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

环保发展理念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13日到4月30日,主要工作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动员部署、积极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调研、组织“科学发展大家谈”活动;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从5月1日到7月19日,主要工作是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7月20日到8月17日,主要工作是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测评。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筹划安排,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局领导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作推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保障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运转。二是统筹谋划、精细方案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结合我县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县环境保护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方向重点以及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为顺利开展各阶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专门印发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领导责任、小组责任以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责任站股、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专职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具体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四是充分运用宣传手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全面掌握活动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政府公开网站、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和讲座以及各电视媒体等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在政府公开网、阳光政府网上设立了活动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反映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动态、进展和成效。整个活动期间,各网站、电视报导学习实践活动情况2则,此外,还专门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简报5期,为推动和促进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把学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我局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扎实开展“五个一天”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补课”式学习。在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结合环保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如开展了围绕反思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大讨论活动一次;参加县委组织的时代前沿讲座2期;鼓励职工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乡村干部培训班讲课,讲解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意识;干部职工撰写了12篇心得体会。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县环保事业发展的难题。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县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专题调研。组成由局长领导带队的调研组,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了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运行情况、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题目,分别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地进行勘察研究,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2篇。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环保审批、环境执法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单位各大队、股、室开展了自查自究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其中向人大、县委、政府、政协和相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问计环保方法和措施,通过环保政务窗口、环保公开网站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切实理清环保工作科学发展思路,由局长全程主持,认真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拟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局务会集中研究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征求机关领导、基层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确保报告质量。在评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五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的思路举措。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认真组织召开了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班子成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四)突出实践特色,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大发展。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两代表一委员”和各部门对我局机关作风的评议结果,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三、整体推进的思路。二是确定具体整改内容和标准。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订了《整改方案》,细化了整改措施,责任到人。明确了整改项目有5个方面19个问题。近期能整改好的有12项,中期整改的4个事项和远期整改的3个事项,制定了19项具体措施。三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我局把每一项整改责任到人,并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具体抓,统一由局学习办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局的整改工作;建立了督办、考评和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察督办,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列为局机关各大队、股、室负责人年度工作述职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主要成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不断转化学习实践成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系统服务群众和社会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可以概括为“呈现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呈现四个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即变原来的狭隘环保为现在的大建设观念,变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其次是工作要求的转变,即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根本要求,致力求发展,着力办实事,倾力谋特色;其三是学风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应付学习为认真学习;其四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服务意识更加强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实现四个提高:一是干部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干部理论素质得到提高;三是遵守纪律自觉性得到提高;四是廉政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学习,不断强化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我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切入点,认真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废、改、立工作做出安排,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本单位各项工作制度,制订和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工、青、妇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35项制度;制订了办公室工作职责、监察大队工作职责、驾驶员岗位职责等20项岗位职责和规范。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内容,办事程序。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审批公开办理指南、环境影响评价办理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程序、排污许可证办理审批程序等七个方面和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政府信息网站、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建设,并专人负责。四是制订环境宣传计划,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三)切实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1.积极开展县城饮用水源(明里娃水源地)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2.积极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定工作,会同有关乡镇和部门调查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本情况,开展了供水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规划前期工作(丙中洛乡格麻洛河水源地、*乡吉木斗水源地、*镇*水源地、*乡杀*水源地、*乡松当汪水源地)。为下一步开展编制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做准备。3.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频次,并制定辖区内饮用水水质环境监测计划。明里娃饮用水源、丙中洛格麻洛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减排工作。我局认真对照“十一五”期间州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明确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通过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强减排项目实施。为完成州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任务,加快了城镇环保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建设工作,我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推进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工作;二是通过宣传、引导第三产业尽可能不使用高含硫煤,减小二氧化硫排放量;三是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等方面加以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四是将总量控制任务分配到各企业,并将总量控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五是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对重点耗能企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五)环保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我局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中小水电开发企业,采选矿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整治,通过区域限批、责任追究、公众监督等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违法开工建设项目的行为,切实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实施,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2007年以来我局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4人次,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征收排污费26万元,成每年递增态势,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局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有效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完善环保投诉管理,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健全重要等制度,确保民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

(六)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局的各项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由原来的被动式审批转为主动服务。兑现了“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正公平,严格审批,强化验收”七项承诺,坚持服务优先,提高服务能力。在确保环评审批服务到位透明公正方面,包括强化对外窗口服务、强化电子政务服务、提高审批透明度、确保审批公正性等4项措施;在提高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开展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约谈协调制度、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环评审批手续等4项措施。对我县重大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明确责任、加快审批、跟踪问效,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的项目开辟审批的“绿色通道”,仅2009年以来,审查建设项目20项,二是积极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政务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和完善了环境保护政务信息,及时更新、充实信息,确保公众全面、准确地获得环保政务信息。三是提高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服务水平,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改变了以前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作方式。随着我县中小水电站进入建设的后期,我局提前介入,协助企业完成环保措施的落实,为中小水电站顺利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早日投入生产。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建筑;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挤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1 环保建筑的能源观一一节能与环境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环保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因此,环保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首先必须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式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物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屋内取暖制冷的目的。

2 环保建筑的设计观――建筑与气候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在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环保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 20℃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上下的舒适室温。因此,以环保建筑的设计观来看,大部分的照明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的空气产生,采暖可以从人体以及办公设备中获得,或通过其他自然方式补充。

3 环保建筑的技术观――技术与形式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3篇

幼儿园开展环保纪念日活动,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丰富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幼儿园开展环保纪念日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比如,通过世界人口日,幼儿可以了解地球入口已突破50亿;通过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幼儿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萌发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不同的环保纪念日活动,幼儿可以逐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萌发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世界反水坝目、世界人口日更多地体现了人类对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世界湿地日、世界林业节、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更多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而世界粮食日、世界旅游日、世界住房日则体现了人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再次,可以增强幼儿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在环保纪念日活动中,幼儿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遇到的挑战。这种全面的了解可以激发幼儿保护地球妈妈、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幼儿园在利用环保纪念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时,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时,我们要根据环保纪念日与幼儿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幼儿对相关话题的熟悉程度对环保纪念日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环保纪念日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我们将16个环保纪念日分成重点主题纪念活动日和一般纪念活动日两类。重点主题纪念活动日包括世界林业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动物日及世界旅游日。这八个纪念日的主题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且时间正好集中在3~6月及9~12月,与幼儿园的学期安排吻合。其余的纪念日则作为一般纪念活动日。在重点主题纪念活动日中。我们根据每个环保纪念日的内涵,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在一般纪念活动日,我们主要通过环境创设、简单宣传,让幼儿了解相关的信息。

在重点主题纪念活动日中,我们需要根据主题内涵。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效果。比如。“10·16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为了让幼儿从小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我们通过点心品尝、小品、歌舞表演、亲子游戏等形式,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举行了“我和粮食做朋友”的亲子活动。通过品尝各种点心,让幼儿了解不同点心的成分,知道粮食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小品表演《奶奶,我不爱吃……》,展示幼儿在家不愿吃饭及备受家长溺爱的情景,让幼儿看到自己不良的用餐习惯,从而激发他们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用餐习惯的愿望:在学唱《香喷喷的大米饭》《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等歌曲中,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的情感;在亲子游戏“小蚂蚁运粮”中,让幼儿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劳及粮食丰收时的喜悦。这些活动环节不仅增加了幼儿关于粮食的知识,更培养了幼儿珍惜粮食的情感。又如,在“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以鸟为主题,设计了看看说说各种各样的蛋、欣赏故事《鸟旅馆》、绘画“小鸟”、美工制作“小鸟的家”等活动,最后让幼儿自己布置活动室的墙面——“美丽的天空”。在活动的尾声“放飞小鸟”的环节中,有的幼儿依依不舍地对小鸟说起了悄悄话……这一系列活动激起了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使幼儿懂得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好鸟类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的道理。

在开展重点主题纪念日活动中,家长是我们需要充分挖掘的资源之一。我们通过家园互动,不仅举办了一次次成功的活动,更扩大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影响。通过幼儿,一批批家长也被吸引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队伍中来。

我们的家园互动包括各类亲子活动(如上面介绍的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及“家长做老师”活动。比如,在“3.22世界水日”主题活动中,我们邀请在节水办工作的家长介绍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这位爸爸老师带来了形象可爱的小老虎图片,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到了节约用水的许多好办法,如要一水多用、洗澡要选择淋浴等。接着。这位爸爸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把学到的好办法制作成宣传画,告诉更多的人。不同形式的家园互动不仅确保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更促使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京公约;航空犯罪;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5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111-02

《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北京公约》)及《北京议定书》在2010年国际民航外交大会通过,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将联合国反恐公约体系中的许多现有法律制度移植到公约和议定书案文中,同时将新出现的对航空运输业安全构成威胁的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定罪,进一步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来完善国际航空刑法,以保障国际航空运输业安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该项公约是民航史上首部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充分反映出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新的公约将逐步取代《蒙特利尔公约》,成为国际反恐公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一、公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北京公约》在已经形成的国际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对很多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环境法理念的引入是公约的重要发展之一,具体在公约的体现为:

《北京公约》正文第一条规定了在航空器构成犯罪的9种具体行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g)款中规定:“从使用中的航空器内释放或排放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同样在第(h)款中也规定:“对一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在一使用中的航空器内使用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

相比之下,《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一条仅规定:“ (甲)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从事暴力行为,如该行为将会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或(乙)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该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或(丙)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一种将会破坏该航空器或对其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对其造成损坏而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和物质;或(丁)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如任何此种行为将会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或(戊)传送他明知是虚假的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构成犯罪行为,并未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列入构成犯罪的情形之一。

