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

艺术教育的任务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篇

袁贵仁指出,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个人、—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校美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明显改观。

袁贵仁强调,201 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推动学校美育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5方面工作:

1.积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开齐上好美育课。要构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大中小学相互衔接、课内课外相互联系、校内校外相互促进的美育课程体系。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时。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育方法。

2.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美育活动。要将课外美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学生课外艺术活动记录制度。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活动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坚持因地制宜,形成本地、本校学生美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3加强区域内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要努力配齐配好专职美育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国培计划”增加美育教师培训比例。充分依托高校、艺术院团、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多方力量。

4.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合力。要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5.建立评价制度,促进学校美育科学发展。要建设—批学校美育改革实践基地,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建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和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黄坤明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艺术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以美育人,教育引导人们学习艺术、认识艺术、实践艺术,普及与提高艺术素质的基础工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艺术教育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把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贯穿艺术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艺术教育细微处,把培育创新精神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在追求,把人才培养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2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 1 )美育与艺术教育。

( 2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3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 1 )美育与艺术教育。

( 2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6)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4篇

社会艺术论文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注释2]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意见。

一要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强化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努力破解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二要抓住重点环节,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学校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开展学生艺术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要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要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并尽可能向当地群众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要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依据普通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力量研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要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艺术教育领导工作机制,地(市)、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管理艺术教育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研员,并建立艺术教研员准入、研修、考核机制。要保障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各地教育财政投入中要保证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确保艺术教育经费随教育经费的增加相应增长。鼓励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增加艺术教育投入。要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区域内艺术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艺术教育督导与宣传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要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加大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吸引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尊重、关心艺术教师,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6篇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注释2]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五、结语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7篇

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19 56年。这一时期所召开的有关会议,所颁发的有关文件等,都是提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 发展的教育”。第二个时期是1986年至今。其中的第一个主要标志是1986年国务院制定的《七五计划》中明确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贯彻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 第二个主要标志是1993年制定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美育所做的专门论述。但直到现在,在教育 方针的表述中,都一直没有包含“美”或“美育”一词。不过,应当看到,今天的教育方针的表述与1957年毛 泽东同志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对我国教育方针所作的第一次权威表述是有很 大不同的。这里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当年的表述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的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明显,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与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二者仅从字义上讲就不一样:“德育、智育、体育”是就学校全面发展教育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言的,这里没有提美育,也就意味着美育不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造成的严重后 果,这之后的教育实践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而“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中的“德、智、体”这是就个体 素质结构而言的,而不是就教育的组成部分或教育途径和内容而言的,因此这样的提法本身应该说丝毫也没有 排斥美育,也就是说,教育方针中没有“美”字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中就不存在或不提倡美育了。具体讲,美 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甚至劳动教育一样,同样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任务,并在培养全 面发展型人才这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更何况“德、智、体等”中的“等”字还把个体的审美素质包含在 内。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教育方针的表述中虽然并没有“美”字,但无论是中央领导的有关讲话还是政府制定 的教育法规和文件大都包含了美育的内容,美育在这几年依然受到一定重视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 ,只要我们能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是科学的、正确的和全面的,教育方针中加没加上“美”字对美育来说并不是 决定性的。当然,如果能加上去,那么美育就会更加名正言顺、一目了然,能避免许多误解,这对学校美育事 业的发展必然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教育方针表述中的“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并不等同。建 国初期的有关规定到同志对教育方针的界定,在语言表述上并不严谨,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把属于学 校全面发展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同于了个体身心发展素质的德、智、体。这一问题,在19 86年重新确立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后,应该说已经得到了解决。近十多年来,无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有 关讲话,还是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文件,都是从培养个体素质的角度提“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德智体等方面 全面发展”或“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而再没有出现过“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之类 的表述。(当然,提“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时不用“等”,一时又用“等”,一时又用“等诸方面”,也表明 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一致,表述不规范。重视美育的人用“等”,不重视美育的人不用“等”,谈美育时用“ 等”,不谈美育时不用“等”,“等”字几乎就成了美的代名词。)

现在教育方针关于“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是与《宪法》关于教育的规定 一致的,《宪法》的规定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进一步 证明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是“品德、智力、体质”意义上的“德、智、体”,而不是“德育、智育、 体育”的简称。那么,究竟可不可以把教育方针中所表述的“德、智、体”理解为是“德育、智育、体育”呢 ?应该说不可以。下面将要谈到这个问题。

二、关于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 才,以及与学校开设的各学科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1.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关系。上面已经谈 到,二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不可等同。除此之外,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们之间是手段与目 标的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受教育者实施德育 、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手段和途径 ,而且这种教育必须是整体的和全方位的,即只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 ,甚至三个方面,都不可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四方面教育与德、智、体、美四方面素质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相对对应的关系,这也 就是我们不能把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美理解为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简称的根本原因之一,即我 们不能理解为德育只培养德的素质,智育只培养智的素质,而美育只培养美的素质。而应该这样去理解,德育 主要是培养德的素质,但同时也兼顾培养着智、体、美等素质,依此类推,美育,不仅主要培养美的素质,它 还兼顾培养着德、智、体这三方面的素质(在这方面学者们已有诸多论证)。这样的话,就算教育方针中没有 “美”字,就算人们不怎么关注美的素质,美育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依照这一理解,我们就应该强调一点:培 养学生美的素质也并不是美育独自负责的事情,德育、智育、体育同样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一点,往往被 我们忽视了,却又恰恰本应由我们美育工作者自己大胆地提出来的。

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学校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实施涉及到包括

