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

道德建设教育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2.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一直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教育部近年来先后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维护学术道德、弘扬良好学风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有: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系统造假。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

二、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

3.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4.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要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哗众取宠。

5.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循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学、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积极扶持青年科研工作者。

6.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是净化学术空气、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三、建章立制,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7.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术评价对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

8.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要逐步完善岗位分类分级体系,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学校、学科和岗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公正规范的评价程序。

9.建立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制、异议材料复核制、网上公示制和接受投诉制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0.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要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标准制订、情况调查、考核评议等工作,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领导,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11.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12.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绩观。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免急功近利。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术道德的楷模。

13.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14.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明辨是非,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15.加强对学术出版的管理。教育系统出版社、学术期刊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积极探索建立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的审稿制度,从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堵塞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和抄袭剽窃的漏洞,切实把好学术成果的出口关。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2篇

本文作者:庞祎晔工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不仅要求学校加强对中学政治老师的培养,更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4]青少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因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不仅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也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准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师范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所从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思想品德课老师所教授的除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他们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者。由此看来,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要求高校进一步做好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工作。(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所说:“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5]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踏上社会,有很大的可能将成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因而我们背负着的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师德的养成,除了师范生自身注重修养以外,也来自于高校对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习氛围和风气,校训校德以及学校老师的榜样作用,都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注重对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这些“准老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也有利于师范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师范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师德感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首先学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在以后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范生应明确,作为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准,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因此,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应努力学习、掌握教师道德理论,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示例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其次,师范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二)掌握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明礼仪修养,其专业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因此必须培养师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素养。师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要明确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一般体现在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当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充分地将丰富的课程形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会在课程中体现出来,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产生效应,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求知心态,产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素养的塑造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在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使自身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综合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技术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作用,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三)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与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一位受学生普遍敬重和爱戴的教师,其人格必然会在他的学生那里再现出来,而且是常常在学生身上得到更高基础上的再现。”[6]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师范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咨询。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谨记,现代教师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好书、上好课,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格力量,塑造高尚人格。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建设得好坏将对我国一代甚至几代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系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高校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师范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个人人格魅力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道德建设被包含在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道德建设自身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往往又被忽视。为了加强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的研究,必须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尤其应当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宏观性、社会性、连续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中,道德建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它与道德教育不但有所区别,而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都是社会道德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目前,在对这两个范畴的实际使用中,人们对道德建设自身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基本要求等基础理论问题尚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把它简单地当作道德教育的同意语,这一现象即使在许多内容与此相关的学术专著中也不罕见。为了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效果,必须首先明确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掌握道德建设自身独特的规定性。

                (一)

    由于道德建设这一概念的广泛使用是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的事情,所以在传统的伦理学教科书和政治学的著作中,对道德建设的理论都没有专门的论述。在伦理学的研究中,与道德建设相关的内容一般都是附属于道德教育,没有自己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在与伦理学相关的工具书中,也很少有“道德建设”这个词条,即使有,与“道德教育”的解释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对道德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做出明确的说明。为了将道德建设的研究深人下去,必须将它与道德教育这个范畴区分开来。

    道德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说,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阶级或组织,为了使人们遵循其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整体和他人应尽的义务,而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道德教育是一致的,或者说,道德建设就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道德教育仅仅是指学校、家庭、团体、单位等社会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对象传授道德知识、施加道德影响,以期使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培养他们按照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和期望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的能力和意识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则是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在目前从伦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所进行的研究中,虽然一般都是在概念上对道德教育做了广义的规定,而在具体到道德教育的特点、内容、途径等问题时,又往往是以狭义的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这样,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便陷人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内容上隶属于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却又被撇开,得不到系统、深人地研究。因此,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必须先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并且要将道德建设的研究从道德教育研究中独立出来。

    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的层次上,狭义的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是学校和家庭,而道德建设则往往是以国家或其他拥有公共权力的机关来实施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建设的实施与狭义的道德教育有着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具体内容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公共权力来推行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制度刚性;而对特定教育对象的道德教育则主要是通过说服、感化等手段.强制的方法一般是缺乏效果和不被提倡的。二是,在道德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很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不但要兼顾不同的阶层和人群,甚至还要考虑不同地域间的差异;道德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特定的受教育者,实施中所要考虑的是这些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实施起来更加生动灵活。因此,如果给道德建设做一个简单的规定,可以说,所谓道德建设,就是国家或其他拥有公共权力的机构或集团,为了在总体社会道德水平上达到一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二)

