相当部份家庭不和谐,不和谐的家庭对构建和谐农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四)农村出现新型“留守孩”群体,部分家庭功能出现缺失。

慈溪农村的孩子们基本上不必为经济问题而辍学,家家户户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即使实在困难的家庭也有相关福利措施保障孩子入学,生活上更有政府照顾。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不少农村家庭出现了“空巢”现象:一些家长因为要忙事业,子女往往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寄养,这类占到了本地“留守孩”的79%,这类孩子虽然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但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相互缺乏交流,家庭教育功能被弱化,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父母和子女的亲情关系被疏远,引发了一系列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这对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和谐家庭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考核体系,形成和谐家庭建设的合力

构建和谐家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谐家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管理体系。要重视和支持开展农村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对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引导、指导、策划,在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使创建活动形成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广大基层干部、村妇代会主任要成为创建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妇联牵头,各方配合,广大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以构建和谐家庭为切入点,依托活动载体,为和谐家庭建设搭建平台和注入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必须依托活动载体,要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主题,根据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正确引导,精心设计,周密策划,因地制宜地搭建好活动载体。要善于依托妇女学校、老年活动室、党员之家、青年活动中心、村落文化宫等优势资源,既要在形式上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易懂易学,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在内容上更加要健康向上,科学文明,反映群众向善、爱美的愿望,不能脱离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家庭文化活动中,积极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帮助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在参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家庭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三)以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为目标,提高广大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大问题,对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上,建新房,修新路,生活富裕,还需要农民及其家庭成员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特别要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崇尚科学、优质服务,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民及家庭成员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多种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创建活动新机制,为指导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中构建和谐家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需要解决的家庭问题,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只有在开展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和反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妇女和家庭的需求,不断调整策略,创新方式方法,为指导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才能不断推向深入。

(五)以宣传教育和依法惩治并重,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从法律层面上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从农村广大家庭反映的主要问题看,家庭成员沉迷于、封建迷信活动、家庭暴力、虐待老人、儿童失学辍学等一系列问题都与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行有关。虽然禁止家庭暴力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但在加大宣传教育、正面引导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法律的效力,加大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惩治力度,制止和消除家庭暴力、虐待老人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六)加强舆论宣传,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和谐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谐家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树立和宣传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树立新观念,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方式,对不利于和谐家庭创建的思想行为给予曝光和抨击。深入开展庭院整治、“法制教育进家庭”、“美德建设进家庭”、“科普知识进家庭”、“和谐新风进家庭”等活动,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活动,不断丰富和谐家庭建设的内涵,增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创建和谐家庭活动的内容和意识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上剑山村“和谐家庭”建设试点探索

横河镇上剑山村地处慈溪市南大门,北靠市峙山公园,南至高速公路连接线,西至三环线。全村总户数823户,常住人口2106人,外来暂住人口222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322元,人均可支配支收入834元。和谐家庭试点工作实施后,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因地制宜设计载体,把试点工作与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相结合,与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相结合,与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相结合,与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相结合,有效推进和谐创建工作。

1、发挥优势,夯实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剑山村充分发挥城效农村的区位、信息、资金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根据年度发展规划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合理分解,从工业、农业、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实施步骤。加大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了标准厂房前期申报工作,有效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

2、学习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村党支部把“八荣八耻”作为村民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村民代表和社员代表到江苏、江阴和杭州等地学习、考察取经,开扩视野。同时还在全村家庭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村民科普知识教育,开放村图书阅览室,引导家庭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家家学习,人人学习,相互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到目前为止,全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次,培训1800余人次。通过各项培训学习考察,有效提高了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

3、庭院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庭院整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有效抓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基础工程。上剑山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庭院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拟订了工作计划,制订出台了《关于制止道路两侧乱堆乱放的若干规定》,组建了由村三套班子成员组成的庭院整治工作班子。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明确各片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并先后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妇女骨干参加的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庭院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村形成了大家参与,人人支持的舆论氛围。组织人员分组对各户的居住条件、绿化状况、庭院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根据调查把整治对象分为高标准整治户、基础性整治户和较低档次整治户三类,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整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做好植绿补绿工作。并出台了系列长效保洁制度。通过庭院整治示范村创建,全村新增绿化3068平方米,清运垃圾1200吨,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广大村民在日益变清洁的环境中改变了不少不良习惯,自然营造起了和谐的夫妻、婆媳关系和邻里关系,促进了家庭美德建设,维护了农村大环境的和谐稳定。

4、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村庄。村庄平安是确保和谐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与基础。上剑山村外来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为此,村成立了平安村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并依托村社区保安和群防群治队伍,发挥老党员的余热,成立了“平安村庄”巡逻队,以“四防”(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四无”(无、无、无暴力、无犯罪)为内容,积极协助村委会开展“平安村庄”建设。村里也投入治安经费10万余元,用于购买治安岗亭、巡逻必备用品及支付社区保安工资、培训经费等。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建立一户一档台帐,对所有的外来人口登记做证入册,上网管理,并做好夜间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全村外来人口做证率达到98%。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与辖区内78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不定期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活动开展以来,全村无重大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无非法宗教和活动。

