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篇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林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相对集中、结构完整。境内旅游资源单体1090个,数量占安阳市的53%,占河南省的3%。林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4A级景区为龙头,以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和林虑山的蓝天滑翔游形成了林州市“一红一绿一蓝”三色旅游品牌。在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发展带动下,2006年至2014年间,林州市先后有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个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除已经定级的景区外,林州市还在规划发展着部分小规模景区和旅游资源,如冰冰背、猪队}石、仙台山、柏尖山、五龙洞等景区。

(二)林州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初始于90年代初,1998年后进人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开放的景区8家,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达到23个。全市现有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4家),星级农家宾馆14家,其他各类宾馆饭店近70家,农家乐291家,全市总接待床位近1.8万张,较大规模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近30家,直接从业人员42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近2万人。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113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4% o韩国游客由2013年的6万人次增加到10.3万人次,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

二、林州市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规划不到位

目前,林州市大小景区(点)主要采用项目规划、单体设计,景区(点)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把景区开发纳人省、市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大格局中来考虑。按照景区规划要求,每一个景区必须具备总规、修规和详规,但我市一个景区完全具备这三类规划的少之又少。规划建设的不到位导致了景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既浪费资金又破坏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

(二)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

作为林州市的国家4A级景区,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与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红”“绿”交辉,形成定位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但在全市旅游规划中,3A及3A级以下景区的发展定位及规划没有统筹考虑小规模景区发展定位和与大景区的互补协作关系,轻视了小规模景区是主体景区的有益补充的作用,导致我市小规模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无法形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和特色产品,故而缺少能有效、集中、生动地展示本景区旅游形象的载体,导致各种营销活动缺乏鲜明的主题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三)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人,但从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来看,资金的投人仍然不足,目前,林州市3A及3A以下景区小规模景区中,除了实行经营权出让的太行屋脊、万泉湖和股份制的天平山投资力度较大外,其它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投人,并且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投资力度很小。由于缺乏强大资金的支持,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缓慢,导致形成大部分小规模景区“网上查阅有听头,走到景区无看头”的尴尬境地。

三、林州市旅游景区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一)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首先,明确景区发展方向。要树立主体景区观念,结合不同地理位置和与主体景区的关联度、贴近度,进行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要素的整合,对景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其次,要明确空间布局,搞好景区线路的整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各景区要从自己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区域,实现小景区和大景区的线路整合。同时要根据休闲度假游的客观要求,向南延伸拓宽红旗渠观光大道,将黄华山、天平山、洪谷山等景区与主景区连接一起,形成“6"字型旅游线路,构建全市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框架。

(二)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要重管理,要管方向、管规划、管产权,管就要管住管牢管好;市场要发挥好作用,搞好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商,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只有大投人,才能实现大发展。目前,林州市大部分景区已经将经营权转让给公司或个人,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上限制,并对已出让经营权的,在总体上维护现状的情况下,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提升景区品牌战略

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创A升A为抓手,加快景区的品牌战略建设与申报同。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提升景区品牌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服务思想和品牌建设思想。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尽快完成小规模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大小配合,有条不紊的发展方针。

(四)加强宣传,拓展市场

借助宣传促销活动打响景区知名度。各景区制定详细的宣传促销方案,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利用多种营销渠道,把现有的景区整合在一起,做互补型宣传、协作型营销。一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和商,积极邀请旅行社和媒体来林采风踩线,进行旅游推介。二是采取常年促销和重点轰动相结合。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合理策划一些旅游项目,如旅游节庆、参加旅游联票等,开展经常性与重点时间段相结合的促销活动。三是开展区域合作,本市主体景区及周边地市景区战略合作,打造旅游联盟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荣共赢。四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携程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开展集旅游景区形象与服务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文化;营销;巴马;长寿产业;中医;养生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43-01

在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营销管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市场营销是景区价值得以实现的载体,是连通景区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桥梁。景区开展市场营销有利于景区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提高景区知名度、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胜地,拥有开发长寿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巴马人长寿源于独特的生活文化、居住文化和饮食文化。“文化是接待业和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决定我们吃什么、如何旅行、到哪里旅行和住在哪里这样一些问题,”因此长寿文化营销在巴马旅游景区开发中应运而生。

具体来说,巴马长寿产业的文化营销管理体现在以下三种子产业:旅行社产业、公寓产业、食品产业。

1 旅行社产业营销巴马长寿生活文化

长寿游、民俗游、生态游、革命游是巴马的四种旅游线路。波士顿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和其他地方相比,巴马的民俗游、生态游、革命游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巴马旅行产业应将“长寿体验之旅”作为主打品牌,将巴马的生态文化特色全面地渗透到旅游路线的行游住食购娱等各方面。长寿体验之旅包括:①听长寿道(带游客参观博物馆)②访长寿人(带游客拜访百岁老人)③看长寿屋(带游客参观巴马传统房屋和现代公寓)④走长寿路(带游客走百岁老人常走的路)⑤游长寿河(带游客游览盘阳河)⑥吸长寿氧(带游客沿河深呼吸高负离子空气)⑦进长寿洞(带游客游览百鸟岩)⑧喝长寿水(带游客品尝山泉水)⑨吃长寿饭(带游客吃巴马食品、了解巴马饮食文化)⑩买长寿礼(带游客购买礼品装的长寿食品)。

2 公寓产业营销巴马长寿居住文化

根据对巴马公寓消费者的分析,经过市场细分,可以将目标顾客确定在追求养生康复的亚文化群体。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大多是退休人士,受过高等教育,50-70岁,月收入3000元以上,来自大城市的社会中层或中上层。对于这些理性的消费者,杂志软文是文化营销的适当途径。遥过有科学证据和教育意义的杂志软文,让目标客户深信巴马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杂志软文的题材主要有:①借助风水文化,彰显宜居卖点。作为盘阳河的源头之一的“命河”形状酷似草书的“命”字,是上天昭示世人的长寿神迹。风水理论认为:山为阳,水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阴卦以沙为贵。盘阳河将巴马分成两半,北部是灰岩石山区,南部是沙岩丘陵区,正符合风水宝地的格局。②借助中医文化,突出养生特色。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是生命必需的基本要素,巴马自然界的五行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③巴马文化对比中国古代长寿理论。通过将百岁老人的习俗对比老子的“清静无为”观念、孔子的“仁爱多寿”观念和李时珍的“耐劳增年”观念,证明不识字的巴马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方式恰恰符合中国古代长寿理论。④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巴马公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要顾客住在巴马公寓,就能享有非凡的水、空气、食物、地磁、阳光、温度、纯朴、和谐、清净、达观这十大长寿要素。

3 食品产业营销巴马长寿饮食文化

巴马长寿食品具有品质优势,市场潜力很大,应加强文化营销传播,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文化,树立品牌的文化形象。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州 旅游 营销 管理