教 学工作在内的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但是它们最主要、最有效的实施途径还是教学,而课程是学校 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托,因此,也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教学方面的主要媒介和具体实 施。可见,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德、智、体、美诸育则是课程设置的 主要依据。具体说,为了实施德育,学校教育设置了德育方面的课程,如思想品德课;为了实施美育,便设置 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因此,各学科课程与德、智、体、美诸育是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但这种对应关 系同样不是绝对的,因为,所有课程都承担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如属于美育课程的音乐与美术 等艺术课,不仅承担着美育的任务,也同样力所能及地肩负着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一些任务,这也是我们 经常强调的,同样的道理,除艺术课程之外的学校其他课程也应该力所能及地承担部分美育的任务,对于这一 点,恐怕不仅是其他课程想都没想过,而且美育工作者自己也很少想到过。这就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不 平等地位,正是这种不平等地位的存在,才导致了人们把美育等同于了艺术教育,甚至等同于了艺术教育中的 音乐、美术课程,也才导致人们片面地认为艺术课程不仅是为美育服务的,理所应当也是为其他几育服务的, 而反过来艺术课程之外的其他各科课程则堂而皇之是无须为美育服务的,如此,美育的唯一所属就是音乐和美 术课了,这便是目前美育的最大悲哀所在。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窘迫,美育工作者自身要承担部分责任,以 往我们强调美育和艺术教育对其他几育的奉献太多而索取太少,以至于美育和艺术教育主体地位容易丧失,容 易被人瞧不起。

弄清楚了上述两种关系,理解学校所设课程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关系就简单了,二者同样也 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所有不同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音乐 、美术等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美的素质,同时兼顾培养德、智、体的素质,而其他非艺术课程主要培养德、 智、体的素质,但也应兼顾培养美的素质。即只有各门课程既分工又协作,课程设置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 型人才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其一,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其他方面教育平等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 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二,培养学生美的素质的任务虽然主要依靠的是美育 ,但美育不应也不可能负担起全部的责任,德育、智育、体育等同样必须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同理,培养学生 美的素质的任务不仅仅是包括音乐、美术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的责任,同样也是学校所有其他课程的责任;其 三,美育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总之,我们要 树立的这种美育观是一种大的美育观或较为宽泛的美育观,美育工作者更要树立这种美育观,其他的所有教育 工作者更要树立这种美育观,因为只有这样,美育才有可能真正被人们重视。

三、关于美育的界定与具体实施问题

1.关于美育的界定问题

界定美育首先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吸取各方面的精华,给美育做一个相对科学和完善的界定。其次还要 敢于跳出美育的自我圈子,站在全面发展教育的高度来审视美育。对此,界定美育的性质,既要突出美育的特 殊性,又要考虑教育的普遍性;界定美育的任务和目的,既要突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整 体素质;界定美育的内容与途径,既要强调艺术教育,又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既要突出教学工作,又要关 照学校的其他方面工作,总之,我们给美育所做的界定,应该在强调美育自身特点、确保美育主体地位不动摇 的前提下,要特别明确地给人们传达一个这样的信息,即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学科共 同的事情,美育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关于美育的具体实施问题

第一,依靠艺术教育主渠道,确保艺术教育的美育属性。

虽然艺术教育不是美育的全部,但艺术教育始终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美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维系于 艺术教育。

说艺术教育不是美育的全部,主要原因还是上面我们所强调的美育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学校教 育齐抓共管的事情。而在许多人看来,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的主要理由是美不仅有艺术美,还有现实美、科 学美等,因而从内容上讲,艺术教育没有包揽美的全部内容。不能说这种观点完全没有道理,但至少可以说其 理由缺乏说服力。因为一方面,就美的内容而言,艺术美除了艺术形式本身的美之外,艺术内容之美实际上就 是现实美的高度提炼和集中,因而不能说通过艺术教育,学生领略不到现实美,恰恰相反,人们尤其是学生对 现实美的领略往往大多是通过欣赏艺术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持这种观点的人所关注的是美,而不是美育,较 少考虑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学生欣赏现实美、科学美较多地还是在校园里、课堂上、书本中,对于学 生来说,除了通过艺术教育欣赏到现实美、科学美之外,还可通过其他学科乃至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来欣赏现 实美和科学美。

不过,这些方方面面也是有主次之分的,对于美育来说,艺术教育是专职,其他方面是兼职。如果美育专 职者艺术教育自己都搞不好,那么在美育还并不太受重视的今天,把美育的希望寄托在美育的兼职者身上是不 现实的。因此可以说,艺术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美育的成败,艺术教育搞不好,美育必然不会有成效。这就 要求艺术教育一定要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完成好美育交给它的任务。如果艺术教育只顾帮其他方面(如 德育、智育)的忙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艺术教育就不再姓“美”,不再是美育了,美育也就徒有虚 名。因此,搞好美育的关键问题是确保艺术教育的美育属性。

第二,建立完整而开放的学校美育体系

要根据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审美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整 体规划各教育阶段美育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要根据学校美育工作的特点,建立美育工作管理体制,把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 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主动承担起美育的任务, 自觉地把美育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发挥各自的审美育人作用。包括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促进各类学科课程 同美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创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美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学校美育要 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家庭、社会合作,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维护学校美育工作及其成果 。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8篇

关于综合素质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开展过有意义的研讨,我们侧重探讨综合素质与艺术素质之间的关系。

第一,艺术素质不能替代综合素质,艺术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应当说,今天在校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比较出色。为数不少的学生自幼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但也正是这种近乎于“职业训练”的教育,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忽视文化课程学习,使许多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艺术技能上可能高人一筹,而文化水准却极为贫乏。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初衷并不是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是因为孩子文化课太差,只能报考艺术院校――仿佛学习艺术可以不需要文化知识。当然,除了这些表层原因之外,还有诸如体制因素、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但无论什么样的制约因素,有一点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并不是什么歌都会唱、会演奏某种乐器就是艺术家,艺术院校也完成了教育使命。也就是说,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既要教育学生掌握艺术实践、技术等层面的技能、技巧、技术,还应侧重提高其文化素养,并通过提升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整体素质(包括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必须告诉受教育者:“社会不需要没有文化的艺术家,没有文化成为不了艺术家;没有文化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艺术教育中,技巧、技能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应简化为技能、技巧的传授。

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术界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认识是,当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高等艺术教育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综合素质教育。从另一个角度上认识,在艺术教育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回应。同时,我们应当在艺术教育重一以贯之重视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艺术竞争的实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是最终决定因素。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某一艺术门类的技巧,而且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艺术修养、精湛人文知识的人才。

