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档案   当家理财   健康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希望享受健康幸福的家庭生活。要享受健康幸福的家庭生活,自然离不开家庭理财。家庭理财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勤俭持家”,这是最基本的家庭理财之道。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当家理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从建立家庭理财档案开始。

        一、当家理财档案的内容和种类

        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当家理财档案主要有两类:

        (一)家庭管理记录档案

        1、物资记录。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我们可以给家里的抽屉、橱柜、箱子等等事先做好“分工”,如哪个抽屉放票证,哪个抽屉放日用杂物等等,都分门别类,编上号码,并建立家庭物资管理记录,让每一类、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放置位置。用过以后,放归原处,用时一翻“档案”,随手可得。

        2、家务记录。为了高效率地做好日常家务,核算好家庭财力支出,建好家务备忘卡和家务日记,很有必要。

        3、储蓄记录。除了定点集中放置所持有的存储单据之外,应设立一份储蓄记录表,将其号码、金额、利率、存储点、到期日、开奖日期等内容详细记载。

        4、收支记录。设立家庭收支明细账,收入部分设有收入时间、来源、金额等栏目,支出部分设有支出时间、事由、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余额等栏目。可记一本账,也可记“日常开销账”和“菜金专用账”两本帐。建立家庭理财账簿,既能使开支量入为出,做到每月略有结余,不发生家庭经济赤字,又可将账目前后对比,启发子女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家庭理财档案

        家庭中的理财档案主要有:

        1、收支发票档案。

        2、贵重物品档案。

        3、金融档案:一是各类银行存款、信用卡及股票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如债券、国库券)等。二是各类保险的凭据。三是个人之间相互借款的凭据、收据、合伙契约、协议书等。

        4、珍贵物品档案。

        5、证件档案:包括家庭成员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书、离婚证书、独生子女证、(子女)出生医院证明书等。

        二、家庭理财档案的管理

        (一)家庭理财档案的保管。

        每个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不同,保管档案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要因“家”制宜,对于分类后的材料,可分装入袋,并标明项目,存放于抽屉内,贴上标签。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备一专门档案柜或保险柜收装。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已经进入档案管理范围,有电脑的家庭,可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建立总目录,以便随时检索。对于非常重要的家庭理财档案资料,还可以复制备份或利用银行的保管箱贮存,以防止遗失或被盗。

       (二)家庭理财档案的日常管理

        在建档管理时需注意:

        1、入档要及时。

        2、内容要全面。

        3、重要的证件,最好预先复印1至3份,随时备用,保护原件。

        4、存档要保密。

        5、资料要经常

        6、对入档的理财资料经常进行研究分析,可提高自己理财的本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家庭理财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三、建立当家理财档案的意义

        1、物资管理规范—生活更有理性。家庭物资管理混乱,东西越到用时越难找的现象时有发生。若建立物资管理档案,让每一类、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放置位置,用过以后,放归原处,用时一翻“档案”,随手可得,生活变得理性而轻松。

        2、制定投资计划—凡事预则立。尽管家庭投资规模有大有小,但投资计划却没有大小之分,计划做得好,小规模也能创造高效益。在股市、邮市滚了十来年的王先生这几年来成功的体验就是每年都做好比较现实和适中的投资计划,目标获利一般不超过50%。这样投资的心态不容易被外界热潮风浪所动,因此在股市和邮市上都没有大的投资失误。虽然从某一个时期或短期来看,王先生的获利没有别人那样大起大落有刺激,但最终他的获利是最稳健的。

        3、掌握投资资料—磨刀不误砍柴工。收集投资对象的资料是家庭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理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成功人士一般比较注重投资对象资料的收集,如财务报表、人事变动、价格行情、市场信息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的分析。

        4、管理金融资产—岂能糊里糊涂。谈到金融资产,很多人只想到存款,其实,股票、债券、民间借贷等都是金融资产。对投资规模不大的工薪家庭,为方便理财的分类和管理,也可把家庭用于投资或保值的邮币卡、古玩、字画、金银玉器、名人书札、地产等列入家庭金融资产。例如许多名人信札不但本身是书法精品也是很好的收藏品,而且反映了作者的性格、主张、爱憎等,极具研究价值。专家和少数精明的收藏家还指出:书札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决定了它的价值,它不止这个价儿。因此对于有此类藏品的家庭应予以妥善管理。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03-02

为了解云林街道居民健康状况,给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应用锡山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表,对云林街道户籍居民5455位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云林街道云林苑中区、南区、西区、北区和7个社区居委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应查5876人,实查5455人,受查率为92%,其中男性2436人,女性3019人,年龄50~59岁有1698人,年龄60~69岁有1845人,70~79岁1368人,80~89岁有521人,90~104岁23人。

1.2 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详细填写家庭档案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内科、外科、神经科、五官科体检,有关疾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专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体能检查、日常生活功能、健康状况判定参考有关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输入启航系统,采用EpiData软件系统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5455例老年人中患慢性病4288人(78.6%),其中男性2002例(82.2%),女性2322例(76.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

2.2 BMI与年龄的关系:检查5321例,消瘦者553例(10.4%);正常2086例(39.2%);临界1639例(30.8%);肥胖1043例(19.6%)。表1说明体型正常的老年人占多数,肥胖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比例增高,在低(60~69岁)、中(70~79岁)、高(≥80岁)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3 血压与年龄的关系:受检5321例,低血压(21.3kPa)244例(11.2%),单纯舒张期高血压(>12.7kPa)154例(7.1%),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同时增高(>21.3/12.7kPa)92例(4.2%),临界高血压(18.7~21.3/12.0~12.7kPa)246例(11.3%)。收缩期高血压在低龄组为7.9%、中龄组为10.7%、高龄组为13.6%三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于动脉硬化导致收缩期血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增大。

