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64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病人实施颈椎前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患者96例,男81例,女15例,年龄18~58例,平均35.5岁。本组均为外伤引起骨折或伴有脱位。交通事故63例,高出坠落33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手术风险高,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因而较难接受手术[1]。②训练:指导患者在颈部制动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排便困难,减少术后因使用导尿管而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和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便秘,并指导练习卧床进食,防止出现呛咳现象。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吹气球等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④皮肤护理:入院后即告之病人禁用热水袋或热水瓶等,以防止烫伤,如需用冰袋物理降温,应用毛巾包裹冰袋,并每5~10分钟更换位置。⑤皮肤准备:术前1日将头发、胡须全部剃除。同时备好髂部皮肤,以备术中取髂骨所用。

术后护理:①护理:病人术后即给予颈托或围领,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根据患者病情,可2小时平衡翻身1次,夜间为不影响病人休息,可3~4小时平衡翻身1次,不宜翻身时可定时给予抬臀按摩受压部位或气垫床,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②呼吸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并给予雾化吸入。③引流管护理:切口一段放置引流管,术后应妥善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防止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有无颈部增粗,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警惕渗血形成血肿的可能,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康复训练指导: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蔬菜,防止便秘;吃橘子,喝桔汁,口服氯化钾;空胶囊内装食用盐,2粒/次,2~3次/日,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低钠等症状。②功能锻炼指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废用性萎缩及褥疮的发生,鼓励病人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锻炼应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和出院后恢复期。③排尿功能训练: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给予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尿袋,给予夹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时[2]。

讨 论

颈椎骨折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截瘫,且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为了减少患者残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对病人和家属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应足够重视,使病人及家属明确康复训练的意义,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患者的身体水平,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男性居多,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老化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行变,从而压迫脊髓、神经、血管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行走困难,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带来困难,同时心理也产生不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期间的一般护理已不能满足人们预期的康复需要。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以来,对脊髓型颈椎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或活动障碍。

1.2 手术方法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钢板内固定术。

2 脊髓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机体的功能康复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脊髓型颈椎病因进行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患者可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担心手术和术后恢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成功患者以及注意事项,安排好需要的费用,说明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同时,让患者了解到医务人员会通过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和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尽量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手术前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2.1 术中及术后卧位的的训练 ①术中卧位训练:患者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并制动,直至能坚持1~2 h;②练习术后卧位:仰卧位时枕不要过高,侧卧时头可略抬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并教会其翻身的方法。

2.2.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因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会引起不适,甚至损伤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运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故经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教会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食指、中指、环指指尖将气管拉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气管必须过中线1~2 cm,每次持续30 s每天数次,牵拉时间逐步延长至患者能够耐受30 min以上。

2.2.3 术前手势训练 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术后往往会因为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沟通,因此,学会运用手势表达基本生理需要(吃、喝、大小便、翻身等),便于术后早期与患者沟通。

2.2.4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禁止吸烟,做好口腔卫生,不吃刺激性食物,以防术中咳嗽,以增加肺活量,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2.2.5 床上排便训练 以防术后因不习惯造成尿潴留和便秘。

2.2.6 饮食指导 给患者讲解饮食营养与疾病治疗的关系,介绍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指导患者合理用膳,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手术耐受力的目的。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护理 术毕患者返回病房搬运时,动作要协调,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防止旋转和摆动,术后去枕平卧位,头颈部用颈托固定。患者清醒后向其强调术后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如头、颈、胸保持同一水平,不能旋转和摆动。患者翻身时,必须保持轴向翻身,防止颈部扭曲,同时观察四肢感觉、活动情况,并与手术前相比较[2],防止植骨块或钢板压迫脊髓。

2.3.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术后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和窒息,导致常见原因:颈部切口周围血肿、喉头水肿、痰液阻塞、气管塌陷等[3]。床边备起吸痰用物,做好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准备。术后雾化吸入,2次/d。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运动,协助被动排痰,通过叩击背部,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随气管纤毛的运动排出。

2.3.3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6 h,嘱患者口干时用手语表达需要,术后6 h开始进流质饮食,以减少咀嚼和吞咽引起的伤口出血和疼痛,对一过性咽喉痛,吞咽困难者,给予含冰块,药物应研碎,逐渐过渡到半、普通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嘱患者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少食多餐,防止便秘。

2.3.4 障碍肢体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提高活动能力,调整活动协调性,改善全身肌体状态。①评估术后肢体的肌力、感觉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功能锻炼计划;②手功能锻炼。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并拢与握拳障碍)[4],因此,主要应锻炼手的捏与握的功能。方法有:a.拇指对指练习;b.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c.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指;d.揉转石球或核桃;e.捏橡皮球或拧毛巾。以上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20~30 min/次;③步行锻炼。病情许可早日下床活动,但需专人看护,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4 出院康复指导 ①术后颈围护颈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②继续手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后,并做四肢、颈部按摩,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线等;③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隔1 h活动颈部一次;④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要防着凉;⑤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方法:a.颈部前后左右旋转,旋转时颈部肌肉必须在紧张状态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5],15~30 min/d;b.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每次10 min,3次/d。

3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肢体功能的重建护理。手术创伤对躯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促进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必须强化训练患者术前、中、后的及手术耐受能力及术后活动能力,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均影响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小莲,等.肌萎所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2 陈淑贤,曾小芳,李小莲,等.经颈胸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58-1559.

3 王士兰.颈前路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6-77.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操锻炼;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26-03

doi:10.14033/ki.cfmr.2016.26.07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受压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其中神经根型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为了研究和分析颈椎康复操锻炼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资料研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后并进行治疗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9.2)岁,病程(23.9±7.0)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8.1)岁,病程(21.9±6.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可排除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样临床表现的其他干扰性因素,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应治疗方案的协议书,相关的治疗手法均能按计划规范方法操作。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颈椎康复操锻炼,准备动作:站立或端坐,颈肩部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下垂[2]。(1)准备动作后,颈椎缓慢做前屈,后仰,侧旋动作,逐渐达到最大幅度,持续约5 s后恢复准备动作,重复5~10次;(2)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手指交叉贴于枕部后,头用力后仰的同时双手用适当的力量抵抗头部的后仰力度,保持约5 s,重复动作5~10次;(3)恢复准备动作,头颈尽力左旋,双眼视线应越过肩膀望向后下方对侧足后跟部,逐渐增至最大幅度后旋低颈部保持5 s,右侧同前,重复5~10次;(4)恢复准备动作后,双肩向前,前上,后上,向后到中立位以最大幅度缓慢摇转5~10次;(5)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摸前额,逐渐向枕部移动,进而到达两肩部,此动作持续5~10次[3-4]。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2次/d,每次20~25 min,并在每次训练结束时记录相应的时间,训练用时,地点等,并且维持训练的持续性。以上两组患者均按相应的治疗方案持续训练两周后随访,记录训练第2、7、14天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的随访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临床控制:症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5]。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临床情况

随访至3个月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的复况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4例,占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20,P=0.506>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8例,占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837,P=0.092>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颈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而出现颈肩痛,短期内可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可有皮肤麻木过敏、上肢无力、手指动作不灵活等,当牵拉患肢时可有剧烈的闪电样锐痛。体格检查时可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6]。因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探究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地方向。康复训练对人体功能的作用是多方面、多方位、多联系的,不只局限于一点一面,在调节人体功能、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颈椎康复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临床治疗和科研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与常规治疗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常规采用局部止痛膏贴敷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颈椎康复操训练能明显的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甚广,主要运用于辅助患者的康复及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复发或降低复发率,在临床上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还是推荐使用的。另一方面,康复操的研究由于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不够完善,种类繁多,规范化标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还是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桃,胡中,刘建昆,等.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8-150.

