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人才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成立于2008年12月,其前身为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在广西区内的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两校挂牌,依托两校承担面向东盟地区的旅游人才援外培训项目。基地旨在充分发挥广西区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交往中的区位和教育资源优势,为东盟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整体战略。基地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6期培训班,共培训了489名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及导游服务人员。面向东盟国家学员开设的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有以“旅游管理”“出境和导游业务”、“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20多门课程。以“中国文化”为主题开设的课程有《汉字的起源与流变看中国文化的美学意蕴》、《中国常用社交礼仪》、《中国美食文化及广西特色餐饮》、《陶艺文化》等课程。
一、在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中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程的必要性
(一)中国文化课程在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在世界各国掀起中国热,随着中国文化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往来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和体验。从以往的在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看出,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并且从培训质量调查来看,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东盟学员对中国文化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因此,都希望在短期内对中国文化有个直观的了解。
(二)手工体验课程有助于外国学员理解中国文化
在培训过程中,开设代表中国人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关的手工体验课,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如在我校开设的陶艺体验课,学员在观摩陶艺老师的介绍演示之后,自己动手制作陶艺,整个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员通过这样的体验感受到中国陶艺文化的魅力,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中国陶艺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元素。在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欣赏的同时也能营造学习氛围,拉近外国学员和中国文化的距离。学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其他课程难以具备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如何在东盟旅游教育培训中开设更多的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体验课程,让学员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课教学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以为,传递中国文化把剪纸体验课纳入培训体系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在东盟旅游教育培训中开设剪纸体验课程的优势
(一)剪纸体验课可以帮助外国学员很好地领会中国文化
剪纸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镂空艺术,通过剪刀在纸张上游走,创造出精美的图形,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南北朝时期发展至今,剪纸早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中的必要文化元素。
2006年民间剪纸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体现了丰富的中国民间文化。(1)节庆文化: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中国人有在春节剪窗花的习俗,窗花的图案可以是“春”字、“福”字,可以是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2)福寿文化:在老人过生日时,送上一幅“寿”字剪纸或松鹤图案的剪纸,则是表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3)婚庆文化: 中国人的婚礼上, 贴“帧保表示双喜临门,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表达婚礼喜庆的气氛和大家对新人的祝福。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 它代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态度,表现纯朴、鲜活的民族创造精神。
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包含丰富中国文化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她最美的形式,展现她的亲和力。据何红一教授在她的论文《中国民间艺术走进美国当代社会――亲历与思考》中介绍,她在美国期间,曾在十所大学进行过民间剪纸艺术的交流,深深感到美国大学生对中国这门独特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厚爱,在剪“春”字时,她向外国学生介绍了春节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是一个从造型到内涵都十分美丽的中国文字。通过讲解与创作,他们了解到相关的文化知识。一位教西班牙文化的教授Fred写信向她述说他的感受:“我很欣赏你们通过美丽的剪纸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方式,在这难忘的夜晚,我的心真的像花一样开了!”
(二)剪纸简单易学,材料普通易得
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普通易得,通常,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可以进行剪纸这种手工活动了。另外剪纸简单易学,常常在懂得剪纸的人指导下,只需要掌握纸张的折叠,再经过三刀两剪,便可产生栩栩如生的图案了。因此它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中简捷、灵便、具有亲和力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优势也不断地凸现。学习剪纸是一次创作与欣赏的过程,如能使剪纸进入东盟旅游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帮助初来乍到中国的外国学员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让他们解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竞争力。
三、以剪纸为例谈中国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来自东盟国家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学员。
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展示介绍及学员的参与制作剪纸,使学员了解与中剪纸艺术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文化内涵;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带回去留作纪念。
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春节民俗剪纸(通过剪纸介绍春节习俗文化 示范剪纸 剪纸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春节习俗.贴窗花》,引入教学内容,向学员介绍中国的春节剪纸即窗花,并向学员展示有关春节主题的剪纸图片――“福”字,告诉学员,在中国,福字的含义是“福气”,“福运”,“幸福”的意思,春节贴“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γ篮妹魈斓淖T浮!案!弊终着贴表示“福临门”的意思,福字还可以倒着贴,表示“福到了”。“福”字和五只蝙蝠组成的团花剪纸寓意是“五福临门”的意思;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在中国,蝴蝶因为产卵多,是多子的象征,所以,蝴蝶牡丹组和的剪纸寓意“花开富贵,多子多福”。
(二)示范剪纸
1.介绍剪纸工具和材料:出示剪刀、铅笔(在纸上构图用)、红纸(介绍中国剪纸多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好运的意思)
2.介绍简单的窗花剪纸有对称剪纸和团花剪纸等等,剪纸有自己的语言符号如:月牙纹,锯齿纹等等。
3.示范剪纸:剪“春”字,向学员介绍这是左右对称剪纸,并告诉大家“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代表欣欣向荣的意思,是一个从造型到内涵都十分美丽的中国文字。春节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再让大家了解春字的构成,会写就会剪。示范六折团花剪纸,先示范纸张的折叠,并告诉学员,在中国,“六”表示顺利的意思,所以选择了六折,祝愿大家顺顺利利。然后在折叠好的纸上绘图,由于制作的是新年窗花,所以以“鱼”为主题,“鱼”和“余”谐音,鱼组成的团花寓意“连年有余”,表示人们对富足美满生活的向往。(三)剪纸体验
1.学员按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花开富贵”,“连年有余”,“吉祥如意”,“春满人间”等等,创作一个或多个剪纸,可以是对称剪纸,可以是团花剪纸。
2.在创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商量,互相借鉴,也可以到其他小组观摩学习。老师给予每一组具体的指导。
3.课程结束前10分钟,每个小组评选出本组最满意的作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选出最佳手艺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内涵奖。
4.老师对获奖作品进行颁奖,并对每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恰当的点评。
5.学员们通过实际操作剪纸对中国的春节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可以请学员谈谈在具体体验中的收获,通过相互交流并再一次总结剪纸向我们传递的春节习俗。
四、结语
2013年,我市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大局,以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围绕建设旅游强市、智慧旅游示范城市的目标,建设一支结构优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促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培训重点
(一)围绕全国“欢乐健康游”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工作
1、职业道德、诚信经营与企业品牌建设主题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塑造旅游业的“诚信”品牌。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质量管理处、质监所、培训中心。
2、消防安全、旅游应急救护等基本常识的培训。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质量管理处、质监所、培训中心。
组织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内经验交流、实地观摩、消防运动会等形式。并结合导游员岗前培训、导游员年检培训、旅行社管理人员培训及其他在职人员培训等时机加强相关的培训内容。
(二)以提高人员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按照《2013年市旅游工作意见》的总体安排,积极组织开展旅游各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1、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1)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专项培训。参加人员:全市旅游执法人员及市局机关工作人员。组织方式:集中培训;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办公室、质监所、培训中心。
(2)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参加人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组织方式:集中培训;时间安排:6-7月份。责任处室:规统处、培训中心。
2、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1)乡村旅游管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市乡村旅游负责人。培训内容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菜肴质量和餐饮管理为重点。组织方式:以会代训或参观见学;时间安排:10-11月份。责任处室:规统处、培训中心。
(2)饭店管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市星级饭店负责人。培训内容以智慧酒店、主题酒店的设计与经营及提高管理的执行力为重点。组织方式: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时间安排:国内培训5-6月份,境外培训安排在下半年。责任处室:质管处、培训中心。
3、旅游行业一线员工培训