2.4视力和听力与衰老的关系:5168例老人回答矫正视力可看小字的有3902例(75.5%);不能看报纸1132例(21.9%);影响生活119例(2.3%);看不见实物21例(0.4%)。说明不同程度视力障碍在中、高龄组明显高于低龄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5日常生活功能:分良、中、差三级,在5455人中,良4364人(80.0%),中1047人(19.2%),差44人(0.8%)。表2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日常生活功能良在低、中、高龄组的比例依次减少,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6健康状况:分良、中、差三级。在5455例中,良1724人(31.6%),中3671人(67.3%),差60人(1.1%)。表3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良者在低、中、高龄组中的比例依次减少,高龄组明显低于中、低龄组,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老年人体弱多病,同一老人常患多种疾病,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的前五位疾病谱与其他地区报道略有区别,本地区老年人以高血压为首位,可能与高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有关,慢性支气管炎为第二位,可能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有关。

BMI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多数老年人体型正常,特别是≥80岁的高龄老人中以消瘦体型的比例为多,符合体型矮小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规律。肥胖常与某些老年慢病有关〔2〕。

视、听、体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健康状况都随着增龄其功能相应减退,此五项分别在高龄、中龄、低龄老人中均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高龄老人常有多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给社会、家庭、子女带来困难。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关心老年人的健康,应在政府和多部门协作下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网络,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最佳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4-02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人民群众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作为民生工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成员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等几个关键生命周期的体征变化及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专门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成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遗传病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情况、长期性健康问题、历次体检结果、就诊记录等信息。

1 做好建档前的准备工作

11 首先要深入辖区,按顺序对每一栋楼房有多少单元、每一单元有多少层、每一层有多少户,做好摸底工作,设计出表格,两个社区分别用杆夹装订。表格上的楣栏内容为:档案编号、门牌号、户主姓名、电话号码、建档情况、备注。这样非常有利于工作,对哪些门洞还有几户没有建档一目了然。

12 根据摸底户数先把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装订成册,先按一户三人装订,每人有5张10面的内容,以备建档时使用方便。在建档时根据实际人数进行增减。

13 一定要争取得到社区居委会或辖区派出所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131 加强沟通,让领导们了解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这项工作是政府行为并非个人行为,将相关文件呈给他们看,并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宣传。

132 在他们那里获取辖区居民的信息,将户主姓名、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电话、工作单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档案中所要填写的内容事先填写到档案中,这样信息来源既准确又方便日后的建档工作,而且在后来的建档中,让居民们产生对我们工作人员的信任感。

14 根据建档要求,每户每人都要发武汉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可先将卡片填好公共内容,在建档后只增加个人信息即可,这样尽量缩短建档时间,不引起居民的反感。

15 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区内进出的门口、警务室、宣传栏内贴出通知,说明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意义及重要性,告知建档地点、时间、联系电话。争取居民主动来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2 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建档方式,确保建档内容的真实性

21 对来站就医的辖区居民及时进行建档并让其通知他们的家属来站或打电话建档,在表格上做好登记。

22 对已建档的居民请他们帮忙通知邻居,尽早来站建档。

23 深入社区,定点在小区警务室门口、花坛等居民经常出进人多的地方建档。

24 利用社区党员学习、门洞小组长开会、组织义诊等活动时加强宣传并建档。

25 充分调动和发挥门洞小组长的作用,看哪些门洞建档最先全部完成。可采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26 在每个预防接种日,派出专门医护人员为前来给儿童接种的辖区内家长建立健康档案。

27 灵活机动的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利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居民在家的时间建档。

28 通过上述集中建档后,对还没有建档的居民,采取上门建档。同时准备好打印好的小纸条,内容为:我们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您是我们的社区居民,我们无法联系到您,请您见纸条后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告知电话号码,非常感谢您的配合。贴在他们的门上显眼处。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4篇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目前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个人健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病人个人的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情流程表,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转会诊和住院记录,预防性记录,慢性病病人随防记录,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

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形式与内容同个人健康档案)。

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的健康状况。

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健康档案可以帮助社区医生了解服务对象,挖掘潜在需求,创造更高价值;帮助社区居民建立新的健康观念,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健康知识的传播人,实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为一个“健康乐园”,使卫生服务更具有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

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采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编制的健康档案格式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本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在辖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奠定基础。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建档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居民在每次就诊时必须携带全科医疗就诊卡,医生利用就诊卡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病人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时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每次使用结束后放回原处。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管理上与临床住院病历不同,它可以满足病人对医疗记录知情的期望。通常情况下,病人都希望他们的健康档案由医生或相关健康照顾者管理,并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健康信念模式宜对病人个体开放,并且字迹清楚可读。

健康档案的建立参考住院病历的建立模式。准备一个独立的档案柜,并按照健康档案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格,每个格子对应放入一种内容的健康档案纸。当居民建档时,根据需要抽取格中的档案纸,建立健康档案;当居民有更多方面的健康需要或开展其他健康服务项目时,将增加的健康内容设计成页,记录后放入居民的健康档案中;由于居民的迁出和死亡,健康档案设计时要考虑到档案的存档,在档案纸的边缘预留装订孔。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慢性病管理规范,将慢性病管理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将参与慢性病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出来,放入慢性病管理所需的年检表和随访表,并按照慢性病管理规范要求完成年检表和随访表。为保证健康档案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健康档案中增加检查结果粘贴页,将日常各种检查结果粘贴在上面。

根据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夹)的颜色进行标识。例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糖尿病病例、黄色代表高血压病例等。既能让全科医生从健康档案的表面就能对居民健康状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又方便了健康档案的分类、查找等管理工作。

由于健康档案中还有一些预约项目和慢性病管理中要求定期随访,因此全科医生除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下次服务时间外,还要单独制定一份预约服务登记表(簿),记录为居民预约服务的时间和项目,以免遗忘,保证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的卫生服务。