第二,“匠”和“师”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产生最有意义的启迪。我们也许没有充分的理由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艺术大师。但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各类人才不具备,或缺乏艺术大师的修养、素质、风范、品格,无疑也是一种失败。即使我们不应期待我们的受教育者都成为艺术大师,至少也应用艺术家、艺术大师的综合、文化素质要求我们的受教育者。一个人人都能够接受的道理是,即使我们的受教育者不能百分之百地成为艺术家、艺术大师,我们也不希望他们成为胸无点墨的“艺术工匠”。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应试教育。而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应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教育界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地声称,时下许多中国艺术院校的学生“匠”气十足,“师”气太少。我们认为,此类批评不无道理。艺术家、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其为“家”和“师”,不仅仅是他们艺术上的杰出和独到的成就,也在于他们的文化修养深厚;“匠”和“师”之间的鸿沟,并非“身怀绝技”所能弭合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连安塞腰鼓和花鼓灯的流传地都说不清楚的歌手会成为艺术大师;也无法想象认为“海拔从地面的高度算起”的演员会成为艺术家。其实,类似问题根本不应与“家”和“师”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不仅是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不仅是艺术工作者、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中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具备的常识。

关于“匠”与“师”之间的关系,颇能说明在高等艺术院校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探索,在于艺术家有自己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而实现这一目标,“家”和“师”的潜在优势、综合素质是任何出色的“工匠”都无法企及的。艺术和艺术上的成就,来源于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次感悟。而这些感悟一方面来自个人的自觉“修炼”,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的分内义务,尤其是对于在校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学校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自我“修炼”意识的增强。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既取决于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

第三,关注艺术教育与做人的关系。综合素质涉及到的深层次内涵则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与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艺术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艺术对人们心灵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故此,在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通过艺术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之其他学科更加突出。

无论是“匠”还是“师”,高等艺术教育和其他任何形式、等级的教育是一样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的培养。人的培养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综合素质理应成为核心内容。综合素质、文化素质对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受教育者来说,不仅包括提升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还包括提高思想修养。人们在批评艺术界许多有违道德现象时,常常指责当事人“艺德”太差,“素质太低”更是平常用语。我们不能把综合素质教育简单地归结为道德修养教育,但综合素质的必定包括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同时,综合素质、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人思想修养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艺术造诣及发展方向。

人们在论及素质教育时,无不强调人文精神的塑造及培养。艺术本身是技术和人文的结晶。故此,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既需要技术上的精湛,也需要人文素养的高深。在实践中,技术往往是有形的,而人文及其素养常常是无形的:技术可以是立竿见影的,而人文素养却难以立竿见影。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大厦的建造,无疑应以人文素养为根基。有人把艺术教育的内容总结“技”、“文”、“道”三个字。我们认为,这种概括可谓一语中的,把艺术教育的技能、综合修养、做人三个大的内容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其中的“道”便包括了“做人之道”。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教书育人”双重任务,要求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必须尽快实现单一角色的转变。

第四,注意潜移默化的培养。人的任何一种素质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既需要教育和培养,也需要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熏陶。人们强调艺术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需要积累。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实现主要依靠一种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涉及制度建设,在考试、考核时,既关注专业课成绩,也给予文化素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以相应的地位,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综合素质的地位。

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潜移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既体现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也应全方位体现在进行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即使是专业教师,也不应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专业课教学上,而应注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课教学渗透综合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必须更正或树立的观念应当是,即使是专业课教师,也应明白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可简单地视为“单一”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注入综合素质培养。这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科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分门别类的艺术学科教学,也不应简单地将这门学科简约为“纯粹”专业课。艺术本身的综合性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的综合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我们倡导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同时,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养,改变时下“专家”的业务局限,让教师从声乐、器乐、美术等课程教师转变为“艺术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专业课教师关注专业教育、专业素养是必要的,但艺术与人文、艺术与个人综合素养之间的关系,必然决定着各门艺术教育对这些教育内容的依赖性。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认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89-02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道德教育虽然存在着很大不同,但文科、理科、艺术科学生也有其各自特点,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部分院校还出现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严重影响了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的诟病

传统的德育方法包括理论灌输、共性教育、强制说服等,这些方法我们不可否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一定时期里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新特点的显现,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一)理论灌输

无论是高校思政人员还是学校的文化宣传,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着学校与社会的强加灌输,而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效果,忽略了学生理解的能力,重视范围的扩大,轻视学生在接受时的吸纳度,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效果。难以将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容易形成强烈的抵触及逆反心理,有的艺术专业学生还会出现反教育示范行为问题。

(二)共性教育

重共性、轻个性。虽然目前高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但真正能融入实际教育中的所占比重少之甚少,缺少层次性和个体性。个体教育往往出现在触犯学校行为规范的事件时,思政人员才能进行个别教育,虽然这种个别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自我醒悟,但效果是不可掌控的。学生改掉的只是个别的违规行为,而与道德标准无关。

(三)强制说服

传统的道德教育缺乏明确定位,停留在比较空泛的说服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教师依然成为教育的主导,学生成为被动。学生只能服从接受,不可以反对抵触,强制说服的负面影响也因而显现。

(四)以管代德

艺术专业学生大多行为懒散、约束力不强,因此,思政人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理管理等常规工作上面,认为管理工作可以统揽一切,忽略了德育教育工作,也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根本改变。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及实践途径

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学校要拓展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空间

道德教育的成果不能简单从一个行为来评价,而是综合目标的检验。其中,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实践活动检验道德习惯。

1.知识水平蕴含道德认知。第一,文化课课堂教学应与文理有所区别。长久以来,无论综合院校还是专业艺术院校,文化课的内容设置大多是一样的评价标准。可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理解理论的能力自然也较文理生差。因此,同难度的课程无法很好掌握,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学”,不参加文化课学习,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课程难度也应有所降低,接受才能掌握,掌握才能应用。

第二,师生平等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艺术专业生不愿意上文化课,这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课堂的不平等性,教师为了让学生们不缺课,往往采用按照课堂出勤来评定平时成绩,“排座位”“指纹识别”等方式把学生“绑架”到了课堂,教师的权威绝对不可以侵犯,学生被动上课的结果就是课堂睡觉、玩手机来进行“自我反抗”,课堂是以互不尊重为代价的。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学生,可以采用减少理论授课的比重,通过一些当代艺术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如模仿、游戏、视频、辩论等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施加影响。

