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

城镇环卫一体化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篇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经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完善城乡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创建“清洁家园,和谐村居”为目的,加快城乡环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四级环卫管理体系,全力提升城乡形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一年努力,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普及率达到100%;镇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管理达95%以上。

(二)增加一批环卫设施,完成垃圾清运车辆改造,安装配备一批果壳箱,确保无垃圾跑冒滴漏、无垃圾随意堆放,陈年垃圾彻底清除。

(三)完成文明样板路、样板区块的创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和工作任务

(一)部署发动阶段(4月10日—4月20日)

1、制订方案。出台《新河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村(居)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2、动员落实。全面部署城乡环卫一体工作,动员全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居)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迅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村(居)要及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深入实施阶段(4月21日—11月30日)

1、健全网络(4月底前完成)

(1)建立组织。镇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组织,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

(2)完善队伍。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连续两个月检查验收为不合格的村要及时更换保洁员,确保保洁工作富有成效。

(3)聘请监督员。镇党委、政府将聘请10名(两代表一委员)德高望重、热心环卫工作的同志为环境综合整治监督员,协助掌握面上环卫情况,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2、明确责任(4月底前完成)

(1)明确工作职责。各服务区(办)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的保洁工作。集镇区域的环卫保洁工作由村镇办负责;农办负责全镇河道、池塘、溪流等水域的保洁监管工作。

(2)建立联系制度。实行样板路(街)、清洁示范村居创建领导联系制度。镇党委书记负责市民大道的保洁工作,镇长负责锦绣路的保洁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负责联系本服务区辖区内的“一路两村(居)”的创建工作。

3、实施曝光(4月底—11月底)

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监督,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督查,紧盯卫生死角,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和各村(居),并在新河镇新农村月刊上给予通报。

4、集中整治(5月20日前完成)

全面完善“日日清”制度,用一个月的时间,加大治理力度,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和谐村居”改善环境为主题的大清扫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坚决制止垃圾乱倾倒、乱堆入、乱焚烧等行为,达到辖区内基本无暴露垃圾,河道内漂浮物,并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开展卫生死角专项整治活动。各村(居)重点对辖区内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植绿补绿。二是开展河道、溪流水域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各村(居)督促配合承包方把河道、池塘、溪流、小河小港列入整治范围,集中对水面、岸边和桥墩的暴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三是开展场外固废拆解专项整治。整治重点为路边、雅雀等村的场外非法拆解点,由三产办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取缔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非法拆解和乱倒废物等现象,严厉打击随意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四是开展市容专项整治。村镇办要对建城区范围内的主街道开展整治工作,确保户外广告设置规范、车辆停放有序、街道清洁无乱设摊点和跨门经营现象。

5、推进“六制一评”建设

(1)分级定薪制度。按检查验收的等级进行定薪。

(2)分类管理制度。对全镇30%的行政村实行领导班子联系制度,推进“日日清”工作,起示范带动作用。

(3)互查评分制度。实行服务区之间互查,互相监督。

(4)末位淘汰制度。每服务区都确定一名检查考评得分居后的村,扣市镇两级补助金的50%。

(5)互学互评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例会进行点评。

(6)环卫职工职业道德业务学习培训制度,每季开展环卫职工职业道德、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

(7)两代表一委员评议制度。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活动,对照标准形成整改意见,反馈到各服务区(办)、各村(居)、单位。

6、完善基础设施(6月底前)

(1)配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6月底前,要求每村或多村合建垃圾收集房或自卸式拉臂箱收集点。

(2)设立垃圾仓(箱)。5月底前,每条文明样板路段按标准要求配备垃圾仓(箱);各村(居)要根据本村(居)的实际情况相应配备垃圾仓(箱)。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1、考核评定。对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检查落实情况,进行验收和考核。

2、总结分析。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3、交流推广。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各村(居)中进行宣传、交流和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其反复性、长期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各村(居)、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地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引导群众增强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形成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我旗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工作。

一是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要优先将国家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和公路铁路延边的嘎查村、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域嘎查村纳入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农牧民居住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地貌、清理转运距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转运点位及处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人口、生产和自然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牧区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探索科学的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利用方法;探索建立嘎查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和牧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农区设立垃圾收集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苏木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等工作;嘎查村要按照服务人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数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嘎查村配备环卫协管员或者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要结合实际制定严格可行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同时对污损的设施及时进行清洁、修缮。在牧区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地区,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嘎查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达到环评标准垃圾填埋场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落实“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门各苏木镇深入推进辖区整洁行动,做到责任范围全面覆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维护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发动农牧民主动参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院户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强化以农村牧区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和村民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农牧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牧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数量占行政村总数量的93.44%。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我旗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工作。

一是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要优先将国家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和公路铁路延边的嘎查村、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域嘎查村纳入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农牧民居住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地貌、清理转运距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转运点位及处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人口、生产和自然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牧区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探索科学的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利用方法;探索建立嘎查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和牧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农区设立垃圾收集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苏木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等工作;嘎查村要按照服务人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数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嘎查村配备环卫协管员或者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要结合实际制定严格可行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同时对污损的设施及时进行清洁、修缮。在牧区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地区,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嘎查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达到环评标准垃圾填埋场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落实“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门各苏木镇深入推进辖区整洁行动,做到责任范围全面覆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维护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发动农牧民主动参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院户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强化以农村牧区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和村民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农牧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牧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数量占行政村总数量的93.44%。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为目的,建立全覆盖、科学规范的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实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努力创建生态和谐宜居城市。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全县环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要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居)”环卫管理体系,按照全覆盖、无缝隙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大环卫”工作格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现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管理。

(一)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健全环卫工作督查机构,增加力量,加大督查力度。

(二)各乡镇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和对村(居)环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各村(居)要按照标准落实专职环卫人员,承担辖区内道路保洁、垃圾收集等环卫工作任务。

各乡镇要划定辖区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负责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管理,接受辖区环卫部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三、完善设施,加强管理

各乡镇要切实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保洁质量,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袋装化、转运压缩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运行体系。

(一)卫生保洁

城区环境卫生实行“全覆盖、全时段”保洁。城区广场、道路、重点部位、繁华地带、背街小巷、小区等要建立“一日两扫、巡回拣拾、全日保洁”制度。主要道路实行机扫人保,每日洒水降尘(冬季除外);乡镇、村要落实专人负责,对城乡结合部、企事业单位、乡镇驻地的所有道路、街巷和村庄主要道路及其周围等实行“一日一扫、巡回拣拾、全日保洁”;乡镇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镇域范围内(特别是省道、县乡道路两侧)无积存垃圾、白色污染。

省道、县乡连接路要建立每日清扫和卫生保洁制度。加强公路路面及两侧用地范围内的卫生管理,确保无积存垃圾和白色污染。

加强水面卫生保洁管理,要明确任务,实行专人管理,河道、水渠、水库、池塘水面及周边无漂浮物、垃圾和杂草。

(二)生活垃圾收集

城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纳入物业管理的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单位自管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所在单位自行负责;其他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县环卫部门负责,年内袋装化收集达到30%以上。各乡镇环卫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快配套压缩式转运站建设。镇、镇所辖各村(居),年内必须合理布局和建设垃圾池,力争购买垃圾压缩车,实现两镇垃圾收集压缩化。其他乡镇要参照上述两镇办法试行,

配足垃圾收集车辆,3年内要完成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村庄要按照2-3处/千人的标准在适当位置建设垃圾收集池(房)。

环卫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教育和引导城乡居民配合做好生活垃圾收集工作,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容器或收集场所。严禁随意倾倒、抛洒、堆放生活垃圾。

(三)生活垃圾运输

镇、镇的生活垃圾要统一纳入城区生活垃圾运输体系。镇政府可以委托所属环卫机构购买清运车辆,将所属村(居)的生活垃圾运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也可以由各村(居)自行清运,但必须到县环卫部门办理运输手续。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必须是密闭式或压缩式,要统一编号,统一车体颜色,统一标志。严禁生活垃圾撒漏和渗沥液滴漏。

(四)生活垃圾处理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enhances the city image,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 the national various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the rongcheng peoples government sizes up the situation,along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east wind,is carrying out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ife trash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how does this article utiliz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n rongcheng,analyzes the rongche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 site,boosts first” the principle,carries ou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in this foundation,proposed “the synthesis improvement,the villagers autonomous,the facility plan,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the government lead,the consummation mechanism,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manage the new pattern for the cor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1.荣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1.1环卫机构体制现状。荣成市总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辖两城区(崖头、石岛)、12个镇、10个街道、853个行政村、97个居委会。市区崖头、石岛和各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按各自管辖范围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 交通 、卫生、房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崖头中心城区内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建设局,仅负责中心城区市政界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工负责。石岛区的环境卫生由石岛环卫处管理,石岛环卫处归口石岛管理区建设环保局管理。

