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

农产品营销优势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营销创新 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18-02

一、引言

山西省实施特色农产品营销创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打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仅能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的利益,同时将极大地提高山西农特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带动以农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山西区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老文明,造就了山西娴熟的农业生产耕作技术和丰富的传统土特产品。山西的谷子、高粱、养走、向日葵、豆类等优质杂粮,苹果、棱桃、虹枣等干鲜果,中药材,杂交种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是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在种植“小杂粮’、干鲜果等农产品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规模发展优质杂粮、林果业、蔬菜业、制种业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其中一些农特产品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由于受“小杂粮王国”无形品牌的作用,山西已基本形成了小杂粮销售市场体系雏形,并辐射至全国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地,北京、广州、上海和日本、韩国等地已成为小杂粮的主要消费市场;由省财政投资在遗城地区建立的黄河优质果品批发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衔接超来,全省果品商品率逮80%,并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销地型批发市场,山西果品已在南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山西省处于国家规划的蔬菜保护地最佳区域之内。良好的资源条件。互补的产季时令,较低的生产成本。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适中的市场区位。共同形成蔬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现已形成中南部冬春蔬菜生产和中北部越夏延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格局。

山西是种子大省,由于南北狭长.山多川少,生态类型多,自然隔离条件好。再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种子单产高,质量好,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外销美、法、韩、以、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目前共有中药材1116种。没有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资源有134种,蕴藏量约为1.8亿公斤,目前已有7个品种、的野生中药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其中,甘草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其余连翘、猪岑、黄岑、远志、秦艽和山茱萸于国家三级保护物种,党参、生地、柴胡、山药等品质尚好。占国内外医药市场40%以上份额。生地、柴胡达60%以上。

三、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山西省特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营销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特色农产品整体的营销效率还是比较低下,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特色农产品加工分级与标准化水平低。山西省不注重特色农产品加工分级与标准化工作,初级产品较多,深加工产品较少,农产品专业化、商业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农特产品加工业规模处于国内下游。目前山西省杂粮加工率只有2%,商品率只有10%左右,出口量仅仅为0.1%。据调查统计。小杂粮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仅有23个,年加工能力为4.7亿公斤,离全国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干鲜果品也存在加工规模小、加工深度不够、产品档次低;而在蔬菜业上。蔬菜的储藏保鲜、储运加工成为山西延秋蔬菜远销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山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为0.14: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值(发迭国家为2:1-3:1),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1:1)。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足有25%,比全国水平低将近5个百分点。山西省大部分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极差,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大。

2.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与商标建设意识薄弱。山西省不注重农产品的品牌与商标建设。没有意识为地域农特产品创造品牌,产品品牌建设薄弱,缺乏强力品牌支撑.难以区分同类产品。目前来看,山西特色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少。注册商标中的知名品牌更少.不利于拓展山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譬度。查看由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编印的《山西省著名商标专辑》可以发现,占奎省耕种面积12.5%的杂粮类农产品,只有“健康牌燕麦片”、“檀山皇牌小米”、“沁州牌小米”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但山西省的杂粮无一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果品类也仅“汾州核桃”是国内知名品牌,而蔬菜品牌也仅有“寿绿”牌茴子白、“乌金山”牌葱头、“魏榆”青椒等。

3.特色农产品的优质标准低。科技含量少,优质率低。山西省不注重实行农产品的优质标准,尽管多数农产品品质、品种比较好,但技术装备差.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弱,农特产品加工制品多数是以制粉、磨面、或合成加工成食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新型制品。或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快餐制品还比较缺乏。优质农特产品少。山西特色农产品特而不优,特而不强,普遍存在优质率低的问题。由于生产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山西17个杂粮作物品种平均优化面积仅为16%,小杂粮产量29.8亿公斤。优质率仅为30%,即使是优化面积最大的马铃薯也仅仅达到35%。

4.销售渠道狭窄,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山西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市场功能不完善的问题,综合性市场多,专业性批发市场少。而且整体水平低,本地市场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销售渠道狭窄,渠道主体薄弱且环节多,市场基础设施差,市场功能低,尤其是批发市场,除了省内几个有名的枇发市场。如:太原桥西、大同振华等外,绝大部分批发市场还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只具备了初级市场的功能。严重影响着农特产品的销售。山西农特产品商品率不足60%。

5.特色农产品促销宣传投入少,力度不强。山西省不重视特色农产品的促销宣传。农特产品广告投入少。甚至很多农特产品投入几乎为零,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坐等顾客上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户没有能力做广告.一些销售企业即使有广告,专业性也较差。缺乏有效的诉求点。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支撑不足。由于不注重广告宣传,使产品没有知名度,市场拓不开,产品销不出。

要解决以上问题。做好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关键是营销策略的创新。

四、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创新

1.汕西特色农产品基于4ps的组合化营销策略创新。实现农产品综合营销效益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4P”手段的应用。

(1)产品策略。产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山西应综合的运用各种产品策略,除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塑造外,重点是做好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包装工作.使其做到多样化、组合化、小型化、精品化、透明化、绿色化、国际化,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2)价格策略。特色农产品价格定得适当,既能增加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盈利。又能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一般农产品需求的弹性较低、通常不宜采取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办法促销售,在扣手段的运用上,主要采取累计数量折扣的方法。其擞,要对同类特色农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

(3)渠道策略。在铺售渠道选择上,重点应放在直接、短、窄渠道上,以尽量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山西特色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商、分销商做市场,具体可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把一些农产品集散流转的中心集贸市场发展升格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构成大流通模式,逐步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过渡;可以培育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经纪人队伍。自行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同时要建立有形的市场网络。如生鲜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

(4)促销策略。农产品促销I在培育农民自身营销组织的同时要加强非人员促销方式的运用,比如广告,不同的表达会在消赞者心目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山西省应根据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不同特点,结合山西特色农产品的个性特点,挖掘其独有魅力,寻求恰当的广告诉求定位,采用独特的广告策划,科学地进行广告策划、广告定位,要着力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优势、费源优势、人文优势,积极通过各种有效地媒体和形式向消费者传递有关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巧借广告树名牌拓市场,促进消费者的购买。

2.新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合理运用。

(1)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念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的观念创新,首先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以市场为出发点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从山西省农特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看,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尚有较大差距,要想实现刺润、销售的快速增长,需要跨越式地借鉴和接受一些新的市场营销观念,改变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比如从跟随营销观念到创造营销观念转变。

(2)实施绿色营销。农产品实现绿色营销,已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新武器,也是21世纪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我们必额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使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实现营销绿色化。首先要树立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营造农产品绿色环境。打造绿色农产品产品策略。制定绿色农产品定价策略。畅通绿色农产品渠道策略。推进绿色农产品促销策略,建设农产品绿色市场体系、规范绿色市场秩序。

(3)实施网络营销。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牧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山西省应加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以网络营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网络营销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交易,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4)实施体验营销。体验是指在企业提供的消费情景中。顾客作为整个消费事件和消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参与设计、协助推动和浸入感受整个消费过程所产生的美妙而深刻的感觉。要注重营销“体验”。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可以与旅游结合,通过营销“体验”,将农业、生态、休闲和娱乐等有机结合,提供农家乐旅游、野餐、现场种植等综合一体的附件增值服务,从而让消费者在特色农产品消费过程中感受与体验并行,实行情景终端模式和善于塑造情景。通过体验去营销农产品。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营销特色经营

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同国际市场和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逐步接轨,这就要求农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一体化经营。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参与经营的农产品品种不多,进入的市场领域不宽,经验相对不足,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这些主要挑战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的挑战。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②缺乏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③产品层次差距的挑战。由于我国参与国际营销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含量不高;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国外贸易壁垒重重围困。尤其是农产品,更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渠道特色

渠道特色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委托其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产品经纪人。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②销售商。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商,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③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执行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④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5促销特色

促销是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占领市场的“金钥匙”。农产品经营者在促销手段的运用上要避免雷同和缺乏特色,要采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促销方式,使促销活动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传统的国际营销促销方式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营销中,促销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上。在国际公共关系方面,应利用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农产品长期稳定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在广告宣传上,要突出宣传中国产品的特点,同时可配合宣传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很难独立进行促销宣传,这就需要政府扶持和农户间的组织,政府可以官方或半官方的方式发起,由农产品经销商组团,向各国的政府官员、工商界和消费者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宣传中国的产品及营销政策,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正明,张喜民.国际市场营销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刘惠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营销特色经营

我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同国际市场和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逐步接轨,这就要求农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一体化经营。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参与经营的农产品品种不多,进入的市场领域不宽,经验相对不足,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这些主要挑战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的挑战。我国用以出口的农产品,难以满足发达国家的品质标准;②缺乏国际营销经验的挑战。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③产品层次差距的挑战。由于我国参与国际营销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含量不高;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遭国外贸易壁垒重重围困。尤其是农产品,更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

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渠道特色

渠道特色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委托其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产品经纪人。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②销售商。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商,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③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执行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④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5促销特色

促销是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占领市场的“金钥匙”。农产品经营者在促销手段的运用上要避免雷同和缺乏特色,要采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促销方式,使促销活动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传统的国际营销促销方式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营销中,促销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上。在国际公共关系方面,应利用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寻求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农产品长期稳定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在广告宣传上,要突出宣传中国产品的特点,同时可配合宣传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由于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很难独立进行促销宣传,这就需要政府扶持和农户间的组织,政府可以官方或半官方的方式发起,由农产品经销商组团,向各国的政府官员、工商界和消费者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宣传中国的产品及营销政策,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正明,张喜民.国际市场营销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刘惠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4篇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现状及营销难题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市场开拓的新阶段,开始实施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的资源转换战略,新疆农产品营销也开始从传统生产观念向现代的农产品营销理念过渡。

