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糖尿病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更多的患者缺乏足够的健康教育知识,只单纯依赖药物治疗,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代护理特别强调维持健康,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理念,这就要求护士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与糖尿病有关的各种知识和具体措施,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急救能力等等,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势必成为糖尿病护理的发展趋势。这一理念特别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健康,在糖尿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参与者。我院对32例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护理,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62例,年龄45-78岁,文化程度不等,将病区分为东西两组,东组32例作为实验组,西组30例作为对照组,他们在年龄,文化程度上相差无几。

1.2方法:实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糖尿病患者及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入院后正确评估患者及家庭的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与此同时把教育目标,具体内容详细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庭,共同参与选择教育方式,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期间由主管床位的责任护士协同进行教育计划。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相互介绍经验,技能演示等让实验组患者、家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对他们掌握的教育内容予以全面评价,对还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再教育,直至掌握。对照组则按常规进行灌输式健康教育指导。

2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涉及饮食、运动、皮肤、技能操作等等,让患者明白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治疗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地点上要求家庭的全面支持;在内容上,护理、教育、咨询重于医疗;在方式上,要求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病人主动和自觉控制,而不仅是机械地遵循医嘱服用某些药物[1]。

2.1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之一,合理调配饮食可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严格定时、定量进食,以粗粮为主,细粮搭配,要适当限制水果,控制总热量,多食用精旦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必要时加餐,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病情变化时要随时改变膳食。

2.2运动疗法:据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使病情更稳定,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根据病情和自身爱好选择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操、打拳、跳舞、打球、跑步等,注意不宜空腹过多运动,外出运动应随身带加餐食物,以防低血糖反应。

2.3皮肤保健:要注意个人卫生,病情允许下要勤洗澡,勤换衣裤,尤其要保持外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特别要加强足部保健,措施如下:①每日检查足部皮肤色泽、温度是否正常、有无水泡、破溃、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用温水洗脚,切忌过热,尽量不要泡脚,注意不要擦破趾缝间皮肤;③正确修剪指(趾)甲,边缘要光滑,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感染,视力障碍着请家人帮助修剪;④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穿紧袜子和硬底鞋。

2.4低血糖的识别及处理:低血糖反应表现: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神经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低血糖症状的认识,遵医嘱服药,按时进餐及适时进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及糖尿病急救卡,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早发现早治疗,以增加获得自救的机会。

2.5操作技能指导:正确测试血糖和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监测血糖一般选用便携式快速血糖监测仪,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血糖仪,注意消毒方法、采血量等以保证测试结果正确。血糖检测时间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等,当测试结果与病情、症状不相符时,应与医务人员联系,以确定监测方法是否有误、仪器是否有偏差,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3]。教会病人正确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组织硬化、脂肪萎缩,注射时间应在餐前半小时,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下表

4讨论

4.1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开展健康教育能促进护患关系。从健康教育开始到患者接受教育,其中有一个过程,护士通过反复教育、演示,使患者、家庭既增强了感性认识,又提高了操作技能,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由表中可知这种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4.2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家属掌握技能操作。通过对实验组病人、家属有目标地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并让他们共同参与学习、模仿操作、及时评价,对未掌握内容进行再教育、再评价直至完全掌握。表中可知,正确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掌握操作技能。

4.3家庭的支持可促进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可使健康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年老体弱、记忆力差、已有慢性并发症的病人、家庭的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成员恰当的提醒、监督、适时的帮助等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各项治疗措施保证到位[4]。

参考文献

1蔺惠芳.糖尿病社区护理与自我管理200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2黄秀葡,周爱民.有效运动干预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5-296

3刘建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3):70-71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2篇

各位家长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家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的服务主要内容。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我们的月嫂培训,也加入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的内容,这个在中央二套金牌育婴师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会定期举办孕妇俱乐部,母亲俱乐部,让她们在群体里得到快乐成长!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3篇

