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

水产养殖的要点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篇

1.1合理投放鱼饵

在夏季持续高温下,鱼类的摄食量会明显增加,而且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显著加快,因此合理控制鱼饵的投放量,从而有效增强鱼类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暴发。鱼饵投放的主要技术包括了,每15-18亩水面设置一台投饵机,从而防止大量鱼为了摄食而聚集在一起,以造成局部的溶氧不足而引起应激反应;如果池塘的深度超过2m,则应当适当减少投喂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次,这样能够有效防止上下层水温的产生剧烈的变化而引起鱼的应激。面对持续高温的情况,要将投喂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只需投放正常量的70-80%即可。总之,鱼饵的投放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要点定位”投喂,确保饲料质量,满足鱼体正常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将装有硫酸铜、漂白粉等具有消毒、杀菌等功效的药剂装在袋内或篓内,并将其挂于食场周围,从而防止病原菌感染。具体方法是,用竹竿等做成一定行政的食物框,在每一边挂一只竹篓,并将篓口露出水面,并在其中放入100g的药物,连续挂三天,保证每天换药一次,从而进行食场的消毒。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等抗菌药物,这样能够有效预防肠道疾病,具体的配量为每100kg鱼体用大蒜0.5kg,与200g食盐一起捣碎,拌在面粉糊中,同饲料混合晾干后投喂,连喂2-3天。

1.2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夏季持续高温,容易滋生各种病毒和细菌,而影响鱼类的体质和水质,从而引发鱼类发病。在疾病的防控上,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7、8、9月病害的高峰季节当中,应当在饲料当中添加鱼服宁、鱼血散等成药,制成药饵,并按预防的常规量投放,持续时间为3天。每月用漂白粉进行一次食场消毒,每个投饵点的用量为250g,投放时间为14:00-15:00之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喂鱼之前,进行食场的消毒,需要连续3-4天,从而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1.3适当稀养,逐渐减少养殖容量

夏季是养殖鱼类生长的旺盛期,因此,随着养殖鱼类的迅速生长,池内的养殖容量的变化速度也将加快。由此使得养殖池塘面临较大的负荷,加剧了池塘水质的恶化速度,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养殖密度的调整。特别是在持续高温的天气,面对快速变化的养殖容量,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养殖密度,保证水的质量。保证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首先要做到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的基本平衡,并结合池塘的配套状况等投放鱼苗,一般来说要控制在800-1000kg/每亩。

2.其他管理工作

2.1灾后补救夏季降水量大,在高温雨汛过后,应当针对出现过灾情的池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抓紧补充放养鱼种或套养夏花。投放的鱼种可以在养殖场的附近购买,或者在天然水体中捕捞、收购。投放的种类和数量,则应当结合鱼体损失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数量。确保放养的鱼种不仅能够减少损失,而且能够保证合理的养殖密度。如果,鱼苗的种类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或估计投放的品种并不能在年底达到商品规格,则应当种植水生经济作物,“以农补鱼”,做到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减产不减收。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2篇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 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事业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保险;现状;特点;对策

0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保险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保险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滞后。水产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保障,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建设,完善水产养殖保险的运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特点

1.1 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起步较晚。1987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农业部合作开始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病这一事件的爆发,由于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过高,给保险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中国水产养殖保险逐渐停止,在此之后,水产养殖保险几乎停滞,只有小部分地区仍然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覆盖面很小。21 世纪以后,国家为了扶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但是却没有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到补贴范围内,还是只有个别城市的政府对水产养殖保险进行适当的补贴,可见我国对于水产养殖保险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1.2 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近些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保险行业的日见起色和逐步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保费收支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相比而言淡水养殖保险要比海水养殖保险更多。从2007 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初具规模开始至今,全国淡水养殖保险业务规模占水产养殖保险收入的比重一直都在99%以上,但是相应的赔付金额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淡水养殖的风险比海水养殖的风险可控性强,而且淡水养殖趋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组织管理结构比较规范化、科学化,保险机构承担的风险较少,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时的成本控制,因此以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成为必然。

1.3 保险的种类有限,业务手段比较落后我国水产养殖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保险涉及的风险种类较少,项目单一,且多为自然风险,难以满足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的投保需求。水产养殖保险操作复杂,保险理赔过程繁琐,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手段落后,因而容易出现抢险救灾能力差,理赔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保险公司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水产养殖保险理赔过程当中出现的,需要测量水体当中活鱼、死鱼存量的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无法确定鱼死亡的确切数目,用现有的方法又容易产生较大的数量误差,难以确定理赔金额。

