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安全;旅游安全事故;旅游安全管理

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旅游者的生命财产,而且还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散客自助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的蓬勃发展,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旅游安全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设施、从业人员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旅游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发展,使得旅游安全成为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

1 旅游安全事故敲响了旅游安全的警钟

据中国旅游报报道,近期(从2006年4月底至2007年10月间)全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16起,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全国12个省(市、区),既有边境的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也有内陆的湖北、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省(市),还有沿海的山东省;事发地不仅涉及山区、郊野自然景区,也涉及市区人文景点,有的甚至发生在旅游途中(详见表1)。WWw.133229.COm一些安全事故属于天灾,不可抗拒;而有些则是人们可以预见的。

频繁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既造成了重大的游客人身财产损失,又严重地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阻碍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给旅游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随着旅游社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旅游社的竞争愈演愈烈,旅游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传统的旅游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旅游安全正在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旅游安全已成为社会个方面关注的焦点。

2 旅游安全事故诊断

2.1 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剖析

旅游的实质就是旅游者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安全问题贯彻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一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存环境而进入较为陌生的环境,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安全;二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交通、游乐等各类服务设施,因而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与设施安全;三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需要付出高于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健康安全;四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利益冲突,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治安安全;五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中,由于生理的需要必然要与提供餐饮、食宿的部门发生关系,因而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详见表1)。

2.2 旅游安全事故原因诊断

2.2.1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意识淡漠

有些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效益与安全的关系,重视旅游生产而忽略旅游安全管理,造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足、安全设备老化,从而导致在交通、治安、消防、饮食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旅游景区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滞后于旅游发展;对旅游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旅游安全培训工作不够深入细致。

2.2.2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一些地区对景区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滞后,以至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安全监管手段有待创新;还有的地区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的弊端。

2.2.3 旅游者自身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不少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了解不足,在旅游活动中又常常麻痹大意,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活动,冒险行动,以至于酿成安全事故。

3 旅游安全管理方略

3.1 旅游景区要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

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旅游景区要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对景区应有全面、系统的旅游安全规划,对可能发生的旅游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检查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主要游览路段和游客集中区域的看防,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给予处罚。三是要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设,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景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特大事故的抢救救援能力。

3.2 政府应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政府部门、景区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旅游局《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①②,针对旅游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按照“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属地救护、就近处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预案。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制定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组织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旅游安全事故的性质和等级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增强各级应对突发旅游安全事故的能力,熟练掌握应急方法和应急组织程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迅速、高效。尽快建立完善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的救援体系应该是:政府 + 保险公司 + 救援机构的模式,由政府充当组织、协调者,并负责组织部分救援基金。救援机构与保险公司联合,由救援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的协议单位施行救助,再由保险公司事后赔付。

3.3 大力普及旅游安全教育

3.3.1 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安全宣传工作

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带动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要通过举办旅游安全指导培训、免费发放专门的旅游安全手册、及时旅游安全警示、在各类旅游宣传手册和广告中强制推行安全提示内容等措施,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基层每位职工和旅游者,形成人人关注旅游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旅游系统和全民中树立起“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主动防范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3.3.2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提高旅游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索道、观光电梯、游船等游览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度和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等各项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景区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行业统一巡查的旅游安全制度,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系统由上至下、从行业管理部门到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保证景区安全有序运营。

3.3.3 加强对游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游客遵纪守法;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礼服谦让;加强防火防盗宣传教育,告诫游客管理好火源火种,在林区不要抽烟,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要充分发挥处在工作最前沿、与游客接触最紧密的旅行社导游员、车辆驾驶员、宾馆服务员等的宣传优势,要求他们在宣传景区景点时,必须告知安全事项,提醒游客安全旅行。同时,充分利用景区旅游服务系统、环保客运车载电视等,向游客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

3.3.4 旅游者要增强安全意识

每一位旅游者都要提高自身素质,杜绝把一些不利于景区安全的坏习惯带到旅游目的地中来。在旅游过程中,自觉听从有关服务与管理人员的指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来规范自己在旅游景区内的行为。在从事徒步穿越、攀爬等户外旅游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并且要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来组织安排。在陌生区域行动时,一定要请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路,一旦发生意外,也可以及时进行自救,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军. 安全: 旅游的生命线[n]. 中国旅游报, 2007-04-27(4).

[2]仪孝法. 关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探讨[n]. 中国旅游报, 2007-07-06.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安全;旅游安全事故;旅游安全管理

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旅游者的生命财产,而且还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散客自助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的蓬勃发展,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旅游安全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设施、从业人员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旅游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发展,使得旅游安全成为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

1 旅游安全事故敲响了旅游安全的警钟

据中国旅游报报道,近期(从2006年4月底至2007年10月间)全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16起,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全国12个省(市、区),既有边境的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也有内陆的湖北、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省(市),还有沿海的山东省;事发地不仅涉及山区、郊野自然景区,也涉及市区人文景点,有的甚至发生在旅游途中(详见表1)。一些安全事故属于天灾,不可抗拒;而有些则是人们可以预见的。

频繁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既造成了重大的游客人身财产损失,又严重地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阻碍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给旅游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随着旅游社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旅游社的竞争愈演愈烈,旅游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传统的旅游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旅游安全正在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旅游安全已成为社会个方面关注的焦点。

2 旅游安全事故诊断

2.1 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剖析

旅游的实质就是旅游者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安全问题贯彻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一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存环境而进入较为陌生的环境,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安全;二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交通、游乐等各类服务设施,因而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与设施安全;三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需要付出高于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健康安全;四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利益冲突,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治安安全;五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中,由于生理的需要必然要与提供餐饮、食宿的部门发生关系,因而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详见表1)。

2.2 旅游安全事故原因诊断

2.2.1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意识淡漠

有些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效益与安全的关系,重视旅游生产而忽略旅游安全管理,造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足、安全设备老化,从而导致在交通、治安、消防、饮食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旅游景区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滞后于旅游发展;对旅游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旅游安全培训工作不够深入细致。

2.2.2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一些地区对景区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滞后,以至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安全监管手段有待创新;还有的地区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的弊端。

2.2.3 旅游者自身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不少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了解不足,在旅游活动中又常常麻痹大意,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活动,冒险行动,以至于酿成安全事故。

3 旅游安全管理方略

3.1 旅游景区要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

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旅游景区要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对景区应有全面、系统的旅游安全规划,对可能发生的旅游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检查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主要游览路段和游客集中区域的看防,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给予处罚。三是要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设,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景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特大事故的抢救救援能力。

3.2 政府应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政府部门、景区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旅游局《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①②,针对旅游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按照“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属地救护、就近处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预案。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制定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组织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旅游安全事故的性质和等级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增强各级应对突发旅游安全事故的能力,熟练掌握应急方法和应急组织程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迅速、高效。尽快建立完善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的救援体系应该是:政府 + 保险公司 + 救援机构的模式,由政府充当组织、协调者,并负责组织部分救援基金。救援机构与保险公司联合,由救援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的协议单位施行救助,再由保险公司事后赔付。

3.3 大力普及旅游安全教育

3.3.1 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安全宣传工作

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带动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要通过举办旅游安全指导培训、免费发放专门的旅游安全手册、及时旅游安全警示、在各类旅游宣传手册和广告中强制推行安全提示内容等措施,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基层每位职工和旅游者,形成人人关注旅游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旅游系统和全民中树立起“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主动防范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3.3.2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提高旅游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索道、观光电梯、游船等游览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度和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等各项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景区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行业统一巡查的旅游安全制度,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系统由上至下、从行业管理部门到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保证景区安全有序运营。

3.3.3 加强对游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游客遵纪守法;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礼服谦让;加强防火防盗宣传教育,告诫游客管理好火源火种,在林区不要抽烟,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要充分发挥处在工作最前沿、与游客接触最紧密的旅行社导游员、车辆驾驶员、宾馆服务员等的宣传优势,要求他们在宣传景区景点时,必须告知安全事项,提醒游客安全旅行。同时,充分利用景区旅游服务系统、环保客运车载电视等,向游客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

3.3.4 旅游者要增强安全意识

每一位旅游者都要提高自身素质,杜绝把一些不利于景区安全的坏习惯带到旅游目的地中来。在旅游过程中,自觉听从有关服务与管理人员的指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来规范自己在旅游景区内的行为。在从事徒步穿越、攀爬等户外旅游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并且要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来组织安排。在陌生区域行动时,一定要请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路,一旦发生意外,也可以及时进行自救,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军. 安全: 旅游的生命线[n]. 中国旅游报, 2007-04-27(4).