近年来,林州市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引领点,以建设世界闻名、全国一流的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围绕旅游抓交通,围绕旅游抓城建,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旅游抓工业,围绕旅游抓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林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相对集中、结构完整。境内旅游资源单体1090个,数量占安阳市的53%,占河南省的3%。林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4A级景区为龙头,以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和林虑山的蓝天滑翔游形成了林州市“一红一绿一蓝”三色旅游品牌。在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发展带动下,2006年至2014年间,林州市先后有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个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除已经定级的景区外,林州市还在规划发展着部分小规模景区和旅游资源,如冰冰背、猪叫石、仙台山、柏尖山、五龙洞等景区。

(二)林州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初始于90年代初,1998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开放的景区8家,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达到23个。全市现有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4家),星级农家宾馆14家,其他各类宾馆饭店近70家,农家乐291家,全市总接待床位近1.8万张,较大规模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近30家,直接从业人员42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近2万人。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7.4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4%。韩国游客由2013年的6万人次增加到10.3万人次,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

二、林州市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规划不到位

目前,林州市大小景区(点)主要采用项目规划、单体设计,景区(点)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把景区开发纳入省、市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大格局中来考虑。按照景区规划要求,每一个景区必须具备总规、修规和详规,但我市一个景区完全具备这三类规划的少之又少。规划建设的不到位导致了景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既浪费资金又破坏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

(二)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

作为林州市的国家4A级景区,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与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红”“绿”交辉,形成定位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但在全市旅游规划中,3A及3A级以下景区的发展定位及规划没有统筹考虑小规模景区发展定位和与大景区的互补协作关系,轻视了小规模景区是主体景区的有益补充的作用,导致我市小规模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无法形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和特色产品,故而缺少能有效、集中、生动地展示本景区旅游形象的载体,导致各种营销活动缺乏鲜明的主题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三)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从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来看,资金的投入仍然不足,目前,林州市3A及3A以下景区小规模景区中,除了实行经营权出让的太行屋脊、万泉湖和股份制的天平山投资力度较大外,其它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投入,并且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投资力度很小。由于缺乏强大资金的支持,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缓慢,导致形成大部分小规模景区“网上查阅有听头,走到景区无看头”的尴尬境地。

三、林州市旅游景区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一)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首先,明确景区发展方向。要树立主体景区观念,结合不同地理位置和与主体景区的关联度、贴近度,进行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要素的整合,对景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其次,要明确空间布局,搞好景区线路的整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各景区要从自己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区域,实现小景区和大景区的线路整合。同时要根据休闲度假游的客观要求,向南延伸拓宽红旗渠观光大道,将黄华山、天平山、洪谷山等景区与主景区连接一起,形成“6”字型旅游线路,构建全市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框架。

(二)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要重管理,要管方向、管规划、管产权,管就要管住管牢管好;市场要发挥好作用,搞好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商,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只有大投入,才能实现大发展。目前,林州市大部分景区已经将经营权转让给公司或个人,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上限制,并对已出让经营权的,在总体上维护现状的情况下,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提升景区品牌战略

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创A升A为抓手,加快景区的品牌战略建设与申报[2]。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提升景区品牌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服务思想和品牌建设思想。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尽快完成小规模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大小配合,有条不紊的发展方针。

(四)加强宣传,拓展市场

借助宣传促销活动打响景区知名度。各景区制定详细的宣传促销方案,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利用多种营销渠道,把现有的景区整合在一起,做互补型宣传、协作型营销。一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和商,积极邀请旅行社和媒体来林采风踩线,进行旅游推介。二是采取常年促销和重点轰动相结合。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合理策划一些旅游项目,如旅游节庆、参加旅游联票等,开展经常性与重点时间段相结合的促销活动。三是开展区域合作,本市主体景区及周边地市景区战略合作,打造旅游联盟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荣共赢。四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携程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开展集旅游景区形象与服务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四、结束语

林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蒸蒸日上,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到位;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旅游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故在将来,为更好实现林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向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大景区学习,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实现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努力提升景区品牌战略优势,积极宣传开拓林州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邹统钎.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 2005, 20(3): 63-68

[2]张启珍, 张吉献. 申报建立林州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综述[J].中国煤田地质, 2005, 16(5): 39-42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4篇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 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 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 年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T1 7775- 2003) ,其中对旅游区(点) 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 。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 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 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 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 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 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 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 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 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 世纪30 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 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 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 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5篇

承德在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方面投入力度较大,成果显著。但是,有了好的旅游资源和设施,还要做好品牌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使得更多消费者选择在线旅游的服务和产品,尽管承德市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寻求各种营销方式,也积极尝试互联网业务,开展网络营销,但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以下将分别论述承德旅游业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承德旅游行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对网络营销重视不够

(一)承德整个旅游行业对于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

承德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景区开展全方位的网络营销活动,如避暑山庄和皇家寺院旅游景区,还有的景区基本没有任何网络营销行为,如承德蟠龙湖景区;承德酒店业只重视当前的客房直接交易量和业务量的提升,网络营销开展主要选择与旅游营销中介入旅行社或在线旅游(OTA)合作来销售酒店产品,不重视品牌推广等网络营销其他职能,如少部分酒店有自己网站,大部分没有网站,也不开展百度推广。承德旅行社尽管最早涉及网络营销,但脱不开东施效颦之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

(二)承德旅游管理部门网络营销意识不高

承德市政府和旅游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中较少涉及市场营销的内容,更勿论旅游业的网络营销,承德市一直坚持将旅游作为由官方主导的战略产业,但从整个旅游行业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对于旅游业指导和管理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升。这其中就包括网络营销能力,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能力。

二、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规划不足

承德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基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更加谈不上清晰的营销目标。失去目的和目标的指引,其后的工作都将是盲目的。首先,承德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选择有限且盲目。承德旅游景区在选择网络营销策略时最多涉及四个方面,即网站建设、在线旅游商OTA的合作、百度百科推广和创建微信平台进行微信营销,且开展水平不一。仅有避暑山庄和雾灵山景区全部涉及。其次,承德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执行不到位。

承德酒店业网络营销目的单一追求销售,不管是线上销售或是线上预定线下销售。所以其网络营销主要是与在线商的合作及微店或微信平台的促销,这样单一的促销策略,将使自身失去网络营销主动性。按照网络消费者模式AISAS-Ⅱ的原理,旅游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分享行为从品牌感知开始,由于酒店业没有系统的网络营销计划,很难形成网络品牌影响力,这样就不能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在线服务和优质的消费体验。游客对于酒店的满意度下降,同时也会影响整个承德旅游业的品牌美誉度。

尽管承德的旅行社很早就涉入网络营销,同时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在做网络营销,且这些旅行社都想把网络营销做好,但到目前为止,承德旅行社网络营销的整体水平、平均水平和个体水平都不高。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约80%以上的旅行社的经理都不能准确描述自己旅行社的网络营销目的,也不会制定网络营销的目标。

三、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不深入,不广泛

承德市目前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里的关于发展旅游业相关政策和要求,把旅游业列为承德的支柱产业并不断加大投入。但当前承德市旅游缺少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承德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技术人员欠缺,承德旅行社90%的网站全是通过外部购置或邀请外来人员开发和维护。再者,承德旅游业网络硬件环境不高,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网络服务环境有待提高,根据调查,在避暑山庄等游客较多景区没有可供游客上网的区域或无线网络。再者,承德在微观环境的分析中,缺少对竞争和消费者行为分析。从承德市旅游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中看出,很少有涉及其他同类型旅游地区的分析和介绍,对旅游消费者调查研究分析则更少。