[2]甄朋超,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改善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10):750-753.

[3]谢月明.范氏锻炼操对颈椎病康复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37-2338.

[4]何怀云.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33.

[5]刘俊.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6):484-486.

[6]朱立国,张旭,冯敏山,等.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2):1324-1327.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Thera-Band弹性训练带;颈椎周围肌肉病变;康复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5-0065-04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hera-Band Systems on the Muscle Di sease Rehabilitation around Cervical Lesion

MA Li-fang1, CHEN Xiang-xian2

(1.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 Ningbo315175, Zhejiang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241 000, Anhu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of muscle disease around cer vical lesions. Method: experimental group are taken Thera-Band gradual flexibil ity with multi-angle tensile resistance, an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vert ical traction is applied to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month the effect and result s of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Result: Thera-Band gradual flexibility with multi -angle tensile resistance group's muscle strength around the cervical spine andcervical spine activity, such as three-score significantly are higher (P0.05). Conclusion: cervical patients have differen t degrees of muscle diseases, such as low muscle strength, narrow moving range a nd dysfunction; Thera-Band elastic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has good eff ect and prevention on cervical patients.

Key words: systems of progressive exercise; muscle disease around the ce rvical lesions; rehabilitation

大多数人认为颈椎病是由外伤、劳损、炎症、颈椎间盘退化等因素导致的。近年的研究证明 [1]颈椎周围肌肉组织的病变,对颈椎病的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运用Thera-Band 渐进式弹性阻力训练带(Systems of progressive exercise)[2],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阻力大小,可使人方便快捷地从一个阻力强度进行到下一个阻 力强度。在颈椎病的防治上开辟一条自我康复之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经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病人42例,按照颈椎外科手术学-诊断与分型标准[3],分为椎 动脉型1 6例、神经根型14例、脊髓型6例、交感神经型6例。将每类型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其中男6 名、女15名,年龄63~17岁,平均42岁,病程在1~39年;对照组21例,其中男7名、女14名 , 年龄62~22岁,平均40岁,病程1~36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对象已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关节肿瘤、结核等。

1.2 研究方法 将实验人数随机分成Thera-Band训练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对各成员颈椎功能、颈椎周围 的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进行检测与测量,两组根据不同的训练方案,统一场地和时间,每 天一练,训练一个月后评定疗效。两组结果比较以(P

Thera-Band训练组:运用Thera-Band 渐进式弹性阻力训练带练习,力量弱的或女性患者从 黄色训练带开始,也可根据个体自身颈椎力量选择某一颜色的Thera-Band训练带开始。每日 一练,每次练习30 min。练习时将训练带一端固定在不动物上,另一端缠绕于头部,训练带 使脊骨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人体成立位,分别向后、左、右3个方向迈步拉伸训练带,当 拉动到目标长度和规定的角度时停留(停留角度为后伸15~25°、左侧屈22~35°、右侧屈 同于 左侧角度)1 min后,缓慢返回原位继续下一次拉动,当各方向连续完成10次时,练习强度 目 标递增一级或选择难度更大的训练带。练习强度对照训练带伸长百分比与产生力量之间的对 应关系(表1)。

1.3 测量与疗效评价

1.3.1 颈椎功能评定依据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4]( 表2),该表包括:临床症状、临 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三大项目。每个分项目都有级别评分,最高评分为27分。根据治疗前 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通过计算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可 较为客观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善状况, 量化地评价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3.2 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评定 采用Thera-Band金色训练带,在实验前后测试后伸、左侧 屈、右侧屈的肌肉力量,分别记录三个方向上拉长150%(12.5 kg)金色训练带时所停留的平 均时间。

1.3.3 颈椎活动度测量用PWS型颈椎活动测量仪,在前屈后伸、 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方向进行测量,评价对照《临床康复学》[5]中颈椎正常活 动幅度。

1.4 统计方法 计算颈椎功能(包括改善指数、改善率)、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等三大项 ,在实验前后测得量化成绩,所有数据均用Window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

2 结 果

2.1 颈椎功能 颈椎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组人员的颈椎功能较实验前均有改善和提高(P0.05),无统计学意 义。

2.2 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 实验前后比较Thera-Band训练组颈椎病人颈伸肌群、左右侧屈肌群的力量有显著提高(P

2.3 颈椎活动度 实验前后结果显示, 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颈椎活动度呈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与分析

3.1 颈椎周围肌群对颈椎的作用 颈椎的运动及不同姿势需要肌肉或肌群的外源性支持。神经与肌肉的共同协同不仅提供了颈 椎的生理活动,而且肌肉动力系统使脊柱产生运动并维持脊柱的稳定。颈椎周围肌肉构成颈 椎动力平衡系统(Dynamic equilibrium system) 。颈椎周围肌肉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 颈 前部肌群和颈后部肌群[7]。颈前部肌群包括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 。其中舌 骨上下肌群对颈椎的屈曲影响不大,颈前部肌群主要起到屈曲颈椎的作用。颈后部肌群包括 颈浅肌群、颈深肌群。颈后部肌群主要起到后伸颈椎的作用。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地改 变,颈屈概率大为增加,作为为支配颈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不同肌群,在不良、精神紧 张等因素影响下,长时间保持屈颈姿势,颈伸肌群因对抗重力而产生的前负荷,呈向心/离 心性收缩,可引起肌纤维损伤、颈后部肌群肌力减弱,直接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破坏及力学 性能降低而发生颈椎退变[8]。也因长期屈曲位造成颈前部肌群产生强直收缩、伸 展性下降甚至消失,颈椎活动范围减小。

有实验表明[9],颈部活动时人们对头颅姿势的控制与颈部周围肌群在三维方向上 力矩产生 关系密切,大部分颈部肌肉在颈椎运动过程中维持80%的峰力矩。因颈部肌肉和键的力臂较 小,头颅运动时的力臂较大,在两者力臂不匹配的情况下,颈部肌肉必须产生足够大的肌力才 能满足头颅运动所需的力矩。肌群状态良好时可使颈部各肌群地运动模式呈一致性;当颈部 肌肉功能异常时可产生异常的运动模式。这一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对颈部周围的结构产生机械 压迫和炎症物质刺激。影响颈椎周围血管、神经以及脊髓等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致使 头痛、头晕、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运动及感觉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发生。颈椎病 必然导致肌肉力量减弱、机化、粘连,使肌肉、韧带弹性减退。本实验对实验对象检查时, 颈椎功能、颈椎周围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各项评分均很低。

3.2 Thera-Band训练带抗阻训练对颈椎周围肌群的作用 现阶段普遍认为,低负荷、长时间牵引是恢复正常组织长度的最有效的办法。颈椎垂直牵引 疗法被广泛用于临床。理论上讲传统牵引使紧张的肌肉等到舒张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也可 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压力与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 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其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压迫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消除致痛炎性物质刺激。但是从本实验结果显示,垂直牵引后颈椎周围肌群力量与Ther a-Band抗阻训练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P