2 推进水产养殖保险的意义

由于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频发,给海上水产养殖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产风险难以转移,独立的养殖户个体既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又没有能力承担巨大的产业风险,这就需要快速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灾害过后对农业的保险补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远,在有些地区水产养殖保险的补偿几乎为零,政府对于水产养殖保险方面的扶持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是保证整个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水产养殖保险可以为水产养殖者控制范围之外的自然灾害提供保险,有助于保持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其次,水产养殖保险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压力,帮助水产养殖者解决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一些问题;再次,保险机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也可拓展业务,促进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发展。

3 解决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水产养殖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风险,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较多,大多数保险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到水产养殖行业当中。因此,为了减少保险行业的担忧,国家政府及渔业管理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的保险法规,规范水产养殖者和保险公司的行为,为水产养殖保险法律法规的运行提供平稳的运转环境,使其做到有法可依。

3.2 要强化政策扶持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开展严重落后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干预方式存在问题。在这方面,可以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韩国等水产养殖保险业比较发达的的成功经验,强化国家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扶持,完善保险机制运行环境,更好地分散风险,扩大水产养殖保险的服务范围。此外,国家还应在资金引导、风险补偿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保险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3.3 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转移机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年度风险发生的可预测性较差。因此,我国可以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在发生小灾时,完全由保险机构赔付;在发生巨灾的时候,在保险机构赔付的基础上,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同时,还可以由政府、水产养殖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共保基金,在发生巨灾风险时从风险准备金中获得补偿。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慢,规模小,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应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强化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完善水产养殖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鲁,翟留栓.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30(1):10-16.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

水产养殖,主要是指通过人为的控制池塘中水生物的繁殖和培育,最后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称之为水产养殖[1]。而池塘养殖,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健康意识的提升,而产生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方法。通过保证高质量的水域环境,科学合理的投放养殖鱼苗,投放有助于水域内水产营养均衡的饲料,并通过科学安全的用药措施,来保证池塘养殖过程实现科学化,严格控制水产质量。尽管这种池塘养殖技术能够有效的把控池塘水体水质,但同时市场上不乏充斥着为了谋求利益,而忽视水产质量的商贩,造成了水产市场的鱼龙混杂。由此看来,加强池塘养殖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全南县水域面积为247335亩,境内有142条大小河流,境内径流总量为29.7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1条。全县可养鱼面积19072亩,占总水域面积的13%,其中,水库面积6430亩,其中包括中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池塘面积11349亩。此外,稻田养鱼面积1200亩,养殖生态环境良好,并无任何污染现象,非常适合水产养殖。近年来,为了推动全南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工作,引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和理念,并加强对该行业的资金投入,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班,并创建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水产企业,开展水产健康养殖,为该县水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该县目前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国内水产市场,逐渐将优质水产品销往广东市场,销售的品种和数量不断扩大,并且销售渠道愈加稳定,树立了良好的水产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2]。

2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池塘养殖技术主要是以健康养殖理念为主,在保护水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水域生态环境稳定,并且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降低产业发展对其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此外,池塘养殖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更为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提升水产品经济效益,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由此,针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2.1苗种选择

如果想要实现池塘生态养殖,在苗种选择方面是重中之重,苗种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池塘水产养殖成效。所以,在苗种选择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苗种的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主要包括苗种的远亲繁殖、原种引进、提纯复壮以及异地交换。苗种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域环境、饲料以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严格遵循培育标准,防止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苗种的健康生长。苗种在放养阶段,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符合规格、无病害的苗种,这种优质苗种在池塘养殖中能够更好的存活,为生态健康养殖奠定了基础。

2.2水质管理

水质同样是影响池塘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人员需要提升对水质的重视程度,确保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传统养殖技术只是注重水产品的产量的提高,不重视水产品的质量,但同时也大量投放化肥和未发酵粪便倒养殖水体中,而引起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最后出现水质变臭,而养殖者又长时间忽视对水质环境的调节会造成池塘水质下降,出现污染。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针对水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水质管理措施,合理调节水质,从而实现水质的生态平衡,生态养殖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2.3饲料选择

饲料选择方面,对于水产品饲料的投放需要严格遵循养殖标准,是保证水产品健康养殖的基本条件。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果,饲料质量好坏决定是否能够被养殖对象吸收,发挥原有作用,对养殖水体环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饲料投喂时如果选择劣质产品,那么可能会对水产品健康生长产业直接影响,并且残留杂物,影响水域整体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从而产生联动效应,出现大面积水产品死亡,水产品质量差的现象。所以,在水产品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选择质量高的饲料产品,根据饲料养殖对象的差异,选择科学合理的投喂方式,避免饲料浪费,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4药物选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时常会出现病害现象,一旦发生鱼病现象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办法,但是由于池塘养殖的自身特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给药难、治疗难的特点,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要目的,防治相结合[3]。药物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到药物的使用对养殖水质产生的影响,以生态药剂为首选,并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方法和科学用量进行,充分发挥药物原有作用,严禁使用禁用渔药。