四、承德旅游业缺少网络品牌意识,未形成统一的网络品牌影响力

(一)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建设意识不足

承德旅游业品牌欠缺网络推广意识,不重视网络品牌的宣传,未将线下品牌和线上品牌有效结合,形成联动机制。承德旅游业在线下开展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承德的旅游宣传广告,通过高速路等旅游交通线路来宣传景点、酒店或旅行社的业务,但这种宣传力度没有体现在网络媒体上,其在网上宣传的策略偏少,效果有限,有的旅游景区甚至没有网上宣传和推广。其次,承德旅游各分行业各自为战,既没有很好的达到宣传自我的目的,也没有为承德旅游业的品牌宣传作贡献。

(二)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定位不准确

旅游业市场定位是在消费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承德有丰富的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随着这些资源的开发,现在硬件齐备,服务齐全。但通过调查发现,来承德旅游的80%左右的游客会选择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其余景点主要是承德本地和附近游客,这说明在网络营销过程中,这些景点未做到精准的定位和宣传,没有将自己的旅游特色和游客的需求结合。

(三)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管理欠缺

通过前文的分析,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品牌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缺乏推广力度。旅游业品牌的管理就是对品牌形象的建立、维持和维护。网络品牌形象的管理,就是做好旅游产品形象的网络推广,要做好网络客户服务及客户关系的管理。例如,通过调查,与游客接触最多的旅行社,在其网站设置留言板、在线QQ、24小时热线、常见问题解答等游客在线服务项目,但能正常工作的很少,这种情况将降低游客对旅行社乃至整个承德旅游业的品牌认可度。

五、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缺少统筹管理和专业指导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

目前,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不够完善,致使区域旅游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和旅游规划方法、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在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观越趋理性的背景下,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十分必要。

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致使旅游行业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影响和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1.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营销理念比较陈旧。许多区域旅游的开发者将市场营销理念与促销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将旅游景区引入更多人的视线和获取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就是市场营销的一大成功。然而,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只有景区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使旅游的附加值加大,进而为旅游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缺乏完善的营销系统。目前,市场营销已经进入系统营销时代,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需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而可以为区域旅游的长远性发展提供可能。(3)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现阶段,许多区域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长远的市场营销目标,不能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也难以作出长远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完全凭借主观思想以操作市场,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旅游发展中一旦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4)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区域旅游景区具有有特色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键。为此,区域旅游在制定市场营销规划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区域文化、地脉、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深入挖掘区域旅游的文化底蕴,形成景区有特色的风景线,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5)市场营销规划的层面较浅。较多的区域旅游重视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而忽视旅游业营销的规划,致使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难以形成。即便少数旅游公司意识到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重要性,但其规划多数停留在浅层面。(6)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较低。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业需求更加多样化,提高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势在必行。我国区域旅游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往往忽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极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2.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挑战。(1)许多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所以许多旅游项目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这对区域旅游行业而言是严峻的挑战。为此,区域旅游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注重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市场,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和有效分析,促进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增强竞争实力。(2)旅游行业的企业间和目的地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同种类型的旅游行业企业相对较多,因而区域旅游公司的竞争压力明显增大。然而,这却预示着,区域旅游景区中,可以抓住旅游消费者的心的一方,势必会其自身的竞争实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为此,区域旅游行业应该贯彻和落实市场营销规划,使景区管理更具有创新性,以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竞争力。(3)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目前,市场营销的方式有较多,导致营销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而区域旅游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进一步将市场营销新理念融入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

三种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具有异同点。相同点表现在:首先,三种模式在区域旅游行业发展中都有实践,但在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其次,营销策略相同,都是针对目标市场的4Ps组合。不同点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以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为主,进而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增强区域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注重区域旅游行业的升级换代,以更好的深入挖掘旅游项目;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重视开拓市场,以提高旅游行业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次,营销战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形象、品牌、整合营销、协调管理的战略;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提升理念、产品、形象、品牌、产业的战略;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品牌战略、综合效益的战略。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三种规划模式,对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有效对比,区域旅游各个公司可以根据景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为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逐渐演变为专项旅游规划。通过本文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的有效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首先,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开发人员在进行旅游规划时,需要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景区建设规划等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旅游规划、景区规划置于相同的地位。其次,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专项规划。最后,本文论述了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三种模式,并且对三种规划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完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发挥着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立.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胡远东.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7篇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其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四)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2.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

2.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

(三)借助事件营销

1.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EVentMarketing,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

2.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四)整合营销传播

1.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2munication)的观点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IMC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

(五)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

2.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四、总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需长期的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的对策分析和实施,相信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会出现新的改观,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进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禹贡,胡丽芳.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Hitt,M.A.,Hoskisson,R.E.,Moesel,D.D.TheMarketfOrcorporatecontrolandFirmInnovation[J].A2cademyofManagementJoumal,1996,29(5):1084-1119.

[4]黄沛,,周亮.营销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张俐俐,杨莹.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7]马连福.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美]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M].廉晓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8篇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其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四)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2.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

2.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

(三)借助事件营销

1.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EVentMarketing,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

2.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四)整合营销传播

1.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2munication)的观点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IMC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

(五)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

2.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四、总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需长期的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的对策分析和实施,相信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会出现新的改观,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进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论/文/网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1]禹贡,胡丽芳.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Hitt,M.A.,Hoskisson,R.E.,Moesel,D.D.TheMarketfOrcorporatecontrolandFirmInnovation[J].A2cademyofManagementJoumal,1996,29(5):1084-1119.

[4]黄沛,,周亮.营销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张俐俐,杨莹.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7]马连福.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美]特伦斯·A.辛普.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M].廉晓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9篇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 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 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 年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T1 7775- 2003) ,其中对旅游区(点) 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 。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 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 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 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 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 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 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 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 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 世纪30 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 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 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 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四) 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 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 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 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2. 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

(二) 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 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

2. 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

(三) 借助事件营销

1. 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EVent Marketing ,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

2. 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四) 整合营销传播

1. 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2munication) 的观点发源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 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 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 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IMC 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

(五) 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 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 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

2. 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四、总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需长期的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的对策分析和实施,相信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会出现新的改观,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进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禹贡,胡丽芳. 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志坚.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Hitt ,M. A. ,Hoskisson ,R. E. ,Moesel ,D. D. The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nd Firm Innovation [J ] . A2cademy ofManagement Joumal ,1996 ,29(5) :1084 - 1119.