Thera-Band抗阻训练的核心理念就是渐进式阻力训练,运用不同的颜色难度(米、黄、红、 绿、蓝、黑、银、金)弹性塑胶带进行抗阻训练。患者可逐渐递进牵拉时间与牵拉负荷,当 运动范围增大时,负荷可逐渐增大,牵拉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颈部在日常活动中要完成静力 学和动力学的双重负担,并维持颈椎的稳定以实现其正常生理功能。Thera-Band训练方案要 求牵拉到目标长度并在规定的角度停顿1 min,徐缓回到起点再进行下一次的牵拉。主要体 现 动静结合,动是让肌肉感觉到速度、力量、位置,使脊柱周围肌张力达到疲劳阈值, 失去反 射性收缩力;静是通过间歇性等长收缩(1 min停顿)产生的低负荷阻力使相关肌肉紧张。 等 长收缩使肌肉中胶原蛋白重新排列,维持肌肉的代谢能量,预防肌肉废用与萎缩[10]。据叶 添文等研究显示[1],废用与固定会在7周后引发营养不良与疤痕组织形成,同时还 会伴随着 结缔组织功能紊乱、异常胶原蛋白形成,颈椎病人的颈前部群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废用。 三个停留角度(后伸15~25°、左侧屈22~35°、右侧屈同于左侧角度)均是本方向上力臂 最长 、抗阻力最大的点,以此增加肌群力量,产生足够大的肌力满足头颅运动所需的力矩。改善 颈椎病抵抗能力,减轻转动颈椎时带来的疼痛。

3.3 Thera-Band训练带抗阻训练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作用 由于颈椎周围肌群的强直收缩和避免因转动牵拉周围肌群造成的疼痛与眩晕,颈椎病患者的 颈椎活动度存在不同程度地障碍。这种障碍是因椎间关节内外纤维组织挛缩或瘢痕粘连引起 的。纤维组织主要由粘弹性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构成,该纤维在缺乏应力牵张下有自行收缩 的倾向,增加粗纤维及细纤维间的横键,互相牢固可形成致密的瘢痕组织造成关节挛缩。Th era-Band训练带由低到高的牵引力,能延长胶原纤维的弹性和塑性。实验证明[11] ,短暂的 牵引只能使胶原纤维产生弹性延长,而胶原纤维在反复多次特别是持续较久的牵引后方能产 生较多的塑性延长。持续性延长是产生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Thera-Band训练 要求牵拉到目标长度并在规定的角度停顿1 min,并往返10次牵拉挛缩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 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已经达到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采用Thera-Band训练带,抗阻牵拉和多角度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可以较短时间内提高颈 部肌肉及韧带的力量,改善颈椎功能、扩大颈椎活动度。比较传统垂直牵引更好地解决颈椎 两侧的肌肉粘连和颈椎活动度问题,避免了颈椎因过度活动而带来的副作用,起到仅锻炼肌 肉而避免颈椎各关节磨损的作用。Thera-Band训练带用颜色区分训练难度对于患者来说是一 种非常有益的正向反馈,也增强了患者训练时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 损伤杂志,2005,20(2):71-73.

[2] 省略.

[3] 贾连顺,李宝顺.颈椎外科手术学-诊断与分型标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84-102.

[4] 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35-36.

[5] 黄东峰.临床康复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247-259.

[6] 姜淑云,严隽陶,房敏,等.颈椎病人颈伸肌群等速运动测试试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 药,2006,2:13-15.[7] 余哲主编.解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

[8] Hannecke V ,Mayoux Benhamou MA ,Bonnichon P,et al.Metabolic differentiat ion of the human long us collie muscle. Morphologies,2001,85(269):9.

[9] A.N.Vasavada,B.W.Peterson,S.L.Delp.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tuning of ne ck muscle activation in humans[J].EXP Brain Res,2002,147:437-44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颈椎病;围手术;护理;康复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继发颈椎稳定性失调,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依次多见于C5~6、C6~7、C7~T1,患者均感颈部不适、颈肩肌紧张、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并触电样麻木,手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失调,有步态不稳,似踩棉花样的感觉,同时伴不同程度感觉障碍,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因此,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基本原因;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也可引起颈椎病,而损伤则可诱发、加速、加重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伏案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诱发或加速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或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加重经CT、MRI证实有压迫症状应尽快手术治疗。现就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作一综述,以便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通过对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及疗效随访,较好地改善了颈部及四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4岁。颈前路术式31例,颈后路术式15例。其中自体取骨植骨13例,包括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多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者,行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C3~4椎间盘摘除加后纵韧带骨化灶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2 护理

2.1 入院后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 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疾病相关知识及同种疾病治疗情况。颈椎病患者病程长,需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加上颈部手术的特殊性,患者除了害怕疼痛外,更重要的是担心手术安全及效果;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根据患者的心态,可请手术治愈的颈椎病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中无痛、术后止痛方法及康复情况。医护人员应详细反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消除恐惧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手术前配合训练、准备及护理 (1)枕颌带牵引:缓解颈肩肌痉挛,减轻颈椎管压力及颈脊髓的压迫。并随时观察病情,确保牵引效果。(2)入院后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咳嗽导致手术后伤口疼痛、颈椎活动而影响手术效果;减轻气管炎症,避免排痰不畅可能出现窒息危及生命。(3)术前一周配合训练:颈前路术式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因术中长时间处于仰卧伸颈位,将气管拉向一侧才能更好地暴露椎体,利于手术操作。颈后路术式练习俯卧位,术前练习5天,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每日2~3次,每次30 min,以适应术中耐受性;教会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训练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不习惯;床上训练移动躯体,更换体位,下床方法,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肌力减弱或丧失,也为术后下床活动做准备;选择卧、立均合适的颈托,并教会正确使用方法。(4)配合医生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及身体状况;术前一日交叉配血,遵医嘱做药敏试验。(5)术前常规备皮,洗澡更衣。颈后路术式备皮范围: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颈前路术式备皮范围:上至下颌缘,下至双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男性患者剃胡须。取骨植骨者备会阴及双髂部,上至肋缘,下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6)术前一日晚排便或灌肠后禁食,术晨禁饮6 h;术晨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护送入手术室前协助患者解小便,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送入手术室应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7)备好麻醉床单位,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挂钩、点滴挂钩或架,血压计或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

2.3 术中的配合及注意 手术室内调节合适温湿度,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开始前及结束前和结束后均要清点好各种器械及术中用物;术毕包扎好切口敷料,连接好引流管并牢靠固定。

2.4 术后观察及护理

2.4.1 术毕安置与交接 术毕安置患者于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及皮肤受压情况。颈前路注意患者枕部、颈背、骶尾、双足跟皮肤受压情况;颈后路注意患者的鼻部、面部、双侧胸大肌肋缘、双髂前上棘、双膝关节皮肤受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班医师及护士长。

2.4.2 体位 术毕回病房佩带合适颈托,颈前路术式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颈后路术式取仰卧位,一般去枕平卧3个月;肥胖、体重者为防引流不畅压迫神经的危险,多以侧卧位为佳,颈面部垫枕与肩高一致;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转动。

2.4.3 监护与观察 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尤其是高位颈椎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有无缺氧表现,如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憋气等,并根据监测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氧效果,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影响通气功能,手术刺激脊髓而致脊髓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变化,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可能,立即向医生汇报积极救治。

2.4.3.1 颈前路于术后注意事项 颈前路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1~2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注意颈部有无增粗,发音是否改变,及时观察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表现。因喉返神经损伤及颈深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 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临床表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立即拆除缝线,排除积血,解除压迫,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待呼吸情况改善后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