    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杜会实践活动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宏观性。这是道德建设区别于道德教育和其他社会道德活动的最显著的特点。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制约于经济基础,而且与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其他意识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还要受社会风习、文化传统和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因此,道德建设实践的各个环节,都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道德领域的范围之内,而是要通盘考虑制约社会和道德发展的各种要素,从总体上进行道德建设的规划,充分考虑内外的各种因素,才能使道德建设的实践做到科学、有效。道德建设的宏观性还表现在,道德建设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必须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规划,这也就决定了党和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只有通过党和政府对道德建设全过程的有效组织、领导和管理,才能确保通过道德建设有效地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保证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二.社会性。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具体的教育对象不同,道德建设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和整体性的工作。它通常是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展开的,所面对的对象是利益要求不同、具体特点各异,并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全体社会成员。以提高全杜会的道德风尚为目的的道德建设,必须兼顾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特点,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狭窄的范围之内,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求眼界开阔、高瞻远瞩、全盘规划、把握全局。如果说,道德教育更注重于针对性和灵活性,那么道德建设则要更多地做到全局性和原则性。同时,道德建设虽然具有宏观性的特征,但是也必须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道德建设目标和措施的落实过程中,不但要有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还有赖于各种机关、团体、单位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以及在全杜会开展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道德建设决不仅是决策者的工作任务或“政绩工程”,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第三,连续性。道德是一种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惰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因此无论对于杜会整体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成员个体来说,改变原有的道德风气和观念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艰苦的过程。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社会道德风习的改善更不可能一墩而就,一套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甚至需要成百上千年的选择、陶铸与沉淀。’就如同个人的道德修养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积善成德一样,道德建设也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循序渐进地取得理想的成果。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如果不相应地从经济、制度等方面解决根本问题,以使道德建设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或者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改善,而是企图通过疾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毕其功于一役,甚至通过强制的手段压制问题来实现杜会风气的虚假改善,历史证明,如果一旦遇到经济或政治形势的变动,道德风气便又会急转直下,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道德问题。因此,道德建设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规划,既要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目标,又要考虑到已有的道德传统、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将来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前后计划和措施的衔接,破除各种空想、幻想和臆想,树立信心,科学规划,不懈努力,才能循序渐进地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复杂性。道德建设的宏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建设实践的复杂性。首先,道德建设要求有一套功能完备、层级齐全的决策和指导机构,来确定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进程、方针措施等,并对社会上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质量等级的道德教育机构进行具体的指导。其次,道德建设还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机构,来为其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状分析。由于道德建设具有宏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的的特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既深且远。如果一旦决策失误,不仅会对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氛围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几代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稳定。因此,道德建设同法制建设和政治建设一样,也必须做到科学、谨慎和稳妥,不能盲目行事,这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研究队伍来为道德建设的实践出谋划策。再次,道德建设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道德评价与考核机制。不论是什么建设,理想的目标和设计在实现过程中都会与社会现实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够隙,任何决策的落实都要经过与现实的不断磨合才能逐渐进人高效、有序的运行状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将能够不断地为道德建设反馈回有效的信息,对于道德建设总体进程的把握,道德建设决策的修改与完善,以及道德建设方法的创新与道德建设目标的提升和迈进都会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道德建设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在某些方面和环节上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道德建设的复杂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五,实践性。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道德建设的实践性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道德建设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道德建设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现状和要求,必须以实践为目的,切实可行,同时要根据社会实践的要求,不断地做到创新和发展。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回到社会生活实践中,道德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不但要充分考虑道德建设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认真研究社会生活实践的规律,使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切不可使道德建设脱离社会实践。同时,道德建设不仅依赖于社会实践,而且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归宿。无论是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还是社会整体来说,高尚的道德理想都是必要的,在道德建设中必须将长期所期望达到的道德理想渗透其中,使每一个时期的道德建设都成为实现这一道德理想的一个环节与步骤。但是,承认道德理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不是鼓励道德建设上的好高鹜远。道德建设必须以指导现实的道德活动,改善现实的道德状况为基本目的,道德建设的每一项规划和措施都必须能够融入到当前的社会实践中去。否则,如果脱离了服务于当前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目的而盲目地追求理想中所谓高尚的道德,甚至搞道德上的“大跃进”,就会使道德建设脱离现实基础而沦为空头口号。

               (三)

    在社会道德活动中,尤其是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中,道德建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不但有所区别,而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需要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来落实,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也需要道德建设的宏观指导。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道德建设就是对道德教育(这里指狭义的道德教育)的宏观规划。无论是对于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来说,还是对于高素质的社会成员的培养来说,道德教育都需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作为指导,这是道德建设的主要职能之一。道德建设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规范作用。不论任何时代,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人际交往等的不同,总是产生出许多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而一个社会要想存在和延续下去,保持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一种道德规范体系处于核心的地位,通过塑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主导性道德规范体系在全社会的确立、贯彻和实行,单凭由各个不同的教育单位来分散、独立进行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的道德建设。第二,对道德教育总体进程的规划作用。一定社会、一定时期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道德状况为前提,针对具体教育对象的道德教育虽然都是在这些条件下“自发”进行的,但对于有着共同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社会来说,必须对全社会的道德教育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来逐步地形成共同的道德信念,达到共同的道德理想。通过道德建设对这一目标进程做一科学的总体规划,将比全社会的教育单位自发、独立地进行更具效率。第三,对道德教育具体途径的指导作用。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引进到道德教育领域,固然是教育单位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但宏观的道德建设在先进道德教育方法的宣传强化、总结交流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将有利于新方法和有效途径的推广普及。同时,道德教育不但是专业教育机构的职能,而且还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社会的道德主题活动中,更能体现道德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总之,道德建设不但是道德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有力保障,还是道德教育效率提高的有力支持。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正视网络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为道德教育提供更为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面时网络带来的德育管理难题,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建设。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的出现优化了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博自由的信息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等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网络道德教育建设问题呢?下面我们从四个认识视野来探讨这个问题。