5、培植村落文化,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健康、向上的村落文化可以推动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为此,上剑山村在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村落文化宫建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投资27万元增设体育健身设施、新建篮球场、扩建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引导村民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活动,倡导生活新理念。并将分散在各村落小公园的健身爱好者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成立了巾帼文明互助队,包括剪纸队、民乐队、舞蹈队3支小分队,以她们为主体,不定期开展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并举办纳凉晚会和新市场开业庆典,激发她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发挥她们的特长宣传文明、和谐、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提高文明意识,促进文明行为,增进大局观念,关心支持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理解帮助丈夫创业,争当贤内助。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区域性 共建共享 家庭教育 模式 探索与实践

引言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一种群众的自发行为,或者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全国妇联、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对家庭教育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因不是针对某一个部门的死任务、硬指标而长期被停留在一般性的提倡、号召阶段,大部分地区处于零碎、分散、阶段性抓一抓的局面。部分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地区,也只是靠觉悟、良心、责任感去自觉行动,表现得松散和随意,因而工作实效极为有限。

而与薄弱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长日益高涨的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孩子成才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但效果却不理想。一些未成年人理想破灭,诚信缺失,公德滑坡;网瘾、早恋、离家出走、轻生等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亲子隔膜疏离,家庭关系紧张,育人恶性事件频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同时,他们开始急切地渴望得到有序有则、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深圳市宝安区是一个人口大区,现有人口500多万;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强区,2010年全区gdp达2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从1997年开始,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县(市、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等荣誉称号。

本文以宝安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家庭教育共建共享模式的做法及意义,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新方向。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因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才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保证其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制定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自1997年开始,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创文明城市、家庭美德建设和提高公民素质等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战略工程来抓。成立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教育共同牵头,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担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制订《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2006年分别制定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规划由区教育局牵头撰写,会同区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研讨并修改,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全区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同时在政策、经费、师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2、成立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

区教育局设立了德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区家长学校(总校),并配备了2个事业编制,由专职教师具体研究、指导、管理全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分校的工作。区妇联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阵地,建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深圳宝安)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并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室”,由2名专职工作人员及3名特聘专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提供经费支持,2003年起广东省家长学校停止收费,在家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之际,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率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调研,决定每年由区政府从财政经费中下拨100万元作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3、建设全面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区教育局与区妇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各司其职,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有所侧重,分工协作。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建立家长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区家长学校总校——各街道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家长学校436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区妇联建立了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各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0-3岁儿童、学前散居儿童、特殊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还成立了区——街道——社区妇女学校,在部分女工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立女工流动学校,将家庭教育课程作为学校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教育与妇联系统分工明确又互动互补,形成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家长。

4、实施督导评估并奖励

为规范家长学校工作,区教育局制定了《宝安区家长学校基地建设“八条”标准》。2008年,区教育局与区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教师、家长培训双优督导评估” ,设立必达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将家长学校和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形成操作规范,指导学校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自评整改、申报、专访、评估、整改与复查、年度自评与复评等程序,评定出“达标学校”、“示范学校”和“双优学校”, 对通过评估的学校(园),由区教育督导室命名并授牌,每年向社会公告名单并评估报告,由区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30万元的创建奖励。至2010年7月,完成近60所试点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到2012年底前将分批完成所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验收工作。这套评估机制在全国目前尚属首创。

二、推进本区域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使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科学化

在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和薄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专职研究者非常少,一些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过于务实或浮躁。这与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蓬勃开展的形势形成巨大反差。宝安区认识到,只有立足本区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家长的困惑、需求,编写本土教材,培养当地专业指导师队伍,开展家教课题研究,才能使本区域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1、编写并出版本土家长学校教材及报纸

为规范家长学校办学,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能有针对性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2001年,宝安区组织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学者及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编写宝安家长学校教材。经过多次撰写、修订。2002年9月正式出版全套“一纲八本”共60万字的教材,提供给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家长使用。家长学校课程以教材为核心,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专题讲座。每学期,区家长学校总校还组织部分家庭教育骨干围绕教材编写《家长学校教研参考》、家长课教案、课件等,下发给全区分校供教学参考。为了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展示,宝安区还创办《宝安家教》报,后合并到《宝安教育》,成为该报的家长教育版,每月一期,每期四个版面,发行量10万份。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家长欢迎。宝安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著作,《宝安家长教育》、《家校心桥》、《真诚培植家教之树》、《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全是从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家庭教育专著。

2、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

为避免家庭教育工作靠经验、凭热情去做,宝安区不断打造本土家庭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区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行各业有一定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的人员,并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核心专业队伍,成为遍布全区的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区妇联拨出专项经费,组织举办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家庭教育教学科研带头人培训班”,并于2010年与东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班”,学制2年,来自全区的35名学员参加学习。区妇联还组建了由48名家庭教育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组成的妇女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每月举办“心悦”沙龙活动,成员间互相探讨授课模式,分享授课体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授课经验。