1.新疆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优势明显。在农产品的整个营销活动中,产品是根本和基础。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基地,才能培育出稳固的农产品市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新疆具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新疆特色农业和林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已经形成。目前新疆不仅是全国商品棉、糖料和粮食基地,伴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崛起,新疆已成为了瓜果、畜产品、啤酒花、番茄酱、甜菜糖、打瓜、油葵、亚麻、红花、芳香植物和大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和番茄酱的生产基地,其中番茄产量占全国总产90%以上;啤酒花产量占70%;红花产量占20%;枸杞产量占60%。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业种植带也初步形成,2010年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达1700万亩,林果产品总产量达到670万吨,新疆是我国第一大杏和葡萄产区,杏的总产量占全国的26.5%,葡萄产量占全国的29.68%,是世界第一大绿葡萄干产区。新疆政府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了一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13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620万亩,1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新疆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推行,符合“以质为本,以质取胜”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更加凸显了新疆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质量优势和竞争力,为其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奠定了产品基础。

2.新疆农产品营销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培育滞后。新疆政府借力全国各地“农业援疆”契机,充分利用“市场援疆”,适时把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由基地建设调整到市场开拓上来,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拓市场战略,着力打造农产品外销平台和市场开拓体系。新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树立新疆农产品品牌形象。着力建设好北京、上海、广东等农产品展销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为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新疆政府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在上海市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面向华东市场的外销平台;积极筹建面向华北市场的北京市外销平台和面向华南及港澳台市场的广州市外销平台。2011年10月新疆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运营启动,主要展销新疆名优特色农产品,实现新疆农产品在北京展示直销的常态化;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一条龙”服务,有效引导生产和销售,开拓国际市场,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客服中心正被打造成面向中亚的最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其农产品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营销组织逐步成为新疆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9家,其中部级23家,自治区级296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8881家。2010年底,全区农产品经营组织72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8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984个。但新疆农产品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的培育相对滞后,具有一定实力又有现代营销方式的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显得非常不足,结果导致新疆农产品卖难问题久拖不决。新疆的农业合作社也大多以从事种植和养殖等生产经营性活动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在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流通环节涉足很少,产品销售主要采用订单式的初级原料销售。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滞后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发展。

3.新疆政企开始注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但品牌建设滞后。一般来讲,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品牌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生产者或销售商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口碑。目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代表的主要是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等非常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代表着消费者关注农产品品质、注重生活品味以及营养健康意识等非常前卫的消费理念。所以,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比工业品牌更受到整个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识别一个品牌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名称与标识,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产品质量水准和所承载的消费理念与文化价值。新疆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各类商标和品牌的申报。包括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著名商标”,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认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由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组织申报“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自1999年开始评选、认定农业产品品牌,目前已有205个产品获得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殊荣。新疆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获得初步成效,2010年新疆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著名商标33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8个。但整体来看,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新疆在全国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中所占比例仅为2%,新疆农产品品牌多而杂,品牌集中度较低,缺乏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内涵缺乏文化支撑,难以满足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拓展战略需要,提升新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整体品牌发展水平将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疆名优农产品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各项参展及推介活动来看,同一种农产品出现多个产地和品牌,如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红枣、核桃的各类品牌,仅仅来自同一个和田或其他地区红枣品牌也多达数个,严重干扰消费者的鉴别与选择,而且无形中也加大了产品推介和品牌形象塑造的难度。所以,目前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形式大于内涵,品牌建设投资不足,营销手段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还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4.新疆农产品营销服务相对落后。农产品营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发展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一直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的薄弱环节,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不高,以信息传输服务、市场营销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落后。新疆由于运距和运输方式等方面限制,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渠道环节多,周转时间长,农产品流通中产品损耗严重,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购货量和实际销售量间的缺口较大,加大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新疆大型农贸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交易条件和市场环境较为简陋,农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高效的“农超对接”一体化营销模式在新疆尚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新疆农产品营销主要依赖于各级各类农贸市场,现有的农产品专业营销机构规模小,市场覆盖围有限,无法满足涉农企业对各类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品牌推广和产品促销以及营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尽管新疆已开始有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缺乏对来自各部门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在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研究等信息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促进新疆农产品营销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塑造

具有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理念的农业企业是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农产品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看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是农产品竞争力得以实现的载体。政府应该根据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规模大和辐射带动力强的生产型、加工型及流通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奠定和夯实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微观基础,推进龙头企业崛起,以工业理念带动农业大发展。尤其要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品牌经营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地方特色农业企业,为将其打造成全国性品牌提供政策扶持和经营指导,鼓励当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允许援疆地区流通型农业企业与新疆本地农业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大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力度和范围。借力龙头农业企业,利用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和有目标拓展农产品市场,减少和避免“谷贱伤农”的盲目性生产。政府要在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倾斜,鼓励国内和国际大型企业与地方的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此外,还需加强新疆各地农民营销队伍建设,针对各类不同的营销主体,通过举办市场营销带头人培训班,重点开展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培育能够代表农民自己利益,具有一定谈判能力和议价能力的农民营销队伍,增强带领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的本领。

(二)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

1.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策略。在传统的农贸市场上,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即各种农产品的质量呈现同质性,没有生产地或生产者的标识,没有商标和品牌的使用,价格差异成为消费者选择农产品的唯一标准。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的使用,农产品的异质性越来越明显,农产品的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品牌营销已经成为当今农产品营销的一项重要手段,农产品的竞争也越来越趋于品牌的竞争。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有利于树立现代农业企业形象,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差异优势,有效整合农业资源,通过品牌效应使高质量的农产品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农产品品牌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品牌识别、品牌沟通以及品牌形象等环节,所以品牌建设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重,其产品质量控制与其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可以结合区域产业和产品特色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策略,在明确区域品牌定位、挖掘品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行整合营销传播,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品牌的营销能力,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要加强区域品牌管理,通过地理标志注册途径依法保护农产品区域品牌,注重原产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整合,维护区域品牌的独特形象和不可复制的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具有地理标志标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定价水平。区域品牌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还需地方政府投资支持区域品牌的创建。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要把产品地方特色和科技投入相结合,加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注重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和包装策略的使用,强化依靠科技创品牌的意识,继续努力塑造“绿色、营养、美味、健康”的新疆农产品品牌核心价值。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凸显新疆农产品的原生态、无污染的特征,要把新疆民族传统文化、消费文化和地域文化等融入到农产品品牌诉求中,如新疆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食疗文化都可以融入到新疆食品类农产品品牌规划之中。

2.实施农产品市场差别化策略。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的最大特点和共性。以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赢得消费者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竞争优势。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和农产品,农产品经营者要认真分析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及其购买行为的差异性,再结合目标消费者特定的需求和偏好,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创造差异优势,提高农产品营销效益。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进行国内农产品市场划分,实施市场差异化战略。针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的不同消费群体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运用不同的定价策略,设计不同的营销组合。新疆的有机产品、绿色产品主打超市,定位高收入、营养健康意识明显和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群体,强调产品的营养、安全和方便等;名优特色产品可以主打旅游集贸市场,把农产品促销与旅游购物相结合。新疆岳普湖县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的“驴妈妈”牌冻干驴奶粉瞄准高端消费者,把驴奶定位成“赋予生命、活力和灵性的饮品”,主要销往沿海和香港等地,产品使用礼品精装,每公斤冻干驴奶粉售价高达2500元,而每公斤驴奶收购价也只有20~25元左右,而该企业把产品研发和品牌经营紧密结合,产品名牌效应明显,产品供不应求。

3.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突出,与消费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食品卫生与安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诚信缺失、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日趋理性,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也颇为关注和不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愿意承担食品安全的成本,有权威机构认证的安全农产品开始受到市场的青睐,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第一卖点。目前,我国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相互补充,“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农产品认证发展格局。新疆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实现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总结和摸索一条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和质量追溯体制将会成为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新疆优质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质量认证可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附加价值,实现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最终目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可以结合各地的条件逐步开展,加大绿色食品认证规模,积极培育国内高端市场;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突破新疆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从而扩大新疆优质农产品向国际市场的出口。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5篇

近几年,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之路吸引了各大电商的关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而对于不同营销模式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作用的探讨和研究也在不断趋于成熟。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目前农产品的营销现状,并对以往的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诸如网络供应链营销模式、O2O营销模式等。最后,基于此,本文提出未来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注重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强化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等。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蔓延,农产品网络营销业已成为继图书、服装、3C电商之后的又一新热点,亦被业内称为电子商务营销的新“蓝海”。同时,在2015年的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意在推动互联网与多领域的交融,以促进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为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之路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摆脱传统的产销模式,整合优化不同的网络营销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成为必然。我国农产品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现有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有哪些,这些模式具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探索,本文希望透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整理,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最优模式,为其他相关农产品企业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一、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网站已经达到3000多家,农产品网络化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之势,而将这些主要的平台进行总结,基本可以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途径:1.大宗农产品商品交易市场方式截止到2014年底已经拥有17个品种,成交量达到21.86亿手,交易额达到32.29万亿元。目前具有规范资质的交易市场已经有300家,交易额达到15万亿元,同期增长50%,主要包括中国果品交易中心、北京大宗商品、中京商品交易市场、赣南脐橙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等。2.商务部农产品政府网上交易会等方式目前由商务部主办的交易会已经实现交易额110.3亿元。商务部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国性质的产品产销与交易会,以促进供销方信息共享。我国2015年夏秋季举办的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主要目的在于将各地农产品生产信息、供应商采购信息与优质农产品需求信息进行汇总,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3.农产品网络零售方式目前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农产品的销售额已达1000亿元,而其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占到80%左右。当下的网络零售平台较为活跃,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1号店、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电子菜箱、我买网、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等[1],但其主要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主,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50%左右。另外,一些相关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主要以信息咨询方向为主,以相关产品的销售为辅。其主要包括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网站和农产品技术咨询类网站,诸如中国E农网、农民网等。这些网站建设也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也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组成部分[2]。

二、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2015年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具有差异性的营销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整个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尤其是生鲜产品的网络营销中,阿里巴巴、京东和一些农产品电商网站占据整个市场。表1反映出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主要营销模式种类。

