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篇

近年来,高科技信息化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课程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Flappin}u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构建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课上传授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和课下活动完全翻转。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应用在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它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群聊等方式接收推送信息,实现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的传播,用户可开设公众号,建设公众平台,且微信具有可开发性川。截至2017年4月,腾讯微信宣布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 89亿,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的使用率极高川。笔者对教学班级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手机都安装了微信软件,并把它作为主要的交流通讯工具。因此,笔者试图将微信平台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将其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达到共享资源,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

1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将微信公众平台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笔者选取 2015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共61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1创建微信公众号,搭建学习平台任课教师首先申请一个用于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微信公众账号,名称为“农大基础生物化学”,利用公众号推送学习任务,并将教师制作的课程学习资源按教学进度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上,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同步练习题、案例讲解、精彩视频等,并定期更新资源库,供学生使用。同时创建了“生物化学”微信班级群,打造一个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可以随时与教师互动互享的网络平台。

1. 2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口标设计单元学习任务,通过收集整理学习资源并设计制作微课。根据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口标,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其中静态生物化学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和酶;动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氧化、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和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对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并设计任务单,包括教学口标、教学重l从难l从、教学课件、预习任务单、同步练习题等。教师根据教学案例录制10 min内教学视频,将关键知识ii讲解到位,并且设置一定的互动环节,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上课前通过微信平台相关学习和视频资料,让学生预习。教师同时利用微信平台推送主题博文、实时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前沿资讯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1. 3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后,在课前自己选择时间和地l从,根据教师的预习任务单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通过观看相关学习主题的课件和视频结合教材,对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并将疑难从记录下来;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微信群聊进行交流讨论,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可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1. 4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并对重l从和难l从部分进行课上讨论。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任务单要求已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性听课,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完成练习、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将个性化指导和集体性辅导2个方面相结合。

1. 5课后总结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后强调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教学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用于课堂知识l从的巩固学习。学生通过微信群在线跟任课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功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结果反馈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并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基础生物化学微信教学系统的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共有50名学生参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调查,收回调查结果50份。调查结果显,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学生欢迎,其中有4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0%的学生觉得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75%的学生愿意继续这种教学模式,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具有可实施性。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2篇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传统生物技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结合典型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阐述,反映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前沿。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课程,需及时调研最新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热点。该课程全面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课程的基础内容,其主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微生物工程: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分类、生理、育种及培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代谢工程:介绍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调控机制和方法;基因工程:介绍生物遗传的基本知识及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并且介绍蛋白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细胞工程:介绍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生产高附加产值的花卉、药物等;酶工程:介绍工业用酶和药用酶的性质、结构、固定化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生物反应器:介绍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应用;全面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以及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化工知识的范例。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程对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思想及技术,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化学工程技术进行交叉讲授,重点说明了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可能的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发展前沿。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生物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将生物工程的关键基础问题讲解清楚,并且将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叉学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无疑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二、化工专业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该课程属于学科交叉,在教材选择、实验配套、讲解内容难易程度把握等方面,均需要不断地探讨和摸索。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并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深入地探讨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如何能够将课程讲解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化学工程在生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如何鼓励学生在假期或平时寻找一切机会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实践,从中体会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1.教材很难在深度和广度间平衡

目前,本课程所选教材为化工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工科专业适用,李再资主编,2006年版本),该教材在国内高校化学工程专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简单明了、讲解清楚的特点,适合于生物工程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使用。但是该教材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教材内容仍然没有摆脱理科教学的模式和框架,生物工程原理的讲解深度不足,同时,教材对于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如何结合方面的内容也讲解得太少。为了做好生物化工导论的教学工作,必需结合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实例,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作为补充,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实验环节缺乏

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生物化工导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教学实验环节缺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生化反应及其应用过程。所以,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和活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学生身边的研究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配备一些实验讲解及生产实习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三、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笔者从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工作,课程面向对象主要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过程控制专业及分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选修人数在200人以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以产品为例,说明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工程知识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的信心。另外,注重将理论内容与本校化工学院及兄弟院系的科研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地讲授,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和热爱,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的全新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介绍天津市著名生物工程企业大量需要化学工程的实例,力求让同学们明白,生物工程的下游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化学工程的应用。教学实践也使笔者体会到,要完成好该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授课教师熟悉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化工原理等教学内容,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便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建设教学团队,认真调研学习