区教育局着力建设“金字塔”型家教指导师队伍。一是特聘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6名)作为导师;二是聘请区内外优秀教育工作者(68名)组成讲师团;三是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选拔组建了一支近1000人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过专家导师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区教育局还组织家庭教育骨干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等地交流学习。区家长学校总校开展年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分校管理干部及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每年,区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培训。2005年启动了视频培训新模式,实现全区性的师资、资源共享。每年举办家长学校优秀教案比赛、家长学校优质课比赛、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评比活动等,通过比赛,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2008年开始,区家长学校精心打造家长课“四课型”(讲述启发型、咨询讨论型、亲子活动型、案例导引型)示范精品课,并在全区推广。2010年,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执教的家庭教育创新课例——《启迪孩子构建成功幸福的人生》荣获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比赛一等奖。

通过区妇联及教育局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已成为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兼职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队伍。

3、深入实施家庭教育科研

宝安区在推动区域性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注重本区域特色的科学研究,摸清本地家长的实际需求及困惑。宝安区制订了科研发展规划,区教育局、区妇联共同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地研究、指导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区家长学校2003年经省级课题立项,开展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规模化研究。全区承担子课题的学校有75所,参加个案指导的教师600多人,纳入指导实践的家庭达到500户。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指导,多数样本家庭有了明显进步。2006年10月,区家长学校承担的广东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荣获“gdjysd”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特等奖。2006-2009年,区家长学校落实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六大子课题协作组引领73个立项子课题学校深入家庭开展实践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教师800余名,指导个案家庭1000多户。历经3年,经过初期、中期交流研讨和终期结题三个阶段,课题顺利结题,鉴定专家们高度评价:“如此大规模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实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见”;“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转化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和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对推动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对全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具有示范的意义”。

2009年,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有接受专业指导意愿的30户个案家庭,由妇联、教育共同组织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30多人,课题将于2012年结题。

4、共同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为树典型,促发展,区教育局、区妇联每年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及“家长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家长学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鼓励创特色家长学校品牌,还开展了“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全区评出10个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宝安区家长学校获“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奖”和“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奖”。

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家长育人素质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只有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质,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少人是被动学习。如何才能让他们乐学并积极参与其中呢?宝安区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开展大范围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用氛围去影响家长;二是举办各类形式新颖、体验性强的活动吸纳家长,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开展大型家教知识传播活动

⑴开办“宝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观念和方法,宝安妇联与教育联手常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应邀前来讲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教名家,如赵忠心、王宝祥、钟思嘉、俞敏洪、骆风、黄沧海等。同时,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在妇联及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活跃在街道、社区、工厂的家庭教育讲堂上。仅2010年,区妇女教育讲师团就送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进工厂20多场,受惠家长近万人。这些系列免费公益大餐,全面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素质。

⑵举办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从2001年起,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家庭教育宣传周”, 每年一个主题,区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区领导参加并讲话。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学校、社区、广场,举办专家讲座、家教现场咨询、亲子活动、文艺表演、家庭教育图片展等,声势浩大,家长参与踊跃。如 “我的家庭教育格言”有奖短信征集大赛、“告别不良家教习惯”大型签名活动、“亲子手抄报比赛”、“国学经典诵读”、“家教科研课题经验推广”、“优秀家长评选表彰”等全区性特色活动,深受家长欢迎。这一活动目前已持续10年,每年12月的这一周,成为“宝安家长节”、“宝安家教大集”,全区约30多万家长参与活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家庭教育,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⑶举办“母亲文化节”。为全面提高母亲素质和育人能力,培育新时代宝安人,宝安区妇联自2007年始,在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宝安母亲文化节活动。每届一个主题,开展“1+10”系列活动(即一项主打活动,十项配套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宝安母亲形象大使”、“改革开放30年宝安最具影响力母亲”、“宝安最具信念母亲”、“宝安智慧母亲”等65名可学可仿的优秀母亲典型。举办了“爱妈妈的100个理由”征文、优秀母亲报告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等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编辑了《宝安母亲之歌》、《妈妈,我爱你》、《珍藏一个名字——宝安母亲》、《母亲·书香缘》等一系列文化宣传品。活动弘扬母亲文化,传承母亲精神,全面提升现代母亲的自身素养和育人素养,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了“科学育子”的浓厚氛围。此类评选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宝安“母亲文化节”已成为宝安一张闪亮的家庭教育文化名片。

⑷开设报纸家庭教育专栏。区妇联在《宝安日报》先后开设“陈老师茶坊”、“亲子成长园”专栏,每周一期,刊登由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根据家长需求撰写的家庭教育千字文,为家长答疑解惑。文章可读性强,与家长互动性强,对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和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各类体验式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⑴开展亲子活动。区妇联每年都会拨出专款,以家庭为对象,策划开展“亲子1+1”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亲子论坛、亲子户外拓展、教子经验分享会等深受家长喜爱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如 “我家喜洋洋”家庭情境互动场、“爱国进行时”亲子红色之旅、“行走的书本”亲子阅读户外采风、“和之旅”和谐家庭趣味登山等等。区关工委牵头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活动,已持续举办了6年。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实实在在地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⑵探索成立各种形式的家长自助互助组织。为了改变“我说你听”、“我指导你接受”的家长被动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家长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宝安的部分中小学成立了由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家长义工队、家庭互助社等。如西乡二小成立的“幸福家庭俱乐部”, 每个俱乐部的家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个家庭。俱乐部由家长志愿者自主管理,自行安排活动,可聘请班主任或家庭教育专家担任指导师和顾问。学校向俱乐部开放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俱乐部家长自筹并管理。各个俱乐部都建立了qq群,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都能保持密切沟通。俱乐部开展的由家长主持的“家庭教育研讨会”,或是“趣味知识抢答赛”、公园亲子活动等,各家庭成员都积极踊跃参加,孩子、家长、学校老师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教育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进步。2010年该校家长俱乐部还为一名地中海贫血症(重型)学生捐款34万元做骨髓移植手术,使一个幼小的生命得到了救助。