1.阿里巴巴系列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商城目前已经发展100万家左右,并且其提供的农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而其中的聚划算更是采用“农户、经纪人、农企、渠道商+电商”的营销模式,诸如“四大鲜果”营销、“巴美淖尔羊肉”营销等,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优势,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如图1所示,淘宝网农产品经营的发展历程。另外,阿里巴巴也通过建立淘宝村和淘宝特色馆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目的。截至2014年已经在全国建立212个淘宝村和19个淘宝镇。诸如浙江丽水的淘宝遂昌馆、甘肃陇南的淘宝成县馆与吉林的淘宝通榆馆等,共同的模式是在当地建立电子商务协会,并依托淘宝网进行销售,最后在全程产业链上提供标准化的服务。阿里巴巴通过在全国的试点运营,力图实现其“千县万村”的发展战略。

2.京东商城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京东商城在2012年7月推出生鲜食品频道,主营产品以干果类为主,目前的经营种类已经扩散到生鲜类产品。其主要的营销模式采用“平台销售+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外包物流配送方式实现产品营销。而这些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诸如一些快递公司(顺丰、圆通、申通等)和国内邮政体系等,与供应商签订物流服务协议方式实现产品的及时供应。

3.农产品网络供应链营销模式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的农产品,采用的营销模式基本以B2C模式为主,企业将产品经由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接传递给终端消费者。而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流程分析,仍存在其他不同的营销模式可供选择[3],如图2所示。C2B(CustomerstoBusiness)模式是传统的B2C模式的延伸与扩展,也即为消费者个人定制模式。它是以消费者的主要需求为导向,强化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对产品价值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区别[4]。对于相同的产品由于不同人的需求差异,使得他们对产品的评价与要求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而,未来的营销趋势可能会更倾向于“顾客化”。F2C(FactorytoCustomer)模式即农场直供模式,也就是农产品的价值由生产制造商手中直接传递给消费者,而不经历中间繁琐的渠道商环节,类似于“直销”模式。因而,F2C模式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产品的新模式,能使得消费者的价值最大化。当然,这种模式也正在颠覆传统供应链方式[5]。C2F(CustomertoFactory)模式即为订单农业模式,它是以消费者特殊购买欲望和购买需求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服务为基础条件的新型网上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定制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农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化进行产品生产与定制化物流配送服务。因为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更多人已经无法简单地满足互联网上销售的商品,各种奇特的产品需求萌生,人们渴望获取更加符合自身追求的个性、独一无二的商品,因而,C2F模式迎合市场的需求,也同样适用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CSA(CommunitySupportAgricultural)模式即一种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它指农场依据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进行农业生产管理———作为消费者只需要每年预定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就可以享用到依据自己偏好种出来的产品,既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又能满足自身的特殊偏好,这种营销模式坚持“越本土、越新鲜并更值得信赖”的服务与消费理念。当然,它需要具有一定需求的社区居民先预付一定的费用,将对一定种类农产品的特殊需要直接转变为对其投资行为(即为期菜),并且可以自行随时监控农场主的生产过程,全程保证所需产品的品质。另外,也可以联合多个消费者进行投资或与农场主进行联合,构建属于自己特色的休闲山庄、私家会所等。

4.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平台模式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各大平台发展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各主要电商平台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其主要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方式实现,主要由核心农产品的源产地,尤其是以农村合作社组织与农业电商平台间的合作,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经由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给特定的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批发、零售等环节,最终减少了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让价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能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6]。本来生活网通过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借助专业“买手”的视角,帮助消费者发现每个地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并通过“买手笔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以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和支持。顺丰优选凭借顺丰集团的物流与配送优势,在冷链物流方面处于行业先锋位置。通过其自身的保鲜、保湿、冷藏、冷冻仓储等方面的具有突出的优势,保证其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优于其他同类型电商平台。乡土乡亲平台坚持为顾客提供更安全、优质、正宗的农产品为己任,为了从源头把控农产品的安全性,采用建立生产者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并检测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将农产品检测与控制贯穿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其次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成品进行检测,保证产品品质。最后在产品包装上印上生产者头像,以生产者自身对产品信誉做保障[7]。

5.农产品网络营销的O2O模式它是指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消费者更便捷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以最便利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未来的O2O营销模式应实现在线订购的产品能以最便利的方式在连锁店取货;能在附近的零售店退回在线订购的产品;基于全部线上与线下的购买获取折扣和促销优惠。目前的农业电商营销模式有:电子菜柜模式。一方面,农产品电商通过“产地直销+网络平台+电子菜柜”的方式及时便利消费者随时取货;另一方面,通过“电子菜柜”的方式能实时保证产品的品质,以防止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和等待签收过程中发生变质,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如顺丰优选就在其冷链物流配送点设置“电子菜柜”,包括集中化的社区与办公大厦等地,消费者可以通过现场刷卡录入信息或远程操控的方式开箱取货,保证消费者随时都能接收到满意的产品。“电子菜箱”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借助在各个小区用户门口建立免费的“菜篮子”,类似邮政的信箱方式,用户可以在网上选购相应的产品,电商平台会定时将产品配送到“菜篮子”中方便顾客选取。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流程的交易成本,使得顾客获取比一般超市更便宜的产品。其他的O2O营销模式,诸如乡土乡亲、菜管家、乐农优选、优菜网、三只松鼠等平台,不仅仅在线上进行农产品的推广和宣传,线下也会在各大零售超市、卖场等开展一定的促销活动,强化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知,为网上平台培养顾客。乡土乡亲为促进线上茶叶的销售,会定期在线下组织“一分钱品茶”项目,消费者只需要关注乡土乡亲品牌就可以用一分钱品尝一杯特色茶,以此为线上的营销树立顾客基础[8]。

三、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方向与趋势

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仍处于发展中的成长阶段,虽然目前网络化营销格局出现阿里巴巴、京东、一号店和其他电商共存的“三超多强”的局面,但农产品整体市场仍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农产品电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农产品质量问题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重点。而怎样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何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等,这些将成为农产品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因为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象以中等收入以上的城市白领为主,他们对产品品质、新鲜度的追求远远高于对价格的期许,因而满足这一特定人群的需求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电商营销的重点。而且随着未来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会使得顾客的时间成本增加(包括交通时间成本、停车费用、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等),为了降低顾客的购物成本,采用网络购买农产品尤其是一些生鲜产品将成为顾客的首选,故而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之路将成为继3C产品、图书、服装后又一个“蓝海”市场。

农产品开展深度营销,建立本地化生鲜平台将成为农产品渠道建设的关键。一方面,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更倾向于实现农产品的自营模式,随着各主要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普及化,通过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方式相结合,直接为特定的目标用户提品或服务[9]。而且采用扁平化的渠道模式也是便于降低中间的交易费用,减少中间环节发生成本增加的可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农产品网络营销分工更加明确和专业化,农场仅负责产品生产,平台负责产品宣传和促销,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进行产品配送,使得消费者获取的产品更加安全,速度更快。而且会结合每个农场自身的特色建立属于自身品牌化的生鲜平台,在保证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此外,通过建立自身本地化的生鲜平台也利于扩大其自身品牌在全国市场中的知名度,树立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的形象,以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核心。而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是控制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营销,源头的控制几乎承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部责任[10]。而建立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的生产溯源机制将成为未来农产品发展的趋势。目前新疆的干果类农产品已经建立产品溯源机制,生产者对产品品质负责也对自己的经营信誉负责。同时,强化第三方机构的产品检测也成为控制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点。本来生活网的茶叶质量合格标准检验与产品等级检验的确定都是对农产品本身安全的一次有益探索。其他农产品企业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和程序以保证自身产品的品质可信度。另外,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更加客观的检测和测量也保证了自身农产品的品质能满足国际的标准,也为未来农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梦蝶.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125-127.

[2]杜飞川,郝磊.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185-187.

[3]解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9):55-56.

[4]陈汇才.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0(7):53-54.

[5]王崇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吴传淑.国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J].世界农业,2015(5):136-138.

[7]陶忠良,董越勇,王焕森,等.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1(8):12-17.

[8]倪东辉,程淑琴.我国农产品B2C网络营销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5):58-60.

[9]林小兰.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研究[J].农业经济,2014(12):137-138.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6篇

为应对上述挑战,农产品营销者应加强对农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和运用。其中突出特色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求得发展的正确途径。所谓特色经营就是农产品国际营销企业在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经营的产品、品牌;提供的价格、服务;采取的分销、促销措施等方面扬长避短,在与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赢得市场发展空间。它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企业走出目标市场定位的误区,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上独特的经营品牌和风格。农产品特色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特色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特色经营的基础。①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③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2品牌特色

品牌特色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

农产品品牌特色的实施方式:①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④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注意外引资源,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3价格特色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主要应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

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高,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4渠道特色

渠道特色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委托其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产品经纪人。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②销售商。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商,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③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执行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④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5促销特色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销社企业 洋快餐

营销模式 启示。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enlightenment of Western Fast Food’s Conver-sion of marketing model on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model enterprise.

周末,一同事在家休息。时值春夏之交,天气说变就变,早上起床天气还是好好的,准备下楼买菜时,突然变天,下起雨来,而且如柱的大雨丝毫没有停止之意,为午餐发愁的他们一家正一筹莫展时,同事家的孩子笑嘻嘻地拿出麦当劳和必胜客的外卖广告纸,说,妈妈,我们今天吃麦当劳好吗?同事一看,上面有全国范围的免费电话……不出30分钟,外卖到家了。

不出家门一样可以享受到热腾腾的汉堡包、炸薯条、炸鸡块。

在中国,麦当劳、KFC、必胜客三大洋快餐正进行一场“速递火拼”。香港麦当劳从2008年7月开始推出“24小时麦麦送”,KFC自1999年底开始推出“好味速递”,必胜客分别于1989年、2008年推出“至hot外送”及PHD(必胜宅急送),他们都尝到了甜头。2008年7月至今,在金融海啸对香港绝大部分企业严重冲击的情况下,香港麦当劳营业额不降反升,逆市中算是一商业奇葩。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使许多企业面临危机,各行各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销社企业如何应对,是被动适应还是主动出击?是坐以待毙还是寻求新的商机?三大洋快餐新的营销模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1.实施差异化战略,有利于企业间进行良性竞争。

今年6月初,在大陆,麦当劳高调宣布在北京、广州、深圳全面启动24小时送餐服务“麦乐送”,并开始在武汉、南京、天津等城市拓展该业务。麦乐送不设最低消费,即使顾客仅需要一份薯条,麦当劳也会送货上门。同时承诺在未遇到极端天气或不可抗因素的情况下,30分钟内送达预定地点,送餐费用是7块钱。

肯德基的宅急送只在10点至22点提供服务,虽不能实现24小时送餐,但在两家外送时间重合的时间段,肯德基便宜一块钱的送餐费,却也能给肯德基赚回一些顾客。改变营销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间开展良性竞争,最后的结果必将是双赢。

供销社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在于:

第一,认识自己;第二,认清对手。

供销社企业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扬长补短。“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英文缩写,SWOT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公司运营与公司环境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市场营销人员将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那么,企业如何进行SWOT分析呢?