国际航空安全公约将环境破坏列入评价要素实属首次,可以说是该公约的亮点之一,这是国际航空立法的一大突破,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然而对于环境破坏作为公约中犯罪的构成要件,其本身的评价标准和程序等具体规定尚未完善,但对其探讨和研究将对真正实现其立法目的和今后国际航空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民用航空犯罪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领域。

二、引入环境保护理念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日趋脆弱,面临巨大的挑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国际航空运输业引入环境保护理念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其自身的必然性。

(一)、普通国际航空运输业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噪音污染

尽管航空运输的噪音污染已经被各界重视,比如ICAO第35届大会通过了由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的,便于各国采用的对噪音管理实施“平衡做法”的指导材料,该指导材料主要包括通过制定严格的噪音适航颁证标准来降低噪音源、通过严格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使航空器噪音对机场周边人口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实行多种减噪运行程序以及采取措施禁止高噪音类型飞机在噪音敏感机场的运行限制措施等,[1]但其产生的噪音污染仍不能小视。

2、空气污染

飞行器发动机排放物对机场周边环境空气乃至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HC)和烟,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机场的能见度,还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另外,欧委会曾经指出:从1990年到2002年,航空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了近70%,而在此期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了3%。如果航空运输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机队数将比现在翻一番,那么其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必定相应增加。欧委会甚至警告说,如果航空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及时采取措施,到2050年,航空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成为全球气候改变的“罪魁祸首”。

3、废弃物污染

机场及航空公司的废弃物污染也是环境的一大杀手,比如机场工作人员以及旅客产生的固体垃圾,航空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更新换代等,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负担。如何寻觅可回收材料,鼓励促进资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提高废弃物改进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也是环保认识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在国际航空运输业愈来愈受到广泛和深刻的重视。

(二)国际航空犯罪对环境的破坏

在与国际航空犯罪的较量中,国际社会不断努力,一套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条约逐渐形成,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发展完善,即《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1963年东京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以及《制止在国际民用航空使用的机场非法暴利行为的议定书》(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综合有关预防、禁止和惩治危害国际航空罪的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航空恐怖主义犯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有关破坏国际航空秩序、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这一类恐怖主义犯罪的总称。具体来说,它应当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3种类型。[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航空器犯罪的恐怖主义分子实施恐怖行为的手段也日趋多样,恐怖主义犯罪组织开始利用核、生物、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恐怖袭击,特别是生产简单的生物武器(如炭疽柑菌)或化学武器(神经毒气)。专家和学者把利用人类最新科技成果来从事杀伤力巨大的恐怖主义犯罪称为超级恐怖主义犯罪。如此的犯罪活动,不仅对人身及财产利益造成巨大的危险性,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这种危害一旦产生,将会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除短时间内无法复原之外,也是全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美国“9.11事件”,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引起了美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震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场灾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世界贸易中心废墟的大火持续了3个月,救援人员花费更多时间清理瓦砾。其中一些残骸样本被送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检测,包括一根被飞机撞击过的钢筋。袭击事件后5个月,最后一名幸存者康复出院。事件后6个月,世贸遗址上的150万吨瓦砾才被完全清理干净,救援人员继续在地底下进行清理工作。直到2002年5月底,当地政府才举行了宣布清理工作正式结束的仪式,这期间产生的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污染带来的损害无法估量。

三、此举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作为国际航空运输大国,在国际航空运输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国际民航外交大会在北京召开,并以北京城市命名其通过的公约和议定书,更体现了我国民航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但是鉴于我国民用航空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现实状况,无论是航空安全还是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航空公司可能更多地关注民用航空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属于新生事物的环境保护这种先进的理念通常不能得到广泛重视。

《北京公约》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规范性条约,在此时顺应时代提出环境保护的理念,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先河,一方面为国人敲响了在航空运输方面注重环境保护的警钟,另一方面对其他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条约的制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5篇

《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北京公约》)及《北京议定书》在2010年国际民航外交大会通过,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将联合国反恐公约体系中的许多现有法律制度移植到公约和议定书案文中,http://同时将新出现的对航空运输业安全构成威胁的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定罪,进一步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来完善国际航空刑法,以保障国际航空运输业安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该项公约是民航史上首部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充分反映出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新的公约将逐步取代《蒙特利尔公约》,成为国际反恐公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一、公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北京公约》在已经形成的国际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对很多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环境法理念的引入是公约的重要发展之一,具体在公约的体现为:

《北京公约》正文第一条规定了在航空器构成犯罪的9种具体行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g)款中规定:“从使用中的航空器内释放或排放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同样在第(h)款中也规定:“对一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在一使用中的航空器内使用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Www.133229.COm

相比之下,《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一条仅规定:“ (甲)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从事暴力行为,如该行为将会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或(乙)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该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或(丙)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一种将会破坏该航空器或对其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对其造成损坏而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和物质;或(丁)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如任何此种行为将会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或(戊)传送他明知是虚假的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构成犯罪行为,并未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列入构成犯罪的情形之一。

国际航空安全公约将环境破坏列入评价要素实属首次,可以说是该公约的亮点之一,这是国际航空立法的一大突破,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然而对于环境破坏作为公约中犯罪的构成要件,其本身的评价标准和程序等具体规定尚未完善,但对其探讨和研究将对真正实现其立法目的和今后国际航空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民用航空犯罪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领域。

二、引入环境保护理念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日趋脆弱,面临巨大的挑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国际航空运输业引入环境保护理念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其自身的必然性。

(一)、普通国际航空运输业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噪音污染

尽管航空运输的噪音污染已经被各界重视,比如icao第35届大会通过了由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的,便于各国采用的对噪音管理实施“平衡做法”的指导材料,该指导材料主要包括通过制定严格的噪音适航颁证标准来降低噪音源、通过严格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使航空器噪音对机场周边人口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实行多种减噪运行程序以及采取措施禁止高噪音类型飞机在噪音敏感机场的运行限制措施等,[1]但其产生的噪音污染仍不能小视。

2、空气污染

飞行器发动机排放物对机场周边环境空气乃至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hc)和烟,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机场的能见度,还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另外,欧委会曾经指出:从1990年到2002年,航空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了近70%,而在此期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了3%。如果航空运输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机队数将比现在翻一番,那么其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必定相应增加。欧委会甚至警告说,如果航空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及时采取措施,到2050年,航空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成为全球气候改变的“罪魁祸首”。

3、废弃物污染

机场及航空公司的废弃物污染也是环境的一大杀手,比如机场工作人员以及旅客产生的固体垃圾,航空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更新换代等,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负担。如何寻觅可回收材料,鼓励促进资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提高废弃物改进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也是环保认识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在国际航空运输业愈来愈受到广泛和深刻的重视。

(二)国际航空犯罪对环境的破坏

在与国际航空犯罪的较量中,国际社会不断努力,一套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条约逐渐形成,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发展完善,即《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1963年东京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以及《制止在国际民用航空使用的机场非法暴利行为的议定书》(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综合有关预防、禁止和惩治危害国际航空罪的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航空恐怖主义犯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有关破坏国际航空秩序、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这一类恐怖主义犯罪的总称。具体来说,它应当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3种类型。[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航空器犯罪的恐怖主义分子实施恐怖行为的手段也日趋多样,恐怖主义犯罪组织开始利用核、生物、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恐怖袭击,特别是生产简单的生物武器(如炭疽柑菌)或化学武器(神经毒气)。专家和学者把利用人类最新科技成果来从事杀伤力巨大的恐怖主义犯罪称为超级恐怖主义犯罪。如此的犯罪活动,不仅对人身及财产利益造成巨大的危险性,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这种危害一旦产生,将会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除短时间内无法复原之外,也是全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美国“9.11事件”,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引起了美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震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场灾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世界贸易中心废墟的大火持续了3个月,救援人员花费更多时间清理瓦砾。其中一些残骸样本被送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检测,包括一根被飞机撞击过的钢筋。袭击事件后5个月,最后一名幸存者康复出院。事件后6个月,世贸遗址上的150万吨瓦砾才被完全清理干净,救援人员继续在地底下进行清理工作。直到2002年5月底,当地政府才举行了宣布清理工作正式结束的仪式,这期间产生的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污染带来的损害无法估量。

三、此举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作为国际航空运输大国,在国际航空运输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国际民航外交大会在北京召开,并以北京城市命名其通过的公约和议定书,更体现了我国民航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但是鉴于我国民用航空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现实状况,无论是航空安全还是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航空公司可能更多地关注民用航空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属于新生事物的环境保护这种先进的理念通常不能得到广泛重视。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6篇

《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北京公约》)及《北京议定书》在2010年国际民航外交大会通过,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将联合国反恐公约体系中的许多现有法律制度移植到公约和议定书案文中,http://同时将新出现的对航空运输业安全构成威胁的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定罪,进一步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来完善国际航空刑法,以保障国际航空运输业安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该项公约是民航史上首部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充分反映出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新的公约将逐步取代《蒙特利尔公约》,成为国际反恐公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一、公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北京公约》在已经形成的国际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对很多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环境法理念的引入是公约的重要发展之一,具体在公约的体现为:

《北京公约》正文第一条规定了在航空器构成犯罪的9种具体行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g)款中规定:“从使用中的航空器内释放或排放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同样在第(h)款中也规定:“对一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在一使用中的航空器内使用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即构成犯罪。