(1)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培训内容: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等。时间安排9-11月份。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2)导游员年审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以提高导游服务技能和加强知识储备、形势教育为重点。时间安排:2-4月份。责任处室:质管处、培训中心、导服公司。
(3)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责任处室:培训中心。时间安排:6-7月份。
(4)旅游企业的自主培训。各旅游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培训内容可参照下列主题安排:
A、诚信建设与职业道德培训
B、旅游商品和旅游资源知识培训
C、服务技能培训
D、智慧旅游知识培训
E、外语培训
(三)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为目的,积极做好创新性工作
1、组织开展全市导游员风采大赛并积极备战全省导游大赛。组织模式:按照省赛组织模式进行。即以团体名义参赛,每个代表队三名选手。句容市、丹阳市、扬中市、润扬导服公司、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高专旅游系、市中国旅行社、市中国国际旅行社、市春秋旅行社、市职工旅行社、三山风景区、城投(西津渡)各组织一个代表队,共十二个代表队。时间安排:2-6月份。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2、修编《导游》。全书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并附有二维码,既可为教材,亦可为旅游便览。七月份之前完成提纲拟定并面向全市征聘主创人员。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旅游人才的梯队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承担起本地、本行业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认真抓好本单位各类人才培训教育的组织实施。
(三)科学安排时间。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所属员工有参加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保证各级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1、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2、课程及教育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教育者没有形成专业研究,建立课程体系的概念。课程设置是否顾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之间是否能够衔接,形成一个体系。这些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课程设置没有与行业发展同步。旅游业紧随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院校不能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客观上,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及时调整。可见,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变的步伐。
3、人才培养缺乏可靠实操平台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即使学校提供相关设施加强学生锻炼,但不能同真正的工作岗位相提并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在国际旅行社和高级饭店进行实习。实习单位多数选择指派他们从事非一线工作。学生工作停留在廉价劳动层面,最终可能也没有熟悉旅游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技巧。至于专业技能,工作素养是否得到训练则是更成问题。由于稳定的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实践锻炼很难得到实际成效。
二、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进策略
1、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项目。要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就要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首先,旅游管理专业与以理论型培养目标为主的高等教育类型不同。
其次现代行业对单方面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主要转向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说明了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因此从以上专业特点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全方面的发展;树立地域性区别的观念,满足不同地域的旅游发展需求;随时跟进行业变化,保持现念,提高行业素质;掌握现代旅游管理技能;打造实践力、应变力和创新力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单位第一线从事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以下几个特征:与高等教育相比,专业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则要突出理论知识层次的深入性,强化管理思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时调整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人际、创新、管理三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比重。
2、根据就业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划要注重人才相应能力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有机结合。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特性要求,所以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要做相应调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理论课要形成体系,增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强调真实性和实用性。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在真实性更强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掌握顾客服务,管理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管理决策的能力。因此实践课要尽量还原社会氛围,并突出功能性强的实践课程。比如旅行社客户接待、模拟导游接待等。公共课用于培养工作素质。旅游行业工作不规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工作素质的培养。公共课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以便更好的融入工作,融入社会。但要注意公共课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问题。素质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因此公共课不需要过多的灌输,可以组织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是要辅助专业学习效率的更大发挥。
3、走产学结合道路
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构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将旅游人才建设纳入全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全面优化旅游人才工作环境,大力营造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提高一线旅游从业人员待遇,以事业、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建设旅游人才市场
疏通旅游人才供需渠道,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建设中原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建设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信息库和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每年组织高级旅游人才洽谈会和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
(三)建立旅游高级人才引进机制
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优化旅游行业人才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业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落实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咨询、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资本运作、旅游培训师、旅游经纪人、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谈判、小语种导游(韩语、俄语等)、高级导游、旅游学术带头人等各种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各类旅游高级人才。
(四)完善旅游培训体系
依托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完善省、市、县、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普通高校旅游院系和旅游职业教育建设,探索旅游人才培养新机制,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抓好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5年内建设3—5个各类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规划,重点培养各种急需的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开展初级人才的普及性教育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把旅游培训与宾馆饭店评星、旅行社管理、导游员管理、评定A级旅游区(点)相结合,实施培训达标制度。重点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导游员(讲解员)星级评定制度。力争到年,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的导游明星团队。旅游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不断提升行业行政管理水平。完善旅游企业岗位培训制度,实现旅游从业人员在岗培训常态化。5年内分级分类培训旅游管理人员1万人次,培训一线从业人员100万人次。
【关键词】海西旅游 旅游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海西旅游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以西,以福建省为主涵盖周边地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面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截至2013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汕头市、江西省上饶市等共计20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随着海西全方位开展闽台旅游交流合作,打造“海峡品牌”推动海西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多年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以福建省为例,自2002年以来,每年旅游就业人数增长率平均为30%。
国内权威专家在《海西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中对福建省旅游人才资源需求的预测:从数量上讲,未来3年需要2000~3000名以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10年,更是需要近15000名旅游专业人才;从学历结构上看,旅游企业就业人员学历理想结构是中专及中专以下占比28%、大专占比59%、本科占比为13%。而福建旅游企业现有从业人员队伍中,学历结构为中专及中专以下占比73%,大专占比21%,本科占比6%。尤其海西的县级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文化旅游、入境旅游市场的火热需求使得大专及本科学历从业人员着实欠缺。《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实施福建省中长期旅游人才培养重大工程,争取五年内培养600名旅游职业经理人、8000名旅游管理专才和5万名旅游技术能手,充实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各层次旅游人才队伍。
二、海西旅游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海西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体制创新,提升政府部门与行业管理的观念,完善配套政策的实施。组建专业性的权威人才培养组织,整合海西不同省、地区的教育与培训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助推器,旅游学校与企业参与的海西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二)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的海西旅游人才教育基地
通过详实调查将海西已有旅游学校及相关专业教育组织按产业链重新分类定位,建设差异化显著的海西旅游人才教育基地。各旅游教育组织比较其区域、办学物点、学科优势及师资力量等,有针对性进行市场细分,明确细分目标,使各教育基地既能覆盖面广泛,又能突出重点;既有现实需求的考虑又面向未来;既能协调现有管理模式又有体制创新的人才培养系统。
(三)深化以企业为载体的海西旅游人才专业化培训
