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

经济城市规划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篇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总体规划;一个城市要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生态环境,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环境规划。现在许多决策者们都认识到,必须强化城市环境规划,将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与经济建设,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实施城市形象工程。论文百事通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要围绕建设部级现代化园林城市目标,进行城市总体形象的策化和塑造,做好绿化与文化、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进行街道、河流、城市内部功能区及城区边缘等窗口部位的形象设计建设,搞好城区公园的策划设计和建设。努力增加绿化面积和提高绿化质量,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市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预防和控制城市发展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绿化、林业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第一需求,大规模推进城市绿化、林地建设,重视物种多样性和绿地的保护及修复,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创造舒适优雅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则应根据环境规划中确定的环境容量和功能区划来制定,并依据环境容量明确城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这样,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高起点、高要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环境规划和空间形态设计,合理规划城区的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要针对城市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在科学的指标体系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环境预测,对过去和现在存在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抓住主要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相应的环境功能分区,确定工业布局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等,实现功能分区要求的环境质量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城市环境规划要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匹配,既要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也要有近期的城市环境建设计划,要按照人口对环境生存空间的基本要求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划建设一定面积比例的广场、绿地、水域等环境功能区,使环境容量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相统一,环境质量与市民生存要求相一致。目前,我国多数乡镇功能区划和发展空间布局未确定,更需要加强小城镇城市化的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把规划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环境规划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地区的优势,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把环境做为城市的重要资产来经营,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土地增值,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而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土地能否增值的基本条件之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一个没有规划的城市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方向。新晨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2篇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总体规划;一个城市要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生态环境,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环境规划。现在许多决策者们都认识到,必须强化城市环境规划,将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与经济建设,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实施城市形象工程。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要围绕建设部级现代化园林城市目标,进行城市总体形象的策化和塑造,做好绿化与文化、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结合,进行街道、河流、城市内部功能区及城区边缘等窗口部位的形象设计建设,搞好城区公园的策划设计和建设。努力增加绿化面积和提高绿化质量,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市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预防和控制城市发展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绿化、林业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第一需求,大规模推进城市绿化、林地建设,重视物种多样性和绿地的保护及修复,全面开展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创造舒适优雅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则应根据环境规划中确定的环境容量和功能区划来制定,并依据环境容量明确城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这样,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高起点、高要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环境规划和空间形态设计,合理规划城区的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要针对城市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在科学的指标体系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环境预测,对过去和现在存在的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抓住主要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相应的环境功能分区,确定工业布局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等,实现功能分区要求的环境质量目标,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城市环境规划要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匹配,既要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也要有近期的城市环境建设计划,要按照人口对环境生存空间的基本要求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划建设一定面积比例的广场、绿地、水域等环境功能区,使环境容量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相统一,环境质量与市民生存要求相一致。目前,我国多数乡镇功能区划和发展空间布局未确定,更需要加强小城镇城市化的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把规划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环境规划要突出城市的特色和地区的优势,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把环境做为城市的重要资产来经营,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土地增值,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而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土地能否增值的基本条件之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一个没有规划的城市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方向。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

1水环境规划

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在场地的竖向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及地表水的综合利用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1.1 运用雨水收集技术

雨水利用的主要流程是:收集――贮存――净化水质――利用。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城市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的水费。

1.2 运用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将中水引入城市,实现双路供水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体现。城市中的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等方面都可以用中水替代,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从而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3 打造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调技术来处理污水,一般有人工基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吸收、吸附污染物,为水体提供氧气,为卫生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等。人工湿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多重优点: 可有效处理多种废水,如日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地面径流雨水等; 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 是一项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用维护方便,但出水水质好,去除污染物效果强的理想项目。同时,人工湿地可在景观设计中将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相结合,取得景观与净化兼得的效果。

1.4 应用透水性地面

针对不透水地面引发的多种不良影响,透水地面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首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其次,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可减少空调使用带来的碳排放; 第三,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第四,雨后不积水,雪后不打滑,方便市民出行; 第五,表面呈微小凹凸,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 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

2.1 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功能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短路径的城市只有通过功能的多样性和多种功能的混合才能实现。在欧洲传统城市中,居住、商业与工作场所往往是相互支持的,并通过以街道为主的公共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密度、小街坊以及公共空间的混和使用的城市空间结构。而在当前城市建设中,人们却信奉着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因此,为了重塑城市生活的魅力,找回正在失去的城市文脉,必须改变现代主义这种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

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特别关注城市内部拥挤成本、生态景观、社会效益等问题。其主要依据为: 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密度可确保基础设施利用的高效率;适度的人口规模和混合使用使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路程变短,这使污染和能量消耗减少。混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在生态城市中的具体规划措施包括:

(1)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2)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钟摆式交通带来的能耗与污染。

(3)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降低建设效率。

(4)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并在后续开发中进行适应性调节。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开发目标,最大化规避或减少上一阶段的出现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开发建设的影响。

(5)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反对“巨型居住区”无序蔓延,鼓励对现有城市的填充式发展,即所谓垂直加厚法,增加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6)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区大气、噪音、景观等环境的影响程度。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2.2 构建适度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

我国土地资源匾乏、人口众多,这一矛盾在城市中尤为突出。低碳生态城市应采用紧凑式布局,尽可能节约占地,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同时,在紧凑的建筑组群之间最大限度地留出开敞空间以保留或修复自然生态要素。紧凑城市理论在城市内部空间这一层面的空间控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分区、邻里和走廊上。分区是围绕一个主导的活动而组织的功能组团,在城市中以居住功能为主; 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系列的微观城市地区; 廊道是用以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通运输或者绿地系统,即分为交通廊道和绿地廊道,这一层面具体的内容包括:

(1)各组团分区强调居住空间的形态完整,同时要注重辅助功能空间的完善要通过交通与用地的有机组织获得可识别和清晰的分区边界,营造分区内部的场所感,创造行人友好的步行环境,提供连接邻里和城市内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