结论

池塘养殖主要是以培育生态健康的水产品为主,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水产品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升水产品质量,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人们食品安全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由此看来,在池塘水产养殖中,政府应充分起到引导作用,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生态养殖,从而实现生态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聪,吴常文,徐焕志,陈应华.关于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论述[J].金田,2014,11(02):425.

[2]孙斌.泥鳅养殖技术之四池塘高效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12(01):36-37.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4篇

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水产养殖户的培训和推广,把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并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水产新技术;人员匮乏;营销手段;科学化养殖

我国现阶段的水产养殖呈现出科学普及率低下、养殖人员技术水平较差、污染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等各种弊端。养殖户急需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普及来帮助他们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将更放心更幼稚的水产品提供给市场,从而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户专业知识匮乏根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平均学历仅仅为中专水平,这种情况与欧美发达国家依靠高科技水产养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文化基础较弱、对先进的生产养殖技术更是一无所知;他们的养殖技术大多数依赖父辈相传和经验介绍等,在饲料选择、养殖方法、疾病预防、产品营销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粗放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养殖户的利润很难得到保障,遇到困难后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很容易导致巨大的亏损;在亏损后还不知道如何去吸取经验,始终跟不上市场脚步,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以及严重阻碍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匮乏、资金不足现阶段,各级政府在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鉴于技术人员数量有限、推广手段落后、很多养殖户交通信息不便等困难,使得目前的推广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养殖户多数不知道政府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另外,政府部门中专业的技术人员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部门聘用一些临时技术人员,在待遇上得不到重视,没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使得大量的优秀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被大企业挖走,这就更不利于向小型养殖户的技术倾斜。

1.3对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宣传是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对先进技术的排斥,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先进的科技确实能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日子富起来。一旦意识到先进养殖技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养殖户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掌握。而现在的情况是:宣传模式陈旧、养殖户对这种宣传产生了抵触情绪,技术推广往往是宣传条幅贴上去、政策传单发下去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很多好的理念和技术形同虚设一样;养殖户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好的技术,国家的一些便民利民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4营销理念落后有了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但是水产品滞销、丰收年却赚不到钱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是营销理念落后导致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目的是让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养殖户懂得营销理念,懂得把自己的水产品卖出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同质化现象严重,仍旧依靠原始的销售模式,最终只能靠价格竞争来赢得客户,养殖户也失去了应有的利润。养殖户的养殖意愿下降,对技术的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2.1重视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渔业部门应该重视对养殖户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力度,给予优秀人才在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渔业部门的专业人才就像是种子一样,只有人才遍地开花,才能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也要学会与时俱进,现在网络技术发达,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养殖户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查阅相关养殖技术资料、还可以订阅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周刊,并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到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2.2加大科技和设备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遇到的瓶颈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渔业部门应当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作为部门重点发展的项目课题,各级政府也要致力于打造水产养殖体系;在制定技术推广政策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工作中要有创新意识,可以尝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试点,试点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技术推广,并通过试点争取到上级政府的资金、人才来加大渔业投入,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步伐。

2.3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创新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想办法吸引养殖户的目光,切合实际的为养殖户考虑,让推广人员走进养殖户家中,针对不同养殖户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技术帮助,并对养殖户的整个技术改造过程进行跟踪,让他们从内心接受技术推广人员;推广人员要把世界先进的技术和销售模式介绍给养殖户,利用养殖户的规模性效益,创造出属于当地的品牌,并将其养殖、销售规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帮助养殖户走出去,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并传递最新的市场供求信息。

3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生物学的不断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困扰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我们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但只要政府、行业、养殖户共同努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陈昌福.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J].中国水产,2015,(4)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 合法权益 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合法权益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 合法权益 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合法权益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针对这几年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养,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存在制约问题。通过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养殖生产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等措施。使得水产业发展走上稳定、走向规模、走出效益。

