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

通讯基础建设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讯铁塔;基础方案;设计

1引言

通讯铁塔在我国的通讯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讯铁塔就像一块一块的砖瓦搭建起我们国家宏大的通讯网络,助力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和高速发展。作为通讯事业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通讯铁塔的设计合理与否就十分重要,而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和选择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就十分重要。

2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通讯铁塔的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案方面的因素,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技术因素。通讯铁塔基础设计需要与铁塔上部的具体结构相适应,而不能随意选择基础结构方案。第二类:环境因素。在设计通讯铁塔基础上时,应该进行地质岩土方面的勘察,出具相应的勘验地质勘查报告。对选址附近的场地进行观察和选定,选定适合的基础选址建设场地。再比如,场地平整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选址浅一点的选择浅埋铁塔基础方案,而地面场地不够平整存在高差地质松散的地方,应该则多角结构和深点的铁塔可考虑采用深埋基础方案。第三类:成本因素。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方案,在满足具体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

3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应用分析

3.1通讯铁塔基础的种类及应用

按照基础的深浅及结构分析,通讯铁塔基础可以包含很多种类,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通讯铁塔的基础的应用形式中独立型基础、筏板型基础和桩型基础是应用最多的三种类型。第一种:独立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独立型基础适用于支撑土层面持力层土质承载力较大的情况,设计的有点优点是承载的能力较强,借助原始地貌,施工执行简单,不必进行复杂的设计,成本较低;当然确定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大量的土方开挖施工量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的施工场地地面。第二种:筏板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代表形式为平板式筏板基础。第三种:桩型通讯铁塔基础。主要代表形式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桩基础,顾名思义,铁塔的基础打桩入地,主要通过桩实现基础的可靠性固定作用。

3.2通讯铁塔基础设计方案的技术要点

在三种常用的通讯铁塔基础中,本文对其中两种进行具体分析。明确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失效模式。

3.2.1筏型铁塔基础设计要点分析

(1)受力分析对于风力载荷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频率的分析就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对于通讯铁塔整体工作的外部环境要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对于风力的影响估计过大,造成设计冗余,会造成成本提升;而相反,对于风力的影响估计不足,就容易发生工程事故。所以,载荷的预测对于通讯铁塔基础的形式的选择和类型的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筏型铁塔受力模型[1]见图4。从理论力学角度分析,筏板可以简化为一个承受弯矩的两端固定的简支梁,而弯矩的作用点就在简支梁的中点。假定风向一定,筏板基础主要承受的是弯矩,弯矩的来源来自风阻,因此弯矩计算可以得到简化,具体如公式(1):M=FL(1)(2)通信铁塔筏板型基础潜在失效模式分析FMEA分析第一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筏板基础承受双向偏心荷载,各个塔脚受力情况不一,引起基础不均匀受力,导致基础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塔身倾斜。第二个潜在失效模式:筏板受力超过其承载成立而造成断裂。如果风力过大,或者风向偏移,形成的弯矩超过了筏板型基础的承受极限就会导致筏板断裂。

3.2.2桩型铁塔基础设计要点分析

(1)受力分析桩型铁塔受力模型[1]见图5。从理论力学角度分析,多桩型基础有一半的桩承受向上拉的拉力,而另外一半承受向下压的压力。而这个压力的来源仍然是风力形成的弯矩,只不过是作用在桩的横截面上,而不再适用于简支梁结构。(2)桩型基础潜在失效模式分析FMEA分析第一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多桩基础受力承受较大的拔力,未通常配筋的桩基础容易出现断桩,导致抗拔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第二个潜在失效模式:通信铁塔单桩基础受较大的弯矩作用,导致桩顶部产生位移,桩顶位移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需对桩顶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抗侧移。第三个潜在失效模式:由于工艺需要,通信铁塔单桩基础顶部会在桩芯处预埋走线管道,从而减小了桩身截面面积,增大了桩顶部的局部应力,导致桩顶部容易出现裂缝,容易出现局部破坏。

4小结

本文对通讯铁塔基础设计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明确了通讯铁塔设计方案选择需要考虑的三要素:技术要素、环境要素、成本要素,然后对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类总结和介绍,按照通讯铁塔基础的深浅进行分类,明确了三种主要的通讯铁塔基础的形式,即桩型基础、筏板型基础和独立基础。最后对筏板型基础和桩型基础的进行了简要的受力模型分析,并以此进行了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本文对通讯铁塔基础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依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于通讯铁塔基础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罗杰 单位: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通信 光缆 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即墨供电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电网的建设。电力通讯网是服务于电力系统的专网,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是调度命令畅通、自动化信息可靠传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可靠保证,而电力通讯光缆又是电力通讯网可靠运行的基础,所以对公司数百公里长的通讯光缆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电网的科技含量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经过不断的创新,即墨市供电公司建成了一个同行业中领先的,从传输到接入的ALL IP化的先进、高效的RPR+MSTP综合光通讯网。随着公司电力生产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数据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光缆资源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通讯网络建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各站所的光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升级光传输设备,提高网络带宽;新增业务、新建项目以满足不同数据业务的需求;组建通讯环网合理利用资源以提高网络稳定性。在此过程中,资料的管理和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从网络设计、材料采购、光缆架设到工程施工、纤芯跳接、业务倒换等都需要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作支持。原有的手写记录、纸张保存形式安全性差,灵活性、效率性低下,已无法满足现阶段通讯光缆如此庞大的资料管理需求。为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步伐,提高光缆资料管理和资源利用水平,我们根据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建设与发展大局,顺应公司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对公司全部电力通讯光缆的资料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建设,建立了一个科学、高效、易管理的光缆数字化资料库。

光缆资料数字化建设管理

光缆数字化资料库是以便于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加强安全、合理高效为目标,以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对原有光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汇总和分类。光纤资料数字化管理范围包括:1、及时收集各个部门相关资料(光缆线路施工设计图纸、光缆属性及附件材料汇总、光缆现场施工资料、杆塔明细表、CAD光缆路径走向图等)。2、将从各相关部门收集的光缆资料进行汇总和录入,并按照其可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从记录形式上分为EXCEL数据资料、CAD图示资料、数据库资料等。 3、建立光缆数字化资料库对原有光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光缆资料数字化管理流程图

光缆资料数字化管理实施将从各相关部门收集的光缆资料进行汇总和录入,并按照其可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从记录形式上分为EXCEL数据资料:包括各站所的光配资料表、光缆长度统计表、光缆接续表、各条线路的杆塔明细表等。CAD图示资料:包括通讯光缆网络图、各条光缆路径图以及光缆设计图等。对收集到的各方面光缆资料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和应用,创建了光缆资料数字化资料库。将零散的数据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关联。建立了新的数据表格,使光缆的数据资料更加系统和全面,便于查询和管理。将相关的光缆图示资料进行了相互链接,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对光缆资料进行补充和更新,保证了光缆资料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光缆数字化资料库建成以后,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进行灵活有效的应用,贯穿于我们整个光缆业务的新建、升级、维修、巡检和维护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平台的数据参考依据。在光缆网络架设及业务规划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光缆数据资料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光缆数字化资料库并不只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的数据参考,而是动态更新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每项规划建设,每次运行检修都会对光缆数字化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以保证其实时、准确、有效。

光缆资源资料分类与管理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3篇

1中国消防通信目前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消防通信体系起步相对较晚,虽现已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消防通讯指挥体系,极大地加强了对于灾害的处理水平。但是,中国目前消防通信体系的计算机化还不够健全,无法达到其他国家使用计算机与通讯网络对火灾进行辅助以及模拟训练的程度。由于消防通讯计划的专业性较强、技能指标高、触及的范畴广范围大及基础设施建造开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因素,使消防通讯计划的编制作业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有些城市消防通讯计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地疏导城市消防通讯的建造和开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消防通讯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应用了专门的消防系列配套装备,建立了功用与能效很好的有线计算机消防通讯网。

1.1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讯网络是消防通讯和城市应急通讯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使用能力。因此,基础通讯工作的开展是消防通讯规划的要点。当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大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讯网及卫星通讯网等多种通讯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讯网络体系。

1.2计算机通信网

当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根底的计算机通讯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讯的基础网络,承担救火指挥调度、消防归纳信息管理等大多数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还能完成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使用功能。为保证调度指挥等主要信息的准确传送,有些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讯计划中,应按照本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本身信息通讯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讯需求,合理计划消防计算机通讯网,保证网络的全部接入和牢固疏通。

1.3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

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大型自然灾祸救援或户外应急救援中,中间站的普通无线通讯往往会遭受传输间隔和范围、电力供给、极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限制,阻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讯的要求。此时,卫星通讯和短波通讯等应急通讯方法变成救援现场最有用的信息通讯手法。现在消防部队已对消防卫星通讯系统做出整体规划和布置,并推动消防卫星通讯网的全面覆盖,一些城市的消防部队先后配备了卫星通讯设备、轻便卫星站、短波电台等应急通讯配备,在一些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祸救助和大型跨区救火应急救援中显现出极强的应急通讯保证能力。消防卫星通讯和短波通讯在应急通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城镇抵挡自然灾害的重要保证设施。

2中国消防通讯网络管理的研究

2.1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

在消防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操作质量,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准确,除了确保通讯设备实现信息传输的需求,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管理消防通信。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链接每个消防通信以实现作业,管理维护每个链接,大型设备的正确维护,防止人工操作,减少机器的使用寿命。只要指定的操作管理系统是正常运行的,那么消防通信必定也是正常的,从而促进消防通信的质量,极大地实现消防指挥调度的改进。

2.2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定

通讯事务管理,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值班标准和设备维修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安排和要求,按照这些要求,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用的操作过程,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防止因失误造成一定的,从而确保消防通信的质量。

2.3要有管理人员的素养

消防通信工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需要管理者本身有非常专业的责任感,并加强相关学习技能,可以在火灾救援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确保消防通信系统平稳运行,不会由于管理问题而造成消防通信系统的损失。

3结语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4篇

3964(R)协议是西门子为进行可靠点对点数据通讯(PtP)而设计的标准化开放协议。对照标准ISO参考模型,3964(R)协议包含了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内容。与ASCII协议相比,3964(R)协议中,增加了起始位、停止位、校验机制和重发机制,为数据和链接的安全、可用提供了较好的保障。而与较为复杂的RK512协议相比,在简单PtP应用中,取消了报文帧标题、数据来源等内容,减少了对报文的区分,简化了通讯的过程,提高了通讯的效率。因此,该协议特别适合于通讯内容较为简单但有一定可靠性要求的场合,也非常适宜自行开发的第三方设备与西门子系列PLC进行通讯的情况使用。然而,在西门子的产品线中,支持3964(R)的产品如CP340通讯模块、CP34l通讯模块、CPU 313—2PtP、CPU 314C-2PtP等,均仅可采用RS422总线,以全双工方式运行该协议。本设计的重点是利用RS485总线,以半双工方式运行该协议,在减少电缆芯数的情况下(全双工的RS422总线为4芯、半双工的RS485为2芯),实现3964(R)通讯协议。

3964(R)协议

3964(R)协议的控制字

3964(R)协议是通过将对通讯协议的控制字添加到用户数据中,从而解决报文的起止位置确定、链路完整性判断、超时判断等问题的。控制字既标示了报文的起始位置,更是通讯伙伴“握手”的信号。通讯双方均是通过收发控制字表明自己的状态和对数据的接收状态的。3964(R)协议的控制字如表1所示。

3964(R)协议的报文帧

3964(R)通讯协议的报文数据以STX开始,块校验字符(BCC)结束,通过校验增强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报文结构如图1所示。

