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

网络治理工作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篇

为积极落实上级工作要求,我校针对治理网络乱象要求做了一系列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网络安全重要部署情况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网络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和教育部相关通知精神,全面开展以“治乱、堵漏、补短、规范”为目标的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我校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网络安全会议,要坚持以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重点加强对网站乱象的治理、堵塞安全漏洞、规范安全管理。会议要求各各处室认真学习、领会关于网络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国家《网络安全法》,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共同建设校园网络良好生态,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

二、综合治理行动部署情况

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小组,负责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与协调,各处室领导作为主体责任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部门,负责学校网络安全问题的查找与治理。为完成此次“治理”任务,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信息共享、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合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通报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到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网络安全长效监督机制;要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防护能力。

三、 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加强网站标识与管理的情况

学校在新闻宣传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负责网站内容的审核,在网络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严格执行“信息来源单位负责制”的规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上网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规范网络安全管理的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的要求,我校网络信息中心针对数据中心机房安全情况、防火墙安全情况、进行了深入检查,经检查,我校网络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状态良好。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工作扎实,实现了至今未发生信息技术风险案件或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的情况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 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39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78- 02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它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更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政工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创建传统与现代交融、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时空跨越。

2 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网络带来的机遇

2.1.1 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上大部分资源是公开的和共享的,政工人员利用网络可以掌握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宣传资料发给广大员工,减少了复印文件的麻烦。

2.1.2 网络的快捷增强了工作的便捷

以前政工人员常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现在鼠标轻轻一点,信息就可以传递到位,增强了工作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同时,这种快捷还可以让政工人员及时掌握广大员工的思想实际,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1.3 网络的交互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了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网络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交流犹似面对面促膝谈心,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2.2 网络带来的挑战

2.2.1 网络具有虚拟性

通过网络构建的虚拟环境,人们借助电脑就能沟通、分享,容易产生虚拟的情感,用“人机交往”代替“人际交往”。这容易造成广大员工人际接触减少,忽视同事情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疏离,使人产生压抑、苦闷、焦虑等情绪。

2.2.2 网络信息多而杂

网络的开放使得信息多而杂,真假难辨,这些信息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垃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我们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容易使职工在价值判断上简单化,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偏颇。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如何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成为网络时代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3 利用网络平台助推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使用率特别高的新闻单位中,更要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唱响网络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3.1 建立网站,拓宽工作空间

可通过建立单位网站或网页,建立起一套集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网络体系。网站内容要丰富,可以开设“思想园地”、“党建园地”、“热点讨论”、“工作建议”等栏目,既突出自己特色,也可以广纳其他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优秀成果,并不断更新网站内容,让更多的员工乐于登录网站,主动参与网上政治学习与讨论。

这样,政工人员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站将信息及时;另一方面,普通员工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及时地将自己的建议或信息反馈给管理层,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氛围,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与党群关系。

在网站的设计上,可以用单位文化、理念主导网页设计风格,既简洁大方,充分体现员工的爱好,又不失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单位对外形象。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政工人员队伍,保障网站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网络上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天地。

3.2 借助网络,丰富工作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节奏普遍较慢,资料零乱分散,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而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可以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政工师要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吸引力。

政工人员要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如利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网上信息,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还可以把典型、榜样的事迹以视频、场景再现等形式置于网络之上,会成为更为直接、有力的教育形式;可以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更具感染力;可以建立网上政治教育课堂;可以利用网络声音、图像、文字,采用在线交流或视频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3 创新方式,加强思想交流

网络环境的互动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使政工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思想交流方式。通过开设电子论坛、网上辩论、网上咨询等方式,以平等的角色进行专题讨论,因势利导,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并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在沟通中,政工人员的语言还可以吸收网络语言贴近大众的特点,多些春风化雨式的交流,声情并茂,增强感染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创新方式,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QQ群,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个情感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增强了员工同政工人员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开通政工人员博客,一方面让员工了解政工人员,另一方面为政工人员展现自身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提供一个平台。

4 结 语

网络平台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展现了一种新方式,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发挥网络优势,创新工作思维,不断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才能提高工作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电网络企业;企业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广电网络企业因其运作的特殊性,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广电网络企业的企业化程度还不算高,陈旧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当前形势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差距较大,所以导致了广电网络企业中许多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很多问题都需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解决。

一、影响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主要因素

1、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在我国,许多广电网络企业中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其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专业技能不过关、实际工作创新能力偏低等,这些都给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另外,更有许多广电网络企业的政工相关工作人员存在员工年龄老化与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政工团队人才缺乏、高级专业政工人才不足的原因。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使得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缓慢以及思想观念陈旧,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没有激情、缺乏动力,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企业内部网络整合形式存在缺陷

广电网络企业之中是以资本作为纽带的网络整合形式,这种网络整合形式会使得各地区域内的网络公司组建形式非常多样化,其中比较主要的网络整合形式有评估入股、收购兼并和吸收合并以及联合经营等。这些多种多样的网络整合形式导致了现代企业与广播电视行业行政管理机构的合纵连横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传统观念的相碰撞,从而注定要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同时也给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若想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企业内部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投入力度。

3、广电网络企业本身的特殊性

因为广电网络企业具有着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因此对于广电网络企业来说就更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广播电视行业是党和政府传播政令和各方信息的载体与喉结,而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更已经成为了广电网络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广电网络企业必须要从内部思想政治的建设上进行着手,进而影响我国人民在思想政治上的积极建设。这些特殊的要求无疑给广电网络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二、如何做好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1、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与企业员工管理相结合

广电网络企业领导层应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规律,把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来解决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夯实广电网络企业内部员工上下的整体思想政治基础。广电网络企业施行企业化运作是一场创新的变革,它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产权的归属、经营的体制以及产业的政策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来当做引导。广电网络企业在进行企业化运作之后,其企业性质正在一步步由事业型而转变为企业型经营型。面对这一巨大变化,企业内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可能会一时难以改变,尚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对此,企业领导层应该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来引导和帮助员工们来进行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惑以及心态上的失衡的消除与改变,而令员工彻底从旧观念中走出来,树立起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广电网络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当以解决企业内员工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为突破口,理顺好员工的情绪、化解好员工的矛盾,以此来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真正显出成效。