[2]仪孝法. 关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探讨[n]. 中国旅游报, 2007-07-06.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3篇

 

1 旅游安全事故敲响了旅游安全的警钟 

 

据中国旅游报报道,近期(从2006年4月底至2007年10月间)全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16起,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全国12个省(市、区),既有边境的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也有内陆的湖北、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省(市),还有沿海的山东省;事发地不仅涉及山区、郊野自然景区,也涉及市区人文景点,有的甚至发生在旅游途中(详见表1)。一些安全事故属于天灾,不可抗拒;而有些则是人们可以预见的。

 

 

频繁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既造成了重大的游客人身财产损失,又严重地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阻碍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给旅游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随着旅游社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旅游社的竞争愈演愈烈,旅游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传统的旅游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旅游安全正在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旅游安全已成为社会个方面关注的焦点。 

 

2 旅游安全事故诊断 

 

2.1 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剖析 

旅游的实质就是旅游者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求。这就决定了旅游安全问题贯彻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一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存环境而进入较为陌生的环境,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安全;二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交通、游乐等各类服务设施,因而存在着一定的交通安全与设施安全;三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需要付出高于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健康安全;四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发生利益冲突,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治安安全;五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中,由于生理的需要必然要与提供餐饮、食宿的部门发生关系,因而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详见表1)。 

2.2 旅游安全事故原因诊断 

2.2.1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意识淡漠 

有些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效益与安全的关系,重视旅游生产而忽略旅游安全管理,造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足、安全设备老化,从而导致在交通、治安、消防、饮食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旅游景区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滞后于旅游发展;对旅游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旅游安全培训工作不够深入细致。

2.2.2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一些地区对景区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滞后,以至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安全监管手段有待创新;还有的地区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的弊端。 

2.2.3 旅游者自身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不少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了解不足,在旅游活动中又常常麻痹大意,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活动,冒险行动,以至于酿成安全事故。

3 旅游安全管理方略 

 

3.1 旅游景区要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 

一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旅游景区要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对景区应有全面、系统的旅游安全规划,对可能发生的旅游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检查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主要游览路段和游客集中区域的看防,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给予处罚。三是要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设,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景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特大事故的抢救救援能力。 

3.2 政府应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政府部门、景区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旅游局《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①②,针对旅游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按照“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属地救护、就近处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预案。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制定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组织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旅游安全事故的性质和等级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政府部门、各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增强各级应对突发旅游安全事故的能力,熟练掌握应急方法和应急组织程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迅速、高效。尽快建立完善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的救援体系应该是:政府 + 保险公司 + 救援机构的模式,由政府充当组织、协调者,并负责组织部分救援基金。救援机构与保险公司联合,由救援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的协议单位施行救助,再由保险公司事后赔付。 

3.3 大力普及旅游安全教育 

3.3.1 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安全宣传工作 

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带动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要通过举办旅游安全指导培训、免费发放专门的旅游安全手册、及时旅游安全警示、在各类旅游宣传手册和广告中强制推行安全提示内容等措施,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基层每位职工和旅游者,形成人人关注旅游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旅游系统和全民中树立起“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主动防范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3.3.2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提高旅游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索道、观光电梯、游船等游览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度和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等各项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景区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行业统一巡查的旅游安全制度,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系统由上至下、从行业管理部门到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系,保证景区安全有序运营。 

3.3.3 加强对游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游客遵纪守法;加强道德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礼服谦让;加强防火防盗宣传教育,告诫游客管理好火源火种,在林区不要抽烟,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要充分发挥处在工作最前沿、与游客接触最紧密的旅行社导游员、车辆驾驶员、宾馆服务员等的宣传优势,要求他们在宣传景区景点时,必须告知安全事项,提醒游客安全旅行。同时,充分利用景区旅游服务系统、环保客运车载电视等,向游客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 

3.3.4 旅游者要增强安全意识 

每一位旅游者都要提高自身素质,杜绝把一些不利于景区安全的坏习惯带到旅游目的地中来。在旅游过程中,自觉听从有关服务与管理人员的指挥,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来规范自己在旅游景区内的行为。在从事徒步穿越、攀爬等户外旅游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并且要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来组织安排。在陌生区域行动时,一定要请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路,一旦发生意外,也可以及时进行自救,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4篇

石林景区日常的安全宣传、应急预案制定、景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等工作主要由安全监督办公室负责,同时该科室还负责景区的防火工作。景区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对景区人流较大的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在危机突发时负责人员撤离与疏散的引导,通过GPS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整个景区,同时接受游客的各种信息服务,如咨询与投诉等。从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看,已经开始了旅游危机事件处理制度性的建设。景区的紧急事故处理办法与游客疏散办法等都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例如《森林防火扑火预案》、《石林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预案》以及石林胜景、望峰亭、小石林等景区游客疏散分流方案、预案等。同时景区管理者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安全培训,制定了《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最大限度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稳定石林。

二、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卫星监控及制度制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危机预防与处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旅游危机意识不强。从信息中心反馈的数据看,针对游客进行的危机宣传与自我防护不到位,游客对某些景点的旅游资源价值型获取有限。另外,景区目前执行的是高峰疏导分流游客的办法,在游客进入方面管理不足,安全意识与危机意识有待提升。

2.旅游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已经出台的制度性文件更多的关注在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方面,属于事件处理,在危机的管理上制度较少,需要加快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

3.宣传教育不到位。从景区内的安全教育宣传标示及宣传册的数量上看,旅游危机的宣传教育不到位,众多游客不能及时的掌握景区有安全隐患的景点内容,导致游客缺少相关旅游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办法。

4.旅游资源安全防控的高技术要求。高技术设备以及在石林景区的安全监控中普遍应用,但是某些景点的监控仍存在一定的盲区,由于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盲点地区的危机可能无法及时反馈到信息中心,因此高技术设备对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5.安全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从景区内部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看,石林景区的建设配备比较完善,在危险路段和景区的警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某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低端只设有警示或警告牌,并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比如防护栏、防护网等,因此景区安全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三、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对策

针对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石林景区的旅游危机管理水平。

1.加强安全教育和危机意识的宣传。众多旅游景区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主要是由于游客的安全意识不足和自我保护方法欠缺造成的,因此景区在教育宣传方面应加大力度,从动态的视频宣传到导游讲解,再到各种标志物的设立等不同方面强化旅游的危机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性旅游事件的发生概率。

2.提高技术手段。在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和监控等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建设数据平台,对景区内发生的危机事件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有效的协调危机处理部门,如消防、急救中心等科室进行有效的配合,在保障安全旅游环境的同时对发生的危机安全事件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补救。同时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危机事件的防控能力,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5篇

近年来,贵州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把旅游和户外运动、民族文化等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亿元,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39%和41%。

如何有效监管、预测、预警,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看得见、呼得应、联得上、管得住”?这成为摆在政府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

投资45亿元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以“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贵州省首条旅游公路。起于茅台镇,经习水h土城镇,止于赤水市,沿线有4A级景区1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串联了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等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刚刚进入景区的茅台驿站,游客便能在驿站门口通过数字显示屏查看到驿站住宿、饮食、体验消费等每一个项目收费情况,随时了解进入景区、驿站的游客人数等旅游信息。

这个智慧旅游指挥系统,是由遵义交通旅游产业开发投资集团与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赤水河谷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大数据信息化的充分应用,让我们随时可以了解掌握游客来自于什么地方?目前景区的交通、客流量如何?”茅台驿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平台作为赤水河谷旅游的综合管理平台,涵盖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联接着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单位和企业。”太极智旅西南区总经理张昊洋说,游客可以通过APP进行报警,平台系统马上就会搜索到游客的所在位置,并以最快速度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就近前往处置。”张昊洋表示,这个指挥平接着景区监控系统,如果景区发生突发事件,景区实时动态视频将上传至指挥中心,以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决策。

赤水河谷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区域管理、全数据分析、全景式展现的景区运行情况监管分析及无延时反馈、无误差处理、全流程管控的景区应急管理,提升景区应急处理能力。

赤水河谷旅游资讯及电子商务平台,则实现了旅游电商与商品电商的融合提升,承载了赤水河谷景区全景域、全要素的特色精品路线,同时在平台中引入“B2B2C+M2C”的产业参与模式,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

醉红之路综合应用APP是赤水河谷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向移动终端的延伸,游客通过扫描电商平台上的二维码即可下载体验APP,实现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四导合一”的功能融合,并向游客提供面向目的地的即时服务。

同时,作为赤水河谷电商网站的移动端功能延伸,电商平台商家可通过APP进行便捷的订单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商网站的服务响应能力。

张昊洋介绍,截至2016年11月底,平台已入驻包含贵阳市旅发委等12个部门及贵阳所辖的10个县(市、区)旅游局,接入贵阳市20余家A级旅游景区、近300家旅行社、近500家酒店和6000余名贵阳备案导游的基本信息。

“试运行期间,我们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监测到4个月以来贵阳市的各大景区共接待游客数量达800多万,累积收到投诉共41件,为市旅委做决策和各景区在提升景区软硬件建设方面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张昊洋说。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旅游安全系统;组成;构建

景区规划是现代景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不同行业对景区规划的规范制定,对景区完善规划理论、规范规划内容与深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应游客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节假日高峰期,旅游安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从景区规划的初期完善旅游安全系统,加强对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理论研究,减少和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尤为必要了。

1.旅游安全系统的定义

自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目的地再返回常住地的全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旅游者。旅游安全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与旅游者发生关系的各个旅游部门以及社会环境。

钱学森教授曾把系统的概念描述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旅游安全系统应该表述为:由旅游者和各个旅游部门及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旅游安全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

2.旅游安全系统的组成

旅游安全系统是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预防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管理保障系统。

2.1 预防系统

预防系统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设置的系统。在旅游安全系统中,预防系统十分重要。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使游客远离危险区域;另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保护景区的重要资源不受外界的侵害。

预防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与预警系统、标识系统、交通保障系统、安全设施系统。

监控与预警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监控系统是为了全面掌握旅游区的安全情况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是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游客超量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一是对可能发生事故及灾害的区域提前发出预测和预警信息,防止或避免其发生;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报警信息,减少事故损失,保卫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其发展[1]。

标识系统主要是指对旅游途中标识牌的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保养。它的最主要目地是引导游客安全有序的进行旅游活动。此外,标识系统在加大对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交通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公路、游步道、客运索道、桥梁、停车场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对山洪、海潮、水坝泄洪、雷电、地热的安全防护安排,对地表输电线、旅游消防设施、避雷设施等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维护,以及对水上活动安全设施、攻击型野生动物防范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安排和维修保养[2]。