        1.2环卫人员和清扫保洁现状。崖头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436人,占服务人口的0.34‰,其中在编职工33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403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3%,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378人,占86.6%。荣成建成区清扫保洁352万平方米,主要以人工为主,有2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石岛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306人,占服务人口的031‰,其中在编职工22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284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2%,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90%。石岛市区的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人工为主,有1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村镇道路的清扫保洁形式不一,有的村镇有专人打扫,有的没有专人打扫,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均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使用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压缩车,还有全封闭自卸车等。

        目前荣成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铁垃圾方箱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注:垃圾运输车指密闭式运输车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闭塑料垃圾桶配套压缩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不经过大型垃圾转运站二次转运。目前建成区内共有35个城中村,其中委托环卫有偿清运的有16个,4个城中村自行清运,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15个城中村未实行有偿清运,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石岛管理区有6个居委会未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部分未进入卫生填埋场,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为主, 农村 生活垃圾的收运,近年来虽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数村镇实行垃圾固定点收集方式。村镇的垃圾运输方式主要是拖拉机运输,仅成山镇配有一辆垃圾压缩车。各镇统一安排环卫工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将垃圾集中处理,送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各镇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量不足;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处理处于不能及时清运现状。

        1.4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4.1崖头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规划总占地32万m2,总库容为268.79 万m3,规划总投资为9023万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该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区占地8.57万m2,填埋容量为120万m3,设计填埋能力为2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可满足市区15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4.2石岛生活垃圾处理。石岛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处石岛牧云路南,烟墩至码头公路东,规划占地面积为50亩,工程投资350万元,现已使用面积40亩,填埋高度为6米,渗沥液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场内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日处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共投资250万元。

        目前,石岛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该处理场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处理场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新垃圾场正在建设过程中。

        1.4.3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这些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常年露天堆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

        1.5粪便清运处理状况。目前,荣成市区(包括石岛)所有水冲式厕所实现了管道化排放,粪便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无单独的粪便处理厂。所有旱厕和农村的粪便经简单处理后进入农用。

        1.6环境卫生设施及机具现状。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01座,其中二类公厕22 座,三类公厕63 座,移动公厕16座,部分对外承包,全部由专人管理。其中,崖头城区61座,环卫管理的公厕二类公厕免费开放,石岛区11座,其他各乡镇共29座,全部属于三类公厕。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个,其中崖头3540个,石岛区2100个,其他各乡镇共787个,有些村镇根本没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环境卫生专用机具共57部,其中市环卫处23部,石岛环卫18部,其他各乡镇共16部,运输车辆基本是拖拉机。

        2.荣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从荣成市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及近几年环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反映出,荣成市环境卫生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荣成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情况看,对荣成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水准要求,现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一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取向,导致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只是覆盖在建成区,农村环境卫生未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分散,市级的环卫统筹管理方面,宏观管理能力较弱。三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 网络 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级环卫机构与这些部门无上下关系,因此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就显得非常有限,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2.2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做到城乡统一规划,缺少区域统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荣成市的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和乡镇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各区、镇之间“各行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2.3规划设计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区存在找厕所难的问题,现有公厕等级较低、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很差,基本没有设置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备,不利于公厕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目前,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处理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某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拓宽垃圾处理渠道,使荣成市的垃圾处理真正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村镇生活垃圾主要进行简易填埋,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各乡镇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大部分使用的是农用车、拖拉机,甚至人力车。部分车况较差,安全隐患大,由于未能密闭运输,垃圾渗漏液沿路洒滴,车辆一过异味熏天。城乡保洁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区域保洁力度不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比较低。

        2.4意识观念落后,工作经费决口较大。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市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头脑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消极落后。同时由于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各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5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和科技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城市维护费,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 历史 欠账较多。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难,从总体上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镇村来说,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先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卫专业队伍中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质低,也使环卫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环卫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宣传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对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3.目前荣成市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荣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区)处理”的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确定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依托市区、石岛、成山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分阶段实施。荣成建成区先期要在崖头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崖头街道尚未纳入市区孔家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寻山街道、崂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镇部分村庄,石岛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岛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有:

        3.1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市环卫处、石岛环卫处及成山环卫处,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划,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市环卫处应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场的续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确保垃圾正常处理。石岛环卫处应加快新建垃圾场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成山环卫应对拟建垃圾场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议走填埋与焚烧相结合之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垃圾场的建设投资应根据行政区划,由当地财政投资。

        3.2建设垃圾中转站点。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块 发展 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中转站点,并加快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尽快启动运行,完善垃圾中转 网络 ,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目前石岛管理区已完成了6座中转站的建设,崖头周边有寻山、崂山、城西、滕家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3.3配置中转站压缩、除臭等设备,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所需的资金应有市财政一次性拨付。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和垃圾转运、处理由市级环卫处负责,费用由市财政投资。

        3.4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村级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运车辆。按照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有关标准统一设计,每个行政村建设3座以上垃圾收集点,收集点的建设、垃圾容器、收运车辆的配置应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镇(街道)和村庄向垃圾中转站收集、运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各镇(街道)或村庄负责。

        3.5各镇(街道)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根据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规模以及 经济 实力,合理配备村级保洁员,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清扫、清运的正常进行。

        3.6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各村全面清理镇村周边、道路两旁、河道库塘、山野田间等区域积存的各种垃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缔辖区内私设的垃圾场。

        4.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 农村 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 法律 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环境的脏、乱、差。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渠道,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各乡镇、村制订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发动群众,以有奖举报的方式,进行监督。三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 工业 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 企业 专项整治,特别是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洁村庄,狠抓“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要把整治“六乱”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各镇(街道)设定奖项,鼓励开展创建部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活动。同时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普遍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还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小标兵”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宣讲环境卫生常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意识。为了使环境卫生公约随时起到警示作用,每一个村庄都要设置村务公开栏,对环境卫生遵守情况进行张贴悬挂。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6篇

第二条 县城区的环境卫生参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管理,其余乡镇、村(居)参照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要求管理。

第三条 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建立县、乡镇、村(居)三级管理网络,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由县环卫所负责,其余区域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县职能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长、村(居)委会主任是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年度乡镇工作实绩考评的一项内容。

第四条 县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

会议研究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成员由县政府办、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行政执法局、工商局、爱卫办等部门和各乡镇一名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规划建设局,县政府办一名副主任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县规划建设局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指导和监督乡镇、职能单位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开展日常巡查和工作检查,向相关部门提出乡镇环境卫生年终考评结果的意见建议,协调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第五条 全县城乡生活垃圾要达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的要求。城区生活垃圾建立“户集、社区居委会清扫和收集、县中转和处理”的模式,其他乡镇、村(居)建立“户集、村(居)清扫和收集、乡镇中转和处理”的模式。

第六条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确保辖区内无可视垃圾,干净卫生,做到道路路面、草坪、绿化带、路面两侧、群众门前屋后、公共场所等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污迹。

(二)确保辖区内环境秩序整齐有序,美观大方,做到道路两侧、走廊通巷、公共场所、群众门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摆摊设点。

(三)确保辖区内溪流、沟渠、水塘、道路两侧水沟无淤积、垃圾、杂物。

(四)确保城区、镇区主次街道街景立面美观,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

(五)按规定禁养或圈养家禽家畜。

第七条 县、乡镇、村(居)要把宣传和教育工作贯穿到环境卫生建设的全过程,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章 乡镇、村(居)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八条 各乡镇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查。

第九条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工作,配置专兼职环卫管理工作人员,成立一支环境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具体负责镇区和村(居)日常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十条 各乡镇要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镇、村(居)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罚的依据。

第十一条 县城中心区社区按国家建设部关于《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要求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城区其他社区要建立一支满足日常保洁、垃圾转运、垃圾处理需要的环卫队伍,保洁人员实行镇聘,社区居委会管理。

第十二条 其他村(居)要按人口的1-2‰配备一支满足日常保洁需要的环卫保洁队伍,配备日常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员,配置满足村庄垃圾收集需要的垃圾池或垃圾箱。

第十三条 城乡保洁工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的保洁责任制。县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推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实行全日保洁制度,其他乡镇商业文化街道、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10-12小时动态保洁制度,村(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8-10小时动态保洁制度。

第十四条 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各类制度,包括乡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度、镇区卫生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评比通报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

第十五条 加强城乡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城区主要街道两侧每50米左右设1个果皮箱,居民区每60-80户按服务半径50米设置1个垃圾箱。其他乡镇镇区商业文化街道和公共场所按间距50-100米设1个垃圾桶(箱),主、次道路按间距100-200米设1个垃圾桶(箱),建设一定数量的垃圾屋。要求全县城乡居民、商店、农户垃圾袋装化或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并定时定点投放。

第十六条 各乡镇垃圾收集手推(拉)车、垃圾转运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焖烧炉)等环卫设施建设要满足日常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需要。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车配用电子喇叭提醒居民定时投放。

第十七条 各村(居)委会是辖区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和村容村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有一套村(居)主要领导干部参与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村(居)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村(居)干部包片、包组、包段的卫生责任制。