2、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上的创新

广电网络企业若想做好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广电网络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具有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建设;因为以人为本、心中装着人民、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任何一个企业内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终极目标;而广电网络企业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建设,更加加强以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市场的竞争力。另外,广电网络企业的领导者还应该按照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要求来及时调整其思维方式与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建设方案,更应该身先士卒地领导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3、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

广电网络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竞争力为着眼点,从而促进提高全体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的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任何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力资源与人才的竞争。因此,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胜利,广电网络企业就必须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技能的综合人才。广电网络企业是一个社会发展下较为新颖的独立实体,它要求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从战略视角的高度来做好育人的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加快广电网络企业现代化网络的管理与经营,从而建设出一支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经济需求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的高素质职工团队。若想做到这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通过相关的奖惩政策来刺激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不断提升与充实自己,以及用一个更加饱满的精神与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三、实际案例分析

我企业原本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成效并不大,但自企业去年在这方面进行改革之后,企业内招收了许多新的政工相关方面的人才,另外还对原有的政工人员进行了几次学习培训与成绩考核,这使得我企业内的政工团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之后,我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得到了显著进步;据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员工都对目前企业内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满意度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结语:

广电网络企业若想做好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通过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层要做好身先士卒的引导、职工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让广电网络企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宋霞.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就业与保障. 2010(12).

[2]黄怀德.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管理[J]. 政工研究动态. 2009(Z1).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4篇

为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组织纪律,强化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根据桐梓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请假制度

一、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事临时外出,必须请假。

二、本人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等情况需请假的,须按规定经本人申请,按规定天数写出请假条,按事假程序审批,书面请假并经办公室负责任和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办公室存档备查,其他情况原则上不准请假。

三、病假须以县级以上(包含县级)医院证明为依据,按允许天数休息。如需住院治疗的人员,须出具医院出具的证明。

四、请、销假制度及审批权限

1.工作人员请假,由本人事先填写《请假条》,办公室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意见,报领导审批。

2.请假半天由办公室责任人签字批准,请假一天由大队长签字批准,请假一天以上由分管局领导签字批准,并逐级上报依次签字。

3.因故不能在假毕后上班者,须提前办理续假手续,征得分管局领导同意后,方可继续休假。因特殊情况不能提前完善请假手续的,可先电话请假,在假毕后及时完善请假手续。

4.请假人员在完善请假手续后,一律将请假条交办公室负责考勤人员,未完善请假手续及未将请假条交办公室考勤人员处,一律按旷工处理。

五、办公室考勤人员应如实做好考勤记录,一月一汇总,并将汇总情况及时报出入境大队,考勤纳入出入境大队二级考核。

六、公休假按桐梓县公安局民(辅)警公休制度执行。

考勤制度

一、干部职工必须按颁布的休息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不得早退,否则为不按时上下班。

二、干部职工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职工上下班主动签到,如果不签到又不说明理由的,按旷工处理。职工出差、下乡、外出办事的,必须向办公室说明出差、下乡、外出办事的地点和事由。

三、干部职工均实行考勤制。考勤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考核情况通知其所在单位。

四、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职工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年终评选先进个人和核定年终达标奖的主要依据。

五、办公室负责做好职工节假日加班、夜间值班的登记工作,报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备案。

工作纪律

一、坚决服从领导,听从领导安排。

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服从单位的正常调动和工作安排。

三、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文件资料。履行职责,加强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

四、召开的各种会议,不准迟到、早退、缺席,有事需向分管领导请假;手机一律关机或调为震动,无特殊情况不得打、接手机。

五、工作时间不得处理私事、接待亲友,未经批准不得将亲友带入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严禁玩游戏、下载电影、进行网上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六、衣着得体,干净整洁。进入工作岗位,不许穿拖鞋、异装;保持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用品的整洁。

七、不得无故串岗、聚众聊天谈笑、争执吵闹、高声喧哗。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按照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局坚持“点面结合、常抓不懈”,针对我局干部职工和退役军人群体工作特点,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为有效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部署

成立由副局长郝占雄任组长、机关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列出工作清单,细化落实措施。深入开展宣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坚持月报告、季讲评、半年总结等方法,对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明确防范措施,使此项工作常抓常新、持续推进。

二、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引导,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栏、微信群、例会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和退役军人服务对象进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不断增强应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敏感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2.认清诈骗手段,开展防范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手段(一是电话诈骗;二是网络诈骗;三是短信诈骗。)和特点规律,拒绝各种高回报诱惑,并对各个种类的“警方防范提示”进行具体讲解和引导,使每名同志既有识骗“慧眼”,又有防范“绝技”,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和广大退役军人抵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的“免疫力”。

3.加强信息管理,严防信息泄露。一是严格管理干部职工个人信息,引导每名同志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管理个人信息,严防非必要公开个人信息。二是严格管理服务对象信息,严格按程序要求办事,严防退役军人相关信息违规披露,给军队、单位、个人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

三、工作成效

通过局机关和局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每名同志的警惕性、敏感性不断增强,辨别力、免疫力不断提高,自我防范和参与打击治理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干部职工将相关预防诈骗知识传递给家人,营造了家园共同打击治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浓厚氛围,形成了防范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我局所属干部职工及家属未发生任何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受害问题。

四、工作短板和整改措施

1.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手段更新快,防范关口前移难度大;

2.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防范技术门槛高,相关专业人才比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信息条件下的网络违法犯罪新动向,及时学习宣传公安部门专业的防范知识,主动关口前移,做好防范。并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在快速反应、果断应对上下功夫,确保早识破、早防范。

五、来年工作思路

2021年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严格落实市上统一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按照“加强领导、全员参与、防打结合、确保安全”的思路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六、对此项工作的建议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6篇

云南省农行全面安排部署从源头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强化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加强客户信息保护,切实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客户资金安全筑牢“防火墙”。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为确保工作实效,该行研究制定《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表,明确职责、制定任务、提出措施。在各级行层面均成立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设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的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特事特办、联合作战、上下整体联动、无缝衔接、部门交叉作业、层层分解、层层推进、层层落实”的思路,全力推进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