我们用SWOT法再来分析一下供销社企业。

优势--品牌优势(老字号);渠道优势(供销社点多面广,在农村有巨大的经营网络)劣势--经营模式陈旧;消费者对供销社的偏见(认为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机会--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指导;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通知,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威胁--所有现行的商业业态,包括百货、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等对供销社企业的威胁目前,供销社企业应好好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经营网络优势,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重点工程和工作;供销合作社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建设,拓展农村市场;积极创建专业合作社和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增强服务职能,发展经合组织的作用。同时,依托传统业务优势、通过产权联结优势、发挥龙头网络优势来推进联合,充分体现供销社合作联合的特色,围绕“帮农致富、助农增收”

这一核心,把供销社做大做强。

2.创新营销模式能为企业注入生机。

营销模式创新的根本是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灵活的营销思维和机智敏锐的市场器官,在市场竞争的理念与战略层次上进行系统创新和大胆创意,以创意推动企业变革和战略突破,以战略突破和理念领先赢得市场目标。

供销社企业如何创新?

回顾近几年供销社系统的历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种种原因,供销社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与严峻的考验后,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逐步摆脱困境,供销社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四个创新”。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在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应认识到合作制与股份制等其它经济组织形式一样,都必须遵循市场法则,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改革模式上,应努力创造合作经济发展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组织形式上,应注重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在社有企业改革上,应实行多元化、社企分开,转变联合社职能。

二是坚持体制创新。要加快基层社和社属公司改革。通过减人、减债、减负、实行人员分流重组、资产整合重组、经营结构调整,对社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打破单一投资主体;对基层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同时,在坚持自愿互利前提下,吸收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和经济组织加入联合社,实行开放办社。

三是坚持机制创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减能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是坚持业态创新。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手段,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营运效率。

在这方面,浙江供销社做得很好。

首先是在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方面。

浙江供销社培育出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社属教育资源,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鼓励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其次是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方面。大力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市场档次,增强了交易功能;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推进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对接,引导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农改超”或“农加超”工程,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制、拍卖、网上交易等新的交易手段。再次是在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方面。将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作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与龙头市场、核心市场的对接,有效促进主产区农产品的对外流通。最后是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积极推广“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配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及专职检测人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浙江供销社从市场开拓到经营产品、经营渠道、经营模式全方位实施创新,产生了良好效应:2010年1-4月,全省系统14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9.7%。

3.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商机。

供销社长期与农民接触,在农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曾经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靠农民这一消费群体,显然是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的,供销企业应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商机。

一是充分利用宅商机和网络营销。

宅经济起源于日本的“御宅族”。“御宅”是指一些人过份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著很满足的生活。与此同时在金融风暴下,民间消费力紧缩,失业潮衍生一批待业在家或放无薪假的人士,加入“宅”的生活型态,这些“宅人”利用网络进行平价消费,一指搞定食衣娱乐的生活所需。供销社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像一些传统企业(如餐饮业)可以加大对“宅经济”的投入。通过开通线上业务,或者将这项业务独立出来经营,聘请专职员工负责线上业务等等,满足“宅人”们的需求。

二是营销手段多样化,多种方式相结合。

首先是自办连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原有经营网络。各区(市)供销社将基础较好的流通企业改造为超市,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将落后的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并吸收社会经营者加盟,实行连锁配送,从源头上封杀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其次是加盟连锁企业。双方签订特许加盟合同,以供销社原有网点为基础,吸收连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连锁经营。最后是合作开办新的连锁企业。特别是积极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联合社会资本、村委会兴办“农家店”、便利店和综合服务站。

上下互动,加强联合和合作,共同构筑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药品等连锁经营网络,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以建立起以城区连锁企业为龙头,镇级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便利店为基础的覆盖全市村镇现代流通网络,引导农村商品流通走上连锁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三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绿色营销。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和绿色经济的时代,绿色营销也成为21世纪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绿色营销是供销企业的又一出路。在“垃圾食品”充斥市场的今天,消费者呼唤绿色的、健康的食品。供销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在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市场信息开发,努力巩固和拓展经营,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容量,让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进入消费终端。围绕农产品进超市,加快现有花卉、蜂产品、农副产品等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企业的对接,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小包装”,扩大消费群体,拓宽销路。

在新形势下,供销社企业如何发展?洋快餐及时转换经营模式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开发新产品,开拓新渠道,创造性地采用新的促销模式等等。惟有创新,才能激活供销社企业的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广阔农村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销社企业 洋快餐 营销模式 启示。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enlightenment of Western Fast Food’s Conver-sion of marketing model on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model enterprise.

周末,一同事在家休息。时值春夏之交,天气说变就变,早上起床天气还是好好的,准备下楼买菜时,突然变天,下起雨来,而且如柱的大雨丝毫没有停止之意,为午餐发愁的他们一家正一筹莫展时,同事家的孩子笑嘻嘻地拿出麦当劳和必胜客的外卖广告纸,说,妈妈,我们今天吃麦当劳好吗?同事一看,上面有全国范围的免费电话……不出30分钟,外卖到家了。

不出家门一样可以享受到热腾腾的汉堡包、炸薯条、炸鸡块。

在中国,麦当劳、KFC、必胜客三大洋快餐正进行一场“速递火拼”。香港麦当劳从2008年7月开始推出“24小时麦麦送”,KFC自1999年底开始推出“好味速递”,必胜客分别于1989年、2008年推出“至hot外送”及PHD(必胜宅急送),他们都尝到了甜头。2008年7月至今,在金融海啸对香港绝大部分企业严重冲击的情况下,香港麦当劳营业额不降反升,逆市中算是一商业奇葩。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使许多企业面临危机,各行各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销社企业如何应对,是被动适应还是主动出击?是坐以待毙还是寻求新的商机?三大洋快餐新的营销模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1.实施差异化战略,有利于企业间进行良性竞争。

今年6月初,在大陆,麦当劳高调宣布在北京、广州、深圳全面启动24小时送餐服务“麦乐送”,并开始在武汉、南京、天津等城市拓展该业务。麦乐送不设最低消费,即使顾客仅需要一份薯条,麦当劳也会送货上门。同时承诺在未遇到极端天气或不可抗因素的情况下,30分钟内送达预定地点,送餐费用是7块钱。

肯德基的宅急送只在10点至22点提供服务,虽不能实现24小时送餐,但在两家外送时间重合的时间段,肯德基便宜一块钱的送餐费,却也能给肯德基赚回一些顾客。改变营销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间开展良性竞争,最后的结果必将是双赢。

供销社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在于:

第一,认识自己;第二,认清对手。

供销社企业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扬长补短。“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英文缩写,SWOT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公司运营与公司环境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市场营销人员将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那么,企业如何进行SWOT分析呢?

我们用SWOT法再来分析一下供销社企业。

优势--品牌优势(老字号);渠道优势(供销社点多面广,在农村有巨大的经营网络)劣势--经营模式陈旧;消费者对供销社的偏见(认为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机会--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政策;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指导;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通知,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威胁--所有现行的商业业态,包括百货、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等对供销社企业的威胁目前,供销社企业应好好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经营网络优势,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重点工程和工作;供销合作社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建设,拓展农村市场;积极创建专业合作社和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增强服务职能,发展经合组织的作用。同时,依托传统业务优势、通过产权联结优势、发挥龙头网络优势来推进联合,充分体现供销社合作联合的特色,围绕“帮农致富、助农增收”

这一核心,把供销社做大做强。

2.创新营销模式能为企业注入生机。

营销模式创新的根本是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灵活的营销思维和机智敏锐的市场器官,在市场竞争的理念与战略层次上进行系统创新和大胆创意,以创意推动企业变革和战略突破,以战略突破和理念领先赢得市场目标。

供销社企业如何创新?