[4 ]黄沛,王丹,周亮. 营销创新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俐俐,杨莹. 旅游市场营销[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 .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7 ]马连福. 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 .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 ] [美]特伦斯·A. 辛普. 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M] . 廉晓红.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旅游景区 营销策略 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19-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逐渐的走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成为了人们消遣和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各种体育相关的旅游也越来越热衷,但就目前来说,我国体育旅游景区的营销策略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体育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体育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体育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景区设备不健全

体育旅游设施是旅游区必备的基础设施,是提供给游客玩耍的物质基础。体育旅游设施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含了体育运用游玩所需要的设备,还包括了与运动相关的安全、保险以及医疗配套设施,此外,还要求体育旅游景区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较好的旅馆、饭店以及商店等。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体育旅游景区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制约了体育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指导

在我国,体育旅游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业,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营销策略,管理人员对于体育旅游营销的观念意识也不强,因此我国的体育旅游营销还处在一个自发和无序的发展状态。企业在经营体育旅游业的过程中,只追求眼前的营销目标,缺乏对长期营销战略和系统营销战略的规划。同时,我国对于体育资源的旅游开发,还缺乏整体性的规划,没有从文化视觉角度来挖掘体育旅游项目,大多数的区域开发,都是注重对眼前利益的开发。因此,我国的体育旅游缺乏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缺乏营销手段

体育旅游是一种个性化的旅游类型,对于体育旅游的营销手段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但就目前来说,我国体育旅游的营销手段却非常的单一,没有合适的营销推广策略,也找不到相应的推广体裁,在营销手段上大多是抄袭外国的模式。在一些重大节假日的时候,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营销的重要时期,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营销策划,制定的营销策略都是走的大众化路线,体现不出自身的差异性,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二、提高体育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创新思考

(一)寻找市场的突破口

体育旅游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以及文化和刺激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大学生是一个固定的群体,他们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生群体的休闲娱乐时间比较多,但是缺乏一定的经济能力。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良好的旅游动机,他们处于青年时期,大多喜欢比较具有挑战力和刺激的事物,体育旅游具有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刚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如果能把大学生这个群体资源开发出来,不仅可以赢得大学生这个群体,而且通过他们的口碑宣传,也会为体育旅游赢得更多的市场,对于促进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为主的旅游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素质相对较高、思维较活跃的群体,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对市场的反馈能力,通过对大学生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体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要抓住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要制定起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消费水平的营销策略,让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旅游中来,为体育旅游项目赢得更多的市场。

(二)树立品牌形象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旅游品牌,使得体育旅游没有竞争力,缺乏吸引力。在对体育旅游品牌的建立上,景区要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不仅要具有体育的因素,还应该蕴含文化底蕴,把心理系统和社会的符号相结合,体现体育景区特有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体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当今体育旅游景区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竞争,管理制度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旅游景区也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对旅游景区的管理。首先,在管理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其次是要改进管理方法,实现目标管理和科学管理,制定起旅游区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是要实现民主管理,充分的调动各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价值,促进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

三、总结

我国的体育旅游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类型,就目前来说,还缺乏完整有效的营销策略。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旅游营销策略的创新,促进体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承磊.我国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1篇

一、国内旅游景区餐饮研究概述

从国内研究成果看,景区餐饮相关文献最早见于2000年,截至2014年7月,以景区餐饮/景区饭店等为关键词的文章数为26篇,其中,张满林[1]等分别对泰山等景区餐饮的餐具、安全监管机制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徐波林[2]等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探讨了景区餐饮低碳模式构建问题;孙英杰[3]通过调查北京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餐饮状况,提出了景区餐饮的评价标准;其它学者分别从产品、建筑、布局、消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对于旅游景区餐饮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较少。通过梳理现有文章发现,景区餐饮研究仍未脱离社会餐饮的一般范畴。然而,与社会餐饮相比,景区餐饮在客源构成、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独特性,不能简单地将社会餐饮的研究结论直接应用于景区餐饮的研究中。因此,从旅游景区餐饮的特点出发,探讨景区餐饮的业务构成和核心内涵,有助于旅游景区餐饮的科学管理和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景区餐饮类型

目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景区餐饮类型进行了划分,姜若愚按照餐饮服务经营方式,将其分为景区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和特许经营;赵建桥从消费层次出发,认为风景名胜区餐饮设施包括餐饮点、餐饮店、一般餐厅、中级餐厅和高级餐厅;孙英杰总结出北京4A级景区餐饮类型包括御膳、饭店、西式快餐、零售亭等,上述旅游景区餐饮分类仍然采用了社会餐饮的分类方式,未能体现出旅游景区餐饮的特殊性,本文以游客类型为出发点,通过综合各类型游客的消费金额、停留时间、核心需求等内容,将景区餐饮分为团队餐饮、普通散客餐饮和高级餐饮,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其经营管理特点。

1.团队餐饮。团队餐饮主要针对普通旅游团游客以及拓展会议等特殊团队游客,团队餐饮的特点体现为客流量大,但人均消费低;在产品质量方面,客人普遍关注食品卫生和菜品特色问题;由于团队餐饮讲究翻台率,所以团队餐饮更注重高工作效率,不要求过高的服务标准。

2.散客餐饮。散客餐饮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于方便快捷,并能够体现出景区当地饮食文化,因此,需要核心关注其餐厅布局和产品创新。与团队餐厅依托景区市场营销终年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不同,散客餐厅的客流量极为不稳定,因此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方面要求较高,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3.高级餐饮。高级餐饮消费形式主要是包间消费,这类客人对产品安全、质量、特色等具有较高要求。同时,该市场客源构成主要是少量的游客和当地与景区联系紧密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极大地依赖景区公共关系,这使得餐厅在顾客关系管理方面具有更的要求。

三、旅游景区餐饮经营管理特点

1.客源构成的多样性。受市场区位等要素的影响, 旅游景区餐饮客源以游客为主,周边居民消费较少,其核心客源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因此,景区餐饮在客源构成上具有多样性。

2.经营管理复杂性。客源构成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景区餐饮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等经营管理思路上不能像社会餐饮一样集中选择某个目标市场,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它需要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才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使得景区餐饮管理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

3.关联性。景区餐饮是构成旅游景区系统的子系统之一,这决定了它必然与景区其他组成部分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景区餐厅从财务上看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其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设备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其各项业务都需要与整个景区形成较强的关联性。

4.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景区餐饮的关联性决定了经营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景区餐饮管理不完全隶属于某个部门,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餐饮部虽然是整个景区餐饮的核心部分,但其人力资源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却被分摊到景区其它部门。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咸阳市 旅游营销 营销策略

1 旅游营销的概述

1.1 营销与旅游营销的基本概念

1.1.1 营销的概念与步骤。营销是指根据市场需要组织产品的生产,并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提供给需要的客户。营销的主要过程包括:对机会的辨别以及认识,对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对客户的吸引和诱导,订单的执行和操作,客户名单存档等。

1.1.2 旅游营销的概念。旅游市场营销是指对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旅游服务生产者的认可,确定其能够提供的目标市场,并设计出合适的旅游产品、服务和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1.2 旅游营销的主要营销战略方式

1.2.1 知识营销。知识营销是指为了使消费者对新的旅游产品产生的渴望,实现拓宽市场的目的,通过借助一些宣传方法和手段,向广大消费者传播新的科学技术,阐述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使消费者全面、深刻地认识旅游产品,进而认可新的旅游产品。

1.2.2 网络营销。所谓网络营销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品或服务,进而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战略管理过程。网络营销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网络营销的交易平台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物质依托是网站。