【摘 要】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更全面的健康知识。不少幼师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会在言语上对于幼儿展开要求,但是并没有深入监督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落实了这些具体要求。在展开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时,幼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实践对于幼儿习得这些健康知识,并且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只有不断将语言上的教育内容转换为对于幼儿生活实践的监督,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到这些知识与常识。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同样重要。一提到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生活中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确实是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但这肯定不是全部。幼儿时期的孩子心智在快速发展中,他们对于各种人、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也在慢慢发生转变。这个时期的幼儿如果能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形成正确认识,并且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性格,这会给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奠定好的基础。而这些往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幼师在实践健康教育时同样应当关注到幼儿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生活遭遇的一些小困境或者小摩擦,以及随之产生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疏导。只有从心理和生理层面都给与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教育的体系化,这也是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股力量。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服务中应用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措施采取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定期出版教育园地、定期到学校、厂矿、老年大学举行讲座、到居民家里讲课、或设立咨询室接待来访等形式,始终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患者中。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此方法,使社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全面理解、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妇儿保健及优生优育、合理用药知识及各种疾病的防护知识。

我院于2005年开始尝试将健康教育运用于社区服务工作中,经过3a的分析、总结及跟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准备阶段

(1)深入社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达到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增加感情的目的,为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保证计划及措施正确有效、快速的落实。(2)运用护理程序找出个人、家庭、及社区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处方,并印刷成册,为下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3)与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配合我们深入社区家庭,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提供固定的宣传教育园地,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栏作好准备。(4)与辖区内的学校、厂矿、社会团体(如助老联合会、老年大学)取得联系,配合我们开展专题健康教育讲座。

2健康教育内容

2. 1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并符合社区的特点,它是老人、儿童、妇女及康复期患者的聚集地,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适合这些人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针对目前中国的健康状况,疾病谱的特征与有关国家政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意外事故防治,自我保健、食品与营养卫生、环境与健康、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等。

2. 2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对象,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家庭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内容有:疾病的防护知识、用药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锻炼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常识、康复技能等。

2. 3患者的教育主要在社区门诊及家庭访视中进行。教育的内容为: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存在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及增加家属健康知识的教育。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 1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所患疾病及存在问题的不同,我们选择预先印制的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他们,并逐条进行讲解和指导,以保证其正确实施。

3. 2健康教育园地的利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宣传园地的作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对家庭生活中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煤气中毒、烫伤、噎食等的急救方法给予详细讲述。对教育园地内的内容每季度更换一次,对重要常见的健康知识采取反复循环宣传,加深居民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 3专题健康讲座的举行社区居民应根据其需求(如反应多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突然发生的问题)、根据发病的季节、根据突发流行疾病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专场讲座,每季度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举办专题健康讲座,每个学期为辖区内的学校举行一场儿童期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根据厂矿的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

3. 4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室设有咨询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各种健康教育杂志等,安排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播放健康知识片观看,以便更形象、更生动地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传授。

(1)领导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区各部门的重视、各单位的支持、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获得成败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单靠社区工作人员是不行的,应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合作,人人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准备工作和社区服务人员熟练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5篇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健康教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1 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什么是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支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2.1 社区组织与动员 社区健康教育决策机构应由社区政府承担,这是社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区组织与动员工作中首先要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其次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统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实施健康教育。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划 是科学管理、规划是行动指南、规划是行动纲领、规划是评价尺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

2.3 采取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树立多部门协作的大卫生观,采取多层次干预和多种干预方法选择并用的综合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要根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等特点,综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从而最有效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监测与评价 为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评价规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建立经常性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改进当前规划的不足之处,并可成为今后决策的依据。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应十分重视监测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

3 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任务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6篇

一、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德育化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能仅仅通过说教来解决问题,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抑制冲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以便防患于未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要寻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还要不断探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不少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使开展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使用率不高,形同虚设。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最有条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因此,如何根据这些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教师应该着重解决的重点课题。

三、让学校与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庭的影响很大。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行为异常。如,家庭主要成员不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不管不问;家庭教育的片面性;忽视社会生活经验的学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庭的变迁或出现意外等。教师要及时地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协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远大的理想、积极向上的追求、良好的品格和行为去影响、感染和激励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7篇

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人性化、家庭化的宽松环境,同时陪护家属也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来。因此,健康教育在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的整体护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科学地应对患者与陪护家属这个双重群体,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我院于1988年和2004年先后成立了两个家属陪护科室,建立了一套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精神科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是采取相对化的健康教育方式[2]。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1)阶段性不明确,病人住院时间不确定,时间长的病人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2)针对性不强,护士健康教育随意性大,内容不够系统;(3)对于部分自知力不全的病人,健康教育容易流于形式;(4)家属健康教育时间过短甚至缺失。