第十八条 村(居)要制定实施环境卫生管理的村规民约,建立主次村道和公共场所的保洁制度,群众门前屋后的保洁制度,合理有效的卫生保洁经费筹措制度,保洁工人招聘、辞退、处罚和奖励制度,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章 部门管理责任和要求

第十九条 县财政局负责为环境卫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要求管理和支付环境卫生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十条 县规划建设局负责做好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城区公共绿地的日常保洁和养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复城区损坏的环卫设施,加强对城区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的管理,指导乡镇做好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做好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和管理,指导城乡做好垃圾处理费征收和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区环境卫生执法和督查工作,抓好城区街道“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查处城区乱搭乱盖、乱拉乱挂、乱摆摊设点、摩托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乱扔废弃物、垃圾等行为。

第二十二条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居)活动,加强对餐饮业、经营性公共服务场所、医疗垃圾等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组织城乡除“四害”统一行动。

第二十三条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开展环境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广电局通过广播、电视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对严重损害、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给予曝光。

第二十五条 县工商局负责审批城乡户外商业广告,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类市场、工商企业、沿街集市摊点的综合环境卫生管理,督促沿街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十六条 县公路分局负责城乡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及时修复损坏的路面,搞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和广告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交通局负责所管辖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抓好各汽车站的环境卫生,加强对洗车店、机动车维修店的环境卫生管理,指导乡镇做好农村公路的保洁和农村道路的硬化工作。

第二十八条 县环保局负责对城乡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做好污水的处理,加强城乡环保的执法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水利局负责城区主河道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城区人工湖水面的漂浮垃圾,指导和协调乡镇做好溪流、河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第三十条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加强城乡交通秩序管理,依法查处违章停车、闯红灯、违法行驶等行为。

第三十一条 县旅游局负责城乡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经贸局负责市场服务中心所属城区各集贸市场的卫生管理,确保集贸市场及周边秩序良好、整洁卫生。

第三十三条 县农办负责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把环境卫生建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内容,指导农村做好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

第三十四条 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县环卫所负责城区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做好城区主次干道的洒水和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中心广场保洁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城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维护,及时收集城区果皮箱的垃圾。

第三十六条 其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教育,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所在区域、办公场所及周边环境干净卫生、整齐美观。

第四章 环境卫生资金投入

第三十七条 建立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环境卫生投入和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收费机制。

第三十八条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居)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运送、处理的补助。

第三十九条 全县城乡范围内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营者、交通营运工具、常住人口,均应按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四十条 县城中心区社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委托县自来水公司按月,先试点再推广,未用自来水的居民户由所在社区居委会征收。

第四十一条 城区内的其他村(居)、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场服务中心、物业管委会按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落实收费工作。

第四十二条 各乡镇、村(居)要将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辖区环境卫生建设。

第四十三条 各乡镇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征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可参照县政府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各村(居)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于垃圾的清扫、收集和转运。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拒缴或拖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对不按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38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处以应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三倍以下且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必须带头按标准准时缴纳垃圾处理费,并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社会捐资赞助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考评

第四十六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别制定城区社区、各乡镇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坚持日常巡查城乡环境卫生制度,检查管理责任单位落实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并通过《简报》、电视或向相关单位通报巡查情况。

第四十八条 城乡环境卫生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巡查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环境卫生问题,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和处理,被督促单位必须按要求落实。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enhances the city image,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 the national various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The Rongcheng peoples government sizes up the situation,along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east wind,is carrying out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ife trash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How does this article utiliz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n Rongcheng,analyzes the Rongche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 site,boosts first” the principle,carries ou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In this foundation,proposed “the synthesis improvement,the villagers autonomous,the facility plan,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the government lead,the consummation mechanism,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manage the new pattern for the cor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1.荣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1.1环卫机构体制现状。荣成市总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辖两城区(崖头、石岛)、12个镇、10个街道、853个行政村、97个居委会。市区崖头、石岛和各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按各自管辖范围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交通、卫生、房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崖头中心城区内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建设局,仅负责中心城区市政界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工负责。石岛区的环境卫生由石岛环卫处管理,石岛环卫处归口石岛管理区建设环保局管理。

1.2环卫人员和清扫保洁现状。崖头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436人,占服务人口的0.34‰,其中在编职工33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403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3%,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378人,占86.6%。荣成建成区清扫保洁352万平方米,主要以人工为主,有2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石岛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306人,占服务人口的031‰,其中在编职工22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284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2%,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90%。石岛市区的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人工为主,有1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村镇道路的清扫保洁形式不一,有的村镇有专人打扫,有的没有专人打扫,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均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使用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压缩车,还有全封闭自卸车等。

目前荣成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铁垃圾方箱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注:垃圾运输车指密闭式运输车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闭塑料垃圾桶配套压缩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不经过大型垃圾转运站二次转运。目前建成区内共有35个城中村,其中委托环卫有偿清运的有16个,4个城中村自行清运,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15个城中村未实行有偿清运,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石岛管理区有6个居委会未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部分未进入卫生填埋场,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为主,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近年来虽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数村镇实行垃圾固定点收集方式。村镇的垃圾运输方式主要是拖拉机运输,仅成山镇配有一辆垃圾压缩车。各镇统一安排环卫工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将垃圾集中处理,送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各镇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量不足;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处理处于不能及时清运现状。

1.4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4.1崖头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规划总占地32万m2,总库容为268.79 万m3,规划总投资为9023万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该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区占地8.57万m2,填埋容量为120万m3,设计填埋能力为2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可满足市区15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4.2石岛生活垃圾处理。石岛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处石岛牧云路南,烟墩至码头公路东,规划占地面积为50亩,工程投资350万元,现已使用面积40亩,填埋高度为6米,渗沥液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场内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日处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共投资250万元。

目前,石岛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该处理场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处理场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新垃圾场正在建设过程中。

1.4.3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这些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常年露天堆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

1.5粪便清运处理状况。目前,荣成市区(包括石岛)所有水冲式厕所实现了管道化排放,粪便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无单独的粪便处理厂。所有旱厕和农村的粪便经简单处理后进入农用。

1.6环境卫生设施及机具现状。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01座,其中二类公厕22 座,三类公厕63 座,移动公厕16座,部分对外承包,全部由专人管理。其中,崖头城区61座,环卫管理的公厕二类公厕免费开放,石岛区11座,其他各乡镇共29座,全部属于三类公厕。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个,其中崖头3540个,石岛区2100个,其他各乡镇共787个,有些村镇根本没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环境卫生专用机具共57部,其中市环卫处23部,石岛环卫18部,其他各乡镇共16部,运输车辆基本是拖拉机。

2.荣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从荣成市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及近几年环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反映出,荣成市环境卫生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荣成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情况看,对荣成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水准要求,现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一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取向,导致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只是覆盖在建成区,农村环境卫生未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分散,市级的环卫统筹管理方面,宏观管理能力较弱。三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级环卫机构与这些部门无上下关系,因此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就显得非常有限,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2.2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做到城乡统一规划,缺少区域统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荣成市的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和乡镇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各区、镇之间“各行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2.3规划设计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区存在找厕所难的问题,现有公厕等级较低、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很差,基本没有设置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备,不利于公厕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目前,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处理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某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拓宽垃圾处理渠道,使荣成市的垃圾处理真正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村镇生活垃圾主要进行简易填埋,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各乡镇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大部分使用的是农用车、拖拉机,甚至人力车。部分车况较差,安全隐患大,由于未能密闭运输,垃圾渗漏液沿路洒滴,车辆一过异味熏天。城乡保洁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区域保洁力度不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比较低。

2.4意识观念落后,工作经费决口较大。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市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头脑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消极落后。同时由于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各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5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和科技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城市维护费,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难,从总体上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镇村来说,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先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卫专业队伍中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质低,也使环卫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环卫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宣传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对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3.目前荣成市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荣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区)处理”的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确定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依托市区、石岛、成山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分阶段实施。荣成建成区先期要在崖头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崖头街道尚未纳入市区孔家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寻山街道、崂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镇部分村庄,石岛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岛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有:

3.1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市环卫处、石岛环卫处及成山环卫处,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划,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市环卫处应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场的续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确保垃圾正常处理。石岛环卫处应加快新建垃圾场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成山环卫应对拟建垃圾场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议走填埋与焚烧相结合之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垃圾场的建设投资应根据行政区划,由当地财政投资。

3.2建设垃圾中转站点。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块发展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中转站点,并加快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尽快启动运行,完善垃圾中转网络,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目前石岛管理区已完成了6座中转站的建设,崖头周边有寻山、崂山、城西、滕家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3.3配置中转站压缩、除臭等设备,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所需的资金应有市财政一次性拨付。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和垃圾转运、处理由市级环卫处负责,费用由市财政投资。

3.4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村级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运车辆。按照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有关标准统一设计,每个行政村建设3座以上垃圾收集点,收集点的建设、垃圾容器、收运车辆的配置应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镇(街道)和村庄向垃圾中转站收集、运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各镇(街道)或村庄负责。

3.5各镇(街道)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根据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合理配备村级保洁员,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清扫、清运的正常进行。