(2)邻里空间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好的和土地混合利用的。邻里设计需要做到工作、购物、上学、娱乐的混合平衡,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动机,并且应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房屋以促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互相交往。

(3)许多日常生活应该被组织在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之内,允许那些不能够驾车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出行的独立性。在公交车站步行的范围之内规划合适的居住密度和空间结构,允许公交成为一种良好的小汽车出行替代物。

(4)公园和开敞空间应该在分区和邻里内有机分布,并用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邻里和分区。通过创造优化组合的交通与用地景观格局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

(5)交通廊道是区域范围内分区和邻里之间的主要分隔和连接渠道,包括主要道路、轨道线以及河流航道。交通走廊合适的规划有助于组织良好的城市结构。在城市规划中要使城市发展轴线与交通廊道布局有机契合,大力发展交通廊道上的公共交通,沿线采用土地混合利用的策略,创造交通、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最佳整合的发展模式。

3 交通系统规划

合理的城市交通布局是实现高效性的重要方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提倡“绿色交通体系”,也就是建立步行( 自行车) 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生态城市建设要首先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再次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

4 绿地系统规划

4.1 构建绿色邻里模式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低碳城市规划不能仅停留在运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物质规划方法去刻意追求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官形象,应该从形式和功能上都体现出“生态”的作用和效益。一方面,在形式上应该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基底形成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理需求的规划格局,例如在城市中人工创建绿化带、水系等,形成树影相映、碧水环绕的清馨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应该在功能上增加人们接触自然生态环境的机会,塑造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规划格局。

4.2 采用立体绿化

结合城市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物理环境(声、光、热等)。在城市内可推行立体绿化技术,立体绿化是绿化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首层绿化、中层绿化、屋顶绿化以及墙面绿化。首层绿化可采用架空实现,形成一个空中花园; 至于墙面绿化,可在墙上设计有柱子和圈梁形成的构架,再加设种植槽和喷灌系统,以便于植物植根和生长。

4.3 运用“碳氧平衡”原理

在进行碳氧平衡的量化计算时,为避免静风时城市内的局部缺氧,应保证人口呼吸的最低耗氧量,根据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0.75kg,可以推算出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m2树林面积或2-5m2 草坪面积. 按照乔灌草型绿地的释氧固碳能力是草坪型绿地的138%,可以推算出: 要维持城市内部人口呼吸耗氧的平衡,每人需要18.12m2 乔灌草型绿地,在树种选择方面应选择固碳能力高的品种。

5 低碳能源规划

城市规划中应重点着眼于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在生态城市内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提供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可以大幅度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

6 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缺乏理论指导,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方法论比较欠缺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借鉴,经过归纳整理,斗胆提出一些极为粗浅的观点,希望能够将低碳理念所倡导的思想引入生态社区规划中来,为生态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并为实现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借鉴之道。

参考文献:

[1]顾朝林.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OL]中国城市发展网,[2009-12-21]

[2] 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一34.

[3]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180一184.

[4]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79一87.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 城市经济发展 ;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界十分重视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创新。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1城市规划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要学会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2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良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大利用率。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向标,它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现实发展状况,最大限度的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可以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同时积极进行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1)整合更新中心城区发展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迁入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城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适应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政府要引导资金流向,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新兴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城市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2)合理布局城市新区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充分利用各种有力的内外因促进城市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科学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战略优势,积极筹划城市新区建设,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同时保证新区的完整、系统、独立,保证新区具备城市应有的一切职能。城市新区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原有城市规模,能起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职能。

2.2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文化娱乐、社会福利、教育科研、交通、环境、商业金融等多种类型。现代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开始考虑绿色生态,不断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对水质、空气质量、微气候以及能源的管理和调节,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除此之外,城市还不断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不断提高城市的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整合方式,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3协调利益关系,扩大城市的规模效益。

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要学会科学整合和配置,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实现城市建设的优化升级,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时要统筹协调,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园区的整体优化。同时,城市要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缩短城市建筑的建设周期,节约城市用地和减少资金消耗,提升城市整体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发展,开创城市经济发展的全新局面,实现城市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的规模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3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3.2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3.3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4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2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3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财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4.4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5总结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引导着城市经济、土地利用、社会发展、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指向标和总体部署,是实现城市管理和引导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了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能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48-0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者通过制定和编修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来确定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调控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合理配置城市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确定更加科学的城市生产生活布局,促使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战略性指导,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前确定城市的性质、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统筹协调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和选址而制定和编修的。

城市经济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吸引资本的竞争优势不断培育。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引起更多的重视。1980年以来,城市管理者在发展经济时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规划的制定和编修工作中,经济学家们也更加注重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联系。

1.集聚经济理论及规模经济规律。空间集聚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集聚经济效应指的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的人口、资本等要素在空间上产生集聚,相互关联的企业集群发展,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不断下降,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拉动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只有经济活动的集聚达到一定临界度时集聚经济效应才会产生,这个临界度在经济学中叫做“规模经济”。{1}一个城市在规模经济中是集聚的生产系统,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临界度是指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成本和总效益形成帕累托最优状态,城市规划根据规模经济原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寻求总成本和总效益的最佳组合点,确定城市建设过程中最优经济发展规模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优城市规模。

2.后发优势理论及信息化发展规律。后发优势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有利的经济政策,可以直接引进和吸收较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在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的经济领域内实现赶超。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逐渐转变为以信息经济{2}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良好机遇。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城市,要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就是在实现工业化时,首先发挥城市的后发优势。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具有后发优势的城市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高新技术,节约巨额研究开发费用及宝贵时间,跳过某些发展阶段而建设现代化城市,促进信息经济深层次发展。