3964(R)通讯协议中的块校验字符(Bcc)是该帧正文数据中所有字符及报文帧结束标志(DLE和ETX)的“异或”运算结果。3964(R)协议对于正文字符是完全透明的,即任何字符都可以包含在正文中,为了避免接收方将正文中的字符1003H(DLE和ETX)误认为是报文结束标志,在正文中出现lOH时,需将10H重发一遍,即变为1010H。接收方在处理时也需将其自动处理为10H。

3964(R)协议的通讯流程

3964(R)协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sTx和DLE两个控制字,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起可靠的数据链接,从而确保传输链路的可靠和可控。在发送结束后,利用BCC和DLE对传输的正文数据进行校验,通过校验可确保传输数据报文的正确性。因此,3964(R)协议是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3964(R)协议的通讯流程如图2所示。

基于RS485总线机制的3984(R)通讯协议

在西门子的技术体系中,3964(R)协议实现方式以RS422总线通讯方式为基础通讯方式,RS422是一种通过2路差分电压方式实现全双工通讯的总线形式,而RS485则是1路差分电压信号形式的半双工通讯总线。根据第二童的分析可以看出,3964(R)正常通讯过程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依次占用总线,顺序进行发送、接收和总线的移交,因此,利用RS485总线进行3964(R)通讯具备可行性。

RS485总线下的3964(R)通讯协议,是以RS485总线下的ASCII报文为基础,即在传输过程中将所有控制字、用户数据均作为单个字符进行传输。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传输过程的基础参数。根据西门子PLC主要参数,可确定传输过程中基础参数如下:(1)通讯速率:19.2kbps;(2)块校验方式:纵向奇偶交验;(3)字符延迟时间(cDT):20ms;(4)连接尝试数:6次(建立连接失败后,最大尝试次数);(5)传输尝试数:6次(传输报文帧出错时的最大尝试次数,包括第1个报文)。

由于采用半双工的RS485通讯方式代替了全双工的RS422通讯方式,其应答等待时间(ADT)则成为通讯流程控制的关键。

建立数据连接

3964(R)通讯协议建链过程如图2所示。为了建立数据连接,发送方首先应发送STX,如在应答等待时间(ADT)范围内,接收到了接收方发送的DLE,则通讯链路建立成功,发送方可开始用户数据的发送。如接收方发回非DLE的其它字符,或应答延迟时间到而未应答,则发送方再次发送STX申请建链,直到连接尝试数,则放弃建立连接。

基于以上的建链流程,在建立数据连接时,为了避免半双工通讯方式造成的数据冲突,利用ADT时间的差异,实现冲突的治理。为了确保通讯的可靠性,根据上下位设备优先级的不同,高优先级设备ADT可选择为23ms,低优先级设备ADT可选择为47ms,从而确保低优先级设备等待期间,高优先级设备至少发起2次通讯。

如在建链过程中,发送方在ADT时间内未接收到回复的DLE或sTx,则表示接收方未完成接收准备,发送方应重新申请建链。在一次通讯过程中,申请建链次数不应超过连接尝试数。如在ADT时间内,发送方接收到了STX,则表示接收方希望获取总线控制权,且接收方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则发送方应由申请发送状态,转变为接收发送状态,即应发送DLE获取链接,由发送方转为接受方。

使用3964(R)协议传输数据

在成功建立数据连接后,发送方将采用选择的传输参数,将用户数据发送给接收方。通讯伙伴监控接收到相邻两个字符间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不应超过字符延迟时间(cDT)。在发送用户数据后,发送方自动加上DLE、ETX和IBCC。BCC应在组装用户数据过程中,由发送方实时计算。发送方在发送完成后,立即转入接收状态。

与基于RS422的3964(R)协议不同,基于RS485的3964(R)协议在接收数据时,以CDT超时和DLE、ETX连续出现为报文结束标志。如出现CDT超时,但接收到的倒数第二、三两字节非DLE、ETx或Bcc校验失败,则接收方可判断为报文接受异常,否则视为数据接收正常结束。

当接收方确认报文接收过程正常结束时,发送DLE,否则发送NAK,响应时间应小于ADT。发送完成后,收发双方均进入总线监听状态,确保总线不出现冲突。

如发送方在发送完成后ADT时间内收到除DLE外的其他内容或未收到收方回复,则应重新建链传输,在一帧通讯过程中,最大建链次数为6次。

应用实例

系统组成

如图3所示,在某防爆系统中,采用PLC为上位机,通过安全栅与本质安全型显控设备连接,为了减少双方通讯线缆数量和接口数量,采用RS485总线作为数据通讯总线,同时,为了提高通讯的可靠性,采用3964(R)协议进行通讯。

以下上述系统为例,简要介绍3964(R)协议控制程序流程。

程序流程框图

如图4所示,Rs485总线下的3964(R)通讯程序分为发送部分和接收两部分。设备在启动发送之前,首先完成报文拼装和BCC解算,在进行传输过程中,除可正常完成报文发送外,还可根据超时重试、重发等情况报出通讯连接错误和通讯故障两种通讯故障。在进行接收时,根据设备繁忙状态、等待时间、校验错误、结束异常等状态,发送NAK报文请求重发。

测试结果

目前基于RS485的3964(R)通讯协议已在图3所示某防爆系统中予以应用,经过测试在通讯速率为19200bps的带宽下,传输稳定,误码率低于0.5%。同时.由于采用了半双工的RS485总线,总线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本安型显示设备,采用了RS485总线形式,降低了设计、安装的难度。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5篇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Readiness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Readiness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Society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200300380460530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1816141211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77666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12986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50606570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用计划

位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推动e化交通

计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3)行动生活:从民间出发,创造便捷民生,构筑优质化民众生活。主要分为“M——民生”,“M——社区”,“M——娱乐”,及“M——照护”等四项。累计完成建置15个示范生活圈,25个M化社区,15个M化娱乐服务示范应用点及30个M化照护专属机构。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6篇

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紧随美国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台湾加紧了对本地区信息化的推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下面我们选取国际上调查频率稳定,并且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化评价情况,观察台湾的排名,以了解台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1)世界经济论坛(WEF)的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网络准备指标)。从2001年开始对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信息化准备程度、信息化应用程度三方面。台湾2003年在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2004年在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

(2)英国经济学人下属EIU的e-Business Readiness Index(电子化准备指标)。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评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完备性、商业环境整体效率、电子商务社会文化多元性、e化服务可得性等。台湾2003年和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都是第20。在其中的信息技术的联接度和e化服务的可得性两项中,排名为世界第3。

(3)国际数据公司(IDC)的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信息社会指标)。从1996年开始对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其测量的内容包括电脑基础环境、互联网基础环境、通讯基础环境、社会基础环境。台湾2003年排名第20,2004年排名第24。IDC的评比显示,台湾的通讯基础环境排名为全球第3,互联网环境为第14。

通过下面的一些最新数据,可以对台湾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更为直接的印象。截至2004年9月,台湾商用互联网账号总数(不包括学术及政府网络用户)已达1033万户,其中宽频网络用户337万户,移动网络用户385万户。经常上网人数突破900万,达905万。网络应用普及率为40%,企业联网普及率已达81%。

台湾资策会人士认为:台湾整体信息与通讯应用基础建设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及信息通讯服务产业的发展都有长足的进步。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

2、政策推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就已经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79年成立由官方与民间共同出资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20余年间该组织在推动资讯通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信息技术的跟踪与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3年,台湾信息通讯产业的产值已达到640亿元新台币。

1993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台湾随后也推出本地区相似的计划,并成立主管机构,推动台湾的信息化发展。先后成立了“‘行政院’‘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专案推动小组”(简称NII小组)、“‘行政院’资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院资推小组)及“‘行政院’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小组”(简称iAeB小组)。后为提高整体性及业务效率,于2001年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改为“‘行政院’‘国家’资讯通讯发展推动小组”(简称NICI小组),自此该机构成为专职推动台湾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构。其推动信息化的目标是:①电子化政府:建立畅通及安全可信赖的资讯环境,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全面上网;公文电子交换全面实施;600项政府申办服务上网;户籍和地籍誊本全免;政府资料公开,全民参与。②产业电子化:健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应用环境;建构高效率供应链管理网络,达成最佳化供需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全球运筹营运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③网络化社会:丰富网络内容,加强文化及自然资产数字化应用;偏远地区普设资讯公共服务站,缩小数字差距;建立数字学习环境,让人人容易上网学习;提供个人化的保健、医疗服务。④基本建设:整备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讯通讯相关法规环境;上网人口比例达到50%,其中宽频上网达70%;提升资通产业技术与发展环境,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机制;普及全民资讯教育;建立智慧型运输系统,便捷交通;提高侦防能力,防止网络犯罪;掌握国际资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

进入新世纪后,台湾推动信息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知识经济发展方案,该方案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提出,“行政院”2000年8月通过。计划推动期5年,从2001年1月起至2005年12月止。

方案的目标包括下列5点:

(1)全岛研发经费占GDP的3%,其中30%来自政府部门,70%来自民间部门。

(2)技术进步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达75%以上。

(3)政府及民间投入教育经费总和占GDP的70%以上。

(4)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

(5)宽频网络配值率及使用费与美国相当。

方案共有5项发展策略:

(1)由民间主导产业发展,政府的角色着重于建立环境与排除营运障碍。

(2

)以建立创新与创业机制及推广资讯科技与互联网应用为动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加速研发及商品化,创造新兴产业,使既有产业利用知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以提升竞争力,推动知识运用,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从基础建设、法制、人才供应及行政面,同时进行检视,以构建知识经济优良发展环境。

(4)政府再造应与企业再造同步进行,以产生相辅相成效果。

(5)采取措施消除知识差距,以使全民共享运用知识所带来的成果。

该方案认为台湾地区已具备初步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希望经由方案的推动,在未来10年内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

2001年,基于资讯通讯科技所带动的技术变革,“行政院”NICI小组规划完成“‘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12月“行政院”正式通过实施。该方案系以台湾电子化为发展愿景,希望运用资讯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政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资讯化优质社会。

而2002年的“数位台湾”计划,是推动台湾走向信息化社会的集大成计划。2002年“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将“‘国家’资讯通信发展方案”中的电子化政府、产业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基本建设等4大领域,扩大为“数位台湾”计划。同年5月,“数位台湾”计划被正式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 3、“数位台湾”计划的信息化前景

3.1 总目标

其目标是运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建立高效能的政府,提升产业竞争力,建构高品质的资讯社会与创造智慧运输环境,以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打造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之一。计划各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数位台湾”计划分年目标计划指标名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宽频上网户数(万) 200 300 380 460 530 600

E化商务排名(WEF指标) 18 16 14 12 11 10

E化政府排名(WEF指标) 7 7 6 6 6 5

资讯社会排名(WEF指标)15 12 9 8 6 5

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30 50 60 65 70 75

“数位台湾”计划的整体预期效益可区分为经济面、政府服务面、资讯应用面与基础建设面等四大层面。

(1)经济面:通过“数位台湾”计划的推动,创造两万个就业机会,e化服务业总营业额达3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弱势企业扩增整体营业额400亿元,产业e化率达6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率达15%。

(2)政府服务面:提供600项上网服务,5年内公文交换率达到55%,e化政府民意满意度达75%。

(3)资讯应用面:除前述表格中的信息化社会与e政府指标外,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将达到全球前10名。

(4)基础建设面:上网人口总数比率达50%;其中宽频上网人口比率达到35%,南北主要骨干频宽达1150Gbps,国际海缆频宽达250Gbps。

“数位台湾”计划为滚动式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年检讨修正。2004年6月该计划调整为“600万户宽频到家”、“e化生活”、“e化商务”、“e化政府”及“缩减数位落差”等5大架构、58项子计划。详见下页表2(因篇幅原因,只列至二级计划)。