对采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机录入、专人维护,定期做好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定期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和分析,作出社区诊断,及时发现居民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信息使用审核登记制度,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健康档案原则不准其照顾者以外的人员阅览或拿取,以保证病人的隐私权利。在病人转诊时通常只书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健康档案工作职责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负责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指导和日常管理督导工作。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8-02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是以社区为中心,居民为对象,详细记录个人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情况的各种资料。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要为目的。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社区医疗健康档案是(Health Care Records)是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记录个人及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和预防保健等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一份采集信息真实完整的健康档案,为社区卫生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只有更多了解、掌握了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此外,医生在一般的诊疗中,通过健康档案对居民的了解,有助于分析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卫生部今年1月16日《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规定,社区卫生机构应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流动人员健档难、居民多医生少,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此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

1.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足: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社区卫生机构还应为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以及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的健康档案就相当于一个凭据和依据,这样会使医生更好的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做一个细致、完整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部分居民还有一些“没病不看医”、“不愿意提供个人资料、病史,惧怕隐失公开”、“白大褂医生来家,视为不吉利”、“年轻人身体好没病”的认识,往往给居民健康调查带来困难。

1.2 居民多医生少:现在,有些地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0—30名医护人员,却负责1万人甚至2万多人的社区,人员实在太少,建健康档案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健康档案表格中,共有数十个项目,填写这些内容加上简单身体检查,建立一份档案至少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目前居民多、医生少的现状,使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在一些社区医生眼中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更为主要的是,为完成任务,盲目建档达到数字要求,提高普及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反而浪费了劳动力。

1.3 无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建立了数量巨大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行业指导标准,导致了各地健康档案格式、内容不一致,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一定困难。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缺少统一标准,编号法多种多样,家庭、个人健康档案号混淆,使用提取不便。

1.4 缺乏专业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健康档案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目前,国内有些公司开发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各系统之间无法对接,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医院之间、社区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等电子信息不能进行共享。为居民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解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问题形成了障碍。

2.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应联系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举办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相关预防知识的认识,阐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和服务宗旨,并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责及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消除居民对影响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问题的疑虑,使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是利民、便民、惠民的好事。进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发放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单,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2 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据资料显示,美国目前约有10万名家庭医生,平均每3000人对应一名社区医生,而在英国,家庭医生人均负责1850名患者,而我国每个医生常常需要负责上万居民,跟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由于社区医院待遇条件等与大医院相差甚远,医科大学毕业生都削尖脑袋往大医院钻,社区医院人员存在很大缺口。各地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扶持社区医院,增加社区医生待遇,改善社区医生工作环境,让更多医生愿意来社区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统一规划,快速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新建档案应严格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标准,纸质档案信息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录入信息相一致;已建立的纸质档案,采取增补项目或重建的方式,使其逐步完善并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标准,原有档案信息及增补项目信息也应录入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同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按照国家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采用编号法管理,建立索引,可以在各操作中达到简单、易行、易贮存、易检索并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要求。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6篇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涵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problem oriented medical record,POMR)是1968年由美国的Weed等首先提出来的。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居民个体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种形式,个体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采用的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特征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是开展诊疗服务的第一手资料来源。建立标准化健康档案有利于协助医生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具有的特征也有利于跟踪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变化,对其进行系统管理。

2.1 信息资料真实、完整。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卫生保健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记录,是个体、家庭、社区与健康有关的原始信息集成,真实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具体内容完整,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现病史、诊治情况等。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

2.2 信息具有连续性、可用性。居民健康问题可分类记录,每次就医的资料可进行记录、累加,从而得到资料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可用性。医生可根据资料判断病情,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2.3 以居民健康为核心。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是落实“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为出发点,以全体居民为对象,以居民健康为核心,以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为重点,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保障和促进居民健康中的全过程监督、连续、综合性指导作用的关键环节。

3.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这些医疗服务的第一步,通过档案可以充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方便中心开展家庭巡诊和定期上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

3.1 为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提供信息资料。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当居民定期体检或前往就诊时,医生可以随时从电脑信息管理中心调出该居民的健康档案,根据档案里的登记情况和现有的症状,有针对性地给予检查治疗处理,包括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也有利于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公益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宣传。

3.2 为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疾病筛查与预防的过程,连续积累、动态更新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发现导致慢性病发生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没有明显症状出现前的发病早期。可根据动态观察医学信息变化,做到对慢性病的早发现、早预防,并可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同时,还有利于政府部门从宏观上把握医改政策、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和项目,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部门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对居民的健康进行干预。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既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

3.3 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就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重点在于业务功能和关键流程,突出社区健康服务功能,目的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公益性方向发展,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动态管理,提供各项服务进行记录并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保证健康档案的准确性、规范性与合理使用是评价的重点内容。因此,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是反映基层社区医生的工作质量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总之,只有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才能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强化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能够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受益一生”的社区卫生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

[2] 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24卷第2期.