治理中,该行将重点加强客户信息保护。切实加强计算机系统、自助设备、POS机客户信息传输、留存的安全防护,严控员工违规收集、传输、加工、保存、查询、使用客户信息,加大对设备厂商监督力度,防止客户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同时,严格控制账户数量,认真把控开户关口。以落实“账户实名制”为抓手,从严控开户、清理存量、充分利用总行研发的最新生物识别技术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个人账户分类管理,加强异常开户行为审核,严格联系电话与身份证件号对应关系,建立涉案账户、买卖银行账户、冒名开户的惩戒机制,加强转账管理,有效防止客户账户被不法分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异常交易的有效监测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十分重要。该行将积极利用农业银行建立的反欺诈平台、可疑交易监控系统、司法查控系统、虚假网站侦测、延时支付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有效监测、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进一步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阻截成功率。同时,全力做好特约商户管理。全面梳理线上、线下特约商户,及时清理虚假、非法、高风险商户,加强日常交易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特约商户全面落实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要求。

在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共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该行将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在全行范围内推广学习《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手册》,借助晨会演练、岗位资格考试等手段,持续提升一线员工阻截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客户宣传教育,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利用网点、自助机具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对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做到有汇款必提示、有可疑必劝阻,保护客户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危险。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工作 对策

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何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广和普及,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论是工作形式、工作领域还是工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不仅仅是一种新趋势,更是一种新的模式和理念。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尽快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转变。

二、现阶段我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网站的内容、结构都严重趋同,缺乏自己的特点,缺乏创新,严重削弱了网站的吸引力。其次,网站的运行模式静态化,缺乏互动。虽然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很多,但是网站的运行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另外,缺乏一支既有很高理论素养又熟悉网络技术的专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最后,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要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普遍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激励制度,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绩考评仍沿袭过去的成果认定和职称评定体系,使很多人无法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所在。

三、针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较弱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无法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受教者只能被动学习,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志(2001)指出: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这块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喉舌作用。

2.引导网络主流文化,使之始终体现我党的先进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是学习的绝对权威。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呈对话状态。与此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人们不再受国界、区域甚至时间的限制,因此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快传递。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确立网络主流文化,搭建主流文化传播的平台。要以全新的网络文化语言,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让严肃的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形象生动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得到升华。

3.加强高素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在当前的局面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真正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网络能力。因此,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和学习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加强他们驾驭网络的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掌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和主动权。

4.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调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业绩考评,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系数,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

另外,要对网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定能有效约束人们正常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强化网络法制教育,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重要的法制规范。确保人们能充分享受数字化信息优势的同时,有效地限制和克服网络的负面效应。

四、结语

在如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发挥网络的优势,着力正面疏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度,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28.

[2].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王素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应当积极探讨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矛盾等方面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在新的信息网络下,如何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探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通过互联网积极传播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时代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

    一、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学者和领导人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在、社会文化学、心等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取向,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对社会、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尼葛洛庞帝、埃瑟·戴森、曼纽尔·卡斯特、迈克尔·海姆等从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社会生活、社会“范式”转型等角度,分别就“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网络化社会”和“虚拟实在”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的作用作了颇具影响力的描述和分析。尼葛洛庞帝认为:“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_1戴森通俗地把互联网比喻为:“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潜在的家。……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卡斯特将“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概括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特征。海姆将网络视为与空间相对应的网络空间,是一种完全模拟的环境和一个虚拟实在的世界,并认为其具有模拟性、交互性、人工性、遥在、全身沉浸、网络通信等特性:。同时,国外的一些学者还着重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们心行为特征的影响作了描述。例如,唐·泰普斯科特把伴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称为“网络世代”,并通过访谈方法,从文化和人格两个相关的层面论述了“网络世代”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文化上,“网络世代”主要包括尖锐的独立自主性、情绪及智力的开放、包容性创新、早熟等特征,而在人格上,“网络世代”则主要表现出接受歧异性、好奇、独断并拥有强烈的自我主张等特征。P.W allace通俗地描绘了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社会认知心理、面具和伪装心理、团体动力、攻击心理和性心理、人际吸引心理、利他心理等,探讨了人们的互联网心理发展不同于现实物理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性]。金伯利·s·扬在其《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一书中,则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研究了“因特网瘾”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因和表现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康复策略。

    在国内,早在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国的哲学、社会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对于网络文化发展的矛盾及其社会影响、网络环境下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大体可以分为个层面:一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网络文化开展的相关研究。如曾同屏等人研究了赛博空间的文化蕴义,指:“因特网的革命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从技术层面上导致了赛博空间的出现,而更在于从社会文化和交往上看它促成了新型的社会空间,使得信息方式和虚拟实践成为人类的重要实践形式。”鲍宗豪往深入研究网络文化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信息网络的文化价值,认为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促进了全球的跨文化交流,网络文化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并认为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六大革命。同时,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还从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研究了信息网络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展的理论探索。从同内相关文献来看,最为全面的当属谢海光联合全国19所大学完成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该课题从政治学、、文化学、学、法学、心理学、交往学等视角审视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并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应用建议。三是来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我围诸多文化事业单位网站、高校网站,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同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上述相关成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研究和实践奠立了较好的基础,体现在:(1)它们深入而广泛地研究了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2)它们对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我们从微观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思想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着重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应当“进网络”和如何“进网络”的问题,并对推进这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存在的不足方面之一是:这些研究和实践,突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然而,尚未上升到的层面,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性和理论原理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审视。也就是说,如何系统地提炼和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以有效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必将成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007年1月,胡锦涛在沦及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时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围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以说,这一重要讲话,不仅指明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而且对积极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互联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需要以理论、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为指导,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借鉴同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规律性问题做出系统的解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体系构架

    网络是人类生存的虚拟实在的空间或领域,是技术一工具与人、群体和组织互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属人的性质;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同时又是一种不同于现文社会的“虚拟实在”。网络思想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它们从根本上说都是做人的工作,冈此具有共同性。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后者的不同点在于:它所面临的是新的“虚拟实在”的网络空间中具有特定行为规律的人,尤其是伴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网络世代”。所以,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义应当以创新的精神,结合网络发展的态势和规律,坚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多学科结合的交叉点上,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系统地概括、提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理,以达到服务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目的。诚如江泽民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以上述研究方法为引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契合,我们初步提出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构架的模块如下: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应当积极探讨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矛盾等方面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如何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探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通过互联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时代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

一、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对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学者和领导人的广泛关注。