表2 2004年“数位台湾”计划核定的新架构

宽频到户600万户

推动无线宽频网络

建置发展网络协定IPv6

宽频到家 建置安全的资讯通信环境

“内政部”自然人凭证发证计划

建置及营运、岛内及海外PKI互通机制

建立资、安产品验认证机构或实验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

数位娱乐计划

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计划

E化生活 故宫文物数位博物馆建置及加值应

数 用计划

位 不动产资讯中心

台 网络健康服务推动计划

湾 推动e化交通

计 产业协同设计电子化计划

划 农业产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E化商务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应用计划

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及交流计划

企业经营服务e网通

政府整合服务单一入口

线上政府服务e网通

E化政府 公文交换G2B2C计划

政府机关视讯联网系统计划

开放政府数位资讯

防救灾紧急通讯系统整合建置计划

缩减城乡数位落差

缩减数位 缩减产业数位落差

落差 协助国际缩减数位落差

3.2 推动成果

(1)基础建设:2003年底台湾宽频用户数已达304万人,自然人凭证发放突破23万张,辅导中小企业宽频e化达1125家,应用PKI安全机制的企业超过2000家,并正式开放IPv6影音平台。

(2)e政府:完成许多系统/平台建置、线上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电子化程度与行政效能;2003年,美国布朗大学评鉴e政府,台湾居世界第五。

(3)e商务:带动岛内重点产业共600家厂商投入新台币10亿元,世界经济论坛评鉴台湾居世界第六。参入并推动产业协同设计,建置农业知识管理入口网站等多项专业知识库,以及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网站,以提升台湾农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积累、管理、传承、流通与应用的能力。

(4)在资讯社会推动方面:2003年完成2881项,超过1万小时的线上教材。培训专业人才,发放45000张医疗凭证IC卡,在上百个偏远地区建置公共资讯服务站及资讯服务网站,并推动数位广播电视共同转播系统与MHP,以促进数位娱乐发展。

(5)完成建置智慧运输走廊路况动态资讯系统雏形,协助建置重点都市交通控制系统,补助重点都市购置智慧型大众运输工具并促进交通管控与服务改进,提升交通资讯中心的服务能量。

4、M台湾计划

2004年8月,“行政院”为因应第三次IT革命,将个人电脑、Internet和移动通讯结合而形成“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从政府、企业、家庭到个人,在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都可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取得资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活便利,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质。又鉴于国际市场整合移动电话网络及无线区域网络的趋势,以及台湾无线区域网络设备产量及手机用户普及率均为世界第一的优势,台湾“行政 院长”在新十大建设中提出“M台湾计划”,打造“行动台湾,应用无限,跃进新世界”的愿景,使台湾从e化进步到M化。计划以“宽频管道建置分项计划”及“行动台湾应用推动分项计划”两大工作项目进行,前者以“内政部”为指导单位,后者以“经济部”为指导单位,以370亿元新台币为预算,分5年(2004~2008)时间进行推动。

(1)基础建设方面:以都会区或特殊地区为主要推动区域,再渐次普及全岛。由当局结合业者需求,以公共建设经费建设计6000公里宽频管道,提供固定网络、有线电视及移动电信业者等承担、铺设光纤。

(2)行动服务:在创新行动应用方面,完备基础建设,建立行动化便民服务。累计完成建置10个行动城市、15个行动专区,并建立10项特定政府单位(工业区、会议中心等)行动服务。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途径

一、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概述

在电力系统整个工作环节中,电力通讯设备处于最关键、最重要的地位;国家电力管理运行机构每年投入到电力通信领域的资金成逐年上涨的趋势。电力通信设施是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是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基础,要想充分发挥电力通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就必须要通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系统来完成,以便对出现的各种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解决,挽回经济损失。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逐步普及,对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高准确率、高时效性、能够与原用通讯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并且具有较高兼容性。

二、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实现的具体路径

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各种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设备之间科学的关联性。为确保通讯设备以及线路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予以保障。

第一,要做好对电力通讯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工作。在做好电力通讯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的具体流程为,首先要考虑建立相应的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之上采集录用系统中相关的资料、建立必须的数据库、构建监测系统的框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实现对其管理。在设计之前,要对处于不同位置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可视化技术为电力通讯监测提供必要的资源管理;着重考虑客户资源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完成设计规划之后,着手开发阶段的时候,可以采用当前普遍采用的ArcGIS 平台,完成对相应的图标、数字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利用Orade功能,优化设计的实现;同时借助于空间的数据库引擎ArCSIDE功能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管理者来讲,利用空间的数据库引擎ArCSIDE功能能够有效实现管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客户来讲,要设置相应的权限标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在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库的组织管理。在对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要借用空间的数据模型Godatabase,实现对属性与空间一致性的管理。通过建立空间的数据库模型,可以将一些三维数据等相关数据实现统一存放,为客户带来效率更高的服务,比如,通过空间数据模型,客户可以直接提取与自己业务有关的抽象数据。一般来讲,空间的数据模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象类objecteclass,主要功能是记录一些电力通讯相关的数据和行为信息;第二部分是Featureclass,即空间要素类,其主要共功能是对电路的走势状况进行全程记录。实施对数据库的组织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库的管理,下面对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分别展开论述:

(一)数据库的建立

一套完整的电力通讯系统,必须有必备的通讯数据、并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建立之前首先要根据电力监测系统实体情况建立一种关联的模型,借助于Visio平台中实现建模语言UML图层。建立图层的时候要弄清楚各个图层之间的关联,借助于凌空光缆实现传送,当传动到一定距离之后,再借助于杆塔达到地井,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通讯网络。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通过建立几何图形,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电力监测系统各个环节中设备运转状况,事先预知数据库管理设计的下一步走向。

(二)数据库的管理

当数据库建立之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数据库实施管理。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库中,结合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在数据库管理中采用ArcSDE的平台,将数据导入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是orade,利用ArcSDE管理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需要指出的是,ArcSDE能够提供全新的管理方法,提供全新的方法能够极大方便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三、电力通讯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

第一,通讯图档管理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主要是为通讯设备和通讯业务实现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图形支持;将提供图形实现符号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设备和电力运作状况。通讯图档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通讯设备和业务管理提供必要支持,能够达到有效查询相关设备和业务的目标,将客户使用状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通讯设备管理子系统。在该子系统中,对于基站管理要予以高度重视,有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基站内设备有效正常运转;保证站内其他设备有序工作。

第三,客户资料管理子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包括对客户资料的录入、查询、增加、更新、分析等,及时高效实现对客户的管理,为电力监测系统实现高效运转提供必要的客户服务平台。

第四,通讯业务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对电力系统线路进行巡视的基础上,对发现的故障予以及时报告,查询统计出出现故障的线路名称、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故障类型以及处理状况等信息资料。

第五,辅助决策子系统。在该系统中主要是对已经铺设的光缆网络拓扑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特征来判断电力工程中所采用的网络布局是否科学。一旦出现系统或电力故障,能够为抢修节约时间。

第六,电力系统实时监控响应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借助无线终端反馈的信息,对电力线路运转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对存在的隐患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发出提示,主管部门根据相应知识作出判断,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四、电力通讯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的支持率电力通讯组织的计划性。

引入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的人力和物力情况进行摸底,掌握运转情况,对计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有效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第二,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实现了对电力通讯的组织强化功能。

在电力通讯监测系统帮助下,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主要依靠人为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能够将电力生产和运行各个环节通过真实的数据进行显示,为电力通讯行业组织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第三,电力通讯监测系统有效提高了电力通讯的控制能力。

在电力通讯监测系统中可以有效实现对多个点和多个区域予以同时监控,对监控的状况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予以及时显示,大大提高了电力通讯的实际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柏,李永峰.基于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线路监测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8,30(12):58-61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础电讯服务协议/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国民待遇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展和服务提供的日益国际化,电讯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电讯服务通常分为基础电讯服务和增值电讯服务两部分。基础电讯服务在全球电讯服务贸易中占了85%,剩余的为增值电讯服务。(注:基础电讯包括语音电话、分组交换数据传输、电路交换数据传输、电报、传真、租用电路等。增值电讯服务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提供的电讯服务,如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在线信息和数据库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增强型传真、编码和协议转换、在线信息和数据处理等。)电讯业本身既是重要的产业,同时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许多其他的服务业要靠电讯服务来传递和交换信息,典型的如金融服务。电讯服务已经成为服务经济的核心,先进可靠的电讯网络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注:电讯业在所有服务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1982年以来世界电讯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5.2%,自199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7%。SeeDataonTelecommunicationMarketsCoveredbytheWTONegotiationsonBasicTelecommunication(Feb.17,1997),/wto/whats—new/data3.htm;EconomicIndicators,TheEconomist,Mar.8,1997,at119.)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金融服务市场的第二大服务市场,电讯服务贸易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广泛关注,在乌拉圭回合关于服务贸易的谈判中,电讯谈判是重点内容之一。经过艰苦的谈判,成员方虽对增值电讯作出了承诺,但在基础电讯服务方面则进展很小。其根本原因是各国在基础电讯服务方面的市场开放程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也是如此,世界电讯产业的四强(Quad,指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占全球电讯服务总收入的4/5)各自对电讯服务的管制环境也不同,因此在乌拉圭回合内达成这方面的市场开放协议非常困难。有鉴于此,一些成员方在乌拉圭回合结束后继续进行基础电讯服务谈判,目标是通过在世界贸易中提倡更大透明度和互惠性来限制贸易政策对电讯服务贸易本身产生的扭曲效应。

1997年2月15日,69个WTO成员方缔结了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该协议包括了世界基础电讯服务95%的收入,被认为是成功的多边协议,并于1998年1月1日生效。之后,又有3个国家承诺开放其电讯服务市场,这样共有72个成员方就增加基础电讯服务市场的国际竞争作出了承诺。(注:SeeWTO:TelecomDealWillRingintheChangeson5February1998,Press/87(Jan.26,1998)(visitedFeb.18,1999)(/wto/press/press87.htm)。)基础电讯服务承诺并非是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外的承诺,而是作为附录,构成GATS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被看作是改进全球服务贸易的基石和推动国际电讯服务贸易发展的最有利因素,在21世纪将对基础电讯产业产生最深刻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必然面临基础电讯服务市场的开放问题,事实上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早已为发达国家的电讯企业所关注。本文将主要以WTO关于基础电讯的协议为基础,分析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几个重点法律问题,并为中国电讯服务市场的开放提供一些思路。

一、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最惠国待遇及其适用

最惠国待遇(most—favoured—nationtreatment,MFN)既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存在的基石,同样也是GATS最核心的内容。至于这一原则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MFN原则,WTO就不会比双边贸易协定有任何实质上的优越性”。在GATS约束所有成员方的一般义务的规定中,最明显的就是第2条关于MFN的内容。

(一)基础电讯服务行业适用MFN原则产生的免费搭车问题

根据MFN原则,所有作出基础电讯服务承诺的成员方有义务无歧视地给予其他成员方在MFN基础上的利益,而不管这些成员方参与基础电讯服务谈判的程度。换言之,WTO所有成员方可以享受基础电讯服务谈判所带来的利益,但并非所有成员方都会受到谈判义务的约束,这就是由GATS本身结构所产生的免费搭车(free—rider)问题。发达国家自然不愿给予发展中国家免费搭车的优惠,于是反对施加自动的和无条件的MFN义务。它们认为,免费搭车至少会产生两种对其不利的后果:第一,MFN规定禁止成员方在相互谈判中利用贸易减让来促使免费搭车者将其市场自由化,也禁止已经承诺开放市场的成员方基于互惠要求而对来自某些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关闭市场。因此,免费搭车者接受了贸易减让的利益,不管它们实际上是否作出了这种减让。第二,如果成员方面临外国竞争,并在国内市场上失去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却不能在互惠基础上进入外国市场,则会失去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其本国市场的动力。(注:关于免费搭车问题的进一步讨论,请参见石静遐:《中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问题-结合GATS的若干分析》,《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免费搭车的考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延缓了基础电讯服务的谈判进程。后来谈判组向服务贸易理事会提交了一份最终报告,同意在GATS框架内,对基础电讯服务不适用立即的无条件的MFN原则。在一定条件下,成员方可以部分或全部豁免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MFN义务。如果成员方希望豁免在某个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MFN义务,则在基础电讯服务协议生效之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二)国内管制基础电讯服务的法律与MFN义务一致性的问题