[3] 丁安莉.《建立家庭档案的社会价值》,《广东档案》,2006年第4期.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4-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其本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社区服务的先决条件。本文从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和社区居民档案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阐述笔者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1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社区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康档案,系统而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使全科医生能够全面了解病人个体及家庭,从而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1.2 有利于慢性病的筛查和防治。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慢性病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得知,2005年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便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筛查慢性病患者,并使之接受系统的长期治疗,从而减少慢性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3 有利于居民的自我保健。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导致老年人的长期照顾只能以社区照顾和自我保健为主。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每个人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总结,可发现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趋向和治疗效果,有利于全科医生或患者本身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2.1 真实性。真实性是一切资料必须具备的属性,只有真实性才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不仅具有医学效应,更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居民社区档案必须由居民的原始资料组成,能够真实的反映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就要求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必须亲历亲为的实地采集居民的健康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采集的信息越全面越好,对于患者叙述能力偏差而导致的信息失误,要加以分析并向患者的家属求证,争取取得全面、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居民健康档案的进一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科学性。社区居民档案作为具有医学效应的直观病例资料,具有可交流性,因此在档案书写时要规范准确的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意思要清晰,能够系统、客观、准确的反映社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问题。因为健康档案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所以不仅要自己看的懂,更要让别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系统、客观、准确的健康档案为患者的转诊、会诊提供了有效的参与资料,同时也为社区卫生保健规划及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2.3 完整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以问题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这与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医学模式的病例有显著区别,一般的门诊或住院病例着眼于描述疾病自然史、患者主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以解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则记载着与个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以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为重点,着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治疗和转归过程,也就是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卫生服务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居民个体,还要关注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家庭因素和社区群体,从而能够从个体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及时筛查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2.4 连续性。居民健康档案有别于其他档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不断变化的活资料,具有连续性和变化性。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健康问题为导向,而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居民健康档案伴随社区居民的始终,而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只有连续的健康关注才能产生有效的医学效应。所以在平时的健康档案管理中应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使之成为连续的具有生命力的医学信息,这样才能通过比较一段时间内的资料和数据,发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趋势等情况。

3 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顺应当前卫生形式的基本医疗服务活动,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有专门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健康档案的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保密性高,建档以及档案后续检索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另外有限的资金资源和人员配备也是健康档案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立专业的管理退伍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建立节约型的健康档案系统至关重要。

其次,对于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对健康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管理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体现。

对社区居民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广大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努力和支持,也是本着科学发展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身实地地对提高居民生活健康质量的作出的实际措施之一,也是对人民负责人的体现。

由于其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挑战空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研究,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虚心学习同行业成功者的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孟智.家庭医学与全民保健医学管理.中国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3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8篇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重要性 个人健康档案 记录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231-01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所辖区域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及社区健康档案等,内容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等组成。全科医生在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和以预防为导向的综合性个体化卫生保健服务时,必须掌握居民的基本健康资料,有利于医疗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建立健康档案尤为重要。为此,笔者阐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及其记录方式,以便于实现健康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全科医疗实践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中,全科医生扮演的角色、服务方式、服务场所及其诊疗不同健康问题的性质和可被利用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其所采取的临床策略和处理方法。首先,全科医生要了解就诊者的就医背景,在充分了解和理解病人患病和就医行为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全科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为朋友式的医患关系,应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诸多背景资料。健康档案中详细记载病人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和相关危险因素等背景资料,藉此全科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助于与病人一起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同时,对于未就诊者,可以通过健康档案找出适宜的治疗和管理方法,对健康者开展预防。利用家庭健康档案预测每个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服务。

1.2 有利于全科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

健康档案讲求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按照全科医疗和档案建立的基本原则取舍和安排档案项目。记录规范和长期积累的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重要资料,有利于其业务发展和成长。以问题为中心的健康记录,重视背景资料的作用,反映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理病人的能力,利于全科医疗原则的理解和融汇贯通。所以规范,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是最好的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

1.3 有利于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价的顺利开展

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记载着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路径和实施过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全科医生的思维判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作为考核和评价全科医生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亦可作为法律文书处理医疗纠纷,更好地服务病人,保护医务人员。

2 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方式

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由两部分组成。

2.1 以问题为导向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

(1)病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婚姻、文化程度、出生日期、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等健康行为资料,过去史、个人史、心理评估等临床资料。

(2)健康问题目录:暂时性健康问题是指急性发生的或短期内发生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影响个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如慢性心理或生理疾患、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异常体征和化验结果、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或医生认为是较为重要的问题等,不论诊断是否明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可以解释。主要问题目录能动态记录病人一生中所发生的健康问题。问题目录应以表格的方式记录,置于健康档案的前面。确认后的问题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一记录,便于全科医生随时填写和修改。

记录主要问题时,应弄清问题发生的时间、写明问题,如能注明得到解决的时间、结果更好,否则可留空,表现无结果。记录暂时性问题时,可能前可以使难以直接看到,无法得到第一手资料,这时要全面了解,依据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最后记录为一个较为准确可靠科学的信息资料。

(3)健康问题描述――问题记录和处理方案:问题描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方式的核心和精髓,通常采用SOAP形式进行记录,其中S表示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病史、家族史等,尽量用病人的语言描述;O表示病人的客观资料,包括体检所见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和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表示对健康问题的评价,是问题描述最重要的部分。诊断、鉴别、问题的轻重程度和预后等是较为完整的内容;P表示对问题的处理(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等)计划,记录时应按顺序依次描述相关健康问题。在描述问题前,应注明此问题为首诊、复诊或转诊。

(4)问题进展记录:问题目录中不同编号的各种问题有进展时,应按规范采用SOAP方式予以记录。若某一问题有进一步明确诊断时,在更正问题名称的同时记录最新资料于其中;随访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应添加新的问题和编号在进展记录中。

(5)会诊转诊记录:由于受到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某些疑难重症不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必须通过会诊或转诊才能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应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即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转到综合性医院,后者对患者处理后视情况又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过程。对需要转诊和会诊的病人,全科医生应详细填写会诊转诊记录单。

2.2 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

依据工作环境和居民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贯彻预防医学和前瞻医学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科医生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之一。健康检查是进一步开展疾病防治、健康咨询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着眼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无症状个体为对象,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患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要求健康检查要从全科医生工作实际出发,抓住要素指标,防止贪大求全;以体格检查为主,以器械检查为辅;健康检查项目要做到连续性、稳定性,以便于系统观察,作出评价。在健康检查过程中,若发现特异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深入检查,特殊处理。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被检查者可以事先准备,有利于全科医生全面、科学的运筹和安排自己的工作。每次健康检查结束后,应按照要求逐一记录,建立完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统计方法;健康档案;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lect indicators for health record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Methods: Multi-method has was used, mainly including CV methods, correlation matrix methods, and factorial analysis. Results: A set of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Conclusion: The use of mathematic statistical methods can be taken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thus to make the selected indicator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Key words Statistical methods; Health record; Indicators