3.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及产业结构转变规律。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加上了结构因素,认为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升级,即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均衡增长的特征,主要体现为通过转变经济结构反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在原有的生产部门当中裂变出新的产业部门。新产业部门的形成,必然会牵引其他相关部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进。这主要体现为,一是新产业部门的形成引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二是新的产业部门出现会影响或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经济普遍存在非均衡增长的现象,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配置不尽合理,经济发展缺乏自身特色,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给城市造成布局混乱和资源浪费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持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

三、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有力实施,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依据城市的现实状况,制定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空间布局的目标,改造更新中心城区、进行新区拓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1)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中心地区,致使中心地区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均居住面积严重不足、治安混乱,整体状况恶化。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制定合理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投入财政资金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在中心城区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保障城市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2)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有利的内外部因素,诸如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等,城市管理者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城市规划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整合城市现有资源,规划和建设相对独立、完整和系统的、具备自我城市功能的新区。通过新区建设,来扩大城市规模、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催生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产生城市综合发展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从而推动城市的转型、跨越和赶超发展

2.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体育、卫医疗生、社会福利、交通、邮电通信、能源、环境、防灾等多种类型,城市经济的发展依存于各类公共设施。现代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些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3}建设也备受关注,通过调节空气质量、水质、微气候以及管理能量资源等要素,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生态、环保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通过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城市吸引资本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来吸引更多投资、聚集更优产业,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利益协调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规划科学协调和整合各方利益,优化和引导城市建设,统筹安排和布局大型项目选址,将分散的工业园区集中建设,使共处同一产业链条的企业以及同一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实现融合发展,不仅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需求大的问题,又能利用产业集聚高效充分集中地利用基础配套设施,节约城市资源、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总体效益,形成设施共享、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城市整体利益得到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4.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是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载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政府作为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力量,基于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现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通过城市规划不断修正目标,逐步协调影响土地利用发展的各种因素和不同利益,引导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组合。依据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建立和完善地价形成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地价符合城市发展状况。通过利用科学原理反复论证,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有机统一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具有被动性和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应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功能,防止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侵害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国内城市规划优秀案例介绍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更加注重对城市规划部门的建立及其职能的完善,强调对各类城市规划的制定和编修。笔者就职于城市规划设计院,多年来潜心对国内外城市成功利用科学规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研究,接下来将列举太原、慈溪、苏州等城市借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引领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吸引资本、集聚产业、扩大规模的能力。

1.重视规划编制,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建国60年来,太原市顺应时展需要和城市发展目标,四次编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也随着每次规划的编修有不同定位。市政府秉承一流的城市规划理念,按照“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的要求,科学制定和运用城市规划指导太原城市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1)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规划。太原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2007年5月,太原市组成了由市长担任组长、70余部门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太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操作的规划编修工作组,进行建国以来太原市的第四次城市规划编修。规划编制工作组引进国际顶级规划团队,在对太原市基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品意识,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编制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完善基础设施,城市扩容提质。太原市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按照“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提升品质、重塑形象”的总体思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城市道路、桥梁、水、电、热、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太中银铁路、石太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大西铁路和省城十大建筑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立足“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以新城建设为龙头,引领城中村改造,大力建设工业园区。目前,以“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部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3个,总规划面积168.15平方公里,各园区不断扩容提质,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转型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太原市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4∶49∶47演变为2010年的2∶45∶53,更趋合理化。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

科学先进的城市规划引导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目前,太原市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以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柱,并有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多个行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778亿元,较2001年增长294%,10年间,除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出现下滑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

2.科学规划引导,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浙江省慈溪市位于上海、杭州、宁波金三角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上海和宁波的“黄金节点”,拥有显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慈溪市政府通过制定和编修具有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城市规划,使城市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打造工业园区,拓展城市空间。慈溪市注重工业园区的建设,坚持工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了很多工业园区典范,主要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周巷镇工业园区,列入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观城镇工业园区,与宁波城区接壤的慈东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打造,为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意义重大。(2)强调配套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慈溪市城市规划强调配套建设,规划确定建设高效能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目标,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建成了包括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共三级完整的公共设施体系。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适度超前的市政设施体系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制定城市环保及环卫、水资源与城市供水排水、城市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燃气供热、城市重大安全保障等专业规划。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面面俱到,城市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城市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3)产业集群形成,经济发展活跃。慈溪市城市规划部门顺应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使得慈溪市经济在十几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慈溪市已初步形成五金机械、家用电器及电气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塑料制品、纺织服装及化纤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生产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精密微小型轴承出口基地,欧式插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有“家电之都”、“打火机世界”、“轴承王国”、“轻纺基地”之称,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生产和制造基地{4}。

3.重点园区规划,引领城市经济发展。苏州工业园是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是具有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是中国城市规划中园区建设的成功典范。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1)园区定位准确,引领城市发展。苏州工业园成立之初,便定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到2005年,进一步将园区定位为“国际技术产业城市”,即具有高度的高度的“区域核心城市”功能和“全球产业集群”功能,同时两种功能高度一体化的城市。致力于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苏州的增长核心、经济发展引擎”,引领着苏州中心城核心功能的东移。园区的战略定位是苏州新城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支撑大苏州的城市战略性发展。(2)坚持规划先行,优化投资环境。中新双方在园区成立前期,便互派人员组成专家小组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规划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涉及到园区总体建设和包括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居住环境、人文景观等多方面内容的专业建设。同时,确立了科学的开发程序,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序开发,制定了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园区整体建设过程的推进。园区注重投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1994年至今已经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达400亿元用来建设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在前期规划的指导下,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一定超前性,符合园区长期发展的需要。另外,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即园区建成了包括水、电、气、热、运等在内的工业配套设施,形成了“无跑道机场”、“无水港口”等独具优势的物流通关,打造了“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囊括了金融、会计、律师、中介咨询机构等的服务性企业。完善的设施、紧密的配套、一流的服务,有力保障了项目持续进入、建设、投产、达效。(3)新兴产业集聚,经济健康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科学规划的正确引导下,园区已在IC、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集群,并在集成电路、TFT-LCD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的生产能力居于行业先进水平。2010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高于60%,实现利税占全市的比重大于1/3,园区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十万分之三,而其创造的IT产值和IC产值则分别占全国的3%和16%{5}。1994年以来,园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高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总体经济实力在我国国家及开发区中位居前列。201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3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8.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73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为550亿元,苏州工业园区用占苏州市3.4%的土地资源、5.2%的人口资源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效益{6}。