1.网络中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网络的技术价值,表现在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冲击。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来自社会、邻里和家庭的监督比较频繁,道德的他律作用效果明显,传统道德相对来说较好得到维护。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能够使人际交往突破种族、国家、地区等有形无形的疆域,实现信息上的“无限关联”和“无限链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着社会的道德舆论,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和性质。wWW.133229.COM这些都是网络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是一种基于高科技的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现象。网络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利器。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生事物快,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因此影响极大。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面对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主人的趋势,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法治与德治,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势在必行。

2.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网络,正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学生利用网络,以信息传输的方式实现着浏览、下载、选择、互动、交流、传播、表意等过程,在信息的产生、传输和衍生中,网民之间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交互影响。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甚至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态度。这些没有被筛选的信息正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源。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跨时空的道德教育。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网友交流。这可以使他们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他们开阔认识视野,学会选择和甄别信息。

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缺点:内容缺乏时代性、确定性和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和补充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形式模式化、单一化,使学生对传统道德兴趣索然,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经不起不断变化的实践的考验;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回避社会的新变化、新现象。但在网络社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回避”将变得无处可逃。交互式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网上交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朋友讨论;单一的教学关系,正在被积极而多向的交流方式所取代;道德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生动、更加有效。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巨大空间。

3.网络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是网络带来了政治教育的难题。当前的网络信息有99%是由个别发达国家制作的,中国仅占0.01%,除了纯自然科学,几乎涉及了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大量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信息垄断优势,进行“文化侵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兜售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二所以,能否更好的坚持和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能否保护我们的文化精粹和价值观,能否增强网民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抵御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之重。

二是网络带来了思想教育的难题。网络中的黄毒、黑毒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约有50多万个黄色网站,在随便点击中,平均每7次就有可能点击到1次,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流毒的坚强毅力,其后果可想而知。黑毒即黑色信息,指有关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垄断信息、以及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等。这些都会给德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网络带来了德育管理的难题。网络的高度隐蔽性,使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符号,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山于缺乏“他人在场”的心理压力,于是谩骂、攻击、无聊、欺诈擅长邮箱、谣言、垃圾网络广告等现象屡出不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39%的学生认为抄袭网页不算侵权,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尚有待干提高。同时,大学生道德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其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阳法制观念等素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很难像过少、那样在一个封闭的道德教育格局里,单纯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对错。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

4.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正视网络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为道德教育提供更为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面时网络带来的德育管理难题,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建设。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的出现优化了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博自由的信息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等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网络道德教育建设问题呢?下面我们从四个认识视野来探讨这个问题。

1.网络中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网络的技术价值,表现在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冲击。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来自社会、邻里和家庭的监督比较频繁,道德的他律作用效果明显,传统道德相对来说较好得到维护。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能够使人际交往突破种族、国家、地区等有形无形的疆域,实现信息上的“无限关联”和“无限链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着社会的道德舆论,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和性质。这些都是网络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是一种基于高科技的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现象。网络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利器。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生事物快,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因此影响极大。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面对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主人的趋势,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法治与德治,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势在必行。

2.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网络,正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学生利用网络,以信息传输的方式实现着浏览、下载、选择、互动、交流、传播、表意等过程,在信息的产生、传输和衍生中,网民之间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交互影响。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甚至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态度。这些没有被筛选的信息正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源。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跨时空的道德教育。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网友交流。这可以使他们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他们开阔认识视野,学会选择和甄别信息。

    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缺点:内容缺乏时代性、确定性和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和补充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形式模式化、单一化,使学生对传统道德兴趣索然,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经不起不断变化的实践的考验;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回避社会的新变化、新现象。但在网络社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回避”将变得无处可逃。交互式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网上交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朋友讨论;单一的教学关系,正在被积极而多向的交流方式所取代;道德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生动、更加有效。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巨大空间。

3.网络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是网络带来了政治教育的难题。当前的网络信息有99%是由个别发达国家制作的,中国仅占0.01%,除了纯自然科学,几乎涉及了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大量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信息垄断优势,进行“文化侵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兜售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二所以,能否更好的坚持和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能否保护我们的文化精粹和价值观,能否增强网民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抵御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之重。

    二是网络带来了思想教育的难题。网络中的黄毒、黑毒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约有50多万个黄色网站,在随便点击中,平均每7次就有可能点击到1次,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流毒的坚强毅力,其后果可想而知。黑毒即黑色信息,指有关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垄断信息、以及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等。这些都会给德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网络带来了德育管理的难题。网络的高度隐蔽性,使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符号,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山于缺乏“他人在场”的心理压力,于是谩骂、攻击、无聊、欺诈擅长邮箱、谣言、垃圾网络广告等现象屡出不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39%的学生认为抄袭网页不算侵权,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尚有待干提高。同时,大学生道德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其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阳法制观念等素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很难像过少、那样在一个封闭的道德教育格局里,单纯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对错。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

4.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正视网络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为道德教育提供更为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面时网络带来的德育管理难题,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建设。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的出现优化了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博自由的信息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垃圾邮件、、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等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网络道德教育建设问题呢?下面我们从四个认识视野来探讨这个问题。