1.2 健康教育模式发展 1988年我院组建半开放、半封闭式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健康教育模式实施至今,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开始,我院增设全开放式家属陪护心理病房,健康教育实施质量满意度由92.5%提高至96.8%。

2 实施方法

2.1 健康教育内容制定 有针对性地将患者与陪护家属的教育内容分开并制订成册,方便责任护士使用。家属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科室制度介绍;(2)安全护理指导;(3)精神病症状知识;(4)用药指导;(5)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病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精神病知识教育;(2)自知力教育;(3)药物和电休克治疗教育;(4)康复治疗教育;(5)出院后家庭、社会问题指导。

2.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根据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相应时段同时对陪护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与辅导,具体过程如下:

2.2.1 入院初期 入院初患者精神症状多较丰富,自知力缺乏且认知功能受损,陪护家属对精神卫生了解粗浅,家庭护理知识贫乏,且多存在一定的情绪反应[3],此时健康教育侧重于陪护家属,患者则以劝导配合常规治疗和督促生活自理为主。

2.2.2 康复期 患者精神症状控制,自知力恢复,健康教育重点以病人为主,对陪护家属则督促改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交流,通过双方的和睦相处和得体照顾,降低患者的情绪表达。

2.2.3 出院前期 着重以康复治疗为主,通过家庭或集体授课讨论的形式,促进各个住院患病家庭之间的互相交流,这种方式既可加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亦可吸取他人对困境处置的经验。

2.2.4 出院时 发放医院自编健康教育手册一册,方便出院后家属继续加强辅导。

2.3 评估方法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质量评估:(1)责任护士对陪护家属和患者的评估。每次健康教育后,根据双方认识理解程度给予打分,并由陪护家属签字核实;(2)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考核。护士长根据责任护士的评估结果,通过对陪护家属与患者的再考核,落实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3)自制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问卷30问,内容以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于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测试,得分在90分以上为达标。医生必要时可根据测试分数决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3 讨论

3.1 家属陪护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对患者与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比单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更明显,其原因在于家庭支持因素中,情感支持改变了患者对应激的应对方式,信息支持帮助患者重新评价现状从而适应社会[3]。不过,陪护家属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负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认清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特点,把握其实施技巧,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3.2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特点

3.2.1 双重性 健康教育对象是病人与家属的双重群体,对精神病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同步进行教育干预,端正了双方的态度和期望值,提高了家属的照料水平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人的复发率。

3.2.2 短暂性 陪护病房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多病情缓解后出院,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力度不足则效果欠佳。此时有必要对家属和患者双方采取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3.2.3 排斥性 陪护家属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认为医生知识面和能力高于护士,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往往采取排斥不合作态度,有时甚至会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3.2.4 反作用性 由于陪护家属的传统观念、信仰及文化水平的差异,对健康教育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经常存在偏差,容易将一些错误的观点灌输给患者甚至其他陪护家属,使病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3.3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实施技巧

3.3.1 安排教育计划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个体、不同陪护关系、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来安排健康教育计划,以连续、交叉、互补方式为患者及陪护家属提供健康教育辅导。

3.3.2 加大陪护健康教育强度 针对患者可能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对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强度宜加大,必要时让陪护家属同时掌握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争取能在出院后继续给病人加以辅导。

3.3.3 医护之间宜加强配合,共同协调 有资料显示,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是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4]。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知识了解程度较之医生略显粗浅,加上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技巧性不足,在宣教过程中的某些内容与医生的解析可能存在部分差异,容易使陪护家属对责任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护理管理部门平时必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护士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

3.3.4 及时发现纠正陪护家属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偏差 不少陪护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在饮食、电休克治疗、用药等方面认识有限,常把错误的认识灌输给病人或其他家属,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拒绝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定期、及时评估陪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通过组织家庭式健康教育,纠正认识偏差。

4 小结

与精神科传统的标准健康教育相比,陪护病房的健康教育无论从内容、方法和实施技巧上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尽管陪护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利弊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5,6],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精神科陪护病房的健康教育将更加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这种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新妹,张松兰,李虹,等.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3,37(4):266-268.