以包括旅游人才培训组织在内的旅游企业为载体,将海西旅游人才培养专业化、模式化,打造海西旅游培训的特色项目,并有规划、有重点地促进旅游企业及培训机构的整体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海西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来自加拿大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结合,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当校内教学进行一定时间后,学生被安排进入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海西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将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技能。
(一)搭建互联网培训平台,共享教育资源
由政府主导搭建海西旅游人才教育网,通过网络手段向全海西各学校、各单位从业人员免费进行旅游教育和知识的培训。该平台按照培养具备社会基本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坚持“够用”和“必需”原则,突出基础教学,强调专业技能,体现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尚未接触社会的学生以及学历层次偏低的从业人员提供方便灵活且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校企业共享资源,加快海西旅游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设计旅游教育独特的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成立海西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学者、专家和单位负责人组成。旅游专业的培养方案就在该组织成员的参与下设计,制定出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海西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应定期研讨,修订并完善实施性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提升职业技能
基于“工学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由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企业紧密配合,依据旅游人才所处层次、领域的不同,规划相应的海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及示范中心,如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厦门培训基地,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汕头培训基地,旅游技术人才上饶培训基地,旅游教育人才三明培训基地,旅游规划人才温州培训中心,旅游导游人才鼓浪屿培训中心,旅游饭店人才厦门培训中心等。让培训中的学生员工接受旅游企业最新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完全采取生产性劳动的培训方式。
(四)推行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满足需求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真正意义的结合,从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到双方携手开展知识技能的教育,最后就业,紧密联系了学校与旅游企业间的关系。推行订单式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困难选择等问题,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投身于海西旅游业的建设中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可喜的“三赢”局面。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整体管理水平并不高,旅游人才的匮乏使得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很多管理者并未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使得旅游人才的满意率急剧下降、人才流失严重。本文对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但是,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问题明显。可见,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认识。目前,我国很多旅游单位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看作是企业成本负担的增加,并没有认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旅行社中,由于没有认识到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很多旅行社并没有认清由于人才流失而导致的经营成本的增加、客源的减少等问题的实质。再例如:大多数旅行社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在人才的引进、使用等方面缺乏科学机制。在一些旅行社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很多旅行社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一些年轻的、具有较高学历的、旅游管理知识丰富的全新人才得不到使用,员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2.旅游人力资源的劳动保障问题明显。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行业的需要,很多旅行社引进了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并不相符。例如:在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就尤为明显。很多旅行社采取的是挂靠、承包的形式,而挂靠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与旅行社无关,这种状况使得员工无法正常享受到各种劳动保障。
3.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落后。目前,我国对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重视等。一般而言,旅游人才在接受相关组织机构的培训时,多数接受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很多旅游单位处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进行人才培训时没有制定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培训计划,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很多旅游单位的培训主要是以针对旅游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培训为主,并没有实现多层次、分内容的培训。
二、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认识。企业做大做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拥有领先于时代的管理思维,企业的管理之魂是应具备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我国各旅游单位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重新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共同的努力目标,管理者应同员工一起努力、合作,共同实现努力的目标,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并感受到领导对员工的重视,感受到目标管理是属于自己的,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只有上下同心才能同呼吸共命运的为之奋斗。
2.改变内部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才招聘配置机制。建立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人才招聘机制是保证旅游单位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留住人才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多样化的薪酬体制。这是大势所趋。另外,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是留住人才的另一手段。激励不能只以物质激励为主,还应辅以精神激励、职位激励等方式,多样化的手段更能促进人才能力的发挥。
3.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旅游单位可以与本地的高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协调一下,在本单位内部推进旅游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人才培训时一定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教育体系,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教材的选择、培训手段的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4.加强旅游人才管理,避免人才流失。旅游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旅游人才的管理,为每一个旅游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环境、分析组织因素、分析个人特点,为他们制定出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战略性设想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旅游人力资源队伍,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才流失。
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必须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立足于市场大环境,加大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力度,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旅游市场的完善创造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在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重渡沟教育实验基地揭牌暨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开业庆典剪彩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参加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重渡沟教育实验基地揭牌暨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开业庆典剪彩仪式,这充分说明省领导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对栾川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也说明各级领导、各级旅游主营部门对我们重渡沟景区的厚爱。首先,我代表省旅游局向栾川县委、县政府,向重渡沟风景区表示热烈祝贺!向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重渡沟风景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河南省十大热点旅游景区。特别是近几年来,重渡沟风景区在栾川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迅猛发展。重渡沟风景区积极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景区旅游产品的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游、农家游、休闲游和健康游。经过不懈努力和顷力打造,重渡沟风景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景区的管理水平在进一步提高,可以肯定地说:重渡沟风景区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中部生态旅游和体验农家生活,开展拓展培训的绝佳之地。今天,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重渡沟教育实验基地在风光秀丽、气势恢宏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揭牌,就是对重渡沟风景区开发建设水平的充分肯定。