授课教师需要组织强有力的课程建设小组,对国内外工科类生物化工导论课程进行调研,包括其他院校的教改情况、已有的化工类的生物化工导论教材、学生本人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的期望、相关专业对该课程的反馈信息等诸多方面。授课教师还需要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技术与内容,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教学情况,结合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实际,总结教学经验与效果。针对面向21世纪的教学和培养要求,要认真总结化工类本科生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对其他优秀或重点课程的学习观摩或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亲临课堂指导等多种途径,进行教育素质训练,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提供并选好主讲教材和高水平的辅助教材

针对现有的试用教材,及时引入前沿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筛选、引进配套的辅助教材(包括国外教材),编写与之相配的教学大纲。李再资老师主编的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教材知识点全面,重点内容详尽。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推荐国内知名的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工业微生物学等相关教程以及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作为课外辅助教材,建议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另外,在每次授课结束时,都提前告之下次课程内容的基本点和重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或难点标注,注重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永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使用英文教材独立预习课程,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会得到快速提高,为今后使用英语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新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和动画直观地理解生物过程和反应机理,也可以直观地学习生物工程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此,要完善多媒体系统,适时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同时,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学能力。如果能够将课程讲解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将课堂讲授内容与具体的实验相结合,加强与学生交流,深入探讨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课堂讲授内容与前沿性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在大学课堂里,让学生随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是一个重要的授课内容。因此,在每节课学习重点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用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进展信息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比如,在介绍酶的开发过程时,可介绍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计算机工具在研究酶的反应过程和机理中的应用,并且把研究中的困难展示给大家,激发学生探究和追寻科学发展的欲望,吸引他们投入到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去。同时,也可以介绍酶的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用化工知识尝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鼓励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偏向实际应用,课堂讲授内容需要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因此,要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化学工程的知识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另外,要积极联系生物工程方面的生产企业,组织同学们进行参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化学工程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学科交叉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去相关的生物工程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流程和注意事项,体会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前言】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组织或细胞)的催化作用,大规模地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的工程技术过程。生物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能源、资源及环境等领域,是一门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学、机械工程、电子电工、建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阶段,对工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也开始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强国建设。

一、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立德树人,工程技术人才除了要掌握过硬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也要具备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为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一系列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等。

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学科基础既包含有专业学科基础,也包含工程基础教育,主要有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

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生物工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同时结合我校绿色工业人才培养特色,设置和调整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绿色工业及资源高效利用等课程。

四、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专业选修课程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毕业的去向(深造或就业)、就业领域、兴趣爱好等自由选择相关的课程。目前,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生物工程专业分析、生物工厂设计概论、酶工程、酿造酒工艺学、蒸馏酒工艺学、酒精工艺学、发酵代谢调控学、细胞工程、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有机酸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调味品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生物信息学、病毒学、免疫学技术与应用、蛋白质工程、结构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微生态制剂等课程。

五、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既包含有基础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和兴趣体育等方面的各种选修课程,也含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绿色工业意识的选修课程,如创新理论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课程。

六、集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是一个以应用为主的工程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才能具备解决复杂生物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既有课程内实验教学环节,也有课外的集中实践教学过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有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军事训练等。专业实践有专业认知实习、生物工程工艺大实验和生产实习等。综合实践有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此外,还有一个创新创业实践,不是集中性的,在大学四年内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生物制品检验、生物制品经营等工作岗位,能解决生物制品生产实践、经营中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我院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拓展课等五个模块。每模块的课程门数、学分、学时比例见表1。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安排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2.1%,占总学分比27.5%,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使用外语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门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化学、微生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结构生理学、实用药理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天然药物学知识、药物制剂技术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9.3%,占总学分比29.0%。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所必需,各门课程学习以理论和实训穿插进行,构建专业所需的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部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相关技能的培养,技能方面特别要强调规范化操作。

1.基础化学包括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无机、有机化学基础较扎实,授教时侧重应用性较强的分析化学,理论方面总体以“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训操作技能,它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实训内容选择从传统的经典的训证为主转向应用性广的综合性实训,在这些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基本原理与方法,能正确地记录、收集和处理数据,规范书写实训报告,并对实训结果进行客观分析,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是既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又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基础中的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培养技术、微生物大小、环境中的分布测定技术、药物微生物检验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核酸提取技术、酶活测定技术、现酵技术的菌种选育、菌种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液分离、提取和精制等技术等是均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体解剖生理学、天然药物学知识、实用药理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涉及医药方面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天然药物的功效、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取制备、各种制剂制备等实训,完成从原料药到成品药规范生产、规范管理的全过程学习。并采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原料药与制剂药的质量、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学习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使学生对医药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以后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生物药物检验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工艺、GMP实务4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8.4%,占总学分比7.2%,是构建专业核心能力最为重要和必要的课程。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测定各类生化药物的含量、检测其安全性的技术、评价生化药物的质量的方法,生物制药设备中对通用设备和生物制药工艺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生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操作技术、生产规范化管理技术都是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四、综合实践