1.网络中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网络的技术价值,表现在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冲击。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来自社会、邻里和家庭的监督比较频繁,道德的他律作用效果明显,传统道德相对来说较好得到维护。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能够使人际交往突破种族、国家、地区等有形无形的疆域,实现信息上的“无限关联”和“无限链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着社会的道德舆论,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和性质。这些都是网络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是一种基于高科技的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现象。网络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利器。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生事物快,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因此影响极大。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面对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主人的趋势,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法治与德治,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势在必行。

2.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网络,正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学生利用网络,以信息传输的方式实现着浏览、下载、选择、互动、交流、传播、表意等过程,在信息的产生、传输和衍生中,网民之间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交互影响。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甚至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态度。这些没有被筛选的信息正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源。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跨时空的道德教育。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网友交流。这可以使他们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他们开阔认识视野,学会选择和甄别信息。

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缺点:内容缺乏时代性、确定性和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和补充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形式模式化、单一化,使学生对传统道德兴趣索然,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经不起不断变化的实践的考验;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回避社会的新变化、新现象。但在网络社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回避”将变得无处可逃。交互式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网上交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朋友讨论;单一的教学关系,正在被积极而多向的交流方式所取代;道德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生动、更加有效。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巨大空间。

3.网络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是网络带来了政治教育的难题。当前的网络信息有99%是由个别发达国家制作的,中国仅占0.01%,除了纯自然科学,几乎涉及了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大量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信息垄断优势,进行“文化侵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兜售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二所以,能否更好的坚持和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能否保护我们的文化精粹和价值观,能否增强网民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抵御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之重。

二是网络带来了思想教育的难题。网络中的黄毒、黑毒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约有50多万个黄色网站,在随便点击中,平均每7次就有可能点击到1次,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流毒的坚强毅力,其后果可想而知。黑毒即黑色信息,指有关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垄断信息、以及的歪理邪说等。这些都会给德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网络带来了德育管理的难题。网络的高度隐蔽性,使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符号,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山于缺乏“他人在场”的心理压力,于是谩骂、攻击、无聊、欺诈擅长邮箱、谣言、垃圾网络广告等现象屡出不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39%的学生认为抄袭网页不算侵权,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尚有待干提高。同时,大学生道德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其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阳法制观念等素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很难像过少、那样在一个封闭的道德教育格局里,单纯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对错。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

4.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7篇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所谓“德育”自然是针对学生的实践。很少有人明晰、自觉地认识到,存在也必须存在一种针对我们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那就是教师专业伦理(或者叫职业道德)的修养,即师德的修养。

教育家赫尔巴特将伦理学视为教育学的两大基础之一,是有道理的。这不仅在于伦理学有助于界定教育的目的,也在于伦理学有助于教育效能的提升。但是近代以来,教师的培育、养成,教育伦理的修养所占比重极低。这不能不说是师德建设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重大缺憾。因此,对于有良知的教育者而言,自觉修养教育伦理实在是当务之急;对于有魅力的教育而言,加强师德建设也实在是当务之急。

这里就需要透析两个问题。第一,从根源上解决自觉修养何以可能的问题,即动力问题。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自上而下颁布的师德规范,被动接受这些看起来十分重要的职业规矩。如果我们承认专业伦理的研习是“对我们自己的”道德教育,是我们人生幸福的基础,是“为己之学”,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去自我立法,而不是被动接受他律。第二,自觉修养何以可能的问题,即路径问题。检验路径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教师和学生的幸福体验。因此,就像德育v究“因材施教”一样,师德建设也必须考虑具体的教育者的特殊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所谓“教育者的特殊性”,一个重要层面就是教师在职业伦理发展时间维度上的特殊性。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舞台,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风景。比如一个教坛新手、一个成熟的中年教师、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由于教育生活的巨大差异,他们所要面对的伦理课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当然会因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师德建设也应该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同理,处于不同学段的教师,比如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也差异巨大,这又涉及对所谓“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的考量。

我们由衷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和努力,每个教师都能自觉修养师德,使“对我们自己的”道德教育尽快变成 “为我们自己的”道德教育,让师德建设走出实效低迷的泥淖,为高品质的中国教育发展尽最大力量。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8篇

一、当前不良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滑坡。其主要表现有: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而把企业利益和集体利益置于脑后。

2.价值取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而获得丰厚利益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当今一些媒体宣传侧重于价值指标,他们的推波助浪也导致是非不分。

4.社会道德心理失衡。部分职工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二、产生不良职业道德的因素

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既有体制转换过程中道德规范尚未成形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乱和道德信义动摇而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各类腐败现象的模糊认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由于党和政府内部少数腐败分子,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诸如、等高层领导中的腐败分子,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败坏了社会风气,极少数人在道德言行上搞两面派。在政治道德上搞实用主义。加之在政治、经营、管理上的疏漏,在一些单位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被削弱,个人崇拜主义和吹牛拍马抬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2、宣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是影响人们职业道德思想取向的外部原因。一部分人富起来后,带动大部分人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政策,然而少数人却认为致富就可以不择手段。表现在职业道德上,产生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能赚钱,管它是投机还是冒险,能骗则骗,能捞则捞,捞了钱就是硬本事,管它道德不道德。

