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

投资与融资管理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篇

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尤其是在对EMH和CAPM)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形成的。

主要理论基础

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账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账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期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利用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迷(equity premiumpuzzle)以及期权微笑(option smile)等,然而由于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论中并没有给出如何确定价值函数的关键——参考点以及价值函数的具体形式,在理论上存在缺陷,从而极大阻碍了期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BPT)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BAPM)。一些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者认为将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完全对立起来并不恰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现代金融理论进行完善,正成为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在这方面,Statman和Shefrin提出的BPT和BAPM引起金融界的注意。BPT是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A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APT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BPT认为现实中的投资者无法作到这一点,他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与CAPM不同,BAPM中的投资者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易者,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事实上,在BAPM中,资本市场组合的问题仍然存在,因为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会随时间而改变。

投资行为模型

1.BSV模型(Barberis,Shleffer,and Vishny,1998)。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如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on),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增加的预测模型。这两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产生两种错误决策: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和反应过度(over-reaction)。BSV模型是从这两种偏差出发,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如何导致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假说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反应的两种情况。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涉及与统计有关的投资行为时,人的心理会出现扭曲推理的过程。事件的典型性将导致反应过度,而“锚定”将引起反应不足。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情快速地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将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不同的东西归为一类。当事件的典型性帮助人组织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某些旧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比如说在大连大豆的期货市场上,从历史数据中分析季节性因素,大豆有所谓多头合约和空头合约之分。再根据“老合约运行终止,最后往往都是跌”的经验(如S211和S301),得出“期价最终应是跌”的结论。但当基本面有较大变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由于对上述概念反应过度而忽略基本面的新变化,从而产生价格的失真(如对S211和S301价格的长期压制上)。但是,并不是说投资者不会改变他们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的这种变化持续下去,投资者将最终改变错误的观点。

“锚定”就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答案的特性。“锚定”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比如一个训练有素的推销员同买家的谈判总是从最高价开始的,然后把价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销员的目标是把买家“锚定”在较高的价位上。

在期货市场中“锚定”经常导致期货价格的暂时性失真。例如,期货市场上突然基本面有实质性的变化(如2002年年初的转基因政策的宣布),但是价格并没有很快上涨到该利多因素所应该带来的幅度。投资者误认为这种利多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不能起实质的影响。实际上,投资者把价格“锚定”在较低的水平,投资者对利好消息对期货价格的影响“抛锚”了。当然,投资者的观点也跟事件的典型性一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2.DHS模型(Daniel,Hirsheifer and Subramanyam,1998)。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分偏爱(serf-contribution)两种判断偏差。然而价格由有信息的投资者决定。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商品价格判断的准确性,低估市场风险,进行过度交易;而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分偏爱则使投资者过分偏爱自己所占有的私人信息,低估关于商品价格的公开信息。对个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商品价格短期的反应过度和长期的连续回调。

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时,无法作出适当的权衡,更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人们往往认为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经验以及熟悉的东西更有把握,而选择它们,对不熟悉的行业、品种则敬而远之。如投资者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记忆犹新,人们总是对经常看的品种进行投资,并认为这些品种风险较小。人们还有“回避损失”的表现:当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的数量更加令他们难以接受。这就是投资者在获得收益时会马上平仓,而在损失时会继续持仓的解释。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风险厌恶者或者风险追求者,面对不同的情形,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当涉及的是收益的时候,人们表现的是风险厌恶者;而当涉及的是损失的时候,人们则表现为风险追求者。当然,过度自信并不单单影响普通投资者,对市场的专业人士也构成影响。

所以Fama(1998)认为DHS模型和BSV模型虽然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但二者的结论是相似的。

3.HS模型(Hong and Stein,1999),又称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在上述假设下,该模型将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统一归结为关于基本价值信息的逐渐扩散,而不包括其他的对投资者情感刺激和流动易的需要。该模型认为最初由于“观察消息者”对私人信息反应不足的倾向,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期策略来利用这一点,而这样做的结果恰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应过度。

4.羊群行为模型(herd behavioral model)。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强调对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对他的投资结果造成影响。比如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上,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期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行为的模仿来进行决策,这就形成了羊群行为。

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打听主力动向,跟风投资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相同方向的期货合约。由于羊群行为在期货市场中的广泛存在,期货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这样,投资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短线交易,以获取过度反应向正常反应的价值回归过程的利润。另外,期货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除去手续费等费用,期货交易严格说来是一个“负和游戏”,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认为价格应该上涨的时候,价格往往会出现转机。所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期货交易者,就应该敢于做市场中的“少数人”,依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客观分析,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不完全、时间不足、以及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作出反应。投资者常常对“非相关信息”作出反应,其交易不是根据信息而是根据“噪音”作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也就不可能是有效的。此外,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行为入手对许多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解释,认为异常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市场是无效的。

投资管理者如何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投资管理实践呢?一方面是要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认知偏差,避免决策错误;另一方面要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判断错误,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投资那些价格有偏差的品种,并在价格定位合理后,平仓获利。由于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基本上是稳定的,因此投资管理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行为偏差而长期获利。具体而言,有两种应用思路,即把行为金融理论作为投资技术或者作为投资理念,实际上不少投资者是既将其作为投资技术也将其作为投资理念混合运用的。

有些公募基金(如共同基金)直接标榜为行为金融基金,他们利用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和市场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异常现象,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工具和电脑程序来选股和操作。如美国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和RussellFuller管理着一个行为金融共同基金,其投资方法是利用投资者对信息的错误加工导致的市场非有效性来获取投资回报,采用自下而上、结合带有行为金融观念的基本分析来投资。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利用市场长期“炒小”、“炒新”、“炒绩差”的风气形成的定价偏差,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集中持有“中石化”、“中联通”等大盘绩优股,取得实效。

在期货市场中,各种投资失误将使投资者产生后悔的心理,对未来可能的后悔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目前的决策。因此投资者总是存在推卸责任、减少后悔的倾向,“随大流”、“追涨杀跌”、“节前平仓”等从众投资行为都是力图避免后悔心态的典型决策方式。投资者必须学会客观地看待期货价格的涨跌,并严格设置好止损点。虽然投资者不可能每次都赢利,但只要赢利大于亏损,便是这个市场中的赢家。尽量使赢利扩大,而使亏损减小,才是最终的策略和目标。

另一些私募基金(如对冲基金、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则是将行为金融理论作为一种投资理念,他们不像公募基金那样张扬,但是在这个应用队伍中,更不乏世界顶级的投资管理人,像WarrenBuffett,GeorgeSoros,DavidSwensen等等,Buffett的简单企业原则、Soros的反射理论、Swensen的资产类别原则等就是他们的投资理念的典型代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现代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投资策略的改变上。如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止“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而时间分散化是指根据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理念,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而将股票的比例逐步减少的策略。这两个策略被认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法则明显相悖。Statman(1995),Fisher、Statman(1999)利用行为金融中的期望理论、认知错误倾向、厌恶悔恨等观点对两个策略进行了解释,指出了加强自我控制的改进建议。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2篇

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尤其是在对EMH和CAPM)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形成的。

主要理论基础

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账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账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期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利用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迷(equity premiumpuzzle)以及期权微笑(option smile)等,然而由于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论中并没有给出如何确定价值函数的关键——点以及价值函数的具体形式,在理论上存在缺陷,从而极大阻碍了期望理论的进一步。

2.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ory,BPT)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BAPM)。一些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者认为将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完全对立起来并不恰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现代金融理论进行完善,正成为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在这方面,Statman和Shefrin提出的BPT和BAPM引起金融界的注意。BPT是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A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APT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BPT认为现实中的投资者无法作到这一点,他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与CAPM不同,BAPM中的投资者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交易者,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两类交易者互相共同决定资产价格。事实上,在BAPM中,资本市场组合的仍然存在,因为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会随时间而改变。

投资行为模型

1.BSV模型(Barberis,Shleffer,and Vishny,1998)。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如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on),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增加的预测模型。这两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产生两种错误决策: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和反应过度(over-reaction)。BSV模型是从这两种偏差出发,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如何导致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假说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反应的两种情况。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涉及与统计有关的投资行为时,人的心理会出现扭曲推理的过程。事件的典型性将导致反应过度,而“锚定”将引起反应不足。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情快速地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将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实质不同的东西归为一类。当事件的典型性帮助人组织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某些旧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比如说在大连大豆的期货市场上,从数据中分析季节性因素,大豆有所谓多头合约和空头合约之分。再根据“老合约运行终止,最后往往都是跌”的经验(如S211和S301),得出“期价最终应是跌”的结论。但当基本面有较大变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由于对上述概念反应过度而忽略基本面的新变化,从而产生价格的失真(如对S211和S301价格的长期压制上)。但是,并不是说投资者不会改变他们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的这种变化持续下去,投资者将最终改变错误的观点。

“锚定”就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答案的特性。“锚定”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比如一个训练有素的推销员同买家的谈判总是从最高价开始的,然后把价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销员的目标是把买家“锚定”在较高的价位上。

在期货市场中“锚定”经常导致期货价格的暂时性失真。例如,期货市场上突然基本面有实质性的变化(如2002年年初的转基因政策的宣布),但是价格并没有很快上涨到该利多因素所应该带来的幅度。投资者误认为这种利多是暂时的、局部的,并不能起实质的影响。实际上,投资者把价格“锚定”在较低的水平,投资者对利好消息对期货价格的影响“抛锚”了。当然,投资者的观点也跟事件的典型性一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2.DHS模型(Daniel,Hirsheifer and Subramanyam,1998)。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分偏爱(serf-contribution)两种判断偏差。然而价格由有信息的投资者决定。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商品价格判断的准确性,低估市场风险,进行过度交易;而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过分偏爱则使投资者过分偏爱自己所占有的私人信息,低估关于商品价格的公开信息。对个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商品价格短期的反应过度和长期的连续回调。

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时,无法作出适当的权衡,更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人们往往认为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经验以及熟悉的东西更有把握,而选择它们,对不熟悉的行业、品种则敬而远之。如投资者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记忆犹新,人们总是对经常看的品种进行投资,并认为这些品种风险较小。人们还有“回避损失”的表现:当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的数量更加令他们难以接受。这就是投资者在获得收益时会马上平仓,而在损失时会继续持仓的解释。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风险厌恶者或者风险追求者,面对不同的情形,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当涉及的是收益的时候,人们表现的是风险厌恶者;而当涉及的是损失的时候,人们则表现为风险追求者。当然,过度自信并不单单影响普通投资者,对市场的专业人士也构成影响。

所以Fama(1998)认为DHS模型和BSV模型虽然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但二者的结论是相似的。 3.HS模型(Hong and Stein,1999),又称统一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的简单函数,在上述假设下,该模型将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统一归结为关于基本价值信息的逐渐扩散,而不包括其他的对投资者情感刺激和流动性交易的需要。该模型认为最初由于“观察消息者”对私人信息反应不足的倾向,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期策略来利用这一点,而这样做的结果恰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应过度。

4.羊群行为模型(herd behavioral model)。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人类由于其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强调对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对他的投资结果造成影响。比如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上,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期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行为的模仿来进行决策,这就形成了羊群行为。

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打听主力动向,跟风投资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相同方向的期货合约。由于羊群行为在期货市场中的广泛存在,期货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这样,投资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短线交易,以获取过度反应向正常反应的价值回归过程的利润。另外,期货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除去手续费等费用,期货交易严格说来是一个“负和游戏”,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认为价格应该上涨的时候,价格往往会出现转机。所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期货交易者,就应该敢于做市场中的“少数人”,依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客观,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理论的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不完全、时间不足、以及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作出反应。投资者常常对“非相关信息”作出反应,其交易不是根据信息而是根据“噪音”作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也就不可能是有效的。此外,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行为入手对许多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解释,认为异常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市场是无效的。

投资管理者如何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投资管理实践呢?一方面是要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认知偏差,避免决策错误;另一方面要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判断错误,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投资那些价格有偏差的品种,并在价格定位合理后,平仓获利。由于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基本上是稳定的,因此投资管理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行为偏差而长期获利。具体而言,有两种应用思路,即把行为金融理论作为投资技术或者作为投资理念,实际上不少投资者是既将其作为投资技术也将其作为投资理念混合运用的。

有些公募基金(如共同基金)直接标榜为行为金融基金,他们利用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和市场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异常现象,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工具和电脑程序来选股和操作。如美国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和RussellFuller管理着一个行为金融共同基金,其投资是利用投资者对信息的错误加工导致的市场非有效性来获取投资回报,采用自下而上、结合带有行为金融观念的基本分析来投资。

在过去的一年中,的证券投资基金,利用市场长期“炒小”、“炒新”、“炒绩差”的风气形成的定价偏差,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集中持有“中石化”、“中联通”等大盘绩优股,取得实效。

在期货市场中,各种投资失误将使投资者产生后悔的心理,对未来可能的后悔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因此投资者总是存在推卸责任、减少后悔的倾向,“随大流”、“追涨杀跌”、“节前平仓”等从众投资行为都是力图避免后悔心态的典型决策方式。投资者必须学会客观地看待期货价格的涨跌,并严格设置好止损点。虽然投资者不可能每次都赢利,但只要赢利大于亏损,便是这个市场中的赢家。尽量使赢利扩大,而使亏损减小,才是最终的策略和目标。

另一些私募基金(如对冲基金、捐赠基金、养老基金),则是将行为金融理论作为一种投资理念,他们不像公募基金那样张扬,但是在这个应用队伍中,更不乏世界顶级的投资管理人,像WarrenBuffett,GeorgeSoros,DavidSwensen等等,Buffett的简单原则、Soros的反射理论、Swensen的资产类别原则等就是他们的投资理念的典型代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投资策略的改变上。如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止“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而时间分散化是指根据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理念,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而将股票的比例逐步减少的策略。这两个策略被认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法则明显相悖。Statman(1995),Fisher、Statman(1999)利用行为金融中的期望理论、认知错误倾向、厌恶悔恨等观点对两个策略进行了解释,指出了加强自我控制的改进建议。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财政投融资,但是,财政投融资过多,又会使政府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因此就需要对财政投资资金进行严密监管和严格控制。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思考如何进行投融资,如何寻找政府融资对经济发展支持与制约的平衡点?如何强化投融资监管?从我国金融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角度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财政监督,创新投融资监管体系,应该是强化财政投融资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财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及辅助手段