2.2 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系统是为了实施安全救援、迅速解决安全事故而设置的系统。当旅游事故发生时,迅速的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减少损失,挽救生命。

应急救援系统包括核心机构、救援机构和机构,是由旅游接待单位、旅游救援中心、保险、医疗、公安、武警、消防、通讯、交通等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1]。

2.3 管理保障系统

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旅游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系统,从而更好的为旅游安全提供保障。

3.景区规划中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

3.1 预防系统的建设

3.1.1 监控与预警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摄像头”便可以实现一天24小时对某一地区的实时监控。景区规划时应该考虑建立一套覆盖景区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景区和整个旅游安全系统的“无缝”连接[3],全面掌握景区治安情况。

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灾害预警、环境污染预警和环境容量预警。首先,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将气象、环境、地质、交通、海上救助等部门联网,实时监测地质、潮差、天气、海水水质情况,并将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的各种严重危及旅游安全的灾难与事故。同时根据可能产生危害程度的不同,发出不同级别的警报。其次,在环境污染预警方面,为了控制和缓解污染,确保旅游者身体健康,必须实时监测景区空气质量、气象要素、海水水质、单位面积游客量情况等,对污染物超标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地区发出预警信息。最后,环境容量预警旨在提醒旅游者合理选择相应时期内的旅游目的地,避免旅游地客人的过分集中、人满为患,而造成的对旅游者、旅游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损害与破坏[1]。

3.1.2 标识系统

首先,标识牌应有适宜的布局地点、安放高度和角度,数量要充足,不宜杂,不宜多,不宜滥。布局应合理有序、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在一些道路迂回曲折的景点,容易发生事故和造成污染的地方,一定要设置标识牌,提醒游客注意。

其次,标识牌的内容应简明、准确、科学、完整、醒目。例如,“小心路滑”、“注意防火”、“请保护文物”、“请文明游览”。

最后,标识牌的选材应具有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标识牌的制作材料应该尽量就地取材,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多的破坏,尤其对于室外标识牌最好采用天然材料诸如石材和木材等,因为天然的标识牌在废弃不用后比较容易被生物降解。

3.1.3 交通保障系统

交通保障系统的规划应满足两条原则,首先,在设计时应避开危险区域及需要保护资源的区域,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其次,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紧邻陡崖的游道,要及时清除上方险石,必要时外加金属网防护。同时还要参考安全水位线,修筑逃生通道,将健身步道与逃生通道相结合。

在为索道选线时,要避开传统的步行登山道路,以保证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不受破坏;在建造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1.4 安全设施系统

在建设安全设施系统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以保护景区游客安全为主;二、不破坏生态系统;三、与景区的旅游容量相适应。例如:在景区中配置与防火要求相适应的消防栓。在重要建筑物内,特别是全木结构的旅游设施,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建在水库与河边、林中的旅游服务设施,要考虑在雷雨季节旅游避雨时的安全。对旅游船舶应按船舶检验标准配备救生设施,严禁超员超载,环保船上必须设立各项安全标志牌,配备齐全各种消防器材,必须按船位配备救生衣(圈),包括专项水上游乐项目都必须配备救生衣(圈),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3.2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

3.2.1 核心机构

即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统管旅游救援工作。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组织全国性的紧急救援中心主管全国旅游安全救援工作;在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的基础上,联合公安、消防、武警部队等相关机构[4]。

3.2.2 救援机构

旅游救援机构划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旅游救援机构两大类。主要包括医疗部门、消防部门和公安部门。

3.2.3 机构

机构与旅游安全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旅游安全系统的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包括: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通讯部门等。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数量、性质以及救援工作的质量[1]。

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规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3.3 管理保障系统的建设

能否建立健全的适合本景区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景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3.3.1 设立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在景区规划中设立专门性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景区安全的防范、预警、救援、控制、管理和指挥等工作。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可设立安全保卫管理委员会,直属最高管理层,下设安全保卫委员会办公室,分设计划与发展组、教育组、监察执行组、旅游监察大队等机构[1]。

3.3.2 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是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指导下,为保证景区员工和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符合景区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的章程、程序办法和措施,是景区安全管理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安全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要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经济责任制等[1]。景区规划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3.3.3 构建景区旅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约束旅游者行为,从而为景区创建安全的旅游环境提供保障。由于各个景区自然环境的不同,旅游安全事故很有可能不在部级和地方级旅游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景区规划应根据景区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本景区的旅游法规,以应对特殊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景区规划应将部级、地方级以及景区自己制定的政策法规三种形式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操作性强并能规范与指导旅游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的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瑜,吴贵明.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及管理体系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4):

26-29.

[2]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8.

[3]伍正刚,赵琼.旅游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永定区分校,1208.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7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安全形势平稳健康有序。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全区重点文化旅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建设,多频次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和教育培训等制度。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规范制定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措施,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重点领域整治

1.加强旅游包车管理。督促旅行社选用正规的汽车公司,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设置“导游专座”,重点督促旅行社加强境外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加强导游(领队)的安全教育,在行程中,提醒司机安全驾驶,提醒游客安全乘车。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包车隐患排查整治,对旅行社租用无资质车辆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严处。

2.强化景区及周边客流管控。旅游高峰期要积极协调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交通,快速疏解客流。督促A级旅游景区依法核定并严格执行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科学评估景区内重点区域和瓶颈线路的瞬时最大承载量,制定分流方案,优化游览线路。健全完善客流预报预警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预约、分流、管控等多种方式调控人员数量,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3.抓好火灾防控工作。联合消防等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临时搭建舞台看台营业性演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通畅,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疏散指示和应急指示灯,消防“四个能力”是否掌握,电气线路老化情况。督促山岳型A级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管控。督促文化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消防业务培训与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督促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要求导游人员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督促旅游星级饭店把握好食品采购、加工和保存关,完善卫生防疫消毒、食品采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施安全,督促各企业定期维护特种设备,监控设施确保完善有效。

6.做好出境游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加强出境旅游产品安全审查,持续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对有安全隐患的产品立即下架。督促出境组团社加强领队安全教育培训,主动提醒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及时关注外事、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有关国家(地区)的安全预警提示,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

7.强化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旅行社密切关注汛情雪情预报,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组织旅游团到汛情雪情团雾严重的区域旅游。指导A级旅游景区加强夏季、冬季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提高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推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消防、特种设备、反恐防爆等实训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5月)。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周密部署辖区三年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联合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本辖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实施闭环管理、对账销号,加快推进实施,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及时开展“回头看”工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有关地方和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文化旅游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文化旅游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坚持守土有责、服务大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认真推动本地区文化旅游安全整治行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密切协作配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整治行动顺利有效开展。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8篇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旅办发〔2017〕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已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形成新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公共服务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厕所革命、旅游便民惠民、旅游安全保障等领域加速建设,全国旅游公共服体系初步建立。

(一)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实现突破

旅游公共服务已成为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内容。国家旅游局首次出台《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和推进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地不断强化领导,设立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研究出台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建设。

(二)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旅游通达条件持续改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旅游信息服务基础不断巩固。大型旅游综合体相继建成,城市休闲设施加速开放,国民旅游获得更大休闲空间。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速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覆盖主要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旅游咨询网站、智慧旅游终端等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旅游信息咨询、门票预约、酒店预订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开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提升。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不断提升。旅游道路加速建设,旅游专线相继开通,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好转。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等主要交通沿线的景区景点标识导引设施加速建设。旅游集散、交通换乘等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日渐强化。

厕所革命启动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等文件制定出台。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中国厕所革命推进日、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全国旅游厕所设计大赛、全国旅游厕所技术创新大赛等相继举办。各地厕所革命领导小组纷纷成立,厕所建设计划相继出台,厕所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等政策不断推出。2017年全国建设旅游厕所 22009 座,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厕所革命开局良好。

旅游便民惠民举措陆续推出。旅游消费券、旅游卡、旅游年票等便民惠民举措不断推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景区门票优惠政策持续出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旅游资源相继免费开放。通信、邮政、医疗等服务设施旅游功能不断加强。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旅行社安全规范》 、 《旅游景区反恐怖防范规范》、《旅游饭店反恐怖防范规范》等不断出台,旅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旅游与外交、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质检、食药监、保险、气象、地震等部门间的旅游安全监管协同联动不断深化。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应急值守制度不断完善。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安全应急工作不断加强。

二、迎来新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旅游公共服务将迎来大变革、大跨越的发展新阶段。

(一)国家战略决策为旅游公共服务提供有利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法规与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面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迎来有利发展环境。

(二)巨大市场需求催生旅游公共服务广阔发展空间

到十三五期末,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67 亿人次,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完善健全,自助游、自驾游等加速发展,将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

(三)对外开放新战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视野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迎来国内建设和国外输出双重机遇。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要素间的互联互通,区域机场、港口、车站等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加速建设,将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多方位国际合作,加速中国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步伐。

(四)科技进步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突破应用,将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

(五)政府职能转变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公共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旅游部门工作职能不断转化,旅游公共服务将逐步成为十三五时期各级旅游部门的核心职能,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更加坚实保障。

三、面临新要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一)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旅游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一的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综合提升转变,增长动力从依靠资源要素扩张、人财物投入向依靠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转变,加速推动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进而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并最终建成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