1.2.3 旅游品牌整合营销。旅游品牌整合营销,是旅游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居于主导地位,这种营销模式主要以旅游形象的整合为核心,进行形象的传播,以旅游吸引力为驱动,带动旅游产品的购买,实现旅游销售的目的。

2 咸阳市旅游营销

2.1 咸阳市旅游营销现状

咸阳市的旅游营销除了旅游景区行政管理之外,较少参与对区域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区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协调、融合工作。而在企业层面上,旅游景区、旅行社出面的策划与广告宣传十分的有限,仅有的一些促销活动也是根据行政需要与周边地区联合举行的,全盘性、跨区域的旅游营销策划与打造相对较少,促销缺少总体意识和主动性,因此,一直以来都相对于周边城市和相邻的旅游省市有很大的差距。

在营销模式方面,促销策略过多地依赖价格战或者营销推广等,很少关注旅游产品的创新,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没有对旅游产品及时进行改造和升级,景区与旅行社之间只注重彼此间的竞争,忽略了竞争与合作产生的长期效益,在策划旅游营销方案的过程中,不能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实现联合营销。

近年来,为了彻底打破旅游营销相对滞后局面,咸阳市政府在旅游营销战略方面,改变过去对景点的单一宣传,进而对整个咸阳市的旅游形象进行整体的宣传,其宣传口号是“中国第一,养生文化名城”。在促销手段上,通过一些名人效应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和开发,比如利用张艺谋及其电影宣传咸阳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促销效果很明显。还有利用一些节庆活动来扩大影响力,如举办“果实采摘节”扩大淳化、旬邑、礼泉等果业大县的知名度。在促销拓展方面,加强与西安和周边省市的合作,形成一个大旅游圈。

2.2 咸阳市旅游营销分析

2.2.1 咸阳市旅游营销优势分析。咸阳市的旅游资源类型异常丰富,无论是地热、中医保健、乡村民俗以及山水景观,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类别都比较齐全。

①区位优势。咸阳城区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7公里,与西安市中心相距20公里,并且这两大城市的主城区同时处于陕西省规划建设的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其中咸阳所辖南部1市2区5县全部属于西安都市圈范围。②资源优势。咸阳境内文物旅游景点有4951处,有27座金字塔般的大型帝王陵寝,以及500多位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陵墓,其绵延百里,这里埋葬了28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建帝王,形成了“摩娑高冢卧麒麟”的壮观景象。③经济优势。“十一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对粮、果、畜、菜等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精深加工,为了加快西北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旅游产业方面,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唐高宗及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唐太宗昭陵为主的唐文化展示区,以周陵为主的周文化展示区,以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为主的汉文化展示区。

2.2.2 咸阳市旅游营销的制约因素分析。制约咸阳旅游营销的因素主要表现:①营销参与的主题优势不明显,很多旅游产品没有得到深度开发。景区没有很好的长期规划,经典生命周期较短。咸阳虽然具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量,其历史文化价值厚重,但是明显存在着转化开发力度不够,开发方式比较传统守旧,缺少具有号召力的景区。乾陵、昭陵,虽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能够被大家认可,但是在游客心目中的美誉度却比较低,游览环境不好,可以欣赏的东西不多,服务设施比较落后。②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各个旅游景点团结意识淡薄,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龙头企业。纵观咸阳的旅游业,各景点之间缺乏团结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咸阳市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景点之间的联系与紧密合作,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着力提高旅游营销效果。还有就是强化行业监管,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而对于咸阳市主要是帝陵资源的整合度不够高,不能够达到由热点景区带动温点、冷点景区,比如说乾陵因为知名度高,所以游客几乎是两点式的旅游,对于周围不够热点的比如云陵就一直不能通过乾陵得到很好的带动。帝陵没有按朝代进行分线规划,导致景点冷热差异一直很大。③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景区宣传太少。政府用于宣传旅游景区的经费十分有限,宣传的手段也十分有局限性。比如和我们相邻的山西省、河南省在宣传方面就可以借鉴:例如西安火车站平遥古城的宣传,焦作的云台山北京地铁可以看到。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是宣传的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咸阳市还部分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原始观念上,自认为有独特性高或具有垄断特点的资源就不怕没游客,导致不愿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目前游客选择旅游产品的宣传手段。④行业内相关人员营销观念传统,缺乏营销渠道,营销手段单一。现在的旅游都是搞营销,而我们咸阳宣传促销力度与兄弟地市以及周边省市景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走在外地能看到的咸阳标识和宣传还太少,通过网络、媒体、杂志等渠道宣传不够,比如在网络上通过咸阳政府网不难发现相关数据更新速度慢,口号老旧,而媒体方面更仅仅是局限于市内省内,不愿投资资金去做更大范围的媒体宣传。而山西的旅游宣传已经打到西安火车站,同为遗址类景区,山西的平遥古城近年却比咸阳的任何一个景区都有吸引力。虽然从纵向上比,咸阳对于宣传的力度和规模是在逐年加大的,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与河南省焦作市的差距更是可见一斑。我们应该搞创新营销,用新的营销手段去吸引游客的眼球。

3 对咸阳市旅游营销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进行新的旅游市场定位

通过对咸阳市旅游业的考察研究发现咸阳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文物旅游,辅助的则是民俗风光游和休闲养生游。因此我们得出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主次分明,要相辅相成发展。还应该正确定位与西安旅游市场中的关系,应该是互利互惠、发挥特色、错位发展。近几年,西安在发展旅游中唱响的是“唐都长安”,我们则应高举“秦汉牌”。外地游客来陕西,在参观了西安的秦兵马俑、大雁塔之外,只有来咸阳才能找到周秦汉唐丰厚的历史遗存;在吸引游客方面,我们不妨“求近”,树立西安市民也是我们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的观念。总之,主要以省内客源市场为主要挖掘对象,其次是邻省,最后才是国内国外机会市场。

3.2 政府主导型营销模式为主,企业主导的营销模式为辅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旅游产业的营销与发展,这就要依靠大项目的品牌带动作用,尽快打造几个国际精品项目。项目要有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要吸引媒体的注意力,也要使游客留在咸阳和主动宣传咸阳。这就要求政府放宽旅游业的权利,同时应该提供相关资金帮助旅游景点的大量宣传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用到网络营销手段。

3.3 加强提升品牌理念

通过借助大汉文化、大遗址,大温泉积极主动地与西安进行接洽,与西安强大的旅游资源进行相互依托,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多赢。依托秦始皇、乾陵的两位皇帝,积极打造遗产旅游与休闲养生共同发展的国际遗产休闲旅游城市,打造大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的双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3.4 突出卖点,加强旅游资源整合

咸阳要立足帝陵资源,有效整合饮食文化和当地资源,探索最佳的旅游路线,积极打造旅游新亮点。还要大力整合博物馆旅游资源,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拳头产品。旅游资源是西安、咸阳最重要的强势资源之一。咸阳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政权建都的地方,有“华夏第一都”之美称,而西安作为古代13个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遗存下来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是中国其他城市不可相比的。两市现有文物景点上万处,其中咸阳市为4951处,帝王陵墓27座。兵马俑、碑林、大雁塔、茂陵的武帝刘彻墓、乾陵武则天墓、法门寺等一处处文物景观,给西安、咸阳镶嵌了民族传统文化光环。陕西是文化、科技、能源大省,也是旅游强省。以关中为中心,以陕南、陕北为两翼,构成了全省旅游业网络。西安、咸阳又是陕西旅游业主要组成部分。