在国外,在哲学、社会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取向,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及其对社会、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尼葛洛庞帝、埃瑟·戴森、曼纽尔·卡斯特、迈克尔·海姆等从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社会生活、社会“范式”转型等角度,分别就“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网络化社会”和“虚拟实在”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的作用作了颇具影响力的描述和分析。尼葛洛庞帝认为:“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_1戴森通俗地把互联网比喻为:“网络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潜在的家。……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卡斯特将“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概括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特征。海姆将网络视为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网络空间,是一种完全模拟的环境和一个虚拟实在的世界,并认为其具有模拟性、交互性、人工性、遥在、全身沉浸、网络通信等特性:。同时,国外的一些学者还着重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们心行为特征的影响作了描述。例如,唐·泰普斯科特把伴随电子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称为“网络世代”,并通过访谈调查方法,从文化和人格两个相关的层面论述了“网络世代”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文化上,“网络世代”主要包括尖锐的独立自主性、情绪及智力的开放、包容性创新、早熟等特征,而在人格上,“网络世代”则主要表现出接受歧异性、好奇、独断并拥有强烈的自我主张等特征。P.W allace通俗地描绘了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社会认知心理、面具和伪装心理、团体动力、攻击心理和性心理、人际吸引心理、利他心理等,探讨了人们的互联网心理发展不同于现实物理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性]。金伯利·s·扬在其《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一书中,则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研究了“因特网瘾”这一社会现象的起因和表现方式,提出了针对性的康复策略。

在国内,早在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国的哲学、社会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对于网络文化发展的矛盾及其社会影响、网络环境下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大体可以分为个层面:一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网络文化开展的相关研究。如曾同屏等人研究了赛博空间的文化蕴义,指:“因特网的革命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从技术层面上导致了赛博空间的出现,而更在于从社会文化和交往上看它促成了新型的社会空间,使得信息方式和虚拟实践成为人类的重要实践形式。”鲍宗豪往深入研究网络文化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信息网络的文化价值,认为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网络促进了全球的跨文化交流,网络文化语言丰富了网络文化世界;并认为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六大革命。同时,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还从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研究了信息网络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开展的理论探索。从同内相关文献来看,最为全面的当属谢海光联合全国19所大学完成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该课题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交往学等视角审视了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并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环境等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应用建议。三是来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我围诸多文化事业单位网站、高校网站,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同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上述相关成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的研究和实践奠立了较好的基础,体现在:(1)它们深入而广泛地研究了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为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材料;(2)它们对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我们从微观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思想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着重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应当“进网络”和如何“进网络”的问题,并对推进这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存在的不足方面之一是:这些研究和实践,突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然而,尚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性和理论原理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审视。也就是说,如何系统地提炼和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以有效地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必将成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007年1月,胡锦涛在沦及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时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围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以说,这一重要讲话,不仅指明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而且对积极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互联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为指导,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借鉴同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规律性问题做出系统的解答,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体系构架

网络是人类生存的虚拟实在的空间或领域,是技术一工具与人、社会群体和组织互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属人的性质;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同时又是一种不同于现文社会的“虚拟实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它们从根本上说都是做人的工作,冈此具有共同性。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后者的不同点在于:它所面临的是新的“虚拟实在”的网络空间中具有特定心理行为规律的人,尤其是伴随电子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网络世代”。所以,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在研究方法上,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义应当以创新的精神,结合网络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多学科结合的交叉点上,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系统地概括、提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理,以达到服务于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目的。诚如江泽民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以上述研究方法为引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契合,我们初步提出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构架的模块如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地位和功能及其理论基础研究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理的研究,首先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紧密围绕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基本任务,厘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成等不同层面,阐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于网络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保障和导向、整合和渗透、控制、调节和转化等社会功能。同时,需要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既包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直接的思想理论依据,又包括要以教育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乃至网络技术原理等作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对象和载体研究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现实社会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会因“数字化生存”而消解,它们必然影响到网络社会的建构;同时,虚拟社会又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为现实社会的重组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网络社会以其虚拟性、超时空性、匿名性、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可以放大或缩小现实社会的某些因素和人的某些行为心理特征。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环境的变化,从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从虚拟社会中各种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特性等不同层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及其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需要深入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一一青年网民的行为心理,探寻他们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人格特征,揭示他们的网络行为方式,以利于指导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调动教育对象参与教育过程的内在积极性或主动性。信息网络作为“第四媒介”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媒介和途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凯文·凯利曾对“网络化逻辑”(ne工working logic)的性质作了生动的描述:“原子是过去式了,下个世纪的科学象征是动态的网络……。原子代表了干净的简单特质,网络则引导了复杂性的散乱力量……。网络是惟一能够没有偏见而发展,不经引导而学习的组织。其他的形态均限制了可能性。网络的群集四周都是边缘,因此,无论你由哪个方向接近,都是开放性的。事实上,网络是能够称得上具有结构的组织里最不具结构的组织……。事实上,各种纷杂多样的成分,也只有在网络里才能够维持一致性。信息网络结构的互动性、开放性、多样性、自组织性、去中心化等逻辑特性,不仅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途径,更为深刻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单向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媒介、途径乃至教育模式的研究无疑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原则和规律研究一

网络文化的特性深刻地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从社会文化整体的角度看,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物质文化特征,虚拟性、交互性、创新性构成了信息时代的行为文化的新方式,开放性、自治性、自律性凸显为信息时代制度文化的特色,信息交流自由、平等、共享的理念正逐渐演化为信息时代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赋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特性,如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交互性、全时性等;同时,也要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政治性、引导性、民主性、渗透性、生动性、安全性等主要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这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网络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经验来看,现实与虚拟、一元与多元、自由与规制、遵从与失范、民主与集中、崇高与庸俗等等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正确地解决和处理这些矛盾,兴网络之利,去网络之弊,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依据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首先必须贯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主导的教育内容,但是,在网络这一新的文化环境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地复制这些教育内容,而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探讨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宁化、网络化的规律性,并且着重加强网络观教育、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新的教育内容。在方法和艺术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既要运用传统的理论交流教育、榜样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教育方法,更需要探索网络互动交流、网上引导、网络群体组织教育、网民自我教育、网络内外教育统一的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既包括各种传统的文化教育艺术,义需要探索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艺术。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培养研究