3.6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各村全面清理镇村周边、道路两旁、河道库塘、山野田间等区域积存的各种垃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缔辖区内私设的垃圾场。

4.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环境的脏、乱、差。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渠道,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各乡镇、村制订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发动群众,以有奖举报的方式,进行监督。三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特别是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洁村庄,狠抓“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要把整治“六乱”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各镇(街道)设定奖项,鼓励开展创建部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活动。同时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普遍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还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小标兵”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宣讲环境卫生常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意识。为了使环境卫生公约随时起到警示作用,每一个村庄都要设置村务公开栏,对环境卫生遵守情况进行张贴悬挂。

4.3科学制定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因地制宜减量处理。根据新编制的《荣成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荣成市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市、镇、村环卫基础设施。一是把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与农村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实施,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的,对基础设施、设备、人员实行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城乡一体化;经济实力不足的,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必须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镇、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落实环卫配套设施。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市(区)和镇(街道)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也可由市财政统一核拨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四是采取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合理配置和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技术、垃圾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要合理搭配,努力构建循环经济。

4.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首先,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按照中国的体制机制,采用政治性手段,来完成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环境卫生一体化就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并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其次,健全工作网络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保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最后,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实行市(区)、镇(街道)、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街道)中转、市(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要强化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职权,理顺与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保证“以块为主”功能的实现。城郊要稳步推进撤村建居委会,通过建立试点村,推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并直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

4.5构建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为提高基层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投机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区)里补一点、镇(街道)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的一切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垃圾车辆购置配备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费用由镇负责。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市级财政保障。同时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压缩设备及其配套的市环卫部门专用清运车辆购置由市财政负责。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由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的建立,将会大大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构建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制定规范和标准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4.6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镇或村为单位或划块分片,把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扁平化运作模式,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可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承担,提高环境卫生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市(区)、镇(街道)、村委会三级监督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清洁公司实行奖罚,拨付承包费用。最后,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成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Z].荣成市人民政府,1997-7-28

[2]荣成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8—2020)[Z].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2008

[3]荣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界限的通知[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4-7-26

[4]王树春,李海洋.浅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5]关于2009年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9-3-27

[6]张国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EB/OL].cgjl.org/show.aspx?id=1711&cid=78,2009-3-2

[7]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创新市容环卫管理制度推动市容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8(6)

[8]朱建平.浅谈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EB/OL].jsjsj.com.cn/djw/ReadNews.asp?NewsID=621,2008-6-18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城乡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全覆盖管理、全天候保洁、全过程控制的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不断提高行业管理和环卫作业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目标要求

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原则,深化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乡镇、村属地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责,强化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责任,完善环境卫生管理运行机制,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关系不顺、执法不力和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监督不力等问题,有效形成县级指导推动、乡镇组织指挥、部门齐抓共管的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新格局,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容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三个有利。有利于调动各级各方面发展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积极性,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新格局;有利于环境卫生事业市场化改革,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队伍;有利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造清洁、卫生、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辖区管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原则上实行乡镇、村辖区管理。除县公共场所、国省县主干道由县级管理外,其它清扫保洁全部实行辖区管理,赋予乡镇、村相应的管理责任。

(三)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把环境卫生管理的事权下放给乡镇、村。县级管理部门侧重负责监督考核、行业管理及基础设施、装备建设。

(四)责权统一。本着责、权统一,以钱养事、费随事转、稳步推进的要求,在明确县、乡镇、村市容环境卫生主体责任和事权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经费。

三、改革内容

(一)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新体系

1、县级组建太谷县环境卫生管理局

将太谷县城市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太谷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其单位性质、机构规格、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保持不变,隶属县政府直接管理。并与太谷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兼任县爱委办主任。要充实加强县爱委办工作力量,配齐人员,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与作业服务分离的原则,由环境卫生管理局根据需要组织成立相应的清洁作业服务实体(公司、中心)。作业服务实体逐步实行单轨运行,成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走专业化经营道路。主要职能是:

(1)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全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

(2)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和环境卫生作业工作,明确并落实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

(3)贯彻全县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4)承担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以及垃圾场、公厕等卫生设施正常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5)负责城区(含城中村)、驻县上级单位、主要景区、主要企事业单位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6)承担城区道路及国道、省道、县道过城段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城区垃圾和污水杂物清运、处置工作;负责环境卫生行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对县内各类垃圾清运车辆、清洁站点进行初审;负责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及城市道路临时占用审批工作;

(7)承担各乡镇、村环境卫生和农村“创三优”的管理、指导、协调、检查工作;

(8)协调其它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工作;

(9)负责对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贴各类宣传广告、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管理;

(10)承担城市公共客运、出租汽车审批管理;

(11)制定行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市容环境卫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12)承担县爱委办的全部职能以及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等等。

2、乡(镇)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县环境卫生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设所长1名、副所长1名,所长由分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副乡(镇)长兼任。各乡镇根据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可设立环境卫生专业队。主要职能是:

(1)乡(镇)、村两级环境卫生“创三优”工作;

(2)辖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的单位)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3)对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帮助村级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公约”;

(4)境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镇)道的清扫、保洁工作;

(5)乡(镇)环境卫生设施的管护工作;

(6)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3、行政村设立环境卫生保洁队

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和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设队长1名,由村干部兼任。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和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卫专业队。主要职能是:

(1)村环境卫生“创三优”工作;

(2)村级公路、大街小巷及田间主干道路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

(3)村环境卫生设施的管护工作;

(4)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新机制

按照管理与作业服务分离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行业、企业三个管理层次,建立职责职权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环卫行业管理新机制。

1、环卫部门主要履行监管职能。县、乡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调控功能,从直接从事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转变到履行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和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的管理调控上,把工作重点放在环卫发展规划的编制,规章制度的起草与实施;管理国有资产和社会收费;维护环卫作业市场秩序;对下级实行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上来。

2、作业服务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对县、乡各类环卫作业服务单位进行企业化转制,将其从原来隶属的行政部门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对于新成立的环卫保洁的单位,要直接转制为企业实体,走独立经营自主发展的道路。

3、积极推进环卫工作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热线,及时办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环境卫生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职工、知名人士和群众代表作为监督员,对环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环卫作业质量差、乱扔乱倒垃圾和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多层次、多途径的监督,保证各级环卫管理机构和作业公司认真履行职责。

(三)创新环境卫生投资新渠道

1、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我县环境卫生行业实行以县、乡两级政府投入为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容环卫作业量的增加,县政府将根据需要与财力,作出适当资金安排。其经费数额按照乡镇大小、人口多少、道路密度等因素综合测算,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给予适当补贴。2009年县财政补贴31万元,具体到各乡镇为:108国道沿线的4个乡镇:明星镇2.2万元、侯城乡4.9万元、北汪乡3.7万元、胡村镇5.9万元;高速、省道等道路密度比较大的5乡镇:水秀乡2.7万元、阳邑乡3.9万元、小白乡2.5万元、任村乡2.2万元、范村镇3万元。同时,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乡村两级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提高征收率。保持垃圾处理费征收现有体制不变,各征收、单位年度征收目标应根据实际逐年增加。县环卫部门和各乡镇、村社要整合管理人员,集中人力物力建立垃圾处理费征收专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垃圾处理费征收率,为环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卫产业。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倡社会各界以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环卫事业的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我县十四届三次人代会提出的“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卫管理体系”工作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责任人要具体抓、见成效,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在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管理局按要求及时有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事关群众日常生活。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路,努力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上做文章、下功夫。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太谷、建设太谷、发展太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各方齐上阵、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9篇

近年来,__正着力打造“宜居畅通生态诚信和谐__”,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城镇化建设摆在推进城乡发展的突出位置,长远规划、统筹兼顾,从实施重点集镇建设带动乡村集镇建设入手,将乡村集镇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突破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逐步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

乡村集镇作为城镇体系中数量最大的群体,随着大中城市发展的局限,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阻塞、农产品市场空间范围的缩小、农民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的降低,使处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的乡村集镇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集镇的建设和发展,无疑是繁荣农村经济和解决一个地区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乡镇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抓好乡镇集镇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但在集镇建设中,由于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全、投资严重不足、政策环境欠佳、缺乏产业支撑和区域特色、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滞后,导致在乡村集镇建设和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

现代集镇建设与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建设与管理问题,而是一个集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政府作为、集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素质的一个外在标志,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一个功能完备的集镇,应该是一定区域内乡村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集合地。对此,乡村集镇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建管并重,逐步走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才能不断提高乡村集镇的品位。

1、创新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实现集镇的高效能管理。乡镇财政、城建、国土、环保、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应组成综合管理机构,建立有力的镇政管理队伍,镇政府授权行使镇政等部门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减少管理程序,促进集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集镇建设,为实现我镇集镇建设而争取更大的作为。一是在管理中,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摒弃冷、横、硬的作风和简单粗暴、动辙驱赶、取缔的工作方法。对于已划出专属地域仍然占道使集市经营杂乱无序的,要坚决取缔,确保道路畅通。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镇政管理由随意罚款向规范执法、依法行政转变,由简单的堵截向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转变,由执法扰民向服务优先、执法为民转变。二是强化激励机制,落实责任考评制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管理机构要建立工作人员镇容和环境卫生辖区管理责任考评制度,责任到人,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验收,对责任履行不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提高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目的。