2.专业素质强化道德情感。第一,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很多艺术专业大学生从小就树立了从事艺术工作的理想,但是对本专业的追求只是为了自我发展,这一点与文理的学生大为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很多艺术专业教师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缺失文化性、人文性,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我们要加强艺术教育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同专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信艺术专业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认知和艺术感受力的能量。

第二,形成专业团队式学习模式。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形式也往往是教授与指导的模式,在国外艺术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协作也是激发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上组成的非正式学习小组为完成一项具体任务而建立的正式小组,以及成员固定的长期性学习团队,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鼓励、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获得更多超出知识以外的收获,团队意识与沟通技能的提升将道德教育的被动变为主动。

3.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志。第一,把握心理阵地是德育教育的内在保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大中院校教师较为困惑的问题,适应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每学期的学校心理普测呈数量逐年增多,年级群比例逐渐降低趋势。抑郁、焦虑、狂躁等问题的出现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更无从谈及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注入生命教育和幸福感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由内化带动外化。

第二,依托网络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助手。从1987年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开始,中国人进入了网络沟通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中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发展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渠道。通过QQ、微博、微信、信箱等沟通方式,让学生不用面对教师的威严而真心交流,把不敢说的话说出来,沟通变得再没有障碍,更有利于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

4.实践活动检验道德习惯。第一,专业技术型实践活动。艺术专业学生大多参加过专业技术提升类活动,如画展、艺术演出等,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在日常及假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最为广泛的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专业知识,为德育教育提供实践的机会。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大学生适时加以德育教育,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在承担专业导师角色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咨询者,在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其正确地引领,阻止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第二,社会体验型实践活动。艺术专业大学生与社会的链接较文理学生的机会要多,鼓励学生要多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参加社会调查、生产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国家和大学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这些社会体验型活动强化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实践中,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找到突破口,帮助学生在社会体验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社会角色、提高辨别正确和错误的道德行为能力,提升道德修养。

第三,志愿服务型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型的实践活动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尤其喜欢参加志愿服务型的活动,它打破以往由学生会到班级为主的纵向封闭式德育教育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地教育学生。通过丰富的“社服”活动及“三下乡”“西部服务”“支教”“帮孤助残”等活动,巩固和深化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的广阔舞台。学会关怀他人,奉献爱心,在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被先进模范的事迹所感动,在感动中得到升华。

第四,创新创业型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在艺术专业大学生占有较大比重,“90后”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尤其更懂得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售卖艺术作品、家居设计装修,驻场演出,成立专业工作室等,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要有网络平台就可以进行销售,时代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更多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诚信经营、洽谈业务、创新成果原创都是检验学生德育水平的机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还会违背道德底线及触犯法律。高校教师要针对创业学生进行监督,经常找他们谈心,指导其未来职业规划,鼓励其诚信经营,适时也可以做一些社会调查及反馈,及时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艺术专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往往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任务归于学校,忽略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奇曾指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家庭”。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观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父母“言传身教”中形成的,因此家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1. 艺术专业大学生家庭德育的根本任务。艺术专业大学生较文理学生来说,大多有较强的个性,家长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还要在人际相处、恋爱关系、就业规划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向“重艺重德”转化,摒弃一些“老实人吃亏”“重要考试可以抄袭”等道德缺失现象。

2. 家庭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家长是家庭德育的教育者和实施者,教育子女切勿粗暴、蛮横,强迫子女被动接受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子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在学校出现失德的行为。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几个人的工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还有全社会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找到适合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教育者相互配合,建立艺术专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未来的艺术家及艺术工作者的德育观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等艺术教育;教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00-02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1991年召开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联络网”等会议为标志。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有78所大学开发和实验了全面质量管理。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例如青岛远洋船员学校于2002年5月通过了挪威船级社的国际认证,成为国内高校中率先建立ISO9001质量保证的学院。

二、由高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来看当前教务管理的困境

艺术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在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一直都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究竟高等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时是要尊重教育规律还是要尊重艺术规律一直成为艺术教育管理者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现代的高等艺术教育具有以下的特点:教学的“非理性化感悟”、传授方式的“非语言化”、教学成果呈现的“非文本化”、教学评价的“非量化”、教育成果显现具有长期性、学生的个性特殊性。

艺术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关注自己的专业学习,经常沉迷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中,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容易忽略。同时容易造成自我的认知不足,忽视对专业课之外的其他能力的自我培养。进入高等院校后,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对其教学管理中相对于其他高校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如果按照一般院校的学生来要求他们的学习很可能就会抹杀了他们的艺术创造性,如果放任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进行教学管理,又有可能会放松对他们的管理,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由此导致无法完成正常的授课计划,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进行三方面的沟通,由教师、学生本人、家长以及辅导员多维多角度地同时监管所有的学生,才会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高等艺术院校教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构建

1.推行标准化工作。(1)教学方面:理论教学规范化、实验教学规范化。(2)考试及学籍管理方面:题库管理规范化、试卷标准化。(3)教材设备管理方面:教材标准化、教学设备使用及管理规范化。(4)行政管理方面:工作制度标准化、资料档案管理规范化

2.质量责任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进行教务管理,容易区分责任,将学生的整个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这种管理方法便于提升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了推诿情况的发生。

3.全过程质量监控。(1)对教师。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后通过多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课后的辅导情况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监督,这种授课质量的监督主要是来自学生。(2)对家长。家长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大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走进大学校园,离开了班主任的管理很容易产生放松的情绪,而大学期间的辅导员所要管理的学生又太多,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3)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在整个教务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和枢纽的位置,他们是上传下达以及协调各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在明晰了自己的责任位置之后并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且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既有利于对学生在校期间整个学习情况的监督又有利于减轻教师以及家长的负担,并给予学生以一定的空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

四、新的教务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

此表是应用新教务管理系统后某学生第五学期部分课程的效果截图。通过对此表的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特点

1.对象的全面管理。采用这套管理系统,将对每一个学生的所有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对每学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各项实践类的成绩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监督。

2.全过程的管理。采用这套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为止进行了一个四年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过程。对每一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业情况以及未完成的学业情况都有所了解,便于家长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三方的及时沟通,将问题处理在萌芽中。