面临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新任务,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着重网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途径与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丁作者素质的自我养成等问题,以推动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在高校校园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只要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工作将会更及时、更有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思想教育认识不到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网站建设,认为开辟几个主题,上传一些照片就是做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导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2、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影响力不够

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教育宣传网站,但是网站内容枯躁,形式单调,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只考虑“宣传”和“教育”,双向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对待学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而涉及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内容却很少,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往往点击率低,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得我们思想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3、在网站管理上分工不明确

目前高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更注重本单位工作在网站中的体现,而对于全校性的工作,如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却难以在各网站中得以实现。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部署,使得多数校园网定位不准确,主题不突出,结构不严谨。

4、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欠缺

网络素质包括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及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网络知识又懂思想教育的“复合型”教师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吸引力。然而,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懂网络技术的人,缺乏思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懂德育工作的人,又不懂网络技术。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举步维艰。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出新点子、找到新路子,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

1、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各高校都应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把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当成是重要工程来抓,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规划,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全面部署。

2、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流量,定期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生机与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网络上的约束力要弱很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实,网络和现实一样,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虽然我国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正处于初期阶段,但这两者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并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日趋完善,对广大网民的约束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进一步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法规,让大学生知法、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网络与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就有可能在上网时忘记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甚至还有可能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等一些网络心理疾病。 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正确的处理网络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那些过分迷恋网络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找其沉迷于网络的原因,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有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学生及早走出困境。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长效性,就必须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一是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组成由宣传部、网络中心、思想理论部教师、计算机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队伍,进行策划设计,保证网站内容的系统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二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性人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改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网络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由权威式、灌输式教育向自我需要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科技含量,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的同时增加其自身魅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1(5).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着重就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从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网站、加强网上引导、整合网上资源、营造网络文化氛围、强化网上沟通、做好网络心理咨询、提高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全面素质、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更是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必然要求。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对其现状与存在问题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被引起重视.一般认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或新世纪初开始的。近十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务不断发展,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目前,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突出。

一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果丰硕。近年来,各地高校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设立了不少项目、课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发表、出版的理论成果(论文、专著)众多。在“中国知网”上输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检索.结果仅2007年至2009~1s4月就有论文726篇。在理论上深层次地思考.高层次地引领并有效指导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二是专题网站建设不断创新。效果增强。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方便、快捷地宣传先进文化、党的政策。有的高校利用此类网站开展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引导学生的思想。借助专题网站这个平台.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了网络,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高校利用专题网站整合校内宣传媒体,把校报、广播、闭路电视、户外宣传等所有的传媒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放到网络上,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然而,在整体推进,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校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为网络建设,认为建设一个主题网站、上传一些宣传资料就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效果不好。

二是教育形式单调问题。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页面较为呆板,形式比较单调,和一些专业性的网站相比差距很大。在教育的形式上.有些高校简单地将政治理论知识上传到网上,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关心的感情、健康或一些较为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很少设置或不设置互动栏目。在线交流少。

三是教育内容枯燥问题。很多高校的校园网在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不懂得如何在引导中进行有效的灌输,更多地强调政治理论知识的宣传,而涉及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却很少。有的即便设有一些栏目。也存在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问题,而有思想深度、能够真正触及学生心灵的内容更少,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研究者认为:网络的交互性、隐蔽性、超时空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的交流影响过程,并不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与受教的接受灌输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指导思想,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各高校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没有很好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网站,忽视了网络的“服务育人”功能。

其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系统研究。如前所述,近几年,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和专著,但真正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很少,即使已有部分这方面的单项研究成果.也没有进入应用领域。因此,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广大高校政工干部还处在探索之中,这就难免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以致相当多的领域还保持传统的灌输方法,忽视网络文化规律。

再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规划。当前,众多高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对校园网的功能没有准确定位,使校园网不能有效地发挥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队伍、制度、机制、工作方法、投入等没有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合力。

最后.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系统的建设。高校普遍缺少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即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运用网络技术的意识不强,对开辟和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还有一些工作者虽然有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但是网络素质和网络技能的欠缺影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人类开始进入一个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教学、科研、管理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个性心理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迫切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要研究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借助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等特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目前世界上很多政党都在研究互联网规律.充分利用互联网迅捷、廉价等优势,在网上设立各种论坛,与网民交流意见,化解分歧,宣传主张,形成共识。我们也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2.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为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必须建立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网站.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要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的支持,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的信息流量,并定期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信息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可以充分利用BBS、QQ、E~mail等途径进行交互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服务。

3.加强网上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因此,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来说,学校的BBS、贴吧等经常成为大学生发表观点和讨论问题的场所,成为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中发散地.因此,它是网上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在这里,使用者可以自由地自己的意见,发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针对这样的特点,为了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和消灭有害信息的传播,高校BBS必须实行“注册制”。通过严格的实名注册.加强信息人的责任意识,控制甚至取消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提高讨论区的品位,提升站点的整体水平。  4.整合网上资源,打造服务育人品牌。

目前,一些高校甚至校内各院系的网站虽各有一定特色栏目,但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浪费了资源。在互联网这块重要的阵地上,没有互相呼应,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整体效应和影响力。因此,改变高校网络资源不能共享的现状,加强高校及院系网站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各网站优势栏目,打造服务育人品牌网站,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是增强高校服务育人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可以整合校内各院系、部门网站特色栏目,建立校内高品质的服务育人网站,开辟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便捷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国内众多高校专题网站的优势栏目,建立全国性的服务育人网站.使学生有更多选择,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5.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这个小环境,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多层次、高晶位的网络文化,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在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一时,也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达到了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目的。

6.强化网上沟通,做好实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是社会思潮和现实而深感困惑的难点、热点问题,不会通过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的栏目.就立即消失。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师一起.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通过疏导予以化解。而网络,则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释疑解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对网上各种错误的观点和议论以鲜明的态度给予应有的“批驳”.同时又进行有说服力的引导.在网上形成正确舆论的强势。另一方面,要快速处理学生通过网络所反映的各种生活问题。对不合理或一时做不到的予以说明、解释,合理的积极加以解决.并善于利用网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达到化解、理顺存在于学生中的矛盾与情绪,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赖程度。

7.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

网络心理咨询比起其他咨询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非面对面和匿名性,使咨询者没有心理压力,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理咨询更加亲切,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开放性和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将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其自我诊断方法上网,可以为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在网上构建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素质和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根据需要设计一些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网络渠道可以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和网络心理咨询,纠正大学生的心理偏差.解决心理问题