1.财政投融资的基本概念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家预算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之外,进行长期投资和贷款的金融活动。它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这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介于传统的财政投资和一般商业性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政府投资方式,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相结合的资金运作方式。它主要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其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付的资本金和吸收的社会资金。

2.政府投融资主体及平台

通过下设的公司性质的实体进行投融资是财政投融资的主要方式。这种投融资主体(以下简称为主体)一般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股权、土地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例如:青岛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有青岛国信、城投、华通等集团公司,各区、市还有自己的下属投资公司(或中心),多个局(委)也有开发投资公司,如隶属于市交通运输委的“青岛交通开发投资中心”等等。人们通常习惯上把这种投融资主体再加上相互合作的担保公司、相关机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网站)等整个系统称为投融资平台。

3.创业投资基金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目的是推动创业基金的设立,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政府利用引导基金介入,与想在本地投资的企业或者基金联合在本地成立新的基金,一方面提升投资机构信心,另一方面利用本土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可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发展。截至2012年底,仅在青岛登记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已达10家,注册资金13.5亿,管理基金规模已达20多亿元。调查发现,这些基金大多数投向了中小企业,而且是其中的高新产业,很好地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调结构转方向。

4.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配套担保措施

(1)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农村的“四权”为担保,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居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等“四权”可进行担保融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资模式,激活农村土地、山林等多种资源要素。

(2)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以青岛市为例,2009年9月,由青岛市政府出资成立了青岛华商汇通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5月,青岛市政府与山东省再担保集团签订《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再担保、担保等方式扩大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2013年7月,青岛城投集团设立青岛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省内资金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3)推出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目的是促进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流转和并购重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问题分析

近几年,各地在财政主导或引导下投融资方面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的投融资平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多头融资、多头监管、信息分散的问题,凸显出财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借鉴和利用国际投融资水平不高、融资额较少

虽然多个地方政府借鉴了一些新的国际投融资手段,如:设立多种创业基金、发行债券、使用BOT等,但与国外成功案例相比,存在着借用国际融资金额较少,使用外国政府和世界金融组织贷款少以及国际贸易使用出口信贷不多的问题。

2.政府可给予平台的资源较少、平台偿债能力堪忧

一是政府给予融资平台的可利用资源较少,或者可利用价值不高,平台公司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背景向银行等进行融资,政府因此承担很大的担保责任;二是公共基础设施很难由建设或者经营方自行定价运营收费,这些项目盈利能力往往不及预期,如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至今没有进入赢利状态,导致后续类似较大项目难以利用BOT等方式收费,或者运营回收周期变长。三是融资平台公司所投资经营的大多是公共基础项目,总体盈利水平不会太高,目前靠公司盈利支付融资利息尚可,两年以后大量进入还款期,本息相加将是巨大的负担,到那时继续融资的能力将逐渐变弱。

3.投融资规模增加过快、负债结构不合理。

投融资规模快速上升、投资效益下降、投资风险上升的现象,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应起的基础性调控作用减弱,配置职能失灵。此外,融资结构单一,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占比较高债券融资所占比率太低,比如青岛,银行贷款达82%以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较弱,债券融资,仅占18%;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中,政府投融资比例较低,大多为1:4,财政投资占比较小,而且缺少相应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4.缺乏统一的投融资监管平台和管理机制

在财政投融资关系中,既涉及广大投资者、投融资主体、政府内的多个部门,又涉及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当事各方信息极不对称。在政府中涉及多个层级的政府和部门,而且不在同一个融资平台,经常有同一个项目经过包装在不同渠道、不同银行进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的情况,导致各级政府都无法准确的、及时的掌握融资总量,也是一个极大的风险,这说明缺乏统一的投融资监管平台和信息管理及共享机制。

三、地方财政投融资管理对策

自2011年以来,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特别是各种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政府财政需要加强对融资平台等财政投融资加强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和监管方式。

1.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

(1)拓宽基础性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如通过综合授信的一篮子融资计划,扩大政府的投融资渠道。可以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即先期存入20-30%的保证金,开立100%的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支付工程款项的资金,到期按期偿还银行的债务,同时在商业银行取得综合授信。通过这种方式,资金可以长期滚动使用,从而变流动资金贷款为中间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从而摆脱了依靠银行提供信贷的单一性。

(2)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应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为突破口。在具体运作中,要把握好土地供应总量,注重“卖”“养”并举,优化土地开发环境,提高土地融资效益,为平台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资源。

(3)采用多种方式搞活增量资产。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放眼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大胆尝试各种现代融资方式,拓宽融资领域,大量使用债券融资、可转换债券、上市融资、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利用外资、广告补偿、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

2.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

要改变过去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政府项目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实现自主经营项目考核和政府项目考核并重,分别考核,综合评价,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投融资管理制度。

一是要完善融资管理制度,明确融资项目分类、融资主题、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监管、信息等方面的限制。

二是要完善投资效益评估办法,明确投资项目的考核分类、实施主体、考核标准等,加强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投资预算和资金成本、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的控制,以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

3.创新财政管理,构造财政投融资的管理体系

(1)明确投资主体。成立一个代表政府投融资的经济实体如政府投资公司或发展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集中政府必要的财力、物力,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

(2)建立财政投融资监督管理部门。在财政局内成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固定的组织机构并由专业人员组成。以此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市场运作所需要的各项配套政策;制定财政投融资的规划,确定项目的轻重缓急;统筹预算内、外政府专项资金,在引导社会各类资金中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项目的投融资方案进行审批,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建立城市开发基金组织。与一般的金融机构不同,地方城市开发基金组织兼有经济审查和工程监控职能可以积聚大量金融、会计人员以及工程专家,与其财政投融资机构的性质相适应的。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形成总体政府主导,分层(企业或项目层)市场运作的财政投融资格局。

(4)组建投融资管理战略联盟。强化与银行及银监会战略同盟的联系,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合作,建立政、银联手监管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政府、银行和银监局三方联席会,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能力和办事效率。

4.进行科技创新,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风险模型比较财政投融资政策的效果和风险,进行投资乘数分析,寻找财政投融资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平衡点,帮助政府决策,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风险。

根据凯恩斯理论,投资刺激需求的增长,投资完成后又增加能供给,所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经济影响具有乘数作用。投资乘数是指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假设Y=GNP,C为消费额,I为投资额,G为财政支出额,X为净出口额则Y=C+I+G+X,当I过大时,政府为偿还利息财政支出会降低、消费下降,则Y必然下降。,其中K即为投资乘数。

为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投融资统一管理、信息监控平台系统,进行项目备案,让投融资的各方信息汇总进入监控平台,做到权利关系明了,项目进展明了,融资债权关系清晰,资金的“借、用、还和审”透明。所有环节经审批备案入网、数据交换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既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度,提高审批速度,又可以加强监督,便于审计、统计,使上述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又可以依托的平台,落到实处得到执行。综上,投融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这一切需要政府构造更加完善的投融资监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创新监管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才能既通过投融资促进经济发展,又做到风险可管可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

[2]牛建锋,武根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J].财会研究,2009(12).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4]黄志龙.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对策建议[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2011(1).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筹资行为; 投资行为; 公司风险

管理层激励已成为我国企业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由于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产权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往往具有某种政治地位,这些问题加重了问题,势必影响企业的绩效,加大公司的风险,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笔者分析了公司投融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建立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作用关系路径,旨在系统剖析由于关系引发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管理层激励方式与程度对投资、筹资行为的影响差异,从投融资行为两个方面摸索公司风险变化的规律,发现管理层激励对缓释风险、权衡公司风险和收益的正确方向。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开始关注管理层激励。当薪酬契约无法对管理层的工作努力和经营才能及经营效果作出补偿和激励时,容易诱发经理的机会主义和趋利行为,反映在投资行为上则可能出现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从而引发经营风险;反映在筹资行为上则可能出现过度负债经营,引发各种财务风险。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将对股东财富造成危险。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影响管理层对自己行为的选择,进而缓解此行为引发的各种风险。Ogden, Jen and O’Connor(2004)指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商业战略决定着一个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结构,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影响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公司总风险。唐清泉、甄丽明(2009)指出,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的缺位或功能失效,管理层作为自利的“经济人”,容易导致严重的问题。管理层在受到激励之后,行为决策上就会有所倾向,从而影响公司的行为,使公司的风险有所变化。风险得到加强还是得以抑制,与管理层的激励强度密切相关。于富生、张敏(2008)研究指出管理层激励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在管理层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公司风险的变化。以往的大多研究越过管理层的行为,直接研究管理层激励对公司绩效或公司风险的影响,忽视了公司行为这一重要中介的作用。

关于投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有研究表明管理层激励会影响到管理层作出有所倾向的投资决策,引起投资风险变化,进而影响公司总风险,如Coles,Daniel and Naveen(2005)的研究提供了组织的重要特征、管理层激励的架构、管理层的关键决策(尤其是投资政策和负债政策)之间较强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他们发现CEO薪酬的改变能够改变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可能投资于冒险的资产从而产生较大的风险。Aggarwal and Samwick(2006)认为企业出现过度投资是因为管理层有私人利益;出现投资不足是由于相对于投资,管理层的私人成本太高,需要给予管理层适当的激励,管理层才可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作者指出,激励的增大是来源于风险规避的减弱,在此条件下,激励的增长有利于投资和业绩的增加。周绍妮(2009)通过研究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行为发生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大部分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显著下降,股东减轻了对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同时,大多数公司的投资规模扩大,执行董事比例高的公司,投资规模有效降低,减少了过度投资行为,成本也随之降低,而与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相关性并不显著。廖理、廖冠民、沈红波(2009)以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晋升机制具有激励效应,并且高管激励强度与绩效正相关,同时在经营风险高的公司,由于存在比较严重的业绩监督问题,高管的晋升激励效应更明显。

通过对筹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管理层激励与负债水平、筹资方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对公司风险的影响。Grossman,Hart(1982)发现,为了降低管理层对现金流的控制,即控制管理层的风险行为,债权筹资比股权筹资更有利,所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水平是限制管理层控制现金流的方法之一,从而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层激励尤其是股权激励,当股权比例越高时,越能够减少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成本,同时公司的负债率和股利支付率都会降低,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李豫湘、甘霖(2004)研究发现管理层持有股份的比例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公司风险会由此降低。以上作者在发现管理层持股激励能抑制负债无限制增长的情况下,得出有助于公司财务风险降低的结论。

已有的研究在分析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行为之间关系时,推导了对公司风险的影响,或者直接研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而把公司行为作为一个“黑箱”,没有强调管理层受到激励之后在行为决策上的倾向,特别是在公司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这两个关系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公司风险关系如何?从管理层激励到公司行为,再到公司风险的作用关系路径如何?本文的研究主题由三条路线牵引,即管理层激励影响公司管理层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管理层激励影响公司管理层的筹资行为,筹资行为很可能引致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终影响公司的总风险(研究思路见图1)。

我国高管人员的财富和财力还处于积累阶段,短期报酬激励对于管理层十分重要且风险较小,吸引力十足(唐清泉,2007)。我国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管理层面临任职升迁的政治方面的风险,对于长期的激励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我国管理层人员的薪酬普遍较低、差距较大。在基本收入较低时,管理层会缺乏投资动力,通过管理层薪酬激励之后,管理层在收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会努力寻找投资机会,扩大投资规模。

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是协调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冲突的关键治理机制。罗富碧、冉茂盛和杜家廷(2008)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投资明显正相关。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管理层持股较少,很难充分发挥它的激励作用,管理层主人翁的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扩大投资规模必然要求资金的注入量,风险会大大提升,管理层在综合考虑个人收益、声誉等方面的影响,会缩小投资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管理层薪酬激励与投资规模正相关。

假设H1b:管理层持股比例激励与投资规模负相关。

我国管理层薪酬普遍较低,差距较大,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仅是短期激励计划,管理层对企业没有剩余索取权,无法从本质上让管理层体会到主人翁地位的增强,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大,甚至会面临破产,但是破产对于一个高管声誉的影响会十分严重,所以在我国实施的管理层薪酬激励中,管理层不会过度负债筹资,管理层薪酬激励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如果未对管理层进行持股激励,充分利用债权人监督,股东会希望通过增加负债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限制管理层对自己有利而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当实施了管理层持股激励之后,使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股东这种利用债权人监督的想法会被弱化,以致负债水平降低。

假设H2a:管理层薪酬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假设H2b:管理层持股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与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等关系密切,投资额大的项目,企业必定希望得到高的回报,以弥补投资时的巨额付出。高风险高回报,投资规模越大,在要求高回报的同时会伴随着高的经营风险。

假设H3:投资规模与经营风险正相关。

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与筹资数额的多少、投资回报率的多少息息相关,负债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会越大。

假设H4:负债水平与财务风险正相关。

公司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日常企业的各项活动特征,而财务风险则与企业的负债经营水平息息相关。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的总风险程度会发生变化。

假设H5a:经营风险与公司风险正相关。

假设H5b:财务风险与公司风险正相关。

二、模型和数据

除公司风险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化的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外,本文所用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中国股票市场数据库(CSMAR)。选取2008—2010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和准确,剔除以下样本:1.ST公司和金融类公司;2.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3.2008—2010年间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化的公司。经过对数据的收集和筛选,本文总共得到了1 497个样本。在实证方面,本文用SPSS17.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运用AMOS7.0做最大似然估计来测算模型参数及模型的拟合度。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较多,具体的变量指标参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理论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根据理论构建的模型构念如图2所示。

在理论及构念图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

三、实证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是研究者对于相同的或相似的现象(或个体)进行不同形式或不同时间的测量,其所得结果是否一致的程度。本文通过SPSS17.0对文中的可测变量做了信度分析,各指标的信度分析结果参见表2。

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中,一般认为Cronbachα值≥0.70时,属于高信度;0.35≤Cronbachα值