3、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区妇联在社区建立了“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引入社工的力量,对社区家庭的亲子教育、婚姻指导等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跟踪,举办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亲子活动,有效地延伸了家庭教育工作触角。区妇联还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在区妇儿中心开设早期教育中心,并以此为阵地,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科学指导;与社会力量合作,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

四、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效

1、实现了整体推进,全面覆盖家长群体

由于区妇联、区教育局的共同牵头,关工委等部门全力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全面覆盖了家长群体。目前,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已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分校,全面实现了家长学校100%覆盖率的工作目标。据统计,全区家长受教育率巩固在95%以上,其中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受教育率达100%。0-3岁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100%。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重视家庭教育、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来越多,比例明显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率都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家庭经常是夫妻一起前来学习。大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家庭教育方法明显改进,日趋科学。几年来受到区、街道、校三级表彰的家长约占家长总数的50%。

2、实现了分类指导,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既注重广谱性大面积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又注重家长的个性需求,还能从宝安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人员结构特点等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这里的家长既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也有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情况的复杂性,也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是多层次、多形式、个性化的。宝安区教育、妇联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探索出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热线咨询、家长qq群等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

3、实现了家长自助互助,使更多的家长“反客为主”

宝安区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氛围,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家长。这一家长群体又成为宝安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的积极骨干。他们或成为讲师团成员、或家教咨询员、或家长志愿者,活跃在家庭教育队伍中,以自己家庭教育的成败、亲身体会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家长。

4、实现了公益性为主,以主流力量净化了区域家庭教育市场

随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市场日渐兴旺,不少人受利益驱使,看到“家长的钱好赚”,开办各类高收费的“家长训练营”、“亲子活动营”等,家长花了钱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宝安,由于区财政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主流的力量办起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相关部门提供的都是免费且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大餐,使得一些社会上各种利益驱动的家庭教育机构找不到市场,从而净化了家长的视听,确保了家长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五、宝安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1、主要成功之处

⑴建立了一个好的机制。真正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和教育共同牵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虽然中央有要求,但就妇联和教育部门这两家而言,究竟又以哪一家为主颇有争议,从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互相拆台。宝安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主战场还是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因此教育部门更有资源有能力去承担这个主要任务,于是教育部门负责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长学校工作,这是一条“线”;而妇联部门有组织优势,善于协调,能够冲破行业壁垒,工作中能关注一个“面”。因此,0-3岁儿童、社区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的家长教育由妇联负责指导,阵地主要在社区。同时教育和妇联又能很好的合作举办全区性大型活动、科研、评优表彰等,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队伍资源共享,家庭教育工作能共同策划、共同研究,形成了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⑵有较为完善的一系列制度。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十个有”,将工作做实。以下这“十个有”,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这十多年的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是动态发展的。

①有一个区政府主导制定的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②有落实的机构、充实的班子和有效的管理运作网络;

③有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④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活动的阵地;

⑤有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考勤、考绩、检查、评估、表彰);

⑥有一套供幼儿园至高中学生家长学习使用的系列教材;

⑦有共性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常规教育活动;

⑧有作为常设沟通渠道的咨询热线电话;

⑨有专辟的宣传阵地和丰富的群体亲子活动和交流活动;

⑩有必要的经费保证。

2、瓶颈及对策

⑴缺少刚性法律规范。虽然宝安目前建立了一套运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但是,因为缺乏刚性的法律规范,很难保证一直良好的运行下去。从某种角度上说,诸如组织领导体制问题、资源配备问题、经费、人员问题等,如果没有法律规范,就还是取决于当地的领导是否有“大教育”的视野,是否重视家庭教育。这将成为影响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策:呼唤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法律,作为各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依据。各级党委建立家庭教育的领导机构,对家教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条件保障、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列为对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把家庭教育事业当作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事业来对待,列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估,有奖有罚。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⑵社区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指导相对薄弱。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千差万别,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难度较大。尤其是对0-3岁散居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更加难以深入,这一年龄段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没有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儿童,以后成长中的问题会积累、增加,解决难度加大。

对策: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互助社等家教指导服务机构,以政府赋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及时、方便、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社区成立早期教育中心,并由中心辐射全社区0-3岁儿童的家长指导。

⑶专业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专职人员极少,宝安区妇联跟教育系统加起来专职人员不足20人,既要抓管理,又要带队伍、作指导,难免精力不济。二是兼职指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宝安有几百名家长学校兼职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班主任,但优秀教师不等同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除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还需具备社会学、行为科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