相比之下,《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一条仅规定:“ (甲)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从事暴力行为,如该行为将会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或(乙)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该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或(丙)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一种将会破坏该航空器或对其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对其造成损坏而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和物质;或(丁)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如任何此种行为将会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或(戊)传送他明知是虚假的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构成犯罪行为,并未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列入构成犯罪的情形之一。

国际航空安全公约将环境破坏列入评价要素实属首次,可以说是该公约的亮点之一,这是国际航空立法的一大突破,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然而对于环境破坏作为公约中犯罪的构成要件,其本身的评价标准和程序等具体规定尚未完善,但对其探讨和研究将对真正实现其立法目的和今后国际航空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民用航空犯罪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领域。

二、引入环境保护理念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日趋脆弱,面临巨大的挑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国际航空运输业引入环境保护理念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其自身的必然性。

(一)、普通国际航空运输业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噪音污染

尽管航空运输的噪音污染已经被各界重视,比如icao第35届大会通过了由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的,便于各国采用的对噪音管理实施“平衡做法”的指导材料,该指导材料主要包括通过制定严格的噪音适航颁证标准来降低噪音源、通过严格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使航空器噪音对机场周边人口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实行多种减噪运行程序以及采取措施禁止高噪音类型飞机在噪音敏感机场的运行限制措施等,[1]但其产生的噪音污染仍不能小视。

2、空气污染

飞行器发动机排放物对机场周边环境空气乃至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hc)和烟,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机场的能见度,还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另外,欧委会曾经指出:从1990年到2002年,航空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了近70%,而在此期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了3%。如果航空运输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机队数将比现在翻一番,那么其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必定相应增加。欧委会甚至警告说,如果航空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及时采取措施,到2050年,航空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成为全球气候改变的“罪魁祸首”。

3、废弃物污染

机场及航空公司的废弃物污染也是环境的一大杀手,比如机场工作人员以及旅客产生的固体垃圾,航空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更新换代等,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负担。如何寻觅可回收材料,鼓励促进资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提高废弃物改进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也是环保认识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在国际航空运输业愈来愈受到广泛和深刻的重视。

(二)国际航空犯罪对环境的破坏

在与国际航空犯罪的较量中,国际社会不断努力,一套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条约逐渐形成,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发展完善,即《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1963年东京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以及《制止在国际民用航空使用的机场非法暴利行为的议定书》(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综合有关预防、禁止和惩治危害国际航空罪的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航空恐怖主义犯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有关破坏国际航空秩序、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这一类恐怖主义犯罪的总称。具体来说,它应当包括劫持航空器罪、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和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罪3种类型。[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航空器犯罪的恐怖主义分子实施恐怖行为的手段也日趋多样,恐怖主义犯罪组织开始利用核、生物、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恐怖袭击,特别是生产简单的生物武器(如炭疽柑菌)或化学武器(神经毒气)。专家和学者把利用人类最新科技成果来从事杀伤力巨大的恐怖主义犯罪称为超级恐怖主义犯罪。如此的犯罪活动,不仅对人身及财产利益造成巨大的危险性,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这种危害一旦产生,将会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除短时间内无法复原之外,也是全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美国“9.11事件”,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引起了美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震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场灾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世界贸易中心废墟的大火持续了3个月,救援人员花费更多时间清理瓦砾。其中一些残骸样本被送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检测,包括一根被飞机撞击过的钢筋。袭击事件后5个月,最后一名幸存者康复出院。事件后6个月,世贸遗址上的150万吨瓦砾才被完全清理干净,救援人员继续在地底下进行清理工作。直到2002年5月底,当地政府才举行了宣布清理工作正式结束的仪式,这期间产生的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污染带来的损害无法估量。

三、此举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作为国际航空运输大国,在国际航空运输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国际民航外交大会在北京召开,并以北京城市命名其通过的公约和议定书,更体现了我国民航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但是鉴于我国民用航空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现实状况,无论是航空安全还是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航空公司可能更多地关注民用航空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属于新生事物的环境保护这种先进的理念通常不能得到广泛重视。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理念环保思维

引言

我国加速教育改革也意味着社会对教育事业提高了重视程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化学教育中,通过不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绿色理念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在教学绿色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绿色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维。

一、将绿色化学理念渗入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进行新型化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提高化学改革的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学生产生环保体验,从绿色环保角度看待化学知识。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环保习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为社会输送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环保型人才[1]。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有毒、有害物品,使用绿色化学理念展开教学,有助于避免有毒害化学物质带来的伤害,提高化学课堂的安全性。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学生受到的健康威胁。同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从教师自身做起展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得到思维的转变,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在环保思维下展开的化学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环保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是对教学改革的落实,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

(一)重点展开绿色化学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需要加入绿色化学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明白化学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课程内容,增加绿色化学内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的理念[2]。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和绿色化学理念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讲解雾霾现象的形成和治理,雾霾作为社会热议的讨论话题,会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经过对雾霾现象的讲解,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理念向学生传递,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融合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完整的传递给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和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化学教育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化学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很多化学课程中,化学知识都能联系到环保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环保理论的联系,充分体现出学科优势。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环保理念的灌输。例如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从绿色环保理念展开实验教学,在环保理念下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融合起来,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化学反应实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新能源开发利用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重视能源问题,可以在生活中节约能源,这样才算是有价值的化学教育。教师通过将化学实验和绿色环保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了解到化学的两面性,从而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从自己做起建设绿色环保社会。

(三)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十分常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微课、慕课的使用,让化学教育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教育改革加快了脚步。为了让绿色化学理念更好地融入化学教育,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兴趣引导下更加专注的进行化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温室效应、冰川变化,基于动画视频资料,学生更直观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介绍引发环境污染的化学药品和化学反应。这样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渗透。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设计;应用方法

1引言

当今我国经济正在处速发展阶段,绿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绿色理念不单单指绿色环境,而是要将绿色理念深入到各行各业中。以当今建筑行业现状来讲,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大、资源消耗大,并且在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周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但近现状分析,建筑行业往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对绿色理念设计甚少,使得建筑施工对生态破坏严重,近些年来城市中的酸雨、雾霾等问题非常严重,这与建筑施工污染有着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顺应时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理念来提高建筑行业的绿色化水平,为推动绿色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平稳发展。

2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理念概述

(1)绿色建筑概念分析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绿化、屋顶花园建设等,而是在保障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让,最大限度上减低能源损耗问题,包括:节能、节水、节地等,从而实现环境保护,降低施工污染,从而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推动建筑行业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绿色建筑主要是以自然、人、建筑三者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人工手段和天然环境相结合,构建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并且要尽可能的减少或控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权利做好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发展的契合点。(2)环保节能设计概述简单来说,环保节能设计就是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在保障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能源的使用,并在工程设计中彰显出环保设计理念,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现如今,环保节能设计工作深入人心。因此,建筑行业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要加强建筑环保节能设计,大力引入新技术、新材料,降低能源消耗,贯彻绿色理念。

3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理念分析

(1)资源节约与资源循环理念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是绿色建筑设环保节能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念主要是指采用实用性较高的形式,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消耗量。资源节约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能够彰显出绿色设计理念,这也是当今建筑施工的一大趋势。资源节约包含与资源循环,在建筑环保节能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资源循环理念,提高施工材料、机械利用率,进而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再者,环保节能设计必须实现人、建筑、自然的三者协调统一,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环保节能设计理念的积极作用。(2)生态保护与节能理念建筑设计中的诸多环节都对能源有着较强依赖性,例如照明、空调等房屋就是一种高消耗建筑。高消耗建筑不仅会造成资源紧张,同时也会影响周边环境。据有关部分统计,地球一半左右的资源消耗都在建筑材料上。在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概念中,要将高消耗转变为低消耗,通过先进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创新建筑资源,降低对传统建筑资源的依赖性,甚至在某些环节实现自给自足。当今环境污染问题与建筑行业有着直接关系,例如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因此,必须要贯彻资源节约观念,实现建筑材料创新,提高建筑周边环境保护力度。例如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使用。(3)贯彻人类健康理念对于绿色建筑工程而言,绿色建筑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每个行业都要以人类健康最为出发点。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人类健康理念是其基础要求之一。在建筑环保节能设计中,不仅要降低资源、能源浪费问题,实现“节能”理念,同时也要降低有害材料的使用量,例如一些不易讲解、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等,从而保障人体健康,将绿色设计理念建造在人体健康基础之上。与此同时,也要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果施工材料不过关,一切环保节能设计理念都会化为乌有,因此,在绿色建筑中,质量依然是第一位,只有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基础上,再进行环保节能设计与施工,可见加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4绿色建筑中开展环保节能设计的意义