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据2008年统计,全县养殖水面达24400亩,其中山塘水库养殖面积12330亩,池塘养殖面积12168亩,网箱养鱼面积1500平方米,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达6717吨,比2007年增加571吨,增长8.5%,实现产值4338万元,占农业产值的1.58%。水产品产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己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鹿寨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处桂中稍偏北,属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多,光热、水量基本同步,年均降雨量为1672毫米。全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面积7万多亩,山塘水库1812处,面积2万多亩,池塘面积1.3万多亩。现有河流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1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40个品种。贝类、甲壳类、两栖爬行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渔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生产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以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县养殖水面由2000年的2.2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2.75万亩,增加了0.55万亩,增长25%;养殖产量由2000年的4776吨增加到2008年的7617吨,增加了2841吨,增长59.48%;单位面积产量由2000年的217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275公斤,增加58公斤,增长26.73%;水产养殖劳力由2000年的0.6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0.76万人,增加0.11万人,养殖渔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4408元增加到2008年的5710元,增加1302元,增长29.54%;全县人均占有鱼量由2000年的12.56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9.3公斤;200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2865万元,2008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4338万元,增加1473万元,增长51.41%,占农业产值的1.58%。

“十五”期末以来,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变化很大,在养殖方法和措施上不断更新。由科学养殖取代了天然养殖,提高了养殖产量;由投放大规格鱼种取代小规格鱼种放养,提早起捕商品鱼;由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养殖取代了单一品种养殖,提高了水体中饵料利用率;由养殖名贵鱼逐步取代部分常规品种鱼,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由单一追求养殖数量逐步向数量和质量转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了一批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规模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主要经验

(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水产养殖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并提出了适合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鼓励政策,鼓励农民利用非基本农田保护外的低洼低产田和荒地进行鱼塘改造,充分利用原丢荒的山塘水库进行科学养殖,积极调整水产业内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综合开发大水面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渔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2003年参与了“柳州市池塘万元水面养殖项目”实施,2005年我县实施了“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等项目,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不断推广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又推广了大水面积综合利用化肥养鱼技术;80:20养鱼技术及配合全价颗粒饲料养鱼技术等。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全县渔业总产量稳步增长。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优良、优质新品种。近年来,我县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坚持保大宗推优良的原则。在保留大宗品种草、鲤、鲢、鳙鱼养殖的基础上,加大优良、优质品种鱼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引导广大渔农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优良、优质品种鱼类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培育引进优质品种近20种。其主要品种有黄沙鳖、黄桑鱼、大口鲶、杂交鲶、本地鲶、本地塘虱、光倒刺鲃、倒刺鲃、银鲫、东北鲫、湘云鲫等,逐步形成了以养殖黄沙鳖为主的养殖基地。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及技术指导,提高整体养殖技术水平,并实行技物结合,推广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或调运各种渔用物资。加强向渔农提供渔业政策、生产信息、流通信息、鱼病防治、安全生产等有关方面技术和信息,推动了我县渔业生产的发展。

2、存在问题

(1)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池塘老化严重,基本上属于泥基塘,池塘淤泥过深;未有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工作难度较大;很大部分池塘山塘水源来源于天然降水或自然沟水,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产量。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我县水产养殖基本上是以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养殖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标准化养殖程度低,致使水产品食用安全未有保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面积还不够大,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仍较低,所有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科技推广经费几乎为零,各种项目经费的投入较少,制约了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4)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有待解决。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超标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而发生鱼塘和江河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三、渔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一)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水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质廉价水产品过多,优质产品比例不高,效益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产品未有创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没有形成。标准化养殖程度低,水产品质量安全未能保障,渔业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流通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有待于解决。

(二)发展潜力

1、改造低产池塘,提高池塘产量,发展潜力较大:我县浅水塘、漏水塘占的比例还较大,如能加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底质改造使其形成深水塘,保水塘则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在养殖模式、饵料选择、苗种培育和品种选择上做好文章,提高产量及效益方面潜力还很大。

2、江河网箱养鱼、水库养鱼及水库网箱养鱼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主要河流有洛江、洛清江、石榴河等,洛清江是县境内的主要干流,县境内己建成黄冕电站、江口电站、龙兴电站,每个电站筑坝后上游水流平稳,库容量增大,适宜于一定容量网箱养鱼,同时全县有蓄水工程883座,其中较大的水库有18个,有可利用水面近10万亩,综合开发大水库,发展网箱养殖潜力较大。目前,我县水库养鱼产量相对较低,只要增加科技含量,加大投入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稻田养鱼发展潜力较大:我县稻田养鱼有着忧悠的历史,建国初还形成一定的规模,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原因,养殖面积和产量一度下降,到2008年养殖面积不到1000亩。目前,我县有保水田15万亩,只要采用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开发地方优质种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水产品资源丰富,本地鳖、黄桑鱼、鳝鱼等优质水产品肉质品位好,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前景好,只要开展深入研究,采取科学的仿生态健康养殖方法,保持肉质品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养殖产量,并上规模、上档次,形成生产优势突出,商品供给能力强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水产品养殖具有较强的潜力。四、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