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使WTO成员方在适用该行业的MFN原则时,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内有关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是否与其承担的GATS中的MFN义务相一致。

以美国为例,为实施美国在基础电讯服务行业作出的承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根据1934年通讯法第214条通过了“外国人参与美国电讯市场的原则和政策”。从总体上而言,该原则和政策为WTO成员方的电讯服务提供者进入美国市场规定了开放的标准,但同时也保留了限制某些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的权力。同时,为保护美国电讯服务市场不受反竞争行为的损害,该法令还规定了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美国市场后可能受到的不同管制措施。(注:CommentsoftheOfficeoftheUnitedStatesTradeRepresentativeintheMatterofRulesandPoliciesonForeignParticipationintheU.S.TelecommunicationsMarkets,IBDocketNo.97~142,p.3.)由此产生的问题是,FCC对外国服务提供者进行并不相同的监管是否与美国承担的GATS的MFN义务相一致。这涉及到在基础电讯服务的领域对GATS第2条如何解释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至今并不存在相关案件和有约束力的机构裁决。但是,应当考虑到的是,GATT产生的实践可以为解释GATS中的原则提供有用的思路。尽管货物与服务之间存在差别,但对于GATT第1条MFN和其他类似规定的解释仍然可以为基础电讯服务贸易适用MFN原则提供参考。

GATT的一贯原则是希望通过消除贸易歧视的方式来增加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GATT试图通过第1条的MFN原则,禁止基于货物来源的歧视,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GATT规定MFN义务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来自所有成员方的出口商享有机会的平等性,阻止成员方基于供应商国籍不同而给予歧视性的待遇。(注:SeeClaireMooreDickerson,GATT1994:Fool‘sGoal?11St.John’sJ.LegalComment,259,268,1996.)GATS规定MFN的初衷,是将适用于货物的MFN原则同样适用于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同样也是GATS的目的,但根据其前言,GATS希望通过“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progressiveliberalization)的条件下”,来达到扩展贸易的目的。尽管其目的在于促进对东道国市场的平等进入,但GATS规定的MFN原则不是竞争进入的担保。因此,WTO成员方可以在不违反GATS的MFN义务的前提下限制竞争,只要这种限制没有在外国公司间构成基于国籍的歧视。

事实上,GATS允许成员方通过谈判对某些服务业豁免MFN义务,这本身就使成员方可能在这些服务业给予某些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更优惠的待遇。(注:SeeMaryE.Footer,TheInternationalRegulationofTradeinServicesFollowingCompletionoftheUruguayRound,29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LawQuarterly,453,455~456,1995.)在GATT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豁免。进一步而言,通过临时豁免MFN义务,GATS规定的MFN原则暂时不会完全地实现。但无条件的MFN应该是GATS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与GATS的逐步自由化原则是一致的。GATS附录规定,对MFN原则的豁免需要符合三个条件。(注:首先,在期限上豁免不应当超过10年,并且这种豁免要受制于将来的贸易自由化谈判;第二,服务贸易理事会(CTS)将在5年后审查所有的豁免,以确定享受豁免的条件是否依然存在;第三,在豁免期限终止时,成员方必须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这些措施是否已经被修改,从而符合一般的MFN原则。)这些条件表明GATS在调整服务贸易竞争条件方面的灵活性。在某些给予MFN待遇的条件尚未成熟的服务行业,暂时允许豁免,但同时又坚持要求豁免的成员方市场应当逐步达到更高标准的自由化,以便减少豁免。

需要注意的是,在促进世界贸易增长方面,GATT与GATS有着共同的目标,但二者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GATT主要依靠的是非歧视方法,特别是第1条规定的MFN待遇;GATS则是通过增加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方式来达到经济增长和扩展服务贸易的综合目标。(注:RuthKu,AGATT—AnalogueApproachtoAnalyzingtheConsistencyoftheFCC‘sForeignParticipationOrderwithU.S.GATSMFNCommitments,GeorgeWashingto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andEconomics,Vol.32,1999,p.144.)GATS第四部分明确承认,贸易自由化进程必须通过确保所有参与方权利和义务的综合平衡来实现。因此,通过谈判以逐步自由化的方式来实现开放的自由贸易的全球基础电讯服务市场,是GATS确立的比较现实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下,GATS为其成员方提供了相当的灵活性,以便使其国内的基础电讯服务监管计划适用于该行业快速增长的竞争性的环境。在合适地考虑国内政策目标的前提下,成员方被授予管理在其境内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权力,允许成员方采取逐步的而不是立即的步骤去适合特定行业的MFN义务。FCC的实施框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符合GATS的这些目标和方法的,因而与GATS第2条MFN义务是一致的。这样的考虑给基础电讯服务市场的开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容后分析。

二、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GATS区别于GATT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GATS将成员方承担的义务分为一般义务和特殊承诺两部分。MFN原则是成员方承担的一般义务,而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则是成员方承担的特定义务。从形式上而言,对于GATS的每一成员方来说,MFN的范围是由一个所谓的反列清表(negativelist)来决定的-它适用于除列于成员清单以外的所有服务部门。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的覆盖范围则是由正列清表的方式来决定的-它只适用于列入每一成员承诺减让表中的服务部门,而且现存措施须不排除在外。(注:参见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刘平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第132页,第139页。)

(一)市场准入

GATS以逐步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为目标,而市场准入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引入市场准入的承诺,反映了服务市场的竞争经常同时受到适用于国内和国外实体的措施的限制。市场准入承诺比MFN原则更进了一步。MFN原则要求如果一成员方允许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进入其国境,它应当在非歧视性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准入则要求成员方应当尽可能地允许外国的服务提供者进入其市场。GATS第16条不要求成员方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开放其服务市场,它仅仅规定只有当成员方在其承诺表中对此作出确定性承诺时,它们才受这种义务的约束。

市场准入原则适用于服务时与货物有所不同。根据GATT,市场准入原则鼓励成员方将种种隐性、不易量化的非关税壁垒变成关税壁垒,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谈判全面缩减关税。但当市场准入适用于服务业时,GATS不仅提供了通过贸易的市场准入,而且提供了通过投资进行的市场准入。(注:参见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刘平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第132页,第139页。)(注:GATS第1条规定了服务提供的四种方式,即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自然人存在(presenceofnaturalpersons)、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其中商业存在方式涉及到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外资进入。)在基础电讯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实际上是服务提供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全球基础电讯服务谈判中,市场准入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其在电讯技术和电讯服务方面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因而对开放基础电讯服务市场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基础电讯服务在发展中国家属于新兴的幼稚产业,因而发展中国家对此持谨慎态度,具体表现为对外资准入的限制。(注:参见杨圣明主编:《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在基础电讯服务谈判达成协议之前,成员方对于市场准入所作的承诺非常有限,但在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中作出承诺的成员方要承担相应的市场准入义务。成员方可以批准完全的或部分的市场准入,但对市场准入的限制要在其承诺表中详细地列明。每一成员方的承诺表包括四个部分:行业和分行业的列表、对上述列表的市场准入的限制、对每一行业的国民待遇的限制以及在每一行业上的额外承诺。这些承诺表构成GATS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的承诺在承诺表于1998年1月1日生效后立即开始实施,任何限制也同时实施。一旦成员方在其承诺表中作出了承诺,除非该承诺对任何成员方都没有利益而其撤回对任何成员方都没有损害,才可以根据GATS第11条撤回这种承诺,修正其承诺表。如果有成员方因此受到损害,则受损害方可以要求撤回承诺的一方与其进行磋商,这有可能导致出现赔偿问题。(注:TaunyaL.McLarty:“LiberalizedTelecommunicationsTradeintheWTO:ImplicationsforUniversalServicePolicy”,FederalCommunicationLawJournal,December1998,p.44,pp.48~49,p.6,pp.32~33,pp.54~56.)

在基础电讯服务协议中,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是基于服务提供的四种方式来进行的。许多成员方没有列举有关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以及自然人存在的限制,通过这些方式提供基础电讯服务一般是不受约束的。在投资方面,大多数承诺表允许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基础电讯服务,外国服务提供者因此有权通过取得或新建的方式拥有全部或部分的外资电讯公司。在协议中,47个国家承诺在分阶段的基础上允许外资对电讯服务和设施享受100%的所有权或控股,允许语音电话服务进行竞争,允许两个或更多的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市场。但是,不少成员方通过限制外资比例的方式对通过商业存在提供电讯服务进行了限制,10个国家不允许外资控制其基础电讯服务行业。

WTO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是基础电讯服务领域有关市场准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协议。它体现了成员方在取消基础电讯服务垄断、放宽对外国产权限制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就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一般倾向于在2000年前开放多数基础电讯服务市场。美国1996年电讯法宣布停止执行原规定的限制条例,使美国电讯市场更加开放。欧盟也从1998年1月1日起开放欧盟基础电话业务市场。(注:参见杨圣明主编:《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253页。)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各国在基础电讯市场准入方面的例外也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完全的基础电讯服务竞争并不能一蹴而就。

(二)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在服务贸易领域是指一成员方对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在法律、规章和管理等方面给予的待遇不低于该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所享受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与MFN原则一样,都建立在国际经济关系的非歧视基础上,在许多方面可以看作是对MFN原则的补充。

在GATS框架下,成员方须逐个谈判国民待遇的承诺并将其列入承诺表中,才会受到该原则的约束。如果由于消费者愿意选择国内提供者的服务而使外国提供者面临潜在的不利影响,成员方对此不负责任。(注:参见王贵国:《从服务贸易总协定看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渗透》,载陈安主编:《中国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就服务提供的四种方式而言,对国民待遇的限制也表现在通过商业存在提供的服务。例如,日本要求,通过商业存在方式提供基础电讯服务时,公共电讯经营者(publictelecommunicationoperators,PTOs)中具有本国国籍的成员应当占有相当的数量。(注:See,e.g.,WTOSecretariat,Japan,ScheduleofCommitments,Supp.2,at2.)

在基础电讯服务行业适用国民待遇遇到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对东道国公共电讯网络的接入(access)问题。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许多国家不愿对基础电讯服务作出承诺。到1994年4月,基础电讯服务是在乌拉圭回合结束时仍未得到解决的服务行业之一。其原因在于,不论作为服务业本身还是作为其他服务业的支柱,基础电讯服务都有一些独特的方面,特别是涉及到对东道国公共电讯网络的接入问题。由于信息传递本身的特性及要求,电讯服务提供者必须建造通讯网络或获得进入现存通讯网络的许可。在电讯业,对新进入者而言,网络的建造会遇到非常复杂的问题,因其属于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因此,如果不能接入东道国已有的电讯网络设施,外国提供者便很难提供电讯服务。这种接入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许多国家的电讯基础设施由政府所有并经营。有人提出,应当有一些以竞争为基础的(competitive—based)的规则来调整这些新进入者和占主导地位的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注:TaunyaL.McLarty:“LiberalizedTelecommunicationsTradeintheWTO:ImplicationsforUniversalServicePolicy”,FederalCommunicationLawJournal,December1998,p.44,pp.48~49,p.6,pp.32~33,pp.54~56.)