包括微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药品制剂技术实操训练及GMP技能训练、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技能训练、生物制药工艺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共6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2.1%,占总学分比38.5%。此模块突出特点是综合性。通过较复杂的、融合多个知识点或多学科知识的校内综合实训,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不同实训项目中多次操作,反复整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在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岗位上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突出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设计和实施方案、写出论文,两年来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此阶段相互碰撞、相互揉合,上升为综合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拓展课

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生物药品新药开发基础知识、基因工程原理3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0%,占总学分比2.9%。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专业范围的自我发展,提升自身位置及从事高层次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选修药品市场营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生命的奥秘等课程,以拓展视野,拓宽就业范围。

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基础、重专业技能”的原则,课程结构比较合理。课程设置及结构安排完全是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及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5篇

1.1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轻工生物工程涉及的技术范畴属于生物工程技术与化学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化工等领域,生物工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的工科专业[3].生物工程主要是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生物工程师不仅需要懂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还要精通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例如工程数学、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发挥以前办学的优势条件,课程设置偏向理科,生物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工程课程相对较少.

1.2实践环节过程控制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大多充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本科教学阶段要注意适度拓宽专业面,强调工程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其中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检测等知识.但目前偏远省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较少,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见习中见到的重要环节、核心生产车间很少,实习中真正参与生产的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收效甚微.

1.3基础理论教学求全求深且重复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但长期以来各门课程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大而全的课程格局,课本越写越厚、内容越写越多,这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4].而且许多课程之间有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就有很多知识点重复,很多知识点在几门课程里都要讲授.而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授课教师把其它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内容省略不讲了,结果可能几门课程都没有讲解同一内容,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了重复或者欠缺.

2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力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强调个性教育,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2.1夯实专业基础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适当增加工程类课程的比例[6],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工程学基础知识,以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参数检测、过程控制、产品的下游处理等工作,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妥善解决交叉重复内容的授课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用、合理够用.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将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及开发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短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由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构建由实验课程、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关实验内容分散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7].

2.3凸显自身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其专业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在所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产业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又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制订课程体系时,专业方向课开设应凸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提升专业内涵的主要手段.比如开设生化生产工艺学、代谢工程、环境生物技术、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剂学、食品发酵工程、酶工程、企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分别涉及环境、制药、轻工、食品、管理、生物等多个方向,对专业知识范围进行拓宽,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适应就业的需求.

3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应用,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

3.1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需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按照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模块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构建,每个模块又由几部分组成,具体的课程体系可设置为:

3.1.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公共能力包括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交流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身心调适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基础体育、健康运动项目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等;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训练等.各个模块还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选修课程.

3.1.2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能力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生物学知识、生物工程工艺研发、专业综合实践等能力.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包含高等数学、无机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及实验、工程数学等;生物学知识培养课程包含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基因工程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等;生物工程工艺研发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及其他方向课程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测试、企业家讲座、社会实践调查、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1.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发展能力培养课程须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例如,发酵方向设置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发酵工艺学及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等.生物制药方向设置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等;食品方向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又分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实践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别.这些课程紧紧围绕工程素质的培养分层次、分年级循序渐进地开设.

3.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和过程控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构建由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组成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第一层次:基本技能实验,包括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维护保养,学会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性质鉴定等.重点是基本操作技能和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第二层次:专业综合实验,包括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发酵工艺学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药学综合实验、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等.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专门化,具有特性,以区别于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工程等邻近专业[8],但又要兼顾到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某种产品,掌握发酵原料的成分分析、原料制备、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成品处理等,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应用研究实践,包括创新性实验、见习、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产品设计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技术设计某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并生产出产品,如“啤酒生产”、“抗生素生产”、“特色酸奶的生产”等;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参与各类生物制品的研制、生产和质控过程,掌握一般的生物工程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有这些环节都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考核,才能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生物制品检验、生物制品经营等工作岗位,能解决生物制品生产实践、经营中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我院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拓展课等五个模块。每模块的课程门数、学分、学时比例见表1。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安排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2.1%,占总学分比27.5%,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使用外语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门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化学、微生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结构生理学、实用药理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天然药物学知识、药物制剂技术共9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29.3%,占总学分比29.0%。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所必需,各门课程学习以理论和实训穿行,构建专业所需的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部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相关技能的培养,技能方面特别要强调规范化操作。