2.4.3.2 颈后路手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引流液为清澈淡红色,应予以重视。如颈椎管狭窄,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有可能因蛛网膜完整而硬膜缺损而无法识别引起撕裂,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2];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切开探查者,临床所见脑脊液外漏一般在术后3~4天发生,应予重视;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改为俯卧位、正压引流或拔出引流管,加大抗生素用量,局部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必要时手术修复。颈后路术式还应注意术后引流不畅,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脊髓,术后定时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四肢麻木,能否自主活动并与术前相比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4.4 术后各管道的护理 遵医嘱给氧,提高血氧度,观察给氧效果,给氧时间超过24 h应常规更换湿化瓶、给氧导管、鼻塞,停给氧遵医嘱;伤口引流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一般24~48 h拔引流管或遵医嘱;准确记录尿量,拟视血容量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2.4.5 颈托应用及护理 颈椎术后即佩带颈托,托扶颈部,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帮助恢复功能,提高疗效。睡眠时也勿随意取脱[3];术后佩带颈托一般3个月,去除颈托需常规行X线片复查示植骨融合后方能去除。术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颈托,让患者立、卧试戴均合适,便于术后适应佩带,预防术后并发症,所以护士应详细讲解颈托的佩带、脱取、使用、保养等方法,并要求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复述且能在护士指导下正确操作。佩带颈托松紧适宜,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过松影响制动效果,过紧颈托边缘易压伤枕骨处皮肤,并影响呼吸;颈托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因其材料为优质泡沫,吸汗性能差,故颈托内应垫棉质软衬垫,以利于汗液吸收,每日更换内衬垫1~2次,确保颈部舒适、清洁;佩带颈托期间,保持颈托清洁,必要时用软刷蘸洗洁精清洗干净,毛巾擦干,置阴凉处晾干;加强颈部皮肤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佩带颈托期间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协助并教会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情况,并定时按摩。

2.4.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定时轴位翻身,轻叩背部,术后平卧2~4 h后,在颈托制动下,按每2 h轴位翻身1次,侧卧时枕头高度同一侧肩宽;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皮肤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2.4.7 药物应用情况 遵医嘱准确、及时、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脱水剂。

2.4.8 饮食护理 术后第一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1周后视病情改为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促进康复。

2.4.9 拆线时间 颈前路术式一般5天拆线,颈后路术式一般12天左右拆线,髂骨取骨处11天左右拆线;一般拆线后即行去除颈托颈椎拍X线片,但颈椎保持不活动,拍片后即刻带上颈托。

3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当日即可开始肢体关节主动、被动功能训练。

3.1 被动锻炼 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上至下,每天2次,每次30 min。

3.2 主动锻炼 (1)双手握力和手指伸屈练习:用力握拳,手握各种物体,如小皮球、握力器等,揉转健身球,练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 min。(2)肢体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旋转;肘关节伸屈;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背屈;每天3次,每次30 min;手功能协调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3)深呼吸,吹气球练习,每天2次,每组10~20下。(4)下床时间:一般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或遵医嘱选择下床时间,先抬高床头取半坐位,若无头晕不适,可由护理人员搀扶下床活动。

4 出院指导

4.1 出院护送 防止颈部外伤,尤其汽车急刹车时的惯性原理致颈部前后剧烈活动,导致损伤,所以出院乘车回家需平卧为妥;如无法平卧,取侧坐位。

4.2 头颈的位置与制动 术后继续佩带颈托3个月,保持颈托清洁,松紧适中,内垫小毛巾或软布确保舒适,防皮肤压伤;始终保持颈置中立位,平视前方,卧位时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椎正常曲度;禁止做低头、仰头、旋转动作;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看书报、防颈部过度疲劳;避免枕高枕,保持颈部功能位,有利于康复,特殊情况遵医嘱。

4.3 锻炼 继续住院期间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加强肢体及各关节的锻炼,保持正常肌力,加大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开始在颈托保护下做项背肌的抗阻训练,每次用力5 s,休息5 s,每组做20~30次,每2 h做1组,持之以恒,促进颈部肌肉血液循环,防止颈背肌失用性萎缩。

4.4 复查 一般要求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如伤口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复诊,3个月后6个月复查1次。

4.5 出院后注意事项 (1)6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工作中注意不能长时间持续屈颈,保持颈椎正常曲度防复发;术后3个月内禁抬重物。(2)出院后若工作单位、地址、电话有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住院病区,以利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而有效的科普宣传,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适当的颈保健操训练可延缓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脊髓型颈椎病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为首选,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贯穿于全程。术前有效地沟通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及功能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而手术的成功与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中配合娴熟、术后细心观察护理及科学的功能训练息息相关。术后早期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把握锻炼的时机、强度、幅度、循序渐进及个体化指导锻炼的原则,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及时指导调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导持之以恒,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30-33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9-01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常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现将我科对38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8~69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7例,颈前后路联合术式5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病患者病程长,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同时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风险大,术后易出现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高度精神紧张及恐惧感。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

(1)气管推移训练:颈前路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行气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四指将气管推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肿及颈部皮肤破损。

(2)手术训练:颈前路手术练习仰卧位:患者肩部垫一软枕,头颈充分后仰,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颈后路手术练习俯卧位: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3)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增加肺的通气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利术后痰液排出。吸烟者入院后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尿储留和便秘。

(5)床上移动躯体训练:选择合适的颈托,教会使用方法,指导床上更换、下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术后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可防止出血和植骨块滑出[2],切勿随意搬动、扭曲,以防植骨滑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同一水平线翻身。侧卧时颈部垫枕与肩高一致。

2.2.2 呼吸道护理:颈前路手术因长时间牵拉气管、食管造成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喉头水肿通常在36h~48h达高峰[3],床旁备气切包、吸痰、吸氧用物。密切观察颈部肿胀、伤口渗血、引流液情况,如患者颈部肿胀明显、伤口渗血渗液多、引流管引流不畅。并伴有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及时通知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术后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

2.2.3 监护及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高位颈椎手术后,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情况。麻醉清醒后动态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与术前相比较。 如有双下肢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脊髓损伤可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的表现,警惕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可能。

2.3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

2.3.1 被动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四肢肌肉按摩.从下向上进行四肢关节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2.3.2 主动锻炼

(1)术后第一天即可视病情进行四肢关节和肌肉锻炼及扩胸运动,双手握力及手指屈伸训练。

(2)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佩戴颈托下床活动,先取半卧位,适应后逐步坐起、站立、行走。

2.4 出院指导

(1)术后佩戴颈托2~3个月[4],6个月内不得负重。

(2)纠正不良的坐、站、行走、工作的姿势,避免颈肌疲劳。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避免肩颈部受凉、外伤。

(3)加强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肌肉萎缩。

(4)术后每月定期复查,X线提示植骨椎间隙融合后可考虑取下颈托。

3 结果

本组38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除一例未到3个月自行取下颈托导致植骨脱落外,脊髓压迫症状均有缓解。

4 讨论

颈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前有效沟通消除心理阴影、积极完善术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护士要认真完成每一项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2] 赵瑛.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5,4(1):1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病人围术期分阶段性进行自护指导的培训。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的指导,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自护指导在颈椎病人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自护培训指导,使病人能正确系统地进行自护,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颈椎病病人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不同程度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以及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减少并发症,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对相关的自护知识缺乏,故对于围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护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将自护理论运用于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外伤病人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1岁;住院10 d~45 d;运动感觉全部丧失6例,部分运动感觉减退54例。