在基础电讯服务方面适用国民待遇原则,就意味着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东道国的国内服务提供者有同样的机会进入公众网络,不管该提供者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以及来自哪个国家。但是,在许多国家,基础电讯服务的提供多由国有企业或国家直接进行垄断。当政府既是市场的管制者又是市场的参与者时,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困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从理论上讲,政府应当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平等地适用国内立法、规章、税收、标准等。例如,如果政府向别的服务提供者征税,它自己也应当纳税,但实际上这样做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时,政府通过作为基础电讯服务的监管者,对服务市场又施加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电讯服务行业的这些问题促使GATS的许多成员方在其承诺中又加进了不少国民待遇的例外规定。

至今为止,在GATS框架下进行的大多数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仍主要是维持现状的性质(standstill)。也就是说,成员方现存的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限制,如果有的话,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可以保留,但是成员方承诺将来的限制不比在谈判时所列部门中现行的措施更加严格。(注:参见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刘平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第132页,第139页。)在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缔结之后,人们认为在已经作出承诺的服务业中,对基础电讯服务的承诺是最强有力的,WTO成员方试图保证和促进真正的电讯服务贸易自由化。从1998年起,世界上三大电讯市场-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市场基本开放。但在基础电讯服务方面,仍有许多艰苦的工作需要进行,特别是解决政府拥有的电讯企业在其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注:基础电讯谈判组(NGBT)根据美国1996年的电讯法提出了在世界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开展竞争的原则,主要反映在参考文件(referencepaper)中,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反对通过垄断方式限制竞争或导致反竞争的结果等。该参考文件的问题需要成员方的额外承诺,一些成员方已经承担了这种额外承诺的义务,将其规定在承诺表的附件中。)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将在2000年新一轮的GATS谈判中继续进行。

三、中国发展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法律思考

(一)中国电讯服务的发展及开放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电讯服务一直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中国电信经营着至少90%的蜂窝和固定线路网络。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之后,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1998年5月,中国电信无线寻呼股份制改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是标志着中国电讯产业从产权机制上打破垄断的又一重大举措。随着国内电讯市场垄断的消除,电讯业将成为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动力。但从总体上而言,中国电讯服务市场的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国际电讯服务业务(包括增值电讯服务和基础电讯服务),中国大陆尚未开放。也就是说,未经国务院批准,除邮电部外的任何单位均不得经营国际电讯服务业务。中国境内的公用通讯网、专业通讯网的有线、无线通讯业务,一律不允许境外各类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商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经营或参与经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吸引外商参股经营。例如,中国联通采取“中中外”方式在1997年底筹集了14亿美元,用于建设23个GSM网络。但政府禁止联通所采用的“中中外”投资模式,以防止外商通过“中中外”方式参与中国大陆的电讯服务市场的竞争。(注:参见杨圣明主编:《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中国是世界上GSM电话最大的市场,蜂窝电话市场也存在巨大潜力。这一市场早已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注意,他们将中国看作是极具潜力的投资场所。虽然中国没有在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上签字,但却是GATS的签字国。并且,中国已经在1998年对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在适当的时机,中国将会向世界开放电讯服务市场。(注:参见杨圣明主编:《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版,第257页。)由此可见,如何发展中国的电讯服务贸易,逐步开放电讯服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讯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争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通过GATS所倡导的非歧视、逐步自由化等政策,创造基础电讯服务平等竞争环境固然有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那些在该领域有较大优势的发达国家所极力推行的,WTO将为其电讯企业提供实现全球服务的广泛机会。(注:DeltevF.Vagts,BenC.Fisher,“BookReview:ElectronicHighwaysforWorldTrade:IssuesinTelecommunicationandDataServices”,Americ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April,1991,pp.395~396.)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不是基础电讯服务贸易增长的明显受益者。但不容忽视的是,新的贸易机会将为中国提供“获得对其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服务的更为广泛的选择”,并有可能从新市场的开放中得到免费搭车的好处。中国应尽量采取积极的参与态度,避免成为基础电讯服务贸易发展的消极旁观者。

必须看到的是,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对中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可能需要付出高额的机制转换成本,本对电讯服务业的垄断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利于开展竞争。至于中国对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的参与,正如乌拉圭回合部长宣言明确宣示的,应将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一种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考虑到某些发达国家享有的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优势地位,不使富者更富和穷者更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GATS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以及优惠的待遇。这种特殊待遇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一些明显需要的系统建设所需的财政资助外,在开发数据、系统分析、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人才培训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协助也是很必要的。

GATS第19条规定:“自由化的过程应对各成员的国家政策目标以及每个成员的整体和个别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给予应有的尊重。应给予个别发展中国家成员适当的灵活性,开放较少的部门,开放较少类型的交易,根据它们的发展状况,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并且当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其市场时,对该准入附加条件以实现第四条所述的目标。”在不危及国家安全和不妨碍民族电讯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应有选择、有步骤地开放部分基础电讯服务业务。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对电讯服务业作出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特别承诺时,可以享有上述一些特殊待遇,可以有较大余地去限制自己出价的部门范围。当然,不管这种优惠有多大吸收力,基础电讯服务市场的开放还是可能会对中国及经济利益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市场准入的交换条件,中国可以坚持对进口技术和在中国境内搜集信息的利用以及在关键领域培训和雇佣中国人员等方面作出一些限制。

(二)利用例外条款维护中国利益

这里的例外包括MFN原则的例外、GATS的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国际收支平衡例外以及基础电讯服务行业的特殊例外等。在MFN原则的例外方面,关于基础电讯服务的协议允许成员方采取对基础电讯服务的MFN豁免。(注:但有关成员国应就这些例外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规定一个豁免终止的日期。该时间不应超过10年,每5年需要由服务贸易理事会审查一次。这些豁免的问题将来需要继续谈判。)例如,美国对单向卫星传输电视服务进行了MFN原则豁免。发展中国家中的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尔达、孟加拉共和国、巴西、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土耳其等也在其承诺表中列举了MFN豁免条款。中国可以根据基础电讯服务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符合GATS第2条MFN原则豁免的前提下,将与有关国家谈判达成的例外规定在承诺表中。

就安全例外而言,作为其他行业的支柱,电讯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意义。有人认为,电讯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竞争的重要性正如在工业时代铁路对制造业的重要性一样。(注:TaunyaL.McLarty:“LiberalizedTelecommunicationsTradeintheWTO:ImplicationsforUniversalServicePolicy”,FederalCommunicationLawJournal,December1998,p.44,pp.48~49,p.6,pp.32~33,pp.54~56.)基于目前的情况,中国可以将国家安全问题作为限制基础电讯服务行业外资比例的理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根据GATS第22条,中国还可以选择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以延迟承担在基础电讯服务方面的义务。但因其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所以援引这一例外不易成功。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9篇

一、高级职业学校设有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淡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台北县私立崇义高级中学、台北县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桃园县私立成功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南强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开明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豫章高级工商职业学校等74所,以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2]为代表,是一所位于新北市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为瑞芳高工、瑞工。学校地址在新北市瑞芳区瑞芳街60号。创校于1934年。以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之机械电机电子及土木建筑之工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民国八十九年九月教育部公布学年学分制为主之工职课程标准起实施以课程标准调整设科,是一所培养基层工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以群科别进行分布:机械群设有机械科与制图科,电机电子群设有电机科、电子科与资讯科,营建群设有建筑科与土木科,实用技能班设有微电脑修理科、机工科、电脑绘图科、电机修理科,其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资讯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2]1.传授资讯技术之基本知识2.训练资讯技术之基本技能3.培育资讯技术相关实务工作能力4.养成资讯的安全工作习惯(二)培养方案[2]1.兼顾社会学生和知识基础2.由技职教育及学校教育目标引领规划3.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并进行全人教育4.因学习者的经验、能力与兴趣,力求适性5.统整学术和专业课程,重视生涯发展基础6.加强兴趣选修,提供科际整合和适性发展机会7.兼顾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三)课程规划特色[2]1.培养基本学科能力:据技职体系职校课程发展精神,开设课程着重基础学科的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大多是共同科目,培养学生基本学科能力以奠定以后学习之基础。2.发展人文与科技素养:高一阶段着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制定计算机概论为必修科目,指引学生学习电脑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培养应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奠定进一步学习电脑科学的基础。3.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需求:生进入学校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成就能力兴趣选择升学或就业目标,透过课程选修,实现自己的理想。4.重视终身教育理念:为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本校开设课程安排,着重开设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及发展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就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运用社会资源与个人潜能使其适性发展,建立生涯发展方向,并能因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5.注重课程的衔接:合台湾技职体系课程,课程注重纵向衔接及横向统整。二、专科学校目前台湾专科学校以五年制为主,二年制的学校不多,其中设有资讯管理科有国立台东专科学校,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5所学校,以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3]为代表进行分析: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路竹区的专科学校,它的前身是树人高级药剂职业学校,系教育事业家林朝家先生,于民国58年秋,为实践其经世济民志业所创,目前有11个学科分别是:护理科、物理治疗科、视光学科、应用英语科、应用日语科、资讯管理科、幼儿保育科、医学影像暨放射技术科、牙体技术科、职能治疗科、美容保健科,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就是资讯管理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学目标[4]本科发展以结合本校医护管理之特色,强化与本校护理科、物治科、视光科、医影科及牙技科之科际合作,并发展资讯管理特色,以实务导向观点,参酌资讯演变趋势、国内产业结构人力需求及学生能力,经过分析及讨论,归纳修正「系统与程式设计(助理)人员、「多媒体网页设计人员与「资讯(助理)管理人员为本科毕业生就业之产业定位,并以训练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为本科主要培育目标,并根据培育目标订定须修习之必、选修课程,期使学生完成学业之时,具备「能升学、可就业之学习成效。此外本科并配合学校改制升格技术学院之愿景,规划各专业教室之投资以尽速建立相关教研环境,以达成改制资讯管理系及增设二技、四技之中程发展目标。(二)培养方案[5]落实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及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之教育目标,本科举凡科务发展计画之拟定、课程设计、师资聘任、证照辅导及设备规划等,都朝向此目标方向努力。现兹将科重点发展特色条列如下:1、务实本位课程发展符合产业需求。2、鼓励在职进修研习提升教师素质。3、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强化教学品质。4、鼓励参与专题竞赛建立学习自信。5、重视科际合作展现医护管理特色。(三)课程规划特色[6]因应资讯与科技不断创新,并考量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符合学校发展目标,本科课程已就资讯科技与管理基础发展整合性课程,将其结合为「管理知识、「资讯技术与「医护资讯等三类特色专长。课程则根据以下二方向进行规划:1.专长课程核心化:培养学生具备专长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及知识,训练学生熟悉资讯管理、资讯系统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医护资源管理等。2.资管技能证照化:辅导学生参加规划之专业技能检定,取得国、内外资管相关证照以增进竞争力与就业机会。为能藉由上述课程规划方向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以协助产业提昇竞争力,本科参酌产业需求、地区产业特色及本位课程。(四)核心课程设计[7]