3.5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服务功能的完善

应该重点拓宽旅游业资金流通渠道,不断建立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了强化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强西安与咸阳的乾陵、茂陵和汉阳陵等旅游景点的快速干线建设,对宾馆休闲娱乐场所加大投资力度,以及餐饮地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积极营造条件。同时,对旅游景区加强管理,通过健全现代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将历史、现代和未来更好地融合为一体,集文明、整洁、安全于一身,全面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为游客量身打造良好的感觉。

3.6 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使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要加快咸阳旅游开发的步伐,就必须重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一些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形成一定的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休闲、旅游、娱乐、购物的商业模式,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业的整体效应,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遗产“活化”工程――多产业结合的主题旅游区或度假区。

参考文献: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1923-1927.

[2]刘德光,陈凯,许杭军.旅游业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6-43.

[3]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2-117.

[4]董霞.焦作市旅游营销研究[D].天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5]王国新,齐亚萍.旅游地形象定位与营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47-49.

[6]潘丹.基于资源整合的南京市旅游营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营销策略中华恐龙园

景区的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分析、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的过程。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区营销的问题

1.忽视市场调查,缺少系统的营销规划

旅游景区的营销规划是景区营销的统领,是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对景区未来营销工作的战略性把握,对景区未来的营销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营销规划制定的基础就是要掌握大量详尽且深入的市场资料。这就需要景区在开展营销工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但是目前大多数景区的市场营销仍处在生产导向的阶段。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需求,不进行系统的营销规划,盲目营销,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结果一方面,景区的营销工作因缺乏针对性及可行性,使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景区营销工作与景区的长远发展难以对接,有时如昙花一现,经历了短暂的风光以后就一落千丈。

2.营销理念落后,内容陈旧

目前景区的营销工作普遍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如景区营销是地方政府的事,是主管部门的差,不属景区日常工作的范畴;对自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过于自信,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必花很大力气在景区的营销上;认为景区营销是形象营销,是“公共工程”,做得好,有为别人做“嫁衣”的可能,做的不好,投入多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营销理念的落后,使大多数景区还处在只是想着如何把景区这个产品卖出去的层次,而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旅游者真正的需要。因此导致不少旅游景区营销内容陈旧或者雷同,或者是名不副实,过度夸张;或是味同爵蜡、乏善可陈。一树形象口号都是“第一”、“都”、“最”、“圣地”等等,让游客提不起兴趣。

3.营销手段单一,缺乏新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旅游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但每次活动中旅游景区在形象设计、展位布置、宣传手段等方面似乎千人一面,方式往往只是宣传单页、景区资料介绍、景区宣传碟,一套模式打天下,这种宣传手法与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相比显得单薄无力。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依托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营销是很多企业转而采用的模式。但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得景区在营销手段的选择方面还是较为单一。

4.景区营销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营销的合力

客观上讲,景区营销部分是形象营销,是旅游行业的整体营销;主观上讲,旅游者购买的是一个线路产品,是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也要求景区营销串点成线,实行整体营销。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景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利益难以权衡,景区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辖,无法进行整体营销等而导致各景区间缺乏合作,在营销经营中实行单打独斗式的策略。结果单个景区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财力、物力上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营销,无法达到规模营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游客的流失。

二、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营销的对策

常州恐龙园是国内主题公园较为成功的案例。2000年10月,由国家地质博物馆和“龙城”常州共同打造的中华恐龙园开园。开园第一年就创下了令旅游界惊叹的奇迹——入园人数达12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5000万元。至此七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恐龙园人气依然旺盛,可以说这和恐龙园的营销是分不开的。

1.有效的自身定位,全面的整体营销规划

常州中华恐龙园建设伊始,就确立了“以科普拉动游乐,以游乐促进科普”的主题定位,两个亮点相互呼应,提升了乐园的文化内涵,并以“打造东方侏罗纪、演绎世界恐龙王国”为经营口号,通过“主题展示+主题游乐+主题演出+主题商品+主题环艺”五主题的经营模式,体现了“主题突显力+文化创新力”的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恐龙园做出了详细的整体营销规划策略。首先将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旗下的“中华恐龙园”、“龙城旅行社”、“龙汤温泉”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旅游产业链,从而达到面上的规模性影响。其次针对常州作为工业化城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常州的旅游线路一般以一日、二日为主,要让恐龙园走向全国还有待时机这一实际情况,决策层提出营销重点以江浙沪市场为主,再以中心辐射周边,进而一步步蝉食安徽、山东等地。再者是恐龙园本身年次的营销规划,对具体单个的目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指示。如门票散客营收指标、各营销片区的团队指标,全年各阶段的主题活动配合以何种营销手段等,如今年引进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和5月份的恐龙文化节就是针对市场时段和态势而进行的策略重点上的调整。

2.有效的体验营销

所谓体验营销,就是景区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环境下景区营销的必然选择。和传统营销相比,其更能为旅游者带来新的价值从而能为景区培育忠诚的顾客,塑造竞争优势。景区全面推进体验营销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常州中华恐龙园首先针对自己的恐龙及科普娱乐的主题,将主题文化贯穿全园,大到恐龙馆的建设,鲁布拉游乐项目的建设都是以恐龙形态为主的,小到恐龙园的一草一木、一个小小的景观带都有恐龙造型的点缀,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恐龙生活的时代,无时无刻不体验到恐龙园的主题。其次在设计体验营销的事件这一方面,恐龙园能做到围绕自身主题,针对市场实际情况,按照全新的娱乐章节,充分糅合恐龙元素设计全年活动,让游客有全新的体验。如2008年贯穿全园的品牌宣言是“中华恐龙园恐龙酷世纪”,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新体验。

此外恐龙园每天都有鲁布拉路人秀、卡通恐龙路秀等走秀,让游客处处感受到主题气息。在纪念品这一方面,恐龙园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创作与恐龙园主体向切合的旅游纪念品。大打中华恐龙园的品牌,使游客在恐龙园玩得开心又能满意的带走纪念品。

3.形式多样的营销手段

在目标市场方面,常州中华恐龙园将自己的目标市场按区域划分,每一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营销经理。营销经理负责片区的营销方案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每月对营销经理进行目标任务完成度的考核及业绩考核,提高实际效率。在渠道合作方面,恐龙园对传统旅行社做好信息的及时传达,使得旅行社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鲜最准确的阶段主题活动和相关促销信息,并配合旅行社做好相关的线路安排和推荐。针对实力较强的旅行社,制定大客户协议,加大年终对旅行社的返利政策力度,实现互惠双赢。针对常州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则着重于年卡的推广工作。在促销方式方面,在周末或节假日,恐龙园促销人员纷纷进入到街道社区、大型超市、市民广场等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针对市民的终端促销推广,并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现场互动,包括传统的活动单页发放、宣传横幅布置及形式活泼的表演游戏等。在外部市场,恐龙园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电梯框架广告、网络论坛宣传、校园挂牌,海报张贴等。同时进入幼儿园、学校、工厂等进行实地促销,现场收客,一次性形成直接而有力的拉动效应。