本文通过组合信度分析和平均变异量抽取值分析来检验指标内在质量,进一步证明选取指标的可行性。组合信度分析及平均变异量抽取值分析结果参见表3。

组合信度作为潜在变量内在质量的判别标准之一,一般认为在0.60以上,表示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从表3中可以发现,组合信度值均在0.7以上,说明模型的内在质量较好。

平均方差抽取量是潜在变量可以解释其指标变量变异量的比值,是一种收敛效度指标,其数值越大,表示测量指标愈能有效反映其共同因素构念的潜在变量。一般的判别标准是平均方差抽取量要大于0.50。在表3中,六个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分别为0.804、0.702、0.557、0.740、0.694、0.744,均在0.5以上,整体来说模型的内在质量较好。

通过以上对信度和效度的简单检验,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信度和效度较好,支持以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中可测变量参数估计值见表4。

标准化系数又称为因素负荷量,该值越大表示指标变量越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构念特质。在本文的初始模型估计中,所有的标准化系数均在0.65以上,因素负荷量值介于0.686到0.964之间,表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例如经营风险,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855和0.686,表示经营风险作为潜在变量对测量指标OR1和OR2的直接效果分别为0.855和0.686,其预测力分别为0.855×0.855=0.731和0.686×0.686=0.471。说明用连续3年每股收益(EPS)的标准差和以历史3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来度量公司经营风险,可行性较好,能够解释经营风险,说明每股收益的标准差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经营风险的构念特质。

在潜变量和可测变量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力度较好的前提下,对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潜变量回归系数估计值见表5。

从表5和图4中可以发现,各个可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解释力度各不相同。如管理层持股激励中管理层三年的平均持股比例对管理层持股激励的解释效果大于公司董事持股比例;在筹资行为中,流动负债除以总资产对筹资行为的解释力度最大;以用于投资的现金流量来衡量公司的投资规模效果更佳;而对于风险的衡量,用每股收益的标准差来表示公司的经营风险比用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来解释效果更好,现金比率则比流动比率能更好地度量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八组潜变量的关系中,有五组变量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有一组持股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薪酬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和持股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没有达到理想的显著水平。

表5的结果显示,管理层薪酬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且与预期的理论假设相符,即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能够促进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支持了假设H1a。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与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即在持股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上本文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魏锋、冉光和(2006)和陈晓明、周伟贤(2008)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这一点上本文没有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国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过小,甚至是零持股,激励效果不明显;二是我国管理层的财富和财力处于积累阶段,他们对于薪酬的提高更为敏感,而长期的激励方式有一定的风险。

在管理层薪酬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方面,虽然研究表明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筹资行为负相关,即薪酬激励能够抑制负债水平,但结果并不显著,即假设H2a没有得到证实。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负债水平的影响,本文回归结果显示在0.1的水平上显著,与吕长江、王克敏(2002)和李豫湘、甘霖(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仍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即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助于抑制公司负债水平的增加,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持股激励,加强管理层的主人翁地位,使得管理层作出恰当的筹资决策,而不致于一味地过分筹资,负债不断增加,导致无限制地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备感疲惫。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虽然在对筹资行为的影响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整体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整体持股比例甚少、零持股现象严重导致的,使得管理层持股激励的作用难以发挥。可见,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激励普遍实施的前提下,它的功能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关于投资行为与经营风险的关系,本文显示结果为正相关,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3,进一步说明在扩大投资规模的时候,经营风险也会增大,所以管理层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在追求高回报时,风险也是相伴的。

对于筹资行为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4,即负债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与陈长年(1997)和洪乐平(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公司不能无限制地负债经营,如此一来,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本文结果证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与公司总风险正相关,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5a和假设H5b,即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任何一个增大,都会导致公司总风险变大。所以,公司应当在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力使经营风险较小,或者在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使得财务风险较小,这才是明智之举,才能避免公司总风险无限增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一高一低的搭配具有中等程度总体风险特征,当高经营风险和低财务风险相搭配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有较高的风险,也会有较高的预期报酬,符合他们的要求;这种资本结构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很小,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债务,债权人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当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相搭配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经营风险低,投资资本回报率也低;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低的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提供保障,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此降彼升的状态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要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首先需要验证模型是否出现违规估计②,这就涉及到检验标准化参数估计值和误差变量参数估计值是否合理,之后才可以进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检验。误差变量参数估计值参见表6。

从表4和表6可以看出,标准化系数小于1,误差方差没有负值出现,即没有出现违规估计的情况,可以进行整体模型拟合度的检验。

模型的整体适配度指标又称为对模型外在质量的评估,用来检验模型与数据是否契合得良好。模型验证性分析的拟合指数参见表7。

从表7中可以发现,只有GFI、RMR、NFI、IFI、CFI这几个指标基本达到适配标准,而其他指标并没有达到要求,鉴于模型的拟合度并不十分理想,所以需要对模型作出修正。

在结构方程中,对模型的修正表示对模型指标之间关系的一种释放。通过修正可以降低卡方值,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本文依据各变量及误差项之间的理论关系,将下列误差项连接(e3e12、 e11e12、e4e12、e1e9、e3e10、e11e13、 e3e11、e9e14、e1e5、e1e11、e6e12、e4e10、 e2e14、 e2e10、e9e5、e9e6、e4e11、e7e12、e3e6、e13e14、e9e11、e3e14),在修正项之间,除少数几项外,绝大部分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可以进行修正。模型修正的协方差估计值见表8。

对模型的修正后的参数估计值和潜变量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见表9和表10。

从修正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修正后变量之间的显著水平基本没有变化,可测变量的参数估计值依然显著,说明以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修正后的拟合度得到了很大改善,模型修正后拟合度指标值见表11。

从表11的各种拟合指标可以看出,模型的卡方值为101.3,df为47,卡方值之所以较大是由于模型的样本量较大,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16,表明本假设模型与数据拟合度尚可接受。表中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为0.006,小于0.05;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28,小于0.05;GFI值为0.990,大于接受值0.90;AGFI值为0.979,大于接受值0.90,说明绝对适配度指标达到了要求。NFI值为0.989,RFI值为0.979,TLI值为0.988,CFI和IFI的值都为0.994,均大于接受值0.90,显示模型可以接受,达到了增值适配度指标的要求。各项拟合指标都显示拟合良好,说明整个模型拟合较好。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以公司行为作为中介作用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薪酬激励作用于投资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规模的扩大,从而引发经营风险,也就会使公司总风险加剧。持股激励虽然有抑制投资规模盲目扩大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小的原因导致的。在以筹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时,虽然持股激励和薪酬激励都能起到抑制管理层过度负债筹资的作用,但是持股激励的措施更为明显,使得负债筹资的水平大为下降,从而缓解财务风险,降低公司的总风险。从激励、行为、风险路径分析各项效果值可以看出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公司总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谨慎执行。

在研究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公司风险的路径关系过程中,本部分验证了公司行为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利用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不同来体现公司行为中介作用的效果。中介作用模型如图5。

验证后的参数结果如表13。从表13发现,在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公司风险的路径研究中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间接影响,与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直接影响(ERISK

四、研究结论

本文发现公司风险不仅与公司行为直接相关,与管理层激励间接相关,投融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和公司风险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一)以投资行为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

管理层薪酬激励对投资规模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投资行为对经营风险有显著正影响近而对公司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与假设相符。说明投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受到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影响,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会加剧公司的风险,所以在对管理层进行薪酬激励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度”,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造成加大公司风险的局面。

管理层持股激励对投资规模的扩大有负的影响关系,但本文的验证中结果并不显著,可能是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小,主人翁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很难促使管理层以主人翁的心态合理地作出投资决策。

(二)以筹资行为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

管理层激励能起到抑制公司负债筹资的行为,以避免公司因为负债累累而面临破产的危险。管理层持股激励对负债筹资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负债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也会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司的总风险。

综上所述,在研究激励——行为——风险的路径关系时,确实发现公司行为作为中介,会受到管理层激励的影响,之后又会对公司风险产生作用。同时,管理层薪酬激励和管理层持股激励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持股激励对公司风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薪酬激励要注意“度”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段文斌,袁帅.风险分担与激励合同:对委托—论的进一步检讨[J].南开经济研究,2004(5):19-26.

[2] 高雷,戴勇.管理层激励、企业发展潜力与财务风险——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3):107-125.

[3] 胡国柳,裘益政,黄景贵.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1):137-144.

[4] 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2(3):39-48.

[5] 廖理,廖冠民,沈红波.经营风险、晋升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8):119-130.

[6] 李涛.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J].经济研究,2005(7):77-89.

[7]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8] 周嘉南,黄登仕.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6(4):44-50.

[9] Aggarwal,R.and A.Samwick,2006,Empire-Builders and Shirkers: Investment, Firm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Dec.PP489-515.

[10] Angie Low,2007,Managerial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equity-based compensation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ug.PP470-490.

[11] Jeffrey L.Coles,Naveen D.Daniel,Lalitha Naveen,2005,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Sep.PP 431-468.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投融资;地方政府管理;策略方法

Abstract: our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not on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utilities development raise money plays a positive role, also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but as a local government at any time could cause 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source also controversial and discuss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maintenance from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Strategy method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比较旺盛,有序利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地位,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采用“ 一刀切” 的方式“停掉政府投融资平台” , 因此,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发展途径将是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重要性

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或设立时,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从机制上,地方政府都普遍采用多种措施或承诺来保证“借得来”、“ 用得好” 、“还得起”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运营、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职能进行整合、协调和重新分工,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落实偿债主体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已开始变革地方政府现有的投融资体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地方政府投融资项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中所指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广东省而言,按照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确定的用途,广东国投将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符合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要求以及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项目中,资金主要投向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路和铁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用于省内大型及重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及节能减排项目。目前涉及中期票据使用资金的项目进展顺利。中期票据资金投放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广东省重点项目的建设,还对促进全省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政府投融资改革做法与经验

1、深圳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与经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水区域,在改革之初,深圳在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中积极推行适应于自身经济发展的 “深圳模式”,单从土地管理过程中就通过建立土地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有限的难题。

如今,借助“十二五”发展契机的到来,深圳市在未来规划投融资工作的重点中,利用土地融资将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规划国土管理的“深圳模式”,力争通过创新土地管理政策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通过创新城市发展单元制度破解规划实施的难题,通过创新开展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破解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的难题,通过建立土地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有限的难题。

2、广州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与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广州市大力改革拓宽投融资体制,优先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发挥地方行政主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首先提出“政府退出市场”,“政府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开启了更深层次的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引进外资项目的批准权,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按“谁投资,谁收益;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城市建设;同时积极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

广州积极改革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城市建筑报建管理制度,建立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如在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等重要领域培育七大专业投融资集团,使其成为承担城市建设任务的主体,切实培养壮大投资主体、盘活存量资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建设效率,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承担建设任务较重的现状,使其更好地履行政府在规划制定、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三、政府投融资管理现状

1、责权利不匹配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普遍采取的政府投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各相关部门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融资、建设、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机制,而与之相配套的是财政部门负责筹资,而建设施工单位只管资金的具体使用,“等、靠、要”思想存在于很多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中。这种既有模式不利于提高部门参与融资活动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融资工作效率不高

由于融资工作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部门,工作连续性要求各融资企业分头开展融资工作,但是参与这其中的大多数融资单位都属于行政部门,工作之间的交叉会顾及各自的利益,融资过程中管理条块分割,分散建设,很难相互协调配合,往往会形成融资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效率低的工作局面,影响融资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开展。例如,办理融资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手续,在相关部门办理时往往会出现推诿情形,融资工作效率降低。

3、资金短缺

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功能也正在日趋完善,如果要实现建设和发展城市的中长期目标,各方面的资金需求数额都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可用财力,例如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该市可支配财政收入为70亿元,却计划从2009年起的4年内,投资660亿元推进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5.7亿元。云南省的昆明市,2008年该市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425.19元,而计划投资为1470亿元。2009年1至4月,昆明市市属投资平台和各市区通过银行贷款、银行信托产品、企业债券、BT、BOT等融资方式共计融资305.22亿元。2009年,有重庆市主导的道路、桥梁、旅游、水务、旧城改造等基建项目的投资超过5200亿元,而重庆市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过900亿元,其中的资金缺口全依赖地方融资平台。这种现象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存在。财政实力和计划投资金额之间的悬殊差距需要大量的地方债来弥补,加大了财政风险融资工作压力不容小觑。

4、融资平台滞后

政府融资行为需要构建融资平台作为有效支撑,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平台建设明显滞后,这表现在融资协调能力的差异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投资方式上,国际国内在流行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BO(购买建设经营模式)、BTO(建设转让经营模式)等投资方式的采用在我国很多地区建设为数不多,并未得到广泛的采用。

四、政府投融资管理对策分析

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的合作,积极推进相关信息的对接与共享,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

政府融资平台因素之外,土地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三位一体”快速转变,土地资本化得方式、节奏和规模呈现多样、快速和扩大的趋势,土地与信贷、证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信贷市场,截至2009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7.33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2008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在股票市场,截至2010年3余额23日,沪深两市共有67家房地产企业年报,累计实现净利润接近300亿元,但同时这些公司负债总额却超过5100亿元,负债中大多是以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信贷或者信托获得的资金,今年,上市房地产业的再大,目前已经有1500亿元左右的再融资规模计划。许多房地产企业同时在信贷市场和股市募集资金,然后到土地市场高价拿地,利用银行、股市圈钱,然后圈地,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放大了土地金融风险,也给房地产调控造成了困难。

银监会、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掌握了全国资本市场规模、结构及周期等全面、准确、现势和权威的数据,对金融相关政策能够准确把握,建议将国土资源部土地抵押登记监测数据、上市房地产企业土地情况等数据与银监会、证监会有关数据实现对接共享,实现以土地为基础的土地资本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化解政府融资平台矛盾,以更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组建地方投融资公司,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

借鉴是发展的最佳良药,在发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二次大战后,日本财政十分困难,经济恢复与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十分紧缺,财政政策性投融资起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日本财政政策性投融资体系动员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截止1998年,其融资总额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3%。韩国在经济起飞中,财政政策性投融资在补充政府财政资金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一五”计划时期,财政投融资贷款,占政府农林水利投资的25.8%,社会公共资本占53.2%,70年代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投资帐占60%,1989年有90%财政投融资于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在全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打造中实现良好的互动,平台由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大块组成,成立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投融资管理中心、资产运营公司和投融资监督委员会,权力制衡上分配得当,利益有所保护。