二、技术学院

目前台湾技术学院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永达技术学院,大汉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慈济技术学院,亚东技术学院,桃园创新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兰阳技术学院华夏技术学院,黎明技术学院,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共12所,本文以大汉技术学院[8]为代表,学校位于花莲县新城乡大汉村树人街1号,现有九大科系: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与环境资源管理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企业管理系、物流管理系、观光事业管理系、休闲运动管理系、休闲事业经营系、珠宝技术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系是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9](1)培养电脑与通讯专业技术人员所需专业数学能力、科学原理与工程知识。(2)培养能应用所学原理及技术,进行实作和除错能力。(3)培养能团队合作,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培养沟通管理能力,并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及使命感。(二)培养方案[10]本系培育学生成为电脑与通讯技术应用之专业人才,课程设计为能力本位课程,以产业界所须之就业技能设计,同学接受此课程之训练即可获得就业所须之技能。此外课程中亦涵盖专业技能检定之理论及技术,以利同学通过证照检定,更为就业技能加分。特色发展模式:一、引进业界师资至学校授课,让同学取得第一手就业资讯,并透过产学合作机制,为同学建立合作厂商之就业机会。二、推展符合产业界能力之专业证照检定,并将证照检定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以协助同学取得专业证照,并透过合作厂商,将取得证照同学之资料,公佈于人力网站中,为同学创造就业机会。三、以电脑技术结合通讯技术之专题制作成果,参加各类竞赛,以提升同学之升学及就业竞争力。(三)课程规划特色[9]本系课程发展以下列步骤进行,首先进行S.W.O.T分析,根据本系之优势、劣势、威胁点及机会点,再配合系科本位课程设计,订定学生就业之职业类别,并知悉业界对于该职业类别之能力需求,再依能力需求进行课程之规划与设计,于课程实施后,收集教师及学生之回馈,再修正课程设计,本课程规划之目标希望培养学生之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实作能力及就业之竞争力。系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规划及检讨,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的课程规划为三个模组:(1)通讯技术模组。(2)晶片应用与设计模组。(3)基础网路与程式设计模组。(四)核心课程设计[11]四、科技大学目前台湾科技大学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等46所,以建国科技大学[12]为代表,它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前身为私立建国商业专科学校,建国科技大创立于1965年。1999年改制为建国技术学院,2004年改名为建国科技大学,学院系所有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系暨机电光系统研究所、电机工程系暨研究所、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资讯管理系;国际企业管理系设计学院:空间设计系、商业设计系、土木工程系;人文学院:应用外语系、运动健康与休闲系、美容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工程学院中的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13]1.培育计算机与通讯专业知能,训练业界所乐用之人才。2.扩展跨领域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具备实作技能,解决实务问题。4.健全人格发展,涵养职场伦理。(二)培养方案[13]1.本系设立宗旨在于配合国家资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电信自由化后之发展与人才需求,以培养专业之计算机与通讯人才为目标,并致力于相关领域之应用研究,期望为台湾中部地区提高计算机与通讯产业之竞争力2.强调通讯与计算器系统整合,尤其着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无线通讯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3.专业课程与硬件规划上以建立实务技能教学环境为重,辅以基础理论和工程伦理教育,藉以提升学生素质,强化就业能力并兼顾升学需求。(三)课程规划[14]本系在电脑与通讯的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内容专精不失广度、理论与实务并重、课程结构层次分明,对于学生取得证照与实务训练极有帮助。其中,网路电话、网路安全、电脑程式设计、卫星定位与数据广播、射频辨识技术(RFID)、嵌入式系统、电信工程技术等课程,顾及了市场发展趋势及产业需求。本校和工程学院亦制订有跨领域学程,可提供学生多元选择,例如资通讯学程、防灾科技学程。此外,为因应社会多元发展以及培育学生在非专业领域之人文素养,在共同必修通识课程中规划有人生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语文类科及其他类科等五类供学生选择。(四)核心课程设计[15]

三、结论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通讯员;队伍建设

随着目前煤炭市场形势的持续下滑及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知名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企业内部宣传工作不仅能起到企业内部上、下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还是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的有效途径。而在这其中,通讯员作为企业宣传工作最活跃的主力和执行者,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宣传工作开展的好与否也往往取决于基层通讯员所发挥的作用。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是煤炭企业宣传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煤炭企业必须攻克的一个问题。

一、概念与背景

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拥有的或专门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为其单位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提供新闻照片和视、音频资料等。我国最早的通讯员系统是由上海的《申报》建立的,此报于1972年创立后不就,在杭州设立了第一个外埠通讯员联系站,1875年已扩展到北京、南京等26处。企业通讯员与记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通讯员是非专职于新闻宣传工作,其负责企业基层及涉及自己本职工作专业性领域较强的宣传,其薪酬也往往来源于其从事的专业性领域,而记者往往是专职于新闻宣传工作,从宣传中获取薪酬。

二、企业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煤炭企业形势来看,虽然众多企业已开始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但仍然由于不够重视、管理不严密等因素导致在通讯员队伍建设中出现顾此失彼、雷声大雨点小等问题,取得的结果也往往差强人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激励和奖罚措施,明确了各单位每月的宣传报道任务,在此制度管理下,虽然各单位通讯员通力配合,但往往是稿件数量上去了,而质量却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各大媒体的发稿率也差强人意。虽然企业会定期组织基层通讯员参与各类的培训,但由于个人基础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使得此类的培训无法得到最理想的效果,通讯员在实际的写作及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煤炭企业的性质,通讯员往往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往往只是兼职,这导致大多数通讯员每月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写作质量大打折扣。企业也没有为通讯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沟通氛围,致使通讯员的身份感和责任意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得过且过的思想浓厚,对专业技术及业务技能的钻研和学习也较少,无法形成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宣传舆论氛围。而对于企业来说,大多数领导往往只关注于新闻宣传的稿件内容及质量,而忽视对通讯员的培养及重视,导致通讯员往往觉得被边缘化或不受重视,写作激情无法得到高涨。

三、应对措施及方法

1.企业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刚性奖惩措施。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要想加强企业通讯员队伍建设,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奖惩体系,并遵照执行。通过制度的保障,才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为例,其将通讯员新闻宣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当中,每个月根据通讯员稿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工资进行挂钩,提高了各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按季度对通讯员稿费进行结算,基层区队还适当的按月根据稿件完成情况对通讯员进行工分兑现,无疑是对通讯员的一种鼓励和鞭策。

2.企业领导要提高对通讯员关注和重视。在企业中,往往领导把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随着现在企业的发展,企业领导者越来越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们更多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通讯员的内容,而忽略了对通讯员本身的关注。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讯员大多数都是兼职,这一群体往往被忽视而成为“弱势群体”,既不被领导重视,在工作岗位上又找不到“组织”,完不成任务这样的硬指标还要扣除工分,这样一来,通讯员无法感受到自己身为通讯员能够带来的“荣誉”,积极性必然受挫,自然而然也不会有通讯员这一身份意识,与之而来的必然是缺乏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针对这一情况,企业领导需要加强对通讯员,尤其是基层通讯员的重视与关注,适当的通过召开交流座谈会、举办各类活动等不断强化通讯员的身份意识,充分调动通讯员的写作的积极性,克服通讯员产生的抵触及逆反心理。

3.加强对基层通讯员业务技能的培养。煤炭企业通讯员的性质和特点决定要想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通讯员素质的提升上来,而目前煤炭企业可操作性较强的集中培训往往取不到预想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适当的借鉴和采用煤炭企业技术员的“师带徒”形式,由党群等相对从事文字工作较多部门的职工和基础相对较好的职工与基层通讯员签订师徒协议,按月根据实际情况对通讯员进行约稿,并由“师傅”来负责对基层通讯员作品的修改和完善,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切实取得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事宣传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对基层通讯员的鼓励,通过提高稿酬、发表优秀作品等形式,增强通讯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通讯员,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新闻宣传基础知识的培训,而不能每次都寄希望于举办的集中培训。

4.加强通讯员间的交流沟通。目前,煤炭企业的通讯员往往是从各部门、单位申报的,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通讯员的信息相对闭塞,提升进步的途径也就变少。以陕北矿业公司为例,其100多名通讯员均是从各部门、区队申报而来,由支部书记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讯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机会较少,这样很难形成良好的舆论学习氛围,通讯员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而作为基层通讯员,很多都是未曾接触过新闻宣传工作中,一个人的“闭门造车”,很难有水平迅速的提升。

5.提高待遇,丰富形式,有针对性的扩充通讯员队伍。由于众多煤炭企业通讯员的申报一般采用名额分配和任务分配的形式,部分部门、单位为完成指标和任务,在通讯员的选择上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有些基础相对较好,可以被吸纳为通讯员的职工往往由于通讯员有任务压力等原因而主动放弃,这样,很容易造成通讯员人才的流失。企业在扩充通讯员队伍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职工大致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尽量选择吸纳热爱新闻宣传工作,活动能力强,作风正派,文化素养高的有志之士加入到通讯员队伍中来。要提高对通讯员的待遇,使得通讯员因为成为通讯员而感到自豪,而并非是当做一种压力。这样,不仅便于对通讯员队伍的管理,也可以相对集中的将精力投入到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中,提高培养通讯员的针对性。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GSM移动通讯 网络优化 实现途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作为网络运营商,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网络质量的高低将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众多网络运营商的必争之地。现阶段,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扩展的阶段已经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运营商往往更多的关注在网络优化和完善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质量的提高,这是赢得客户市场的关键所在。因此强化对于GSM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研究,将会对于移动通讯运营商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GSM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研究背景

在最近的几年间,国内在GSM领域的发展速度迅速,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客户数量不断激增,这依然超出了专家的预测。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移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的规划不断实施,工程建设此起彼伏。迅速的增长,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工程上的重叠现象就会出现。现阶段的通讯网络呈现出速度快,周期短,用户量庞大的特点,但是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技术使用,工程规划上都忽视了长期维护和网络优化的作用。由此导致现阶段的通讯网络质量不高,影响到工作运行的效率和水平。这就是现阶段通讯网路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二、GSM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含义和分类

(一)通讯网络优化的含义

所谓的通讯网络优化是指对于正常运行中的通讯网络进行相关属性的调查,分析数据,采集参数,合理预测,找到那些影响到通讯质量的因素,再结合工程技术手段对此类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以实现提高通讯网络质量,获得最佳网路效率。

(二)GSM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分类

无论是是何种通讯系统,对其展开优化都是必须的。对于移动通讯系统来说,其使用者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无线信号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出现的通讯问题比较多,由此展开特定的网络优化是很有必要的。移动通讯系统的优化可以分为两种:其一,工程性质的优化过程,其主要是在系统运行之前和和扩容阶段完成的,其主要关注的是工程建设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新设备使用上的试用性问题;其二就是维护性质的优化过程,其进行的过程是在系统运行中,主要关注的是因用户数量增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系统问题。除此之外,在实践知识的不断积累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系统质量问题。但无论如何,其优化的过程将会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使得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三、GSM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策略

在一般情况下,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工程和维护过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往往和固定网络是千差万别的。其中最明显要表现在移动通讯网络的可变性上,因为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具有易变的特性,再加上大量的人工的调整,将会对于网络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网络优化的任务就是有效的找到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优化网络服务质量,提高排查故障的能力。基于此理论,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因素,进行如下的策略:

(一)强化对于通讯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

所谓的网路监测,即对于全网的各个硬件,负荷性能的数据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对于降低其网络服务质量的故障要予以重视。争取问题处理在萌芽的状态之下。

(二)重视移动通讯参数的采集

参数采集,是网络优化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观念是,网络优化要在系统运行的状态下,对其展开详细的调查。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就要重视在优化方案形成之前的准备工作,即对于设备的参数和属性进行全面了解,最好以此数据位基础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以便后期的查询。其中采集的对象主要涉及到有线部分的中继数,无线部分的基站数量,切换模型等。

(三)实行严格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调整制度

在优化的过程中,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整也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其包括的项目种类繁多,涉及面积广泛。主要有:NSS和BSS系统的话务数据, 无线计数器的采样,日常统计报告, 无线电覆盖数据和拨打数据,用户的反馈信息等。在此环节,需要使用分析计数器的数值来分析计数器参数,这是优化网路运行质量的关键。由此,需要实现严格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调整制度,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是展开优化的基础想步骤。