(一)总体思路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渔业生产,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发展优势品种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稳定政策,强化管理,依靠科技,完善服务,增加投入。

2、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在集约化、规模化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大水面网箱养殖,提高名优水产品比例。

3、以渔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搞活水产品加工和流通,走产供销一体化,农工渔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

(三)发展重点

1、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快不同特色区域养殖发展。不断扩展区域特色产品养殖,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带,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养殖,同时注重培育优势品种,打造品牌走向市场。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进行产业化经营,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提高良种覆盖率。(1)加快水产良种场建设。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或引导群众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通过实验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水产苗种繁育体系。(2)采取选育与引种并举的措施,推进养殖苗种良种化。重点开展洛清江等河流名贵鱼类如光倒刺鲃、黄颡鱼、本地鳖、班鱼等的繁殖驯养。同时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不断丰富和满足养殖生产需要。通过引进繁养,实现苗种生产供应良种化。

4、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1)推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系列标准。严格按照水产养殖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水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投入品使用和休药期制度,确保无药物残留;严格执行无公害水产品国家标准,提高养殖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建立优势养殖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带动水产养殖业向无公害化发展。

5、加强和完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1)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水源、电力、交通、场地以及重点项目的设施建设。(2)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保障体系。一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二是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三是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四是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五是服务体系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养殖生产管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县水产养殖证制度建设,通过完善水域养殖证制度,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和流通管理,把好苗种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水产养殖苗种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加强水产品苗种选育和苗种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水产苗种质量。一是搞好苗种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确保苗种的规格和质量;二是加强苗种流通管理,做好苗种质量鉴定和检疫,防止疾病蔓延。

(三)抓好试点示范。按照各乡镇养殖特点和不同的养殖区域,扎实抓好试点示范工作。一是抓好池塘、山塘水库“四大家鱼”高产养殖试点示范工作;二是抓好坑塘流水养殖示范工作,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三是抓好优质水产品养殖试点示范工作;四是抓好大水面网箱养鱼试点示范工作;五是抓好稻田养鱼试点示范工作。通过不断试验示范,总结配套技术,扩大推广面积,整体推进渔业生产发展。

(四)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鼓励和倡导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标准化养殖,生态养殖,保护养殖水域环境。一是加强养殖用水管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二是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严格按健康养殖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三是加强渔用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管理,严禁使用违禁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四是加强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做好药物残留抽样检测工作。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0篇

1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1篇

水产养殖保险,是对投保人或投保组织在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水域污染等造成经济损失时,按合同约定条款进行经济赔偿的保险。由于水产养殖保险在操作中费率厘定困难、现场勘险定损繁琐、赔付率高,商业保险涉足经营意愿不强,普遍需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和补助。近年来,四川省渔业主管部门动员和引导保险企业就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水产养殖保险开展情况2010年开始,四川省陆续有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其中,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2010年开始在四川成都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试点,到2013年,保费突破2000万元。2016年,该公司陆续在乐山市等地拓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2018年全年的水产养殖保险保费收入突破4000万元。单从全省水产养殖保险数据反馈的赔付比率来看,只能说收入与赔付基本持平,尤其是该公司在乐山的保险收入,自业务开展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正因有了水产养殖保险的有力支撑,当地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有力促进了地方渔业经济的发展。2018年底,四川省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水产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2个市18个县(市、区)启动了水产养殖保险共保模式试点。截止至2019年10月,已投保近1.2万多亩,收取保费245万余元,为养殖户提供了近6000万元的风险保障。由于处于试点阶段等多种原因,规模较小,但据统计累计赔付金额约100万余元,简单赔付率不到50%的数据,与单纯的商业保险运行模式和其他地区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相比较,目前四川“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的共保模式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是比较成功的,该模式值得全面推广。