目前,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旅游立省”战略,并在巩义竹林镇举行了“千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启动仪式,就是要将旅游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广大群众经济收入更加优先位置来考虑,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来培育。我们相信,重渡沟风景区会以此次揭牌和盛大庆典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景区和水景大酒店的硬件设施,规范景区的管理服务,建立市场营销队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景区和重渡沟水景大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天,在这满目清翠、秀竹飘香、湖水荡漾,热烈喜庆的大好日子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重渡沟教育实验基地揭牌暨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开业庆典剪彩仪式,这是重渡沟风景区建设发展史上的又一大盛事。在此,我代表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向前来参加开业庆典剪彩仪式的各级领导、省内外各级媒体、旅行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前来祝贺的各位贵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重渡沟风景区在各级领导、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有序、健康、和谐发展。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5.8亿元,使景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娱乐项目逐年增加、接待规模不断增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客源市场迅速拓宽。先后荣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目前重渡沟风景区已名扬中原,走向全国,并成为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的首选之地。尤其是对重渡沟300多家农家宾馆的管理经营模式,不仅极大丰富了“栾川模式”的深刻内涵,而且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中国旅游第一人魏小安先生高度称赞重渡沟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特别是今天剪彩迎宾的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总投资1.68亿元,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洽谈、高中档次会议接待,拓展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酒店,同时也是目前河南省旅游景区唯一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大酒店。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有总统套房2套,豪华单间、豪华套房、豪华标间、普通套房、普通标间228间和大、中、小型会议室8个,可同时为450余人提供住宿、餐饮、聚会、拓展培训服务。
值此,在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挂牌建立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重渡沟教育实验基地和隆重举行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开业庆典剪彩仪式,是重渡沟风景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新标志,必将是重渡沟风景区旅游接待及深度开发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必将对全面提升重渡沟风景区的接待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会给重渡沟风景区旅游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重渡沟风景区将会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界同仁、新闻媒体、旅行社的合作,共同携手把重渡沟风景区和重渡沟水景大酒店,打造成功能齐全、服务一流、游客满意的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中心。
最后,对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对重渡沟风景区的关心,对重渡沟风景区的支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5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93-02
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新形势下,广西和东盟旅游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合作机制构建不断完善,由此促进了广西与东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不仅给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
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旅游往来,可称之为国际化的旅游。为了能给游客提供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从业人员除了需具备一般旅游人才的素质外,还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创新能力
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契机。然而,机遇与挑战共存,特殊的环境也给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特别是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首先,东盟自由贸易区横跨地域广泛,增加区内各国和地区交通通达性的难度。其次,政治、文化差异大。文化的多元性增加了广西对东盟客源市场的营销和产品开发的难度。再次,不稳定、安全问题连续不断。自贸区内一些国家或个别地区存在不稳定与安全问题,影响广西区内旅游企业开拓该市场的信心。最后,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是富有国家,东盟其他国家和地区均为中等偏下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加广西选择旅游产业的难度,难以找到旅游合作的切入点。针对以上问题,旅游人才在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项目、设计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要有洞悉旅游发展态势的敏锐目光,能迅速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根据具体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
(二)系统地掌握东盟各国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法律知识
广西和东盟旅游合作与往来,可以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和体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掌握东盟各国风俗习惯、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商贸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各国旅游服务的规定、惯例、法规,这样才能提供符合国际水平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在文化知识方面,东盟各国民族众多、不一,如泰国信仰佛教,马来西亚、印尼国民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等,导致各国风俗习惯迥异。所以,旅游从业人员在开发旅游项目、提供旅游服务时应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根据各国的文化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旅游从业人员应承担起传播不同文化的责任,尊重东盟各国游客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商务和法律知识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商务和法律知识,以规避风险。
(三)较强的东盟小语种语言应用能力
随着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广西与东盟各国互访游客也越来越多,所以,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东盟各国语言,而且还能运用到实际旅游业务当中。首先,与其他基础外语相比,旅游外语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丰富的知识性和强烈的应用性。在与旅游者洽谈业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词汇,而且要能够用东盟各国语言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专业术语表述出来。其次,旅游专业外语还需要很强的外语运用能力。旅游已成为民间外交,旅游从业人员需要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交流思想、相互了解,这就要求其有很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很强的交际能力。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能用相应语言与东盟各国游客顺利交谈的听、说能力。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自贸区的建成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崭新的国际发展空间,使旅游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的最具潜力产业之一。广西与东盟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并积极开展旅游教育合作。就广西而言,目前已有47所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及相关专业,旅游教育覆盖面广。同时,广西与东盟也频出新举措加强旅游教育合作,如设立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办学等。但在自贸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仍十分突出。
(一)广西与东盟已有一定的旅游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
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对各方面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教育已成为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广西因其地理之便,不断加强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区内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梧州学院等一批高校已与越南、老挝、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多所大学签订“2+2”、“3+1”等教育合作协议,建立了互派留学生、互派学者交流的机制。2011年,在广西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近7 000人,其中东盟留学生近6 000人,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85.7%。广西派往东盟交流学习的高校学生也有5 000多人,是中国派往东盟交流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4]。为了适应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需要,2008年12月,区旅游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目前,该基地的设立已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同意,即意味着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上升为国际级基地,将更好的为广西提供东盟旅游人才保障。
(二)广西高层次旅游教育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西共有47所院校开设了旅游及相关专业,占广西73所院校的半数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层次广,呈现出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多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格局。可见,广西教育部门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但是,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呈现金字塔式的结构类型,即中低端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院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全区仅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五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具有博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和单位尚属空白,导致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旅游市场上供过于求,而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旅游人才则少得可怜。广西与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属于跨国多边旅游合作,对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其掌握更好的管理才能、服务技能和更广泛的知识。广西高等院校作为旅游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方面先天不足,导致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端旅游人才偏少,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重要因素。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地方旅游业培育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而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自2004年南博会落户南宁和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发展迅猛,双方在旅游领域的合作方面不断扩大、深化。然而,广西高等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重视这些变化,教学内容很少涉及与东盟有关的知识,导致旅游从业人员对东盟自贸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达不到要求。如每年的东盟博览会、论坛举办期间,通常要从高校抽调大量的懂东盟语言的学生来应急等。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广西旅游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中,培养新环境下适宜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一)进一步加强广西与东盟旅游人才培养合作
