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保教育的内涵范文

环保教育的内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保教育的内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保教育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保教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48-0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也成为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很有优势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抓习惯养成,增强自觉性

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生态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也就是要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来培养学生习惯。学生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在校园度过,整洁美丽的校园对学生环保习惯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要结合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抓方法创新,增强灵活性

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中渗透环保运用适当,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环保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备好课。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是否渗透环保教育、创设怎样的环境情景、何时渗透都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矫柔造作。设计环境教育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会运用。不能太成人化,超出少年、儿童的接受力。二是要将环保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游戏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因势利导,寓趣味于教育之中。

3.抓内涵延伸,增强时效性

第2篇

一、环保教育渗透的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应将环保教育巧妙地、恰当地引入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保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环保课。

2.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有阅读、写作、口语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环保教育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一些游记、散文、说明文中的片断,很自然地谈及生态方面的知识。

3.正确把握中学阶段环保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我们在进行基础环保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作适当提高。不能局限于环保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及环保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及沙尘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及赤潮,等等。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途径

1.通过朗读渗透环保教育。

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保教育于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指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时,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我们的美,感受书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化”,教师再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又如:教学的诗词《沁园春・雪》,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朗读时,要把远大的抱负、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作者的豪情万丈、居高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2.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能力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保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结合习作教学中的写景主题、叙事主题及观察日记等渗透,还可以通过写《环保循环日记》、《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剪贴、评议报》等形式强化环保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两次成功的环保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保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能脱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保问题的实际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的原因,也能了解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抒发愿水常清的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让学生写滥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保恶化等内容的文章,只能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学习环保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

3.利用教材辅助系统,进行环保教育。

除在教学中把握好进行环保教育的时机外,教材的助读系统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和运用的环保教育载体。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安排了很多幅表现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迹》一课后面的月球表面图片,从那一圈圈斑驳的痕迹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课后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中也有对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内容。又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接近大自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敬畏生命》:搜集资料,出一期关于“人与宇宙之秘”的期刊等。

课后练习可以说是教材辅助系统中最能体现环保教育的素材。如《山中访友》课后练:“假设你是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使学生在与人和景物互换中体会各自存在的道理;《化石吟》课后练习一:“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可通过查资料了解万年前化石形成的前身及形成的原因,树立珍惜环保的理想和信念,培养环保意识;《斑羚飞渡》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练习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具有人性化色彩,利于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4.课外实践,开展环保教育。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环保教育;文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56-01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当今的教师需要站在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树立环保意识,做一名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卫士和坚定的环保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更要用切实的行动,科学的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环境保护的教育题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融环保教育于教学前五分钟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每天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让学生在课前观察校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并安排有一个课前5分钟的演讲环节进行交流:撕本子、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保护鸟类、节约用水……这些行为孰是孰非,在争论中辨清真伪,提高认识。经过教学前短短几分钟,让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二、分析文本内涵,挖掘环保素材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语文教材最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符合当今教育的主流,极富说服力,每篇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材料。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科学地对待教材中的环保因素,认真想,仔细体味,准确地剖析教材中的环保问题,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八年级下册课文《喂,出来》用预言的方式告诫人们,在对大自然的无限制的破坏与贪婪的掘取中,人类必将自食其果。《向沙漠进军》一文中直接道出沙漠是人类最凶悍顽固的自然敌人。

三、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区实际。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等日常生活小事。其次,每当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以后,教师在活动前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记下来,作为练笔活动,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通过有目的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四、形式多样,提高环保教育情趣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开辟第二课堂,是学生接触环境、认识环境、接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环境情感的最好活动。比如通过观看环境纪录片,演讲比赛,应用文写作,办手抄报,征文比赛等形式,寓环保教育于课外活动中,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本上产生感性认识,提高环保教育的情趣,培养学生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也是未来环境的保护者。语文教师充分展示课本的环保素材,灌输环保思想,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使保护环境蔚然成风,让人类永远享受阳光、雨露的快乐。