1.基础化学包括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无机、有机化学基础较扎实,授教时侧重应用性较强的分析化学,理论方面总体以“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训操作技能,它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实训内容选择从传统的经典的训证为主转向应用性广的综合性实训,在这些实训中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基本原理与方法,能正确地记录、收集和处理数据,规范书写实训报告,并对实训结果进行客观分析,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酵技术是既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又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基础中的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培养技术、微生物大小、环境中的分布测定技术、药物微生物检验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电泳技术、核酸提取技术、酶活测定技术、现酵技术的菌种选育、菌种保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液分离、提取和精制等技术等是均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体解剖生理学、天然药物学知识、实用药理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涉及医药方面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天然药物的功效、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取制备、各种制剂制备等实训,完成从原料药到成品药规范生产、规范管理的全过程学习。并采用现代检测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原料药与制剂药的质量、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学习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使学生对医药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以后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生物药物检验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工艺、GMP实务4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8.4%,占总学分比7.2%,是构建专业核心能力最为重要和必要的课程。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测定各类生化药物的含量、检测其安全性的技术、评价生化药物的质量的方法,生物制药设备中对通用设备和生物制药工艺使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生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的操作技术、生产规范化管理技术都是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四、综合实践

包括微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能训练、生物药品制剂技术实操训练及GMP技能训练、生物药物检验技术技能训练、生物制药工艺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与设计共6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2.1%,占总学分比38.5%。此模块突出特点是综合性。通过较复杂的、融合多个知识点或多学科知识的校内综合实训,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不同实训项目中多次操作,反复整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在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岗位上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突出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设计和实施方案、写出论文,两年来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此阶段相互碰撞、相互揉合,上升为综合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拓展课

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生物药品新药开发基础知识、基因工程原理3门课程,占课程学时比3.0%,占总学分比2.9%。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专业范围的自我发展,提升自身位置及从事高层次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选修药品市场营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生命的奥秘等课程,以拓展视野,拓宽就业范围。

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基础、重专业技能”的原则,课程结构比较合理。课程设置及结构安排完全是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及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7篇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最大的特点即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现今市场规模可达1000~2000亿美元。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科内容包括了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各种医疗仪器装备、医学物理学以及医学材料等,它的发展将随着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而得到长足进步。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此,我国有大量的医科、药科大学、综合大学和理工科院校都设置了生物医学工程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及领域。在2008年4月北京举行的“亚太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上,各种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等问题被提出并进行探讨,对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立进行了研究,说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对医科药科、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办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在各类院校中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阐述。

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特色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敏杨禹陈国明刘盛平(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1医学影像技术

即通过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红外线等手段及相应设备进行成像的技术,现还有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1.2医用电子仪器装备

分为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两大类。诊断仪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心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数的监护仪等,而通过体液来了解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治疗仪器设备则是采用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如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手术设备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等。现代化医疗技术中还将设备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1.3生物力学

主要是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人体力学特性和其功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组织工程所需要的物质与材料,其大多数是需要植入人体,需要具备耐腐蚀、化学稳定性,需要具有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无毒性。作为材料,根据所需还应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条件和表征、成型制备、性能等。

1.5生物效应与生物控制

生物效应是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则是机体自身的调节控制现象。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情况加以认识。其他还有介入式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工程最为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医学成像技术上,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而对医学信号的处理分析,包括心脑电、五官、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研究处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与学习的热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将从业于该领域的研究、设备研发及制造、使用、维修养护等。所具备的知识体系是从物理化学基础、工程学到医学,十分广泛,仅四年内进行如此庞大的知识学习,学生将会呈现基础知识欠缺而专业知识也不深入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自特点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习建立特色课程体系的见解。

2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的研讨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分别在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中均有设置。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运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有运用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更多的是运用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管理等。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庞大的知识体系,无法由某一个从业人员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协作与合作,由此认为,设置于医科类大学、综合大学与理工科类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有各自的特色。

2.1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1.1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医学特色与优势。医科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就业方向更多应以进入医院从事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计算机操作,运用各种影像、信息等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或治疗,所以其培养的人才首先应学习并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然后才是具备基于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现代医疗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成为拥有工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医学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所从事的仍是医药卫生领域工作,在医院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工科类生物医学工程侧重点不同。如在一般医科大学中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等,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影像学、信息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诊断、治疗(或信息管理等)和医学成像(或医学信息等)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在于“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或信息学、医学超声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核医学影像学、信息学、医学超声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超声治疗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仪器(装备)维修保养能力”上。#p#分页标题#e#