五、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能够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同的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具备的经济系统特征不尽相同,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必须根据城市具体情况,有效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对规划的管理力度,以实现城市整体效益和实现城市居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强化城市规划的统一领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能管理,为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健全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听证制度、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用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严格规划编制的管理、强化规划审批的管理、加强规划的监督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作用有效发挥。

2.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编制城市规划要在确定城市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取得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3.保证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实施,即政府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政府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公共的名义制定相关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调节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克服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法律机制和行政机制相衔接的机制,依托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确保其实施;遵循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公共效益和生态效益。

注释:

{1}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3}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4}数据根据慈溪市统计局网站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5}{6}数据来源于苏州工业园区网站.

参考文献:

1.戎蕾.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华章,2011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2)

3.潘展东.城市经营背景下城市规划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作用[J].城市建设,2010(7)

4.郦少刚.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09(15)

5.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城镇化与城市发展,2008(19)

6.陶伟.对新时期城市规划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7.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

8.侯学刚.城市规划中的相邻权与国家利益保护[J].城市问题,2003(3)

9.徐巨洲.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城市规划研究,2001(1)

10.刘斌.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困惑和原则[J].当代建设,2000(3)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1引言

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内容是极其繁杂的,它涉及到城市规划中的多个方面,例如城市的土地、城市的交通、城市的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门制定多种方案,进行合理地对比,最终实施配套的政策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城市的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命脉,而城市规划工作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城市规划工作不但能够使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还可以使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可以让城市拥有光明的未来。城市的规划工作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合理地宏观调控。要通过颁布各种政策促进城市的转变,最终保障城市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下面分析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1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施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详细情况进行,只有基于对城市的了解从而制定完善的空间布局规划政策之后,政府部门才能进行拓展新区、改造中心城区等工作,使城市的发展结构更为合理,进而帮助城市做好产业调整工作。

2.2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促进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

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是相当重要。合理的公共设施建设工作既可以保证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科研教育、社会福利等等[1],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当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需要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充分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彻始终,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考虑,也是当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主流观点。

2.3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合理的整合协调利益

实施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协调城市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工作。将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拥有着相同性质的产业进行整合建设,能够使这些企业和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节约成本和资源,还可以解决目前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从而充分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这种整合建设性质相同的企业和产业的方式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各个行业都拥有发展的空间,最终实现城市的经济发展。

2.4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城市的土地资源规划工作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城市的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将土地资源规划工作纳入其城市规划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可以使土地资源的使用契合城市的经济状况。当前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在经过合理地规划之后,都充分地凸显出了其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分析

3.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落实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城市的管理工作,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要将城市居民的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门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同时城市管理部门也要建立专门部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高标准和高起点作为管理的要求[2]。其次,政府部门也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例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公证会制度等等。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将城市政府部门出台管理方案并且落实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实施管理制度,唯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工作落到实处。

3.2要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城市规划工作应当采取合理和科学的规划方式。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3]。在确保目标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就可以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做统一的调查工作,并且要将调查的资料归纳和整理,将这些资料作为落实具体城市规划工作之前的参考。在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之后,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资料开展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工作,合理的规划方案应当囊括城市的交通状况、城市的产业结构等。

3.3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从而加强城市的投资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保障城市投资环境的重点。当前我国许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城市依旧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的通讯线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些都是会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因素。因此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投入财力和精力,不断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经济的发展。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城市的通讯线路建设和交通线路建设上,这是当前影响投资者选择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3.4做好土地使用年限的设置工作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问题是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使用年限上。现今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城市中购置了大量土地,购置后却存在着拖延不建设的现象。为了限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向他们收取土地闲置费用[4]。对于炒地者,管理部门应当规定其具体的建设期限,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此,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使用年限已经超期,对于这类使用超过年限的土地开发商,政府部门应当让其缴纳昂贵的使用费或者直接收回土地的使用权。

3.5做好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

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经济建设工作是相互联系。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建设一系列的促进文化发展与交流的社会机构例如博物馆、文化宫等。其次,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举办一系列结合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沙龙活动。最后,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城市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同时要让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的结合,从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4结语

目前,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有利于城市建设,而根据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其规划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土地使用年限进行限定以及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来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傲.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7).

[2]黄凌翔,郝建民,王贞,李振军,李春.天津市重点规划编制工作指挥部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绩效评价研究[J].城市,2016,(7).

[3]刘晓燕.试分析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7).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缘地系统规划;低碳能源规划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origin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modern urban planning to proceed, further raised the right size, compact shape, efficient and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promoting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d urban plann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carbon city to do a simple exposition for Insiders reference.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margin of the system planning; low-carbon energ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因为全球变暖,低碳经济已经被全世界的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了,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即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强化低碳发展策略研究,重视规划实施和管理。有关学者就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实质和发展途径等作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交通模式、用地模式、生态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问题。

1、水环境规划

1.1雨水回收利用

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城市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的水费。

1.2中水回收利用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将中水引入城市,实现双路供水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体现。城市中的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等方面都可以用中水替代,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从而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1.3打造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调技术来处理污水,一般有人工基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吸收、吸附污染物,为水体提供氧气,为卫生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等。人工湿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多种优点:可有效处理多种废水;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是一项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用维护方便,但出水水质好,去除污染物效果强的理想项目。同时,人工湿地可在景观设计中将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相结合,取得景观与净化兼得的效果。