对策:增加家庭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中吸纳有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有家教指导专业能力的人员,到家庭教育专门机构从事管理、指导工作。国家应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认证制度,使目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老师能够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国家统一考核认证,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专业资格证的“正规军”,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

结论:

深圳宝安家庭教育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虽取得了实效,有他的可取之处,但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和隐忧,还是一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主动、自觉推进的行为,复制性不强。展望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还须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由党委政府设立一个主管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能机构,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教育和妇联等部门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和相关指导机构准入制度,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使家庭教育工作真正摆脱“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不要”薄弱局面,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满足新时期广大家长的需求,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小棉:推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家庭教育,2008,1

关颖:关于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探讨,[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黄沧海: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9,1

黄沧海: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寄望家庭教育,[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谭虎:我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刍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戴奇林: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思考,[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区域性 共建共享 家庭教育 模式 探索与实践

引言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一种群众的自发行为,或者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全国妇联、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对家庭教育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因不是针对某一个部门的死任务、硬指标而长期被停留在一般性的提倡、号召阶段,大部分地区处于零碎、分散、阶段性抓一抓的局面。部分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地区,也只是靠觉悟、良心、责任感去自觉行动,表现得松散和随意,因而工作实效极为有限。

而与薄弱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长日益高涨的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孩子成才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但效果却不理想。一些未成年人理想破灭,诚信缺失,公德滑坡;网瘾、早恋、离家出走、轻生等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亲子隔膜疏离,家庭关系紧张,育人恶性事件频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同时,他们开始急切地渴望得到有序有则、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深圳市宝安区是一个人口大区,现有人口500多万;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强区,2010年全区GDP达2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从1997年开始,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县(市、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等荣誉称号。

本文以宝安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家庭教育共建共享模式的做法及意义,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新方向。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因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才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保证其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制定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自1997年开始,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创文明城市、家庭美德建设和提高公民素质等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战略工程来抓。成立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教育共同牵头,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担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制订《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2006年分别制定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规划由区教育局牵头撰写,会同区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研讨并修改,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全区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同时在政策、经费、师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2、成立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

区教育局设立了德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区家长学校(总校),并配备了2个事业编制,由专职教师具体研究、指导、管理全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分校的工作。区妇联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阵地,建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深圳宝安)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并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室”,由2名专职工作人员及3名特聘专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提供经费支持,2003年起广东省家长学校停止收费,在家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之际,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率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调研,决定每年由区政府从财政经费中下拨100万元作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3、建设全面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区教育局与区妇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各司其职,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有所侧重,分工协作。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建立家长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区家长学校总校——各街道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家长学校436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区妇联建立了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各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0-3岁儿童、学前散居儿童、特殊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还成立了区——街道——社区妇女学校,在部分女工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立女工流动学校,将家庭教育课程作为学校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教育与妇联系统分工明确又互动互补,形成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家长。

4、实施督导评估并奖励

为规范家长学校工作,区教育局制定了《宝安区家长学校基地建设“八条”标准》。2008年,区教育局与区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教师、家长培训双优督导评估” ,设立必达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将家长学校和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形成操作规范,指导学校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自评整改、申报、专访、评估、整改与复查、年度自评与复评等程序,评定出“达标学校”、“示范学校”和“双优学校”, 对通过评估的学校(园),由区教育督导室命名并授牌,每年向社会公告名单并评估报告,由区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30万元的创建奖励。至2010年7月,完成近60所试点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到2012年底前将分批完成所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验收工作。这套评估机制在全国目前尚属首创。

二、推进本区域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使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科学化

在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和薄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专职研究者非常少,一些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过于务实或浮躁。这与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蓬勃开展的形势形成巨大反差。宝安区认识到,只有立足本区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家长的困惑、需求,编写本土教材,培养当地专业指导师队伍,开展家教课题研究,才能使本区域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1、编写并出版本土家长学校教材及报纸

为规范家长学校办学,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能有针对性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2001年,宝安区组织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学者及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编写宝安家长学校教材。经过多次撰写、修订。2002年9月正式出版全套“一纲八本”共60万字的教材,提供给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家长使用。家长学校课程以教材为核心,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专题讲座。每学期,区家长学校总校还组织部分家庭教育骨干围绕教材编写《家长学校教研参考》、家长课教案、课件等,下发给全区分校供教学参考。为了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展示,宝安区还创办《宝安家教》报,后合并到《宝安教育》,成为该报的家长教育版,每月一期,每期四个版面,发行量10万份。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家长欢迎。宝安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著作,《宝安家长教育》、《家校心桥》、《真诚培植家教之树》、《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全是从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家庭教育专著。

2、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

为避免家庭教育工作靠经验、凭热情去做,宝安区不断打造本土家庭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区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行各业有一定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的人员,并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核心专业队伍,成为遍布全区的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区妇联拨出专项经费,组织举办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家庭教育教学科研带头人培训班”,并于2010年与东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班”,学制2年,来自全区的35名学员参加学习。区妇联还组建了由48名家庭教育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组成的妇女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每月举办“心悦”沙龙活动,成员间互相探讨授课模式,分享授课体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授课经验。

