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重塑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6-78岁;平均(49.4±2.5)岁。本组病例的疾病类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高血压脑出血35例。对于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在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压疮评估,特别是对于重症及高龄患者应评估病情,意识状况,肢体功能情况,全身营养状况,同时加强皮肤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部、耳后、颈部、胸背部及四肢等处有无明显的挫伤、擦伤、裂伤、皮疹、水肿、淤斑、脓包、红肿、硬结、关节畸形及四肢末端血液循环等,在护理记录中对于患者的皮肤检查结果进行如实描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压疮评估表,然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压疮的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

3 护理措施

3.1 科室内针对易发压疮的长期卧床患者的管理措施

3.1.1 健全压疮管理制度:科内使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模式。对于有高发压疮危险的患者,要求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天天查,特别是骨突部位,耳后,枕后,肘关节,脚踝等。

3.1.2 强化科内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重视。

3.2 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3.2.1  一般处理,必须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与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对于污染床单必须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因潮湿而刺激患者的皮肤,使用尿布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布垫平,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现象,并根据情况予以更换。对于表现出情绪烦躁的患者,应及时使用床栏,必要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每隔2h松解1次,间歇15-30min,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擦伤等意外事故[2],避免给压疮的发生带来机会。

3.2.2 减轻皮肤的受压,避免患者的皮肤摩擦,护理人员在注重保持患者所住病床床整、干燥的同时,应注意防止患者皮肤的摩擦,可以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充液软枕,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家属在递送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3.2.3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尿,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患者大小便后及时予以温热水擦拭,汗出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干净衣物。

3.2.4 及时翻身:护理人员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每隔1-2h翻身一次、扣背一次,水肿、过度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以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患者在单人翻身时可以采用“三步翻身法”,避免拉、推、拖等动作,以有利于减轻因逆行阻力而产生的摩擦,防止患者出现皮肤折叠或擦破的现象。在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翻身的角度,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皮肤受压处的颜色。对于刚刚发红的皮肤及时翻身后30分钟,该处皮肤可以恢复,时间过长应按压疮处理。

3.2.5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并且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血液供应,特别是骨突部位及长期受压的部位。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营养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嘱咐患者积极补充营养,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与高维生素的食物,应注意易消化、清淡,必要时予以鼻饲或者静脉给药,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3.2.6 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必须经常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定时使用正红花油或50%酒精按摩患者的全背及受压处,以达到通经活络与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强患者皮肤抵抗力的作用。在患者擦浴后,使用正红花油对于患者骨突处的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降低局部皮肤的能量消耗。也可以运用中医进行局部按摩或贴敷中草药。

3.2.7 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皮肤的受损。

3.3 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压疮情分期,再给以相应的处理。

3.4 加强健康教育: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意识到压疮发生后带来的精力、物力、才力支出。让家属协助患者早期,全面的功能锻炼,尽早起床活动,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讨论

压疮要是指人体的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出现缺氧、局部持续缺血、血液循环受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水疱溃疡、坏疽等症状。压疮见于神经科昏迷及瘫痪的长期卧床患者,通常发生于患者的骨质凸出部位,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根部等。神经科患者以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加之手术创伤大,患者在长期卧床中,多数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功能降低等情况,发生压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在神经科内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必须将预防压疮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及皮肤情况等,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在本院神经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生压疮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由此可见,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压疮,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邹孔敏,周芸.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00-102.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褥疮;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27-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61

褥疮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等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性病变,其多是由局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进而诱发组织细胞持续性缺氧所致[1]。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但影响固有疾病的康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甚至诱发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褥疮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并发褥疮病例共60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褥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8~87岁,平均(83.4±6.8)岁;卧床时间1~13年,平均(6.3±0.8)年;褥疮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7例,Ⅲ期及Ⅳ期共15例;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股骨头坏死6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疾病13例。

1.2 褥疮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褥疮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将褥疮分为瘀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Ⅱ期)、浅度溃疡期(Ⅲ期)及溃疡期(Ⅳ期)四期。

1.3 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状况,对60例长期卧床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多会伴随大小便失禁,并且褥疮常会散发出异味,患者难免会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耐心为老人讲解褥疮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加强饮食指导及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鼓励患者多食鱼、肉、新鲜蔬菜及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2 h/次。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和皮肤颜色变化,针对患者易发生褥疮的身体部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垫气圈、棉垫等),每日要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1.3.3 褥疮各分期护理干预措施 (1)Ⅰ期护理方法:将爽身粉或炉甘石涂抹于皮肤肿、红、热、痛或麻处,以减少局部摩擦。严禁为患者按摩,避免软组织损伤恶化[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2)Ⅱ期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创口,以避免创口继续恶化扩大。患者若出现水疱,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于水疱边缘行消毒工作后,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出,将碘酊(2%)涂抹于创面,配合使用红外灯照射创面进行杀菌,最后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3]。在整个水疱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疱表皮的完整性,以避免发生水疱感染。(3)Ⅲ期和Ⅳ期护理方法:患者创口行常规消毒后,将磺胺嘧啶因软膏涂抹于患者创面,并配合红外灯照射杀菌,3~4次/d,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创面的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褥疮各分期症状改善情况,对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Ⅰ期: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或麻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以患者皮肤肿、红症状消退,热、痛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无任何改善为无效。(2)Ⅱ期: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为痊愈;以渗出消失,患者皮肤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显效;以患者渗出、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3)Ⅲ期和Ⅳ期:以患者溃疡结痴并脱落,皮肤局部组织得到修复为痊愈;以患者溃疡结痴为显效;以患者溃疡面积有所减少为有效;以患者溃疡无任何好转,甚至溃疡程度出现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6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59例,总愈显例数为53例,其中Ⅰ期愈显率为96.4%,总有效率100%;Ⅱ期愈显率为88.2%,总有效率100%;Ⅲ期和Ⅳ期愈显率为86.7%,总有效率93.3%。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经治疗、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前1 d,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2例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8.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褥疮在老年病患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皮肤代谢功能较低,加之有些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导致老年患者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4-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褥疮防治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护理等宣教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褥疮防治的认识,促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同时还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患者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加强褥疮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根据褥疮发病各阶段的病理特点,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0,27(7A):987-988.