(二)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更加显著,要求进一步加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对社会公共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旅游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三)释放旅游消费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将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出游需求将更加强烈,要求必须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四)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由景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旅游业发展主线。全域旅游需要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需要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空间、时间、内容、功能、人群等领域的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覆盖。

(五)推动提升旅游业品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旅游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中高端化等特征将更加凸显。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旅游消费和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旅游业品质。

四、存在短板及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将面临需求快速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分布不均、效能不高,不平衡、不均等、不可持续等问题亟需解决,补齐短板任务十分艰巨。

(一)有效供给不足

大众旅游新时代,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及时性、移动性等要求不断增强,传统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旅游公共服务低水平供给在短期内难以改观。

(二)运营效能低下

旅游公共服务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精细化不足、专业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均衡发展不力

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景区与非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服务差距明显。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存在技能门槛、信息化门槛,旅游公共服务不均等性与游客需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获得感差异较大。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规划引领不够,顶层设计不足,建设投入缺乏保障。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等建设推进不畅,新型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不足,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供给存在碎片化、硬件化问题。

(五)体制机制掣肘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信息分割等问题,供给过多依赖政府单一主体,市场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六)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围绕居民生活服务目标,缺乏基于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整体统筹,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应坚持以下理念:

(一)补齐短板、增加供给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规划、全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积极扩大旅游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二)全面创新、提质增效

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从单一要素配置向全体系构建转变。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推动硬件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步提升,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三)融合共享、引领发展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有机衔接,以旅游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市民与游客融合、旅游与非旅游功能互通、景区与非景区资源联通,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融合联通、共建共享。

(四)科技支撑、智慧发展

坚持游客需求导向,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供及时、便利、舒适、智能的全新旅游公共服务。

(五)均等公平、全域覆盖

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向社区、郊区、乡村延伸,向游前、游中、游后旅游全过程覆盖,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倾斜,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六)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法制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品质化、均等化、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实现六大目标:

(一)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立足游客需求,扩大旅游公共服务内容,促进中高端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三)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坚持共建共享,推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普适性、便利性,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发展。

(五)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在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区域的科学布局,打破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发展障碍,做好国内旅游公共服务与一带一路、跨境旅游、边境旅游等沿线国家的对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的均衡化、一体化、全域化、国际化。

(六)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推进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格局,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一)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主线,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推动编制《全国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构建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推动编制《旅游公路建设及服务标准》,建设完成一批旅游专用道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网向周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提高连接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道路等级。优化旅游航空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支线机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推动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加大跨区域旅游区、重点旅游经济带内铁路建设力度。

(二)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

推进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建设,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景区、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实现城市中心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以及景区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 4A 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 5A 级景区。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进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鼓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高速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加快应用。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等设立信息自动感知采集设备,对人流、车辆等进行数量和特征识别,实现旅游热点区的动态监测。

二、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一)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国家标准,推动各地完善交通沿线及关键节点的旅游交通导览引导系统,将观景台、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重点提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专用道路以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增加区域人文特征和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识的设置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

(二)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强化客运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改造升级枢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等设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功能。鼓励发展旅游客运码头、游艇停靠点,加强邮轮港口与城市旅游体系的有机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邮轮旅游集散枢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信息咨询和特色旅游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联合临近景区创新建设模式,开展服务区景观营造,增设旅游观景专用服务区或停车区。鼓励有条件的高速公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高速公路景区出入口。

完善普通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支持增设驿站、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厕所等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农村公路增设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鼓励在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

(三)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客运能力。推动增加重点旅游城市至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线航班,优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根据旅游业发展实际需求,优化配置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列车班次,鼓励增开特色旅游专列,提升旅游专列服务水准。鼓励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鼓励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增强城乡客运线路的旅游服务能力。

完善游客联程联运服务。鼓励建立省域旅游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跨运输方式旅游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加大公空联运、空铁联运建设,增设或加密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班线,在空铁联运枢纽内设立旅游服务窗口。

(四)强化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功能

制定出台国家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把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鼓励服务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服务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加快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区,形成网络化营地服务体系。

(五)构建城市休闲绿道慢游系统

编制《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及服务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建设跨区域自行车绿道,配套建设驿馆驿站,增加休闲休憩、餐饮购物、停车换乘、自行车租赁等服务功能,形成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

(六)推进旅游区交通服务闭环连接

研究编制《旅游观光巴士设施及服务规范》,推动各地旅游观光巴士线路规划建设,建立闭环式旅游观光巴士网络,实现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闭环连接,满足自助游、一日游等不同层次旅游交通需求,提供便捷的城市游览服务。

三、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一)优化线下旅游服务中心布局

编制完成《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分层级、分类别、分功能原则,重点推动建设一批旅游服务中心示范点,为居民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集散、宣传展示、旅游投诉、旅游预订等旅游公共服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服务中心体系。

(二)打造线上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重点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旅游信息资源,实现全国旅游信息数据共享。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运输、卫生、气象以及航空、通信等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衔接共享,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开放清单,推动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运行的有效监测。促进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市场主体参与旅游服务大数据产品及增值服务开发,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应用程序(APP)等媒介,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三)推进智慧旅游业态建设

推进互联网+旅游战略,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承载量监测预警机制、旅游舒适度评价机制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4A 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部实现免费 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四、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一)推进厕所革命建设行动

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典型示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商业步行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游客集中区域的厕所建设。落实业主单位建设责任,将旅游厕所纳入 A 级景区等创建和评定工作。加大厕所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社会组织投身厕所革命,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捐建援建旅游厕所。开展第三卫生间建设,推进厕所无障碍化。开展厕所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孤厕、旱厕、冰厕面临的高寒、缺水、缺电等问题。推动各地开辟绿色通道,在旅游厕所项目审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速厕所革命进程。

(二)实施厕所革命管理行动

完善旅游厕所管理服务平台,将所有旅游厕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厕所信息电子化、厕所管理实时化、厕所查询网络化、厕所评价动态化。贯彻落实《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开展旅游厕所评定工作,通过标准化手段,完善旅游管理服务。加大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厕所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推动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厕所建设、管理,实现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市场化、长效化。推动各地成立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倡导政府机关和社会单位厕所向游客免费开放。推动开发旅游厕所服务地图。完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开展厕所革命游客评价调查,厕所满意度报告。

(三)推进厕所文明提升行动

加强厕所革命舆论宣传和引导,组织开展全国厕所革命万里行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厕所革命。制作文明如厕主题宣传片、公益广告,强化文明如厕公民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如厕,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旅游厕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

(一)拓展国民旅游休闲空间

完善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设施,拓展国民旅游休闲空间。推进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环城休憩带等休闲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二)建设国民旅游休闲示范体系

开展国民旅游休闲示范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旅游休闲示

范系列标准制定及评定工作。贯彻实施《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标准》等国民旅游休闲示范标准,推动编制《诚信旅游示范城市标准》、《湿地旅游示范区标准》、《旅游休闲示范乡村标准》、《旅游休闲示范区标准》等标准,启动旅游休闲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三)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功能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健全文化、体育、商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休闲功能,改善国民旅游休闲整体环境。

六、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一)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和免费开放

推动各地推出景区门票减免、赠送等惠民活动。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城市资源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推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

(二)提升旅游消费便利化

鼓励各地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为游客市民提供旅游便利服务。鼓励金融企业开发旅游金融分期消费产品。支持景区景点开展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旅游预约服务。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旅游城市群开展跨区域旅游一卡通建设。

(三)完善特殊群体旅游服务保障

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完善老年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优化老年人游览服务。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和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

(四)推进旅游志愿者服务

推动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畅通旅游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培育旅游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志愿者队伍。建立中国旅游志愿者联合会,依托景区、博物馆、商业街区、交通枢纽站点、社区等游客集中区域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工作点。完善中国旅游志愿者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制定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立旅游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制度体系,有序推进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

(五)加强旅游公益教育

建立旅游知识宣传、公民旅游教育体系,传播旅游出游知识、旅游消费知识和旅游安全知识。组织旅游大讲堂,开展旅游科普活动,推动旅游教育进学校、进社区。强化旅游责任教育,《绿色旅游消费公约》和《文明旅游公约》,提升游客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推动开展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

七、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

(一)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

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规范旅游安全风险级别划分及风险提示,及时向旅游者旅游安全警示。贯彻实施《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规范旅游安全监督管理、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落实旅游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编制《高风险旅游项目目录》,推动高风险项目分类管理和责任落实。研究编制《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二)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

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开展旅游包车、旅游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及景区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联合整治,重点强化旅行社在包车、包船、包飞机等购买交通服务环节的安全监管。推动落实旅游客运车辆导游专座制度。推动建设旅游包车安全运营及动态监管平台,实现旅游包车统一管理、包车驾驶员统一考核、包车供给及需求集中交易、包车运行动态预警及监测。加强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管理,开展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管控和专项检查。推动旅游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三)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推动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信息报告及应急值守等相关制度。编制《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推动国家、地方安全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编制《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分类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中心、救援工作站、应急救援点,为游客提供及时应急救援服务。推进旅游景区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人流、车辆、位置、环境等关键节点的全域全程全时可视化监控。

(四)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

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保障额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升保险理赔服务水平。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鼓励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大巴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实施旅游责任保险制度。加强与重点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保险合作,建立健全出境旅游保险保障体系。

(五)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导游领队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旅游安全应急技能大赛等,提升旅游安全应急能力。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强化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游客安全意识和安全应急知识,营造全社会平安旅游氛围。

八、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旅游行政服务效能。创新旅游监管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全国旅游秩序指数。完善12301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改进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信用体系,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游客文明旅游。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提升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监执法平台等旅游行业监管系统。