五、通过朗读,自然渗透环保教育

第4篇

 

而情境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阶段特征,本文对情境教学手段在幼儿环保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述。以期对今后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向前发展。

 

1 幼儿环保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1 强调幼儿在环保启蒙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环保教育不同于日常的学科教育,环保教育更着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和考试。因此,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环保启蒙教育上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因此,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上,教师在教学中应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定位为环保教育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1.2 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性的教育

 

环保问题是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基于环保教育的目的,在进行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时,就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而是要遵循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的经历来加强环保的实践性教育。

 

2 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指的是一种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诸多优点。环保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接受环保教育者的环保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针对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注重实践性等特点,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通过情境教学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

 

一般来说,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幼儿环保启蒙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采取的具体方法。笔者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的经验和个人对幼儿环保启蒙教育方法的一些探索,认为以下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3.1 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

 

在课堂上模拟环保案例的情境,能让幼儿通过模拟实际案例发生的环保事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体验和思考环境的保护问题,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道具进行环保案例的情景模拟,针对案例中发生的情境和角色的特征,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呈现,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案例变为活生生的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经历,使幼儿直观形象地体验环保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通过情景剧的表现形式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作为案例中的人物角色来获得环保感悟,清楚浪费水资源的行为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模拟环保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从感官上给予幼儿体验,同时调动了幼儿的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让幼儿“用心”来学习。采用模拟案例情景的教学形式,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幼儿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加深对环保的理解以及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环保问题。

 

3.2 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的涉及面非常广,保护的对象和形式都具有多样性,因此环保的课题也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在开展环保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形式下,教师旨在通过这一教学形式为幼儿营造环保的氛围和情景,来指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针对某一特定环保主题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合作的形式可以是课堂话题讨论、社会实践探究以及课堂展示等,通过这些在这些情景之下的体验来获得环保感悟。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能够具体对他们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切身的体验,可以针对环保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与此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3 进行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要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利用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来开展教学,才是开展情景教学的最佳教学形式。环境保护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社会中,针对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家里和学校都要养成节约用水和用电的良好习惯;亦可以通过和家长一起共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还可以组织开展清扫街道等活动实现对幼儿的环保教育。

 

利用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的情景进行情景教学,能充分体现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在实际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养成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正确的指导,也会使得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

 

4 结语

 

环境保护关系你我他,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和人类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让环保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而不是某一个环境保护日的特别活动。这样的环保行动才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用被特别提起和呼吁的。所以,在幼儿的环保启蒙教育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借助情境教育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环保启蒙教育,同时需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情景教学。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的局限,笔者就情景教学在幼儿环保启蒙教育中的应用问题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需要更多参与环保教育的同行作出进一步探讨。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环保;培育

2015年的冬天,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雾霾连天,北京甚至在12月8日了首次空气质量红色预警,空气质量预报中不少城市的PM2.5超标上百倍以上。2015年12月12日,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196个《公约》缔约方国家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制定了1.5℃的减排愿景。世界各国第一次承诺共同控制碳排放,以增强地球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见,低碳环保思维、低碳行为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更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

1 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内涵及意义

1.1 低碳环保意识内涵

低碳环保意识具有丰富内涵,它包含生态平衡理念、可持续发展及平等观念、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和创新发展理念等多重含义。所谓低碳,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量、低消耗进行正常甚至高效的生产,提倡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厉行节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理念。它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是一种新的行为习惯。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时尚的生活方式,不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它通过个体的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总体碳排放的控制,以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培育低碳环保意识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我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据报道,中国将在2016年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而做为教育主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2 培育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重要意义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和素养的合格高校毕业生,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低碳环保意识培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人类生存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产生存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党的十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健康中国”理念,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给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低碳环保思念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

1.3 高等学校要注重培育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而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合格大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久健康发展,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到工厂、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人才,只有全社会都积极主动地倡导和践行低碳行为,生态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才会畅通,才会卓有成效。

2 培育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应积极主动全面地培育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以适应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需要。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育,应该贯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整个过程。