(四)实时使用网路优化工具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通讯网络优化的工具也在不断的增多。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实时的使用网络优化的工具,以提高网络优化的整体效率。对于网络优化工具,可以分为两类:在硬件上表现为优化分析测试仪器,比如 信令分析仪、频谱仪、车载式路测工具等, 是采集数据的好工具。在软件部分的OM ,也为网络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五)建立健全网络预警预测机制

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网络优化预测模型,对于实施的方案做出实时的调整,以满足优化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GSM移动通讯网络优化涉及面积比较广泛,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在对于网络优化的理解之后,基于实践不断的做出调整和预测,实现网络优化是可能的。主要要做到:首先,强化对于通讯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其二,重视移动通讯参数的采集;其三,实行严格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调整制度;其四,实时使用网路优化工具;其五,建立健全网络预警预测机制。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将会有利于网络优化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朱伟娟.基于GSM基站信息的移动台跟踪定位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石杨.基于GSM技术的MOTOVIP网络优化体系设计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0

[3]徐野.GSM无线网络优化平台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2篇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XXX组成调研组,通过会议座谈、查看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止2019年,我县通信业务总量达6.5亿元,同比增长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4.85万户,同比减少2%,年末移动用户数达73.6万户,同比增长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9万户,同比增长23%,累计建设基站2531个,同比增长1%,数据端口达39.6万个,同比增长6%。我县通讯行业发展总体较好,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表1 2019年我县通信行业业务情况

通信业务总量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

年末移动用户数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累计建设基站

数据端口

2019

6.5亿元

48455户

73.6万户

19万户

2531个

39.6万个

同比增长

9%

-2%

9%

23%

1%

6%

(二)税收情况。我县通信行业现有5户企业(移动、电信、XXX分公司、XXXX分公司、XX公司XX分公司),均为非独立核算单位,涉税费(除房土两税外)均在市级以上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征)或汇缴,2019年度共纳税613万元,2020年(截至11月20日)共纳税169万元(详见表2)。

表22019年、2020年我县通信企业纳税情况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2019年

2020年(截至11月20日)

纳税总额

县级分成

纳税总额

县级分成

电信公司

16.52

11.05

16.29

10.89

移动公司

578.85

150.75

141.56

37.92

联通公司

11.31

9.52

5.11

3.32

铁塔公司

1.44

0.94

1.44

0.94

光电公司

5.78

3.73

5.39

3.58

合计

613.88

175.98

169.79

56.65

二、主要成绩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通过实施“云视XX”、“宽带乡村”项目,实现了村村通宽带、村村通4G,目前全县村民小组“组组通”宽带率99.2%以上,超过泸州市96.01%的平均水平。深入推进“四网合一”,全县已有3个新建小区宽带建设达到国家、省级光纤到户建设标准。建设通信基站2531个,实现城区、乡镇、交通干线、行政村100%覆盖率。互联网出口带宽100兆,居全省第二。

(二)应急保障能力增强。我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抢险预案,各通讯公司配备了应急通信保障专业队伍,24小时值班值守,较好完成了我县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我县举办XX节、XXX鉴会、XX庙会等重大活动,市、县通讯公司派出通讯应急车现场保障人流激增导致通讯不畅问题。每遇暴风雨气候,各通讯公司网络维护中心及时启动汛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及时恢复受损的通讯设施。

(三)5G建设有序推进。5G基站建设方面,我县围绕“2020年-2022年分批次建设5G基站200个,实现全县主城区5G信号覆盖,其他镇街逐步推进实施,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5G网络建设,截止目前,全县主干道路已完成5G基站建设4个,在建48个,另有142个正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覆盖主城区重点道路。5G+应用工程建设方面,XX工业园区、XX经济园区、XX农业园区企业强化在数字化应用、智能化生产线等方面加速数字融合应用,打造“5G+智能制造”“5G+智慧工厂”“5G+智慧农业”示范集群;加快县城小区5G建设,打造“5G+智慧小区”应用示范;加快医院、学校的5G布局,打造“5G+智慧教育” “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加快XX、XX、XX景区5G发展,打造“5G+智慧休闲旅游”应用示范。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通讯设施建设不均衡。通讯行业企业追求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在偏远山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山区村社信号较弱甚至存在信号盲区,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二是通讯设施规划建设不尽合理。通讯设施规划建设由省集团公司直接招投标,存在电杆架设不规范、管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影响市容市貌,且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市、县级分公司缺少话语权,难以尽监管验收责任。三是通讯设施修复不及时。故意或过失破坏通讯基础设施问题时有发生,但难以得到及时修复。如XX工业园区通讯管道在施工中被挖断后,已过一年有余,虽然经济商务科技局、临港工业园区多次协调,至今未修复。四是部分群众不支持通讯设施建设。虽然有《XX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为通讯设施建设保驾护航,但仍存在部分群众不支持或要求高价赔付的情况。如XXX局为解决XX古镇景区人流量大时对通信信号的需求,曾组织通信公司会同XX镇、XX公司在XX古镇景区内选址建站,开工后即被周围群众阻工,无法建设;XX镇XX村一铁塔建成5年,被周围群众阻挠无法开通使用;XX小区楼顶基站因居民阻止基站被拆除等。五是协调沟通难。通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需要各行业多部门具体落实,受制于各部门自身政策、管理规定等约束,协调沟通难度较大,部分项目建设落地困难,政策无法真正落实,企业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和扶持。

(二)通信行业服务质量方面

通讯公司仍存在重营销、轻维护,重业绩、轻管理的现象,侵害消费者权益。资费信息含糊不清,用户难以查询和获取消费明细情况,大部分用户不清楚收费项目、计费标准、计费方式;套餐业务不透明,未标示或含糊标示消费年限、附加条款等,公示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调查问卷显示:23%被调查者对话费计算不满意、13%非常不满意;业务取消难、变更难,甚至不能取消、变更,以至于部分用户直接选择销卡来结束业务。如办理部分套餐取消和变更业务等,申请时,可以电话办理,也可以手机app办理,但是要取消、变更时,就需用户带上身份证亲自到营业厅或号码所在地营业厅办理,有时候一次还无法取消;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如对用户携号转网设置门槛,转网难,又如XX商贸城目前只有移动一家公司进入服务,排斥其他公司进入,形成行业壁垒,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安全隐患治理方面

主要表现在管线布局不合理,电杆、拉线冗杂,易发安全事故。特别是老旧场镇、城区老旧小区,电杆随意穿插于场镇路口,几家通信公司均在此拉接线路,线路混乱,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通信设施随意搭建,现成的通讯设施许多立于人行横道及其他交通路口,电杆沿公路排布较多,且还存在部分横跨公路,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造成通行障碍和严重的安全隐患;废弃设备拆除不及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不断增加,废弃的设备未及时拆除,导致废弃赘余设备多,存在安全隐患;电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仍存在漏洞,存在号码泄露的情况,不利于隐私保护,且电信诈骗电话较多,易造成人民财产损失。

(四)监管方面

一是监管脱节。现行体制下,通讯公司的行业监管职能部门主要在省级,地方政府部门缺乏监管能力,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二是重视不够。通讯发展实施主体虽然是通讯公司,但更是一项共用事业,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关部门和镇街重视不够,没有做到主动配合、依法作为。三是缺少工作抓手。各通信企业均为央企,县级公司需服从省市公司管理,缺少话语权和主动权。主管部门至今未能找到约束通讯企业的“抓手”,难以履行监管职能。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积极履职作为。在信息社会,通讯行业是数字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行业在前期线路站点规划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地方规划建设,共同将这项惠民工程、服务工程落地落实;镇街要将通信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主动介入,积极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将通信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科学设计、科学验收;加强政府、通信企业之间沟通联络,建立会商机制,做到通信规划要科学、通信建设均知晓、通信隐患要杜绝。

(二)强化设施建设,保障通讯需求。一要紧抓加强5G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投资,合理规划布局,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重要景区、经济开发区加大基站建设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加强上争上报力度,通过加强与省市通信发展办公室的汇报沟通,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我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三要督促通信运营商采取多样化多途径,加强偏远山区和盲区通信信号覆盖,不断改善通信质量。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通讯企业应合理分布基层站点,对有关业务不能以承包代管理,要加强对商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应转变观念,通讯事业是公用事业,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法律意识。要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在宣传资费套餐上向老百姓解释清楚,杜绝误导消费、捆绑销售现象,真正提升通讯行业服务水平。

(四)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经科局、应急局和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应当组成监管队伍加强对通信行业的综合管理,禁止恶性竞争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切实将通信这项民生事业落到实处。并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于消费不透明、号码泄露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还广大消费者一个干净透明的通讯环境。同时督促通讯企业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在老旧小区、场镇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排查,及时拆除废旧设备,规范管线线路等。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3篇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在诸多领域的发展都在积极的转变,其中的通讯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对其质量控制得以加强就有着实质性作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通讯工程以及自动化产品也日新月异,在这一过程中对通讯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比较重要,加强对通讯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特征及主要问题分析

1.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特征。通讯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是体现在具体的施工方面,对通讯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特征是重复性低以及流动性大和有着较高的难度、并较为复杂化。难度高主要是和普通的施工相比较而言,工程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制约因素相对较多。流动性大的特征主要是由于通讯工程自身的不可移动性所决定,而复杂性强特征则是通讯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多以及范围也较广,在具体的施工中就要能够在合作关系上加以协调[1]。最后就是重复性低的特征,这一工程所需产品的种类以及数据量都为单件品施工环节是一次性完成,所以重复性就较低。2.通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讯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的环境因素对通讯工程的质量控制有着一定影响,通讯工程建设项目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并且在覆盖面积方面也相对广泛,所以受到天气和地理条件环境影响的因素就不可避免。另外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材料方面对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合格的施工建设材料是对整体工程的保障,当前的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要能得到重视,尤其是线路器材的使用要将外界影响因素加以避免。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问题还体现在监理方面,这对实际的建设有着领导以及组织作用,并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从当前这一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业务水平差以及领导能力不高等问题。另外在通讯工程施工人员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差以及彼此的沟通不充分等[2]。再有在工程施工的方案上也没有完善,缺乏专业知识,这些方面都会对通讯工程质量控制造成影响。

二、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优化策略实施

1.对通讯工程质量的控制要能够从多方面加以实施,首先就要在责任制方面进行明确化,基于通讯工程整体性就要在工程责任制层面加以明确,并有效结合分项保分部等相关工程准则来和工程相牵制的关系及责任目标细化。并结合实际施工人员的水平把细化的责任得到落实,将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得以落实。2.通讯工程质量控制要能体现出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得以加强。从通讯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方面主要是结合实际在设计方案上科学化进行,对通讯工程建设中可能需要的施工机器都要准备好,同时也要在施工的操作流程规范上能明确,为具体的施工做好准备。对其事中的控制就需要能够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按照施工图纸,对工序的质量加强控制,通过法定程序对质量问题展开复查工作,从而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对工程的事后控制主要是在竣工验收资料方面要重视,合格之后才能验收签字。并做出质量评价。3.对通讯工程质量的控制在先进科技技术设备应用方面也要能够广泛应用,这对工程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保障都有着积极作用。例如在新型的混凝土技术以及节能技术的的应用上,可以将实际施工水平得以提高,对各个施工阶段的资源配置也能得以优化,将通讯工程质量控制的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4.通讯工程质量的控制强化还需对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加以提升,并对其它的协作单位间的联系得以加强。通讯工程建设团队其中就涵盖着技术人员以及工程人员和设计人员等,在组织上相对比较复杂,并且在流动性方面也相对较大,这就需要对通讯工程的施工人员的培训进行加强[2]。在通讯工程基础建设中还有水电安装等,这就需要对这些单位间的沟通充分进行,对施工人员合理的安排和分项施工,这样才能够保障通讯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三、结语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4篇