2 丁常美,周芙蓉.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89-790.

3 毛晶.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C):46-47.

4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5-136.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8篇

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是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通过社区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居民从医意识和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②防范新老传染病:随着国内外不同地区之间交往的快速增加,以及城市人口拥挤等多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如艾滋病等新传染病,同时一些像结核等旧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对新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③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当前城市中交通事故、自杀等是造成青少年死亡和病残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应积极教育居民日常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④进行家庭健康知识教育:包括家庭饮食卫生与营养、家庭急救与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生殖健康教育、家庭心理卫生教育等内容。⑤其他:包括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等。

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形式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对社区主要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社区驻地单位(学校、工厂、机关等)开展定向健康教育服务;利用儿童计划免疫等机会开展儿童家长的集体教育。②利用社区各种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积极争取当地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向群众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卫生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定期进行更换。组织社区文化、教育积极分子开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利用街道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与培训。③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或家庭:在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中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④其他:借助当地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等时机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农村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①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卫生知识和保健意识比较缺乏,因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病死率也高于城市居民。②改变农村不良卫生习惯、普及卫生知识: 通过大众健康教育,指导农民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合理地摄取营养、坚持有益于健康的文体活动,逐步摈弃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起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不良的卫生环境是影响农民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卫生要求和卫生技术指导,重点抓好村宅建设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处理、消灭四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健康教育。④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在农村健康教育中可宣传、普及新的健康观和大卫生观念,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并且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卫生普法工作。

农村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形式①开发利用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生活条件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因地制宜,除了广播、电视、录像、卫生宣传栏等广泛覆盖的传播媒体外,还应采用多种具有农村特色,如有线广播、顺口溜、地方戏曲、农民技术学校、文化活动站、传统民族节日或活动等进行大众健康教育。②培训家庭保健员:培训家庭中的成员具有相应的健康知识,通过他们再影响家庭其他成员。③寻求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大众健康教育要寻求和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④抓好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的工作: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由于其特殊性,往往是农村健康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流程管理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大众健康教育由于面对的是社区群体,而且形式多样,而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教育,所以,按照流程进行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流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下面以大众健康教育中的健康讲座为例进行介绍。

确定健康讲座的主要流程 ①确定讲课内容,可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确定讲课内容或者自选主题。②联系主讲老师,主讲老师应在讲课内容方面有一定的权威。③与居委会卫生干部联系,告知培训内容,确定时间、地点。④配合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发放讲座通知。⑤培训当天配合居委会或街道做好会场布置。⑥讲座开始前做好签到,签到的同时发放调查问卷。⑦讲座现场拍摄照片。⑧讲座结束后回收调查问卷并整理培训相关资料。⑨进行讲座的小结,并把小结、照片、签到表等存档。

确定健康讲座的流程图和控制环节健康讲座的流程图可总结如下(见图1)。

根据以上流程图,控制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选择讲课主题,即应根据疾病多发季节或新颖话题选定讲课主题;第二,通知环节,以多种形式至少提前10天通知社区居民;第三,讲座环节,准备好会场及相应设备,做好签到和发问卷后进行讲座。

确定健康讲座的评估指标:①讲座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②通知的及时性,通知覆盖面;③出席率和出席对象;④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对讲座的满意度;⑤每年讲座不能≥10次并有相应的存档记录。

附:社区开展大众高血压与饮食健康讲座1例

某社区经过调查后发现高血压是该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在该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的系列健康讲座,其中下个月准备进行高血压与饮食的健康讲座。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洛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漫画》是洛克的主要代表作,着重描写了在家庭中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绅士,通过著作,我们可以认识到洛克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绅士的关键。该书被很多幼儿教育家视为教育的经典著作,及其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仍有指导价值。

1洛克家庭教育的内容

洛克是当时贵族阶级的典型代表人物,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念,他反对社会不同等级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一起学习,认为这种学校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洛克主张只有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实现绅士教育目标的途径,因此他详细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智能教育在内的教育内容。