(二)主要做法一是积极落实保险政策积极争取将水产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切实为养殖户分担养殖风险。2017年,四川省财政厅出台了农业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对符合农业产业政策、适应当地“三农”发展需求的农业保险给予一定的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同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渔业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有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渔业特色农业保险,对地方财政给予参保农户保费补贴的,四川省财政按规定对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奖补,切实提升渔业抗风险能力。”至此,水产养殖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凡是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地方,四川省财政厅都将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2019年7月,四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四川副省长尧斯丹再次强调,各地要抓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共保模式2017年11月,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中航安盟财险公司签订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共保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互助保险与商业保险在水产养殖保险领域的“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共保模式正式进入四川。四川省水产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开展养殖保险,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统筹资源推动,协调各方配合,狠抓责任落实,切实组织实施好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三是全力做好保险试点技术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关于印发水产养殖保险技术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农渔技学〔2018〕2号)精神,指导试点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为养殖户和保险机构提供相关公益性技术服务,包括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发动、风险管理技术服务、查勘定损技术支撑等,探索建立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运行模式。四川省水产局牵头组建了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专家服务团队,在养殖户参保前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保险机构制定保险条款;在养殖户参保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督导养殖户建立养殖日志,排查事故隐患;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时给予养殖户减灾技术指导,并对事故进行查勘定损指导。四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省级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工作动态等。同时,会同各级地方渔业主管部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结合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提高广大水产养殖户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支持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积极性。从四川水产养殖保险实践情况看,保险为养殖户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因财力有限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水产养殖户还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风险意识不足、投保意愿不强,部分养殖户投保出险后道德风险高,地方渔业部门及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较少、经验不足,个别商业保险机构之间为了利益恶性竞争、出现高额赔付时单方面毁约,给养殖户造成不少负面影响,重建信任、恢复业务建设过程艰难等,客观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四川水产业在保障市场水产品供给、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9.01万公顷,另有稻田养鱼面积31.22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50多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40多亿元。但是,四川水产品总量供给不足,水产养殖分散粗放,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四川提出了“川鱼振兴”计划,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全省乡村振兴大会提出要发展川猪、川鱼等“10+3”特色农业产业。“10+3”农业产业是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的核心主体,是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路径。“川鱼”作为“10+3”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和新环境。2019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川委发〔2019〕21号),明确了加快建设川粮油、川鱼等“10+3”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意见》强调,“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实现“10+3”产业全覆盖。”可以说,全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有了更加坚强的政策保障,对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保险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广的市场空间四川水产品年均需求量在200万吨,其中需从省外购入约50万吨,供给能力明显不足,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是四川水产当前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四川提出了到2022年实现总产量210万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和进出平衡的目标任务。池塘、水库等养殖水面是四川深挖潜力的主要对象;全省现有待开发的宜渔稻田资源1100万亩、其中冬(囤)水田600万亩,适当改造后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良好设施。为保障这些养殖设施、养殖基地安全有序稳产增收,必须要有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驾护航,必须要建立起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可以说,随着“川鱼振兴”的全面推进,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规模将越来越大、效益将越来越好。

三、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对策建议

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要紧紧抓住“川鱼振兴”带来的机遇,加强前瞻性谋划,创新工作方式法,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健全完善符合四川渔业特色的养殖保险制度体系,切实为“川鱼振兴”保驾护航。

(一)抓住机遇做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要聚焦“川鱼振兴”,紧密结合省情农情渔情,制定好“川鱼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特别是要把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要求明确细化,并将有关责任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到本地区“川鱼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中。

(二)健全完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要紧紧抓住全省推进“10+3”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与财政、银保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把水产养殖保险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有关补助机制、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体和媒介,动员和组织保险管理机构和保险企业,大力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宣传,让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养殖户真正认识到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主动地推动、参与养殖保险。

(四)加强保险指导及推广工作各级水产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组织水产专家、保险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各地推进养殖保险,协助解决推进养殖保险工作中的难题。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水产养殖;应用优势

互联网以信息数据的快捷处理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互联网。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水产养殖业在现代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当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佳手段。

一、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水产养殖是时展的要求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依靠互联网则意味着提升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变过去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这实际上是市场及该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国家也对水产养殖行业中互联网的应用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各省市政府针对区域内的水产养殖业都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及计划,如实施智能农业技术创业计划等。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不足

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而互联网由于具有信息数据处理的优势,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该行业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该行业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水产养殖业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去进行生产、管理、销售等。但是,由于该行业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劳动薪酬相对较低,社会评价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另外,水产养殖业的高科技型人才也比较少。由此,这一行业面临着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的应用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其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及结构仍然比较落后。一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使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方式,虽然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且操作简便,但其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比较低,要在发展模式和结构上扩大既有的经济效益难度较大。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互联网能够逐渐转变该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调整其结构,互联网与水产养殖业的结合十分必要。除了以上几点不足之外,水产养殖业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而互联网的优势较多,可以在许多方面弥补其中的不足,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总之,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极为重要且非常必要。