2.1.2课程设置

基于医科大学的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同时开设基于医学特色的工学、工程学课程。具体如基础类的基础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卫生管理等课程,然后按照各高校侧重设置传统生物医学工程的工学类、工程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临床工程学、人体形态学等,部分专业可设置如力学类、机械工程类、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类课程。虽然是同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来设置课程,切忌大而全无特色,或各高校均设置同样课程。这是违背了生物医学工程高度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的。

2.2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2.1人才培养目标

现今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基本上都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具特色。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创建于1984年。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向就是强调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科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应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发展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掌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分析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的工医结合复合型优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养工程与医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专业人才的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医学诊断、治疗的仪器设备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维护等上面。而四川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其特色制定为“以工程为主,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科研的相关学科为依据,培养从事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偏向于材料工程学。由此可知,在综合性大学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学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更注重工学、工程学内容,其培养目标就应以“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如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设备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或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维修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相应的培养要求应更多的学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医疗装备、设备等设计、研发、操作、维护维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相应能力”上。

2.2.2课程设置

基于工科特色,其主干课程应注重工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学习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应用于医学中而派生的专业课程。如将特色定在医疗设备制造等方向上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基础类课程更加强了基础数学、物理的学习,设置了较多学分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等,医学类课程设置了基础医学与实验,涵盖人体解剖学知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了生物医学数学基础、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及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及实验、VisualC++程序设计及实验、信号与系统、EDA技术、计算机硬件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系统、生理信号检测、生理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设计与实现、医学传感器、医学光学、医学超声、医学材料等,同样,课程设置也应按照本校特色加以取舍。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法;专业英语;冶金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94-02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是安徽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是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这里所谓的基础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物理化学。并且物理化学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冶金工艺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更进一步,作为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和部级特色专业,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均为一本招生。优秀的生源加上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使得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必然。为了顺应这种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将进行系统的总结,以进一步推动冶金工程专业的特色化建设。

一、课程目的

物理化学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溶液与相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会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将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培训,提高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二、教学难点

1.安徽工业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一直局限于钢铁冶金方向,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2011年,冶金工程系开设了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突破了单一的钢铁冶金,设置了有色冶金方向,实现了“多专业、大冶金”的建设目标。面对新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办学的新形势,物理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所侧重,实现模块化教学,以适应新专业建设的需要。

2.作为冶金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加大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力,避免枯燥情绪,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优化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参考国内高校实践,[2-5]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教学内容的优化。借鉴CBI教学法“主题模块模式”为导向和“内容多元化”准则,[6]编制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构成的模块框架,分为如下两个层次:一是与专业特点结合的课程总体设置:面对新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办学的形势,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即构建物理化学的若干具有独立阶段功能的教学模块体系,在加强通用内容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学科的差异性和侧重点,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进行有效组合,以灵活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二是与教学环节结合的课程详细设置:强调教学内容构建的“标准与多元”的关系,除主体部分是按教学大纲必须完成的内容之外,加强辅助及延伸部分的教学,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度的有序开展。

2.教学手段的优化。“物理化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得到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实行三步法教学,即按照课堂教学、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环节这三步来组织教学:(1)课堂教学。结合板书易于推导和多媒体展示直观的特点,根据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手段多样,循序渐进,既在推导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了课程内容,将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扩大直观范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2)研究型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冶金工程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将科研中的热力学、动力学现象,作为相应章节的应用实例理论,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提出问题和展开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不断强化物理化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精密联系,使课程教学内容不乏工程实例和应用背景,克服以概念解释概念的传统说教。而这也将很好地解决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践环节。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组织学生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的优化。冶金工程作为部级特色专业,学生均为一本招生。面对优秀的生源和特色专业的内在要求,我们在物理化学中进行了差异化双语教学,即对部分英语较好的学生开设物理化学双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冶金专业英语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学电子资源的优化。目前“物理化学”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通过补充新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新方向(有色冶金)的相关教学资料,优化了专业教学电子资源库,从而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扩展其专业眼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笔者结合冶金专业特点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成果为工科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光,曾人杰,马兆海,等.重新认识“物理化学”课程的战略地位[J].高等理科教育,2001,(1):21-24.

[2]胡芳,王险峰,马孟卫.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河南化工,2011,(28):61-63.

[3]傅献彩.对物理化学改革的看法[J].中国大学教育,1986,(4):4-6.