回顾近几年供销社系统的历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种种原因,供销社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与严峻的考验后,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逐步摆脱困境,供销社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四个创新”。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在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应认识到合作制与股份制等其它经济组织形式一样,都必须遵循市场法则,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改革模式上,应努力创造合作经济发展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组织形式上,应注重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在社有企业改革上,应实行多元化、社企分开,转变联合社职能。

二是坚持体制创新。要加快基层社和社属公司改革。通过减人、减债、减负、实行人员分流重组、资产整合重组、经营结构调整,对社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打破单一投资主体;对基层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同时,在坚持自愿互利前提下,吸收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和经济组织加合社,实行开放办社。

三是坚持机制创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减能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是坚持业态创新。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手段,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营运效率。

在这方面,浙江供销社做得很好。

首先是在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方面。

浙江供销社培育出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 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社属教育资源,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鼓励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其次是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方面。大力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市场档次,增强了交易功能;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推进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对接,引导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农改超”或“农加超”工程,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制、拍卖、网上交易等新的交易手段。再次是在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方面。将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作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与龙头市场、核心市场的对接,有效促进主产区农产品的对外流通。最后是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积极推广“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配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及专职检测人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浙江供销社从市场开拓到经营产品、经营渠道、经营模式全方位实施创新,产生了良好效应:2010年1-4月,全省系统14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9.7%。

3.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商机。

供销社长期与农民接触,在农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曾经是农村流通的主渠道。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靠农民这一消费群体,显然是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的,供销企业应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商机。

一是充分利用宅商机和网络营销。

宅经济起源于日本的“御宅族”。“御宅”是指一些人过份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与此同时在金融风暴下,民间消费力紧缩,失业潮衍生一批待业在家或放无薪假的人士,加入“宅”的生活型态,这些“宅人”利用网络进行平价消费,一指搞定食衣娱乐的生活所需。供销社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像一些传统企业(如餐饮业)可以加大对“宅经济”的投入。通过开通线上业务,或者将这项业务独立出来经营,聘请专职员工负责线上业务等等,满足“宅人”们的需求。

二是营销手段多样化,多种方式相结合。

首先是自办连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原有经营网络。各区(市)供销社将基础较好的流通企业改造为超市,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将落后的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并吸收社会经营者加盟,实行连锁配送,从源头上封杀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其次是加盟连锁企业。双方签订特许加盟合同,以供销社原有网点为基础,吸收连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实行连锁经营。最后是合作开办新的连锁企业。特别是积极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联合社会资本、村委会兴办“农家店”、便利店和综合服务站。

上下互动,加强联合和合作,共同构筑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药品等连锁经营网络,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以建立起以城区连锁企业为龙头,镇级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便利店为基础的覆盖全市村镇现代流通网络,引导农村商品流通走上连锁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三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绿色营销。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和绿色经济的时代,绿色营销也成为21世纪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绿色营销是供销企业的又一出路。在“垃圾食品”充斥市场的今天,消费者呼唤绿色的、健康的食品。供销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在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市场信息开发,努力巩固和拓展经营,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容量,让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进入消费终端。围绕农产品进超市,加快现有花卉、蜂产品、农副产品等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企业的对接,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小包装”,扩大消费群体,拓宽销路。

在新形势下,供销社企业如何发展?洋快餐及时转换经营模式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开发新产品,开拓新渠道,创造性地采用新的促销模式等等。惟有创新,才能激活供销社企业的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广阔农村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平台;农产品;线上线下

基金项目:广西区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编号:201613641059)

近年来,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其高效性、信息化和无视空性,大大扩展了农产品营销空间,减少流通环节,解决了农产品难题。因此,农产品企业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效整合,依托快递公司的仓储物流优势,发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解决农产品营销的难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国外一些学者从农产品特性、效用、交易主体等方面做了相关基础性研究。Poole认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及价格发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每个家做法不同,但基本上都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实用且成效显著的信息化体系,从农产品生产源头把控,销售环节监管,以及质量安全管理和追溯体系建立都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模式,保护生产者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

1.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内学者对农产品销售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研究(胡开炽,2007、龚璞,2012)。

(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刘静,20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前存在的网络营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目前在销售渠道,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市场监管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

2.“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模式

2.1 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

农产品传统模式营销是一种产品交易营销,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消费者通常会习惯这种固定的模式,然后在消费过程中和企业形成强大的互动交流。由于农民缺乏基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农产品销售成了难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这一些弊端。

2.2“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模式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是新时代农产品营销的必然趋势。由于农民缺乏基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农产品销售成了难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模式,解决各类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通过建立互联网营销平台,如淘宝、微店、京东等,依靠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效整合,依托顺丰速递等快递公司的仓储物流优势,发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解决农产品营销的难题。

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其高效性、信息化和无视空性,大大扩展了农产品营销空间,减少流通环节,解决了农产品难题。在当下竞争日激烈的网络经济时代,农产品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发展互联网营销,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市场需求,以最优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最合适的产品,从而为企业赢来更高的销售额及更多的客源。因此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效整合,依托顺丰速递等快递公司的仓储物流优势,发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解决农产品营销的难题。

互联网已经普及我们的生活,创新地利用日益发展普及的网络平台,电商网络市场平台的逐渐普及发展带动更多的消费者从实体店消费转向网络消费。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与传统产业更好地优势互补,互联网的大规模撒网、 细分客户;传统产业的扎实发展和宝贵经验可以帮助互联网营销扩大品牌形象,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

2.2.1 农产品电商O2O模式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需要新的产品流通形式,传统农产品流通的特征在于渠道的完善,渠道已经深入到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基地。农商友通过建立农产品渠道网络,利用O2O模式可以建立新的流通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实体店+渠道建设+经纪人”。通过建立交易在线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流通和交易电子对接,同步通过实体店提供类似卖场的展示和销售功能,作为一个流通的重要节点,并通过诸如渠道建设实现区域和地域的覆盖,经纪人在中间起到重要的穿插作用。

2.3特色与创新点

跨时空性: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跨时空性,这样农产品企业就可以利用节省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实现双赢的局面。

多媒体性:不仅使农民在销售中创造和能动的发展,而且使买家更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促进消费。

经济性:既可以降低宣传和推广的成本;又可以免除现实中的房屋租金和水电及人工费用等。

3.建议

3.1建设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借助互联网+的营销思维,提升农户农产品营销信息意识;

第二,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第三,加强银行技术及个人信用安全。

结语

“互联网+”新思维开启了农产品营销的新时代。“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工具、一种介质,借助“互联网+”思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或解决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生产、流通、信誉、品牌等问题。互联网+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依靠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效整合,依托顺丰速递等快递公司的仓储物流优势,发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解决农产品营销的难题。通过网络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营销;营销战略;差异化战略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顾客认可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差异化战略的运用,对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打破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非关税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产品差异化战略有如下实施方式。

(一)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产品,以适应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获得相应区域的市场优势。产品差异化经营的优点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量,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产品国际形象。

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差异化经营的基础。

(1)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精细农业。我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各地有不同的tl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作物,因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定要围绕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切实把农业办精、办特、办活。要站在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去寻求各地的最大比较优势,去定位农产品的最佳发展品种,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

(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我国的优势农产品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畜产品等,这些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0%,具有明显的优势。要突出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名优茶、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畜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

(3)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合理开发同一产品的不同用途,既可以相对分流一般品种,缓解品种单一的压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二)品牌个性化

品牌个性化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建立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突出民族品牌的经营,是农产品国际营销者正确的选择。民族特色品牌的经营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产品形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品牌消费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培育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带动新产品的销售,扩大产品组合。农产品品牌个性化的实施方式:

(1)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特色的基础。要坚持以优良的品种、优秀的品质去拓展市场,争创农产品的质量品牌。

(2)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规模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种养业的提高。要优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外向型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3)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要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知名品牌群的形成。要大力推行农产品全程的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按国际惯例开展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认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转贴于

(4)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三)价格差异化

价格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产品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农产品国际营销中,应注意价格差异化策略的运用,形成自己的价格特色。首先要对产品分级分等,实行产品差别定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缺乏细分,形成好坏一个价,不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同类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销量。在对产品分级分等时,除考虑产品的内在品质,即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外,还应考虑产品的包装、装饰、附加服务等给消费者带来的延伸效用因素。国际农产品经销商应注重产品延伸效用的创造,为购买者提供比同类产品更多的购买利益,而从产品高位定价中获取更高的附加收益。

其次要进行国际市场细分,实行区域差别定价。农产品国际营销者应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实行区域差别定价。例如,西欧的消费者由于购买力强,消费心理特点是喜新厌旧、追求时髦,他们对食品饮料的心理消费可以概括为营养化和方便化。在食品和饮料中,要求消费品种类多、有营养、能开胃、健脾、强身,又不会使人发胖,同时要求食用方便,节省时间。所以,高热量产品和普通蔬菜的消费比重下降,而新鲜水果、肉、蛋、水产品、奶制品、植物油等产品则相对上升。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和饮料、具有异国风味的菜肴和调味品颇受欢迎。根据这些特点,销往西欧的农产品就应采用高品质配以高价格的策略,相反,销往南亚、东欧等地的产品则只能采取适当的低价策略。

(四)渠道差异化

渠道差异化是指选择与自身经营条件相适应的销售渠道。选择有丰富国际营销经验的经销商与之联合经销,或委托国际中间商分销,可以弥补农产品经营者国际营销经验的不足,快速开拓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者缺乏国际营销经验,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取的办法是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展联合分销。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国内生产基地。当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动力,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例如设立在上海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就通过采购、联销等手段,把我国大批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联合分销中,还可以通过联销伙伴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像安徽种子公司与美国岱子棉公司、孟山都公司共同组建生产、加工销售棉种的合资公司,引进的美国保铃棉、抗虫棉种,就是运用转基因生产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高科技产品。

利用经纪人和商,也是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国际农产品经纪人和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经纪人。其主要作用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协助他们进行谈判,买卖达成后向雇佣方收取费用。

(2)销售商。是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为委托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对价格、条款及其他交易条件可全权处理。.