2 自护指导方法及内容

2.1 方法

病人入院即由岗位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分阶段制定自护培训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同时参与,采取床边示教讲解,并发放相关资料,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时评估及全程监护。

2.2 指导培训内容

2.2.1 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术前病人对手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完成自护活动需要智慧、经验和他人的指导和帮助[1]。针对此种心理,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护理:①术前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病人紧张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解除病人紧张的心理。③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大概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解除其恐惧的心理。④指导病人家属对其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关心爱护病人。 术前饮食:指导病人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适应性生活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的方法。要求吸烟病人戒烟,每日早晚各做20个深呼吸训练,指导病人正确采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方法。

2.2.2 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在执行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中,要求病情稳定后着重强调床上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瘫痪病人尤为重要,可指导主动或被动运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应用部分补偿系统进行床上操练习,操作前指导病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每个动作5遍。床上操练习方法:采取腹式呼吸,目的是激发小腹部的9条经络,使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同时有利于大脑的调整与安眠[2] 。身体仰卧,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右手掌心压向左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同法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左手掌心压向右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右侧腿屈膝平放,左侧腿抬起平放,右侧腿向旁侧打开30°后收回原位[3]。另左侧腿同法练习。两腿后跟不离开床面,同时外旋转内旋转左右摇摆,活动脚趾。床上操练习完毕后,可请家属帮助按摩。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床上操练习,做床上操的动作稍缓慢,并用好护栏,注意安全。

1.2.3 康复期的自护指导

在病情稳定后,要求指导病人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达到恢复该功能的目的,不论对于神经系统,还是肌肉本身,只有进行该项功能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要求[4]。例如走路功能,只有进行走步的各项动作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学会走步。功能锻炼要求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如平卧、翻身、做起到自己吃饭、看书、穿衣等,要求护士给予全面指导,反复评估,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3 结果

对60例病人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初次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对自护知识知晓率达98%,本组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 讨论

对于颈椎伤病的治疗,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伤病病人,除采取各种临床治疗外还应包括治疗结束后的职业训练、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安排与训练等。颈椎外伤病人功能锻炼多数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然而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于功能锻炼普遍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本身也不敢或是不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自护知识缺乏,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惑,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自护指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整行为[4]。自护理论为评估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康复功能指导,使病人及家属能及时掌握疾病自护的护理技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4.

[2] 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大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5190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病人围术期分阶段性进行自护指导的培训。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的指导,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自护指导在颈椎病人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自护培训指导,使病人能正确系统地进行自护,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颈椎病病人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不同程度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以及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减少并发症,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对相关的自护知识缺乏,故对于围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护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将自护理论运用于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外伤病人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1岁;住院10 d~45 d;运动感觉全部丧失6例,部分运动感觉减退54例。

2 自护指导方法及内容

2.1 方法

病人入院即由岗位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分阶段制定自护培训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同时参与,采取床边示教讲解,并发放相关资料,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时评估及全程监护。

2.2 指导培训内容

2.2.1 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术前病人对手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完成自护活动需要智慧、经验和他人的指导和帮助[1]。针对此种心理,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护理:①术前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病人紧张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解除病人紧张的心理。③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大概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解除其恐惧的心理。④指导病人家属对其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关心爱护病人。 术前饮食:指导病人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适应性生活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的方法。要求吸烟病人戒烟,每日早晚各做20个深呼吸训练,指导病人正确采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方法。

2.2.2 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在执行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中,要求病情稳定后着重强调床上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瘫痪病人尤为重要,可指导主动或被动运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应用部分补偿系统进行床上操练习,操作前指导病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每个动作5遍。床上操练习方法:采取腹式呼吸,目的是激发小腹部的9条经络,使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同时有利于大脑的调整与安眠[2] 。身体仰卧,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右手掌心压向左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同法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左手掌心压向右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右侧腿屈膝平放,左侧腿抬起平放,右侧腿向旁侧打开30°后收回原位[3]。另左侧腿同法练习。两腿后跟不离开床面,同时外旋转内旋转左右摇摆,活动脚趾。床上操练习完毕后,可请家属帮助按摩。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床上操练习,做床上操的动作稍缓慢,并用好护栏,注意安全。

1.2.3 康复期的自护指导

在病情稳定后,要求指导病人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达到恢复该功能的目的,不论对于神经系统,还是肌肉本身,只有进行该项功能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要求[4]。例如走路功能,只有进行走步的各项动作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学会走步。功能锻炼要求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如平卧、翻身、做起到自己吃饭、看书、穿衣等,要求护士给予全面指导,反复评估,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3 结果

对60例病人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初次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对自护知识知晓率达98%,本组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 讨论

对于颈椎伤病的治疗,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伤病病人,除采取各种临床治疗外还应包括治疗结束后的职业训练、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安排与训练等。颈椎外伤病人功能锻炼多数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然而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于功能锻炼普遍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本身也不敢或是不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自护知识缺乏,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惑,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自护指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整行为[4]。自护理论为评估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康复功能指导,使病人及家属能及时掌握疾病自护的护理技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4.

[2] 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大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5190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椎间盘移位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和(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是临床上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健康相关知识的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我科为颈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提供入院、术前、术后、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2月我科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岁。2组性别比、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疾病知识。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评价标准 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入院当日1.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陪患制度,作息制度;2.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相关疾病知识。入院第1天介绍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入院第2天至术前1.手术目的及方法;2.术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饮食训练。3.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颈托的选择和使用;4.心理指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当日1.术后立即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限制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2.介绍放置引流球的目的及意义,如何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改善;4.指导握手、纂拳及肱四头肌功能锻练;5.术后6 h禁食水,6 h后进冷流食(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少食多餐。6.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1.佩戴颈托可取斜坡30°~60°仰卧位;2.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3.加强手部及肱四头肌的功能锻炼;4.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术后第2天1.佩戴颈托坐床缘;2.进食半流食,加食水果、蔬菜;3.加强四肢及关节的功能锻练。术后第3天1.拔除引流球后佩戴颈托由他人扶行;2.进食软食,逐渐增加含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饮食。出院前指导1.佩戴颈托3个月;2.保持良好的站坐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后仰及剧烈活动;3.介绍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枕头不宜过高,7~10 cm为宜;5.术后1、3、6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随诊。

注:路径表在应用过程中应填写备注栏包括施教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表1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及训练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的方法及适应证,减除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术后及康复教育,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懂得了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不懈地治疗和锻炼[3];使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冬春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等。总之,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康复教育,丰富了患者有关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4]。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常常出现教育内容遗漏和重复,患者遇到问题四处询问,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答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路径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反馈,避免了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部灌输给患者致使患者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长定期检查路径的实施情况,督促护士必须按时落实好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6]。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按照路径的时间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交流的机会,预防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作为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候铁胜,倪斌,等.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218?221.

2 何瑞仙,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24.

3 娄湘红,杨晓霞主编.使用骨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2?333.

4 朱以芳,余鸣,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 护理杂志,2006,23:41?43.