3、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失落。对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这一方面抓得不力,也抓得不实,加上舆论上一度出现的某些误导,高素质低收入、低素质高消费之间的反差,也构成了对讲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人的一种讽刺。对于这些不正常现象没有能及时澄清和纠正,导致在职业道德实践中,见利忘义,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忘得一干二净。

三、针对不良职业道德应采取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确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必须结合两个教育:

一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实际,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代表着人民利益与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德 师德 幼儿教师师德

“师德”是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爱”是师德的草根。教育根植于爱,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爱。

我们主张只有喜欢孩子的人才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在我们的年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很无奈的从事了幼儿教育工作,如果教师的道德自律很脆弱,就有可能出现职业道德败坏的现象。

他律到自律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规范管理是前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基础,形成教师道德自律是关键,在活动中培植“爱”是保障。

一、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是前提

没有堤岸无以成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的奔腾,对幼儿园来说,这个堤岸就是规则,就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教师之所以任性随便而为,甚至作出违背教师师德的行为,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是非不明,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二是:没有自律意识。三是:主观上有约束意识但行动上仍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举例)因此:建立规则意识,进行规范管理,实施“他律”,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一步。

心中装着规则的老师,做事比较严谨,工作认真、负责,用心对待家长和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基础

我们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那么幼儿园的工作就是一件自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二步。

我们在师德建设中,曾经做过一个小游戏,老师们用筷子夹豆豆比赛,体验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一开始老师们习惯性的用右手拿筷子夹豆豆,大家非常自如而迅速的完成了所有动作,鼓掌、欢呼声一片;然后,让老师们用左手拿筷子夹豆豆,结果,大家突然间变得笨手笨脚了,完成后满头大汗,也没有了鼓掌,也没有了欢呼声。这就是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老师迅速的完成任务,为老师们带来成就感,那么,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带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安全、有序;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促进团队又好又快的发展。怎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呢?

1、每位教师要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职责、标准、流程、要求,这些职责、标准、流程、要求,一定要写下来并加以规定,保证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变,每天都按照所写的内容去做,对所做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此负责任。

2、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进,确保各项工作不出问题,即使有问题,可循着这条线路追溯过去,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3、园领导班子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职工督促、检查。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约22天,对成人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人而异。

三、形成教师道德自律是关键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纵观师德缺失的幼儿教师,都是缺少自律的人,她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带着不良情绪上岗 ,关注培养教师的自律精神,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三步。

培养教师的自律精神,从整洁、有序的习惯养成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做起。

1、整洁、有序的习惯养成

整洁通常和有序连在一起,做到了整洁,便是有序。把事物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这就是有序,整洁的幼儿园培养出有秩序的教师。

一是:还原意识的培养,各种物品都要注意还原,如抹布、拖把用完是否放回原处;

二是:环境保持干净请洁,教师的衣着、鞋子,桌面等是否干净清洁;

三是:工作是否条理性,即使是一张纸,一支笔也要看到有管理;

四是:拿到公共场所去的东西要完美,如贴出去的文字性的东西,不能有错别字,页面要干干净净等等。

2、读书习惯的养成

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引导教师追求一种平和的心态,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们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多读书,“人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通过读书,养成沉稳的性格,避免偏激性格的养成,对自律精神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

四、在活动中培植“爱”是保障。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这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神圣的大爱,是我们幼儿教师之魂。无条件地爱每一位幼儿,应该成为我们幼儿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灵魂,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搭建活动平台、培植教师们的“爱”。

我们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植“爱”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1、“妈妈老师”评选活动;由全园家长参与评选,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公平、公正的评选出孩子心目中,家长心目中的“妈妈老师”。为大家树立了更好的教师形象。

2、“师爱无限”演讲活动;宣传一批爱岗敬业、深受幼儿、家长、同事欢迎的优秀教师典型,教育、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楷模,强化师德意识,立足本职岗位,明确责任使命!

3、“付出我的爱”研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谈怎样为孩子付出爱心,怎样赢得孩子的爱。

4、“身边的榜样”活动;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寻找榜样――发现周围人身上的闪光点,反省自己的内心;学习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榜样――不断进取,发挥带头作用。

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使教师提升了职业素养,陶冶了高尚情操,增强了团队向心力。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0篇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为建设现代化强市培养强大后备军和可靠接班人。下面,根据市委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切实增强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市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较好地组织实施了素质教育,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成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我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论灌输成效明显。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等活动,社会反响都很好。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成为我市广大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

但是,也必须看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借鉴吸收外国文明进步的有益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复杂;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都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互联网及其它传媒中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不良作用。从工作上看,有些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全面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制、方法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百年大计,重在树人。

*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现有未成年人20多万,未来几年、十几年,他们将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宏伟大业才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是每个家庭的最大希望,也是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事关*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市的战略工作,作为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作为关系千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切实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力度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弘扬民族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基础,围绕建设

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思想教育,打牢道德基础。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搞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以德育人摆在首位,牢牢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要切实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要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基础工作,使学生不仅了解基本要求,而且能够自觉践行。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青少年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要注意抓好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少先队的作用,不断增强学校教育的成效。