[2]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31-132.

[3]易容.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1-152.

[4]蒋琪霞,李倩,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17.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病人;褥疮;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5-02

1 褥疮的定义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与压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2 褥疮的好发部位

褥疮易发于受压部位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部位,不同卧位受压部位不同。常见发生于以下部位:

2.1 平卧位:易受压部位有枕后、肩胛骨、手肘、骶尾部、脚跟。

2.2 侧卧位:易受压部位有耳廓、肩峰、髋部、内外膝、内外踝。

2.3 俯卧位:易受压部位有额头、下颌、肩峰、、腹部、膝部、脚趾。

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病人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随之降低,容易发生褥疮,但只要护理措施得当,就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有效地间歇性解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应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3.1 避免和解除局部长期受压,指导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鼓励能翻身者勤翻身,对不能自由翻身者协助翻身,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抬起,避免拖、拉、推的动作,白天2小时翻身1次,晚上不超过3小时,翻身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易受压部位,在肌肉包裹较薄的骨隆突处垫以海绵垫、气圈或褥疮垫[1]。

3.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及时更换,不可让病人皮肤直接卧于橡胶单。不可使用掉瓷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3.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用50%的酒精按摩,以手掌大小鱼际部分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向心方向按摩,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每次按摩约3至5分钟。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2]

3.4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长期卧床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膳食,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补力,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给予静脉营养。

4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褥疮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褥疮的分期及护理

4.1 淤血红润期。此期病人开始出现红、肿、热、痛、麻木感。此期要及时去除病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局部再度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2 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表皮有小水泡形成,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外敷厚实的滑石粉防止破裂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者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呋喃西林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3]

4.3 溃疡期。轻度溃疡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度溃疡者,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此期处理原则是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湿敷料,保持伤口湿润,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除以上褥疮的分期护理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由于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被遗弃感、孤独悲观、依赖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临床中针对病人出现的以上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合适的方法,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5 小结

长期卧床病人因体质衰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褥疮。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杜绝褥疮,重在预防。要做到“五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发扬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医疗护理使命。对已发生的褥疮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冯正仪,胡永善,等.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状况调节及护理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88.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 尤其多发于卧床患者, 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形成致死的肺动脉栓塞(PE)。现将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创伤骨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 收治的患者612例,针对DVT的预防措施得当,共发生30例DVT。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预防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12例, 其中男398例, 女214例, 年龄12~91岁, 平均55岁;其中石膏固定术129例, 骨牵引97例, 手术386例。分别伴有高血压病68例, 冠心病32例, 糖尿病59例, 吸烟患者212例, >60岁126例。

1. 2 方法 加强预防, 综合评估患者, 确定高危人群, 从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

2 结果

本组例患者, 有3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4.9%, 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 患肢肿胀消退, 未发生肺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

3 预防及护理

3. 1 入院后评估 除骨科常规检查外, 注意检查血常规、凝血系列及血浆D-二聚体等, 了解有无高危因素, 必要时行彩超、多层螺旋CT检查等, 排除术前心脏、腹部、盆腔及其他部位有静脉血栓。

3. 2 心理护理 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心、肝、肺、肾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 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3 健康教育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抽烟、下肢静脉曲张及出现休克的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向患者讲解DVT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它的危害, 才能积极配合治疗。戒烟, 合理饮食,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尽早功能锻炼, 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 预防DVT的发生。

3. 4 机械预防 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气压治疗)及弹力袜等, 利用机械原理使下肢静脉受压,增加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滞留,降低DVT的发生。长期卧床患者建议尽早行气压治疗;同时选择合适的弹力袜等预防DVT的发生。

3. 5 护理措施 全面了解病情, 详细观察并记录肢体皮肤温度、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皮温过高或过低、末梢循环差等等, 及时向医师报告。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护理 Fracture; Complication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2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病的诊断率及人们对骨折复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手术治疗在骨科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再加上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抵抗力下降,加之排痰不畅,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常会引起的并发症有:恶心、头晕、褥疮、泌尿系感染(主要是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废用综合征。如果不及时防护,可能给患者带来难以言语的不便和痛苦。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骨折术后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根据珠海某三甲医院骨科2012年十月份共收病人:50人。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护理,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让我们先来了解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首先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十月份各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上面这个图表我们很清楚知道骨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很高,为了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里努力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好转。相关护理措施如下:

2 护理措施

2.1 作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多见于一些老年人群和长期卧床的患者,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纤毛的活动,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某些创伤,使胸壁和膈肌的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咽喉内黏液不易咳出,肺内分泌物引流不佳,易使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导致肺部感染[2]。此类病人室内温湿度要适中,空气清新,指导病人作好深呼吸。常有两种方法,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拍背的方法【由下向上,由内向外】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一般2小时一次。早日下床进行功能锻炼。

2.2 预防泌尿系感染。防止尿潴留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老化,膀胱渐渐丧失支持的弹性组织,膀胱小室形成,残余尿量增多,有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进行导尿及膀胱冲洗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会阴消毒及管道护理。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或用艾条灸关元、中极穴,每次20min。病人不能自解小便时,可针灸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留针20min。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根据病人的生活情况制定好饮水计划,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

2.3骨折部位感染护理

固定好病人牵引弓、支架、石膏等,使牵引弓等器械不能左右移动造成感染。保持牵引针孔、支架眼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定期为骨折部位换药,一周以内每天换药,一周后隔一天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静脉给予支持治疗。

2.4 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2.4.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1]

2.4.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Tegaderm)、保护敷料来预防。

2.4.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次喷局部皮肤。

2.4.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2.4.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2.5预防关节僵硬护理措施

2.5.1骨折外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引流管敷料等情况,严格消毒隔离,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

2.5.2 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功能锻炼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2]。因此在进行各种护理前要与患者讲明关节僵硬的利害关系,耐心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不恰当不得法,操之过急或怕疼痛不敢屈膝、均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正确的饮食休息护理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3 总结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护理措施也在不断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越来越突出,这无疑减少了很多医疗纠纷,也同时防范了很多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开展以后,大大的减少甚至消失了相关的并发症。总之,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经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要加强引导和注意,此外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和家属共同配合,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亚哲.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7:137.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范围: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卧床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人,女患者8人,患者的年龄在50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2±11.87)岁;试验组中,男患者9人,女患者9人,患者的年龄在49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4±12.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卧床的患者,勤翻身,每天勤擦洗,皮肤发红的组织,空隙处垫软海绵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给予患者足够热量[2]。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1)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发生。(2)对患者悲观和紧张情绪进行疏导,防止不良情绪引起身体平衡失调,内环境紊乱,发生压疮。(3)加强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护理后压疮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完整性被破坏,受损区域有疼痛感等;压疮Ⅰ度:压疮初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皮肤颜色改变,出现局部性红斑;压疮Ⅱ度:局部静脉淤血,真表皮层损伤或坏死,出现粉红色的伤口创面,有完整的水疱;压疮Ⅲ度:疼痛感加重,水疱扩大破溃,全层组织缺失,有腐肉存在;压疮Ⅳ度:感染逐渐扩散,甚至深达骨面,常常有伤口潜行和隧道[3] ;不明确期:全层组织缺损伤口变色,伤口面有焦痂,看不清伤口底部。总发生率=(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Ⅰ+Ⅱ+Ⅲ+Ⅳ+不明确期)/N*100%,(N=27)。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共发生压疮12例,压疮总发生率为66.67%;试验组预防护理后共发生压疮7例,压疮总发生率为38.89%,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严峻,住院率也不断增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治疗中常并发压疮等疾病。因此,能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的重点。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 on the recovery of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Method:178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devity of the patients ID,8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s in addition to regular nursing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regular treatment and nursing monitoring,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nursing care of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func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Long-term bedridden; Body function recovery;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

医院住院患者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很多,尤其是在ICU、C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及各专科重症监护室[1]。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同时,伴有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频率高[2-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来临,老年人医疗、保健、护理等问题凸显,与年龄相关疾病年患病率渐增,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4]。长期卧床患者丧失自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生命质量基本为零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负担[5]。由于人的老化、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原则首先采取“维持基础生活护理和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重点是要解决患者的心理、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等[6]。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只要对其制定周密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减轻他们的痛苦,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7]。本研究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长期卧床患者178例,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9例,其中观察组男51例、女38例,年龄40~73岁,平均(61.25±12.42)岁;卧床时间20~38 d,平均(27.8±2.5)d;对照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42~75岁,平均(62.17±13.09)岁;卧床时间22~40 d,平均(27.1±2.2)d。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感觉性失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2)加强翻身,更换不同体位;(3)大小便护理,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保持胃肠功能;(4)安全护理,防跌倒、坠床、烫伤、损伤(感觉障碍);(5)心理护理―抑郁,关爱患者,亲人陪伴―亲情是最大的支持;(6)饮食护理:按需要量给予营养支持,补充机体生理需要的热量;(7)协助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指导,病情稳定后给予常规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1)支持性心理干预:由知识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照顾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对于掌握欠佳者给予个性化的讲解,结合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及面临的具体问题详细的解释。患者长期卧床,突出的心理表现是恐惧、焦虑、悲观、孤独、压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告知其疾病常识,并传授健康知识,用心与患者沟通,缓解其心理障碍[8]。启发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认识自己有利的方面,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并介绍其他住院患者战胜疾病的实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与疾病抗争。对照顾者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所处环境,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每周组织一次交流会,谈谈照顾者在陪护期间睡眠不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增加等所导致各种身心不适感。解释恐惧不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机体的影响,指导照顾者每天进行放松训练[9]。并加强与患者家属人员的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鼓励家属经常探视、关心,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10]。(2)皮肤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常规进行Braden压疮评分,皮肤极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d,高危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d,轻中度危险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周,根据患者皮肤压疮评分的情况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病床单清洁、平整、干燥。长期卧床患者机体功能及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也逐渐降低,极易发生褥疮,老年患者皮肤胶原纤维萎缩,弹性降低,对外界的敏感性减弱。用温水为患者擦洗皮肤1~2次/d,擦洗完后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局部受压,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气垫、水褥等,还可使用羊皮垫,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翻身,以改善受压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的压力,利于静脉回流,以杜绝褥疮的发生。(3)卧床体位护理干预:一般患者的体位应变换2 h/次,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第一是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膝关节下方垫1个枕头,防止膝关节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1沙袋,防止髋关节伸展、外旋。第二是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外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第三是坐位训练:早期生命体征稳定者应尽早使患者坐起,这样可防止肺内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坐起时间以增加5~10 min/次为宜,坐位时给予患侧支撑。第四是被动运动:缓慢而持续的牵伸痉挛肌,不断地给予按摩,让患者身心放松,反复进行,使痉挛暂时得以缓解。第五是主动运动:引导患者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主动性活动,既抑制了异常的姿势反应,又使肢体的痉挛得以缓解。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手膝四点站立、跪立位、坐位的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减轻痉挛程度[11]。(4)功能锻炼干预:给患者四肢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2~3次/d,通过充气与放气的过程使得人体血管和肌肉扩张和伸缩,用压力按摩血管和肌肉,能有效的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肢体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5)日常生活训练:随着患者病情好转,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逐步扩大:①让患者在床上学习如何来回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至起床、上下床;②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③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上厕所或使用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等。