8.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全面素质

政治素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品德、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是网络化全球信息的挑战,面对大学生“网民”.更需要提高政治素质,着重提高“三性”:政治上的敏感性、政治上的预见性、政治上的坚定性。

信息素质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特点,网络信息庞杂繁多,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许多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信息素质非常重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崇高的信息道德、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动态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环境、资源、人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极大的震撼人类社会,并从科学技术层面向其它领域迅速渗透。这场跨时空的信息革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具有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特点——氛围的和谐性、场景的虚拟性、时空的超越性、载体的先进性、系统的开放性等等,正是这些特点,大大强化了网络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并由此而造成人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高校是研究与运用网络技术的摇篮和基地,是发展与创新网络信息的前沿阵地,是改革与完善网络环境的探索场地。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萌芽阶段。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ntemet(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ll reach every com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met的序幕[1]。1994年4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因特网(互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建成并开始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从此,开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初始阶段,全国党建第九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网络趋利避害、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建设的原则。第二,始建阶段。以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小组创建的”红色网站”为标志。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在此期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作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第三,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对高校校内网上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信息作出了明确规定。纵观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大阶段,党和国家自始至终十分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十分肯定网络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运行载体。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战线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经过人类改造后的环境)。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则是指创造一种交往、互动、视听、匿名、虚拟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道德、言行和心理等方面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可以随时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中在线参与,进行多向交流,信息交互,营造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氛围L2}。简言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变化,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环境以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动态

在国外,网络教育模式(Models for web—based edueafion)不断创新,毕业论文 提出了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的概念[3]。对于网络教育如何扩展,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的三个阶段,即替代式阶段(substitution)、优化式阶段(op曲liz on)和转换式阶段(trans~rmafion),并对若干重要问题(包括网络思想教育)进行了广泛活跃的讨论[4]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在《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使思想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思想教育内容的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知识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5]。巴尔,尼古拉斯在《资助高等教育》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网络硬件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由于网络建设资金、硬件投资和人员配备紧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网络普及率不高[6]。桑迪·布林顿,奥拉·里伯在《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评价框架》一文中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环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障碍之一。

在国内,我国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的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有的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一致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乔蔚虹、刘志斌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认为,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了高校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思政工作者的控制难度,导致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变。[7]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认为,网络带来新机遇: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带来新挑战:网络信息混杂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西方网络文化对我国主旋律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来进行“和平演变”,网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8]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认为,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增强其影响力;提高工作的效率;采取交互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拓宽了师生的交流渠道。[9]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也认为,网络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为高校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用正确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如何减少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等方面。[10]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网络的正面影响表现在:使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内容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构成了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形成了挑战。[11]罗湘明在《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论述到: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网络也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增多,从而增加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性。[12]

转贴于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环境的措施。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措施。乔蔚虹、刘志斌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认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方面人手:重视法制宣传,加强网上监控;精心策划,积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提高领导责任意识,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13]史敏在《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网络化;加强队伍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上责任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防火墙”。[14]程振设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出的处方是:把握主动,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德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完善规章,加强对网络的监督。[15]雷莹在《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社会各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16]张树明在《怎样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提出的策略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网络素质培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加紧制定网络政策、法规。[17]

三、借鉴启示

纵观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主要对网络教育阶段与网络实施研究较多,对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研究较少;而国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发展现状、问题、机遇、挑战及其对策,对网络思想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界定也较少,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外部因素(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定量评价就更少,对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对策的研究也有局限性,较多的是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网络进行研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伦理学者,从网络道德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信息危机,网络信息污染与网络信息欺诈,网络知识产权与网络个人隐私等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社会学者,从网络规范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社会的虚拟特征,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网络社会规范问题;传媒学者,从网络效应影响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传媒的方式方法、影响等网络传媒效应问题;政治学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网络思想的视角,侧重研究网络德育的观念、特点、对策等网络思想教育问题。

国内外研究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动态,在方法上为我们系统分析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借鉴启示:职称论文 其一,运用系统分析法。要在广泛收集和调研国内外思想教育环境信息资料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研究、系统论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概念、因素评价与应对措施。其二,运用比较分析法。把国内外思想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价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其三,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与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De1 Method),适当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便从量的关系上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外因素评价;其四,运用集成分析法。从优化网络环境的角度,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应用“STS”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即科学、技术和社会,它产生于美国一个全新学科领域的分析法),即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把环境、社会、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综合起来研究,把国内外高校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经验结合,把理论与实际、调查与分析结合起来,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为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考[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4,213,45—46.

[2]宋亚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5,(3).

13J Harskamp,E.Schoenfeld’s Problem.Solving Modd in a Digital Learning Em4ronment. HIROSHIM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Jan 2005:33.

[4]孙昌达.基于宽带网的远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5]哈斯卡姆,E·斯科恩菲尔德斯.数字式学习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式[J].广岛数学教育学报,2005,(1).

[6]巴尔,尼古拉斯.资助高等教育[J].金融与发展,2005,(6).

[7]]13]乔蔚虹,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5,(2).

[8][14]史敏.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与交流,2005,(2).

(9](15]雷莹.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探索,2004,(4).

[10][16]程振设.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2).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3篇

挑战一: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网上与网下的结合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一种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式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二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即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如何根据其特点占领好这一新阵地,利用好这一新工具。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看,两种理解处于不同层次,但从具体实践看,两种理解涉及的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理不清这两种理解的层次性。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而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主动、自觉地深入到网络环境中发挥作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联姻的产物,其本质就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如何创新以及如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网络,要充分借助网络的创新功能和先进技术,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必须进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努力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样,把互联网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结合起来,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起来,创建一种网上与网下交互、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传统阵地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的同时,绝不放弃网下阵地。因为从网上更能及时、真实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而网上反映出的涉及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和困难,还要靠思想教育工作者认认真真地去解决,才能真正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研究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做好网上与网下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挑战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毋庸讳言,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为了抵抗这种负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被动局面下采取的主要是“防、堵、管”的工作对策。在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普遍关注和应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理所应当,但目前面临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有利条件,使网络能真正“为我所用”。因为,网络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也使大学生更多地存在利他行为,比如,无偿提供信息咨询,免费提供共享资源,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宣传与发动社会救助等,这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但目前基本上尚未挖掘和利用。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因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担负着教育的功能。第一层次是“看得见”的教育功能,大学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这种网络获取与传统的获取渠道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廉价性。第二层次是“看不见”的教育功能,网络这种高科技产物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现念和价值取向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它既能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现代化的手段,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高校不但要关注和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注重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挑战三: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高校校园网和网络阵地建设全面展开。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上,一批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纷纷建立起来,构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高校先后建起了校园网,300多所大学建立了红色网站。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虽然建设速度很快,数量也不少,但这些网站普遍缺乏吸引力。有些高校网站内容乏味、消息陈旧、界面单一;有的网站除了学校简介外,难以找到其他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东西;有的网站全盘照搬学校各部门的职责规定和文件,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自觉、主动地浏览“红色网站”。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等原因,大多数“红色网站”的点击率低,濒临“空站”、“死站”的困境,影响力有限。