2、强化管理措施,加强集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首先是做好净化工作。环卫工作是镇政管理的基础和重点,集镇政府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环卫工人的固定补助。落实人员、落实路段责任、落实环卫路段监管人员,搞好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的日常清扫保洁,坚持不懈地开展对乱倒乱扔垃圾的监察执法。强化工地管理,严格渣土运输准运制度,堵住脏源。加强集镇周边卫生整治,新建垃圾台,新增放垃圾桶,实行定点倾倒、定时清运垃圾。加强环卫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实行专人管理,提高环卫工作水平。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环境立区战略,加快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步伐,按照“户收、村集、镇运、区集中处理”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城乡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创建良好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总体目标。计划从今年起利用2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区、科学规范的城乡生活垃圾清扫、集运、处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二)年度目标。年9月底前,镇、镇、镇、经济开发区50%的村庄纳入全市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配齐环卫管理、作业人员及收运车辆,完成网络建设,投入运行。镇建设垃圾填埋场1处。年全区镇村生活垃圾全部运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统一焚烧处理。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一)城区加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年在主要道路安装果皮箱和垃圾收集箱390个,改建南部混合垃圾处理场,用于应急堆放城区生活垃圾和存放处理雨污分流项目清理的淤泥及混合垃圾。

(二)镇、镇、镇和经济开发区各规划建设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根据辖区生活垃圾产生量配齐3吨以上的生活垃圾密闭运输车辆,将生活垃圾统一收运至中转站,确保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年9月底前投入运行。镇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1处,实现镇村生活垃圾统一填埋处理。

(三)生活垃圾纳入一体化处理的镇和经济开发区,年将镇政府、管委会驻地单位,主干道路两侧,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沿线,风景区500米范围内村庄生活垃圾纳入一体化处理。生活垃圾产生量村庄按0.6公斤/人•天计算,学院按0.4公斤/人•天计算,生活垃圾收集方箱按个/200人标准配备,镇、镇、镇和经济开发区年处理生活垃圾量及应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方箱个数为:

1、镇。现辖村庄51个,年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庄26个,人口20455人(见附件6),另加职业学院师生3万人,年产生生活垃圾8858吨,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方箱100个。

2、镇。现辖村庄49个,年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庄26个,人口22020人(见附件6),年产生生活垃圾4822吨,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方箱110个。

3、镇。现辖村庄36个,年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村庄18个,人口14242人(见附件6),年产生生活垃圾3121吨,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方箱70个。

4、经济开发区。现辖村庄16个,年全部纳入一体化处理,共计12525人(见附件6),年产生生活垃圾2738吨,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方箱65个。

(四)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规范建设辖区内主干道两侧的社区、无物业管理的生活小区垃圾收集设施(箱),具体设置情况为:

1、街街道13个,其中路4个,周长路2个,凤阳路木材市场2个,北门街2个,新北小区3个。

2、大街街道9个,其中西南路2个,城南路1个,东河底1个,爱国工业园2个,西外环1个,长安生活区2个。

3、路街道9个,其中米河路原汽修厂处1个,庆淄路2个,汇源小区2个,太河东路1个,军民路3个。

4、路街道10个,其中路村原摆臂池处1个,东过境路村2个,机场路东延2个,新建村汽修厂门口1个,社区2个,东街计生服务站1个,广电路1个。

(五)公路、园林、水务、工商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配备垃圾收集容器(箱、车),用于收运清扫保洁产生的垃圾、废弃物。

四、运行机制建设

(一)加强环卫保洁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环卫管理机构和作业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运行机制。

1、城区。按照全覆盖、无缝隙和属地化管理原则,环卫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及其它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城区垃圾清扫和卫生保洁工作。

区环卫局负责主次干道、绿化带、城乡结合部及社区管理以外的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对新建路、站北路、东门路、街、步行街、路等路段实行示范路管理,并逐步推行两班制全天16小时清扫保洁,打造新建路保洁精品。示范路由现在的9000平方米调至7000平方米,新建路人均保洁面积由现在的8000平方米调至5000平方米。城区清扫保洁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受单位、居民小区委托收集的生活垃圾,由区环卫局收运至中转站压缩后运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的村(居)按至少3人/千人的标准配备扫保作业人员,对辖区主要道路、楼域间、散居区等实行一日两扫,全天巡回捡拾保洁,并负责辖区内规范化物业小区的生活垃圾推行袋装化收集,减少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园林、水务、工商等部门负责管理区域内河道、游园广场、集贸市场卫生保洁,实行一日两扫、全日制巡回捡拾保洁。

2、镇村。各镇和经济开发区按7000平方米/人标准配备扫保人员,对辖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实行一日两扫、全日制清扫保洁及主要路段两侧垃圾点收集清运。辖区村庄按至少2人/千人标准配备扫保人员,负责村内主干道路、村500米内、河道两侧清扫保洁和白色污染捡拾及垃圾箱管理,并负责将辖区内生活垃圾集中到垃圾收集设施,由各镇和经济开发区将村庄收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至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

(二)搞好资金保障。各镇和经济开发区要将环卫设施建设资金和环境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环卫工作运行经费,保障道路保洁及生活垃圾清扫、集运、压缩。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费(35元/吨)由区财政承担50%,各镇和经济开发区承担50%,区环卫局负责将中转站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运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保障各镇和经济开发区辖区村庄生活垃圾从源头分捡,确保焚烧垃圾纯度,区政府列专项资金对镇村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网络建设进行补贴,由区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牵头,环卫局负责考核落实。具体补贴标准为:各镇、经济开发区辖区村庄每配备1名清扫保洁作业人员,年补贴工资1200元,每配置1个生活垃圾收集方箱补贴500元,按区环境综合综合整治办公室、环卫局考核验收结果兑现。原有垃圾池作为不可燃混合垃圾存放池,由各镇和经济开发区负责定期清运填埋处理。有条件的镇可推行市场化,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垃圾收集和运输作业队伍。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城镇;生活垃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 A

一、小城镇生活垃圾现状及特点

1.垃圾总量少,产量逐年增加

小城镇由于其平均规模小,产生的垃圾总量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小城镇生活垃圾日产总量在十几到几十吨范围以内,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数量还是明显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2.产生源相对比较分散,无组织堆放严重

小城镇建筑大多为低密度、低层建筑,人口密度相对城市要低的多,使得小城镇生活垃圾呈现出一种点多量少的特点。加之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体系基本处于一种“零”状态,大多没有配套专门的垃圾堆放区和处理区,形成各自随意堆放,无序倾倒。

3.垃圾组分相对简单,可资源化物质比例低

相对城市而言,小城镇生活垃圾组分相对简单,垃圾组分主要受燃料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局部开发、节令变化、集市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点,相对同一地理区域的小城镇,垃圾成分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总体而言由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燃料结构以煤为主,生活垃圾组分中煤渣灰分和有机质占较大比重,可回收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较少,可资源化组分比例较低。

2小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现状与问题

2·1处理处置方式落后,无害化、资源化比率低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不做任何处理,收集和运输系统中起着传递函数和污染。同时,也有一些处理和垃圾焚烧过程的简化堆肥,小城镇焚烧一般采用普通的锅炉或废砖,小型焚烧炉条件稍好的地方有一个自建,然后解决垃圾问题,但造成新的污染,也没有实现余热回收的焚烧。

2·2其他类型固体废物混入情况严重

除了已经包括在小城镇生活垃圾中的建筑垃圾和渣土,混入小城镇生活垃圾中的其他类型固体废物还有工业垃圾、医疗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的混入,不仅使原本相对简单的小城镇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化,而且,增加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后续处置和管理的难度。如含铬的工业固废有巨毒、制革的工业固废有恶臭、医疗垃圾易传播疾病等。

2·3镇间生活垃圾污染迁移得不到有效控制

固体废物的污染迁移相对水、气来说更加缓慢,不易察觉,迁移介质也往往是非固态的。由于小城镇生活垃圾实施分散管理模式,污染成本往往转嫁到邻近小城镇身上。如三峡库区许多临江小城镇将居民生活垃圾堆置于江岸,通过江水的冲刷作用将垃圾带走,这些垃圾往往淤积在下游小城镇地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福建地区一些小城镇露天焚烧生活垃圾,由于生活垃圾中还混入了制鞋厂的工业固废,焚烧产生的黑烟给下风向的小城镇居民健康带来了极大损害。

3成因分析

3·1缺乏财力支持

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费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自营收入(主要包括卫生收费、监察费和其他创收)和政府贴补,自营收入有限,以政府贴补为主。但目前我国小城镇自身财力极为有限,多数建制镇年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因此,难以给出足额贴补。在财政体制方面,我国小城镇基本上以上缴上级财政为主,自身不是一级独立财政,在小城镇建设时事权大、财权小,无法保证必要的环卫投入,即使有小部分下拨资金,有时还被挪为它用。