2.1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服务与地方中小企业。

浙江从2005年开始国内率先开展小企业贷款,到2008年底成立小额信贷公司56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77.05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

2.2搭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特色经济的投融资平台

例如,成都市为恢复5.12大地震后的农业发展,利用市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和市现代农业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发展,利用市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投融资有限公司、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和市现代农业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投资平台,引导聚集社会资金,为灾区现代农业建设累计融资137.1亿元;湖南省怀华市以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投融资平台,服务怀化市的商业经济发展,其中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合同引资124.2亿元;经济开发区实现引资项目19个,实际到位70331亿万元,实现商品交易额90亿元,形成了怀化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四是搭建综合式的投资平台,构建地方政府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重庆成立的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后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渝国投,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形成“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融资集团。行使了重庆市大部分的投融资职能。重庆市政府组建了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四年内,渝富公司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将近400亿元,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资集团形成,渝富模式在重庆取得了巨大成功。

3、投融资平台职能建立健全

投融资平台搭建后,如何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投融资管理中心的功能,是地方政府发展投融资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职能配置上,可以适当培育和发展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对其注入优质资产)、城市经营性资源等,使其真正成为我市拥有雄厚实力的投融资平台。一是财政资金注入,将分散的财政投入,包括国债投资,整合起来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二是规定相关费用注入,将养路费、部分城市维护费等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三是土地收益注入,将一定量的土地增值部分作为资产运营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形成的存量资产,包括路桥、公用设施等,授权资产运营公司经营。五是税收返还注入,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行税费优惠减免,作为资产运营公司资本金,这样的整体运营可以实现有效的投融资互动良性循环。如上海市积极开展融资工作,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到大量城市建设资金。①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如浦东建设债券、市政建设债券、煤气建设债券等,加快浦东、浦西的高架道路建设,提高煤气的普及率。②采用 BOT方式建设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工程和延安路高架桥(东、西段)。③以TOT方式筹措资金,如通过转让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49%的专营权,筹资25亿元,用于徐浦大桥的建设,沪嘉、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建设也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用外资,建设了地铁一号线、杨浦大桥、污水治理工程、内环线高架桥等重大建设工程。⑤吸引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如上海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在注资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永发印务公司、上海三维制药厂、上海家化、上海大众汽车合营公司和上海实业交通电器的同时,又投资于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上海内环路和南北高架道路,成为上海高架道路的最大业主。

4、完善制度设计,以规范和激励投融资主体行为。

①理清职能关系,明确政府定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不断改进政府的引导方式,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放权投融资主体,扩大政府代建制的范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例如,浙江省把政府引导的重点转为制定和执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营造投资的公平环境,对民间投资项目同国有项目一视同仁。怀化市政府赋予经济开发区“准政府”职能,对开发区放权或全权委托,经济开发区独立行使相关行政审批并负责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

②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决策程序,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广州市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专家论证基础上引入中介机制的咨询评估程序,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合理竞争规则,重大项目实行专家评仪制度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建立投资效益考评制度和资信评价体系,以形成有效的投融资约束机制。例如,广州参照国企改革的成功做法,对各投资主体实施股份制改造,并研究制定对投资主体的考核方法,由国资委进行监管。上海市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杭州市建立了企业信用公示工程,以约束投资主体的借贷融资行为。

三、结论

总之,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合理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互相配合促进工作,为积极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不断努力,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融资体系,在投融资管理中心合理运行下,才能保证投融资行为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09)

[2]苏晓鹏,王兵,冯文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与化解对策,农村金融研究,2009,(12)

[3]林文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规范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0,(02)

[4]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02)

[5]杨帆,梁振邦,李勇,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平台效应研究[J]煤矿机械,2010,(07)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投融资渠道;拓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为了推进全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扩大内需政策,各地公路运营部门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积极创新高速公路投融资机制和途径,尽可能消除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单一所带来的问题。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存在着银行融资比例过大、国际信贷筹资效果差、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好这一切问题,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在高速公路项目上的投入资金不如预期中多。高速公路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政府投入成为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部分地区政府由于预算不足并没有在公路建设上投入建设资金;第二,银行融资在融资金额中的比例大。尽管银行融资是我国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在总融资中占有的比例过大导致融资结构失调,使得建设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压力大,金融风险大,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中长期资金需求;第三,国际信贷融资渠道的运用效果不好。对于收益较高的高速公路项目,国内不少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愿意提供贷款,加之国际融资组织手续繁琐、隐性成本高,对比之下,国内融资组织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使得国际信贷这一融资手段运用效果不好。

二、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渠道拓展与管理策略分析

(一)多管齐下,构建新的融资平台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原有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逐渐趋于饱和,为了拓展发展新的融资渠道,构建新的融资平台。为此,高速公路运营部门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快速推进改革,挖掘新的融资渠道。为了着力挖掘交通系统内部的融资潜力,逐渐将高速公路运营和高速公路建设分离开来,各司其职,各自负责高速公路投融资中相应的工作。高速公路运营部门主要负责投资和经营管理,高速公路建设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等工作;第二,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进行融资。当政府是高速投资主体的时候,应做好资本运营管理工作,通过经营权转让、资本金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加强招商引资。高速公路项目虽然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但是与其他公路项目相比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收益性,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伙、联营等方式参与建设,使融资结构愈加多元化,并可以避免银行投资金额比例过大。

(二)在政府的引导下拓展投融资渠道

随着高速公路规模越来越大,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以致建设资源异常紧缺。在这种情况下,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必须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解决当前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各地政府可以通过授信、引导、担保、贴息等手段引导融资渠道拓展方向,介入高速公路投融资市场,进而发展交通系统融资平台之外的融资渠道。从市场角度来看,政府参与交通事业投融资市场并不是长久之计,却是快速提高高速公路投资主体投融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运用财政部门职能进行融资。在国家财政部门支持下,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加强与省级非税收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以省级非税收入资金作为担保向各地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补充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第二,充分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在获取国家财政部门支持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担保本金和利息的方式,发展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债券,以拓展投融资渠道;第三,调整税费政策,为高速公路项目筹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政府应对在建和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的营业税实行返还政策,可以将这部分返还资金用作为建设资金。

(三)实现规范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行为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数量的多少。在允许的情况下,应改革现行的交通规费、通行费支出模式,将建设单位本身运转费用与项目建设资金分离开来,将建设资金全部投入公路建设当中。

(四)积极尝试融资租赁

高速公路投融资中采用融资租赁的融资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受让方不参与高速公路后期的增值收益;二是,不涉及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等事宜,只是一种固定资产的出租形式;三是,融资租赁期间内资产由高速公路投资主体控制,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鉴于融资租赁有着诸多优势,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应积极尝试这一种融资手段,将融资租赁筹资到的资金用作项目资本金,以获得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缓解投资主体信贷压力。

三、结论

在高速公路建设资源愈加紧张的情况下,无论政府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主体还是企业是高速公路投资主体,都必须清楚认识高速公路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资主体筹资能力,缓解信贷压力,为项目运行筹资更多建设资金,确保高速公路项目顺利开展,全面推动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彩云.浅谈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渠道及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2]刘志鸿.我国高速公路融资体制刍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7篇

西南能矿股东为省国资委、省地矿局、省有色地勘局、盘江集团、产投集团、省煤田地质局等,旗下有12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41.8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矿产资源开发投融资,投资优势矿产整装勘查和磷矿、铝土矿、锰矿、金矿、重晶石、铅锌矿、罗甸玉、钒矿、钼镍矿、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的探、采、选、冶及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技术研发。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和内部管理,集团公司权属“地矿股份”于2014年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新三板”成份指数股票、“新三板200强”企业,为全国矿业投资、贵州国有企业第一家挂牌公司。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肯定和省国资委嘉奖。三年来共实现营业收入60多亿元,2015年预计营业收入30多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成为中国一流能矿资源产业投资运营集团,为贵州矿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一、大型能矿企业基于挂牌新三板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背景

(一)适应省委、省政府对企业战略定位的需要

西南能矿成立之初,省委、省政府即赋予企业“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开发的重要主体及投融资的重要平台”的重要使命。面对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小而散,产业链延伸不够,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严重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现状,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如何为带动全省能矿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作用,成为西南能矿领导和管理层头版头条的重大议题。西南能矿要完成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加快在矿权经营、资源开发、矿山服务、矿业金融等方面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企业最重要的发展瓶颈,即资金如何筹措?矿产资源如何发挥最大效用?如何将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等方面要有创新突破,才能不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希望,才能走出一条贵州能矿企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的需要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全省已发现矿产137种,占全国172种的73.65%;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87种,占全国161种的54.04%;列入储量表79种,其中54种位列全国储量总量的前十位。但这种资源的物质优势和开发利用转化加工高附加值等方面的弱势形成鲜明对比。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小而散,贵州省矿业权设置小而散,将成片资源分割给多个主体,致使整合开发的难度加大,已开发的资源也不能适应开发产能要求,资源深加工受到影响。二是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严重不足,由于开采的矿山企业科技投入较小,开采粗放,导致“采富弃贫”、“采主弃伴”的资源浪费现象。一些呆矿如低品位铝资源、鲕状鳞铁矿、含钾页岩由于选冶技术未能突破,只能长年沉睡地下,不能发挥效益。部分优势矿种的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与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相关联和配套的产业发展滞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能矿产业规模偏小,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共有矿业企业7107户,但大型矿业企业只有盘江集团、开磷集团、瓮福集团、水矿集团等,资源分散于各个企业,资金集中于大企业,使得资源与资金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能矿企业面对上述现状,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方面做更多努力;必须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资源深加工程度,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方面做更多努力。这些努力包括:完善公司治理,为企业开展能矿市场多元化经营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构建切合企业实际的竞争环境;建设适宜企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平台,为企业筹措充足的发展资金;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能源产品品牌;切实提升市场经营能力,把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国有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从企业发展规模来看,贵州省能矿产业的大型企业屈指可数,使得资源与资金优势难以体现,制约了贵州矿业经济发展。西南能矿作为贵州省矿产资源整合平台,拥有优势矿权136个,涵盖磷矿、铝土矿、锰矿、金矿、重晶石、铅锌矿、罗甸玉、钒矿、钼镍矿、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多个矿种。使得企业成为了省政府通过集中资源优势,打造的贵州省超大型矿业企业,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开辟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的需要

省政府要求西南能矿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投融资300亿以上,产值500亿元以上。对照这个规划目标,仅仅依靠常规发展,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十分巨大的挑战。贵州省虽然是能源矿产资源大省,但能矿产业不论在规模、企业实力、影响力上均较为落后,究其原因,资金短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11年时,贵州能矿企业中仅盘江股份一家上市公司,其余企业基本无缘于资本市场,以致贵州能矿产业投资不足,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严重制约贵州能矿产业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看,西南能矿权属公司――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矿股份”),是能矿黄金板块建设主体,亟待进行黄金矿产资源的整合,黄金产业链建设等,但由于地矿股份的资产规模较小,自主融资能力有限,为此需要通过建立融资租赁公司、做实产业基金、借助“新三板”挂牌、借壳上市、发行企业债等方式,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拓展融资却道;需要通过引进战略合作投资者,开辟新的融资方式,才能实施好煤电磷、煤电锰、清洁能源、黄金开发等重点项目,才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二、能矿企业挂牌新三板促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初创型、成长型公司提高治理水平而搭建的一个投融资平台。西南能矿基于挂牌“新三板”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内涵是:以省委省政府对西南能矿“全省矿产资源投融资平台”的战略定位为指针,以打造“中国一流能矿资源产业投资运营集团”为目标,以挂牌“新三板”为手段,促进企业资源与资本有机结合,加快贵州能矿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理顺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思路,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控体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疏通挂牌路径,实施全面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打造“资本运行、智慧、绿色”三个能矿,将资源优势成功转换为经济优势,有力推进全省能矿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其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思路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提高融资效率

西南能矿综合考虑目前能矿行业市场环境下行,融资难度较大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成立融资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经理任组长,总会计师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由融资财务部拟定融资方案交融资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再负责具体实施。此管理体制,使投融资得到了有效的结合,减少贷款资金积压,减少了因分散融资造成的人员和财务成本浪费。

2.深入调研融资市场,明确融资渠道方式

(1)了解所处的行业环境。矿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讲,矿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世界经济和全球矿业继续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矿业需求不振,投资下降,市场波动加剧,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大量矿业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或已经发生大面积亏损,矿业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从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主要特征就是市场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传统产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矿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矿业企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矿业,努力实现开采方式的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了解金融市场现状。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为严重的下行压力,国际大宗交易下滑严重,银行的不良率持续上升,使得各家银行在融资时趋于谨慎,尤其是针对矿业类企业,加大矿业企业获得间接融资的难度,迫使矿业企业急需新的融资途径。而中国政府持续的金融改革,为矿业企业融资带来了曙光,“新三板”全国化、公司债券的全面放开、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扶持等,使得矿业企业可以多渠道融资。

(3)了解自身实际情况。西南能矿作为“贵州省矿产资源整合开发的重要主体及投融资的重要平台”,自身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加之成立于矿业经济低迷期,使得各个产业推进速度缓慢,造成现金流量不理想,使得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款项使用期与投资期不能匹配。

(4)明确融资渠道方式。通过深入的调研,比较各类融资渠道的优缺点,根据西南能矿各权属公司的不同特点,为各权属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经集团公司融资领导小组研究认为,地矿股份作为西南能矿能矿黄金板块建设主体,公司自身已形成较好的盈利能力,且黄金板块的吸引力较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可以获得较好的资本溢价,有利于打通公司投融资渠道,提高公司资信能力,有助于公司建设与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调研论证,西南能矿决定以“地矿股份”挂牌“新三板”为主要方式渠道,实施公司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围绕这一平台,从不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财务资金管理,研发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安全高效生产等方面加强平台建设,力争提前实现挂牌“新三板”。