[4]范康年,陆靖.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实践[J].大学化学,2007,(22):8-10.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药学 化学 基础课程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49

Various Directions Architecture and Different Chemical Basis

Curriculum Model under Pharmacy Teaching

YANG Lianmin, FAN Jiawen, LV Baoy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 Basic chemi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y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arma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chemistry of highe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settings need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era.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pharmacy personnel train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under the basic chemistry curriculum should enable diversification for different directions, strengthen its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flexible curriculum and content-based curriculum model for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ore effectiv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 words pharmacy; chemistry; basic course; model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推动着国家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发生转变。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药学教育模式,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药学教育模式改变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进行革新。药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宽,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一直以来,作为药学基础课程的化学学科,主要包括必修基础课程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类选修课程诸如仪器分析等等。这些课程的构建为药学后续教学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作为药学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药学行业的学生,为适应药学教育的最终目的,结合医药行业的现行需求,并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达到优化基础化学课程结构的目的。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学必须适应医药行业的客观规律,药品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四个部分。依据化学基础课程在药学中的作用以及现代药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应对化学课程的构建作出相对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针对学生的需求不同,应进行相应的课程构建的调整。

1 以从事药物研发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药物新药开发已从低水平模仿复制向创新性、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转变,工业生产也从单纯药物生产向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综合化技术转变,市场结构也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全方位转变。在新国际形势下,药物研发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新药物研发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药物研发的人员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药品的研发过程对化学知识的依赖较之其他方向要强。因此,如果以研发为主要方向的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建立以合成化学为核心,与之匹配的化学学科和实验为重要补充,着重实验动手能力,增加对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讲解和实践。而在学科交叉方面,将有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有机结合,利用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相关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等相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分析设备对各种物质结构的测定作为示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化学物质结构分析方法的了解,以利于更高层次的求学与研究。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立体构建,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可以强化基础实验技能,又可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对于主要致力于药物研发方向的学生应当补充更多的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结构化学有助于药学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随着计算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功能强大相关计算软件的不断涌出,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模拟已成为与实验技术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 并且计算化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目前国际上药物研究的前沿和热点,①②其作用已在创新药物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加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从而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现今,绝大多数新近开发的合成药物中,均与计算化学有一定的关联,并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于想从事药物研发相关工作领域的药学学生,必须具备较之其他方向更为扎实的计算和数学功底,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以研发为主的方向的药学学生开设更多的课外实训课程以及相应的专题讲座,结合相应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方向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邀请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深造或者开展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育理念中,逐步建立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架构,以实验教学为辅,以课外实践为补充的完善教学体系,加大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学生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学生更多参与科研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2 以从事药物生产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药物生产方向主要是药物整个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为主要目的,因此,以药物生产为主方向的药学专业学生在对其进行化学课程设置时,主要考虑药物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与化学学科相结合。在基础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培养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倾向,一个只注重发展而不注重其延续性的发展是无法在现今社会存活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意思是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使得这样的发展能延续子孙后代。而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原子经济性,其反应具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一是原料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废物的排放的最小化。这对于药物生成的控制是非常有用的理念,因为,药物生产主要与原料控制,工艺流程设置以及成品检验为主要的环节。对于原料控制和工艺流程设置来说,充分考虑试剂的低毒性和重复使用性以及副产物和“三废”等的处理问题。绿色化学是一种理念,因为随着社会对环境的愈加重视,在以后涉及化学品生产的过程会越来越注重各个环节的“绿色”程度。从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服务。这样的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学生们的思维中将会对以后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思维基础。

同时,注重学生各种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能力的培养。药物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是药品质量及其有效成分的检测。针对这一方向学生今后可能从事检验检测的工作,加大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常用分析方法等这方面课程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更好地与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有机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结合,将实用性放在主要位置,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得以有更大的提高,更好地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切合。

3 以从事药物流通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以从事药物流通为主要方向的学生,相对前两者而言,对药学专业知识的要求较少,这一方向的学生则应以基础化学的基础性常识培养为目的,结合药品评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辅助,更多的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在进行基础化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给学生们讲解课程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并在课题上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更多地给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选择一些章节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更多地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有声有色。

对于这一方向的学生,化学课程的构建应以基础性为主。主要开设一些诸如生活化学、基础化学、日化化学等更贴近生活的化学课程。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贴近于生活,实用性更强一些,有利于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 以从事药物使用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如何将在医疗中合理运用药物,并解决患者的问题才是实现药品的价值的所在。而药物的科学运用需要大量的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也是药学教育的主要领域,在针对这一方向的药学学生,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更偏重于与药物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对于这一方向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诸如医用化学、药物化学成分分析等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结合更紧密的交叉性学科。同时在课程的教学上更偏重于与临床和实践相结合,将一些学科相关性强的综合成一门学科,同时将一些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单列成一门课程,深入学习,诸如化学成分分析及相关常用仪器等,均可从分析化学中分出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学习,让这一方向的学生对药物的成分和临床相结合,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岗位服务。