3·2环保部门建设不力

按照一般的管理权限划分,相当一部分混入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应归口环保部门管理,如工业固废和医疗垃圾,但实际上,小城镇环保部门的自身建设却远远跟不上形势需要。我国小城镇级别的环保机构不论从人员还是总数上来说,力量都是极为有限的,并且机构缺乏稳定,数量和人员没有得到稳步增长。同时,一部分乡镇级环保机构有名无实,不能独立行使环境保护的行政职权,无疑更削弱了小城镇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

3·3规划严重滞后目前,

我国多数小城镇环卫实施的是分散式管理,小城镇生活垃圾由各镇自行收运处理;同时,小城镇镇区面积狭小,环卫部门的人员设施、技术管理等都比较简单,因此,我国大部分小城镇都是将环卫规划的内容并入小城镇环境规划。但目前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甚至没有完成镇(乡)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已编制的总体规划中,大部分也未将环境规划纳入其中,即使纳入有关环卫的内容,也是一带而过,缺乏统筹考虑。这无疑都给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譬如,在预留建设用地时,没有考虑垃圾中转站的用地问题;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营建方面,没有考虑和周边小城镇共建共享;在生活垃圾的收运方面,对人员、车辆的配置选型,缺乏认真长远的考虑;对有关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等没有实施计划。

3·4环境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增长仍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小城镇的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思想。而小城镇居民,很多都是刚刚农转非的农民,文化素质、生活水平和思维观念相对落后,环保意识较低。同时,由于小城镇地域狭小,人情关系较为紧密,许多破坏卫生、乱倒垃圾的事件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惩处,连锁反应更使小城镇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3·5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城镇的环卫体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小城镇所辖环卫所(队)是由政府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工资实行定额分配,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性不高。这种旧有的环卫体制已不适应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管理对策分析

4·1加强环保部门建设,促进小城镇多种废物的协调管理

针对小城镇生活垃圾与其他类型固体废物相互混合的状况,应加强乡镇一级环保部门的建设。考虑到广大小城镇一级基层环保部门机构、人员素质、技术设备远远跟不上客观形势的现状,在部门建设时,应有意识的引导资金的流向,近期先建设一些区域重点镇、中心镇,再逐步壮实一般建制镇、乡集镇。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小城镇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污染程度灵活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在经济发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小城镇,应当设置环境保护机构;在经济比较发达、污染比较轻的小城镇,应当设置环境保护兼职机构;在规模小、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小城镇,应当设置环境保护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在一般的小城镇,则可在一些部门中设置环境保护的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可以从区域联合的角度考虑组建专门的工业固废管理机构和医疗垃圾管理机构,对不同类别的固体废物实施横向管理,同环卫部门一起,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加强协调、寻求合作。

4·2拓宽融资渠道,实施环卫有偿服务

当前,在小城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环卫部门只有采取各种办法自筹资金,而现实情况是,除一部分纳入城市环卫管理区的小城镇外,绝大多数小城镇仍未推行环卫有偿服务,企业和居民仍未承担其污染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同时,由于观念和政策的约束,各种市场化融资渠道仍未得到有效开发,目前这种挂靠小城镇政府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只会越管越死,如何开源节流是解决小城镇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关键。

4·3改革旧有环卫体制

在环卫体制方面,摒弃僵化的旧的管理模式,引入市场化手段,对环卫工人采用临时聘用制、合同制,对工作街区可实施承包制,竞争上岗;在管理上奖惩分明,对职工工作的检查、监督要制度化、经常化。

4·4大力宣传,提高小城镇居民环保意识

意识不仅仅取决于历史环境,也会因为新的环境而改变,大力宣扬环境保护,唤醒小城镇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城镇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有助于小城镇居民更快的向城市居民转变。同时,将环保绩效与政府领导的政绩挂钩,解决领导只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利益的短视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炳彦,胡涛.关于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A].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2000年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王宁.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3.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城乡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全覆盖管理、全天候保洁、全过程控制的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不断提高行业管理和环卫作业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目标要求

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原则,深化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乡镇、村属地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责,强化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责任,完善环境卫生管理运行机制,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关系不顺、执法不力和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监督不力等问题,有效形成县级指导推动、乡镇组织指挥、部门齐抓共管的左右衔接、上下联动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新格局,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容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三个有利。有利于调动各级各方面发展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积极性,形成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新格局;有利于环境卫生事业市场化改革,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队伍;有利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造清洁、卫生、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辖区管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原则上实行乡镇、村辖区管理。除县公共场所、国省县主干道由县级管理外,其它清扫保洁全部实行辖区管理,赋予乡镇、村相应的管理责任。

(三)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把环境卫生管理的事权下放给乡镇、村。县级管理部门侧重负责监督考核、行业管理及基础设施、装备建设。

(四)责权统一。本着责、权统一,以钱养事、费随事转、稳步推进的要求,在明确县、乡镇、村市容环境卫生主体责任和事权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经费。

三、改革内容

(一)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新体系

1、县级组建*县环境卫生管理局

将*县城市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其单位性质、机构规格、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保持不变,隶属县政府直接管理。并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兼任县爱委办主任。要充实加强县爱委办工作力量,配齐人员,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与作业服务分离的原则,由环境卫生管理局根据需要组织成立相应的清洁作业服务实体(公司、中心)。作业服务实体逐步实行单轨运行,成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走专业化经营道路。主要职能是:

(1)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全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

(2)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和环境卫生作业工作,明确并落实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

(3)贯彻全县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4)承担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以及垃圾场、公厕等卫生设施正常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5)负责城区(含城中村)、驻县上级单位、主要景区、主要企事业单位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6)承担城区道路及国道、省道、县道过城段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城区垃圾和污水杂物清运、处置工作;负责环境卫生行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对县内各类垃圾清运车辆、清洁站点进行初审;负责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及城市道路临时占用审批工作;

(7)承担各乡镇、村环境卫生和农村“创三优”的管理、指导、协调、检查工作;

(8)协调其它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工作;

(9)负责对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贴各类宣传广告、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管理;

(10)承担城市公共客运、出租汽车审批管理;

(11)制定行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市容环境卫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12)承担县爱委办的全部职能以及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等等。

2、乡(镇)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县环境卫生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设所长1名、副所长1名,所长由分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副乡(镇)长兼任。各乡镇根据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可设立环境卫生专业队。主要职能是:

(1)乡(镇)、村两级环境卫生“创三优”工作;

(2)辖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的单位)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3)对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帮助村级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公约”;

(4)境内国道、省道、县道、乡(镇)道的清扫、保洁工作;

(5)乡(镇)环境卫生设施的管护工作;

(6)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3、行政村设立环境卫生保洁队

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和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设队长1名,由村干部兼任。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和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卫专业队。主要职能是:

(1)村环境卫生“创三优”工作;

(2)村级公路、大街小巷及田间主干道路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

(3)村环境卫生设施的管护工作;

(4)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新机制

按照管理与作业服务分离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行业、企业三个管理层次,建立职责职权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环卫行业管理新机制。

1、环卫部门主要履行监管职能。县、乡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调控功能,从直接从事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转变到履行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和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的管理调控上,把工作重点放在环卫发展规划的编制,规章制度的起草与实施;管理国有资产和社会收费;维护环卫作业市场秩序;对下级实行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上来。

2、作业服务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对县、乡各类环卫作业服务单位进行企业化转制,将其从原来隶属的行政部门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对于新成立的环卫保洁的单位,要直接转制为企业实体,走独立经营自主发展的道路。

3、积极推进环卫工作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热线,及时办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环境卫生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职工、知名人士和群众代表作为监督员,对环卫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环卫作业质量差、乱扔乱倒垃圾和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多层次、多途径的监督,保证各级环卫管理机构和作业公司认真履行职责。

(三)创新环境卫生投资新渠道

1、建立财政投入引导机制。我县环境卫生行业实行以县、乡两级政府投入为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容环卫作业量的增加,县政府将根据需要与财力,作出适当资金安排。其经费数额按照乡镇大小、人口多少、道路密度等因素综合测算,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给予适当补贴。2009年县财政补贴31万元,具体到各乡镇为:108国道沿线的4个乡镇:明星镇2.2万元、侯城乡4.9万元、北汪乡3.7万元、胡村镇5.9万元;高速、省道等道路密度比较大的5乡镇:水秀乡2.7万元、阳邑乡3.9万元、小白乡2.5万元、任村乡2.2万元、范村镇3万元。同时,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乡村两级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提高征收率。保持垃圾处理费征收现有体制不变,各征收、单位年度征收目标应根据实际逐年增加。县环卫部门和各乡镇、村社要整合管理人员,集中人力物力建立垃圾处理费征收专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垃圾处理费征收率,为环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卫产业。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倡社会各界以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环卫事业的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我县十四届三次人代会提出的“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卫管理体系”工作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责任人要具体抓、见成效,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在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管理局按要求及时有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事关群众日常生活。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乡镇、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工作思路,努力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上做文章、下功夫。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建设*、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各方齐上阵、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3篇