3.明确融资管理的关键内容,制定优化步骤

为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进度,促进早日挂牌,西南能矿确立了融资管理并不是单纯的降低融资成本,而应该是“合理运用现代化金融手段,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融资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建立预算先行,投融结合,股债结合,长短结合”的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思路。为此公司以“新三板”挂牌工作的严格要求为契机,对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查漏补缺,完善诸如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对外担保决策制度、对外投资制度、关联交易决策制度、防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管理制度等内控机制,使得企业在管理上更加规范,从实质上成为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股份制公司。在实施步骤上,要求2013年完成公司立项及公司内部审批工作,成立由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深投资银行专家、资深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挂牌工作小组,全面做好基础准备工作;2014年上半年配合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和调查,配合完成主办报价券商项目小组尽职调查报告、推荐报告、公开转让说明书等关键文件,以及完成一系列报批审核工作;2014年底力争挂牌成功。

(二)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建立健全公司决策机制

地矿股份由于是西南能矿全资子公司,股权100%由西南能矿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人员全部是西南能矿派驻,所有决策基本就是西南能矿一票制,原“三会”决策程序流于形式,并未达到监督制约的作用。以本次“新三板”挂牌为契机,公司全面建立和完善了“三会”制度,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界定明确董事会、总经理层和监事会各自的职责范围,以便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从制度上完善公司决策程序。

2.规范公司对外投资经营行为

地矿股份原投融资经营行为基本由控股股东一票决定,风险管控能力有限,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存在审批手续不全,档案缺失等问题。公司为此制定《对外投资制度》、《投资风险审查管理办法》,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及范围,明确了投资的审批流程,明确了投资风险审查的责任部门及职责,使投资风险能降到最低。同时对其原有的对外投资项目也规范完善了相关程序及档案。新投资流程增加可行性论证等,对降低风险,对分析项目利弊起到了关键作用,投资流程对比如下:

3.规范公司担保行为

公司由于未发生过对外担保,故对外担保制度长期缺失。公司成为公众公司后,随着业务发展壮大,其资信能力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对外担保的可能性将增大,为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公司制定《对外担保决策制度》,规定对外担保对象、决策权限、决策流程、后续管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担保企业进行严格限制,对外担保范围原则上限于公司的子公司,并增加担保尽职调查环节,对于不符合担保条件的子公司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最大限度防止对外担给公司造成损失。

4.规范关联交易行为

公司控股股东西南能矿是一个集探、采、选、冶于一体的多矿种产业集团,公司与西南能矿及其其他子公司之间多有合作,关联交易在所难免。规范关联交易行为是防止利益输送的关键。为此公司制定《关联交易决策制度》,明确公司关联交易占比、关联交易决策权限、关联交易决策程序等。防止大股东及关联人运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1)明确关联交易定价原则和方法。关联交易的定价顺序适用国家定价、市场价格和协商定价的原则;如果没有国家定价和市场价格,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确定;如无法以上述价格确定,则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

(2)确定关联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要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被关联方挪用资金等侵占公司利益的问题。公司监事每季度查阅一次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了解公司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请公司董事会采取相应措施。公司发生因关联方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或其他资源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可能造成损失的,公司董事会应及时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保护性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三)完善财务管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经营

1.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地矿股份原财务管控制度已无法满足公众公司需要,例如未完全严格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会计科目和进行会计核算,未明确规定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商誉、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和计提标准,未明确规定各项费用核算明细,未明确规定季度及中期财务报告格式、内容、说明等。在公司申请挂牌新三板期间,地矿股份按照公众公司的要求,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西南能矿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修订完善了《地矿股份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及票据审批管理办法》、《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使地矿股份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更趋完善和健全。新建立的制度中明确规范了大额资金付款和勘查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等付款的具体审核流程和使用单据格式。在2014年集团公司启用了金蝶集团财务管控软件,使地矿股份对各权属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直接和深入,通过财务管控软件,能随时监控公司本部及各权属公司资金流向,能随时监控本年度财务数据实际发生额与预算数的差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成本费用超预算的情况能够及时提醒及时发现,对成本费用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

2.规范矿业权资产会计核算管理

公司制定了《矿业权资产核算管理办法》,统一了矿业权资产的核算科目及核算口径,明确了探矿权、采矿权的取得方式和摊销办法,严格划分了探矿权、采矿权各阶段的资本化、费用化项目明细,对矿业权资产的核算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

3.规范基础管理

地矿股份相继修订和完善了《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接待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采购流程、降低公司运营费用、规范资产管理。

(1)通过制定《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采购领导小组,明确了采购领导小组及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了采购范围并确定了各个采购标的标准的采购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维护了公司利益,防范了经营风险和腐败现象发生。

(2)通过制定《接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公务接待的申请审批程序,加强了公司公务接待活动的管理,促进公司接待工作规范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效地降低了公司公务接待费用。

(3)通过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统一了固定资产划分标准等,并明确了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维护、登记等部门及程序,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疏通挂牌路径

地矿股份由于成立时间较长,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平台建设的阻碍,如不解决必将影响挂牌,为此本作合法、合规、合理的原则,领导挂帅,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定时间定任务协调解决历史问题,疏通挂牌路径。具体做法是:

1.开展矿权转让收入专项核查,解决矿权转让收入确认问题

股转公司及各中介机构针对地矿股份2012年转让所持法地煤矿矿权分两年确认转让收入的问题上提出异议。股转公司针对该问题进行五次反馈,要求地矿股份对一项整体业务多次利润分配作出补充说明。

针对股转公司提出的问题,集团公司协助地矿股份完成证据链的收集和整理。认为地矿股份仅为即法地煤矿探矿权勘探项目参与方非实际拥有方,无法对其分红作出决定。同时由于2013年末该项目尚未完成结算,其收益尚具有不确定性,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考虑,投资各方可在预计决算利润范围内对投资收益进行分期确认。最终中介机构提出无保留意见的书面意见,也取得股转公司的认可。这一问题解决也反应企业财务资料完整性对挂牌上市具有很大的帮助。

2.开展贸易规范化检查,解决地矿股份贸易融资问题

地矿股份2011年开始从事矿产贸易业务,主要业务对手存在关联关系主要目的是利用充裕的资金积极探索投资渠道、培育友好合作伙伴、培养锻炼贸易人才队伍、寻求主营业务突破、谋求闲置资金更高收益回报。股转公司认为该项业务两个交易对手之间属于关联关系,需补充说明地矿股份作为中间商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经集团公司及主办券商查阅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和资金流水情况后认为此贸易行为市场定价公允、贸易行为真实、客户资信情况良好,且为防止回款出现问题,客户提供股权质押增信,属于正常贸易业务。经过2011-2013年开展此项业务,地矿股份锻炼了一只精干的贸易队伍,并培育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及资源。地矿股份于2013年成立了进出口公司及西南紫金黄金公司从事贸易业务,目前主要涉及合质金、贵金属、金银珠宝饰品销售、黄金进料加工复出口等业务。现根据地矿股份的战略发展需要,从2014年开始已在逐步的缩减该业务,并在加紧催收贸易欠款。

3.开展历史沿革规范化检查,解决了历史沿革中存在的瑕疵问题

公司历史沿革是新三板的审核重点,无数的申请挂牌企业在此问题上无法解决,因出资不实、抽逃注册资本、股权变更行为不规范等,是企业最终无缘新三板主要问题。

地矿股份1992年成立,成立二十多年间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历次变更,注册资本注入方式的合法合规性成为关注点。经西南能矿协助地矿股份重新梳理了地矿股份股本形成及变化情况。

(1)历次出资问题。地矿股份存在部分出资未到位、增资未验资等瑕疵,但其后已采取减资和验资复核对上述行为进行纠正。历次增减资均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了国有产权变动登记。

(2)国有资产无偿划转问题。2009年9月地矿股份股权存在两次系统内部无偿划转行为,上述无偿划转均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管理办法》由省地矿局和省政府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并于2014年3月,经贵州省国资委以黔国资函产权【2014】31号文对地矿股份国有产权进行确认。

综上认为,地矿股份设立改制、历次增减资和股权变动行为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出资和国有资产流失,股本变动后股权结构清晰,不存在潜在的股权纠纷和其它法律问题。

4.开展境外矿权所有权确认工作,解决境外矿业权真实合法的问题

地矿股份在境外投资多个矿业权。股转公司提出需要对境外矿业权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认定。为解决该问题,西南能矿配合地矿股份积极与矿权所在国驻华使领馆联系,地矿股份通过矿业权所在国能矿部出具矿业权确认件,并请当地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由所在国外交部盖章、相关官员签字后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将上述文件交当地驻华使馆出具公证认证印章及签字真实有效。

5.实施人员分类管理,解决人员独立性问题

地矿股份核心人员均来自于贵州省地矿局,均为事业单位编制,涉及独立性问题。事业编制意味着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单位职工不愿放弃的主要原因,也是地勘机构改革过程中客观面临的主要问题。公司通过挂靠及借调形式进行处理。根据西南能矿组建方案,地矿股份整体由省地矿局划入西南能矿,公司现有事业编制人员保留身份,待全省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再行商定。拥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编制挂靠单位已经出具说明,仅为编制挂靠;另一类为借调人员,签订借调协议,明确服务期限,期满后是否续签借调协议,尊重地矿股份和本人的意见。并由省地矿局各地勘单位出具了说明,证实该等职工仅事业编制保留在省地矿局所属各地勘单位。

(五)加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创建生态环保型绿色能矿

近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安全生产问题,在地矿股份的挂牌审核过程中,安全环保管理成为股转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集团公司同地矿股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管理上的优化。

1.界定安全生产责任

从地矿股份业务模式看,地矿股份主要从事矿权投资业务,不具备勘查资质,探矿权勘查工作均委托具备资质的勘查单位进行,业务模式如下图:

探矿权在完成全部或部分勘查工作后直接转让或勘查并探明矿产储量后与具有开采能力的大型企业合作,成立矿产开采公司以获得投资收益。因此作为非生产型企业,地矿股份矿权投资业务不存在环保及安全生产问题,为此由贵阳市环保局出具书面证明及地矿股份出具书面声明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监管

敦促所投企业、如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在开采过程中依法履行环评审批手续,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环保事故。安全生产方面,紫金公司和锦丰公司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项目工程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并取得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未受到过环境主管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任何行政处罚。

随着企业黄金产业链建设,公司愈加重视安全问题,为此地矿股份加大了对安全方面的管理:

一是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打造“安全矿山”建设基

础。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兴衰成败,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的首要责任。集团与地矿股份认真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及“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牢红线,守住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一把手”亲力亲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常抓不懈,警钟常鸣,杜绝丝毫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人。生产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本质安全”的基石,我们从这一薄弱环节出发,“一把手”持之以恒认真抓好安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安全规程和技术标准,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问题,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六)实施全面技术创新战略,打造科技创新型智慧能矿

智慧矿山系统是进行全方位的智能监控,在水、顶板、危险设备、爆破等危险环境周围做到无人值守,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防止外来人员误入。在重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劳动下,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与检测或用户远程控制,做到无人操作,提高安全水平。包括采煤、掘进、运输等工作环节。

在西南能矿成立之初(包括挂牌准备阶段),集团领导便以超前的意识,要求权属矿业公司在矿山建设时,以“智慧矿山”的建设标准和模式进行矿山建设。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矿井下也可使用无线通讯联络,实现井上井下无线应急调度一体化。李在文董事长表示,在西南能矿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将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努力打造安全矿山,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矿山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经过几年探索,地矿股份参股矿山锦丰公司“智慧矿山”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矿区已装备应用安全参数监测监控、生产调度等系统,供电、提升、排水、通风、压风、运输等六大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调度指挥、安全监测监控、门户网站集成应用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区域联网,有效提升了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地矿股份智慧矿山建设,使矿山实现整体协调优化,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其整体效益、市场竞争和适应能力的目的,有力支撑了集团公司“智慧矿山”建设。

(七)抢抓机遇挂牌融资,建设资本运营型能矿

2015年5月,地矿股份提请股票发行方案,拟以13.51元/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400万股(含400万股),预计筹集资金及资产合计不低于5,404万元。本次增发主要针对原股东及做市商,完成协议转让向做市转让方式的改变。西南能矿拟同意以13.51元/股的价格认购地矿股份本次定向发行242万股,认购方式为现金和资产。其中,西南能矿以现金206.78万元认购地矿股份153,057股,以评估总值为3,062.64万元的探矿权认购乙方股票2,266,943股。认购股票的资产主要为西南能矿所拥有的11个金矿探矿权,上述探矿权均处于资源勘查阶段。贵州奥达物资有限公司以现金认购12万股,预计筹集资金162.12万元;西南能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现金认购10万股,预计筹集资金135.1万元;具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资格的五家证券公司以现金认购136万股,预计筹集资金1,837.36万元。本次股票发行的募集资金,将用补充地矿股份的流动资金,地矿股份控股股东西南能矿用以认购本次股票发行的探矿权,将用于地矿股份开展矿权投资业务,以此来提升地矿股份的市场推广、业务开展及盈利能力,保障地矿股份经营的持续发展,促进地矿股份经营和发展壮大。募集资金及入股矿权到位后,地矿股份矿权投资业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资金流动性增强,地矿股份股本规模、总资产、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将有所提高,进一步增强地矿股份经营发展能力及抗风险的能力。

三、大型能矿企业基于挂牌新三板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效果

(一)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两个“第一”,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14年12月16日,西南能矿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敲响的开盘钟声,地矿股份正式登录全国资本市场,标志着全国第一家矿产资源投融资企业、贵州省第一家国有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随着地矿股份成为“新三板”成分指数股票,“全国新三板200强”,全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矿业企业,进一步诠释了资源与资本的完美结合,完成了资源向资本的转移,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作为贵州省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矿业国有企业,有利于助推贵州矿业经济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有利于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贵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国内资源型矿业企业首次进军资本市场,为全国矿业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和推动发展提供了范例。

(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实现资源的证券化转换

通过地矿股份的挂牌,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开启西南能矿直接融资的大门。2015年西南能矿拟发行26亿元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这将改变西南能矿短贷长用及单一依靠间接融资的局面。为西南能矿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改善融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西南能矿下一步的资产整合提供新的运行模式,即将优势矿种进行整合,通过“新三板”或其他资本市场的转让股权,实现资产增值,使得资源与资本得到完美结合。