(1)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几十年的发展期间,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现如今,城市污染问题愈加严重,雾霾、酸雨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夜晚我们可以发现,天上除了一轮明月之外,很难看到天空中的星星,这就是空气污染的最直接表现。因此,为了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建筑行业的领头作用,也就是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要一改传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满足时展需求,降低周边环境的影响,让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有机结合。(2)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近些年随着建筑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能够保障建筑企业长足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要降低施工成本,提倡绿色设计理念。如今城市不断扩张,扩张的标准就是城市建筑,新型建筑、新楼盘不断增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购置房产时也会做出相互对比,也就是同样的价格客户会选择质量更高的产品,质量相同,客户会选择价格低、绿色性强、安全性好的房产。因此,实现绿色建筑施工,加强节能环保设计,不仅是时展需求,更是建筑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融入绿色环保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拓宽建筑施工中的经济空间,从而给予更多资金让建筑企业开发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再次融入到建筑生产中额,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实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同时也是加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对建筑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影响,如技术限制、思想限制、政策标准等,对建筑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再者,传统建筑模式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无法充分发挥建筑行业领头羊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中的环保型理念。虽然人类不能创造地球,但能够“毁灭”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发展,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绿色建筑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所提出的建筑理念,通过加强资源使用率、能源使用率、融入新的技术设备等,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环保节能设计依然会存在污染问题,但完全在自然生态“自净”能力范围内。总之,通过融入环保节能设计能够极大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协调统一。(4)是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绿色城市理念的提出,注定了建筑行业必须朝向绿色方向发展,绿色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想要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通过加强环保节能设计,能够极大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绿色性”,也就是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不仅是代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绿色城市注入巨大的推动力,实现“绿色经济”,从而保障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建筑数量迅猛增加,想要保障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满足人们对建筑行业所提出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中的环境质量,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筑环保节能设计的宗旨是保障的人、建筑行业、自然和谐统一,冲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建筑外墙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设计对于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来说,外墙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纵观当今建筑外墙材料施工,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是内测保温节能设计;二是外侧保温性能设计。其中,内测保温技术虽然施工工艺简单,但会造成大量的室内空间浪费,也就是占用室内空间较大,并且没有外部保温性强。外侧保温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外部进行保温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室内的应用面积,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虽然外部保温设计施工难度较高,但施工流程比较简洁,并且当今外墙施工技术使得外墙温度不会受到室内气候侵扰,保温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外保温设计还能够降低保温材料在室内的可能性,从而使墙面装饰工程不受限制,设备使用与安装也更加简洁,墙体温度应力较小。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好的话会降低保温质量,甚至会出现裂缝、渗水问题,在一定程度加强维护工作量。因此,需要保障材料的质量性,避免出现二次施工或多次维护的问题,降低材料浪费。(2)门窗绿色节能环保技术设计在建筑维护结构施工中,消耗量做大的就是外窗环节,如果外窗施工得不到良好的处理,会在寒冷的冬季、炎热的夏季,出现热量散失或冷气等问题,并且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问题。由于近些年我国外窗透光材料发展非常迅速,这些材料能够极大的提高外窗的隔热性与保温性。因此,在进行门窗施工设计中需要重点的选择一些节能型玻璃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新型玻璃的主要优势是辐射量相对较低,由于新型玻璃表面涂了一层薄膜,也就是半导体氧化物,从而吸收大多数太阳中的光线,在加上当今塑钢门窗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惰性气体的热传导性能低,室内温度无法传递到室外),并且能够加强门窗的气密性。阳光虽然对人体有益,但不同频率的紫外线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新型门窗玻璃能够过滤紫外线,并且能够保障室内的保温功能。为了能够加强的门窗气密性,进一步提高门窗保温性能,需要加强密封工作,也即是采用泡沫塑料,该种材料的密封性强,能够有效堵塞门窗缝隙。(3)屋面绿色设计环保技术设计在开展得屋面环保节能设计中,需要重点选择吸水性能低的材料,并且要严格控制器导热系数。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材料搁置在屋面板和防水层中间位置。如果材料选择相对合理,既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并且能够保持建筑内部的湿度。再者,通过开展屋面绿化设计工作,从而降低房屋周边的温度。据有关调查表明,然当房屋周边环境下降1℃,房屋中的空调能耗就能降低6℃,从而降低建筑使用中电能损耗。再者,屋面绿化工作能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些都能够在屋面设计中贯彻绿色理念。(4)室内装修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分析选择绿色环保的室内装修材料。在开展绿色装修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室内有害材料应用,分析不同的施工材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加强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加强室内装饰材料的把控工作,例如涂料、油漆、塑料制品等,分析检测报告等,严重杜一些成本高、耗能高的材料。现如今,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绿色施工材料,只有保障施工材料的安全性,才能够切实落实环保理念。在进行室内装修过程中,例如花岗岩、大理石、瓷砖等材料,需要开展相关机构检测工作,如镭、钾等元素,不得超过国家标准。(5)不断加强“三新”工作第一,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贯彻环保节能理念,也就是在工程设计环节强化工程设计工作,从而降低施工材料应用。现如今,虽然工程外观设计非常重要,但如果设计内容过于复杂,不仅会提高工程施工难度,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施工浪费(材料损耗比较多,容错率差),因此,在工程设计环节中必须要保障的工程外观设计的精度,也就是以最少的工程材料实现更加精致的装饰效果。第二,新施工方法。在工程建设中,施工过程对整个施工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也就是加强施工控制环节能够有效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的首要条件就是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节能理念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提高的施工精度,降低施工中的错误率,提高施工容错率,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要求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施工,从而保障施工质量,降低材料浪费。第三,新材料。现如今,建筑市场中的绿色材料非常多,很多材料不仅对生态影响较小,并且对人体无害。因此,需要派专业采购人员购置相应的绿色材料,降低施工材料对建筑整体的影响。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工作,分析材料中的组成元素,保障新建筑材料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并且加强新材料的研究工作,配上更加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材料浪费问题。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概念,提出了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中开展环保节能设计的意义,最终分析了环保节能设计与实施内容,旨在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绿色性”,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建民.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7):29.

[2]郭旭阳.建筑环保节能设计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83~85.

[3]贺娜.浅谈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视界,2013(32):138.

[4]刘年臣.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7+6.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物业管理;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号召,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低碳生态环境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继承了传统物业管理工作的有点,摒弃了缺点,在结合传统物业管理工作基础上发展形成。

一、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伴随着的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渐从以往的住房面积要求转变到当前对居住环境、物业管理、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人考试考了如何改善自我生活环境以及提升身心健康水平[1]。然而传统的物业管理更多的倾向于关注硬件管理的维护与管理,缺乏对小区住户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因此,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已经满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业管理需求。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

1.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往往比较注重维护管理硬件设施,通过物业管理规定将硬件设施等持续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而可持续发展物业管理需要以人居环境的健康为核心,持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保证提供业主安全舒适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业主居住的环境进行全面的维护,避免业主居住环境中可能给业主造成身体或心理上出现不良影响的情况出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更加应该探索业主的心理活动,以有针对性的满足业主的心理需要,从而为业主营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2]。

2.坚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业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唯一服务对象。因此,将业主的需求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工作方向。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制定能够满足业主需求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内容方面与业主开展积极地沟通与交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让业务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处于一种舒适的生活状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服务目标是否实现直接取决于业主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要求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真实地评价,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需求,让业主也能够参与到物业管理的工作中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

目标[3]。

3.展现低碳环保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融合着低碳环保理念,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其给业主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生活,并且将这一理念始终贯彻至物业管理的服务当中,将低碳环保理念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展现出来。

4.拥有高效高质的服务网络

高效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网络能够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三大基本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必须要拥有高效高质的管理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经济、专业的开展管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仅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拥有广泛的信息渠道,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与判断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效果,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的多元化个性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不仅仅要实现传统物业管理工作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实现其他更多的特殊功能。其中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自然环境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主要需要包括以下内容:居民对住宅区居住环境的满意率要高于85%;住宅区各种污染源均实现达标排放;生活使用污水排放能够符合环保要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拥有明确的分类回收装置、定点回收、业主能够根据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不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能够实现国家安静住宅小区的相关标准;社区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各种公共设施完整并且可正常使用,不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无违章建筑或设备,无乱贴乱喷等小广告情况,无露天焚烧烧烤情况;社区绿化面积大于35%以上,并且需要配有休闲娱乐设施;社区业主环保意识提升,能够自觉做到保护环境,积极爱护社区中公共设施、树木植被,节约用水、用电,主动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方式;提倡社区业主使用无磷洗衣粉、带有环保标志的冰箱、空调等;定期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绿色行动等低碳环保活动,定期发放普及环保类书籍、图文资料等,通过实地考察、外出活动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能够营造和谐、舒适的社区居住环境,全面降低物业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减少物业管理工作的能源消耗,降低社区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社区污染事件发生概率,显著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社区业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从而实现全面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皮春英,田宝艳.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6):29.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0篇

第一代环境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第一代环境法经历了从传统侵权法的规则到保护法、污染治理法的发展、以整体保护和强化保护为目的的框架立法或程序的发展、宪法保护环境的立法以及公民基本环境权的确认等几个发展阶段①。与第一代环境法强调命令控制式管理制度不同,第二代环境法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必须以基本价值观和伦理准则,即环境法的理念作为其法理基础。

由于环境法的理念是环境立法、司法的思想或观念的出发点,是环境法的思想体系,因此,第二代环境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贯彻环境法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的实践中,与我国有着因经济发展而严重污染环境类似经历的日本,抛弃其自明治时期就已根深蒂固的“产业优先”理念,自1990年代开始向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并成功地从“污染先进国”跻身为“公害防治先进国”。为汲取日本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失败教训,避免重蹈日本之覆辙,探讨日本环境法理念转变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环境法理念的历史演变

(一)根深蒂固的“产业优先”理念

根据日本公害环境法的立法•判例与学说的发展状况、国家或自治体对环境问题的政策以及市民参与环境保全运动等要素,日本公害环境法制的历史发展过程,通常被分为萌芽期、形成与发展期、停滞期以及完善期等四个时期。wWW.133229.coM在前三个时期里,日本环境法长期坚持与贯彻了“产业优先”的环境法理念。