要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搞好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现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科学教育方法,往往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其精神和心理需求;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其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有个别家长对子女疏于教育,放任自流。所有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要教育各位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更要注意言传身教,以自身好的品行修养为孩子作出表率。教育部门、妇联组织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各位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要广泛开展社会教育。良好的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在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各级各部门要依托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假日和校外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校外也能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二)深化实践活动,培养高尚情操。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长期培养起来的。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势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当前,要大力推进“爱我*,做文明市民”活动,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热爱*、建设*、美化*,使文明行为成为自觉行动。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以及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重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为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有关文化基础设施要向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费开放。有关部门要作出统筹安排,制定参观计划,落实安全措施。有关场馆要针对未成年人的需要,充实展出内容,改进展示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育人效能。各活动场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批综合性、多功能、安全实用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三)优化社会环境,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不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与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诱导有关。各级各部门要把净化、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作为重要的系统工作,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要为未成年人多办一些实事、好事,各有关部门要抓好落实,尽快取得实效。

一是大力实施净化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坚决依法取缔社会上特别是学校周边非法的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清理整顿校园周边非法经营摊点和出租房屋;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绝杜绝传播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清理收缴宣扬色情和暴力的玩具、饰品。

二是加强正确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宣传思想战线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各类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电台、电视台要办好少儿专栏和专题节目,做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转播工作。要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需求,使之成为未成年人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精神园地。

三是加快“平安*”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制环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围绕校园安全、治安防范、交通安全、防火避险等主题,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未成年人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领导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健全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党委、政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都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市文明委要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整体合力。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履行职责。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要增加必要投入。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要把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着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资等措施,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管的原则,把对未成年人专用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纳入文化发展纲要,作出明确规定。要研究制定少儿文艺创作演出的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推动少儿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研制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为人师表、热心育人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一支形象良好、素质较高的校外活动辅导员队伍,一支熟悉孩子、德艺双馨的少儿文艺工作者队伍。要充分利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特长和优势,让他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余热、做出贡献。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名教师、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使他们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带头人。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会计;道德;文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2] 柳一群,何晓民.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2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道德建设严重失衡。近年来,有些人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嚣尘上,道德界限时有弱化和模糊的态势。从“微博门”“门”“门”再到“猥亵门”;从,贪污、行贿、受贿,再到“情妇”“小三”以及公众人物频频涉案;从利用网络、微信造谣传谣,散布虚假消息,到网络、短信实施诈骗和个别“能人腐败”等事件接连曝光。大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学精神失落,大学道德文化品位下降,大学人价值取向偏差,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道德失范,学术腐败。学生中不重学习、考试作弊、只求及格,个别学生求包养、抱大款等时有发生。以上种种的道德失范、价值观严重偏差等,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超越了道德底线,有的还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泛滥下去将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所以,大学教育必须遵循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原则。必须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课堂的基本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鼓励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应为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推动国家兴旺、民族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大学培养的青年应是“勤学、修德、明辩、笃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有道德情操、高尚品格的教师队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大学的道德教育,必须要有一支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大学道德教育的成败,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大学应站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推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品格高尚,学识渊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高校的党政领导班子,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重要作用。要努力营建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教育生态,注重对教师德行的培养提高,使教师做以德实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用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积极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广大教师成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和传播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以德育师的制度环境,使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教师岗前、职后培训,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建立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对个别道德败坏,贪赃枉法和侵害学生行为的教师,要依法惩处,实行零容忍,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大学的道德教育,在重视教师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建立一支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的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发挥他们对大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作用。通过他们对青年学生的日常管理,深入接触,身体力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以高尚的品格言行和点滴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学生。大学的德育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德育观写进教材,引进课堂。要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改善,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认知认同。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学术研究的优势,组织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论的理论研究和学理解读,从而为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提供新鲜生动的内容和鲜活经验的支撑。除课堂教育外,还应发挥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道德教育作用,要充分利用班会、报告会、学习会等集体活动,以及和自己学生建立网络QQ群、手机微信群等远程手段,在跟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实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将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内容渗透到日常交往中。

三、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大学的道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和凝聚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能够引领广大师生作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逐渐形成的学校特点、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如学风、校风、校训等。形成大学的文化精神,对生活在这样环境和氛围中的校园人都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一种非强制化的规范和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校园文化便具有了道德教育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道德则是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大学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做出贡献。要重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进校园、进课堂,用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开办道德讲堂、名师大讲堂、先进模范人物经验交流会、讲座、读书会、理论名家社会行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广大师生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大学师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科技优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平台。把握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用伦理道德来规范和支撑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站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通过开设理论学习、主题宣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网络教育栏目,使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在网络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广播、电视台和校报刊物的舆论宣传作用,促进新旧媒体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校园、进网络,广泛传播正能量,努力营造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热烈氛围和良好环境。

四、注重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修德的自觉性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关键在道德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论”。青年大学生只有投身社会实践中,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统一,才能知行合一。这是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特别要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重视教育实习实训,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使大学生深刻感知、生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学先进、学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爱行公益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鼓励大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诚实守信、合作友爱,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使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基本遵循。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扶贫支教”“支援西部计划”“课程实习”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在与人交往中诚信友善,在生产劳动中勤奋尽责,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把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3篇