1.4应用透水性地面

针对不透水地面引发的多种不良影响,透水地面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首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其次,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可减少空调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第三,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第四,雨后不积水,雪后不打滑,方便市民出行;第五,表面呈微小凹凸,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交通系统规划

合理的城市交通布局是实现高效性的重要方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提倡“绿色交通体系”,也就是建立步行自行车)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生态城市建设要首先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倡以公共交通委导向的开发建设,再次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

3、缘地系统规划

3.1构建绿色邻里模式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低碳城市规划不能仅停留在运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物质规划方法去刻意追求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官形象,应该从形式和功能上都体现出“生态”的作用和效益。一方面,在形式上应该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基底形成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理需求的规划格局,例如在城市中人工创建绿化带、水系等,形成树影相映、碧水环绕的清馨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应该在功能上增加人们接触自然生态环境的机会,塑造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规划格局。

3.2采用立体绿化

结合城市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物理环境声、光、热等。在城市内可推行立体绿化技术,立体绿化是绿化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首层绿化、中层绿化、屋顶绿化以及墙面绿化。首层绿化可采用架空实现,形成一个空中花园;至于墙面绿化,可在墙上设计有柱子和圈梁形成的构架,再加设种植槽和喷灌系统,以便于植物植根和生长。

3.3运用“碳氧平衡”

原理在进行碳氧平衡的量化计算时,为避免静风时城市内的局部缺氧,应保证人口呼吸的最低耗氧量,根据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0. 75kg可以推算出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树林面积或2-5㎡坪面积,按照乔灌草型绿地的释氧固碳能力是草坪型绿地的138%可以推算出:要维持城市内部人口呼吸耗氧的平衡,每人需要l 8.12㎡乔灌草型绿地,在树种选择方面应选择固碳能力高的品种。

4、低碳能源规划

城市规划中应重点着眼于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在生态城市内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提供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可以大幅度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

5、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6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

6.1低碳理念的生态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特别关注城市内部拥挤成本、生态景观、社会效益等问题。其主要依据为: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密度可确保基础设施利用的高效率;适度的人口规模和混合使用使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路程变短,这使污染和能量消耗减少。混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在生态城市中的具体规划措施包括:

①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②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钟摆式交通带来的能耗与污染。

③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减低建设效率。

④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并在后续开发中进行适应性调节。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减少上一阶段的延误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开发的经济和物质影响。

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反对“巨型居住区”无序蔓延,鼓励对现有城市的填充式发展,即所谓垂直加厚法,增加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⑥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区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效益城市经济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作为一定时期内指导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城市空间布局尤其是土地使用分配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其对城市经济效益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2、城市经济效益的涵义

何谓城市经济效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城市的本质和特性说起。首先,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实体,它既是一个经济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归根到底是物质实体,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生产。其次,城市是一个有限度的空间,这个空间在不扩大面积的条件下,使用一点就会减少一点,其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再次,城市的基本建设是百年大计,一旦建成,不能任意改变或推倒重来,必须慎重决策,谋略长远。第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宰者是人,是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知识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最终还要看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是否能够创造一个给人以生存和劳动的优良环境。由此可见,城市经济效益是指整个城市投入与产出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城市的总体出发,花费最小的代价(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进而为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学习、劳动、交通、休息、社交等各种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3、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城市规划为城市综合实体科学合理地安排空间场所,指导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效益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与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打破了城市规划仅仅是建设规划的概念,使城市规划更加深入研究城市经济效益问题,注重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影响与协调作用,从中探索提升城市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1、正确确定城市性质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要关键

城市性质一般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主要功能与作用。纵观国内外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发现:哪个城市能从实际出发,正确确定城市性质,并且根据城市规划的合理定性来确定城市的经济结构,就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城市本身就能随之稳步发展。反之,若不考虑客观条件,以主观意志强加给城市某种性质,则城市不能发挥优势,城市经济效益就不会高,城市本身也就不能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全局性僵局。因为“城市的性质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质的规定性和对城市规模具有量的规定性”,它制约着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决定城市经济和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向,确定城市的职能。因此,它对城市的发展不是起暂时的作用,而是起长期的作用,是一个战略性因素,是决定城市发展成败的关键。

从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城市性质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它是开发城市的主要依据和组织生产、保障生活的物质源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它对于开发城市的自然资源,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历史基础和现状条件。城市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与所积累的经验,以及经济、文化、科技、卫生、环境、生活传统习惯等条件,目前达到的水平,对城市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4)城市在区域经济或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要把城市放在一定区域范围来看其起的作用和区域生产力布局对其提出的要求,这样既把城市作为全国经济体系网络中的一个联结点,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和作用。

根据以上四个因素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权衡来确定城市性质,就会符合客观实际,并能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经济结构和发展目标,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3.2、科学规划城市空间模式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根本要求

经济发展或增长的过程,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经济活动内容不断增添的过程;而产业结构是一个城市经济结构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结构关系。因此,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增长不仅直接取决与城市现状的产业结构,而且还受制于产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建设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源在城市经济三个产业部门的分配比重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因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时期,每个城市的规划必须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的。城市规划依据城市当前阶段产业的部门构成状况与空间布局结构,根据未来城市产业结构整合的目标,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实行支持性和限制性等措施改变城市空间区位属性,即可引导产业部门空间结构的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整合。通过规划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达到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目的。

3.3、科学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

经济增长表现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率直接取决于资本的增长。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增长仍然也离不开高效率的资本投入。资本是决定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也是对经济发展最具有持久性的因素,而城市规划则是一种最好获得资本的战略手段。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能源,电、气、电信、通讯网络、排污与污水处理;街道与绿化、公共空间与休息场所等。各种设施的布局、规格与等级的确定,相互之间的连接与协调,关系到能否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直接影响到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原因: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需求导向作用,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需求。二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诸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高速公路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大型客机对跨国旅游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无论是作为直接投入生产的中间产品,还是作为供给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都会成为吸引资本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化。因此,科学规划和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