3.全员的管理。运用这种管理方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管理,但同时也是对教务管理者、授课教师的一种管理,通过这些人共同的努力来完成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和教学建设过程的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的全员管理。

(二)本管理系统在管理理念方面有以下特点

1.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质量第一、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质量原则在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因素和每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的管理。

2.强调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在整个教务管理的流程中,所有的人都要树立服务的意识。教师是要为学生和家长服务,教学管理人员是要为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服务,家长式要为学生服务,学生也要树立为自己的将来服务的意识。

(三)本管理系统的优势

1.建立管理任务责任制,明晰责任。通过此套系统的管理,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比较明确的责任机制,对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家长、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较为明确地划分了出来。

2.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效率。通过此套管理系统,将整个管理流程系统化、责任化,明确了负责人,同时也提升了整个管理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热情,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都金.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新美术,2008,(3).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1篇

一、开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育更多更好的适用人才

(一)起劲扩展办学规划。当前,我市中职在校生仅4.98万人,与省当局下达的职教攻坚目的义务比拟,还有1.77万人的差口。招生人数是一个硬性目标,来不得半点虚伪,必需想方设法完成。各地必然要依照这个目的义务,仔细做好区域内里等职业教育开展规划结构任务,不时整合中等职业黉舍办学资本,起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规划。要进一步强化招生任务,持续发扬各主流媒体效果,向社会普遍宣传惠民政策,改变家长思维观念和学生就业观念,营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开展的优越气氛,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职业技能黉舍。

(二)增强根底才能建立。要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黉舍设置规范》,增强中职黉舍根底才能建立,确保全市一切中职黉舍办学前提达标及格。要增强重点黉舍、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建立,充沛发扬优质资本辐射效果,引领和带动区域内里职黉舍一起开展,全体提拔全市中职黉舍根底才能建立程度。要增强师资步队建立,接纳灵敏的选人用人机制,仔细调研和真正落实专任教员编制问题,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中设立专业课教员培训经费,确保教员在岗培训、外出进修进修和到企业参与理论的运动经费,进步中等职业黉舍专业课教员步队本质。

(三)强化职教经费保证。经测算,全市职业教育攻坚需求总投入9.3亿元,而施行攻坚目的以来,全市的职业教育投入仅3.13亿元,差口宏大,差距分明,尤其是区市县财务直接投入上任业教育根底才能建立的资金缺乏4000万元,远远不克不及顺应职业教育开展的需求。各地必然要接纳愈加有力有用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仔细落实设立职业教育开展专项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攻坚比例不得低于30%、乡村税费变革专项转移付出用于教育局部中必然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开展等政策,保证实训基地建立、师资步队培训、专业教员聘用、教育科研、技艺竞赛等运动的经费需求,不时改善现有职业黉舍办学前提,加强黉舍继续疾速开展的生机。

(四)提拔职教办学质量。各职业黉舍要起劲提拔教育教育质量,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疾速开展。要依照企业、行业的专业技能、技艺、工艺的需求,举行职业技艺强化培训班,深化展开学生技艺竞赛运动,让学生在理论中不时进步操作才能。要立异人才培育形式,积极探究学分制、选修制和弹性进修准则,进一步完美顶岗练习准则,推进工学连系、校企协作培育形式。要灵敏进人方法,强化师资培育,逐渐配齐教员尤其是专业课教员,全体进步职教教员步队本质。要进一步增强黉舍德育任务和平安治理,细心治理,严厉要求,培育学生优越的人品习气,营建校园安康的进修气氛。

(五)拓宽职教就业渠道。各地要秉持“以效劳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才能为本位”的教育教育思维,对峙开放办学,自动融入市场,掌握区域经济开展的人才需求偏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培育当地经济开展急需的很多技艺型人才。要积极探究“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育方法,缩短人才、技能周转空间,完成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的疾速对接。要积极展开职业品德、职业操守、职业律例培训运动,完成卒业生人物敏捷改变,进步学生就业程度。

(六)变革立异办学机制。要出力优化办学格式,积极推进公办职校办学体系体例和内部治理体系体例变革,进步公办职校办学效益;积极支撑社会力气依法举行民办职业教育,探究新思绪,营建好气氛,构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一起开展的办学格式。积极立异职业教育资本治理形式,对峙走资本共享、集团开展之路,统筹各中等职业黉舍开展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关于当时职业教育办学面对的坚苦,各级各相关部分要支撑、亲密共同,还,举行者也要静心办学、加快开展。

二、增强黉舍文明建立,起劲营建学生安康生长的优越情况

校园文明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有宏大的影响,假如黉舍文明建立跟不上时代开展的措施,拜金主义等迂腐思维就会抢占阵地、大行其道,这必将误人后辈、遗祸百年。当时,我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强黉舍文明建立,既是增强精力文明建立的主要方面,也是健全学生人格人品、促进安康健壮生长的主要抓手。我们只要高度注重黉舍文明任务,才干不时顺应本质教育的要求,推进全市精力文明建立上新台阶。

(一)以增强中小学德育为契机,出力进步广阔中小学生的品德涵养。增强中小学德育任务是培育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事业及格接棒人的需求,是全社会的一起责任。各级党委当局要高度注重,在抓经济社会开展的还,同步抓勤学校德育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青少年运动中间、藏书楼等阵地建立,为中小学生供应优越的运动场合。教育、体裁、团委、工商、公安、妇联等相关部分,要仔细履职,亲密共同,增强对校园周边的文娱场合、电子游戏运营场合、网吧等专项管理,优化青少年进修情况,促进青少年安康生长。报纸、收集、电视、播送等媒体要开拓德育教育专栏,宣传德育任务,营建安康向上的社会气氛。各级黉舍要具体落实教育方针,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展开方式多样的德育运动,培育学生优越的思维人品和行为习气。

(二)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出力进步广阔中小学生的艺术涵养。增强艺术教育是施行本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熏陶学生情操、加强审美情味、进步艺术涵养的有用抓手。各中小黉舍要连系实践,开设音乐美术技艺课、艺术赏识课、形体练习课等,包管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室中取得优越艺术陶冶。要展开丰厚多彩的艺术课外运动,在黉舍内组建艺术团、合唱队、文学社、漫画社、戏剧社、美术社等,装备专业指点教员,组织终年培训和排演,包管黉舍艺术运动准则化、常常化。要建立艺术交流扮演平台,按期举行主题鲜活、方式活泼的艺术节,吸引广阔学生积极参加交流扮演竞赛运动,让艺术节成为开掘艺术人才、展现艺术先天、交流艺术技艺的嘉会。