总之,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面临新挑战,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需要长期深入地研究下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要求。由于药学专业在新形势下有了很多的变化,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学校知识架构出现脱节,因此,在此新形势下,应当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夯实各种类型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化学基础,并为人才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广西科技大学2014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注释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0篇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然而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很小,仅增加了工程基础课4学分(约11%),应为技术基础课,且应明确例举。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了明确的变化,按课程类别从科学到工程变化率近50%。学分的控制宜统一,且应规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应达20%以上,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工程基础课学分应达40%以上。且可给出典型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名录,如机械零件、电子电工基础等课程。另外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将《机械设计基础》列为可有可无的选修会造成该专业工程基础的严重缺陷,且应在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保留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选修课(见表1)。

二、专业课

专业课的设置也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从科学到技术的专业课调整率达30%,而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所列举的课程多为非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回避了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学分的增加也不尽合理,三个相近专业,不论理科还是工科,学分基本要求应尽可能一致。向上浮动及在各选修课程间适当调整则是各校应有一定的自。另外生物工程是典型的工艺类专业,专业必修课缺工艺类专业应有的分析检测课也会给工艺过程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的质检质监和质控及产品安全留下隐患,故建议3+X模式中3应包含专业分析、X应例举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

三、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完全一致(见表1),未能体现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特点以及生物技术可授农学或林学学位的特色。毕业设计是工科工艺类专业最为特色的实践环节,但在许多学校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出现,实际实施则只做毕业论文,没有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名存实亡,致使许多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知道何谓毕业设计,许多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当作毕业设计。建议明确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必修环节,可以设计论文二者兼顾,至于是“大设计小论文”还是“大论文小设计”可依各校情况而定,唯有如此,生物工程专业才能名符其实。

四、师资要求

师资的最低要求在规范中描述不尽一致,应加以统一。且应规定专业课的师资要求,因为能承担专业课的老师一般能胜任专业基础课,而能承担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则不一定能胜任专业课。这在工科尤其如此。故除规定学历职称要求外,应规定专业要求,即“本科为相应或相关专业”的师资应大于专业师资总数的50%。

五、其他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0-02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的工程原理的学科。它主要以临床医学为对象,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传统自然学科为基础,融电子、机械、化工、计算机信息为一体,对于揭示生命现象、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显示了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综合或理工科大学、医学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基础生物学是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生物医学知识的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生物学、医学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奠定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基础生物学课程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而且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给基础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因此作者针对在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学科课程设置的目的,在基础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把握课程整体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以研究内容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以研究课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调整重点、难点,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紧密跟踪前沿学科,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2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毕业生适应面广,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多次达到100%。

应用化学。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在较扎实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和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近100%。也可以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利用、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等传统能源领域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LNG)的引入及惠州、湛江等几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等基础及专 24业课程。学生将在专业学习阶段分为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利用两个模块。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天然气输配、电力生产、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制药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本专业将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均为98%。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3篇

专业课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课Ⅰ

专业课Ⅱ

01、35

财政学(文、理)

财政学

会计学

02、38

电子商务(文、理)

电子商务概论

市场营销学

03、64、82

工程管理(文、理)

建筑材料

建筑构造

04

工程造价(文)

工程测量

工程材料

05、51

人力资源管理(文、理)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原理

06

新闻学(文)

新闻学概论

采访与写作

07、59

行政管理(文、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08

英语(文)

综合英语

翻译写作

09

汉语言文学(文)

现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

10

法学(文)

法理学

宪法学

11、43

工商管理(文、理)

管理学

会计学

12、49

金融学(文、理)

货币银行学

会计学

13、50

旅游管理(文、理)

旅游学概论

中国旅游地理

14

思想政治教育(文)

哲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15

历史学(文)

中国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16

广播电视学(文)

新闻学理论

汉语写作

17

学前教育(文)

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

18

应用心理学(文)

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19、75、80、86

会计学(文、理)

财务会计

会计学基础

20、45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理)

西方经济学

会计学

21、54

市场营销(文、理)

市场营销

市场调查与预测

22、34、81

财务管理(文、理)

财务管理学

会计学

23、57

物流管理(文、理)

物流学

管理学

24

翻译(文)