建设宣传网站是信息网络环境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措施。但是,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同虚设,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不去访问,是目前面临的尴尬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要扩大影响力,就必须有吸引力;有吸引力的标志是使大学生主动点击。要使大学生主动点击,就必须有丰富内容来吸引学生。而吸引大学生关注的关键因素在于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家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及时维护和改进,在使用中扩大影响力。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的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挑战四:如何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效指导工作实践

基于对高校网络化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思想观念变化的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深入,从工作研究发展到理论研究,从局部研究发展到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论著不断出现,论文数量增加很快。从中国期刊网的查询结果来看,至2006年已经上网的论文有近千篇,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比较多,许多论文还停留在“网络负面影响―提出工作对策”的老套路上,进行实证研究或深入理论分析的论文并不多见,对近年来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典型案例研究更少。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命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网络技术等学科,而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本学科之内,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这些看似“繁荣”的研究成果,大多缺乏创新性,对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对于一些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比如,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有哪些?决定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等,导致提出的对策和措施虽然不少,但是普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较差,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

理论研究应该为实践服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为重要的是“起而行之”,所谓“与其临渊羡鱼”倒不如“退而结网”。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从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入手,通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提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是当务之急。

挑战五:如何建设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技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实现基础和运行机制。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因此说网络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掌握网络技术从而为工作服务。这是因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和贯彻,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的研究,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离不开一支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的队伍,这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多数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人数较少,大多是以辅导员和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兼职队伍。这种状况表明,信息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不但数量少,而且大多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虽然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但是网络意识和网络实践经验往往落后于学生,网络技术和信息素质亟待提高。因此,一方面应当充实网络技术工作人员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逐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使其成为网上工作的骨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素质,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训和考核,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网络,主动进入网络,有效运用网络,走出经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因此,如何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上下功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需要经过长期而不懈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72-07

理念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和效果。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对于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形式探讨得较多,对其价值的探讨甚少,这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

要论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什么,即要把握其内涵。而要厘清W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首先得解开“理念”“教育理念”神秘的面纱。

“理念”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念通常被人们称作“形相”“通型”等,并且得到了哲学家们的青睐,在哲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们对理念进行探索,形成了“理念是一种模型”(苏格拉底)、“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柏拉图)、“理念是超越经验的概念”(康德)、“理念是观念的总体”(黑格尔)等认识。抛弃其中的唯心成分,这些认识给我们当今理解理念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理念是人们意识层面的重要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看法、观念。如今,理念在教育领域广泛地使用开来,但是对于“何为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李萍等: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眭依凡等: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理想教育状态的价值倾向与追求,持这种观点的有陈桂生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种属关系来讲,属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根据教育理念的界定,本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基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属于意识、精神范畴,但它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观念精髓。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又将服务于实践,指导新一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使其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这种来源于实践又力求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精髓,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核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幻想,而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如何发展更好的本质规定和终极追问,是根据现实状态描绘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图式和总体指向: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而是对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运用等实践问题进行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认识。不仅如此,这个高度抽象和追问的过程是理性的。它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过程呈现何种规律、未来将达到何种理想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反复的推理等理性思维加工过程,最后提炼出的是简洁的、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引领网络社会的人们人格健全、走向幸福美好的思维规定。为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旨趣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愿景。也即,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这种理想的期待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应然的”理想,作为观念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反映或机械临摹,而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图式,是依从网络社会的客观教育规律作出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更美好”的理想表达:二是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追求与现实状况是有适度张力的,它虽然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水平,但是这种理想水平并不是无法触及的,而是经过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一种教育思想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切身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期待,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无法被称为理性的、科学的认识,更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体系。观念体系,即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指一个理念,而是由多种认识、多种想法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观念总体,比如对本质的认识、规律的认识、价值原则的认识、思维范式的认识等等。此外,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技术的角度、主体间性的角度等。把握和审视的角度不一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状况也会不一样,由此凝练出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一样。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揭示出来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原则、思维范式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状的观念体系。在这种观念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理性认识共同着力于一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化发展,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发展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

从这以上几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内容来源具有客观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蕴含某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教育思维,属于观念、精神范畴,从形式上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教育者坐在书斋凭空想象得来的,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发展的规律、呈现的趋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过程规律、价值表现、理想愿景的观念总体,是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实施准则。随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会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发展和时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二是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认知的结果,即他们在科学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实践经验和规律进行高度概括,是其认知超越于具体的、感性经验层面的存在状态。一般而言,对实践认知程度越高,理念的概括性就越高。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智慧思维的审视和加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以抽象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以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过程,从根本上统摄、支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观念统领性和思维支配性,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具体的操作手段、操作方法相比,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抽象性特征。

三是内容本质具有发展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个由理想愿景、价值规定、精神指向等内容凝练而成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一种念头的产生到由少数人掌握,再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认可的理念,再到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升A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和研究的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性。另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以及形态也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它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都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既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抽象,又离不开对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审视,在价值呈现方面也内在地包含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