1.1健康教育

洛克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精神是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只有当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时,才能称为是一个健康的人。洛克对儿童健康方面的教育讲述得非常详细:一是要儿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比如学习游泳等户外活动;二是要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主张清淡的食物,一切饮食都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喂养,切不可按成人的喜好进行;在穿着方面,儿童的衣着不可过于温暖,女孩子的衣服不可太紧,尤其是胸口一带,应该让它按“自然”的方式去形成体态;在睡眠方面,洛克认为儿童的床应是坚硬的,并且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只有足够的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1.2道德教育

对于一个绅士的家庭教育,应包括身体和心灵两个部分,身体教育是健康教育,而心灵教育则是道德教育。就这两部分而言,心灵的教育更为重要,“改造心灵是我们唯一应当追求的事情,一旦心灵走上了正道,那么你所希望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在心灵教育中,洛克给出了儿童精神健康的最主要标准,那就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的指导。他指出,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在于培养儿童控制欲望的理智能力;其次,良好的道德还包括养成好的习惯,虔诚的信仰、懂得人情世故和接人待物的礼仪、勇敢面对困难的冒险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养成道德的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重自我克制,及早进行规范,慎用奖励与惩罚。

1.3智能教育

洛克认为渊博的知识是成为绅士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洛克强调儿童对两种知识的学习,一是基本的文化知识,二是实用的技能知识。在文化知识方面,洛克肯定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数学知识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技能知识方面,洛克提倡学习地理、历史、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洛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科学家或音乐家等,孩子不必精通各种学问。在教育方式方面,洛克认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差异化的教育,一定要培养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要把学习任务强加给儿童,在洛克看来,人们是借助主体能力获得外部事物及心灵的简单观念,进而构造出复杂观念。

2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教育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对儿童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为了逃避和推卸责任,只是一味地强调学校教育而无视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造成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家庭教育问题。

2.1注重“成绩”,忽视“健康”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很多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健康。在中国父母眼中,孩子是他们的未来,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高的期望,他们对子女管教严厉,甚至剥夺孩子最起码的休息、游戏和娱乐的时间,认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将来才会有好的发展。父母这种家庭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为了孩子的一切成绩,为了孩子成绩的一切”,务必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2 注重“惩罚”,忽视“引导”

有些家长在教育小孩方面,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从不和孩子进行沟通。当孩子犯错误或处理事情不佳时,有些父母更是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非打就是骂,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他们甚至认为“严师出高徒”,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对立和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甚至会用攻击和敌意来对待他人。

3洛克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

洛克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强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多鼓励、少叱骂和鞭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指导学习,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小孩,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首先,父母应认识到,做父母的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多关心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健康,促使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次,父母应该多陪伴自己的小孩,言传身教是父母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最后,父母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让意见交换和思想碰撞建立起一个具有平等家风、宽容态度的家,彼此接受,彼此影响,让家成为孩子感受温馨的港湾。

参考文献

[1]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德育;教育融合

小学教育是属于教育阶段里最为基础的教育,由于我国历史的流传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还是不断的坚持以德教育人、以德育教育为先的贯彻思想,德育教育的工作在学校里有一定的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这两者的教育工作是具有独立性的,又有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虽然这两者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在内容上却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里,应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保持相互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很多学生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部分取决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学校结构、教育教学应该更要重视学生的心里教育健康问题。我国近年来教育有很大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渐渐的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发展推向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课程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为独一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将德育教育的也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当中,使得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有一定成效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融合