2.1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

学校建立低碳环保教育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充分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宣传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思想,不断加大低碳环保教育宣传力度。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媒体,在学生微信、QQ等多种自媒体交流中,宣传低碳知识,相互促进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形成。

2.2 优化低碳育人环境

教育育人,首先要做到环境育人。而低碳意识的培育更需要一个低碳的环境,这对学生的低碳行为是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校园绿化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因素,如学校的所有建筑物都建设成为具有绿色环保标志,实质性地在用电、用水方面考虑到环保的因素。校园照明路灯尽量多地使用太阳能灯具,教室走廊、图书馆张贴低碳环保的宣传画,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处处能感受到低碳行为的重要,节约水电的必要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中逐渐加深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未来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强国做好思想准备。

2.3 开展各种低碳活动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要做好低碳环保思想意识的渗透,可以“春雨润物细无声”,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低碳环保教育活动来实现低碳环保意识入眼、入耳、入心。如组织开展系列低碳环保知识讲座、大学生低碳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低碳环保主题征文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知道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环保,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低碳环保行为。组织全校学生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评选低碳环保校园之星活动。

2.4 低碳环保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永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育,更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学校在开学初备听评审过程中,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管理部门要对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提出关于低碳环保教育方面的明确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礼、学会生活、学会交际;并进一步做到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必须渗透低碳环保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2.5 成立低碳环保社团

指导学生成立低碳环保社团,有计划有目的的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环保行为。大学生社团成员具有爱心,对环保具有高度热情,并且分布在各专业和班级中,他们的低碳的言行,对其他学生能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能有力地促进低碳环保行为进班级、进宿舍、进餐厅。低碳环保志愿者和低碳环保社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力地增强了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促进了低碳环保行为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杜悦英.气候谈判的巴黎新局[J].中国发展观察,2015(12):5-6.

[2]北京中工干教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环保生活[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36-138.

第6篇

摘 要: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和素材,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绿色化学

化学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材料,而伴随它的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区域性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增加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并充分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使学生们产生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一、通过环境污染事例激发环保意识

正处于思维发展活跃时期的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现象,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环境污染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树立绿色化学思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结合历史上环境污染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教育学生,如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二)利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教育学生,如2010年7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2009年8月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县文坪镇、司马冲镇因工厂污染,导致上千儿童血铅超标;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环保教育,如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及各种癌症病人的增多,很多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充斥于河道和路边的“白色污染”,气候反常及温室效应等。

二、利用化学教材中环保材料和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将环保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育形式多样、材料内容丰富,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内容、挖掘教育价值,精心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化环保内涵。(一)在物质性质的学习中突出其对环境的影响,如碳的氧化物CO、CO2、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卤素及其化合物Cl2、氟氯烃及重金属的盐:CuSO4、Hg(NO3)2、AgNO3等。(二)在化工生产中突出环保教育,如氯碱工业中对氯气的收集和处理,工业制硫酸和硝酸过程中对尾气的处理,金属冶炼中对废气废渣的处理,电解电镀中对废液的处理等等都是先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三)通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科学探究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进行环保教育。(四)通过化学习题深化环保认识拓展环保教育,在教材中习题题目涉及化学反应、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检验、分离提纯等过程和结果对环境的影响。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新教材将化学实验分散在每一个知识板块里,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自主探究实验,突出了化学科学的实验性、科学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变换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方法,追求绿色化学,培B环保意识。(一)规范演示实验、突出环保教学。演示实验直观、简便、现象明显,要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认识污染物的危害,如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一些离子生成沉淀、一些物质颜色的变化和一些反应生成气体的气味等,所以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对有害有毒腐蚀性的物质的取用和使用(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汞)、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装置中气密性的检查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实验后尾气的吸收处理或净化排放及废液的回收等。(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实践环保理念。如改变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等,借此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自主实施实验并在组内组外互评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缺点;又如实验室药品的分类摆放、垃圾处理、卫生扫除等为主题的小环境治理,达到创新、分析、实践的环保目的。(三)组织参与探究实验、形成自觉环保习惯。精心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探究实验,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如探究校园或家庭废弃物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探究河水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对人类的危害及处理方法;探究农药化肥的施用;探究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及处理等等。