(3)佣金商。在西方大多数佣金商从事农产品的代销业务,还承担替委托人发现潜在买主、获得最好价格、分等、再打包、送货、给委托人和购买者以商业信用、提供市场信息等职能。

(4)拍卖行。可通过拍卖行经营的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茶叶、烟草和羊毛等农副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质量、规格不够标准,不易分等。 转贴于

(五)促销差异化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1篇

东郊菜市场主要经营日常蔬菜、水果、肉类制品、鱼类制品、豆类制品、各种油料、调料制品等,农产品种类较为齐全,能够买到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农产品。东郊菜市场的经营个体主要是菜农,因此属于直销型的农产品市场。由于东郊菜市场距离蔬菜种植区较近,而东郊菜市场附近又是人口聚集区,因而不需要额外的流转环节,菜农便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菜市场对自家生产的蔬菜进行销售。当然,东郊菜市场的经营主体并不全是菜农,还有一些销售水果、鱼虾、调料的经销商。开封市东郊菜市场的管理分为两个范围,其中一个区域为正式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每个经营个体有固定的摊位,并具有相应的营业执照,需要接受固定的检查和赋税;另一个区域为非正式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固定的摊位限制,在这个区域中的经营个体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半自发性质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由此可知,开封市东郊菜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样也会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东郊菜市场的优势和不足,并基于此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

东郊菜市场的发展优势

从上述东郊菜市场的概况和特点可以看出,东郊菜市场具有以下的发展优势。(一)价格优势由于东郊菜市场的多数经营者是当地的菜农,免去了经销商进一步加价的步骤;并且菜农居住地距离东郊菜市场并不远,一般用普通的三轮车或是机动车就可以独自承担运输蔬菜的工作,因此价格中也免去了交通运输带来的成本。因此,东郊菜市场的价格比周边的超市、商店的相应农产品价格要便宜,这样的结果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有益处。(二)区位优势东郊菜市场的区位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东郊菜市场周边是开封市东部的人口聚居区,消费者众多,需求量大,需求种类多样,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销售市场;其次,东郊菜市场的经营者多数为当地的菜农,他们种植蔬菜的产地距离东郊菜市场很近,用一般的交通工具便可以方便地开展运输工作,而且当天采摘的蔬菜可以当天销售,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降低了销售和经销成本,吸引了大量的菜农加入到东郊菜市场进行销售,他们提供的新鲜蔬菜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减少了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三)多样化优势东郊菜市场的多样化优势体现在两个层次。从产品多样化的层次来看,虽然东郊菜市场以销售蔬菜为主,但是同样有销售水果、肉类制品、鱼类制品、豆类制品、各种油料、调料制品等商户的存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活消费用品,使得当地居民在买菜的同时,还可以顺便买到水果、油料、调料等产品,使购买者的购买行为成本降低,为当地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从销售形式的多样化来看,东郊菜市场存在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正式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每个经营个体有固定的摊位,并具有相应的营业执照,需要接受固定的检查和赋税;另一个区域为非正式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固定的摊位限制,在这个区域中的经营个体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半自发性质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这样的设置便为当地居民的购买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菜市场的产品价格更趋向于市场价格,有助于推动东郊菜市场的发展繁荣。

东郊菜市场的发展限制

东郊菜市场虽然有不少的发展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日益限制了东郊菜市场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东郊菜市场以室外大棚为主,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菜市场的道路建设、摊位设置、农产品仓储和冷冻设施、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了在天气状况不佳、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流通效率低下。由于缺少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所拥有的冷库和储存场所,经常有蔬菜当天卖不完的情况,导致农产品的大量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销售者特别是菜农的收入和利益,使他们遭受损失。由于缺少室内的经营市场,在遇到雨雪天气时,东郊菜市场的路况特别不好,为销售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并容易造成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上升,影响流通效率。(二)市场管理存在缺陷虽然东郊菜市场存在正式区域和非正式区域两个范围,也能为消费者带来益处,但是正式区域和非正式区域的并存也反映了市场管理水平的低下,没有有效地解决不同经营者在菜市场的经营问题,在市场规划、市场准入和市场容量的测算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使得东郊菜市场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的有序化难以保持。由于存在非正式和无营业执照的经营者的存在,往往在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地确定事发的经营者,为整个市场的管理带来了众多不便;此外,由于无执照的营业者常常避税、逃税,缺少为市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常常引发价格战,加大了市场的无序化程度,往往造成有正式执照的经营者和无执照经营者的纠纷和冲突,降低了市场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影响了整个东郊菜市场的经营和消费的正常有序运行。(三)农产品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东郊菜市场存在不少无营业执照经营的情况,这些经营者所销售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化肥、农药、添加剂过量的现象经常发生,但由于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部门往往不能有效地监管这些现象的发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由于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消费者对东郊菜市场的信任度降低,从而也对东郊菜市场的继续发展构成限制。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2篇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供销社;效率

1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现有产业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已是社会共识。主观上,建国后薄弱的资本积累、亟待推进的工业发展以及整体的国民日常生活需要,推行农业对工业进行补贴发展的“非平衡”发展路径是彼时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前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时,工业对农业的适度“反哺”成为必需;客观上,农业是整个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工业品层次、品类和价值日益丰富的背景下,农业的生产技术、效率和品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贸易深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资源和空间较大体量的国家,具有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体系,是经济和社会能够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三农”问题,业已积累许多重要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制度、产权、市场和技术等多方面问题。由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属性特征,客观决定了农业问题的解决必须基于农业自身的特点展开。其中,由于农产品与普通工艺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包括其储存方法、保质期限、物流方式、中转保障等方面,客观上增加了农产品产和销的障碍。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经营与西方发达国家略有不同,规模小、较分散、品质不稳定等诸多因素,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与市场化推进。本文拟从供销合作社的视阈对农产品的物流环节相关问题展开思考。

2文献综述

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和物流发展的热点问题。目前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和建议。谢培秀(2003)[1]、陈耀(2007)[2]和赵勤(2006)[3]等分别从宏观的国家角度、中观的省域角度和微观的区域角度对农产品物流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围绕核心都基于农产品的保质期限、物流的自然损耗、时空的转移成本展开;钟无涯(2012)[4]针对农产品的时空转移成本问题,提出基于第四方物流的运营主体多元化缓解时空转移的农产品损耗等问题。武淑萍(2016)[5]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背景,构建了电子商务系统与快递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模型解决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效率问题。综合以上,可以发现,至少在微观层面,农产品物流问题依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目前阶段的重要趋势,但并非唯一路径。因为农产品物流面临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标准与规模等,目前市场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公信力的认证与背书。在衔接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过程中,尤其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供销社发挥着重要功能。即使在当前发达的市场网络下,部分供销社仍在农资流通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分别就“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做出批示[6],国务院也发表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具体文件措施,将供销社与“三农”结合起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思路[7]。郭宏湘(2008)[8]认为虽然近年供销社缩简,但其组织架构、物资设备、服务体系和人才网络等优势依然存在,利用供销社现存网络对构建农村新型物流系统事半功倍;吴熠钧(2014)[9]、乔平平(2015)[10]、夏文杰(2015)[11]等分别从省域层面的供销社体系与农村物流整合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提出许多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问题、建议与对策。综上,目前利用供销社对接农产品物流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关注,但仍有诸多具体问题未解决。尤其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农产品类型差异、时空转移成本差异等诸多因素,也决定我国不可能用一种模式解决所有农产品物流问题;另一方面,供销体系的全国性经验模式,在面对区域差异所选择的统一标准,又具有在某些方面的稳定性、一致性,如农产品单品的品控规范和标准等。基于此,本文将对农产品物流与供销体系的若干对应环节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3农产品物流起点:供销体系的农产品品控

由于农产品与一般的工业品性质不同,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显然不能单纯从物流入口或商品入口展开,基于“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结合物流体系,才能更客观的把握其特质。由此延伸出一个重要命题:农产品物流的起点,亦即农产品物流的核心要素“农产品”,选择什么、如何选择等系列问题,成为决定农产品物流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物流价值一定程度是附着在物流商品之上,市场不会给予并无价值载体的物流过高的估值。因此,农产品物流的价值起点应该聚焦在农产品的品控维度。众所周知,目前“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农产品电商仍未形成市场、结构和绩效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企业,农产品品控环节缺少有效率的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成本、规模和专业等因素,如果以品控作为节点,采用传统的供销体系衔接生产、收购、归类、物流的集成方式,或将成为破解农产品物流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供销合作社是以流通服务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主要功能是衔接城乡经济和农业生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出现业务萎缩,但在农产品流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中发挥规范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对接农产品品控模块的则是其长期从事农产品采购过程的经验沉淀与成熟机制。从农产品物流入口角度思考,当前从事农产品采购的大型企业有不少,在众多的企业中,中粮集团无疑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中粮集团的大型国企性质类似,供销合作社在长期的涉农经营中,具有可靠的品控标准、人才团队和管理模式,虽然在市场运营环节,供销社对于市场机制存在不适应,但不能否认其沉淀数十年的农产品入口管控机制的效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当前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延伸和拓宽,纳入各级供销合作社体系作为农产品物流入口,具有谨慎的乐观预期。

4农产品物流过程:供销体系的物流效率

供销社承担着许多涉农商品的流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是传统功能,包括农资、快速消费品、小工业品和再生资源的下行,其中农资(指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农机设备及其辅助材料)是其最主要的经营产品,还包括各种优质农产品的汇聚、精选和上行。这些传统业务中,既具有在农产品品控方面的经验沉淀和管理效率,同时在物流过程中也有较大的优势。供销合作社相比市场上大部分物流企业,显然具有独特的市场资源。虽然目前众多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运营不甚乐观,但是其仍拥有非常可观的存量资产,其中大部分是商铺、仓库等极具市场价值的稀缺资源,同时还拥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这都是其发展农产品物流的运营优势。而且,从成本论的角度,供销合作社的前期投资基本属于沉没成本,其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增量投资转换为边际成本后,与边际收益进行核算将会形成较为乐观的利润增速与市场空间。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快速推广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近年正逐步推进全国、省、市县多层次全方位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依托协会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尝试,当前已经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网络建设方面取得收益。客观而言,全国性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必然分解为省际区域、省级、市级层级体系和多样化的某类农产品单品物流体系。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物流网络和物流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物联网快速发展并日渐成熟的背景下,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优势不断扩大,有效扩展了供销社农产品和农资品的营运业务。以此推论,目前重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投入成本、市场风险以及推进节点损耗等,大大高于在当前的供销合作社体系进行优化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途径挖掘供销体系的物流效率,既能够有效降低社会建设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加快建设速度,提升建设效率,同时也能更有效率地推进“三农”工作。