3.4、通过规划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发展也走上了一条市场化道路,与此相联系的是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模式基本形成。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是调控措施的滞后性和市场行为的盲目性加之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不可移动性、不可再生性和用途难以改变性使市场经济不能有效地对土地资源加以配置。这就从客观上需要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以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即: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保证耕地动态均衡的情况下,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平衡耕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的供给总量,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把市场调节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补充,在对城市土地整体规划的框架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经营的市场化,通过“规划+市场”的土地经营理念,激发土地市场的竞争活力,充分发挥城市有限土地的作用。这样,既调控土地资源的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

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的规划安排与控制以及开发管理,实质上是对土地权利的安排和调控。按城市规划来安排和管理城市用地,一方面可以指导、调节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价格杠杆作用,克服过去无偿使用土地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土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价值和作用。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收益是现代城市公共财政的一大支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土地的有效收益。第一,由简单的满足城市基本功能的需求,转变为对土地配置的高效利用,使土地价值升值。第二,采用土地集约化规划,除了公共设施用地外,以土地价格分等定级的办法,按级差地租有偿让给投资者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另外,为了防止土地使用恶性膨胀,达到有效地集约化使用,城市规划提出了一整套合理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方法和技术措施,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用途分类、市政设施布置等规划指标要求,为实施城市规划提供管理依据;第三,保证城市公共利益的完整,通过政府干预,对公共设施建设进行配套协调,避免造成整体上的混乱,使城市经济得到普遍增值,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经济效益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划越来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创新,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也需要顺应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我,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什么样的城市规划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怎样才能合理有序的进行城市管理,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来做铺垫,简而言之,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快速成长。(一)城市规划概况。简单的说,城市规划就是把城市的土地面积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它是规划房屋建筑和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十分有效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够合理地规划出各项经营活动地址。(二)城市经济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也是不断壮大的,它在一步一步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快了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慢也会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所以,要想让经济社会飞速的发展,必须发展好城市经济。(三)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城市规划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脱离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也能带动城市规划更合理更有序。例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定会把消费市场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发展经济和社会,当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这就需要城市规划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总而言之,城市规划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又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受到土地、住房、居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利于发挥城市的优势,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甚至相互制约,有着密小可分的联系。

二、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现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很好的计划,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有效的对城市进行发展规划,也可以很好的去管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房屋建设、市场布局以及各种各样的规模建设,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工作的愉快。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作用,它可以合理的安排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的规划理念和技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总而言之,城市规划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然,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城市规划也随着出现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变化发展,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三、城市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发展办法,它能让城市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壮大,它也是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的进行城区的布局,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必须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交通阻塞问题、治安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也便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城市规划应该是从城市的现实情况出发,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未来空间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当然,在城市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阻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把握机会,重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整合城市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安排布局,通过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让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出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具有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要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二)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进度中,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完善,人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工作环境、看病的环境、上学的环境、交通的环境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合理的安排基础设施投资,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譬如,风靡全球的广场舞,市民要求娱乐活动要有好的场所,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通过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城市吸引资本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来吸引更多投资、聚集更优产业,让城市经济社会稳步、飞速的发展。(三)利益协调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区应该建设在什么位置,工业园区又应该怎样整合到一起,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规划。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不断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节约城市资源、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总体效益,让人们在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享受美好的生活。(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土地总面积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规模,怎样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里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走向科学性,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更新,不断的完善,城市的土地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优化城市的土地面积配置,让城市土地资源管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城市土地是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有机统一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就会取得两者双赢的局面,相反不合理的设计规划会给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阻碍。因此,一定要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好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

作者:李倩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城乡规划局

参考文献:

[1]李照心.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20-21.

[2]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2):24-25.

[3]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凸显,政府引导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304-306.

[4]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48-50.

[5]曲进.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44-00244.

[6]覃玲.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其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27):209-209.

[7]李新平.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6(15):11-12.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0篇

1城市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根据国家较权威的定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从上述概念中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与发展密切相关。

1.1良好的城市规划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规划必然涉及基本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点十分明显,从而为实现城市资本的竞争优势提供保证。良好的城市规划的结果是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影响企业的投资选择和地区人民消费,再加之政府投入,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肯定的。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吸引就业、引入外资等诸多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当然,如果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就容易导致“短寿建筑”的现象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有多座“年纪轻轻”的第一高楼被拆除。2007年1月,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而建成仅仅只有13年;2009年12月,广西柳江路2号22层公寓进行爆破拆除。造成高楼短寿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规划部门目光的短视和节约意识的匮乏。

1.2合理的城市规划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合理的城市规划通过设计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通常,合理的城市规划会考虑当地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说如果一个地区在本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合理利用比较优势,能够制定出适合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规划。近年来,通过对地区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的重中之重。比如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就有“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的规划。又如,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方案中提出的,台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个发展核、三条发展带”,具体为“一个发展核”——指台州城市群,是台州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包括椒江、黄岩、路桥及温岭市区等重点发展城区“;三条发展带”——城镇群空间的联系轴。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政府可以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合理利用城市规划,进行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和引导,从而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1.3节约型城市规划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型城市规划主要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进行整体规划。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然要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美国诸多地区在制定地区规划过程中,都会依照节约型城市规划的理念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生态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环境承载力”“、生态循环”“、生态功能分区”等理念,同时引入生态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综合制定城市规划。而结果是,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都比较迅速、有效。这种较为成功、成熟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反馈效应