1.3 评价标准 (1)采用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12]。(2)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3]。(3)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总分计为100分,包括上肢功能33项,计66分,下肢功能17项,计34分。分值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总分计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1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SPS 17.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差异者采用LSD两两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理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受伤,患者遵医嘱或者由于患者角色强化以及家属的心理,患者自然地就会被安排或自我安排卧床休息[15]。长期卧床多患有中风、偏瘫、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将导致患者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病情的恢复具有不利的影响。长期卧床的不良反应已经得到广泛认识、研究,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长期卧床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的下降,尤其是经过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地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障碍。

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等,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所致的不良后果。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缩短卧床时间。本研究中经过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经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与杨凤玲等[18]研究报道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肌力的恢复速度和避免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是一致的。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09-02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意外创伤以及各种慢性疾病,导致部分病人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卧床病人护理不当,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在病人的康复中犹如一只拦路虎,可使病人康复停滞不前。因此,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变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2例 男58例, 女44例,年龄34 -86.岁,其中患脑血管病79例,意外创伤骨折23例,本组入院后实施绿色护理及预防指导,以患者感到生理、心理舒适,不发生并发症为目标。

1.2 方法 对102例患者实施绿色护理。

1.3 结果 采用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改善,住院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人体呈卧床姿势时,呼吸能力直线下降,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逐渐在肺部堆积,不仅影响呼吸,也容易导致各类感染,引发肺炎。①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 ℃,湿度应50%~60%为宜,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 h。②做好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 卧床病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腺分泌减少,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为口腔内细菌的量增殖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每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2次口腔护理很重要。③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实施要点有: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曲膝,上身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双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④ 采用肺部物理治疗措施,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物理治疗是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的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 ⑤ 叩击与振动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肺内振动目前是比较新型的肺部振动排痰法,可通过仪器将高流量气体伴随大量气溶胶状物体经口腔快速进入肺内,达到肺内振动,痰液松动。⑥引流 将患者至于特殊的,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野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临床上较多用的几种卧位分别为直立位、俯卧位、侧卧位,有研究曾从解剖学方面对引流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一系列卧位改变(仰卧位、45度侧卧位、俯卧位)的效果好于任何单一的。特别是对那些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选用10度向右倾斜的仰卧位以及在患者一般状况下使用45度俯卧位伴头抬高45度可以有效清除肺底部的分泌物。当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还可给予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有利于排出痰。 ⑦ 运动疗法通过重力作用,运动疗法可以维持或恢复液体在人体内的正常分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等。长期卧床完全不能移动者,可选择小幅度持续性转动疗法。转动时可应用左右翻转的病床,两侧倾斜的幅度为35~40度,达到胸肺部引流的效果。可以在床上移动患者,鼓励和辅助其做一些主、被动运动。⑧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张力,改善呼吸功能。例如每天指导卧床病人定时做缩唇呼气,腹式呼吸锻炼,增强呼吸功能。

2.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因不习惯床上排尿,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防止感染的措施:①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②.病人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时,也可以让病人听流水声诱导排尿。③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④小便排完时用温水清洁会。⑤固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⑥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述疾病常识,急性尿路感染病人要坚持治疗,在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要服药3-5天,并继续每周做尿常规检查,连续2-3周,对伴有糖尿病病人,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2.3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使病人舒适。②定时协助翻身,变更每2小时1次,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轴线,平直、勿扭转,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处,以改善血循环,用5%的酒精按摩。③注意皮肤的保护,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2次,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用爽身粉或滑石粉,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以保护和皮肤,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④卧气垫床或加用海绵垫、气垫圈保护皮肤,不可拖拉病人,以免皮肤破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4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①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最好每天早饭后定时排便,只要坚持养成定时排便,即可逐渐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习惯后则能按时排便。 ②养成集中精力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看书报电视抽烟等,消除一切分散诱发便意及延长排便时间的不良习惯。③不能忽视便意,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便可引起或加重便秘。.④按摩:病人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0分钟,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⑤病人饮食粗细搭配,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及饮足够的水,以使粪便松软利于排出。