4.政府推动,走整合营销之路

所谓“整合营销”,是以建立旅游大品牌为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景区旅游、区域旅游与城市形象的整合,旅游营销机制的整合,营销方式与细分市场的整合,旅游宣传与城市宣传的整合等等。整合营销的实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区域旅游整合,二是加强旅游产业链的联合营销。常州是一个非旅游城市,近年来恐龙园的良好发展给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层带来了信心,决定着手打造以恐龙园为中心的龙城大旅游区。为此常州市拓宽了龙城旅游线,将恐龙园、天目湖、天宁宝塔等景点整合起来,制作成景点联票,促进了景点间的个性互补和相互推动。此外在常州市政府的全面规划下,将恐龙园及其周边旅游区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扶持,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个运作成功的大型主题公园所产生的最大效益,往往不是自身的经营收入,而是对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和促进。早在1997年开工建设的时候,常州市划给恐龙园4800亩土地,拟用于休闲、文化、商业、渡假、房产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开发,着力发展以中华恐龙园为重点的龙城旅游区,通过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区域内各景点间的互动,形成了常州市具有标志性的产业带。

参考文献: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营销策略 中华恐龙园

景区的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分析、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的过程。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区营销的问题

1.忽视市场调查,缺少系统的营销规划

旅游景区的营销规划是景区营销的统领,是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对景区未来营销工作的战略性把握,对景区未来的营销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而营销规划制定的基础就是要掌握大量详尽且深入的市场资料。这就需要景区在开展营销工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但是目前大多数景区的市场营销仍处在生产导向的阶段。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需求,不进行系统的营销规划,盲目营销,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结果一方面,景区的营销工作因缺乏针对性及可行性,使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景区营销工作与景区的长远发展难以对接,有时如昙花一现,经历了短暂的风光以后就一落千丈。

2.营销理念落后,内容陈旧

目前景区的营销工作普遍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如景区营销是地方政府的事,是主管部门的差,不属景区日常工作的范畴;对自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过于自信,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必花很大力气在景区的营销上;认为景区营销是形象营销,是“公共工程”,做得好,有为别人做“嫁衣”的可能,做的不好,投入多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营销理念的落后,使大多数景区还处在只是想着如何把景区这个产品卖出去的层次,而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旅游者真正的需要。因此导致不少旅游景区营销内容陈旧或者雷同,或者是名不副实,过度夸张;或是味同爵蜡、乏善可陈。一树形象口号都是“第一”、“都”、“最”、“圣地”等等,让游客提不起兴趣。

3.营销手段单一,缺乏新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旅游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但每次活动中旅游景区在形象设计、展位布置、宣传手段等方面似乎千人一面,方式往往只是宣传单页、景区资料介绍、景区宣传碟,一套模式打天下,这种宣传手法与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相比显得单薄无力。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依托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营销是很多企业转而采用的模式。但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得景区在营销手段的选择方面还是较为单一。

4.景区营销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营销的合力

客观上讲,景区营销部分是形象营销,是旅游行业的整体营销;主观上讲,旅游者购买的是一个线路产品,是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也要求景区营销串点成线,实行整体营销。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景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利益难以权衡,景区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辖,无法进行整体营销等而导致各景区间缺乏合作,在营销经营中实行单打独斗式的策略。结果单个景区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财力、物力上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营销,无法达到规模营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游客的流失。

二、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营销的对策

常州恐龙园是国内主题公园较为成功的案例。2000年10月,由国家地质博物馆和“龙城”常州共同打造的中华恐龙园开园。开园第一年就创下了令旅游界惊叹的奇迹――入园人数达12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5000万元。至此七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恐龙园人气依然旺盛,可以说这和恐龙园的营销是分不开的。

1.有效的自身定位,全面的整体营销规划

常州中华恐龙园建设伊始,就确立了“以科普拉动游乐,以游乐促进科普”的主题定位,两个亮点相互呼应,提升了乐园的文化内涵,并以“打造东方侏罗纪、演绎世界恐龙王国”为经营口号,通过“主题展示+主题游乐+主题演出+主题商品+主题环艺”五主题的经营模式,体现了“主题突显力+文化创新力”的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确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恐龙园做出了详细的整体营销规划策略。首先将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旗下的“中华恐龙园”、“龙城旅行社”、“龙汤温泉”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旅游产业链,从而达到面上的规模性影响。其次针对常州作为工业化城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常州的旅游线路一般以一日、二日为主,要让恐龙园走向全国还有待时机这一实际情况,决策层提出营销重点以江浙沪市场为主,再以中心辐射周边,进而一步步蝉食安徽、山东等地。再者是恐龙园本身年次的营销规划,对具体单个的目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指示。如门票散客营收指标、各营销片区的团队指标,全年各阶段的主题活动配合以何种营销手段等,如今年引进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和5月份的恐龙文化节就是针对市场时段和态势而进行的策略重点上的调整。

2.有效的体验营销

所谓体验营销,就是景区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体验营销是体验经济环境下景区营销的必然选择。和传统营销相比,其更能为旅游者带来新的价值从而能为景区培育忠诚的顾客, 塑造竞争优势。景区全面推进体验营销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常州中华恐龙园首先针对自己的恐龙及科普娱乐的主题,将主题文化贯穿全园,大到恐龙馆的建设,鲁布拉游乐项目的建设都是以恐龙形态为主的,小到恐龙园的一草一木、一个小小的景观带都有恐龙造型的点缀,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恐龙生活的时代,无时无刻不体验到恐龙园的主题。其次在设计体验营销的事件这一方面,恐龙园能做到围绕自身主题,针对市场实际情况,按照全新的娱乐章节,充分糅合恐龙元素设计全年活动,让游客有全新的体验。如2008年贯穿全园的品牌宣言是“中华恐龙园 恐龙酷世纪”,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新体验。

此外恐龙园每天都有鲁布拉路人秀、卡通恐龙路秀等走秀,让游客处处感受到主题气息。在纪念品这一方面,恐龙园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创作与恐龙园主体向切合的旅游纪念品。大打中华恐龙园的品牌,使游客在恐龙园玩得开心又能满意的带走纪念品。

3.形式多样的营销手段

在目标市场方面,常州中华恐龙园将自己的目标市场按区域划分,每一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营销经理。营销经理负责片区的营销方案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每月对营销经理进行目标任务完成度的考核及业绩考核,提高实际效率。在渠道合作方面,恐龙园对传统旅行社做好信息的及时传达,使得旅行社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鲜最准确的阶段主题活动和相关促销信息,并配合旅行社做好相关的线路安排和推荐。针对实力较强的旅行社,制定大客户协议,加大年终对旅行社的返利政策力度,实现互惠双赢。针对常州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则着重于年卡的推广工作。在促销方式方面,在周末或节假日,恐龙园促销人员纷纷进入到街道社区、大型超市、市民广场等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针对市民的终端促销推广,并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现场互动,包括传统的活动单页发放、宣传横幅布置及形式活泼的表演游戏等。在外部市场,恐龙园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电梯框架广告、网络论坛宣传、校园挂牌,海报张贴等。同时进入幼儿园、学校、工厂等进行实地促销,现场收客,一次性形成直接而有力的拉动效应。