5农产品物流市场:供销体系的品质保障

相比从市场效率和服务体验等角度对国企的诟病,市场对于国企的产品品质有较高的认可度。尤其是在部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医药、食品、原材料等。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国企与单纯的企业存在不同,其功能与诉求并非完全基于市场机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开展,其是具有兼顾社会、市场、福利等多种功能的企业型组织。供销社作为国有性质的商业机构,具有独特的特点,既不是纯粹的政府机构,也不是完全的市场企业。这种复杂的属性一方面成为供销社市场运营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社会对其经营产品的品质认证。如在我国某些地区屡次出现的假农药、假种子和伪劣农资产品,这一类问题很少发生在以国资为主体的企业。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企业性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国企品质的基础。从农产品物流的入口、节点、过程跳出,审视整个农产品市场的品质、商誉、信誉等,偏重市场绩效等财务指标、效率指标,显然不足以支撑这一需求目标,寻求市场之外的评价入口和评价维度,因此成为研究深入的必然。前文已经述及基于供销合作社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将具有更高的市场效率;同样地,基于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和农资品市场几十年来形成的品质、口碑和心理依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接和融合农产品物流市场,从而对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供销体系进行优化,不仅能够快速恢复和兑现供销合作社前期的良好商誉,也能够以此为契机,重新定位、整合、规划农产品的“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强化、扩展、沉淀供销合作社基于农产品市场领域的品质保障,以此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强势的国企性质商业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消费模式升级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下降到一定阶段时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并非代表收入下降,而是消费升级后消费结构、消费品质、消费理念在优化的侧面支撑。纵观我国市场,农产品的销售呈现出较显著的消费分层现象,这在一线城市尤其明显。以深圳为例,进行日常农产品消费的市场包括农批市场、社区摊点、便利超市、大型超市、果蔬专业超市、高端超市(ole等销售进口商品为主的超市)等,以此分别对应日趋分化的市场需求。在面对诸多的农产品经营者时,消费者的识别和认知需要学习成本、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而基于具有长期社会声誉与品质口碑的供销体系重塑农产品物流市场和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市场形象,显然具有较低的进入成本、较高的运营效率和显著的市场绩效。

6总结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4篇

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是农业生产和农资营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有利于强强联合。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趋势的大环境下,农业生产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经营形式,都在向集约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走向。通过土地流转而形成的大户、联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等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小户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也逐步通过土地流转融入到合作经营的环境中来。这种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在品牌打造、风险防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生产组织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这种农业生产组织经营,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资营销方式。当然,传统的门店式的农资营销,肯定无法满足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求。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具有一定实力和条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经销商的农资保障。实际上,从农药、农肥、农机具、种子等农资储备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资经销与农业生产已经联为一体,农资经销商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保障。而唯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资经销商才能适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主体,可见,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有利于农资经销商与农业产业化的强强联合。

有利于产销市场融合。农资生产的终极目的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资生产也需要一定的途径才能实现满足农业生产,而农资营销正是农资生产与农业生产对接的桥梁和渠道,这个渠道里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农资经销商。既然是桥梁或渠道,也就说明农资生产与农业生产两个生产环节当中,在对接和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问题和矛盾,因此,我们尽量把两者间的渠道缩短,这样在渠道中损失的东西就越少,始端和终端的效益也应该越好,效率也应该越高。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正是缩小农资与农业生产之间距离最有效最实际的办法。农资生产方向和计划,需要以农资市场为依托,农资市场营销要以农业生产为前提,当农资经销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要素都能够了如指掌,再让这些信息反馈到农资生产厂家一方,使农资生产厂家对农资产品的计划有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把握,有效化解农资生产的盲目性,这样,不但农资生产、销售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距离缩小,而且产销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及市场需求都有了较为理性的把握。有利于农资技术创新。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永恒的,但在需求中,追求高品质、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也是必然的。人们的这种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农产品生产的推陈出新,也必须要有农资的创新才能实现。没有低毒高效优质安全的农资,就不可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而要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关键还在于农业生产主体的生产意识和价值观念。如何使产品的质量提升上来,需要生产者主观的努力,也需要有能够满足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物质条件即农资,而当农资经销资格主体化之后,作为产品生产主体的农资经销商,他既对生产优势农产品的农资要求有技术上的把握,也能够对如何生产新农资,原有农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都比其他生产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方案,提出的创新意见也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对农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资本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应用。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无论是对农业生产还是农资营销,都是一个资本资源整合融合的过程。对于农业生产主体来说,农资经销商加入后,农药、农肥、农机具等农业生产成本交由农资经销商承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业生产的资金压力和融资压力,很多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资可以解决的技术环节问题也都得以解决,能够腾出资本和精力扩大生产规模,在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展,使本身自有资金资源能够更加宽松地应用与运作。对于农资经销商来说,进入农业生产环节之后,也必须根据生产规模、市场需要来进行农资营销,营销的对象和方向更具有针对性。需要多少农资,需要哪些农资,如何来使农资使用最科学、搭配最合理、效益最优化,如何来盘活资金资源,农资经销商都必须认真考虑分析,主动作为。当这二者融合一起后,资本资源的运作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主次更加分明,质量更加优化。有利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之后,农业生产的规模优势凸显出来。在解决了农资的渠道来源之后,农业生产者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如何来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生产。当然,规模的扩大不可能无止境,达到一定程度后,个体的规模必将受到局限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要寻找出路,必然要进行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产业优势;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之后,使农资的农业支撑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农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但具有物质资源的支撑作用,因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资,没有农资,农业生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且农资还对农业生产具有导向性作用,特别是种子、农肥、农机具等农资,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上什么农资能够满足地力条件和生产条件,哪些农机具可以改变和推进生产方式,需要什么生产经营体制,农资的导向性作用,就是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而农资所能体现出的特征,往往影响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产业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能动作用。

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资营销效益。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农业生产成为农资经销商又一条增效途径,如何使农资发挥出最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也就成了农资经销商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农资使用并不科学,农资浪费严重,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甚至恶化耕地资源,给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农资的改革与创新。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使农资经销商成为生产和改革的主体,必然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同时,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在农资营销市场上,也已经抢占了先机,将一定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既减少了农资营销渠道环节的成本,又减少了产品推介、技术培训、实验示范等其他营销费用,对农资生产销售计划执行、营销、资金回笼、“三包”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当前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是农资营销的一种发展方向,也是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产销对接机制尚未建立,角色转换存在障碍。从纯粹意义上来说,农资经销商毕竟还是市场渠道中的角色。现阶段,很多农资经销商并不是从农业生产过程中“转业”过来的,有的还是从商业(狭义的概念)系统“转业”来的。其价值体现,依然是以农资经销为主,对具体的农业生产环节还一知半解,并不十分熟悉。农资生产,也是在传统的农资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的计划依然依靠农资经销商的销售计划,并没有直接与农业生产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农资的产销对接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即使一些农资生产厂家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专用肥,统防统治等也不过是产销对接的初级阶段和相对简单的农资产销对接方式。而很多农资经销商在主动融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缺乏应有的激情,对资格主体化的优势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宁愿守着眼前的一块市场,求稳守旧,不肯创新。有的农资经销商即使已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资格已经主体化,但依然用原有的思维来看待自身的角色,停留在农资经销层面,未能适应转换,不敢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发展生产,做活营销。

分配方式和风险处置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难以体现要素价值。农资经销商即使是资格主体化后,如果不是以独立的形式主体化,而是以股份制或者某一环节的主体化,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收益分配问题。农资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到底占多少份额,本身没有特定的规律和公式,不同的生产过程、自然条件、产品品牌以及产业规模和管理方式等,都可能使农资的消耗不同,农业生产的成本不同而导致总体的收益不同,体现在收益分配上自然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农资产品的价值体现也不相同,有的甚至优质的农资产品并没有良好的效益,而普通的农资产品获利可能更多。二是农业生产的风险处置问题。很多农业生产环节的风险,本身并不是农资带来的,也不是农资本身能够化解的。一旦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以后,这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将会集中到农资方面来,处置农业生产风险对农资的依赖性和期望值加大。如果农资经销商处置风险的能力达不到预期,将使这一模式的影响力大打折扣。而且,对于收益分配和风险责任,当前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方式。所以,农资的要素价值还难以得到合理体现。农资使用过程中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同质化趋势明显。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之后,农资的使用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农资经销商的手中,使用什么农资,使用量多大,都由农资经销商决定,不排除一些利令智昏者使用假冒伪劣农资。由于农资经销商对农资的把握具有渠道内的绝对优势,势必给相关部门的监管增加难度,农资产品直接从厂家到农业生产环节,不通过营销渠道环节,这种监管缺失的现象更为严重。与农资产品监管难度加大的同时还有农产品的生产竞争陷入同质化的局面。在一定的区域内,当一种农资使用的效益具有优势时,其它的农产品生产者纷纷效仿,趋于一致。

虽然这种趋势对于农资行业本身来说并无不妥,毕竟市场需求扩大。但对于农产品生产,则导致产品的同质化趋势加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农资销售渠道扁平化加剧,传统的营销格局和营销体系发生变化,渠道内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使农资从生产环节直接进入应用环节,不再通过农资流通环节,从流通的角度看,使销售渠道扁平化趋势加剧。而销售渠道的扁平化,直接影响的还有传统的营销格局和围绕营销而形成的各种营销体系,包括平时围绕农资营销而采取的各种促销措施,也都成为不必要。也正是这些过程的忽略,直接导致农资营销渠道内原有的各种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一些营销环节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也正是这些忽略,带来了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冲突,一边需要节省这些成本,而另一边则希望继续维持这种利益平衡,二者无法达成一致,必然通过各种形式和策略阻止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的发展。合作经营的平台、方式、管理、章程等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对于农业生产经营尚属新生事物,而农资经销商强大的资本和资源优势,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合作平台,也需要公平合理科学而又实效的合作机制,即使是农资经销商直接转型为农业生产者,也与其他普通农业生产者有差别,然而,目前这些合作平台和机制还很不成熟,根本没有合理引导这种趋势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在对于这种新兴的生产主体,在管理层面,也只有沿袭原有的合作社管理模式,而合作社的管理机制现在依然不健全,甚至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合作社的解散和退出,就很不规范,也根本无法管理到位,有些合作社在经营不善无法继续维持的情况下,不了了之。而在合作社自身层面,管理的依据不过是由社员通过的协会章程,这些章程,很大程度上是合作社为了成立而拼凑出来的条文,这些东西对于主体化后的农资经销商,根本谈不上法律保障。