区教育局着力建设“金字塔”型家教指导师队伍。一是特聘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6名)作为导师;二是聘请区内外优秀教育工作者(68名)组成讲师团;三是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选拔组建了一支近1000人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过专家导师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区教育局还组织家庭教育骨干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等地交流学习。区家长学校总校开展年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分校管理干部及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每年,区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培训。2005年启动了视频培训新模式,实现全区性的师资、资源共享。每年举办家长学校优秀教案比赛、家长学校优质课比赛、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评比活动等,通过比赛,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2008年开始,区家长学校精心打造家长课“四课型”(讲述启发型、咨询讨论型、亲子活动型、案例导引型)示范精品课,并在全区推广。2010年,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执教的家庭教育创新课例——《启迪孩子构建成功幸福的人生》荣获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比赛一等奖。

通过区妇联及教育局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已成为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兼职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队伍。

3、深入实施家庭教育科研

宝安区在推动区域性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注重本区域特色的科学研究,摸清本地家长的实际需求及困惑。宝安区制订了科研发展规划,区教育局、区妇联共同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地研究、指导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区家长学校2003年经省级课题立项,开展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规模化研究。全区承担子课题的学校有75所,参加个案指导的教师600多人,纳入指导实践的家庭达到500户。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指导,多数样本家庭有了明显进步。2006年10月,区家长学校承担的广东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荣获“GDJYSD”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特等奖。2006-2009年,区家长学校落实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六大子课题协作组引领73个立项子课题学校深入家庭开展实践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教师800余名,指导个案家庭1000多户。历经3年,经过初期、中期交流研讨和终期结题三个阶段,课题顺利结题,鉴定专家们高度评价:“如此大规模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实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见”;“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转化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和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对推动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对全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具有示范的意义”。

2009年,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有接受专业指导意愿的30户个案家庭,由妇联、教育共同组织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30多人,课题将于2012年结题。

4、共同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为树典型,促发展,区教育局、区妇联每年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及“家长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家长学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鼓励创特色家长学校品牌,还开展了“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全区评出10个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宝安区家长学校获“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奖”和“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奖”。

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家长育人素质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只有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质,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少人是被动学习。如何才能让他们乐学并积极参与其中呢?宝安区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开展大范围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用氛围去影响家长;二是举办各类形式新颖、体验性强的活动吸纳家长,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开展大型家教知识传播活动

⑴开办“宝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观念和方法,宝安妇联与教育联手常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应邀前来讲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教名家,如赵忠心、王宝祥、钟思嘉、俞敏洪、骆风、黄沧海等。同时,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在妇联及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活跃在街道、社区、工厂的家庭教育讲堂上。仅2010年,区妇女教育讲师团就送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进工厂20多场,受惠家长近万人。这些系列免费公益大餐,全面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素质。

⑵举办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从2001年起,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家庭教育宣传周”, 每年一个主题,区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区领导参加并讲话。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学校、社区、广场,举办专家讲座、家教现场咨询、亲子活动、文艺表演、家庭教育图片展等,声势浩大,家长参与踊跃。如 “我的家庭教育格言”有奖短信征集大赛、“告别不良家教习惯”大型签名活动、“亲子手抄报比赛”、“国学经典诵读”、“家教科研课题经验推广”、“优秀家长评选表彰”等全区性特色活动,深受家长欢迎。这一活动目前已持续10年,每年12月的这一周,成为“宝安家长节”、“宝安家教大集”,全区约30多万家长参与活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家庭教育,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⑶举办“母亲文化节”。为全面提高母亲素质和育人能力,培育新时代宝安人,宝安区妇联自2007年始,在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宝安母亲文化节活动。每届一个主题,开展“1+10”系列活动(即一项主打活动,十项配套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宝安母亲形象大使”、“改革开放30年宝安最具影响力母亲”、“宝安最具信念母亲”、“宝安智慧母亲”等65名可学可仿的优秀母亲典型。举办了“爱妈妈的100个理由”征文、优秀母亲报告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等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编辑了《宝安母亲之歌》、《妈妈,我爱你》、《珍藏一个名字——宝安母亲》、《母亲·书香缘》等一系列文化宣传品。活动弘扬母亲文化,传承母亲精神,全面提升现代母亲的自身素养和育人素养,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了“科学育子”的浓厚氛围。此类评选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宝安“母亲文化节”已成为宝安一张闪亮的家庭教育文化名片。