5 张颖.健康教育路径在军队中心医院的应用与评价.医院管理杂志,2007,14:528?530.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颈椎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59-02

1 临床资料

共组病人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其中颈椎骨折21例,颈椎间盘突出18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病人常认为颈椎为手术,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又使其痛苦万分。因此,这类病人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矛盾的心理,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自病人刚入院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有关解剖及手术常识,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教,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及信任感,消除其顾虑,使病人明白良好的心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患者,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以暴露术野,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术前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开始时持续5min/次,逐渐增加至30―40 min,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双手无力者由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训练。

2.1.3 卧位进食训练 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必须重视术前的卧位进食训练。因为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位进食训练,术后常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本组病例25例是颈椎病患者,很不适应卧位进食,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前进食训练时,不仅要嘱咐患者进食速度宜慢而均匀,以免引起呛咳,也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1.4 床上排便训练 术前3d开始训练在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因不适应床上排便而致尿潴留和便秘。

2.1.5 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床上有效呼吸及咳嗽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6 预防压疮 对于颈椎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注意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呈一直线,避免拖、拉、推,应将患者抬起。保持床单、皮肤的清洁干燥,床上擦浴每日2次,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颈椎骨折患者术前不便翻身时,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四肢、抬臀。对于4例高位截瘫患者给予四肢关节、肌肉的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避免某一部位受压过久。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 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予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监测,吸氧4L/min,特别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强弱,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2 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平卧于硬板床上即可使用颈椎枕,颈椎枕的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比使用者的拳略低一点为宜,颈椎枕放置于患者颈后部尽量靠近患者的肩膀。颈部两侧使用砂袋制动:助患者侧卧位时,将2个颈椎枕重叠在一起,使颈椎枕的高度与肩同宽。经常观察患者在仰卧时和侧卧时颈椎枕的高度,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颈椎枕的高度[1]。术后第2天开始肢体放松及伸屈活动锻炼。10d 后可戴颈围离床慢走。

2.2.3 伤口引流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伤口周围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如敷料被血液渗透,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要立即夹管去枕平卧,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

2.2.4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即给予持续吸氧4L/min,常规沐舒坦雾化吸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及血氧饱和度数值决定吸痰与否及吸痰次数和时间;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方法的锻炼和有效咳嗽的练习 [2]。

2.2.5 进食指导 颈椎前路手术后1周为水肿期,4-5d为高峰期。因此,手术患者术后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术后1-2d 进食温凉的流质,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d改为半流,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先在颈托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流质时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普食时由他人喂食,且避免进食干燥、粗糙的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呛咳和窒息。

2.2.6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高热或持续高热,可导致全身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出现高热,当体温超过39℃时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头部冰敷,四肢大动脉处50%酒精擦浴、冰敷,足部热敷,调节室温20℃―23℃,同时补充足够水、电解质、氨基酸,补偿高热消耗。2例患者以冰生理盐水灌肠,半小时后观察体温变化。

2.2.7 预防尿路感染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术后48h(镇痛泵作用消失)后拔除导尿管[3]。对不能自行排尿者,从留置尿管就开始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并于每次时鼓励病人使用腹压或做下腹部按摩,争取在术后3-5d采用腹部按摩挤压排尿方法代替留置导尿管[4]。

2.3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可指导病人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某些上肢运动受损的病人,卧床时可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和病人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玩健身球等精细动作训练。截瘫病人应帮助其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置肢体于功能位、舒适位。如病情平稳,术后第3天可在颈围保护下采取半坐卧位,术后3个月内须佩带颈围,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出院后应避免不良姿势,如颈椎过度扭转,长时间前屈、睡觉时枕头过高、近期长途旅行等,以免影响术后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2.4 生活指导

①枕头8-15cm高为宜,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材料。选择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如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它可以随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②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进行头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及上肢伸展、扩胸等活动。③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避免剌激性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

3 体会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46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我们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精心实施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7.

[2]潘纯媚. 最新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7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1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疾患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28例颈椎疾患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种颈椎疾患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1岁。其中颈椎不稳6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颈椎骨折伴滑脱9例。

2 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病人往往存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顾虑手术后瘫痪。因此病人会感到非常焦虑紧张,他们会因此怀疑自己能否经受住手术,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是否技术高超等。术前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他们目前疾病的状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给以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 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向病人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本人或家属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通常训练3~5天。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推移训练可提高患者在术中牵拉的耐受性[1],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1.3 床上大小便训练 为避免排尿排便困难,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应用便器,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腹压,排空大小便,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的机会及便秘。

2.1.4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宣教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并说明吸烟对手术及术后的危害,劝其戒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5 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锻炼;(2)有效咳嗽锻炼;(3)吹气球练习[2]。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给予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颈椎手术尤其是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再加上颈椎前路手术中因长时间的牵拉气管食道造成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术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雾化完毕即轻拍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3)对体弱或肺功能欠佳者可予以吸痰。(4)加强饮食指导:术后以冷流质为主,逐步过度到半流质至普食,减轻咽部水肿及出血,教会病人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3] 。

2.2.3 的安置及颈托的配带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颈部转动,予以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大部分病人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下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颈托。我院采用的是前后两片式颈托,前后片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并协助病人配带,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在稳定。

2.2.4 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防止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发生窒息时便于抢救,特别是手术当天,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需再进手术室去除血肿,使呼吸通畅。如发现切口渗血多,引流量增多,病人主诉吞咽困难、声嘶、呼吸不畅、无力,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5 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和家属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如肢体抬高,关节屈伸,每天5~6次,每次20~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更为重要。

2.3 出院指导 如何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2.3.1 出院时教会病人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方法,叮嘱病人需继续配带颈托3~5个月。

2.3.2 避免颈部震动或扭曲,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到。

2.3.3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劳动姿势,

2.3.4 定期门诊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 小结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手术部位复杂,周围与许多器官及组织相邻,一旦损伤脊髓或神经,病人即可出现呼吸暂停。良好的医疗设施、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邹长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974-975?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 颈椎疾患;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疾患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28例颈椎疾患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种颈椎疾患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1岁。其中颈椎不稳6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颈椎骨折伴滑脱9例。

2 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病人往往存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顾虑手术后瘫痪。因此病人会感到非常焦虑紧张,他们会因此怀疑自己能否经受住手术,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是否技术高超等。术前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他们目前疾病的状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给以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 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向病人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本人或家属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通常训练3~5天。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推移训练可提高患者在术中牵拉的耐受性[1],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1.3 床上大小便训练 为避免排尿排便困难,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应用便器,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腹压,排空大小便,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的机会及便秘。

2.1.4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宣教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并说明吸烟对手术及术后的危害,劝其戒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5 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锻炼;(2)有效咳嗽锻炼;(3)吹气球练习[2]。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给予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颈椎手术尤其是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再加上颈椎前路手术中因长时间的牵拉气管食道造成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术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雾化完毕即轻拍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3)对体弱或肺功能欠佳者可予以吸痰。(4)加强饮食指导:术后以冷流质为主,逐步过度到半流质至普食,减轻咽部水肿及出血,教会病人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3] 。

2.2.3 体位的安置及颈托的配带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颈部转动,予以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大部分病人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下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颈托。我院采用的是前后两片式颈托,前后片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并协助病人配带,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在稳定。

2.2.4 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防止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发生窒息时便于抢救,特别是手术当天,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需再进手术室去除血肿,使呼吸通畅。如发现切口渗血多,引流量增多,病人主诉吞咽困难、声嘶、呼吸不畅、无力,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5 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和家属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如肢体抬高,关节屈伸,每天5~6次,每次20~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更为重要。