健康档案不但是开展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满足不同层级卫生服务提供者及管理者信息需求的有力保障[1-2]。在新近出台的《医改方案》[3]中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而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内容还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因此必须加快进行相关研究。

在确定健康档案内容及指标时,通常要求所筛选的指标既方便可得,又要尽量满足科学性,即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代表性与独立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帮助落实这些筛选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整个研究按照:提出指标获得数据筛选指标确定指标的步骤来进行。

1.1 提出指标 利用文献检索法和专家咨询法提出健康档案指标并进行充分讨论,在取得比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需要进行进一步筛选的指标体系。

1.2 获得数据 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所遵循的步骤是:设计调查表现场预调查培训与正式调查。调查表设计:主要围绕所提出的基本指标体系展开集中讨论并设计出调查表用于现场调查;现场预调查:分别在江苏省苏州市和河北省香河县进行现场预调查,根据入户预调查结果,对调查表进行了调整;培训与正式调查:为了更好地筛选指标,研究遵循城乡兼顾、东中西地区全有的原则,选定10个地区作为调查地区:江苏省苏州市、山西省太原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宜宾市、河北省香河县、浙江省桐乡市、广东省南海市、湖北省孝感市、陕西省岚皋县、甘肃省榆中县。在各地区按照等容量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三阶段抽样,共抽取5 402户家庭进行调查,整个调查工作于2003年1月结束。

1.3 筛选指标 (1)建立基础数据库并清理数据,描述各指标分布特征,将偏态数据正态化,为数据分析做准备;(2)利用变异系数法从灵敏度的角度筛选指标;(3)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从代表性和独立性的角度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筛选指标;(4)利用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代表性的角度筛选指标;(5)根据上述三种数理统计方法结果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结合指标的专业意义,如果某指标在三种方法中至少有两种方法筛选的结果排序都很高,则该指标入选。

1.4 确定指标 (1)汇总筛选后的指标;(2)根据指标特性确定是否纳入健康档案。

2 结果

2.1 基本指标体系分类 利用系统法的原理和方法,将通过文献检索法和专家咨询法所得的指标进行汇总和整理。可将健康档案基本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五大类:社会经济特征指标、健康状况指标、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以及健康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指标。在这五大类指标中,对于社会经济特征指标和记录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意见比较统一,因此主要对其他三类指标进行筛选。

2.2 指标筛选 以调查得到的10个试点地区5 402户家庭18 774人的健康及其相关信息为基础,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系统筛选。因篇幅所限,仅以失能指标为例说明筛选过程。

2.2.1 描述指标分布特征 指标基本特征见表1。表1 指标基本特征汇总表为行走情况,B2为自我照顾,B3为日常活动,B4为疼痛或不适,B5为焦虑或抑郁

2.2.2 偏态指标正态化 对偏态指标相关数据分别进行平方根或对数处理。

2.2.3 相关矩阵及相关系数 指标筛选相关矩阵结果见表2。以r0.01(90)= 0.267为界值,判断任一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进行选择,以相关系数大于0.330 0为判断标准。表2 指标筛选相关矩阵结果

2.2.4 因子分析 指标筛选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表3 指标筛选因子分析结果

2.2.5 综合筛选 指标综合筛选结果见表4。表4 指标综合筛选结果

2.3 确定指标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集体讨论确定指标。确定后的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指标客观性强、比较稳定、需要连续获得并及时更新,适于通过健康档案记录方式来获得;而第二类指标则主观性比较强、更多涉及个人意愿、内容灵活,更适合于发挥调查手段的优势来获得。因此,在确定指标时也按这两大类分别汇总,详细结果见表5。本次研究中主要以第一类指标为主,并据此形成健康档案常规记录的基本指标体系。

3 讨论

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卫生信息资源的工具。系统、全面的健康档案不但有助于分析居民健康状况、筛选高危人群和重点服务人群、作出社区诊断、开出社区处方并制定干预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而且可以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4]。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必然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健康档案内容及其指标。

在提出和选择健康档案内容及其指标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是定性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法等。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提出的指标范围比较广,而且往往更注重可得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缺乏定量证据的支持。为了弥补定性方法的不足,同时也为了满足指标筛选标准中的灵敏性、代表性和独立性要求,本研究综合采用了变异系数法、相关矩阵法以及因子分析方法。

变异系数法主要分析指标的离散趋势,考虑的是指标的灵敏性。如果指标的离散趋势小,则用于评价和区别的能力就弱[5-6];因此,将各指标按照变异系数进行排序,根据变异系数的大小来进行指标选择,就可以较好地保证所选指标具有灵敏度高的特性。

为了使所选择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利用指标间相关矩阵作为挑选指标的依据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6-7];选择同类指标中与其他指标相关个数多的指标可以使其能够较强地代表其他指标,而选择同类指标中与其他指标相关个数最少的指标,可以使该指标的独立性得到保障。

此外,我们还利用因子分析作为确保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的另一个方法[8-10]。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对因子贡献率最大的指标,从而保证所选择的指标可以提供同类指标中的最大信息量。

根据各种方法独立筛选指标之后,我们主要结合专业知识和指标的实际意义来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取舍,最终确定指标并组成基本指标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的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第一类指标比较稳定、客观性强、需要连续获得并及时更新,诸如人体测量指标、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等指标,适合常规记录;而第二类指标则范围广且灵活、主观性比较强、经常涉及个人主观感受和意愿,诸如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未就诊的病伤情况等,适合用断面调查的方法来收集[11]。因此,第一类指标就成为入选健康档案的最终指标。此外,还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并非在同一层面上,而是可以分成个人特征指标、家庭特征指标以及社区特征指标三个层次,因此这就提示我们,在设计健康档案时也必然要分成三种,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及社区健康档案。表5 健康公平性基本指标列表(按特征分)