广西与东盟已有旅游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应充分发挥其辐射扩散作用,构建与东盟各国旅游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首先,应利用该背景下的政策优势,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如减免税收、给予资金支持等,吸引东盟各国有实力的、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落户广西,为广西及东盟各国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邀请东盟旅游专家对区内旅游主管官员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学习各国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知识、管理知识,了解各国或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以此不断提高旅游公务人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其次,也可采取“走出去”方式拓展境外教育空间,每年在区内选派优秀的旅游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到东盟国家作研修培训、学习考察,鼓励我区教育培训机构到东盟国家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争取更多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再次,鼓励区内更多高校与东盟学校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建立互派留学生、互派学者交流的机制,争取更多机会、更多渠道为广西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才。
(二)优化旅游教育层次结构
广西旅游教育的发展远落后于其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新背景对旅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从事旅游业所需的一般技能,同时又要掌握东盟各国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等,还需在实际旅游业务当中有较强的的东盟小语种语言应用能力。针对目前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广西应加强硕士及以上旅游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在区内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老牌、知名大学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或以上学校与区外有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的学校联合培养博士生。据悉,区内已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家具有博导资格,但由于区内高校还没有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使得这部分专家只能挂靠省外高校,不能自主招生,加大区内考生想投考其门下的难度。其次,增加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办学资格院校。目前,全区仅有5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占全区47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仅10多个百分比,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院校覆盖面小。且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下面的二级学科,考研需要考数学,对于学旅游的文科学生而言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加上广西属于C区,区内已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很多都是来自省外、非旅游专业的调剂生。因此,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一方面专业知识不扎实,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不能很好地为广西旅游业服务。为此,广西应充分利用并挖掘现有院校的优势和潜力,扩大区内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资格院校的覆盖面,同时在招生方面优先考虑广西籍考生,实现地方院校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各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都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自贸区的建成对广西旅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因时、因地制宜。首先,各高校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教学中融入与东盟相关的知识,可开设与东盟相关的民族宗教、旅游资源概况、东盟国家语言、东盟国家历史文化、东盟国际贸易关系法律、会展商务等课程,并使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自贸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其次,旅游人才培养也要注重德育培养。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尤其在国际旅游服务当中,旅游服务是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形象的窗口。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能为国家或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旅游服务技能、系统的东盟各国家知识,同时也要求其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品质的培养都应体现在旅游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周江林.广西与东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探讨[J].旅游论坛,2008,(3):462-465.
[2] 郭满女.广西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1,(7):41-43.
随着互联网对旅游业影响日益加深,互联网正改变旅游业的市场基础、产业链和生态圈,乃至于整个产业形态,线上旅游综合平台OTA、专业旅游服务ETA、旅游搜索平台等网络生态环境下的新概念企业快速成长,新旅游业态的产生,新旅游企业的出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与平台,同传统的旅游企业相比,新出现的旅游企业需要掌握网络技术、有旅游知识、富有创意的人才。在旅游新业态下,应培养人才怎样的人才,应怎样培养人才,成为政府、旅游相关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面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新问题。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见表1-1, 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1313.9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772.9亿元,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速保持稳定,并据此发展势头,预测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6500亿元,智慧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不言自明。
二、厦门市智慧旅游发展
(一)厦门市智慧旅游建设现状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了首批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厦门市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显著:厦门市编制了厦门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建成了部分智慧旅游“三纵五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纵”即三个纵向网络:“12301”与“968118”厦门旅游热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电子信息屏系统;“五横”即五项横向网络:厦门旅游政务网、厦门旅游网、海西旅游网、厦门旅游APP、官方微博与微信;完成了游客采样分析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来厦游客移动手机用户的统计分析(游客数量、客源地、停留天数等详细信息);建立旅行社旅游团队动态监管系统。实现了旅游团队的行程、导游安排和车辆派遣等实时监控,初步实现了统计监管和应急预警的信息化管理。2015年1月14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报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中国旅游风云榜,厦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荣登“2014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TOP10”榜单,厦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获此殊荣,标志着厦门旅游的智慧服务、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二)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2014年12月5日,厦门市旅游局、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联合主办“智慧旅游新梦想,人才培养新思路”厦门旅游人力资源沙龙活动。厦门市旅游局局长孔曙光在会上直言“我们缺智慧旅游人才”。厦门市各高校是培养厦门市旅游人才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来源,笔者对厦门市培养旅游人才的12所院校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见表2-1),从调查结果可见厦门市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课程,且通过调查发现厦门市尚无高校明确提出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目标。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如何做好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推动厦门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一)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实现厦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快速发展,厦门市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加大厦门市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投入,甚至可以鼓励厦门市的民营资本投入到智慧旅游教育领域;搭建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人才培训活动,鼓励举行各种智慧旅游交流活动等,为厦门市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各旅游院校相关专业除了设置旅游专业知识课程外,还要设置信息化课程,如开设培养学生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旅游信息化技术、旅游电子商务技术的课程等,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育
一、影响贵州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
金融危机后,世界整体经济进入低迷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国平均经济增速不到7%,贵州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断下降,从而影响了贵州旅游经济的增长。
(二)交通瓶颈的制约
“交通瓶颈”一直是制约贵州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是内陆省份,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近十年来,贵州省的对外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铁的顺利通车,宣告全方位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和国外直飞的航班依然很少,严重制约了贵州的入境旅游规模,国内旅游也因航班次数少,机票价格相对较贵而受影响。
(三)高端旅游人才缺口
贵州旅游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但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外语导游的供不应求和高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匮乏上。贵州入境旅游受限的原因除了交通制约外,最主要的就是外语导游的不足造成的,就英语而言,经常是英语口语过关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英语口语又差强人意,更不用说其他语种的导游人才了。此外,随着四五星级酒店的增加,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渐迫切起来,高星级酒店人才的供需矛盾也就凸显出来了。