在小学教育教学里,思想品德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课程之一,所以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的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相结合,以此来达到的很好的成效以及最佳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合理、适当、有效的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的每章的书本内容里,并将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渐渐的传授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很好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校建设方面,要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道德模范表扬、心理健康会谈、设立道德品行奖项等等活动,以此来让学生重视德育品行发展,还可以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并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活动的对象,可以让他们更好、更贴切的感受和理解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对自身良好素质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去学习、去生活。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虽然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不同区别,但是还是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对品德教育的教学以及心理健康的融合。然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小学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关键。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发展,并且很有成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的教育里。因为教师是学校教学的参与者,还是教学的实行者,所以教师本身的优良好的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以及品德教育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是一个综合素质低、品行差的教师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小学生会随波逐流,会形成歪斜的德育观念,不健康的心理发展,不良的行为作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培养出心理健康的,行为端正的好学生,就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更加的专业。学校要确保小学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顺利的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的保障,就要建设、健全的教师队伍,完善各项制度,整段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教师民主生活会议、思想政治大会、思想演讲活动等等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加强教师育人的思想观念。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双教育、双成效的模式,以此来更好的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生在家庭里是很受影响,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模范,所以家长一定以身作则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好市民,才能很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很好的做人榜样。在一个好的家庭里,生活的繁琐小事都可以作为讲述人生的案例,也能很好的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如何相处等等多方面的教育。家庭的教育要与学校的教育相互的配合交流,为自己的孩子、学生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以及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新鲜的气息注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中去。在学校的活动举办方面,应该让孩子与家长多多互动,共同参与。例如:校园亲子活动会、幸福家庭演讲会等等类似的亲子活动。有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加,可以给予他们自己家庭一起合作的机会,让小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以及无私的爱,并通过活动进行相应的教育灌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不容忽视,学校、家长、教师要重视该教育的发展,兼任起这个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起更好的榜样,指引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生在启蒙A段的教育问题面临更对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国家、学校、教师要更加的注重创新、改革,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渗入到德育的教育中去。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可以最大化的促使小学生的良好的素质发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并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徐建明.找准课堂探究设计基点带领学生轻松走入课堂――《生活与哲学》课堂探究设计基点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04).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1篇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我中心开始为辖区居民办理健康档案以来我们对该辖区的6个社区,5723户,共15378常住人口,采取在大坝办事处的6个管辖区中,随机抽取一个管辖区,在所抽取的管辖区中随机抽取实足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群115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表回收合格率为100%)对其中诊断明确的102例"三高"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了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生理指标(表1)及主观指标(表2)的变化比。

1.2结果 相关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以x±s表示,客观指标以实际例数表示。对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作自身对照t检验(a=0.05),而对相关主观指标作行×列?字2检验,所有分析使用SAS6.12分析软件完成。

1.2.1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多种健康教育,在其它治疗不变的情况下,检测了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4周相关生理指标(见表1),通过自身对照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的血糖,平均血压差异显著(P

1.2.2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疾病治疗信心,家庭成员的关爱度,患者的配合度,家庭成员的参与度等主观指标进行分析显示(见表2),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疾病治疗信心,家庭成员的关爱度,患者的配合度,家庭成员的参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显著(P?0.05),对家庭成员关爱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

2讨论

2.1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内涵 健康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家庭的需要。所以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医生、患者及家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较单一的医生、患者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更积极有效。社区医生的职责之一就是扮演患者的康复伙伴,患者及家人的工作是监控并准确的报告病情。医生要做好咨询指导,病情解释,安排家人配合工作,还要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否则患者就不能在前瞻性的自我管理上实现最大的潜力。

2.2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内容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不不仅和遗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三高"尤其与人类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过多热卡摄入,缺乏锻炼,无节制的烟酒,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作为社区医生就患者健康问题给予以下指导:①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积极面对自己的疾病;②知晓"三高"发病基础和危险因素及预防;③有效检测血糖,血压、血脂;④合理饮食,控制每天总热量和盐的摄入;⑤远离烟草,不仅是自己也是家人健康的保障;⑥坚持体育锻炼,运动中要明确三个原则,既有恒、有序、有度;⑦心里保健,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宽容、平和的精神状态;

2.3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3.1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健康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工[1],采取家庭主要成员参加座谈,经验交流,疑难问答,宽松自由,互动性强,但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避免过分专业。

2.3.2文字传播 利用报刊、杂志、书籍、传单来宣传,形像生动的文字,图片不但直观,而且可以重复使用。我们以每期一问的形式就三高疾病的有关问题以展板形式展出。组织患者及家庭成员一起参观阅读,并对阅读后存在的疑问进行回访解答。同时分发有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的常识手册,宣传资料进行宣传。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B39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可行性

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并不因为子女跨入大学而停止。家庭是大学生现有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大学家校合作能为分析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心理问题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家校合作是可行的。

(一)国内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借鉴

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别是近30年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所面对的对象包括学生、全体教师、家长、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等其他相关人员[1]。以美国为例,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主要有个体干预、环境干预和整体干预几种类型[2]。操作模式上有“邀请模式”、“综合模式”以及“顾问教师计划”[3]。具体实施内容如大学新生入学前让家长与学生均接受心理辅导,为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作好心理准备;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中会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教师或家长间的咨询会诊、心理干预与援助、项目评估、学术研究等。同时,通过为家长提供咨询、培训、保健等服务提高家长的心理功能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相对而言,国内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但很有启发意义。如李国强[4]和刘海华[5]在这方面的探讨等。已有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家长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和动机逐渐增强