一、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现在社会方方面面非常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总书记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归结为四个“必然要求”: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并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即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把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千方百计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别致的载体,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当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1)、不断拓宽德育教学渠道。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优势。发挥好这一优势,就要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的改进和创新。学校要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统一于教材之中,努力构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改进德育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德育课成为孩子们真正喜爱的课程。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对幼儿园、小学低龄段的学生,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讲卫生、讲礼貌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高段及初中生,重点是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他人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对自己负责;对高中生,重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共同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强化学科渗透性,把德育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日”教育活动,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著名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2)、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3)、实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挤占了课外活动的空间,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素质教育就搞不上去,德育教育就难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紧紧抓住改革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个环节,系统设计,自上而下,整体推进,下决心把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改革不合理、不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取消一切统考及变相统考,严禁以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排名。各中小学要合理利用和科学安排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怡情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各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祭扫一次烈士墓,举行一次文艺演出,观看一场电影,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参加一次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参观活动,严格执行初中学生每年20天、高中学生30天参加实践活动的规定。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到生动有趣的课余活动中舒展身心、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二)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是无形的示范,这就要求广大家长必须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给孩子作出表率,以温馨和睦的家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素质的高低度,直接决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在全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市兴起了“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读好书,文化兴家”的热潮,有效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因此,各级组织要引导家长牢固树立“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彻底改变家长重知轻德的倾向,教育他们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3)、重视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现在的未成年人多数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型的新家庭结构正在形成,“隔代养育”现象越来越突出。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和总结未成年人教育的特殊规律,学会和未成年人在情感、学习、生活乃至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平等沟通交流,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复杂”的对象。此外,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困难家庭等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也十分薄弱,许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来自这些家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正在逐步走出农村、进城务工,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流动儿童”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分类研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发挥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平台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学生提供宽广的校外活动空间。“十五”期末,市里和镇乡、街道至少建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符合要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未成年人事业的投入。对已有的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要进行清理整顿,凡被挤占、挪用、租赁的要限期退还。要以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人为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有效整合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内的图书馆、活动中心、文化设施等公共资源,全面向未成年人开放。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目前我市已有1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切实落实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费开放,有针对性地引导未成年人走向社会,丰富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要发挥社区内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贡献力量,使学生校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人抓、有人管,让未成年人在社区这个大课堂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3)、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市文体局、文联、作协、科协等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面向未成年人抓紧创作一批、面向未来精心规划一批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要继续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少年儿童影视片、儿童剧、歌曲和图书的展播、推介工作,积极探索优秀少儿影片优惠、免费观看的新路子,让全市未成年人看到更多的好书、好戏、好电影、好游戏。

(4)、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力度对网吧的专项整治、互联网的有效监管、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等。各级党委和政府认识要到位,态度要坚决,措施要有力,责任要明确,管理要严格。要以扎实的工作,确保近期内我市的文化市场有明显的改观,还孩子一方洁净之地,让群众放心。

(5)、各负其责,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抓出成效。各级党委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按照中央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文明委要切实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党政各部门要结合业务关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凡涉及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文体、民政、司法、公安、广电、报社等部门,都要按照市委责任分解的各项任务,做到守土有责,不折不扣予以完成。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双建设、双整治”活动,确保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城乡基层深入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整治文化市场、整治社会风气”为内容的“双建设、双整治”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客观分析、把握当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的情况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双建设、双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日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去年我市已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49位,不少人以为小康社会离我们已不远了。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目标,实现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与进步。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是须臾不能放松的十分紧要而紧迫的任务。

“双建设、双整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实正是这样,看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等一系列充满辩证思维的新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城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做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加快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双建设、双整治”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之举。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阵地在基层,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素质的着力点在基层,团结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也在基层。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认识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整治社会不良风气,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以来,我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同心协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离上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一鼓作气,再接再厉,着力打好“双建设、双整治”主动仗。要力争做到:

(一)、创新载体,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以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省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道德宣传、道德实践、文艺汇演等主要形式,以城乡基层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和“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在城乡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各乡镇(街道)、社区(村)都要建立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小组;每个社区(村)建有道德“百姓点评台”,开办市民文明学校;每年要组织开展“9.20”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通过各种活动,把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二)、大力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结合“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我市已确立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和目标任务,要求在近期内每个社区要建立5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室,有条件的要建立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每个行政村要建有180至300平方米的室内文体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并配置乒乓球室、台球室、阅览室等文体设施,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建立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中心;电视入户率要达60%以上,广播入户率达95%以上,每年按行政村总数的30%递增,力争三年内全部达标。广泛开展“文化特色村”、“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每年按30%速度递增,三年内全市所有乡镇基本达到金华市“东海明珠”工程建设要求。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团体和专业队伍的作用,通过组织“万场电影进农村”、“万场演出进社区”等活动。真正使文化活动进街道、进乡镇、进社区、进农村。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以城乡基层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背景,以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精心组织生产一批适合城乡基层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以满足基层群众求真、求美、求乐的需求。开展基层文化阵地普查,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城乡基层文化宣传设施的利用率,扩大受众面。要针对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努力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要设法统筹解决他们的相对集中住居问题,并通过“外来建设者之家”、“安心工程”的建设,提高外来民工思想教育、文化生活、公共服务的集中度和参与度。