九、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的对外输出,推广中国旅游服务、提升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实现旅游国际合作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率先破局。

第四章 重点工程

一、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

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国家平台,实现全国旅游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满足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便捷、高效的信息需求。重点开发旅游公共信息资讯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旅游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三维景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旅游目的地导航系统、多语种旅游形象推广平台等。

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编制完成《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整合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服务设施,推进主要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旅游步行街区及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由服务点、服务站、综合型服务中心等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服务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集散、宣传展示、旅游投诉、旅游预订等旅游公共服务。

三、厕所革命推进工程

加速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步伐,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城乡、普及景区内外,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四、旅游最后一公里优化工程

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完善旅游区交通连接线,畅通旅游交通毛细血管,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 2020 年,实现 A 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与城市中心区、高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等之间的有效连接,消除断头路通往 5A 级景区、部级旅游度假区的道路力争达到一级公路及以上标准,通往 4A 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至少有一条二级公路,通往 3A 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的道路符合等级公路标准。

五、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重点推动建设自驾车营地、驿站、景观台、休憩场所、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导引、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到 2020 年,重点推动建设川藏公路风景道、海南环岛风景道、长江三峡风景道等 25 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六、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旅游观光巴士设施及服务规范》标准,推动实施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培育打造一批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城市,推动各地旅游观光巴士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城市游览服务。

 七、旅游休闲绿道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及服务标准》,推动各地旅游休闲绿道建设,形成覆盖主要城市、景区景点的绿道慢游系统,重点推进建设一批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满足国民旅游休闲需求。

 

  八、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推动开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在主要旅游交通干道、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配套完善道路指引、餐饮购物、汽车养护、安全救援等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自驾线路。

 九、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工程

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国家标准,推进旅游区(点)、交通集散点等区域的旅游交通标识指引体系建设。到 2018 年底,完成 4A 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沿线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到 2020 年,完成 3A 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主要旅游资源在公路沿线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

十、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国家旅游安全及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指导并推动各地建成相应指挥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形成全国一体化旅游安全应急指挥体系。编制完成《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应急救援基地。

 

  十一、A 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

编制完成《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推动实施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引导并推动所有 A 级景区建立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十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通村公路、网络通信基站、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可进入性与旅游舒适性。规划启动六小工程,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

 十三、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

实施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交通连接线建设。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内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以及展陈场馆、解说系统、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完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十四、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

实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完善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培育旅游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旅游志愿者队伍。

 十五、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定推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和质量服务标准,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覆盖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宣传和推广培训,开展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工作,加强绩效评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

 

  十六、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程

按照《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 年)》要求,立足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等内容,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数体系,定期《全国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报告,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绩效和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推进机制,明确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责任部门,增强旅游部门综合协调和行业统筹能力。开辟旅游公共服务绿色审批通道,协调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持续投入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多规合一,将旅游道路、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二、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法律法规,推动制定《旅游公共服务条例》、《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高风险旅游项目目录》、《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等,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三、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向旅游公共服务倾斜。落实地方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投入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适度超前的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鼓励设立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基金,支持推行 PPP 模式,推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引导金融业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投资的信贷支持,为重大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供便利融资服务。

四、优化用地政策

推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旅游公共服务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旅游公共服务用地布局。明确旅游开发要优先保障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用地审批便利化。支持各地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开展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盘活乡村旅游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向旅游公共服务用地转化。

五、落实国民休假制度

推动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支持各单位结合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安排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扩大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编制,分领域、分区域定期组织开展旅游公共服务专业培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人才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六大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规划》重点部署了未来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16项重点工程。包括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国特色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实现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构建旅游快进交通网络,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2020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等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推动跨区域旅游休闲绿道建设,构建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到2020年,建成完成20条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全国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开展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完善城市游览服务,满足自助游、一日游需求。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9篇

一、现象分析

景区超载、游客滞留,不禁让公众陷入深思:为何会出现著名景区拥挤不堪,而新开发景区游客量大幅下降的现象?

1、自驾游、自助游增多,景区应急设施不完善

新媒体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旅游资讯,网络查询和预订等为自助游提供了便利,并且自助游的自主性更强,在游览空间和时间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加上近些年团队旅游质量的下降,导致更多游客选择自驾游、自助游。因此九寨沟成为了周边各地游客假日自主规划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3年“十一”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中,散客人数占68.9%,团队人数仅占31.1%。然而景区管理部门没有根据这一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缺少相应的服务保障和应急设施,如缺乏对自助游的引导,停车位、观光车辆、厕所等的数量不能满足集中式的需求。

2、旅游信息机制不健全,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欠缺

目前国内大部分景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游客流量的预估、预警和疏导机制还不完善。九寨沟“10.2”事件就是因为游客不能及时获得景区实时旅游信息,散客盲目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内外拥堵。管理机构的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危机防范能力不足,景区管理者觉得游客量还未达到历史最高,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事件发生时,由于没有处理危机的经验,缺乏应急处理措施,对事发现场的控制不足,对游客无法实施劝导疏散,导致事态急剧变化。

3、集中式休假制度导致旅游需求集中释放

近几年,一到长假,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在家休息,转而选择带家人外出游览。而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这种集中式的休假引发众多游客前往包括九寨沟在内的部分热门景区旅游,强大的旅游流带来时空聚集,导致景区旅游容量严重超载,与景区的有限服务供给形成突出矛盾,进而引发拥堵等问题。

4、新景区度假项目开发薄弱导致旅游流流向传统热点景区

各地均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兴建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促销力度,同时许多旅行社开出新的旅游线路,这些措施对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旅游目的地冷热不均现象仍非常明显。如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峨眉山等著名景区内拥挤不堪,而蜀南竹海景区的游客量却大幅下降。原因就是新开发的景区内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度假项目开发不够,达不到过夜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是黄金周这样的集中出游时间,也不能吸引旅游者。

二、建议和改进措施

1、完善景区内自助游辅助体系

旅游活动的发展已进入自助游阶段,传统的、形式单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再适宜自助游游客的需求。为应对节假日期间游客的集中游览,景区应建立和完善自助游辅助体系,比如游客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应健全并能够为游客所用,厕所布置合理,每个路口放置景区导览图,增添服务人员引导游客自行游览,扩建停车场、住宿和餐饮设施,增添或者临时租用观光车辆,使自助游、自驾游游客在景区通过自主的方式便可顺利完成高满意度的游览。另外,景区也要与政府进行合作,一旦游客量接近最大承载量,相关部门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的分流,缓解景区压力。

2、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旅游信息平台和完善信息渠道。景区应通过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从景区的容量角度考虑,及时安全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方便景区内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景区外游客及时调整游览线路,避免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游客蜂拥而至。在管理上应形成区域统筹与政府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对旅游地制定旅游分流预案,开辟旅游分流线路,一旦游客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应在景区外各路口对外来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做到有序分流,防止游客过于集中在优质景区。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并根据旅游趋势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同时加强景区管理服务人员应急处理的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3、改进公民的休假制度

国家应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的出游时间有更多选择,并出台一些淡季旅游的扶持性政策,有效避免热门景区在旺季出现供需矛盾。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在企业工作的普通员工,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带薪休假,那么企业可推行错时休假,采取提前或推迟放假,错开黄金周旅游时间,从而避免假期人流过于集中、交通住宿拥挤、旅游质量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0篇

       笔者在基层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十多年,深知安全工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近段时间,通过对本地旅游市场的调研走访,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及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谈谈本人对旅游业安全工作现状及未来旅游业发展过程

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点粗浅思考 。

一、我市旅游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

全市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是好的。但由于我市旅游业尚处于招商建设,打造品牌,提升形象和向外推介的起步阶段,故其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整改和完善的问题。

1、旅游安全管理基础文件缺失

根据相关法规,旅游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切实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拟定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预案。这些文件是指导、落实、检查和评价安全管理的基础文件。没有这些文件则安全管理就无从抓起。

2、进入性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年,全市着力改善交通环境,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两河改造”建设之中。与此同时,原有205、天扬线等公路,却因不堪重负而导致了路面破损情况严重,给各类过往车辆造成极大困扰,稍有不慎即引发严重事故,给旅游安全埋下了极大安全隐患。

3、景区内交通状况亟待改善

本次调研的旅游景区中,釜山境内公路的路况稍微好些。龙岗景区路段,路面狭窄,道路破败,会车困难,安全警示设施较少,特别是在不良天气下,道路泥泞,给安全隐患带来严重问题。

4、景物主体结构有重大安全隐患

龙岗和护国寺主体建筑结构安全隐患较大,尤以龙岗严重。龙岗老街许多住宅及周边建筑因年久失修和白蚁蛀蚀,部分墙面破损开洞,墙体斜裂将倾,梁柱已成朽木。破败严重,实属危房。

5、消防器材装备不足,部分单位防火意识淡薄

全市旅游景区防火安全意识总体较好,防火安全宣传到位,防火公约张贴上墙,公共场地辟有消防知识宣传栏,建筑物挂有灭火器,室外也有防火警示牌,景区内备有蓄水池、水泵和消防拴箱。但灭火器材数量有所不足,维护保养问题未形成常态化。护国寺佛堂的屋面以低燃点的布类遮盖,堂内烛光香火终年不熄,存在火险隐患,防火意识明显不足。

    6、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堪忧,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情况严重

在本次调研的几个景区中,餐厅内基本都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卫生制度公示上了墙。但是有的餐厅仅部分人持有健康证;有的健康证无发证单位,证的来源不明;有的健康证已过期限。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不明,旅游景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无法保证,情况令人担忧。