(四)对外窗口管理不力
一个城市的对外窗口主要指的是一个游客到达这个城市第一个接触到的地方,对于贵州而言也就是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和客车站。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该些窗口的整体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整个贵州旅游的印象。目前这些窗口管理不力主要表现在站外出租车和私家车的拉客、抢客和宰客现象上。
二、贵州旅游经济增长的五个新动力
(一)旅游扶贫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贵州省贫困问题突出,截至2015年,仍有4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旅游经济虽然已不被专家认可传统意义上的“无烟工业”,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它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都是相对最小的,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是贵州省消除贫困的必然选择,也是贵州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的最要契机。贵州旅游经济依托“大扶贫”,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把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衔接,把游客引进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消费,助推乡村旅游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打造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贵州旅游经济的增长不能过度依赖政策支持,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吸引力,充分利用优势突出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把游客吸引进来,再利用山地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拉动非基本旅游产品的消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在“游”方面,贵州应该紧抓山地特色,开发有特色的游览方式,例如山地自行车游览、山地热气球游览等;在“购”方面,应尽量挖掘、打造一批既价格适中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游客购买;在“娱”方面,开发出像山地降落伞、山顶蹦极等产品;让贵州的非基本旅游产品成为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助力。
(三)利用会展产品助推旅游经济
利用会议、展览和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将客人引进来,通过旅游邀请,把这批潜在的游客变为现实游客。贵州要坚持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等展会,争取打造3-5 个知名展会平台,助推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注重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端人才
实现贵州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人才是第一主力军。首先,加大旅游高端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力度,实施高端旅游人才培训。支持旅游相关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旅游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制度。其次,根据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高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培育重点定位为英语口语、旅游基础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加大管理力度,打造旅游大省
加大对飞机场、火车站和客车站的管理力度,做好贵州旅游窗口建设;加强对各旅行社和酒店的监管,加大对景区景点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查处,优化贵州旅游环境;实施贵州景区门票价格的规范化管理,塑造贵州旅游大省新形象。
三、结语
关键词:奥运功能区 人才培训与开发 现状 对策建议
一、导言
奥运功能区“十二五”人才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样的奥运功能区内外形势,在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坚强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从奥运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落实手段,加强协调配合,在人才发展调查研究、招才引智、人才培训与开发、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规划实施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十三五”时期是奥运功能区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奥运功能区人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奥运功能区“十三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简称“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推进奥运功能区人才事业改革与发展, 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奥运功能区核心竞争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功能区人才队伍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奥运功能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认真总结和全面评估奥运功能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笔者重点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方式,对北京奥运功能区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做了详细分析,调研人才培训与开发需求,针对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和缺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构建包括人才引进、培养、投资、配置、激励、福利、服务等环节在内的、能够有效开发区域内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探寻解决人才培训与开发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人才培训与开发现状。调研样本主要来自奥运功能区的核心园区业主单位和辖区街乡相关单位,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被调研样本认为最缺乏的工作素质包括:专业知识(59.6%)、管理能力(55.8%)、工作技能(44.4%)。
整体而言,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39%)、单位对人才开发工作不重视(33.6%)、单位缺乏鼓励自我学习的文化氛围(27%)、人才开发策略没有与组织战略相结合(26.3%)、培训方式单一或落后(22%)、没有制定并实施人才开发规划(21.2%)、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20%)。
同时,我们也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志愿者人才、体育产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会展人才、旅游人才、商业服务人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金融产业人才、律师、卫生人才、教育人才、新阶层人才、信息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的培训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例如,体育产业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单位缺乏鼓励自我学习的文化氛围(50.00%)、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100.00%)、缺乏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50.00%)、不了解真正的培训需求(50.00%);文化创意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60.90%)、不了解真正的培训需求(56.50%)、培训计划不系统(56.50%);会展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75.00%)、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或不畅(50.00%);商业服务人才方面,人才培训与开发最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开发策略没有与组织战略相结合(37.20%)、缺乏对人才能力素质的科学评估(34.90%)、缺乏后备人才培养举措(55.80%);等等。
三、人才培训与开发优化建议
针对奥运功能区目前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现状,结合国家经验借鉴,建议在“十三五”期间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1.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方面,主要措施包括: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着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核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致富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在职教育,提升体育产业人才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会展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展队伍;整合资源,着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商业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2.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中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奥运功能区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发展目标,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工作: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例如,创新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入机制,创新完善重统筹、求共享的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完善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完善分类别、促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完善能上能下、流转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
世博旅游推广期间,30余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世博旅游海外推广站”将及时收获最新的上海世博旅游信息。伦敦、纽约、大阪、釜山等经济中心城市与上海签署年度合作备忘录,开展“信息交换、客源互送”。2009年,在柏林世界旅游展、马德里国际旅游展、巴黎国际旅游展等重大国际旅游展会和世界各大主流媒体上,将更多地看到上海的身影、世博会的信息。
网络是宣传世博、宣传上海的重要媒介,三大主体网站互动、十大信息网络系统联动的旅游信息化、网格化架构,也将在2009年基本建成,实现旅游多媒体触摸屏在星级饭店的全覆盖,实现诚信监管系统和旅游行业应急群发信息系统对旅游企业的全覆盖。各类旅游网站将得到优化更新,加强上海旅游政务网、上海旅游人力资源网、上海旅游会展网等网站的建设,推出世博旅游专栏、会议大使等全新栏目,增加互动活动,并与谷歌以及其他国际知名网站合作,设计包括“上海发现、体验之旅”有奖征集等活动,联合推广上海世博旅游,增强网络营销的力度。而“962020上海旅游热线”会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开通英、日语种服务。
打造优质的世博旅游,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旅游行业的各类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是2009年上海市旅游工作的又一大重点。新的一年中,旅游行业将以“世博,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主题,实施以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服务技能和外语水平为重点的一线员工培训,实现旅游培训的行业全覆盖、世博签约单位培训全合格。除了一线的服务人员,以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重点的中高层旅游人才培训也即将推广开来。旅游行业还将推进校企合作、高师带徒活动,开展以调酒师、宴会师、厨师等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开展旅游营销、电子商务、产品开发、节事活动策划等为重点的紧缺人才培训;继续开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邮轮旅游的专项培训;通过免费考前培训,扩大小语种导游队伍,充实世博志愿者队伍。