基础英语

翻译

25

视觉传达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26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27

美术学(艺)

素描

色彩

28

播音与主持艺术(艺)

播音业务

主持业务

29

产品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0

动画(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1

广播电视编导(艺)

新闻学

汉语写作

32

环境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36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37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39

电子信息工程(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40

飞行器制造工程(理)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41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服装设计

服装材料学

4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

水力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44

工业设计(理)

工业设计概论

设计方法学

46

环境工程(理)

普通化学

环境监测

4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

流体力学

传热学

48

建筑学(理)

建筑初步

建筑力学

52

软件工程(理)

数据结构

C语言

53

生物工程(理)

生物化学

普通生物学

55、83

土木工程(理)

材料力学

建筑材料

5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理)

电子技术基础

电路基础

5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

管理学

数据库

60

制药工程(理)

有机化学

药事管理

61

自动化(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2

通信工程(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5、8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66、8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8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

69

纺织工程(理)

纺织材料学

纺纱工程

70

应用化学(理)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71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

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

72

生物科学(理)

植物学

动物学

73

药学(理)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74

园林(理)

植物学

生态学

76

中药学(医)

中药学

中药制剂

77

康复治疗学(医)

康复评定学

康复技术学

(作业与物理疗法)

78

护理学(医)

解剖学

诊断学

79

中医学(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内科学

87

园艺(理)

植物学

土壤与植物营养

88

飞行器动力工程(理)

航空概论

工程力学

89

交通运输(理)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4篇

考试科目及范围

英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朝鲜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日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4.综合二(听力、会话)

艺术设计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素描);4.综合二(命题设计)

园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植物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4.综合二(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会计学);4.综合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

金融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4.综合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

会计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基础会计);4.综合二(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商务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经济法);4.综合二(网络营销、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法、基础会计);4.综合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公共事业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4.综合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

工商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动物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

附件3: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范文第15篇

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打破四大化学实验各自为政的壁垒,构建在化学一级学科水平上的独立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将四大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设置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从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领域发展需要,对陈旧、重复内容进行删改和重组,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从基础到应用、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级实验课程新体系。首先,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包括对实验操作方法的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及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这些技能的培养需要规范基础性实验,强调基础性实验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其次,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涉及化学的多个分支学科。通过综合性实验,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技术的能力。在强调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基础化学实验中重要地位的新模式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完成从查阅文献资料、准备实验、实施实验到撰写实验论文的全过程。借助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做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意识。

2根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重组四大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以实验操作训练、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为主,强调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性实验主要是训练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物质的分离方法、物质的制备方法、物质性质与化学鉴定方法、物质定量分析方法、物性常数的测定方法,各种无机物、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综合性实验涉及到四大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特定物质作为实验目标,全面训练学生掌握物质制备、分离与提纯、组成与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操作技能,例如贝诺酯的制备、8-羟基喹啉的合成。贝诺酯是一种消炎镇痛药,以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作为原料进行Schotten-Baumann反应合成得到,该实验涉及基础有机化学理论、分离提纯技术、酰基化反应原理等理论和技能的综合使用。8-羟基喹啉是一种合成卤化喹啉类抗阿米巴药物的中间体,以邻氨基苯酚和甘油作原料进行Skraup反应合成得到,该实验综合使用了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基础有机化学等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以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为依托,组织围绕合成工艺、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课题,以项目研究方式进行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行调研的基础上选择课题,写出调研报告、实验方案,最后完成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茶多酚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茶多酚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指导调整。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后,再独立完成实验。

3根据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编写基础化学实验教材

在编写教材的内容上把传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按照知识体系与教学顺序整合为一体,涵盖实验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与设计实验,在基础实验内容的组合上按照研究物质或药物的实际程序进行编排。加深学生对实验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解,使学生在完成系统的基础训练后能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初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4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化学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一站五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满足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需求。“一站五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指通过“一站”,即卓越工程师培养站,培养站中“五区”,即基础实验实训区、综合实验实训区、创新与开发实验实训区、中试实验实训区及生产实习实训区,全面开展已有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与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并增加实际生产过程中实验实训环节和创新与开发实验训练项目,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工程项目或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精心设计任务,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校外实习基地。

5改革基础化学实验考核办法,重视实践能力考核

基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进一步规范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使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合理。基础化学实验成绩评定采取综合评分办法,由平时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综合实践考核4部分相结合,按照平时预习占10%,实验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10%,综合实践占40%的比例。其中,综合实践是按照项目方式进行的综合性实验考试,能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水平。新考核方式的实施,有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知识水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