2.3 出院指导 如何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2.3.1 出院时教会病人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方法,叮嘱病人需继续配带颈托3~5个月。

2.3.2 避免颈部震动或扭曲,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到。

2.3.3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劳动姿势,

2.3.4 定期门诊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 小结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手术部位复杂,周围与许多器官及组织相邻,一旦损伤脊髓或神经,病人即可出现呼吸暂停。良好的医疗设施、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邹长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974-975

2 许蕊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44-345.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3篇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压迫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行走活动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带来困难,同时心理也产生不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关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期间的一般护理已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康复需要。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脊髓型颈椎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 例,男31 例,女17 例;年龄34~74 岁,平均54.7 岁。病程7个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

1.2 手术方法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ORION钢板或ZEPHIR钢板)。

1.3 结果 本组采用Odom′s临床疗效评定,48 例中39 例得到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5 例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吞咽困难,3 例短暂声音嘶哑,经过对症处理10 d内缓解。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而机体的功能康复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脊髓型颈椎病因进行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病程长,而且病人对该手术了解甚少,又由于脊柱外科手术的复杂程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病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对手术的担心和术后恢复期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大多心情紧张、焦虑。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耐心向病人介绍该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成功病例以及注意事项,安排好需要的费用,说明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充分协调。

2.2 术前康复护理

2.2.1 术中体位及术后卧位训练 a)训练术中卧位:患者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位并制动,直至能坚持1~2 h;b)训练术后卧位:仰卧位时枕不宜过高,侧卧位时头可略抬高,使颈与躯干保持一条直线不向任何方向偏离,并教会其翻身的方法;c)训练卧位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造成尿潴留和便秘。

2.2.2 气管食管牵拉训练 用一侧手四指将气管食管向非手术切口侧牵拉,另一手协助推移,牵拉要使气管食管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每次10~20 min,逐渐增加至能耐受20~40 min,而且不发生呛咳。一般在术前3~5 d开始训练,注意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喉头水肿、疼痛,同时要禁烟,做好口腔护理,不吃刺激性食物,以防术中呛咳。

2.2.3 评估四肢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并记录,为术后对比提供依据。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呼吸道康复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中只有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暴露椎体,而长时间受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同时术中对脊髓的刺激也可使脊髓和神经水肿,呼吸肌麻痹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压迫等原因皆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a)吸氧。术后立即面罩或鼻塞吸氧,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鼓励咳嗽排痰,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咳痰的重要性,以得到积极配合。b)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病人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做有效咳嗽,练习腹式呼吸。咳嗽方法: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缩,一次吸气,连咳三声停止,缩唇时将余气尽量呼尽。腹式呼吸方法: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出,吸呼气要缓、细、均匀。呼气时,可见上腹部鼓起,吸气时内收,而胸廓保持最少活动幅度或不动,每天3次,每次10~15 min,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这样训练可使肺通气量增加,有助于气体交换,改善全身氧供应情况[1]。c)术中对食管、气管的刺激,使病人常有喉头水肿、吞咽困难,这样进食尤其是老人极易发生误吸,加上喉上神经损伤也是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损伤表现为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因此术后应以半流食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2]。

2.3.2 术后特殊体位的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颈部制动,可用颈围护颈,按术前训练的方法指导卧位及翻身。

2.3.3 切口引流护理 经常巡视、观察创口渗血情况,注意切口周围有无肿胀,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拆除颈部缝线,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此时应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并去枕平卧,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症状,并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处理[3]。

2.3.4 吞咽与进食 一般术后6 h开始给予半流质饮食,药物应研碎,逐步过度给予普食。对于一过性咽喉痛、吞咽困难者,给予雾化吸入、消炎止痛等处理,予以流食少量多餐或适当的静脉营养支持。

2.3.5 大小便护理 无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大多能自行排尿,术后尿潴留者,给予持续导尿,便秘者要调节饮食结构,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6 休息与活动 若病情稳定,术后24 h可在颈托保护下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颈部水肿、出血,改善呼吸,有利进食,72 h后可下床活动。

2.3.7 神经系统评估 术后要全面、认真、详细、精确的评估神经系统,严密观察病人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观察的方法:a)触摸病人四肢,让病人活动双手双脚,检查其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是否存在;b)留置尿管者,牵拉尿管检查其膀胱是否有感觉。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的髓节,造成四肢及膀胱感觉、运动的不同障碍,甚至全部丧失。对术后有排尿障碍的患者,排除因卧床、使用导尿管、麻醉剂引起的因素外,考虑相应的神经损伤,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及时处理。

2.3.8 预防可预见性并发症 a)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结石,鼓励病人多饮水,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尿袋低于膀胱区,保持尿道口清洁。b)压疮的预防,卧气垫床,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皮肤清洁干燥。

2.3.9 障碍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护理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提高活动力,调整活动的协调性,改善全身机体状态。a)评估术后肢体的肌力、感觉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功能锻炼计划;b)手功能锻炼。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并拢及握拳障碍)[4],因此主要锻炼手的捏与握的功能。方法有:(a)拇指对指练习;(b)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c)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纸;(d)揉转石球或核桃;(e)捏橡皮球或拧毛巾。以上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每次20~30 min;c)步行锻炼。病情许可可早日下床活动,但须专人看护,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4 出院康复指导 a)术后颈围护颈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b)继续手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后,并做四肢、颈部按摩,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线等;c)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隔2 h活动颈部1次;d)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要防止着凉;e)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方法:(a)颈部左右前后旋转,旋转时颈部肌肉必须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5],每天15~30 min;(b)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每次10 min,每天3次。

3 结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机体功能的重建护理。本组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情况表明,患者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同样重要。强化训练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体位和手术耐受能力及术后活动能力,积极预防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影响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春燕,陈书勤.颈前路减压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14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23.

[2]王惠琴,汪四花,林芬.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87889.

[3]苏丽萍,郑文痫,黄孔阳,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142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4篇

颈椎前路手术是我们骨科临床治疗颈椎疾病的重要方法,其适应征包括:①颈椎髓核有突出者;②椎体后缘有骨刺或软性致压物压迫脊髓者;③颈椎椎体间关节松动、不稳、伴神经症状需固定者;④椎体前方骨刺压迫或刺激食道已造成吞咽困难者等[1、2]。

作者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106例患者进行总结,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6例,其中男85例,女21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55岁。颈椎病62例,颈椎骨折18例,颈椎脱位15例,颈椎失稳症8例,颈椎椎体破坏3例。手术方式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为主。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风险大,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害怕疼痛、残废或死亡,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如有神经压迫症状又非常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护理人员应与医生一道长期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多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成功的病例,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给予安慰、鼓励。向患者讲清此病发展的不良后果。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促进机体康复,实施多种有利措施使患者更加配合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2.1.2 术前训练及术前准备 ①气管推移训练:用4个手指将气管推向一侧,偏离中线2 cm左右,以不憋气为宜。术前1周开始练习,前3 d2~3次/d,15 min/次,以后逐渐增至30~60 min/次[3];②床上排尿、排便、翻身训练:术前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预防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尿潴留或便秘。指导患者练习仰卧或侧卧,掌握正确翻身方法,翻身时让颈部与躯干保持一轴线;③有效咳痰训练:术前1周戒烟,指导患者床上练习有效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④准备合适颈托:术前选择好合适患者的颈托,因为术后需颈托制动。在选择颈托时需把术后伤口敷料的厚度考虑进去,更好保证术后颈椎稳定性;⑤术前一天做好术区备皮,减少术中术后感染,交代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等措施。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定期检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等,并交代家属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2.2.2 术后 患者术毕即戴颈托,搬动患者时必须有专人扶持患者头颈部,另有3人站在患者右侧,保持头、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患者平卧时,颈后垫一软枕,使患者舒适[1]。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须卧床并在颈部两旁放置沙袋固定颈椎。