2.5 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如果血栓脱落,则可能沿血管运动,造成重要脏器的堵塞,造成严重后果。.护理措施:①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避免膝下垫枕或调节病床单纯抬高局部,以免阻碍静脉血液回流。②告诉病人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治疗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穿合适的弹力袜并保持各部压力均匀,嘱勿擅自停用,并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压痛。③保持低脂饮食。④如有需要溶栓治疗的病人,要保护好静脉血管,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每天复查凝血时间,经常检查病人肢体是否有肿胀、炎症、深部肌肉压痛、皮肤发绀静脉怒张等情况。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及引起血栓脱落,必要时可用缓泻剂。.⑥鼓励病人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

2.6 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因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良,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出现肌肉萎缩是肢体长期缺乏活动所致。护理措施:依病情不同采取相应训练方法:①关节固定者,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肌肉锻炼;无关节固定时注意关节活动训练,并进行等张肌肉收缩,抗阻力训练。②以伸展运动为主,配以坐力训练来锻炼背部肌肉,有利防止腰背部肌肉萎缩,防治脊柱骨质疏松。③病情允许时应进行站立负重训练,研究表明,截瘫或偏瘫病人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静立,能防止或减轻费用性疾病发生。④行走训练必须在病情允许时,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后并有适当保护措施下进行。⑤利用双拐或单拐等训练站立和负重,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最后到原地踏步练习、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联系等,防治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促进康复。

3 结论

绿色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268.

[2]慢性病病人的家庭护理及保健/杨青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 154-158.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8月收治78例长期卧床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40岁30例,50~69岁45例,≥70岁3例,平均46岁。既往均无静脉血栓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护理组38例,强化护理组40例。经X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从患者入院当天随访观察至治疗后8周。判断是否有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诊断标准依据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2002年颁布的静脉血栓防治指南,并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查。

结 果

强化护理组DVT发生率2.5%,较传统护理组15.8%低(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护理组40例中,1例71岁男患发生下肢有症状性DVT,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股静脉DVT形成,转入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下肢有症状性DVT发生率2.5%。传统护理组38例中,发生DVT6例,DVT发生率15.8%,其中1例73岁男患、3例40~69岁男患,均为下肢有症状性DVT;2例40~69岁女患为无症状性DVT,及时发现后给予专科治疗;6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

常规护理措施:①凡年龄>40岁的长期卧床患者,需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的长期卧者,以及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长期卧床患者,均属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予严密观察。②做好高危人群宣教。③一般护理。

强化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同传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循序减压弹力袜(GECS):为无GECS使用禁忌证的长期卧床患者选择合适的长统GECS(膝上型,至大腿根部),每天观察下肢与袜子周长的配合度,保证不发生折叠,并使脱掉GECS时间3次/日,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长期卧床; 身体功能恢复; 系统化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 on the recovery of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Method:178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devity of the patients ID,8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s in addition to regular nursing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regular treatment and nursing monitoring,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nursing care of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func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Long-term bedridden; Body function recovery;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