指标分类第一类指标第二类指标指标特征客观性强、稳定、适于连续收集和及时更新主观性较强、多涉及主观意愿和感受、灵活适宜获取途径常规记录断面调查具家庭年收入;家庭年生活消费支出;家庭年食品支出;家庭年衣着日用支出;家庭年交通及通讯支出;家庭年住房、水电燃料支出;家庭年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家庭年医疗支出;2.健康状况指标2.1人体测量指标(3):身高;体重;BMI2.2发病(2):两周发病率;特殊疾病发病率2.3患病(3):两周患病率;半年患病率;特殊疾病患病率2.4失能(2):失能率;重度失能率2.5死亡(6):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主观健康(1):主观健康评分;未就诊的失能与病伤情况(7)3.健康危险因素指标3.1遗传/生理因素(2):遗传病史;体检结果3.2环境因素指标:3.2.1家庭环境(5):家庭类型;家庭人口数;人均住房面积;饮水类型;厕所类型3.2.2社区环境(5):社区类型;社区自然环境;社区人口;社区医疗机构数;社区医务人员数;3.2.3工作环境(4):是否接触毒物;是否工作条件差;是否工作时间无规律;是否交通不便3.3生活方式(13):吸烟率;平均吸烟量;饮酒率;平均饮酒量;母乳喂养率;饮食是否规律;早餐是否规律;坚持锻炼率;平均锻炼时间;是否从事有益业余爱好;平均睡眠时间;卫生习惯是否良好;是否定期体检3.4社会心理因素:3.4.1家庭因素(2):家庭负担人口比;家庭支持度3.4.2社会资本(2):人均社会团体成员数;社会交往度心理因素(6):安全感;社会信任感;生活满意度;紧张感;疲惫感;失望感4.卫生服务利用指标4.1保健(5):免疫接种率;产前检查率;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4.2医疗(5):平均门诊次数;门诊率;住院率;平均住院次数;手术率服务满意度(2):门诊满意度;住院满意度5、健康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指标5.1其他后果(4):影响就业率;造成被辞率;影响结婚率;影响生育率直接经济损失(2):医疗费用;附加费用间接经济损失(3):误工损失费用;他人误工损失;照顾他人误工费用 注:括号内数字为核心指标个数。

参考文献

[1] 顾瑗.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0.

[2] 陈春涛,程茂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健康档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69-370.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 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39847.htm

[4] 鲍勇. 现代社区医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53-55.

[5] 罗家洪,万崇华,李俊花,等.云南省卫生资源区域分类指标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02;9(1):6-8.

[6] 张罗漫,胡琳.医院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89,6:(3):34-37.

[7] 楼超华,高尔生,贺佳.生殖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生殖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J].生殖与避孕,2001,21(1):33-39.

[8] 高军,陈育德.关于国家与地区卫生状况分类与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9,16(2):93-95.

[9] 苏志,李天霖.卫生状况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分类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1:8(1):5-10.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1篇

根据院领导和市卫生局的要求,我们新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9月由市中心医院二分院转型而来,按市卫生局的划分,我中心服务4个社区,共有17232户、65000人,根据四川省卫生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建档率应达到服务人口的60%以上。我服务中心位于城东,居民居住复杂,有城乡结合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覆盖面积广,散户多,流动人口多等特点,采用上门调查建档即费时又费力,居民不配合,建档相当困难。我们全面考虑,想方设法用一年时间全力以赴为10440户,3900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健康档案的内容和要求

健康档案是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依据,是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在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根据我市卫生局的统一要求,为社区居民进行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档案,每个家庭档案封面记录户主、住址、电话号码、档案编号、档案内装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家系图、家庭成员基本资料、长期用药明细表、健康检查表、接诊记录、预防接种记录、随访监测记录、健康问题等内容。

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1、 与派出所联系,找出我中心所辖居委会的社区居民人员花名册,以及辖区内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名称,整理成册为建档做准备。

2、 大力宣传居民建档的目的及重要性,介绍国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优惠政策,服务中心制定具体的优惠措施给居民居民一封公开信通过电视台、小区广播宣传、到社区、闹市区、人口集居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免费义诊等活动,向居民介绍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及重要性。

3、 与社区居委会联系:以小组为单位,为散在的居民建档,在入户调查前我们在居委会门口及居民区出入口张贴居民建档告知书,给居民一封公开信,并通知入户建档的时间和范围,以及建档的要求等,根据安排时间我们的医务人员与居委会同志一起入户调查建档,成效显著。

4、 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联系,安排时间为单位职工及家属建档,为辖区内11所学校及4个工厂的所属人员建档,向他们大力宣传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意义以及居民建档后的优惠措施,并利用工厂学校及其他单位开会的机会,向职工宣传,并号召职工向家属传递信息,做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档数明显增加。

5、 利用社区居民的口碑,居民主动到服务中心来建档,居民来就诊、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孕产妇检查等给予大力宣传,为他们建档,发就诊卡、免挂号费,就诊给予适当的优惠,给辖区内精神病及残障人员免费体检并建档,为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免费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等。让他们得到了实惠,这样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是从前不愿建档的居民主动建档,使居民建档数明显增加。

建档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缺乏:我中心有医务人员共26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为几万人建档,加之所辖面积广,散户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建档内容多等因素,因此人员比较缺乏。