二、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水产养殖业要得到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结合时展需求,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式逐步对其发展模式和结构进行调整。互联网的应用是当前较好的选择,对此各级政府也推出了许多相关支持政策。但是,如何真正利用互联网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当前的重点问题。就此,以下主要结合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实例,具体分析互联网在水产养殖当中的应用。

(一)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情况

过去云南滇池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其水产养殖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鱼虾的种类、生产销售的价格等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突破这种现象提高生产效率,政府、相关部门、水产养殖主体及科研人员积极应用互联网做好鱼虾种类、鱼虾分布情况等各方面的监测,并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各个环节如鱼虾的繁殖、养殖、市场销售价格等入手。通过利用互联网及各项措施的实施,2015-2016年滇池渔业资源种类共有23种,土著鱼人工繁殖多达50种,滇池渔业资源在市场上仍然走俏。以滇池渔业资源的种类为例,2015年滇池的鲢鳙鱼占比为51%,鲤鱼占比为22%,红鳍原鲌占比19%,另外还有其余20种鱼类也都占有一定比例。以上滇池渔业资源的情况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的水质环境改善和互联网的应用s。

(二)水产养殖业中互联网的应用

水产养殖涉及多个层面,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鱼虾的生存环境、繁殖情况等,从而保证不出现大量鱼虾死亡或者鱼虾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实现价值和效益高的水产养殖目标。1.网络系统的环境监测上述提到云南滇池过去的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富营养化,这对水产养殖业是非常不利的。在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各水产养殖利益主体积极采取的行动就包括利用互联网对滇池水体、土壤等进行监测,并利用配套仪器控制和调节鱼虾养殖的水、土壤等环境。互联网技术和配套的监测仪器(水质分析仪、增氧机等)相互配合,即可获知水温、浊度、pH、COD、BOD等相关参数,再进一步控制和调节鱼虾生存环境。2.鱼虾繁殖中的网络应用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当中,互联网在鱼虾繁殖中得以应用。水产养殖具有商业性,其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该行业利益主体是否能获得预期和理想的效益。其中,鱼虾的繁殖与水产养殖的产量紧密相关,针对鱼虾的繁殖,通过网络技术具体可以把控好以下事宜:①把控好鱼虾苗的投放时间、投放量、投喂的饲料等;②监测鱼虾发育和性成熟情况;③监测鱼的繁殖产卵情况。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养殖户可以对鱼虾产量、质量进行初步预判,进而做好应对准备。3.销售和管理环节中的网络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和管理环节,云南滇池水产养殖业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扩大销售的渠道和强化行政方面的监管。首先,在销售方面,养殖户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到许多相关的渔业信息及市场变化信息,尤其是微商、网商、电商等的出现,使得养殖户可以了解到各地水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交易价格,而养殖户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水产品的交易。此外,当前一些网络公司也与水产养殖利益主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水产养殖利益主体构建了自己的平台,提高养殖生产、鱼病、鱼药、鱼情等各方面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其次,从管理方面来看,水产养殖业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调整发展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水产养殖中非法行为及现象进行管理。以上互联网在水产养殖管理方面的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发展管理模式上,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养殖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最优化;关于水产养殖中非法行为及现象的管理,主要是指监管部门对水产养殖的相关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管理,同时对养殖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对养殖中发生的非法行为如盗捕等进行监管,由此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三、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互联网与过去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效益,但是调查和分析发现,互联网要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该行业还存在和面临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网络技术应用成本高。水产养殖业的主体之一多为普通的养殖户,而网络技术、相关设备的市场价格比较高,养殖户资金有限,因此互联网要推广应用的难度还比较大。二是互联网应用操作相对复杂。调查发现,水产养殖业主体认为如何操作,各个系统如何对接比较复杂和陌生。因此,使得互联网的应用度不高。三是对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重视程度不足。当前社会虽已经是网络信息社会,但是养殖户对互联网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关心和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四、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对策

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及相关的网络技术、软件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如何使得互联网在该行业中得到有效应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水产养殖主体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渔业主管部门可针对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思维,采取行动在思想上使得养殖户及相关企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并使其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②s由于网络技术应用成本高,而养殖户发展资金有限,为保障“互联网+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行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可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金融、保险、科技等扶持政策。

五、结语

“互联网+”为当前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旦利用好互联网,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然是显著的。因此,水产养殖业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实现“互联网+水产养殖”,使水产养殖业更加良性、更加健康地发展。以上关于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探讨,实际上还有不全面之处,但从该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其前景和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该行业应当紧抓机会迎刃而上。

作者:杨瑞林 单位: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万学.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16(5):9-11.

[2]高月红,陈爱华,吴杨平,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2):72-74.