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也将在世博会的推动下扩容。2009年,江湾五角场和浦东龙阳路两个分站站点的规划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上海体育场———轻纺城旅游集散中心总站的主体建筑和相关设施基本完成。浦东机场T1和T2航站楼、虹桥机场A、B航站楼、外滩广场和世博园区等4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也将启动建设。根据《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和《迎世博上海市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达标工作600天行动计划》,旅游系统还将联合其他部门,通过新设、增设、改设、拆违等行动措施对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进行规范设置,做到“统一、美观、醒目、易读”。
都市旅游:力推市民游提振内需抗寒流
上海市旅游行业将在新的一年里大力发展市民休闲旅游,以提振内需,抵御金融风暴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推进旅游业收入由人数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
2009年,上海市民和游客将享受更多旅游的便利和优惠,通过更多丰富的节目认识上海,体验上海。为方便外地游客的餐饮、交通、观光等付费更方便,旅游部门正在探索研究旅游景点、公共交通、餐饮、文化演出付费一卡通,根据外地游客在沪过夜天数,确定优惠折扣,以延长来沪游客逗留时间。而对市民,旅游部门将促进外移收费关卡、停止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以降低市民市内旅游的交通成本,并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或上下班高峰时段之外,开通“上海博物馆之旅”、“社区文化之旅”、“大型文化设施体验之旅”、“上海历史韵味之旅”、“上海现代建设成就之旅”、“上海生活一日游”等旅游交通专线。上海的商务酒店在新的一年里,有望在节假日、双休日提供面向市民的“市民体验房”。“迎世博,上海市民百元游上海”在新年第一天启动,低保市民也可享受福利旅游。此外,旅游部门还将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加大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检查力度,推行休假汇率制,鼓励各单位员工积极避开公众休假高峰期,保障旅游消费时间。同时,为了游客们出行方便,旅游交通服务功能会进一步拓展,继续推进旅游汽车异地租还服务,探索开发青浦房车旅游市场。
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上海市规划出四大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蓝图。西部打造佘山、淀山湖山水文化乡野休闲度假旅游区,西北部打造长江滨江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东北部打造崇明三岛国家公园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东南部打造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
2009年是共和国的60岁生日,也将迎来上海解放60周年纪念。红色旅游是新年的一大亮点,一批集展示、教育、游览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展馆、教育基地和游览景区将与市民和游客见面。上海还将与江西、陕西、河北等红色旅游大省联手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此外,建国60周年纪念护照也正在筹划制作中。
文化仍然是上海旅游必打的一张王牌,旧上海的风情永远让游客们流连忘返。2009年,上海旅游局将推出老字号、老洋房餐饮、名人故居、老电影等上世纪30年代上海经典旅游产品系列和体现现代、动感的2010上海时尚旅游产品系列,让游客们亲身感受海派风情。
新业态:融合多行业旅游产业模式更新
2008年,上海旅游市场饱受金融风暴冲击。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成为上海市旅游行业在未来一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一项法宝。以邮轮旅游为首的旅游新业态发展提速,促进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将得到推进落实。上海将在2009年加大打造邮轮旅游目的港的宣传推介力度,明确和规范邮轮旅游、邮轮旅游线路开发。新地标“一滴水”北外滩国客中心的旅游功能将得到完善,上海吴淞国际邮轮组合母港建设也将全面推进。同时,上海———大阪———釜山黄金大三角将进一步深化在邮轮旅游航线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旅游合作。
身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优势也将为旅游业所用,以便在金融风暴中获得更大主动。上海旅游局将推进旅游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商务旅行管理结算,推介出境旅游者购买使用个人旅行社支票,积极推进出境游滞留险、出境游担保人、出境游押金融资服务等旅游担保新形式。此外,旅行社责任险统保工作将从2009年1月起全面推行,逐步形成商务旅行管理公司和旅游保险公司在上海的集聚效应。而其他新型旅游业态,如会展旅游、旅游专业外包服务、医疗保健旅游、修学旅游,也将在新的一年里得到长足发展。
2009年工作计划指出,旅游业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旅行社也要向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方向发展;鼓励品牌饭店管理公司以直营、输出管理、特许经营等方式实行中小社会旅馆的连锁经营。同时,旅游产业进行调整,必须由物质资源依赖向依靠人才、科技、管理创新发展转变。2009年旅游工作计划中,上海市旅游局提出,要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创新务实的中高层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一支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同时,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旅游行业能源消耗,在全行业推广采用能源合同管理、应用节能新技术,引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进落实上海市节能降耗优惠措施和财政补贴措施,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工作。旅游电子商务进程也将加快,旅游业务网上预订、网上签约、网上结算的比例将得到大幅提升,旅游网上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和流程规范也将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别样风景这边独好
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上海市旅游局将编制《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2011年)》,推进乡村旅游的集聚发展。金山枫泾、青浦朱家角、闽行七宝镇、南汇新场镇等为中心的几大乡村旅游服务集聚区建设进程加快,崇明三岛乡村旅游开发提速,杭州湾北岸乡村旅游黄金带将得到提升开拓,环淀山湖和黄浦江流域乡村旅游区的建设也将启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融资、税收和市场监管等诸多问题,上海市旅游局将着力解决。
乡村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打造,也是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旅游行业将与其他部门、其他地区合作探索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松江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跨区域合作:联动长三角辐射上海影响力
关键词:生态旅游 现状对策
秦皇岛是着名的旅游度假城市,其旅游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秦皇岛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秦皇岛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绿色生态旅游,起步始于1994年秦皇岛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建设,2002年园区门票、餐饮等相关收入是蔬菜种植配送的2倍,达到1400多万元,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家AAAA级生态农业景区。北戴河湿地观鸟是人们在北戴河鸽子窝景区能看到的一幅惬意美景,蓝天、大海、白云、海鸟极完美的组合,成为中国鸟类研究基地,也成为观察迁徙候鸟的最好地区之一。这些生态旅游的实践是很好的尝试,但眼观其经营现状,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旅游缺乏开发商规范化管理,如何加强景区生态性管理,是我们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秦皇岛旅游业的总体呈现整体服务质量欠缺的现象,一些个体经营者,由于没有经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服务水平明显存在着不足,为了提高秦皇岛旅游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针对个体经营者经营不良的情况,切实地予以改善,使他们树立旅游服务意识,作到规范经营,主随客便。同时要加强自我优化,以顾客为中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8月省长在出席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办公会议时强调:秦皇岛市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立市的战略产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并号召“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全市动员,齐心协力推动秦皇岛旅游跨越式发展。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发展新要求,初步确定了129个旅游和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86.6亿元。各级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为其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秦皇岛生态旅游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旅游经济的繁荣兴盛。
一、巩固发展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秦皇岛市国际旅游业务虽然起步较早,但比之国内旅游业发展缓慢。这显然与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不相称,尽管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与条件相仿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主观上重视不够应视为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领导,加大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首先,强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工作;第二,依托北京、承德等周边旅游热点城市,加强业务往来,借助他们的优势带动自身的发展;第三,深化改革,进一步调动秦皇岛各家旅行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外联作用;第四,积极向北京、天津等市常驻的外国使馆、商社、办事机构等宣传秦皇岛的旅游优势,使他们中更多的人来度假、游览,或参与专项旅游活动;第五,将邻近的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大力开拓经济贸易往来,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等,以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是基础,而国际旅游的发展将会对景点开发、服务质量等整个素质起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在秦皇岛市旅游规划基础上,依托现有景区,通过对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较好,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旅游线路进行筛选和组合,规划出主要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包括:
①沿海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秦皇岛市海岸线为依托,开展看海景、听海涛、观海潮、海水浴、采海贝、品海鲜、买海货等旅游活动,体现鲜明的海滨旅游特色。
②长城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长城附近的102国道为主线,包括山海关、抚宁、卢龙等长城旅游区。
③生态养生旅游精品路线:依托秦皇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环保健康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分时度假养生游来破解秦皇岛市淡季瓶颈,全市、全年、全方位地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以养生科普教育和果蔬采摘游把养生理念、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现代农业经济效益,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④森林生态旅游精品路线:秦皇岛市众多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远离市区的祖山风景区,可发展森林探险游、森林科考、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饮食等旅游产品。
⑤湿地湖泊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当前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旅游之一。利用秦皇岛鸽子窝湿地,开发湿地观光和观鸟旅游等。