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者“灵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理论的雏形,相应的,一种教育理论的创生往往就是来源于教育者(或研究者)头脑中某一刻闪现的“灵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也与该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或闪现的“灵感”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对象呈现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实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的“念头”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雏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思考日益成熟,人们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与上述思考问题相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再用系统、严密的语言把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但并不是玄乎得不可理解,因为外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是可以被大家认知的,也可以具化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问题的揭示密切相关,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规定,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为根本、本质何在、理想愿景的终极追问,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研究者们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成教育理论专题来研究,以此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有学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得出了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解决问题的观点,重点研究理念范式的转换,厘清网络社会和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区别所在,由此迈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做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即在了解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状况结合现有的理念推出新的结论,修正或者创新原有的理论体系。如有的学者根据网络社会的环境特点、生存方式、发展趋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际遇,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树立“智库”理念。此外,还有学者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视域指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技术性教育理念、主体间性理念、平等互助理念与协商对话理念”。这些研究成果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原有理念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它们又将成为新一轮理念创新的知识基础。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具

有学者指出:“教育知R具有‘助人创造’的功能。”意即,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教育行为。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它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或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它能够指引教育实践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当人们用文字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外显为教育知识,随之具有“助人创造”的工具价值。首先,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航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它为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引领。比如在思维范式方面,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要观照网络技术环境、教育对象网络化生存方面的特点,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在价值原则方面,它引领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时刻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对网络社会人们如何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格进行价值审视:在理想愿景方面,它引导理论研究者们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为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更完善的认知发展图景,等等。其次,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工具。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奋斗目标的拟定、方法使用原则的归纳、载体适用条件的阐释等是否符合规定性,理论研究者们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寻找论证依据,因为它是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是整个时代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指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着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反复论证,对符合理念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深化研究,落实为实践准则,对不符合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深入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转化和创新,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工作的贡献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学习的对象

教育理念最初是教育者头脑中的一种念头、思维认识,但是当人们通过实践把这种认识进行理性升华,形成文字,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使学习者清晰明了地知道“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和“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行为”等知识信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路径、理想原则、现实指向和整体规定。从这一思路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工作者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读繁缛的理论,但是他们又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答网络交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需求矛盾关键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明了、指向性强的理论,让实践教育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来源于实践而且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符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诉求。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工作者们能够很快了解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愿景,以及达到理想愿景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定和精神指向。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充电”的对象来源,也是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良方”。换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之前,该信息传播活动的目标、效果都已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来自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把握,它以简明扼要的信息引领着实践工作者们思考方向,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如技术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者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型区别,也引导着实践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内容表达方式、效果验证的技术方向思考。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

这一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具有指引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树立了教育信仰。它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规定的总体指向和思维原则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现实困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极大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信心,使其不畏艰难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另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操作思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前提和思维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同时,也清晰地告诉了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价值原则。根据它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符合价值原则的方法、优化实践工作方案,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间性思维,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交互关系,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技术的表达方式展开:平等互助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育对象交流互动,实现“双赢”的效果:协商对话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协商对话来把握网民网络心理行为特征,控制网络谣言;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信仰还是教育操作路线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向某种“理想期待”努力航行。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监控工具

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符合理想期待,就需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时刻与理想期待作对照,必要时还要把理想要求具体化为行动任务,融入实践过程的相应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这一过程的监控工具。所谓监控工具,具体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控制的功能。这是理念的工具价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身上的显著体现。首先,教育者可以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通过系列的信息传播活动提升人们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们网络道德人格的过程。由于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层次差异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控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航线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操作思路前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教育者榱舜锏侥勘昴衙獠扇∶つ可境、节点控制教育对象言行的行为。显然,这种高强度的干预方法是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此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对技术教育理念的审视可以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硬性管理)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仅必要,而且必需。网络教育平台的负面信息需要教育者以技术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删除。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调控教育对象的行为。教育对象由于知识阅历、教育经历、认识水平等的差异,其行为与社会要求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信息“内爆炸”的处理方面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调整教育对象的网络信息行为。具体来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意义制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意义的诠释,旨在通过积极的意义诠释维持信息受众积极的行为,中断信息受众消极的行为。二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行硬性或者软性约束,使教育对象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规范调控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

(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标准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对于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牢牢占领网络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宦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发展、创新和超越,近年来,各高等学校基本上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就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工作开展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但就整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主动性、针对性不强。一是网站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些网站内容乏味、消息陈旧、信息量小、界面单一。二是许多网站除了学校简介和一些规章制度外,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来浏览;三是学生上网比例和人数逐年上升,却难以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教育类网站。

2.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滞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履维艰。虽然各高校都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如从懂网络技术的教师和干部中选拔一些同志从事辅导员工作,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说,许多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密切相关。另外,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中,从事理论工作的多,从事实际工作的少;普通干部教师多,校级领导干部少,这种现象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缺乏艺术性和互动性。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在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不懂得如何在引导中进行有效的灌输;在形式上,双向的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简单地把传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照搬到网络上的做法,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笔者认为,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者素质的高低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否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较为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是否能够跟踪网络发展的现状和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第二,教育目的和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目的应该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定人们理想信念的同时,帮助人们掌握科学方法,运用辩证思维,学会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网络,使人们在增长见识、接受信息、提高素质的过程中获得社会价值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同步实现。

第三,教育内容和措施是否得当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由纯粹的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具有表现理论体系精神实质的精确性,以及与教育对象日常生活经验、利益需求、理解程式的契合性。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客体的需要出发,尊重并满足客体的利益追求,先达到“利益认同”,再引导升华到主体政治要求,最终实现 “价值认同”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

第四,教育情境的布设是否合理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往往不是认知障碍,而是情绪障碍,甚至会出现认知接受而情绪抵触的现象。所以,在教育环境的布设中,一方面,要努力缩小理论说教与客观现实的落差;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规定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第五,教育过程是否被掌控是能否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掌控既有教育时机、方法等的选择问题,还有社会环境对群众思想动态的影响,需要我们针对其思想状况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形式的问题。要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静态的教育目的,在制定工作思路前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理论基础、觉悟程度、道德水准等方面的差异,把目标指向的先进性要求与具体对象的层次性要求结合起来。特别要针对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想问题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在试点的基础上优选优化实施方案。要综合运用思想灌输、纪律约束、制度规范、利益驱动、情感参与等手段,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主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师生解疑释惑;认真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问题,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创造更具艺术性和互动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规划,精心设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科学性。学校领导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程来抓,积极主动地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做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统一规划和整体部署。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研究,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方法、经费投入以及网站功能定位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影响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吸引力。要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重点建设服务性强、受众面广的综合性信息网站,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