(三)资本增值四倍,经济效益显著

地矿股份在“新三板”市场上以13.41元/股完成股权转让,实现股本增值,使得矿权类资产增值部分通过股票交易得以体现。2014年12月31日西南能矿向贵州奥达物资有限公司转让地矿股份360万股,占总股本3%,获得转让资金5000万元,资本增值92.8%。2014年末地矿股份市值达到16.09亿元,资本增值达4倍,成为“新三板”200强企业。地矿股份也通过挂牌新三板,取得融资方面的突破,在挂牌后获得多家商业、股份制银行的授信额度8.5亿元,授信额度增长近一倍;同时打开了黄金租赁融资渠道,获得低成本融资1.6亿元,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四)积累操作经验,推动能矿金融板块建设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融资业务;对接;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66

[中图分类号] F83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125- 04

0 引 言

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企业群体,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小企业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乃至社会的安定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多靠银行贷款[2]。但是,由于缺少银企合作平台和担保、抵押服务,无形资产又不能贷款融资,当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时想要获得银行贷款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由于银行不愿意在不能分享企业发展收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风险,造成企业融资门槛、成本过高,手续过于繁琐,甚至超出企业承受能力。

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省、市接连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广州市根据科技资源、金融资源和科技金融工作实践情况,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广州市促进科技金融试点实施方案》,初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示范区、三大重点项目”的广州特色的科技金融创新工作体系。因此,广州市经济贸易信息中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融资业务对接系统,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收集起来,并把需求、产品进行匹配后向金融机构、企业进行推荐,使中小企业可以找到合适的融资产品,或金融机构找到合适的企业融资需求,推动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促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1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体制不适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国家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不相适应[3]。特别是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金融产品设计、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4]。二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5]。三是银行融资成功率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而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6]。

因此,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资金的供求信息不能有效对接。银行不了解众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不清楚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民营企业不了解银行的信贷产品以及如何利用信贷工具为生产经营服务。而广州市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融资业务对接系统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其优势在于通过政府组织,对中小企业进行前期调研和项目把关、推荐和择优选择,大大减少了银行贷款风险。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增信,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结构难落实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率,进一步推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 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平台融资业务对接系统包括了融资需求管理、融资产品管理、融资意向管理、融资审核管理、融资项目管理、融资备案管理6大管理职能模块,并配有非银查询子系统、企业信用评估子系统、应用支撑管理子系统。具体的组成情况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这些模块,平台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信息对接和融资业务流程跟踪的服务,并通过便利、快捷、规范的流程保证了这些服务的质量。

2.2 系统的模块设计

平台分为融资业务对接子系统、非银查询子系统、企业信用评估子系统三大业务系统,以及一个应用支撑管理子系统。各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2.2.1 融资业务对接子系统

融资业务对接子系统包括融资需求管理、融资产品管理、融资项目管理、融资备案管理、融资审核管理、融资意向管理六大管理职能模块。

(1)融资需求管理模块:平台分类设立了贷款融资、股权融资、交易融资、政府扶持融资、中介服务等五大类融资业务,每一大类的业务根据业务情况又划分数量不等的子业务,比如股权融资业务,划分有普通股权融资业务、天使投资业务;贷款融资业务,划分有资产抵押贷款业务、信用贷款业务、联保业务等。根据各类子业务,平台设计符合各子业务的需求表格,供中小企业选择填报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需求的创建流程如图2 所示。

(2)融资产品管理模块:平台把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产品,划分为贷款融资、股权融资、交易融资、政府扶持融资、中介服务等五大类融资产品。每一大类的融资产品,划分出更细的子产品。比如中介服务产品,划分了法律服务、会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商标专利服务、融资中介服务等。平台在审核金融机构等提交的产品时,划入对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3)融资意向管理模块:平台把经过应用支撑子系统匹配过的需求,匹配度排名第一的产品向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进行推荐。如有一方不同意,则选择匹配度排名第二个的产品进行推荐。如双方同意,则双方进行对接。

(4)融资审核管理模块:平台融资业务的审核功能,包括对中小企业提交的融资需求信息进行审核,金融机构提交的融资产品进行审核,系统自动创建融资项目的审核,企业信用评估子系统提交的企业非银信用报告进行审核,以及对应用支撑子系统的推荐结果进行审核等。

(5)融资项目管理模块:当融资意向对接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创建融资项目,经平台管理员审核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以显示对方的联系信息,及查看全部的融资需求信息,进行线下洽谈。同时,金融机构录入融资对接情况及对接成功后的融资金额等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企业可以查看融资项目,三方均可录入自己可见的备注信息。

(6)融资备案管理模块:对对接后的融资项目结果进行管理。如果融资成功,对企业获得的融资金额、融资方式进行记录备案,同时还将记录企业的还贷情况。融资备案还为信用评估子系统提供企业信用评估数据。

(7)投融资供应服务链:通过平台,整合法律、培训、融资咨询、会计、第三方信用评级、商标专利、资产评估等第三方增值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可以整合增值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资源,能完善科技金融的服务链条,产生集聚和聚焦效应,客观上可以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

(8)四级投融资服务协作网络:在整合了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科技金融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平台子系统提供的标准工具包,整合社会融资服务机构资源,建设一个覆盖我市中小企业,实现市、区(县)、镇(街道)、专业园区的四级投融资服务协作网络,有利于把平台金融资源服务全方位地向全市的中小企业铺开,使得平台整合科技金融服务可以覆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有助于解决现在金融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够的问题。

2.2.2 非银查询子系统

非银信息查询服务通过抽取广州市工商、国税、地税、民政、质监中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信息,为平台的会员企业进行信息资料核实,确保平台的员的真实性。

同时,系统已经为广州市17家商业银行的1 500多个网点提供非银信息的联合征集、评估、查询服务。平台的非银信息从平台企业信息核实、信用等级评级业务,扩展到银行日常的企业开户、年审、贷款等业务上,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数据的利用,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5]。

2.2.3 企业信用评估子系统

企业信用评估子系统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工具,信用评估系统可对采集到的信用数据进行智能化的综合分析,最终判断受评主体的信用风险程度[6]。系统包括评估模型管理模块、信用等级管理模块、企业自评管理模块、第三方评级管理模块、企业社会信息采集管理模块、综合信用评估管理模块、信用报告查看模块等。系统模块设计如图3所示。

2.2.4 应用支撑子系统

(1)数据库的组成:系统数据库是平台信息管理的基础,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在平台进行投融资对接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具体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注册信息及非银核对信息、融资产品、融资需求信息等39个表格的数据库信息。同时,通过应用支撑子系统、业务对接子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基本信息的更新,以及融资需求信息、产品信息的修改。对非银查询子系统、信用评估子系统的信息,只能实现删除结果,不能修改内容。

(2)融资匹配规则的管理:平台根据各类融资业务,设立了几个类型的匹配规则,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融资金融产品,或帮助金融机构找到合适的企业融资需求。匹配规则主要根据需求信息与产品指标的匹配程度,主要是申请人年龄、行业范围、经营年限、家庭实物净资产、贷款额度等信息与金融机构产品相关指标要求的匹配度,把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推荐到合适产品的金融机构。以贷款融资匹配规则为例,匹配的信息包括申请人资料、企业资料、资产情况、财务经营情况、融资要求等,系统通过抽取企业的信息、需求与金融机构产品要求进行匹配,把匹配后的结果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推荐。

(3)金融机构排序模型:设置金融机构推送排序模型,系统根据金融机构的融资成功率、融资规模、融资数量、融资速度、融资备案5个方面的指标自动生成金融机构的排名,平台根据排名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

3 结 语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平台充分运用J2EE的多层架构技术进行分层设计,在整体考虑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的页面展现、业务逻辑和数据资源,实现系统的当前功能完整性与未来可扩展性的结合。系统支持B/S应用模式,完全基于Web中间件和大型数据库的N层结构,由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整列柜组成,对中小企业进行前期调研、项目把关和推荐以及择优选择,大大减少了银行贷款风险以及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增信,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结构难落实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率,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胡世良.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宋华,蒋任重.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3]郭勤贵.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陈文.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满足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将满足社会性需求和职业性需求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力争将职业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到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细分方向证券投资,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重点放在培养金融理财职业人才和证券经纪上。我们将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职业资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积极探索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培养适合当前资本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

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

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

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

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

(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

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

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

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

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第二,交叉混合实现形式。先进行课堂实验,在有了一定课堂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马上开展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根据社会实践结果、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认为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尚有哪些欠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回校后加强相应的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的学习,将实践检验于理论,最后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再次指导实践的目的。

如此,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课堂实验的不足,在社会实训中检验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社会实践所学的市场理论及实践提高仿真实训能力,将仿真实训更能接近现实职业活动,最终能够胜任职业需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0篇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凭借其理性原则对市场行为提出了理想假设,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为金融决策提供了逻辑科学的数据参考。然而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异像仍无法彻底的解释。行为经济学家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到了对于金融投资者的行为分析中,通过分析其心理变化对于风险管理的影响作用,实现了风险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理论。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

(一)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来源相同

行为组合理论是由传统资产组合理论演化而来的,是对传统资产自合理论的延伸。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同样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上而发展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非完全脱离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而是对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不足与缺陷的有效补充。例如,对于理性人假设理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存在理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而对于市场有效性理论,行为金融学针对传统金融学理论中套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改正。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是有着一致性的。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切入点相同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均是构筑在对市场主体决策行为、市场运行状况、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投资者的市场活动等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同样认为人是对市场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并以人为中心,对市场中人的风险决策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采用理论模型实现市场风险管理的量化。

(三)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手段相同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手段,均是以一种经济学假设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的可靠度均取决于所参照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市场实际相近似。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方向均是从对市场个体的决策行为,到个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再到市场整体,且均是以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解释,以这种方式接受市场的考验。

三、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不同点

(一)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以市场有效性假设与投资者的理性假设作为理论依据。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投资者的理性使其能够在投资市场中,抓住任何一个非理性投资行为所带来的套利机会,进而造成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投资中出现利益损失,最终从竞争市场中淘汰。然而行为金融学则与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其认为非理性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之间,由于存在市场信息披露不均衡的情况,使两者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不相等。因此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市场有效性假设并不成立,该假设并没有满足成立的条件。市场是非有效性的构建了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市场中所有参与的投资者均是理性的。理性的投资者以资本资产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作为决策依据,在资本市场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值。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投资时所暴露的情绪与心态即是投资者的价值感受。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则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存在四类不同的情绪与心态。这四类情绪与心态包括避害大于趋利、减少后悔及推卸责任、追求时尚及从众心理、过于自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这四类情绪与心态的支配,进而影响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投资决策,使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具备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存在多变性与多元化,且这种行为通常形成于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行为的性质与决策的环境会对投资者的决策方法与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更趋于满意性,而非最优化原则。这些特性导致投资者往往不愿意按照金融学定义上的最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投资决策。因此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并不成立,其认为投资者应是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因此非理性的投资者构建了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以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则在此基础之上,对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借鉴。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决策行为与心理因素等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假设投资者是在风险规避、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将预期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者决策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

(三)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模型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模型则主要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是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不同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可以被分成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分别为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与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不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往往会导致其出现各种认知上的错误与偏差,进而受到各类错误与偏差的影响,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则是在严格遵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对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均值进行关注,不会遭受自身投资认知偏差对自身投资的影响,进而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与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定价趋势。当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成为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投资者时,市场将呈现无效率的状态;而当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成为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投资者时,市场将呈现有效率的状态。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认为,证券市场的预期收益决定于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斜率。然而在证券市场受到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的影响时,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市场组合将不相等。

四、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比研究的启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过程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托,同时结合现实中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行为金融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信赖。投资者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自创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投资决策手段,并且通过该手段在市场中的应用,实现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投资者通常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在假设市场其他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而当市场其他主体应用与其不同或相反的投资手段时,投资者往往会处于十分被动的不利位置。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现象,对投资者未来在市场中的投资决策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大力推广,使广大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对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有了一定的理解,使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投资决策对心理因素的依赖逐渐降低。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对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金融市场的投资管理、金融资产的创新经营带来正面与积极的影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仍会逐渐向市场有效性假设的方向发展。这时,资本市场将慢慢转变成客观存在的有效性市场,这一客观事实将导致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金融市场的引导作用慢慢消亡。按照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投资者在接受到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后,由于自身的投资经验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往往会根据发行者的宣传效应,过高或过低的对市场上发行的金融产品进行估价。而根据资本市场的验证结果,投资者往往会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行为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差。因此投资者应清醒的认识到,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基本假设中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在实际的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往往会受到来自心理、自身经验等较多因素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对自身在投资决策中的情绪与心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掌握自身情绪与心理对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投资者应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在投资决策上的失误,将导致自身的利益损失将成为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与利润。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应通过坦诚自身非理性的弱点这一事实,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投资者应针对每一次投资决策,充分的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与风险控制。在投资决策实施后,市场出现波动时,投资者应努力学会对自己的情绪与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自己做出非理性的错误决策。在实际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存在着较高的复杂性。不同的投资者会按照自己过去的投资经验,对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做出自己的初步分析与判断。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投资者的心理决策变化同时也在不间断的发生。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不仅仅会受到自身心理变化的干扰,同样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包括市场规范、市场其他个体等。因此风险管理的决策过程也具备着一定的复杂性。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可变因素,不能仅仅参照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结果,其研究结果往往对于市场异像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应从市场环境等外在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得风险管理理论不断的被应用于市场实践中。证券市场的不断优化与升级,使得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框架、理论内容、管理结构等各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改革。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应从更全方位的视角,通过不同的理论体系,开创新的研究思路,使原有理论体系得到完善与发展。

五、结束语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1篇

(一)投资学专业的学科门类划分宏观意义上所说的投资,多指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投资规划等投资经济学问题,从学科属性而言当归属经济学学科门类。相近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微观意义上所说的投资,应指以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主体对某一经济活动的投资行为,具体包括投资项目分析、评价、规划、决策、资金筹措、资金投入、项目监控与项目绩效评估等投资管理行为,从学科属性而言,当属管理学学科门类。相近的学科是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显然,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创办的投资学专业,应以微观意义的投资经济活动管理为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将投资学归属在经济学一级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门类之下,笔者认为是有欠科学的。