⑷开设报纸家庭教育专栏。区妇联在《宝安日报》先后开设“陈老师茶坊”、“亲子成长园”专栏,每周一期,刊登由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根据家长需求撰写的家庭教育千字文,为家长答疑解惑。文章可读性强,与家长互动性强,对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和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各类体验式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⑴开展亲子活动。区妇联每年都会拨出专款,以家庭为对象,策划开展“亲子1+1”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亲子论坛、亲子户外拓展、教子经验分享会等深受家长喜爱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如 “我家喜洋洋”家庭情境互动场、“爱国进行时”亲子红色之旅、“行走的书本”亲子阅读户外采风、“和之旅”和谐家庭趣味登山等等。区关工委牵头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活动,已持续举办了6年。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实实在在地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⑵探索成立各种形式的家长自助互助组织。为了改变“我说你听”、“我指导你接受”的家长被动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家长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宝安的部分中小学成立了由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家长义工队、家庭互助社等。如西乡二小成立的“幸福家庭俱乐部”, 每个俱乐部的家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个家庭。俱乐部由家长志愿者自主管理,自行安排活动,可聘请班主任或家庭教育专家担任指导师和顾问。学校向俱乐部开放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俱乐部家长自筹并管理。各个俱乐部都建立了QQ群,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都能保持密切沟通。俱乐部开展的由家长主持的“家庭教育研讨会”,或是“趣味知识抢答赛”、公园亲子活动等,各家庭成员都积极踊跃参加,孩子、家长、学校老师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教育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进步。2010年该校家长俱乐部还为一名地中海贫血症(重型)学生捐款34万元做骨髓移植手术,使一个幼小的生命得到了救助。

3、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区妇联在社区建立了“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引入社工的力量,对社区家庭的亲子教育、婚姻指导等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跟踪,举办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亲子活动,有效地延伸了家庭教育工作触角。区妇联还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在区妇儿中心开设早期教育中心,并以此为阵地,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科学指导;与社会力量合作,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

四、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效

1、实现了整体推进,全面覆盖家长群体

由于区妇联、区教育局的共同牵头,关工委等部门全力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全面覆盖了家长群体。目前,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已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分校,全面实现了家长学校100%覆盖率的工作目标。据统计,全区家长受教育率巩固在95%以上,其中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受教育率达100%。0-3岁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100%。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重视家庭教育、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来越多,比例明显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率都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家庭经常是夫妻一起前来学习。大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家庭教育方法明显改进,日趋科学。几年来受到区、街道、校三级表彰的家长约占家长总数的50%。

2、实现了分类指导,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既注重广谱性大面积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又注重家长的个性需求,还能从宝安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人员结构特点等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这里的家长既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也有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情况的复杂性,也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是多层次、多形式、个性化的。宝安区教育、妇联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探索出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热线咨询、家长QQ群等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

3、实现了家长自助互助,使更多的家长“反客为主”

宝安区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氛围,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家长。这一家长群体又成为宝安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的积极骨干。他们或成为讲师团成员、或家教咨询员、或家长志愿者,活跃在家庭教育队伍中,以自己家庭教育的成败、亲身体会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家长。

4、实现了公益性为主,以主流力量净化了区域家庭教育市场

随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市场日渐兴旺,不少人受利益驱使,看到“家长的钱好赚”,开办各类高收费的“家长训练营”、“亲子活动营”等,家长花了钱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宝安,由于区财政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主流的力量办起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相关部门提供的都是免费且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大餐,使得一些社会上各种利益驱动的家庭教育机构找不到市场,从而净化了家长的视听,确保了家长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五、宝安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1、主要成功之处

⑴建立了一个好的机制。真正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和教育共同牵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虽然中央有要求,但就妇联和教育部门这两家而言,究竟又以哪一家为主颇有争议,从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互相拆台。宝安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主战场还是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因此教育部门更有资源有能力去承担这个主要任务,于是教育部门负责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长学校工作,这是一条“线”;而妇联部门有组织优势,善于协调,能够冲破行业壁垒,工作中能关注一个“面”。因此,0-3岁儿童、社区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的家长教育由妇联负责指导,阵地主要在社区。同时教育和妇联又能很好的合作举办全区性大型活动、科研、评优表彰等,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队伍资源共享,家庭教育工作能共同策划、共同研究,形成了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⑵有较为完善的一系列制度。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十个有”,将工作做实。以下这“十个有”,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这十多年的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是动态发展的。

①有一个区政府主导制定的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②有落实的机构、充实的班子和有效的管理运作网络;

③有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④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活动的阵地;

⑤有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考勤、考绩、检查、评估、表彰);

⑥有一套供幼儿园至高中学生家长学习使用的系列教材;

⑦有共性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常规教育活动;

⑧有作为常设沟通渠道的咨询热线电话;

⑨有专辟的宣传阵地和丰富的群体亲子活动和交流活动;

⑩有必要的经费保证。

2、瓶颈及对策

⑴缺少刚性法律规范。虽然宝安目前建立了一套运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但是,因为缺乏刚性的法律规范,很难保证一直良好的运行下去。从某种角度上说,诸如组织领导体制问题、资源配备问题、经费、人员问题等,如果没有法律规范,就还是取决于当地的领导是否有“大教育”的视野,是否重视家庭教育。这将成为影响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策:呼唤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法律,作为各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依据。各级党委建立家庭教育的领导机构,对家教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条件保障、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列为对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把家庭教育事业当作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事业来对待,列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估,有奖有罚。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⑵社区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指导相对薄弱。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千差万别,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难度较大。尤其是对0-3岁散居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更加难以深入,这一年龄段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没有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儿童,以后成长中的问题会积累、增加,解决难度加大。

对策: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互助社等家教指导服务机构,以政府赋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及时、方便、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社区成立早期教育中心,并由中心辐射全社区0-3岁儿童的家长指导。