医院住院患者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很多,尤其是在ICU、C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及各专科重症监护室[1]。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同时,伴有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频率高[2-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来临,老年人医疗、保健、护理等问题凸显,与年龄相关疾病年患病率渐增,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4]。长期卧床患者丧失自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生命质量基本为零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负担[5]。由于人的老化、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原则首先采取“维持基础生活护理和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重点是要解决患者的心理、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等[6]。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只要对其制定周密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就能有效减轻他们的痛苦,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7]。本研究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长期卧床患者178例,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9例,其中观察组男51例、女38例,年龄40~73岁,平均(61.25±12.42)岁;卧床时间20~38 d,平均(27.8±2.5)d;对照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42~75岁,平均(62.17±13.09)岁;卧床时间22~40 d,平均(27.1±2.2)d。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感觉性失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2)加强翻身,更换不同;(3)大小便护理,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保持胃肠功能;(4)安全护理,防跌倒、坠床、烫伤、损伤(感觉障碍);(5)心理护理―抑郁,关爱患者,亲人陪伴―亲情是最大的支持;(6)饮食护理:按需要量给予营养支持,补充机体生理需要的热量;(7)协助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指导,病情稳定后给予常规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1)支持性心理干预:由知识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照顾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对于掌握欠佳者给予个性化的讲解,结合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及面临的具体问题详细的解释。患者长期卧床,突出的心理表现是恐惧、焦虑、悲观、孤独、压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告知其疾病常识,并传授健康知识,用心与患者沟通,缓解其心理障碍[8]。启发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认识自己有利的方面,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并介绍其他住院患者战胜疾病的实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与疾病抗争。对照顾者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所处环境,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每周组织一次交流会,谈谈照顾者在陪护期间睡眠不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增加等所导致各种身心不适感。解释恐惧不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机体的影响,指导照顾者每天进行放松训练[9]。并加强与患者家属人员的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鼓励家属经常探视、关心,以平静、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10]。(2)皮肤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常规进行Braden压疮评分,皮肤极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d,高危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d,轻中度危险患者进行Braden压疮评分1次/周,根据患者皮肤压疮评分的情况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病床单清洁、平整、干燥。长期卧床患者机体功能及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和弹性也逐渐降低,极易发生褥疮,老年患者皮肤胶原纤维萎缩,弹性降低,对外界的敏感性减弱。用温水为患者擦洗皮肤1~2次/d,擦洗完后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局部受压,在患者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气垫、水褥等,还可使用羊皮垫,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翻身,以改善受压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的压力,利于静脉回流,以杜绝褥疮的发生。(3)卧床护理干预:一般患者的应变换2 h/次,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第一是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膝关节下方垫1个枕头,防止膝关节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1沙袋,防止髋关节伸展、外旋。第二是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外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第三是坐位训练:早期生命体征稳定者应尽早使患者坐起,这样可防止肺内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坐起时间以增加5~10 min/次为宜,坐位时给予患侧支撑。第四是被动运动:缓慢而持续的牵伸痉挛肌,不断地给予按摩,让患者身心放松,反复进行,使痉挛暂时得以缓解。第五是主动运动:引导患者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主动性活动,既抑制了异常的姿势反应,又使肢体的痉挛得以缓解。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手膝四点站立、跪立位、坐位的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减轻痉挛程度[11]。(4)功能锻炼干预:给患者四肢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2~3次/d,通过充气与放气的过程使得人体血管和肌肉扩张和伸缩,用压力按摩血管和肌肉,能有效的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肢体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5)日常生活训练:随着患者病情好转,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逐步扩大:①让患者在床上学习如何来回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至起床、上下床;②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③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上厕所或使用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等。

1.3 评价标准 (1)采用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12]。(2)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3]。(3)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总分计为100分,包括上肢功能33项,计66分,下肢功能17项,计34分。分值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总分计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1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SPS 17.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差异者采用LSD两两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理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受伤,患者遵医嘱或者由于患者角色强化以及家属的心理,患者自然地就会被安排或自我安排卧床休息[15]。长期卧床多患有中风、偏瘫、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将导致患者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高。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病情的恢复具有不利的影响。长期卧床的不良反应已经得到广泛认识、研究,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长期卧床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的下降,尤其是经过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地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障碍。

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等,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所致的不良后果。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缩短卧床时间。本研究中经过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经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与杨凤玲等[18]研究报道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肌力的恢复速度和避免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是一致的。

本研究通过对长期卧床患者制定周密的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措施,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皮肤护理干预、卧床护理干预、功能锻炼干预,有效减轻他们的痛苦,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系统化护理干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产生良性发展趋势,明显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让长期卧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加,每天活动度增加,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个人尊严。

参考文献

[1]李金玲.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4):104-105.

[2]许方慧,杨新爱,刘朝晖.35例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217-218.

[3]朱晓萍,陈洪波,武变兰.对39例长期卧床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31-932.

[4]张洁.基础护理在长期卧床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9):1431-1432.

[5]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第4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64-67.

[6]张丽娟.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90-91.

[7]陈玲.长期卧床病人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81-882.

[8]王变娥,高颖.浅谈内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的特点[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0):1206-1207.

[9]孙亚超.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4):298-300.

[10]王法欣.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12.

[11]胡晓,黄署荣,衣国华.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6,4(9):31-32.

[12] Zung W W K.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6(12):63-70.

[13] Levi L,Anderson L.Psychological stress:population,environment,and quality of life[M].New York:Spectrum Publication Halsted press,1975:74-79.

[14]高天虹,张磊,薛有平.早期康复护理对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141-143.

[15]陈灏珠.默克老年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6-254.

[16]陈茜,叶敏.老年卧床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05-806.

[17]杨雄辉.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53-154.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1篇

【摘要】:探讨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学在骨科临床上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本文介绍了对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心理护理。

【关键词】: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骨科病人多数为突然遭受外界各种意外,而导致骨伤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肢体活动受限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

2 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

2.1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2 对发生便秘的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

2.2.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结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2.2.2 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适当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对术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服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排便当日清晨空腹饮热茶大约300ml,以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2.3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阳台外面设防护栏,病区走廊内设置扶杆供年老体弱者扶助,地面不可太湿,卫生间有防滑警示。小儿、老年患者要有陪护、睡眠时加床栏防护。定时检查评价呼叫系统、地面、病床、床栏、轮椅、平车卫生间等环境设施、病人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拐杖、助行器、夜间照明等各个环节,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预案并抽查。检查目标患者有无掌握预防意外跌倒、坠床的方法。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造成医疗纠纷。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 骨折卧床 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70-01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由于老龄患者的骨质密度的疏松,所以简单的碰撞就能导致患者的骨折。但是老年患者的各种生理机能的减退以及脏器的衰弱,老龄患者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骨折患者卧床长期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注意临床的护理措施,以便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6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7月―2011年5月86例的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本组观察的患者,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龄在57-78岁,平均年龄为(67.2±5.2)岁,骨折的类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32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25例,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16例,踝骨骨折的患者有13例。其中保守治疗的患者有6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1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发生骨折长期卧床时,会常常感觉恢复不良以及各种焦虑患者时恐惧担心的心理因素产生,此类患者不容易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态度和蔼的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使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同时嘱咐其家属在出院后多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避免患者情绪低落,影响患者的恢复。