三、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融入旅游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开创新型旅游开发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信息服务。为了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旅游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我们要着手开展旅游统计分析,建立旅游项目库,在进一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第二,广泛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旅游业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将秦皇岛旅游业的优势和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秦皇岛、关注秦皇岛。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就基本实现了旅游企业的全部上网,他们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旅行商和潜在的旅游者访问网站,还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合作的商机和广告宣传作用,我们应积极向国外学习这一经营方法;第三,应强化配套服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功能。改善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络预订,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第四,尽快建成秦皇岛旅游局域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和管理系统业务网。为使我市旅游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我们应积极建立旅游局域网和旅游电子商务网,尽快地实现“数字秦皇岛”的目标;第五,加强与同行业伙伴的合作,我们可以与兄弟城市开发京津冀旅游电子地图,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服务的一体化,从而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也加强了行业之间的联系。
四、建设秦皇岛旅游人力资源引进、培训联动机制。要改善我们目前旅游业的状况,根本的解决途径还在于“人”这里,首先,我们要建设旅游人才职业培训体系。加强人事局负责的公务员旅游知识培训、由组织部负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旅游知识的培训;做好导游和经理的职业培训;在企业内部作好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形成日常培训体系;建立秦皇岛旅游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和社会旅游人才培训,使秦皇岛市党政干部充分掌握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基本知识。其次,完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根据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和现状,整合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争取在未来5年内建立起初、中、高等人才教育体系,建立秦皇岛多层次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健全结构布局合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网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结构,为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再者,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体系。重点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工作,使人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我们要依托秦皇岛市综合优势,完善人才结构,抓好人才引进。在完善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秦皇岛市旅游业现今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同步进行。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其中生态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生态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对秦皇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以旅游促发展,针对秦皇岛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力争早日实现“旅游立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世斌.城市休闲产业合理规模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206-208.
[2]李树峰,李胜芬,李蕾,高雅芳.国内旅游者滨海旅游行为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第7卷第3期.
[3]张玉香.体验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期.
[4]丁丽英,平潭.滨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
[5]高向丽.秦皇岛市滨海旅游供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6]袁志超,孙振杰,冯禄昭.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J].当代经济.2009年9期.
[7]洪贤兴,韩立民.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与旅游教育国际化形势
进入2l世纪,旅游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的国际化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出入境的人数迅速增加,旅游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国家越来越多。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境外的商务客人、观光客人、休闲度假客人进入我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出境旅游者人数逐年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入境游人数达到1.3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585万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则,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旅游客源国。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各地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提出了适应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国际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境外的旅游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外资旅游企业的介入将使我国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上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际旅游专业人才也纷纷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旅游人才面临着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激烈竞争,这对中国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和旅游专业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急需更新教育理念,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环境中,用国际化视野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能够从事国际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适应国际化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二、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国际化不等于忘本,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是GLO CAL,即GLOBAL(全球化)和LOCAL(本土化)的结合,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
(二)具有国际态度和意识。此类人才需要拥有国际知识视野,具备国际旅游文化底蕴、熟悉国际惯例与人性化服务理念,具有一定对国际信息的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外语、公关及合作能力。此类人才应该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外语、公关和合作能力,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
(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有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独立承担行业一线工作。
(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应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较强创业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六)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爱岗、敬业、诚信、自律。
三、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培养对策
(一)国际型旅游人才培养及办学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优势资源,构建“六项全能”(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直通车”(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模式,打造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航母”,提升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对于旅游院校的办学模式,有些教育界的专家们提出。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一实训一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密切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旅游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尽快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
(二)从旅游课程改革开始,打造国际型旅游人才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偏重酒店管理,要想培养出国际型旅游人才,必须先从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入手;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而在中国,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其次要搞清楚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底在哪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一是人力资本的价值被世人所重视,世界银行的专家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全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行粗略的计算,得出的结论之一,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构成比为64:20:16,人力资本是世界总财富巾最大的财富,这是全世界所认同的。二是由人才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某些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紧缺专业人才。成为旅游业的稀缺人才资源,成为不同用人主体争夺的对象。所有这些特点要求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片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再有就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增加经济形势及旅游最新动态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启发、激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
四、结束语
在旅游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极为复杂,并且是长期而艰苦的。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充分把握国际化融合带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在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上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和主动权,真正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