⑶专业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专职人员极少,宝安区妇联跟教育系统加起来专职人员不足20人,既要抓管理,又要带队伍、作指导,难免精力不济。二是兼职指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宝安有几百名家长学校兼职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班主任,但优秀教师不等同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除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还需具备社会学、行为科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

对策:增加家庭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中吸纳有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有家教指导专业能力的人员,到家庭教育专门机构从事管理、指导工作。国家应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认证制度,使目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老师能够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国家统一考核认证,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专业资格证的“正规军”,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

结论:

深圳宝安家庭教育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虽取得了实效,有他的可取之处,但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和隐忧,还是一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主动、自觉推进的行为,复制性不强。展望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还须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由党委政府设立一个主管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能机构,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教育和妇联等部门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和相关指导机构准入制度,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使家庭教育工作真正摆脱“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不要”薄弱局面,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满足新时期广大家长的需求,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小棉:推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家庭教育,2008,1

关颖:关于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探讨,[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黄沧海: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9,1

黄沧海: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寄望家庭教育,[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谭虎:我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刍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戴奇林: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思考,[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

家庭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道德建设 思考

华恒矿业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一目标,组织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强化关爱主题教育、安全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建立舆论宣传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典型示范平台等途径推进员工道德素养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用全员道德素质成长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

一、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四德”建设为内容推动职工道德建设有效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劲的特点,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建设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丰富源泉。要把传统文化学习作为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主线,从践行“孝、悌、谨、信”等方面入手,以“明德立责”为切入点,做到在学习领悟中提高思想境界、在促进家庭幸福上认真践行、在工作细节中逐一落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传统文化提升素质修养,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用传统文化促进幸福和谐。

1、弘扬“孝德”,提升个人品德。“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中“孝”是道德文化的源头,“孝”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是德性和义务产生的精神源头,每个人正是在父母的爱中学会了反哺和奉献。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从践行“孝道”入手,用“孝心”修身养性,规范自我;用“孝道”促进家庭融合,人生幸福;用“孝心”启发感恩忠诚、爱岗敬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树立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搭建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石。

2、弘扬“和德”,提升家庭美德。大力弘扬“和德”,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塑造家庭美德,用家庭和睦调节社会关系,用社会关系和谐调节幸福指数,使“尊老爱幼、尊师重友”成为品行标准,使生活和美、家庭和睦成为保证个人生活幸福、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倡树形成“在家尊老爱幼、尊敬兄长、睦邻友好、夫妻和睦;在企尊师重友、团结工友、感恩企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互帮互助;在外以德服人、诚信立本的良好氛围。

3、弘扬“诚德”,提升职业道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做到知荣辱、懂羞耻,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培养并训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并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底线,不做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事情,做到对事业忠诚、对工作诚实、对他人诚信,从而建塑诚信环境,构筑特色诚信文化,形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4、弘扬“仁德”,提升社会公德。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这些思想无不闪烁着清丽的道德光辉,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有效丰富员工爱他人、爱环境、爱企业、爱祖国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公德建设内涵,引导干部职工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奉献社会,实现社会公德水平大幅提升。

二、强化关爱主题教育、安全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1、以“关爱主题教育”为载体,倡树“人人奉献关爱、人人享受关爱”。 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等爱心行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身边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到省外职工家庭、离退休职工和困难群众家中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等活动,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断完善困难帮扶机制,营造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浓厚氛围。发挥班组的组织作用,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安全互保”、“工作互助”、“爱心互援”活动,形成“团队关爱”链条,在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四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全民健身活动,寓教于乐,教育引导,实现“奉献者得快乐”的目标。

2、以“安全诚信教育”为载体,实现安全道德素质提升。开展安全诚信教育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安全诚信”大讨论,重点围绕安全工作为什么要讲诚信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信守保证自己的安全承诺,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形成“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气,自觉抵制“三违”。一是建立诚信机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员工安全诚信档案,将“三违”、工伤、工作质量、遵章守纪、业务技能、联责联保、团结协作等纳入诚信档案,约束不安全行为,提高正规作业意识,保障安全生产。二是开展诚信考核,区队诚信情况由区队、班组、个人诚信情况所组成,班组诚信情况由班组及班组所有成员诚信情况所组成,个人诚信情况由本人日常诚信情况所累积,并通过开展“安全诚信个人”、“安全诚信班组”、“安全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建立起“人人讲诚信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3、以“责任意识教育”为载体,提升责任竞争力。深入学习《企业管理文化手册》、《员工行为准则》,大力开展管理文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使管理文化落地生根,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同,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深入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树立“认真负责令人尊重”、“责任让人崇高”等理念,激发干部职工以勇于担当的态度,破除无所作为、甘于庸庸碌碌的思想,杜绝拖延塞责现象发生。形成管理人员到主动负责、带头负责、负主要责任、立言立行的工作作风。

三、建立舆论宣传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典型示范平台。

1、舆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电视、网站、牌板等媒体作用,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每年推出一期“感动华恒”或“模范人物事迹展播”等栏目,对各类道德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组织开展“讲道德、懂礼仪、明荣辱”有奖征文等活动,将“孝悌”、“感恩”、“关爱”、“责任”等主题文化宣灌到位,营造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