(三)以校园文明建立为载体,出力进步广阔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明是黉舍办学理念、育人程度的集中表现。但是,一些黉舍对此注重不敷,“重常识、薄人文”的倾向比拟凸起。各级各类黉舍要立异思绪,丰厚人文教育内容,把社会开展的最新信息、伦理品德的最新要求,实时归入到人文教育内容中去。要充沛发扬黉舍教室的主渠道效果,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要普遍开拓第二教室,经过课外兴致小组和学生社团运动,让学生在游戏和自立运动中体验和感悟人文情况和品德气氛。要精心设计人文情况,充沛发扬学生的主体性,鼓舞学生积极参加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和维护,充沛应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等序言,张贴吊挂革命首领、英雄人物、劳动榜样、文艺巨匠等出色人物画像和格言。有前提的中小黉舍要发扬校园播送站和收集的效果,不时拓展校园文明建立的渠道和空间,营建优越的校园文明情况和育人气氛。

三、狠抓黉舍体育任务,实在加强广阔中小学生身体本质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艺体、重养分轻磨炼、重技艺轻体能等景象遍及存在,中小学生身体本质近况堪忧。特殊是近几年来,我市兵源及格率继续下降,由上世纪六七十年月均匀及格率约60—70%左右下降到当前的20—30%左右。特殊值得存眷的是,我市竞技体育程度严峻滞后。在本年8月举办的省十一届活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夺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4.5枚,集团总分426.5分,取得的奖牌总数位于全省倒数第三、集团总分位于全省倒数第二,与其他兄弟市州比拟,差距非常分明。增强黉舍体育任务关于施行本质教育、培育学生情操、强壮学生体魄、弘扬民族精力,关于进步我市竞技体育程度,具有非常主要的效果。我们要高度注重,增强黉舍体育任务,力争全市体育总体程度完成严重打破。

(一)落实目的责任。今日的会上,市当局与各区市县签定了省第十二届活动会奖牌目的责任书,会后要实时分化目的,细化行动,将义务落实到相关部分和相关项目黉舍。依照本年8月30日市当局全市竞技体育任务专题会的摆设,各区县市必需确定3个以上优势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强化培养并获得分明成效;各区市县组团参与省第十二届活动会取得金牌数不少于2枚,市本级取得金牌数不少于2枚;全市争夺培育3—5名国度级活动员,力争参与下届奥运会,其实践完成状况归入市受骗年对各区市县及市、县两级相关部分的审核内容,今后参与各届省运会不得低于这个目的。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区市县要把黉舍体育任务专项经费归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跟着教育经费的增进而同步增进,本年市本级和各区市县要布置追加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展开竞技体育任务,从2011年起市本级和各区市县每年预算用于竞技体育任务的专项经费不少于50万元,需要时可再追加,以确保全市黉舍体育任务正常运转。教育部分要积极自动向上争夺,进一步完美黉舍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设备。各中小黉舍的公用经费要按必然比例专项用于黉舍的体育教育任务,投入到体育练习和需要的竞赛运动中。要积极树立完美活动员、教练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保险等准则,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我们还将经过企业资助等方法,树立全市竞技体育基金,专门用于对优异活动员、教练员的培训和奖励。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艺术团;工具人;文化传承与创新

受工业文明所特有的专业化、标准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应用学科、管理学科、工程技术学科及其各种应用知识进入了原本以人文教育为重点的大学教育领地,在学校教育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在越来越明晰的专业化教育体系和越来越细化的工业人才需求中,学生被“订单式”培养,成为大学人才生产线上被按照各种专业规格批量加工的“材料”。高校培养的人才凸显“工具化”特征,成为分门别类的“专门技术人才”或是“工具人”,而不是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社会主体。[1]这严重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诉求。

学生艺术团的建立,意味着一个弱化“工具人”特征的切入点或是突破口的诞生。在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审视的过程中,使内在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使人更加向往生活,热爱人生,并审视自己。同时,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里有所顿悟,从而引燃创新意识,生成创新模式。这说明艺术教育能够优化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审美品位和道德意识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拓展。

2012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期间,中国47所大学校长在“让中华文明薪火永继高校艺术教育杭州宣言”中指出:“大学是传播科学知识的理性王国,是弘扬人文精神的诗性家园,也是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精神辐射之源。鼓励大学生艺术团深入基层,面向社会宣传演出,为推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智力支撑。”所以,建设好理工科背景下的学生艺术团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富有意义。

一、学生艺术团的文化构建

(一)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目的、任务

建设学生艺术团队本身不是目的,他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载体,也是优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载体之一,肩负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打造文化校园的职责。根据学生艺术团非专业性特点等建构了两个中心任务:对外塑造学校形象——为学校服务;对内强化素养——为学生服务,这也是任务之根本。

在训练、演出中,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质的培养。众所周知,个性是创造性的重要特质。艺术创作、欣赏、体验的过程就是积极地创造世界的过程,其本身就体现着强烈个性特质。“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使学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2]所以,艺术引燃了自由的驰骋,自由支撑了个性的成长,个性拓展了创造的空间。“科学技术艺术化、艺术技术科学化”或“文理交融”,应是学生艺术团成员率先实践的和垂范的理念。[3]

(二)学生艺术团本体生态

注重技能性,强调实操性,是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最基本要求。缺少艺术的技术性就缺乏艺术的表现力,自然失去了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强四位一体(教学、训练、表演、人格塑造)的艺术团建设,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施教,学生围绕技能进行学习,团队围绕艺术进行表现,艺术表现围绕人文精神来打造诗性家园,进而构筑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通过教学、自学、艺术交流等形式的体系化孕育,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启发想象、拓展思维、塑造人格。