横沥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面积5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1个社区,户籍人口3.5万人,外来人口20万。多年来,横沥镇积极创造优良的投资软硬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商贸服务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人文生态同步推进的发展格局。横沥是一个祥和美丽的生态之镇,一直以“宽、洁、绿、美、净、通”作为打造“魅力横沥”的标准,使城市环境不断优化。自90年代初,横沥就按照高起点要求制订了全镇的城乡建设10年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一河两岸”、“一环两直”、“中心”,大力发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整个城市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横沥的中心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展到10多平方公里,镇内等级公路1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城市生活中心区、生态旅游区、工业园区布局合理,新城中心区“一河两岸”商贸圈正日益成为对周边镇区具有辐射效应的城市名片。横沥镇全镇的绿化面积为977.2公顷、覆盖率为27.2%,并于2003和2009年成功荣获“广东省卫生镇”、“国家卫生镇”的称号。

2.横沥镇市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

近年来,横沥镇在整治环境卫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继创建省卫生镇的成功后,一鼓作气,加大整治力度,于2008年完成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各项检查及验收工作。大大提升了横沥镇的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环境卫生整体工作推进缓慢,局部工作出现倒退现象。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也必须有机协调、共同推进。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尚未完全理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环卫工作虽然是横沥镇环卫所为主,但许多公共设施却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如绿化带、河道、公交站牌等就分别涉及园林公司、水利所、公交等职能部门,有的一个点就牵涉到几个部门、涉及的部门越多,责任就越难以落实。如在绿化管理方面,道路的绿化带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出现人为的损坏和美化的修剪,损坏的绿化带及修剪后成堆的绿化垃圾没有及时的处理,而管理责任在园林公司。

2.2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街上随意散发宣传资料,随意乱张贴等“六乱”现象较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市民不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倾倒垃圾,扫垃圾出门、高空乱扔乱抛垃圾、乱丢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二,“城市牛皮癣”源头难于根治,乱张贴、乱涂写屡禁不止、清后反弹现象普遍;三,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散体物料运输污染道路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流动摊档、夜市档不按要求设置箩框扫把,摊档周围乱丢杂物、乱倒油污、随意摆卖现象严重;五,宅基地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严重,致使卫生死角普遍存在;六,移动招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乱摆放、乱吊挂现象难于管治。七,在垃圾清扫、保洁方面,从横向看,主街道较好,小巷道较差;从纵向看,在节假日、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时段,环卫部门和村临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突击性环卫大整顿,时效性强,而有效性却短,常常是“一抓就紧、一放就松”,呈现出一种断层状态

2.3环卫设施陈旧、老化

近年来,政府和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对环卫设施的投入,但由于环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环卫设施仍然存在不足。目前环卫所有车辆17台,其中垃圾运输车14台,扫路车1台,洒水车2台。属于报废车而仍在使用的垃圾运输车2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维修,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而且影响工作效率,;无牌无证车辆4台,根据市的要求,相对情度上已不能使用;垃圾运输车辆中的吊臂车只有1台,担负着全镇8个垃圾站的清运任务,工作量大,容易使车辆进入老化状态且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现横沥镇有垃圾中转站20个;垃圾压缩站8个,且工厂企业每年以数十计不断增长,垃圾的清运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导致垃圾留城时间延长,加之垃圾运输车辆和一些垃圾中转站的陈旧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及时运送和处理。

2.4环卫工人的素质问题

环卫行业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工人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最默默无闻的,收入相对较低。由于传统观念和世俗的偏见,一般进环卫工作的大多数是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目前,横沥镇的所有环卫工人中,绝大部分环卫工人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与思想认识方面都需要加强。

2.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横沥镇除了少数主要干道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外,一线清扫保洁人员仍是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车,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而且环卫工人每天必须普扫两次以上,白天还要维持路面的干净。环卫工人长时间、频繁地出现在马路上。正因为如此,环卫工人的职业危险性也成倍增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道路大量拓宽改造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环卫部门对主要马路一般实行16小时保洁、重点路段一般实行18小时保洁。效率低下的条件下更是会增加很多交通隐患!在繁华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大,却是环卫工人保洁的重点,环卫工人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行将其拾起,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危险性。

2.6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是加强市容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法规,不仅规范了政府机关、普通居民的行为和义务。而且规范了各级依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存在着专业人员不专,不懂法,不依法的普遍现象,职能单位、职能部门在管理和建设城市中的角色混乱,管理混乱,任务不清,职责不明,管理跟不上,法规约束不到位。

3.原因分析

3.1政府职能定位欠准确

1)分管不明。

根据市政府的职能分工,东莞市城市管理局是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主管部门。但目前,横沥镇还没有与东莞市城市管理局对口统一的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归属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管理,形成“双层”管理、“多头”管理的现象,致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规范和工作要求无法落到实处。人为造成了政令不畅通,部门之间配合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管理责任制度难落实等情况。从而导致政令落实不下去,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

2)大包大揽致使工作体制缺乏活力。

横沥镇政府从人力、财力、管理等全部牵头负责。环卫管理体制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求。环境卫生工作的产业化和企业化程度太低,从而制约了公众和社会参与的热情和程度。

3.2资金不足

专项环境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不广,严重制约了横沥镇的环卫事业的发展。像环卫工人待遇不高,致使劳动积极性不强,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制约了镇环境卫生事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发展,设备维修跟不上,奖惩措施力度不够。

3.3宣传不到位

1)对于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条幅和电视台进行宣传。这两种宣传方式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力度不够,范围不广。导致监督和保持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2)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转变教育不足。

不少中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监督无效、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分管工作不积极。

3)环卫工人技能的培训与思想认识的提高不够。

环卫工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很多的问题能够由他们最先发现。而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在卫生保持和垃圾处理上效率低,出现纰漏环节多,而且缺乏最及时有效监督。

由于横沥镇对“六乱”行为处罚相对宽松,执法、处罚难以到位,而市民对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了解不深。因此,很多人对这些恶习陋俗并不重视。

4.关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程度首先体现在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洁优美。针对目前横沥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4.1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深化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

1)要理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

细化责任区划,建立一个精干、高效、能够切实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的管理机构。责任细化落实到人,并且将干部的考评与多对应环卫职责完成情况想挂钩。

2)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的管理

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为架构的城市垃圾处理投资新体制,增辟资金来源,加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要全面实行城市垃圾有偿服务收费制度,尽快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补偿机制,达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目的。同时,面向社会,利用环卫设施点多面广影响大的优势,采取共同投资大家受益的原则,不断推动环卫设施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

3)加强环卫工作的规划。

环卫工作所牵扯部门广泛,工作的连续性要求高,工作要求细致全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应该全面评价和分析全镇上下的环境卫生情况。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规划。原则上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比如厕所的建设位点选择,垃圾收集运输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密集性高低。

4.2营造氛围,大力加强环卫工作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在环卫工作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城市环境卫生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但更离不开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及其劳动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环卫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会同政府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颂扬环卫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的精神面貌,热情讴歌环卫工人为城市建设所做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打造出一个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和谐氛围。

2)群众参与环卫工作中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

要通过电视、报纸、条幅、社区宣传栏、家庭宣传小册子、镇中小学学生宣传教育等等方式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得深入人心,让群众能够充分看到环卫工作的切身益处。并且将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环卫设施保护和环卫工作监督的工作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性宣传。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管理工作是贯彻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要让管理干部在思想上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专业性、技巧性、规范性的现代管理理念与行为。将监督与实干的精神贯彻上下!

4.3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培训环境卫生人才,提高环境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内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把行业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要继续发扬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行业精神,发挥环卫作为窗口行业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服务水平,又要以环卫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吸取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推动行业作业的机械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具体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改善环境卫生作业环境,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实现环卫作业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减轻环卫职工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垃圾处理是环卫工作的重头戏,只有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改变当前垃圾处理方式所带来的制约!将垃圾处理事业向着二次污染低、成本低、效率高、收益高发展!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分区;地理单元;地区差异性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special planning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proposed partition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ble conditions are summarized, points out the key environmental zoning method is to determine the partition boundarie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geographical unit and sanitation facilities, divided area population and related calcul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tition different standard setting the corresponding facilities,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ability and operability.