7、部分景区对保险问题认识不到位

游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偿,可降低责任人的安全风险。本次所调研的几个景区中有的售票,有的却没有出售门票,未对游客安全进行投保。他们称安全保险由游人自理,或由组团旅行社负责。却忽视了景区从接待游客开始到游客游览结束与游客自动形成了合同关系的这个特点,景区对游客在境内的人身安全负有不可推卸之义务。景区在保险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8、安全管理上未运用监控手段

在景区危险位置和关键出入口装配电子眼,对于震摄犯罪、查明事故过程,分析事故原因,落实事故整改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本次调研的几个景区很少采用,实为旅游安全管理上的遗憾。

9、我市已建成对外开放的景区不多,对外地游客吸引能力有限。目前市区十一家旅行社,业务经营以对外组团为主,全市人口总量只有65万人,虽然每年外出旅游的人数呈逐年增加态势,但旅行社业务目前已呈现饱和状况,时有不良竞争事件出现,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大压力。

以上我市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环节,这些安全问题其实在当前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旅游消费已经形成大众化的态势,旅游休闲已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考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旅游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未来还将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安全形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安全事故频发(今年从8月12日至8月15日,短短4天时间,吉林珲春、江苏宜兴、杭州三地连续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共致9人死亡),给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和谐的噪音。作为一名旅游行业工作者,深感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已经到了非常时期,可谓迫在眉睫。

  二、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完善组织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1、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有安全资质的工作人员,负责行政区域内旅游行业(包括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购物商店、旅游车队和部分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拟定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验收标准;建立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台帐。

2、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召开旅游安全工作座谈会,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加强安全形势通报,共同学习、交流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举措。

3、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做好旅行社责任险的统保基础上,指导旅游从业单位对游客人身意外伤害的投保工作,克服安全管理上的侥幸心理,力争做到人身意外险投保率百分百。

4、旅游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编制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旅游景区必须组建专业或义务消防队、抢险救护队,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其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懂得紧急救护的各种知识。

   (二)  抓好重点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事故猛于虎,安全重如山”。笔者经过统计和分析发现,在诸多旅游安全事件中,交通事故造成的旅游安全事故首当其冲。交通事故造成的旅游事故伤亡数量大,场面惨烈,后果最为严重。在诸多交通工具中,相比飞机、火车、游轮,旅游大巴是最主要的旅游交通工具。在这个问题上面,目前存在隐患较多,后患最大。

首先,相对需求来说,目前具有旅游资质的旅游客运公司较少,旅游大巴数量不足。以前旅行社用车常常需要租用客运班线车辆,安全得不到保证。最近两年,这种情况虽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旅游单位用车需求,这也给了社会上大量不具备旅游客运资质的黑车以可乘之机,这些车辆以低价扰乱市场,给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其二,通过检查发现,旅行用车合同普遍严重不规范。旅行社与旅游车队公司所签用车合同格式欠规范,权利义务约定不清,为日后事件处理留下了隐患。有的旅行社安全意识淡薄,不但未与旅游车队签订长期用车合同,平时旅游用车合同也仅仅以一纸传真替代了事,实属麻痹之极的行为。

第三,旅游车队未能有效保养车辆,保证车辆的良好运营状况,为旅游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旅游大巴驾驶人员资质不全,素质不高。

五,相关单位不能有效执行旅游交通法规。旅游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单日行程超过400公里必须配备两名驾驶人员。许多单位置若罔闻,车队未按规定配备驾驶员,旅行社未能有效进行交涉、监督,造成驾驶员疲劳驾驶,给安全埋下极大隐患。据报导,10月1日,湖北神农架景区路段旅游大巴坠崖事故车辆只配备一名司机,司机因为相关原因,驾车前只休息了6个小时。综上所述,旅游用车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尽快予以妥善解决。建议各用车单位租用车辆要选择信誉好、车况佳,安全度高的旅游汽车公司,严禁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车。针对天气和行车路线等特点,做好行前准备和安全检查,强化危险路段和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行车安全防范。旅游及交通部门在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的同时需建立起严格的旅游用车管理制度,严把用车关,确保旅行社使用有旅游运营资质、车况良好、有充足保险保障的车辆和技术娴熟、熟悉路况、身体健康的驾驶员。

据悉,我省将逐步推行利用车载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施对旅游营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动态监控。这些措施的实行也将使旅游用车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

在做好旅游用车的管理同时,要加强旅游餐馆的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旅游宾馆的住宿安全检查、旅游景区的游览安全实施检查、购物及娱乐场所的安全检查,最大限度消除隐患,不留死角,确保旅游安全。

(三)建立“旅联网”,做到及时预警及快速应急救援

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建立由一纵一横两个网络有机结合的“旅联网”。纵向网络为国家、省、市、县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横向网络由旅游、公安、交通、建设、卫生、质监、安监、民航、气象等部门组成。旅联网实际为旅游信息平台,旅游预警系统及旅游应急救援体系组成。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旅联网”加强与公安、交通、建设、卫生、质监、安监、民航、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关注可能危害游客安全的各类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大众媒体、官方网络和微博、旅游热线及时动态出行提示,引导游客理性出行、安全旅游,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遭遇突发情况、发生旅游事故时,有效利用“旅联网”及时通告信息,各组成单位迅速协同组织应对,启动旅游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在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降低伤亡人数、及时救助游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为旅游加上一道“安全阀”

在这方面,上海旅游部门已经率先走在了前头。上海旅游委建立出境旅游信息平台,每天有多少上海市民在境外旅游、当天在哪个景点景区、行程安排等等信息都可在平台上查询到。台湾阿里山小火车翻车事故发生后,数分钟市旅游部门就从平台上查到了有5个上海旅游团在当地,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在事发地点的上海旅游团,确认了他们的安全。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所有信息,向游客家属报平安。据悉,这一信息平台可望逐步覆盖到国内旅游。今后,上海市民出游,可望都有全天候的“GPS旅游定位”相伴,一旦发生旅游意外,不管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外,还是近在咫尺的苏浙,上海旅游应急预案都将第一时间启动,让游客第一时间获得全方位的救援和帮助。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1篇

武宁县“十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情况汇报20__年9月为迎接今年“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假日办的有关要求,我县围绕“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工作目标,积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组织联合检查,强化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现就我县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工作汇报如下:一、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多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做到首先从思想上、组织领导上对旅游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到来之前,县安委会即对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为了加强对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九月中旬,县大旅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又组织各有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乡镇召开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对黄金周旅游安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强调。县委副书记、县长沈阳节前专门对旅游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并到神雾山、武陵岩峡谷漂流等旅游景点实地督导旅游安全工作。二、及时下发了专门文件针对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县旅游接待情况的预测分析,县人民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抓安全,各有关部门、各旅游企业和属地政府分兵把口具体抓安全的旅游安全工作机制,明确了领导责任分工,落实了具体工作任务,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二、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9月23日以来,根据市、县有关文件要求,我县组织县安监、工商、卫生、质监、交通、海事、物价、公安、旅游、交警、消防等单位和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县旅游景区(点)、车站、码头、市场、旅游接待单位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工作,排查安全隐患,组织专门整改。从总体上看,我县的旅游安全形势较好,各旅游景区(点)、旅游接待单位对“十一”期间旅游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视,在黄金周到来之前,都能够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旅游安全各项措施。普遍做到了有安全制度、有专职安全员,各项应急预案、制度都较为齐全。在“十一”到来之前,各旅游景区普遍召开了员工会议,对安全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强调,及时明确了节日期间值班安排和安全人员责任分工。目前,我县旅游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景区景点对紧急救援工作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缺乏演练;部分景区景点公共安全警示标识系统不够完善;部分旅游公路过于峡窄,缺少防护栏、减速块、交通安全标志牌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旅游安全联合检查组已经逐一向各景区景点和旅游接待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这两天,县旅游局正在进行专门跟踪督查。对一些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我县已明确由各有关单位或部门配合景区景点及各旅游接待单位共同做好旅游安全工作,以确保“十一”期间全县旅游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如至神雾山景区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已明确由县交警大队组织警力配合神雾山等景区加强值班调度,确保行车安全。四、全面健全了安全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机制,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十一”黄金周前夕,我们结合各知名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的经验,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紧急救援工作预案》、《旅游交通及游客分流应急预案》、《治安管理及处置预案》、《住宿设施应急预案》等十个规范统一的安全管理预案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旅游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对旅游安全工作的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总之,对于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假日旅游安全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绷紧每一根神经,监控好每一个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确保全县有良好的安全环境和市场秩序。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2篇

一、工作任务

(一)扎实做好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今年国庆假期,面对假期长、高速路免费通行、公众反日情绪高涨和即将召开十等国际国内形势,旅游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假日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各旅游景区要针对国庆节假期游客集中、活动多、自驾游车辆多的特点,全面做好节前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加强旅游安全检查,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严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各服务接待单位都要制定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督查检查,重点做好稳定、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饮食卫生、公共聚集场所及各类旅游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节前各相关部门都要组织认真开展全面的

旅游安全检查,狠抓节日旅游安全工作的落实。

(二)整治旅游环境、秩序。各部门、镇、景区单位,要及早动手,重点对城区以及洽川景区(点)内外部、景区道路、停车场、农家乐、村镇街巷道、经营场所等环境卫生开展集中整治,改善旅游环境。围绕经营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管理,工商、公安、物价、质检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旅游秩序大检查,各摊点实行定点、亮证、挂牌经营,彻底取缔尾追兜售、强拉强卖等行为。严格洽川景区道路交通管理,禁止各类车辆违规行驶、乱停乱放。