(二)投资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与联系微观意义上的投资理财活动主要站在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的角度研究问题,投资学专业教学活动,也是为这些投资主体培养应用人才的。金融即资金的融通,是研究货币资金流通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研究问题,主要为金融中介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前者站在金融机构柜台外,后者站在金融机构柜台内,二者是投资与被投资、服务与被服务、营销与被营销的关系,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从笔者搜集分析近30所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教学方案来看,课程设置基本上以金融投资方向课程为主,与金融学专业课程交集太大,界限也不是十分明显,没有形成显著的投资学专业独立化、个性化学科特色。从投资学专业与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来看,投资学专业主要为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投融资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特别是为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输送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投融资管理与投融资咨询专业人才。而金融学专业则主要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与咨询专业技术人才。但大多数院校投资学专业也把为各种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其培养对象,可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例如,武汉科技大学2014提交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投资学)设置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全面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投资专门人才,拟为证券、期货、基金、信托、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融资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专门人才。当然,投资与金融的联系在于,从微观来说金融投资是经济主体投资活动与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活动的交集;金融的本质其实是经营活动资本化的过程,与投资的本质并无区别。

(三)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的特点1.复合性与交叉性。投资学专业是一门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保险学与风险管理等多门学科于一身的复合性与交叉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复合型金融投资人才,既要有经济学基础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项目投资知识,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融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融资的微观技巧。例如,广东商学院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数理分析型、市场营销型、实践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应用性与实践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教育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点。3.国际化与地方性。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全球性、全国性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开放,对于金融投资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金融投资意识与操控运营能力十分重要。例如,东北财经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投融资管理专业人才。但对于实业性投资专业人才,适应地方经济的要求则明显重要于国际化的需要。4.创新性与发展性。创新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投资学专业具有注重实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特征,同时还具有针对实际问题、面临具体情境、解决具体问题的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5.微观性与营利性。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专门是为企业培养投资管理专业人才,而非培养宏观层面的产业投资规划与管理人才,同时也就具备了显著的追求投资效益的营利性特点。

二、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现资广义地说既包括传统的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实体性产业为投资对象的实业投资,也包括以证券、期货、外汇、黄金、期权、基金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投资;既包括以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性投资,也包括以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营利性直接投资,还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非营利性公共(财政)投资,也包括国际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特殊领域的投资活动;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产业布局、产业投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创业投资、项目投资、金融产品投资。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投资活动及投资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专业人才。狭义的投资则专指金融性间接投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前提也要以投资活动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为前提,并由此规划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方案。投资人才专业能力体现为管理投资活动的应用能力,如图2所示,具体体现为对某一投资项目的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与效益评估等方面能力。按照具体职业规划,可以是直接投资运营也可是受聘充当投资顾问,发挥投资咨询与策划作用。

笔者分析了已经开设投资学专业和2014年新申报投资学专业的近30所本科院校专业教学方案,如图3所示,约6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基本定位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投资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备……的高级投资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方法。[3]结合所列核心课程分析,可以看出,教育部对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侧重于金融投资人才培养。例如,沈阳化工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胜任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咨询及管理工作。再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金融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投资业务操作和管理。山西财经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投资实务专业技能与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业务技能。如图3所示,3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定位于金融投资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实业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专业人才培养。

例如,广州商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为:本专业融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其他各类投资于一体……[4];例如,长春光华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具备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国际投资等方面的……面向大中型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结合注册投资咨询师(RCE)的考试知识要求,按照应用型培养目标在各个模块进行课程修订,已经形成实物投资课程与金融投资课程并重、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协调搭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推进的投资学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另有不足10%院校的投资学专业定位于金融投资方向投资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公共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例如,湖南工业大学2014提交的《申请表》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处理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理财等投资实务及资本运作基本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投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在专门投资机构从事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理财规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建设特色是从经济体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把握投(融)资理论及实务,并以公共投资(尤其是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式与效率作为研究特色。

三、新设投资学专业特色的形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下简称目录),这一举措,在规范专业名称、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专业种数大大缩减,一些学科门类会出现扎堆、雷同、恶性竞争等问题。《目录》将原有的635种专业缩减为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在基本专业中有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中有32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基本专业中外国语语言文学就包含了62个小语种专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一般只能在352个基本专业减去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再减去62个小语种专业、剩余的260个专业中选择,而全国截至2014年6月有本科院校共875所,每所院校专业数大多在40~50个,平均办有每个专业的学校数应该在875×45÷260=151所。如果这些学校专业名称一样、课程设置雷同,势必造成恶性的无差异竞争局面。为此,教育部门可尝试允许各本科院校申办同一专业名称下的适应地方经济需要、形成本校特色的专业化方向。如图4所示,投资学专业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公共投资、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金融投资等专业化方向或投资管理、投资规划或投资咨询等专业化方向。鉴于所述我国经教育部审批备案的投资学专业基本上侧重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培养金融投资人才的现状,新设投资学本科专业若要形成本校专业特色、适应地方经济需要、形成明显的与金融专业的区隔,最好选择公共投资、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专业化培养方向。鉴于公共投资就业面较窄,可避开金融投资的无差异竞争,开设实业投资或项目投资管理专业化方向。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信用风险管理 分析研究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趋于多元化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是对金融投资前期、投资运行管理、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风险实施前期评估,降低信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推进我国信用投资管理的平稳运行。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概念出发,对行为金融学对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实现信用投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二、行为金融学

(一)基本概念

行为金融学是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上对金融投资市场的细微变化、金融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实施细节把握的风险研究形式。简单来说,行为金融学以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基础,通过金融市场中细微的数据或行为变化,把握金融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投资金融模式和投资资金数实施合理规划,实现金融投资合理运行。基于行为金融学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从市场经济变化中,合理调整者的投资心理,提高对信用金融投资风险预测准确性,保障我国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二)基础理论模式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运行管理理论模式为风险管理理论、自信理论、羊群行为理论以及蝴蝶效应理论几方面。其一,风险管理理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作用是对金融投资中存在的投资体系投资模式和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管理,也是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性支撑理论模式,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行为金融学能够保障对金融操作双方的投资心理进行为分析,降低机金融交易中的信用危机;其二,自信理论。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行为金融学从人的自信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对金融运行双方在金融投资中表现出的自信特征判定信用投资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投资保障,缓和经济投资金融曲线稳定运行,缩小风险管理差距的重要管理形式;其三,羊群理论是指投资者对投资管理项目的信息把握准确性较低,无法正确判断金融投资管理方向和投资数数额,最终结合多种理论决定信用管理方式,这种理论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能够与行为心理学、经济管理学融合在一起,实现对信用风险运行层次性划分管理在,实现了行为金融风险管理逐步实现层次性管理;其四,蝴蝶效应理论,这种理论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是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风险实施长远评估,对风险管理背后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是行为金融学充分发挥对风险评估管理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当前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投资种类过于盲目

信用风险管理也称为违约风险管理,这种风险管理模式是对金融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经济利益保障的有效途径,但当前信用风险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读一我国经济管理的弹性应用管管理水平依旧较低,对我国金融的长期运行带来阻碍,首先,信用投资种类过于盲目,投资者实施信用投资时,对信用投资中形式和存在风险的了解程度较低,但企业受于市场竞争压力和拓展企业发展蓝图的基础上,满目进行信用投资。一般而言,企业进行盲目信用投资的过程主要是是对金融市场中投资比重较大的一种信用投资产品进行信用金融投资,但由于缺乏对信用投资市场发展动态的合理把握,容易形成投资利益波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弱,企业金融运行稳定性低,投资的风险增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信用投资心理均衡程度较差

其次,信用风险心理的均衡程度较差。投资者将固定资产或者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过程中,对投资管理项目存在管理心理不信的现象的存在,导致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不畅通,管理者对金融管理的合理划分程度的信息应用情况受到阻塞,无法顺利开展信用投资资产规划,信用投资管理的风险性增大,甚至出现信用管理危机等现象,导致投资双方经济损失严重;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信用投资市场的把握不准确,管理者对信用投资市场的管理水平也处于信息滞后状态,这种信用投资虽然能够保障信用投资表面上“平静”,一旦,金融管市场中出现较大的金融波动,如:股票大幅度涨跌,信用投资资产会受到经济市场的影响,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管理失去了实际风险评估的意义。

(三)信用投资结构分配不完善

再次,信用投资结构分配完善,当前我国金融管理就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发展,金融投资管理种类逐步增加,但信用投资分配格局的变化依据处于滞后的分配模式中,导致金融投资管理风险种类与管理形式之间的融合长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管理断裂区,这种不完善的管理机构导致管理者的信用管理增加,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性的把握程度降低;同时,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焦虑心理,不利于信用投资管理体系的长远发展。

(四)信用投资运管理风险分析不及时

最后,我国信用投资管理风险分析不及时也是当前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用管理者对金融市场的投资管理情况依旧处于不断完善阶段,管理形式很管理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管理差距。一方面,投资者能够掌握大量的信用风险信息,但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导致信用投资风险管理中缺少管理模式,对信用投资的风险分析不及时,增加了信用投资的风险性;另一方面,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管理者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程度分析不够全面,信用金融信息交易准确程度较低,导致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的分析实用性和实效性较低,信用投资存在信用危机。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研究投资心理

行为金融学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一,研究投资心理。商业银行以及租赁机构为了降低信用风险管理比重,可以对投资者的投资心理进行分析,这种管理分析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信用管理信息,积极做好管理模式规划,从而取得投资者对管理方的信任,实现双方开展金融交易,稳定信用交易的利益变化比重,是管理者能够合理做好金融管理分析。此外,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对交易方的金融心理掌控,形成良好的交易模式,将信用交易把握在合理的运行范围内容,实现金融管理体系的合理掌控,成分发挥信用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例如:商业银行作为信用投资管理投资方,对信用投资双方进行投资心理分析,促进资金管理水平和管理形式的准确应用。

(二)信用投资结构与风险管理

第二,行为金融学应用与信用风险管理中,实现信用投资结构和投资风险管理科学划分。应用行为金融心理学进行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分析,结合投资偏好的实际运行环境,推进信用管理形式和管理形式科学化发展。首先,结合行为心理学对投资者的投资体系分析,辅助投资者形成明确的投资目标;其次,应用投资管理注重对信用市场的格局变化进行把握,明确信用市场投资结构比重,确定信用投资的市场发展趋势;最后,形成完整的信用投资管理结构与管理模式,最好金融风险投资分析,促进我国管理水平和管理体制的综合性发展。例如:某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推进信用投资管理业务,合理应用行为金融对信用管理模式实施结构优化,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意义,是西安了金融投资的稳定性。

(三)信用决策的平衡划分

第三,行为金融学在信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信用投资决策平衡华分别。从我国信用投资的当前管理模式来看,我国信用投资中主要问题之一是信用投资信息畅通性较差,为了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应用行为金融学对信用投资的平衡性实施划分。从社会角度来讲,对信用投资风险管理中,积极结合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动向对经济发展曲线的波动实施科学划分;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从投资者的整体经济水平出发,做好管理规划,分析投资者的信用投资心理,把握经济投资的利益走向。例如:信用资金管理者对不同形式的信用投资企业进行资本投资管理,积极做好信用投资资本结构划分,并结合信用金融投资管理模式,明确信用投资决策资金投入比重,信用金融市场动向。

(四)信用运行风险管理

第四,应用行为金融学理念,积极做好信用运行管理,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信用投资计划,注重把握信用金融投资投资管理信息的科学应用,从投资市场的中经济细微数据变化中,探索信用投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做好信用运行分先管理;另一方面,信用金融管理者应用行为金融学对投资市场交易环节、管理环节逐步完善,推进社会中金融管理模式和途径O进一步完善,应用行为心理学的分析基础上,完善信用金融交易体系,提高投资者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实现信用运行风险管理。

五、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启示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启示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投资者的启示,行为金融学中结合了行为心理学和金融管理学两方面的理论,积科学应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知识,做好信用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第二,管理者的启示。管理者进行风险投资管理时,合理分析投资心理,把握金融市场投资动向,实现投资管理科学运行。

六、结论

行为金融学一种新型金融管理模式,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应用可以通过行为心理对金融投资市场波动、投资者的管理波动的精确分析,提高金融管理模式中的风险保障性,促进我国金融投资管理市场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封思贤,张谊浩.中国行为金融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南京大学,2014(6).

[2]孔炜,孔克勤.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崛起与新发展[J],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2014,27(4);997-999.

[3]郑小洁,郑玉波.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信用风险探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5(4).

[4][美]安德瑞・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赵英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李劲松.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普通金融投资者心理行为偏差的调适和矫正[J].经济天地.2010.