1.萌芽期(195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环境公害问题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的“发展生产”、“振兴工业”政策下的近代矿工业的勃兴期。特别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伴随着日本重工业、化工业等的加速发展,大都市煤烟大气污染或者因化工厂排污引发的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扩展开来。但是,在“发展生产”、“振兴工业”的经济政策指导下,日本政府并不注重环境保护;在对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形成了“产业优先”的环境法理念。因此,对于明治时期所发生的公害环境问题,日本政府通常采取了压制环境公害的居民运动,或者介入受害人与加害企业间有关补偿纠纷之中,通过强行要求受害人接受企业的微乎其微的补偿而放弃将来的权利等行政手段来解决。在环境立法上,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应对严重环境问题的环境法体系。

此后,因二战失败而遭受到严重打击的日本工业,在战后显示出其复兴的发展态势。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生产战争特需用品为契机,日本经济得到急速复兴。但与此同时,这种急剧的经济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公害事件也在各地频繁发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战后的日本,依然存在“产业优先”思想、不断推行以“产业优先”思想为基础的环境政策、没有建立公害环境法等社会问题[1](p9-11)。

2.形成与发展期(1950年代后半期至1970年代前半期)。此时期日本公害环境问题呈日趋加重的态势。

首先,1950年代后半期至1960年代中期,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前期,由于以下原因:(1)企业忽视环境保护投入;(2)资源浪费型、环境破坏型的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3)人口增长、产业密集;(4)消费生活方式盲目而急速地普及;(5)国家以及地方自治体缺乏公害防治对策,日本环境问题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环境被害的程度上,都比前一时期严峻。为应对这些环境问题,日本于1958年制定了《关于公共用水域的水质保全法律》、《关于工厂排水等规制的法律》,1962年制定了《煤烟排放规制法》等。但是,前期的公害环境法制仍存在“对症疗法”和“产业优先”的缺陷。即在环境法制中,融合了经济成长因素。如《水质保全法》第1条规定了水质保全与“产业的相互协调”目的。正因为如此,日本“水质二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公害法的作用,其结果是水质污染现象不断加重。

其次,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半期,日本进入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后期。这一时期,严重的公害灾害不断发生,且愈演愈烈,以致于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公害事件”。但是,在“产业优先”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规制公害问题的政策迟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公害问题深刻化、公害反对运动高涨和地方自治体参与等因素影响下,《公害对策基本法》虽然于1967年8月得以通过实施,但是,由于该法依然固守“产业优先”原则,将防止公害所保护的法益,区分为人的健康与生活环境,使该法存在致命的缺陷。正因如此,即使是在《公害对策基本法》制定后,日本的公害问题仍呈现不断恶化的态势。为克服这些缺陷,日本从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开始从形式上、内容上对公害法进行完善。在1970年的“公害国会”上,日本制定和修改了14部与公害相关的法律。

这一时期,对于环境纠纷问题,日本市民通常倾向于选择行政手段来解决。但是,在“产业优先”的环境法理念下,行政机关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发展第一”,并未将救济受害人、抑制公害作为其首要目的。至“四大公害”事件发生,日本公害受害者,开始利用法院维护自己的权利[2](p54-58)。 

3.停滞期(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此时期日本环境法的立法出现了停滞乃至倒退现象。

为应对尚未完全解决的和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继续沿用从前在“产业优先”环境立法理念指导下的公害环境法,已不能充分解决这一时期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完善与发展环境法以妥善处理新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必要。但是,由于石油危机,经济成长处入停滞时期的日本,再度重视经济成长的思想不断加强。因此,日本公害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制的展开,并没有朝完善的方向发展,反而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公害、环境政策又陷入了停滞乃至后退的时期[3](p6)。首先,环境基准出现缓和趋势。其次,1988年实施《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时,对《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规定的第一种指定地域(大气污染地域)的全面解除,减轻了企业的责任,不利于受害人的救济②。再次,针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前防止环境破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课题,日本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的环境影响评价小委员会,虽然提出了法案,但由于遭到经济界和有关开发部门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通过。从上述日本环境法制的动向来看,日本公害法制并没有发挥其消除公害的机能,反而成为容许公害存在的法律。

在环境法制出现倒退的状态下,自1970年代后半期开始,各地关于损害赔偿请求和侵害排除请求诉讼,此起彼伏。对于损害赔偿请求,法院多承认了被害者的请求。但是,自1975年以后,在日本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对侵害排除请求权进行限制的判例。如在请求排除新干线噪音振动的新干线诉讼中,法院全面否定了原告侵害排除请求权。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1.《环境基本法》的制定。进入198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超出国境、臭氧层的破坏、地球温暖化等地球规模的环境问题等。为适应环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环境法制开始走出了停滞、倒退时期的困境,进入到环境法制的完善期。其中最具有意义的立法活动,是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制定,使日本的环境法制以及环境政策在通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途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新的环境基本法体系的形成。第一,在《环境基本法》中明确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基本理念。第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具有法定计划性质的环境基本计划成为日本环境基本法制的中心。第三,国家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具有环境保护的义务。第四,导入了政府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计划、采用经济手段等措施③。第五,明确规定了关于地球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协助措施。

转贴于

2.环境法理念的转变与侵权民事责任的动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围绕大气污染的公害诉讼,出现了新的动向。首先,千叶诉讼判决以后,裁判所作出承认企业责任的判决,这一判决已成为今后类似诉讼的模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被告企业除支付损害赔偿金以救济被害者外,同时还支付“解决金”以作为对污染地域的环境再生费用。这对环境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因自动车排放尾气产生大气污染方面,西淀川第二次至第四次诉讼,以及川崎第二次至第四次诉讼,在承认自动车排放的尾气与健康被害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承认了国家和阪神高速道路公团的责任。2000年1月31日,尼崎大气污染公害诉讼和名古屋南部诉讼,承认了柴油机排出的微粒子与健康被害的因果关系,并承认了原告的停止侵害行为请求权,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判决。同时,国家、公团与原告达成和解的诉讼,也呈上升趋势。可见,这一时期,通过裁判、行政等一系列活动,日本不仅克服了公害问题,而且为向新的环境问题挑战作好了准备。

二、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发展必须从基本理念的转变开始

日本环境法理念从“产业优先”向“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反映了第二代环境法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发展,首先必须从环境法基本理念的转变入手。

(一)环境法理念是决定环境政策的核心

在日本战前乃至战后的经济高度发展时期里,日本的公害环境政策,一直未能摆脱明治时期以来所确立的“产业优先”思想,其结果是,日本公害环境规制不仅没有发挥其抑制和防止公害发生的功能,相反,却成为容许公害现象不断恶化的法律,这也是日本成为“公害列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环境问题国际化以及保护环境的国际化运动的展开,自1990年开始,日本环境法制理念经过调整后,环境法制走出了从前的“产业优先”思想左右的停滞、倒退时期的困境,进入到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日本《环境基本法》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之下,日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全关系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其一,从对抗到合作。在“产业优先”的环境法理念下,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经济发展优于环境保护的环境政策,以致使企业与居民处于对抗关系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正确确立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及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使企业与居民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成为可能。其二,从利益的抑制到利益的均衡。为有效抑制“产业优先”理念之下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的频繁发生,广大受害人最终选择了追究加害企业的民事责任,实现救济受害人目的的途径。但是,这种通过对加害企业利益的予以抑制的救济措施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明确了有计划地推进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协调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以及国民间的环境保护责任,特别是税金制度、补助金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的采用,均衡了环境保护者之间的利益,实现了事前抑制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发生,最终达到了环境保护之目的。其三,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扩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日本将环境保护措施从生产领域延伸到了消费领域。如《环境基本法》第23条、24条、26条等均明确规定了为实现环境保护之目的,国家应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促进降低环境负荷的制造、加工、销售事业活动,发动民间团体展开绿化活动以及能源再生的回收活动等,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消费领域,有利于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之目的。这样,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日本也真正摆脱了“公害先进国”困境而步入了“公害防治先进国”。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而言,一方面,尽管我国在制定环境法的时候,把保护人群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把保障经济发展放在第二位,但在实践中往往变成了“经济优先”原则[4](p148-149);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环境法律的目的条款中均有促进经济发展的表述,所以环境执法人员在实践中一旦遇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冲突的情况,其做出经济发展优先的选择,也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在此情况下,环境法律就丧失了保护环境利益之功效。有鉴于此,我国制定有关环境政策时,应切实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才有利于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和冲击。