2.2.3 术后呼吸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操作可能刺激颈髓及神经根,引起脊髓水肿及脊神经根水肿,可以引起呼吸肌麻痹,导致中枢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或死亡,所以术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成为护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2]。术中气管插管及牵拉气管、食管可以引起咽部水肿,颈部伤口血肿可以压迫气管等原因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我们护理工作中常备气管切开包,以便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如果痰液粘稠难以咳出者,均应常规雾化吸入,本组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般常规每天2次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更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稀释痰液。

2.2.4 术后切口观察及护理 本组病例94例术后行橡皮片引流24 h,12例术后留置引流管24~48 h,并且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本组病例出现2例术区明显肿痛、呼吸困难,我们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气管切开。

2.2.5 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饮食,如果术区有充血或水肿的患者,可给予冷食以减轻水肿、充血症状。术后3 d逐渐改为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嘱咐家属及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干燥、坚硬的食物,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呛咳、窒息症状发生。

2.2.6 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检查患者的四肢运动、感觉功能,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观察恢复情况,如果神经压迫症状加重,可能是术中操作引起脊髓水肿造成的,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甘露醇脱水治疗,数日后逐渐减量,一周内停药。

2.2.7 功能锻炼 首先须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须引起患者的重视。功能锻炼是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有助于防止关节畸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及关节被动锻炼,3 d后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四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如病情稳定,术后3~5 d可在颈托保护下半卧位,并逐渐下床活动。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全身并发症。术后应戴颈托保护三个月。

3 结果

106例患者中105例术后住院7~12 d,按时拆线,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痰堵塞窒息死亡,该患者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4 结论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有利于患者早日出院,节省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7.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073-03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surgery wearing a cervical collar

LI Xuejun YUAN Jiandong ZHAN Jiangx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eck brace before surgery applications training for patients,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reasonable care program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 selected 212 patients contemplated elective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as observed object, according to hospital number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since the start wearing neck brace after 6 h, and its care by the nurse in charge of guiding, the control group started wearing neck brace after surgery compared postoperative cervical collar worn comfort chief complaint classification,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n the day of surgery and afer 1,2,3 days, the comfort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Cervical collar; Nursing intervention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时间劳损、椎间脱出、骨质增生和韧带增厚导致椎动脉、神经根或颈椎脊髓受压所致的颈椎功能障碍。此类患者临床常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颈椎特殊的解剖学结构,手术治疗难度大,且术后易存在并发症,因此为了促进此类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予以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以往此类患者的护理往往重视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和生命体征的检测方面,对术后患者佩戴颈托产生的不适感很少关注。术后患者常需佩戴颈托进行托扶,短期内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帮助恢复功能,起到提高手术疗效、稳定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术前提前训练佩戴颈托可以对患者的康复和依从性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212例患者进行护理,同时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比较术前训练佩戴颈托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2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合并严重功能障碍者、有明确颈部外伤病史者,根据其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42~67岁,平均(53.7±5.7)岁;对照组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41~69岁,平均(52.9±6.2)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则进行颈托训练,每日6 h,并由主管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如厕训练、进食训练、翻身训练;对照组则在术后开始佩戴颈托。

1.3 观察指标[2,3]

(1)记录两组患者佩戴的舒适性评分,总分24分,分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总分≥20分,计3分;良:总分15~20分,计2分;可:总分10~14分,计1分;差:总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当日及术后3日佩戴颈托舒适性评分

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2、3日,观察组患者的舒适性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情况

观察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包括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痰液黏稠、咽喉疼痛;在声音嘶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从解剖学上看,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术中需要采用拉钩将内脏鞘牵引至对侧,从而保障顺利通过颈血管神经鞘与颈部内脏鞘最后抵达椎体,因此该手术操作较为复杂[4]。有研究认为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容易并发咽喉疼痛、痰液黏稠、吞咽困难等并发症[5],其原因可能与术中过长时间对气管的牵拉有关,因此通过术前气管训练,可以提高内脏鞘松弛度,从而充分暴露椎体并减少术中对内脏鞘的牵引力度,减少误操作和牵引损伤[6]。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患者一般存在术前恐惧和紧张心理。通过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恐惧心理,缩短住院时间。目前比较常用的术前训练包括气管推移训练、训练、心理护理等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7]。佩戴颈托已经成为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常规制动手段,但很多患者术后佩戴颈托的舒适性不高,依从性较差,因此应对患者进行术前佩戴颈托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术前宣教:患者入院时普遍存在恐惧和焦虑情绪,对此我科主管护士负责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病的原因,需要手术治疗的方式和原理,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情况[8];(2)术前训练:患者入院时即进行佩戴颈托训练,每日训练6 h,并由主管护士教会患者做推移食管、气管的训练,从而提前适应手术过程中对食管和气管的牵拉操作。具体包括:患者将双手牵拉头部,将颈托后半部分置于颈后,然后患者在平卧位下降颈托前半部分置于颈部,固定颈托使颈托前后边缘重叠。食管和气管将2~4个手指插入拟进行切口的血管神经鞘间隙与内脏鞘的间隙处,每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10~20 min,以后增加时间至30~60 min;(3)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颈椎前路手术结束后24 h内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包括伤口是否出现隆起、水肿和渗血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检查是否存在气管压迫。由于术中可能存在损害患者神经和脊髓的情况,因此患者术后会存在大小便失禁、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声音嘶哑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并帮助患者使用气垫,减少患者翻身,必要时可协助患者翻身,由专人牵引固定头部位置,将身体和四肢向同一平面同步移动。(4)排便、颈托适应和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术后需卧床排便,从而导致患者极为不适,为此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排便、呼吸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术后的卧床需要。排便时需嘱咐患者家属及亲属回避,教会患者采用负压排便方式进行排便,同时鼓励患者保持正常的心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颈部尺寸固定好颈托的松紧情况,保证因颈托的使用不让患者产生过多的不适。对照组除未进行术前颈托佩戴训练外,其他护理干预措施与观察组相同[9,10]。术后早期应用颈托可减轻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而且也有利于翻身和拍背,由于颈部活动得以制动,为促进与保证植骨块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即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操作容易引发患者脊髓轻度水肿,导致患者出现咳痰等。该种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颈托佩戴训练,同时加强患者排便训练和呼吸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佩戴颈托的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减少术后不适,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

[参考文献]

[1] 曾玲,张寿,陈晓虹,等.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海南医学,2013,24(6):929-930.

[2] 秦莹. 颈椎前路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 西南军医,2009,11(5):979.

[3] 钱竞霞. 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 常州实用医学,2009,25(6):411-412.

[4] 刘敏,张冰,张丽平. 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74-76.

[5] 王春霞. 94例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安徽医药,2012,16(9):1376-1377.

[6] 李勤,李丽娟,姜连英,等. 循证护理在颈椎前路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1004-1006.

[7] 康艳.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36-337.

[8] 何敏娟,陈爱芬. 颈椎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20例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51-1052.

[9] 陈忆芬,李义强.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