2.1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为城市规划实施提供基本的保障。无论从地方财政或者人力资本上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都为城市规划从设计到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良好的城市规划即使制定出来也无法实施。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增长的影响,要从发展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三是经济发展带动的工业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业结构的改变往往对城市规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如技术的开发,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培养等,部分日本工厂离开中国,重新搬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这就造成了本国城市和外国城市的重新规划的问题。以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为例,交通运输是生产的继续,对城市规模的影响重大。具体为对工业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它既是发展因素也是制约因素。其次,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保证,而大量人口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十分全面。因此,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2区域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途径

区域经济增长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反过来,也通过诸多途径影响城市规划。下面将从时间与空间和需要与可能两类途径进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经济波动周期、经济加速期等等,不同时期对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从时间上看,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区域规划是一定地理空间的规划,因此经济发展下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就从空间上影响着城市规划。经济如何发展、由什么样的产业带动增长、如何合理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城市规划者在空间上做出适合的选择。以城轨交通网为例。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需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很多城市在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应的道路网络系统同时,有机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扩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改变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方式,引入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逐步实现了多层次、多平面、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分流行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设管理,保障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如果照搬,而不考虑地区的需要与可能该途径的影响,可能会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其规划的需要,但必须考虑规划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客观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不能盲目地规划谋求经济快速增长。

3成渝经济开发区中的城市规划问题

3.1成渝经济区介绍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将涵盖重庆的31个区县和四川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中,具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等诸多方面得到体现。规划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经济区经济发展。提出了要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成都及绵阳等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3.2成渝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

一、

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2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生产建设、经济发展,并且我国对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对促进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就此,本文将对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关系

一、了解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的涵义

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指城市建设人员为了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城市进行了全方面的规划和部署,其主要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以及城市中的各项基础建设,它也是对于城市整体外部环境的一种艺术规划和设计。

经济发展就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运用各种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总值的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侧重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一种是侧重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前者可以依靠外延粗放型或者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目的在于推动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后者不仅注重经济增长,还关注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效益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两者目标都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规划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二者同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面貌,而且还可以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好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持,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飞速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影响

(一)经济发展对于城际联系的影响。城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城际联系工作进行更加详细的安排和管理,以此提高城市经济的整体水平,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所谓城市,它包含了各个方面的载体,而每一个载体都有着不同的联系。比如,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社会就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的福利保障。并且,对于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则需要为其提供高等的科研设备,以保障其项目的顺利进行[2]。

(三)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土地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小、规模、地形等的差异性,使得其用途也是大不相同的。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时,一定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学会在经济发展的带领下,来促进城市规划的快速进步。

(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主要包括:第一、整治环境污染。第二、保护地理环境。通常情况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数都被建立在风景优美的中心地带,而相比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被建立在重工业发达的地区。因此,企业要懂得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环境规划进行适当的选择。

(五)经济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通讯等设施,而且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时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帮助。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它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所以城市规划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采用最合适的基础设施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三、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

(一)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大多数都要依附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且它也是促进城市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向标。其中,要考虑以下几点内容:GDP的目标、经济发展前景、产业布局等等。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就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方法。我国一直在采取传统的规划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城市中人口的增长概率来预测城市的人口数,然后再根据详细比例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城市建设。但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规划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实际情况。

四、促进城市规划和经济水平共同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要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项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占用土地空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的比重,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城市规划目标。因此,国家和社会一定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此来保障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水平。

(二)对第二产业进行调整。国有企业进对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规划,使其有足够的竞争力来面对来自世界经济的挑战。如此,城市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第一、要针对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第二、要充分注重工业在整个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三)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教育等事业都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就要努力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最大程度地去扩大第三产业的范围。而且,对于第三产业的用地问题,要避免局限于简单的商业用地,要放开自身的目光,并且对于那些符合规划要求以及适合第三产业发展的用地,都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以此克服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从而大力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开发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持续变化过程中,并且技术在经济发展当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标志。技术进步在发达国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0%;在我国也达到了40%左右,但是在大部分偏远地区,科技依然是空白。为此,在城市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依托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城市建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的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在努力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也要学会将其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互相提高。最终为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和城市规划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芦美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规划关系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4-4.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3篇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4篇

一、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碰撞

城市规划是一门预测性的科学,它根据城市的需要而制定出的明确的发展思路。因为具有明显的预测性,所以它并不能保证最终规划的结果十分准确到位,而其不确定性主要是受到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制约。于是,城市规划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全是起到迅速推进的作用的。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冲突与矛盾。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城市化速度一日千里,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规划所匮乏的前瞻性暴露出来。刚刚建成几年的新房屋、新道路,甚至刚刚繁荣起来的新商圈,却因为新规划的出台不得不拆毁重建,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其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让我们痛心不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重视远景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协调,对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应该进行更充分的研究与严谨的判断。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就是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针对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城市规划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受循环经济理论的熏陶,环保、绿色、生态理念对城市规划起到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城市规划理论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相比,融合了新理论的规划更强调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理论主张城市是一个融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大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而各个部分间则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城市规划进行的研究,是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层面的综合研究,要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城市规划正在成为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综合性科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控制人口、配置资源、引导产业、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现今社会,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城市未来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先导、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在推进循环经济中,城市规划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1.规划的先导作用

规划理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在规划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为规划目标,并通过规划管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划的主导作用

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地落到城市的空间布局上,需要规划来主导;整个城市的节约高效运行取决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这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因此,城市规划是整体建设的关键纲要,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城市经济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所以,规划是主导。

3.规划的统筹作用

循环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循环经济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各行业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虽然表面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但各部门在局部范围内推行的循环经济,从全局上看可能就是重复无效的投资,成为非循环的浪费了。而规划因其先导和主导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更容易发挥统筹的作用。

四、如何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城市向着资源节约、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想要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必须要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规政策。只有拥有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才是保障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前提。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立法工作显得尤为更为重要。如果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我们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我们只要努力将规划成果转化成政策法规,才能使他们成为政府引领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也才能使规划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同时我们还要参照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标准,建立健全规划的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量化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使循环经济的推行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样,城市规划便能够承担其应有的历史使命,给整个城市带来充分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参考文献:

[1]Lai F-C,Ys-T:A View on Optimal Urban Growth Controls.Regional Science,2002

[2]李建珊:循环经济研究丛书[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叶峻杜永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J].社会科学研究,2005

经济城市规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经济;公共利益

研究公共经济的核心在于公共服务以及主体是公众利益的公共产品的产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行为的一种,所以其职责包括编制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综合性地部署各项建设。其核心任务是对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进行有效的维护,对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调控,最终让社会和城市经济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协调统一,这两者具有高度一致的研究取向和责任目标。

所以研究城市公共经济,是对一段时间内公共产品的产出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公共经济学所提出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控公共产品的产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将二者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加以纠正或者解决,保证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完成其基本责任。

一、城市公共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城市公共资源是一种共有资源,政府可以对其进行调控,其特点是垄断性、公益性和专有性。开发公共资源具有生产过程中的排他性,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非排他性则是非常明显的。当产出公共产品以后,可能会导致其产品在消费和服务中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完全消失,成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产品,所有的公众都可以享用这个产品。城市公共资源开发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很多因素例如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发城市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1、保护城市公共利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政府开始逐渐转变以往那种过于强调生产而不重视城市公共建设的想法,但是他们投入在公共建设方面的财政仍然很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错误积累,使得在城市经济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产品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二者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

近年来虽然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不少,供给城市公共产品这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城市规模出现了大范围的扩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却还是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很多城市都不能保障自身的公共利益。同时在开发和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一些城市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势必会对一些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很多大型或中型城市出现了城市病,例如影响了环境质量,造成交通非常拥堵等,这些都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2、公共产品以及服务供给的发展速度与需求的增长不对称

中国的城市公共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城市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不能达到需求的标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正常需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同时政府提供的一些服务,以前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行承担的,不断减少的企业福利增加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

如今城市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有了更高的人均收入,这些都改变了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数量、结构以及质量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从以往消费型的公共产品需求,升级成为了发展型的需求,如今在文化、医疗、休闲及教育等方面持续增长的消费,比总消费的增长情况更高就说明了这个趋势。但是很多公共产品明显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例如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居民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之间有效性的不对称现象。

中国转型期的城市社会并没有消除公共产品供需之间出现的持久张力,这种张力反而伴随着不断扩张的居民公共需求和结构的转型变得更加凸显。这种凸显不仅体现在规模层面,在结构层面也有所体现,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理念上的。最近几年城市中涌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因此增加了许多,但是这部分人却并不包含在现有的供给模式中,也就是说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没有惠及到这些人身上。这种制度、政策上面的不足造成的结果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所有人口不能公平地享用城市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对城市化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公共产品生产出现了过度超前和过度滞后的两极分化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在开发城市公共资源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当,一方面是城市公共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造成了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城市公共领域方面出现了超前投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足,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完整性。而城市公共投资浪费造成的结果是投入和产出没有成正比,或者是产出的公共产品、服务出现了过剩现象,没有对城市功能进行有效地强化,白白增加了城市的发展成本。这两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城市投资浪费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使用城市公共投资的时候没有从长远出发来进行规划,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更没有去分析公共投资对于城市功能是否有利,能不能提高并强化其功能。

二、对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进行维护,使其达到最大化

城市规划这项公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从最初的编制到后期的实施都是城市政府公共行为的充分体现。所以在规划、编制到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对各种利益主体进行协调,强调公共利益的主要地位,在足够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从而将城市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

1、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城市发展目标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制定的发展指标和发展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经济、空间、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推动而制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属于城市规划和战略规划的范围,其作用是对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以及建设进行指导。研究城市发展目标,首先要充分地对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城市社会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宏观背景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定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指标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城市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纲领。

城市发展目标要将城市公共利益的诉求充分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反映政府在当年内需要完成的城市建设内容。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高度全球化,国内城市都追求发展成为创新城市、生态城市、信息城市、宜居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等。这个目标框架是比较大的,下面还有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等,对其控制范围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所以在制定城市发展目标的时候要足够科学,并从时间和空间量方面提供保障来实现目标,这既是规划城市的重要内容,又能将城市规划作为政策和技术工具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城市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2、让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得到进一步增加

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能够提供高效且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给居民,满足公众的公共需求,就说明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质量。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促进作用,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也需要转变城市规划重点研究的方向。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增长,所以当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及生产性基础设施来帮助城市经济增长,就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如今中国城市已经从工业化转型了,所以如何有效生产和分配城市的公共服务和产品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主要考虑的部分。

目前住房、养老、教育以及医疗部分都是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但是城市政府能做到的却不多。很多公共服务本来都是应该由政府提供的,但是城市居民并没有免费享受到。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了城市,他们虽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却不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之内,即便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也和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合理配置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需要调节资源配置,政府也要监管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例如在编制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设计单位共同进行,政府需要做好监管工作,才能保证公共产品以及服务配套的完善、到位,不出现缩减建设规模、重复交叉等问题。

3、对市场外部性的影响进行矫正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行为影响外部,出现私人或者企业成本偏离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的情况。外部性广泛存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并且有正负两种。之所以会出现负的外部性,其中市场的失效是主要原因,损害了私人或公共利益,效率的降低、过度使用公共资源以及转嫁成本等就是其具体表现。所以各级政府要将自身的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行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对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进行协调,达到统一的利益关系,避免出现“公地悲剧”这种职能缺失问题。通过对市场外部性的矫正,来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健康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祝根、张青萍、Stephen J.Barry:墨尔本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策略及意义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5(11).

[2] 徐黔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义与策略[J].决策咨询,2011(2).

[3] 王广斌、范美燕、王捷、张文娟:“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