(二)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应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就开始探讨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特别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11月28日印发的《“十一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立法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构建生态保护、核安全法律框架,完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因此,在我国当前探讨修改《环境保护法》之际,必须首先在立法目的上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立法是科学,是社会资源与财富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杠杆。” [5](p91-102)在一系列立法的过程中,目的的设定是最为重要的,它是立法者将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在成文法上做出的表现和反映,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则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的[6](p12)。环境基本法功能的实现,必须要求有能够促使功能实现的立法目的。对我国环境基本法而言,其形式上的目的就是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动机上的目的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衡平世代间人类在既得利益与长期发展和繁衍上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立法中,必须明确环境立法的目的。环境立法的目的决定着整个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调整对象,也决定着环境法的使用效能。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虽然在第1条中明确规定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但是,实质上这种立法在指导思想上仍然有“人本主义的——与现代环境伦理观和地球生物圈中心主义相对立的——传统法律伦理观”所左右之嫌。即环境立法在立法者的理念里只是作为促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浅层的环境主义[6](p292)。应该说,这一立法目的仅仅是形式上的目的,并没有揭露出环境基本法应该具有的深层次的动机上的目的,更谈不到体现所谓的“现代环境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环境基本法的功能。正因为这种“人本主义的传统法律伦理观”理念的指导,导致我国在实践中通常只注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以致于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和冲击不断加大,乃至环境负荷达到极限。故其修改应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在树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理念基础上,把握住环境基本法所应具有的形式上的目的和动机上的目的。因此,以日本环境法理念转变的经验为鉴,从立法目的上贯彻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仍然是我国第二代环境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环境法理念也是影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1990年代以前,日本私法救济公害被害的法制理论,通常追随国家行政政策,受“产业优先”、“经济调和”等思想影响较深。特别是在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日本判例拘泥于“产业优先”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行政政策,“忍受限度论”、“回避可能性”、“相当因果关系”、“利益衡量”等理论,由于忽视环境侵权行为特征,极为注重加害行为的公共性、社会性、地域性、先住关系等因素,而置受害人利益于不顾,不承认对诸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大规模环境侵权行为的侵害排除责任,以致于助长了环境侵权行为现象,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自进入1970年代后,日本公害裁判中请求对继续发生的公害被害予以停止和防止该行为发生的诉讼——侵害排除诉讼,呈增加趋势。这些诉讼在“四大公害”诉讼明确了加害企业的法律责任的基础上,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对策。最初,日本下级审法院还出现了承认对公共事业、大规模的设施的排除侵害请求的诉讼判决,但是,自1975年后期开始,判例上出现了限制承认侵害排除请求的判决。这实际上仍是“产业优先”思想左右的结果。自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法理念以来,特别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理念越来越影响着私法救济公害被害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在日本学者的努力下,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在司法实务中,自2000年1月31日神户地方法院作出了承认受害人以抽象不作为为内容的排除侵害请求权以后,与曾在请求停止行为的民事诉讼中追随行政政策的倾向相反,法院越来越显示出司法忠实依照法律价值进行判决的司法态度。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工程;作用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more urgent,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nly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gl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of awakening, low carbon economy is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economic slowdown, but in this proces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dvocate of natural the respect and protection, and help get the economy more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对于世界性环境问题的探讨。在面对全球面暖的局势下,联合国以及各个国家都分别成立了相关的部门来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深入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了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大事来抓。倡导低碳理念,做好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持续发展。在低碳的经济背景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是对低碳理念的践行,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重要举措。

一、低碳经济的理念

低碳经济是在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和促使下形成的一种经济观念,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体的分配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任务中,遏制温室气体对大气层的破坏。

(一)低碳经济的奋斗目标

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被英国政府首次提出时,就得到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其首相布莱尔还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80%左右,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60%,全面建设低碳型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理念倡导是对人类发展的长远打算,具有高度的人类使命感和责任感。低碳经济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模式都有了约束,使得相关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不断考虑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环保理念下的经济活动,提升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将新能源的建设和发展放置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从而为世界的低碳工程作出贡献。

(三)低碳经济对环境保护工程的要求

低碳经济的理念本身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倡对环境、资源保护性的模式,而环境保护工程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低碳经济理念的具体执行过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能够约束企业以及个人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行为,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最终共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性

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是世界性的低碳发展任务,对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足的促进作用。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对于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加快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理念和任务。

(一)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能够减少经济活动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制止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促使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社会利益,从而将环保工程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发展理念中,带来企业更加长足的发展空间。只有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才能提供给经济发展的长足动力。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的强调发展速度,不计后果的盲目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是也是极大的,而且是不利于经济的后续建设和发展的。

(二)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能够体现人在社会活动中对于环境的保护,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资源整合,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将环保的理念始终贯彻到具体的经济行为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带来个人身心发展的愉悦

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也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社会结构的最小元素——个人的需求最终集合成了社会的发展意愿,只有注重个人的发展要求,才能最终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是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需求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的物质满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途径,而相对来说,精神需求的满足则薄弱一些。美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的具体措施

环境保护工程既是一种发展目标和要求,也是一种发展手段,需要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实施。在进行环境保护工程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形势下的世界发展格局,了解到个人和社会的长足发展需求,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推进环保工程的发展。

(一)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应该是在具体的法律法规之下进行的,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定环境保护的法规,是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也能够促使各个地区对于环境保护的工程建设,提高环保工程的执行率。

(二)利用高新科技手段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减少对环境有害的活动是促使环保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中,应该加强对环保材料的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努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改变传统方式中对于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模式,引入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观念,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来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三)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绿色出行方式是环保工程落实到具体个人的体现,强调个人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保持良好的习惯,不仅注重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也注重社会生活环境的保护。提倡对环境污染小的出行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做好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从而将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思维意识中。

总结:

低碳经济理念体现的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于环境的重新认识和保护意识,低碳经济是有具体的奋斗目标的,能够起到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分配到国家的发展任务中。环境保护工程是低碳经济的践行,能够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使政府环保工程的建设,也促使个人加入到对环境保护的任务中,从而共同建设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经济;低碳

新经济时代,发展低碳旅游、环保旅游,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旅游事业实现自身创新改革的需要,茶文化旅游作为我国当代低碳旅游的代表,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高度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茶文化旅游,喜欢茶文化,促进国内旅游内需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环境资源问题,创造更多经济收益。

1低碳促进旅游观念的变革

1.1旅游生产观念的变革

我国的旅游业正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随着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正是旅游发展的过于迅速,才出现了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服务质量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的旅游企业在追求低碳环保式旅游发展方向的同时,要求旅游者能够在实际旅游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游客心态,形成正确的观念,不破坏环境以及旅游设施。出于对游客的安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景点专门设计了与环保有关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可以参加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为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环境,倡导旅游出行者尽量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完成旅游,少开私家车,使用电动车或自行车完成旅游。随着游客的增多,诸多饭店也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健康的食物,在避免铺张浪费的同时,强调节约粮食,并倡导光盘行动。我国的许多旅游风景区都以绿色环保、低碳健康为主题,因此,在追求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倡导以低碳环保为旅游的最终目的,才能保证在完成旅游以后可以让山更青、水更绿,空气也一如既往的清新。

1.2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

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都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所以更多的旅游者采取了徒步或骑自行车来取代乘用私家车,这也保证了尽可能少的排放空气污染物,让旅游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同时还倡导旅游者住宿时尽量使用可循环用品,以良好的环境卫生为基础,避免过度浪费或购买不需要的旅游纪念品等。诸多旅游景区还举办了植树有奖竞猜等活动,让观光者在旅游时能够参加许多有意思的环保活动,确保旅游景点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宜人,也能够让环境避免受到过多的污染。

1.3旅游政策观念的变革

低碳环保的旅游行为属于游客的自觉行为,各景区只能提供倡导性意见。为尽可能追求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旅游发展行业,各饭店景区需要时刻以保护环境为基本要求,在追求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方面,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避免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才能让旅游景区的环境时刻保持最原始状态。在旅游景区设立专门的指示标识,确保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避免投入过多的废物,让游客形成一种基础的环保概念,并确保游客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有效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促进旅游行业和谐稳定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手段了解与旅游和节能减排有关的信息,在完成政府号召的低碳减排活动的同时,有助于形成一种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确保游客可以自觉履行自身职责。

2旅游业良好发展的背景

2.1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颁布,已明确指出:将旅游业作为一种战略性发展产业。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旅游行业所具有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必然导致综合效益变得更好。以旅游业为基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证诸多产业和人民群众可以以旅游业为依托,完成现代化服务行业的转型过程,同时,旅游业需要以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不断向游客灌输和谐环保、低碳旅游的理念,确保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有更多的环保行为,让低碳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口号,而能够为景区树立清晰的发展目标。

2.2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采取低碳、清洁、环保旅游政策至今,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政策以及环境发展需求,自主研发了多项与低碳旅游环保有关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也充分的展现了人们对旅游的思考和理解,并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旅游环境。作为一种服务行业,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发展景点可以向游客更好地阐述低碳环保的理念,确保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同时,让整体的消费习惯朝环保、低碳方向发展。以茶文化为依托,向游客推荐更多低碳、环保旅游产品,可以确保得到游客青睐的同时,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我国在追求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及时地引用了茶文化理念,让游客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被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所吸引,除此之外,也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丰富人文资源为基础,展现茶文化的独有魅力,并向游客提供更多的低碳环保旅游产品,才能按照旅游发展需求,来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旅游环境。

2.3低碳旅游得到一定的践行

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向游客推荐绿色旅游产品,有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游客在对产品进行购买的过程中,可以以实际需求和低碳环保理念为出发点,选择性的购买纪念品。随着上海世博园、深圳华侨城等诸多旅游景点的建立和重新规划,低碳环保的理念也更为明显。人们在追求自然生态共同发展以及和谐统一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需要确保游客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理念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只有每一位游客都能够积极参加到低碳环保的旅游活动中去,身体力行的使用更多环保工具完成旅游过程,才能保证既满足旅游观光娱乐的需求,又能够充分地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低碳环保旅游的目的。

3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3.1合理选择运营模式

根据不同茶乡的实际情况,需要对茶文化景点建立特定的发展目标。对不同的茶区产业进行改造,并将“低、小、散”的粗放型管理体系转换为规模化、集约化系统,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运作的办法,有效地完成整体的规划和重建过程。以茶文化为基础,向游客提供更多的健康饮品,比如以“茶家乐”为主题,向游客提供固液体茶饮料、茶叶食品和与茶文化有关的茶艺表演,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不断完善旅游景点设施,并成立股份合作制经营管理体系,确保旅游业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同步发展。