2资金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非营利性民生工程,为居民建档要耗费许多人力和物力,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档案建立,政府补助没到位,确实给我们带来困扰[3],然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我们只有先把工作搞好,让居民感到实惠,让政府得到认可,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区居民缺乏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知识,配合不好。在刚开始建档时,我们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有部分居民不理解,认为我们有利可图,不怀好意,有排斥心理不愿意建档,我们要多理解,多沟通,要耐心地宣传和开导。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健康档案我们设专人管理,按社区,按档案编号顺序摆放在专用档案柜内,慢病、精神病 、残障人以及60岁以上老人、0―7岁儿童,孕产妇等均按社区分柜保管,实行微机化管理,并利用微机的筛查统计功能,准确的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做出社区诊断,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居民建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得到充实和完善,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已走上了良好的循环轨道。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社区居民实行连续的关键,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必须使用有效途径,建立真实、完整、项目齐全的有效的档案。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对社区卫生的加大投入,我们一定会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芳健 周红伟 王家骥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方法与技巧、实用全科医学 2007.2(5):152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效果

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逐渐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新型医改的重要内容应运而生[1]。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服务流程不统一、服务内容随意性强及专科分工化现象[2],故如何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规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是探究和实践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前后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实践效果。现作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自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共2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社区常住居民;②能进行正常的医患交流;③依从性较好;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伴有严重并发症;③精神疾病及语言、认知、意识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者。其中男166例,女132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9±649)岁,高血压200例,2型糖尿病98例。

1.2方法

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利用全科诊疗、老年人免费体检及预防接种等过程,向患者详细讲解家庭医生服务流程、内容、优势,经患者自愿同意后,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填写服务协议文书,涵盖个人基础信息、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及医保信息等初步资料。②建立健康档案:1周内收集患者及家庭成员详细基础信息和健康信息,录入系统,建立并完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③评估社会状况和健康状况:对患者家庭情况、居住环境、社会关系等做现场评估,同时进行健康体检,结合以往病史进行全面的身心健康问题筛查及风险评价,做总结分析。④制定健康管理计划:结合健康档案、社会状况与体检资料,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专案,按照管理规范进行追踪管理;对经评估量表调查显示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指导计划;记录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制定运动计划、戒烟限酒计划;开展全体性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干预,制定周期性体检、年度健康体检、接种疫苗等全方位健康管理计划。⑤落实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对签约者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落实上述管理计划。采用“动机谈话”方法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依从性;为患者提供门诊预约服务,内容包括就医指导、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电话、短信方式通知健康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及家人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支持;必要时可入户服务,提供康复、用药指导及护理等;每个季度组织社区群体性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指导与交流。⑥定期随访:每月由家庭医生团队对健康管理计划服务落实情况进行随访,对执行效果欠佳者进行预约复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健康计划;患者健康档案根据疾病与管理控制情况进行分级管理,每6个月通过预约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入户方式更新档案信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实施前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运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实施后患者档案完整率、社区就诊率分别为8826%、7919%,较实施前的7685%、6443%明显上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比较实施后,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见表2

3讨论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机顶盒 居民健康档案 标准规范 安全控制

展望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伴随“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经过十几年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已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六合区卫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将网络通信、互联网和医疗相结合,为本地居民提供基于广电机顶盒的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查询与管理的创新应用,使居民享受更加贴身、高效、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1 建设背景

2009年,国家卫生部启动全民健康档案计划,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顶层设计规划“4631-2工程”中也明确提出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可见,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

六合区卫计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网络通信、互联网和医疗相结合,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通过与广电合作,借助机顶盒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TV端的展现,使居民通过电视便可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居民健康服务的便捷、高效。

2 建设方案

本次项目中六合区卫计局与广电合作,将卫生专网与广电电视网络连通,通过机顶盒向本地居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的展示与查询。广电只负责搭建TV端展现的框架,六合区卫计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居民数据,居民通过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获取TV端的信息调阅服务权限。

完成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的展现首先需要落实三件事,第一点,确定开放给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的临界范围及制定相关业务标准和规范;第二点,确定整体建设应用模式;第三点是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保障居民健康信息的安全性。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上三点进行逐个分析。

2.1 业务标准与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就诊记录、病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考虑居民个人隐私,我们选取有资质的专家成立专家组,共同探讨和制定机顶盒共享的居民健康信息标准,以及业务管理的模式和规范。通过制定机顶盒信息共享标准、广电与平台数据对接标准、机顶盒调阅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来完成居民健康信息在电视端展现的前期准备工作。

2.2 建设及应用模式

本次卫计局与广电的合作,旨在为居民提供一种全新的健康服务。项目整体建设的数据源全部来源于六合区卫生数据中心,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广电负责搭建电视端展现信息的框架,通过机顶盒将信息展现给居民。居民想要从电视端获取健康档案信息,需要携带身份证到跟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签约,获取电视端信息调阅服务权限,查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

居民家庭健康管理TV端平台提供的服务模块主要涵盖家庭健康档案查询、老年人健康管理、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健康管理、诊疗记录、健康教育视频、公共卫生信息公开等。

2.3 数据安全控制

本次项目我区卫生信息平台将负责按照制定的“信息共享标准”提供标准化数据源、提供数据源访问接口,广电负责搭建展现界面,居民每次从电视端访问健康信息时广电才会从平台调取数据提供展示。此外,卫生信息平台还提供调阅次数和数据内容的记录功能,确保数据每次调阅都有记录可查,保障业务安全。

同时,本次项目将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居民健康信息调阅的安全性。

(1)居民需要携带身份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为单位签约后,广电才会将居民的健康信息在电视上展现,签约之后居民也可以选择在机顶盒上解约。

(2)将居民的身份证件、签约信息与居民家中的机顶盒进行绑定,居民在家中任何时候不需要身份验证便可查看自己家庭成员的信息,如果居民需要查看其它居民的健康信息则需要输入其他居民签约时使用的身份证号码及签约时设置的密码完成登录。

(3)所有开放的健康信息均有六合区卫生信息平台通过Web服务的方式提供,居民查询信息的时候实时调阅数据,而不在广电那边落地,确保居民信息不泄漏。

(4)所有开放的信息均有专家组论证,确保敏感信息不开放,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3 成效及预期