(三)丰富假日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针对今年国庆旅游市场的特点,突出洽川旅游特色,增加景区内涵,完善配套设施,组织好适合多层次需求的假日旅游活动。各旅游景区(点)要进行装饰美化,推出和挖掘娱乐性、参与性强、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旅游项目,丰富节日旅游供给。规范旅游经营管理,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提高导游讲解质量,特别是加强针对自驾游的车辆停放和交通秩序规范服务,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水平。

(四)狠抓宣传营销。洽管委、旅游局要联合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单位,做好节前旅游信息的和宣传报道。同时,要组织各景区经营单位,积极参与营销宣传活动,刷新景区的宣传广告牌,有效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周边省份和大中城市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客源市场,特别是促进旅行社团队的增长。

二、主要职责及任务

政府办:传达和贯彻落实中、省、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双节旅游工作动员安排会议;制定下发双节假日旅游工作通知和实施方案;节前组织假日旅游指挥中心督查、检查洽川风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环境和安全工作,协调解决旅游组织接待、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并安排好假日期间指挥中心的值班工作。

洽管委(旅游局):审查洽川风景区各旅游景点双节假日旅游工作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双节假日期间洽川景区旅游信息情况;负责做好洽川风景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做好旅游秩序的监督管理和旅游服务接待工作;协调做好游客投诉的受理、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好安全应急小组,随时待命;总结双节假日旅游工作。

公安局:制定和组织实施双节假日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维护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治安秩序;负责宾馆、饭店、停车场(站)及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场所的防爆、防恐和消防安全;配合坊镇、洽川镇清理福山牌坊路、处女泉停车场、景区洽川大道及夏阳瀵道路碾打凉晒;协助各经营单位维持好景区经营秩序;协助各有关单位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住建局:负责做好城区环境卫生、街道秩序的整治和美化、亮化工作,刷新栏杆、广告牌,做到环境整洁、卫生、优美。

安监局:加强对全县双节假日旅游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双节前,组织对各景点游览设施、滑坡、泥石流、道路渠岸塌陷等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杜绝违规违章经营,确保安全。

交通局: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水上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洽川景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负责客运站场、车辆和景点水上娱乐、水上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车辆和乘客的“三品”检查;负责对景区道路坑槽进行修复,确保道路畅通;负责各类游船、漂流船、快艇的检验,坚决取缔违法漂流项目及设施;严肃查处无证上岗和无照运营行为,取缔“黑车”、“带病”运营车辆;负责完善交通安全指示标志。

工商局:负责维持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的旅游市场秩序,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游客等不法行为;严肃查处尾追兜售,强拉强卖等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行为。

物价局:做好双节假日期间洽川风景区的价格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清理违规收费项目。

质监局:加强对洽川风景区各类游乐、交通设施的质量技术及安全性能的监督检查管理。

食药监局: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旅游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宾馆、饭店、农家乐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局:负责搞好双节假日期间宾馆、饭店、农家乐食品卫生及洽川风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组织好医疗救护分队,随时待命。

统计局: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文广局:负责组织安排好双节假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商务局:负责规范宾馆、饭店的经营管理工作,督促提高服务质量。

水务局: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黄河防汛安全的督查、检查落实工作。

交警大队:制定双节假日期间旅游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搞好景区道路的交通秩序和安全管理工作,严查乱停乱放;加强旅游车辆监管,严防超速、超员,禁止农用车载客行为;协助维持福山、夏阳瀵及处女泉停车场秩序;落实专人,在合洽路沿线重要路段、坡头、坡道及景区入口设立特岗特勤。

广电中心: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宣传报道,及时旅游信息。

信息中心: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的新闻信息编发。

城关镇: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城区辖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洽川镇:负责做好村镇街道、巷道、农家乐环境卫生工作,协助清理处女泉停车场、夏阳瀵道路碾打晾晒;检查、指导农家乐经营户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督促做好天柱山景点的旅游接待和安全管理工作;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坊镇:整治坊镇绕镇公路、灵泉村环村道路环境卫生,清理乱堆乱放、碾打晾晒;设立绕镇通行标志,清理绕镇公路碾打凉晒;组织20人的紧急救援分队,随时待命。

甘井镇、王村镇、路井镇:负责做好双节假日期间武帝山、青石殿、印光故里等景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接待服务工作;负责对各自景区损毁设施的及时修复,确保安全运营;设立安全、指示标志,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加强安排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三、值班安排

(一)双节假日期间,县假日旅游指挥中心领导实行轮流值班,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带班,假日办落实足够人员值班。

(二)具体安排:

时间带班领导假日办值班

9月30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1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2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3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4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5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6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10月7日政府办、洽管委各1名领导

(三)双节假日期间,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要分别安排足够力量在景区值班。工商局、食药监局、洽川镇等成员单位也要安排人员在景区值班,其他成员单位安排好值班人员在单位值班,落实责任,坚守岗位,保证做到快速反应,随叫随到。

(四)卫生局每天要在福山、处女泉、夏阳瀵、黄河魂各安排2名医护人员值班,随时做好医疗卫生救护。

四、几点要求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双节假日旅游各项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督促各景点及时进行旅游设施安全检查,层层落实安全责任,认真执行安全事故上报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做好节前准备工作和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服从统一指挥和领导,确保按期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3篇

*年“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虽然调整后的假日制度只放假3天,但由于“五一”历来是春季游客出行高峰,“五一”前后旅游接待和安全保障仍面临较大压力。为做好“五一”假日旅游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市假日办有关指示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安全保障,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市区两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各成员单位和全市旅游行业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一)加强游客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市交委、市公安、交管、消防、质监、卫生、药监局等相关单位要加强交通集散地、旅游节庆活动场所、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游乐设施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二)加强旅游交通安全监管。市交委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运等部门的协调指挥,科学调度,确保旅客进出*方便快捷;市交委、市公安交管局等要加强旅游车辆的运营监管,重点检查旅游车辆带故障运营、超载、超时、超速运行、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危及游客人身安全的行为;市公安交管局应加强旅游道路路况的检查和维护,增强重点路段和道口的警示标志及警力部署,重点做好东湖、黄鹤楼、黄陂木兰等重点景区点周边的交通组织和疏导,防范发生重特大旅游交通责任事故。

(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文化局、市宗教局、市园林局、市水务局以及各区政府等要监督、指导所辖景区点做好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组织工作,严格报批手续,制定紧急预案,确保全市各景区点以及节日期间大型活动的安全有序。

(四)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各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景区点、旅游交通单位要加强一线服务人员和旅行社领队、导游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处置能力。加强旅游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高旅游各环节的安全防控等级,确保团队旅游安全。

(五)加强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准备。市旅游、公安、交通运输、铁路、卫生、气象局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重点加强对探险旅游、自驾车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安全引导,及时旅游出行提示。要完善旅游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丰富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市区两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和全市各景区点要根据假日制度调整后市场变化趋势,结合“五一”旅游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开发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近郊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丰富假日旅游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市区两级旅游协调机构要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查零负团费、以次充好等不法经营行为,禁止强迫消费或变相强迫消费,积极倡导旅游行业诚信经营。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考核和监督,及时有效处理游客投诉,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提高出境游服务质量,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市旅游形象。

三、加强公共服务,引导游客文明出行

市区两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直接面向游客的旅游出行信息服务。

要借奥运会在我国召开的契机,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文明旅游温馨提示”,倡导游客理性出游、文明出游。加强对出境游客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文明旅游素质。要积极宣传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宣传一线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热忱服务的精神风貌,宣传人民群众欢乐祥的假日旅游生活,为迎接奥运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旅游工作水平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4篇

一、管理和谐,完善机制。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景区工作方针,风景区管委会积极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努力实现管理和谐。一是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的原则,从保护世界遗产的角度,先后制定了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根据景区的发展,适时修编了《景区总体规划》。二是依法治景。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___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___九曲溪保护暂行规定》、《___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暂行规定》、《福建省___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___景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三是制度细化。为强化景区的内部管理,制定并完善了景区行政管理、监察管理、财务管理、建设项目审批、教育培训、环境卫生、文物管理、宗教活动、游客投诉处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四是狠抓落实。按照"优质、高效、创新"的原则,定期开展考评检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在企业则从员工的组织纪律、仪表仪容、文明用语、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评,推行末位淘汰制。五是形成体系。2002年以来,导入iso14000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0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六是加快建设"数字景区"。该项目投资2600万元,今年10月份全面投入运行。七是培训制度化。建立健全了景区管理干部、专业人员各项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考核制度,确保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上岗培训合格率均达100%。

二、服务和谐,以客为本。注重旅游软环境建设,以游客需求为本,追求服务和谐。一是完善服务设施。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进一步规范景区的标识标牌,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各类说明和标志、标牌,图文清晰,易于辨认;对云窝、九曲溪等主要景点的游步道、公厕进行改造,建有残疾人员专用蹲位、通道等设施,达到了无障碍化的要求。二是开展服务竞赛。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武夷形象"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八个一"评选竞赛活动,即一批文明旅游线路、一批文明旅游公厕、一批文明宾馆酒店、一批文明旅游商店、一批文明导游员、服务员、竹筏工、花轿工。