3.2认真开展示范推广

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要求,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基础理念,为了有效地对这一理念进行推广和实施,需要旅游景点向游客提供低碳环保的纪念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同时,以茶文化为基础,向游客展现茶乡的特点。由于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各地区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茶乡活动,因此可以在旅游景点设立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游客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游玩,还可以通过有奖竞猜活动获取精美小礼品,以此吸引大批量游客前来参观,增强游客的环保概念,比如:在旅游景点建立的“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体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和质朴纯真的茶乡风情,同时游客还能够品尝到极负盛名的龙井茶,享受自然和谐之美。茶村也向游客提供农家风情的服务,向游客展现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为游客提供安全环保的旅游产品,将茶艺表演与采茶舞结合于一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3切实做好科学规划

以“环境兴游、生态兴游”为基本观念,向游客灌输更多生态环保的思想。旅游景点需要以先规划后开发为基础,尽可能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避免造成浪费的同时,合理的开发有限的资源。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一切破坏性开发行为。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以低碳环保为基础理念,确保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需求的同时,为游客建造更多低碳环保的旅游场所。诸多考察团队还需要在旅游前首先了解旅游地区的茶文化设施以及景点是否完善,才能决定是否到该景点参加旅游活动。为了保证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相关部门需要对茶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评估,采取科学的评估手段以及先进的评估办法,优化整体旅游设施资源的配置过程,构建和谐健康的旅游环境,并确保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达到对茶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让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旅游景点环境,体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服务设施,享受并参与到众多旅游项目当中,确保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生态旅游为要求、科技创新为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环“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的综合旅游生态景观。

3.4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人们在追求和谐、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在进行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出于对自身安全以及合理消费的考虑,不可以盲目进行消费,要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才能在旅游过程中买到高品质的产品。有些不法商家打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售商品,而这些商品多半属于低价、低质产品,游客购买以后只能破坏心情而无过多用途。所以游客在购买产品的同时,需要注重包装是否正规,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理念。旅游景点还可以开设诸多关于绿色环保的宣传活动,向游客推荐保质、保量的低价茶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形成正确的绿色消费理念,确保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以茶文化为基础,带动地方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链,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结束语从三个方面对新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茶文化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1(3):12-14.

[2]龚之江.繁荣茶文化引领茶都精神[J].中国茶叶.2015(6):35-36.

[3]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14(6):2-4.

[4]李沈阳,黄任辉.略谈观光茶园创新模式[J].中国茶叶.2016(6):29-30.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环境权;和谐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1-0189-04

20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危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与之相关的环境权理念亦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权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之后日益深入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人权会议逐步接受了环境权的理念并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加以肯定。1973年维也纳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并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环境权首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在《人类环境宣言》中加以明确确认。随着环境权理念为人们逐渐接受,学者们也对环境权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释义概括。蔡守秋认为:“环境权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的基本任务”;吕忠梅认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陈泉生认为:“环境权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在《环境科学大辞典》中,环境权解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等。J・G・Merrills在其《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rights:conceptual aspects》一文中尖锐地指出环境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从5个方面反思了环境权研究的现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必须明确环境权概念的确定性和一致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环境权研究蓬勃发展,学者们普遍承认环境权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致力于明确环境权概念的一致性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从而集聚有限的学术资源促进环境权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应该作为一种基本人权而为国家宪法所确认,只有当环境权明确入宪它才能对保护公民乃至人类的环境权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源匮乏性国家,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尽快将环境权明确写进宪法,使之作为宪法性的权利而有力保障资源环境的保护及有效利用。

1 环境权的出路: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权的存在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法理和哲学基础的,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加明确环境权研究的出路。在环境权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权理念概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但这两种环境权观都有其自身缺陷。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思想也不断蜕变,对各种环境观加以分析将不难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才应是指导环境权理念发展的法理和哲学基础。

1.1 古代“天人合一”环境观

“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天为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出发点,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为中心,以顺天应人的实用理性为实现生存需求的根据”。《管子》中有载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当时人类局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能顺应天理并将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人类对环境的关注仅仅建立在顺应天意的物质层面即向大自然索取所需的层面上,这时候人类只是适应环境而并不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命本身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环境观是人适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局部和谐与发展的环境观念。

1.2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环境观

作为一个在自然界中占支配地位的物种,人类从其建立起有组织的社会以来就以自己的利益为目标为中心改造着自然环境,并将环境资源作为财产和所有物加以占有,这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在满足自己物质利益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随之而来。当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时,一些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中对其他有生命物种没有任何特权的一个有生命物种,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仅仅根据他们固有的天性而利用环境资源,人类仅仅是依赖环境资源为生而已。无疑,这给人类法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显然一个以生态中心主义的国家法律体系是无从产生的,人类法律只会遵循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规范自己的法律体系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构建环境权观念是以人类为中心而将其他生物物种排除在环境权利之外,它是依据整个人类法律体系而构建的。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利益问题,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所谓利益,只能是人的利益。环境权的保护无可厚非应当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但如果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环境利益,只是为了当代人类生存,即使对后代人生存也只通过“物竞天择”达到“适者生存”,显然极有可能会陷入以当代人类为中心而无视自然的倾向,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足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来构建环境权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是将整个生物界的生命物种作为权利主体,认为自然享有权利包括“重要的、濒危的物种具有生命权和良好的生存权,主要的动、植物具有清洁空气、清洁水权,河流、沼泽等具有不受侵害的权利”,给环境权立法带来了难题。法律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非人类生命不能够行使其权利也不能够承担相应的义务,因而它不能为法律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及其他物种只是为保护整个地球的和谐发展而对非人类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绝不能理解为赋予其法律上的权利。生态中心主义环境权观将完全颠覆传统法律体系,因而是不太现实的。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观

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循环,最终回到和谐发展才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人

类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离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会自取灭亡。笔者认为构筑环境权理念不应该简单地吸收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某些观点来作为理论基础,我们的环境权观念应该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避免极端的以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传统的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环境法以实现双重和谐的发展机制为最终关怀,和谐必将会成为整个环境法的主导精神”。只有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之中,才能确保当今和未来世代的环境权。

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

蔡守秋教授曾经说过“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修改、充实、明确和突出环境权的问题”,20多年之后这句话仍然对环境权适用,依然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环境权不能禁锢于传统法学的樊篱,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构筑环境权理念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尝试路径。

自然法则是不变的,环境权的保护也必须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去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注重人类本身的利益、不改变传统法律观念体系、不将其他生命物种作为环境权的主体,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观更强调和谐基础上的环境权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限制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它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赋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良好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权理念。这样既保证了人类本身的环境权益的保护,又保证环境资源不至于被人类肆意掠夺,从而使二者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确立和实现环境权是为了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因为环境是每个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环境权理念更宜于从和谐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不至于陷入越来越深的环境危机之中。现今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的匮乏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要求更为强烈。环境权保护的理想结果应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无疑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可能最好地保护这种结果的出现。

作为一项脱胎于自然权利的新型权利,环境权需要获得宪法保障而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并通过部门法提供具体的保护途径,真正使得环境权成为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法律保障并且落实到实处,即环境权需要尽快完成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转化。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项法律权利,同时也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不能剥夺的。环境权已是多数学者承认的应有权利――人权,还应该进一步使环境权法律化、制度化。实有权利是权利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权利追求的最终结果和归宿。环境权的法律化,实质上是其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化,这种转化包括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转化两个层次。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再向实有权利转化应该作为环境权实现的基本发展形式。法定权利为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但也并不等于所有的法律规定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权利,环境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走环境权宪法化、具体化的道路,赋予环境权主体根本性的和具体的权利,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有效实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有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和谐发展才是根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维护人类物种的必要措施。但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人类世展的利益。对环境法律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也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不能仅以生态中心主义构筑环境权,但可以吸收其中保护生态利益的合理观点;完全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权观也不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因此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最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将之具体化、宪法化会促进环境权得到更好的确定和发展。

3 和谐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权现实意义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宪法和相关立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已经刻不容缓。而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权理念对环境权的确立及环境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促进环境法律的发展

每个部门法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权利的存在及保护为前提条件的,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应该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环境权。虽然现在对环境权的研究在不断进行,但是它仍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环境法在保护内容方面缺乏环境权从而导致环境法保护权利的缺失,使环境法仅仅成为容纳诸部门法对环境问题采取法律措施的综合体。就环境权而言,由于当代社会在长期的法律实践基础上已经围绕传统法律观念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因而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将极易与传统法律观念发生冲突。

环境立法的目的应当是在维护人类自身生存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世代间的平衡,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得以实现。环境权的和谐发展理念以和谐发展为基础,它不否认传统的法律观念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利,有利于其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早日确定。环境权在环境立法中得以体现并确立使得环境法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基础性权利,会促进整个环境立法的发展推进,最终促进环境法律得以继续发展。

3.2 促进环境权的司法实践保障

我国环境立法对于保障环境权不够完备、不够具体,而与之相比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的保障更是非常欠缺。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削弱了司法救济对环境权的保障功能,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操作与保护,但我们仍需积极探索,促进其在司法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能够积极推进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确定,从而推进环境权的具体环境立法,保障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以维护。

环境权的理论以其在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性质和内容不定,主体不一等原因而在判例上遭到否定。在司法实践中,以环境权为诉讼理由的诉请遭到否定的理由大概有如下几种:将宪法关于环境权的有关规定解释为程序性的规定或纲领性的规定,认为不能根据这些规定直接取得具体的环境侵害请求权;认为环境权是针对环境而言的利益,这种利益不能说是应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只不过是反射性利益;还有的认为环境权的内容和范围、环境权的主体范围不明确,无法具体适用;也有人认为,环境是公共利益,任何个人不能成为它的利益主体,因而原告不符合诉讼主体资格等。这就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努力克服环