Keywords: difference; geographical unit;area partition

中图分类号:P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分区方法的提出及适用范围

方法的提出

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完善,能够落实总体规划对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要求,使城市环卫设施完整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近两年笔者先后参与了温州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的修编和苍南县域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发现城市环卫设施规划与县域环卫设施规划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与温州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相比,苍南县域环卫设施专项规划以苍南县域全境为规划范围,县域总面积1272Km²,境内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西部和西南部则皆为山区,存在规划范围面积大,地形地貌变化大的特点。针对苍南县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性,规划提出了“环卫分区”的方法,将苍南县域的各个乡镇按照其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水平和环卫设施现状等因素划分到各个环卫分区中去,以“环卫分区”为单位,统筹布置环卫设施,实现区域间的共建共享。

2、适用条件

环卫分区概念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规划区内地形较复杂。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规划区内存在不同的城镇格局,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也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的地区。规划区内各乡镇经济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环卫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环卫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或尚未起步。如苍南县域内平原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较快,环卫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而山区各乡镇由于经济欠发达,环卫设施建设相对不足,设施配套距离国家标准相差甚远。规划过程中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对相应的地区给出相应的处置办法和建设计划,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3)、环卫标准不统一的地区。规划区内存在对环卫设施设置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如独立工矿区、旅游风景名胜区、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类似有别于设市城市、建制镇或非建制镇的地区。(4)、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或县市。规划区内各地区形成几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城市(乡镇)组团,拥有相对独立的设施配套和管理机构。

二、“环卫分区”的具体运用

1、确定环卫分区

(1)、环卫分区的划分原理。首先,地理单元确定环卫分区。根据苍南县的地形地貌特点,以相同的地理单元、流域和生态分区作为环卫分区的依据。其次,环卫设施运行模式确定为环卫分区。为提高环卫设施运行的经济性和环卫设施市场运作的高效性,将采用相同环卫设施运行模式的地区确定为同一环卫分区。

(2)、苍南环卫分区的划定。针对苍南县的特殊地形地貌和环卫设施现状,规划将县域1272Km²划分为三个环卫分区,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人居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采取不同的环卫设施运行模式。①、东北部的鳌江流域上的所有平原城镇、乡为环卫第一分区(20个乡镇)。该区是苍南县人口、经济和各项事业的中心区域,也是环境卫生量突出的重点地区,因此也是规划重点考虑地区。该区域生活垃圾处置采用焚烧发电后填埋处理的方式,打破以镇为单位布置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模式,从区域着眼,统一布置区域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②、马站小流域区为环卫第二分区(6个乡镇)。该区域为典型的地理单元区,区内城镇、乡镇密集,应采用单一的环卫设施运行系统才更加合理高效。生活垃圾处置现仍然采取以镇为单位各自独立运行,统一卫生填埋处理。规划引导其逐步向单一环卫机构和统一布局环卫设施的方向转变。③、中部山区城镇和其他偏远乡镇为环卫第三分区(10个乡镇)。该区域内乡镇基本上为单个城镇模式,和其他的城镇相对距离较远,大多以农业为主,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该区域采用传统的以镇、乡为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的模式。其中以工业为主的城镇采用卫生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可采用生活垃圾家庭堆肥为主的处理方式,也可采用“庭院自净系统”处理日常生活垃圾。位于水库上游的乡镇为避免污染水源,生活垃圾禁止采用填埋处理,可由乡镇统一收集,运至环卫第一分区焚烧处理。

2、测算环卫分区人口及生活垃圾总量

(1)、分区人口测算

环卫设施运作的特殊性决定环卫设施服务范围内的所有人群均为服务对象,没有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分。考虑外来人口也同样享受着城乡各项配套设施的服务,所以城乡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因素。因此,规划区内的人口测算采用各乡镇实际居住人口为环卫服务人口。户籍人口中考虑到部分人户分离的现状和环卫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的局限性,所以户籍人口取一定的百分比计入环卫设施服务人口,外来人口也同样采用一定的百分比计入环卫服务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地区采用较高百分比,偏远乡镇、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采用较低百分比。这种综合人口测算方法充分考虑到各环卫分区内各乡镇的发展个性,与各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叠加法相比得出的环卫服务人口更为准确。运用上述方法得出近远期各区环卫服务人口为:环卫第一分区94.9、106.6万人;环卫第二分区8.0、9.7万人;环卫分区三区12.9、15.4万人。

城镇环卫一体化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丘区经济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民生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确保一年初见成效,两年重大变化,三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整治时间

全县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整治重点

1、县城规划区(包括河舒场镇和锦屏场镇)。

2、中心场镇(5个)

3、国、省、县道公路经过场镇(11个)。

4、其他乡镇(3个)。

5、新农村建设各试点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通过3年的努力,切实改变当前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现状,引导城乡居民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县、乡镇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舒适、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位提升、市容街景美观、居民素质提高。到年把县城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县城区机关单位、所有乡镇场镇全部达到市级文明卫生单位(场镇)标准;全县40%以上的乡镇、30%以上的村建成文明镇(村)、卫生镇(村)、生态园林镇(村)、平安和谐镇(村)和全面小康镇(村)。

(二)工作步骤

1、整治展开阶段

(1)目标。

重点实施清洁行动工程,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除卫生死角,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文明卫生常识。

(2)具体工作

①搞好清扫保洁工作。一是县城区主干道、主要街(路)实行全天候保洁,坚持道路洒水降尘、清扫车吸尘,做到路面无垃圾、无积沙、无积水、无淤泥、无污迹;次要街道、小街小巷由专门队伍清扫保洁,确保街面清洁卫生;各乡(镇)建立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并每天定时清扫街道2次。村庄主要对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保持村庄整洁。二是逐步提高街道清扫机械化作业率。2009年底前,县城区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0%以上。三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彻底消除城乡结合部、社区结合部、居民住宅区及单位的卫生死角。四是保持国、省、县、乡、村道通畅和路面、路肩整洁,及时修剪路肩、边坡、绿化带草木,消除杂物。五是加强县城区及各乡(镇)主要出入口清扫保洁力度,确保路面整洁。

②认真落实“门前五包”。一是城管、环卫、爱卫等部门和街道社区要认真组织并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门前五包”义务。二是加强社区(小区)物业管理,无物业管理的社区要在2009年6月底前组建清扫保洁队伍,并做好社区卫生保洁工作。三是城镇及村庄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做到垃圾无堆积、无积存。

③加强建筑工地管理。采取限时施工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取缔现场搅拌混凝土等措施,治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问题。采取运输建筑材料与渣土的车辆加盖密闭等措施,解决建筑弃土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问题。

④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通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橱窗、宣传栏等,集中宣传爱国卫生、爱护环境等常识。二是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治深化阶段

(1)目标。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城乡美化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突出容貌整治重点,全县城乡基本达到《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市场建设,加大城乡道路保养整治和小街小巷的改造力度。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形成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2)具体工作

①城乡容貌治理。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国、省道公路沿线、成达铁路沿线及重要节点治理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对道路沿线建筑物进行风貌整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风格。

②规范城乡街巷摊点摆设,杜绝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现象。坚持便民与利民的原则,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合理设置市场,加强综合管理,引摊进场,还路于民。

③规范城乡街道和住宅区车辆停放,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的问题。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各繁华地段建筑和住宅区的原有停车场必须按设计功能使用,积极推进立体停车场的开发与利用。

④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城区道路公共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设置。按照《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解决广告乱贴(画)和公共设施、经营性设施设置不规范的问题。

⑤规范建(构)筑物、建筑工地和人行道上公共设施的管理。统一规范设置建筑施工围墙、临街围墙及各类临街墙面、橱窗、卷闸门;解决违法乱搭乱建,保持建(构)筑物外观整洁。

⑥规范城市(乡镇)道路、小街小巷和污水管网的建设、维护和保养。将城市(乡镇)道路、小街小巷、污水管网(不含社区、小区)的治理纳入政府工作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⑦实施村庄庭院美化工程。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统一搞好单体民居的规划设计和村落的规划设计,形成特色和风格。二是按照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突出抓好小型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三是开展农户建筑风貌特色美化,并进行农房配套的“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

⑧加强公民素质教育。一是认真开展提高公民素质教育活动。在城乡居民中形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二是广泛开展“卫生家庭”、“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取得实效。三是开展舆论监督,对违背卫生文明和公民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陋现象进行批评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巩固提高阶段

(1)目标。

在总结前两阶段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2)具体工作

①认真完善各项配套工程和工作制度。一是结合整治工作实际,对照整治标准及目标任务进行完善补充,查漏补缺,力争全面完善各项配套工程,巩固整治成果。二是切实解决好垃圾和污水的问题,按照“超前谋划,最大限度解决问题”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与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设施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三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四是依法制订村规民约,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②开展典型教育活动。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县整治工作纵深开展。

五、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及县级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组织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限要求。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意义、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要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抓好典型事例深入报道,全面展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简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并注意树立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加强新经验、新举措的深度报道,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参与、支持、监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建立健全机制。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奖励与惩戒、效能建设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制定并逐步完善城乡容貌标准和公用设施精细化管养标准,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领导巡查督查制度,健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体系,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完成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未完成的单位将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进行问责;各乡镇要按照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四)落实工作责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狠抓落实。建立和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领导定点联系指导、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和通报制度,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公布考核结果,真正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作为考核各乡镇及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加大财政投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要求,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重点支持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设施,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县财政每年按中心镇3万元、建制镇2万元、乡1万元的标准预算场镇保洁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