(三)学生艺术团形式内涵的构建

因校而宜,因学而建。由于学校特点、学生规模、文化背景、人文传统等差异以及绝大多数艺术团为非专业性质等,可以选择具备优势的团队进行建设。从高校特点的普遍性来看,建立以歌、舞、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团队比较可行,但依据本校特点和传统来培植学生艺术团更为准确,成效也会更加显著。要以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和感悟艺术世界为目标,这样学生天性中的想象和自由,追求和创造,才能在这艺术实践的天地中得到体现。进而,乐己、乐人,同时也达到了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经典传承文明,雅言浸润人生。艺术团表现的内容要有品、有味、有情、有趣且具时代性、引领性。实质上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展示与第一课堂形成一定的互补,展示别样而丰富的人文内涵,拓展了教育领域,扩展了受益面。他是理工科院校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趋向、精神和物质生活世界等接受着春风化雨的浸润。

总之,不论建立什么形式和内容的艺术团队,其理念是方向、师资是关键、团员是根本、设备设施是前提、经费是保障,孕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团队文化是永恒的主题。

二、学生艺术团运作与创新

(一)追求育人过程的欢愉

重视艺术教育教学,强调学生参与过程的欢愉,追求在轻松和愉快中度过学习的时间,这是方式方法,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最终都是通过学生自觉的吸收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和实现目的的最大化。所以,有了轻松欢愉的学习过程,自然达到了施教的效果和目的。

(二)建立互动运作模式

个性化、全球化、科技化,可以说是今天教育的趋势,忽略了这一点就意味着教育理念的落伍。同时,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唯一领导者。以往把许多人关在同一间教室里灌输知识的做法有些过时了,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的个性化教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现代教育背景下造就的学生仿佛一缸水,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确实到了认真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了。因此,改变以往由教育者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局面,构建一个开放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活动运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3篇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学者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情绪、伦理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这体现了艺术教育应从过去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人文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起艺术教育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学者认为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它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艺术学科建设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合大学则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在这样的双轨制下全面发展,深入研究,进行改革,注重交叉学科,从宏观的角度对艺术教育进行整体研究,确立艺术学科的地位。要清晰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向在校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整个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杨岚博士认为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应更突出其心育、情育、美育的功能,发挥其作为文化平衡和文化创新因子的作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她认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大众性普及性的艺术理论、艺术历史、艺术鉴赏教育,着力点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对专业化教育、机械性文化、技术性理性构成强有力的文化制衡上。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区域推进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几无差距,但教师的素质性、结构性差距问题突出,尤其是艺术教育更是其中的短板,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艺术教育的区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浙江省临安市地处浙西北,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地势狭长,东西长百余公里。就整体而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状况与杭州主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近年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推出了一些相应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区域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观念滞后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来实现的。但是很多学校的校长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艺术课程自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也认识不到艺术学科和自然学科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互作用。在他们心目中,艺术课程是“调剂课”,“口头上可能重要,心底里基本不要,忙起来全部抛掉。”因此,艺术课程缺师资,校长不着急,文化课缺教师,校长团团转;文化课缺课了,千方百计要补上,艺术课缺课了,最好不要补。

(二)教学管理粗放

学科建设视野还局限于有人上课这样的最低水平,部分学校甚至存在隔周开课现象,无视课程开设要求。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学校仅关注完成上级各类艺术竞赛等,并不太关心课堂质量。由于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在安排兼职教师时,并没有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使得艺术学科成为照顾学科、搭配学科、隐形学科。例如,往往将年龄大需要照顾的教师安排教艺术学科。又如,往往将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甚至全校的艺术课程进行肢解,由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来任教。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几乎大部分教师都兼有艺术课,成为工作分工的搭配。还有些学校由于应试功利的影响,将艺术课程分解给语文、数学教师来教,使艺术课程在课表上成为摆设,实际上是隐性的语文、数学等考试学科。即使是兼职教师安排较好的学校,由于教师学科素养参差不齐而且几乎不参与教研活动,对于教材的结构、内容、进度的把握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上课存在随意及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兼职教师由于身兼数职或多头教学以及学校考核环节缺失等原因,往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得艺术课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了既没有起点又没有终点的盲目运作过程。

(三)师资队伍匮乏

临安市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中,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39所(还有校区15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1734人,初中教师1201人。在这些专任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53人、美术教师46人,初中教师音乐17人、美术教师23人,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比例均处在杭州市平均水平以下。近几年来,尽管加大了招聘力度,但是由于符合教师资格条件人数少,兼职教师待遇低,又受教师行业规范所限,一些具备条件的人宁可在社会培训机构任职而放弃教师招考。以上因素在这些年发生了叠加效应,使全市招聘教师的难度不断增大。因此,艺术学科缺乏专职教师的现象可能还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许多农村学校尤其偏远学校艺术课程还得由兼职教师挑大梁。

(四)设施设备闲置

自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以及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以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投入很大,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从几次调研的情况看,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是由于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许多乐器或教具无法使用,有的学校甚至钢琴到校后一直未拆开包装箱;二是专用教室总体上还是缺乏,导致很多设备闲置;三是专用教室不具有学科特色,也看不到学生作品。

近几年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体艺兴趣的激发和满足,与其品德行为、学习品质、积极的心理特征、学业成就、创新能力等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更多的学校来说,艺术教育发展并不是技术和条件的问题,又不完全是人员缺少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是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理解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因此,如果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了,那么人员的缺乏、结构的不尽合理、教师素养不高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二、区域推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在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少针对性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转变观念,明确思路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修订学校综合业绩考核制度,加大艺术教育考核权重,以考核导向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实施艺术素养监测,将监测结果向社会通报,以舆论导向促进校长重视艺术教育;用好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评价监测报告,使校长理性认识绿色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校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发展机制。通过调研了解本市实际,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市教育局就促进艺术教育发展提出了几项工作重点:一是学校艺术教育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课堂教学;二是重视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的培养;三是加快形成和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四是借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契机,开发和实施以体艺特长类为重要内容的拓展性课程体系,大力发展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逐步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五是建立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二)把握重点,项目推进