4.政府推动,走整合营销之路

所谓“整合营销”,是以建立旅游大品牌为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景区旅游、区域旅游与城市形象的整合,旅游营销机制的整合,营销方式与细分市场的整合,旅游宣传与城市宣传的整合等等。整合营销的实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区域旅游整合,二是加强旅游产业链的联合营销。常州是一个非旅游城市,近年来恐龙园的良好发展给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层带来了信心,决定着手打造以恐龙园为中心的龙城大旅游区。为此常州市拓宽了龙城旅游线,将恐龙园、天目湖、天宁宝塔等景点整合起来,制作成景点联票,促进了景点间的个性互补和相互推动。此外在常州市政府的全面规划下,将恐龙园及其周边旅游区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扶持,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个运作成功的大型主题公园所产生的最大效益,往往不是自身的经营收入,而是对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和促进。早在1997年开工建设的时候,常州市划给恐龙园4800亩土地,拟用于休闲、文化、商业、渡假、房产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开发,着力发展以中华恐龙园为重点的龙城旅游区,通过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区域内各景点间的互动,形成了常州市具有标志性的产业带。

参考文献: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营销;营销现状;营销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224-02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有效引导和河南省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世界瞩目,云台山、嵩山少林寺等知名景区的名声远播海内外,渐渐步入世界前列,实现了旅游发展的大跨越。“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更是被视为旅游景区营销的经典教科书,在旅游理论界中被深入研究和传播。景区经营者也积极借鉴和学习这样成功的的营销运作模式,然而,由于开发不当、没有采取有效的营销模式致使昙花一现的旅游景区也为数不少。因此,在加强研究,了解河南省资源优势及地域特征的同时,结合国内外营销策略,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营销动态做几点预测。

一、旅游景区营销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市场营销学被引进中国,并逐渐被应用到旅游活动当中,我国旅游学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旅游营销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旅游景区营销理念总体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认为,刘峰对景区营销的定义较为直接明了,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定义为:景区营销就是对景区资源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分析、具体而详细的规划、强有力的执行以及后期不断跟进的有效监控来实现对景区的管理和经营。[1]

二、河南旅游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

河南历史深厚、资源丰富、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祖根文化独一无二,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兼备南北特色的自然资源。2014年,全省旅游以转型升级为主要线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塑造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品牌,重视营销、开拓市场,改善服务质量、稳塑旅游形象,加大提升景区产品竞争力度、拓展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2014全年内外游客旅游人次达到4.58亿(增长率为11.59%)、旅游行业收入总数达到4 366.2亿人民币(增长率为12.66%)的成就。河南省旅游业能取得如此成效,旅游景区采取的营销方式功不可没。详情如下。

(一)缺乏营销思维,营销理念滞后

河南省旅游景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的经营理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并未深入地了解现代旅游者,以及掌握其消费心理,因此不能真正抓住其内在需求,造成了市场越来越难做的困境。另一方面,河南省旅游景区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营销模式,营销手段跟随性强,营销活动主要效仿其他景区,方式较为传统,不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发达的旅游景区相比,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较为落后,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二)缺乏整合营销观念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景区、交通、住宿及餐饮等方面必不可缺,河南省旅游景区缺乏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的理论和能力。[2]为了开拓客源市场,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个性化需要,必须要从旅游者的自身需求、消费意念、消费的方便程度以及沟通角度树立整合营销的理念,注重长期规划。[3]

(三)缺乏明确的旅游目标市场战略

随着目标市场战略理论的不断完善,旅游经营者若想吸引游客,旅游景区目标市场战略的研究者和制定者就必须对游客进行合理的细分,明确河南省旅游景区的目标群体,自我认定明确,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项目,实现游客的全方位需求。

(四)促销几乎等同于营销

每逢“五一”和“国庆节”两大节日,河南旅游景区开始联合旅行社对自身景区进行轰炸式推销,以此来拉拢客源。此种方式,明显没有科学合理的营销理念和营销规划,没有将景区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做宏观的对比分析,目标市场战略不明确,以促销代替营销,效果并不明显。

(五)景区忽视自身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问题一直使景区管理者颇为烦恼。但是景区营销的重要目标却是在反映景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把景区形象展现给旅游大众,然后加以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反馈给他们。近几年河南景区在建立自身的旅游形象时,由于没有科学分析自身的特点,没有成功设计出特色鲜明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形象,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客流量却并未达到预期目标。[4]

三、河南旅游景区未来营销趋势

在对当前河南旅游景区的营销现状及营销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景区营销的经验,现对河南省景区以后的营销趋势做几点预测:

(一)营销观念创新化

1.景区的营销内容要全面

景区营销不只是简单的打各种广告、与潜在合作者跑关系或者低价促销加铺天盖地的广告等传统方式,旅游景区不能只注重营销方式和手法的简单应用,一旦忽视了产品和市场定位,永远不能占领市场。

2.景区营销牵涉的方面具有广泛性

旅游企业、旅游部门、当地政府等都是影响景区营销的重要因素。所以,和所有旅游相关单位一起合作,是景区的营销工作涉及面具有广泛性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整合营销观念

在国际化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之下,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合作、重组、资源整合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美国学者舒尔兹教授众人在上世纪后期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这一理念被业界认为是市场营销的重大进步,有着带领企业实现大转折的重要作用。[6] 所以,景区经营管理者未来一定会意识到此理论的重要性,加强整合营销观念,将新理念与河南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探究出一系列全面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河南景区的营销问题。

(三)重视景区的旅游形象建设

由于科技进步、服务水平的提高及管理的完善,旅游景区的产品、营销水平、服务质量等渐无差异,所以景区竞争力最终由其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感受所决定。旅游景区要想成功,不得不采取措施树立优质旅游形象。一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服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产品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制作优质宣传片,传播景区高品质形象 。[7]

(四)重视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但能降低景区营销的费用,还能大大地克服散客成团的困难。网上银行、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QQ钱包等一系列新颖而高效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网络营销在未来给旅游景区带来的收益将不可估量。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大力发展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也叫“永久发展”,20世纪80年代,该概念在国际社会首次被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由环境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三大要素组成,意在告诫人类孜孜不倦地寻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8]但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收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生态残缺日益严重。河南省旅游景区在景区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也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理念在这种现实中应运而生。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营销战略,一方面可以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旅游者,提升客流量,增加经济收益,达到一举两得甚至是多得的极好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 峰,董四化.旅游景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 刘 怡.河南省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营销战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3] 郭艳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2.

[4] 顾永航.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浅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4):29-5.

[5] 吴玉霞.浅析河南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的创新思路――以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2-94.

[6] AV.Seaton,M.M.Bennett.Tourism product marketing -concepts, problems and cases. [M].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