[4]肖乐,李明爽,李振龙.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6(3):7-11,28.

[5]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3):57-61.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3篇

1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密度 养殖技术 水产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向智能化转化的必然趋势,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经给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了详细论述。

1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养殖最为发达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亚洲,主要有以下诸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我国已经列入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广泛的养殖技术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重新调整了发展重点,明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布局变化,已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传统养殖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并且海水养殖的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海珍品全面发展;我国已进行大规模化、自动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高密集度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有4800万吨水产品全球供人类消费,源自水产养殖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人,假设人均消费量还是维持不变的话,到那时所需水产品数量将增至约8500万吨。分析全球当下水产养殖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这方面更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因此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会迅速向智能化转化。

2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地位。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相关简介和分类

高密度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更高效、环保的养殖。其种类可分为: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流水养鱼

4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5总结

网箱养鱼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海水、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高密度养鱼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把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领中国水产业再次飞跃,不过也更是因此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水产养殖的要点范文第15篇

一、“十二五”回顾

(一)养殖业基本情况

2014年,全县共出栏生猪8.9万头、存栏生猪4.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47万头,出栏牛0.1万头,存栏牛0.42万头,出栏羊0.11万头、存栏羊0.31头,出笼家禽41.8万羽、存笼家禽41.9万羽,养蜜蜂箱数10430箱,年产蜂蜜102吨。其中全县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3户,年出栏生猪1000到2000头的专业户25户;养牛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13户,珍禽养殖户5户。

水产养殖总面积20300亩,水产品总产量为9600吨,渔业总产值96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特种水产总产量为6410吨,主要品种为大鲵、棘胸蛙、三文鱼、鲟鱼、螃蟹等。其中大鲵规模养殖户14户,农户230余户,养殖规模8.3万余尾;棘胸蛙养殖户5户,规模3万只;三文鱼养殖基地2处,规模10万余尾;鲟鱼养殖规模8000余尾。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包括政府、养殖户对养殖业的投入不足;生产中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是村级协防员的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生产中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草地资源未能开发与利用,牛羊饲养总量偏小。

3、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

4、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养殖业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6、常规水产业总体养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少,养殖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养形式,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四大家鱼。

7、特种水产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联盟,尤其是大鲵,至今仍未成型专业化的销售企业,也未建立产品差异化的销售平台,缺乏龙头驱动。其他特种水产没有规模,只是零星几家。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贯彻生态立县、一产助推旅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生态、保供给“三大任务”,以发展草食动物、中蜂、特色珍禽、大鲵、棘胸蛙等为重点,以提高畜禽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加强依法行政和兽药、饲料管理工作,推动整个养殖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县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县规划生猪出栏10万头,牛、羊出栏2万头,家禽年出笼60万羽。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50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种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大鲵1万吨),池塘养殖效益达到1万元/亩,大型水库单产达到50公斤/亩,水产品加工附加值达到5000万元,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专业渔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三、发展重点

科学谋划“十三五”养殖业发展,必须统筹考虑,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要特别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粪污、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二是适当引进新品种,积极采纳新技术,在稳定常规品种产量的同时,重点推广无公害养殖、绿色养殖;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建设,按照“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的要求,增强自主育种和良种供给能力,逐步改变畜禽良种长期依赖引进的局面。

三是立足资源,以巩固和推广生态渔业实用技术为抓手,提高城郊池塘(山塘)休闲垂钓渔业的档次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培育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类养殖;强化渔政和行业管理,积极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管理作用,保护渔业资源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大信息引导产业发展力度;深入推进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强化金融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加大生猪保险力度,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畜牧业减灾促增收;强化公共防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畜禽水产品安全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强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提高监测频次;加快强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效能;全面实施畜禽及大鲵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安全监管和追溯机制。

四、重点项目

1、规模猪场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力争立项5个。

2、“菜蓝子”工程项目,力争达到1个。

3、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项目力争立项2个。

4、积极引导养殖户申报“三品一标”,切实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声誉。

5、以龙头企业“意蜂实业”为依托,争取蜂业项目立项1个。

6、大鲵繁养及加工项目5个。

7、棘胸蛙繁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3个。

8、在XX、XX、XX等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前景的乡镇选择3个条件较好的点,发展休闲渔业项目。

五、产业布局

XX、XX、XX重点发展养猪业,XX、XX、XX、XX、XX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产,XX、XX、XX重点发展中蜂生产,XX、重点发展家禽生产,XX、XX、XX、XX发展冷水鱼养殖。

六、发展举措

1、大力推进养殖业科技进步,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科技水平。

2、做好防疫检疫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