三、环境和谐,注重细节。按照打造精品景区的要求,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一是组建环卫队伍。景区环卫管理大队现有人员101名,负责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二是环卫设施齐备。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动工新建星村污水处理厂,新建环保公厕4座,对原有20座公厕进行改建和整修,设立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集运池20个、分类垃圾桶1215个,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做到集中清运,区外处置。三是突出绿化美化。实施世遗环保工程,实行封山育林,封滩育草,退茶还林。先后投资400余万元,重点对九曲溪两岸、居民拆迁安置点、主次入口、九曲溪漂流码头等重要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种植桂花等阔叶风景树30余万株,新增绿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第15篇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保安全,实现目标,提升效益,树立形象,探索规律”指示精神,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原则,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接待服务质量,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喜庆、欢乐、祥和、团圆的国庆、中秋假期。

二、工作重点

(一)确保旅游安全

做好“十一”、“中秋”假日旅游安全工作,对于维护假日期间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市安委办、市假日办的统一部署,9月中旬,组成8个联合督查组,围绕旅游、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建筑施工、中小学校校舍、食品安全、水利设施、地质灾害、景区景点、古民居、古建筑等安全防控情况,各部门应急值守、应急队伍和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情况等,对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2.加强游客密集场所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交通集散地、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大型游览游乐设施、旅游餐饮场所等游客密集场所,实行重点安全检查,严格“十一”、“中秋”假期各类节庆活动审查和监管。

3.加强旅游交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旅游车辆运营监管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查非法运营和违规违章驾驶行为。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加强运力保障、安全监管和客流疏导,做到安全有序运营,避免大规模游客滞留。

4.加强对经营漂流等特种旅游项目的经营企业的管控。严格经营许可准入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或在景区(点)内擅自开展漂流、竹筏摆渡等旅游项目。

5.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主动应对流感疫情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6.加强预警反应和应急准备。重点针对交通拥堵、灾害天气、地质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预警提示和应急准备。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卫生、气象、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并开展预案演练、现场疏导和人员安检等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加强宣传营销

抓好宣传营销工作,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

1.宣传部门要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形势、消费热点,组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制定旅游宣传计划,主动为媒体提供相关线索和信息,创造良好的采访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舆论导向、引导消费、规范行为等方面作用,大力宣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等新业态产品,突出“假日旅游、百花齐放”主题。

2.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9月中旬参加天津**中国旅游产业节、宁波旅游节、扬州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会议和厦门旅博会的平台,积极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十一”黄金周**旅游最新信息,提前炒热市场。围绕“共庆祖国六十华诞,共享中秋团圆佳节”的主线,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内涵突出、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活跃假日旅游市场,营造节日祥和氛围。要大力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健身康体旅游等产品,倡导健康有益的假日休闲生活。积极引导自驾游、探险游、自助游等个性化旅游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出游需求。

(三)提升服务质量

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1.各窗口单位要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文明服务、精细服务、快速处理投诉服务、出游信息服务和散客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方便居民假期出游。各旅游企业要制定假日旅游接待方案,加强仪容仪表、规范操作、文明服务的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工作职责,高标准完成接待服务工作。

2.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假日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哄抬物价、“零负团费”、以次充好、强迫消费和违规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3.广泛开展规范全市宗教旅游场所燃香等提升文明素质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性消费,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9月10-18日)

主要内容:①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十一”黄金周、“中秋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②完善市、区县、涉旅企业三级假日旅游协调机制。③召开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会议。④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和广泛动员,细化工作安排,责任到人。⑤各成员单位排定值班表并上报市假日办。

(二)准备阶段(9月19日-29日)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安全督查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在黄金周前对安全工作进行补缺补差,整改到位。②启动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各区县假日办、**风景区假日办、各景区(点)、旅行社应按规定及时向市假日办报送旅游接待情况与客房预订情况。③推荐全市黄金周旅游新产品、有关节庆活动、旅游消费温馨提示。④公告市、各区县和**风景区旅游投诉电话。⑤印制市假日办假日值班表并报全国、全省假日办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区县假日办值班表收集汇总完毕。各区县核定上报的监测景区(点)旅游接待量统计表汇总完毕。⑥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有关成员单位按照市假日办制定的黄金周督查安排表做好节前督查工作,并于9月28日下午前将督查情况报市假日办。

(三)实施阶段(9月30日-10月8日)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全部按职责到岗,工作安排全面到位,各相关负责人靠前协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②假日值班电话和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遇新情况、新问题,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汇报并积极受理,妥善处理。③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宣传报道及旅游统计信息工作。全市旅游信息及黄金周旅游工作简报一日一报;全市旅游统计信息每日在**市旅游网上。④**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随时准备启动。⑤优质高效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四)总结阶段(10月10日前)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在黄金周后要对黄金周旅游工作运行、市场分析、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并于10月8日下午5时前报送市假日办。②市假日办汇总并形成综合材料,报国家、省假日办和市委、市政府。

四、职责分工

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根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切实做好假日旅游各项工作。

1.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安全、市场秩序、社会治安、旅游接待、游客集散地和景区(点)经营秩序的管理;按照9月22日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结合区县、管委会各自特点,黄金周期间要在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重要景区(点)设立咨询服务台,及时提供服务咨询,受理旅游投诉,维护现场秩序。咨询服务台设计要美观,在辖区内要统一样式,委派精通业务的同志提供服务,此项工作须在9月29日前完成,9月30日开始启用。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市内外主流媒体,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形势、消费热点等加大报道力度,并统筹安排黄金周前后新闻宣传报道和重要新闻媒体接待工作;配合市假日办做好旅游市场督查、检查的宣传报道工作。

3.市旅委负责假日协调中心、统计预报中心、投诉受理中心、全市导游员、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旅游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实施。市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负责旅游市场检查和投诉处理。

4.市公安局负责全市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及全市境内旅游公路的道路畅通和道路交通安全、城区和游客集散地及景区(点)停车场的秩序管理工作;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行拉客、机动车辆追客等行为,特别是对桑拿浴室、洗脚屋、美容厅、茶楼等场所的骗客宰客行为引发的治安案件进行重点打击;负责全市社会治安秩序、社会稳定以和各类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三轮车管理;牵头负责滨江路(老街段)沿线秩序管理,车辆疏导,制定实施方案,并于9月28日前报市假日办。

5.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各类营运车辆的有序管理、有序调度、市内旅游公路的道路畅通和各类汽车站、码头、水上交通的安全、秩序、调度管理工作,特别对非法营运、站外揽客、转卖乘客、乱停乱放、乱收费的运输车辆进行打击;负责全市营运车辆、运输市场秩序和游客紧急疏导应急处置预案的制订和实施,确定专人每日向市假日办按时报送车辆运营和游客出游统计报表;负责市长运公司二期应急停车场的启用;负责市长运公司咨询服务台的设立,于9月29日前完成,9月30日开始启用。。

6.市卫生局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全市宾馆、饭店、餐馆及饮食摊点、排挡等公共场所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急救中心的快速高效运转;负责全市突发性公共卫生、食物中毒和重大伤亡事故的医疗紧急救护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7.市安监局负责全市各类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牵头负责特种旅游的安全;牵头负责全市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和实施。

8.市质监局负责全市各类产品质量和特种设施设备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9.市林业局负责森林防火安全工作。

10.市工商局负责维护全市的市场经营秩序和中心城区集散地的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打击黑社黑店、流动叫卖、尾随兜售、乱设摊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短斤少两等行为。

11.市物价局负责全市酒店房价、商品价格和旅游价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不执行明码标价或低价恶性竞争谋取暴利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12.市文化局负责全市公共娱乐场所、文物古迹、网吧的安全和经营秩序管理工作,打击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欺客宰客不法行为。

13.市建委负责中心城区亮化、绿化、建筑工地施工安全、供水安全、公交车的营运安全;负责横江桥应急停车场的启用。

14.市国土局负责全市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和景区(点)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

15.市气象局负责全市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并将每日的气象预测、预报,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

16.市城市执法局负责全市的市容市貌、摊点整治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17.市规划局做好中心城区停车场的规划。

18.市文明办负责全市文明创建、旅游环境优化、节庆氛围营造工作。

19.市农机局负责对全市农用车辆、拖拉机等进行管理,严禁农用车、拖拉机超载、超速行使,对农业专用机械车辆非法载客运输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20.市药品监督局负责全市宾馆、饭店、餐馆、饮食摊点、排挡等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及全市药品、保健品的质量管理和安全,对药品、保健品批发、零售商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21.市商务局负责监测全市重要商业网点、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和社会餐馆经营情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2、市统计局做好旅游统计监测工作。

23、团市委负责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景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游客集散地开展志愿服务。

24.**机场分公司负责机场安全工作,每日将机票预订、航班增减和包机等情况,及时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

25.**火车站负责火车运行、旅客疏导分流和站内安全工作,每日将车票预订、列车和专列增减等情况,及时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确定专人向市假日办按时报送黄金周有关统计报表。

26.**供电公司负责全市的供电、用电安全工作。

27.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全市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畅通,并向进入**市外地移动、联通用户,节庆欢迎短信、温馨提示信息。

五、四点要求

1.落实值班制度。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全面落实假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到人,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及时受理旅游投诉。

2.做好旅游统计。各区县假日办、**管委会假日办、各景区(点)和旅行社,要认真落实“**市黄金周旅游统计制度”,加强假日旅游期间旅游统计工作,按时向市假日办填报有关报表和分析材料。

3.加强假日督查。对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黄金周旅游工作部署、执行情况,市假日办联合市安委办进行重点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4.报送假日总结。黄金周结束后,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注重挖掘和提炼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将书面材料及时报送市假日办。

附件:1.市、区县、涉旅企业三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示意图

2.责任单位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