四、举办活动拓展环保教育促进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而举办环保教育活动则能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举办一些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创造发明和科技成果展,举行环保知识辩论大赛等来进行环保教育。(二)利用身边的化学和现实生活进行自我环保教育,如居室内甲醛等气体的成分测试、教室卫生扫除、空气成分分析实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三)做环保监督员、评选环保模范、评选环保班级等。

第7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一直获得师生的青睐,听唱歌曲,单词游戏,英文歌谣,会话再现等大多应用在操练环节,这样可以不断的反复直至巩固所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常常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学习水果单词时,针对apple,orange,pineapple,banana这几个单词,我引入了“猜一猜”的游戏,先摆出实物,用纸套遮好,讲述完规则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让他们通过touch(摸)、smell(闻)、taste(尝)等不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如果判断正确并用英语正确表达,可以奖励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一游戏的开展,通过摸、闻、尝等动作,调动起学生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参与,完成了水果单词的操练,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内涵。最后当学生沉浸在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的喜悦之中时,我适时地展示农场果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水果不是无缘无故从天而降,包含着果农的辛勤劳动,要想吃到放心的水果,还要一以贯之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二、习题训练,营造氛围

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往往配合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这些课堂练习也可以穿插环保内容,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如一年级学生学习颜色时,我先让学生Listen、drawandcolour,然后请学生将听到的内容以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填上相应的颜色,分组交流,相互纠正,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画面的合理布局。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增强环保的意识。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三、课外拓展,开展活动

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保意识;环保行为

环保意识这一主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很多省市都已开展了环保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轻环保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只会喊环保口号,而难以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缺少正确的行为引导,不能真正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一、利用美好环境,感知环保概念

学生每天学习、活动在校园里,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成长,也对他们的言行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认识环境美、感受环境美,在美丽、舒适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从而形成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例如,《徒手画校园》一课教学,笔者播放自制的VCD,与学生一起欣赏校园景色。学生惊叹:“这是我们的学校吗?老师拍得真好!”“美无处不在,大家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走出教室,用笔画出学校的美吧!”笔者告诉学生,这堂课的任务首先是选择校园的景色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描绘校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开启环保意识。

此外,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写生,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鲜明的对比能使学生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环保概念慢慢地在学生心灵里就有了印记。

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环保兴趣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环保教育内容,特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环境教育因素。拨开表象,挖掘实质,做到美术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和发挥美术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

美术教材中涉及到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要蜻蜓点水,而应充分利用教材,仔细研究教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地适时穿插。教材中有些美术知识,表面看来与环境问题没有关系,讲述的是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的知识,但其实质上都具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内涵,这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教材的隐性知识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激发学生关注的环保的兴趣。

三、结合美术创作,增强环保意识

在美术创作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亲身参与了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传递自己的环保意识,把自身融入到了环境公益事业中。

1.进行环保主题创作,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绘画创作反映了创作者的个,融合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创作,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环保措施提出一些新奇、美妙的设想。

2.选材用料,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材料运用新奇巧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都可以为创作所用,只是学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3.在绘画制作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绘画材料要摆好位置,用色要注意画面整洁,不乱涂乱画。及时清理垃圾,收拾干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参与课外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把环境意识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的多样形式,使环境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对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单独就某一主题展开,也可以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环保时装秀、环保海报设计、环保黑板报、可爱的家园绘画、给垃圾箱穿上美丽的衣裳等……通过组织和参与,让学生在留意身边一草一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环保教育,使环保由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例如,在环保服装秀活动中,学生为模特写的解说词:

“下面出场的这两位男同学服装造型非常别致,一位身披光盘做的衣服,时尚又前卫。而另一位身披原始的树叶,自然清新。废旧光盘是现代化的垃圾,对绿色植被造成极大地危害,看看我们身边的绿叶子,它们带着悲哀与酸楚,正在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伸出我们的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开始,珍惜环境,重拾美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环境污染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基础。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而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给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教师当“从我做起”进行言传身教。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其实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认识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做到科学地、巧妙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给学生及时的掌握。

在某些情况下,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不断重复的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然后,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电镀、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燃烧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忽视了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对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很少进行处理就直接将它们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是非常多的。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而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当做一些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强调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又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挥发,污染空气。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为了追求趣味好玩而乱动手摆弄。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就所要研究的专题收集信息,通过实验、调查、推理等方式来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得出结论。而“在环保中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自己认识环境,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将环保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这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增长学生环境科学的知识,而且能达到环境教育的技能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合理有效地开展各种环境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燃料的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的污染,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的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四、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带领学生到附近工厂(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地方)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并可通过所学知道指出他们的做法尚有哪些不足之处;或者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到野外捡垃圾、收集废电池等有益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通过这样的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出小报,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如学习了合成材料后,让学生对“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办专栏和展览;或者组织学生及家长的环保调查,及时反馈环保教育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甚至还可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个刻不容缓的国家大计,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总之,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应该成为环境污染的祸首,而应该是美化环境的先导。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清新、更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宗伟.环境污染警钟长鸣.法律教育网

第10篇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家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我校以《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环境意识为出发点,以深化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环境保护内容,绿化学校的生态环境和学校文化,力争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二、目标与任务 

1、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2、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2、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创建意识。利用晨周会、宣传栏、板报、班会等进行宣传,增强师生的创建意识,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 

3、明确目的,真抓实干。开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师生的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4、抓好创建培训工作。拟定本学期举行环保知识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创建指标”的各种功能及其内涵,并对各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活动的具体计划、内容、方法和档案资料建设等。 

5、结合“6"5”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环保教育。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创建评估指标。 

3、召开教师会议,进行宣传活动。 

4、新学期“绿色小银行”活动启动。 

三月份: 

1、筹备绿色学校网站。 

2、蓝精灵广播电视台开播“环保小知识”栏目。 

3、结合3月12日植树节,举行新一轮“树木认养”仪式,组织师生参加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活动。 

4、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节约水资源教育活动,节水宣传画比赛。 

四月份: 

1、建立并运行绿色学校网站 

2、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3、结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开展卫生等养成教育活动。 

4、4月22日地球日,开展“善待地球 保护环境”宣传活动。 

五月份: 

1、结合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校园禁烟活动。 

2、中高年级学生环保征文竞赛。 

3、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研究,每个教师上交研究教案。 

六月份: 

1、举行“我与绿色同行”中队主题队会。 

2、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环境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环境与健康知识竞赛。 

3、评选环保小卫士、绿色之星、绿色班级。 

七月份: 

第11篇

地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家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我校以《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环境意识为出发点,以深化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环境保护内容,绿化学校的生态环境和学校文化,力争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二、目标与任务

1、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2、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2、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创建意识。利用晨周会、宣传栏、板报、班会等进行宣传,增强师生的创建意识,营造“创建”的良好氛围。

3、明确目的,真抓实干。开展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师生的环保教育,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4、抓好创建培训工作。拟定本学期举行环保知识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创建指标”的各种功能及其内涵,并对各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活动的具体计划、内容、方法和档案资料建设等。

5、结合“6"5”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环保教育。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创建评估指标。

3、召开教师会议,进行宣传活动。

4、新学期“绿色小银行”活动启动。

三月份:

1、筹备绿色学校网站。

2、蓝精灵广播电视台开播“环保小知识”栏目。

3、结合3月12日植树节,举行新一轮“树木认养”仪式,组织师生参加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活动。

4、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节约水资源教育活动,节水宣传画比赛。

四月份:

1、建立并运行绿色学校网站

2、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3、结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开展卫生等养成教育活动。