[6]苏隆中,王海涛.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分析及管理[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 政策措施 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17-02

近年来,合肥市在加强政府性投融资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投融资机制,以合肥市为主体,推动城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新老城区建设得到快速提高,互促共进态势进一步增强。

一、合肥市投融资管理的有关措施

1.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实行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成立合肥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作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投融资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决策投融资工作的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副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成立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债务统一收归市投融资中心,实行统借统还,归口管理,同时负责编制市本级年度政府投融资计划。强化执行机制,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负责政府性项目的统一融资。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合肥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作为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负责对投融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面跟踪审计。

2.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2006年5月,合肥市通过资源整合,将原分属不同部门的合肥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公司、合肥市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具体从事城市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管理,代表政府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市财政注入现金5亿元,通过整合,市建投集团注册资本达到96.03亿元。随后,政府又采取不断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提高建投集团融资能力。截至2011年底,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达478.11亿元,净资产267.16亿元,下辖合肥百货、丰乐种业两个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成立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整合组建市招标投标管理中心,作为市政府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及国有资产交易必须通过市招投标中心办理,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有效最低价”制度。成立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直接管理土地一级市场,对经营性用地出让一律拍卖,确保土地增值收益集中在政府手中。严格工程建设过程中变更审批,所有工程变更,必须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实行“黑名单”制度。

4.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六分开”管理体制。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实行“六分开”。市规划局具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建委负责项目综合设计,发改委审核立项,市招投标中心统一负责项目的招标建设,市建投集团统一核拨资金,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施工,审计局负责决算审计。六环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实施项目的可控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5.建立数字模型预测政府债务风险。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创新设计一套债务风险控制模型,通过分析未来年度还本付息总额与未来年度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财力总额,计算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而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测算模型。模型按照每年综合财力安排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量,结合当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年限、具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利率水平,对全市的总体债务规模进行测算,以此指导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安排,科学预估未来年度政府债务合理规模与控制规模,从而为政府提供动态评估和预测。

6.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政府债务动态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市投融资管理中心通过项目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查询、经济指标及风险预警管理等,实现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集、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预警和评估,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合肥市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合政〔2009〕124号),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行为,对全市各级融资平台债务举借实行计划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统筹安排投资及融资活动,按照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要求,所有平台、县区的融资和债务管理必须确保在警戒线下运作。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在充分做好偿债准备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优化债务结构以降低债务负担。通过整合提升融资平台综合实力,创新融资模式等方式,实现低成本融资(低于基准利率5%~10%);实现融资结构由短期贷款为主向中长期贷款为主的转变,全面优化了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债务还款实现了年度均衡化,避免了流动性风险,科学规避还款高峰,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7.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增加建投集团现金流,提升建投集团融资能力。积极争取开行、亚行、世行、外国政府贷款,共争取开行169.67亿元授信额度,亚行1.5亿美元城市环境治理贷款。2008年12月与国家开发银行又签订新一轮300亿元额度金融合作备忘录。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项目融资分别与工商银行、建行、光大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大建设资金需求。建立偿债基金,解决县区贷款担保问题。2008年4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与徽商银行签订了偿债基金协议,采取由投融资中心在徽商银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偿债基金的方式,由徽商银行给市县区基础设施建设28亿元授信额度。实行资产证券化,发行企业债券及集合信托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09年成功发行第一期10年期10亿元企业债券、第二期17亿元企业债券和第三期20亿元企业债券。2009年先后发行四批共2.5亿元“滨湖·春晓”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惠及99户中小企业。

二、创新投融资方式取得的成效

合肥市实行投融资改革以来,针对城市建设管理集立项、建设、融资、拨付、决算一体,融资平台规模小、方式单一、主体分散,投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弊端进行了系统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为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体系,确立了项目规划、立项、招标、融资、建设、审计相分离、相制约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打破了建设资金瓶颈,确保了建设资金需要。合肥市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构建了城市发展的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合肥市“十一五”期间共筹资581.62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225.92亿元,金融市场融资355.7亿元,建设支出412.32亿元,有力保障了城市建设。债务管理透明,还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合肥市建立项目中长期融资制度,改变了过去以流动资金融资为主,财政当期还款压力过大的局面,同时通过建立科学测算模型,合理测算债务合理规模与可控规模,实现了债务还款年度的均衡化、科学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节约了建设资金。合肥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实现项目融资利率下浮(总体下浮5%~10%),有效减低了资金成本。2007—2010年,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共完成2610个项目招标工作,项目预算价480.09亿元,中标金额328.95亿元,节约资金151.14亿元,极大地节约了建设资金。

三、加强河南省政府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建议

1.加强投融资制度建设。借鉴合肥市政府性投融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河南省应及早着手加强投融资管理的有关制度建设,规范投融资工作,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防范、控制风险。有关制度包括项目单位的机构设置、议事规则、运行章程和项目资金筹措、使用、监督、评估等方面。同时,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2.科学构建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为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防范财政风险,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决策机制。成立河南省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作为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层对河南省投融资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同时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决策投融资工作重大事项。投融资管委会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副主任,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整个投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政府债务统一收归河南省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资中心”)。国资中心对河南省省直单位政府性债务实行“借、用、还”一体化管理,并试行项目融资计划管理。即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单位提交的融资计划进行审核并上报省投融资管委会备案,国资中心根据投融资管委会的融资计划批复作为融资依据。把“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理念始终贯穿城建投融资管理各个环节。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河南省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作为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负责对投融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政府投融资筹措、使用、管理全面跟踪审计。四是实行投融资资金“双控”管理。借鉴合肥市管理经验,对政府投融资资金实行省财政和项目单位“双控”管理模式。即项目单位会商省财政厅国库支付局在银行开设“双控”账户,账户及付款审核的主体为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支付款项时,经内部审批程序后送达国库支付局进行复核,省财政认定付款事项合法合规、资料齐全后加盖印鉴,由项目单位通过银行对“双控”资金进行直接支付。

3.做大做实投融资平台。一是将河南省五大投融资企业(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一整合到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豫资公司”)之下,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偿债水平。二是通过不断充实豫资公司资本金、注入优质资产、土地等方式提高豫资公司风险防范和盈利能力,努力拓展融资新途径、新方法。借鉴合肥市建投集团入股上市公司模式,采取豫资公司控股或入股上市公司等形式以壮大豫资公司实力、提高融资能力。三是改革投融资公司内部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盈利和债务偿还的统一。

4.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管理。借鉴合肥市做法,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状况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债务到期偿还的管理。一是建立政府债务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国资中心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以便实时动态掌握资金变动情况。通过对资金筹集、使用及政府性债务的全面统计分析,实现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预警和评估,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努力拓展政府债务归还渠道,规避违约风险。对财政部门直接偿还的政府性债务以及历年工程欠款,在财政预算以及超收中安排资金归还的基础上,再从土地储备中心储备的土地收益和国有资产收益中安排偿还资金,规避违约风险。三是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在充分做好偿债准备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以降低债务负担。借鉴合肥市有关经验,建议通过不断整合提升豫资公司综合实力、创新融资模式等手段,实现低成本融资(低于基准利率5%~10%)和融资结构由短期贷款为主向中长期贷款为主的转变,全面优化政府债务期限结构,科学规避还款高峰,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5.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建议河南省大力培育豫资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一是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增加豫资公司现金流,提升融资能力。二是继续积极争取农开行、开行、亚行、世行及外国政府贷款。三是加强豫资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与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资金需求。四是建立偿债基金,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国资中心要努力与各商业银行签订偿债基金协议,采取国资中心在银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偿债基金方式,由各银行给豫资公司筹措资金增加授信额度。五是鼓励豫资公司采取吸引信托基金、企业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投资补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募集建设资金。六是鼓励豫资公司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盘活资源,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

6.科学设计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模型。借鉴合肥市风险控制测算模型成熟经验,建议由河南省国资中心负责设计债务风险控制模型,模型按照河南省每年综合财力安排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量,结合当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年限、具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利率水平,对全省的总体债务规模进行测算,以此指导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安排,科学预估未来年度政府债务合理规模与控制规模,从而为政府提供动态评估和预测。

7.强化政府投融资金绩效管理。省财政、审计、监察部门根据有关制度成立绩效管理处室和跟踪审计处室,对项目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和全程审计。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工程季度每3个月进行项目绩效自评并报省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省投融资管委会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单位融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报告省委、省政府,同时将绩效评价作为项目单位及相关人员奖罚参考依据。对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成绩比较高的项目,将其做法和经验在其他项目管理中进行推广,对绩效评价成绩低、存在不规范行为的项目通报批评,并进一步追究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锐(导师:陆道平.)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9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4篇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之道,强调现代企业有效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的运行机制,还是市场回报率,都需要依托有效的金融投资与管理。

(一)基于合理投资下企业可观的投资收入当前,企业有效的投资可带来直接的市场回报率,但随之而来的连带效应也尤为突出。可靠的市场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融资创造了可靠的渠道。于是乎,企业合理的投资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金融投资管理下企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毋容置疑,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实现,为企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多层面的支撑。无论是是企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化,还是对市场运行现状的把握,都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投资风险的存在,决定了企业投资成败的走向,这也强调企业在融资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基于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管理决策,这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于金融投资管理下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有效性,立足于企业的人才、投资项目及资金,而这些要素的兼顾,依托于企业落实可靠投资因素的综合,以及各方工作的强化。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更加开阔的空间。

二、新时期强化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发力点正日益突显,如何在务实发展的同时,强化金融投资管理效力,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在笔者看来,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强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金融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投资政策。这是因为,基于市场情形下的投资决策,才嫩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的获取更多的投资利益。此外,企业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不仅仅需要立足现行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金融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对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夯实投资管理的有效性毋容置疑,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金融投资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企业要务实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有效的金融投资确定正确的方向。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建立培训机制,实现对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相应的人才发展及晋升制度,确保人才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推动专业化人才的建设与引进工作。

(三)重视企业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效力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责、权、利三者关系的处理,进而优化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企业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强调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基于有效的预算管理,为企业金融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进而确保企业金融投资的有效性,带给企业更多的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

在时代推动下,企业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金融成为必须面对的发展选项,其在金融方面的投入与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中的上限。同时,金融活动与企业自身各项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何合理应用金融投资管理,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成为相关工作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1.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

事实上,金融投资管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企业在金融方面的各项可能性,进而通过有效管理措施,降低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因此金融投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在任何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都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活动的核心因素,一旦企业资金方面遇到困难,整个企业的运转活动将会面临各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仅不利于企业实现该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其经营安全同样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公司,对资金稳定的依赖性较强,资金是其时刻关注的重要命脉。因此,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在金融方面首要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情况中,企业获取资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企业自身通过经营积累,有计划进行储存的资金;其二,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获得的资金;其三,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贷款组织机构所获取的资金。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发行股票成为企业通过融资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受此影响,与之相关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内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其对股票发行特点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研究,成为企业合理应用股票达到自身融资目的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企业也降低在股票方面的经济风险,使得发行股票成为良好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有力的资金支持。

1.2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在拥有稳定资金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金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必须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合理利用资金方面的作用,并通过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与外部影响,在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指导下,完善自身金融投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可帮助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中,通过合理规划具体的经济行为,综合分析其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与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资金效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金融投资管理现状

虽然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渗入各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中,但在其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银行资金获取有限

银行贷款作为稳定的资金管理渠道,是部分新建企业或小微型企业主要的资金获取方式之一。但实际上银行对贷款的条件限制比较严格,小微企业受自身信用等级以及固定资产的影响,其在实际申请银行贷款的过程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而部分企业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过于注重银行贷款途径,导致其对其他融资方式的研究有所不足,使得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居高不下,不仅对企业有限获取资金不利,同时在企业整体发展同样有一定的制约,使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常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

2.2 融资结构尚待完善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企业融资机构呈现不同的构建态势,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加大流动性贷款流失的风险,对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取相应经济利益产生巨大威胁,使其面临承大量经济损失的危险。而在部分企业当中,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各项外部环境影响,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导致企业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呈现落后态势,削弱了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3 资金回收困难

除融资外,资金回收困难同样是企业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之一。部分企业在资金回收方面,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支撑,也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落实企业资金回收工作,部分企业甚至并未成立相应部门,导致资金回收困难成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顽固问题。同时,对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不足,同样是造成企业资金回收困难的原因之一。资金回收困难不仅对企业资金流动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

3.金融投资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途径

3.1 强化资金预算

为强化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应从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入手,提高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力度,进而提升金融投资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首先,要发挥自身职能,针对预算编制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企业实际水平,确保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是在科学合理的思维指导下进行。其次,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前,应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取证工作,从金融投资管理角度分析市场趋势以及各项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将其与企业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事实依据,为工作人员合理编制企业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针对预算编制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人员专业水平,及时完善企业编制预算管理体系,并针对预算数据进行严格规定,如需要对企业预算数据进行更改,则需要准备相应的说明资料,并通过各项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调整,杜绝随意篡改预算数据的现象,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优化编制预算体系,企业可降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实际难度,并为其提供合理的预算参考依据,间接提升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其三,针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力度,即通过强化对相关部门工作的审核与管理,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的,降低外部影响因素对其造成的干扰。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对谎报以及隐瞒不报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并为其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避免部分工作人员利用企业制度漏洞谋取私利,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令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能够及时通过真实准确的预算数据,结合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内容,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更合理的经营发展策略。其四,针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企业应要求相关人员对其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并在确认数据真实无误的基础上,将其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分析结果同样进行记录。企业可通过预算数据以及其分析结果,对企业实际经营运转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进而为其针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除此之外,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发挥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同时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清晰的数据支持。

3.2 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金融投资管理也是如此。因此,为强化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效果,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辅助工作人员开展相应工作。例如,企业应重视ERP系统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的应用。ERP系统自身不仅可以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明确各个板块主体内容,使其工作结构更加清晰与透明,还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改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综合提升企业实力。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系统,ERP系统自身标准性更强,使用者可直接利用其掌握企业在经营运转中的各项资金流动情况,并通过结合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综合分析企业在当下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而对企业融资结构不足等问题有更明确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分析结果展示给企业管理人员,使其通过解读金融投资管理分析结果,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3.3 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团队建设

企业在完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到,金融管理人员作为落实具体管工作,配合企业发展计划的主体,其个人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决定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上限。为此,企业应重视投资管理团队建设,优化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首先,企业应针对金融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即组织单位金融管理人员及时学习有关金融管理的专业知识与相关工作技能,进而拓展其专业思维视野,令其从更高层次审视自身工作是否存在调整空间,进而通过将吸收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提升金融投资管理水平,降低资金回收困难等问题为企业来的不良影响。其次,企业也可通过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单位金融管理人员考取高级专业凭证,激发其提升自我积极性,并在企业发展中形成良好学习气氛,优化金融管理环境。除了培养单位现有的管理人员,企业也可适当提高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并通过严格审核,将其纳入企业金融管理团队当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在提高企业金融管理团队专业水平的同时,企业要端正其工作态度,培养其职业精神。为此,企业可进一步优化自身奖惩机制,杜绝工作散漫或者违法违规的行为出现,避免企业金融管理受人为负面因素影响,强化其实际工作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金融投资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与适应力的关键。因此,企业应从强化资金预算、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金融投资管理团队建设入手,不断提升企业金融管理水平,进而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在日渐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凸显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骏飞.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1):110+113.

[2]黄海梅.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建议[J].管理观察,2019(32):159-161.

[3]黄婷.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9(34):79-80.

[4]黄娇.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2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