1.开足、开齐课程,灵活课时安排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相关要求,安排艺术课程课时,保证小学阶段达到830节左右,占六年总课时的13.8%;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达到210节左右,占三年总课时的6%。在这个大前提下,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这为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不足,开展走班上课提供了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市教育局提出了小班额学校在专职教师不足时可采用同年级合班上课的办法,但合班教学时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同时还规定,除考试周可停课外其余时间不得停课,确保艺术教学课时不被挤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艺术课程特点,积极探索长短课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开设拓展课程,活跃教育形式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意见,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建设拓展课程。拓展课程中,小学一般为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初中增加知识拓展类。市教育局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大力开设体艺特长类拓展课程,在所有拓展课程中不低于30%。学校要积极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而且其中必须要有合唱社团(兴趣小组),规模在12个班级及以上的学校必须建有鼓乐队。

3.推进“2+1”项目,丰富校园生活

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和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结合学校及当地实际,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每年举办艺术节,艺术节必须有班级集体齐唱节目。近年来,全市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艺特色教育项目认定工作。对未通过认定的学校,逐个分析诊断,寻找差距,鼓励他们经过努力通过第二次评估认定。另外,在区域层面,每年举办一次演唱比赛和舞蹈比赛,助推学校工作。自2016学年起,每年将举办“班班有歌声”录像比赛。

4.开展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市教育局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每周开设若干节硬笔或毛笔书法短课。在美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要在拓展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组建书法社团或兴趣小组。

5.组织素养监测,监控教育实施

市教育局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艺术素养监测的探索。2013年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实施方案》,其中音乐学科检测对象由教育局随机抽取学校类别和年级,有两个及以上平行班的学校,由测试人员到达学校后再抽取班级,被抽取的班级须全班学生参加测试;美术学科所有学校都要接受检测,由教育局随机抽取年级,由测试人员到达学校后再抽取班级。1~4个平行班的学校,抽测1个班级,5个及以上平行班的学校,抽测2个班级。音乐学科监测方式为音乐表现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美术学科为美术欣赏实践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监测结果在市教育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综合业绩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美术才艺的机会。

(三)创新管理,整合资源

1.合理使用师资力量

针对短时期内艺术课程专职教师无法完全到位,还要依靠大量兼职教师的现实,以及调研中发现的对专兼职教师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市教育局提出了要确保艺术专职教师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要求。只有当艺术课程工作量不足时才可安排其他学科教学工作。要求学校安排兼职艺术课程教师时,要做到兼课交叉,不得安排其作为班主任或在任教文化课程的班级中任教,并保持艺术课程兼职教师相对稳定。针对存在艺术课程教师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八所学校下发了行政指导意见书。同时还规定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行全科教学的,艺术教师不纳入全科教师范围。鼓励学校外聘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2.加强兼职教师培养

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2014学年以来,借助西泠印社、市美术家协会、硬笔书法协会等单位,组织了中小学美术教师篆刻培训班、国画培训班、硬笔书法培训班等。硬笔书法协会还动员部分会员为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社团兼课指导。市教育研训中心每学期均组织面向兼职教师的培训或教研活动,逐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借助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机制,建立城镇专职教师支教制度,每学期到无专职教师的学校支教3~4课时。按学校行政区域所在片区,建立片区艺术教研大组,以专职带兼职的模式经常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3.落实教育保障机制

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的学校和课堂。将艺术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确保艺术教育经费应有的比例和相应的增长。艺术课程日常教学中的耗材纳入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尽管临安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但市教育局在努力提升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力度,2013年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实施方案》,2014年调整学校综合业绩考核相关制度以及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比赛规程,2014年6月和2015年10月两次组织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调研,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临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将以前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经验用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同时针对当前的不足提出了刚性的措施和要求。另外,在顶层设计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义务教育减负等重点工作时,都充分考虑了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几年来,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

艺术教育的任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情况,设计“立德树人工程”,特别把艺术教育列入其中。如何使高校艺术教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切实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在教学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1]。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作用

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中国古代,孔子的教育宗旨就是“文、行、忠、信”,其中以包括文艺美育在内的“文”教为四教之首,并强调“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仁”。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礼乐”并称。“礼教”即现在的“德育”。“乐教”相当于现在的“美育”。在西方,柏拉图提出对学生“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并率先提出“审美价值”概念并使之形成系统美育理论,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启迪智慧、开阔思路、净化心灵,从而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形成。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启智价值,它在面向21世纪的高校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艺术教育提升了创新型人才的道德规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而人才培养首先应是德育问题。俗话说:“作学问,先学做人。”只有先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创新型人才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说法,也是对艺术教育作为德育的工具、促进品德进步的一种肯定。

2、艺术教育可激发创新型人才的想象力

艺术可以直接向人们传播知识,对于提高人的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2]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能够引发人的联想,激发人类想象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能力。

3、艺术教育促进了创新型人格养成

艺术领域崇尚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独抒性灵,最忌平庸。正如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3]这种艺术精神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就体现为一种创新型人格,即永远对未知的神秘充满渴望,永远像艺术家那样希望通过创新的作品来确证自己的独特价值。

4、艺术教育可增强创新型人才的沟通能力

社会是一个团队,创新型人才就是团员,团员之间要协作,更要沟通。通过参加适当的艺术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增进友谊和了解,还可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对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努力实践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

1、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从“立德树人”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要面向全校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实现对全校学生的整体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入教务部门的总课表。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够1-2个人文艺术学科课程,方能毕业。

2、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教学手段

现代传媒技术给艺术教育带来全新的改变。一是网络作为自由开放的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共享资源。二是根据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艺术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符合其性格特点和内在气质的艺术教学课程。三是现代传媒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好的教W条件。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在全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技法创新,不仅是适应 “立德树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艺术教育工作者能力素质的需要。

3、培养一支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

稳定的艺术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应当重视和强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没有艺术院系的高校中,应当设立专门的艺术课程教研室,配备专门的艺术教师。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外结合的艺术教师队伍,确保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普遍开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的建设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潜在课堂。举办艺术节活动,能够把艺术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美、实践美,从而热爱美、创造美。此外,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环境。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的艺术教育,要重在实施,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养与审美能力,以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就是承担起“美育”的情感智慧开启的重任,修建一条通往美的终极信仰之路。这就是“立德树人”,艺术教育的根本作为,或者说“美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努力营造高品位的人文环境,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方沃土,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卢新华.艺术教育立德树人[N].光明日报,2013-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