补贴政策落实的寻租空间加大,部门监管作用导入难度加大。近年来,国家政策惠农力度加大,通过农资渠道对农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农资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补贴都是通过农资环节实现的。这其中,也不能排除一些利用补贴租、套取和骗取补贴的现象,这些现象,必须要有农资营销环节的参与,有的甚至就是生产、营销、使用、管理四方共同联合,投机取巧而获利。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后,规模更大,需要的投入更多,而国家投入政策的倾向性也更加集中,客观条件的改变使得其在主观上谋利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农资环节,产销对接,渠道缩短,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补贴,农资经销都是既得利益者,而且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之后,补贴对象其实也就是经销商。作为经销商,可以在经销环节制订补贴资金的流程,一旦利令智昏,很容易钻补贴政策空子。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部门监管的触角有时候甚至还难以导入,监管缺乏着力点,这样,势必给利用政策进行利益寻租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三、农资经销资格主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不管农资经销资格主体化存在多少困难和阻力,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以及农资本身的发展要求,这一合作趋势必将成为产业发展合作的主流,成为农资经销商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农资经销资格主体化趋势,积极引导和扶持产业融合。农业要发展,农资也要发展。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资作支撑;农资要发展,离不开农业作基础。农业的发展,只能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集约化发展之路,无论发展的形式如何变,合作的形式不会变,离开了合作,农业发展不过是一句空谈。合作,首先就需要农资的合作和融入,需要农资成为合作的前提和条件。而农资的发展,最终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必须围绕农业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也必须符合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资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服务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农资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资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农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积极引导和扶持,为农业与农资的有效融合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通过产业规划引导,搭建合作平台。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后,必然会推动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但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不能无序,应该积极引导。政府要根据区域具体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科学理性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功能定位、农业园区等形式,将规划落实到各种经济合作实体当中并推动实施。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政策及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结合行业特征,加强对合作经营的指导和引导,解决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后果等规律性因素,制定防范和破解机制并积极推行,为合作经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后的新型产业合作体,也应该认真把握产业发展方向,顺应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特色,使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更加适合区域产业发展并不断适用产业发展方向,以求在区域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效益。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化解风险,合理调节分配机制。越是政策资源优势强,信息量大的地方,其政策与信息的把握要求就越高。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其实还是一个政策和信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针对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之后的合作经营,要强化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帮助相关主体合理有序利用政策资源和信息,以保证各项政策和信息资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引导金融、保险等各种风险处置机制进入农业生产环节,有效解决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确保合作经营良性发展。要理顺合作经营过程中的生产量、效益贡献量和资金占用量等要素,合理调节分配机制,科学制定合作经营分配指导原则,为农资与农业生产合作经营收益分配提供参考。要建立健全相关合作经营法律制度,为合作经营体制的构建、合作主体的联合、拆分、退出以及重组等提供法理依据,确保各种合作经营主体依法运行。强化农业生产指导监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合作经营主体,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基础和条件,但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生产成果不尽人意。而有的生产经营者,对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并不十分了解,很多具体问题也无法应对,特别是农资经销商资格主体化,很大程度上还有一个磨合过程和对农业生产总体的熟悉和把握过程,对具体的生产环节不见得都全面了解和熟悉,所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就很有必要。在指导过程中,对农资经销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等问题,要及时指出,防止照本宣科,不切实际。要加强对农资应用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进入农业生产过程,造成农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报废农资、淘汰农资要坚决报废淘汰,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农产品营销优势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团购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463-03

Modes and Strategies of Online Cluster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ANG Guang-h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disperse agricultural planting, setting up agricultural cluster marketing network platform was advised to encourage farmers,cooperatives and agricutural compani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arket supply through cluster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oup purchase market and cluster marketing bas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were used to put the whole strength of supply and sell into full play. The measures and advices including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planning online cluster marketing, guiding funds, constructing virtual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skill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mmer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luster marketing; group purchase

“三农”问题是我国较长时期内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中农产品贸易又是“三农”问题的主线。自2004年首次出现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1]。如何改变农产品贸易格局,增加农民收益,进而增强农民、农村的农产品种植积极性,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贸易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在绿色产品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但标准贯彻力度、农产品质量跟踪、农村人力资源整合及农民种植积极性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因此,农产品贸易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国际贸易趋势上,还需要解决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意识、技能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农产品都只停留在地方贸易市场,其产品价值,尤其是跨区域、国际间贸易的比较优势没有体现出来。而电子商务是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贸易市场的低成本、高效率工具,各地有特色、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一通道进入市场将是农产品贸易的关键[2]。

2007年中央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列入一号文件以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快速发展,尤其是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一号店、京东商城等销售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对于工业品存在标准化难度大、物流运输障碍多、消费者信任度不高的问题[3-5],这些问题都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营销和流通过程中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农产品市场对接,这应该是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整体营销和一揽子解决方案综合作用的结果[6]。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应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体验更加重视,尤其是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传递解决消费者对农产品食品安全信任度的问题,这将决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单个农户很难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也不符合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因此,如何在政府、企业、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协调,组建有效率、适应市场且方便应用的电子商务工具的组织已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农业合作化、组织虚拟化、产品集群网络化、市场电子化等是可利用的理论和工具,即农产品电子商务更需要利用集群营销工具和虚拟集群组织服务。

1 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发展的趋势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产业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聚集体,是介于市场和层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比市场更稳定,比层级组织更灵活。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营销网络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整体营销的威力,才能达到“以小结群、以群博大”的市场效果。农产品集群主要是农业技术或销售能人牵头的农业合作组织、涉农中小企业为主、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具有典型的比较优势。但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或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对传统农产品种植、营销的控制力较弱,尤其是整体营销策略的执行力极差[7],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也无法应对大批量、远距离订单需求。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仅仅是需要提供营销工具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体解决方案。首先需要以农产品为线索组建农产品产业集群种植和货源集中的机构,这可以在原有农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联合相应的科技人员或企业,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其次,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联合具有互补效应的农产品集群,一起采用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营销工具,以形成更好的规模效应和连带销售效果;第三,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但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全年不间断优势需要通过中介凭证来转化季节性产品网络销售的问题[8],而网络团购也是集群购买的电子卡介质,是可以采用的工具。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网络集群营销既有现实需求,也有实践的可行性。

2 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模式研究

农产品网络集群的方式有很多种,总体上可以按照网络集群过程中供需信息体现的主导性分为农产品供给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模式和农产品需求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模式两种。

2.1 农产品供给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模式

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百度营销等都是以产品供应信息为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供给主导型的网络集群营销模式如图1所示,是大量产品供应信息按照行业来分类集群,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和索引。在这些电子商务平台中,农产品占据的比重正逐步提升。在该模式下,由于产品市场的自然集聚作用,网络集群规模将越来越大,淘宝网上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已经不是传统线下市场可以比拟的了,进入淘宝网搜索“红枣”,可以找到58 425件以上产品,“核桃”达到85 000件以上。但由于农产品种植户在网络和电子商务技能方面的欠缺,大量农产品还无法进入电子商务的流通领域,其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9],同时中西部农产品尤其是具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将会得到暴发式发展。

供给主导型的网络集群营销快速发展还有赖于其电子商务交易功能以外的营销服务和物流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交易以平台担保信用机制来确保交易的顺利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农产品相关主体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支持,并通过整体的外包服务解决方案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服务,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包装设计、物流运输方案等。但能直接了解并使用电子商务的种植户还是过于稀缺,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活动时,应考虑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应用,同时也要通过各级政府组织积极规划和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至少应该让种植户理解并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意将他们的农产品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平台进入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渠道。

2.2 农产品需求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模式

农产品需求主导的网络集群营销主要是指集体采购模式,包括集群招标和团购两种模式,如图2所示。集群营销平台提供需求集群所需的整体营销方案,同时整合相关营销、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商提供完善的团购需求服务,从而为农产品行业降低技术门槛和交易成本。

在该模式下,需求集聚与规模化生产模式相匹配,更容易得到产品供应商的拥护和积极参与,同时也能让小批量消费者因为参与团购而享受大批量购买的优惠和服务。需求集聚将中小需求订单整合形成规模化订单,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中西部分散种植的农产品可以在了解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组织,积极参与集群投标,从而形成规模化供应,将分散的农副产品整体销售出去。

团购模式要求农产品的供应需求进行供需双方能充分理解的标准化设计,甚至这种标准化还可以虚拟为电子凭证,如阳澄湖大闸蟹的电子提货卡[10]。标准化的电子提货卡可以将季节性农产品提前进行团购营销。从而确保及时满足需求,提高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

3 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发展对策与建议

网络集群营销平台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一边可以集聚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商,形成多产品市场;另一边可以集聚大量的消费者,形成团体购买和集体招标,降低购买单价,并享受批量购买的优惠和服务。但形成网络集群营销平台还需要相关部门从规划、引导资金、组织等方面进行支持。

1)各地政府应针对当地具有地理标志和优势的农产品开展网络集群营销,进行有序规划,形成地方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中长期发展思路,避免地方农副产业随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断进行品种更新,损失农产品的市场优势。

2)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进行网络集群营销资金支持,树立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典型,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3)由政府主导,农户、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形成地方农副产品网络集群的虚拟组织架构,在组织内部集中进行农产品的标准化处理,以满足农产品集群采购或团购需要。积极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品牌发展、物流服务、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第三方企业合作,更好地为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服务。

4)由政府组织,对农户、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加强涉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各方主体的实践技能,为农产品网络集群营销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钟卫稼.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价格月刊,2007(5):56-58.

[2] 尹 洁.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J].农村经济,2009(12):93-94.

[3] 唐光海,李 琪.网络消费经济学:对物流服务与顾客忠诚实证考察[J].求索,2009(3):8-10.

[4] 彭会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4):115-117.

[5] 储新民,李 琪.我国农业合作化与市场化联动机制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9):124-128.

[6] 储新民,李 琪.发展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制度重于技术――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与思考[J].情报杂志,2009,28(8):6-9,5.

[7] 王小宁,李 琪.农产品终端市场供求信息对接机制探讨[J].经济纵横,2009(5):70-72.

[8] 张冬青,张冬梅.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技术实现研究[J].学术交流,2009(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