本次项目,我区卫计局与广电合作,通过机顶盒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展现,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智慧医疗信息化水平。先通过试点社区向居民推广健康档案信息的电视端展现服务,推动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的信息化进程。

居民可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子女可通过账号密码查看父母的健康信息,以便及时、全面了解父母身体状况,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能随时掌握父母身体的健康情况。

4 结语

本次项目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电视端展现是一个创新大胆的尝试,未来我们会接入更多的应用,例如通过电视预约挂号、预约检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居民可通过电视调阅的各类检查报告。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的跟踪指导。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4.8.21.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4篇

摘 要 提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技巧与管理方法;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利用率的实际操作办法。

关键词 健康档案 管理 利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建档主要对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在预防、医疗门诊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给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参加活动的人群建档,在开展慢性病筛查、义诊活动中,均可同时开展建档工作,做到边筛查、边义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进行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当今世界,信息管理数字化非计算机莫属,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我国统一标准的健康档案表格,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置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并制作居民健康信息卡,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在每次就诊时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或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医生利用健康息卡或计算机编号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患者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中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连续的动态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和管理要便于居民和全科医师的提取与存档,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通过计算机读取健康信息卡或根据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编号,提取到相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传输到预约的全科医师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中已挂号窗口等待诊疗。纸质档案由居民携带给全科医师做诊疗过程记录。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要购置抽屉式档案柜,将居民健康档案按一个居委为一个档案存放区域,按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顺序排列,放入档案夹内,每个档案夹存放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并按个人档案编号排序于档案夹内,同时,也可以把各种慢性病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档案夹存放,以便标色分类,为便于查找,通常在档案柜面板上标出档案的编号范围,并在档案夹的上面标出档案编号,这样在居民就诊时,就可快速提取相应的档案了。

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避免为追求建档率而盲目建档,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居民健康档案柜的存放位置要方便提取和管理,笔者认为把健康档案柜放置在挂号、病案室内由专人专职管理,更有利于居民就诊时提档,医师在诊疗完毕,填写好档案记录后,将居民健康档案送回到挂号、病案室,这样的操作办法,将会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讨 论

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利用,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到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卫生部将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1]。

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考核机制,评价合理,这样才能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档案;大学生;互联网+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各高校负责部门、组织体系,评估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确是都会涉及的,心理健康档案能科学指导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因此科学有效的建立和管理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因为目前数据收集和管理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瓶颈,让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运用“互联网+”战略,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重新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特别是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能更加全面、深入的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有了新的方向。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心理事实,科学严谨的记录。

2.系统性原则。系统完整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重所选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为数据的深入挖掘提供基础并能定期获取数据。

3.动态性原则。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注重资料的时间空间延续性。

4.多样性原则。常规收集和随机收集相结合,定量收集和定性收集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信息收集作用,将时时的测评结果纳入心理档案。

5.教育性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6.保密性原则。遵守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经济高效的获得数据是实施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互联网信息化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心理档案测评软件化,手机APP,以自行测评为最佳推荐,减少耗时耗力的集中测评。

(二)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设计

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是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辅导的重要依据。因此内容设计是决定其有效性的的重要步骤,通过实践和文献综述设计规划如下:

1、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号、学院、系别、专业、年级、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籍贯、民族、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个人兴趣、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近亲中有无精神病史问题。

2、学习与就业。主要包括学习成绩、有无挂科、学习态度和习惯、录取专业和自己的愿望的符合程度、上大学的目的、担任班干部情况、参加社团情况、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获奖情况、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

3、主要社会关系信息。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是否贷款、亲子关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宿舍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谐程度、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

4、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恋爱失败、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5、心理测量信息。主要包括能力倾向、人格特征(卡特尔16PF、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气质测验等)、心理健康状况(SCL一90,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学习心理分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困难的诊断等)、职业能力倾向类型(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潜在科研素质、创业素质等量表。

6、统计信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状态发展报告等。

7、动态反馈信息。心理咨询记录,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发展报告。

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如自杀倾向、重度抑郁或焦虑等。

2 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有效管理决定着心理档案发挥作用的大小,运用合适的技术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高效发挥心理档案的动态监测作用,一直是困扰很多高校心理工作的问题,借鉴互联网和大数据下的数据管理策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尝试,但要做到这些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组织管理框架。

(一)责任主体

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明确管理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具体人员要求是既懂心理学又懂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制定管理条例,落实责任。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权限分配

心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反馈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不同主体享有不同信息的权限分配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模块而言,心理咨询教师享有的信息权限是: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一②学习与就业一③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一④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一⑤心理测量信息一⑥统计信息一⑦动态反馈一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心理咨询教师受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条例的约束,须严格保密)。学生本人可以拥有的权限是①、②、③、④、⑤、⑥(学生可以在①、②、③、④更改自己的信息,只能查阅⑤、⑥)。学校管理人员拥有的权限是⑤、⑥、⑧(按校、院等分别设置相应的权限,校级管理人员只能查阅相应权限等级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三)更新

心理健康档案应该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要有新资料不断补充到档案中去。由于学生信息很难在入学时全面准确地一次收集到,这就需要学校心理咨询部门从多渠道收集,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园收集相关数据补充更新档案,例如,互联网上动态时时的测评服务,通过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随堂心理测试既辅助课堂教学环节,又能有效获得阶段性数据。

(四)信息分析整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起来会,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数据产生1+1>2的效果,这就离不开对档案的分析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保存了大量的学生心理测试量表,在管理过程中要使量表数据能更直观、更方便的使用和分析。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考虑,一、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二、应该力争使其能够体现在同类一量表中,尽可能保证心理测评工具的一致性,使所得资料具有真实可比性。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心理数据的深入挖掘对建立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分析资料库是有利的,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大数据)来处理学生的档案材料。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迅速查找某一学生的资料,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使测验后的数据处理更为方便快捷,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娟.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