1.2.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下肢骨骨折,导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各种各种并发症,因此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

1.2.3 褥疮的预防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血液供应功能较差,而且由于保守治疗时采取牵引治疗容易损伤皮肤,加之患者的不能活动,较易导致褥疮的产生。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时的给予患者采取翻身护理,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皮肤的红肿或者颜色的改变等,指导其家属合理的按摩老年患者经常受压的位置,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同时及时地更坏患者的床单,保持患者卧床的干净以及清洁,防止细菌的污染,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出现大小便不能自理,必须经常保持床单的干燥以及清洁[3]。

1.2.4 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

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吸气以及呼吸运动较差,患者容易出现慢性的肺部疾病,肺功能较差,咳嗽不畅,导致痰液容易粘稠在呼吸道,不容易咳出,导致气管阻塞,容易造成肺部感染[4]。因此针对患者,平时给予患者扣背,使患者进行深呼吸,加大咳嗽的力度,咳出痰液。如果患者仍有明显的痰液未咳出,及时给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2.5 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且饮水较少,容易出现尿路结石,同时并发尿路感染。多以,我们针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是保持患者的每日的饮水量达到标准,如有留置导尿,应保持尿路的清洁,进行尿路的冲洗,预防感染的发生[5]。

1.2.6 饮食调理的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应及时给予患者的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而且要预防大便的不通畅。预防便秘。

2 结果

通过观察以及随访86例骨折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恢复情况,发现该86例针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的治疗。随访一年本组观察的86例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护理较为特殊,本组观察的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国内相关文献针对并发症预防处理降低发生率研究一样[6]。因此对于骨折老年卧床的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这是患者恢复的重要条件。

综上,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其在卧床期间的的护理质量较为重要,随着现代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骨折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洁, 曾群. 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18( 6B) : 1069- 1070.

[2]Whitereck C ,MEUDE MA ,Dijkers M ,et al . Environmental factory and their role in partici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 Arch Phys MedRehabid ,2008 ,85 (2) :1793-1803.

[3] 王青丽, 夏秋红. 滑石粉治疗期褥疮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9( 2) : 152.

[4] Mammell KW. Qlity of life among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 spinal cord injury :quanlitiy of life and use experiences people with high spinalcord injury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J] . Spinal coad , 2007 ,42 (3) :607-620.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患老年痴呆15例,食管癌12例,脑梗死7例。鼻饲时间>1年的20例,

1.2护理方法

1.2.1胃管插入深度: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教科书规定的常规置管深度,即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1],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 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1.2.2:应采取合适的,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 h内抬高床头30°~45°,再恢复原,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3鼻饲时间和量: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应少量多餐,鼻饲时间40~60 min,每次200~300 ml。如果是秋冬季天气冷,每次加热营养液50ml或100ml看情况而定,温度保持在40℃,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 min增至60 min。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微泵泵流质,我科室采用的是袋装输液器,剪掉过滤器后连到胃管上调节好滴数后进行鼻饲。

1.2.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要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2讨论

老年人由于疾病和生理的原因引起吸入性肺炎较为常见,我们采用鼻饲的方法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亚军.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78

[2]张立红.管饲误吸.中华护理,2001,7月36期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4篇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8—01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1.1的改变,患者卧床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1.2排便的不适应 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1.3精神因素 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1.4 生理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骨科高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1.5既往有便秘史 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1.6药物因素 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1.7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轻易引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龄患者必须加强宣教,使其认识到便秘的严重后果;年轻患者也应介绍便秘的危害,使其思想上高度重视,治疗骨折的同时不可轻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2.2 饮食指导 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地瓜、绿叶蔬菜等),每日空腹及睡前喝蜂蜜水10-200ML,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大多数患者均乐于接受。

2.3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调节不能纠正排便者每日常规口服大黄苏打片,3片/次;3次/日;卧床患者常规备开塞露,患者有便意时每次2支塞入,开塞露是由50%甘油和少量山梨醇制成。成人用20ml、小儿用10ml,用时将塑料管头剪去,顶端一定剪光滑,先挤出少许,管头及口,然后插入,挤净药液嘱病人忍便,5-10分钟后再行排便。

2.4 腹部按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做好床上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进排便;按摩腹部,方法: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病人能接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一般15min为宜。1~2次/d,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

2.5 应急措施、在病人实在难于排便时,可用开塞露灌注,或用肥皂插入,刺激直肠排出粪便,人工取便、因长时间便秘,有时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无效时,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要实施人工取便。取便时先要给病人身下垫上塑料布,病人侧卧屈腿,取便者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在食指上涂抹肥皂液或石蜡液等液,缓缓伸入病人,慢慢将粪石掏出,动作要轻柔,以免肠粘膜损伤。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骨科 患者 便秘 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5-02