(三)大力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公安、工商、文化、广电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对全市镇乡基层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整治演艺娱乐场所、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出版物市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对“黑网吧”、等要坚决取缔。强化日常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书刊和音像制品、电子游戏等场所的经营秩序。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设置功能机非法从事经营活动及违法下载黄色网站等经营场所,一经查实,要从快、从重、从严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停业的停业,该关闭的关闭,决不手软。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4篇

教育局印发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四部分十六条。教育局要求各地教育局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意见第一部分为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意见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要求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教育系统一直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近年来,教育局先后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维护学术道德、弘扬良好学风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还比较严重。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

意见第二部分为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意见,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一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二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要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哗众取宠。三要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循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学、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积极扶持青年科研工作者。四要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意见第三部分为建章立制,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要逐步完善岗位分类分级体系,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学校、学科和岗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公正规范的评价程序。三是建立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制、异议材料复核制、网上公示制和接受投诉制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要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标准制订、情况调查、考核评议等工作,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意见第四部分为加强领导,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这一部分共了六条要求。一是各级教育局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二是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绩观。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免急功近利。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术道德的楷模。三是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四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明辨是非,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五是加强对学术出版的管理。教育系统出版社、学术期刊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积极探索建立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的审稿制度,从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堵塞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和抄袭剽窃的漏洞,切实把好学术成果的出口关。六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道德建设 学生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或称之为教育结构上,职业教育被赋予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大学教育等构建了当代中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人才的庞大的教育系统。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际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当被描述为金字塔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这金字塔巨大的塔基。这些人学有专长,训练有素,是各行各业最基本的力量。这种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片面追求高学历不但是对人力资源巨大浪费,而且是造成行业人员不稳定,流动过快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力发展各种类型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必然出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对职业教育强烈需求的局面。

职业教育的对象比较复杂,作为主体的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群体。但是也有读完高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进入大学的部分学生,当然可能也有社会青年。为了把这些人培养教育成有用的人才,除了必要的文化基础及专业技能教育,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职业教育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却面对着史无前例的冲击,正经受着各种不定因素史无前例的考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极为正常的,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正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青年学生由于生活视野狭隘、人生经历苍白、道德价值观不十分稳固等因素,在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碰撞时,一部分学生价值取向的天平就会摇摆,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就会出现道德的困惑与混乱。

面对经济转型期家庭成员及周围环境中的企业倒闭、下岗等社会现实,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未来,不禁茫然若失。

面对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使他们受到金钱至上、物质至上、享受至上的实用主义浪潮的冲击。他们不得不去思考,金钱与真理孰轻孰重,而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搞不清二者的关联与矛盾。

一些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他们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

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缺乏竞争意识,甚至思想颓废、不思进取,在日常生活种表现得随意、散漫、懒惰甚至野蛮、粗俗,语言龌龊。

为了深讨职业学校的道德建设,广泛收集了当代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道德上的困惑与混乱。不要认为那是危言耸听,经济体制转型或称之为转轨,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个事件种新旧两种经济体制,新旧两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进行着较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的人都被卷入其中,绝无侥幸。在此期间出现道德范畴的困惑与混乱都是很正常的。

现在我们借用武经伟、方盛举先生所著《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一书中关于“道德失范”的论述。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或规范冲突的社会状态中。”

我以为“道德失范”的论述是精辟的,它阐明了在我们社会的所有领域、当然包括在我们的职业教育领域进行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

经济领域的分配不公,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巧取豪夺;政治领域的贪污腐化,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循私误正;社会领域的吸毒贩毒,黑恶势力,,作奸犯科,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所有这一切阳光下的罪恶,各个领域当中的丑陋,决不是,也决不可能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都描述过这样的罪恶与丑陋,他们是沉渣,它们只不过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大潮涌动下泛起的几块沉渣。

由于我们的年轻学生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真、善、美的道德理想与那些“沉渣”假、恶、丑的道德实践必然形成巨大的反差。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那些丑陋与罪恶的代表,可能是地方的政要、或者商界的巨子,他们并不是明火执仗地、高呼着罪恶的纲领向社会杀将过来。他们被赋予地位与荣耀,被冠以美丽的花环,他们曾经释放了太多的道德烟雾。

被宣布为真、善、美的,那些宣布者自己并不去身体力行,被宣布为假、恶、丑的,宣布者自己趋之若鹜。因此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善恶、是非、美丑、真假的区分标准和认知会严重模糊并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道德的困惑与混乱。

他们讨论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描述了社会人特别是青年人学生道德的困惑与混乱。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中的道德建设是极为重要并且是刻不容缓的。

为加强职业教育中的道德建设,我认为:

1.要教育广大师生艰辛以主席为领导的党中央能够引导我们完成经济转型和社会改革,而且我们要积极投身这两项伟大的事业,因为只有社会改革的胜利,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旧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生存的土壤,而中国人民只有经过社会改革的洗礼,才能确立全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我门的国家才能以强国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应当说社会改革的全面成功才能为我们国家重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加大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也可以说是加强师德的建设,因为师德是高素质教师的核心。只有不断加强道德建设,教师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