境权的“纲领性规定说”或“抽象性规定说”,通过修宪或者宪法解释途径确认环境权作为具体性的宪法基本权利,从而有效地拘束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保护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环境权利,应该是一种具体性权利。将之作为具体性权利写入宪法予以保护,宪法的该条款就会具有审判规范性效果,司法权亦应对此条款负有实施司法保障的法的义务。另外,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推进和法制化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程序作法予以保护:通过环境权人权化的学术主张,从人权的角度将环境权变成现实的法律实践,并通过人权法院、宪法诉讼来强化公民环境权意识,以及通过创制新的程序和信息工具来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然后在社会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纳入宪法化、具体化和公民权化的发展轨道。在环境权入宪以后,着手解决环境权在部门法中的具体化问题,并使其通过诉讼程序得到保障。通过以上途径就可以推进环境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环境权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3.3 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提出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而法律的发展也会产生反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只有增设新的环境权,才能实现对环境的充分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证人的生存、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更利于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后世人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危机和资源匮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情形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权理念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结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类在追求自己利益时会更多地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而不会无视自然规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4篇

一、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伴随绿色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恶化运营而生。全球气温升高、可再生资源生长速度慢、非再生能源日益锐减,这让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发展绿色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运作提供资金支持,因而,它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低碳经济的催生

“高效率,低耗能”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绿色企业的标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废物排放是改变当前恶劣经济形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新能源开发、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成了各国争相推崇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正试图从低排放与低耗能等方面着手,试图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企业运行中开展绿色财务管理成了环境保护的渠道。

(二)循环经济的催生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改变从前经济结构单一的模式,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循环往复。传统企业运作模式中利用完资源生产产品以后,直接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而现代循环经济是力图在排放的废弃物中寻求经济效益,将废弃物排放转化为废物回收利用,建立多层次的资源利用产业,把人们视为废弃物的东西变成有效资源,进行废物再利用与再开发。

二、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深刻含义

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中心思想是催化企业经济效益,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再利用的基础上规划企业资金分配,保护生态环境。传统企业的生产理念是提升经济效益,而新形势下的企业生产理念应该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价值,收获经济效益。下文将对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中的新生含义进行阐述:

(一)可持续发展观念与财务管理理念的结合

现代经济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步恶化,自然界中可供企业产品生产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窘迫,更多的人开始呼吁发展绿色经济,削减或替代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号召“谁污染、谁治理”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对自己的一切破坏行为负责。这种思想正是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吻合的财务管理思想。经济生活是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元素,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中,人类该作何抉择?于是一种新的理念就此诞生――与可持续发展观相结合的财务管理理念。

(二)企业运作的环境风险评价机制

要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明确企业运作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清楚企业现行运作中的环境破坏行为将会引发的经济次生灾害。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生产运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由这种破坏程度引起的企业运作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导入环境风险评价机制能够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合理分配环境治理资金、绿色科技研发资金等环境保护项目的资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企业运作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三、对有效树立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建议

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是人类的呼声,是保护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要求。各国对于绿色经济、绿色财务管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国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绿色科技的研发。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落实与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势在必行。下面是对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提出的优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

在我国,政府一直是绿色经济的倡导者,从发展可持续经济的理念提出以后,各行各业就开始进行了绿色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的改革。从降低能源消耗、缩减废物开始,慢慢地发展成为企业呼吁绿色改革、召开绿色经济研讨会、投资环境保护项目等。可见政府的倡导与指导作用非同凡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从国营单位入手,做好绿色财务管理的带头人,制定奖励性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绿色科技的研发,加大对中小型绿色企业的发展。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等多个行业进行改革,大刀阔斧地砍掉高污染企业;另外,还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检查,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各个行业的生产规范和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放标准,依法惩处非法排放与非常开采行为;同时,降低绿色企业的税收,为绿色企业的发展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反之增加对高耗能企业的税收,充分的发挥政府职能,督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治理自身污染。

(二)加大对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视

经济效益毕竟是企业运作的根本目的。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思想教育,要求员工进行生产的时候,能够主动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浪费生产资源,力求在企业内部刮起一股绿旋风。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当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善财务制度,将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环保技术研发纳入财务预算范围内,力求在扩大经济效益的时候保护生态环境。看清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做好市场调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的风云变化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建立和完善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在企业投入生产之前就做好对应的资金防护决策,避免等到出现了污染再进行治理的现象。

(三)注重企业绿色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企业生产运作的思想指导。企业绿色文化就是在现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环境保护概念。绿色财务管理理念是企业绿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发展绿色文化的时候可以将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容,向全体员工宣传绿色财务管理思想。非财务部门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也在进行着另一个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例如,他们在从事生产工作时,注意节约生产资料、及时地上报生产不规范行为、提出节约生产资料的有效建议,提高生产效率建议等。以上都是一种绿色财务管理行为,财务部门人员在进行财务统计的时候,可以单独将生产资料从成本统计中划分出来,对比分析各个生产小组的成本控制,实施奖惩制度,改变薪资结构,让员工的薪资发放与生产资料消耗挂钩,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从约束到控制,从控制逐渐地转为让员工自己注意生产行为,树立绿色理念,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一步一步地从绿色财务管理过渡到绿色企业经营。

四、结束语

环保发展理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新理念

1 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建筑与设计的进步在为城市美化构建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源消耗,影响到了城市生态平衡。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更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城市设计中商业价值创造在社会变革中的形式转化,并逐步将环保节能设计概念融入到现实的设计应用中。绿色环保理念的内涵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在考虑到产品功能开发与成本规划同时,也将其能源消耗以及环境影响作为重要指标,以此实现产品设计的生态化,使产品的各项性能得到优化,并将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控制在最小。现代室内设计中采用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是在室内结构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预防污染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以资源低消耗为导向开展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开展过程中,绿色环保型设计理念对结构及其内容对设计师室内设计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得设计师在开展设计工作中,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设计创新,以最为简洁舒适的室内设计方案,满足用户室内设计需求的同时,更为高效的实现环境维护和能源的节约。

2 我国室内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现状分析

在国际设计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室内设计技术水平虽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在绿色环保节能方面却仍有待完善,就现阶段我国室内实际的绿色环保节能效能分析,设计方式与绿色节能理念存在较大偏差。从设计观念偏差角度进行分析,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设计主要是指地板铺设,墙面粉刷以及天花板造型吊顶安装等,这种空间增设物件的设计装修方式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室内美观设计与空间布局的需求,但在绿色环保节能方面,这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消耗与浪费,设计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传统装修方式的追求,都进一步促进了室内设计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初次之外,当下我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偏差也表现在设计行为上和具体设计过程中。由于当下我国的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日渐趋于奢侈化,高档化,高品质生活追求使得人们在室内设计行为中,盲足追求用材高档,装饰奢华,而在这些名贵装修的背后,却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且室内环境长期保持如春般的舒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升,进而造成健康问题。在具体的室内设计行为中,设计师通常存在软硬设计不均衡以及技能方法运用不科学等问题,物性设计的硬件设计主体造成了本地物产资源的浪费,而光源位置设定,通风设计以及散热性能等设计技能方法运用的缺失,则使得室内设计与自然环保节能的理念相差更远。

3 室内建设绿色环保新理念及融入方式探究

在建筑室内设计与施工中科学利用新能源,不仅实现了对新能源的有效开发,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建筑业与能源节约工程的联系,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与建筑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技术,使其能够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我国建筑室内装修的能源消耗,同时有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3.1 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内容阐释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内容是改善人们对室内设计理念的认知,使人们走出室内设计等同于物性构建的认知误区。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的内涵绝不等同于通过物件增设而美化室内空间,也并非奢华装潢与艺术气息的展现,而是在为人们创设更为简洁舒适的生活空间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使得人们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能够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同时使人们认识到节约,实用的本质内涵。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更应注重对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的有力落实,以此促进人们设计观念的转变,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的内涵还包括帮助人们保持集中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室内设计的科学舒适和轻松简约能够有效避免浮华雕饰对人们造成的精神污染,同时在当下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简约舒适的室内设计更多的是带给人们精神的放松和内心的淡定。在简约舒适的室内设计中,应该明确该设计理念并非简单设计或不设计,而是更为强调对室内设计物件的科学取舍,使室内设计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也能够做到便利和实用。

3.2 绿色环保理念下室内设计具体方法

在绿色环保理念下的室内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理念和具体设计方式的有机结合,如在硬空间开展软设计,零材料费设计装饰等。室内设计理念中的硬空间软设计是指在房体结构的物质性基础上运用适当的设计技巧与方法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以房体构造为依托而开展,通过利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进行设计装修,以此改变人们生理和心理对空间内容的感受。设计师在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时还可以利用灯光变化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实现空间分割的同时,也保持了室内环境的通透感,与墙体隔断相比,灯光技巧的应用不仅有效挖掘了设计要素的性能潜质,也极大的节省了材料资源的消耗,在丰富人们感官体会的同时,更加凸显了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节能理念。领材料费设计装饰是指以生活中的无毒无害用品代替建材市场中的材料进行室内设计装修,如废报纸,饮料瓶等,这些材料的应用极大的节约了装修成本,也是绿色节能设计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设计方式则要求设计师能够在室内设计中打破常规,更加深入的开发装修材料的特殊属性。

4 结束语

当代室内设计中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融入,为室内设计开创了更为科学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绿色节能环保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绿色能源节约型成为了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与设计领域中的普及,不但会促进社会中建立起绿色美学价值观,更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向能源节约和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丹丹.浅谈当代装修设计中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J].广西轻工业,2011(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