1 临床资料

在2009年―2010年期,我们医院先后收到一些骨科病患者,其中有不少的骨科卧床病患者是便秘病人。我们对这些住院的骨科卧床便秘患者进行了精心预防与护理。

2 研究便秘发生的原因

作为护理,要预防护理骨科便秘病人,必须认真研究便秘发生的原因。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很好地对病人进行预防与护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这几个原因:①心理因素的影响。骨科病人大都属于意外的受到伤害,造成的骨伤一般都感到突然。当突然受伤后,警车、保险公司、救护车,家属亲友赶到现场处理、救护,紧急送医院,环境紧张,气氛紧张。作为骨科病人在此情况下往往是心情慌张,情绪不稳,内心焦虑。加之骨伤疼痛,凡此种种的心理紧张因素的反应均有可能引发起交感神经异常,出现胃肠功能减弱的状况。②饮食不合理的影响。当骨科病人住院后,家属往往以过于精细的食物给予骨科病患者饮食,这是造成骨科患者功能性便秘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膳食的纤维可以影响结肠传输的时间、粪便量及肠蠕运动的次数。如果禁食的时间过于延长有可能加重病人的便秘。③骨科病人由于活动量减少有可能引起病人的便秘发生。骨科病人受伤以后,有的是卧床不起,有的是坐一坐轮椅。这些骨伤病患者究其原因是缺少运动与锻炼。④环境因素影响的原因。对一位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排便有合理正规的场所,有一定的排便规律。但是对于骨伤患者来说,生活环境的改变,卧床的病痛不方便的生活环境也是造成便秘的一种原因。⑤骨伤病痛不方便引起的原因。由于骨伤病人因受骨伤引起病痛。有些时候骨伤病人惧怕放置便盆而引起伤口疼痛,不及时排便,让粪便久久在肠道内停留,这样就会加剧病痛者的便秘。

3 相关的护理措施

3.1 落实好预防的护理措施。积极认真评估骨伤病患者便秘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切实制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依据病患者骨折的部位、心理状况、年龄、活动状态,饮食饮水状况等评估骨折病患者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同时在护理中还要依据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文化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医院的护士应该具有对病者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做到热情周到与病患者亲切的交谈,以科学而适当的态度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指导好病患者如何在床上排便,协助好病患者有规律地排便,为病患者提供必要的隐蔽性排便条件,以避免患者不方便排便而积蓄或抑制排便。

3.2 落实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措施。作为医院的护理要作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对于能够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鼓励病人定时更换自己的;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患者,要建立好床头翻身卡片,作为记录,由二位护理人员按时帮助病患者翻身变换。对于身体已开始康复,身体无大碍的病患者,应该鼓励并协助病患者尽快下床参加运动。医院的护理人员要重视病患者的床上活动。比如,可以指导病患者做上肢、下肢伸屈活动,做抬腿收腹活动,也可以指导病患者拉动腹部肌肉,不断地增加腹压,以促进肠道蠕动。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病患者做仰卧起坐,以磨炼肌肉,促进病人肠道运动,防止便秘的发生。

3.3 落实好饮食方面护理措施。饮食问题是引起骨伤病患者便秘的一个因素。比如说,病患者的食量减少,吸取到体内的粗纤维类食物和水份减少都有可能导致便秘。在落实饮食护理措施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科学饮食方面的宣传,指导病人在饮食方面多增加一些含纤维素量多的水果蔬菜类食物,如小白菜、青菜、红白萝卜、苹果、香蕉等。另外,要指导病患者注意多饮水,比如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凉的开水,这样可以促进病人排便。指导病人要每天适量饮水,在饮水过程中可以在水中融入适量的蜂蜜,也保持病患者大便畅通。

3.4 落实好排便方面的措施。对骨折病患者来说最痛苦的就是不能很好的便秘,为了减轻痛患者便秘方面的痛苦,护理人员要落实好病患者排便方面的措施。向病患者传授科学排便的方法。比如,指导病患者采取方便自己的排便方法,做好排便的动作,锻炼肌肉收缩,腹部按摩,正常排便指导。

3.5 落实好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的措施。作为护理人员要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也促骨折病患折顺利排便。比如,可指导病患者科学使用西利、果导等药剂。指导病患者服用缓泻药剂要讲科学,一般是指导睡觉前服药,等到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或者早饭以后排便。在指导病患者服药过程中,要告诉病人缓泻药剂只能少量适时服用,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缓泻药剂会有负作用的。

3.6 落实好特殊骨折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骨折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病患者,或者骨折严重的或者是骨折特殊的。对于这一部分特殊的骨折病患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特殊护理措施:①特殊的饮食护理;②针对病患者的特殊病况采用特殊的按摩技术,特殊药剂护理;③针对病患者的病况采用特殊的心理护理。如,音乐护理、图像护理、谈心护理等等。

4 护理小结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骨科手术后的病患者的便秘问题往往是困扰不少骨折病患者病情恢复,正常生活的一个难题。但是是,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从关心病患者、帮助病患者的立场出发,努力落实好护理措施。即落实好预防的护理措施,落实好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措施,落实好饮食方面护理措施,落实好排便方面的措施,落实好指导病患者正确使用缓泻药剂的措施,落实好特别骨折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要落实好护理措施关键在于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要有一种为人民服务,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境界与思想。

参考文献

[1] 罗大明,刘先冰.试谈骨伤科护理.科学知识.2009年

[2] 刘玉兰,赵冬梅.试谈骨科病人便秘原因与护理措施,卫生知识2011年