4、4月22日地球日,开展“善待地球 保护环境”宣传活动。

五月份:

1、结合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校园禁烟活动。

2、中高年级学生环保征文竞赛。

3、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研究,每个教师上交研究教案。

六月份:

1、举行“我与绿色同行”中队主题队会。

2、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环境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环境与健康知识竞赛。

3、评选环保小卫士、绿色之星、绿色班级。

第12篇

一、研探和利用教科书激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培养他们正确的环境观

当今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篇目都是经过专家组认真细致的挑选和编排的,都是文质俱佳的。这当中部分篇目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绝好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深刻的感悟和谐的自然美,自然滋生出保护这些“美好”的东西的欲望和责任感。仔细分析和研究教科书可发现与环保习惯的篇目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的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环保的。如《苏州园林》、《美丽的西双版纳》等等篇目,它们介绍了自然的美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如果人类过渡的活动而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潜意识。第二类是“隐性”具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篇目。《桃花源记》、《绿》、《春》、《济南的冬天》等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学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自己从文本中领略自然的美丽,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彩”,使学生们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激发他们从环保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使他们逐步增强为环保做贡献的决心。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认真研探教科书,努力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在教学的各个活动环节上积极贯彻“持续发展的思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育”,使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教科书等等都成为养成学生正确的环保观的优质载体。

二、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此刻我们必须启引他们认识到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策略,让他们有一定的使命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精读教科书中的文本,精心提炼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元素,有机的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滋有味”的教育,杜绝单纯、孤立和机械的说教,尤其是脱离教学活动的“胡扯”。比如,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有感情的反复的深入的朗读教科书中的相关素材,促进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与其他师生产生共鸣,唤起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激发他们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像初中语文七(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教学,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启引他们思考:文章中这么美的大自然,如果遭到人类的肆意破坏,乱砍滥伐,乱扔乱排,哪会是什么样的惨状呢?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这样将他们的思维活动引领到环保这个主题上来,在无形中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升了其环保意识。

语文教学从教材的挖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时空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与社会、与生活接轨,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

三、在学生习作中进行指导,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习作,是学生思想观念的一种直接的外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所思所想,正是“文如其人”。就此而言,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内容的选材时,可以择机适时的向学生宣传环保,启引他们写出自己的环保意念和想法。如教学了有关的散文、说明文或游记后,给学生安排一些写景、写畅想的作文,像《校园春色》、《家乡的“景”变》等等,让学生有个抒发对美景喜爱的天地,既让他们在写中获得美的享受,又使他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写出有关环保的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等等。如《水的自述》、《机动车尾气的调查》等等,也可以安排想象作文,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家乡的、全国的、全世界的当前环境状况展开想象和有感而发。就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指导的同时,应对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就形成绿色的消费观、绿色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环保卫士的生力军。

第13篇

关键词:高中生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社会问题,作为与环境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学化学,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之职责。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环保意识的内涵

环保意识不同于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环境所形成的零散朴素的认识,而是一种在对生态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全新的现代意识。一方面,它试图使学生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是一种被动的依赖,而是一种的,动态的依赖,人不仅要维护生存环境,也要在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主动地建设自己的地球家园;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类行为的多种生态后果,认识到人类一些出于改善自然的良好愿望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如埃及在尼罗河上建造阿斯旺大坝,以防止洪水泛滥,便于农业灌溉,结果却使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此外,环境教育还要使学生整体认识和把握人类所应当承担的对环境的责任,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意识到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源于人类的行为,同时也只有人类自己才能够拯救自我和地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的策略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磷肥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往往有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参与和生成。而这些物质当中有一部分是有毒或有害,他们散发到空气中,流到水里或被随意扔到某个地方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虽然本身无毒害,但是如果随意排放丢弃,对环境仍然有潜在的危害),所以化学实验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化学教师就有责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实验自然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实验所用的试剂越多,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就越大。很多化学实验用很少的;有些实验,试剂用多了反而试剂就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使用试剂,养成节约药品的良好习惯。