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将是家庭独生子女,相对多子女家庭而言,他们的家庭为其成长与发展投入了(或更愿意投入)较高的成本,学生个体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注或期望。同时,随着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义务和教育的权利的认识逐渐深入,这将促进其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与动机的逐渐增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铺垫。

(三)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实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沟通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兴的便利的条件。如手机、网络的普及、可视电话的应用等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途径。就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目前已有研究者进行家校互动支持平台方面的应用系统的尝试研究[6]。随着科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学校和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投入,基于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家校合作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家校合作最有优势的途径之一。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观念有误区

高校方面往往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将家庭纳入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家校合作没有必要,因为家长的管束将导致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功能的退化;部分高校认为家长不懂高等教育工作,也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合作基础;还有部分观点认为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各自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甚至错误的观念,使得合作难以协调。

同时,许多大学生家庭认为学校是专门的育人之地,没意识到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有的父母则认为子女进大学是优秀和有能力的体现,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家庭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和能力参与大学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容和途径狭窄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与学校或老师对家长的“希望”,以及学生出现心理情感危机时紧急干预或遣返休学等。对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养、促进心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方面很少涉及家校合作。就家校合作途径而言,电话和短信是目前主要的联系方式。同时书信联系仍然扮演一定的沟通角色。合作渠道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内容与深度。

(三)合作层次较低,缺乏互动

在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学校与家庭并非对等和完全信任的合作关系,学校常把家长看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手或对象,倾向于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思想,往往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校和教师掌握主动权,家长较被动消极,表达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来自家庭的许多有益信息无法得到发现和利用,这一现状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功效。

(四)机制、人员、物资方面缺乏保障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中心,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这一领域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统一的管理规划,或没有明确职能部门来主持,工作往往显得零散或者被推诿,如若出现问题,则出现无章可循的状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工作量的大额增加,或者出现教师人员的紧缺。此外,资金会约束着学校对家校合作沟通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如网络、交通、住宿、电话等费用缺乏保障直接影响工作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开展策略

(一)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正确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样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互助合作。不应把学校的作用单方面夸大,忽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家庭(或在学校的引导下)可以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维护者和积极促进者,是一股与校方合作的积极力量。学校和家庭应遵循民主平等原则进行深入合作。当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误解、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懂方法技巧,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子女心理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指导或培训服务信息。

(二)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保障

高校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设立家校合作的职能部门,或明确该领域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条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宣教工作,同时建立一支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此外,高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部门的设立要求进行专款专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开展家校双向沟通

1、继续深化利用书信、通知、家访、“校访”、家长会、电话等传统联系方式。学校可定期通过书信或简报通讯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子女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免费发放家长手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给家庭提供心理教育的建议性措施;设立“家长日”邀请家长走进校门正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鼓励家长提供建议;对特殊家庭可以进行家访;利用入学、寒暑假、毕业前夕等时机开学生家长会,内容涉及家庭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状况的认识与基本处理。

2、开发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网络视频等进行交互作用,借由影音、图像、文字等远程资料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网络家校合作对于一般家庭适当接受培训学习完全可以实现。部分贫困农村地区若为客观条件所制约,当前在途径选择上可适当协调,长远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3、社会中介力量的开发与利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的艾普斯坦(Epstein)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7]。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如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关于大学生的信息联系,借由社区力量开展大学生子女家庭的亲子辅导等。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康教育,2003,(06).

[2]肖婵.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J].教育科学,2005,(02).

[3]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4,(06).