架设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四级联通互动

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教育的基础,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完成“校校通”工程,所有学校校园网和中心机房建设基本完成,100%的学校接入互联网,50%的学校不同程度进行了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虽然海淀区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基础网络建设的统筹和引领需要加强;区校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在系统选型、数据交互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统一同步管理;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此外,学校带宽普遍偏低、网络设备更新滞后、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网络认证未做区级统一管理,等等。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淀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海淀区教委对全区312家单位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勘测,提出建设架构为“一个核心四个汇聚二十三个接入”的海淀教育光缆专网,光缆专网万兆骨干千兆上联、普通校8芯接入、2400人以上学校和考务考点校16芯接入的容量设计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肯定。光缆专网建设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为主干网络及81个单位接入,铺缆258公里;二期建设网络安全和190个单位接入,铺缆282公里;三期建设主要为辅助环网和41所他办、民办学校接入,铺缆108.8公里。建成后的光缆专网将形成分校本校、集团学区、区校通体的智慧教育互联互通体系构成,为教育管理、办学组成和机构工作模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架设区域无线网络,搭建泛在学习空间

在建设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的同时,海淀区教委加快推进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2015年下半年,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对全区248个校区174所中小学进行项目调研及设计筹备,对全区648栋楼房、4270间平房、14448间教育教学总房量及11421间普通教室做了覆盖结构和覆盖比率分析,对全区43204台台式机、21616台笔记本电脑、10634个教学平板电脑、约17500余部移动电话等抽样数据进行了组网模式和应用测评分析。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根据测评分析结果,提出了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采取区校两级控制、两级认证、市区校三级管理的搭建方式,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涉及57所学校3122间室,二期建设涉及75所学校5138间室,三期涉及57所学校5205间室,三期投资估算总计1.7亿元。项目建设方案经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区经信办专家评审一致通过,专家完全同意项目设定的三期建设目标,同意无线网络控制、认证和管理方式,对项目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暂不进行全区100%无缝覆盖的建设决策表示肯定。无线网络建设工作将突破教室、办公室和场馆的空间限制,为我区推行移动学习、师生上网行为管控、教育信息免费推送、教育传媒移动覆盖,城域网内免费电话、人员定位、移动监控等应用打好基础。

架设视讯服务平台,推进在线教改发展

视讯服务平台是海淀区面对不断扩大的跨校区网络化、可视化交流沟通需求采取的一大举措,是利用网络视频、移动通讯等新型技术,将海淀区教委所属学校的会议室、场馆、教师桌面终端及个人移动终端连接,构建覆盖全区的网络化视频业务支撑环境。继而,基于该支撑环境建立网络视频互动、移动个人终端业务交流、多媒体点播直播、综合管理等可视化教学综合应用,开展教研教学视频活动。为跨区观摩、全区协同、校间交流、校内沟通、对口援助提供统一平台,有效提高海淀区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视讯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网络视频会议、远程视频教学、网络电话、多媒体点播直播、综合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教学资源共享。视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满足学校教学业务的多样性:(1)全校日常工作开展。当召开全校大会时,各分校参会人员无需到本校集会,通过视讯服务平台就可以实现日常教学会议内容汇报和工作安排。(2)教学资源的深入应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视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的之一,将本校或协作校的名师教学课堂通过远程互动的方式与目标(学校)教室实现互动教学。(3)录课教室转播。通过录课教室转播后将图像视频源信号由管理员接入到视讯服务平台中,实现本校分校、本部分部,甚至全区范围内的师生观摩学习。二是协助完善教学业务。视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支撑更多的应用场景:(1)快速灵活多样的快速响应方式。平台建设完成后,校领导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通过主控中心的视讯设备快速接入到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实现远程指挥与远程互动的功能;领导之间还可以召开小范围内的视频会议,方便工作交流和工作指导;教委各部门(科室)可以通过主控中心及桌面视讯终端系统召开中小学校领导的会议。(2)召开应急视频会议。平台支持以海淀教委总部为主控中心的调度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同时也支持中小学局点作为临时主控中心,支持召开教委总部、其他中小学局点参与高清会议;支持通过教委总部的授权可以任意一个中小学校作为主控中心,召开部分系统高清会议,整体系统能够稳步提高海淀教委总部与下属各中小学校的信息沟通效率,保证上传下达的速度。(3)远程应急指挥。通过视讯服务平台可以对前端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远程遥控指挥,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突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从2015年5月开始,对全区在会议、培训、教学等工作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梳理。对312家单位、区教委所属17568名教师、204227位学生和我区648公里教育交通路线进行了行政距离、业务距离和机动距离等多方面测算,设计设定了4个中心30个校级集会分中心的视讯平台建设框架。其中,30个校级集会分中心由14个学区集会会场、10所中学和6所幼儿园组成,成网状覆盖全区教育单位。就其经济性而言,由于三网一体的自建特性,全区每年教育系统内电话通讯将实现免费互通,教师个人和教育办公经费共节约资金至少600万元,其他相关的会务费、燃油费、餐饮费、课时费等累积节省至少1200万元。2014年海淀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申报的软件开发项目资金总计为5.5亿元。就开发内容和结构而言,成本高、产出低、重复性和技术面窄等问题十分突出。有鉴于此,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在指导学校使用生均经费以满足当前应用的同时,着手创建两大智慧平台,以之为枢纽激发我区教育智慧迸发。

构建智慧教育云中心,推动区域教育整体跃升

“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是带动一个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飞跃发展的关键,对突破教育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系统难整合”“应用难推进”“共享难实施”等瓶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云中心”包括以下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聚集和整合基础硬件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和按需使用,解决硬件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以虚拟化技术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灵活分配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统筹管理,形成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支撑能力,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云应用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定制和研发各种教育信息系统与开放的各种中间件平台,为统一数据管理与应用研发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教育服务总线平台集成各平台的服务,并统一进行服务的调度、事件感知、服务感知、质量保证,统一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内容聚合、在线分析挖掘等的标准和接口,为各类智慧教育应用提供支撑平台服务。围绕教育领域的公共性的业务需求,以推进有效应用为核心,在已有各类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互联与整合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智慧教育云应用服务平台,为学校、社区提供公共性的教育信息与软件服务。三是教育内容库建设。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系统、平台中内容和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开展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可进化的开放课程库和学习资源库等基础性的数据建设。采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和管理,形成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加大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不同的教学维度建设优质在线课程库;采用购买与建设并重的方式,建设多种技术表现和教学形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目前正在进行美丽园、健翔桥两地机房的利旧评估和相关建设论证工作。“智慧教育云中心”将为我区两委一室、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提供更优、更快、更稳的系统应用和计算应用,将全区的课堂教学、课业作业、测评考试、政务总务、电视电话等多种应用接入平台子系统,逐步在我区真正实现资源流通、资源均衡、资源共享,打好区域集约型教育公共环境建设基础。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支撑评价改革

通讯基础建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现代通讯系统;煤矿企业;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D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一、引言

信息化技术渗透入了各行各业,并为行业生产的效率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煤矿资源是一种基础能源,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现代通讯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及时、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动态化的指挥调度,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论文将对其应用进行分析。

二、煤矿通讯系统建设的意义

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型煤矿企业对于通讯系统的建设不够重视,信息交流不畅,调度不及时等现象突出,严重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处理的速度慢,扩大损失的范围,因而建设煤矿通讯系统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煤矿作业时,井下透水、瓦斯、冒顶等事故前兆出现时,可以通过通讯系统帮助人员撤离,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其二,一旦发生井下事故,由于信息不明确,导致指挥调度不利,容易扩大损失,通讯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情况,为挽救人员做出贡献。其三,井下通讯系统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救援力量早一分钟赶到,损失就能控制的越小。建设煤矿通讯系统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是一条安全生命线。

三、煤矿通讯系统建设的现状

(一)无线通讯系统

应用与煤矿的无线通讯系统主要有井下小灵通技术、透地通信技术和泄漏通信技术。井下小灵通技术:基于PHS制式,使固定电话可以移动,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自由移动,具有功耗小、辐射低、与PSTN兼容,随时拨打、接听电话。在井下连接调度机与调度接口,实现调度功能,井下小灵通系统在应用中基站覆盖面积小,传输带宽窄,定位功能弱,性价比低等特点。我国已经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得到应用,并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了1900-1920MHZ频段的清频工作。透地通信技术:其传播的方式是无线电波穿透大地,媒介是大地,在紧急情况处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事故发生之后,如果其他的通讯方式失效,可以通过PED发射系统,信息能到达井下的任何位置,为及时的通信打下基础。PED发射系统的发射天线、输入装置、发射机都是设置在地面,不会受井下煤矿事故的影响而中断工作,可靠性高,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不足,如应用的范围受到限制,架设的天线长达数千米,使用具有局限性;信道容量小,只能用于简单的遥控和传呼,语音量大的通讯则会受到限制;单向通信,工作频率低,天线尺寸大,不能在井下架设;煤矿井下空间局促,设备集中,电磁干扰信号强,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泄漏通信技术,在巷道中架设同轴电缆,等间距开一个槽孔,电磁场从槽孔泄漏出来,实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是一种实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由于泄漏通信技术具有受截面、分支、粗糙程度、巷道形状、倾斜、拐弯、支护等影响的程度小,电磁干扰小,信道稳定,在各国的煤矿井下通讯建设中应用广泛。泄漏通信技术采用超高频段,具有抗干扰性大,信道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如管理维护的成本高,耦合技术复杂,泄漏电缆架设的工艺要求高;系统可靠性差,电缆故障和中继器异常容易导致中继器的瘫痪,噪音累加,信号失真;信道利用率低,井下容易出现信道长期空闲不用的情况。

(二)有线固定电话网络

有线固定电话网络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网络结构,与现有的PSTN网使用统一协议,在水泵房、井下变电站、设备室等长期固定作业,实现互联互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井下的设备较多,线路复杂,大量的话机连接和模拟线路的存在容易形成干扰。井下环境复杂,潮湿阴暗,对线缆形成腐蚀。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的排除。

四、现代通讯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安全生产,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行效益,当前大多数的煤炭局和煤矿之间已经实现了通讯系统的建设,可以起到瓦斯监控、人员定位、视频数据等控制。但是现代通讯系统应用于煤矿企业中的时间还不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施工,造成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可以从几个方面建设。

(一)统一通信

将传统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作为一种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联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声音、数据等,统一通信系统将传真、电子邮件、语音、短信息等融合为一体,提升煤矿企业信息交流的效率。

(二) WIFI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无线局域网,和标准本身没有关系,实际的发射功率为65mW左右。此类技术基于局域网技术,易于维护,组网方便,可以作为主干传输平台,形成无线终端与主干的结合,覆盖全部巷道和矿井部分。WIFI技术在短距离无线传输中应用多年,技术相对成熟。WIFI协议限制其设备的功率,其设计符合煤矿安全的要求,能改变井下无线通信窄频范围的现状,在煤矿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三)VOIP原理

VOIP是基于IP网络的语音传输技术,是一种IP电话,压缩语音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按IP协议打包处理,传输到接受地,达到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每个普通电话的传输速率为10kps左右,资源占用率小,仅为普通电信网的1/8,大幅度降低通信费用,可以实现传真、语音、图像和数据的传输,跨区域免费通讯。而WIFI与VOIP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车辆定位、人员定位、语音通信、监测数据、IP化移动调度、PDA功能等。

参考文献

[1] 孙仁锋,王春光,程海军. 基于WIFI的井下通讯系统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J] . 矿山机械,2009, (10)

[2] 付诗春. 现代通讯系统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