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我觉得,中考中环保试题应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

4、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第14篇

学校注重增强环境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组织落实、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树立教育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出路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清晰认识和关注,向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义务和技能的各种机会,创造个人、群体和对环境的新的行为模式,将环境教育作为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将环境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准确定位、有机结合,并逐步增强青少年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组织管理方面:

学校一直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并把它与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及部分教师担任成员。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研究落实制度,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校园绿化工作的落实。各年级组积极按照学校工作要求,展开工作,按照学校绿化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校园的绿化工作。学校设有分管领导和环保任课教师,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分管领导主持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学习研究。每学期计划、总结齐全。为搞好环境教育,学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设有环保活动室,有配套的实验装置。学校绿化、环保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并按时组织环保教案评比、教学观摩活动等。

三、教育过程方面:

我校环境教育工作重过程、重实效,将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全体教师要增强环保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结合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组织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图书室、阅览室订有环保内容的书刊,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宣传栏、广播站,大力宣传环保教育。校内设有专门的环保活动小组,具体由环保教师负责,每学期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记录。

四、环保行为方面:

环保意识是在环保行为中不断培养起来的。为使环保行为应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每年学校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等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宣传活动。如,学生用废旧纸张制成“再生纸”,在上面绘制上漂亮的图画,走上街头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及环境调查活动;植树节时,通过红领巾之声广播,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组织了环保手抄报比赛。为使学生懂得珍惜资源,我们开展了节约、回收资源活动,如:“玻璃回收站”“废物变宝”活动,环保兴趣小组对绣江河水和城区空气进行检测活动。并在学生中开展“爱我家园绿色行动”,向家长宣传不用塑料袋购物、有乱扔废旧电池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提高了环保意识。

五、环境建设方面: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楼前绿地以路径分开园区,通过低中高三层次的立体化植物结构,突出了景观效果。学校在操场北侧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重视劳动基础建设。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充分利用各自的绿化区域结合班级文化实施绿化活动,并因时耕种部分植物,体现劳动基地的自身内涵,使其具有育人功能,又具景观效果。学校卫生制度健全,校园整洁,自身污染能得到控制。由于条件所限,现学校无水冲式厕所,这一点亟待解决。

六、教育效果与成果:

学校长期抓实环境教育工作,从校领导到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环境意识逐步增强,环保知识丰富。学生们在活动中加强了环境意识,增长了环保知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文明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楼道内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自觉节约水资源,积极回收可再利用废品。

环境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师生的文明素质。先后有42名同学的环保征文获**市一、二等奖;有25名同学荣获**市“环保小卫士”称号。广大师生积极撰写环保论文,向有关单位和报刊投稿,多次获奖,教育成果显著。

我校重视环保教育,多形式的开展活动,使我校环保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目的,2004年我校被授予“**市绿色学校”称号,2005年我校又被授予“**省绿色学校”称号。

第15篇

年度,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教办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工作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坚持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养成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环保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各类活动为契机,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于鲜活的实践中。

二、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校一年来,认真学习上级各项法规政策,落实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未出现任何重、特大事故。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层层落实学校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岗,明确到人,落实到位。我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力度,认真宣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开设安全教育课,由兼职教师讲述家庭生活、户外活动、交通、社会生活等方面应注意的种种安全问题,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等演练,加大对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三、继续把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全力以赴,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狠抓教育教学常规,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教学案,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积极稳妥推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并把它作为兴校的主要策略。老师们参加教研热情高,做工作的有心人,能理论结合实际,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培优辅差工作,让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四、继续落实环保教育。积极地进行环保教育,通过环境教育,使全校师生树立了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在行动上自觉遵守环保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了: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不乱扔垃圾、废物利用、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

五、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不断充实藏书量。健全图书管理制度,使用效率高,强化课外阅读,积极开展“五德教育”和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养成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六、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家校合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取得的主要效益:学校办学取得明显的效益,特别是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学校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欢迎。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