[4]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5]刘海华,丁绍宏.家校合作模式下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培养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3篇

1 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北师大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份中,观念是核心成份。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它们是否潜含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断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专家与家长座谈,现场交流、互动、解疑;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2 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证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倍增。因此,学校要认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构建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3 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提升家校合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指出:“每一所学校应该集体负责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应该是教育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来分担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责任。应该邀请家长和志愿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工作。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心理活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他们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打骂或训斥或限制。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例如教师会担心在与家长的合作中的标新立异会使他们遭到同事的排斥,或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合作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合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4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

目前,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活动,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发动一切有关单位、部门办学,为家长广开学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灵活;教学内容的组织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有系统地传授,既要能帮助家长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又要有时代特点,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家长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既是业余学校,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教师要深入家长,听取意见,有计划地组织家校联席会议,并形成活动制度。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及家长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举办父母效能训练活动、各种亲子活动,调动家长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要重视对方的正当要求,不能无限制地向对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要把对方看成是教育过程中密切的合作伙伴,把合作教育视为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受益的过程。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89-01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见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开始成熟,相当部分的学生开始出现性意识和性冲动。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性的需要的开始形成,使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开始出现了独立性的需要。这就是学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时学生尤其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疏导。

其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家庭和美的保证。

如今的家庭都是围绕孩子团团转的,家庭的教育投入和家庭的快乐氛围因孩子快乐并快乐着。当然父母的希望也都压在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家庭的希望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孩子的心里就会出现问题。家庭的幸福指数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创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

其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变革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会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尤其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1. 来自社会方面: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2. 来自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来自学校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 来自学生自身方面: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幼小的年龄和知识的匮乏,容易使学生对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不理解,时间长了,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童年的经验很重要,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就是如此。因此,要经常和学生沟通,理解心中的成长困惑,及时给与引导。

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生;家庭教育;教养方式;教育理念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调适能力差,自我定位不客观

入学前学生都对大学生活充满想象。可在入学后很多高职生发现真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相去甚远。加上刚到一个新环境,心理上很不适应,心理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

2.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

相当一部分高职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本科生,读高职院校没发展前途,自我价值实现水平较低,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现在学习和就业竞争激烈,学生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并没有看到应有的收获,容易造成学生不自信、努力进取意识不强、缺乏上进动力,学习生活处于一种彷徨和茫然状态。长期下去学生积极性丧失,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3.人际沟通方面

现阶段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加上当今社会倡导个性等因素,造成很多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与人交往时缺乏换位思考意识,欠缺人际沟通技巧。在校期间与同学,尤其同寝室室友关系不融洽,容易造成心理焦虑和偏执心理。

4.学习心理状况

高职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中成绩普遍较差造成的学习动机过弱、态度消极、毫无上进心、自卑、厌学心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很强,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不但对于目标的实现不利,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职生家庭教育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一般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过度的“爱”。独生子女现象造成父母把爱的重心都放到一个孩子身上,希望能给予孩子一切自己能给予的,包办学业、工作、成家等现象非常常见。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孩子终究要独立。同时父母给予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外在需求的满足,而忽略孩子内在的需求,与孩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剥夺孩子表现自我的行为。第二“,封建专制”教育。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的影响导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强加自己的意愿,对子女的言行举止过于约束,代替子女做选择等,使孩子的心理失衡,或变得软弱或出现过度叛逆心理。第三,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实践。很多父母以学习为孩子发展的唯一目标,忽视对孩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子女脱离父母进入高校后茫然不知所措,辨别是非能力差,基本生活技能差,心理上极度不适应。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家长既要关注孩子中小学时期的成长也要关心孩子的大学生活。当然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主要不是体现在智力教育,而应加强子女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构建高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转变观念,提高家庭教育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高职院校教育者要改变过去低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旧观念,树立整体教育的新观念。一方面加强高等教育对高职生的全方位引导,另一方面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日常化、制度化,将家庭教育纳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来。

2.构建“生—校—家”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目前高职院校家、校、生相互之间互动沟通较少,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形成合力。在此,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生—校—家”三位一体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推动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1)更新观念。利用新生开学报到的机会,通过开设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以及开展家长与学生团体互动等活动,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的观念。关键是改变家长认为到了大学就不需要再关注子女成长的错误观念。(2)设立家长委员会等机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充分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创造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相互互动的机会。每年定期邀请不同年级、不同职业的家长来校给学生做辅导、报告等,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使家校共管机制常态化、制度化。(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档案。在新生入学时除了科学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获取最直接的心理资料,同时通过填表等方式收集新生的家庭信息,如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等,建立新生的家庭教育档案,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档案,提高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参考文献:

[1]曹昊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家庭教育因素浅析[J].陕西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